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17-許恆嘉-書院導師以織錦式輔導架構陪伴院生共構心智發展的軌跡v1.0.pdf

Paled12 页 720.021 KB下载文档
2017-許恆嘉-書院導師以織錦式輔導架構陪伴院生共構心智發展的軌跡v1.0.pdf2017-許恆嘉-書院導師以織錦式輔導架構陪伴院生共構心智發展的軌跡v1.0.pdf2017-許恆嘉-書院導師以織錦式輔導架構陪伴院生共構心智發展的軌跡v1.0.pdf2017-許恆嘉-書院導師以織錦式輔導架構陪伴院生共構心智發展的軌跡v1.0.pdf2017-許恆嘉-書院導師以織錦式輔導架構陪伴院生共構心智發展的軌跡v1.0.pdf2017-許恆嘉-書院導師以織錦式輔導架構陪伴院生共構心智發展的軌跡v1.0.pdf
当前文档共12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17-許恆嘉-書院導師以織錦式輔導架構陪伴院生共構心智發展的軌跡v1.0.pdf

書院導師以織錦式輔導架構 陪伴院生共構心智發展的軌跡 澳門大學 曹光彪書院駐院導師 許恆嘉 摘要 推動書院教育,面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是首要之先。而對於已經進入自主階 段的大學生,書院生活學習的「管理」有其一定的挑戰和難度。書院導師的角 色對於複雜的生活學習環境的掌握,必須要有清晰的架構方能遂行有效的成果。 本文主張書院的「管理」作為從態度上應將的順序修正為「先理他、再管 他」 ,以取得學生對於書院導師或輔導人員的信任和認同,進而能夠接受他們對 書院教育的詮釋,並融入書院教育的目標。而此般詮釋內容架構則是以人員角 色(role)所構成的經線,以及主題活動(event)的緯線加上社會網路當中的強、弱 連系理論範,建構了綿密地交織的織錦(tapestry)般的學習探索的輔導網格,進 而促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 關鍵字:學生發展;書院導師;織錦式學習輔導結構 1 一、前言 澳門大學自 2014 年推動全校性書院教育以來,已即將進入第三年,筆者 過去在臺灣東海大學博雅書院以及澳門大學曹光彪書院任職推動書院教育已累 積超過八年之經驗。其間亦與多所大學書院有密切之交流與工作經驗交換,統 整相關經驗,一再印證書院教育強調住宿與生活學習的關鍵在於各種緊密的人 際關係所促發的學習動機。而這些人際關係包含了師生關係、朋輩同儕關係兩 大方面。 在師生關係上,如同臺灣學者吳靜吉曾在其重要著作當中強調:影響學 生最大的是在其心目中,教師是否讓他們感覺溫暖和關心他們,而且這種溫暖 和關心不是單向出於教師的觀點,而是學生個人的感受。教師是否給學生溫暖 的感覺可以由以下四方面覺察:1.教師本人對學生是否真的感到興趣?2.教師是 否能夠叫出學生的名字?3.學生在學習環境裡彼此關係是否友善?4.教師是否友 善?從研究中發現如果上述方面均能成立,則學生的學習表現就會比較好。更 值得一提的是,能夠營造溫暖感覺的老師,雖然不一定能幫助學生在死背的測 驗中得高分,但對於需要高度思考的測驗和表現,就會很有幫助,此效應在大 學生尤其明顯[1]。 而朋輩同儕關係上,從中國俗諺有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可道是朋輩關 係重要性基本佐證。然而,從當代理論來看,Howard Gardner 提出九大多元智 慧理論則更能強而有力地支持朋輩關係的重要性。因為各人有其不同的智慧優 勢,或是擅長語言文學,或是擅長數理邏輯,或是具備空間智慧,有人在肢體 動覺方面為其強項,有人可以發揮音樂天賦,也有人能夠反身內省、探索自我, 而人際溝通的重要性自不在話下,另外還有自然博物的識覺能力,以及覺知更 2 大存在(be)的靈性智慧都是能促進個人更周全發展的不同智慧面向[2]。