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工作简报(总第八期).pdf

upergirl你21 页 809.561 KB下载文档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工作简报(总第八期).pdf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工作简报(总第八期).pdf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工作简报(总第八期).pdf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工作简报(总第八期).pdf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工作简报(总第八期).pdf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工作简报(总第八期).pdf
当前文档共2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工作简报(总第八期).pdf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工作简报 2018 年第 4 期 (总第 8 期)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编 目 2018 年 12 月 15 日 录 【重要活动】 “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小幅作品文献展”在我校隆重 开幕 “游于宜 行于艺——宜兴书画陶艺作品展”在我校举办 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 作会议在我校举行 【美育大讲堂】 第十期:梅兰芳与中国传统美学 第十一期: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 第十二期:首都师范大学·吕思清小提琴分享音乐会 【工作动态】 2018 年度美育研究中心新建慕课验收会举行 美育研究中心举行第二批科研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会 2018 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展评活动在我校举办 【媒体视角】 “宜兴书画陶艺作品展”举办——光明日报 吕思清为首都师范大学师生奏响中外经典曲目——千龙网 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 作会议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要活动】 “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小幅作品文献展”在我校 隆重开幕 10 月 11 日下午 1 点 30 分,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 家画院主办,学前教育学院和美育研究中心承办的“丝绸之路·从写实 到写意——杨晓阳小幅作品文献展”在首都师范大学本部主楼二层展 厅开幕。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教授、中国国 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郭北平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陈风新、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丁密金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曹宝泉教授、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解放军美术创作院艺 委会委员张立奎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李宽教授、郑州大学写实绘画研 究所所长毛娜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乔宜男、中国女画家协 会副秘书长曾迎春、 《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康守永、北海画院院长 何二民、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博导尚可教授、中国国 家画院研究员顾平、郭子良、教培中心副主任邱雷、中国国家画院美 术馆副馆长常欣、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志宏、首都师范大学副 校长杨志成、美育中心主任王德胜、美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栗睿、学前 教育学院院长王建平、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美术学院院长韩振 刚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 雪松主持开幕式。 李雪松代表活动的承办单位,对杨晓阳院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和衷心感谢。她表示,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作为培养首都学前 1 教育专业师资的重要单位,非常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多年来,学院始终紧跟学校的步伐,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力求 培养具有艺术欣赏与表现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为开幕式致辞,对杨晓阳院长及各位 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的同时,他强调,文化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并进一步肯定了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 的重要阵地之一所具有的不容小觑的地位。他表示,此次邀请杨晓阳 教授来我校做讲座、办展览,对于加强我校美育工作、促进高校内涵 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推动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 义。 著名油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郭北平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 学院院长丁密金教授先后代表国家画院和兄弟高校致辞,对活动举办 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肯定,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教授在开幕式 中发言。杨教授赞赏了首都师范大学作为一所艺术氛围浓厚的名校, 在美术学科领域中所表现出的极大影响力,同时,更肯定了学校美育 大讲堂活动对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所发挥出的重要意义,相信活动 推广后必定会对首都高校的美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杨晓阳 教授还表达了未来同首都师大师生持续交流的希冀。他表示,自己作 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希望能够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师生一起,在艺术的 教学和创作、研究上产生更多的交流,同时也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的师 生有时间多到画院美术馆参观各类展览。开幕式后,杨晓阳院长向首 2 都师范大学赠送了个人美术作品集《杨晓阳绘画艺术》,首都师范大 学党委书记郑萼接受了赠送。 此次 “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小幅作品文献展” 于 10 月 11 日正式开幕,10 月 17 日闭幕。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全 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将在首都师大校本部主楼二层展厅共享高品 质的文化盛宴。 “游于宜 行于艺——宜兴书画陶艺作品展”在我校举办 11 月 22 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和宜兴市文广新局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美 育研究中心、宜兴市美术馆(书画院)、中国紫砂博物馆承办的“游 于宜 行于艺——宜兴书画陶艺作品展”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开幕。 宜兴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温秀芳,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宜兴市美术馆馆长杜雪之、宜兴书画院 院长刘明、宜兴书画院执行院长杭中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 储集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顾治培、谈跃伟、陶艺家代表孔良法、 瞿华娣、张荣法及北京工美集团党委副书记甘学荣、首都师范大学党 委书记郑萼、副校长李小娟、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校友工作办 公室主任烟青、美术学院院长韩振刚、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陈玉平等出 席活动。开幕式由美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栗睿主持。 郑萼致辞。她表示,宜兴深厚的艺术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孕 育出独一无二的书画艺术和陶瓷文化。此次邀请宜兴书画和陶瓷展览 来到北京,进入高校,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和全新 3 尝试。学校希望通过举办展览、签订合作协议,与宜兴市委、市政府 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借助我校人文艺术学科门类齐全、美育科研突 出的优势,深入挖掘宜兴地区在艺术、人文领域的内涵成果;充分发 挥我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建立写生实践基地,为师生开展 艺术实践搭建平台,同时促进当地艺术师资培养。郑萼还表示,首都 师范大学希望与更多的美术馆、艺术机构合作,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为创意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做出贡献。 温秀芳致辞。她说,宜兴注重文化成果的推广交流,此次与首都 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展览,正是宜兴、北京两座城市文化艺术交流建设 的重要一步,双方协力推动两地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邱玉林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传统文化走进高校,让更多的青年学 生有机会感受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甘学荣致辞。作为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的领军人,工美集团始终以 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设计与精湛技艺为己任。工美集团希望和首 都师范大学、和宜兴市委、市政府开展更深层的合作,更好的传承和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为了积极拓展优秀美育成果社会转化途径,我校与宜兴市文化广 电新闻出版局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在宜兴建立写生基地、实践基地, 共同在美育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开幕式上,许夕华与李小娟交换合 作协议书;周小东及孔良法、瞿华娣、张荣法向首都师范大学捐赠紫 砂文化书籍和陶艺作品;王德胜、烟青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为三位陶 4 艺家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杜雪之与韩振刚为宜兴美术馆艺术实践基 地揭牌。 据悉,本次展览一共展出 28 幅书画作品和 24 件陶艺作品。书画 作品由宜兴书画四大名人肖像画和宜兴籍书画名家作品组成,向观众 展示宜兴书画家的艺术沉淀和宜兴山水的秀丽。陶艺展览分为矿料、 工具、陶艺作品三部分,展示了陶土经由人手的塑造与烈火的试炼, 转变为精美作品的奇妙过程。书画和陶艺是宜兴两大特色,展览展现 了宜兴陶瓷书画文化的魅力和当代匠人的巧手妙心,带给人知识的启 迪与无限的遐想。展览将持续至 11 月 30 日。 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 次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 2018-2022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 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11 月 30 日在 首都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我校党委书记郑萼、教育部高教司文 科处处长杨华杰、教指委主任王一川,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及我校等 30 余所高 校的教指委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我校美育研究中心承办。 郑萼书记代表学校祝贺本届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的成立,向 当选的各位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教育部领导及各兄弟院校专家 学者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美育、艺术专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杨华杰处长传达了陈宝生部长、林蕙青副部长和高教司吴岩司长 近期在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寄望本 5 届教指委充分发挥“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的 作用,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六个一流”即一流 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认证和一流人才的建设。 她并进一步明确了本届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的三项主要工作,即 聚焦一流专业和专业三级认证工作;聚焦一流课程建设;聚焦艺术类 专业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 教指委主任、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从六个方面对本届教指委今后 一段时间、特别是明年的重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第一,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努力实现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本科教育的 全面振兴。第二,以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落地生 根”为抓手,做好专业内涵建设工作。第三,建设艺术学理论类专业 “一流课程”,大力推出“金课”,有重点地抓好核心课程和基础课 程建设。第四,推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一流教材”建设。第五,在 教与学两方面实施教学改革,形成“一流教学”模式。第六,培养新 时代需要的艺术学理论类专业“一流人才”。 成立大会上,杨华杰处长、王一川主任为本届艺术学理论类专业 教指委各位委员颁发了教育部聘书。 