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 国际单位制修订(中文版).pdf

Relieved11 页 536.697 KB下载文档
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 国际单位制修订(中文版).pdf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 国际单位制修订(中文版).pdf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 国际单位制修订(中文版).pdf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 国际单位制修订(中文版).pdf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 国际单位制修订(中文版).pdf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 国际单位制修订(中文版).pdf
当前文档共1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 国际单位制修订(中文版).pdf

附件 1: 第 26 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 A 关于国际单位制 SI 的修订 B 关于时标的定义 决议 A 关于国际单位制 SI 的修订 第 26 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 考虑到 - 对国际单位制 SI 的基本要求是统一且可在世界范围 内使用,以支撑国际贸易、高科技制造业、人类健 康与安全、环境保护、全球气候研究与基础科学的 发展; - SI 单位须长久稳定,具有内部一致性,可基于当前 最高水平的自然理论描述完成实际复现; - 为满足上述要求,2011 年第 24 届 CGPM 大会一致 表决通过的“1 号决议”中提出修订 SI,并详细表述了 一种基于 7 个定义常数来定义 SI 的新方法。这些常 数从基本物理常数和其他自然常数中选出,从中导 出 7 个基本单位的定义; - 在上述 SI 修订被采纳之前,由 2011 年第 24 届 CGPM 大会规定并经 2014 年第 25 届 CGPM 大会确 认的条件,现在已然满足, 决定自 2019 年 5 月 20 日起生效的国际单位制 SI,将是满 足以下条件的单位制: - 铯-133 原子不受干扰的基态超精细能级跃迁频率νCs 为 9 192 631 770 Hz, - 真空中光的速度 c 为 299 792 458 m/s, - 普朗克常数 h 为 6.626 070 1510-34 Js, - 基本电荷 e 为 1.602 176 63410-19 C, - 玻尔兹曼常数 k 为 1.380 64910-23 J/K, - 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为 6.022 140 761023 mol-1, - 频率为 5401012 Hz 的单色辐射的发光效率 Kcd 为 683 lm/W, 其中,单位赫兹、焦耳、库伦、流明、瓦特的符号为 Hz、 J、C、lm、W,它们分别与单位秒(s)、米(m)、千克 (kg)、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 拉(cd)相关联,相互之间的关系为 Hz = s-1,J = kg m2 s,C = A s, lm = cd m2 m-2 = cd sr,W=m2 kg s-3。 2 注意到 2011 年第 24 届 CGPM 大会“1 号决议”中提出的有 关 SI 基本单位的其他结果,在下列附录中予以确认,附录 内容与决议本身同样有效。 邀请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制定新版的《国际单位制》 手册,给出修订后 SI 的完整描述。 附录 1. 