面對未 來多元變動的世界,跨專業、跨智慧地組成團隊,增加智慧的廣度來面對工作 上的挑戰、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從書院生活的朋輩社群當中即可以啟動這樣 的學習[3]。 綜上所述,書院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教師引導學生成長、 朋輩砥礪扶持的環境。然而,在實際運作上,書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人物角色, 還有頻密發生的種種主題活動,對書院學生而言,若非經過引導與闡釋,判別 強弱連系之間的關係[4][5],實在不容易理解它們彼此間的意義與關係。因此, 做為駐院導師,幫助書院學生理解這些交織錯雜的學習活動以及人物的教育意 義,進而願意投入書院學習的要求系為重要之任務。因此本文將透過織錦式的 架構對書院的人物和活動參與的關係進行探討。 二、將「管理」學生修正為「先理再管」 時值大學階段的年輕人,其對於獨立性的需求繼高中階段之後仍漸次升 高,然而此階段也面對著親密感的尋求以及孤獨感的破除,加上自主意識所伴 隨的自我認同建構,凡此種種因素的交織影響中,其挑戰權威並找尋志同道合 朋輩的認同即成為書生近距離生活管理的挑戰。換言之,無論態度上是外顯或 是內隱,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挑戰和懷疑權威的態度來面對規範與制度,甚至是 教師職員本身。而在書院當中,更可能因生活圈的緊密連結而有可能發生集體 性的懷疑和挑戰[6][7]。 在亞洲華人文化當中,過去青少年獨立期1極易遇到師長們以傳統的賞罰 方式進行制約式管理,能力的不足與經驗的稚嫩使其只能有限度地提出異見, 1 一般稱之為叛逆期,然吾人認為應正名為”獨立期”。 3 而這些異見經常在更重要的高考目標當中被忽略,因此形成了「管他而不理他」 的現象。 面對未來大學生活的想像,高中時期經常流傳與灌輸著「上大學就得自 由與解放」的觀念。於是,進入大學的新鮮人原本迫不及待地希望享受自由的 大學生活;然而在一個負責任的大學當中,專業課程和生活學習的規劃仍然具 有一定程度的規範和要求,這些與過去被管理經驗雷同的感受,對於進入大學 的學生而言卻是意料之外的衝擊,從而對於求取學習成果的管理規範產生了許 多的不解與挫折,甚至對學習的本身都失去了興趣[8][9]。 書院也面對同樣的挑戰,然而有別於專業學系,書院的學習是屬於跨領 域、博雅人文、多元導向的教育[10],它並沒有專業學系在學術成績表現上分 分計較的壓力。因此,書院教育的管理作為應利用此一特性,在生活當中對學 生的心智發展和思考給予重視,先注重個人感受,並接納其表達的內容而給予 肯定,以溫馨和尊重多元智慧的氣氛來營造良好的師生和朋輩關係,進而取得 學生對於師長的信任,從而使學生也能夠理解由師長所詮釋闡明的書院學習規 範並願意謹守遵行,此即是以「先理他,再管他」概念推動書院生活管理的優 先做法。 三、織錦式生活學習輔導 澳門大學書院生活學習的要求以及管理有相當的複雜度。從表相觀之, 書院教育就是由許許多多的活動所構成,這些活動包含了非正式的學生發起的 活動,以及書院官方正式舉辦的活動。而在學習管理上,就是要求學生必須參 加此類活動,並列入參加記錄達一定數量時才能夠符合澳大書院教育的要求 4 (RC requirements),最終才能取得澳門大學四合一教育模式下的畢業資格。 然而,如同前言所述,書院教育很重要的一部份就是要為學生建立師生 關係,並且也創造朋輩同儕的互動,使書院生們可以從中找到拓展自己學習視 野以及找尋生涯發展的機會。因此,用前段的表相論點為基礎配合圖 1 來說, 書院教育在實務的推動上,最簡明的架構就是透過舉辦各種主題式活動,將學 生們可以在活動中認識各個不同角色的人物,使學生們有機會透過與這些不同 人物的互動來促發學習動機[11]。 