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2015版课程教学大纲合订版.pd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长江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环境设计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2017 年 7 月修订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 1.《素描》………………………………………………………………………………1 2. 《色彩》………………………………………………………………………………7 3.《速写》……………………………………………………………………………12 4.《构成基础》………………………………………………………………………17 5.《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22 6.《设计概论》………………………………………………………………………27 7.《制图基础》………………………………………………………………………33 8.《设计表现》………………………………………………………………………38 9.《计算机辅助设计 AutoCAD》……………………………………………………44 10.《装饰材料与构造》………………………………………………………………49 11.《建筑模型制作》…………………………………………………………………54 12.《家具与陈设设计》………………………………………………………………60 13.《计算机辅助设计 SKetchup 草图大师》………………………………………66 14.《人机工程学》……………………………………………………………………72 15.《室内空间设计》…………………………………………………………………77 16.《园林植物设计》…………………………………………………………………84 17.《园林景观设计》…………………………………………………………………89 18.《施工工艺设计》…………………………………………………………………94 19.《施工专项训练》…………………………………………………………………99 20.《中外建筑设计史》……………………………………………………………103 21.《计算机辅助设计 3D Max》……………………………………………………108 22.《快题设计》……………………………………………………………………113 23.《照明设计》……………………………………………………………………119 24.《公共设施设计》………………………………………………………………124 25.《水彩》…………………………………………………………………………128 26.《展示设计》……………………………………………………………………133 27.《庭院景观设计》………………………………………………………………138 《素描》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322)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讨论制定, 美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素描 课程代码:1311232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3 学分 学时:60 学时(理论 10 学时/实践 5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素描》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 握素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造型的规律,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对象、分析对象和表现对象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造型、创造和表现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素描塑造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当代素描的发展趋势和观念的延伸,掌握绘画素描逐步向设计素 描的表达过渡,弄清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区别。尝试探索多元化的表现手段,用有限的题 材进行无限的变异与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想象和表现的能力,并适应本专业要求。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与行(企)业发展需要和完 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素描 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素描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 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掌握设计素描主观能动的表达,解决客观素描的描绘向主 观表达,循序渐进,在造型表现上向装饰性倾斜,艺术情境向意象性倾斜。用装饰性、联想 性、意象性突出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交接转换,把素描引领设计创意的方向,为专业设计 打下坚实基础。 三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熟悉和了解素描画的工具、材料特点,认识素描规律,掌 握正确的素描观察方法和素描感知能力。并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素描写生与素描创意 训练,掌握素描的基本特点、作画方法、步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描的造型和 表现能力,引导每个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创意思维特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情趣 和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为其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素描理论知识与技法,掌握绘画绘画的表达;熟练掌握设计素描中的有机造 物、平面意象、解构重构及形象联想等系列程序中素描的意象表达。 能力目标 通过对素描写生的练习,掌握正确的素描观察方法和素描的表现技法;通过设计素描 的结构分解与意象表达的学习,学会素描分析与解构重构方法,掌握素描的意象表达;同 2 学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感受现代素描观念在设计中的运用和表达,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 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格调、人文修养等素质,开阔学生的 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审美意识,以便在今后的设计理念中灵活 运用。 3 四 课程内容 参考学时 序号 课程模块 1 2 素描概述 素描写生方法 与步骤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理论 实践 1.学习时注意了解素描与 线描、黑白画、单色画的区 1.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了解素描 别;了解素描画在国外的发 绘画在西方的沿革与变迁,素描绘 展历史;素描画传入中国 画在中国后的发展与演变。 1.素描画在国外的发展; 后,各时期素描画的主要代 2.掌握素描画主要的工具、材料特 2.素描画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表人物和作品; 性以及素描画的基本特点,结构透 3.素描画主要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2.重点掌握素描画的工具、 视变化规律。 4.素描画的审美特征。 材料特性和素描画造型真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格调、 实准确,基本功扎实,是一 人文修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练习等 基本特征。 2 10 1.掌握素描作画的基本方法与步 骤:静物写生,静物组合的要求和 方法。 2.初步了解素描画的透视、结构、 明暗光影画法等基本技法;提高学 生的构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 10 1.以线为主,以结构为主的素描方法。 2.以明暗光影为主的全因素素描方 法。 4 重点了结构透视规律,运用 整体观察把握大形体、局部 深入刻画的方法进行素描 静物写生。 3 4 设计素描的分 解重构与意象 表达 素描画作品欣 赏 1.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创造力、想 象力,把艺术的想象和科学技术结 合起来。启动思维,行提炼、组合、 从装饰素描表现、抽象素描表现 想象和在常规中去寻求创建新的发 和意象素描表现来进行创意思维的 展思路和意向; 课程训练设计。通过训练,掌握创意 2.要求学生面对某一对象,对其构 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手法,全面提升 造进行分解和拆卸,将其基本构件 创意思维能力 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与构建,使其 成为一个崭新的形态。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重点练习分解重构对象 的组合能力, 2.尝试运用拆解符号和元 素构建新形态的效果。 4 30 1.初步掌握素描作品和设计素描作 品的欣赏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 养。 重点掌握设计素描 作品的 欣赏方法。 2 0 中外优秀素描画家作品赏析 5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素描》.杨贤艺 董顺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 [2]《从素描到设计》.王中义、许江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3]《设计素描》.冯峰著.岭南美术出版社 [4]《工业设计素描》.庄永成.湖南美术出版社 执笔人:黄燕云 审定人:李晓勇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6 《色彩》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323)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讨论制定, 美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7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色彩 课程代码:1311232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3 学分 学时:60 学时(理论 10 学时/实践 5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色彩》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塑造能力和艺术表 达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现代色彩的发展趋势和色彩观念的延伸,弄 清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区别,逐步掌握由绘画色彩向设计色彩的表达过渡。设计色彩教学 中对色彩分解与意象表达研究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备技能,尝试探索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有 效提高对色彩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色彩通常在素描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并为学生后续构成基础课程学习和专业核心课程 的学习筑牢基础。 三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通过色彩理论的讲授和色彩实践操作使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色彩的基 本知识。并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色彩写生与色彩创意训练,使学生达到教学大纲所要 求的知识水平。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和了解色彩光色变化规律;了解色彩绘画工具材料的 特点;掌握色彩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色彩造型的技法表现规律;熟练掌握绘画色彩与设计色 彩的区别,掌握色彩分解、重构及色彩的意象表达。 能力目标 通过对色彩写生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技法;通过设计色彩的 分解与意象表达的学习,学会色彩分解与重构方法,掌握色彩的意象表达;面向社会的相互 交流学习,感受现代色彩观念在设计中的表达。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敏锐感受力,提高艺术思维创意表达能力,开阔 学生的艺术视野和人文修养等素质。 8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色彩概 述及色 彩理论 1.掌握色彩概述,了解色 彩在西方的沿革与变迁, 1.理论教学内容: 以及绘画色彩传入中国 (1)色彩概述及水粉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后的发展与演变; (2) 色彩相关理论;色彩三要素、色调的形成、 2.掌握色彩表达的光色 色彩的冷暖对比与协调; 变化规律; (3)掌握色彩的表达,体会水粉画的审美特征;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 水粉画的主要工具、材料特性。 艺术格调、人文修养,开 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1.学习时注意了解水粉画与油画、 水 彩画、中国画的区别;了解水粉画写 生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各时期水 粉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2.重点掌握水粉画的工具、 材料特性 和水粉画灵动、明快及易修改等艺术 特征。 2 0 水粉静 物画写 生 1.理论教学内容: 1.掌握水粉画作画的基 (1)静物写生光色变化的基本规律; 本方法与步骤; (2)静物色彩写生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 重点研究和了解色彩造型与色彩、 2.初步了解水粉画的干 (3)色彩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的特点 空间、透视的正确关系。 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 及规律。 2.把握光色变化规律,运用整体入 画法等基本技法; 2.实践教学内容: 手、 局部入手的方法进行水彩静物写 3.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 (1)色彩静物写生整体入手的方法进行实践训练; 生。要求构图严谨,塑造生动。 4.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色彩静物写生局部入手的方法进行实践训练; (3)色彩静物写生容易出现的弊病及纠正指导。 2 8 9 3 4 5 设计色 彩概述 及色彩 的分解 与归纳 1.理论教学内容: (1)色彩分解及色彩归纳的创意来源 ; 1.掌握设计色彩的概念 (2)色彩分解及色彩归纳的表达技巧 。 及学习目的; 2.实践教学内容: 2.逐步掌握色彩的分解、 (1)水粉静物画色彩的分解与归纳,提高学生的 归纳,掌握画法与步骤, 调色、用笔及用色技巧,熟练地运用水粉画工具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料表现对象的能力; (2)色彩分解及色彩归纳的创意实践训练 。 1.重点掌握水粉画点彩技法以及色 块分割归纳技法; 2.尝试运用水粉画的特殊表现技法, 形成水粉画的特殊肌理表达。 2 10 设计色 彩的意 象表达 1.掌握设计色彩的解析 与重构及意象思维的主 观表达;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 能力、 表现能力和色彩创 意能力。 重点掌握设计色彩的解构与重构; 色 彩的抽象与情感, 并逐步使学生掌握 设计色彩的表达。 2 22 设计色 彩的综 合实践 1.理论教学内容: (1)色彩在设计应用中的体现; 1.掌握色彩的设计应用; (2)中外优秀画家作品赏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 2.学会生活中去感受和 新能力。 设计色彩。 2.实践教学内容: 遵循形式美的规律,主观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色彩 主题创意,以此突出色彩的设计应用。 1.重点掌握色彩肌理与色彩调性的 控制; 2. 创意色彩表达,通过色彩应用提 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2 10 1.理论教学内容: (1)设计色彩的解析与重构概念; (2)设计色彩意象思维启发。 2.实践教学内容: (1)设计色彩意象思维实践训练; (2)设计色彩解析与重构技巧实践训练。 10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色彩学习过程评价和设计色彩的运用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 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 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对色彩进行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 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 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色彩》.杨贤艺 傅小彪.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 主要参考书 [1] 《色彩》.何海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年 [2] 《色彩》.彭江林 赵晶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年 [3] 《设计色彩》.常颂 刘筱 林楠.西南交大出版社,2016 年 [4] 《色彩》.李广元 初敬业.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年 [5] 《色彩表现技法》.黄卫国 谢辉.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年 执笔人:邹 璐 审定人:李晓勇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 《速写》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241)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讨论制定, 美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2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速写 课程代码:1311224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2.5 学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8 学时/实践 4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速写》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培养 学生造型能力和进行艺术构思的一种独立的、自由的表现形式,以研究如何率真的、直接地 表达艺术情感,迅速捕捉物象特征和即时记录创作构思为主要内容,使学生从造型训练向造 型创作过渡,是学生个性的绘画风格形成,同时也是本专业及时传递设计意图最为直接的一 门课程。 速写通常在素描、色彩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 基础。 三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正确了解速写的真正含义;拓展速写工具、材料的特性及 使用方法;掌握速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步骤。提升学生对物象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画面整体 的概括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较完整的速写作品,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便捷的造型技能, 以及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作、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审美情 趣和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为其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正确了解速写的含义;掌握速写工具、材料的特性及使用方 法;掌握速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步骤,提升对物象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画面整体的概括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与塑造能力,培养眼(观 察)、心(理解)手(表现)的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较完整的速写作品。进一步提高学 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 便捷的造型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 持之以恒的品格与创作能力。 13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学时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速写概述 1.掌握速写的概念及其特点;速写的目 的及功能; 2.掌握速写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1.理论教学内容: (1)速写的概念及各种工具的特点; (2)速写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3)阅读国内外速写优秀作品。 速写的表现 方法 1.让学生掌握速写学习方法及表现方 法; 2.掌握速写的画法及步骤; 3.提升学生对物象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 画面整体的概括能力。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理论 实践 1.学习时注意了解速写优 秀作品; 2.重点掌握速写的表现方 法。 2 0 1.理论教学内容: (1)速写的画法及步骤; 重点使学生掌握对物象敏 (2)速写的表现技法。 锐的观察能力和对画面整 2.实践教学内容: 体的概括能力。 (1)从整体入手的方法进行实践训练; (2)从局部入手的方法进行实践训练。 2 12 14 3 4 人物速写 1.掌握构图的基本法则; 2. 掌握人物动态比例和结构特征; 3.掌握人物速写的一般方法、人物组合 的作画步骤; 4.提高学生创作、审美、鉴赏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人物速写的意义及实用性; (2)掌握人物速写的基本画法,把握 构图关系; 2.实践教学内容: (1)人物动态速写实践训练; (2)人物组合速写实践训练。 重点掌握人物动态比例和 结构特点。 2 14 景物速写 1.掌握景物速写的特点,认识景物速写 1.理论教学内容: 的重要性; (1)景物速写的特点; 2.掌握怎样取景和构图、透视及其规律、 (2)认识景物速写的重要性. 把握环境特点、常见景物画法及作画步 2.实践教学内容: 骤; (1)取景和构图、透视及其规律; 3.掌握处理好景物的构图关系; (2)把握环境特点、常见景物画法、 4.提高学生创作、审美、鉴赏能力。 景物画法一般作画步骤。 重点掌握景物速写的构图 规律及作画步骤。 2 14 15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速写》.傅小彪.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年 主要参考书 [1]《素描》.杨贤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速写》.王雷.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 年 [3]《王华祥素描》.王华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年 [4]《速写》.刘刚.