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研究与讨论_黄祖辉.pdf

ン゛GangSter9 页 606.77 KB下载文档
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研究与讨论_黄祖辉.pdf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研究与讨论_黄祖辉.pdf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研究与讨论_黄祖辉.pdf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研究与讨论_黄祖辉.pdf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研究与讨论_黄祖辉.pdf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研究与讨论_黄祖辉.pdf
当前文档共9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研究与讨论_黄祖辉.pdf

网络首发时间:2023-05-04 15:10:41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1.1012.C.20230428.1427.028.html 【管理学研究】 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 研究与讨论 黄祖辉 [摘 宋文豪① 金松青 要] 迁移式扶贫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减贫事业中发挥了巨大 作用。现有文献主要以各国典型的迁移式扶贫项目为评价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从不同视角对迁移式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迁移式扶 贫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少数结果表明迁移式扶贫产生了消极影响。迁移式扶 贫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应从以下方面 进行改进:一是应积极开展搬迁农户规模性返贫风险评估;二是应增加对移民迁出区和未搬 迁农户的关注;三是应深化对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四是应深入探索迁 移式扶贫项目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理论机制;五是应积极开展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评价的国际 比较研究。 [关键词] 迁移式扶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研究讨论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 (地区) 合作与交流项目 (71861147002) [作者简介] 黄祖辉,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文豪,浙江 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金松青,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食品与资源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F3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6198 (2023) 03-0142-09 贫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作为解决资源约束性地区 一、引言 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迁移式扶贫在世界范围内 得到了广泛应用。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中国政府 我国已进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五年过渡期。 在五年过渡期中,不仅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迁 建立长效脱贫的体制机制,还要防止规模性返贫。 移式扶贫,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 实施易地搬迁,能高起点解决贫困问题,高效率 要求,而规模性返贫与易地扶贫搬迁或迁移式扶 配置公共资源,高强度转换产业格局,有助于从 ①本文通讯作者为宋文豪。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闫茹、莫秋羽参加了本文的研究工作。 1 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根源。〔1〕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 扶贫定义为通过对缺乏生存和发展条件地区的贫 的“迁移式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打赢 困人口实施搬迁,以达到减贫目的的新型扶贫方 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20 年 12 式。在国外研究中,“环境移民”和“生态移民” 月 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宣布,“十三五”易 的概念与“迁移式扶贫”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 多万贫困人口乔 〔2〕 迁新居,走出大山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 它们都是指由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激化, 迁 人类为了生存而主动调整其自身与资源、环境的 移式扶贫项目的实施使得搬迁人口的生产和生活 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诸要素的相对平衡所进行 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的人口迁移,往往兼具保护环境和减贫的双重目 但搬迁后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的。〔7〕 随着发展中国家扶贫项目的大量开展,国 例如,搬迁人口能否实现“稳得住”和“能致 外出现了“扶贫移民”的相关研究 〔8〕,这一概念基 富”?是否会出现返贫甚至规模性返贫?因此,分 本等同于中国的“迁移式扶贫” 。 析、评价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也成为学者 按照搬迁意愿分类,迁移式扶贫可分为“自 们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迁移式扶 愿搬迁”和“非自愿搬迁”。自愿搬迁是由当地环 贫经济社会评价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从其评价 境不断恶化、人口压力不断增加或追求个人偏好 对象、内容、方法和结果等方面给出归纳性总结 引致的居民主动申请或同意政府统一调度的搬迁。 和讨论式评述,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深化迁 如果搬迁对象是根据政府标准认定,并非居民主 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评价研究,提高迁移式扶贫 动申请或同意,这种搬迁称为非自愿搬迁。