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星海音乐学院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 (1.67 MB).pdf

Gentleman 绅士33 页 1.66 MB下载文档
星海音乐学院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 (1.67 MB).pdf星海音乐学院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 (1.67 MB).pdf星海音乐学院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 (1.67 MB).pdf星海音乐学院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 (1.67 MB).pdf星海音乐学院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 (1.67 MB).pdf星海音乐学院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 (1.67 MB).pdf
当前文档共3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星海音乐学院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 (1.67 MB).pdf

星海音乐学院 2013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情况 一、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 二、办学历史 三、2013 年毕业生基本情况(生源情况) 第二部分 学校的就业工作政策及服务 一、学校制定的就业工作政策 二、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第三部分 2013 届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就业地区 二、就业行业 三、就业单位类型 四、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五、用人单位满意度 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就业环境评价 一、就业意向 二、就业环境评价及期望 第五部分 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专业结构调整的反馈 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2 第一部分 学校情况 岭南大地,钟灵毓秀,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星海音乐学院位 于岭南文化中心——广州,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 府。学院深深植根于岭南这片人文沃土,浸染着岭南音乐文化的 精魂,铸就了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开放创新的办学精神,形成 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 一、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 办学以来,星海音乐学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音乐与舞蹈人才 为己任,弘扬星海精神,传承优秀岭南音乐文化,遵循“求真、 尚美、崇德、敬业”的校训,服务广东经济文化建设。新时期新 阶段,学院把握进驻广州大学城的良好发展机遇,利用广东丰富 的人文资源,依托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融 身于广州大学城多学科共处的教育生态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努 力实现“建成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 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开放式音乐学院”的目标, 成为建设广东文化强省的艺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学院以音乐与舞蹈学科为主,协调发展相关艺术学科,共设 有音乐学系、作曲系、现代音乐系、声乐系、钢琴系、管弦系、 民乐系、音乐教育系、艺术管理系、流行音乐系、舞蹈系、乐器 工艺系、民族声乐系、音乐基础部、人文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 教学部和研究生部等 17 个系(部、室),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 3 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音乐研究所、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艺术 交流中心、社会音乐教育培训中心,拥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 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和 4 个 实验乐团。 学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强调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重视教学质量,根据音乐艺术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 标,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屡获殊荣。 二、办学历史 广东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 1932 年由中国现代音乐 教育先驱马思聪、陈洪先生创办的广州音乐院。1957 年 10 月, 广东省政府创建了广州音乐学校,使得这一地区的现代专业音乐 教育得以延续。随后学院数易校名,几经变迁。1958 年更名为 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65 年初与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艺术 专科学校;1969 年与广州美术学院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 1978 年 3 月复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81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 准,升格为广州音乐学院;1985 年 12 月,为纪念广东籍人民音 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三、2013 年毕业生基本情况(生源情况) 截至 2013 年 12 月,学院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 3683 人,成 人教育本、专科生 736 人,研究生 160 人。