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年 执笔人:田 露 审定人:李晓勇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6 《构成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52)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7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构成基础 课程代码:1311245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5.5 学分 学时:96 学时(理论 26 学时/实践 7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 是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空间思维模式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素描》、 《色彩》、 《速写》,后续课程为《设计表现》、《制图基础》。《构成基础》是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 下坚实基础的课程,其中包括了传统课程中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将 这三部分课程融合为一个整体,更能综合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模式转换的能力。在教学中, 通过将点、线、面等平面要素、色彩要素和材料要素作为目标研究对象的造型方法的训练, 对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设计理念、掌握实用性的造型技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后续 的《设计表现》、《建筑模型制作》等课程做充分的准备。 三 课程目标 本课程完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训练,通过构成设计思维训练—— 培养以构成设计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通过构成设计形式语言训练—— 掌握构成设计形式语言、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等方法;通过构成设计表现手法训 练——了解构成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等,并结合环境设计专业,了解和掌握构成基 础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设计要素、设计手法,及重要性。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三大构成的设计要素、设计原则以及三大构成的综合运 用。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则;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掌握色彩与 心理;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能、形式内的基本法则; 材料的综合运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具象物体的抽象理解能力;能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形态的组合能力;能按照 构成的形式法则,进行二维、三维设计活动;具备一定的空间形态组合能力;训练学生逐步 将绘画思维模式转化为设计思维模式。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设计基础理论体系,同时培 养学生在设计的表现形式上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8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平面 构成 1.掌握平面构成的的基本概念、基本 要素; 2.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设计方法; 3.熟悉各种构成方式。 4.了解平面构成对本专业的作用;提 高学生平面构成能力,提升学生的构 成美感。 1.学习时注意了解平面构成的 概念、历史,以及平面构成的 基础知识; 2. 重点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型 要素,并能熟练的运用点、线、 面来塑造形式美;平面构成的 形式、类型,并能进行综合运 用。 8 17 色彩 构成 1.理论教学内容: 1.掌握色彩构成的概念、意义;了解 (1)色彩构成的概念; 色彩的分类、三要素、属性以及色调; (2)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重点掌握色彩构成的三要素: 2.了解色彩构成对本专业的意义。 (3)色彩构成的形式语言; 明度、色相、纯度;了解色彩 3.提高学生的对色彩的审美意识,了 (4)色彩构成表现形式。 与心理的关系。 解色彩心理,理解色彩对环境、心理 2.实践教学内容: 的影响。 (1)色彩构成基础训练: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构成综合训练。 6 17 1.理论教学内容: (1)平面构成概述; (2)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3)骨骼与基本型; (4)平面构成的形式; (5)构成形式的种类。 2.实践教学内容: (1)平面构成基础训练:点、线、面; (2)平面构成综合训练。 19 3 4 1.理论教学内容: (1)立体构成的概述、构成要素; (2)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 重点掌握线材、面材、块材的 (3)线材、面材、块材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法则与方法,并能 进行综合运用。 2.实践教学内容: (1)立体构成基础训练:线材、面材、体块; (2)立体构成综合训练。 立体 构成 1.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立体 构成的造型要素、美学原则; 2.掌握线、面、块等不同材质的立体 构成的法则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空间设 计能力。 综合材 料运用 1.掌握材料的综合运用,包括对材料 1.理论教学内容: 形式、色彩、体积等的综合把握。 (1)综合材料运用的欣赏与分析。 2.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1)综合材料运用训练。 为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0 重点掌握材料综合运用的能 力。 6 17 6 19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构成基础》.彭凌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 年 [2]《平面构成》.夏镜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 [3]《色彩构成》.陈琏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 [4]《立体构成》.魏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执笔人:赵黎黎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21 《计算机辅助设 Photoshop》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289)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22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 课程代码:13112289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Photoshop》是 环境设计专业常用的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 码图像制作、处理过程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作图方法进行环境 设计专业相关设计图纸的后期处理及绘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 通常在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制图基础、设计表 现等课程之后开设,并为学生后续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等专业 核心课程的图纸表现和后期处理筑牢基础。 三 课程目标 《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 如何利用 Photoshop 软件进行环境(室内空间、景观空间等)辅助设计。通过本课程教学, 使学生掌握数码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格式和存储格式,掌握 Photoshop 软件的操作方法和 技巧,使学生具备运用 Photoshop 软件进行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设计图纸的后期处理及绘制的 能力,开拓学生在环境设计方面的设计思路与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与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图形类别、格式,图像色彩模式等基本概念,掌握 Photoshop 软件特点和基 本操作技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 Photoshop 软件辅助进行环境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的能力。 素质目标 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与表现方法,扩大学生的眼界,具备使用多种手段表现环境设计项 目的能力。 23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学时 实践 理论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PS 软 件基础 及基本 操作技 巧 1.了解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原理, 概念及主流色彩模式;Photoshop 的基本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2.了解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基本概 念、文件格式、色彩模式及其应 用领域,掌握 Photoshop 软件的 基本操作技巧(工具栏、浮动面 板) ; 3.具备 Photoshop 软件的基本操 作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图形图像格式,及主流色彩模式; (2)Photoshop 的安装与操作界面; (3)Photoshop 基本操作技巧工具栏工具和浮动面 板的使用。 2.实践教学内容: (1)PS 基本命令操作实践; (2)PS 浮动面板使用实践。 1.了解计算机图形图像 的格式和色彩模式,理 解它们的应用领域; 2.重点掌握 Photoshop 基本操作技巧。 2 6 PS 软 件高级 操作技 巧 1.掌握 Photoshop 高级制图技巧, 1.理论教学内容: 掌握选区、图层、通道、蒙版、 (1) Photoshop 选区、图层、通道和蒙版的概念 滤镜等的操作技巧; 及使用方法; 2.理解 Photoshop 高级制图技巧, (2)用 Photoshop 进行色彩调节工作流程与技巧; 重点掌握光选区、图层、 熟悉通道、蒙版等的制图效果和 (3)用 Photoshop 进行图像处理工作流程与技巧。 通道和蒙版等 PS 操作技 操作技巧,具备熟练运用 PS 各种 2.实践教学内容 巧,综合利用它们进行 工具,高效进行图像处理的综合 (1)综合应用 PS 选区、蒙版、通道等命令进行抠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能力; 图实践训练; 3.提高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 (2)综合运用 PS 命令进行图像艺术效果调整实践 力。 训练。 2 12 24 3 环境设 计专业 PS 软 件辅助 设计技 巧 1.掌握利用 Photoshop 软件进行 环境设计的彩平图制作和效果图 后期处理的方法; 2.具备利用 Photoshop 软件对环 境设计专业图纸进行后期处理, 美化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制 图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PS 软件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2)利用 Photoshop 软件进行专业图像处理的方 法和流程。 2.实践教学内容 (1)利用 Photoshop 进行环境设计彩平图制作实 践; (2)环境设计效果图后期处理实践。 25 1.重点掌握彩平图和效 果图后期的制图技巧; 2.掌握各个计算机辅助 设计软件间的配合及综 合运用,以进行环境设 计专业制图的方法。 2 12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 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 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考察学生对数码图形基 本概念的掌握和应用,通过环境设计项目后期效果图处理,考察学生对 Photoshop 软件基本 操作技巧的掌握,通过图像后期效果的优劣来评判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任课教师根据学生 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 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 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中文版 Photoshop CC 完全自学教程》. 李金明,李金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年 [2]《中文版 PhotoshopCS6 完全自学教程》. 李金明,李金荣.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年 [3]《Photoshop 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实例教程》苏允桥,张莉莉,朱戎墨.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8 年 执笔人:闫丹婷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26 《设计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213)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专业史论教学部讨论制定, 美术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27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1311221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2.5 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48 学时/实践、讨论 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设计概论》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产生、 发展、设计的概念、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文化等。通过本课 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 历史阶段出现的设计流派和设计现象及代表作品,并能在实践中吸收优秀设计师成果,拓展 设计思路,较全面地认识设计文化和各种特征。理解并掌握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物化、 设计文化的继承方式,设计师的职责和素养,设计批评的作用与意义,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 和发展,可持续发展设计的特点与意义等重要问题。 本课程主要围绕艺术设计类基础理论进行编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 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 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 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 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三 课程目标 《设计概论》课程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风格,注重开发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创新的能力。通过学习设计概论,掌握设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 用非文字形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形成自己对设计的认识。 知识目标 了解何谓设计、设计的历史;掌握和熟悉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的类型;设计师;设 计的批评;设计的教育;设计与文化。 能力目标 学生应该掌握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备独立设计创新的能力和具备设计的系统理论知识。 28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3 课程模块 设计概论绪论 学习目标 1. 掌握设计的基本概念 2. 了解设计的意义 3. 掌握设计的本质 学习内容 1. 设计的定义 2. 设计的意义 3. 设计的本质 1. 设计发展的阶段性及特 1. 掌握设计发展的阶段性及特 征 设计的发展历 征 2. 设计的起源和形成时期 程 2. 了解设计发展经过的几个时 3. 手工业时期的设计 期 4. 工业化时期的现代设计 5. 当代设计与未来的展望 1. 视觉传达设计 1. 了解视觉传达设计 2. 环境设计 2. 掌握环境设计 3. 产品设计 设计的类型 3. 掌握产品设计 4. 公共艺术设计 4. 了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5. 服装与服饰设计 5. 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 6. 工艺美术设计 7.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29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1.重点掌握设计的定义与本质 3 0 1. 掌握设计发展的阶段性及特征 2. 重点了解当代设计与未来的展 望 3 0 1. 重点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 2. 掌握环境设计的特征 3. 掌握产品设计的特点 4. 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特征 6 0 4 5 6 7 1. 设计的功能性 2. 设计的审美性 1. 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3. 设计的经济性 设计的特征及 2. 掌握设计的六大特征 4. 设计的艺术性 原则 5. 设计的科学性 6. 设计的大众性 7. 设计的一般原则 1.设计的程序 1. 了解设计的程序、内容与形式 2.内容与形式 设计的程序与 2. 掌握设计造型的基本要素:图 3.设计造型的基本要素 表现要素 形、色彩与文字 4. 图形、色彩与文字 3. 了解材质的应用 5. 材质的应用 1. 了解设计思维和创意对设计 1.设计思维和创意对设计的 的影响 影响 设计思维与创 2. 掌握设计思维的形式及特征 2.设计思维的形式及特征 意 3. 掌握设计创意 3.设计创意 4. 学会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意能 4.设计思维与创意能力培养 力 1. 了解设计师的演变 设 计 的 主 体 - 2. 掌握现代设计师的分类和素 设计师 质 3. 了解现代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1.设计师的演变 2.现代设计师的分类 3.现代设计师的素质 4.现代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30 1.重点掌握设计的六大特征特别是 功能性和艺术性特征 6 0 1. 重点掌握设计造型的基本要素 2. 掌握各种材质的特点及其应用 6 0 1. 掌握设计思维的形式及特征 2. 重点掌握设计思维与创意能力 培养 3. 重点理解设计创意的来源、途 径及获得创意的方法, 6 0 1.重点掌握现代设计师必须具备的 素质和社会职责 6 0 8 9 设计教育 1.设计与设计教育 1. 了解设计与设计教育 2.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 2. 了解中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的 和发展 产生和发展 3.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 3. 掌握设计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和发展 4. 设计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设计批评 1. 掌握设计批评的含义与特性 2. 了解设计批评的对象与主体 3. 了解设计批评的类型 4. 掌握设计价值的批评标准 5. 掌握设计批评的方法与原则 1. 设计批评的含义与特性 2. 设计批评的对象和主体 3. 设计批评的类型 4. 设计价值的批评标准 5. 设计批评的方法与原则 6. 设计批评的意义与作用 31 1.掌握设计教育的思想与方法 6 0 1. 掌握设计批评的含义与特性 2. 重点掌握设计价值的批评标准 和设计批评的方法和原则 6 0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在掌握《设计概论》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动态评价,提高学生对各 种风格的设计作品的分析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使之具有系统化的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的初 步研究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设计创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建议考核分为试卷考核和随 堂考试两种方式,平时成绩占 30%(平时成绩来自学生出勤率、课外作业完成状况、课堂与 老师的互动表现),期末考核成绩占 70%。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设计概论》.朱和平.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年 主要参考书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新世纪出版社 [2]《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柳冠中.高等教育出版社 [3]《设计史》.朱铭、荆雷.山东美术出版社 [4]《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人工科学》.赫伯特-西蒙.商务印书馆 [6]《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艺术的起源》.格罗塞.商务印书馆 [8]《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装饰之道》.李砚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曹建富 审定人:潘登福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 《制图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74)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33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制图基础 课程代码:13112474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2.5 学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8 学时/实践 4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制图基础》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 握基本的测绘方法和制图规范,并能够识读和绘制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工程图和景观工程图, 培养学生能准确地表达设计构思和理解设计意图的能力。