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邹政字〔2020〕15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Emotiona°16 页 343.769 KB下载文档
邹政字〔2020〕15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邹政字〔2020〕15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邹政字〔2020〕15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邹政字〔2020〕15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邹政字〔2020〕15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邹政字〔2020〕15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当前文档共16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邹政字〔2020〕15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邹政字〔2020〕15 号 邹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邹城市创建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 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邹城市创建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印 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邹城市人民政府 2020 年 3 月 31 日 — 1 — 邹城市创建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 实 施 方 案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残疾预防与个 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据全国第二次 残疾人人口调查数据统计,全市约有残疾人 6.36 万人,占人口 总数的 5.92%。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 共同努力下,全市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残疾人康复 等工作不断加强,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药物中毒等造成的残 疾大幅减少,全市残疾预防和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绩。随着 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变 化,遗传性、先天性残疾尚未有效控制,慢性病、精神障碍、意 外伤害等导致残疾的风险在显著增加。为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 残疾人康复条例》《关于印发山东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8 —2020 年)的通知》(鲁残工委〔2018〕1 号)、《关于印发山 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残 联函〔2019〕35 号)等要求,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工作,有效 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 进健康邹城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预防、控制、 减少”理念,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关口前移、 — 2 — 预防为主、依法推进、科学施策,健全完善残疾预防综合防控体 制机制,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残疾发生,推动“以残疾康复为 主”向“以残疾预防和控制为主”转变,让群众和残疾人安居乐 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健全残疾防 控体制机制,加强残疾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整合社会 资源,形成政府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协调联动防控工 作体系。 坚持重点防控,源头治理。广泛开展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 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综合运用医学、经济、法律、社 会等手段,着力针对主要致残因素、高危人群,采取专门措施, 实施重点防控。 坚持立足实际,有效推进。立足邹城实际,充分利用现代科 技手段,选择推广适宜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技术,提高残疾预防工 作的专业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扎实有效推进我市残疾预防 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强化早期干预,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 1.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积极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加 强对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的检查并提出 医学意见。免费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健 康教育、医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推进 — 3 — 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孕前健康检查率达 85%以上。(市卫 生健康局牵头,市妇联、市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做好产前筛查、诊断。落实《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全市免费产前筛查项 目,夫妇双方或至少一方具有邹城户籍的孕 15—20+6 周的怀孕 妇女免费接受一次产前血清学筛查,筛查评估罹患唐氏综合征、 爱德华氏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2020 年产前筛查 率达到 85%以上。(市卫生健康局负责) 3.加强新生儿及儿童筛查和干预。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 管理办法》,普遍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扩大疾病筛查病种 和范围。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广泛开展新生儿访视、营养与喂养 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健康咨询与指导,建立新生儿及儿童致残 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提高筛查 覆盖率及转诊率、随访率、干预率。新生儿四种遗传代谢性疾病 免费筛查率达 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 98%以上,新生 儿及儿童残疾筛查率达 90%以上,干预率达 85%以上。(市卫 生健康局、市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突出重点领域,着力防控疾病致残 1.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加强传染病监测,开展疫情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等预防控制措施,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全 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继续将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致 残性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 求适时调整疫苗种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 4 — 保证疫苗使用安全。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 90% 以上。(市卫生健康局负责) 2.加强慢性病防治。积极开展群众健身活动,引导城乡居 民培养体育健身意识,推动科学膳食、控烟限酒,形成积极健康 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居民定期健康体检,引导鼓励政府机关、 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健康体检制度。开展脑卒中、偏瘫、 心血管病等高危人群筛查,提供健康咨询、干预指导、康复服务, 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规范治疗及管理。开展致聋、致盲性疾病早 期诊断、干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达到 60%以上。 完善全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市”长效机制,实现贫困白内 障患者复明手术“发现一例、救助一例”,确保白内障复明手术 率 90%以上。规范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病例搜索与患者随访治疗。 控制和消除重大地方病的镇街达 100%。(市卫生健康局、市医 保局、市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发挥镇街卫生院心理咨询室作用, 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援助服务。依托市精神病防治院成立心理援助 专家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对精神分裂症、阿尔 茨海默症、抑郁症、孤独症等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的筛查识别和 治疗康复,重点做好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群 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遭遇 突发公共事件群体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 治救助工作,落实监管责任。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率达 80%以上。(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 — 5 — 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综合监管,努力减少伤害致残 1.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职 业病防治法》,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 主体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强化工作场所职业安全 健康管理,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护能 力。重点做好待孕夫妇、孕期妇女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 物质,减少职业危害。