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对有.pdf
统计与信息论坛 第 21 卷第 4 期 2006 年 7 月 Statistics & Information Forum Vol. 21 No. 4 J uly ,2006 【统计调查与分析】 陕西地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对有效性评价 杨喜欠1 ,张曰贤2 ,熊国强1 ( 1. 西安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2. 西安财经学院 信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 : 文章在分析陕西地方高校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 ,用数据包络分析 ( DEA) 方法对 22 个样本高校的 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通过投影分析找出了非 DEA 有效高校的资源配置今后的改进方向 ,提出了 对策与建议 。 关键词 : 数据包络分析 ; 资源配置效率 ;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O21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3116 ( 2006) 04 - 0095 - 05 一、 引 言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 益 ,增强高校竞争力 ,已成为当前高校体制改革工作 的重要任务 。目前教育部在全国范围进行的周期性 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也是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和深化高校改革的目的 。许多高校已充分认识到这 一点 ,并加大了教学 、 科研中资源要素的投入力度 。 同时 ,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实践表明 ,对高校资源配置 效率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通过定期评价和监测 ,可以 及时把握高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与动态 , 引导教育资 源流向最适宜和可能取得最大效益的地方 。因此 , 如何客观地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 , 对于深化教育改革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结 构 ,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目前 ,评价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方法有 [ 1 ] : ( 1 ) 生产函数法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生产函数进行评 价 。应用较为广泛 , 能够反映要素投入对产出的影 响 ,但只能评价多投入 、 单产出的问题 。 ( 2 ) 指标体 系法 。通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综合指数 , 来 反映资源配置效率的情况 。其优点是指标涉及面 广 ,使用方便 。由于权重确定是在定性分析和主观 判断基础上人为赋予的 ,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其合 理程度难以确认 ,往往导致评价结果有争议 。( 3) 模 糊评价法 。是解决评价目标具有模糊性且评价因素 难以量化问题的有力工具 , 提供了对非定量事件作 定量分析的简便方法 。但是 , 指标体系中基于人的 主观评判的指标所占比例过大 , 评价结果缺乏客观 性。 高校的教育资源包括人 、 财、 物等方面 , 这些资 源投入到教学 、 科研的“生产” 活动过程中 ,得到毕业 生和科研成果等“产品”, 资源配置追求的目标是以 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 , 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 限度的利用 。因此 , 高校的资源配置过程可以视为 一个多投入 、 多产出的系统 ,而数据包络分析 ( D EA) 正是解决多投入 、 多产出系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问 题的一种理论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 C2 R 模型对陕西地方高校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 价 ,分析哪些高校的资源配置效率是相对有效的 ,哪 些高校的资源配置效率是非相对有效的 , 然后对非 相对有效高校的资源配置进行投影分析 , 对其发展 方向提出对策和建议 。 