在政 的效率,防止规模性返贫,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 府主导的迁移中,政府要扮演的角色不仅是迁移 参考。 前和迁移中的主导,更重要的是迁移后继续为移 民提供适当的生计规划和技能培训方案。〔9〕 事实 二、国内外“迁移式扶贫”的内涵与分类 上,在多方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下,非自愿搬迁 国内对迁移式扶贫的探索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3〕 的“三西”区域性移民。 也可以转变为自愿搬迁,这意味着搬迁朝更公平 吴振磊和李钺霆将其 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自愿”是一个很难衡量 的标准,应当由独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评估。〔10〕 定义为政府组织引导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 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向资源丰富的地区迁移,以 〔4〕 解决贫困和环境双重难题的扶贫移民项目。 按照搬迁距离分类,迁移式扶贫可以分为 进 “长途移民”和“短途移民”。目前,学界对搬迁 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政府正式将移民搬迁列为 距离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常见的搬迁距 离有两种:一是地理距离,例如,Wei Liu 等按照 扶贫开发的基本途径,提出“对极少数生存和发 展条件特别困难的村庄和农户,实行开发式移 地理距离的远近将迁移式扶贫分为本地社区移民、 民” 。自 2001 年起,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5〕 当地乡镇移民、邻近乡镇移民和其他地方移民;〔11〕 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此后,关于易 二是迁出地与迁入地在人口年龄、性别、种族和 地扶贫搬迁的文献逐渐增多。学界普遍认为,易 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程度,差 地扶贫搬迁是指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 异程度越大,搬迁距离越大。〔12〕 虽然搬迁距离影 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至 响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已成为学界共识, 生存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并通过综合性的帮扶 但研究结论并不统一。部分学者发现,随着搬迁 〔6〕 措施,使其实现稳定脱贫的扶贫方式。 在过去 距离的增加,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的社会融入具 40 余年间,学者们结合各地实践,对复杂多样的 有负向影响;〔13〕 也有学者发现,长途移民在帮助 家庭增收方面效果明显优于短途移民。〔14〕 迁移式扶贫项目的本质进行了刻画和描述,但已 有研究并未清晰界定“迁移式扶贫”的概念。本 三、评价对象 文认为,虽然各类扶贫移民项目在提法上存在差 异,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是以减贫 (一) 国内评价对象 为目的的人口迁移活动。基于此,本文将迁移式 国内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价对象主 2 要涉及迁出区、迁入区、迁移工程和利益主体等。 样集中在安置区和搬迁户,缺少对迁出区和未搬 迁出区就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 迁户的关注。 其具体含义政府文件已有详细说明 〔15〕,此处不再 四、评价内容 赘述。迁入区主要包括交通较为便利、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较为完善、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的中 (一) 经济效益 心村、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园区等。从现有研究看, 国内外学者对迁移式扶贫经济效益的评价既 大量文献对移民迁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 包括宏观经济效益,也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在评 了分析和评价 〔16〕 ,鲜有文献关注移民迁出区,少 价视角选择方面,宏观经济效益评价视角涵盖了 数涉及迁出区的文献只是定性描述迁出区的人口 对迁入区农村人均纯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粮食 压力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 〔17〕,缺乏客观严谨的定 总产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等指标在迁移式 量分析。从地区分布看,现有研究涉及东、中、 扶贫项目实施前后的比较;〔25〕 而微观经济效益评 西部地区,但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这与我国 价视角主要集中于对搬迁农户收入、消费、生计 政府规划的地域分布和搬迁规模基本一致。这些 资本、生计脆弱性、贫困脆弱性等在搬迁前后的 研究大多选择各地比较典型的迁移式扶贫工程作 纵向考察以及对搬迁农户与未搬迁农户相关指标 为评价对象,例如甘肃“两西”开发性扶贫移民 的横向分析。〔26〕 项目、宁夏南部山区吊庄移民工程、内蒙古科尔 (二) 社会效益 沁沙地扶贫移民项目、陕西秦巴山区扶贫搬迁工 迁移式扶贫的社会效益是指移民工程对搬迁 〔18〕 程等。 在评价的利益主体选择方面,现有研究 主要关注搬迁农户 地区社会发展产生的有益效果,然而迄今为止学 〔19〕 ,对因迁移式扶贫工程实施 界对“社会发展”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这主要 是由社会发展的模糊性造成的。〔27〕 学者们从不同 给未搬迁农户带来的影响讨论较少。 (二) 国外评价对象 的维度对迁移式扶贫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可 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引起了学者 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社会适应方面,重 们的广泛关注,但国外学界对环境移民和生态移 点关注移民的生活方式和公共基础设施在搬迁前 民效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效益分析,关于其 后的变化;〔28〕 二是社会资本方面,主要研究移民的 对经济和社会影响的研究较少。〔20〕 现有文献对非 社会网络、公众参与情况和社会凝聚力的变化;〔29〕 洲、亚洲和东南亚等地区扶贫项目的经济社会效 三是社会融入方面,重点评价搬迁农户的满意度、 益进行了研究,代表性案例包括莫桑比克农村搬 幸福感和心理融入状况;〔30〕 四是社会保障方面, 迁安置项目、南非索韦托贫民窟搬迁安置项目和 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迁入区移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和 〔21〕 老挝高地移民搬迁安置项目等。 