课程以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讲解为主 要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制图规范和绘制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和全面地 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 制图基础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训练阶段的一个重要课程,课程所训练的设计 表达技能是本专业最基本的设计表达手段之一,为以后的《室内空间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 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快速掌握工程制图的制图规范和现场测量方法,培养学生 的设计思维表达能力和工程制图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适应实际需要, 更好地运用现代设计手段来进行准确到位的图示语言表达。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制图基础的理论知识;掌握工程制图的作图步骤以及绘 图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制图的表达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图示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图纸表达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对二 维和三维空间的图面转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重点强调对学生制图过程中的准确度、清晰度 的能力培养。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养成严谨规范的制图习惯,培养学生能准确地表达设计构 思和理解设计意图的能力,并能更好地运用现代设计手段来进行准确到位的图示语言表达。 34 四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学时 理论 实践 课程模 块 学习目标 制图的基本 知识和标准 规定 1.了解工程制图的有关标准规定,掌握常用 制图工具及用法; 2.熟记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通过学习不断增 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 的读图绘图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各种绘图工具的准确用法; (2)制图的有关标准规定; (3)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学习时注意视图选择和 配 置 适 当 , 所绘 图 纸尺 寸完整,图线运用准确, 结 构 表 达 清楚 , 图 面整 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4 0 室内装饰施 工图的画法 1.了解室内装饰施工图的内容,掌握如何通 过图示语言来表达室内空间的布局以及各界 面(墙面、地面、天花)的表面装饰、家具的布 置、固定设施的安放及细部构造做法和施工 要求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室内装饰施工图的绘 图步骤和准确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对二维 平面和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换能力; 3.提高学生对室内空间的分析能力和室内装 饰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室内平面图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2)室内剖立面图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3)室内节点详图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2.实践教学内容: 实地测绘一室内空间,根据所学习的绘 图知识绘制出正确的室内平立面图及节 点图等。 重点掌握怎样用正投影 法来绘制准确的室内平 面图、室内剖立面图和 细部节点详图。 2 20 学习内容 35 学习重点 3 景观工程制 图的画法 1.了解景观工程施工图的内容,掌握如何通 过图示语言来表达景观布局以及各界面的表 面装饰、固定设施的安放及细部构造做法和 施工要求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景观工程施工图的绘 图步骤和准确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对二维 平面和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换能力; 3.提高学生对景观空间的分析能力和景观工 程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景观平面图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2)景观剖立面图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3)景观节点详图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2.实践教学内容: 实地测绘一景观设计空间,根据所学习 的绘图知识绘制出正确的景观平面图、 剖立面及节点图等。 36 重点掌握怎样用正投影 法来绘制准确的景观平 面图、景观剖立面图和 景观节点详图。 2 20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侧重制图的规范和识图制图能力的考核, 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 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 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 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 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 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 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识图》.熊承霞.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环境设计制图》. 梁俊,曹凯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环境艺术设计识图与透视》. 张葳,汤留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执笔人:吴秦陶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37 《设计表现》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168)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38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设计表现 课程代码:13112168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2.5 学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8 学时/实践 4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设计表现》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各种表现图而言,它们之间仅有工具的不同,其艺术规律都是相通的。本课程重点在教 会学生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工具,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随着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软件的运用,手绘设计表现已由传统的精绘型逐渐过渡到快速高效型。设计表现已经 成为设计师收集资料、训练观察能力、深化设计素养、提高审美修养、培养创作激情和迅速 表达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建筑、室内外草图绘制和手绘渲 染图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多种设计表现审美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以及丰 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环境专业课程手绘表现方式打下基础。 设计表现通常在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基础等课程之后开设,并为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学习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快题设计等课程筑牢基础。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手绘的设计表达训练,使学生能够加强美术技能训练和设计思维训练的结合,培养 学生的设计思维与表现的整体控制能力。在学习中把艺术的审美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 层面,科学、合理、创意地表达,能更有效地适应专业的社会发展,提高专业设计水平。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设计表现的意义、设计效果图的表达、设计表现的各 种技法、设计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环境空间设计表 现的可用性及艺术性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环境空间效果图表达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实用、艺 术、经济的原则来理解表达方式,为下一阶段的课程做充分准备。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专业实践训练,学生应在掌握各种环境空间设计表现技法,熟悉环境空间造 型的透视关系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各种设计表现技法来表达环境空间结构、组织关系 的能力,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独立运用手绘表现技法来表达环境空间设计,并能够 与其他相关课程融会贯通。 39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各种手绘表现技法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加强艺术表现技法技训练和 设计思维训练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表现的整体控制能力,学生可以多视角认识世 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鉴赏、人文修养等素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40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3 学时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设计表 现概述 1.设计表现技法的概念及意义; 2.设计表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设计表现艺术的认识、开阔学 生的艺术表现视野。 1.理论教学内容: (1)设计徒手表现的意义; (2)设计徒手训练的重要性; (3)写生训练与设计表现; (4)徒手表现的工具分析。 设计表 现基本 原理 设计表 现图常 用技法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理论 实践 1.设计徒手表现的重要性; 2.手绘表现工具分析。 2 0 1.透视图的基本原理; 2.透视图的分类及特征; 3.提高学生对透视作画法的理解和运用。 1.理论教学内容: (1)透视图的分类及特征; (2)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作图方法; (3)构图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 (2)二点透视的作图方法。 透视作画法。 2 2 1.表现图的基础训练; 2.设计表现图作色基础; 3.提高学生的设计表现素养。 1.理论教学内容: (1)钢笔画表现技法; (2)马克笔表现技法; (3)彩色铅笔表现技法; (4)水彩画表现技法; (5)水粉表现技法; 设计表现图基础训练。 2 16 41 (6)喷笔表现技法; (7)其他快速表现技法; (8)综合表现技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各种设计表现图作色表现技法练习。 4 设计表 现应用 篇 1.手绘室内、景观、建筑设计表现图; 2.设计图手绘表现能力应用; 3.提高学生对各种设计表现审美意识和艺 术修养。 1.理论教学内容: (1)建筑设计表现; (2)景观设计表现; (3)室内设计表现。 2.实践教学内容: (1)手绘建筑设计表现图应用; (2)手绘景观设计表现图应用; (3)手绘室内设计表现图应用。 42 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图手 绘表现应用。 2 22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设计表现技法》.梁展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 [2]《钢笔快图设计表现与技法》.赵慧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3]《景观设计表现与电脑技法》.张毅、陈新生.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年 [4]《室内设计手绘基础与科技表现》.王东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年 [5]《设计与手绘丛书-室内空间手绘表现技法》.甘亮.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年 [6]《建筑设计手绘技法从入门到精通》.作者(设计手绘教育中心).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年 执笔人:曾 艳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43 《计算机辅助设 AutoCAD》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75)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44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 AutoCAD 课程代码:13112475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计算机辅助设计 AutoCAD》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环境设计 专业最基本的软件设计表达手段,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介绍了 AutoCAD 软件常用的功能以及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与此同时,每个教学单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了 AutoCAD 软件制图规范和详细功能。它是使学 生能熟练和全面地掌握基本绘图软件的一门重要课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 AutoCAD 通常在设计表现、制图基础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并为学生 后续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Sketchup 草图大师、室内空间设计、园林植物设计、园林景观设 计等课程筑牢基础。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好 AutoCAD 软件的操作绘制技巧,并能熟练运用计 算机辅助软件识读和绘制室内及景观设计工程图,提高学生设计工作效率,增强设计功底。 同时,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和理解设计意图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让学生熟练掌握 AutoCAD 软件的基本功能、规范以及识图、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识读和绘制室内及景观设计工程 图的能力,在今后设计中能够快速、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和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为后续课程 的学习打好基础。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表现方法,提高学生使用软件手段表现环境设计项 目的设计素质。 45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课程 模块 学时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理论 实践 1 1.掌握 AutoCAD 软件的启动与退出、图 形文件管理方法,了解软件基本工作界 AutoCAD 面和坐标系; 入门基础 2.提高学生对 AutoCAD 软件的基本界 知识 面操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AutoCAD 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2)AutoCAD 软件的工作界面; (3)图形文件的操作与管理; (4)AutoCAD 软件的坐标系。 2.实践教学内容: 学生基本工作界面的实践操作; 1.重点掌握软件的工作 界面; 2.重点掌握图形文件的 管理操作。 1 2 2 1.掌握 AutoCAD 软件基本绘图、修改功 能和操作方法与步骤; AutoCAD 2. 提高学生软件作图和修改设计图的 图 形 绘 能力; 制、修改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图纸绘制表现能 命令及步 力; 骤 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严 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1.理论教学内容: (1)绘图环境设置方法; (2)图层设置方法; (3)二维图形基本绘制方法; (4)二维图形修改、编辑方法;(5)尺寸标 注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学生对软件图形绘制命令的实践操作; (1)学生对软件修改命令的实践操作。 1.重点掌握二维图形绘 制、修改的基本方法; 2.重点掌握绘制图形的 基本步骤。 2 8 46 3 4 AutoCAD 二维打印 出图 1.掌握在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中打印 出图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二维打印出图能力; 3.培养学生后期施工图表达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配置打印样式; (2)在模型空间中打印出图; (3) 在布局空间中打印出图。 2.实践教学内容: (1)学生在电脑上演练配置打印样式; (2)学生演练在模型空间中进打印出图; (3)学生演练在布局空间中打印出图。 AutoCAD 环境设计 实训练习 1.掌握独立完成室内、景观空间设计图 纸绘制的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利用软 件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软件知识绘制实 际设计项目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严 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1.理论教学内容: (1)室内空间设计图纸绘图方法、步骤; (2)景观空间设计图纸绘图方法、步骤。 2.实践教学内容: (1)临摹室内空间设计施工图图纸; (2)临摹景观空间设计施工图图纸。 47 1.重点掌握虚拟打印机 的设置; 2.重点掌握在布局空间 中打印出图。 1 8 灵活运用软件绘图知 识、规范绘制环境设计 图纸。 2 12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AutoCAD 环境艺术设计教程》.吴秦陶 赵瑞雪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年 [2]《AutoCAD 2011 从入门到精通》. 陈志民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年 [3]《AutoCAD 2012 中文版园林设计从入门到精通》.CAD 技术联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4]《AutoCAD 2012 中文版室内装潢设计从入门到精通》.CAD 技术联盟 . 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2 年 执笔人:赵瑞雪 审定人:董顺伟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48 《装饰材料与构造》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171)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49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装饰材料与构造 课程代码:13112171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3.5 学分 学时:60 学时(理论 10 学时/实践 5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研究建筑构造、施工的形态以及 对装饰材料的综合设计的专业课程。它与建筑、艺术、结构、材料、设备、施工、经济等方 面密切配合,提供合理的建筑装饰构造方案,既作为建筑装饰设计中综合技术方面的依据, 又是实施建筑装饰设计至关重要的手段,它本身就是建筑装饰设计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装饰 材料与构造课程的学习,对于本专业学生设计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的获得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装饰材 料的分类、性能、选择应用以及建筑装饰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做法,为进一步学习该专业 的后续课程和室内设计、施工及管理等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 掌握室内外装饰材料地位、作用及发展,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和性能;掌握建筑装 饰材料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装饰构造的涵义,掌握装饰构造设计的功能性、安全性、 可行性和经济性原则,了解饰面构造和配件构造两种基本构造类型的内容。 能力目标 能辨析室内外装饰材料,能综合运用室内外装饰材料。通过进行市场考察,了解材料的 更新,同时进入工地了解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装饰材料。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辨析装饰材料的能力,能随时了解装饰材料的更新;能将装饰材料很好的运用 在实际案例中,通过装饰材料体现不同的设计风格。 50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课程 模块 学时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理论 实践 装饰 材料 1.让学生了解装饰材料地位、作用及 发展; 2.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3.培养学生辨析装饰材料的能力,能 随时了解装饰材料的更新。 1.理论教学内容: (1)装饰材料概论; (2)装饰材料的分类和性能:装饰石材、 建筑装饰陶瓷、建筑玻璃、金属材料、木 材及制品、装饰塑料及制品、建筑涂料、 装饰纤维织物及制品、胶凝材料及砂浆; 2.实践教学内容: (1)实地认识和区分室内外材料。 1.了解装饰材料概述、发展历 史,装饰材料的特性; 2.重点掌握装饰材料的分类: 石材、金属、陶瓷、木材等, 以及各类材料的质感、特性、 功能等。 5 10 装饰材 料构造 1.了解装饰构造的涵义,掌握装饰构 造设计的功能性、安全性、可行性和 经济性原则; 2.掌握饰面构造和配件构造两种基本 构造类型的内容; 3.掌握装饰材料构造的具体操作方 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建筑装饰构造概述; (2)建筑装饰构造的分类:楼地面装饰 构造、墙面装饰构造、顶棚装饰构造、门 窗装饰构造、隔墙、割断装饰构造、其他 构配件装饰构造。 2.实践教学内容: (1)实地认识建筑装饰构造。 1.了解装饰材料构造的概述; 2.重点掌握室内空间三大界面 的 材 料构 造 及材 料处 理的 方 法; 3.了解建筑室外材料的类型及 特性。 5 10 51 3 实地 调查 1.对装饰建材市场进行实地调查,综 合分析装饰材料的种类、用途、以及 材料的更新; 2.掌握在一套完整设计中各部位装饰 构造的整体综合考虑和连接部位的构 造处理方法; 3.