二、 D EA 的基本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 D EA) 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 A. Charnes 、 W. W. Cooper 和 E. Rhodes[ 2 ] 于 1978 年提 出的 。它主要采用线性规划方法 , 在将原始样本数 据划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基础上 , 对决策单 收稿日期 :2006 - 03 - 28 作者简介 : 杨喜欠 ( 1981 - ) ,女 ,陕西省西安市人 ,硕士生 ,研究方向 : 竞争战略 ; 张曰贤 ( 1966 - ) ,男 ,河南省宝丰县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 信息管理 ; 熊国强 ( 1961 - ) ,男 ,陕西省西安市人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 管理系统工程 。 95 统计与信息论坛 元 DMU 进行有效性评价 , 其目的是反映 DMU 能 否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 , 获得最大效益”的决策 结果 。 D EA 的基本模型为 C2 R 模型 。设有 n 个决策 单元 DMU j ( j = 1 , 2 , . . . , n ) , 每一个 DMU j 都有 m 种投入和 s 种产出 , 其投入向量为 Xj = ( x 1 j , > 0 , 其产出向量为 Yj = ( y 1 j , T x 2 j , . . . , x mj) y 2 j , . . . , ysj ) T > 0 , 由 ( Xj , Yj ) ( j = 1 , 2 , . . . , n ) 组成的集合 : n ( x , y) | T = n ∑ Xλ j j ≤X , j =1 ∑Yλ ≥ Y , j j j =1 λj ≥0 , j = 1 , 2 , …, n 称为生产可能集 。 对于第 j 0 个决策单元 ( 下标简记为 0) , 评价其 D EA 有效性的 C2 R 模型为 [ 3 ] : Minθ ∑λ X + S = θX 0 ∑λ Y - S = Y 0 - i i i i + s. t . λi ≥0 , i = 1 , 2 , …, n ( D) ≥0 , S + ≥0 ( D) 中 θ表示被评价决策单元 DMU 0 的有效值 ;λi 为相对于 DMU 0 重新构造一个有效 DMU 组合中第 S - i 个决策单元的组合比例 ; S - , S + 为松弛变量 。 定义 1 ( 1) 当 θ = 1 且 S - = S + = 0 时 , 则称 DMU 0 为 D EA 有效 ; ( 2) 当θ = 1 且 S - ≠0 或 S + ≠0 时 , 则称 DMU 0 为 D EA 弱有效 ; ( 3) 当 θ < 1 时 , 则称 DMU 0 为非 D EA 有效 。 D EA 有效的经济含义为 : 在投入产出最佳状态 下 ,决策单元 DMU 0 不仅投入已不可能全面等比压 缩 ,而且不存在“超量” 投入及“亏量” 产出 。 实际应用中 ,数据包络分析具有如下特点 : ( 1 ) D EA 各输入 、 输出的权重 , 是从最有利于被评价决 策单元的角度进行决定的 , 从而避免了人为确定各 指标权重的问题 ; ( 2) D EA 不必确定输入 、 输出之间 的显式表达式 。D EA 的这两个特点排除了主观因 素的影响 ,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 三、 决策单元 DMU 和评价指标的选取 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 ( 博士 、 硕士) 教育 、 普通高 等学校 ( 本专科 ) 教育和成人高等学校 ( 本专科 ) 教 育 ,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是普通高等学校 96 (本专科) 教育 [ 4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本专科教 育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 ( 一) 决策单元的选取 在省属 41 所各类高校中 , 科研经费有很大差 异 。我们仍选用科研经费作为指标之一 , 一是因为 一般社科文史类科研项目经费甚少 , 除对纯文科类 学校影响较大外 ,对其他类别学校影响不大 ; 二是由 于文科学校的特殊情况 , 选取该指标不管是否使纯 文科类学校的科研经费成为“0”,都是对这些学校人 为地造成不公平 , 但科研情况作为衡量学校教学科 研“产出” 的重要方面 ,又不得不选取 。故经过考虑 , 剔除科研经费为“0 ”的高校 16 所 。同样 , 在剩下的 学校中剔除当年没有毕业生的高校 2 所 。