A 具 有 促 發 學 習 動 機 之 角 色 B C D E F G H I J 院長/副院長 1 駐院導師 2 樓層小老師/助理 3 朋輩同儕 4 行政同仁 5 非駐院導師 6 學院協同導師 7 外界嘉賓 8 主題式活動 迎新 活動 HA 活動 樓層 活動 飯堂 用餐 興趣 小組 SAGE 課程 專業 輔導 科學 講座 博雅 講座 高桌 晚宴 圖 1 書院教育的織錦式輔導架構 繪圖:許恒嘉 茲將圖 1 之 A 至 J 軸線定義為 X 軸(經線),而 1~8 之軸線定義為 Y 軸(緯 線)。從 X 軸下方可以得見此為書院所舉辦的各項主題式活動,分別是 5 A,為迎新活動:為期 3~4 天的歡迎大一新鮮人系列活動。 B,HA 活動:由院生會(House Association, HA)主導發起的活動。院生會 是以書院學生為主體,獨立於書院辦公室以外的自治組織。 C,樓層活動:以住宿小老師或住宿助理主導發起的活動。 D,飯堂用餐:飯堂,是書院最重要的地方。藉由每天固定用餐的時間, 學生可以常態性的機會自由交談認識。而飯堂也透過定時播放音樂或新聞、節 目、書院活動紀錄來營造氣氛。 E,興趣小組:以個人專長的興趣,招募共同愛好者進行定期的活動或培 訓。例如:攝影小組、各類運動(舞蹈、啦啦隊、籃球、足球…等等)、科學實 做小組…等等。 F,SAGE 課程:此為書院唯一的正式課程,大一必修。駐院導師藉此全 面性地認識和瞭解每名大一學生,也促成同屆學員間彼此認識。導師亦透過豐 富有趣的課程內容與設計,引導學員在未來四年完成澳大書院教育所揭示健康 生活、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領導與服務、文化參與,以及全球公民與愛國情 懷的五大能力指標。 G,專業輔導:書院會發掘學有專精的高年級學生,並結合樓層小老師 的專業,對提升專業學習成效有需求的學生施以專業學習科目的輔導。 H,科學講座:針對多樣化的自然科學主題,以平易近人的科學普及內 容進行主題演講。 I,博雅講座:不限自然科學,以跨領域學門的整合性角度,就特定主題 以普及而大眾化的語彙進行演講。 J,高桌晚宴:由院長親自主特,主題設計、嘉賓、節目內容流程均為正 6 式的晚宴,同時亦要求參與的同學必須著正式服裝。 書院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緊密互動,期望透過這些互動的過程中會非線性 (un-linearly)地影響學生的思考,進而促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因此,書院裡不同 的人們也都是潛在促發學習動機的角色,因此筆者將這些角色列於 Y 軸並說明 之。 編號 1,院長(副院長):書院的最高決策領導者,定位了書院的精神特色, 並做為全書院的領袖。 編號 2,駐院導師:長住書院的專任導師,是書院學習內容的規劃與執行 者。同時亦提供書院生學習及心理輔導的協助事項。 編號 3,樓層小老師或助理(Resident Tutor, RT. Resident Assistant):樓層小 老師以碩士生擔任之,樓層助理則是以高年級書院生擔任之。 編號 4,朋輩同儕:所有住宿在書院當中的書院學生,包含樓層小老師與 助理。 編號 5,行政同仁:我們相信,行政同仁亦具有教育者的角色,在日常生 活的襄助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激發出學習的可能性。 編號 6,非駐院導師(Non-residential Fellow):由各學院邀請學術聲望卓著、 且樂意與學生交流的老師擔任,但並未在書院住宿。他們提供學生專業學習上 的支持,並舉辦與其自身專業相關的講座。 