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8).pdf
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感想 2015-09-09 18:08:06 转眼之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日子结束了,虽然五个月的时间不算长,但这座岛上花园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却比时间更加深刻地 多。 还记得第一次从飞机的窗口中俯瞰这座城市时,对于它的了解仅限于网页上的介绍和旅游指南。的确,这是国土面积非常小的国 家,以至于通过窗口就可以看到它的全貌。第一位迎接我们到来的扑面的热浪,才意识这里和当时正处于寒冬的上海截然不同,犹记我 还一身冬季的打扮,感觉自然又是热了不少。炎热的天气成了我们一行人对于这个城市最初的印象。平心而论,相对于西方国家,适应 在新加坡的生活相对而言是较为容易的,中国人在这个国家随处可见,中文在这个国家也基本可以畅通无阻。 度过了前几周的适应生活 后,对于这个国家的好奇和新鲜感使得我没有办法只是安然待在寝室周围,两点一线的日常行程显然无法满足我对于探索这里的渴望。 便利的公共交通和上海别无二致,商业和自然构成了这个城市的主要内容。从多美歌到牛车水,从圣淘沙到旁鹅,每一个著名的地标都 是商业和自然的结合。草地、植被和大树,无论你身处新加坡的哪个位置,都是你眼中没法忽视的要素。当地的学姐告诉我,每一块建 筑用地,都会有一定百分比的土地必须用做绿化面积。这样一来,即使你身处高楼大厦的商业区,也能感受到浓烈的自然气息。若论繁 华程度,上海似乎更胜一筹,但倘若我们将眼光置于对于整个城市自然景观上,我想新加坡无愧“花园城市”的美名。这里的巴士公交, 在我看来,是热情和排斥的结合,不妨细说。巴士上几乎每一个扶手柱上都有按铃,当你需要在下一站下车时,即可摁响按铃,司机便 会停车,反之则不会;而在停车时,巴士的车身也会向下车的那一侧(左侧)倾斜,以便乘客能更加方便的上下车;几乎每一个巴士的 中部右侧都会有供残疾人轮椅停放的位置,这一点在上海的巴士上我从未见到。以上这些毫无疑问是充满的以人为本的含义的,而在我 看来,排斥也一样存在:所有的巴士都不会报站名,这对于初到新加坡的我们而言,是十分麻烦的,只能通过手机网络的导航来确定自 己下车的站是否到了。很多人说这是为了追求效率,我同意,但另一方面,这也有些排斥外来人的意味。当然,便利的交通和追求效率 的做法,本质上都没没有错误,只是对于我们而言,更快地适应才是唯一的选择。 来到新加坡,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饮食文化,如果我 的观察是正确的,那么这里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菜系:中餐、西餐、印度餐和马来西亚餐。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不同民族的菜系都很合我胃 口,但所幸我都有过或多或少地尝试。这样的划分,无疑代表了身处新加坡的主要民族,相较于邻国马来西亚而言,狮城无疑更加的国 家化和多元化,从饮食上就可见一斑。也许这种多元和包容的文化,正是我们所略微缺少的一环吧。另外,这里的假日也很有趣,除了 国立假期外,四种不同宗教的假期也会有全国性的放假,这无疑和这里的饮食文化形成很好的呼应,更加凸显了这里民族融合的特点。 倘若你想要我推荐一些景点,我想圣淘沙是不错的选择,也是来新加坡必去的旅游胜地之一。位于整个岛国最南部的小岛,无疑有着足 以代表东南亚地区风情的风光。细腻的沙滩,高大的椰子树,构成了自然风光中部和忽视的一环;充满着现代气息的环球影城,背靠海 洋的水族款,则又组成了人造景观中的重点所在。你可以通过缆车或索道,快捷地从高处领略整个小岛的风光,也可以一步一步拾级而 上,用双脚去感受岛上宜人的环境。当然,除了圣淘沙之外,狮城的景点还有很多:动物园,牛车水,武吉士等等。在这座城市里,随 处可见的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在牛车水,唐人街的中国氛围浓烈异常;在小印度,印度制造的巧克力成了必买的货物之一;在武吉士, 新加坡年轻人淘货的必去之处。久而久之,我们竟然能分辨住不同民族的建筑特点,这想必也是这座城市教会我的吧。 在我们交流期 间,李光耀先生不幸病逝了,我想这是整个新加坡带来的又一次震撼。连续多日的晴好天气,也很默契地来了一场中雨。对于国父的哀 悼让整个城市陷入了悲伤的气氛中,虽然身为中国人,但我似乎也被周围同学的氛围所感染。仔细想来才发觉,李光耀先生对于整个新 加坡的贡献,就犹如我国开国元勋那样的重要。整个城市在第二天走出了阴霾,努力工作建立好新加坡可能是李光耀先生对每个狮城人 的希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