经过试 算 ,发现一所高等专科学校统招生人数一项小于统 招毕业生人数 ,经查阅资料显示其在校生规模特别 小 ,招生呈减少趋势 , 引起该校生均校舍面积 、 生均 图书量 、 生均固定资产值和生均科研教学仪器值等 数据与其他院校差异极大 ,造成计算结果不准确 ,故 将该校剔除 。经资料筛选后 ,确认 41 所高校中资料 数据收集较为全面 、 所处资源环境接近 、 人为地造成 不公平程度小的 22 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 ( 二) 决策指标的选取 高等学校肩负两大任务 , 一是教学 , 二是科研 。 反映教学活动的分析指标一般包括 : 全年学费收入 、 全年业务支出 、 统招生人数 、 统招在校生人数 、 统招 毕业生人数 、 毕业生工作能力 、 教职工人数 、 专任教 师人数 、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 、 教学仪器总值 、 固定资产值 、 校舍建筑面积 、 学生宿舍面积 、 学校占 地面积 、 藏书量等 。反映科研活动的分析指标一般 包括 : 全年科研经费拨入 、 全年科研经费支出 、 科研 人员数量 、 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人数 、 各级科研成果 数量 、 科研仪器总值等 。 研究高校资源配置效率 , 自然要关心投入与产 出的关系 。投入主要指 : 国家投入即政府财政对高 等教育事业的教育科研拨款和向教育部门培养 、 输 送各类专门人才 ; 企事业单位委托培养和委托科研 经费 ; 学生学费 ; 高校自身投入 。我们确定了统招生 人数 、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 、 校舍建筑面积 、 学 生宿舍面积 、 固定资产值 、 藏书量 、 科研教学仪器总 值等为输入指标 。 产出就是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和提供科 研、 咨询成果 。考察教学产出 ,毕业生人数是反映学 校资源 、 服务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所以将统招毕业 生人数作为输出指标之一 。考察科研 、 咨询成果产 杨喜欠 ,张曰贤 ,熊国强 : 陕西地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对有效性评价 出 ,选用科研经费当年拨入金额 。直观上它可作为 输入指标 ,输出指标应是科研 、 咨询成果 , 但考虑省 属高校分科 、 成果类型 、 成果级别和科研形式差异很 大 ,难以把它们的科研活动无争议地量化为一个标 准数值 。反观该指标能够反映学校获取科研经费投 高校 ,为便于统计运算和表达简捷 , 对这 22 所高校 取英文 U niversity 的首字母 U 编码 ,分别随机编 码 为 U j ( j = 1 , 2 , . . . , 22) 。 这 22 所高校分别是 ( 随机录入 , 排名不分先 后) : 入的能力 ,是“越大越好”,它能够公正地反映学校的 科研能力 ,而所获取的科研经费投入又是以货币这 一公认价值尺度衡量的 ,是一个标准数值 ,所以将科 研经费当年拨入金额作为输出指标 。 从经验和技术要求上看 , 选取 DMU 时 ,DMU 西北大学 ( U 1 ) 、 西安理工大学 ( U 2 ) 、 西安工业 学院 ( U 3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U 4 ) 、 西安科技学院 的个 数 应 不 少 于 输 入 指 标 与 输 出 指 标 总 数 的 二 倍 [ 5 ] ,本文中 ,决策单元集包含了 22 所陕西省地方 高校 。经过筛选 ,最后共选取评价指标 8 个 ,输入指 标分别是统招生数 ( 人) 、 专任教师高职比 ( %) 、 生均 2 校舍面积 ( m / 人 ) 、 生均图书量 ( 册/ 人 ) 、 生均固定 资产值 ( 元/ 人 ) 、 生均科研教学仪器值 ( 元/ 人 ) 等 6 项 ; 输出指标分别是统招毕业生数 ( 人) 、 科研经费当 年拨入金额 ( 元) 等 2 项 。 四、 基于 D EA 模型的陕西地方 高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 U 5) 、 西 安 石 油 学 院 ( U 6 ) 、西 安 工 程 科 技 学 院 ( U 7) 、 西安财经学院 ( U 8 ) 、 西安邮电学院 ( U 9 ) 、 西 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 U 10 ) 、 陕西医学高等专 科学校 ( U 11 ) 、延安大学 ( U 12 ) 、西北轻工业学院 ( U 13 ) 、 咸阳师范学院 ( U 14 ) 、 陕西理工学院 ( U 15 ) 、 渭南师范学院 ( U 16 ) 、 宝鸡文理学院 ( U 17 ) 、 西安联 合大学 ( U 18 ) 、 陕西中医学院 ( U 19 ) 、 榆林高等专科 学校 ( U 20 ) 、 安康师范专科学校 ( U 21 ) 和商洛师范专 科学校 ( U 22 ) 。 将输入输出数据代入模型 ( D) , 经过运算 ( 采用 qsb version 1. 