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版画(套色木刻临摹)》课程教学大纲.pdf
《版画(套色木刻临摹)》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528)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讨论制定,美术学 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版画(套色木刻临摹) 课程代码:13112528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版画方向课) 适用专业:美术学 课程修读性质:限选 学分:2.5 学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8 学时/实践 4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版画(套色木刻临摹)》是美术学版画专业方向限选的一门专业拓展课。通过对这门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套色木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并能熟练地运用所 学专业理论知识及表现技能进行套色木刻的临摹制作及美术教学活动。 套色木刻通常在素描Ⅰ(静物、头像写生)、素描Ⅱ(胸像、全身像写生)等先行课程 之后开设,并为学生后续选择版画专业方向,学习版画(套色木刻创作)、版画(铜版画) 等课程筑牢基础。 三 课程目标 《套色木刻临摹》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研究如何将自然色彩进行 归纳概括并运用木刻版画的形式表现的课程。本课程重在临摹版画名作,通过本课程教学, 使学生掌握色彩归纳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掌握基本的刀法组织,理解色彩对比与谐调的规律, 在绘画实践中,能有效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色彩,准确而艺术地表现物象,并能适应美术教 育工作的应用需要。 知识目标 了解色彩归纳规律,掌握刀法组织法则。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套色木刻的审美眼光,掌握套色木刻的基本制作程序与方法。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艺术格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3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1.套色木刻的概念; 2.套色木刻的发展历史; 3.套色木刻的艺术特色; 4.套色木刻的基本分类。 1.理论教学内容: 1.学习时注意了解套色木刻与油画、水 (1)套色木刻的定义; 彩画、中国画的区别;了解套色木刻在 (2)套色木刻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3)套色木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2.重点掌握套色木刻的工具、材料、特 (4)套色木刻的审美特征。 性等基本特征。 2 0 套色木 刻中的 色彩处 理原理 1.掌握色彩归纳的方法; 2.了解色彩的对比与画面的情绪表 达; 3.色调的形成规律。 1.理论教学内容: (1)色彩的归纳与限制; (2)色彩的对比与统一; (3)色彩的呼应与交叉; (4)色调的控制。 2.实践教学内容: (1)色调训练; (2)分版训练。 1.重点掌握套色木刻的色调控制; 2.掌握刀法的艺术处理方法及情感表 达。 2 20 套色木 刻的制 作原理 1.掌握套色木刻版画的基本理论知 识,掌握套色木刻版画的基本制作 方法; 2.掌握套色木刻刀法及刻制步骤,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1.理论教学内容: (1)绝版套色木刻; (2)多版套色木刻。 2.实践教学内容: (1)绝版套色木刻制作训练; (2)绝版套色木刻刀法训练。 重点了解绝版套色木刻版画制作过程。 2 20 套色木 刻的概 述 4 套色木 刻版画 作品欣 赏 1.初步掌握套色木刻版画作品的欣 赏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 养。 1.理论教学内容: 中外优秀套色木刻版画作品赏析。 重点掌握套色木刻版画作品的欣赏方 法。 2 0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版画》.李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主要参考书 [1]《版画》.孙犁.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年 [2]《纯化的木刻艺术》.闫翀 刘媛.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年 [3]《木版画》.李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木版家族》.王华祥.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年 [5]《中国版画百图》.周芜.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年 [6]《外国黑白木刻选》.杨可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年 执笔人:傅平凡 审定人:罗小波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