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育人 人创环境——浅谈校园环境管理.pdf
校园管理 高校后勤研究 环境育人 2007 年第 6 期 人创环境 —— —浅谈校园环境管理 魏平峰 摘要: 剖析校园建设过程中, 环境的建设与学 生的发展似平行线般孤立地前进 , 存 在 的 人 为 分 离 的现象和问题。提出了 “环境育 人 , 人 创 环 境 ” 的 境建设确有必要。 ( 一) 校园环境 建 设 是 办 好 学 校 的 一 项 重 要 工 作。校园环境既是一所学校的外 在 形 象 , 也 是 全 体 改革思路和对策。 [ 关键词] 和谐校园 分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因此, 重 视 教 室 以 外 的 环 校园环境 环境管理 师生员工思想、情操和行为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 高校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过程, 具有不可 现。校园环境建设得怎样, 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 忽 视 的 “人 格 化 魅 力 ”。 它 是 学 生 成 长 发 展 的 、 基 象、水平、档次, 也体现着这个 学 校 师 生 员 工 的 精 本的、关键的环境, 是促使学生 走 向 社 会 化 的 重 要 神风貌和道德文明素质的高低。 “我 深 ( 二) 校园环境 作 为 学 校 整 体 一 部 分 , 是 师 生 信美的环境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 所 具 有 的 那 种 巨 大 员工学习、生活、工作的主要场 所 。 特 别 是 年 轻 的 的 教 育 影 响 。” 幽 美 的 校 园 绿 化 、 现 代 化 的 教 学 设 学生大多生活在校园里, 在校园 里 度 过 他 们 身 心 成 施、干净整洁的餐厅和公寓, 这些优雅的校园环 长最为关键的时期, 他们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 境, 无时不刻地、潜移默化地、 润 物 无 声 地 作 用 于 思想道德无不受校园环境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 师生员工, 塑造着师生员工的良 好 心 态 和 美 好 的 心 展,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活跃 , 他 们 比 以 往 的 大 灵, 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及师 生 员 工 的 学 习 效 率 学生更需要广阔的成长空间。而 这 个 空 间 不 仅 包 括 和生活质量。虽然这些作用和效 果 并 非 完 全 是 直 接 社会交往的空间, 也包括校园环 境 所 提 供 的 自 然 空 的, 但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间。创造一个宽阔优美、干净整 洁 、 舒 适 文 明 、 安 土壤。前苏联美学家、教育家乌 申 斯 基 说 : 一、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的重新审视和深层意蕴 静温馨的校园环境, 能使师生员 工 在 紧 张 的 学 习 和 过去的学校教育 仅 仅 局 限 于 教 室 在 教 室 中 、 课 工作中, 获得愉悦、拓宽视野、 扩 大 心 胸 、 陶 冶 情 堂上传道授业解惑, 校园环境建 设 很 少 被 重 视 。 随 操, 有利于身心健康。 着社会的发展, 校园建设正逐步 开 始 重 视 教 室 以 外 ( 三) 校园环境 管 理 是 学 校 育 人 工 作 不 可 分 割 的环境建设。营造出一个满足教 学 和 科 研 、 学 习 和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是无 声 的 课 堂 , 它 具 有 生活的良好生态环境, 创建绿色校园及和谐校园, “环 境 育 人 ” 的 特 殊 教 育 功 能 。 古 代 “孟 母 三 迁 ” 已成为当今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 任 务 之 一 。 世 界 各 教子的故事, 就是环境影响人、 环 境 教 育 人 的 一 个 国都陆续对这一问题正不断地进 行 探 讨 和 研 究 。 但 典型例子。 是, 在我国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由 ( 四) 校园环境 管 理 对 学 校 、 甚 至 社 会 精 神 文 于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 模 的 扩 张 , 原 有 的 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 江 泽 民 同 志 在 十 校园和校舍已不能满足办学的需 要 。 于 是 , 一 些 高 五大报告中指出: 校为解燃眉之急, 倾其财力先建 教 学 大 楼 及 办 公 大 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改革开放和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楼, 后考虑生活设施及校园环境 建 设 。 这 种 先 建 设 条 件 ”。 校 园 环 境 的 优 化 就 是 校 园 文 化 的 体 现 , 营 后规划、重大楼轻绿化、教学环 境 与 校 园 环 境 人 为 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 硬环境) 和精神环境 ( 软环 106 “营造良好的 文 化 环 境 , 是 提 高 高校后勤研究 校园管理 2007 年第 6 期 境, 指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 、 各 种 人 际 关 系 念和思想意识, 其认识事物,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 等) , 以环境塑造人, 则是校园环境管理在精神文 同, 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样。因此 , 校 园 环 境 的 创 建 明建设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一定要保有本真的色彩, 最本真的才是最丰富的。 