00 软件) ,D EA 评价结果见表 1 。 数据 来源 于 陕 西 省 教 育 厅《陕 西 教 育 事 业 统 计 年 鉴 2001》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汇总表 (理 、 工、 农、 医类) 。 在本文中 ,评价的决策单元为 22 所陕西省地方 表 1 D EA 评价结果 输入冗余值 编码 U1 U2 U3 U4 U5 U6 U7 U8 U9 U 10 U 11 U 12 U 13 U 14 U 15 U 16 U 17 U 18 U 19 U 20 U 21 U 22 输出不足额 统招 专任教师 生均校 生均 生均固定 生均科研 统招毕 科研经费当 θ 生数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20 . 11 0 0 0 0 0 高职比 0 0 0 0 2 . 92 3 . 56 0 . 44 0 10 . 29 9. 6 5 . 03 0 21 . 99 0 . 63 0 2 . 79 0 15 . 61 13 . 26 5 . 61 3 . 25 6 . 38 舍面积 0 0 3 . 44 0 5 . 36 2 . 04 2 . 24 0 5 . 87 30 . 62 6 . 41 0 11 . 6 8 . 07 0 9 . 76 0 31 . 19 5. 9 14 . 79 10 . 79 15 . 24 图书量 0 0 0 0 1 . 51 2 . 47 0 0 0 22 . 46 7 . 12 0 0 20 . 69 0 56 . 84 24 . 55 40 . 71 21 . 71 56 . 66 9 . 14 12 . 75 资产值 0 0 2 456 . 98 0 8 865 . 37 13 327 . 5 2 009 . 76 0 12 575 . 70 9 412 . 61 4 969 . 77 0 9 159 . 84 5 916 . 67 0 3 601 . 07 2 342 . 85 5 256 . 70 7 262 . 06 11 513 . 20 8 264 . 14 11 993 . 50 教学仪器值 0 0 625 . 75 0 823 . 88 3 064 . 94 369 . 88 0 2 999 . 60 2 775 . 08 493 . 97 0 1 339 . 85 0 0 293 . 17 745 . 64 1 215 . 83 717 . 96 1 591 . 76 806 . 75 801 . 95 业生数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年拨入金额 0 0 13 504 . 2 0 0 0 29 540 . 44 0 9 137 . 64 11 953 . 27 5 859 . 71 0 0 11 816 . 04 0 12 776 . 65 11 592 . 86 9 196 . 29 710 . 83 9 403 . 8 5 883 . 38 6 092 . 9 1 1 0 . 77 1 0 . 56 0 . 69 0 . 71 1 0 . 52 1 0 . 49 1 0 . 79 0 . 63 1 0 . 56 0 . 64 0 . 94 0 . 38 0 . 58 0 . 49 0 . 62 97 统计与信息论坛 表 1 中结果显示 : ( 1) D EA 有效的 DMU 分别为 U 1 、U 2 、U 4 、U 8 、U 12 和 U 15 ; ( 2) D EA 弱有效的是 U 10 ; ( 3 ) 非 D EA 有效的 DMU 有 U 3 、U 5 、U 6 、U 7 、 U 9 、U 11 、U 13 、U 14 、U 16 、U 17 、U 18 、U 19 、U 20 、U 21 和 U 22 。 在实际分析中 , 我们更关心非 D EA 有效的高校 情况 , 故对 U 10 不作讨论 。 五、 投影分析 D EA 有效的决策单元均分布在一个超平面 π 上 , 同时这个超平面 π 上的其它点也是 D EA 有效 的 , 超平面 π 称为 D EA 的相对有效面 。将一个非 D EA 有效的决策单元在超平面 π 上进行“投影”, 可 以测算出它与相应的 D EA 有效的“差距”有多大 , 这 样就可以改进一个非有效的决策单元 。 定义 2 设 C2 R 模型 ( D) 的最优解为 λ0 , S 0- , S 0 ,θ0 , 令 : + X ^ 0 = θ0 X 0 - S 0 , ^y 0 = θ0 Y 0 - S 0 - + 称( X ^ 0 , ^Y 0 ) 为 DMU 0 对应的 ( X 0 , Y 0 ) 在 D EA 相对 有效面上的“投影”[ 3 ] 。 定理 设( X ^ 0 , ^Y 0 ) 为 DMU 0 对应点 ( X 0 , Y 0 ) 在 D EA 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 , 则 ( X ^ 0 , ^Y 0 ) 所代表的 新的决策单元相对于原来的 n 个决策单元来说 , 是 D EA 有效的 。 投影分析实际上为改进非有效的 DMU 0 提供了 一个可行的方案 ,同时也指出了非有效的原因 。 根据 上述原理对非有效的 DMU 0 进行投影分析 , 结果见 表 2。 表2 编码 D EA 投影分析结果 统招 专任教师 生均校 生均 人数 高职比 825 6 . 