社会保险参与情况。〔31〕 除此之外,发 达国家也存在一些类似的扶贫搬迁项目,以美国 (三) 研究不足 为代表,其扶贫搬迁政策主要面向公共住房贫困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单 人群、失业贫困人群和低收入人群。政府通过将 一方面考察迁移式扶贫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公共住房居民搬迁到贫困程度较低的社区,或用 鲜有文献对迁移式扶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 混合收入社区取代公共住房社区来降低低收入家 合评价。杨显明等、李晓园和陈颖的研究是为数 庭分布的集中度,或者通过提供补贴将贫困人群 不多的探讨迁移式扶贫综合效益的文献,但他们 搬迁到新的有就业机会和生计机会的地方,从而减 的研究在数据质量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不足。〔32〕 少贫困人口。美国政府和学界高度重视此类政策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扶贫方式,迁移式扶贫对搬迁地 实施效果,对政策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了追踪 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会产生重大影响,仅对单 〔22〕 研究。 其中,关于经济效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一效益进行评价很难判断迁移式扶贫政策实施的 搬迁者的工资、收入和失业率方面;〔23〕 关于社会 综合效果,而综合效益是政府部门制定和调整政 效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搬迁家庭的教育、医疗和 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将迁移式扶贫的综合效 〔24〕 社会融入方面。 可以发现,国外的研究对象同 益评价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3 量法也被用于克服内生性问题。RCT 方法是通过 五、评价方法 随机试验的方法来测量项目变量与结果的因果联 国内外学者使用多种方法对迁移式扶贫的经 系,该方法能够确保在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没 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早期研究倾向于使用观察 有系统误差,从而能得出与参与项目的“净”影 〔33〕 法、访谈法等定性方法。 响效应最接近的估计值。例如,Gharad Bryan 等通 通过访谈,既可以深 入了解移民对搬迁工作的满意度,也可以直观反 〔34〕 映搬迁项目存在的问题。 过随机分配现金奖励的方法激励孟加拉国家庭在 定性研究特别是案例 农业淡季移民,结果发现剩余成员的消费显著增 研究描绘了某一特定搬迁模式的概况及产生的结 加,且实验组在激励取消后的一到三年再次进行 果,但受数据限制,无法进行因果推断和机制识 季节性移民的概率仍然很高。〔41〕 工具变量法是解 别。随着官方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的增加, 决内生性问题的标准方法,但在政策评估中,工 因子分析法、截面回归法和面板回归法逐渐应用 具变量的选择并不容易,而且只有当个体对政策 于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价研究。例如, 反应的异质性不影响参与决策时,工具变量法才 时鹏等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陕南三市 1250 〔35〕 名搬迁农户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 有效。例如,Steven Stillman 等巧妙利用汤加到新 郭华、 西兰的随机抽签移民政策,得到随机化的实验组 黎洁基于 2015 年陕南安康移民搬迁地区搬迁农户 和对照组,将抽签结果作为移民的工具变量,克 服了以往研究的自选择问题。〔42〕 的横截面数据,利用广义精确匹配模型和多分类 logistic 模型,研究了城镇安置模式对贫困搬迁户 〔36〕 生计活动的影响; 近年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定 Huanguang Qiu 等对中国 8 省 性分析和定量测算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越来越受青 1126 名贫困户 3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37〕 扶 贫 搬 迁 改 善 了 低 收 入 家 庭 的 饮 食 质 量。 睐。例如,李晓园和陈颖从经济基础、政策保障 然 和社会融入三个层面构建了易地扶贫搬迁的绩效评 而,因子分析方法的问题是只能揭示相关关系而 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 非因果关系;截面回归和面板回归分析也可能存 析评价了江西省修水县扶贫搬迁项目的效果。〔43〕 在一定程度的内生性问题。 作为评价迁移式扶贫综合效益的两种主流方法, 为了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一些学者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把定性分析和 采用双重差分法和 PSM⁃DID 方法。这些研究的基 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分析角度广、评 本思路是将搬迁农户作为实验组,将未搬迁农户 价信息多、适应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指标权重 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迁移式扶贫项目实施前后 确定主观性强的缺点,这可能会导致同一个迁移 实验组和对照组经济指标的变化值,两个变化量 式扶贫项目有不同的评价结果。 的差值就是扶贫搬迁项目给搬迁农户带来的净影 六、评价结果 响。通过双重差分法,孔凡斌等分析了赣南原中 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的 影响。 从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结果来看, 利用 PSM⁃DID 方法,王文略等发现,移 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大部分学者肯定了迁 宁静等研究表明,中国 8 省 16 县的易地扶 影响。例如,陈忠祥和秦和国指出,宁夏吊庄移 〔38〕 民项目降低了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和贫困剥夺得 〔39〕 分; 〔40〕 贫搬迁减少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 移式扶贫对农户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 将双重差分 民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移民的生产条件,产生了 法作为政策评估的重要工具,能够较好地规避因 良好的移民投资效益和水利工程效益,增强了农 遗漏变量而导致的内生性偏误,能够比较准确地 业发展后劲,同时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民族繁 识别迁移式扶贫项目的实际效果,但该方法的潜 荣和社会安定,转变了山区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 在缺点是可能因样本选择问题造成估计结果不一 调整了社会的内部结构;〔44〕 李聪等研究发现,易 致;PSM⁃DID 方法可以为每一个实验组样本匹配 地扶贫搬迁有利于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特定的对照组样本,使得项目干预近似随机,估 的发展困境,改善了搬迁家庭的可持续生计;〔45〕 计结果更为准确。