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快讯 第二期.pdf
2010.11 总第二期 本期导读 Preview 主编寄语 冬日里的暖流 师 活 动 欧阳自远院士报告会 心 语 远离QQ,支持360的n个理由 T 训 给研究生的忠告 往届毕业生交流会 青春作伴好出游!(记小汤山实践课) 主 办: 中信所研究生部 指 导: 王桂凤 顾 问: 罗 勇 张泽玉 主 编: 周 洋 副 主 编 : 张亚征 詹淑琳 这样的奢侈品,你可曾拥有 美 编: 周 洋 主编寄语 O begin with 冬日里的暖流——主编致谢 时光如梭,转眼间冬日已至。气温是冷 的,但是我心里却感到十分温暖! 刚开始接受王老师的提议办这份快报的 时候我一直在犹豫,我们办这样一份旨在报 道我们中信所2010级研究生的活动以及展示 我们对生活、学习各方面感受的快报是不是 有些突兀?会不会对自身学业产生影响?仅 仅靠个人兴趣而没有任何实质的激励措施会 不会得不到同学的 支持?在怀着种种 的疑虑,“威逼” 两位副主编同学提 供稿件,再经过 和王老师的数次商 议和几天的审稿、 编排工作,中信所 研究生快讯第一期 终于诞生了! 其实在做完第 一期的那一刻,我 心里得到的并不是 如释重负的轻松, 而是一种忐忑不安的紧张——东西是做出来 了,不知道大家的看法以及反应如何?但是 没想到,中信所研究生快讯一经推出,就得 到了不少所内老师、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以 及各位同学的赞赏和大力支持。在看过各位 老师、师兄师姐以及各位同学的回信之后, 我感到非常激动,同时也非常感谢部分老师、 师兄师姐以及同学向我们快讯提出的有建设 性的意见。大家的反馈使得我了解到这样一 份快讯还是有它存在下去的意义的,这份快 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子刊物,更是一个 展示我们中信所研究生风采的平台,同时也 加强了我们研究生与各位老师以及师兄师姐 的联系,还帮助我们各位研究生同学留下了 在中信所求学的日子里的美好回忆。 由于是第一期,这份快讯当然存在着不少不 足之处。不少热心读者在来信中提到快讯的 内容比较单一,以活动报道居多,没有多少 真正展示同学风采的文章。而且也有热心读 者提出建议,希望在快讯中增加学术性的内 容。关于这些建议我们都认真考虑过,在本 期中大家会看到不少由同学撰写的原创稿件。 与此同时,由于本快讯旨在展示中信所研究 生的风采,记录研究 生在所内经历的各种 活动,而快讯的主要 供稿是由各位同学凭 兴趣热心提供的,我 们也并不想因为快讯 的出版工作而增加各 位同学的负担,因此 在快讯上会比较少看 到特别学术的文章。 但是我们欢迎各位同 学向我们提供类似的 稿件,也热烈欢迎各 位老师以及师兄师姐 向我们快讯供稿。此外,由于学业以及供稿 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快讯没办法保证能够定 期按时出版,但我们会积极协调稿件以及时 间,争取能够每月出一期,同时也希望能够 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与 支持! 我再次代表我们快讯编辑部衷心感谢各 位老师、师兄师姐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与鼓励, 同时也希望这份快讯能够在各位的支持下长 久发展,越走越好!希望我们快讯能够为各 位送去冬日里的一缕暖流,在大家温暖我们 的同时给大家带来温暖! 快讯主编: 周 洋 2010年11月 A 师训 dvice 给研究生的忠告 我已经带了几十个研究生了,有一些深切的体会,发现许多研究生有一些共性问题。 下面,针对这些共性问题,给研究生们一些忠告。我姑妄言之,有兴趣者姑妄听之。 一、论文的创新点表现于何处? 这个问题最大,首先说。我知道,有些研究生根本就没有以科研为志业,读研究生就 是为了捞一块敲门砖。但是,为了敲门敲出一些动静,这块砖总得有些分量吧?换句话说, 即使拿到学位后就一辈子不搞研究了,在研究生阶段也不能混,也要把学位论文做好。 对于硕士学位论文,“创新”的要求不宜提得太高。所谓创新点,无非表现在理论或 实证两方面。表现于理论,可以是提出新概念(可以是小概念)、发现新现象(可以是小 现象)、引入新方法、构建新模型、改进旧模型,等等。表现在实证,可以是搜集新数据、 从一个新的角度或采用新的方法去分析新数据或老数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等 等。 我认为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不算强,因此我带的研究生,做实证研究选题的多。当然, 学生有志于理论探讨,我会坚决支持,但可能给予的指导相对有限。