編號 7,協同導師(Associates):自各學院邀請傑出之老師,並願意一起體 驗書院生活,在生活上與學生接觸,並提供學生專業學習上的支援或舉辦與其 自身專業相關的講座。 編號 8,外界嘉賓:書院會由院長具名邀請外界具名望人士前來書院與學 7 生交流。包含了學、政、商、法……等等各界。 既已定義完 X 軸和 Y 軸的內容,筆者將說明 X 軸和 Y 軸交會點的意義。 在各個交會區當中,筆者分別以兩種不同的菱形做出標示,一種是實心的菱形, 表示在這種主題活動當中,促發學習動機的角色是投入一定程度參與的,例如 籌備、指導計畫、全程出席參與等等;例如 B2 的菱形即屬此種。另一種是空心 虛線外框的菱形,此則表示促發學習動機的角色是沒有參與籌備、指導的,或 僅僅是部份時間參與出席;例如 F6 即屬此類。 從圖 1 當中我們可以看見從編號 1 的院長(副院長)、駐院導師、樓層小老 師與助理直到編號 4 的朋輩同儕,均為住宿在書院裡的成員。而他們對於各類 的活動都會有比較多的投入和參與,因此在 A1 到 J4 所延伸的對角線所拉開的 矩型(如圖 2),就會看到有比較多的實心菱形分佈在其中。 A1~J4 具 有 促 發 學 習 動 機 之 角 色 A B C D E F G H I J 院長(副院長) 1 駐院導師 2 樓層小老師/助理 3 朋輩同儕 4 行政同仁 5 非駐院導師 6 學院協同導師 7 外界嘉賓 8 A5~J8 主題式活動 迎新 活動 HA 活動 樓層 活動 飯堂 用餐 興趣 小組 8 SAGE 課程 專業 輔導 科學 講座 博雅 講座 高桌 晚宴 圖 2 書院教育的織錦式輔導架構內高度參與的角色 繪圖:許恒嘉 而在此以外的區域,也就是 A5 至 J8 對角線的範圍,我們亦可以看見實 心的菱形數量就變得較少,則是相對不是那麼長時間投入參與這些活動的角色。 根據 Mark Granovetter 的社會網路理論,他將人際的連結區分為強連系 (strong ties)和弱連系(weak ties)兩種狀態,強連系是如同家人、好友等保持密切 聯繫的人,弱連系則是不熟悉但卻能夠連得上的人際關係。雖然強連系關係網 絡中的人是能夠彼此互助扶持的,然而因為強聯繫的人與自己的同質性太高, 提供的資訊和管道大多重迭,所以對於知識的拓展和機會的尋求卻是很大的障 礙。因此,當人需要資訊和管道的時候,往往會在弱聯繫的人際關係中尋找。[] 書院織錦式的輔導架構在社會人際網路上,從參與角色們當中也兼顧了 強連系和弱連系並存的佈局,從 A 迎新活動、B 的 HA 活動以及 C 的樓層活動 基本上就是在營造強連系,使新生在大學以及書院生活啟動之時就能夠開始建 立親密關係的支援網路。這部份書院甚至刻意不邀請編號 5 至 8 的角色進入參 與,以免對強連系的建立造成干擾。而駐院導師在其中也扮演了積極參與的角 色,使自身也有機會能夠進入強連系的範圍之內。 至於 D 的飯堂用餐以及 E 的興趣小組,則是會隨著學期開始,編號 4 高 年級的朋輩同儕、編號 5 行政同仁、編號 6 非駐院導師、編號 7 協同導師開始陸 續來到飯堂這個開放空間用餐,就開始逐漸啟動弱連系的產生。而興趣小組的 建構,也令相同興趣的人與各個角色開始發展連系關係,興趣相同的人就有更 多元的機會建立更多的強連系,而興趣不同的人也能在其他既有的強連系節點 之上取得弱連系。 9 在角色的討論與強弱聯繫的討論後,我們接著討論主題活動的部份。對 於將要在未來四年接觸以學術為根基大學生活的學生來說,我們必須承認和接 受學術導向的訓練並非人們普遍與生俱來的態,因此,我們必須循序漸進地引 導學生往此方向邁進。因此,在書院主題活動的類別上我們大致區分為兩類: 軟性活動與學術活動。(圖 3) A 具 有 促 發 學 習 動 機 之 角 色 B C D E F G H I J 院長(副院長) 1 駐院導師 2 樓層小老師/助理 3 朋輩同儕 4 行政同仁 5 非駐院導師 6 學院協同導師 7 軟性活動 外界嘉賓 主題式活動 迎新 活動 HA 活動 樓層 活動 飯堂 用餐 學術活動 興趣 小組 SAGE 課程 專業 輔導 科學 講座 8 博雅 講座 高桌 晚宴 圖 3 書院教育的織錦式輔導架構的活動類別 繪圖:許恒嘉 軟性活動主要的特徵是偏向生活實用、興趣嗜好,並以輕鬆活潑、人際 熱絡交往的氣氛來進行。