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kong虚17 页 914.092 KB下载文档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当前文档共1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0501) (2018 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学地理教育需求为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立足沂蒙、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培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教学 技能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沂蒙精神特质,具备地理科学核心素养和良好的人文素 养,能够从事地理教学、研究、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毕业生在未来 5 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沂蒙精神,具有较 强的德育能力,做“四有”好老师。 目标 2: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和班级管理能力;具有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效育人的能力。 目标 3:能上优质示范课,熟练掌握地理实践操作技能,灵活运用地理学科领域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将学科前沿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目标 4: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够围绕新课程标准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和 教学教法改革,在各类教学团队及家校合作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 5: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追踪国内外中学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改进课 堂教学,不断反思,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二、毕业要求 1. [师德规范]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沂蒙精神,吃苦耐劳,敢于担当;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2. [教育情怀] 理解教师职业意义,热爱中学地理教育事业,具备积极正确的从 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系学生、全面育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3. [基本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具备基本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地理及 相关学科信息;掌握 1 门外语,具有一定的阅读、交流和写作能力;掌握数学和物理 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4. [专业素养] 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形成一定的地理学研究能 力;了解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等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1 掌握地理学科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能胜任中学地理涉及的相关实训,并能设计新实 验;掌握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能组织中学生开 展适当的研学旅行活动;了解地理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地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 [教学能力] 具备依据地理学课程标准和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进行教学设 计、实施与评价的实践能力,并不断改进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与基 本的教学研究,具有解决教学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6. [班级指导] 具备班级组织建设的能力,胜任班主任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管理 和开展班级活动,开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 [综合育人] 理解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能结合地理学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结合 环境问题渗透绿色思想、人地和谐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让中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 重要性;结合资源环境知识的学习,让中学生了解资源环境问题,培养中学生节约资 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学校文化与育人内涵,能够参与组织 主题教育及社团活动。 8. [学会反思] 具有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 态,对照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 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适应中 学地理教育和地理最新发展的要求;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 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增强教育教学 研究能力。 9.[沟通合作]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 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 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共同促 进中学生发展。组织中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和集体探究活动,让中学生学会合作和分 享。 指标点分解见下表。 师 德 规 范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弘扬沂蒙精神,吃苦耐劳,敢于担当;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 养,为人师表,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 为“四有”好老师。 