我注意到,一些做实 证研究的学生,尤其是做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往往存在着惧怕数据搜集的艰苦性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搜集数据是一切像模像样的研 究的基础。在硕士阶段,从数据搜集入手去开展 一项完整的研究,对于提升研究能力是很好的训 练。因此,无论如何不能怕困难。有了过硬的数 据,即使你的分析能力有限,未能得出石破天惊 的结论,但是别人可以利用你的数据去做进一步 的分析,那也是你在源头上做出了贡献。我个人 有一个简单看法:硕士研究生只要在数据搜集上 下了真功夫,就可以认为具有“创新点”了—贡 献了新数据。当然,是在一项有意义的学术选题 的前提下搜集数据,而不是为搜集数据而搜集数 据。什么样的学术选题有意义?导师在这方面有 武夷山老师 重要作用。 我90年代写过一篇《两种科技译文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比较研究》,这可能是全世界 迄今为止唯一一篇以译文期刊为研究对象的选题。这个选题是很新颖的。当时,没有任 何期刊全文数据库,因此,本研究所需的数据,我是用纸本期刊一篇一篇地手工采集的。 尽管做得很累。但这样产生的数据,新颖性一定也是不成问题的。 有些志在创业的人士,首先选择去小企业工作,为什么?因为在小企业能接触到各 种类型、各个环节的工作,而在大企业,分工很细,不容易全面把握企业运作的全貌。 一个高层次科研人员,可以满足于分析别人搜集的数据;一个初入门者,最好从搜集数 据做起,然后,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政策建议等都涉及到,这才是完整的训练。这同 首先去小企业工作是一个道理。 因此,研究生们千万不要嫌搜集数据过程(或实验过程)繁琐、累人,这是一辈子 难得的锻炼机会。 二、要无比重视查阅文献 要像牛顿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得充分把握本领域以及相邻领域的已有成果。 导师与学生商量确定了选题后,学生在文献查找方面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我发现,我带 过的学生,凡是能查到我不知晓的相关文献的,必然是下了大工夫的。这样的学生,没 有一个论文质量是不行的。我带的第一个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是“报纸科普宣传状况 的比较研究”。她的文献检索延伸到了情报学的相邻学科—传播学,在传播学的期刊上找 到了关于“构造周”(Constructed Week)的介绍。文献说,对于报纸的抽样,构造周 比自然周更可取。我自己从未接触过“构造周”的概念,但觉得这个概念很有用。于是, 这位学生就决定用构造周的方法从三种报纸取样。她的论文完成得很好。我估计,这也是 中国大陆第一篇采用构造周方法的论文。 我在浏览期刊的过程中,发现了对学生们有参考价值的论文,会复印下来交给他们。 但我会对他们说:“按理说,应该是你们告诉我,又找到一篇相关论文!而不是我告诉你 们。”他(或她)听了我这话,就嘻嘻笑。 为什么他们专门查找文献,还比不上我顺便浏览文献的效果?原因之一,是很多研究 生只上网查,不去图书馆浏览纸本文献。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坏的习惯。首先,并非所有重 要文献都上网了。其次,有些文献虽然上网了但需要付费,我们目前还不方便使用它们。 第三,图书馆除了期刊,还有其他好东西,如百科全书、各种年鉴,等等,它们也能发挥 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论文写作要注意什么 实验或实证研究做完了,大功告成,进入了写作阶段。但不可对此阶段掉以轻心。很 多研究生的一个共同突出问题是:论文缺乏贯通的文气,只能靠层层堆叠的大小标题搭起 文章的架子。我经常对他们说:“如果把小标题统统撤掉,你的文章还读得下去吗?如果 读不下去,就说明内在逻辑不明显,缺乏承上启下的段落或文字。”这是我检验文气是否 贯通的简单方法:将小标题去掉。 另一个共同的问题:舍不得丢弃好不容易写成的东西。学生们在搜集资料、消化吸收、 融会贯通、文字表述等上头花了很大力气,就舍不得删,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枝蔓过 多,反而使读者不易看出整棵大树是什么样子,所以,很不可取,必需“整枝”、删改。 没有这里的“舍”,就没有全篇效果的“得”。我对他们说;“这里删去的东西,你们若 觉得有价值,不妨另写成一篇小论文争取发表出来,但是,这篇学位论文必须主线突出。” 