第一次工作会议由教指委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主 持。与会委员围绕艺术学理论类本科专业建设中的多方面问题,以及 推进艺术学理论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具体工作任务等,展开了充 分的讨论。王一川主任在会议总结中强调,第一,应妥善处理艺术学 6 理论学科与艺术学理论类专业的关系,以艺术学理论学科为指导推进 艺术学理论类专业建设。第二,应明确艺术学理论类专业的基本内涵、 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在抓好基本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专业优势和 专业特色。第三,应进一步梳理艺术门类下艺术学理论类专业与其他 类专业的关系,在体现艺术学理论类专业应有的引导及辐射作用基础 上,明确其对其他类专业的依托和借鉴需要,探索艺术学理论类专业 与其他学科门类专业间的互动关系。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聘请并领导的专家组 织,具有非常设学术机构的性质,每届任期五年。2018—2022 年教 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涵盖了 2 个综合类、109 个专业类和 40 个分教指委,集中了高等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将根据教育部委托, 致力于开展高校教育教学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 【美育大讲堂】 第十期:梅兰芳与中国传统美学 2018 年 9 月 27 日下午, 由我校美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期美育大讲堂在首都师范大学实验 楼报告厅举行。著名学者傅谨为校内外校师生带来题为《梅兰芳与中 国传统美学》的讲座。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教授主持了本次大讲 堂。 本次讲座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京剧的起源、发展及传统特点; 二是梅兰芳的艺术历程及京剧表演的变化。傅谨老师指出京剧以市民 文化为根基,吸收昆曲、秦腔等剧种的表演方式,形成了融合百家、 7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此后,以谭鑫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共同推动 了京剧的成熟;商业剧场的出现,为京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时的 京剧呈现出含蓄、节制、向精致靠近的传统特点。梅兰芳作为京剧代 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历程集中反映了晚晴到民国时期的京剧变化。 傅谨老师进一步指出,在梅兰芳声名鹊起时,他逐渐放弃了跟随时代 潮流的新戏,而是回归传统,重学昆曲,以传统戏曲为营养,推陈出 新,躬行实践,向世界传播中国古典美学,成为时代的号召。傅谨老 师更亲切地称梅兰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古典美的现代象征。 在讲座的讨论环节,傅谨老师与在场的师生就梅兰芳的现代性、 戏曲人的基本素养以及京剧的传承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王德胜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将戏曲与中国传统美 学研究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方向,梅兰芳的高度艺术成就也 体现了近代美学的张扬,传统戏曲需要社会群体的关注和欣赏。两位 老师共同表示,要关注传统文化,保护古典戏曲,让经典在现代重现 光彩,为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贡献力量。 第十一期: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 2018 年 10 月 11 日下午,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杨晓阳教授以“中华民族的 艺术精神”为题,在校本部实验楼报告厅主讲第十一期“美育大讲 堂”,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一百余位学生聆听了讲座,本期大讲堂由 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教授主持。 杨晓阳,1958 年生于陕西西安,1979 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 系,1983 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 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 8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4 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 长。1995 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 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 士生导师。2009 年调任中国国家画院。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全 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国家“三 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高 教名师。 讲座中杨晓阳教授以“讲话”为出发点,以“文化自信”、“民 族精神”为落脚点,对“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中国美术的功能 和境界”、“艺术家的修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自 己的教学、创作理念进行了阐释。讲座后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与主讲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美育中心主任王德胜教授高度赞赏了杨晓阳教授在艺术实践过 程中所体现出的继承和创新精神,并对其从艺 30 年来在美术作品创 作上的突出成就,以及在传承中国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方面所表现出 的责任感表示敬佩,相信本次美育大讲堂系列活动会开拓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第十二期:首都师范大学·吕思清小提琴分享音乐会 2018 年 11 月 22 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办,首都师范大 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协办的“美育大讲堂(第 12 期)——首都师范大 学·吕思清小提琴分享音乐会”在我校北一区国文大厦二层报告厅 举行。小提琴大师吕思清携手青年钢琴演奏家芦静怡为广大师生呈现 9 了一场精彩演出。校党委副书记缪劲翔、美育中心主任王德胜、校友 办公室主任烟青、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刘晓天、孔子学院管理办公室主 任王立华、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刚、校友办公室副主任魏晶晶等与 400 余名师生一起观看了分享音乐会。分享活动由美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栗 睿主持。 吕思清为我校师生倾情演奏了十余首中西经典曲目。从帕格尼尼 《A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到维尼亚夫斯基《D 大调波兰舞曲》,其出神 入化的演奏技巧,细腻、浪漫的情感处理令人叹为观止,让现场听众 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魔弓传奇”的魅力。