而書院導師會對活動的發起者給予適當的指導以注入 教育意義,並呈現在計畫提案寫作的內容之中。其中 E 項的興趣小組以及 F 項 的 SAGE 課程,則會更明確地置入學術思考、批判評論的內容,以使參與的學 10 生開啟對學術訓練的視野。 而學術活動則是由 SAGE 課程做為分類的開始。SAGE 課程內容基於五大 能力指標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根據有實證研究的成果結合學生真實的生活經驗 來規劃,以期引起學生的興趣。而課業輔導則直指個別學生常有困難的學術科 目如數學、物理、英文、化學、葡文…等等內容給予協助。科學以及博雅講座 則是做為提升學習高度和跨域廣度的固定管道。 四、結語 從系列圖示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書院學習輔導的架構似是整片以 人員角色和主題活動所交織而成的布匹。然而,在書院實際運作當中所發生的 種種事物和活動是更為複雜的,而非僅僅是如同單色布匹般簡單的意象,筆者 取用織錦的概念做為喻意,是希望能夠接近其豐富和美麗的樣貌,並且不失其 複雜與多元的挑戰。織錦的意像對於位處書院教育推動第一線工作的駐院導師 更為重要。筆者企盼透過此一整理,能夠為複雜的書院運作建立明晰的視域, 以能夠建立有效的掌握力,並能夠在各種複雜的生活學習情境當中,為學生建 立有說服力、有感染力的教育意義和目標的詮釋架構。 參考文獻 [1] 吳靜吉, 青年的四個大夢 [M].臺北: 遠流, 2012 [2] HOWARD GARDNER, 多元智能 [M]. 臺北: 五南, 2008 [3] 許恒嘉,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學生參與博雅學習歷程後的增能結果之探究: 觀點轉化學習理論的應用 [D], 嘉義: 國立中正大學博士論文, 2013. [4]MARK S. 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J]. America Journal of 11 Sociology, 1973, 78(6), 1360-1380 [5] MARK BUCHANAN, 連結-讓 60 億人串在一起的無形網路, [M]. 臺北: 天下文化, 2003 [6] DIANE E. PAPALIA, SALLY WENDKOS OLDS, RUTH DUSKIN FELDMAN, 人類發展-成人心理學 [M].臺北: 桂冠, 2007. [7] KEN ROBINSON, 讓天賦自由 [M].臺北: 天下文化, 2011 [8] MEG JAY, 20 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 [M]. 臺北:天下文化, 2012 [9] DALE STEPHENS, 沒有教室的未來大學:什麼科系畢業不重要,重點是 有能力打造第二專長的競爭力! [M]. 臺北: 高寶, 2014 [10] 澳門大學. 書院系統介紹 [EB/OL]. 澳門, 澳門大學,2016[2016-06-01]. http://rc.umac.mo/the-residential-college-system-書院系統/ [11] ALBERT BANDUR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M]. NJ: Prentice-Hall, 1986.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