第三,一些同学在文献阅读过程中不注意记录文献出处,结果,在写作中引用了某文 献的内容却无法标注参考文献,为此又要花很多时间回过头去追索文献出处。看起来这是 个小问题,但说明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而如果缺乏好习惯,就可能一辈子老是摔跟头。 (文章以及图片均转自 武夷山老师 科学网博客) T ips 你想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吗? 你想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吗?照以下所说的做就是了,有的可以速成,有的可以日积月累而成。 1. 进别人宿舍或办公室时,不敲门,径直闯入; 2. 当别人在电脑上看东西或写材料时,你未经邀请凑过去盯着屏幕看; 3. 当别人在电脑上输入账号、密码之类信息时,你不主动回避; 4. 在别人宿舍或办公室,随意翻看桌上、书柜、书架上的书籍、材料等; 5. 当你在别人宿舍或办公室时,恰逢主人接听电话,而你不仅不主动回避,反而竖起耳朵听电话内容; 6. 当你进入别人宿舍或办公室,主人和同事正在谈论工作或其他与你无关的话题时,在主人未邀请你 加入的前提下,你不仅不主动回避,反而留意谈话内容并时时插话; 7. 收到别人邮件,从不回复,直到发件人追问你是否收到时,才有所反应(垃圾邮件除外); 8. 收到别人短信,不作回复,只当短信消失在风里(垃圾短信除外); 9. 到别人的房间或办公室,与你要找的人聊天,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只顾自己一吐为快,不管是否 对其他人构成影响; 10. 把传播小道消息或他人隐私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小喇叭到处广播。 (作者佚名) A 活动 ctivities 欧阳院士讲“嫦娥”, 激起师生“探月情” 10月26日下午14时,以《月球探测形势与中国的嫦娥工程》为主题的欧阳自远院士 报告会在我所多功能厅如期举行。整个会场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吸引了我所和其他各兄 弟院校的众多师生前来聆听报告。 欧阳自远院士系我国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被誉为“嫦娥之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是 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他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 具体设计了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 目标。 报告会上,欧阳自远院士以平实的语言解答了萦绕在人们脑海中的一系列问题:“人 类为什么要探测月球?”,“探测月球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关系?”,“中国 的嫦娥工程取得了哪些成就?”。整个报告会中,欧阳自远院士以翔实的图片资料和生动 的描述,为大家介绍了全球探测月球的形势和我国开展“嫦娥工程”的重要意义。演讲结 束后,是现场提问环节,师生们纷纷向欧阳自远院士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欧阳自远院士报告会深入浅出又精彩异常,现场多次被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嫦娥探月情”。报告会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团团围住欧阳自 远院士或请其签名留念,或求教空间探测技术等相关问题。一位同学激动地说“我们很高 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亲耳聆听院士讲座,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文/张亚征) 往届毕业生交流会 10月24日下午,各位在读研究生期待已久的往届毕业生交流会在333教室举行。此次 交流会的主题是向在读研究生介绍本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找工作的相关技巧以及如何更 好的安排自己未来两年半的学习时间。 本次交流会共到场11位刚于08、09、10年毕业的师兄师姐。各位师兄师姐大部分就 职于知名企业,诸如安邦咨询公司、新浪公司、大唐电信等,从事职位有管理者、技术人 员、市场策划专员等。