除此之外,RCT 方法和工具变 刘伟等研究表明,易地扶贫搬迁主要通过改善住 4 房质量、促进教育投资、提升资产存量、增加能 会对评价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与国外迁移式扶贫 〔46〕 源种类四种渠道缓解搬迁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 政策相比,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目标更加多元, 长远来看,迁移式扶贫不仅使居民远离自然灾害 不仅要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和生态恶化的威胁,还可以为居民带来发展机会, 能融入”,还希望提升贫困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 使他们更接近道路、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基础设 安全感。〔58〕(3) 政策执行情况。李博和左停指出, 施 〔47〕,消除集中贫困的危害,从而打破“贫困孤 政策执行偏差会导致部分地区迁移式扶贫政策逐步 〔48〕 走向内卷化,降低其经济社会效益。〔59〕(4) 搬迁 岛”的困境。 意愿。Roli Asthana 研究发现,自愿移民的安置效 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迁移式扶贫对经济和社 果优于非自愿移民。〔60〕(5) 安置模式。张茹等对 会发展产生了正效应,但也有部分学者表示迁移 式扶贫的效果不尽如人意。〔49〕 现实中,由政府主 陕西省定边县三种扶贫移民安置模式的效果进行 导的迁移很容易演变为不征求迁移者意愿的强制 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心村就近安置模式没 性迁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迁移方式的负面影响 有改变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扶贫效果并不明 较大,会带来环境污染和驱逐的社会成本等负外 显;小城镇安置模式拓宽了移民的就业渠道,更 部性 〔50〕 ,非自愿迁移往往导致被诱导迁移居民的 〔51〕 福利损失。 适合年轻、有手艺的移民;而农业示范区安置模式 保证了搬迁户的收入来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61〕 王晓毅指出,贫困农户的搬迁成本 (6) 安置区特征。Miseon Park 发现,安置区房屋可 通常高于政府补贴,多数移民需要承担部分搬迁 用性和交通状况均会影响搬迁效果;〔62〕 贾耀锋认 费用,另外易地搬迁大幅度提高了农户的生活成 本,有些移民变得比过去更加贫困;〔52〕 曾富生和 为,安置区资源环境容量会对迁移式扶贫效益的评 朱启臻通过调研发现,青海省海西州搬迁农户技 价结果产生重要影响。〔63〕 能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农户缺少生产技能 七、评述与展望 提升的机会,移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53〕 同 时,扶贫搬迁给一些移民带来了离土又离乡的剧 总体而言,学者们在迁移式扶贫的经济社会 痛,打破了移民原有的稳定族群边界,改变了其 评价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评价对象的 生活形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54〕 此外,政 选择方面,既有关于国内迁移式扶贫工程的研究, 府的过度干预也会使易地搬迁偏离本来的目的, 也有关于国外扶贫移民项目的探索。评价内容十 如老挝的高地居民重新安置政策更多地被视为一 分广泛,既涉及迁入区的宏观经济效益,也涉及 种驯化高地居民的手段,而不是给他们带来可持 搬迁农户的收入、消费、生计资本和贫困脆弱性 〔55〕 续发展的机会。 等微观经济效益,还涉及社会适应、社会资本、 事实上,迁移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各国 社会融入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效益。评价方法丰富 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及政策设计目标、政 多样,既有定性分析方法,又有定量分析方法。 策执行情况、居民搬迁意愿、安置模式、安置区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效益的 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1) 各国的政治、经济和 评价研究没有不足和缺失,后续研究应从以下五 社会背景差异。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发 个方面进行改进。 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贫困规模和程度较 第一,应积极开展搬迁农户规模性返贫风险 低,政府实施的扶贫搬迁政策通常能产生较好的 评估。从国外扶贫移民实践看,移民搬迁后由于 〔56〕 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贫困形势较为严 生活成本增加、可持续生计缺乏等原因,容易出 峻,迁移式扶贫对象更加复杂,规模更大,跨度 现规模性返贫现象,保持移民长期稳定并摆脱 更广,政府干预力度更强,政策实施效果具有很 “贫困陷阱”是政策的难点所在。事实上,中国政 效果; 〔57〕 (2) 政策设计的目标差异。现 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后的返贫问题。2020 年,中 有的政策评价研究大多是结果导向的,评价者将 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 评价看作价值判断的过程,即评价政策在多大程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提出,“脱 大的不确定性。 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 5 年过渡期;健全防 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因此政策设计的目标差异 5 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64〕。2022 年,中央 部分家中有老人的搬迁农户存在“两地居住”现 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 象,青壮年和儿童在迁入地生活,老年人由于无 贫底线”〔65〕。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 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选择留守旧居,这也导致旧 “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 居无法拆除。