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计算传播微专业招生简章.pdf
中国传媒大学 计算传播微专业 2023年秋季招生简章 一、微专业介绍 计算传播微专业依托新闻学院计算传播系,聚焦当下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新 问题与新现象,依托大数据和智能媒体技术,以可计算视角探索人类传播活动的 客观规律、信息传播模式变迁与互联网传播的多元效果,开拓数字智能时代新闻 传播学创新发展新的领域,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信息传播微专业学习体系。 二、培养目标 在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计算传播微专业以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学科 交叉型人才为总体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媒体技术,科学地收集、 处理和分析信息,建立、检验理论模型,解决和探索新闻传播领域涌现的新问题、 新现象的综合能力。经过计算传播微专业学习,学生在新闻传播、数据分析、计 算思维方面的专业素质和复合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为今后的职业和学术发展开 拓新的路径。 三、培养要求 微专业培养过程中,学生将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传播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党和政府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管理的 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好的数据素养与计算思维。 2.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能,能够运用软件抓取处理、分析和展现多元数 据,具备展开社会科学研究和调查分析的基本能力。 3.经过方法、技术类课程的训练,具备数据收集和处理、建模以及测试的操 作技能,满足数字智能时代对计算传播人才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完成上述微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四、招生对象及条件 校内招生:本校 2022、2021、2020 级全日制本科生(含在读双培生)、在读 研究生;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学有余力,对所有符合报名条件者择优录取。 校外招生:2022、2021、2020 级在读本科生(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 、 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学位中心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社会人员(须已获得教育 部学位中心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对所有符合报名条件者进行资格审核,择优 录取。 计划招生人数:校内 50 人,校外 150 人。 五、学制 半年 六、授课方式 本微专业独立开班,秋季学期周六、日上课。 校内、校外学生均线上授课。 七、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本校本科生所修微专业课程学分可认定为通识教育拓展课组学分。 校内外在读本科生、研究生需在半年学制内,修完本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 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的,由新闻学院颁发微专业合格证书。 社会人员在半年学制内修完本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 的,由新闻学院颁发微专业合格证书。 八、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第一阶段 网络报名: 2023年8月28日24:00之前符合报名条件的同学可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 报名,每位学生限报一个微专业,且报名期间系统只允许提交一次,请审慎、认 真报名。 (本校学生报名入口) (校外人员报名入口) 校外人员实行资格审核制,需在2023年8月28日前将个人简历发送至 cucwzy@163.com,并将邮件命名为“姓名+手机号”。 第二阶段 录取及缴纳课程费用: 2023年9月4日本科生院统一公布校内学生录取名单,已录取的学生登录学校 交费系统缴纳第一学期课程费用,具体安排请以届时通知为准。 2023年9月4日新闻学院公布校外人员录取及缴费通知,具体安排请届时关注 新闻学院官微通知。 (中传新院公众号) 第三阶段 开课: 2023年秋季学期由各微专业组织开课。 九、咨询方式 咨询邮箱: cucwzy@163.com 咨询电话: 65779361 十、微专业课程费用 微专业课程费用按学分收取,260 元/学分,总计 3640 元。每学期缴纳的课程 费用根据实际开课学分计算。 十一、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 号 1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网页抓取与数据 Web scraping and data processing 处理 学 分 理 课 学时 论 内 实验 课外 教 实 上机 实践 学 践 开 设 课程 学 性质 期 2 32 32 秋 必修 Cognitive Psychology 2 32 32 秋 必修 New Media Cultures 2 32 32 秋 必修 2 32 32 秋 必修 2 32 32 秋 必修 User Experience Design 2 32 32 秋 必修 群体动力:互联 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网传播机制与案 Communication 例 2 32 32 秋 必修 14 224 刘青 2 认知心理学 贾奇凡 3 新媒体文化 江怡 4 社交媒体数据分 Social media data analytics 析 廉莹 5 新 媒 体 信 息 行 Network User Behavior Research 为:机理与案例 商丽丽 6 用户体验设计 刘萍 7 邹欣 合计 十二、微专业课程简介 网页抓取与数据处理 在目前信息环境下,网页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爬虫作为 数据获取来源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课程将围绕着现代网络环境下, 网页数据收集、预处理、展现全流程进行教学。学习重点为网络爬虫的具体操作, 依法合规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使学生对互联网大数据采集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 解。掌握基本的信息内容采集、提取和分析方法,并且具备一定的针对具体信息 采集需求的实际运用和解决能力。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注意、知觉、 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议题,将人脑视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 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本课程针对计算传播微专业的同学设计, 通过系统讲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加工的内部机 制,了解人是如何在客观环境中获取信息,并进一步加工、转换、存储等,从而 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行动力;同时,课程还将结合实 验数据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更好地培养科研思 维,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新媒体文化 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经历了 多次转型与升级,形成了今天的基本样态。媒介形式的更新触发了传播领域的全 面变革,无论是传播主体、传播路径,还是传播效果,都受到了新媒体的深刻改 造。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新媒体文化,不仅是新的媒介形式对既有文化的传播、 呈现与表达,而且是新技术对人类认识行为,交往活动和日常生活的重塑。本课 程以经典文化理论、社会学理论为出发点,关注新媒体前沿动态,对层出不穷的 新媒体文化现象进行批判性分析,思考技术、人与社会的交互关系。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 随着社交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社交媒体数据的价值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关注。基于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是计算传播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课程将学习如 何利用数据挖掘算法,社会网络技术等计算传播研究方法,探索社交媒体中人类 的传播行为。 新媒体信息行为:机理与案例 本课程旨在探讨新型媒介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决策过程和影响机理,帮助 深入了解用户的态度和行为,揭示信息传播机制,促进新媒体平台的设计和管理, 支持广告和营销决策等。课程呈现了新型媒介发展过程中用户信息行为的焦点问 题,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人们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动因和影响因素。案例 内容按照层次逻辑来组织,即宏观层面的理论阐释(理论基础和假设推演)—中 观层面的方法操作(分析对象选取和方法选择)—微观层面的实际操作(方法使 用和结果检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辨析相关基本概念,系统地了解 信息行为分析的经典理论框架,理解不同媒介平台中各类信息决策的内在规律, 并熟悉如何运用调查分析、实验室实验、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方法探索实 际问题。 用户体验设计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重新塑造了人与媒体的关系,本课程主要讲解如何以 用户为中心的方法论引导重建用户链接,解决用户信息痛点,实现智能媒体服务 的个性化、定制化。课程将着重围绕智能媒体环境下人机交互历史、用户体验要 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交互设计流程等,讲解用户画像及情景分析的方法,分 析用户行为观念,提出新的智能媒体服务模式,建立设计文档。本课程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学习重点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论和用户调研方法,实践重点为用户 洞察、需求分析以及交互原型建构。 群体动力:互联网传播机制与案例 针对传播领域中发生的变化没有跨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组合 是难以应对的。该课程参照群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网络学、理论物理、社 会心理等相关理论,选择网络传播主体的中观层次(规模)的动态过程作为研究 对象,其中包括群组的形成与发展动态、群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群组与群组 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网络个体/社会个体(传播主体)之间互动导致互联网 群体形成与发展的动态过程,对互联网络传播现象进行归因和机制探索,为网络 与社会秩序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