废止基本单位先前的定义 自 2019 年 5 月 20 日起实行上述 SI 新定义之后, - 废止自 1967/1968 年起生效的秒的定义(第 13 届 CGPM 大会“1 号决议”) , - 废止自 1983 年起生效的米的定义(第 17 届 CGPM 大 会“1 号决议”), - 废止自 1889 年起生效的基于国际千克原器质量的千 克的定义(1889 年第 1 届 CGPM 大会,1901 年第 3 届 CGPM 大会) , - 废止自 1948 年(第 9 届 CGPM 大会)起生效的基于 CIPM 提议(1946 年“2 号决议”)的安培的定义, - 废止 1967/1968 年起生效的开尔文的定义(第 13 届 CGPM 大会“4 号决议”) , - 废止自 1971 年起生效的摩尔的定义(第 14 届 CGPM 大会“3 号决议”) , - 废止自 1979 年起生效的坎德拉的定义(第 16 届 CGPM 大会“3 号决议”) , - 废止应 CGPM 关于利用约瑟夫森效应和量子化霍尔 效应建立伏特和欧姆表述的要求(1987 年第 18 届 CGPM 大会“6 号决议”) ,CIPM 做出的采用约瑟夫森 常数 KJ-90 与克里青常数 RK-90 的约定数值的决定(1988 年“1 号提议”与“2 号提议”) 。 附录 2. 先前定义中曾使用的常数的状况 自 2019 年 5 月 20 日起实行上述 SI 新定义,并根据国际科 技数据委员会(CODATA) 2017 年平差结果的推荐值获得定义 常数的数值之后, - 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m(K)在一定的相对标准不确定 度范围内等于 1 kg,该不确定度等于本决议通过时 h 推荐值的不确定度,即 1.010-8,且未来国际千克原 器的质量值将通过实验确定, - 真空导磁率 μ0 在一定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范围内等 于 4π10–7 H m–1,该不确定度等于本决议通过时精密 结构常数推荐值的不确定度,即 2.310-10,且未来 真空导磁率的数值将通过实验确定, - 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 TTPW 在一定相对标准不确定 度范围内等于 273.16 K,该不确定度非常接近于本决 议通过时 k 推荐值的不确定度,即 3.710-7,且未来 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值将通过实验确定, - 碳-12 的摩尔质量 M(12C)在一定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范 围内等于 0.012 kg mol-1,该不确定度等于本决议通过 时 NAh 推荐值的不确定度,即 4.510-10,且未来碳-12 的摩尔质量值将通过实验确定。 附录 3. SI 基本单位 从上述基于定义常数固定数值的 SI 新定义开始,7 个基本单 位中每一个的定义都,适当地,用一个或多个定义常数推导 出。自 2019 年 5 月 20 日起,SI 基本单位采用以下定义: - 秒,符号 s,SI 的时间单位。当铯的频率Cs,即铯133 原子不受干扰的基态超精细能级跃迁频率以单位 Hz,即 s-1,表示时,将其固定数值取为 9 192 631 770 来定义秒。 - 米,符号 m,SI 的长度单位。当真空中光的速度 c 以 单位 m/s 表示时,将其固定数值取为 299 792 458 来 定义米,其中秒用Cs 定义。 - 千克,符号 kg,SI 的质量单位。当普朗克常数 h 以单 位 J s,即 kg m2 s-1,表示时,将其固定数值取为 6.626 070 1510-34 来定义千克,其中米和秒用 c 和Cs 定 义。 - 安培,符号 A,SI 的电流单位。当基本电荷 e 以单位 C,即 A s,表示时,将其固定数值取为 1.602 176 63410-19 来定义安培,其中秒用Cs 定义。 - 开尔文,符号 K,SI 的热力学温度单位。当玻尔兹曼 常数 k 以单位 J K-1,即 kg m2 s-2 K-1,表示时,将其固 定数值取为 1.380 64910-23 来定义开尔文,其中千克、 米和秒用 h,c 和Cs 定义。 - 摩尔,符号 mol,SI 的物质的量的单位。1 摩尔精确 包含 6.022 140 76 1023 个基本粒子。该数即为以单 位 mol-1 表示的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的固定数值,称 为阿伏伽德罗数。 一个系统的物质的量,符号 n,是该系统包含的特定 基本粒子数量的量度。基本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 离子、电子,其它任意粒子或粒子的特定组合。 - 坎德拉,符号 cd,SI 沿给定方向发光强度的单位。当 频率为 5401012 Hz 的单色辐射的发光效率 Kcd 以单 位 lm W-1,即 cd sr W-1,或 cd sr kg-1 m-2 s3,表示时, 将其固定数值取为 683 来定义坎德拉,其中千克、 米、 秒分别用 h, c 和Cs 定义。 