此外也有部分从事于事业单位,如北京市情报所、中国专利局信息 中心等。 交流由学长们的自我介绍开始,他们每个人都简短的就自己的现在就职的公司及职位、 本科专业、所选导师、论文方向这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让同学对他们有了初步的了解, 以便于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方向来进行提问。自我介绍完了以后,就是自由提问 环节。自由提问的环节的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研二的同学大多关心的是就业的问题,如 简历的撰写与投递、面试前期的相关准备、面试时尤其是小组讨论的技巧以及学长学姐的 公司或单位近年是否有招聘新职员的意向等等问题,学长们对于这些问题都一 一给予了 详细的解答,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例子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了最实在的建议,强调在求职 时要目标明确,对感兴趣的公司深入研究并主动发现问题、找到公司需求与自身优势相匹 配的职位、学会扬长避短等;也建议学弟学妹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最适合与自己的一 套面试方案。研一的同学则侧重于现阶段的学习生活的安排方面的问题,如:如何选导师、 现阶段应该增强自己哪一方面的技能等。学长们普遍认为导师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 趣爱好以及自己未来期望的就业方向来选,而自己应该根据自己所选的方向来相关的技能。 此外他们还根据自己当年的经历解答了同学们所困惑的其他问题。 整个交流会气氛非常活跃,由下午的一点半持续到了五点,同学们都受益匪浅。研一 的同学懂得了如何更加合理的安排未来两年的学习生活,研二的同学对未来自己的就业也 更加充满了信心。 (文/詹淑琳) 青春作伴好出游!(记小汤山实践课) 在这个秋风送爽,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研究生部举办了新生第一次的集体出游活 动——小汤山农业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行。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加10级新生的社会经验, 促进新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参观相结合。早上九点多,我们33个研 究生以及几位老师一行人,来到了小汤山农业示范基地。 刚刚进园,映入眼帘的就是大片的温 室大棚,里面种植着很多品种瓜果作物, 看看路标,各种珍稀花卉、蔬菜的养殖中 心还真不少,听导游说,有好些品种是专 门供出口和制药的,非常珍贵。我们跟着 导游一路走来,途经了天然的温泉区,来 到了珍稀鸟类展示馆。同学们都大开眼界, 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异类”,珍珠 鸡,孔雀,白天鹅,鸳鸯……有很多品种 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大家都说, 有种置身于原始森林的感觉,并争相与这 些“朋友”拍照留念。 园区里的孔雀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瓜果示范大棚, 这里种植着各个品种的温室蔬菜瓜果,有 些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我们有机会能近 距离的观察并且感受他们的生长,这真是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之后,我们参观 了蝴蝶兰的生长大棚以及三益制药研发实 验中心,这里向我们真实展示了从植物中 采集所需成分并制成药品的全过程,同时, 教我们自然辩证法的卫华老师现场给同学 们授课,用极其生动的比喻向我们展示了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通过这 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对一些 卫华老师授课实况 特别抽象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中午,示范基地为我们一行人准备了丰盛的农家饭,这里的所有食材都是自产自销, 全都是园内自己种植的,不但十分新鲜,而且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这让厌倦了城市喧 嚣,从钢筋水泥污染化工污染中 走出的我们,倍感舒心与惬意。 