通过对实际建筑所涉及到的装饰材 料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实际建筑装饰 材料的应用,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实 际运用; 4.提高学生对装饰的材料的综合运用 能力,及实地考察分析能力。 1.实践教学内容: (1)建筑装饰材料实地调查; (2)建筑装饰构造设计案例; (3)装饰材料市场实地调查。 52 1.熟悉建筑装饰材料市场;了 解各种装饰材料的特性及市场 价格; 2.对室内外装饰材料进行调 查,实地感受装饰材料的运用, 掌握装饰材料的综合运用; 3.重点掌握室内装饰材料的综 合性运用与搭配。 0 30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装饰材料应用与设计》.王淮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年 [2]《装饰材料与构造》.李朝阳.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 年 [3]《室内装饰装修构造图集》.高祥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年 [4]《室内装饰材料与构造项目式教学基础课程》.刘美英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年 执笔人:赵黎黎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53 《建筑模型制作》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209)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54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建筑模型制作 课程代码:1311220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3.5 学分 学时:60 学时(理论 10 学时/实践 5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建筑模型制作》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 的实现,是以模型制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研究如何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的特点去塑造和表达 出设计方案的设计思维的一门重要课程。建筑模型制作设计是环境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之 一,它既是设计交流最直观的媒介,又是检验和评价设计成果的重要依据,还可作为展示作 品而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的重要展示形式,也是建 筑师、景观设计师以及室内设计师的重要工作媒体,是他们设计思想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学 生揣摩方案、提交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大学设计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 建筑模型制作通常在制图基础、装饰材料与构造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并为学生后续学 习家具与陈设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筑牢方案表达的基础。 三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对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模型设计及制作的方法,了 解模型制作的常用材料,可以独立设计制作环境建筑的设计模型,为设计提供更多的表现手 段和途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审美意识,增强专业审美内涵,为其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 打下扎实的基础。模型制作课程的学习,是真正将理论的思维运用到具体产品上的一个过程, 从而对模型制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模型具说明性、启发性、可触性、表现性于一体。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模型的概念、应熟悉和了解模型制作的工具材料特 点,掌握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原理及方法步骤。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后续课程的表达联系 紧密,是专业课程的延伸与深化。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掌握模型制作工具、材料、性能特点的基础上,能进行建 筑单体制作的设计构思,按照图纸绘制出建筑模型所需的平面图、立面图等工艺图,合理选 用材料和正确使用机具加工,按照步骤完成制作建筑单体模型。培养学生的宏观认识使学生 从整体规划入手,锻炼全方位的设计思维,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 度,相互配合,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55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毅力;通过课内实训、课下练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刻苦、敬业精神。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能 力和熟练的造型能力,高美学认识和个人素养。 56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3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建筑模 型的概 述 1.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了解建筑模 型在西方的创作发展,以及建筑模型在中 国的发展过程; 2.学习掌握模型制作的作用及设计原则; 3.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设计 兴趣。 建筑模 型的分 类 1.理论教学内容: 1.掌握建筑模型不同角度的分类; 建筑模型从用途、内容、时代、制 2.了解设计模型、表现模型、展示模型的 作工艺、材料等角度的分类。 表达内容及特征,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 2.实践教学内容: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完善设计内容。 考察市场模型分类。 建筑模 型的制 作工具 和材料 1.熟悉建筑模型制作的工具和特性; 2.掌握建筑模型制作材料的特性,从而能 灵活运用材料和工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表达意识。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理论 实践 2 0 学 习 不同 角 度分 类的 建筑 模 型,重点掌握设计模型(工作 模型) 、表现模型、展示模型的 定义及表达。 2 4 1.重点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和 特点; 2.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表达出 具有不同视觉和艺术效果的建 筑模型。 2 8 1.理论教学内容: (1)建筑模型的定义; (2)建筑模型在中外发展的过程; 重点掌握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的 (3)建筑模型制作的设计特征; 设计特征以及设计原则。 (4)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原 则。 1.理论教学内容: (1)工具的介绍; (2)材料的特性。 2.实践教学内容: (1)收集模型材料; (2)简洁制作工作模型。 57 学时 4 5 环境艺 术模型 的制作 程序与 方法 1.理论教学内容: (1)建筑模型制作的程序和方法; 了解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步 (2)建筑模型制作应注意的事项。 骤,重点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 程序和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完善制作设计工作模型 1.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程序与方法; 2.活跃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 意识。 课题导 入练习 1.理论教学内容: (1)欣赏国内外优秀建筑模型设计 引导学生在模型设计制作过程中,主动根 方案。 据现有工具、材料、图纸,有意识地去组 2.实践教学内容: 织和创造,在反复练习中获得创造性思维 (1)模型制作小技巧训练; 的开发,设计创作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2)临摹优秀设计大师作品进行模 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 型训练; (3)建筑或室内设计方案模型制 作。 58 让学生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工 艺,重在训练学生的模型制作 表达能力。 2 8 2 30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环境艺术模型制作》.周爱民 欧阳晋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年 [2]《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李映彤 汤留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年 [3]《室内与环境设计实训》吴建峰 林海 林家阳.东方出版中心,2008 年 [4]《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年 [5]《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郎世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年 [6]《室内设计模型制作》.仓林进编(日)王超鹰、黄予立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年 执笔人:秦 敏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59 《家具与陈设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76)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60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家具与陈设设计 课程代码:1311247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4 学分 学时:72 学时(理论 12 学时/实践 6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家具与陈设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家具与室内陈设品 的分类、风格流派、设计手法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家具与室内陈设品的设计及制作实践为训 练手段,研究家具与室内陈设品的创新设计与工艺实现,研究家具与室内陈设品在室内空间 中的作用,是室内空间设计及室内空间氛围营造的一门重要课程。 家具与陈设设计在构成基础、设计表现、制图基础、装饰材料与构造、等先行课程之后 开设,并为学生后续学习室内空间设计、快题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筑牢基础;另外家具和 陈设品是一个巨大的门类,在设计上有其独特的造型手法和工艺做法,学习该课程对学生创 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 课程目标 家具与陈设品与人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提供了人直接可及的空间环境,是人与环境间 的桥梁与联系。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各个时期家具与陈设品的时代背景、造型特征、装饰 特点及工艺技术,了解其与空间环境的配合;通过单体家具或陈设品的设计实践达到对人与 空间环境、平面与立体、形态与构造、材料与工艺等关系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 创造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家具与陈设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 观察和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家具与陈设品的发展历史、风格流派、设计手法及其工艺技术,为后续专业学习和 设计必备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良好的艺术感受打下坚实基础。掌握室内设施的风格特征、实用 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空间可用性及艺术性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环境设计和纯美学 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实用、艺术、经济的原则来理解对象,为下一阶段的课程做充分准备。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专业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家具与陈设品的造型设计方法,了解其制造 工艺,能够制作设计模型。重点强调学生对家具与陈设品外观造型的设计能力,同时,培养 学生运用家具与陈设品满足室内空间使用需求、营造空间氛围的能力。 61 素质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养成以实用、艺术、经济、技术四大 原则进行评判的思考习惯,具备对风格流派的基本理解,能够通过家具与陈设的合理配置达 成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 62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学时 理论 实践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家具与 陈设品 风格及 文化 1.了解家具和室内陈设品的概念、在室内空 间的作用,掌握各风格流派中家具及室内陈 设品的特点及配置形式; 2.掌握利用家具及室内陈设品配置室内空 间营造室内氛围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格调、人文修 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1.理论教学内容 (1)家具及室内陈设概述; (2)家具与陈设品的分类; (3)家具陈设品的风格流派。 2.实践教学内容 (1)室内一角软装饰设计实践。 1.学习时注意了解家具及 陈设品的风格特点、造型特 征与人文环境及社会经济 发展的关系; 2.重点掌握各种陈设品、家 具项目配合营造室内氛围 的方法。 4 4 家具与 陈设品 的设计 1. 掌握家具与陈设品造型设计的程序及构 思方法; 2.了解设计的一般工作方法,具备家具和室 内陈设品的创意设计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具备实用品的配套 设计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家具与陈设品设计程序及设计方法; 重点了解家具与陈设品的 (2)家具和陈设品功能设计; 设计方法,理解实用品设计 (3)家具和陈设品外观设计。 与艺术品的不同,真正理解 2.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的原则与准则。 (1)家具与室内陈设品设计实践。 4 16 学习内容 63 学习重点 3 4 家具与 室内陈 设品制 作工艺 家具及 室内陈 设品实 做 1.了解木制家具、金属家具、塑料家具的制 造工艺,理解材料、配件、接合工艺; 2. 能根据木制家具制作工艺要求,细化家 具及陈设品外观设计,并能够绘制简单的工 艺拆板图; 3.了解工艺、理解材料、结构、工艺和功能 及造型的有机联系。 1.家具和陈设品的制作工艺; 2.木工房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 3.具备识图读图能力,具备选用材料,借 助各种设备完成家具实体制作的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家具制作常用材料; (2)五金件及结合方式; (3)家具和陈设品工艺设计; (3)家具的表面装饰。 2.实践教学内容 (1)家具及陈设品深化设计实践; (2)家具及陈设品工艺图设计实践; (3)拆板图绘制。 1.理论教学内容 (1)实验室使用条例和安全教育 2.实践教学内容 (1)木工房设备和工具基本操作方法; (2)家具和陈设品设计样板制作实践; (3)家具及陈设品表面装饰实践; (4)家具及陈设品展陈实践。 64 1.重点掌握家具工艺图及 拆板图的绘制; 2.能合理安排物料,安排加 工流程。 3 8 1.各类加工设备的安全操 作; 2.家具及陈设品的结构和 加工工艺。 1 32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家具与陈设》.庄荣,吴叶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 [2]《家具设计与工艺》. 彭亮,许柏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3]《家具设计与开发》. 陶涛.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年 [4]《20 世纪西方家具设计流变》方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 [5]《软装设计教程》严建中.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执笔人:闫丹婷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65 《计算机辅助设计 Sketchup 草图大师》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384)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66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 Sketch up 草图大师 课程代码:13112384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计算机辅助设计 Sketch up 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是环境设计专 业帮助进行草图构思和制作后期效果的专业技术软件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课程是以实例教学为主要讲解方式,从使用者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 Sketch Up 的详细操 作功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全面掌握这一软件的基本功能,并且结合丰富的设计作图经验, 结合实例介绍 Sketch Up 运用于室内、景观设计的不同侧重点及其相关技巧,它是使学生能 熟练和全面地掌握环境设计绘图软件的一门重要课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 Sketch Up 通常在制图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计算机辅助 设计 Auto CAD 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并为学生后续学习室内空间设计、园林植物设计、园 林景观设计等课程筑牢基础。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现代软件设计手段来设计和展示室内外空间设计效 果。同时,在方案草图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该软件进行直观的推敲方案设计;在设计完成后又 可以多方位的展示设计最终成果,让学生从设计之初到设计完成都能较好的把控设计效果。 知识目标 掌握 SketchUp 软件的基本工作界面、详细操作功能、基本特点和基本操作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独立完成导图、封面、制作平面、模型和独立制作剖面、 动画和的能力。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表现方法,提高学生使用软件手段表现环境设计项 目的设计素质。 67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学时 理论 实践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Sketch Up 软件概 述 1.了解 Sketch Up 软件在设计中的作用 和在环境设计行业里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软件认知能力; 3.开拓学生对行业需求软件的认知。 1.理论教学内容: (1)欣赏 Sketch Up 软件作出的设计 效果图; (2)了解行业对 Sketch Up 软件的重 视度。 重点认知 Sketch Up 软件在 行业里的重要性。 1 0 1.掌握软件的安装与启动、工作界面设 置的方法; 2.掌握软件基本界面操作和系统设置的 能力; 3.培养学生前期软件数据设置的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Sketch Up 软件安装与启动; (2)Sketch Up 软件初始界面; (3)Sketch Up 软件显示风格; (4)Sketch Up 软件系统设置; (5)Sketch Up 软件设置工作界面。 2.实践教学内容: (1)学生在电脑上演练安装软件; (2)学生在电脑上演练工作界面的设 置与操作。 1.重点掌握 Sketch Up 软件 系统设置; 2.重点掌握 Sketch Up 软件 工作界面的设置。 1 2 Sketch Up 软件的 工作界面 68 3 4 Sketch Up 软件工 具及命令 Sketch Up 软件的 重点、难 点 1.掌握 Sketch Up 软件绘图、修改工具 的功能、操作方法和步骤; 2.提高学生的利用 Sketch Up 软件进行 草图构思和修改设计效果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软件设计方案能力的素 养。 1.理论教学内容: (1)Sketch Up 软件基本绘图工具; (2)Sketch Up 软件常用工具; (3)Sketch Up 软件编辑工具; (4)Sketch Up 软件辅助工具; (5)Sketch Up 软件相机工具; (6)Sketch Up 软件移动观察工具。 2.实践教学内容: (1)学生实际操作熟悉软件绘图工具 命令; (2)学生实际操作熟悉软件修改工具 命令。 1.重点掌握 Sketch Up 软件 基本绘图、编辑工具; 2.重点掌握 Sketch Up 软件 相机工具。 1 8 1.掌握设计后期效果图制作的重难点方 法; 2.培养学生制作剖面、贴图、动画的能 力; 3.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 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日照效果; (2)环境的营造; 1.重点掌握 Sketch Up 软件 (3)贴图与贴图坐标; 日照效果; (4)剖面功能; 2.重点掌握 Sketch Up 软件 (5)动画制作; 贴图与贴图坐标; (6)导入与导出。 3. 重点掌握 Sketch Up 软件 2.实践教学内容: 导入与导出时的单位设置。 重点熟悉、 演练软制作剖面、贴图、 动画的技术方法。 1 6 69 5 Sketch Up 软件的 实例应用 1.理论教学内容: (1)室内空间设计效果图绘图方法、 1.掌握独立完成室内、景观空间设计效 步骤; 果图绘制的方法; (2)景观空间设计效果图绘图方法、 2.提高学生后期效果图制作的能力; 步骤。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软件知识表现实际 2.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项目后期效果的能力; (1)利用软件技术进行实际室内方案 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严谨、 建模; 负责的工作态度。 (2)利用软件技术进行实际景观方案 建模。 70 灵活运用软件绘图功能制作 环境设计效果图。 2 14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sketch up8 中文版草图大师建模设计技巧》.邱婷婷.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年 [2]《设计大师 sketch up 入门》. 鲁英灿.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 [3]《草图大师-环境艺术设计应用教程》.于晓亮. 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 年 [4]《SketchU 草图大师—建筑室内景观设计详解》.