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pdf

紫玫瑰rose7 页 329.252 KB下载文档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pdf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pdf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pdf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pdf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pdf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pdf
当前文档共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22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pdf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2022 年硕士研究生 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仅供参考) 802 遥感基础 一、参考书目 《海洋遥感基础及应用》 ,潘德炉主编,海洋出版社,2017 年。 806 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 A、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A 模块为精密测 量理论与技术基础,B 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A 模块: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1.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测量标准,量值 传递与溯源体系,标定、检定与校准;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 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分类和特征;实验标准偏差的求取方 法。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 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 两类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测量,坐 标测量,形位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微纳尺度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 间接测量、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组 成、工作原理、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基本工作原 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 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定基准和参数, 常用测量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 量,圆分度误差的测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 和间接测量方法及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 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压差测速和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 性及角速度测量原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 置;压力和真空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振动特性参量 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 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 理方法;热辐射基本定律,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 参考书目: [1]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5. (二)B 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 输入输出信号,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 的输入输出信号及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 电路,隔离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 压,失调电流,共模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 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 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 波的电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滤波器基本知识,RC 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 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 算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 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 算电路,微分、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 电路和 PID 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 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 比较电路、滞回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 V/f 和 f/V 转换电 路原理,运放构成的 V/I 转换器原理,掌握 D/A 和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 以及计算机细分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 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 器的基本原理;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 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的原理。 10.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目: [1]李醒飞主编.测控电路第 5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 1 月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 3 小时,满分为 150 分。 815 信号与系统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程,是国内外高校 相应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基本概 念、基本理论和基本 分析方法,并利用这些经典理论分析、解释和计算信号、系统及其相互之 间约束关系的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10~20%) 1、基本信号及其两种(函数表达式和波形图)表示方法; 2、信号的基本运算; 3、系统的描述及系统的基本性质; (二)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10~20%) 1、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概念、性质及其求法; 2、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3、卷积、卷积的性质及卷积的计算方法; 4、系统响应的时域求法; (三)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30~40%) 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2、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3、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4、取样信号、取样信号的频谱、取样定理及其应用; 5、周期和非周期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6、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性质; 7、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 S 域分析; 8、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之间的映射关系; (四)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10~20%) 1、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描述及其运算; 2、离散卷积及其性质; 3、线性离散系统的特性及其描述方法; 4、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法; 5、Z 变换及其性质; 6、离散系统的 Z 域分析法; (五)系统函数(10~20%) 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与系统响应之间的关系; 2、系统稳定性及其判断方法; 3、系统的方框图、信号流图表示法与系统模拟; (六)连续与离散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10~20%) 1、状态、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的基本概念; 2、连续与离散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 3、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4、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5、描述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输入-输出方程之间的关系; 6、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概念。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试卷题型分为简答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等)、一般计算题和综合计算题 三种类型,其中简答题和一般计算题约占 80~90%,综合计算题约占 10~ 2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 3 小时,满分为 150 分。 五、参考书目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 ,吴大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19 水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查考生对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对流体运动的一 般规律、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 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绪论部分(约 5﹪) 流体的惯性、质量、密度、重力、黏滞性、切应力、表面张力;主要物理 量的单位和量纲(基本量、导出量:力、切应力、动力黏滞系数或动力黏度、 运动黏滞系数或运动黏度、密度、表面张力);连续介质、理想流体;质量力与 表面力。 2.流体静力学(约 20﹪) 点压强的计算、作用于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 总压力的计算;静压强分布图、压力体的绘制。静压强的特性;等压面;绝对 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压强;压强的表示法以及之间的换算关系;测压管水 头。 3.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约 30﹪) 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综合运用。描述流体运动 的两种方法;迹线与流线;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总水头 线、测压管水头线;动能修正系数;动量修正系数。欧拉法流体质点加速度的 构成及表达式;如何用质点加速度判别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流体微团运动的基 本形式;有涡流与无涡流的判别。流体连续性微分方程的表达式;利用连续性 微分方程判断给定流场是否存在;实际液体运动时的切应力和法向应力;N-S 方程的表达式。流函数、势函数、流速之间的关系。给定流速分布,分析该流 体运动(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有涡流与无涡流;流动是否 存在等) 。 4.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约 10﹪) 沿程水头损失;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沿程阻力系数;水力半径、湿 周;层流和紊流;雷诺数;紊流运动要素的瞬时值、时均值及脉动值;紊流切 应力;紊动使流速分布均匀化;紊流黏性底层;水力光滑面、过渡粗糙面、水 力粗糙面;圆管层流断面流速分布、圆管紊流断面流速分布、二维明渠均匀流 断面流速分布;沿程阻力系数变化规律;谢齐公式、曼宁公式、谢齐系数与沿 程阻力系数的关系;已知壁面粗糙系数(糙率),计算沿程阻力系数,进而计算 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公式;局部阻力系数。 5.孔口、管嘴和有压管流(约 15﹪) 孔口、管嘴的流动特征及基本概念;测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的绘制;短 管的水力计算。 6.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约 10﹪) 量纲和谐性;π定理的应用。流动相似;重力相似准则;模型设计。 7 明渠恒定流(约 5﹪) 恒定均匀流:明渠均匀流的特性、产生条件;明渠均匀流的计算公式;水 力最佳断面;均匀流水深(正常水深)与底坡、糙率、流量的关系;计算均匀 流水深的思路。 非均匀流:明渠水流的三种流态及判别方法;弗劳德数表达式及意义;断 面比能的概念;临界水深所应满足的条件;矩形断面明渠临界水深公式;缓 坡、临界坡、陡坡。 8 堰流及闸孔出流(约 5﹪) 堰流、闸孔出流的水流特性;堰流的分类(依据、类型、标准、水流特 性);堰流的基本公式;影响堰流的流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曲线型实用堰剖面形 状的组成;宽顶堰的淹没条件;闸孔出流的基本公式。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判断题(约 16 分) 例:明渠均匀流一定是恒定流() 2.选择题(约 24 分) 例:沿程等管径的有压管流的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规律是() A.沿程下降;B.沿程上升;C.沿程不变;D.沿程可升可降。 3.绘图题(约 10 分) 静压强分布图;压力体图;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 4.计算题(约 100 分) (1)静止液体中点压强的计算; (2)作用于平面和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3)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各自应用及综合应 用。 例 1:有一沿铅垂放置的弯管如图(这里图略) ,管径 d,断面 1-1 与断面 2-2 间的轴线长度 L,两断面中心高差 Z,管中流量 Q,断面 1-1 中心的动水压 强 p1,两断面之间水头损失为 0.1m。求水流对弯头的作用力。解题要求:完整 写出解题过程,求解步骤必须清晰,每一步计算结果准确。 提示:该题目强调考生的逻辑性及表述能力。因此,考生必须写出清晰的 解题步骤,写出每一步骤对应的或图或公式或方程,写出每一步骤的计算结 果,写出最后结果。 例 2:一封闭水箱(这里图略),水的密度 1000kg/m3,水面上压强 2 2 85kN/m2,当地大气压 98kN/m ,重力加速度 9.8m/s 。求水面下 1m 的点 C 的绝 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压强。解题要求:直接写出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 空压强的结果。 提示:该题目强调考生对结果准确性的掌控能力。因此,考生必须严格按 题目的参数计算,答题纸上不写计算过程只写结果,结果对了得分,错了不得 分。 2 2 解:C 点绝对压强为 94.8kN/m ,相对压强为-3.2kN/m ,真空压强为 3.2kN/m2。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水力学(第二版) ,高学平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水力学,高学平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