餐厅的装修十分有农家气息,饭 菜更是做的十分可口,大家都感 叹,这样的清新小菜胜过饭店的 美味珍馐! 这次的小汤山农业示范基地 行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 富了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 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相信以后 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大家一起去课 外学习实践,结伴出游! (文/赵 婧) 园区合影 F 心语 eelings 远离QQ,支持360的n个理由 近日360与腾讯之战闹得沸沸扬扬,整个网络硝烟四起,作为一名普通网民,大可不 必卷入此纷争,但不幸的是我已经被卷入了,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好吧,既然已经湿 了,不妨下水走走,^_^…… 首先要声明一下,我并非qq的忠实用户,至今未下载过qq软件,只是每天webqq一 下,我用qq的原则是“小隐隐于qq大隐隐于市”,曾多次被朋友问及上q对我来说有何 意义,呵呵,还真没想过,可能是习惯成自然,在qq中隐居,笑看他人q起q落…… 好的,步入正题,话说3日晚,我打开 webqq页面后,弹出的不是登录页面,而 是一封qq的“二选一”威胁声明,逼迫用 户二选一,装了360就不能用qq,qq果然 财大气粗, 而360态度相对温和,甚至还 发了一封“致网民的紧急求助信”,信中 说“这是360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也是中 国互联网最危险的时刻”,可能是我比较 愤世嫉俗吧,我选择站在360这一边,这是 我远离qq的第一个原因,从道义上支持 360。 其实在这之前我就看过二者之争的报道, 11.1还看过人民网以前对360总裁齐向东的 采访,他说“在互联网上,哪怕有10%的用户电脑是不安全的,就足可以养活木马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有了钱以后就会招募更多的人加入,更多的木马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就会制造更 多的不安全的因素,然后让互联网更不安全。一个更不安全的互联网,就会给木马产业链 贡献更多的收入,木马产业链更多的收入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在 360出来之前,只有不到10%的用户电脑是安装安全软件的,90%以上的用户电脑里面是 没有安全软件的”,因此360决定用一个免费的安全软件武装我们每一台电脑,构建人民 战争的防线,把木马产业链打碎,维护互联网安全。之前我总是不明白360为什么免费, 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而且还号称永久免费,看过采访后,我非常认同360的经营理念, 这才是所谓的高瞻远瞩嘛,好,再支持一下。 所以大家坚持一下,不要轻易抛弃360转而选择所谓免费一年的金山瑞星,如果360 被打垮了,你还真指望一年以后金山瑞星给你免费杀毒吗??? 接下来我们看看腾讯是如何的鼠目寸光:一手遮天,腾讯太霸道,腾讯QQ作为一款 即时通信产品(IM),它只需要单纯、即时地传送互用输入的信息。但是诸多事件的发 生,让我们发现,腾讯QQ并没有如它标榜地那样单纯。蔡文胜就曾表示,腾讯现在什么 都想做;李彦宏对腾讯所谓的“在线生活”、“一站式服务”的评价是:基本上就是不给 别人任何空间。 蒋涛认为,腾讯的产品策略之一就是:所有的互联网应用,只要用户量 到了一定级别,腾讯一定要有,别人的产品可以暂时比腾讯做得好,但腾讯绝不会让它不 可替代。 当被问及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时,腾讯CTO熊明华给记者的答案不是超过10亿的QQ的 注册用户,也不是某一项产品、技术方面优势,而是“耐心”:懂得在合适的时间推出合 适的产品。”因此,究竟腾讯还会做什么,没有人知道。腾讯只是利用先发优势抓住了一 大批用户,产品研发都是针对用户市场展开,追求短期效益,而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清晰地 规划。中国的创新口号总是提得那么响亮,大家知道,创新一般要靠中小企业的,如果任 由腾讯如此发展,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稍有创新稍有盈利就被腾讯拍死在沙滩上,那创新的 动力又何在?