1-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理解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弘扬沂蒙 精神。 1-2 明晰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以立德树人为 己任,能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的具体要求,并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熟悉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 2 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 有 仁爱之心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 育 情 怀 基 本 素 养 2. 理解教师职业意义,热爱中学地理教育 事业,具备积极正确的从教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情系学生、全面育人,做学生成长的 引路人。 2-1 热爱中学地理教育事业,愿教乐教。 3.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具备基 本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 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能够获 取、处理和运用地理及相关学科信息;掌握 1 门外语,具有一定的阅读、交流和写作能 力;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地 理科学相关学科知识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相 关问题 3-1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 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2-2 关心爱护中学生,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保 护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 2-3 培养中学生爱学习、乐学习、善学习的习惯和 方法,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2 具备基本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 方面的知识。 3-3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处理和运 用地理及相关学科信息。 3-4 掌握 1 门外语,具有一定的阅读、交流和写作 能力。 3-5 掌握地理科学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知识方法分析解决本 专业相关问题。 专 业 素 养 教 学 能 力 4. 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 形成一定的地理学研究能力;掌握地理学科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能胜任中学地理涉及 的相关实验实训,学会组织中学生开展研学 旅行活动;养成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 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了解地 理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地理与社会实 践的联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1 掌握自然地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实验技 能和发展概况。 5. 具备依据地理学课程标准和中学教育的 基本原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进行教学 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实践能力,并不断改进 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与基 本的教学研究,具有解决教学中遇到问题的 能力。 5-1 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教材 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做好课 堂教学。 4-2 掌握人文地理地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实 践技能和发展概况。 4-3 掌握开展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技能。 4-4 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发 展概况。 4-5 掌握其他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发 展概况。 5-2 对学生实施综合性评价,引导中学生进行积极 的自我评价,关注每个中学生的进步。 5-3 能够较好地使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书面语 言,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书写钢笔字、粉笔 字、毛笔字。 5-4 学会课堂管理,能够应对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班 级 指 导 6. 具备班级组织建设的能力,胜任班主任 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开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1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 育原理与方法。 6-2 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习,学会班级管理方法, 体验班级常规工作。 6-3 根据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 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3 7. 理解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能结合地理学 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结合环境问题渗透绿色 思想、人地和谐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让 中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资源环 境知识的学习,让中学生了解资源环境问 题,培养中学生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 和养成教育规律,了解学校文化与育人内 涵,能够参与组织主题教育与社团活动。 