最后,迁出区的生态资源优势难以 返贫底线的重中之重。因此,下一步的研究应全 转换为经济优势。一些迁出区拥有独特的生态资 面评估搬迁农户规模性返贫风险,构建返贫风险 源,但由于受交通阻隔、制度缺失等多种因素的 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以便及时调整与优化帮扶政 限制,长期以来其生态资源并未得到合理开发, 策和工作思路。具体而言,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入 人口大量外迁更是进一步弱化了迁出区与外界的 户走访调研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线下和线上相结 经济联系,“绿水青山”难以转换成“金山银山”。 合的方式,及时获取搬迁农户的动态数据。一方 因此,在迁移式扶贫项目经济社会效益评价中, 面,要重点考察人均收入、刚性支出和“三保障” 对迁出区进行评价也十分必要。 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冲击、 第三,应深化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效益的综 政策执行偏差、市场经济波动和知识技能缺乏等 合评价研究。综观现有文献,关于迁移式扶贫综 风险对搬迁农户的影响。同时,设计客观、超前、 合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 高精度的搬迁农户返贫风险预测模型,不仅要纳 相关理论基础尚不完善,缺乏普适性高、应用性 入自然、政策、市场、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等规 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未来研究应加强高质量 模性返贫风险的诱致性因素,还要充分考量电商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量,遵循科学性、综 平台、金融机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各类市场 合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多学科相结合 主体以及村干部、返乡创业大学生、乡村教师等 的角度构建符合研究区域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各类乡村人才在防范和化解搬迁农户规模性返贫 其次,诸多社会因素难以量化,仅使用定量方法 风险中的作用,定量测算搬迁农户的返贫风险值, 无法准确评价项目的真实效果。迁移式扶贫的综 识别存在较高返贫风险的农户,合理安排应对方 合效益评价具有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特征, 案。 评价方法的选择会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要 第二,应提高对移民迁出区和未搬迁农户的 影响。因此,应广泛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 关注度。作为一种新型扶贫方式,迁移式扶贫不 法,但如何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是一个难题。再 仅影响迁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会对迁出 次,缺少大规模实地追踪调研数据,大多数研究 区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现实中看,移民迁出区仍 样本量较小且时间跨度不长,严重影响了评价的 然面临较多发展难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 科学性。许多迁移式扶贫项目的效果具有时滞性, 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有效覆盖未搬 换言之,扶贫搬迁对区域和农户的影响需要经过 迁农户。大多数公共服务具有规模效应,迁移式 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积 扶贫项目的实施导致大多数村民搬走,出于规模 极开展跟踪调查,不断更新研究数据。同时,政 效益考量,政府一般不会在迁出区修建学校和医 府和科研机构需努力建设大规模追踪调查数据库, 院等公共基础设施,这导致未搬迁农户无法享受 以便全面、深入地评价项目的影响。最后,相关 与搬迁农户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次,未搬迁 研究未能有效结合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 农户与搬迁农户的联系被切断,社会资本明显减 标和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 少,无法获得邻里支持。既有文献更多关注移民 从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社会网络的变迁和重构,较少探讨未搬迁农户邻 兴有效衔接,产业兴旺与共同富裕成为乡村振兴 里社会网络的变化及其影响。因此,如何降低搬 的重要目标。因此,后续研究应结合新目标对迁 迁项目给未搬迁户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项重要工 移式扶贫项目成效进行新的评价。 作。再次,迁出区拆旧复垦难度大。原宅基地和 第四,应深入探索迁移式扶贫项目对经济社 地上房屋是农户的重要财产,部分搬迁农户认为 会影响的理论机制。已有研究大多基于调研数据, 腾退补偿低于保留价值,因而不愿拆除;还有一 利用主成分分析、面板回归、双重差分和工具变 6 量等方法进行评价,得出项目的量化效果,但是 的历史特征、演变历程、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这些研究缺乏对迁移式扶贫项目影响机制的深入 最后,比较中国迁移式扶贫政策和国外典型扶贫 探讨,无法为政策和相关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 移民政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探讨政策实施 尽管部分研究涉及迁移式扶贫效果的产生机制, 效果差异背后的原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改进迁 但基本上是定性分析,缺乏严谨的定量研究。后 移式扶贫政策、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 续研究应基于反贫困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和社 〔参考文献〕 会融入理论等基础理论,剖析迁移式扶贫对经济 〔1〕黄祖辉: 《新阶段中国“易地搬迁”扶贫战略:新定位 社会短期和长期影响的机理与路径,并根据理论 与五大关键》, 《学术月刊》2020 年第 9 期。 机制,设计适合的数据收集方案和模型方法来进 〔2〕顾阳: 《近千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经 行实证检验。首先,在经济影响方面,要建立计 济日报》2021 年 1 月 29 日,第 2 版。 量模型深入考察迁移式扶贫如何影响搬迁家庭的 〔3〕白南生、卢迈: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移民:方法和经 验》, 《管理世界》2000 年第 3 期。 收入和消费。例如,在收入方面,应重点关注非 农就业、就业距离和农业生产在迁移式扶贫影响 〔4〕吴振磊、李钺霆: 《易地扶贫搬迁:历史演进、现实逻 辑与风险防范》, 《学习与探索》2020 年第 2 期。 