张莉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年 执笔人:赵瑞雪 审定人:董顺伟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71 《人机工程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247)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72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课程代码:13112247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2.5 学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8 学时/实践 4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人机工程学》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系统地掌握人体结构、环境功能尺度和环境心理尺度的途径,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 理论知识及人体的功能尺度需求和心理尺度需求进行环境空间艺术设计实践的基础课程。 三 课程目标 《人机工程学》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通过对学生的理论讲授和科学 的课题训练,使学生基本了解环境空间的尺度特点,掌握尺度空间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明 确了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内涵;认识、理解人体结构与尺度之间的关系;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 内容和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性关系,并能合理运用人体基本尺寸进行环境空间设 计。 知识目标 正确认知人体各功能尺度和心理感受,重视空间尺度体验感受和反思。 能力目标 掌握人体各部分尺度与环境空间、家具等设施的尺度关系;掌握法则并能应用到空间艺 术创作中。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格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 73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课程 模块 人体工 程学的 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工程学发展历程、掌握 人体工学与环境空间设计关系; 2. 加深学生学习人体工程学知识认知 的重要性,列举惨痛教训,提醒学生努 力学习。 2 3 人体测 量学与 人体尺 寸 环境空 间设计 氛围营 造 1.让学生掌握人体测量学、人体尺 寸的差异; 2.了解百分位的概念、人体尺寸运用中 的问题、常用的人体基本尺寸; 3.提高学生的数据应用能力。 1.让学生了解人体活动与动作所 需空间; 2.肢体的运动与肌肉施力、人体作 业效率、提起重物的人体反应、人 体作业时重心问题。 学时 实践 理论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1. 理论教学内容: (1)人体工程学的产生; (2)人体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3)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 1.学习时注意了解人体产生 的原因;了解人体工程学发 展历程及血的代价; 2.重点掌握人体工学与室内 空间、环境空间之间的关系。 1 0 1. 理论教学内容: (1)人体静态尺寸测量;(2)人体尺寸的差 异; (3)百分位的概念、人体尺寸在空间的运 重点了解人体尺度测量的方 用方法、常用的基本尺度。 法,人体尺度的差异,以及 2.实践教学内容: 在不同的空间和设施中选择 (1)全班同学相互测量、并统计分析百分位; 不同的百分位。 (2)用班级测量数据对应学生寝室空间进行 数据分析。 2 10 1. 理论教学内容: (1)人体活动与动作空间;(2)肢体的运动 1.重点掌握人体活动与动作 与肌肉施力; (3)人体作业效率; (4)提起重 空间; 物的人体反应; (5)人体作业时的重心。 2.重点学习人体作业时的重 2.实践教学内容: 心。 (1)在施力情况下,全班同学相互测量数据; (2)统计班级测量数据,对应教材数据分析。 1 10 74 4 5 6 家具设 计中的 人体因 素 1. 理论教学内容: (1)工作面高度设计;(2)座位设计; 1.让学生掌握工作面高度的设计、 (3)床设计。 重点掌握家具设计的使用功 座位的设计、床的设计; 2.实践教学内容: 能的舒适性及功能性。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根据班级测量数据分析指定空间工作面、 座位、床的设计尺度; (2)分析舒适性与基本尺度关系。 人的知 觉、感 觉与室 内环境 1.让学生掌握人的知觉、感觉与环 境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视觉与视觉环境设 计的关系; 3.让学生掌握听觉与声环境、触觉 与触觉环境的关系; 4.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 理论教学内容: (1)人的知觉、感觉与环境的关系; (2)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3)听觉与声环境; (4)触觉与触觉环境。 2.实践教学内容: (1)利用所学知识对校园环境考察分析; (2)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建议。 1.让学生掌握人的心理与空间环 境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人的行为与空间环 境关系; 3.了解人的行为特性、人的行为习 惯、环境空间与行为计划、环境空 间与环境评价; 4.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 理论教学内容: (1)人的心理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2)人的行为与空间环境; (3)人的行为特性、人的行为习惯; (4)环境空间与行为计划、环境空间与环境 评价。 2.实践教学内容: (1)运用上阶段对校园环境的考察分析数据 或再次针对性考察分析; (2)提出合理建议。 心理、 行为与 空间环 境 75 2 10 重点掌握人的知觉、感觉与 声、视、触觉环境的关系。 1 5 1.学习时了解人的心理与空 间环境的关系; 2.重点掌握人的行为与空间 环境设计的关系。 1 5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人机工程学》段雅芹主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年 [2]《人机工程学》 (普通高等教育应用技术性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规划教材).陈媛媛、 郭媛媛、曹小琴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年 [3]《人机工程学》.李达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年 [4]《实用人机工程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陈波主编.水利水电出版 社,2013 年 [5]《人机工程学应用》周美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年 执笔人:王 钢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76 《室内空间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77)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77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室内空间设计 课程代码:13112477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8 学分 学时:144 学时(理论 44 学时/实践 10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室内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 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的一门实用艺术。该课程明确地将“创造满足 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 了解和掌握室内空间设计的造型方法和形式规律。 室内空间设计通常在构成基础、设计表现、制图基础、装饰材料与构造、建筑模型与制 作、家具与陈设设计、人机工程学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并为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环境设计 专业课程,学习施工工艺设计、施工专项训练、照明设计、展示设计、快题设计等课程筑牢 基础。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室内空间设计的设计理论、构思,并能独立完成室 内装饰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训练,检验对 于室内空间设计理论的掌握、理解,通过项目实训,发现学生自己的室内空间设计理论与实 践项目的脱节处,并检验学生的动手实作能力。通过该课程学习和实践项目训练,学生能够 完成多种室内空间设计任务(包括从方案的构思阶段到施工图的完成阶段) ,来培养学生的 室内空间设计创作能力和室内项目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室内设计构成要素、室内设计照明、室内设计色彩、室 内设计陈设及绿化等,掌握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等各种室内空间设计的风格特征、 设计方法的运用,熟悉各种室内空间环境整体氛围的营造、功能设计的处理,掌握各种室内 空间项目施工的设计方法、实际控制室内空间设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室内空间 设计的可用性及艺术性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实用、艺术、经济的原则来理解多种室内空间环 境设计,为高年级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设计必备的环境设计能力和良好的艺术感受打下坚实 基础。 78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及实训项目专业实践,学生应掌握各种室内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熟悉 各种空间环境设计运用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各种空间设计方法来表达环 境空间结构、功能、组织关系的能力,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独立运用室内设计方法 来对各种室内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和施工,能够通过软装饰的合理配置体现预想的各种室内空 间环境氛围,并能够与其他相关课程融会贯通。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及实训项目专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总原则,在设 计中养成以实用、艺术、经济、技术四大原则进行评判的思考习惯,具备对各种室内空间结 构功能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喜爱和进一步更高的学习。 79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3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室内空 间设计 概述 1.了解室内空间的功能分区、布局类型及空间形 式特点,掌握一定的室内空间设计方法和设计原 则,明确室内设计的含义;认识、理解室内空间 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构成要素,并能合 理运用上述知识进行居住空间设计能力; 3.提高学生对室内空间设计综合认知能力素质。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1.理论教学内容: 1.解室内空间的功能分区、 (1)了解室内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布局类型及空间形式特点; (2)掌握室内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2.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内容 (3)熟悉室内空间的构成要素。 和构成要素。 2 0 室内照 明设计 1.了解室内空间照明中的自然和人工光源,顶光 和测光;熟悉各种常见的照明灯具的功能及特 点; 2.掌握室内空间照明设计方法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室内空间照明设计素养。 1.理论教学内容: (1)室内照明设计基础知识; (2)室内照明设计的类型; (3)室内照明设计的要求。 1.掌握空间照明设计的基本 方式; 2.熟悉各种常见的照明灯具 的功能及特点。 2 0 室内色 彩设计 1.了解室内空间色彩的基本原理及情感表达; 2.掌握空间空间设计色彩的配置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各类室内空间色彩艺术氛围的营 造素质。 1.理论教学内容: (1)室内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 (2)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 1. 掌 握 空 间 色 彩 的 配 置 方 法; 2.熟悉各类室内空间艺术氛 围的营造。 2 0 80 4 5 6 室内陈 设与绿 化设计 1.了解室内陈设及室内植物与空间的关系;掌握 室内陈设及室内植物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程技 术方法; 2.培养学生对室内环境整体氛围的营造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室内陈设与绿化设计素质。 1.掌握室内陈设及室内植物 1.理论教学内容: 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程技术 (1)室内陈设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方法; (2)室内陈设品的布置; 2.熟悉室内环境整体氛围的 (3)室内绿化。 营造。 方案设 计中的 构想 1.理论教学内容: (1)草图法; (2)研讨法; 1.了解室内空间设计方案各方法的作用;掌握室 (3)逆向思维法; 内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程技术方法;熟悉环 (4)知识的灵活迁移法; 境整体氛围的营造; (5)模仿法; 2.了解空间设计施工技术,学会正确实用的设计 (6)联想法; 方法,掌握空间实际控制设计能力; (6)头脑风暴法。 3.培养学生对室内实践项目方案的设计素质。 2.实践教学内容: (1)学生接触项目实践设计与施 工。 居住空 间室内 设计项 目实践 1. 培养学生熟悉居住空间功能的分布规划设 计;各种软硬装饰的搭配设计应用;室内陈设及 绿化的设计应用;灯光与色彩的设计与应用等; 2.本节学生应掌握居住空间设计基本方法与项 目实践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室内居住空间设计实践项目市场 应用素质。 1.理论教学内容: (1)群体生活区设计方法; (2)私密生活区设计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居住空间项目工程设计与实践 技术方法。 81 2 0 1.学生接触项目实践设计、 施工; 2.通过实践设计项目,掌握 正确的能被施工的设计方 法,掌握室内空间实际控制 设计能力。 2 12 1.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基本 方法和项目工程实践技术方 法; 2.熟悉居住空间功能的分布 规划。 10 28 7 8 办公空 间室内 设计项 目实践 1. 培养学生熟悉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功能的分布 规划设计;各种软硬装饰的搭配设计应用;室内 陈设及绿化的设计应用;灯光与色彩的设计与应 用等; 2.本节学生应掌握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基本方法 与项目实践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实践项目市场 应用素质。 1.理论教学内容: (1)办公空间设计方法; (2)办公空间设计表现; (3)办公空间发展趋势。 2.实践教学内容: (1)办公空间项目工程设计与实践 技术方法。 1.掌握办公空间设计的基本 方法和项目工程实践技术方 法; 2.熟悉办公空间功能的分布 规划。 12 30 商业空 间室内 设计项 目实践 1. 培养学生熟悉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功能的分布 规划设计;各种软硬装饰的搭配设计应用;室内 陈设及绿化的设计应用;灯光与色彩的设计与应 用等; 2.本节学生应掌握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基本方法 与项目实践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实践项目市场 应用素质。 1.理论教学内容: (1)商业空间设计原则; (2)商业空间设计基础; (3)商业空间设计原理。 2.实践教学内容: (1)商业空间项目工程设计与实践 技术方法。 1.掌握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 方法和项目工程实践技术方 法; 2.熟悉商业空间功能的分布 规划。 12 30 82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侯林 侯一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年 [2]《室内设计风格定位速》查.理想.宅.化工工业出版社,2016 年 [3]《室内设计实用配色手册》.北京普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PROCO 普洛可时尚.江苏科 学技术出版社,2016 年 [4]《室内设计师必知 100 个节点》. 韩力炜 郭瑞勇.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年 [5]《室内设计基础》.(日)和田浩一等.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年 执笔人:曾 艳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83 《园林植物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78)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84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园林植物设计 课程代码:13112478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2.5 学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8 学时/实践 4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园林植物设计》是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且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本课程通过讲授园林植物的运用方 法、相互间的搭配以及与其它园林要素的结合组景,使学生能够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 本植物营造植物景观、能够与其它园林要素协调组景,在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搭配时,能考 虑种植位置的适宜、环境的适应、功能的要求、比例的得当和风格的协调等问题。了解园林 植物深刻的内涵,为园林规景观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养护等岗位工作奠定坚实 基础。 本课程是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是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拓宽专业基础、 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它是在学生修完专业基础和部分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门关 于园林植物识别、设计的专业课程。园林植物设计课程通常在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 计算机辅助设计、透视基础、设计表现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并为学生后续选择 课程快题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庭院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打下基础和积累设计经验。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园林植物设计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 识,了解当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相关的新技术,为其以后独立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 认识常见园林植物(约 100 种), 了解其基本生活习性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掌握园 林植物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绘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能力目标 了解园林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法则。掌握道路、广场、 生活小区、公园等绿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具体方法。 素质目标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在实际环境中营造有人情味的、科学的、有一定艺术性 的植物景观。能绘制植物景观平面图、植物景观施工图。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和 社会能力。 85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认识园 林植物 1. 理论教学内容: (1)园林植物分类; 本章了解园林植物的主要类 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草坪。 1.园林植物分类的基本概 别,熟悉常见园林植物 100 种 2.实践教学内容: 念; 左右,掌握常见乔木、灌木、 (1)认识园林植物: 2.认识并总结南方常见园 花卉的主要特征。 认识校园内(李渡校区)常见园林植物 100 种左右, 林植物。 为设计打下基础。 2 2 园林制 图初步 1. 理论教学内容: (1)线条; (2)文字; (3)树例; (4)场地平面; (5)平面图; (6)着色; (7)剖面图。 2.实践教学内容: (1)抄绘平面树例; (2)抄绘立面树例; (3)抄绘场地平面景观设计要素; (4)场地平面景观设计要素马克笔或彩铅着色。 3 9 掌握园林制图的基础方法:植 物图例平面图、立面图、部分 场地要的平面表达;彩铅或马 克笔上色的基本方法。 86 掌握园林植物手绘技法、 反复练习提高。 3 4 园林植 物种植 设计基 本形式 与类型 园林绿 地规划 设计 掌握园林植物在造景中小单 位布置规律,学习局部场地中 园林植物布置的基本规律。 1. 理论教学内容: (1)树列与行道树设计; (2)孤景树与对植树设计; (3)树丛设计; (4)树群设计; (5)树林设计; (6)林带设计; (7)植篱设计; (8)花卉造景设计; (9)草坪设计; (10)水体种植设计; (11)攀缘植物种植设计; (12)屋顶花园种植设计。 2.实践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小单位配置平面图绘制。 1. 重点了解园林植物小 单位配置的方法,并绘 制平面图; 2. 重点掌握局部场地植 物配置的方法。 4 12 掌握园林植物在道路、广 场、居住区和单位附属绿地种 植设计方法 1. 理论教学内容: (1)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2)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3)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4)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 2.实践教学内容: 居住区(或城市广场)植物方案设计图纸的绘制(含 平面、立面、透视图)一套。 重点掌握居住区(或城市 广场)园林植物设计的整 套方案设计方法和学会借 鉴将他人优秀设计灵活运 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2 14 87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1]《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屈海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年 主要参考书 [1]《园林规划设计》. 