二、人创环境, 创建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 与最本真的环境交流, 学生就会看见自己的心灵, 环, 并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的 和 谐 统 一 的 校 园 就会学会为自己说话, 就能在内 在 自 由 与 现 实 生 活 环境 的统一中发展自我。 环境育人, 人创环 境 , 这 是 创 建 良 好 的 高 校 校 ( 三) 创建校园 环 境 , 需 要 师 生 共 建 , 学 生 积 园环境所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和 理 念 。 同 时 , 也 极参与并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 的 。 师 生 共 建 , 重 是 高 校 贯 彻 “三 服 务 , 两 育 人 ”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在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 性 和 创 造 性 , 发 挥 那么, 如何去创建、优化育人环境呢? 师生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的主人 翁 作 用 。 要 激 发 学 ( 一) 首先, 要科 学 、 合 理 规 划 好 校 园 环 境 建 生的参与精神, 要信任学生对校 园 环 境 的 创 造 和 再 设。在规划校园时, 要将校园环境 建 设 作 为 一 个 设 创造的力量, 相信他们解决环境 问 题 的 能 力 。 只 有 计条件加以重视, 并且要突出生态 景 观 、 人 文 景 观 这样, 学生才会产生前进的动力 , 才 会 在 创 建 校 园 设计和文化建设。只有吸纳了生态设计、人文设 环境的过程中开放自我, 主动接 受 教 育 。 另 外 , 在 计, 才能使校园有更为宽畅的室外 自 然 空 间 , 才 能 创建校园环境过程中, 要使学生 与 校 园 环 境 和 谐 共 给师生以舒适、健康、自然、艺术 的 享 受 。 面 对 高 生、共存、共处、共进, 这是创 建 校 园 环 境 的 一 种 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高校要把绿 色 校 园 规 划 与 建 价值。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 校 园 环 境 的 创 建 与 学 设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 “维护校园 生 态 可 持 续 发 生的发展各自为政, 互不往来, 教 育 者 把 校 园 环 境 展”的高度去实施。要把校园绿化建设作为校园环境 当作一种装饰, 只重视创建校园环境 手 段 的 合 理 性 , 重点纳入到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 规 划 中 去 , 做 到 却忽略了学生发展的这一终极性问题的错误认识。 同时设计, 连续施工, 同时使用。要按照“园 林 化 、生 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校园环境 之 间 的 依 依 相 存 的 态化、信息化、人文化”建设目标, 把校园 设 计 建 设 成 辩证关系, 从思想上意识上真正 重 视 对 校 园 环 境 的 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历史 文 化 与 现 代 文 明 保护,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周围的环境保护做起, 和谐统一, 具有现代气息的高校校园。 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自觉爱惜和保护好校园环境。 ( 二) 创建校园环 境 要 体 现 自 由 、 本 真 。 如 上 环境育人、人创 环 境 , 环 境 合 乎 人 性 、 人 与 环 所述, 校园环境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间接的作用, 境共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 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觉意识。 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境, 用丰富 集 体 精 神 生 活 的 一 这就要求校园环境的创建要体现自 由 的 氛 围 。 体 现 切东西进行教育, 这是教育过程 中 最 微 妙 的 领 域 之 自由, 就是要取消束缚与压抑, 鼓 励 学 生 反 思 与 行 一 。” 总 之 , 校 园 环 境 管 理 , 它 的 内 涵 是 多 元 的 , 动。校园环境应该是一种自由、开 放 的 环 境 , 要 满 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也是每一个 成 员 用 自 己 辛 苦 的 足于学生的知识性、和谐性、对比 性 、 新 奇 性 、 丰 劳动建立起来的, 甚至是经过一 代 或 几 代 人 的 含 辛 富性、多样性等方面的要求。学生 置 于 这 样 的 环 境 茹苦, 不懈努力建立而形成的。 让 我 们 从 中 找 到 校 中应该感到轻松、愉悦, 身体的每 一 个 细 胞 都 能 被 园 环 境 的 “和 谐 舒 适 带 ”, 使 师 生 员 工 进 入 校 园 就 激活, 并能进行积极地反思与行动 , 而 不 是 一 味 沉 产生一种美好的视觉感受 , 置身 于 温 馨 轻 松 、 心 理 默。因为, 人类不是在沉默中, 而 是 在 学 习 中 , 在 愉悦、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气 息 和 氛 围 之 中 , 并 工作中, 在反思中被造就成才的。 另 外 , 在 体 现 自 在这 “和谐舒适带”中安心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由的同时还要体现本真。体现本真 , 就 是 要 充 分 展 作者 : 湖南永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总 务 处 长 、 副 教 示本能的、真实的一面, 要能引起 学 生 的 共 鸣 和 响 应。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有 不 同 的 价 值 观 “用 环 境 、 用 学 授、副研究员 ( 责编 冯序鹏)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