决议 B 关于时标的定义 第 26 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 考虑到 - 1971 年第 14 届 CGPM 大会通过的“1 号决议”要求 CIPM 定义国际原子时(TAI), - CIPM 尚未正式发布完整的自成体系的 TAI 定义, - 秒定义咨询委员会(CCDS)在其“S2 建议”(1970 年) 中提出了一个 TAI 定义,1980 年 CCDS 通过声明的 方式进一步扩展该定义, - 1975 年第 15 届 CGPM 大会注意到由 TAI 导出的协 调世界时(UTC)构成了民用时间的基础,并强烈赞 同这一应用, 认识到 - BIPM 的使命是确保和促进测量的全球可比性,包括 提供一个一贯的国际单位制, -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 合会(IUGG)和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负责定义 地球与空间应用的参考系, - 国际通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ITU-R)负责协调时间 和频率信号的传递,并提出相关建议, - 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服务(IERS),一个 IAU 与 IUGG 共同创立的机构,负责提供用于关联地球参考 系和天文参考系的信息,包括:地球自转角随时间变 化的测量 UT1-UTC,用于时间信号发播的低精度 UT1-UTC 预报 DUT1,以及确定和宣布闰秒的插入, 注意到 - IAU 在其“A4 决议”(1991)的“建议Ⅰ和Ⅱ”中定义地心 参考系为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的地球时空坐标系,并在 “建议 III”中将该参考系的时间坐标命名为“地心坐标 时”(TCG), - IAU 在其“A4 决议”(1991)的“建议Ⅳ”中进一步定义 地球时(TT)作为地心参考系的另一个时间坐标,与 TCG 相差一个固定的速率;选定的 TT 的测量单位与 大地水准面上的 SI 秒一致, - IAU 在其“B1.9 决议”(2000)中将 TT 重新定义为与 TCG 相差一个固定速率的时标,dTT/dTCG = 1 – LG, 其中 LG=6.969290134 × 10−10,是一个定义常数(选定 的 LG 数值与 IAG 第三特别委员会于 1999 年推荐的 大地水准面上重力势的值 W0=62636856.0 m2s−2 相符), - 2000 年对 TT 的重新定义引起了 TT 与 TAI 之间的歧 义,因为 CCDS 在 1980 年已然规定,TAI 将“使 SI 秒 在转动的大地水准面上作为时标单位来实现”,但而 TT 的定义并未提及大地水准面, 声明 - TAI 是 BIPM 基于 SI 秒的最佳复现产生的连续时标, 是对 IAU“B1.9 决议”(2000)定义的 TT 的复现。 - 从钟的本征时转换到 TAI,相对论速率偏移是根据约 定采用的地球重力势的等势值 W0 = 62636856.0 m2s−2 来计算的,这个等势值与定义 TT 速率的常数 LG 一 致, - 如 IAU“A4 号决议”(1991)所述,为确保 TT 与星历 时的连续性,精确地在 TAI 1997 年 1 月 1 日 0 时, 令地心的 TT-TAI = 32.184 s, - BIPM 基于 TAI 产生的 UTC 是唯一推荐的国际参考 时标,也是大多数国家民用时间的依据。 - UTC 与 TAI 仅相差一个整数秒,差值由 BIPM 发布, - 用户可以利用 IERS 提供的 UT1 - UTC 观测值或预报 值,从 UTC 导出地球的自转角, - 在不发生闰秒的时间段,UTC 提供一种测量时间间隔 和传递频率标准的方法, - 各实验室(用 k 标记) 向国际计量局报数以计算 UTC, 它们保存实时复现的本地“UTC(k)”即实现向 UTC 的 溯源, 决定 1. 国际原子时(TAI)是一个由 BIPM 基于 SI 秒的最佳复 现产生的连续时标。TAI 也是 IAU“B1.9 号决议” (2000) 定义的速率相同的地球时(TT)的复现。 2. 协调世界时(UTC)是 BIPM 产生的与 TAI 速率相同的 时标,与 TAI 仅相差一个整数秒。 并建议 - 所有相关单位与组织考虑这些定义,共同努力就参考 时标及其复现、传递达成共识,研究当前对 UT1-UTC 最大值的限制,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用户群体的需求, - 所有相关单位与组织共同努力进一步改进 UT1-UTC 预报的准确度,完善其传递方法,满足用户未来的需 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