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家对话 - 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pdf
VIEW 全球专家 系列对话 疫情下的城市对话 西浦城市与环境校级研究中心 XJTLU URBAN & ENVIRONM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RE 中国·苏州 序言 INTRODUCTION 序 I 言 2020 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在亿万人心中留下深深烙印。截止 12 月 23 日,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 7800 万,仍未出现被遏制的迹象,专家强调还需做 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在这信息交换和交通流动无比便捷,人类互相依度史无前例的年 代,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性安全威胁的扩散和蔓延风险也达到空前的快速和广泛,不分 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发达程度,大大增加了世界范围的不确定性,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 战。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考验,我们在与病毒争分夺秒地斗争的同时,还需集思广益, 开展全球性的协作与互助,积极吸取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危机中极速思考、在反思中坚 定前进、在行动中把握未来。 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与环境校级研究中心致力于关注城镇化带来的环境、经济、社会、 健康变化等议题,探索更加智慧、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范式。自 2020 年 2 月开始,研究 中心邀请十多位亚洲、欧洲、美洲等地的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人士及城市管理实践者,采用 问答的形式,建立对话、分享观点和探索路径,并通过中英双语在网络空间持续不断地向全 球发布。现将 12 期内容集结成册,包含健康城市、社区治理、智慧发展、经济恢复、城市 韧性等广泛且综合性话题,从城市规划、空间设计、治理方法和技术突破等不同纬度,多元化、 前瞻性地构想未来城市的发展面貌和方式。面向人类共同命运和挑战,结合国际视野和本地 深度,国际专家对话系列旨在碰撞新的思维,聚焦和助力健康、宜居和可持续城市的建设。 徐蕴清博士 西浦城市与环境校级研究中心主任 2020.12.23 I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随着全球进入城市时代,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更高密度的集聚助推了病毒的蔓延,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先进理念和多方资源也都在城市汇聚,更多的创新策略和解决之道也将在城 市中产生。城市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国际高度,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和紧要 的目标。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危机都在不断证明和提醒我们,在快速降低负面影响的同时, 积极适应、恢复、预测以及改变是关键所在。转危为机,需要我们基于对未来的畅想,果断 采取当下的行动。《联合国人居署 2020-2023 战略计划》强调要在新形势下实现关键性的 转变,走出共享繁荣、品质生活、低碳发展和韧性发展之路。 II 致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谢 对话专家: Janaka Jayawickrama 博士,英国约克大学,健康科学系,副教授 邹怡 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讲师 S. Anantha Krishnan 先生,城市经济论坛,秘书长 高杏林 先生,江苏省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党政办,副主任 II Geoffrey Payne 先生,英国 GPA 住房和城市发展咨询公司,创始人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Geoff Thompson MBE FRSA DL 博士,英国非政府组织“青年宪章”,创始人 / 主席 陈启宁 先生,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SCP),董事 / 中国区总裁 Steffen Lehmann 教授,美国内华达拉斯维加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Mark Boyle 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Heseltine 公共政策实践与场所研究所,所长 Timothy Johns 先生,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国际贸易部,中国数字医疗负责人 Geoffrey O’Brien 博士,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副教授,曾任英国纽卡斯尔市市长 陈雅薇 博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环境建设学院,副教授 主编:徐蕴清 编译:丁钰 编排:杨文,王诗槐,王梦缘 校对:陈雪,赵宇宸,史一涵 * 专家致谢先后顺序按对话发布次序排列。该对话系列的讨论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 目录 CONTENTS 目 III 录 序 Ⅰ 致谢 Ⅱ 对话一 | 疫情下的社会学家声音:健康城市源于健康社区 1 对话二 | 疫情下的环境科学专家在行动:模型预测与科学辟谣 4 对话三 | 疫情下的联合国专家声音:从危机响应到城市韧性 6 III 对话四 | 疫情下的地方城市管理者在行动: 一线防控与智慧社区 10 对话五 | 疫情下的国际专家声音:疫情危机和活着的城市 15 对话六 | 疫情下的世界冠军声音:数字化时代下的“互动式”体育生态 18 对话七 | 全球疫情下:城市以健康为中心,规划让人们少生病 22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对话八 | 全球疫情下:社交距离与未来城市空间 27 对话九 | 全球疫情下:后工业的脆弱性和资本主义新伦理 31 对话十 | 英领馆官员:数字医疗,暂时措施还是长期趋势? 37 对话十一 | 应对全球危机:来自英国教授市长的呼吁 42 对话十二 | 后疫情时期:城市重建融资的新工具和新挑战 46 1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对话一 | 疫情下的社会学家声音:健康城市源于健康社区 本期嘉宾:Janaka Jayawickrama 博士 Janaka Jayawickrama 博士是英国约克大学健康科学系副教授, 研究领域为社区福祉。他是一位社会人类学家,工作主要围绕灾害、冲 突和不平衡发展影响下社区福祉提升的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和实践展 开。他在各种人道主义反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斯里兰卡海啸 (2004 年 )、苏丹达尔富尔西部失所人民援助 (2005 - 2006 年 )、巴基斯坦 境内阿富汗难民问题 (2006 年 )、马拉维难民问题 (2006 年 )、约旦境 内伊拉克难民问题 (2007- 2008 年 ) 和伊拉克北部的叙利亚难民问题 (2017 年 - 至今 )。Janaka 持续为联合国和国际机构提供人道主义事务 方面的建议。其在“关爱”和“福祉”概念上的开创性工作影响了全球 1 人道主义政策和实践以及发展干预方面的话语。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导读 新冠疫情 (COVID-19) 的爆发和发展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与病毒争分夺秒的斗争,积极地在危机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并前瞻性地思考更好的未来也尤为重要。很多议题值得去探讨,比如危机后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人居环 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以及如何快速恢复生产、消费与经济活力,同时平衡环境和生态;在考验和转折中 寻找创新动力,通过规划、政策、治理方面的改革使城市具备更高的危机应对能力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西浦城市与环境校级研究中心致力于关注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社会、人口、健康变化等议题。依托西 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化平台,本专栏旨在邀请一系列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讨论,建立对话,就我们关注的 这些问题分享他们的观点。从多元的角度,拓展的视野,碰撞新的思维,聚焦和助力健康城市的发展。 01 您认为“福祉”指的是什么,它为何 对社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我过去 25 年深入亚洲、非洲和中东受灾害 和危机影响社区的工作经验看来,我愿意将“福祉” 定义为生命个体有效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的能力。 环顾四周,生活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我指的不 仅是灾难或重大危机事件,它甚至存在于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不断上涨的房价、交通事故、破裂的关系、 突发的疾病和失业都时刻提醒着我们——生活充满 了变数。基于此,许多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复杂而务 实的方法来应对这些不确定和危险。如我们的宗教信 仰、人际关系、家庭、传统和精神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自人类文明伊始,我们就一直在应对这些挑战,所以 其中一些提升人们福祉的方法是经过时间检验和证 明的。 因此在我看来,社区福祉是一个通过我们对外部 生活的内在理解和发现自身的能力来应对外部世界 的过程。 02 在城市环境中,尤其是现代都市变得 更大且更密集的背景下,人们提升其 福祉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2 一 | 疫情下的社会学家声音:健康城市源于健康社区 城市,尤其是大都市都具有发展迅速,资源丰富, 个人主义盛行和拥有极端繁忙的生活方式等特点。让 我觉得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里, 人们总是看起来忧心忡忡。他们忙于追赶时间,甚至 没有时间对彼此报以微笑。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生活归 纳出以下三个特征: a. 住在大城市里,你如果不是非常富有,上下 班的通勤路程一般都会很长。 b. 你的工作主要保证你有资格留在城市里,你 不可能在失业的时候仍然维持一个体面的城市生活。 所以,你的生活终究只能围绕着你的工作。 会长期困扰你,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从事护理职业的人 来说认真考虑自身的健康福祉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挑战在于不知道该做什么。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普及的今天,很多人习惯于在对 形势没有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妄加评论,互联网上的 这些反应很可能诱导矛盾的发生。然而,与此同时, 社交媒体又可以把受危机影响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使 他们团结一心。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意识到我们的生 活是多么的不确定和危险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也就 是为什么在遇到重大危机后,鼓励人们重新拿回掌控 自己日常生活的主动权将变得大有裨益。 c. 忙碌的生活方式不会给你的人际关系、爱好 留任何空间,甚至会剥夺你“什么也不做”的权利。 你没有时间去关心他人,也没有人有时间去关心你。 03 像 COVID-19 这 样 的 重 大 灾 难 发 生 后,对处在一线的医生和社区工作者, 以及普通公众有什么主要的心理影响 ? 什么是灾难援助的本地化,它的重要 性体现在哪里? 在任何危机中,受影响的人群都总是第一反应 者。我们一般认为,专业服务提供者会进行首要干预, 而事实上,母亲、父亲、我们的邻居和朋友才是第一 反应者。在大多数危机情况下,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受 影响社区和专业服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非常有必 要的。其重要性在于拥有一个愿意以积极方式应对危 机的群体,更加有助于专业援助。 05 灾后公民援助和降低未来风险的要点 是什么 ? 增强社区应对灾害的能力和减少未来风险的措 施有许多。然而,在我看来,教育在这里扮演着至 关重要的角色。我指的不只是正规的学校和大学教 育,还包括关于灾害和危机的非正式和非正规教育。 当每个人都明白我们均对降低风险负有一份责任时, 我们就能有效地应对危机。此外,社区可以拥有自己 的一套风险降低流程,这对于缓解未来的危机也非常 重要。 图 1 COVID-19 发生后,武汉社区工作者正在给社区消毒(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你是医疗专业人员或社区工作者时,你的目标 是帮助和照顾受影响的个人和社区。不仅在 COVID 06 如何通过构建新的知识基础以改善社 区福祉和健康指数 ? -19 疫情中,而是在面对任何危机时,专业护理人员 我认为我们目前只关注应用新兴的科学知识去 也是相当无助于无力去拯救每个人的。当你意识到 处理危机问题。然而,有时我们会忘记,古老的知识 这一点时,你可能会大吃一惊。但即使有这个觉悟, 基石,如阿育吠陀(印度传统医术)和中医也有很多 当你看到你的人类同胞遭受了很多痛苦,并目睹他们 先进的干预手段和实践先例。我认为新兴与古老的知 死亡时,也会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挑战。这些记忆甚至 识需要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我们才能构建 2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基于以上几点,一个人在城市里的生活是有可能 变得非常孤独的,这对他们提升个人生活福祉有很大 的影响。 04 3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起对改善社区福祉和健康有意义且有效的创新知识 人钦佩的。看到人类同胞遭受苦难总是令人感到不幸 体系。在深入受危机影响社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中, 的,现在是鼓起勇气和耐心坚持的时候,我们需要团 我总是试图将新的科学知识和传统知识结合起来,从 结和支持每一个正在经历这场危机的人。 而形成新的方法和框架。我们需要记住,道教、儒教、 印度教、佛教以及其他许多文明的古老哲学可以为当 代挑战带来一些启示。 07 3 您如何评价迄今为止中国针对 COVID-19 采取的防控措施? 在未来,我们需要从这次危机与其应对经验中吸 取教训。我认为,这场危机结束后,中国可以把这次 经验作为一个案例研究——不仅从科学角度,还可以 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角度出发。中国的城市正在快 速发展,城市的福祉和健康正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主要通过信息的阅读来了解 面。此外,我相信培养符合中国社会、政治、文化、 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这是一个局外人的观点。 经济和环境背景及需求的人道主义专业人员将会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这个关键时刻正在尽其所 对未来的重大投资。中国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应该 能,与“非典”等以往危机相比,此次疫情的应对 考虑这一点。正如那句格言所说 : 措施更加先进、目的明确。我不认为任何人有 100% 的准备去预防或应对这样的危机。我在此次经历中看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到的是应对措施的灵活性与强烈的学习意愿,这是令 “我们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 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图 2 COVID-19 发生后,为集中收治患者,在武汉建设的火神山医院。该医院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 10 天。(图片来源于网络) 4 二 | 疫情下的环境科学专家在行动:模型预测与科学辟谣 对话二 | 疫情下的环境科学专家在行动:模型预测与科学辟谣 本期嘉宾:邹怡 博士 邹怡博士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讲师;博士毕业于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UCL),曾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入选江苏省人才“双创计划”、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主要 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昆虫授粉以及生物控害服务。 主要教学研究设计,全球变化生态学等全英文课程。 4 新冠疫情爆发后,关于疫情走势及防疫手段的各类信息及谣言层出不穷。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 科学系老师迅速联合团队成员搭建模型,预测全国及各省的疫情发展趋势,将成果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可视 化发布。同时开辟数据下载和答疑辟谣专区,至今不到三周已收获 20 万访问量,来自超过 110 个国家和地区。 此平台不仅有利于全球科研信息的即时共享,还将专业的数字建模及科学知识转化为普通大众都关注且接 受的信息科普,完成了一次极具意义的“跨界”。 为了解疫情防控中高校科研团队的作用,并为此类的“跨界”搭建交流平台,西浦城市与环境校级研 究中心特邀本校专家邹怡博士,与我们分享如何通过理性预测把握疫情发展规律;并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 对更好地尊重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则进行反思。 01 此次疫情爆发后,您迅速组建团队建 立网站,并且在网站上发布通过模型 得出的疫情预测图表,分享可供公众 免费使用的原始数据。请问您和团队 成员的这一举动的初衷是什么? 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有海量的新闻和资源,有 时公众很难从中获取关键信息,并对谣言进行辨别。 我们创建这个网站的初衷是为了向科学家、记者 以及其他研究工作者提供开放的数据访问,并为其日 常的统计建模创造便利。 在中文版网站中,我们还开辟专栏,针对虚假新 图 1 网站平台页面(网址:https://ncov2020.org/) 闻及谣言提供基于证据基础的回应。所有这些信息都 是从政府网站和权威媒体平台上自动抓取的,并保持 每半小时更新一次。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导读 5 View 我们希望基于此平台的信息整合功能,能够让公 众快速获取不同地区关于感染情况的最新消息,积极 分辨谣言;而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去开展其他更 测结果相当契合。正如大家可从官方报告中看到的 那样,每天新增治愈人数已超越新增确诊人数,且 许多省份未报告有新增感染病例。这是一个积极的 多的有益分析。目前,网站已有超过 20 万的访问量, 我们希望这个网站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数据共享便 迹象,表明目前的形势是可控的。 利,共同抗击疫情。 02 此预测模型的构建思路和参数依据分 别是什么?您认为疫情得到控制的最 主要因素是什么? 此 预 测 的 基 本 假 设 是, 感 染 人 数 的 增 长 符 合 然而,我们需要认清是,数学模型并不是展示未 来的直接窗口。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模型的结果。例如, 假如影响趋势的因素发生变化或当前病例的数据被 瞒报、漏报等,那么模型的预测将不再准确。 04 Logistic 回归模型,这也是一种常用的人口动态和流 行病学分析方法。 5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这意味着,感染人数总量将有一个渐近值。这条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曲线看起来像是一个拉伸的字母 S,其中曲线顶部表 示最大病例数。 虽然该模型没有判断影响当前感染情况的因素, 但显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们聚集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办法。 03 这几天的疫情走势是否与模型预期结 果相吻合,为什么? 该模型显示,国内的现存确诊病例数自 2 月 12 日开始呈下降趋势。截至目前,疫情走势仍与模型预 疾病专家提到这次疫情源于病毒跨越 了动物与人之间的界限,那么作为生 物多样性方面的专家,您怎么看待人 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能否做到既“不 跨界”又“和谐共处”? 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归属于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网络结构精心地维持着内 部的平衡,而生物多样性是这些网络的固有单元。 每个物种在这个系统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它们 会相互斗争,相互制衡,同时也会功能互补。 不得不承认人类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物种。我们受 益于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且有时消耗资源的速度 比补充它们的速度更快。