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邹政办字〔2019〕58号: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_1_.pdf

Heart plug(心塞)12 页 242.598 KB下载文档
邹政办字〔2019〕58号: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_1_.pdf邹政办字〔2019〕58号: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_1_.pdf邹政办字〔2019〕58号: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_1_.pdf邹政办字〔2019〕58号: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_1_.pdf邹政办字〔2019〕58号: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_1_.pdf邹政办字〔2019〕58号: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_1_.pdf
当前文档共1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邹政办字〔2019〕58号: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_1_.pdf

邹政办字〔2019〕58 号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 湿地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实施 意见》(济政字〔2019〕35 号)文件精神,更好地促进我市湿 地保护管理健康发展,经市政府研究,现就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 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 能,并因其在保持水源、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等方面的特殊功能 — 1 — 而被称为“地球之肾”。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是济宁市委、市政府 顺应新时代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在湿地保护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 加上保护管理能力薄弱,各类违法占用、破坏湿地现象时有发生。 各级各部门要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济宁创建国际湿地 城市的重大意义,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以敢于担当、科学求实 的态度,扎实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全力加快生态邹 城、美丽邹城建设步伐。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基本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 同体生态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 统和改善生态功能为中心,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升公众福祉 为基本出发点,以济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切实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协调、 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 的积极性,协同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共建共享。 (二)目标任务。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 理利用的原则,制订和实施好各项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加强生态 湿地、重要湿地、小微湿地等保护修复,发挥湿地多种功能和多 重效益。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到 2021 年,全市湿地面积不 低于 7.51 万亩,湿地率达 15%以上,湿地保护率 80%以上。新 — 2 — 建或完善小微湿地 16 处,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全面完成功能区划、 勘界立碑工作;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严格湿 地用途监管,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 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在济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中发挥重要作 用。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进城市湿地生态建设。在我市主城区和各镇街 驻地大力开展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保护修复和水体治理,严格 控制污染,完善设施建设,提升湿地功能。城区重点做好唐王河、 唐王湖湿地、杨下河湿地、大沙河、孟子湖湿地的保护修复工作,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湿地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城市湿地的重要 “名片”。各镇街要紧紧围绕“生态邹城”建设,实施水系提升 工程,抓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与水库、河流、湿地公园有机 结合,打造特色水城风貌。在孟子湖、大沙河、泗河等重要湿地 的重要河流,大力开展水缓冲、净化、监测等,防止湿地面积减 少和水体污染,严格落实河长制制度,全面提升城市湿地的整体 环境特色和水平。(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综合行 政执法局、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 革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镇街) (二)着力推进重要湿地建设。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及北宿、 香城、城前蓝陵 3 处省级湿地公园,唐村孔家河、大束匡衡湖、 石墙上九山、千泉街道千泉 4 处济宁市级湿地公园是创建国际湿 地城市的重要依托和支撑,要按照《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暂行 — 3 — 办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指标》要求,大力开展湿地保护 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太平国家湿地公园重点做好现场打造、生 态监测、宣教场所、机构队伍建设、执法管理和湿地保护宣传活 动等。北宿、香城、城前蓝陵省级湿地公园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 设、宣教场所打造、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 动等。其他市级湿地公园重点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做好功能分 区、勘界立标,安装界桩、界牌、标志牌,悬挂树木标识等工作, 确保重要湿地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中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牵 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 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水务局、市科技局,相关镇街) (三)着力推进小微湿地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 兴计划,大力开展小微湿地创建和提升工作,重点抓好镇村驻地 及周边河道、沟渠、坑塘清淤疏浚、湿地修复、造林绿化、沟河 渠水系连通等,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小微湿地,2021 年全市创 建湿地乡镇 4 个、村居 7 个,新建或完善小微湿地 16 处。(牵 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济宁 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 设局,各镇街) (四)着力推进湿地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结合湿地保护修复, 大力发展湿地生态种养示范、发展湿地产品加工,推动产业升级, 开拓湿地绿色有机产品市场,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到 2021 年, 依托 8 处湿地公园,开展湿地观光体验,生态旅游,水产品加工, — 4 — 种植水芹、芡实、花卉等水生经济植物,发展湿地生态经济示范 区 1500 亩,湿地生态旅游人次达到 50 万以上。(牵头单位:市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 各镇街) (五)着力推进湿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报纸、电 视、网络等媒体媒介,利用街头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短信、 微信等平台,全方位开展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宣传活动。充分利用 新建或现有城区绿地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湿地学校、科 普馆、展览馆等,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生态科普教育活 动。