7-1 理解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能够让中学生了解地 理的发展过程、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学习严谨的 科学态度。 8-1 具有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意识,对照自己的教 学现状,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学 会 反 思 8. 具有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意识。了解国 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对照自己的教 学现状,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更 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 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 时代的变化,适应中学地理教育和地理最新 发展的要求;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 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 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改进教 学,增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1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沟 通 合 作 9.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 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 和合作学习体验。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 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 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 通,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组织中学生开展 小组学习和集体探究活动,让中学生学会合 作和分享。 综 合 育 人 7-2 结合环境问题渗透绿色思想、人地和谐关系和 可持续发展观念。 7-3 结合资源环境知识的学习,让中学生了解资源 环境问题,培养中学生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 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7-4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参与组 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 导。 8-2 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和地理学科 发展前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 结构。 8-3 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 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2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团队意 识。 三、学制和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4 年 毕业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地理学,教育学 (二)核心课程 地质学、地图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土壤地理学、生 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 学论、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 五、毕业标准及学位要求 4 1.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 160 学分方可毕业 2.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满足学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 乙等。 六、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型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学时数 学时比例 必修课程 39 24.38% 704+ (36) 28.39% 选修课程 10 6.25% 160 6.45% 基础课程 23 14.37% 384 15.48% 核心课程 42 26.25% 736 +3 周 29.68% 选修课程 16 10.00% 256 10.32% 必修课程 11 6.87% 192 7.74% 选修课程 3 1.88% 48 1.94% 必修 16 10.00% 31 周 160 100% 3024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合计 100% (二)实践课程统计 类别 学分 学分比例 学时 周数 实验课程 27 16.88% 672 3 创新创业实践 4 2.50% 1 教育见习实习 6 3.75% 18 毕业论文(设计) 6 3.75% 12 43 26.88% 合计 672 34 七、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表(见附表 1) 八、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见附表 2) 九、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见附表 3) 十、高校与中学合作培养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地方中学教育师 资需求相结合的合作计划。在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紧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 5 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密切联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 研部门、地方中学,形成紧密互动的良性关系。 1.建立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第 2-8 学期期间,每学期 由教法教师和辅导员组织安排 3 天时间进入中学进行教育见习,了解中学地理教育 的实际情况,促进自身的学习和专业成长。在第 6 学期,学生进行 18 周的中学教 育实习活动,在中学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调 研等方面的实践学习,为毕业后进入中学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做好准备。 2.利用地方优秀教师资源。