但是,我们必须非常小心, 不要打破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尊重自然,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图 2 全国确诊病例时间趋势图和模型预测(图片来源:https://ncov2020.org/zh/predict-2020-02-26/) 6 三 | 疫情下的联合国专家声音:从危机响应到城市韧性 对话三 | 疫情下的联合国专家声音:从危机响应到城市韧性 本期嘉宾:S. Anantha Krishnan 先生 Krishnan 先生在国际发展领域有超过 37 年的工作背景,其中 包括 15 年在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及联合国人居署 (UN-Habitat)总部的工作经验,从事城市青年赋权倡议、政策和 研究、倡导、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的开发和实施。目前,作为城市经济 论坛(UEF)的秘书长,致力于研究通过促进城镇经济以加强包括卫 生部门在内的基础服务供给。Krishnan 先生近年来在危机恢复评估、 青年创业奖、清洁与安全能源、城市基础服务等方面为国际组织(如 世界银行)和各国政府(如中国、尼日利亚、挪威)完成了多项任务 和倡议。他同时也担任中英双语联合国青年杂志《UNITY》的编辑。 6 新冠疫情 (COVID-19) 的爆发和发展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与病毒争分夺秒的斗争,积极地在危机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并前瞻性地思考更好的未来也尤为重要。很多议题值得去探讨,比如危机后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人居环 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以及如何快速恢复生产、消费与经济活力,同时平衡环境和生态;在考验和转折中 寻找创新动力,通过规划、政策、治理方面的改革使城市具备更高的危机应对能力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西浦城市与环境校级研究中心致力于关注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社会、人口、健康变化等议题。依托西 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化平台,本专栏旨在邀请一系列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讨论,建立对话,就我们关注的 这些问题分享他们的观点。从多元的角度,拓展的视野,碰撞新的思维,聚焦和助力健康城市的发展。 01 新型冠状病毒已被不同机构赋予过多 个名称,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官方名 称 COVID-19 有什么意义,在国际 上有何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现已在许多国家蔓延,感染了全 世界数以万计的人。世卫组织最初将其名称暂定为 2019-nCoV,后正式命名为 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已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 惯例或政策”。世卫组织宣布以 COVID-19 作为正 式名称的同时,媒体报道称“因 2019 年 12 月以来 暴发的病毒源于武汉市,已导致对中国人和其他东 亚人种的偏见、仇外情绪和种族主义情绪的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命名的后果不仅与健康有关,还 可能引发对某些人群或国家的偏见。 世卫组织于 2005 年 3 月成立健康问题社会决定 因素委员会(CSDH),以支持各国和全球卫生合作 世卫组织强调“必须不受出于种族、年龄、族 裔或任何其他身份歧视地享有健康权,反歧视和平 伙伴,助其解决导致疾病和健康不平等的社会因素。 使国家易受传染病流行影响的主要社会因素包括贫 困、文盲、性别不平等和快速城市化。减少对传染 等要求各国逐步采取措施,纠正任何歧视性的法律、 病的歧视和污名化,重点关注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导读 7 View 的最弱势群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更有助于最 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包括埃博拉、寨卡、SARS 和 COVID-19 在内的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3:“确保健康的生 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在这一目标下, 3.d 提到要加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 降低风险,以及管理国家和全球健康风险的能力。联 合国可以协助和协调国际救援和治疗行动,并确保各 国在病毒研究方面的合作,以找到疫苗和药物等治疗 方法。 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中国正在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阻止疫情的蔓延,而世界 其他国家应努力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并加以控制”。 7 图 1 海外华人圈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反歧视运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02 将疫情宣布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PHEIC)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 有什么影响 ? 恐惧和谣言可能比我们正在与之斗争的 COVID-19 更可怕,重要的是要聚焦有关病毒的事实及其对公众 带来的风险。让公民参与和了解情况是及其重要的, 联合国可以在国际上发挥关键作用。 04 对于像 COVID-19 这样的重大公共 卫生灾难,危机恢复的关注点应着眼 于哪些方面 ?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是世卫组织 对“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 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 的不同寻常事件”的正式声明。世卫组织内一个由 国 际专 家组 成 的 紧急 委 员 会(EC) 依 据《 国 际 卫 生 条 例(2005)》 公 布 该 声 明, 而 此 版 条 例 是 在 2002/2003 年 SARS 爆发后制定的。 正如在任何人道主义危机中一样,应对公共卫生 灾难应采取无缝衔接的方式,既要应对危机造成的当 前形势,又要开始早日恢复进程。早期恢复是一种“通 过增进协调,侧重于提升适应能力、重建或加强应对 能力,从而致力于解决而不是加剧长期存在的问题的 灾害应对办法”。例如,许多国家的卫生系统和公共 卫生状况不佳,新的公共卫生危机还是会因此出现。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影响包括:1)在政府 层面,各国卫生部长必须加强与世卫组织成员国之间 的协调与合作;2)加强入境点的监测措施,提升公 因此,我们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纲领性行动计 划,例如为卫生部门人员提供培训,建全稳固现有卫 生系统,并通过增进在恢复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 众意识;3)制定区域防备计划。 正如我们所知,世卫组织已向据信有较高病毒暴 发风险的地区派遣专家,在病例管理、监测和早期检 测等领域给予协助。通过向工作人员提供试剂、检 测设备和培训,努力提高国家实验室病毒检测能力。 与此同时,世卫组织还向各国提供了必要的个人防 护设备。由于 COVID-19 全球感染人数已超 9 万人, 唯有持续的国际合作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这一流行病 继续蔓延。 03 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在能力建设 及其他相关方面能够做些什么 ? 需要 克服的障碍有哪些 ? 会团体参与来提升公众意识。简而言之,在应对当前 危机的同时,我们还应在社区层面和卫生部门自身建 立一个健全的系统,为预防未来危机的复发做好准 备。 05 受 COVID-19 影响最大且亟需恢复 的系统有哪些 ? 许多国家的卫生系统和经济将受到影响,并且我 们看到它们已经受到了影响。随着新冠肺炎在 50 多 个国家被确诊,经济学家正在逐步降低他们对全球经 济增长值的预测。 据英国海外发展研究院(ODI)称,疫情对人 8 三 | 疫情下的联合国专家声音:从危机响应到城市韧性 口健康和人员流动的即时影响最直接体现在确诊的 感染疾病,因为那里生活环境拥挤,几乎没有洁净 冠状病毒传播,以及航班取消和旅行禁令。新冠肺 的水源和卫生设施。基于统计数据的研究表明,“传 炎从一开始的传染病(epidemic)变为现在的全球 染病最容易出现在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 流行病(pandemic),意味着它已经跨越了多国边 印度、中国东部和非洲南部”。 界。鉴于流行病对所有个体和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各国亟需以卫生部门为重点,开展紧急和大规模响 应行动。全球各国,特别是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地区, 需要实施一系列与卫生有关的政策和信息宣传运动, 以遏制病毒的传播。长远看来,在欧洲和北美国家, 预期的卫生人员短缺问题将不得不通过宽松的移民 政策和提高工资来解决。 世卫组织指出,为了降低疫情影响,保护卫生相 关人力资源,并确保疫情期间及后续卫生服务的连续 性,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卫生系统。为未受疫情影响的 人群提供基本的人力及医疗资源具有同等重要的意 应对中,这往往导致对基本和常规卫生服务的忽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的一些其他疾 病的死亡率可能会因此上升。因此,城市医疗系统需 要有效平衡急救护理和正常医疗服务供给。 各国还必须考虑由此引发的潜在经济影响和溢 出效应。海外发展研究院(ODI)的脆弱性指数可以 通过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等指标检测一个国家易受 病毒侵害的程度。财政资源有限、卫生系统薄弱的国 家弹性较差,也更容易受到冲击。强有力的城市经济 “全球化”。如 2000 年代初香港暴发的非典疫情, 不仅应归咎于人口密度,还因其拥有高人口流动性。 因此,目前就 COVID-19 对旅客采取的限制措施是 可以理解的。我们还需谨记,疾病及其传播方式的多 样性和复杂性意味着“即使是准备最充分、基础设施 最清洁的城市也有疫情暴发的风险”。 另一方面,城市也为同时向更多人快速提供卫生 服务创造了可能性,如感染监测、检测、受感人群治 疗以及疾病传播预防。公民参与的城市规划和持续 监督可以成为改善城市人口健康和减少传染病负担 的有力工具。由于集聚效应,规模经济将成为可能。 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低的国家和城市在实现卫生 服务等设施覆盖方面面临着更高的负担。它们需要更 多的人均资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如针对孕产妇 保健或艾滋病护理,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来帮助居住 分散的人群。高城市密度有其自身优势,因为在那里 资源更容易共享。 07 如何加强城市治理,加快协调发展? 您是否能提供一个好的案例? 和充足的卫生服务资金将是应对危机和复苏的必要 良好的城市治理可以使城市人口在国家和全球 条件。许多捐助国提供的紧急救济资金应用于解决疫 各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自上而 情传播问题。我认为 ODI 也应更多地关注健康及疾 下的管理方式,即公民被视为治疗或严厉措施(但旨 病传播预防等因素。 在防止疾病的传播)的被动接受者,将使人们产生抵 06 您认为城市在恢复生活和生产方面有 哪些挑战和优势 ? 城市在面对传染病方面,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由于各种原因,城市化加速了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 新的传染病可能从不受城市环境影响的自然界(如鸟 触情绪,即使它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开放的环境与参 与式氛围将有助于提升居民接纳度,从而减少恐慌。 专家指出,在感染 COVID-19 的人群中,冠状病毒 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低。然而,仍有必要为 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需要提高城市人口对该病的认 知,并鼓励宣传勤洗手等简单而实用的措施。 类)中产生,然后扩散到城市中心区,从而加快传播 在塞拉利昂——一个卫生系统薄弱的国家,一项 速度。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这些来自野生动物的人 社区层面以社会动员和社区参与为导向的实用应对 畜共患病会迅速传播,禽流感和冠状病毒就是其中的 策略,在病例检测和抑制埃博拉传播方面发挥了有效 例子。在较贫穷国家,许多大城市还有卫生条件低下 作用。2014-2015 年间由中国资助开展的一项研究 的生活区,如贫民窟。居住在贫民窟的人们更容易 详细描述了该案例。 8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义。如我们所见,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了紧急情况 与此同时,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很容易使这些疾病 9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地方当局和医学界必须解决可能存在于社区中 的怀疑、不信任和犬儒主义。卫生系统不应被视为一 种“控制和惩罚”的工具。基于医疗从业人员和权威 人士在人们心目中长期树立的形象,赢得病人的信任 将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但是,医学教育系统、 医院和医生自身可以采取措施来解决恐惧和不信任 等问题。即使是在隔离的情况下,或者发生入侵行为 时,也需要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所提出的方案能够 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在没有具体证据的情况下, 应根据合理的实质性论据作出决定,并尽可能从类似 的情况中获得证据支撑。任何限制行为都必须以科 学证据为基础,而不是以武断、不合理或歧视性的 方式强加于民众。具体做法可参见世卫组织关于《传 染病暴发中伦理问题的管理指南(2016)》。我们 9 是在与人打交道,而不是机器,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公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民众密切合作,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众与医疗卫生系统建立有效沟通的问题,当局必须与 10 图 2 试点社区埃博拉感染病例检测、调查和管理的实操流程图 (详情可见: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974705/) 08 您如何评价迄今为止中国针对 COVID-19 采取的防控措施? 到目前为止所采取的遏制病毒蔓延的措施是令 人印象深刻的——从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武汉和 整个省份被封锁,与疫情区有接触的人员得到隔离, 政府动员人们参与抗疫等方式非常值得称赞。我不确 定它是否可以在其他国家复制,但从中吸取的教训相 当有用。城市中涌现的志愿者工作同样值得称道,让 世界了解到如何积极动员社区和城市居民参与到抗 疫工作中。如果疫情不再持续扩散到武汉以外地区, 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标志,将给人以乐观和积极恢复 的信心。 09 国家在抗击病毒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努 力,但仍出现一些值得进一步关注的 问题,如促进公众卫生知识普及和增 强他们对传染病的反应能力。您认为 什么才是城市建立公众认可度和信心 的有效途径 ? 您还有什么建议想要分享给大家? 我认为读者可以对不同国家如何应对这类疾病 有一个比较性的理解。如贵校的学生可以接触到世 界各地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此可以在交流实践案例、 经验和想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社群之间的沟通。我 们应该利用社交媒介互通信息,了解各国面对疫情已 采取了哪些步骤,哪些是有用的,以及如何进一步推 进这些措施。创建一个由学生和年轻人组成的国际虚 拟网络,为他们交流成功经验、良好范例以及困难挑 战提供平台,以此在抗击疫情方面建立全球团结。 长远来看,我们应该以新冠肺炎疫情为鉴,在流 行病应对措施及预防方面开展广泛的国际研究。从性 别、年龄、社会地位等不同维度看待此议题也至关 重要,疾病如何影响人,某些人群(老年人、妇女) 是否更易感,原因为何?基于此,我们应该研究对待 特定人群的特殊方法,并把它作为我们学习、研究、 理解、分析和互相交流的重点。 “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来对抗疾病,也终将以 乐观的精神来结束这场“战疫”,就像我们过去对抗 其他疾病一样。” 10 四 | 疫情下的联合国专家声音:从危机响应到城市韧性 对话四 | 疫情下的地方城市管理者在行动: 一线防控与智慧社区 本期嘉宾:高杏林 先生 高杏林,江苏省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党政办副主任,从事智 慧城市管理和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十余年,担任吴江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 指挥中心主任、太湖新城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期间筹建并负责数字城管指挥中 心、城市综合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和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 创新“721”工作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六次在全国智慧城市相关高峰论 坛作主旨演讲,介绍吴江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参与研发并运行了吴江智慧住 区治理云平台,打造了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小区自治“共谋共建共治共享 共评”的新模式。 2019 年被聘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专业委员会委会,并参与 全国城市综合管理标准的编制工作。现为山东大学、苏州大学高端签约师资。 为从地方实践角度回应国际专家关于社区疫情防控的讨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的“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深入报道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 控的好经验好做法”等要求,西浦城市与环境校级研究中心特邀江苏省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党 政办高杏林副主任,分享地方社区防疫一线工作做法与所遇挑战。同时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为切入点,探 讨疫情期间的信息采集、诉求获取及平台搭建措施如何在后续城市管理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 01 请问社区防控一线具体工作的内容是 什么,目前遇到的挑战有哪些? 由于我本人从年初二至今一直在吴江太湖新城 从事防疫工作,很多局室的同事也一直在一线坚守, 因此对社区防控一线的具体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主要 有三个方面: 第一,小区封闭式管理。在疫情最严峻阶段,政 府采取了封镇、封村、封小区、封企业单位等最严 格的管理措施。近期考虑到群众复工和生活的需求, 已取消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卡口,工厂方面也交由 企业本身承担防疫的主要责任,包括员工返苏复工管 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等。小区作为城市生活最基本 的单元,政府坚持实施最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从空间 层面看,小区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封闭式小区 通常有明确的围墙边界和出入口,在疫情期间,小型 小区保留 1 个出入口,大型小区保留 2-3 个出入口, 封锁其他小出入口,且所有出入口均安排人员值守。 在吴江太湖新城一百多个小区中,有约 20-30 个开 放式小区。开放式小区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 旧小区或弄堂,无围墙边界,巷道四通八达,也无物 业公司管理,因此平时的环卫及小区管理工作均由政 府兜底。在疫情期间,由于开放式小区难以实行封闭 式管理,因此政府采取封堵措施,用彩钢板对一些 弄堂进行封堵,仅留少量出口保证必要的人车进出, 如原来 1000 户有 3--40 个出口,现在仅保留 5-6 个。 第二,进出人员分类管控。对未去过重点疫区和 没有接触史的本地人或居住在苏州半月以上的外来 居民,每人发放一张通行证,证上注明姓名、身份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导读 10 11 View 证号、楼栋号、联系方式等信息,居民只有持证才能 出入小区。小区内的车辆也单独发放通行证,证上注 明业主姓名、联系方式,开车进出也严查开车人信息 是否与通行证一致。通过人、车通行证的方式,确保 进出人员均经过审核,且不存在携带病毒的隐患。对 于外来人员或重点疫情地区的返苏人员,采取两种隔 离方式,重点疫区人员直接送至政府指定的隔离点, 非重点疫区人员采取居家隔离。要求居家隔离人员, 在进小区门口时要详细登记个人信息,包括来苏时 间、来苏地点、来苏交通方式、小区楼栋号等,登记 后便回家进行为期 14 天的居家隔离。社区工作人员 11 会第一时间在被隔离居民的家门上贴上温馨提示“我 从 ×× 地返苏,从 ×× 日开始居家隔离”,以告知其 他住户避免与之接触。隔离期间,居民不可随意离家, 需根据门上留有的社区干部姓名和电话,每天主动联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系社区工作人员,报告当天体温情况;若有生活上的 任何需求可向社区寻求帮助,社区人员会及时送货 上门或解决问题。