34 U 5 1 271 19 . 55 U6 928 16 . 14 U 7 1 079 10 . 15 U9 925 29 . 46 U 11 614 17 . 05 U 13 622 34 . 09 U 14 740 9 . 05 U 16 993 16 U 17 1 741 9 . 22 U 18 58 17 . 24 U 19 695 42 . 69 U 20 656 16 . 9 U 21 604 13 . 3 U 22 378 14 . 5 U3 98 舍面积 图书量 7 . 57 7 . 36 17 . 41 31 . 65 9 . 74 16 . 98 7 . 81 10 . 46 16 . 25 19 . 68 16 . 59 30 . 29 17 . 9 11 . 08 17 . 04 51 . 25 22 . 89 127 . 32 5 . 97 60 . 94 33 . 51 44 . 79 19 . 57 75 . 17 29 . 19 114 . 23 25 . 41 34 . 14 26 . 81 30 . 33 生均固定 生均科研 资产值 4 837 . 27 19 700 . 35 23 175 . 52 4 977 . 09 26 472 . 3 11 762 . 43 13 103 . 15 11 451 . 86 9 091 . 86 6 476 . 72 5 744 . 48 21 013 . 37 21 529 . 8 18 410 . 73 20 399 . 21 教学仪器值 1 350 . 05 3 086 . 1 5 327 1 413 . 58 6 907 . 03 1 856 . 06 2 385 . 28 968 . 12 1 900 . 07 2 367 . 71 1 373 . 18 2 856 . 58 3 642 . 96 2 476 . 76 1 819 . 49 从投影结果可以看出 , 宏观上 , 非 D EA 有效的 高校总体上存在供给相对过剩和产出相对不足 , 反 映出这些地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 理论上 , 非 D EA 有效的决策单元 , 其 θ < 1 , 各 输入指标可以以 θ倍全面地进行等比压缩 。 当调整 至θ = 1 , 松弛变量 S 均为 0 时 , 投入值就是理想值 , 决策单元达到 D EA 有效 。 但以本文研究的高校输入 指标来看 , 不是所有指标都可以进行等比压缩的 , 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IP1 : 统招生数 。该指标作为 D EA 计算分析时 应该越小越好 ,但作为学校来讲总希望大些 ,它是学 校的命脉 ,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如果学校的规模过 小 ,它 的 扩 大 不 仅 会 使 在 校 生 规 模 增 大 , 从 而 使 IP3 、 IP4 、 IP5 、 IP6 等输入指标降低 , 还能在以后使 OP1 进一步提高 , 为各指标达到全面合理 , 提高资 源配置效率打下基础 。更重要的是 , 它是国家计划 性指标 ,一般无法调整 。解决的办法是可以通过调 整其他指标 ,使学校规模适应该指标 ,从而使资源配 置效率达到最优 。 IP2 : 专任教师高职比 。该指标是学校师资力量 的体现 ,反映教学质量 。它同 IP1 一样 ,是一个既定 指标 ,不可随意调整 。仍与 IP1 一样 ,在相对效率非 有效的地方高校中该指标均有超量 , 这不是因为该 指标投入相对过大 ,而是其他指标 ,特别是输出指标 不合理造成的 , 要在其他指标上找原因 。解决办法 同 IP1 。 IP3 : 生均校舍面积 , IP4 : 生均图书量 , IP5 : 生均 固定资产值 , IP6 : 生均科研教学仪器值 。这些指标 都是物的投入 ,理论上没有必要求多贪大 ,但实际情 况是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充分 , 高校的这类资源转让 或获得非常困难 , 加上社会对教育和科研的巨大需 求 ,使各高校处在快速扩张阶段 ,这类资源从长远看 都是紧缺的 。解决目前投入相对过剩问题可以通过 调整其他可行指标的办法 ,如扩大在校生规模 、 增强 科研能力等 。 总之 ,在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上 ,要重点着眼于 产出指标的增大 。本文从理论的角度上探讨了对非 D EA 有效的决策单元的投入指标所需调整的方向 。 真正使非 D EA 有效的高校提高办学效益 ,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 ,需要对 D EA 理论所要求调整的指标结合 学校的具体情况 、 条件与环境作进一步分析才能实 现。 六、 对策与建议 通过 D EA 分析 , 我们看到了非 D EA 有效的高 杨喜欠 ,张曰贤 ,熊国强 : 陕西地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对有效性评价 校资源配置中存在着许多不足 , 并依据投影分析得 出其今后发展的改进方向 。