肖姣娣 覃文勇等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15 年 [2]《园林制图》.黄晖 王云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年 [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张吉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年 [4]《园林制图初步(《Plan Graphics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er》) 》 .T.贝尔 托斯基(Tony Bertauski).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年 执笔人:汤举红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88 《园林景观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42)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89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园林景观设计 课程代码:13112442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6 学分 学时:108 学时(理论 28 学时/实践 8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园林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 现,是以园林景观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园林景观设计原则、方法为训练手段,研究如何 运用景观设计知识和基本方法去设计景观中的功能、流线,空间、效果和具有实用性、艺术 感的一门重要课程。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通常在设计表现、制图基础、人机工程学、园林植物设计等先行课程 之后开设,并为学生后续快题设计、照明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庭院景观设计和毕业后从事 景观设计工作方向筑牢了基础。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了解在不同的地域文 化和人文背景下,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进行景观设计;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 力,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做出以人为本,有美学价值的景观来满足人的休闲、生 活、工作需求。 知识目标 本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概念、发展趋势、功能要素及空间形式特点,明确景 观设计流程;认识、理解景观设计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设计课程中准确表达景观 设计的各个要素与功能。 能力目标 本课程需要让学生掌握景观要素设计原则和景观设计规范,利用原则和规范解决景观设 计问题和提升景观分析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对园林景观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景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观念,具备行业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90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课程 模块 园林景 观设计 概论 园林景 观设计 元素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园林景观 1.理论教学内容: 设计范畴,了解园林景观设计在中西方发展; (1)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 2.掌握中西方园林景观发展差异和原因; (2)园林景观包含的范畴; 3.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审美意识、艺术格调、 (3)园林景观在中西方国的发 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展、演变与差异。 1.掌握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六大构成元素的基本 特点、设计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景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重点 学时 实践 理论 1.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 念;2.学习时注意发现总 结中西方园林景观各个时 期的特点和区别。 4 0 1. 理论教学内容: (1)地形元素; (2)水体元素; (3)植物元素; (4)铺装元素; (5)建筑物元素; 重点掌握各个设计元素的 (6)构筑物元素。 特点和设计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到校园考察园林景观设计 6 大元素,再根据教师给出的原始 规划图学生进行地形、水体、植 物、铺装、建筑物、构筑物分析、 设计。 6 10 91 3 园林景 观设计 的方法 与步骤 4 屋顶花 园案例 分析和 设计 5 居住空 间案例 分析和 设计 1.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与步骤; 2.提高学生的设计方法、创意构思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 理论教学内容: (1)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2)园林景观设计的构思方法; (3)园林景观设计的步骤。 2.实践教学内容: (1)根据实际景观案例图纸进行 景观设计的构思分析; (2)一草、二草、三草图纸的推 敲与绘制。 1.重点了解前期调研工作 的具体内容;2.重点掌握 创意构思的方法。 6 10 1.掌握屋顶花园设计内容、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设计方法和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设计审美意识和设计修养。 1. 理论教学内容: 中外屋顶花园设计作品案例分 析。 2.实践教学内容: 屋顶花园景观方案设计。 重点掌握屋顶花园的鉴赏 方法和学会借鉴将他人优 秀设计灵活运用到自己的 设计作品中。 6 30 1.掌握居住空间设计内容、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设计方法和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设计审美意识和设计修养。 1. 理论教学内容: 中外居住空间设计作品案例分 析。 2.实践教学内容: 居住空间景观方案设计。 重点掌握居住空间鉴赏方 法和学会借鉴将他人优秀 设计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设 计作品中。 6 30 92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园林景观设计与表达》. 刘涛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年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刘滨谊 .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年 [3]《景观设计-从构思到过程》. 许浩 .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年 [4]《现代景观设计》. 吴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1 年 执笔人:赵瑞雪 审定人:董顺伟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93 《施工工艺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79)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94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施工工艺设计 课程代码:1311247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 4 学分 学时:72 学时(理论 12 学时/实践 6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施工工艺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设计项目的工艺做法及施工工艺,让学生通过施工理论的学习和施工 现场观摩实践,掌握标准环境设计施工图的设计、绘制、阅读,并能根据施工图纸指导完成 相应的项目施工。 施工工艺设计通常在装饰材料与构造、室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先行课程之后 开设,并为学生环境设计施工图绘制,施工专项训练课程筑牢基础,帮助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的提升。 三 课程目标 《施工工艺设计》课程是研究如何将设计图纸付诸工程实践的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 使学生掌握室内外环境设计项目的标准施工图绘制,熟练掌握施工图的读图技巧,能够通过 阅读施工图达到指导现场施工的目的。熟悉每一种环境施工项目的施工注意事项、施工要求 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并能够用于指导实践。 知识目标 掌握施工图的绘制和阅读,熟悉环境设计项目的施工工艺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绘制标准施工图的能力,根据施工图要求指导现场施工的能力,监控施工工艺 及施工质量的能力。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95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课程 模块 施工工 艺概述 室内施 工工艺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1.了解施工工艺在本专业的地位和 重要性; 2.理解学习施工工艺的目的; 3.开拓眼界,具备行业素质拓展能 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施工工艺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2)学习施工工艺的重要性; (3)与施工相关的行业工作岗位。 2.实践教学内容: (1)环境设计建设项目施工图识读训 练。 1.掌握室内各个界面及细部的施工 工艺; 2.掌握施工过程中各种装饰材料的 特性,能根据不同造型和造价要求选 择合理的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 3.具备室内设计现场处置和施工监 理的基本能力。 学时 理论 实践 重点在于施工工艺与环境设计专业 的关系,让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重视 本课程的学习。 2 4 1.理论教学内容: (1)室内装饰工程概述; (2)地面装饰工程; 1.能读懂室内装饰工程中各界面的 (3)墙面工程; 设计施工图; (4)顶棚工程; 2.理解施工的工艺原则,熟悉各项材 (5)细部工程; 料与施工工艺的配合; 2.实践教学内容: 3.掌握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施 (1)室内设计施工图绘图训练; 工注意事项。 (2)室内施工现场考察及工艺实践; (3)室内设计施工图绘图强化训练。 5 28 96 3 园林绿 化工程 1.掌握园林景观各个分部工程的施 工工艺; 2.掌握园林景观 施工过程中各种装 饰材料的特性, 能根据不同造型和造 价要求选择合理的装饰材料及施工 工艺; 3.具备园林景观施工现场处置和施 工监理的基本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园林绿化工程概述; (2)园林地形与土方工程; 1.能读懂园林施工各分类工程的施 (3)水景工程; 工图; (4)铺地工程; 2.理解施工的工艺原则,熟悉各项材 (5)假山工程; 料与施工工艺的配合; (6)园林水电工程; 3.掌握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施 2.实践教学内容: 工注意事项。 (1)园林景观施工图绘图训练; (2)景观施工现场考察及工艺实践; (3)园林景观施工图绘图强化训练。 97 5 28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建筑装饰施工》.冯翔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年 [2]《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陈科东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年 [3]《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完全图解教程》.李军,陈雪杰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年 [4]《园林工程》.杨至德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年 [5]《水彩画写生教程》.杨俊甫 .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年 [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快速入门》.周胜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年 执笔人:闫丹婷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98 《施工专项训练》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480)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99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施工专项训练 课程代码:1311248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必修 学分:6.5 学分 学时:120 学时(理论 20 学时/实践 10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施工专项训练》是环境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能系统地掌握环境设计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让学生通过施工理论的学习和施工现场观摩实 践,结合环境设计施工图的图示表达和施工图纸指导完成相应的项目施工。课程以理论知识 结合施工现场实践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了施工管理方法,使学生能熟练 和全面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 施工专项训练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训练阶段的一个重要课程,课程主要注重培养 学生的环境设计综合施工管理能力,本课程通常在完成其他环境设计核心课程之后,毕业设 计课程之前开设。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正确识读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工程图和景观工程图基 础上,熟悉施工现场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培养学生在施工现场的协调应变能力。并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和现场施工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 础。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正确识读环境设计工程施工图纸,熟悉和了解施工现场的 施工工艺,为施工项目的完成打下良好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能熟悉施工流程,能够对环境建设施工现场进行 合理安排。培养学生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能有效及时地与业主、工程技术人员等进行沟通协调 的能力。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项目组织能力,并能熟悉环境施工质量标准,具备环境建设 质量监控的初步能力。 100 四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学时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施工工 艺及流 程 1.了解施工现场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和作法,熟悉 环境设计的施工工序以及各工种之间的配合; 2.熟悉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具备对环境建设施 工场地进行合理安排的能力; 3.具有广泛的社会、人文及科技等知识素养,具 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环境设计施工工艺; (2)室内装饰设计施工流程; (3)景观工程施工流程。 2.实践教学内容: 参观相关施工现场,向各类施工工种负 责人学习工艺作法。 施工项 目组织 和管理 1.了解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熟悉施工现场与环 境设计方案相关信息的处理; 2.通过现场实践,熟悉环境设计施工各建设阶段 的设计要求,初步具备组织项目施工的能力; 3.掌握设计流程,具有能有效及时地与业主、工 程技术人员等进行沟通的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施工项目组织的内容; (2)施工现场管理负责人职责; (3)施工管理沟通与协调。 2.实践教学内容: 到相关企业学习施工管理方法,请优秀 项目经理讲解施工管理经验。 101 理论 实践 重点掌握施工流程的 合理安排。 10 40 重点掌握施工现场的 项目组织和协调沟通 的能力。 10 60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室内装饰工程施工技术》.陈祖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园林工程施工技术》.陈科东.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年 [3]《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完全图解教程》.李军、陈雪杰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年 [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快速入门》.周胜.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年 执笔人:吴秦陶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 《中外建筑设计史》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381)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03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设计史 课程代码:13112381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限选 学分:2.5 学分 学时:48 学时(理论 48 学时/实践 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设计史》是环境设计专业限选的一门专业拓展理论课程。本课程是以中外主 要建筑历史发展脉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各建筑构造特点为重点讲解中外建筑发展的主要过 程,同时结合适当的专业绘制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 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和艺术创造打下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三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熟悉和了解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 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提出课程中建筑的 现状和历史问题,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深化学生建筑史学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的发生与发展历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 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能力目标 让学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的同时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提出课程中的现 状和历史问题,借鉴学习历史建筑的表现手法。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格调、人文修养等素质,开阔学生的艺 术视野,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 作作风。 104 四 课程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序 号 课程 模块 1 原始社 会建筑 原始社会建筑特点。 原始社会建筑。 了解原始社会建筑的整体发展状况。 4 0 2 奴隶社 会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类型及建筑与等级制 度的关系。 夏、商、西周建筑,春秋建筑。 了解奴隶社会建筑的整体发展状况,掌握 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6 0 3 封建社 会建筑 封建社会建筑的发展状况,与封建经 济,阶级的关系。 封建前、中、后期建筑。 了解封建社会建筑的发展状况,掌握封建 前、中、后期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8 0 4 中国近、 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状况,建筑 现代建 的类型、特点及近代文化的关系。 筑 近、现代建筑概况。近、现代建 筑的类型、发展与建筑作品、建 筑思潮。 了解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状况,掌握 中国近、现代建筑的类型、特点及建筑作 品。 6 0 5 外国古 代建筑 外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状况,类型及特 点。 外国古代建筑。 了解外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状况,掌握外国 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4 0 6 中世纪 至 18 世 纪建筑 中世纪至 18 世纪建筑的发展状况, 及宗教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建筑,意大利文艺复 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亚洲 封建社会建筑。 了解中世纪至 18 世纪建筑的发展状况, 掌握西欧中世纪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 8 0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05 学习重点 7 欧美资 产阶级 革命时 期建筑 英法建筑,欧洲其他各国建筑, 美洲殖民地和美国,独立前后建 筑。 了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的发展 状况,掌握该时期建筑的特点。 6 0 8 国外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思潮,现 近现代工业文明对建筑思潮的影响, 现代建 代建筑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现代 及国外近、现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筑 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了解国外近、现代建筑的发展状况,掌握 国外近、现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6 0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建筑发展的影 响及该时期建筑的特点。 