2013 届我院共有毕 4 业生 1070 人,本科毕业生 1019 人,研究生毕业生 51 人。具体 情况如下: 表 1-1 星海音乐学院 2013 届毕业生情况表(按专业) (系)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艺术管理系 本科生 136 指挥 本科生 10 音乐教育系 本科生 21 管弦系 本科生 49 现代音乐系 现代音乐系 音乐学 作曲与作曲 技术理论 作曲系 作曲与作曲技术 理论 钢琴系 音乐表演 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本科生 1 音乐学 本科生 231 音乐表演 本科生 69 录音艺术 本科生 18 音乐表演 流行音乐系 音乐表演 本科生 139 现代音乐系 音乐表演 本科生 14 音乐学系 音乐学 本科生 30 乐器工艺系 音乐学 本科生 14 民乐系 音乐表演 本科生 48 民族声乐系 音乐表演 本科生 24 声乐系 音乐表演 本科生 40 舞蹈系 舞蹈学 本科生 175 本科毕业生合计 1019 人 音乐学(中国民族器乐表 硕士研究 演艺术) 生 音乐学(钢琴表演艺术) 音乐学(音乐教育) 音乐(声乐表演艺术) 音乐学(管弦乐表演艺术) 硕士研究 生 硕士研究 生 硕士研究 生 硕士研究 生 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 硕士研究 理论) 生 研究生毕业生合计 6 7 音乐(管弦乐表演艺术) 硕士研究 音乐(双排键电子琴表演 硕士研究 艺术) 生 6 音乐(电子音乐作曲) 3 音乐学 4 音乐学(声乐表演艺术) 7 音乐(钢琴表演艺术) 1 生 1 硕士研究 1 生 硕士研究 7 生 硕士研究 7 生 硕士研究 1 生 51 人 5 表 1-2 星海音乐学院 2013 届毕业生情况表(按生源地) 生源地 本科毕业生人数 研究生毕业生人数 广东 650 20 湖南 150 5 江西 31 6 辽宁 18 4 福建省 17 0 河南 15 2 黑龙江 15 3 吉林 14 1 海南 13 1 河北 12 0 山东 12 2 湖北 11 0 安徽省 10 1 甘肃省 10 0 浙江 7 0 新疆 6 0 广西 5 0 贵州 5 0 山西 5 3 北京市 3 1 重庆 3 0 陕西 2 0 云南 2 0 内蒙古 1 0 上海 1 0 四川 1 0 江苏 0 2 合计 1019 51 6 第二部分 学校的就业工作政策及服务 第一节 学校制定的就业工作政策 我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学院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的有关 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 广东省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精神,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直接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制定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 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工作“十二五” 规划,把就业工作当成学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来抓,将就业工作 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层层落实工作精神 学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每年定期专题听取就业工作汇报, 研判就业形势,布置年度就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对学院 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成立学院一级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研究学院就业工作政策措施;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统筹就业工作,各系成立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系主任担任 二级单位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院、系两级工作体系。学 院领导与各系签订年度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毕业生就业率、 学生就业满意度、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络、信息收集等工作纳入各 系领导考核指标,确保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在各部门的落实,有力 地推动了全院就业工作发展。 7 二、重视制度保障,加强队伍建设 重视制度保障。制定《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规 定》 、 《星海音乐学院就业工作信息员管理办法》、 《星海音乐学院 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细则》 、 《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生追踪调查与毕 业生质量评价管理办法》 、 《关于统一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费用标 准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对就业总体工作要求及工作流程管理都 做了明确规定,从制度上保障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工作中的核心 作用,加大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的指导。在实现辅导员队伍就 业培训全覆盖后,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有重点地选派参加创 业实训师、心理咨询师以及生涯咨询实践技能(CCT)培训,并 保证就业工作人员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就业培训。经过培训,提高 了一线就业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了对学生职业 指导和就业指导的能力。加强对星海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的指导, 引导各系成立服务本系学生就业工作的学生社团,注重发挥学生 社团在就业服务工作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就业服务;在就 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成立了行业-专业-就业调查团队,并成功 申请广东省创新创业项目 4 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 1 项,充分 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三、强化就业质量跟踪,注重工作的广度、深度 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并将就业质量结果反馈于 8 学院招生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充分体现学生就业质量对学院发展 目标的影响。