当《梁祝》 、 《牧歌》 、 《阳光 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等耳熟能详的中国小提琴经典名曲奏响时,曼妙 旋律勾勒出生动的音乐形象,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我校音乐学院 88 级校友刘益生担任本场音乐会特邀嘉宾主持,他和吕思清一起与 在场师生分享了许多艺术感悟和音乐背后的动人故事。 活动中,缪劲翔为吕思清颁发了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聘书。此 次活动得到了我校校友的大力支持,部分 88 级校友返校参加了活动, 烟青为校友代表赠送了《杏园飞鸟》等书籍。 美育大讲堂已成功举办 12 期,今后美育研究中心将邀请更多的 著名学者、艺术大师走进校园,开展交流及演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 化生活,推进艺术普及与美育实践。 10 【工作动态】 2018 年度美育研究中心新建慕课验收会举行 2018 年 9 月 14 日上午,“2018 年度美育研究中心新建慕课验收会”在新教一楼 102 教室举行。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常务副主任栗睿、教务处副处 长王建跃、数字校园中心资源部主任黄少颖、北京泛在时代教育技术 有限责任公司姜瑶参加验收会。欧阳启名教授、张志忠教授、孙晓娅 教授以及课程团队的同学们就相关慕课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会议 由美育研究中心霍达老师主持。 参加本次验收的慕课分别有:欧阳启名教授的《走进中国戏曲》 、 张志忠教授的《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 、孙晓娅教授的《新诗十二名 家》、司冰琳副教授的《中国音乐史》和凌燕副教授的《电视文化批 评》。其中, 《走进中国戏曲》 、 《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以及《新诗十 二名家》是美育研究中心精心打造的新一批通识艺术系列慕课,已于 本学期正式上线供学生选修。同时,《中国音乐史》和《电视文化批 评》也增加了 4 学时课程内容,由原来的 8 学时扩充为 12 学时,学 分由 1 学分增加为两学分。 会议上,教务处副处长王建跃肯定了中心的慕课建设工作和各门 课程的验收成果,并给出修改建议。 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教授对慕课在面向校内和社会开放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11 美育研究中心举行第二批科研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会 10 月 11 日上午,美育研究中心举行第二批科研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会。社 科处处长兼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主持报告会。美育研究中心常务 副主任栗睿、文学院副院长孙士聪教授参加报告会。胡疆锋教授、夏 兵副教授、周杏老师、叶磊蕾老师依次汇报了项目的进展情况,交流 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各项目均提交了阶段性成果。王德胜、孙士聪 对各项目进行了点评。 王德胜充分肯定了各课题前期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同时针对 各课题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及后续工作、成果形式等,分别提出了具 体的建议,强调基础理论课题的研究可重点聚焦一两个关键问题,应 用性研究要关注当代美育实践对传统美学观念的传承。他指出,开展 美育理论研究是学校美育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各课题负责 人进一步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美育课题的培育作用,深化研究思路, 高质量地完成预期目标,为提升我校美育研究水平作出贡献。 2018 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展评活动在我校举办 进一步落实北京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 见》,促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美育研究中心于 2018 年 12 月 9 日承办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展评活动。 本次比赛邀请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 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的知名专家担任 评委。 12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北京市 15 所高校的 29 名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 报名,22 位教师获得评分。经过专家评审组打分、投票、集体合议, 共评选出一等奖 3 名,二等奖 6 名,三等奖 13 名。 公共艺术课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面向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限定性选修课。它对于提 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 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2018 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 公共艺术课展评活动的顺利举办,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公共艺术课的健 康发展,为今后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媒体视角】 “宜兴书画陶艺作品展”举办 “游于宜 行于艺——宜兴书画 陶艺作品展”日前在首都师范大学开幕。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 表示,宜兴深厚的艺术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独一无二的书 画艺术和陶瓷文化。此次邀请宜兴书画和陶瓷展览来到北京,进入高 校,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和全新尝试。 郑萼表示,学校希望通过举办展览、签订合作协议,与宜兴市委、 市政府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借助首都师范大学人文艺术学科门类齐 全、美育科研突出的优势,深入挖掘宜兴地区在艺术、人文领域的内 涵成果;充分发挥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建立写 13 生实践基地,为师生开展艺术实践搭建平台,同时促进当地艺术师资 培养。她还表示,首都师范大学希望与更多的美术馆、艺术机构合作, 携手发展,合作共赢,为创意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传承和文化 创新做出贡献。 宜兴市政协副主席温秀芳说,宜兴注重文化成果的推广交流,此 次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展览,正是宜兴、北京两座城市文化艺术 交流建设的重要一步,双方协力开展合作共建,推动两地文化建设的 繁荣发展。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表示,希望传统文化走进高校,让更多 的青年学生有机会感受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动期间,首都师范大学与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签署合作 协议,同时在宜兴建立写生基地、实践基地,共同在美育领域开展全 方位合作。开幕式上,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与首都师范大学副 校长李小娟交换合作协议书。