对于隔离期满且身体无恙的居民, 为满足上班或日常需求,社区将发放一张防疫期通行 证,持证可便捷出入小区。 第三,参与社区日常宣传、消杀与值班工作。疫 情期间,向居民宣传正确的防疫知识、高频次做好社 区消杀工作以及严格落实卡口的值班工作非常重要。 在封闭式小区中,此类工作由物业公司负责,而在开 放式小区中,则由社区兜底。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战的状态,这不利于抗疫坚守。因此前线人力不足是 很明显的短板,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是,复工与防疫矛盾凸显。吴江的疫情并不严 重,恐慌形势亦不明显,因此企业想要恢复生产,政 府想要复苏经济,人民想要恢复正常生活,逐步表现 出难以准确把握复工和防疫之间的关系的分寸。 02 在这个过程中您是否有观察到人们危 机应对和健康意识的变化?以及,是 否有增进社区参与的好的案例和办 法? 在政府的大力宣传教育之下,我们广大居民危机 应对和健康意识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表现为戴口 罩、勤洗手、常消毒、不扎堆、无聚会等。 一是,戴口罩。吴江生态环境较好,以往戴口罩 的人寥寥无几,仅有少量乘坐地铁或感冒生病的人 戴口罩,如今几乎是人人戴口罩。钟南山院士讲道, 若独自处于公园或其他开放空间,可不带口罩;处于 人流量大或密闭空间内,必须戴口罩。在我居住的小 区内,在空间相对封闭的地下车库里,人人戴好口罩; 在较为开放的空间如小区绿地、广场上,偶尔有个别 人没戴口罩,可见人们的健康防范意识在提高。 二是,勤洗手。以前我们提倡饭前洗手,但并不 是人人都做的很好。如今洗手已成为一种良好的习 惯,不论是外出回来,或触碰到公共空间的物品如门 把手等,都会及时洗手。 三是,常消毒。在铺天盖地的防疫知识宣传之下, 目前一些单位都派发了或个人都购买了免洗洗手液、 消毒液、酒精等,这些都体现出大家健康意识和防范 意识的提高。在我身边有些非常鲜活的例子。如我 吴江乡下的两个哥哥,他们六十来岁了,普通工人, 平时并不讲究个人卫生,如今每天都洗很多遍手,也 积极用酒精擦拭触碰的物品。 四是,不扎堆,无聚会。过年的习俗也改变了, 图 1 社区工作者正在进行社区防疫登记 扎堆聊天的少了,大家庭聚餐的都取消或推迟了。 目前遇到的挑战主要有两方面: 增进社区参与的好案例很多,主要举两个例子: 一是,人力不足疲劳应战。较长时间的一线值守, 第一,电梯内外放置纸巾。目前不论是各级政府 社区干部和下沉的政府机关干部们已经处于打疲劳 单位、社区、商场等地方,都在电梯门口和内部放置 12 四 | 疫情下的联合国专家声音:从危机响应到城市韧性 了开关电梯用的纸巾,大大减少了手或其他部位直接 接触电梯的可能。这个案例最初是在网络上传播,后 期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很快应用推广开来。 第二,电梯按键贴覆薄膜。目前吴江一些社区采 用先给按键覆膜,后再进行日常消杀的做法,这是民 间智慧的体现。由于电梯开关内有芯片,直接喷洒消 毒液容易造成破坏,因此这一实用举措既能做好消杀 工作,又能保护好设备。 03 您能否从吴江的实践中,讨论一下地 方治理如何有效地下沉到社区中? 这一次的全国总动员,全民抗疫情,充分体现 出我们国家强有力的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的治理水平。 正是有一个强大的政府,一套强有力的治理体系,我 一是,网格化治理,拉网式排查。吴江的彩钢板 净化行业、纺织行业与武汉有密切联系,往返两地的 工人和企业主很多,经粗略统计,年前从武汉返吴 人员至少有上千人。由于 1 月 18-20 日左右的返吴 人员未经过筛查和管控,有可能存在健康问题并接 触到亲戚朋友。对此,吴江依托网格化治理的基础, 以村和社区为单位,进行层层设防,开展拉网式排查, 排查出来的人员严格进行分类隔离,对有明确接触史 的移送集中隔离点,可能有接触的居家隔离。 二是,多渠道集结力量,向社区治理倾斜。面对 严峻疫情,吴江动员了所有可动员的资源,将大量人 力倾斜到村、社区里。由于吴江的村、社区人口基数 大,配备的干部人数较少,大量的防疫工作仅依靠这 些人远远不够,因此,吴江动员了机关干部和社区志 愿者两部分力量参与其中。各局的机关干部除日常工 作最低配置的需要,全部作为志愿者分配到各个村社 区和高速路口值守。基于吴江平时组建过志愿者队伍 参与城市管理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此关键时刻, 吴江再次吸收征用了一批志愿者参与拉网式排查工 作,为社区治理增添助力。 04 经历过社区一线的防疫工作后,您对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有什么新的 感受和设想? 第一,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打好社区治理的 坚实基础,“人”是最核心的要素。以前我们的社区 治理中有居委会老大妈这样的角色,如今我们的社会 治理要求四化,社会化,专业化、法治化、智能化, 便不能再依靠老大妈了,我们需要年轻的、专业的、 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去承担社区工作。但目前问题 是,基层的待遇水平不够高,难以留住年轻的大学 毕业生。若少有安心社区工作的人去落实社区治理, 智能化、智慧化的设备再多也无人落实、无人操作, 因此社区干部的配备到位仍需强化。 第二,居民主人翁意识不强。共建共治共享的关 键,在于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是我们共同的 家园,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文明守法、遵守社区规则 的业主,不传递负能量,没有破坏性行为。目前问题 是,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强,普遍认为交了物业 费,便可以享受各种服务,对本应承担的责任或义务 置若罔闻,表现出较强的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或者说重 权利轻义务的状态。共建的意义在于共同建设,共同 维护管理。社区治理不能完全交给政府或物业公司, 还需要广大居民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居民共 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强,仍需提升。 05 您认为在今后关于公共卫生的防控工 作中,还有哪些措施具备提升空间? 主要在两方面需要提升: 一是,制定成熟的预案体系,完善战略物资储备。 目前公共卫生的防控工作中,成套、成熟的防控预案 体系还较缺乏。比如应对此次事件,大多数地方政府 都是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缺少预先准备。古人 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此次火神山的建设如此迅速, 定是有提前设计好的图纸,一旦需要可迅速落实建设 工作,这是给我们最好的预案示范。预案需要包括计 划方案、人员队伍、物资储备等多方面,紧急关头 拿出来就能用,避免手忙脚乱。从中央到地方政府, 12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们才能做到如此的反应迅速、高效应对,也让世界对 我们刮目相看。从吴江实践中,主要有两方面措施充 分体现地方治理向社区有效下沉。 我从事城市管理工作十多年,近五年开始接触智 能化、智慧化的社区治理工作,最近也一直在学习 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 代化水平的相关内容。基于多年工作经验,我认为社 区治理是非常重要的。经历过此次社区一线的防疫工 作后,我对共建共享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也发现了 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我们对共建共享的重视程度不 够,派遣的治理力量不足。 13 View 甚至是社区层面都应制定相应的预案。此外,物资 储备非常重要,比如这次极其紧缺的口罩,在预案 中可以测算出储备量,将其作为战略物资储备起来, 储备量要科学精准,不可过量造成浪费。 13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二是,提升居民预案知晓度,加强预防措施宣传。 应对此次事件,地方政府必然有各式各样的预案,但 公众包括部分政府人员大多不知情,也未接受到相应 的教育培训或演习,因此必须提升居民预案知晓度。 前段时间的 331 专项整治消防安全教育是很好的案 例,可以借鉴。由于去年江苏省、苏州市突发多起 火灾,促使有关部门加大消防宣传力度,如在社区、 企业的各楼栋均贴满了消防宣传语,保证消防通道畅 通,设计好逃生路线等,这一系列举措潜移默化地影 响着公众,在遇到火灾时能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 沉着冷静应对。面对此次严峻疫情,政府积极开会讨 论,就如何加强个人灾害意识的教育也提出很多措 施,包括从学校教育到居民教育,从老年人教育到青 年人教育,帮助公众补上缺漏的全民灾害意识宣传教 育课。 06 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在社区疫情防控方 面发挥怎样的作用? 此次全面抗疫过程中,很多实用的智慧化手段发 挥了大作用。由于吴江太湖新城 2019 年底上线的智 慧小区管理平台仅覆盖了吴江的主城区,而疫情防控 需要覆盖全区,因此吴江使用了覆盖面更广的公安外 来人口管理系统及新开发的疫情防控智能化管理平 台。 一是,公安外来人口管控平台。公安系统有管控 外来人口的专业平台,借用平台中大量的外来人口信 息,更便于掌握此次作战中进出人员的情况。 二是,疫情防控智能化管理平台。为避免人员 面对面接触和减轻数据统计工作量,吴江公安系统 与本地一家企业共同研发出一个防控智能管理平台。 通过扫描防疫二维码,下载管控 APP,填写好姓名、 返吴时间、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便形成一 张电子通行证。通行证一方面计算返吴时间给出倒计 时,另一方面根据时间长短变换颜色,呈现不同等 级。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种,返吴时间为三天以内 的呈深红色,满三天变为淡红色,满七天呈淡黄色, 满十四天呈绿色,允许通行(这个功能上和苏城码类 似)。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智慧手段的关键在于智慧,既避免纸质登记,也 避免人员接触。目前智慧化手段很多,如各式各样辅 助家庭办公的平台和软件,以及网上不见面审批等。 这些手段不仅在疫情期内有用,疫情过后仍可以应用 到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当然目前的平台或软件还 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打磨,但是主要方向就是向智慧 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07 从疾病和风险预防、控制和治理的多 角度,智慧社区建设将来应该往哪方 面重点努力? 从社区治理角度来看,智慧住区建设在加强安全 管理、构建沟通平台和完善便民服务三方面可重点努 力。 第一,加强安全管理。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非 常重要,既要防盗窃也要消除消防隐患。智慧住区建 设以加强安全管理为首要任务,提出很多有力措施。 如公安系统的“平安苏州”“平安吴江”建设,在系 统中链接了所有小区的监控探头和消防设施。其中, 监控探头自带人脸识别系统,可有效协助公安抓捕嫌 疑人(通缉犯),在嫌疑人经过探头时公安后台及时 发出警报,公安系统立即派人前往布控,待嫌疑人再 次出现时实施抓捕。平安社区建设一直是智慧社区 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但目前智能设备的公共财政支 出很高,还需不断革新技术降低成本。烟雾报警器、 消防水压传感器和灭火装置等也都需要通过智能化 的手段进行监管。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为减少人力成 本和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在消防设施中加入智能化 手段成为平安社区建设的另一个着力点。 第二,构建沟通平台。如果说安全是住区生活的 基本保障,那么和谐则是住区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目前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还缺乏一个沟通平台,彼此 不认识、不交流不利于住区建设。主要表现为:上班 族从地下车库乘坐电梯直接进入家门,路上几乎遇不 到邻居,交流也很少;老年人带小孩经常在小区里活 动,邻里之间互相认识的较多。宜居住区应具备社交 功能,因此,智慧住区平台通过构建一个社交平台, 既促进居民交流,也帮助解决居民矛盾,是促进住区 和谐友好的有力抓手。 第三,完善惠民服务。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淘 宝、京东等网络销售平台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采购 渠道,然而,网购虽帮助解决了一部分购物需求,但 无法提供一些更贴近居民需求的贴心服务。比如在生 四 | 疫情下的联合国专家声音:从危机响应到城市韧性 活中,居民会遇到菜刀钝了、纽扣掉了、剪刀不锋利 了等一些小状况,虽不起眼但易让人窘迫。若是多年 前遇到这些问题,居民可以去街上找门店师傅解决, 现在因为支付租金能力较低等原因,这些服务逐渐从 商业街道中退出了。基于居民需求的调查和便民服务 的缺位,我们计划于 2021 年在智慧住区平台上推出 便民服务板块,通过智慧化手段解决居民日常需求, 打造更加便捷的生活圈。平台将提供两种模式的服 务。一是,社区志愿者或小区居民之间的互相服务, 如有磨剪刀、缝纽扣等技能的住户可在平台上发布 消息,告知提供服务的时间、地点及是否需要收费, 有需求的住户可依据信息前往购买或免费接收服务。 二是,商家服务,即商家前往社区提供固定且价廉物 美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智慧住区这个平台,更好、 更快的实现惠民、便民、利民的社区治理目标。 吴江太湖新城智慧小区系统在 19 年 底基本实现全覆盖,那么智慧信息中 心的下一阶段工作目标会是怎样? 实现全覆盖仅是吴江太湖新城智慧小区系统建 设的第一步,为了打造真正补短板、有疗效、起作用 的平台,我们计划在 2020 年启动实施共治、共评两 个系统。 图 2 吴江太湖新城智慧小区治理云平台 第一,共治系统,激励多主体参与治理。十九届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 的社会治理体系。针对居民主人翁意识不强的问题, 智慧住区治理云平台推出了共治功能,很好地为实现 “民主协商、公众参与”提供科技支撑。平台畅通了 业主居民参与住区治理事务的渠道,搭建了民主协商 的平台。居民们可将在小区里看到的一些诸如破坏花 草、不文明养犬、环境脏乱、无序停车、高空坠物 等不良现象通过平台提出来,互相讨论,共同监督, 齐心整治,合力搭建共治平台。 第二,共评系统,督促相关单位履职尽责。以往 物业公司的考核均由物管科负责,由于考核频率低, 且以抽样审查为主,缺乏大数据支撑,因此不可避免 的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公正、不客观的问题。针对 物业公司监管难,智慧住区治理云平台推出共评系 统。开启“责、权、利”公示模块,详细公开公示物 业公司、业主的相关责任和权利。每个小区成立考评 小组,由基层网格长、业委会成员、业主代表等组成。 考评小组和物业公司项目经理一起定期对物业公司 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做到更加科学、公正、客观和透 明。通过这种方式,把对物业公司的考评权交到社区 干部和业主手里。共评系统发挥出作用后,一定能够 很大程度上倒逼物业公司履职尽责。 14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08 14 15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对话五 | 疫情下的国际专家声音:疫情危机和活着的城市 本期嘉宾:Geoffrey Payne 先生 Geoffrey Payne 先 生 是 一 位 土 地、 住 房 和 城 市 发 展 顾 问, 具 有 50 多年全球项目经验。1995 年,他创办了 Geoffrey Payne and Associates 公司,为世界各地的国际发展机构(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居署、 开发计划署等)、各国政府(中国、印度、印尼、泰国、埃塞俄比亚、 厄瓜多尔等快速发展中国家)和学术机构提供研究、咨询和能力建设 服务。Geoffrey 先生出版了《The Living City: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活着的城市:迈向可持续的未来)》、《Secure Land Rights for Al(保障所有人的土地权利)》、《Urban Housing in the Third World(第三世界的城市住房)》、《Urban Projects Manual(城市 15 项目手册)》等十余项著作。他目前是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学会国际委员 会的成员和英国建筑环境咨询小组的主席顾问。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导读 赋能方法——有效权衡社会创造力与市场活力 韧性思维——第三世界方法解决第一世界问题 规划教育——考虑谁赢得了利益谁输掉了权益 01 如今数以亿计的人已经脱离了贫困, 城市发展逐渐转向高质量增长,人们 开始重新审视“发展”本身的内涵。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达 到目的的手段?如果是后者,它的终 点又在哪里? 要重新审视“发展”的内涵,并通过环境税和其他 手段来限制对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费——无论是土地、 不动产还是社会消费品,并学会珍惜金钱买不到的东 西。 对于世界上一部分从未体验过物质享受或经济 保障的人来说,获取这些东西的欲望是合乎情理的。 然而多项研究表明,一旦超过一定的收入水平,外界 收益带来的个人福祉提升将会减少。事实上,占有更 多财富的高收入群体并不一定比中等收入群体更幸 福。一个人在同一时间点只能住在一个地方,享用一 顿佳肴。高消费主义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不好的参照, 无论我们的使用方式有多精明它都与地球上存在有 限资源的现实相矛盾。人们逐渐开始觉醒,意识到需 图 1 北极熊生态环境被破坏(图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http://m.ngchina.com.cn/) 16 五 | 疫情下的国际专家声音:疫情危机和活着的城市 02 气候危机要求我们重新评估现有的发 展政策,实现这一目标所面临的挑战 是什么 ? 我所到之处人们都在谈论气候的快速变化,及其 对当地经济活动(如农业生产)带来的威胁。此时 迫切需要广泛加强国际间合作,确保立即采取行动, 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 1.5 摄 氏度以内。当然,包括英国在内的高度工业化且掌握 最优资源(财政、技术和制度)的国家应肩负起最大 的责任,并积极发挥好带头作用。这同时还需要世界 各国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因为它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切 身利益。如果环境气候继续恶化,我们将如何给子孙 后代交代 ? 03 鉴于世界各国已将金融市场的繁荣作为实现发 展的通用手段,这是今天可讨论的另一个关键性问 题。全球金融危机正是由美国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 管理不善引发的,但我们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市 场已经变得像青少年一样,想要不停地狂欢,而不 考虑第二天可能出现的宿醉。因此,与青少年一样, 市场也需要严格监管,以确保它们为社会服务。目前, 社会的存在似乎是为了服务于市场的利益。这种情况 需要改变——而且必须尽快改变。 04 推广“赋能方法”的挑战是什么?您 如何看待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作 用? 我与世界银行结缘始于 1989-1990 年,当时参 与了他们的一篇报告撰写。但我很失望地看到世界银 行 1993 年发布的住房政策文件被命名为《住房 : 促 进市场运转》。当时,世行完全赞同将市场作为解 决世界问题手段的新自由主义主张。自那时以来的经 验表明,这种做法是幼稚的,并对全球产生了消极 的影响。“赋能”的概念始于 20 世纪 50 至 60 年 代,作为赋能人民和社区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市场。 我们需要追根溯源,回归本心。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 世界银行变得更加务实且因地制宜,尽管许多双边资 助机构仍将国际发展视为追逐自身利益的途径。这是 一个极其倒退的现象,而且会适得其反。 应该如何定义生活质量,所有人的生 活质量指的又是什么 ? 就我个人而言,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我优先 考虑的事情也发生了改变。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崇尚 物质享受,但现在我很幸运地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庭,健康的身体和适度的经济保障,我发现生活的伟 大之处在于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我看来, 公共政策应该设法使全球人口有足够的资本来确保 健康、安全的生活,且过度的财富应该被课以重税, 因为它会对社会甚至地球带来负面影响。如我之前所 说,超过一定的收入水平后,收入和幸福之间并不存 在直接的联系,且地球也不可能维持无限度的增长。 我们需要区分(相对适度的)需求和(无限且被 夸大的)欲望。事实证明,很多人如果没有最新的电 子产品在手,将会感到非常不安。市场经济鼓励国家 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竞争,然而气候危机 及其所带来的后续效应时刻提醒着我们,此时需要 建立的是一个以满足基本需求和鼓励合作为重心的 经济体系。这也意味着需要重新定义我们所说的“品 质生活”——经济发展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而不应像现在一样,被视为目的本身。 06 如何通过规划和城市管理来实现人人 享有高质量生活品质的愿景 ? 城市需要降低生态足迹,目前它们是造成全球 变暖、空气污染及其他相关问题的主要因素。我在 1990 年参与合著编辑了一本名为《活着的城市 : 迈 向可持续的未来》的书,这本书集合了许多同样关注 此议题的同行工作成果。出版商最近决定不作任何修 改重新发行此书。虽然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荣誉, 但想到同样的观点在 30 年后仍需重申,实际上是十 分令人沮丧的——我们需要更多紧凑的城市,拥有更 好的公共交通系统、节能建筑及参与性的地方决策, 这样以来所有人都能感到自己的诉求被重视。我们还 需要确保住房发挥它原本的居住功能,而不被视为用 于投资的商品。使我们的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具有 可持续性,也为创造就业和应对气候危机提供了巨大 的潜力,因此,我们需要将此议题视为机遇,而不是 威胁。 07 鉴于您在世界各地丰富的工作经验, 您如何看待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灵 活应对能力 ? 16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如何赋能社会资本,并从公共利益出 发对市场进行管理 ? 