根据扩招后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多元化和灵活就业逐 年增多的变化,调整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点式突破----拔尖 人才培养”与“面式支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样教育架构; 将实践教学纳入本科教学主体架构中,设立独立的实践教学周, 加大对各类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2012 年开始每学期设立一周 的教学实践周,使实践活动覆盖全体学生;根据学生提升专业综 合素质的需求,改革实践教学形式,建立跨系、跨专业的互动机 制,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第二节 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以 课程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学生活动为重要补充,为毕业生提供形 式多样的就业指导;立足音乐学院特点,以网络为主要渠道,以 信息建设为主要手段,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 服务。情况如下: 一、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导,合力做好就业指导及服务。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将过程监 控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畅通沟通渠道,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 制,调动各教学单位的工作主动性,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指 导,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各系独立完成相关专业方向的毕 业生跟踪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就业状况来 9 调整教学活动,强化就业质量的反馈作用。对各教学单位就业工 作进行督查,开展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优工作,表 彰在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 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化的就业工作局面。 二、以网络为主要渠道,多方位宣传就业政策、信息。 做好就业政策宣传,加强学院就业在线网站建设,实现就业 信息发布、就业指导政策、就业服务指引服务网络化。结合音乐 学院“一对一”授课、班级灵活的特点,自 2006 年起开设就业 短信服务平台,将毕业生按照系别、性别、政治面目、专业方向 (细专业)进行分组,为不同类别毕业生提供“点对点”的个性 化信息服务,定时通过短信发布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工作 安排、就业心理辅导等服务,受到毕业生的欢迎。 坚持做好传统宣传,通过宣传册、橱窗专题宣传等方式宣传 就业政策。根据我院学生就业的特点及就业常见问题,编印《星 海音乐学院就业指南》,并面向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发放。帮助 毕业生熟悉就业工作流程,提前做好就业准备,确保顺利派遣; 同时将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前移至新生,让新生尽早了解就业政 策,尽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多层次、多手段、多方位做好就业 政策及信息宣传工作。 三、以就业课程为依托,积极开展职业、创业教育。 2001 年起,我院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并 10 逐年完善课程内容,陆续将职业规划、创业教育等有关内容加入 课程。2013 年进行课程调整,将就业指导课调整为全院必选课, 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制定《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学生就业指导课 程教学大纲》 (试行) ,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 划》 ,大三的第二学期开设《就业指导与创新教育》 ,同时为学生 购买网络课程,实现就业课程全程化教学。活跃第二课堂教学, 定期开展校友沙龙活动(每学期 5 场)和行业精英进校园(每学 期 3 场)活动,将校友和企业的资源引入课堂和校园;开展简历 制作大赛(每年 5 月)和“行业-专业-就业”需求分析大赛(每 年 12 月)。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打造具有 音乐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发挥就业指导的育人功能,满足 我院学生就业指导需求。 四、以艺术特色为立足点,创新就业服务工作模式 组织各教学单位以各自专业特点和市场方向独立开展市场 调研。组织全体专业教师为每位毕业生设计至少 2 套面试的专业 曲目,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做好求职和面试准备。根据学生加强艺 术实践、服务基层的需求,2012 起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进社区项 目,并获得学院书记项目支持,每学期组织一期(不少于 10 组) 到广州市基层社区进行文化普及和推广的活动,提升学生基层服 务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就 业指导和服务,鼓励毕业生在到更需要的地方传播艺术,印发“征 兵工作” 、 “三支一扶”指导手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军旅,将个 11 人发展融入国家、社会发展中。近年来,应征入伍和“三支一扶” 毕业生稳定上升,在军队、山区等实现个人价值。 