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公众版.pdf
新宁县 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2021-2035年】 公众版 新宁县自然资源局 2023年5月 党中央、国务院历年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 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 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树立大食物 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为新时代新征 程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也为应对新的动荡变 革期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为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 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围绕建设“全省精细农业大 县、效益农业强县、绿色农业先行县”的战略目标,着眼于构建耕地数 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为打造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示范 区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夯实资源基础,在《邵阳市耕地保护国土空间 专项规划(2021-2035年)》和《新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约束和指导下,制定《新宁县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 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全县耕地保护的总纲,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必备的专 项规划,具有协调性、约束性和实施性。规划范围包括全县行政辖区内 全部国 土空 间, 规划基 期年 为2020年 ,近 期至2025 年, 目标年 为 2035年。 PREFACE C ATA L O G U E 01 02 03 04 05 06 规 划 背 景 和 目 标 严 守 耕 地 保 护 红 线 强 化 永 久 基 本 农 田 特 殊 保 护 严 格 耕 地 用 途 管 制 保 障 重 要 农 产 品 生 产 空 间 科 学 合 理 实 施 耕 地 开 发 07 08 09 10 稳 妥 有 序 推 进 耕 地 恢 复 多 措 并 经 提 升 耕 地 质 量 重 点 项 目 保 障 措 施 规划背景和目标 1.1 资源基础 1.2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1.3 指导思想 1.4 规划原则 1.5 规划目标和任务 规划背景和目标 1.1 资源基础 全县大致呈“八山 半水一分田,半分 道路和庄园”的地 类格局。 全县耕地呈现“总 体结构优、利用程 度高、分布差异明 显”的总体特征。 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1.2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为新宁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8个镇8个乡,包括 金石镇、黄龙镇、回龙寺镇、一渡水镇、高桥镇、崀山镇、水庙镇、 清江桥乡、万塘乡、马头桥镇、丰田乡、安山乡、靖位乡、黄金瑶 族乡、麻林瑶族乡、巡田乡, 总面积2756.12平方公里 。 2020年 规划基期年 2025年 规划近期年 2035年 规划目标年 规划背景和目标 1.3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 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 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围绕建设“全省精细农业大县、效益农业强县、绿色农业先行县”的战 略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系 统观念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 位一体”保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确保耕地实至名归,切实保障粮食 安全,为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示范区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夯实资 源基础。 1.4 规划原则 坚持国家立场,实行保护优先 坚持系统思维,实行多措并举 坚持问题导向,实行精准施策 坚持压实责任,实行全民保护 规划背景和目标 1.5 规划目标和任务 01 2025年 2035年 落实耕地保护目标 落实耕地保护目标56.22 56.67万亩,永久基本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农田保护面积51.31万 面积51.2万亩,任务明确、 亩,具有新宁特色的全 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奖 程一体化和数量、质量、 惩并举的耕地保护机制全 生态“三位一体”耕地 面构建,现代化、法治化 保护利用体系基本形成。 的耕地保护体系基本建成。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严格耕地保护目标管理 05 引导耕地集中布局 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 02 稳定优质耕地布局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06 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03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拓展农产品生产空间 07 提升耕地治理能力 健全耕地保护政策制度体系 04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 耕地保护规划指标表 指标 到2025年 到2035年 指标属性 耕地保护目标 56.67万亩 56.22万亩 约束性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51.31万亩 51.20万亩 约束性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规模 0.51万亩 0.51万亩 预期性 补充耕地任务量 0.50万亩 2.16万亩 预期性 恢复耕地任务量 2.97万亩 7.23万亩 预期性 粮食播种面积 66.09万亩 66.09万亩 预期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累计建成34.86万亩 累计建成51.2万亩 预期性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2.1 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2.2 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2.3 统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空间布局 2.4 加强特殊区域耕地保护和利用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2.1 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带位置下达耕地保护任务 带位置划定落实56.22万亩耕地和5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规划期占用的耕地严格落实占补平衡或进出平衡,确保耕地总量不减 少。 