搬迁户家庭收入中的作用;在消费方面,需从收 〔5〕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 入水平、生活成本和消费市场接近性等方面探索 1994 年 12 月 30 日,https://www.nrra.gov.cn/art/1994/12/30/art_ 迁移式扶贫对搬迁户家庭消费的影响路径。其次, 46_51505.html,2023 年 3 月 27 日。 在社会影响方面,后续研究应深入探讨迁移式扶 〔6〕汪三贵: 《中国 40 年大规模减贫:推动力量与制度基 贫如何影响搬迁家庭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和社 础》,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 年第 6 期。 会融入。例如,在子女教育方面,可以从教育资 〔7〕东梅: 《生态移民与农民收入——基于宁夏红寺堡移 源可得性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两方面研究迁移式 民开发区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2006 年第 3 期。 扶贫对农户子女教育的影响机制;在医疗卫生方 〔8〕J.G.M.Hoogeveen,B.H.Kinsey, “Land Reform,Growth and Equity:Emerging Evidence from Zimbabwe’s Resettlement 面,可以从医疗资源可得性和农户获取医疗资源 Programme ⁃ A Sequel,”Journal of Southern African Studies, 能力的角度分析迁移式扶贫对农户医疗卫生情况 vol.27,no.1(2001),pp.127-136. 的影响机理。深入、准确地揭示迁移式扶贫政策 〔9〕Ajay Kumar Mahapatra,D. D. Tewari,Biplab Baboo, 经济社会效果的产生机制,不仅可以丰富、拓展 “Displacement,Depriv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Impact of 反贫困理论、共同富裕理论和政府治理理论,还 Relocation on Income and Livelihood of Tribes in Similipal Ti⁃ 能够在迁移式扶贫项目实施后为政策优化提供决 ger and Biosphere Reserve,India,”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策依据,同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事业和 vol.56,no.2(2015),pp.420-432. 类似的移民政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10〕Kai Schmidt ⁃ Soltau,Dan Brockington, “Protected 第五,应积极开展迁移式扶贫经济社会评价 Areas and Resettlement:What Scope for Voluntary Reloca⁃ tion?,”World Development,vol. 35,no. 12(2007),pp. 2182- 的国际比较研究。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有助于实 2202. 现迁移式扶贫的长期目标,确保搬迁群众“稳得 〔11〕Wei Liu,Jie Xu,Jie Li,Shuzhuo Li, “Rural House⁃ 住、快融入、能致富”。未来应从经济影响和社会 holds’Poverty and Relocation and Settlement:Evidence from 影响两方面对不同国家关于迁移式扶贫的实施效 Wester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 果进行比较与分析。为了提炼国外典型扶贫移民 search and Public Health,vol.16,no.14(2019),p.2609. 政策的先进经验,需要详细梳理造成各国迁移式 〔12〕Fenglong Wang,Donggen Wang, “Changes in Resi⁃ 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差异的影响因素,尤其要关注 dential Satisfaction after Home Relocation:A Longitudinal 政策设计、执行与优化对政策成效的影响。进行 国际比较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要总结归纳我 Study in Beijing,China,”Urban Studies,vol. 57,no. 3(2020), 国迁移式扶贫政策的实施逻辑、扶贫模式、运行 〔13〕孙俊娜: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 pp.583-601. 融入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 年第 8 期。 机制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其次,要 〔14〕Kevin Lo,Longyi Xue,Mark Wang, “Spatial Restruc⁃ 选取国际典型的扶贫移民模式,重点梳理其发展 7 turing Through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ttlement in Rural Benefits and Cost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Programmes for the China,”Journal of Rural Studies,vol.47,no.6(2016),pp.496- Poor,”Housing Studies,vol.17,no.1(2002),pp.125-138. 505. 〔25〕张志良、张涛、张潜: 《中国贫困山区开发性扶贫移 民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1997 年第 1 期。 〔15〕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 搬迁规划的通知》,2016 年 9 月 20 日,https://www.ndrc.gov.cn/ 〔26〕刘伟、黎洁、李聪等: 《西部山区项目扶贫的农户收 xxgk/zcfb/tz/201610/t20161031_963261. html? code= &state= 入效应——来自陕西安康的经验证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23,2016 年 10 月 31 日。 (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6 期。 调分析——以广西金桥村移民安置区为例》, 《经济地理》 《中国人口科学》1997 年第 6 期。 〔16〕徐爽、胡业翠: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 〔27〕张涛、袁辕、张志良: 《移民效益评估理论与方法》, 2018 年第 3 期。 〔28〕贺立龙、郑怡君、胡闻涛等: 《易地搬迁破解深度贫 〔17〕费俊亮、贾绍凤、朱文彬: 《青海省香日德巴隆异地 困的精准性及施策成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7 年第 6 期。 开发扶贫项目移民迁出区效果评价》,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年第 6 期。 〔29〕管睿、余劲: 《外部冲击、社会网络与移民搬迁农户 的适应性》, 《资源科学》2020 年第 12 期。 