五、以招聘会为主要载体,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渠道 充分利用大型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及网络招聘形式,发动全 院教师以及校友力量,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从 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 7 月,共举办面向 2013 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 45 场次,接待 175 个单位,向毕业生提供岗位 1132 个;并与广州美术学院联 合承办 2013 届艺术类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引入招聘音乐、 舞蹈类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80 家,提供岗位数量近 250 个,招聘 毕业生数量 1000 多人。2013 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与毕业生 人数比为 2.05:1,平均为每个毕业生提供 2 个岗位,就业市场 相对稳定。 六、以就业信息收集为手段,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为实时掌握毕业生就业信息动态,实行就业信息员制度,按 照 1:20(就业信息员:毕业生人数)的比例,由各系面向低年 级学生聘请就业信息员。就业信息员在每年 4—12 月期间收集统 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上报所负责系及就业指导中心,为就业指 导中心及各系提供毕业生就业动态信息,准确掌握灵活就业、自 主创业、困难毕业生的信息。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实时就业信息建 立“就业困难、家庭困难毕业生”档案,为就业双困生开展“一 对一”咨询和提供就业信息的帮扶,提供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优 12 先推荐,并由各系组织专业教师为双困毕业生提供专业面试辅 导,全面加强“就业双困生”的帮扶工作,确保 2013 届双困毕 业生顺利就业。 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主 动获取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为用人单位和毕业 生搭建网络及实体交流平台,降低招聘/应聘成本,提高招聘/ 应聘成功率。通过走访、组织大型供需见面会等方式收集用人单 位信息,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并进行动态维护,不断充实用人单 位信息库;每年编印寄发《毕业生推荐手册》,主动介绍当届毕 业生情况,说明提供具体服务形式及联系方式。组织专门的学生 志愿队伍做好用人单位的服务工作,包括:宣传发动、场地安排 及布置、后勤保障。在每场招聘工作结束后,对用人单位做回访, 了解他们对应聘者及招聘工作本身的意见和建议。 13 第三部分 2013 届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及特点 截至 2013 年 12 月,我院 2013 届毕业生总数 1070 人,其中本科 毕业生共有 1019 人,硕士研究毕业生 51 人。近年来,我院就业率一 直保持稳定状态。2013 年本科生就业率1为 95.58%,硕士研究生就业 率为 88.32%。具体就业情况如下表: 表 3-1: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国内升学人数 境外升学人数 33 人 12 人 就业人数 毕业生总人数 就业率 929 人 1019 95.58% 表 3-2: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 国内升学人数 境外升学人数 0人 0人 就业人数 毕业生总人数 就业率 45 人 51 88.32% 2 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 33 人,国外升学 12 人 ,就业 929 人, 以上三种均列入就业率统计人数,合计 974 人。研究生毕业后均 参加工作。未就业原因主要是准备出国(境)留学、准备国内升 学和暂时没有找到满意工作三种情况,其中以前两者占较大比 例。 1 就业率统计方法为:就业率=(国内升学人数+境外升学人数+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我院本 科初次就业率为 94.93%,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 84.31%(2013 年 9 月统计)。本报告的就业率是截至 2013 年 12 月,就业率较初次就业率有增长。 2 成功境外升学的标准以毕业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及签证为准。而有大部分国外学校是春季入学,最后成功 出国的毕业生仍占我院较大比例,以 2012 届毕业生为例,约 10%的同学在毕业后一年内到国外升学深造。 14 以下从就业地区、就业单位类型及行业分布分析毕业生就业 的特点: 一、就业地区 从就业地区分布看,本科毕业生主要选择留在广东珠三角地 区工作。本科生毕业生中选择广东省工作人数有 827 人,绝大多 数在珠江三角洲工作,共 745 人,其中又以广州人数最多,为 519 人,随后依次为深圳 97 人,佛山 72 人,东莞 31 人,中山 13 人,珠海 13 人;选择在湛江、韶关、揭阳等广东省其他地区 共 82 人;选择到外省工作 102 人,其中以湖南省最多,共 43 人, 其次为北京 12 人。研究生毕业生中,选择广东省工作的人数有 43 人,其中以广州就业人数最多,为 32 人,随后依次为:深圳 3 人,佛山 2 人,东莞 1 人,惠州 1 人,肇庆 1 人,在珠江三角 洲工作的人数合计 40 人。非珠三角地区合计 3 人。选择到外省 工作 2 人,湖南、山东各 1 人。 从地域分布看,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工作, 这些地区的艺术市场较为成熟,毕业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毕业 生绝大部分选择在广州就业,说明学校所在地对毕业生就业地区 选择的影响很大。除了毕业生对母校、老师有深厚认同感之外, 还因为就读期间就在广州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参与了大量的艺术 及社会实践。 15 表 3-3 就业地区 广东省 827 人 非广东省 102 人 合计 图 3-1 2013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 就业地区 人数 比例 广州 519 人 55.87% 深圳 97 人 10.44% 佛山 72 人 7.75% 东莞 31 人 3.34% 珠海 13 人 1.40% 中山 13 人 1.40% 广东其他地区 82 人 8.83% 湖南 43 人 4.63% 北京 12 人 1.29% 非广东其他地区 47 人 5.06% 929 人 2013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饼状图) 16 表 3-4 就业地区 广东省 43 人 非广东省 2 人 2013 届研究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 就业地区 人数 所占比例 广州 32 人 71.11% 深圳 3人 6.66% 佛山 2人 4.44% 东莞 1人 2.22% 惠州 1人 2.22% 肇庆 1人 2.22% 广东其他地区 3人 6.66% 湖南 1人 2.22% 山东 1人 2.22% 合计 45 图 3-2 2013 届研究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饼状图) 二、就业行业 从就业行业看,毕业生多选择与专业对口度较高的行业。