106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式,平时成绩不能单纯侧重于 点名到课情况,建议更侧重于上课老师提问,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上,并且建议增加课 程章节学习总结,以笔记或小论文的形式递交给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种补充。期末卷面 上,多设置灵活度高的题型,如综合应用类的发散题型,丰富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进一步 发散思考。建议考核分为试卷考核和随堂考试两种方式,平时成绩占 30%(平时成绩来自 学生出勤率、课外作业完成状况、课堂与老师的互动表现),期末考核成绩占 70%。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建议选用《中外建筑简史》.李震 等.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年。或“十二五” 、 “十三 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质教材。 主要参考书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编著.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年 [2]《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年 [3]《西方现代建筑史》.(意)L.本奈奥洛著,周德侬等译.天津科技出版社,2016 年 [4]《20 世纪世界建筑——精彩的视觉建筑史》.(英)丹尼斯夏普著,胡正凡等.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年 [5]《世界建筑艺术史》.陈文捷著.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4 年 [6]《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年 [7]《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著.建工出版社,1980 年 [8]《中外建筑史》.袁新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9]《中外建筑史》.付知子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年 [10]《中国建筑史第六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 执笔人:王蓓蕾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07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 Max》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392)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08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 3D Max 课程代码:13112392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限选 学分:3.5 学分 学时:64 学时(理论 14 学时/实践 5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max》是环境设计专业限选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主要通 过计算机辅助软件 3Dmax 的应用来培养学生立体创作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动画制作能力, 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3d max 软件表现能力去塑造环境设计中的色彩、结构、空间、质 感等,如何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和表现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在国内使用最广泛的三维 动画软件,在建筑艺术、环境设计等领域占据了主流地位。 实施本课程标准以前,学生应具有设计素描的绘画能力 、装饰 3DMAX 基础建模的绘 画能力、 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Dmax 软件课 (基础) 通常在计算机辅助设计 Sketchup 草图大师、计算机辅助设计 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 AutoCAD 等软件课程后来展开,并 为学生后续学习环境景观设计、室内空间设计等课程筑牢基础。 三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熟悉和了解 3dmax 软件的工具、操作特点,认识设计规 律,掌握正确的软件应用方法和设计感知能力;掌握 3dmax 软件的基本特点,掌握环境空 间设计等基本表现技法;掌握环境设计方法、步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计算 机辅助设计的造型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其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 3ds max 软件的操作方法,了解通过软件设计规 律;掌握环境设计基本的要求以及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环境设计软件表现手法。通过 学习运用三维动画和环境后期特效处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创建、环境视觉艺术表现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掌握 3ds max 软件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训练学生 的实际软件制作能力,学生能在实际环境设计工作中独立完成三维建模和环境设计图纸后期 合成和处理,并能够与其它相关课程融会贯通。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环境空间,多视角认识世界,提高学生 的审美意识、艺术鉴赏、人文修养等素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109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3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软件基 础操作 与基本 模型创 建 1.掌握软件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在设计中的 1.理论教学内容: 沿革与变迁,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中国后的发展 (1)软件在中国的发展; 与演变; (2)软件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2.掌握软件的工具使用以及软件的基本特点, 2.实践教学内容: 操作规范; (1)3D 软件工具练习; 3.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技能、艺术格调、人文 (2)基础模型创建。 修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1.软件的使用工具及操作 规范; 2.重点掌握基本操作与模 型创建。 2 4 场景模 型创建 进阶 1.掌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步骤; 2.进一步了解软件的操作,深入锻炼软件在环 境艺术设计中,各类场景模型的创建等基本技 法;提高学生的结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1.重点了解软件使用方法, 运用整体入手、局部入手的 方法进行各类场景模型创 建。 2 8 灯光、 相机创 建与渲 染基础 1.理论教学内容: 1.掌握灯光创建与修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1)灯光的创建和修改; 能,掌握场景灯光氛围营造的基本表现; (2)相机的创建和修改; 1.重点掌握灯光与相机的 2.掌握相机的创建与修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3)其他理论课程与软件的相互结合; 创建与修改; 技能,掌握场景构图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2.尝试对室内场景着色与 (4)渲染设置。 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 氛围营造。 2.实践教学内容: 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1)灯光创建与修改; (2)相机的创建 3.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 与修改; (3)室内设计 3D 效果图的渲染。 5 20 1.理论教学内容: (1)整体入手的方法; (2)局部入手的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各类场景模型的创建。 110 4 场景着 色贴图 与渲染 进阶表 现 1.初步掌握对设计作品的着色贴图与渲染以 及对优秀作品的欣赏; 2.掌握 3Dsmax 对场景氛围的营造; 3.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审美意识和艺 术修养。 1.理论教学内容: (1)灯光的对场景胡氛围营造; (2)相机的对构图的结构能力; (2)着色与贴图对场景的氛围营造; (4)优秀作品赏析。 2.实践教学内容: (1)场景着色贴图; (2)景观设计 3D 效果图的渲染。 111 1.重点掌握景观设计场景 氛围营造。 5 18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2015 室内设计模型集成》.国广一叶 叶斌 叶猛.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年 [2]《3Ds Max 2014 实用教程》.梁峙.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年 [3]《3DS MAX 标准教程》.松柏.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年 [4]《3ds MAX 2015 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 .王玉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年 执笔人:曾 艳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12 《快题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175)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13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快题设计 课程代码:13112175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限选 学分: 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快题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限选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 学生对于室内外空间某一特定命题的快速设计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作能力各种材料及设 计要素的综合应用,以及设计的快速表达。这也是设计者创造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方案设计 的雏形由此产生,表现出原创性、灵感性、活跃性和设想性,是一个设计的想法,也是一个 具有形态与结构的表现形式。通过设计命题,不仅对整个设计方案表达的原创速记,还必须 对设计方案的内部结构,功能、材质等进行分析记录,加入图表、文字、形态等并作综合解 释和说明,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必须掌握的交流语言,设计语 言。 快题设计通常在设计表现、制图基础、室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先行课程之后开 设,本课程是学习公共设施设计、展示设计、庭院景观设计等后续课程的表达基础。 三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对快题设计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开启学生的设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培养学生对设计与表现的整体控制能力。学生掌握快速设计的程序及常用的快速表达方 法,通过对优秀的室内、外空间快题设计的案例赏析与训练,让学生了解各个案例的优劣得 失,从而使学习者在设计过程中能够适应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创意表达准确到位,表现设 计效果技巧娴熟,更好地完善快速表达的能力。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了解快题设计的概述、掌握快题设计方案形成的过程方 法,表现技法,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后续课程的表达联系紧密,是专业课程的延伸与表达。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将原创的设计构思与方案设计作品同步地表达的技能; 掌握快速制图技法和徒手表现的方法和过程,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快速地表达一个命 题作业;通过训练,开启学生的设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设计与表现的 整体控制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在快速设计方案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的能力。 114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速记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创造力和表现力。 115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掌握快题设计的基本含义,了解快题设 1.理论教学内容: 计的应用范围; (1)快题设计的基本含义及应用范围; 2.学习掌握快题设计的表现程序与要点; (2)快题设计的作用; 3.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设计 (3)快题设计表现的程序与要点。 兴趣。 1 快题设 计的概 述 2 快题设 计方案 的形成 过程与 训练方 法 1.学习多种思维模式及命题设计分析; 2.掌握快题方案的确定与表现方式; 3.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表现能 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快题设计的思考模式; (2)快题命题设计的分析; (3)快题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 (4)快速能力与表现的训练方法。 3.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表现方法进行快速草图表达练习. 快题设 计的表 现技法 1.熟悉工具的特性; 2.掌握工具的表现技法,从而能灵活运 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 力和表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表达意识。 1.理论教学内容: (1)表现工具; (2)表现技法; (3)表现要素。 2.实践教学内容: 利用工具进行表现技法的训练。 3 116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重点掌握快题设计的表现程 序与表现的三项任务。 1 0 1.学习思考模式,分析设计 命题; 2.重点掌握快题设计方案的 形成过程以及能力与表现的 训练方法。 2 4 重点掌握马克笔、彩铅、水 彩等工具的使用和表现技 法;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表 达出具有不同视觉和艺术效 果的设计方案。 1 4 1.理论教学内容: (1)快题考试的特点; (2)应试的技巧; (3)注意事项。 2.实践教学内容: 模拟训练考试 4 快题设 计考试 的应试 技巧 1.学习快题设计特点,掌握应试技巧及注 意事项; 2.活跃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 意识。 5 快题设 计优秀 实例解 析与模 拟训练 及考试 1.理论教学内容: 1.优秀实例的赏析以及考题真题的解析; (1)考题真题解析;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发现问题、 (2)优秀作品欣赏。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的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 快题设计考试 117 掌握快题设计特点及应试技 巧(考前准备、心理调整、 理解题意、时间安排) 。 1 6 掌握对设计命题的要求将设 计思想转化为具体成型的设 计方案,完成从设计概念到 形式设计的转变。 1 16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 方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 绩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 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 立完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 课教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 分表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园林景观快题设计》.韦爽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年 [1]《室内快题设计》.王东辉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年 [2]《室内快题设计方法与实例》.秦瑞虎 李国胜 杨倩楠.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年 [3]《景观快题设计方案:方法与评析》.三道手绘考研快题设计培训中心.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2013 年 [4]《景观快题设计方法与实例》.徐志伟 李国胜 栾春凤.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年 [5]《环艺快题设计》.刘程伟 徐乃珊 张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年 执笔人:秦 敏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18 《照明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22311)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19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照明设计 课程代码:13122311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选修 学分: 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照明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 目标的实现,是以照明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照明原理等基础知识, 以及光与室内空间关系的重要性,掌握一般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知识,学习能创造艺 术照明的各种手段及方法,打开设计思路,要求学生能够依据不同功能的室内外空间设计出 合理的系统照明设计和宜人的光环境。通过讲学与案例分析的教学形势让学生了解与掌握照 明的一般规律,开拓艺术设计思路,探索艺术照明设计的方法,为今后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剖析进一步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室内设计人才具备实践动手能力、 就业竞争力及创造执行力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照明设计课程通常在制图基础、装饰材料与构造、室内空间设计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 并为学生后续学习展示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等课程完善方案表达。 三 课程目标 照明设计拓展先修课程是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环境设计质量和设计构想 最终实施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对照明设计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了解室内环境设计的质量与 采光、照明的形式具有直接的关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体会到环境设计中各个领域均 涉及到光对环境的影响,而照明设计则是室内空间设计中效果表达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并 影响到色彩、造型、空间效果能否实现。是学生对照明有一定是认识的同时,加强对空间设 计的理解,提高设计修养,为今后的设计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照明设计课程的学习,是真正将理论的思维运用到具体产品上的一个过程,从而对模型 制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模型具说明性、启发性、可触性、表现性于一体。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源的特性,空间照明选择的基本原则,不同材质的灯 具设计要点,室内空间照明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灯具线路图的绘制要点以及施工工艺。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能够正确进行灯具(光源)的选用与设计,能够根据不同 120 的空间基本构造进行照明设计布置,运用灯具构造原理进行灯具设计、线路图的绘制,运用 相关施工工艺进行常用灯具设计安装,实现设计与施工一体化。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方案的沟通能力,审美表现能力,环保节能意识的养成, 以及团队协调的能力和时间动手操作的能力。 121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课程 模块 照明的 概述及 市场调 研 1 2 3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了解光与视觉、色彩、空间的感知, (1)光的基本概念; 掌握光的基本概念; (2)光源的特性; 2.学习掌握光源的形式及其应用; (3)光源的种类; 3.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展开学生的 (4)光源的形式与应用。 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 2.实践教学内容: 依据所学知识进行产品市场调研。 学习重点 学时 实践 理论 学习光的基本知识,通过市场调 研了解光源的特性,重点掌握光 源的形式与应用。 2 4 2.理论教学内容: (1)室内照明灯具类型及作用与特性; 1.了解室内照明的分类及特点; (2)室内照明设计基础; 2.重点掌握室内照明设计的程序 (3)室内照明设计原则和内容; 和设计的基本要素; (4)室内照明设计目的与要求; 3.重点懂得照明的功能规划及各 (5)室内照明设计程序和原则。 种空间的照明设计知识于应 3.实践教学内容: 用。 室内照明设计的应用与配置。 3 8 1 18 室内空 间照明 设计的 概述 1.学习室内照明设计的基础知识, ; 2.了解室内照明设计的功能及分类, 逐步掌握设计方法及原则;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完善设计内 容,提高设计能力。 室内照 明设计 模拟案 例 1.理论教学内容: 1.按照学习重点有计划学习,通过实 设计任务与作业要求 训课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 2.提高学生的创新表达意识。 (1)实地调研分析; (2)设计成果展示与总结。 122 通过实训重点掌握在实际案例中 运用的设计方法,从而体验到设 计的结果。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室内照明设计》.闻晓菁 朱瑛.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年 [2]《照明设计》.(日)福多佳子 著 朱波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年 [3]《室内设计师专用灯光设计手册》.