严格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规划计划管控,严格项目用地审查,全力避让或减 少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合理落实省市下达年度补充耕 地开发计划。 全面落实年度耕地“进出平衡”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 地,确需转变用途的,应落实耕地“进出平衡”,补足同等数量、质 量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 耕地保护目标划定情况分布图 稳妥有序恢复耕地 保护目标缺口 在完成进出平衡的前 提下净流入部分可计 入年度恢复耕地任务, 用于补齐7.23万亩责 任目标缺口。 全面推行田长制 建立县、乡、村级田 长及网格田长体系, 强化全覆盖的耕地保 护利用网格化监管, 及时发现、报告非法 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2.2 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有保有压,统筹保护和保障。在保障 新宁县中心城区和永安工业区、湘商工业区、 回龙寺工业区等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的同时,应 以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为原则,从占用耕地的 规模、布局、质量、集中连片程度等方面开展 占用耕地的必要性论证,尽量避让长期稳定利 用耕地。要求对城镇开发边界内耕地利用作出 时序安排,落实补充耕地计划。 全面保障国省交通、能源、水利 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障“十四五” 期间“三大支撑”等重大项目。项目选 址应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原则,从项目建 设的必要性、选址的合理性及建设用地 定额标准等方面开展占用耕地必要性论 证,严格控制项目占用耕地比例。 统筹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 理确定村庄建设边界,科学划定宅基地 范围,优化宅基地空间布局,有效保障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产业融 合发展用地需要,全面保障乡村建设行 动工程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2.3 统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空间布局 统筹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 稳步实现区域置换 2.4 加强特殊区域耕地保护和利用 按照自然保护地管控要求,规划期对自然保护地核心区范围内耕地, 实行稳妥推有序退出;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外的耕地,允许在不扩大现 有耕地的前提下,开展种植活动,可修筑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 生态保 护红线 内耕地 在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进行成片开发,组织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 发方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成片开发占用耕地的, 城镇开 发边界 应对占用必要性、合理性和用地规模开展论证,进行多方案比选,尽 内耕地 量避让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对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实施耕作层土壤剥离 再利用,切实保护优质耕地资源。 对河湖管理范围内耕地,在不妨碍行洪、蓄洪和输水等功能的前提下 依法依规分类处理。 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面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探索综合种养、双季青贮 玉米、酒用高梁+双低油菜等耕地安全利用种养技术模式。采用化学 改良技术以及生物改良技术对严格管控类耕地进行改良。 对城镇村范围内耕地实行单独管理,未被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前按照现 状耕地管理,严格按要求落实耕种。规划期占用的按要求严格落实占 补平衡或进出平衡。 河湖管理 内耕地 严格管 控类耕 地 城镇村 范围内 耕地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3.1 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3.2 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3.3 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占用与补划 3.4 健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3.1 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 足额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 推进永久基本农田上图入库 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3.2 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核实划定不实情况 ——分析布局优化潜力 ——积极推进问题图斑就地整改 ——通过图斑空间置换优化布局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3.3 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占用与补划 严格控制建设占用 严格补划任务落实 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3.4 健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 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管机制 强化执法监督和保护考核机制 严格耕地用途管制 4.1 分类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 4.2 切实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4.3 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4.4 严肃处置违法违规占用耕地 严格耕地用途管制 4.1 分类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 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 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 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 水稻生产;充分利用冬闲季 节发展油菜、蔬菜、绿肥生 产,提升地力。 