开展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提高事故风险防范、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工伤、尘肺 病、职业中毒及其他职业病致残,加大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技术服 务经费投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排查 整治易燃易爆单位和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医院、未成年 人保护中心、救助管理站、中小学校、幼儿园、残疾人康复机构 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 致残人数下降 10%以上。(市应急局、市公安局牵头,市教育体 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按职责 分工负责) 2.加强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和公共(社区)娱乐场所、广 场安全管理。开展道路隐患排查治理;对市政公共设施及时维修、 更换;确保道路和道路以外的公共交通、场所安全设施的有效运 行,加大违反和损坏交通、道路和市政、园林、环卫等公共设施 的处罚力度,维护公路和市政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始终处于良好技 术状况。加大对优化机动车产品结构,提升车辆安全标准。严格 — 6 — 执行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规范,严把机动车注册登记查验关,严 格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监督。加强驾驶人教育培训,普及中小学 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推广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加强旅游包 车、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等重点车辆 的安全管理,加大路查路检力度,严格落实运输企业主体责任, 依法严厉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 制,提高施救水平。(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 设局、市综合执法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 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职责分 工负责) 3.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和食品 中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 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检测和监管力度,有效防范、妥善应对 食品安全事件。严肃查处制售假药、劣药行为,规范临床用药,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 生健康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饮用水和空气污染治理干预。严格保护良好水体和 饮用水水源,全面加强全市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及时掌握全市 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确保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农村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指导涉水病区改水。开展空气污染等环 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及时治理干预。(市住房城乡建设 局、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市卫生健康局分工负责) 5.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健全气象、洪涝、地震、地质灾害 — 7 — 等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充分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 用,加强监测预警、巡查排查、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等相关工作, 提高突发自然灾害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完善社区、学校、 医院、车站、工厂等人员密集场所灾害防御设施、措施。加强疏 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等防灾减灾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及救治。(市 应急局牵头,市教育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 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气象局按 职责分工负责) 6.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和老年人跌倒致残。开展儿童意外伤 害社区、家庭综合干预,创造儿童安全生活环境。积极开展儿童 步行、乘车、骑车和防范溺水、跌落、误食等风险的安全教育。 完善产品风险和伤害监测体系,实施产品安全预警和风险通报等 干预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加强对玩具、电子产品的质 量监督和分级管理,减少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听力、精神等方面 的伤害。加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出入的学校和社区无障碍环境 改造,重点改造易致跌倒的危险环境,避免残疾人次生伤害,提 高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预防跌倒的意识和能力。(市教育体育局、 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妇 联、市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精准服务,不断提高康复成效 1.加强康复服务。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普 遍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推广疾病早期康复治疗,减少残疾发 生,减轻残疾程度。将康复综合评定等 29 项医疗康复项目及听 — 8 — 力等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为残 疾人提供登记管理、健康指导、康复指导、定期随访等服务。按 照《山东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和残疾人基本康 复服务目录,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有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康复 服务覆盖率达 95%以上。(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市教育体 育局、市民政局、市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广辅助器具服务。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个性化适配, 重点普及助听器、轮椅、助视器、假肢等残疾人的基本型辅助器 具。将贫困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 单,协调建立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开展疑似残 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和租赁、回收再利用等社区服务,就近就便满 足残疾人短期及应急辅助器具需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 率达 100%。(市残联牵头,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政府机关、公共服务、公共 交通、社区等场所、设施的无障碍改造,新(改、扩)建道路、 建筑物和居住区严格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全面完善贫困残 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鼓励电视台开 设手语栏目或在电视画面上加配字幕,加强政府网站无障碍服务 能力建设达到基本水平。加大残疾人出行和交流无障碍产品的研 发和应用。(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行政审批服务 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 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章立制,巩固创建成果 1.创新“三大项目”。一是创新残疾和高危孕产妇产前筛 — 9 — 查项目。按照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残疾和高 危孕产妇产前筛查技术方案(试行)》,以残疾和高危孕产妇为 对象,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二是创新儿童残疾筛查诊断项目。 按照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 0—6 岁儿童残疾 筛查工作技术方案(试行)》,将儿童残疾初筛纳入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范围,以初筛发现的各类疑似残疾儿童为对象,在妇幼保 健机构和儿童残疾诊断机构开展复筛和诊断。三是创新残疾评定 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残疾人残疾 分类和分级标准》,为各类疑似残疾人开展残疾评定。 2.探索残疾报告制度。按照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印 发的《关于残疾报告制度管理办法(试行)》,依托妇幼保健网 络,按照《0—6 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开展 0—6 岁儿童残疾筛查,将确诊的残疾儿童信息报送至试验区卫生健康 部门和残联。依托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镇街卫生院、村 卫生室,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签约服务过程中,筛查发现 疑似残疾人的,应将疑似残疾人信息报送至卫生部门和残联。在 自愿前提下,市残联组织疑似残疾人在残疾评定机构进行残疾评 定。残疾评定机构将评定后的残疾人信息报送至市卫生健康局和 市残联。残联按要求汇总确诊的残疾儿童信息和评定后的残疾人 信息,报送上级残联。 3.完善残疾预防制度支撑。推动完善落实母婴保健、疾病 防控、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残 疾康复等重点领域政策法规。落实残疾预防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 10 — 不断完善工伤保险辅助器具管理制度。落实好将康复综合评定等 29 项医疗康复项目及听力等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纳入基本 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政策。加强对重大致残性疾病患者群体的救 治救助,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 助。