05 17 View 需要是发明之母。在我 50 多年的全球工作中, 我惊讶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表现出 的韧性。有趣的是,古巴被列为全球最可持续的社会 之一,因为政府将全民健康和教育放在首位。这帮助 它在人类发展指数(HDI)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获得 较高排名,尽管外部经济约束使其发展受限,这也许 也是其指数排名领先的部分原因。当然,古巴或其他 任何地方的情况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全球数十亿 人仍缺乏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并在追求生活所需时表 现出了惊人的适应力。我在 1979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 《以“第三世界“方法解决“第一世界”问题》的文章, 文章表明资源的缺乏导致第三世界许多政府以一系 列基于人们需要的务实政策来应对快速的城镇化。可 17 悲的是,许多政府认为这种用传统方法作出的妥协是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并值得现在许多国家学习。实践经验显示,如果人们 失败的,但我认为它们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智谋, 积极地参与到地方决策中,是可以为当地做出非常积 极的贡献的。 08 您如何看待未来的规划方法和规划教 育? 规划课程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将要服务的人 口中最弱势群体的需求。一位印尼教授在课程的第 一周给他新入学的建筑和规划学生布置了一项练习。 他们必须进入一个(提前预约好的)低收入棚户区采 访当地居民,画出他们房屋的草图,并在一周结束后 给全班同学做汇报演说。这使他能够在短短几天内评 估他们以下能力 : • 设身处地理解来自不同社会和经济背景的人 • 准备一份逻辑严密的问卷 • 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 理解空间形式,并进行可视化重现 • 将他们的观点清楚地传达给他人 其中他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即使学生们把整个职 业生涯都花在设计五星级酒店或规划城市上,他们也 会从接受教育之初就意识到,规划师的主要角色是为 社会各阶层服务。我认为此举为通过规划教育提升城 市规划、住房建设水平做出了优秀示范。 09 图 2 古巴街头(图片来自于微博 @ 南山 _Nathan)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专业人士在这一切中应该扮演怎样的 角色 ?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每当我参与一项新的政策提 案或为现有政策做实施评估时,我总是问自己这样一 个简单的问题 : 谁赢了,谁输了?希望最终答案将确 保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帮助弱势群体受益,而不是受 苦。当然,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发展进步负有最终 责任。而专业团体的职责是确保政府获取周全的信 息,以便获得公众的支持,并做出关键而困难的决定。 18 六 | 疫情下的世界冠军声音:数字化时代下的“互动式”体育生态 对话六 | 疫情下的世界冠军声音:数字化时代下的“互动式”体育生态 本期嘉宾:Geoff Thompson MBE FRSA DL 博士 Geoff 是“青年宪章”的创始人和主席,这是一个总部设在英 国的国际慈善机构和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旨在通过体育伦理和卓越 艺术来帮助全球处于弱势地位的年轻人和社会群体。 他于 1982 年至 1986 年连续五年获得世界重量级空手道冠军。 1995 年,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大英帝国勋章,以表彰他对 体育的贡献。2008 年至 2014 年,先后被多所高校授予荣誉博士称号。 他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办公室以及国际足联、 英联邦秘书处和瑞士发展署等机构完成项目。 至 2019 年间,他被《星期日泰晤士报》列为商界前 100 名黑人和 少数族裔领袖之一。 导读 在通过一个 APP 就能改变世界的今天,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人们日益依赖电子设备的当下,体育运动的 倡导应该受益于,而不该受制于信息化媒介。 五次空手道世界冠军获得者 Geoff Thompson 在退役后致力于通过鼓励年轻人参与体育艺术类活动, 帮助他们提升生活顺应力,并赋予他们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从校园出发——进而增加更广泛社会群体的 韧性。 据悉,他近期将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合作,在校园内推行集健康福祉提升、学术研究、创新机会、商业 机遇和社区发展于一体的智能化“体育生态系统”。 01 新冠疫情的爆发,激发了人们对追求 健康生活的思考,您认为人们的行为 会有什么变化 ? 24/7(24 小时,7 天,即“全天候”)的生活 方式和数字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线上活动时间的 显著增加,在当前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间这一特点将更 加明显。由于疫情影响,我们需要在生活方式行为上 采取一种更平衡和更全面的方法,这种方法我将其称 为“身体互动”。 现在有很多在线的手机应用 / 程序 / 平台为多媒 体互动、线上学习和体育活动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机 会。我相信我们将会形成一种更加融合、创新和持续 改进的方式——即把在线体育活动和行为生活方式 的工具,跟我们能够在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场所里 开展的练习进行一种更好的平衡。 02 为什么体育活动很重要,尤其是当涉 及到人们精神和情感健康的时候 ? 18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Geoff 还是大曼彻斯特副中尉,已被列入武术名人堂。2016 年 19 View 人类是一种天生具有身体攻击性的“智者”。侵 略有多种表现形式:被动的、公开的、理智的、聪明的、 战术性的、甚至是策略性的表达,但最终我们的实 体形态使身体成为所有软件的硬件,这些软件通过我 们的身体、静脉、肌肉和体块运行。无论什么体型, 我们都是所感受到的一切的物质表现,而能量则反映 在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之上。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所触、所尝、所闻、所听时的情感盔甲和恢复力。这 些能力都是为了确保我们在遇到诸如此次疫情及今 后的任何逆境中能够生存下来。 卓越的水平是指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可视化并将 把其转化为目标计划,及一系列的行动纲领和影响力 的能力。“成功哲学”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学习和 工作环境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确定你有一个愿 景、一个使命和一个计划。然后根据计划为自己设定 一个方向,一个你想要到达的地方,并确立一个时间 节点。 19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图 1 Geoff 在比赛中 我认为运动是“一种工具,一种媒介,一种疫苗”, 它能够刺激我们,让我们感知周遭世界,并与环境、 人群、人际关系及一切让我们保持积极心态和高质量 生活的事物产生社会和文化上的互动。从我练习空 手道的经验来看,帮助年轻人与一群有着不同背景、 生活方式和经历的人打交道,提高了我的人际交往能 力;我所学的实际技术,以及所养成的有关于空手道 的行为特征,都改善了我的个性,并发展成了所谓的 “生活课程”——这是一种日常的仪式,一种训练的 习惯和惯例,这种有规律且不断重复的练习,建立了 我的信心、自尊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03 您对于追求卓越的行为和表现的“哲 学”是什么?五次世界冠军的经历对 其形成有什么影响 ? 我的成功哲学来自于我在指导各个大洲、不同文 化和不同年代背景的人的行为表现时所获得的信念 和经验,即“99% 的健康存在于两耳之间”。这意 味着你的心态是依靠训练有素的专注力和经过不断 演练的行为方式养成的,而此类思维模式是塑造你 情商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并且像软件一样, 通过处理大脑皮层上传的认知影响,作用于你的脑 力——因而许多人将它称为“第三只眼”。我们每 天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画面塑造了我们所见、所感、 图 2 颁奖台上的 Geoff 我五次获得世界冠军的成功是一个愿景,使命和 计划最终达成的顶点,反映在日积月累的重复训练、 仪式、习惯和专注的纪律中。如今的年轻人生活在一 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取最新资 讯,拇指可以说是他们身体中获得最多锻炼的部分。 然而,他们年轻、聪明,也正因为此,更需要培养良 好的习惯和行为定式,在日常训练和人际交往中形成 特有的行为特征,使他们在积极和建设性的环境中既 能有效利用当今数字媒介,又能不断发掘自身的精 神、身体和情感潜力。 04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增进人们参与 体育运动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有什么 好的方法可以重塑健康的生活习惯 ? 24/7 的全球性互动式生活方式是影响整个社会 的精神、身体和情感健康及福祉的挑战之一。科技在 我们日常体育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 很多应用程序和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机器、体育馆 和在线教练提供数据,通过标记人们所投入的努力, 给用户带来自我成就感。然而,你无法取代人们之间 的社会和文化互动,这种相互作用促进了个人和集体 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构成各种社会形态的基石。 20 六 | 疫情下的世界冠军声音:数字化时代下的“互动式”体育生态 我目前正在运营一项名为“健康智慧”的项目。 它包含一个技能元素,即从一系列多样且广泛的,以 身体技能为基础的体育活动中发展出的一套日常训 练方案,此方案适用于拥有任何体型、体质水平及兴 趣趋向的人群。第二个元素是将技能转化为实际的活 动选择。举个例子,我的选择将限定在武术和空手 道,年龄为 62 岁,并计划在 4 月 12 日与当代空手 道运动员进行一场比赛。然后我将返回到技能阶段, 检测自己是否具备应对挑战的相应技能。最后一个 是应用,它是一个计划、一项测试,也许会是一场 比赛或马拉松,以及其他可以测试训练成果的途径。 一个明确的目标将帮助你在顺利完成任务后获得相 应的认可、奖励和尊重。 05 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价值何在?我们为 什么要向年轻人强调其重要性?您认 为西方国家的做法也适用于中国吗? 我认为体育是一种最真实的教育形式,因为它 有助于建立行为特征,将好的公民变为具备权利和 责任感的优秀世界公民。它可以是课堂上、操场上、 校园里、甚至整个社会中的成就和表现。我曾在非洲 造访过一个学校,那里没有可供学习的教室,没有纸 笔——坦白地说,只有一个建筑的外壳。我们是英国 贸易代表团的成员,而体育活动被用来增进与当地社 区的交流,以此为英国的贸易愿景和意图提供一种文 化元素。我们基于仅有的球类和我的武术演练制定了 一个教学计划,并提供了一个包括识字、地理、历史 在内的完整课程。此次经历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灵感, 使我意识到体育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来培养全面 发展的世界公民。 20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图 4 Geoff 在非洲某学校访问 年轻人是一种社会、文化和经济维度的投资。我 所成立的“青年宪章”的宗旨和任务目标是:鼓励年 轻人参与体育、文化、艺术和数字化活动;帮助他们 提升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生活技巧和顺应力;并赋 予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抱负、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此外,我们还希望帮助他们成为具备权利和责任感的 世界公民,通过贡献他们潜在的天赋和才能,不断改 善和提升他们自己、他们的家庭、他们所在的社区和 图 3 “健康智慧”项目 整个地方和全球社会。 这一项目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了一系列“交 我认为西方国家的做法适用于中国,同样中国的 互式”的健身计划,专门设计来满足学生、专业人士 或社区运动爱好者的生活方式需求,并通过其维持健 康良好的心理、身体和情绪状态。我相信,这场疫情 过去后,它还可以有助于重新建立及增进一些重要的 做法也适用于西方国家。我想用太极作为一个代表性 社会关系。 为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这是中国给予世界的一个 例子。太极是一种影响几代人的运动,能为人们的心 理、生理和情绪健康福祉保障带来突出效用。它作为 一种文化活动,逐渐被引入到不同社会环境中,并成 21 View 例子,让我相信体育和艺术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 当多种文化走到一起时,你就会看到全球公民意识在 最大程度上为所有人架起希望和机会的桥梁。因此, 我相信中国正在为世界提供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文 化活动,并为促进和平与宽容作出努力。 06 什么是整体性的体育生态系统?您为 什么认为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西交利物浦大学体育发展目标旨在提供良好的 健康福祉、学术项目、研究和创新机会、商业机遇和 社区发展,并助力其成为地方和全球领先的卓越机 构。这些战略主题也将在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目 标范围内得到落实。 21 整体性的体育生态系统也将致力于推进西交利 物浦大学领导力议程生态系统和共生主题卓越中心 的建设,包括以下方面的融合: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1. 社会责任与慈善 2. 基础教育 3. 教师发展社区 4. 学习与教学创新社区 这些政策将通过目标 - 任务 - 策略流程平台,和 依托人工智能机器人服务的文化机制实施,并分别在 图 5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体育生态系统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和太仓校区内交付使 用。这个体育生态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社区校园模 式、文化框架和研究影响指标,可以提供具有较高信 度的输出以及定量和定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数据结 果。我相信在 21 世纪的数字化学习、创新、发展和 研究背景下,这些数据将会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 07 我们怎样才能维持这个生态系统,并 为社区的应变能力作出贡献 ? 此生态系统为学校和社区带来的益处主要反映 在对教职人员、学生和社区居民的精神、身体和情绪 健康的保障和福祉提升上。由“青年宪章”倡导的“社 会教练领导力计划”中,学生和教职人员作为社会 教练,每周至少为校园内外推广体育、文化、艺术 和数字化等一系列活动贡献两小时。一旦 COVID-19 成为历史,我们所贡献和集体投入的时间将是一笔伟 大的财富,有助于发展我们正在寻求重建及重新定位 的那种强大的社区韧性。阅历丰富的社会教练能够通 过分享故事、常识、人生智慧和生活经验来激发希 望和机会。我认为这将成为教职人员和学生作出“社 区参与 - 社区赋能 - 社区携手”重大贡献的一个非 常核心的部分。 22 七 | 全球疫情下: 城市以健康为中心,规划让人们少生病 对话七 | 全球疫情下: 城市以健康为中心,规划让人们少生病 本期嘉宾:陈启宁 先生 陈启宁先生是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SCP)董事 / 中国区总裁,有着 30 多年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经验,早年在江苏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规划设计工作,后任职于苏州工业园 区管委会,1994 年到 2004 年参与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管 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战略咨询、概念规划、总 体规划、详细规划、营运规划等。 22 新冠疫情的发生不仅提升了“人”的健康意识,还引发了规划从业者对“城市”免疫力进行自查。本 次对话特邀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陈启宁先生,从丰富的实践角度为我们分享与讲述关 于健康城市建设的专业观点。 01 此次疫情集中暴露了哪些城市病?从 城乡规划和建设的角度,哪些是可以 克服的? 这 次 疫 情 是 一 次 突 发 性 公 共 卫 生 事 件,2003 年 SARS 疫情之后,其实中国经历过 2004 年禽流 感,2007 年手足口病,2009 年 H1N1 流感,直到 2019 年底和 2020 年初的新冠疫情,中国面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也在不断积累。现代社会传染病 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从 2003 年开始中国就出台 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管理部门,建立了预警和 应急的机制。 尽管这次疫情在初期存在信息报告和公布的迟 缓,引发一些人的不满,但中国政府很快采取果断 措施,例如:建设方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加大口 罩生产力度,实施封城等等,总体上能够应对疫情, 全国的管控得当,很好地控制住了疫情。 这次疫情提醒我们平时应该做好公共卫生规划 和应急医疗设施规划,将之纳入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里面,也应该进一步纳入到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 在规划中预留出足够的土地空间。 同时也要举一反三地反思,这次疫情也是一次提 醒,我们还应该重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包括预防自 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方面的规划,这些在 平时都很容易忽视,不出事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 一旦发生灾情,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城乡规划就是 要面向未来,防患于未然。 02 “健康城市”理念是否会因为这次疫 情而引起各界更多的重视? 这次疫情会激发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健康城 市”的极大重视,会形成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的建设 热潮。“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个理 念,1984 年开始推行,首先在北美和欧洲发展很快, 有一系列的健康城市项目,这些项目强调以人为本, 围绕人的生活方式构建健康社区和工作环境,并扩展 到关注健康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球气候环境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导读 23 View 等宏观影响要素。可以看到健康城市的理念是不断 递进的,首先是环境卫生,其次是医疗和个人行为, 最后是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 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城市定义为,一 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使人们在享受生 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可以看 到健康城市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从人的健康来说, 包括人的养生、养心到养性,也就是关乎人的生理、 心理和道德,是全面的健康。从推进健康城市实践来 看,不仅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情,它是各个政府部门、 社会团体、全社会所有人共同面对的事情。 23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中国是从 1994 年开始引入这个概念的,从“爱 国卫生运动”的理念升级到了“健康城市”的理念, 首先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推广,2003 年 SARS 之后在中国形成一阵健康城市的风潮。2006 年第二 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在苏州举行,苏州市获得全 球健康城市最佳范例奖。苏州是全国爱卫会(全国爱 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第一个开 展健康城市建设的中国城市,至今苏州已累计获得世 界卫生组织、世界健康城市联盟颁发的奖项 32 个。 图 1 苏州城市风光(图片来源:网络) 现代城市慢性病的问题比较严峻,根据苏州疾控 中心的大数据分析表明,慢性病占苏州老百姓死因的 96%。因此,苏州市对症下药,采取“531”系列行 动计划,5 就是建立胸痛等 5 个疾病协同救治中心; 3 就是建立肿瘤等三大筛查机制;1 就是打造一个市 民健康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苏州市还发布《“健康苏 州 2030”规划纲要》,明确苏州市卫生健康事业重 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从治病、 防病、监管、参与等多维度,探索健康发展道路。去年, 苏州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83.5 岁,荣获首届健康中 国年度标志城市的称号。