本 科生选择教育行业 479 人,文化艺术业 289 人,广播、电视、电 影和音像业 43 人,娱乐业 10 人;研究生的行业上分布较为集中, 教育行业 39 人,文化艺术业 6 人。 17 在行业上,毕业生多选择与音乐舞蹈专业相关的行业工作, 体现出较大的专业-就业吻合度,专业对口率较高。本科生就业 专业对口率为 88.38%,研究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 100%。在 跨专业就业的行业中,毕业生一般选择社会上地位较高,并且处 于稳定上升发展阶段的行业,如电信服务业、银行业等。 表 3-5 2013 届本科毕业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行业 人数 教育 479 人 比例 51.56% 文化艺术业 289 人 31.11% 广播电视及电影业 43 人 4.63% 娱乐业 10 人 1.08% 电信服务业 14 人 1.51% 银行业 18 人 1.94% 其他 76 人 8.18% 合计 929 人 图 3-3 2013 届本科毕业就业行业分布情况(柱状图) 18 表 3-6 2013 届研究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图 3-4 行业 人数 所占比例 教育 39 人 86.66% 文化艺术业 6人 13.33% 合计 45 人 2013 届研究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饼状图) 三、就业单位类型 从单位类型看,毕业生多在民营企业及普教系统的事业单位 就业。本科生在民营企业(主要为教育培训机构)就业 452 人, 普教系统事业单位 89 人(其中完全中学 48 人,高中 9 人,初中 7 人,小学 25 人,民办普教 9 人),普通高校 11 人,高职高专 11 人,中专 10 人,幼教 13 人,其他事业单位 3 人,国家机关 11 人,国有企业 11 人,外企 1 人,入伍 5 人。研究生的就业单 位类型分布是:普通高校 16 人,高职高专 3 人,其他事业单位 6 人,普教系统事业单位 1 人,民营企业 18 人,其他 1 人。 19 表 3-7 2013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 单位类型 人数 比例 民营企业(含教育培训机构) 536 人 普教系统 115 人 普通高校 22 人 中专 10 人 幼教 13 人 57.70% 12.38% 2.37% 1.08% 1.40% 国家机关 13 人 1.40% 国有企业 合资企业 入伍 其他 合计 12 人 53 人 5人 150 人 929 人 1.29% 5.71% 0.54% 16.15% 图 3-5 2013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柱状图) 20 表 3-8 2013 届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型情况 单位类型 普通高校 高职高专 其他事业单位 普教系统 民营企业(含教育培训机构) 其他 合计 图 3-6 人数 16 人 3人 6人 1人 18 人 1人 45 人 比例 35.55% 6.66% 13.33% 2.22% 40% 2.22% 2013 届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型情况(柱状图) 四、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从满意度看,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毕业生就业 满意度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标准。根据 2014 年 4 月的抽样调查发 现:我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目前的工作的满意度均达 90%以上(包括 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毕业生人数) 。 21 图 3-4 2013 届本科生对就业的满意度(%) 图 3-5 2013 届研究生对就业的满意度(%) 毕业生较高的就业满意度,其中主要原因是毕业生专业对口 度较高(本科生 88.38%,研究生 100%) ,大部分毕业生均在与音 乐艺术相关的教育行业、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及电影业工作, 且所在地区多为经济发达的城市,行业及具体就业单位多为经济 效益较好的行业,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五、用人单位满意度 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较高的满意 22 度。2014 年 4 月,我们就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进行 调查,调查方法如下:以调查年度内(2012 年 7 月至 2013 年 9 月)来我院招聘的单位为总抽样框,简单随机抽样 60 家用人单 位,调查他们对我们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我们通过对毕业生综 合评价以及毕业生个体评价两个维度测试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 生的满意度。结果发现,在这两个维度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都 有很高的满意度,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满意度在 90%以上,其中 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满意度最高分别达到 98.06%、 97.74%;在对个人评价中,非常称职占 80%,称职占 20%,没有 不称职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表现满意。 表 3-6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职业道德 90.32% 9.68% 0 敬业精神 88.71% 11.29% 0 行为规范 80.65% 19.35% 0 思想道德素质 工作态度 85.48% 14.52% 0 心理素质 82.26% 17.74% 0 团队合作 82.26% 16.13% 1.61% 诚信意识 85.48% 14.52% 0 理论知识水平 72.58% 22.58% 4.84% 专业素质 基本技能掌握 77.42% 20.97% 1.61% 专业知识结构 80.65% 17.74% 1.61% 业务能力 66.13% 29.03% 4.84% 创新能力 61.29% 35.48% 3.23% 学习能力 85.48% 11.29% 3.23% 适应能力 83.87% 16.13% 0 综合能力 市场意识 58.06% 33.87% 6.45% 沟通能力 83.87% 14.52% 1.61% 组织管理 77.42% 19.35% 3.23% 工作业绩 72.58% 27.42% 0 不太满意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1% 0 0 0 不满意 满意度 0 98.06 0 97.74 0 96.13 0 97.10 0 96.45 0 96.13 0 97.10 0 93.55 0 95.16 0 95.81 0 92.26 0 91.61 0 96.45 0 96.77 0 89.68 0 96.45 0 94.84 0 94.52 23 表 3-7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总体评价 等级 非常称职 称职 一般 不太称职 不称职 所占比例 80.28% 19.72% 0.00% 0.00% 0.00% 评价人数 57 14 0 0 0 24 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就业环境评价 一、就业期望 从期望就业单位类型来看,事业单位最受青睐,选择率为 35.68%,其次是专业团体,选择率为 16.08%,再次为国有企业、 党 政 机 关 , 选 择 率 均 为 15.58% ; 毕 业 生 对 外 资 或 合 资 企 业 (4.52%)、集体企业(1.01%)的选择比率较低(参见图 4-1)。 