宜兴市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及陶艺家 代表孔良法、瞿华娣、张荣法向首都师范大学捐赠紫砂文化书籍和陶 艺作品,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烟青代表学 校接受捐赠并为三位陶艺家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宜兴市美术馆馆长 杜雪之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韩振刚为宜兴美术馆艺术实践 基地揭牌。 据悉,本次展览一共展出 28 幅书画作品和 24 件陶艺作品。书画 作品由宜兴书画四大名人肖像画和宜兴籍书画名家作品组成,向观众 展示宜兴书画家的艺术沉淀和宜兴山水的秀丽。陶艺展览分为矿料、 14 工具、陶艺作品三部分,展示了陶土经由人手的塑造与烈火的试炼, 转变为精美作品的奇妙过程。书画和陶艺是宜兴两大特色,展览展现 了宜兴陶瓷书画文化的魅力和当代匠人的巧手妙心,带给人知识的启 迪与无限的遐想。本次展览由首都师范大学和宜兴市文广新局主办,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宜兴市美术馆(书画院)、中国紫砂博 物馆承办,将持续至 11 月 30 日。(光明融媒记者晋浩天) 吕思清为首都师范大学师生奏响中外经典曲目 千龙网北京 11月23日讯 22日,首都师范大学“美育大讲堂第12期——首都师范 大学·吕思清小提琴分享音乐会”举办。小提琴大师吕思清携手钢琴 演奏家芦静怡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同时,为吕思 清颁发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聘书。 演出现场,吕思清为该校师生倾情演奏了十余首中西经典曲目。 从帕格尼尼《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到维尼亚夫斯基《D大调波兰舞曲》, 其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细腻、浪漫的情感处理令人叹为观止,让现 场听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魔弓传奇”的魅力。当《梁祝》、《牧歌》、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等耳熟能详的中国小提琴经典名曲奏响 时,曼妙旋律勾勒出生动的音乐形象,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据悉,“美育大讲堂”已举办12期,今后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 中心将邀请更多的著名学者、艺术大师走进校园,开展交流及演出, 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艺术普及与美育实践。(责任编辑: 杜铮) 15 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 次工作会议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2018-2022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 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11 月 30 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 萼、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处长杨华杰、教指委主任王一川,以及来自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 学及我校等 30 余所高校的教指委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首都师范大 学美育研究中心承办。 郑萼书记代表学校祝贺本届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的成立,向 当选的各位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教育部领导及各兄弟院校专家 学者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美育、艺术专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杨华杰处长传达了陈宝生部长、林蕙青副部长和高教司吴岩司长 近期在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寄望本 届教指委充分发挥“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的作 用,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六个一流”即一流本 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认证和一流人才的建设。 她并进一步明确了本届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的三项主要工作,即 聚焦一流专业和专业三级认证工作;聚焦一流课程建设;聚焦艺术类 专业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 教指委主任、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从六个方面对本届教指委今后 一段时间、特别是明年的重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第一,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 16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努力实现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本科教育的 全面振兴。第二,以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落地生 根”为抓手,做好专业内涵建设工作。第三,建设艺术学理论类专业 “一流课程”,大力推出“金课”,有重点地抓好核心课程和基础课 程建设。第四,推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一流教材”建设。第五,在 教与学两方面实施教学改革,形成“一流教学”模式。第六,培养新 时代需要的艺术学理论类专业“一流人才”。 成立大会上,杨华杰处长、王一川主任为本届艺术学理论类专业 教指委各位委员颁发了教育部聘书。 第一次工作会议由教指委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主 持。与会委员围绕艺术学理论类本科专业建设中的多方面问题,以及 推进艺术学理论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具体工作任务等,展开了充 分的讨论。王一川主任在会议总结中强调,第一,应妥善处理艺术学 理论学科与艺术学理论类专业的关系,以艺术学理论学科为指导推进 艺术学理论类专业建设。第二,应明确艺术学理论类专业的基本内涵、 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在抓好基本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专业优势和 专业特色。第三,应进一步梳理艺术门类下艺术学理论类专业与其他 类专业的关系,在体现艺术学理论类专业应有的引导及辐射作用基础 上,明确其对其他类专业的依托和借鉴需要,探索艺术学理论类专业 与其他学科门类专业间的互动关系。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聘请并领导的专家组 织,具有非常设学术机构的性质,每届任期五年。2018—2022 年教 17 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涵盖了 2 个综合类、109 个专业类和 40 个分教指委,集中了高等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将根据教育部委托, 致力于开展高校教育教学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 (刘 同川/供稿) 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化报、千龙网等多家媒体同 步报道了首都师范大学美育中心系列活动。 18 编辑:霍 达 周 杏 核审:栗 睿 核发:王德胜 报:北京市教委 送:校党政领导 发:各院系、单位党委、党总支,机关各部处 印数:200 电话:010-6890377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