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 11 月底,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营 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迎接专家现场考核评估;第二阶段,从 2019 年 11 月到 2021 年 6 月,开展经常性宣传活动,保持浓厚的宣传 氛围,迎接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召开。到 2021 年, 在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1 处湿地自然学校和 1 处湿地文化宣传 基地,确保公众对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的支持率、满意度达到 90% 以上。(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教育 和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 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综合执法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各镇街) (六)着力推进湿地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目标 责任制、河(湖)长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生态保护,严厉打击非 法侵占湿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行为。要严守湿地面积保有量 — 5 — 红线,实施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定期搞好监测和评估。大力开展 湿地管护能力健康体系建设,健全全市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 合理配置湿地管理人员,探索建立市、镇、村三级管护联动网络, 创新湿地保护管理形式。(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 水务局、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责任单位:市委编办、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农业农村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镇街) 四、政策机制 (一)完善湿地保障政策。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完善监测体系,研究工作推进机制,落实《济宁市环境保护 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加快推进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紧密结合, 统筹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水资源平衡,维护湿地生态用水需求。 建立湿地生态用水补水机制,推动湿地分级管理,严控湿地保护 红线,确保湿地保护健康持续发展。 (二)完善资金投入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项目支 撑和资金投入,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用于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积 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 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湿地保护。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 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湿地保护项目资 金。各镇街要将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 内容,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要健全完善 湿地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发挥。 (三)完善湿地生态资源管控机制。建立推行湿地生态资源 — 6 — 资产管护制度,依法保护湿地资源。建立健全重要湿地监测站点, 统筹全市重要湿地数据监测;划定湿地保护分级,勘界定标,明 确湿地保护种类级别,公布湿地保护名录;制定破坏湿地和野生 动植物等责任追究管理细则,加大生态破坏处罚力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邹城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领 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导落实。建立健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 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镇街 和相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 制,及时研究和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 力度,广泛宣传加快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全 社会爱湿、护湿、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全面提高全 市群众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积极性和参与率。广播、电视、报刊、 网络等媒体要把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开辟专 题、专栏,发布公益广告,制作环境标识,宣传先进典型,曝光 违法行为,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狠抓督导检查。从今年起,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 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与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等建设内容,列入 镇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强化督导力度,市创建 国际湿地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督导调度和通报问责 力度,做到目标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形成持之以恒、层 — 7 — 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严格兑现奖惩,市政府对创建国际湿地城 市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 措施不力、行动迟缓、成效不明显、影响整体工作的严格追究责 任。 附件:邹城市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城市创建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 年 11 月 20 日 — 8 — 附件 邹城市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推进济宁国际湿地 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杜庆节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田成柱 张传驰 成 员:赵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市长 龙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陈训诗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 左新华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陈 伟 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王福成 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蔡庆华 市科技局局长 李福亮 市民政局局长 杨学贞 市司法局局长 田慎华 市财政局局长 刘守新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永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高凤军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宋 波 市水务局局长 张 弘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长洲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张爱国 市审计局局长 李永鸿 市综合执法局局长 宋光东 市统计局局长 步士锋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局长 盛 市圣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 相启跃 峄山镇镇长 房亚东 看庄镇镇长 秦仕儒 香城镇镇长 时慧芬 张庄镇镇长 丁伯平 城前镇镇长 王 冲 田黄镇镇长 盛振亮 大束镇镇长 张广洲 中心店镇镇长 夏成虎 北宿镇副镇长 张 唐村镇镇长 雷 徐相斌 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太平镇镇长 姜传军 郭里镇镇长 边新福 石墙镇镇长 赵 锋 钢山街道办事处主任 吴 兵 千泉街道办事处主任 孟祥峰 凫山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王永文、步士锋 兼任办公室主任。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 市检察院,市人武部,中央、省、济宁市驻邹各单位。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 年 11 月 20 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