图 4-1 2013 届毕业生理想就业单位类型分布情况(%) 从期望就业地点来看,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 工作。 调查数据显示,期望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工作的占 79.90%, 非省会城市的占 16.08%,两者合计 95.98%;期望在国(境)外 工作的占 3.02%;期望就业地在乡镇或农村的比重最低,仅占 1.01%(参见图 4-2)。 25 图 4-2 2013 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地点分布情况(%)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依然较高,选择稳定 的事业单位和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作,而实际的就业情况,在地区 上相对吻合;而在单位类型上,实际就业情况与毕业生的预期有 一定的差距。虽有差距,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上,能迅速调整自 己,并让用人单位有较高的满意度,体现出毕业生有较高的社会 适应能力。 二、就业环境评价及期望 2013 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 据,2013 年全国有 699 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同时,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事 业单位计划招聘岗位数有所下降,全国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 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分析 2013 届毕业生 对就业环境的看法发现,认为“求职期望过高”、 “高校应届毕业 26 生数量多,竞争大”是造成该现象的前两个原因,选择率分别为 57.71%、53.23%;其次依次是“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差 距” (39.80%)、 “毕业生缺乏有效的求职技巧” (37.31%)、 “专业 不符合社会需求”(31.34%);“考研或出国失败,错失最佳求职 时机”等其他原因占 16.92%(参见图 4-3) 。 图 4-3 2013 届对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原因看法(%) 在较高的就业预期下,毕业生希望学院加强就业指导,搭建 起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沟通的平台,发挥“桥梁”作用,帮助毕业 生获取理想职业。从就业指导需求来看,“提供就业实习或实践 机会” (50.00%)、 “提供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 (43.94%)是其对 就业服务的两大主要需求。 27 第五部分 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及工作展望 一、对专业结构调整的反馈 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使“音乐表演” 、 “音乐学”、 “录 音艺术”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等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特色愈发鲜明,办学优势更加突出, 并进一步扩大这些专业在华南地区的领先优势。不断调整专业结 构,拓宽专业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积极促 进专业的交叉发展,大力发展与广东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的应 用型专业,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整体优势更加明显。 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调查表明,用人单位认为我院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应做采 取的改革,最主要是以下几点: (1)认为强化教学的实习、社会 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66.13%);(2)加强人际沟通 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3)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41.94%), 符合市场需求(41.94%) 。 一直以来,我院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变革对音乐人才培 养提出的新要求,根据音乐与舞蹈学科特点,开展应用型本科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协同创新,促进协同育人,不断提升教育 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28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 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根据社会需求, 结合音乐与舞蹈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征,建立分类分层次的多样化 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加大拔尖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能 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加大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力度。 