〔18〕张茂林、张志良: 《开发性扶贫移民过程中的综合效 〔30〕Jianjun Tang,Yue Xu,Huanguang Qiu, “Integration 益评价——以甘肃河西走廊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 建设项目为例》, 《中国人口科学》1995 年第 5 期;王安忠: 《宁 of Migra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ttlement to Urban 1998 年第 2 期;李媛媛、盖志毅、白云霞: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 〔31〕王武林、冯浩铭、纪庚: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老年 China,”Cities,vol.120,no.1(2022),p.103501. 夏南部山区移民吊庄模式和效益分析》, 《宁夏社会科学》 移民微观效益评价分析》, 《统计与决策》2014 年第 24 期;朱 人养老保障水平及供给框架研究》, 《人口研究》2021 年第 5 永甜、余劲: 《陕南易地扶贫搬迁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分阶 期。 段的讨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 年第 5 期。 〔32〕杨显明、米文宝、齐拓野等: 《宁夏生态移民效益评 价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 年第 4 期;李晓园、陈颖: 〔19〕刘明月、冯晓龙、汪三贵: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贫 困脆弱性研究》, 《农村经济》2019 年第 3 期。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易地扶贫搬迁绩效评价及政策建议 ment in Central Africa: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isks,”De⁃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3 期。 〔20〕Kai Schmidt ⁃ Soltau, “Conservation ⁃ related Resettle⁃ ——以修水县“进城入园”扶贫搬迁工程为例》, 《江西师范大 velopment & Change,vol.34,no.3(2003),pp.525-551. 〔33〕赵昌文、郭晓鸣: 《贫困地区扶贫模式:比较与选 〔21〕Alex Arnall,David S.G.Thomas,Chasca Twyman,Di⁃ 择》, 《中国农村观察》2000 年第 6 期。 ana Liverman, “Flooding,Resettlement,and Change in Liveli⁃ 〔34〕Bishawjit Mallick,Zakia Sultana, “Livelihood after hoods:Evidence from Rural Mozambique,”Disasters,vol. 37, Relocation⁃evidences of Guchchagram Project in Bangladesh,” nal Investigation of Satisfaction with Personal and Environmen⁃ 〔35〕时鹏、洪浩、余劲: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主观幸福感 Social Sciences,vol.6,no.3(2017),p.76. no.3(2013),pp.468-488;Margaret S.Westaway, “A Longitudi⁃ tal Quality of Life in an Informal South African Housing Settle⁃ 模糊评价——基于 1250 个搬迁农户的实证分析》, 《西北农 (2006),pp. 175-189;Ian G. Baird,Bruce Shoemaker, “Unset⁃ 〔36〕郭华、黎洁: 《城镇安置模式对陕南移民搬迁农户生 ment,Doornkop,Soweto,”Habitat international,vol. 30,no. 1 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 5 期。 tling Experiences:Internal Resettlement and International Aid 计活动影响研究——基于广义精确匹配模型》, 《中国人口· Agencies in Laos,”Development and Change,vol. 38,no. 5 资源与环境》2019 年第 7 期。 (2007),pp.865-888. 〔37〕Huanguang Qiu,Ganxiao Leng,Xiaolong Feng,Sansi 〔22〕Joanna M. Reed,Jennifer Pashup,Emily K. Snell, Yang, “Effects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Relocation Program on Diet Quality among Low ⁃ income Households,”China Agricul⁃ “Voucher Use,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and Life Priorities: tural Economic Review,vol.13,no.2(2021),pp.397-417. Findings from the Gautreaux Two Housing Mobility Study,” Cityscape,vol.8,no.2(2005),pp.219-239. 〔38〕孔凡斌、陈胜东、廖文梅: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搬 〔23〕Jeffrey J.Yankow, “Migration,Job Change,and Wage 迁移民减贫效应分析》, 《江西社会科学》2017 年第 4 期。 Growth: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Pecuniary Return to Geo⁃ 〔39〕王文略、刘旋、余劲: 《风险与机会视角下生态移民 graphic Mobility,”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vol. 43,no. 3 决策影响因素与多维减贫效应——基于陕西南部 1032 户农 〔24〕Michael P.Johnson,Helen F.Ladd,Jens Ludwig, “The 〔40〕宁静、殷浩栋、汪三贵等: 《易地扶贫搬迁减少了贫 (2003),pp.483-516. 户的面板数据》, 《农业技术经济》2018 年第 12 期。 8 困脆弱性吗?——基于 8 省 16 县易地扶贫搬迁准实验研究 及对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41〕Gharad Bryan,Shyamal Chowdhury,Ahmed Mushfiq 〔54〕周恩宇、卯丹: 《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 的 PSM⁃DID 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 年第 11 期。 3 期。 Mobarak, “Underinvestment in a Profitable Technology:The 一项社会文化转型视角的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Case of Seasonal Migration in Bangladesh,”Econometrica, 科学版)》2017 年第 2 期。 