聘请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中学的优秀教 师做兼职教师并承担部分与地方教育政策、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课程。 3.与中学联合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学院教法老师经常到中学调研,和中学老 师一起研究中学地理教育教学问题,联合申请课题,提高研究能力。接受中学教师 到资源环境学院进修深造,进一步加深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 十一、有关说明 1.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 4 年,修业年限为 3-6 年。学生在修满学 分且完成全部培养方案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不得少于 3 年;未修 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延后毕业,但修业年限一般不超过 6 年。修业年限期 间,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休学年限一般不超过 1 年,创业学分参照《临沂大学创新 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与管理办法》执行。 2.大学应用英语面向全校学生开设,4-7 学期滚动开出,包括商务英语、考研 英语、考试英语(托福、雅思、GRE)、交际口语、英美文学等,满足学生不同发 展需要。 3.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创新创业实践相关教学活动 1-7 学期滚动开出。创新创业 实践学分可通过下列活动获得:(1)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素质拓展类;(2) 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参加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主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综合 能力提升类;(3)参加“三字一画”技能训练、说课训练等教学技能实践类。 4.本科生在校期间需要修读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不少于 8 学分,其中创新创业实 践学分为 4 学分。实行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超过 规定要求的部分,可累积计算并置换通识选修课学分,最多不能超过 2 学分,由学 院认定,报教务处审核。 6 5.每生至少参加社团 1 个;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至少选听 15 次,且必须有手写 记录;每学期学生阅读指定阅读书目至少 8 本,做读书笔记不少于 20000 字。 6.《军事理论》(含军事技能训练)为必修课程,2 学分,不计入总学时。普 通话按照合格证方式进行管理。 7.在校期间正式发表学术论文可置换毕业论文(设计)的 6 学分,但需经学院 教授委员会审核并报教务处批准后方可。 8.学生到社会福利机构、农村中学等机构开展社会服务与专业调研等社会服 务活动。 9.建立师范生评价档案袋,对学生课程学习、基本功考核、社会服务学习、 教育见习实习、社团活动等开展综合评价。 制定人: 审核人: 2018 年 7 月 7 附表 1: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表 (一)通识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0410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 必修 48 法律基础 32 04100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 必修 48 要 04100303 马克思主义 学院 3 3 2 马克思主义 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 必修 48 原理 48 3 3 3 马克思主义 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 04100404 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 80 理论体系概论 64 5 4 4 马克思主义 学院 2 2 1-8 马克思主义 学院 1 1 1 马克思主义 学院 04100601 通 识 必 修 课 程 1 48 16 必修 沂蒙文化与沂蒙 必修 32 精神 16 16 2 1 开课 单位 2 形势与政策 16 学 期 3 04100501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 性质 总学 理论 实验 总学 理论 实验 时 教学 实践 分 教学 实践 1 06100711 体育Ⅰ 必修 32 4 28 1 1 1 体育与健康 学院 06100722 体育Ⅱ 必修 32 4 28 1 1 2 体育与健康 学院 06100733 体育Ⅲ 必修 32 4 28 1 1 3 体育与健康 学院 06100744 体育Ⅳ 必修 32 4 28 1 1 4 体育与健康 学院 25100801 军事理论(含军 事技能训练) 必修 (36 ) 2 1 1 1 武装部 10100911 大学通用英语 I 必修 64 32 32 3 2 1 1 外国语学院 10100922 大学通用英语Ⅱ 必修 64 32 32 3 2 1 2 外国语学院 10101023 理工英语 必修 64 32 32 3 2 1 3 外国语学院 10101104 大学应用英语 必修 48 16 32 2 1 1 4-7 外国语学院 10101201 大学计算思维 必修 48 16 32 2 1 1 1 信息科学与 工程学院 26101303 创业基础 必修 32 32 2 2 3 创新创业学 院 总计 39 学分(其中,实践学分:13) 8 通 识 程 选 修 课 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与工程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体 育保健与心理健康;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 总计 10 学分(其中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模块课程不低于 2 学分,每个模块修读学分 不得多于 4 学分。) (二)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表 课程名称 13010111 高等数学Ⅰ(上) 必修 80 80 5 13010122 高等数学Ⅰ(下) 必修 80 80 13010202 线性代数 必修 32 专 130103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必修 业 基 础 课 14110102 大学物理 必修 程 48 课程类别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学时 学分 课程 总学 理论 实验 总学 理论 实验 性质 时 教学 实践 分 教学 实践 课程 编号 学 期 开课 单位 5 1 数学与统 计学院 5 5 2 数学与统 计学院 32 2 2 2 数学与统 计学院 48 3 3 3 数学与统 计学院 2 物理与电 子工程学 院 1 资源环境 学院 80 64 16 4.5 4 1 1 0.5 22010501 地理科学导论 必修 16 16 22010601 地球概论 必修 48 32 16 