一般耕地 将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外的耕地划为一般耕地。 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 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严格耕地用途管制 4.2 切实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 拓宽补充耕地来源渠道 加强补充耕地全过程管理 落实补充耕地后期管护责任 建立补充耕地信息公开制度 4.3 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实施耕地年度“进出平衡” 落实进出平衡属地责任 严格控制耕地转出 规范引导耕地转进 实行耕地转进转出信息化管理 4.4 严肃处置违法违规占用耕地 从严处置、严格执法、严肃问责 坚决止住新增、稳妥处置存量 动态监测助力“早发现,早制止” 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空间 5.1 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空间 5.2 切实保障“菜篮子”生产空间 5.3 大力拓展农产品多样化生产空间 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空间 5.1 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空间 水稻种植区 以回龙寺、马头桥、丰田、巡田、一渡水、靖位、高 桥、安山、清江桥、黄龙等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优 质稻生产,建设一批优质特色稻种植示范基地。 玉米种植区 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种植制度。选育和推广抗 旱、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的中早熟高产品种。重 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集成应用单粒精 播、合理增密、种肥同播、长效肥施用等关键技术。 大豆种植区 推广早中熟、抗旱耐瘠、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构建春 大豆与蔬菜、玉米、红薯两熟轮作模式,适度扩大春 玉米间作春大豆、早熟春大豆+晚稻、早熟夏大豆+油 菜种植面积,发展一定规模的菜用大豆。 其他粮食作物种植区 全力制止耕地抛荒,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甘薯等旱 地杂粮作物种植,着力提升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推 广轮作、立体种养等生产模式,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 产出率。 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空间 5.2 切实保障“菜篮子”生产空间 稳定蔬菜生产 加强蔬菜产业基地化建设 稳定城区近郊及周边蔬 以金石镇、回龙寺镇为重点,建设城镇专业蔬菜基地, 菜生产,保证城区蔬菜 以黄金乡、麻林乡、水庙镇等为重点,建设高山蔬菜基 常年供应平衡。 地,以马头桥镇、安山乡等为重点,建设特色蔬菜基地。 5.3 大力拓展农产品多样化生产空间 油菜种植区 烟草种植区 花生种植区 水果、茶叶等其他作物生产空间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分布图 科学合理实施耕地开发 6.1 积极拓展补充耕地空间 6.2 加强补充耕地开发计划管理 6.3 划定补充耕地重点区域 6.4 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科学合理实施耕地开发 6.1 积极拓展补充耕地空间 整合现有耕地 周边可开发资 源潜力 将耕地周边的零星分散、面积较小的其他草地、裸土地、沙地等宜耕 深入挖掘可 旱改水资源 潜力 以现状旱地为对象,剔除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生态退耕、 合理划定耕 地后备资源 后备资源地块和废弃农村宅基地、采矿用地等低效建设用地,作为现 有耕地周边主要的补充耕地潜力来源。全县现有耕地周边单个地块面 积3亩以下的补充耕地潜力合计0.98万亩。 土壤污染和15°以上坡度等不符合旱改水选址条件的地块,并从地块 的水源、土壤质地、耕作便利度和集中连片程度等方面开展科学评价, 充分挖掘可旱改水资源潜力,全县可旱改水资源面积1.38万亩。 根据地块植被状况、地形坡度、灌溉排水条件、有效土层厚度等情况, 综合考虑与居民点的相对海拔高差、交通、水利等因素,并剔除城镇 开发边界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地块,全县合理划定耕地后备资源 10.78万亩。 补充耕地空间分布图 科学合理实施耕地开发 6.2 加强补充耕地开发计划管理 以补充耕地计划管理为抓手,有序引导耕 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地后备资源开发。预计到2035年,全县落 实补充耕地任务2.16万亩。 6.3 划定补充耕地重点区域 马头桥-回龙寺镇重点区 金石-水庙-万塘乡重点区 一渡水镇重点区 6.4 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综合整治 01 ONE 统筹推进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撂荒耕地整治、耕地后备资源开发、 退化土壤改良修复等,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 落实土地综合整治配套政策 02 TWO 通过整治形成的新增耕地数量指标、水田指标和粮食产能指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03 依托整治建设“最美田园” THREE 重点支持展创梦•崀山数字文旅小镇、黄龙脐橙特色小镇、清江桥全域旅游小 镇和一渡水特色旅游小镇通过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手段,挖掘休闲农 业、游憩体验、文化景观等多元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农业加工与农业观光的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田园。 