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苏州是中国众多健康城市的一个缩影,在取得这 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还 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根据 2019 年《中国城市发展报 告》,288 座地级以上城市中只有 35 座城市处于 相对健康发展状态,健康城市占比只有 12%,超过 八成的城市处于“亚健康”状态。相信这次疫情之后, 各地会重视健康城市建设,健康城市的数量也会大幅 增加。 我们 SCP 在 2014 年与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 大学联合开展了健康城市研究,并且举办了一次健康 城市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 澳大利亚、香港等世界各地的健康城市研究者、设 计者、实践者在苏州市探讨了健康城市的方方面面, 包括: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 的公共设施、建成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还包括 健康产业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等等。 图 2 新加坡代际融合的养老社区综合体海军部村落(图片来源:ArchDaily) 什么是健康城市的国际标杆呢?英国 BBC 评选 出世界五大健康城市,他们分别是日本东京、新加 坡、丹麦哥本哈根、澳大利亚佩思和摩纳哥。而美国 CNN 也评选了全球十大健康城市,其中新加坡和丹 麦的哥本哈根再次入榜。这两个城市的共同点值得研 究,比如:重视城市规划,在健全医疗卫生体系的同 时,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建立自行车道系统和健康 步道系统,鼓励体育运动,建设绿化花园城市等等, 让人们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把预算投在预防上面,让 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所以减少病人就是最好的 医疗卫生体系。我们也预判健康城市的研究将是未 来的热点,城市规划也应该融入健康的理念。规划, 让城市更健康。 24 七 | 全球疫情下: 城市以健康为中心,规划让人们少生病 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等等融合,催 生健康新业态。各种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业余体育赛 事,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 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将会不断诞 生。 从城乡规划来说,就会出现很多新的形态,比如 医疗 mall、康养综合体、医疗城,会更加强调混合 开发。同时也会出现很多健康专类园区,如生物医药 园、医疗器械园、医用卫生应急产业基地等等。 图 3 新加坡总体规划草案(2019)(图片来源:新加坡 2019 总体规划) 03 我国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什 么? 这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大健康产业在城 市发展和规划中的重要性,健康产业是十分广泛的: 04 如何在城市中完善健康设施建设及布 局? 健康设施包括的比较广,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 的设施。 健康设施的建设及布局,主要是医院和诊疗机构 涉及到工业,例如制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等;还涉及到 的建设和布局。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的特点,一是资 服务业,例如:医疗卫生、体育、养老、保险、研发、 源总量不足,二是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三是服务 信息化等等。一些地方在建设健康城或者康养小镇, 体系缺乏协作,四是公立医院扩张过快。总量的一个 实现养殖、加工、销售、康养等一体化,做到一、二、 体现是床位数,中国的千人床位数虽然一直在进步, 三产的联动发展。 但 2020 年才达到 6 张,离发达国家 10 多张还有一 从 2011 年到 2020 年,中国健康服务业产值从 定差距。资源结构不合理体现在,我们的社区医疗卫 2.4 万亿发展到 8 万亿,年增长 14.3%,根据《“健 生机构薄弱,群众有病就去三甲医院。这个布局结构 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健康服务业产值将达到 有待改进,要大大加强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16 万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也可以预计,中 国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 械等等制造业将会有很大发展。 从医疗方面看,将会有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 域,更多外资投资中国兴办医院。在 5G、大数据、 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推动下,人类社会 的医疗健康领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穿戴设 城市规划除了应该考虑常规的各个级别医疗设 施以外,还应该考虑应急医疗设施,如:方舱医院、 火神山医院之类的预案等。 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医院、老年护理 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也需要提前布局和统筹安排,最 好能够与医院结合布局。在社区中心和邻里中心布局 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将 的时候,除了布局医疗诊所,还要考虑健康养老服务, 会走进我们生活。 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中医养生 中国健康产业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结合已经取 保健等服务,甚至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 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这次疫情期间阿里巴巴支付宝 健康设施,还应该包括体育运动、健身休闲和公 的“健康码”,第一周就推广到 100 个城市,随后 共开放空间等这些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设施,更多的 推广很快,成为城市防疫的标配,这是个人大数据在 小公园、跑步道、篮球场等等,这些属于疾病预防的 防疫方面很好的应用。 设施。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涉及到农业,例如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安全等等; 24 25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当下新冠病毒已经扩散至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加坡的疫情 控制相比之下效果明显。社区是城市 健康的基本单元,那么新加坡的社区 规划可以提供怎样的借鉴? 强调基本单元。在 18—19 世纪的时候,英国城市疟 新加坡的社区规划确实是十分有特色的,组屋制 英国规划先驱不断探索,在 1898 年诞生了田园城市 度世界闻名。例如榜鹅新镇,就是符合世界卫生组 的理论,为 20 世纪初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奠定了重 织健康城市特征的。榜鹅新镇产业与居住混合开发、 要的基石。 05 疾、霍乱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与 公共卫生体系的结合。1848 年英国《公共卫生法》 颁布,成为人类历史上推动城市发展的第一部综合性 公共卫生法案。为了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病”, 多元种族混合居住,社会安定;商业、医疗、教育、 体育、福利设施齐备,5 分钟步行可及;榜鹅水道和 绿化环境非常好,TOD 公交服务覆盖率高。 25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图 4 新加坡榜鹅水滨台组屋(图片来源:网络) 重视社区这一级的组织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 善,是很多当今规划界的人们特别强调的。这次疫情 发生之后,中国规划界也说得比较多。新加坡很强调 新市镇和邻里的双层结构,这些邻里都是健康细胞, 细胞健康了,肌体就健康了。苏州工业园区从 1994 年开始借鉴了这个邻里单元和邻里中心的经验,已经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图 6 霍华德田园城市图解(图片来源:网络)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扩张, 21 世纪以来突发传染病来袭,给健康城市带来新的 挑战。今天看来,这些规划理念依然十分有效。比如: 社区与工作场所靠近布置,减少人员长距离流动,降 低通勤交通的流量,减少交通堵塞和汽车尾气排放; 丰富的社区基层服务设施可以给居民带来更方便的 日常服务,也包括医疗卫生和健康休闲等方面的服 务,有助于增加邻区、邻里凝聚力——这也是未来健 康城市的发展方向。 如今很多地方在探讨新科技和万物互联驱动下 的未来社区,这是我们未来多业态混合的生活空间, 图 5 新加坡过境优先通道(图片来源及新加坡社区建设理念详见:邦城规划微信公众号) 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健康城市的一种健康 回溯起来,其实这个理念是从英国在 19 世纪倡 细胞形式。总的来说,这次疫情让我们看清了社区的 导的田园城市运动就已经开始了,英国的规划体系很 价值。 26 七 | 全球疫情下: 城市以健康为中心,规划让人们少生病 06 这些机遇和挑战对城市相关从业者的 职业素养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市民活动中心等等,是人们精神追求的地方。 如此庞杂的体系,城市规划是一个讲究协作的行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运动, 业,这启发我们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就是学习能力, 规划师需要的知识结构非常丰富,在关心物质形态的 特别是深度学习的能力。规划师应该把自己塑造成为 时候,更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不要忘了城市安 一专多能的人才也就是 T 型人才,横向是可以通过 全规划。 协作来完成的,而纵向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一位城市历史学家说,城市是安全、繁忙和神 纵向的长度也就是专业的程度决定了我们的高 圣的地方,这是城市的三重属性。平时我们比较关 度。所有的城市规划设计机构都是专业服务机构,靠 注繁忙这个属性,为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张而工作, 的是专业人士。横向的数量决定了我们的广度,现在 规划师都很忙。这次疫情,提醒规划师关注安全问 题,这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自然、涉及工程, 的企业也都强调资源整合,协同工作。一个优秀的城 市规划作品,是无数高价值人才协作的结果。 所以对于城市相关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 关于医疗卫生安全,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等等。城市 找准自己的定位,持续深耕自己的专业,不断创新, 规划还会涉及到很多神圣的东西,过去可能是神庙、 发挥比较优势,成为本领域舍我其谁的专才;同时以 教堂、广场、宫殿;今天可能是文化建筑,歌剧院、 开放的心态,与身边的人合作。 26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每一个领域都很深、很专业,比如关于生命线工程、 27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对话八 | 全球疫情下:社交距离与未来城市空间 本期嘉宾:Steffen Lehmann 教授 Steffen Lehmann 教授是国际公认的教育家、学者、作家、城 市设计师和战略领导者。他是内华达拉斯维加斯大学(UNLV)建 筑学院院长和建筑学终身教授。同时还是跨学科城市未来实验室的 联合主任,以及未来城市领导力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详见 www. city-leadership.com)。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可持续城 市发展的就职主席,并在欧、亚、美多所大学中担任高级职务。 1993 年在柏林建立自己的事务所 Steffen Lehmann Architekten& Staedtebau GmbH 之前,他在伦敦与东京分别与普利兹克奖得主 詹姆斯·斯特林和矶崎新合作过。 27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导读 致密化本质上对我们的健康无害,它使步行友好城市、活跃的公共空间网络和繁华的商业走廊成为可能。 我们需要重建对公共空间和密度的信任,更好地发挥其共享价值。 未来的公共空间需注重于平衡公共和个人之间相互矛盾的需求:我们如何在为聚会和庆祝提供机会的 同时,为个人也创造思考和享受的空间? 01 历史上,流行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 对城市的看法。这次 COVID-19 大 流行可能对规划观念的改变和城市系 统的改革带来什么样的直接影响 ? 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可以在城市和建筑上留下印 记。历史表明,流行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迁移和 工作的习惯,以及对城市的看法。在 19 世纪全球霍 乱和肺结核爆发后,流行病重塑了我们的城市,致使 一些地方引入新的城市系统:如 1850 年,作为毁灭 性霍乱大流行导致的直接结果,欧洲城市引进了现代 的饮用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系统。这些都与公共空间直 接相关。 总的来说,我认为所有的城市规划决策都应该坚 定地以实现公共健康和人民福祉为基础。如果一个城 市不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并保持健康,那它就不是 我们想要居住的地方。 几个世纪以来,社会互动的需求一直在塑造着我 们的公共空间。人们在发问:COVID-19 大流行对我 们的公共空间,比如著名的拉斯维加斯大道,会有什 么持久的影响?在 2020 年的健康危机期间,世界各 地的人们都在家中进行自我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 图 1 屋顶花园 28 八 | 全球疫情下:社交距离与未来城市空间 目前还不清楚这场大流行究竟将如何改变城市生活, 战。我们高度依赖汽车才能到达的郊区已经产生了大 会对城市及其公共空间产生何种影响。但我们可以做 量的其他问题。总的来说,高密度对我们的健康来说 出一些后疫情时代关于城市的预测。我预计人们会更 无害,因为它使步行友好城市、活跃的公共空间网络 倾向于拥有一个花园(或屋顶花园 ),当需要长期呆 和繁华的商业走廊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健康,使社区 在家里时,人们可以把时间花在户外花园里,这会让 生活变得简单许多。 02 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会重塑新的住宅和 办公形式吗 ? 它对城市中的工作生 活模式和移动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 更具韧性,并使我们能够遏制气候排放。在所有关于 高密度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讨论中,必须记住,城市密 度为健康、韧性和非正式活动提供了空间,而这些是 我们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我们现在需要重建对公共空 间和密度的信任,并重新思考公共空间的类型及其作 为共享价值空间的作用。我有很多钟爱的公共空间。 举几个新近创建的空间作为例子: 首先,我认为城市普遍缺乏领导能力和专业知 识,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层面,人们过于关注短期任期。 城市更新和绿色城市的设计解决方案和技术层出不 28 穷,并且通常有足够的可用资金。但是,由于缺乏领 建筑师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领导者,在危机中发 挥领导作用,并为我们的未来树立积极的愿景。 一 些建筑师已经开始制定后疫情时期的设计原则,设 图 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梅特兰河岸建筑 想工作场所、移动性和公共空间的设计将如何改变。 大流行后,我们未来的住宅很可能会容纳家庭办公室 和特定的家庭办公区域,而开放式办公室布局似乎已 经过时了。 在移动性方面,混合使用、步行友好的 紧凑型社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这不需要通勤时在 地铁车厢或公交车里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如今,自 行车的使用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也正在逐渐复兴。 03 您认为去致密化会在未来的政策制定 中得到普及吗 ? 是否能分享一些北 美、欧洲或澳大利亚的例子 ? 图 3 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粮仓广场 关于人口密度和移动性,一个明显的问题是:我 们的建成环境(城市、街道、广场和景观)将如何转变, 以适应大流行期间人们对社交的渴望及社交距离的 保持之间的相互冲突?城市规划需要处理好致密化 (推动城市变得更加集中,这对改善环境可持续性至 关重要)与分散化(这是目前遏制感染传播的主要手 段之一)之间的冲突。 然而,去致密化并不能解决公共卫生方面的挑 图 4 日本纳须——石垣水上花园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导力,向可持续城市时代的过渡仍然进展缓慢。 29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改造城市的复杂过程为规划师、建筑师和决策者提供 指导。它是 21 世纪城市原则的宣言,聚焦于“好的 场所”的特征以及可持续城市主义策略。 它激发读 者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最好地将城市中被遗弃、废弃和 破旧的部分改造回人们想要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地 方。 该书还构建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体系结构,将 复杂的城市科学以及城市和建筑设计艺术转化并结 合在一起,成为助力城市更新的实用指南。 图 5 丹麦哥本哈根——凯伦·布利森广场 29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图 6 美国旧金山——联邦大厦广场 这些案例各有其特点,我因不同的原因而喜欢它 们。 在社交隔离时期,请务必记住建筑是一门可以将 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学科。 未来的公共空间将需要更 好地平衡公共和个人之间相互矛盾的需求:我们如何 在为聚会和庆祝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为个人创造思考 和享受的空间? 一旦大流行结束,生活回到“新常 态”,我们将能够再次享受公共空间,进行聚会和集 体户外活动。 04 在《城市更新》一书中,您提出了关 于城市改造的十项策略。能否谈谈它 们在当前形势和新变化下的相关性和 适用性 ? 我近期出版的关于城市更新的书是在气候变化 时代下改造英国城市的一个大胆宣言。 本书旨在就 图 7 《城市更新》(Palgrave Macmillan, 2019) 受欧洲紧凑城市模式的类型学和价值所启发,我 在此书中介绍了三个城市概念。在过去的 25 年中, 我提出了三个对我的工作至关重要的城市理念,它们 为我所有的城市设计和咨询工作提供了一个清晰的 框架,本书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 短距离城市 • 绿色城市主义原则 • 无高层建筑的高密度 这些理念提供的解决方案将使我们的城市变得 紧凑、适宜步行、功能混合并且再次充满活力。 具 30 八 | 全球疫情下:社交距离与未来城市空间 体来说,本书以英国 13 个城市为例提出了城市更新 的十项策略。 我认为,在当前背景下,这些策略的 相关度、战略性思考和适应潜力变得更加重要:例如, 教学,以避免校园内的人群聚集。 我们所有的教学 “公共空间是美好城市的催化剂”、“为紧凑、混合 及步行友好城市创建公共空间网络”、“着眼长远并 但我也相信,我们可以将这段时间视作个人成长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等,这些都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策略,对我们始终至关重要。 05 尽管这次危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 它是否也能成为一个好机会,激发和 传达我们这一职业的积极未来呢 ?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 性的时期,包括我所在的 UNLV 建筑学院(详见: www.unlv.edu/architecture)。 为 保 证 学 生、 教 职 和丰富学习的机会。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激励年 轻的毕业生,并向他们传达我们这个行业积极的未 来,让他们知道,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美国建筑 的未来和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 大流行病情况发展 得如此之快,我们必须充分掌握现状局势及其后果。 新的视角和观点可能对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来说 是一次巨大的变革。 不仅仅体现在远程办公,适应 线上教学环境等层面。 就像在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一样,COVID-19 大流行(连同气候变化 危机)正在改变我们日常对未来经济、全球化、旅行、 工作场所和公共空间的设想。 30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员工和社区的健康和安全,我们早在 2020 年 3 月就 作出了一项决定,即针对所有课程和项目都实行在线 活动已转换为在线授课模式。 31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对话九 | 全球疫情下:后工业的脆弱性和资本主义新伦理 本期嘉宾:Mark Boyle 教授 Mark Boyle 教授是利物浦大学赫塞尔廷公共政策实践与 场所研究所所长。