vol.82,no.5(2014),pp.1671-1748. 〔55〕Olivier Evrard,Yves Goudineau, “Planned Resettle⁃ 〔42〕Steven Stillman,David McKenzie,John Gibson, “Mi⁃ ment,Unexpected Migrations and Cultural Trauma in Laos,”De⁃ ment,”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vol. 28,no. 3(2009), 〔56〕Susan J.Popkin,Larry F.Buron,Diane K.Levy,Mary K. velopment and Change,vol.35,no.5(2004),pp.937-962. gration and Mental Health: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 pp.677-687. Cunningham, “The Gautreaux Legacy:What Might Mixed ⁃ In⁃ 迁绩效评价及政策建议——以修水县“进城入园”扶贫搬迁 ing Tenants?”Housing Policy Debate,vol. 11,no. 4(2000), come and Dispersal Strategies Mean for the Poorest Public Hous⁃ 〔43〕李晓园、陈颖: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易地扶贫搬 工程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 pp.911-942. 第 3 期。 〔57〕柳立清: 《政策多变与应对失矩——基层易地扶贫 搬迁政策执行困境的个案解读》, 《中国农村观察》2019 年第 〔44〕陈忠祥、秦和国: 《宁夏吊庄移民的效益分析》, 《宁 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年第 1 期。 6 期。 〔45〕李聪、郭嫚嫚、李萍: 《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 〔58〕刘明月、冯晓龙、张崇尚、仇焕广: 《易地扶贫搬迁的 减贫效应与机制》, 《中国农村观察》2022 年第 5 期。 人”的发展困境?——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福祉—生态”耦 合模式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年第 11 期。 〔59〕李博、左停: 《遭遇搬迁: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移民 〔46〕刘伟、徐洁、黎洁: 《连片特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 搬迁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陕南王村为例》, 《中国农业 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年第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 2 期。 3 期。 〔60〕Roli Asthana, “Involuntary Resettlement:Survey of In⁃ 〔47〕Alex Arnall, “Resettlement as Climate Change Adap⁃ ternational Experience,”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vol.31, Africa and Asia?”Climate and development,vol. 11,no. 3 〔61〕张茹、王耀麟、张爱国等: 《陕西省定边县扶贫移民 tation: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State⁃led Relocation in Rural no.24(1996),pp.1468-1475. (2019),pp.253-263. 安置模式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年第 S3 期。 Pover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55,no. 1(1965), verty Deconcentration and Race Desegregation:Patterns and 〔49〕Michael Cernea, “The Risks and Reconstruction land,”Journal of Housing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vol. 28, 〔62〕Miseon Park, “Housing Vouchers as a Means of Po ⁃ 〔48〕Robert J. Lampman, “Approaches to the Reduction of pp.521-529. Factors of Voucher Recipients’Spatial Concentration in Cleve⁃ Model for Resettling Displaced Populations,”World Develop⁃ no.3(2013),pp.451-468. ment,vol.25,no.10(1997),pp.1569-1587. 〔63〕贾耀锋: 《中国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综述》, 《资源 科学》2016 年第 8 期。 〔50〕Saheed,Zakaree S., “Externalities of Urban Redeve ⁃ lopment:Eviction,Relocation and Compensation in Nigeria,”In⁃ 〔6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vol. 3,no. 5 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2020 年 12 月 16 日,http:// (2012),pp.272-278. www. gov. cn/zhengce/2021-03/22/content_5594969. htm,2021 〔51〕Irge Satiroglu,Narae Choi,Development ⁃ induced dis⁃ 年 3 月 22 日。 placement and resettlement:New perspectives on persisting 〔6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 problems,London: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15, 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 年 1 月 4 日,http://www.moa.gov. p.41. cn/ztzl/jj2022zyyhwj/2022nzyyhwj/202202/t20220222_6389276. htm,2022 年 2 月 22 日。 〔52〕王晓毅: 《易地扶贫搬迁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改 革》2016 年第 8 期。 〔53〕曾富生、朱启臻: 《整村搬迁移民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9 【责任编辑:王晓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