从总体情况来看 , 地方 高校系统存在着供给相对过剩 ,而产出相对不足 ,反 映出多数地方高校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 ( 一) 提高科研能力 度 ,给予高校积极灵活的政策 , 做好服务工作 , 做到 “大市场 ,小政府”,尽早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去 调剂资源配置 。 ( 三) 转换机制 地方高校中多数学校相对效率非有效的主要原 因是科研产出严重不足 , 科研产出项的提高对决策 单元可能达到 D EA 有效起着关键作用 。教育主管 部门和学校都有责任通过政策导向使学校和个人重 视科研工作 ,让搞科研工作的教师受到激励 。 ( 二) 政府职能转变 配置 ,应该根据高校自身特点 ,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 走政府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路子 , 发挥市场机 制的作用来弥补政府控制模式的不足 , 使高校的资 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 。 D EA 给出的评价结果是相对有效的 , 因此 , 对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资源的宏观调控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 对于高校的资源 于 D EA 有效的高校资源配置也必须不断改进 ,以增 强自身的竞争力 。 参考文献 : [1 ] 邱东 .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 [ M ] .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1 :100 - 130. [2 ] CHARN ES A , COOPER W W , RHODES E. Measuring t 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 ] .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 1978 ,2 :429 - 444. [3 ] 魏权龄 . 评价相对有效性的 DEA 方法 [ M ]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18 - 26. [4 ] 陈嵩 . 用 DEA 法评价高校办学效益的研究 [J ] . 预测 ,2000 ( 1) :70 - 79. [5 ] 盛昭瀚 ,朱乔 ,吴广谋 . DEA 理论 、 方法与应用 [ M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6 :29 - 50. ( 责任编辑 : 崔国平) Relative Val idity Evaluation of Allocation Eff iciency of Local University Resource in Shaanxi Province YAN G Xi2qian1 ,ZHAN G Yue2xian2 ,XION G Guo2qiang1 ( 1. School of Management , Xi’ 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Xi’ an 710048 , China ;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 Xi’ 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 Xi’ an710061 , China) Abstract :On t he basis of analyzing act uality of local university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 t he paper adopt s D EA met hod to make evaluation of 22 samples of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local university resource , and finds out t he improvable direction of t he non - D EA validity university resource allocation t hrough t he projection analysis , and poses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Date Envelop ment Analysis ( D EA) ;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synt hetic evaluation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