该研究所汇集了政策决策者和实践者的专 业知识,以支持城市和区域更新过程中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发 展。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利物浦地区。 Boyle 教授是一位人文地理学家,他的研究聚焦于城市 研究和城市政策。2017 年,他被评为过去 20 年全世界在地 理和城市研究方面最具成果的 50 位学者之一。同时,他还是 Taylor and Francis 杂志《空间与政治》的主编。 31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导读 以利物浦为代表的英国后工业时代城市,在面临疫情危机时显现了产业结构脆弱、失业率高涨、心理问 题凸显、数据管控不力等诸多城市问题。利物浦大学赫塞尔廷公共政策实践与场所研究所所长 Mark Boyle 教授认为,城市韧性不光体现在其恢复力上,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进行跨越升级。 我们应该作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在积极抗疫的同时前瞻性地思考灾后恢复问题;并且开始重视 基础经济的价值,深入思考对其再投入的必要策略,以此助力推进可持续的去工业化及城市更新政策。 01 新冠疫情现已成为一场全球危机,需 要各国采取密集的应对措施。当下我 们为什么要以未来为导向,尽早开始 思考“后疫情时期”的发展策略? 目前赫塞尔廷研究所正在积极开展 COVID-19 相关研究:即赫塞尔廷研究所政策简报。新冠疫情是 利物浦地区当代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政策挑战之 一。我们集结了校内和整个利物浦地区的专业力量, 与利物浦市区联合管理局在知识与最佳案例传播、专 业知识转化方面进行合作,以减缓目前的健康危机及 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后续影响 , 从而帮助城市区域 更好地重建。 毫无疑问 COVID-19 将会改变世界。此前没有 任何一场危机能影响到全球 80 亿人口,涉及每一个 经济部门、每一个社会阶层、每一个国家——英国首 图 1 赫塞尔廷研究所政策简报 ( 详见:https://www.liverpool.ac.uk/heseltine-institute/ covid-19policybriefs/ 32 九 | 全球疫情下:后工业的脆弱性和资本主义新伦理 相已被确诊,目前正在重症监护中(注:采访日期 4 月 8 日),在这场灾害中无人能够幸免。这是一项 重要的世界性历史事件,并将定义新一代的公共政策 和城市政策。 与此同时,认为 COVID-19 只是一个暂时的波 动时期,而之后一切都会恢复如常,是一种很不明 智的想法。它要求全世界对现今经济发展模式进行 反思——即追求世界经济可持续性和发展可持续性。 一个小小的病毒向我们展现了相互关联的全球经济 实际上是多么脆弱。我们亟需改变现今做事的方式。 02 当前对于城市韧性的理解已不仅仅停 留在帮助城市系统实现内部平衡之 上,那么在后工业时期,要实现快速 而持久的城市恢复,面临的主要挑战 是什么? 利物浦这样的城市,与英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伦 敦)相比,在面对危机时还没有足够的韧性。我们在 去工业化后的复兴与恢复计划中只走了一段路—— 地区在全英“多重剥夺指数(衡量地区相对贫困水平 的指标)”中排名靠前;而人口健康水平较全国其他 我们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应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包 括处理健康危机,恢复社会秩序,和尽快复工复产。 地方相比也更为落后。COVID-19 无情地利用了我们 但是,从中吸取教训也很重要,一旦度过最初的危 机和紧急情况,就需要考虑建设更具韧性的经济和城 市。 解释“更好地重建”呢? 的弱点,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进行更好地重建。该如何 32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联合国《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谈到要更好 地恢复和更好地重建。这应该被视作世界发展前进 所遵循的箴言。我们需要积极地面对 COVID-19 及 其带来的后续影响,还要保证在面对 COVID-20、 COVID-21 或其他重大自然、人为灾害时能够更好 地保护自己。人们所面临的威胁正在增加,过去一生 一次的事件现在可能会在十年内发生三次 ! 图 3 英国多重剥夺指数(2019)( 图片来源:https://www.gov.uk/guidance/englishindices-of-deprivation-2019-mapping-resources#indices-of-deprivation-2019local-authority-dashboard) 图 2 《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目标 ( 图片来源:https://www.undrr.org/) “韧性”的概念是减少灾害风险的核心。但建立 韧性到底意味着什么?学术界与业界对它的理解各 不相同。这一点很重要:框架在塑造韧性构建策略方 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政策之后又会被解读 与落实。我用“弹性政治”一词来指代在面对灾难及 33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潜在风险、危害的背景下,因关于如何建立韧性的不 同观点而导致的不同后果。在以增强韧性的名义重建 城市时,城市领导者们需要认识到,他们正在为自己 之所以成为高危人群是因为他们正好不幸出生在世 界上极端自然灾害最频发的地区。实际上,尽管自然 灾害的暴露程度是一项重要因素,追根溯源,是人们 努力创造的未来做出政治选择。 处在的社会将其置于更大的风险中。因此,自然灾 害的应对方案,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使人们在面对灾 害事件中变得脆弱的社会问题。公式:风险(Risk) = 灾害(Hazard)× 脆弱性(Vulnerability) (R = H×V) 已成为灾害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利物浦大学目前正在资助赫塞尔廷研究所开展 经济脆弱性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的重点在于分析, 城 市 中 哪 些 行 业、 社 区、 家 庭 和 地 区 最 容 易 受 到 COVID-19 带来的城市衰退和经济冲击的影响。此 项研究采用了联合国大学关于“脆弱性”的定义。 联合国大学以上述公式为基础,将脆弱性分为三 个组成部分: 33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1) 易感性:谁是弱势群体,并且所受影响最大 图 4 疫 情 下 的 利 物 浦 街 头( 图 片 来 源:https://www.liverpool.ac.uk/heseltineinstitute/) 有四种关于韧性的定义被广泛使用:它们之间虽 不相互排斥,但是其关注点各不相同: (1) 稳健性:关注系统能够吸收并继续有效工作 的冲击量,优先考虑加强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2) 恢复力:关注系统在遭受冲击后恢复到稳定 的初始平衡状态的能力,优先考虑帮助系统更快愈合 和修复的解决方案 (3) 改革性:关注系统在受到冲击后适应和进化 使之比以往更加强大的能力,优先考虑在同一政治制 度规范下进行改革 (4) 重建力:关注系统在受到冲击后进行彻底重 新配置的必要性,优先考虑将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唯一 持久的解决方案 每种定义适用于不同的“弹性政治”情境。显然, 在不同的地方背景下,稳健性、恢复力、改革性和重 建力都有其优缺点。我们需要慎重选择我们将要遵循 的路径。 03 如何识别城市经济的脆弱点,在使之 恢复平衡方面,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领 域? 一个关于自然灾害存在的普遍误区是——人们 (2) 应对力:一旦受到影响,是否有重新恢复的 能力 (3) 提前适应力:当面向未来时,时刻作好自我 保护的准备 根据联合国大学的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和政 治进程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易感性、应对力及提前适应 能力。 以利物浦为例,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和旅游目的 地,它吸引了众多游客,因此零售和酒店业也成为了 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估计它们需要长时间去复苏, 这也使我们的城市变得非常脆弱。利物浦的失业率 已经很高了,那些原本就难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 现在尤其容易受到影响,因为就业竞争将比以前更加 激烈。 同时,我们还担心供应链的中断——企业能否采 购所需的供应品和零部件,以便正常生产产品和提 供服务。此外,利物浦在全英“多重剥夺指数”中 排名靠前的事实让我们对贫困问题尤为担心。假如人 们收入水平较低及享有资源有限(储蓄、财富等), 那么一段时间的失业对他们个人和家庭来说,都将是 极大的不幸。 面对重重问题,遭受新冠疫情只是所有困难中的 一部分。 34 九 | 全球疫情下:后工业的脆弱性和资本主义新伦理 04 2020 年 1 月 份, 世 界 经 济 论 坛 于 成 立 50 周 年 之 际 发 布 了 一 份 关 于 恢复性和伦理资本主义的新版《达 沃斯宣言》。在此背景下,我们为 什么要认识到“关键工作者 (key worker) ” 和 “基础经济 (foundation economy)”在增强城市韧性中的 重要性? 超市、物流、医院、社会保障和社会关怀等行业。 当我们隔离在家时,这些关键工作者们(医疗保 健、教育或警察等重要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仍然冒 着生命危险在前线工作。当下已开始显示出基础经 济应有的样子,并使我们认识到在紧急危机中维持城 市运转所需的所有基本元素。我希望这次危机过后, 人们会更加尊重基础经济和关键工作者,也应当给予 他们适当的酬劳及回报。 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强大的经 济体系,可以激发创业精神并推动经济增长,消除 数十亿的贫困。但同时市场经济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资本主义正在制造巨大的不平等现象,这种不平等在 许多国家中以政治民粹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包 括英国“脱欧”运动的兴起。 我认为世界经济论坛已经意识到,如果资本主 义要继续生存下去,它需要尽快结束现今发展模式, 而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更清洁的增长方式将是未来的 关键。他们开始把“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作为一种 新的资本主义形式来讨论。 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美国在 20 世纪 40 60 年代已开始考虑公司对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而不局限于股东所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衡量一家公司成功的标准应是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 面的,而不仅仅是股东所获得的回报和利润。 此次疫情给公众的心理健康方面带来 了什么样的挑战?如何利用城市心理 学来降低公共卫生风险,促进城市健 康发展? 当前,我们把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但新冠肺 炎将会给人们的精神健康带来长期的损害。隔离在家 的人群,在高危环境工作的关键人员,以及独居在家 的老年人口都极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些问 题总有一天会暴露。 封锁隔离无疑是一场关于人们心理健康的战争, 它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抑郁,压力、神经衰弱等现象 的产生。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药物滥用、酗酒和吸 毒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家庭暴力的激增, 人们被隔离在家后,会将面对经济、护理负担的压力 进一步施加给自己的家人。 从本质上讲,在找到治愈方法或疫苗之前,人们 将被迫与 COVID-19 共存——这意味着即使知道有 潜在危及生命的东西存在,但医疗专业人员和药物却 没有能力去拯救你。诚然,保持社交距离、核酸检测、 病例追踪与跟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但却 摩根大通一名前常务董事 John Fullerton 谈到了 “再生资本主义”。与前述概念一致,它强调让资本 主义模仿世界生态系统运作,而不是跨越这些系统, 并试图建立一个与环境和人类需求相协调的体系。 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基础经济(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意味着 当城市回归基本要素时,必须保障一定数量的就业支 撑以确保城市的运转。这些工作通常不会是光鲜亮 丽,或对上层阶级有特别吸引力的。而是城市赖以生 存的一些最基本的服务、功能和经济活动。其中包括 密关系。 人们需要社交,当彼此隔离时,这种基本的人类 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网络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 助人们解决这一问题,但却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亲 新冠肺炎精神卫生问题将是世界面临的巨大健 康挑战。一旦社会重复秩序,我们应立即采取措施妥 善应对,否则它将困扰我们的未来。 34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 Trump(美国)、Hofer(奥 地利)、Wilders(荷兰)、Hoffer/Kurz(奥地利)、 Orbán(匈牙利)、Le Pen(法国)、Bolsonaro(巴 西)、Syriza(希腊)、Podemos (西班牙)等人 的观念? 正如我们的气候和生态危机所揭示的那样, 全球经济也正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05 35 06 View 场所营造与公共卫生预防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 ? 英国规划系统在这方面提供 了什么有益借鉴 ? 为有效恢复社会秩序和更好地重建,必须直面并 解决当前的精神健康危机,这就需要提高规划人员、 决策者和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心理学的解决方案是 把社会和政治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对人类思想的科学研究。 心理治疗通过建立个人的适应力来应对不良的心理 状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冥想、谈话疗法、 锻炼、饮食调理、节欲、睡眠和药物治疗等方法。 我相信,每一种治疗方法在帮助人们应对 COVID-19 35 方面都有其关键作用。学院派心理学有可能使“心理 治疗必须针对思维中的异常情况”这一想法合法化。 但事实上,个人化心理疗法在任何政治制度环境下也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都能发挥一定作用。 如果我们把目前的心理健康危机看作是由社会 和政治因素造成的,就可以逐渐接近一系列更为根本 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应对心理健康危机时,有必要 “修复”整个经济、社会和城市环境以及在其中遭受 痛苦的个体。 在《城市与灵魂 (City and Soul)》一书中,美国 荣格精神分析师、城市学家 James Hillman 有一句 名言 :“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你的城市。”只有通 过改变我们城市运作的组织原则,才有可能创造出有 益于社会的空间和保护生态,从而在结构上发挥治疗 作用,并赋予其生命力。 我们需要建立这样一种场所营造传统——它可 以利用社区中已经存在的强大知识资源,找到一种方 法来将这些知识潜能发挥出来;尊重人们对他们所处 环境状况及造成其原因的认知分析,重视他们所关心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很显然,计算机数据分析在应对 COVID-19 方 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技术来绘 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地图,也可以使用手机数据来提醒 与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 们模拟疾病的未来扩散。联系人追踪也是功能强大的 新工具,可以对疫情有所帮助。 但是我们需要非常小心,在 Shoshana Zuboff 所谓的“监控资本主义”框架下,智能技术的起源和 发展已经催生了这样一种技术,它的配置不仅为商业 数据采集器的利益服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明显地存 在监管不足问题。 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不在于智能技术本身,而是因 为该技术受到非常特殊的政治制度动力的支持和约 束——即一种新的资本积累模式,其商业模式是在几 乎没有法律监管或道德监督的情况下,从个人关联数 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积累。 计算机化的数据驱动解决方案本质上是良性的。 一切都取决于数据市场的政治构成,以及数据所有 权和分享机制的体系架构。特别是取决于如何设计, 规范和管理这些内容,以及考虑它们是否获得了社会 许可。 我们需要问到,健康计划人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 建立和管理接触者追踪应用程序,从而使公民能够在 以民主、道德、社会许可为基础,并保持持续的公众 信任的环境下,更加充分地受益于强大的数据革命? 我们需要让数据民主化,建立一个规章制度,决 定谁有权分享数据,谁有数据所有权,谁可以靠数据 盈利,以及谁可以为了某些特定目的使用数据。 COVID-19 期间,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以紧急情 的事物和想法,考虑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支持由 规划师、政策制定者、从业人员及他们所服务的社区 共同制定、共同管理及共同实施的政策措施。 况为掩护的数据使用和滥用情况。我怀疑在这场危机 国际上看,大数据和智慧治理工具在 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信息传递与改 善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为什么 我们在此还要同时关注大数据管理的 伦理问题 ? 这场疫情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将取决于我们今天所做 07 过后,将会有很多关于这些数据使用的民主合法性的 问责。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革命是否能帮助我们在 出的重要社会和政治选择。 08 一个高效能的数据生态系统应该是什 么样的 ? 如何对城市数据系统的现状 进行“健康检查”? 36 九 | 全球疫情下:后工业的脆弱性和资本主义新伦理 很幸运的是,在疫情开始流行之前,利物浦地区 正在积极构建一个高效能的数据生态系统。赫塞尔廷 研究所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我们的“健康检查” 涵盖三个方面: 制定基本框架所需的治理、管理、道德和监管方 面的安排(治理和管理,公共利益治理:为公民建设 智慧城市,数据道德管理) 作为集成生态系统基础的技术基础设施和挑战 (建立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并促进互操作性,投资数据 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数据安全性,数据可视化) 数据驱动型生态系统所需的资源、财务和经济问 题考量(融资模型和采购,成本效益分析) 36 我们认为,迄今为止,利物浦地区数据治理领域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最重大的创新是建立了开拓性的利物浦城市数据合 作社(CDC)。CDC 是由 8 个国民保健署(NHS) 信托基金、利物浦临床调试小组以及 4 个高等教育 机构(利物浦大学,利物浦热带医学学院,利物浦约 翰摩尔大学和知山大学)组成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 开发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和数字创新设施,以支持卫生 技术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并提供对相关数据的安全 访问,同时巩固公众对数据使用方式的信任。 数据治理中的责任由当选的成员来维护,从而在 “信任的范围内”为公众提供保障,且尽可能使用可 信赖的国家基础设施。当地社区与 NHS 分析师、数 据科学家和卫生技术工程师合作,共同寻找改善医疗 保健和福祉的新方法;而公民陪审团则负责裁定哪些 数据集可以共享以及哪些需要保密。在为公共利益服 务时,CDC 还将向具备特定计算机数据分析能力的 私人市场参与者开放公共部门数据集。 我们希望 CDC 的建立将有助于克服利物浦碎片 图 5 利 物 浦 城 市 数 据 合 作 社( 图 片 来 源:https://www.liverpool.ac.uk/heseltineinstitute/) 化的数据现状,且事实显示它已经对疫情响应有所 帮助。一旦在卫生和社会关怀方面得以有效实施, 它希望可以进一步将这种数据共享模式复制到交通、 气候、环境和住房领域中。如果一个城市最终能够建 立起所有这些数据集的合集,那将大有裨益。一方面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使用交通工具的习惯、 居住分布、健康状况以及就医次数。另一方面也会对 整个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产生很大的帮助。 当然,我们最基本的目标是确保将技术和大数据 用于创造公共利益,并使公民能够将定义公共利益的 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 37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对话十 | 英领馆官员:数字医疗,暂时措施还是长期趋势? 本期嘉宾:Timothy Johns 先生 Timothy Johns 先生是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国际贸易部中国数字医 疗负责人。曾任毕马威生命科学部门咨询业务发展高级经理。英国制药 工业协会成员,麦考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支持双边贸易和医药公司投 资,以在人工智能图像分析、临床诊断决策支持、在线咨询和远程患者 监测等领域开发解决方案。 