2.5 2 0.5 1 资源环境 学院 48 16 3.5 3 0.5 2 资源环境 学院 1周 1 1 2 资源环境 学院 总计 22010702 23 学分(其中,实践学分:1) 必修 64 22010802 地质学综合实习 必修 1周 22010902 必修 48 32 16 2.5 2 0.5 2 资源环境 学院 必修 48 32 16 2.5 2 0.5 3 资源环境 学院 必修 48 32 16 2.5 2 0.5 3 资源环境 学院 地质学 地图学 专 业 核 22011003 气象学与气候学 心 课 程 22011103 地貌学 22011203 土壤地理学 必修 48 32 16 2.5 2 0.5 3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1303 生物地理学 必修 48 32 16 2.5 2 0.5 3 资源环境 学院 9 22011403 水文与水资源 必修 48 32 16 2.5 2 0.5 3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1504 地理信息系统 必修 64 32 32 3 2 1 4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1604 遥感概论 必修 64 32 32 3 2 1 4 资源环境 学院 1周 1 1 4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1704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必修 1 周 22011805 22011905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 必修 划 人文地理学 必修 32 32 2. 2 5 资源环境 学院 48 48 3 3 5 资源环境 学院 5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2005 人文地理综合实习 必修 1 周 1周 1 1 22012105 中国地理 必修 48 48 3 3 5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2205 世界地理 必修 48 48 3 3 5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2305 课程标准与教材研 必修 究 32 32 2 2 5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2405 地理教学设计与技 必修 能训练 48 5 资源环境 学院 总计 48 1.5 1.5 42 学分(其中,实践学分:10) 22012504 综合自然地理学 选修 32 32 2 2 4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2604 选修 32 32 2 2 4 资源环境 学院 选修 32 32 2 2 4 资源环境 学院 全球变化 选修 32 32 2 2 5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2704 第四纪环境 土地利用评价与 规划 专 业 22012805 选 修 22012905 课 程 22013005 生态学 选修 32 32 2 2 5 资源环境 学院 资源科学导论 选修 32 32 2 2 5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3105 环境保护概述 选修 32 32 2 2 5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3205 计量地理学 选修 32 32 2 2 5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3305 经济地理学 选修 32 32 2 2 5 资源环境 学院 10 22013407 地理专业英语 选修 16 16 1 1 7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3507 旅游地理学 选修 32 32 2 2 7 资源环境 学院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 选修 作 16 16 1 1 7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3707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 选修 16 16 1 1 7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3807 自然灾害 选修 32 32 2 2 7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3907 乡土地理 选修 16 16 1 1 7 22014007 海洋地理学 选修 32 32 2 2 7 22014107 城市地理学 选修 32 32 2 2 7 22014207 健康地理学 选修 32 32 2 2 7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4307 地理学实习方法 选修 16 16 1 1 7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4408 选修 32 32 2 2 8 资源环境 学院 22014508 GPS 原理与应用 选修 32 32 2 2 8 资源环境 学院 选修 16 16 1 1 8 资源环境 学院 选修 16 16 1 1 8 资源环境 学院 学 期 开课 单位 22013607 22014608 22014708 总计 政治地理学 地理课程和高考改 革 地理学科名师教学 评析 资源环境 学院 资源环境 学院 资源环境 学院 16 学分(其中,实践学分:0) (三)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表 课程类别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课程 编号 教 05014801 师 教 程 育 05014902 必 修 课 05015003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程 性质 总学 理论 实验 总学 理论 实验 时 教学 实践 分 教学 实践 心理学 必修 32 32 2 2 1 教育学院 教育学 必修 48 48 3 3 2 教育学院 教育心理学 必修 32 32 2 2 3 教育学院 11 05015104 现代教育技术 必修 32 16 16 1.5 1 0.5 4 教育学院 22015204 地理教学论 必修 48 32 16 2.5 2 0.5 4 资源环境 学院 11 学分(其中,实践学分:1) 总计 09100602 教师语言艺术 选修 32 8 24 1 1 2-3 文学院 22015302 教师书写技能 选修 32 8 24 1 1 2-3 资源环境 学院 1 4-5 滚 动开 教育学院 出 05105404 教 师 教 育 选 修 课 程 教学新媒体 05105503 班级管理 05105603 总计 选修 中外教育简史 05105705 选修 教育研究方法 选修 选修 32 32 32 32 8 24 28 1 4 2 32 2 32 2 2 3-4 滚 动开 教育学院 出 2 3-4 滚 动开 教育学院 出 2 5-6 滚 动开 教育学院 出 任选≥3 学分(其中,实践学分:2) (四)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 类别 实 践 教 学 创 新 创 业 实 践 编号 22015801 入学教育 必修 22015901 创新创业实践 必修 4 总计 专 业 综 合 实 践 名称 周 性质 学分 数 1 形式 学期 集中 开课学院 分散 1 √ √ 1-7 资源环境学 院 资源环境学 院 4 学分 22016002 教育见习实习 (研习) 必修 6 18 22016107 毕业论文(设 计) 必修 6 12 12 √ √ 2-8 资源环境学 院 7-8 资源环境学 院 备注 总计 12 学分 说明: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通过下列活动获得:1.