2、加强对外合作办学,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学院重视开展对外合作办学,根据生源特点,建立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除 2+2 国际联 合人才培养项目以外,其余项目均已进行实质运行阶段,具体如 下表。 普通 4 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交换生项目(去美国奥克拉荷马中部大学 星海音乐学 交换一年) 院多元化人才培 养模式 衔接课程项目----悉尼音乐学院硕士学位 衔接课程项目(PATHWAY PROGRAM) 2+2 国际联合人才培养项目 3、设立专门的教学实践周,强化实践教学在艺术人才培养 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在艺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改革、创新艺术实 践形式,设立了独立的实践教学周。2012 年起,每个秋季学期 29 的第 12 周为专门的教学实践周。各系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积 极组织师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音乐会、演出、 排练讲座、学术研讨会、各类专业知识技能比赛、外出考察调研, 甚至跨系跨专业的实践活动等。 设立专门的教学实践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 性,强化了实践教学在音乐与舞蹈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 了不同专业间的联动,对于建立跨系、跨学科实践教学交叉互动 机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成效显著。 4、设立辅修专业 学院从改革建设发展的全局考虑,立足科学发展、坚持以人 为本、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质量提高,按照“厚基础、宽口径、 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主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部分专业试行辅修专业,如钢琴系试行室内乐辅修 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选修课体系 推进选修课改革,结合艺术人才培养特点,实行学生艺术实 践活动奖励学分制度,逐步建立更加灵活的、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架构。从本学期起,学生参加由学院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在学院 范围内举行的各类音乐会、大师课、专家讲座及相关艺术实践活 动,工作人员便会在其“艺术实践卡”上张贴一个艺术实践贴纸, 当累积达 18 次后,可奖励选修学分 2 分。经过精心策划与推广, 学生可通过宣传海报、新浪微博“星海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活动预 30 告”中及时得知讲座、大师班、音乐会等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信息。 此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自主 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全院形成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 建立选修课课程模块。推进教学改革,从 2013 年下半年开 始,组织开设了选修课课程模块——艺术管理、音乐教育、中小 学管乐队、电子音乐制作与录音技术共 5 个课程模块,并试引进 名家名师网络通识课程,为我院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了 良好的平台。 6、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如:2013 年,学院组织开展了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的评审,有28个项目被评 为院级项目,5个项目被评选为省级项目,项目涉及到实践教学、 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 7、推进协同育人,探索校企合作方式,加大校外实践基地 建设力度 我院已有两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星海音乐学院——广 州大剧院艺术实践教学基地、华南数字音乐产业孵化基地。2014 年,又重点建设了 2 个校外实践基地。 我院已于 2014 年 5 月,与深圳市聚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 署校外共建实践基地,提出了“三年计划”的合作方案。主要项 31 目有:聚橙网邀请名家来我院交流、讲学、演出等活动;聚橙网 高层管理人员来我院举办讲座;我院的精品演出与聚橙网开展合 作展演;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和学院教育基地;活动宣传及票务方 面的合作等。 我院还将推进多项校外实践基地工作建设,与广东省连南瑶 族自治县三排镇“千年瑶寨景区”合作,在景区建设校外教学综 合实践基地。 8、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 练,增加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 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学院还开展了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 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2013 年,共有 10 项训练项目 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 项训练项目被 评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2 2013 年星海音乐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 部及广东省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精神,坚持以生为本,根据音乐院 校特点,制定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将就业工作融入人才培养 的全过程。我院 2013 年毕业生就业率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 意度均保持较高水平。今后我院将积极应对社会形势的变化,不 断改革创新,从招生、培养、就业指导与服务各方面改进毕业生 就业工作,不断满足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服务需求,全面提升学 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艺术类人 才。 3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