37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导读 数字健康时代,人们的医疗体验发生显著变化;而疫情防控的需求更是倒逼与此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如 接触者追踪、视频会诊、医院信息系统等)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升级。中国拥有世界上潜在最大的医疗保 健市场,近年来许多国内传统科技公司也将业务延伸到了数字医疗领域。本期对话讨论这一庞大市场所面 临的巨大机遇与挑战,提出将数字化基层保健解决方案作为服务患者第一步的建议与愿景。 01 如何描述我们进入数字健康时代后的 医疗体验变化 ? 人们通常担心医疗保健领域的科技发展会减少 病人与医生之间的面对面接触。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信 任自己的医生,并且无法想象用机器化的东西来替代 这些有价值的人际互动——尤其是当我们感到极度 脆弱的时候。我们从与医疗专业人员的交流互动中获 得的心理慰藉通常与他们的医疗意见同样重要。 相反,数字医疗工具实际上应该增进我们与医疗 专业人员之间的互动,同时改善医疗成果,使我们的 卫生系统更具灵活性。数字工具应不仅有能力提供 临床决策支持,还可以远程监控我们的健康状况,并 通过访问我们的电子病历提供个性化建议。必要时, 通过剔除非必需的面对面交流环节,病人将会被更准 确地引导到一位更适合的医生那里。这实际上有助 于与具有相应资质的人产生更高质量的面对面互动, 而不是减少互动效益。 02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疫情控制和预防 做出哪些主要的贡献 ? 您能介绍一 些国际案例吗? • 接触者追踪 COVID-19 的传播速度使许多人相信,传统识别 和追踪感染者或有感染风险群体的方法是低效的,但 可以利用接触追踪技术加以改进。尽管流行病学家呼 吁人们提供有关感染者行踪的详细信息——因为他 们认为这对于跟踪和控制疫情至关重要,但许多人都 不愿提供他们的数据。 传统的接触者追踪方法依赖于对有症状的个体 进行检测,通过访谈来确定最近的行程轨迹以及密 切接触者,进而对他们采取检测和隔离措施。 然而, 仅仅依靠记忆是乏味且不准确的,在此期间会导致更 多的疾病传播。据估计,高达 46%的传播是来自无 38 十 | 英领馆官员:数字医疗,暂时措施还是长期趋势? 38 症状的个体,因而在有足够多人使用的前提下,更准 一些国家已经部署了自己的接触者追踪应用程 确、更主动的追踪形式可以提高疫情控制的可能性。 序,或者正在开发中。虽然基本的原则是一样的,但 此外,仅通过向高危人群发送通知,就可以减少对经 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文化差 济和社会有害的大规模隔离的需要,从而遏制疫情。 异,尤其是政府处理个人数据方式上的不同,使得它 “接触追踪手机应用程序的概念非常简单。如果 们在执行方法、发展速度以及最终效果上会有所不 你被诊断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你最近接触过的人将 会被告知,并建议其进行隔离。如果这个手机应用 同。 程序得到快速开发和部署,并且有足够多的人选择加 例如,Trace Together 是一款在新加坡推出的 入,我们就可以减缓冠状病毒的传播,并减轻对人类、 接触者追踪应用,它避免了用户数据的集中存储,并 经济和社会的破坏性影响。”(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 使用蓝牙来记录与其他使用者的近距离接触,有助于 所 纳菲尔德医学部 Christophe Fraser 教授) 保护患者隐私。 图 2 Trace Together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图 1 数字医疗替代医生的可能性 39 View • 视频会诊 对许多隔离在家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像 往常一样就医;而对于在此期间有医疗需求的人来 学习模块,临床研究和以“医生指南”为主题的临 床教学等。这些资源可免费提供给全球的医护人员, 以便他们随时随地获取基于证据的专家医学知识。 说,寻求获得专业医疗建议的途径成为了一项重要 这些专家资源以集体的、基于证据的全球研究 挑战。这一问题已被许多数字医疗供应商所认识到, 和与 COVID-19 有关的指南为基础。在线发布之前, 他们正在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需要经过专业团队的仔细审查、筛选和评估,以提取 在中国,平安好医生看到了其在线咨询服务用 户记录的激增,这无疑增加了对医疗保健系统容量 的 需 求。 中 国 的 在 线 咨 询 数 量 已 经 从 2012 年 的 39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准确诊断和治疗所需的详细信息,从而直接指导临床 决策。这些资源由专家进行分析,并经过严格的同行 评审,然后才能提供给医疗专业人员。 3000 万增长到 2016 年的 1.48 亿,复合年增长率 该工具使医疗专业人员可以获取最新信息,增强 达到 49%,但这仍然仅占中国所有咨询量的 2% 左 他们对 COVID-19 的了解,并支持他们为患者提供 右,疫情期间大部分在线咨询都是免费提供的。在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案。迄今为止,这些 英国,Babylon Health 拥有“全科医生在手 (GP at 关于 COVID-19 的专家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浏览已 hand)”项目,并推出了定制化的新冠肺炎保健助手 超过 30 万次。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服务。 03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您列举了许多 近期推出数字医疗技术的中国公司。 他们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 中国的数字医疗市场面对着巨大的机遇。摩根士 丹利的最新研究预测,到 2022 年,互联网健康产业 的价值将达到 500 亿元人民币,到 2026 年将达到 图 3 Babylon Health 的定制化新冠肺炎保健助手服务 • 医院信息系统 2000 亿元人民币。许多领域已经被中国的家族科技 公司所覆盖。在使用在线医疗服务(尤其是付费服务) 方面,保险覆盖面不足一直是一个挑战。不过最近在 COVID-19 在全球传播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这种 地理区域、疾病类别和医疗服务类型方面的受保范 新病毒的了解有限。疫情爆发期间,可靠、及时和实 围有所扩大。2020 年 2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 用的信息对于医疗专业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而言 至关重要。对症状的认识和理解也非常关键,这会有 助于进行快速诊断,并提供所需的适当治疗。 为 帮 助 医 护 人 员 给 患 者 提 供 护 理, 了 解 最 新 研 究, 掌 握 准 确 诊 断 的 专 业 知 识 并 提 供 最 合 适 的 治 疗 方 法, 英 国 医 学 杂 志 出 版 集 团( 英 国 医 学 会 旗下的专业医学知识供应商)发布了超过 10 项与 大力推广包括在线问诊、电子处方、在线患者教育、 互联网医院在内的互联网医疗保健服务。 了解数字医疗影响力的最佳方法之一是从患者 的就诊体验来考量,尤其是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就 诊流程。使用人工智能图像分析、临床决策支持工具,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获取外部意见、在线问诊对患者 COVID-19 相关的临床医生专用资源(https://www. 进行随访,并将以上所有信息一并整合到电子病历 bmj.com/coronavirus)。 这 些 资 源 以 多 种 形 式 存 中……这些渗透在整个流程中的数字医疗体验可以 在, 涉 及 领 域 包 括“ 临 床 决 策 支 持 工 具 最 佳 实 践 大大提高准确性、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并改善医疗成 (https://bestpractice.bmj.com/info/coronavirus_ 果。这可以与在中国各地鼓励全科医生的培训和招聘 covid-19/)”,有关感染控制和防护设备的交互式 同时进行。 40 十 | 英领馆官员:数字医疗,暂时措施还是长期趋势? 图 4 数字医疗下的患者肿瘤治疗全流程 中国在数字健康领域拥有引领世界的巨大机遇。 许多因素可为其高效、大规模应用提供支撑——海量 目前中国有太多的患者依赖于太少的三甲医院。 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需要通过增强基层医疗保健能 力来帮助监测和分流病人,而不是让人人都涌向大城 市的医院。从传统思维上,这意味着要培训全科医生, 建设医疗诊所,这虽在进行中,但仍是一条漫长且昂 贵的道路。 数据,覆盖庞大人口的强大 IT 基础设施,以及快速 另外,中国可利用技术将数字化基层保健解决 接纳新技术的文化。飞利浦未来数字健康指数报告已 方案(例如在线问诊)作为服务患者的第一步。 实 经将中国数字健康技术使用率列为全球第一。不过, 施数字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医疗信息学,这 仍有一些领域需要谨慎开发。 一学科不仅需要收集和存储医疗卫生大数据的能力, 图 5 目前使用数字医疗技术或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医疗专业人员的百分比(图片来源 : 飞利浦未来数字健康指数报告 2019) 40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04 您提到,中国拥有世界上潜在最大的 医疗保健市场之一。中国在哪些领域 取得突破才能稳抓这一机遇,而英国 在哪些方面可以提供帮助 ? 41 而且还应具备获取最新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标准信息, 以做出适当的医疗决策的能力。英国在医疗信息学方 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这也是最近在中国召开 的几次会议论坛上的热门议题。 7 月 11 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中 国规模最大的年度人工智能技术论坛,COVID-19 疫 情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举 办的“智联世界 - 共享健康”的健康产业论坛吸引了 来自业界和学术界的全球专家,讨论了一系列主题。 41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图 6 中国失衡的医院资源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牛津大学应用数字医疗负责人 Richard Hobbs 教授 详细介绍了整合并发症和筛查项目的电子病历的广 泛益处。该演讲反响良好,并被上海本地电视台报道。 另外,8 月 16 日在重庆将举办中英健康与医疗 大数据论坛。此论坛由英国华人医疗信息协会、健康 报社主办,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重庆市大数 据应用发展管理局以及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联合举办。 42 十一 | 应对全球危机:来自英国教授市长的呼吁 对话十一 | 应对全球危机:来自英国教授市长的呼吁 本期嘉宾:Geoffrey O'Brien 博士 Geoffrey O'Brien 是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副教授,曾任英国纽卡 斯尔市市长,拥有爵士爵位,并于 2019 年从市议会退休。主政期 间,通过能源政策的制定、低碳城市的建设与绿色环保技术的推广, 使得纽卡斯尔市成为英国乃至欧洲最低碳环保的城市之一,在欧洲 拥有崇高的声誉。其著有的《能源使用的未来》现已成为英国制定 能源政策执行者必备的参考书目。在中国,还指导了青奥会·南京 58 公里的滨江风光带整治项目。 42 面对重大危机:疾病、环境和能源等重要议题,需发挥好政府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并以持续的力度 坚持遵循内在规律、排除制度障碍、激发基层动力。曾担任英国纽卡斯尔市市长的 O'Brien 博士以其亲身实 践进行分享——地方城市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中央政府长期的承诺和资金支持;未来推动城市变革 及城市策略的有效落地,还需有赖于对具备专业素养和了解政府运作方式的人才的大力培养。 01 对比中国和英国 / 欧洲,我们可以从 应对 COVID-19 中吸取哪些可借鉴 的经验 ? 我们了解到,COVID-19 起源于动物群体,由于 人防护设备 (PPE)、重症监护病房 (ICUs) 和呼吸机 的短缺上。据估计,如果英国采取更快的行动,目前 超过 4 万的死亡率是可以大大降低的(采访时间:6 月 15 日)。 我们与野生生物的距离越来越近,未来类似的流行 目前,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正在下降,封锁将在 病可能会更加频繁。开始中国在公布此次传染病方 不久的将来得到部分解除。英国政府目前致力于刺激 面有一点滞后,这意味着感染了病毒的人仍有频繁 经济活动;并且非常关注开发“检测和跟踪”设备, 的外出行动。而当中国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 以方便追踪未来的病例。有些人指出,可以使用世卫 他们迅速采取行动并封锁了受影响的地区。随着疾病 的传播,许多国家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例如,意大利、 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英国行动有些迟缓,一开始 决定采取“群体免疫”的方法,当科学家估计这将导 致大约 25 万人死亡时,这一想法就被否决了。英国 随后采取了许多国家都应用的社交隔离和封锁措施。 遗憾的是,英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体现在个 组织已开发的一个系统,而免于开发一个全新的系 统。那么,我们能从整个经验中学到些什么呢 ?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如有疫情的再次爆发,应迅 速将信息公之于众。 第二,我们应该有一套应对疫情的标准方法。隔 离封锁已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各国应通过联合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导读 43 View 国和世卫组织共同制定应对疫情的指导方针。 03 第三,我们需要建立关于储存个人防护装备等级 的指南。 第四,我们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检测和跟踪系统。 02 世界各地都有记录显示,由于疫情的 封锁,环境污染水平在持续下降。它 给气候研究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在制定关于促进可持续的地方《21 世纪议程》政策时,有哪些实际挑战 ? COVID-19 能为此提供什么新机遇 吗? 我试图在纽卡斯尔推行地方《21 世纪议程》, 但是得到的支持微乎其微。我认为,原因是企业和个 人需要看到由绿色议程推动的经济增长。大多数人认 为,绿色议程将导致额外的成本。我们需要研究如何 让绿色环保造福于每个个体和整个社会。COVID-19 已经表明,环境可以改善,但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在 于许多人在封锁期间感到非常孤独。 英国的住房建筑标准是欧洲最低的。一般措施有 43 提高隔热标准和引进可再生技术,如安装在屋顶的太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阳能热水器和空气源热泵——这些类型的升级将由 房主完成。但我们发现,由于成本高昂,人们普遍不 愿这么做,认为收益会很低,并且气候变化在他们看 图 1 封城期间全球主要城市空气污染变化水平(来源:IQAir) 来并不是问题。从下表可以看出,英国的自有住房比 遗憾的是,随着封锁的缓解,污染水平已在上升, 例非常低,大部分房屋都是租来的。一般改进措施应 尤其是汽车尾气污染。在封锁期间,我们的确减少了 由房屋所有者来完成,市议会对改造事宜非常投入, 能源消耗,但世界各国政府都渴望重启经济,这意味 在能力范围内尽了一切努力。然而,绝大多数其他房 着能源的使用将会再次增加。能源供应商和生产商都 东只对租金收入感兴趣。简而言之,这是个问题。 希望将市场恢复到原来的规模。政府则寄希望于获得 与能源相关的税收收入。目前的研究内容极大可能会 继续下去,但我不认为最近的转变会鼓励有关于对气 候变化的新研究。 世界各国政府都希望增加就业——这既增加了 政府的税收收入,同时又减少了福利开支。许多国家 政府都对流行病导致的国家债务增加感到担忧。因 此,公共资金不太可能用于气候研究。商界可能会为 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资助——然而,更有可能出现的情 图 1 封城期间全球主要城市空气污染变化水平(来源:IQAir) 况是,英国 BP 石油公司的计划将被交由其他的石油 图 2 纽尔卡斯和英格兰的住房权属数据 供应商和生产商,他们计划在十年内停止使用石油, 并转向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很可能其他国家也会这 么做。不过,人们可能会对探索气候变化如何让动物 和人类走得更近这一议题产生兴趣。 04 诸如城市信息建模和能源使用云监控 之类的平台如何有助于指导可持续城 市的设计和发展。您能否分享在纽卡 斯尔领导类似项目的经验? 44 十一 | 应对全球危机:来自英国教授市长的呼吁 当然,这样的模型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发 现在纽卡斯尔领导项目非常具有挑战性。 我最成功 的一个项目经验是“社区新政”。主要原因是中央政 府为该项目提供了长达十年的资金支持,我们才能够 做出真正的改变。简而言之,我们需要政府的承诺和 资金。但是,目前政府似乎不太可能提供真正的资金 来支持我们城市进行重大变革。 西部中心。我的董事会席位一直保留到 2019 年,直 至我从市议会退休。 https://www.centre-west.com/ 以下是国家对整个新政方案的评估: https://extra.shu.ac.uk/ndc/downloads/ general/A%20final%20assessment.pdf 这是社区新政的网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w_Deal_for_ Communities “社区新政”是以解决社会与空间不平等为目标 的社区更新项目,该项目旨在用 10 年时间改造英格 兰的 39 个贫困社区,每个社区容纳约 9900 人。每 44 个地方重建计划的资金平均投入为 5000 万英镑。 图 4 社区新政区实施区域:2004“多重剥夺指数”(衡量地区相对贫困水平的指标)排名 图 3 1999-2000 至 2007-2008 年度社区新政财政支出分布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在新政期间,我们达成协议建立一个慈善机构, 在十年计划结束后继续新政的工作。我们把它命名为 45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45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图 5 36 个核心指标:2002 至 2008 年间改善情况 05 鉴于疫情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控 制,您如何预见其对城市工作和生活 模式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建筑环境设计 变化? 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在家工作。这并不意味着企 业的工作将停止,但这将预示着运输和商业需求可 能会大大减少。这也可能意味着开发新商业空间的 需求和升级运输系统的投资都会减少。从长远来看, 城市居民住房可能会有更多的发展。例如,这将对学 校和购物产生影响。城市的发展可能更倾向于以家庭 为重心。 06 基于您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城市领导者 双重身份的丰富经验,您对未来培养 具有领导才能和专业知识的年轻人的 教育有何建议?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教育方面,我们需要更加 关注环境问题。但是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各种环 境类项目中来。同时,我们还需要确保对政府的运作 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英国,几乎没有关于政 府运作方式的教育。年轻人需要知道如何为他们想要 开展的项目获取资金和专业力量的支持。这从来没有 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了解整个运作过程非常重要。 46 十二 | 后疫情时期:城市重建融资的新工具和新挑战 对话十二 | 后疫情时期:城市重建融资的新工具和新挑战 ——基于上海滨水区大型改造项目的经验 本期嘉宾:陈雅薇 博士 陈雅薇博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环境建设学院,建筑环境 管理系城市发展管理学副教授。她致力于研究通过大型项目来实现面向知 识型经济进行产业转型的城市发展战略及治理创新。其研究领域包括城市 转型战略、土地政策、金融化、公私合作、社区参与和中国城市大型项目 的可持续性。陈博士经常就中国城市转型中的治理与规划策略发表演讲, 并作为审稿者活跃于十余种与城市研究相关的重要国际期刊。她还参与了 多个针对可持续城市大型项目的中欧对比研究。 46 大多数城市在进行再开发时普遍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有效的融资为未来项目的成功提供关键性 的保障。在存量开发背景下,对于城市边缘化地区及管辖权复杂的滨水区的更新,作为需重点突破的领域, 将面临诸多挑战。然而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和对各地经济发展的打击对本就难以吸引资金的更新项目带 来更多压力。为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式和复杂要求,需要更富创新的金融工具、更多元的参与者和更灵活 的机制手段,但同时也要为有效应对金融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差距两极化、金融工具带来的风险和金融市场 波动影响等新的问题做好准备。本期对话邀请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陈雅薇副教授分享荷兰在有关方面的经验 与做法,并基于上海滨水区大型改造项目的案例对新的趋势、做法和问题进行详细解读。 为何对城市重建的融资,在后疫情时 期存量发展的新背景下,变得尤为重 要? 的城市区域,这些地区存在各种社会经济的不利条 城市建设是为了改变一个地方的根本属性,往 于封锁和其他限制流动和控制感染的措施,人们大多 往以改善建成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为目的。它 在家里和周围 1500 米的社区内活动。地方政府意识 有助于拓宽一个城市的综合视野,改善城市的物质、 到,社会差距的扩大效应亟待解决,如生活空间的质 经济和社会条件,从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为城市发 量、绿色空间的便利性、公共交通、医疗保健、社会 展项目融资,有助于提升物质生活条件,创造政府财 弱势群体获得技术和网络的途径等。