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素质拓展类;2.考取教师 资格证书、参加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主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等综合能力提升类;3.参“三字一 画”技能训练、说课训练等教学技能实践类。具体见活动方案。 13 附表 1: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1 毕业要求 1 √ 毕业要求 2 √ 培养目标 2 培养目标 3 √ √ √ √ 毕业要求 4 √ √ 毕业要求 5 √ 毕业要求 6 √ √ 毕业要求 8 √ 毕业要求 9 √ 培养目标 5 √ 毕业要求 3 毕业要求 7 培养目标 4 √ √ √ √ √ √ √ √ √ √ √ 14 √ 附表 2: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 1 毕业要求 课程、实践 1 2 毕业要求 2 1 2 毕业要求 3 3 1 2 3 毕业要求 4 4 5 1 2 3 毕业要求 5 4 5 1 2 3 毕业要求 6 4 1 2 毕业要求 7 3 1 2 3 毕业要求 8 4 1 2 毕业要求 9 3 1 2 坚 持 正 贯 彻 党 热 爱 中 关 心 爱 培 养 中 形 成 良 具 备 基 熟 练 掌 掌 握 1 了 解 地 掌 握 自 掌 握 人 掌 握 开 掌 握 地 掌 握 其 掌 握 教 对 学 生 能 够 较 学 会 课 树 立 育 通 过 班 根 据 中 理 解 地 结 合 环 结 合 资 了 解 中 具 有 专 了 解 国 初 步 掌 具 有 良 理 解 学 支撑指 确 的 政 的 教 育 学 地 理 护 中 学 学 生 爱 好 的 体 本 的 人 握 现 代 门 外 理 与 其 然 地 理 文 地 理 展 地 理 理 信 息 他 地 理 育 教 学 实 施 综 好 地 使 堂 管 人 为 主 任 工 学 生 青 理 学 科 境 问 题 源 环 境 学 生 身 业 发 展 内 外 基 握 反 思 好 的 沟 习 共 同 标点数 治 方 方针, 教育事 生,重 学习、 育锻炼 文 科 信息技 语,具 他学科 及相关 及相关 野外综 技术的 学科的 基础理 合性评 用口头 理,能 本、德 作的实 春期生 育人价 渗透绿 知识的 心发展 与终身 础教育 方法和 通、交 体的作 向,树 自觉遵 业,愿 视中学 乐 学 和卫生 学、社 术,能 有一定 的 关 学科的 学科的 合实习 基础理 基础知 论和基 价,引 语言、 够应对 育为先 习,学 理和心 值,能 色 思 学习, 和养成 学习意 改革发 技能, 流 能 用 , 具 立 正 确 守 中 学 教 乐 生 的 心 习 、 善 习 惯 , 会 科 学 够 获 的 阅 系 , 地 基 础 理 基 础 理 的 技 论 、 实 识 、 实 本 技 导 中 学 肢 体 语 处 理 课 的 理 会 班 级 理 发 展 够 让 中 想 、 人 让 中 学 教 育 规 识 , 对 展 动 态 具 有 一 力。 有较强 的 世 界 教 师 职 教。 理 健 学 习 的 具 有 健 和 自 然 取 、 处 读 、 交 理 的 地 论 、 实 论 、 实 能。 验技能 验技能 能,学 生进行 言与书 堂突发 念,了 管理方 特点, 学生了 地和谐 生了解 律,参 照自己 和地理 定创新 的团队 观、人 业道德 康,保 习惯和 康的体 科学等 理和运 流和写 位和作 验技能 践技能 和 发 展 和 发 展 会 教 材 积 极 的 面 语 事件。 解 中 学 法 , 体 有 针 对 解 地 理 关 系 和 资 源 环 与 组 织 的 教 学 学 科 发 意 识 和 意识。 生观, 规范, 护 中 学 方 法 , 魄 和 良 方 面 的 用 地 理 作 能 用。 和发展 和发展 概况。 概况。 分 析 , 自 我 评 言 , 使 德育原 验班级 性地组 的发展 可持续 境 问 主题教 现状, 展 前 教育教 自觉践 具有依 生 的 生 做 中 学 好 的 心 知识。 及 相 关 力。 概况。 概况。 选择合 价,关 用普通 理与方 常规工 织开展 过程、 发展观 题,培 育和社 进行学 沿,不 学研究 行社会 法执教 命 安 生 健 康 理。 学科信 适的教 注每个 话 教 法。 作。 有 益 身 科 学 家 念。 养 中 学 团 活 习 和 职 断 更 新 能力。 主 义 核 意识。 全,尊 成长的 息。 学方法 中学生 学,规 心健康 的献身 生节约 动,对 业生涯 教育观 心价值 重中学 指导者 和信息 的 进 范书写 发展的 精神, 资 源 和 中 学 生 规划。 念 、 专 观,弘 生的独 和引路 技 术 , 步。 钢 笔 教育活 学习严 环境保 进行教 业知识 扬沂蒙 立 人 人。 做好课 字、粉 动。 谨的科 护的意 育和引 和能力 精神。 格。 堂 教 笔字、 学 态 识 和 强 导。 结构。 学。 毛 笔 度。 烈的社 字。 会责任 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H H H M 4 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M 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H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H 形势与政策 M 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 H 2 H 3 H 3 L 2 L M L 4 体育Ⅰ H L 2 体育Ⅱ H L 2 体育Ⅲ H L 2 体育Ⅳ H L 2 军事理论(含军事技能 训练) H L 2 大学通用英语 I H 1 大学通用英语Ⅱ H 1 理工英语 H 1 大学应用英语 H 1 大学计算思维 H 1 15 M 创业基础 H 2 高等数学Ⅰ(1) M H 2 高等数学Ⅰ(2) M H 2 线性代数 H M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H 大学物理 M 1 M 2 地理科学导论 L H 地球概论 H L 2 H 1 地质学 H 3 H 地质学综合实习 1 M 地图学 H 2 气象学与气候学 H 1 地貌学 H 1 土壤地理学 H 1 生物地理学 H 1 水文与水资源 H 1 地理信息系统 H 1 遥感概论 H 1 H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L 2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H H 2 人文地理学 H M 2 H 人文地理综合实习 H 2 中国地理 H M H 3 世界地理 H L H 3 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H 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 H 16 H L 2 M 3 练 H 心理学 H 教育学 H M 教育心理学 M M H H 地理教学论 M 创新创业实践 H 6 4 4 M 8 H 4 L H M 3 H 3 H H M M 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门数 M H M H H L L 教育见习实习 H M 现代教育技术 入学教育 M 2 3 3 5 6 6 4 6 M H 6 5 2 L M 4 5 17 L L H H 3 L H M L H H M H H H H H H M 8 H 18 L 6 3 3 2 6 2 6 3 6 5 5 2 2 3 5 5 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