(美)露西·马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照明设计 500》麦浩斯《漂亮家居》编辑部.福建科技出版社,2014 年 [5]《室内照明设计》.李文华.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年 [6]《照明设计终极指南》.株式会社 X-Knowledge 马卫星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年 执笔人:秦 敏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23 《公共设施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226)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24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公共设施设计 课程代码:13112226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选修 学分: 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公共 设施的基础理论讲授、各国公共设施的赏析,使学生基本了解公共设施的概念、发展趋势、 功能及空间形式特点,掌握一定的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明确公共设施的设计程 序;认识、理解公共设施设计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 公共设施设计课程是在专业核心课程室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之后开设,学生在学 习和了解了专业核心课程之后,本课程作为拓展课程,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设计 视野。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的内容、设计方法和原则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意 义,培养学生全面地认知、理解并掌握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运作规律。通过本课程的 教学,使学生在树立城市大环境系统观念的同时,能打破单向思维和封闭创作定式,从而掌 握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有机、科学、艺术、个性的设计概念。 知识目标 了解国内外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历程、熟悉室内外公共设施设计的不同,通过对典型案 例进行介绍和分析,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设施的分类、设计方法与手段、设计流程。 能力目标 学习公共设施设计思维方式,熟练运用图形思维技巧,掌握公共设施设计的方法、手段、 设计流程,并能与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室内空间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等课程结合, 设计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公共设施。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格调、人文修养等素质,开阔学生的艺 术视野。 125 四 课程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序 号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1 公共 设施 的基 本概 念 1.掌握公共设施的基本概念;了解公共设施的涵 义、公共设施设计点、线、面、体的形式构成; 2.了解公共环境设施的形成、中外公共设施的差 异、公共设施的发展、公共设施的构成与分类; 3.加强学生对公共设施设计理论基础的认识,通过 中外公共设施的差异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城市公共环境的概念; (2)公共环境设施的形成与发展; (3)公共环境设施的类型及特征。 1.学习时注意了解中外公 共设施的差异; 2.掌握公共设施的分类级 特点:管理系统、交通系 统、辅助系统、美化系统。 2 0 2 公共 设施 设施 的要 素 1.理论教学内容: 1. 了解掌握公共环境设施的产品要素、公共环 (1)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要素; 境设施的环境要素、公共环境设施的行为要素; 重点了解掌握公共设施的 (2)公共设施的设计构思与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设计的设计构思与思维方法; 设计要素、设计思维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法。 (1)公共设施设计思维模式训练。 2 6 2 24 3 实践 操作 1.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设施设计的 方法和设计手段; 2.学生能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公共设施设计方 案,并能体现设计意图; 3.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1)讲解实地考察公共设施设计的分 析方式。 2.实践教学内容: (1)实地公共设施调查; (2)公共设施设计课题训练一; (3)公共设施设计课题训练二。 126 1.对实际考察地现有公共 设施的了解和分析,能分 析出其优势与不足之处; 2.完成公共设课题训练; 3.从方案设计中学会设计 构思与思维方法。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 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 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 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 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空间•设施•要素—环境设施设计与运用(第二版) 》. 杨晓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9 年 [2]《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 安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年 [3]《现代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薛文凯.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年 执笔人:赵黎黎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27 《水彩》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122074)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28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水彩 课程代码:13122074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选修 学分: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水彩》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是以水彩静物写生为主要 教学内容,以水彩画的基本技法为色彩基础技法训练手段。是研究如何运用水彩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法去塑造形体、结构、空间、质感等,如何掌握科学的色彩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的一 门重要课程。 三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和了解水彩画的工具、材料特点,认识色彩规律, 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色彩感知能力;掌握水彩画的基本特点,干画法、湿画法、干湿 结合等基本表现技法;掌握水彩画的作画方法、步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彩画 的造型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今后的 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和了解水彩画的工具材料特点,了解光色变化规律;掌 握水彩画基本的作画步骤以及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彩画的造 型表现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掌握水彩画工具、材料、性能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光色变 化规律,初步掌握水彩画的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等基本技法去表现对象的能力,为进 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 习打好基础。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格调、人文修养等素质,开阔学生的艺 术视野。 129 四 课程内容 序 课程模块 号 1 2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水彩画概述 1.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概念; 2.掌握水彩画主要的工具、材料特性 以及水彩画的基本特点,光色变化规 律。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格调、 人文修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1.理论教学内容: 1.水彩画的基本概念; 2.水彩画主要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3.水彩画的审美特征; 4.中外优秀水彩画家的作品赏析。 1.重点掌握水彩画的工具、 材料特性和水彩画透明、灵 动、轻快等基本特征。 2 0 水彩画的方 法与步骤 1.掌握水彩画作画的基本方法与步 骤; 2.初步了解水彩画的干画法、湿画 法、干湿结合画法等基本技法;提高 学生的构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1.理论教学内容: (1)了解光色变化的基本规律; 1.重点掌握干画法、湿画法、 (2)学习水彩画作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干湿结合画法; (3)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 2.运用整体入手、局部入手 2.实践教学内容: 的方法进行水彩静物写生。 (1)从整体入手的方法进行实践训练; (2)从局部入手的方法进行实践训练。 2 10 130 3 水彩画基本 表现技法和 特殊技法 1.掌握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 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彩 画造型表现的基本规律; 2.提高学生运用水彩画工具材料和 基本技法表现对象的能力;掌握水彩 画调色、用水、用笔等技巧以及对画 面的控制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 能力、表现能力、发现美和鉴赏美的 能力; 4.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理论教学内容: (1)水彩画造型表现的基本规律; (2)水彩画的调色、用色、用笔技巧; (3)水彩画的特殊表现技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运用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等 基本技法,掌握水彩画用水、调色、用笔 等技巧的训练; (2)运用水彩画特殊的表现技法,尝试 进行水彩画创新实践训练。 131 1.重点掌握水彩画调色、用 水、用笔技巧以及对时间的 把握和控制; 2.尝试运用水彩画的特殊表 现技法,追求水彩画特殊的 肌理以及偶然天成的画面效 果。 2 20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侧重于水彩画基础知识及基本技法运用能 力的考核,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 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 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 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 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水彩画》.刘昌明.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年 [2]《色彩》.杨贤艺 傅小彪.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 [3]《新思维水彩画教程》龙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4]《水彩艺术教程》祝炎春.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年 [5]《水彩画写生教程》.杨俊甫.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年 执笔人:董顺伟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32 《展示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22312)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33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展示设计 课程代码:13122312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课程修读性质:选修 学分: 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展示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展示心理、环境功能尺度和环境心理尺度,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 理论知识及人的功能尺度需求和心理尺度需求进行展示空间的创作实践。 三 课程目标 《展示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课程通过对学生的理论讲授和 科学的课题训练,使学生基本了解展示空间的尺度特点,掌握尺度空间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 明确了展示心理需求及吸引受众注意的目的;认识、理解展示结构与尺度之间的关系;了解 人在空间的行动规律和心理需求,其相互之间有机性关系,并能合理运用人体基本尺寸进行 展示空间设计。 知识目标 正确认知各种展示功能尺度和受众心理感受,重视展示空间尺度体验感受和反思。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的展示规律与环境空间关系、家具等设施的尺度关系;掌握展示法则并能应用 空间艺术创作。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格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展示设计。 134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课程 模块 展示 设计 概论 展示 设计 的基 本原 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艺术 特征与风格; 2.加强学生对展示设计知识认知的重要 性,提醒学生努力学习。 1.让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原 则和方法; 2.掌握功能区划与人流动线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实践 理论 1.理论教学内容: (1)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2)展示设计的本质和艺术特征; (3)展示设计的功能与作用; (4)展示设计的范畴; (5)展示设计的风格。 1. 掌握展示环境的功能作用及 常见的风格特点; 2.重点了解展示风格与功能的关 系。 2 0 1.理论教学内容: (1)展示设计中的形式法则应用; (2)展示设计手法; (3)展示功能区划分与人流动线; (4)展示空间视线; (5)展示陈列的布局及构成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指定展示设计实践项目,并进行平 面设计创作; (2)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项目内空间 布置进行设计创作。 1. 重 点 学 习 展 示 设 计 的 形 式 法 则; 2.重点掌握展示陈列的布局及构 成方法。 2 15 135 3 展示 专项 设计 1.理论教学内容: (1)展示平面设计; (2)展示空间设计; 1.让学生赏析各专项展示设计; (3)版式及导视设计; 2.掌握展示专项设计的基本方法, (4)色彩设计; 了解基本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 (5)照明及影像传媒技术。 3.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践教学内容: (1)根据所学专项设计理论知识,对本 次实践项目进行专项设计创作; (2)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施工图。 136 1.重点掌握展示各专项设计方 法、法则; 2.重点学习影像传媒新技术、新 工艺。 2 15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展示空间设计》.赵国斌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 年 [2]《展示设计》.催建成、勾锐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年 [3]《展示设计》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胡勇、周芬编著.华中 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4]《服装卖场展示设计》韩阳等著.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 年 [5]《展示设计》 (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王金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执笔人:王 钢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37 《庭院景观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课程代码:13122313) 本课程教学大纲由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讨论制定,美术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138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庭院景观设计 课程代码:13122313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修读性质:选修 学分: 2 学分 学时:36 学时(理论 6 学时/实践 30 学时) 二 课程定位 《庭院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规律,在小环境空间内怎样设计造景。并能 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人的功能尺度需求和心理尺度需求进行空间环境进行艺术 创作实践。 三 课程目标 《庭院景观设计》课程通过对学生的理论讲授和科学的课题训练,使学生基本了解庭院 空间的尺度特点,掌握庭院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原则;认识、理解各构筑物的结构与 尺度之间的关系;了解人在空间的行动规律和心理需求,其相互之间有机性关系,并能合理 运用人体基本尺寸进行庭院空间设计。 知识目标 正确认知各种庭院空间构筑物的功能尺度和受众心理感受,重视庭院空间尺度体验感受 和反思。 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的庭院设计规律与环境空间关系、及附属设施的尺度关系;掌握庭院设计法则, 并能应用空间设计艺术进行创作。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格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庭院景观设计。 139 四 课程内容 序 号 1 2 课程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庭院景 观设计 概论 1.了解庭院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庭院的 1.理论教学内容: 范畴与风格; (1)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庭院景观的功能本质与艺术风格。 (2)庭院景观设计的本质和艺术特征; 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格调、开阔 (3)庭院景观设计的功能与作用; 学生的视野。 (4)庭院景观设计的范畴与风格。 1.学习时注意了解不同庭院 设计风格的艺术特征; 2.重点掌握庭院设计的功能 性、实用性。 2 0 庭院景 观设计 的基本 原理 1.理论教学内容: (1)形式美法则应用; (2)设计方法; (3)功能区划分与人流动线; (4)空间视线; (5)设计中的基本尺度。 2.实践教学内容: (1)指定庭院实践设计场地,按照设计 方法进行平面创作; (2)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合理设计庭院 内软硬质景观。 重点了解庭院设计法则与规 律,以及庭院设计中各功能 部分的基本尺度关系。 2 15 1.掌握庭院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初步了解庭院设计的功能区划与人流 动线的关系及设计手法。 3.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能力。 140 3 庭院景 观专项 设计 1.掌握各庭院专项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 计技能与基本设计规律; 2.提高学生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来提高造 型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设计的 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 1.理论教学内容: (1)庭院景观平面设计; (2)庭院景观空间规划; (3)庭院硬质造景设计; (4)庭院植物设计; (5)庭院水体设计。 2.实践教学内容: (1)根据设计构思,绘制出设计效果图 方案,并做修改完善。 (2)根据完善后的设计方案,绘制施工 图。 141 1.重点掌握庭院硬质造景设 计能力,软质(水体、植物 等)设计能力; 2.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庭 院设计实践。 2 15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式, 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评价方式上, 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 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 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 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 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 “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质教 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主要参考书 [1]《庭院景观与绿化设计》.陈淑君 黄敏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年 [2]《庭院景观细部设计经典》.董君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年 [3]《最详尽的庭院种植与景观设计》.(日)安腾洋子著.吴宣劭译.福建科技出版社 2015 年 [4]《别墅庭院景观(上,下)》.龙志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 [5]《风格庭院景观设计》.(台湾) 《花草游戏》编辑部编著.福建科技出版社,2010 年 执笔人:王 钢 审定人:赵瑞雪 2015 年 7 月制订 2017 年 7 月修订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