此外,许多城市 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区服务和便利设施。 目前面临住房短缺问题,对质量更好、空间更大的住 城市更新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早期的更新项目通常针 房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荷兰,针对“荷兰有 100 对的是地理位置较好,物质、环境和社会问题较少的 万套住房缺口”的说法,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政 城市地区。后来,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针对更边缘化 策研究人员都在展开研究,尤其是在较大的城市中。 01 件,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也更多。 在后疫情时代,旧城区的改造变得更加重要。由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导读 47 View 尽管受到种种限制,城市中的旧城区,无论是处于城 市状况日益衰败的区域,还是存在严重环境问题的工 业遗产区,都为住房和其他房地产建设提供了潜在 的土地资源。这也是荷兰的一些主要城市发展项目, 如海牙的宾克霍斯特工业区改造,能够持续进行的原 因。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码头、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巴塞罗那奥林匹 克滨水区,这些城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私 人投资者和资金,特别是国际投资。这些做法也在不 同的地方被复制,但同时也因为空间和社会经济两极 化而受到批评。近年来,在转型过程中,新的实践更 倾向于让更多当地社区和现有土地或房产所有者参 与到城市改造过程中。此外,滨水区的改造也尝试了 产业升级或引进高科技、创意产业等策略;发展私人 投资和公私伙伴关系,从金融机构到社区基金等不同 背景的行动者在逐渐涌现。 47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图 1 海牙宾克霍斯特工业区改造(图片来源:荷兰海牙市政府) 02 为什么滨水区更难吸引和维持投资? 国际经验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图 2 伦敦金丝雀码头 ( 来源:作者自摄 ) 大部分具有工业功能的滨水区公众都无法进入。 由于距水较近,可能有许多不利条件或存在结构和设 施较差等问题。此外,这些地区大多还面临严峻的环 境挑战和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近年来,滨水区重建 项目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应对先前未曾关注的新挑战, 例如社会融合、社会平等和社区参与等。除了这些空 间、环境和社会问题,滨水区的重建仍然困难重重。 滨水区的管辖权结构是分散且复杂的,不同的利益相 关者可能需要面对大量不同的政府法规和许可证要 求。由于大多数滨水区开发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也 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投入。公共部门不可能单独实施这 图 3 毕 尔 巴 鄂 古 根 海 姆 博 物 馆 作 为 滨 水 改 造 的 催 化 剂 ( 来 源 : https://www. guggenheim-bilbao.eus/en/the-building) 些项目,而私人投资者由于风险高而不愿投资滨水区 重建项目。这些挑战需要通过公共部门、私人组织和 社区团体通力合作来解决。 大多数滨水区重建的实践反映了不断发展的港 口城市关系以及与之伴随的去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 滨水区由工业功能向城市功能转变,许多滨水区都 被设计成引人注目的旗舰项目,如 CBD、体育场馆、 展览馆、歌剧院、豪华购物中心、高端酒店或住宅开 发等,往往在大规模滨水开发的城市转型中发挥着重 要的推动作用。经常被引用的例子包括伦敦的金丝雀 图 4 奥 运 赛 事 推 动 巴 塞 罗 那 滨 水 区 重 建 ( 来 源 : http://urbanwaterfront.blogspot. com/2011/01/barcelona-event-as-catalyst.html) 48 十二 | 后疫情时期:城市重建融资的新工具和新挑战 03 以土地为基础的资本积累在城市重建 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这 有何利弊 ? 土地资本积累的基本条件是土地归国家所有,比 如中国背景下的土地所有制或在荷兰的四大城市 -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乌得勒支实行的土地制 度。金融化逐渐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因为大多数城市在进行城市开发时都面临着资 金短缺的问题。这其中的好处是,中国城市虽然在目 前情况下缺乏用于城市环境改造的直接预算,但仍有 可能通过融资为未来城市更新积累资金。土地租赁是 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也是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项目 投资的重要来源。 04 您认为改变土地用途的做法在中国城 市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吗?国内的制 度条件和需要面对的限制有哪些? 如果改变土地用途是指土地利用由农村向城市 转变,或者由工业用地转变为商业和居住功能,那 么正如我们在过去几十年在欧洲城市里看到的那样, 在未来这种做法在中国城市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近 50 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从中 央到地方对土地资源的重视和管理都日益紧迫。其中 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导致耕 地资源的快速流失,进而引起对粮食安全、环境问题 等的日益关注。这种担忧促使中国的中央政府采取更 严格、更有力的耕地保护政策,更加珍惜土地资源, 并确保合理利用土地及有效保护耕地。同时值得注 意的是,我们的城市地区仍有较大的地块可以盘活, 通过出售或租赁这些土地开发权的方式可以获取土 地价值。在荷兰,所谓的“SER 阶梯 ( 可持续城镇 化的阶梯 )”被用于促进土地的优化配置。这意味着 如计划在现有市区以外进行发展,则必须先研究该开 发项目(或项目的部分)能否在现有市区范围内进行。 荷兰的政府把 SER 阶梯应用在商务园区、生活区或 商业区等空间规划上,考虑空间重组和集约利用的可 能性。 以开发为基础来进行的土地价值捕获具有一定 的优势:它可以产生大量资金,为资本密集型转型提 供资金,且不会造成严重的财政扭曲(如果政府过多 投入土地开发,那么投入其他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的 财政就会大幅减少)或引起公众对额外税费的反对, 并通过高周转率同时获取一次性和长期收入。一次收 入是土地性质转变带来的利润;而长期收入是转变 后的商业,办公等功能通过使用者带来的每年税收。 为城市提供新的商业、办公、住宅和更高质量的公 共空间或改善的建成环境,有助于为地方政府创造 可持续的收入,重新塑造之前形成负面形象的地区, 创造就业机会,并吸引新的使用者。在我发表的文章 Financialising urban redevelopment: transforming Shanghai’s waterfront(城市再开发融资:上海滨 水区改造)中,我考察了上海的四个滨水重建项目: 陆家嘴金融区、2010 年世博会园区、徐汇滨江西岸 和杨浦滨江区改造,时间跨度三十年(1990-2020 年)。研究结果表明,价值捕获就产生于土地功能从 工业功能向高端商住功能转变的过程之中。 以现有地产和功能为基础的城市区域再开发, 和基于开发的土地价值获取是围绕所有利益相关者 的紧密合作而展开的。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不同规 模的政府组织、土地所有者、不同的房地产开发商、 当地的产业、企业和居民。在转型过程中,也有越 来越多的新的参与者出现,如养老基金或能源公司。 一系列研究表明养老基金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盟 国家的城市振兴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项目中都 有参与。更重要的是,由于有如此多的利益相关者, 当地的制度框架和法律环境须提供一些灵活性,以便 为探索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形式提供条 件。在陆家嘴金融区的发展过程中,其经济特区地位 为全球投资者和全球资本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例 如,税收减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允许通过发行债券, 为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且多项制度改革允许在各 48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在主导土地开发中有既 得利益,土地资本积累有可能会促使城市过度将耕 地转为建设用地,并且大量出售以获取额外收入。 这也可能导致忽视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出现。 事实上,一些城市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已经面临着土 地资源的稀缺问题,这将极大地影响公共财政。此外, 还需制定规则,允许土地在公开、公平的市场上转让, 防止土地收入错误分配给官员个人和单位(使用土地 或特殊网络)。 在新区域进行开发项目的必要性必须经过严格审查, 49 View 项目中使用公私伙伴关系等发展手段。此外,越来越 有必要让现有社区(无论是商业部门还是当地居民) 06 参与决策过程,共同塑造城市地区的未来愿景,由此 达成的共识可避免产生严重而负面的社会效果。由此 可见,重建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且可 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正如 Adam 和 Tiesdell (2013)所建议的那样,在公共部门工作的规划师 和项目管理者需要更多地将自己视为场所创造者。他 们需要提高对市场和房地产开发动态的了解,培养市 场塑造心态,并学习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建立联系网络 的技能。 05 49 UES View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在城市重建中,有哪些新兴的金融工 具(如债券、基金、合伙企业)?伴 随多种参与者(如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银行和作为最终使用者的公司)的出 现所带来的复杂性,将会引发哪些新 问题? 欧盟指出,发展筹资是通过使用贷款、担保、 与补助相结合,并让风险共担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 或者是贷款和拨款相结合,也可以是开发费用或土地 如何评估不同金融工具在地方层面的 适用性?我们可以从国际经验(如荷 兰)中学到什么? 在 Financialising urban redevelopment: transforming Shanghai’s waterfront (城市再开发 融资:上海滨水区改造)一文中,我考察了以上提到 的上海四个滨水改造项目中的创新金融工具。这四个 案例都调整了对金融工具的选择,以适应当时的社会 经济背景和时代限制。文章探讨了四个项目中的若干 房地产融资机制,如声援机制(税收政策、经济特区)、 公私合作机制(公私合作或私人融资倡议)以及贷款 和债券机制(债券、贷款、信托)。例如,陆家嘴经 历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除国家基 金外,该案例采用了多种创新金融工具,如发行债券 以获取额外资金、向国内银行和国际公司贷款、及 公私合营等。陆家嘴还探索了经济特区的各种政策, 如减免税政策及一站式审批程序,以减少繁文缛节, 吸引国内企业投资或重点金融领域的投资。 股权及准股权投资或其他承担风险的工具,为实现 政策目标提供财政支持的措施。这些金融工具可以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长期以来,强有力的公共土地开发战略一直主导 着荷兰以获取土地价值为目的的城市开发实践,这是 因为像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这样的大城市享有城市 土地的所有权。这种做法正在逐步演变为通过公私合 价值融资的形式。Theurillat 等人(2017)提出通过 作方式让更多的私人投资者参与进来,以降低土地开 跟踪银行和直接融资渠道 ( 如开发贷款、住房按揭贷 发的公共投入成本。然而,在目前的城市发展实践中, 款和自有资金 ) 以及金融化渠道 ( 如特殊目的金融工 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都不愿意加入联合体, 具像信托基金、金融平台以及资本市场 ) 来了解中国 因为从 2007 年金融危机开始,政府和企业都陷入资 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金融化。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金困境,有的公司合作项目甚至让参与的私企或市政 随着中国城市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城市 ( 再 ) 发展进程, 府走向破产的边缘。此时城市亟需其他财政来源来填 大多数城市面临着严重的预算短缺。在中国大型城市 补较高的开发成本和不断减少的市政预算。例如,我 开发项目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来自国内外的投资 的同事 Heurkens 等人(2020)的一项新研究描述 不断增加,跨国公司、银行和金融业、房地产开发商 了循环基金在城市重建项目融资中的使用。循环基金 和全球养老基金也纷纷涌入。 由各种公共资金来源(市政基金、拨款或贷款)充盈, 用于公共领域投资,如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或可持续 在城市项目中,资金可以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建 发展目标的项目中。该地区参与开发的私人团体向基 筑公司以及不断增多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精 金缴纳分摊的费用。如果项目符合基金规定的社会经 英。创新的金融工具有助于填补公共财政在过去曾发 济政策目标,私人团体可向循环基金提出申请,并在 挥作用,但在新形势下无法施展的空白。城市发展项 项目实施后返还资金。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许多新的 目对金融工具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这也意味着城市 参与者正在加入城市重建实践中,如机构投资者(如 发展项目对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金融工具带来的风险 养老基金)、能源、水卫生或科技公司或社会企业等 更加敏感。 等。 50 十二 | 后疫情时期:城市重建融资的新工具和新挑战 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和房地产领域的人 才培养又有何启示? 动方案。如今的学生需要具备未来所需的专业技能, 我们所面临的城市和区域挑战的本质是复杂的, 培养分析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政治能力是至 而规划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是一个不断变化且 关重要的。这些技能的培养需要在未来城市规划与 07 充满不确定性的城市环境。我们看到了城镇化和城市 增长过程中的巨大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要发展 在未来能经得起考验的城市,就需要应对各种社会经 济和环境的挑战,以建设可持续的、具有生态修复力 的和可自我循环的城市区域。我们需要学术和实践方 面的专家和通才。传统意义上,专家似乎更受重视; 而对于下一代设计师和管理者来说,我们需要具备多 面手的能力——超越特定专业领域的局限,并具有勇 气和创造力,在专业知识和不确定性领域建立联系并 整合知识的能力(Campbell,2014)。 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就必须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 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将各种学术和专业知识 综合运用。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教学生如何 房地产专业人才的教学设计中体现,通过对现实情 境的研究,并在课程中融入实践案例与行业从业者。 我们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为建筑与环境建设学院的 建筑环境管理系就给研究生提供了这样一门课程。城 市再开发游戏:整合城市规划、设计和房地产开发是 一项将跨学科、体验式学习、角色模拟和小组合作结 合在一起的教学尝试 (Chen et al, 2019)。通过角色 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城市环境中制定城市发 展规划。根据现实中出现的各类主体,他们被分成不 同的角色:市政当局、房地产开发商、住房协会等。 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被分配到一个工作小组,由他们 自己的过程管理者 ( 学生 ) 协调,并由角色助理 ( 对 特定知识领域有深入了解的讲师 ) 和小组导师 ( 对城 市发展有广泛认识的讲师 ) 指导。最终的城市发展规 划超越了传统的规划,要求学生不仅为未来的城市发 展提供一个方案和相关实施策略,还要综合考虑土地 在跨学科环境中工作,即如何通过合作共同发现城 征收过程、成本效益分析、分期开发计划和可能的合 市问题的不同学科维度,以及如何反思性地设计行 作模式。 参考文献 Adams, D. and Tiesdell. S. (2012). Shaping Places: Urban Plann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edge. Ch.14 (pp. 286-295) Campbell, H. (2014). Specialists and generalists: Are there too many hedgehogs and not enough foxes? Planning Theory & Practice, 15(3), 287–290. Chen, Y. (2020). Financialising urban redevelopment: Transforming Shanghai’s waterfront, Land use policy, https://doi. org/10.1016/j.landusepol.2020.105126. Chen, Y., Daamen, T., Heurkens, E.W.T.M., Verheul, W.J. (2018)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nd Practice-Theory Integration: Experiences from Urba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The Netherlands, in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 30 (5), 919-936, DOI: 10.1007/s10798-019-09541-5 Heurkens, E., Hobma, F., Verheul, W.J. and Daamen, T. (2020) Essay Financiering van gebiedstransformatie: Strategieën voor het toepassen van verschillende financieringsvormen bij binnenstedelijke gebiedsontwikkeling, available from: https://www. stedelijketransformatie.nl/publicaties/essay-financiering-van-gebiedstransformatie [accessed 18 October, 2020]. Theurillat, T. (2017). The role of money in China’s urban production: The local property industry in Qujing, a fourth-tier city. Urban Geography: 38(6): 834–860. 参考网站 The Binckhorst project: https://www.denhaag.nl/nl/in-de-stad/wonen-en-bouwen/ontwikkelingen-in-de-stad/ontwikkelingenbinckhorst/innovatief-wonen-en-werken-in-de-binckhorst.htm https://www.guggenheim-bilbao.eus/en/the-building http://urbanwaterfront.blogspot.com/2011/01/barcelona-event-as-catalyst.html 50 全球专家系列对话 UES UES View 城市规划师、设计师和管理者要理解和处理城市 其中合作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中心介绍 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鲜明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她是中国第一所以理工管起步,强强合作,拥有中华人民共和 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 西浦城市与环境校级研究中心旨在成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地方发展和城镇化为导向的国际知名研究中心,致 力于环境、经济、社会、城市与健康等多方面的议题研究。通过整合西交利物浦大学多学科、国际化的研究力 量和科技平台,总结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经验,探索更加智慧、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范式。中心与政府、企 事业单位和海外机构紧密合作,进一步为科学研究提供坚实基础,为扩大社会效益开拓有效渠道。 西浦城市与环境校级研究中心 网址:https://www.xjtlu.edu.cn/en/research/research-centres/ues/ 邮箱:ues.urc@xjtlu.edu.cn 电话:0512-8816 7138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北校区)工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