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 本康复服务。在安排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时,加大向残疾预防 领域的倾斜力度。 4.完善残疾预防服务体系。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 卫生应急、医疗服务、安全保障和监管、应急救援、环境污染防 治、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康复服务等体系建设,改善基 础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依托镇街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建立镇街残疾预防指导中心。为 社区内提供残疾预防、康复功能训练、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心理 辅导等服务。同时,指导辖区内的村(社区)残疾预防协调员开 展工作,宣传惠残政策、接受群众咨询,落实残疾预防报告制度, 真正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加强医务 人员残疾预防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加大残疾预防相关人才培养力 度,做好相关专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残疾预防领 域学科带头人、创新型人才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学校 和职业学校开设康复相关专业。加强专业社会工作者、助残志愿 者培训,打造适应残疾预防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5.优化残疾风险社会防控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残疾预防项目投资、运营管理,提高残 — 11 — 疾预防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推进民办公助,通过补助投资、贷 款贴息、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康复、辅助 器具等相关服务机构,并鼓励其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在学科 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享受与公立机构同等政策待遇。鼓励各 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残疾预防领域创新业态、小微 企业开展业务。鼓励老年人、残疾人、高风险职业从业者等群体 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 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倡导各类企业、社会组 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通过捐款捐赠、志愿服务、设立基 金会等方式,支持和参与残疾预防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9 年 11 月—2020 年 3 月) 1.建立组织体系。成立邹城市创建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领 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督促相关部门落实 职责,统筹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做好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工 作。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启动试验区创建工作。 2.组织专家指导。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残 疾预防相关领域专家成立全市专家技术指导组,成立产前筛查、 儿童残疾筛查、残疾评定等专家技术指导组,明确产前筛查诊断 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残疾评定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等承担残疾预防工作任务的机构、人员和工作流程。 3.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山东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8 —2020 年)》《山东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实施 — 12 — 方案》有关要求,结合邹城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全面落实残疾预防各领域现行的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明确 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实施进度、部门职责、工作预算,分解落 实工作责任,确保试验区创建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4.开展业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对组织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报送人员组织开展培训。同时, 接受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专家技术指导组的培 训,评估培训效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0 年 4 月—2020 年 9 月) 残联、卫生健康、妇联、应急、公安、交通运输、民政等有 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系统开展残疾预防 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减少残疾发生。 (三)项目创新和制度固化阶段(2020 年 10 月—2020 年 11 月) 对创建工作进行总结提升,建章立制,巩固残疾预防综合试 验区创建成果。 (四)开展自查与评估阶段(2020 年 12 月) 对照创建试点工作明确的目标任务开展自查,总结各领域残 疾预防工作成绩和问题,巩固完善残疾报告制度。各镇街、相关 部门总结残疾预防组织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和重点干预项目实施 成效、残疾报告制度建设情况,撰写总结报告报市创建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专家对相关 部门工作进行抽查验收评估。 — 13 —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市政府要将残疾预防综合试验 区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扶贫攻坚规划和各 部门专项规划,作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管 理。按照《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要求,将残疾预防工作 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二)要积极创新,合力推进。要注重与卫生健康等部门的 残疾预防相关政策和项目进行对接,形成工作合力。整合社会保 险、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等资源,拓宽筹资渠道,制定出台相关 保障政策,建立残疾预防长效工作机制。完善三级预防网络,加 强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专 业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指导,创新残疾预防方法 技术,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手段和模式,切实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三)加大宣传,正确引导。积极通过广播、电影、电视、 报刊、图书、网络等形式,加强残疾预防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政 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的 残疾预防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广泛开展残疾预防“进社区、进 校园、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 力,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残疾预防工作。采取针对性措 施,做好残疾高发领域以及围孕围产期妇女、儿童、青少年、老 年人、高风险职业从业者等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工作。 附件:邹城市创建省级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 14 — 附件 邹城市创建省级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吴 婧 副组长:丁伯平 成 副市长 市残联理事长 梁 超 市卫生健康局局长 徐 华 市公安局政委 张 峰 市应急局局长 邵贞华 市妇联主席 张 市政府办公室副科级干部 华 员:左新华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王建伟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 宋建文 市民政局副局长 李新科 市财政局副局长 全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任 盛 金大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主任科员 相 阳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葛 伟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杜中元 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 董富林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 15 — 李 昉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程学忠 市应急局副局长 燕卫静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 刘 伟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李 斌 市医保局副局长 贾 琦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副局长 杨 杰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科级干部 刘汝美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科级干部 张永舸 市教育督导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宁馨 市气象局气象台台长 孔令芳 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宋 市妇联副主席 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残联,丁伯平同志兼 任办公室主任。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 市检察院,市人武部,中央、省、济宁市驻邹各单位。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16 — 2020年3月31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