腾讯不去创新,只是不停的模仿和扼杀同行,久而久之,中国的互联网情境 堪忧!谁来规范腾讯垄断行为? 今天早上,我本来是要卸载qq旋风的,但完成之后却发现卸的是360,除了腾讯捣鬼 我实在想不出别的原因,若果真如此,我对腾讯的态度将由愤怒转为鄙视。就这样,腾讯 又让自己的形象矮了一截。 下面来讲一个比较搞笑的理由,呵呵,纯属娱乐,想起曾经我跟朋友开的玩笑:因为 我要成为富人,所以我才选择不上qq或隐身于qq(相信大家都读过网上的一个帖子:穷 人与富人的区别,其中有一条是穷人上网聊天,而富人上网找投资机会)。戏言,不必当 真,但是细想之下,发现确有几分道理。 此文快要接近尾声了,可是我又遗憾的发现,360、腾讯都已不是中国的民族企业了, 包括百度,一个企业是不是民族工业,不能看它的CEO是哪国的,而要看它的主要投资者 (股东)是哪个国家的。所以沉默良久,我竟然又不知如何抉择了,上面仿佛说了半天废 话。那文章要不要改呢,算了,就这样吧,不能因为一句腾讯是印度的百度是美国的360 是日本的就改变初衷(⊙o⊙)。 昨日看曲晓东谈360腾讯纷争,他说这样的恶性竞争给中国的反垄断法扇了一记耳光, 好的,既然问题出来了,我希望我们能合力合理解决,无论是广大网友还是腾讯或360或 政府部门,大家都要看远一点想久一点,低头看脚下的同时也看看天空吧。OK,小女子 才疏学浅,能力匮乏,也想不出什么好方法,能说的只有这些了,但它们都是我小小的真 实的感受…… (文/李喜英) 这样的奢侈品,你可曾拥有 天天都上人人网,不仅仅因为能及时了解同学和朋友的状态,更是因为每每看到“朋 友新鲜事”这一栏大家的分享,总会发现新的事物,总有新的感悟,从感动到认同到行动, 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启发,受到感染,为自己平淡的生活增添很多新鲜和色彩。最近,分 享了好友的一篇日志,心里不禁有很大的触动…… 日志的题目叫做“这些奢侈品,你拥有多少?”,乍一看,我还以为说的是什么香水, 珠宝,名牌服装,手表……总觉得这些东西离自己好遥远,是有钱人的专属,也是自己目 前为止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一定不可能拥有。但看过文章之后,我才觉得自己太肤浅, 太简单了,但同时也庆幸,自己不是一无所有。其实,这些奢侈品好多就在自己的身边, 我们只是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而变得理所当然了…… 你可曾想过,对于我们来说,什么事最重要的东西?《蜗居》里面,宋思明说:“可 以用钱解决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仔细想想,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人的一生中, 最奢侈的东西并不是拥有很多的财富就能同时拥有的,相反,如果我们懂得去欣赏、去发 现生命中真正能让我们有发自内心喜悦的东西,这样的算是真正的“奢侈品”。 这些真正的奢侈品,你可曾拥有? 能背着包包走天下的健康 舒心的工作 起风的天总有人提醒你加衣 睡着的时候总有人为你盖被 穿上便宜T恤也很PP的健康身材 想旅行时,总有谈得来的朋友愿 意请假陪伴 每天都能踏实地睡个好觉 会欣赏美丽的心和能欣赏美丽的心情 一个教会你爱和被爱的人 你为之甘心付出的宝宝 学会放弃 学会承受 接受并珍惜生活赐予你的一切 珍藏一件凝聚情感的物品 心境开阔 信守一个诺言 把你所能想到的一件浪漫的事变为现实 带给他人向上的精神特质 我想,看了这些,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值得我们珍惜的奢侈品很多就在我们手中。 (文/赵 婧) Ads 中信所研究生快讯 建议、稿件征集 中信所研究生快讯是一个由中信所2010级研究生自发创办的原创性非盈利性质的电 子刊物。由于刚刚起步,想要得到长久的发展发展,十分需要各位对我们提出各种有益 的意见以及建议!同时也号召各位老师、学长以及同学向我们提供稿件! 稿件涉及内容如下: 对于近期在中信所举办的报告以及活动的报道、图片以及个人感受 个人在学习生活中的感触(诗词、散文、随笔均可) 对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建议 我们也欢迎各位同学向我们提交自己原创的关于学术方面的文章。各位的建议以及 稿件请发送到主编邮箱,对于各位投来的稿件,我们会择优选用,刊登在快讯之上,希 望大家能够对我们的工作提供帮助与支持!非常感谢! 主编邮箱:ikaja.yo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