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 7.1 科学划定耕地恢复空间 7.2 确定耕地恢复重点区域 7.3 实行耕地恢复年度计划管理 7.4 探索建立耕地恢复长效机制 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 7.1 科学划定恢复耕地空间 开展可恢复耕地资源评价 积极引导统筹推进耕地恢复 明确9.35万亩可恢复耕地资源 果园 4.1万亩 竹林 地 0.2万亩 茶 园 0.03万亩 灌木 林地 0.43万亩 其他 园地 0.32万亩 其他林地 1.93万亩 坑塘 水面 0.55万亩 乔木林地 1.79万亩 恢复耕地空间分布图 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 7.2 确定耕地恢复重点区域 7.3 实行耕地恢复年度计划管理 具体年度恢复耕地任务以市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量为准,落实情况 纳入耕地保护目标考核。 7.4 探索建立耕地恢复长效机制 建立恢复耕地实施管理办法,规 范恢复耕地全过程管理。明确恢 复耕地认定标准,做好恢复耕地 地块的上图入库。 严格落实恢复耕地属地责任,将年度 耕地恢复计划落实情况列入耕地保护 目标责任制和督察激励考核事项。 规范实施管理 严格监督考核 根据年度耕地恢复计划落实专项资 金,建立耕地恢复资金台账,将耕 地恢复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 及时落实相关工作经费。 依托“湖南田长”综合监管平台,对 耕地利用状况实行重点监测,确保耕 地实至名归。 落实资金保障 严格后期监管 多措并举提升耕地质量 8.1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8.2 有序推进旱地改造水田工程 8.3 稳步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8.4 稳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 8.5 稳步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多措并举提升耕地质量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明确落实建设目标 明确重点建设区域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有序推进旱地改造水田工程 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项目实施 确定以水资源为约束的潜力空间 稳步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配套 稳妥推进耕作层剥离再利用 稳妥提升耕地土壤固碳能力 构建以休耕轮作为核的保护体系 扩展以生态涵养为主的绿色农业 实施以科技创新为轴的固碳模式 稳步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强化耕地污染管控与修复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重点项目 9.1 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项目 9.2 旱改水重点项目 9.3 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9.4 耕地恢复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项目 选取原则。以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 重点,主要考虑集中连片、水源保障、建设基础等因素,并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 坚、土地利用、乡镇建设等工作,统筹需要与可能,切合地方实际,合理确定。 空间布局。全县共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15.95万亩,主要分布在回龙寺镇、靖位 乡、巡回乡、一渡水镇、崀山镇和金石镇。 旱改水重点项目 选取原则。地形条件以选取地势起伏坡度较缓的图斑为主;土壤条件主要选取有水 稻土、红壤土、紫色土等类型,土体层次分明,宜耕性较好的图斑;水资源条件选 取周边范围内有水库等水利工程、配套水利设施、水源保障能力强的图斑,确保新 开发水田具备自流灌溉条件;位置方面主要选取低矮丘岗为主,图斑分布相对集中、 具备水田开发条件的宜旱改水图斑进行适度开发。 空间布局。全县共安排旱地改水田建设规模500.68亩,主要分布在金石镇、高桥镇、 安山乡和回龙寺镇。 土地开发重点项目 选取原则。土地开发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补充耕地潜力较大,对实现规划目标 起主要支撑作用;二是对落实重点区域内的补充耕地任务,或对解决重大交通、水 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流域开发治理、农业结构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等发挥主 导作用;三是预期投资效益好,能够明显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 空间布局。全县共安排土地开发建设规模2733亩,主要分布在金石镇、万塘乡、黄 龙镇、清江桥乡和回龙寺镇。 耕地恢复重点项目 选取原则。全县恢复耕地重点项目的选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剔除掉 2022年度已恢复耕地的地块;二是剔除土地开发和新增耕地范围内的可恢复资源; 三是主要选取小于15°坡度,并综合考虑实施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和在上一轮永久基 本农田范围内的图斑;四是达到30亩以上规模集中连片区域较多的图斑。 空间布局。全县安排耕地恢复建设规模1551亩,主要分布在金石镇、高桥镇、万塘 乡、水庙镇、清江桥乡和丰田乡。 保障措施 10.1 加强组织领导和评估考核 10.2 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和来源 10.3 加快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 10.4 强化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评估考核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落实目标责任制 严格规划实施 加强实施监督 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和来源 统筹资金使用 制定经济激励措施 加快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 加快科技支撑 加强信息化建设 强化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加强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提高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 健全规划公开制度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