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研究生快讯总第四十四期.pdf
研究生快讯 Yanjiushengkuaixun 总第四十四期 2019.3 与君初相见 犹如故人归 44 伟大的变革/李潇丽 □2018大事记/崔 颖 □记一次轰趴/苟 妍 □千 辩 /黄 琪 □ 天安门看升旗/汪东芳 □胡 同 /胡颖堃 □春节知多少 /高辰琛 □诗 两 首 /陈胜龙 □ Editor's Letter 主编寄语 开学已过半载,我们彼此之间也从陌生逐渐相知相 熟。研究生的生活不仅仅是繁重学习压力带来的苦与累, 更多的是风雨过后的成长历练,思考和感悟。 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我们明明初相识,彼此之 间的默契却如相处已久的朋友。一路走来,挑战重重。 但是困难使我们的小集体更加团结,彼此之间的鼓励与 陪伴让我们更加坚强,与此相伴的更是美好的回忆。333 教室,机房里一个个沉浸在学习世界的身影,每天走过 的那条承载了四季变换的小路,宿舍外缀满诱人果实的 石榴树和柿子树,春风里如云似霞的玉渊潭樱花。生活 里的点点滴滴里,填充着我们的回忆,那正是我们一同 走过的路,一同拥有的小美好。 且思且行,且悟且进。让我们整理好行囊,开始新的 一段征程。未来的路虽然艰苦,但是并不孤单。 目录 中信风云 2018 大事记梦华录 001 伟大的变革——国博展览 004 记一次班级轰趴 005 天安门看升旗 006 所思所悟 千辩 007 喜迎新春 胡同 008 春节知多少 009 诗情雅苑 诗两首 011 2018 大事记 梦华录 □文 / 崔颖 在这瞬息万变的天空下,一件件生活的小事儿就像是一个个小石块, 抛向水面,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泛起层层涟漪。 8.31 人生若只如初见 所里举办了开学典礼来迎接我们这群因羞涩、兴奋 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的“新学生”,也因此,我们见到 了亲切的所长、热情的学长学姐们,以及假期中一直给 我们答疑解惑的“小李老师”,一张张亲切而温暖的面 孔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中信所的“第一印象”。 9.7 初相识素拓,于海淀公园 伴随着欢声笑语,一个简单有趣的小热身活动——“取长补短” 为大家的初次相识拉开了帷幕,如果说热身活动只是让大家不像 刚开始那样陌生,对彼此有些熟悉,那接下来的“猜拳当大王”、 “齐眉棍”、“极速 80 秒”等活动可以说是让大家完全没有了拘 谨,并且乐在其中,毫无“偶像包袱”可言。这些活动见证了我 们由陌生到信任的这一天所有瞬间,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构成了我 们熟悉的“第一幕”。 生活要有“仪式感”,特别的经历总是值得用别样的方式来 记忆。最后一个环节——“取字作诗”,18 个人,18 个字,组合 起来有无限的可能,我们经过头脑风暴后,选出了最满意的作品: 001 《无字奇书》 静览芳华如梦影,南飞晨钟宛龙鸣 《言心石》 秦亭妍丽彤泽萌,吴潇楠永坤宇生 9.12 竟逐班干部 一个好的集体大概就是每个人都想为它做点什 么,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也是如此。在竞 选过程中,我们秉承着优中选优的原则,竞争也是 十分激烈,大家纷纷展示出自己擅长的一面,“群 雄逐鹿”于 333 教室,最终选出了 7 名同学作为这 个大家庭的班干部,来协助这个大家庭成长,让大 家更加的团结、友爱,一起走向远方,拥抱未来。 10.13 再聚国家大剧院 10 月 13 日,迎来了我们的第一次美育教育 课堂——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一场动听的音 乐会总是能让人放松身心,陶冶自己的情操,感 知平常生活外的世界。 10.28 再相知轰趴,于通州 深秋的北京多了一丝凉意,早晨尤其冷,可这并 没有减退我们的热情。一群人,一顿饭,一间屋,足 以让我们忘却课程、论文以及各种任务带来的压力, 为我们略显枯燥的生活增加了色彩与欢乐。回忆起来, 宽敞干净的 KTV 房间倾听了那些难出口的心里话;敞 亮的游戏房更是见证了同学们平时不常见的强大的逻 辑思维,男同学们也由此多了很多小迷妹;热闹的厨 房也有幸看见了女同学们的温婉贤淑;开阔凉爽的庭 院是汇集大家笑声最多的地方了:豪迈帅气的射箭、 惬意享受的烧烤、文艺唯美的荡秋千,无不透露着生 002 活的美好。流年岁月,金秋时节,风华正茂的我们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波澜不惊的水面荡起了 一圈圈涟漪,泛起的小水花将是珍贵异常的记忆了。 12.12 研究生会换届 三届学生相聚在 333 教室,庄重地进行着研究生会 的换届,我们班有两位同学很荣幸地成为研究生会的成 员,他们多了一重身份,自然也多了一份为大家服务的 责任,同时也为整个研究生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12.28 再相伴跨年,于复兴路 15 号 “跨年”即从旧跨到新,为了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新的生活、新的自己,我们用了近两个 月的时间来准备的跨年晚会终于拉开了大幕,在我们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主角。 伴随着深情又活泼的开场视频,晚会开场了,舞台上一个接一个的节目,观众席上此起彼 伏的掌声和欢笑声,让台下准备节目的演员们的付出有了意义。虽然难以达到完美,但每一个 节目都承载着大家的努力。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向大家展示了与众不同的另一面,也享受着舞 台上表演的时光,当然在这台晚会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彼此更加熟悉。时间的脚步总是悄无声 息,恍惚之间,这台精彩的晚会迎来尾声,伴随着美妙的歌声结束了,也意味着又一年的离去, 新一年的开启,当然我们也会带着全新的我们,迎接全新的生活。 当我逐渐安定的时候,当我慢慢年老的时候,当我以后回忆起这些的时候,我的嘴角会高 高的扬起,因为这都是我青春走过的印迹。 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003 □文/李潇丽 2018年11月30日,全班同学一 起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这次 国家博物馆主要有两个大型展览, 一个是“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 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另一个展 览是“古代中国陈列”。改革开放 40年展览于2018年11月13日在北京 国家博物馆开幕。“伟大的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40年来国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 家的变化和成果。展览的六个展区 起 来 到 强 起 来 的 伟 大 飞 跃。此 围绕各自特色分开展示,还精心设 外,在这些展厅之余,我们还可 计了主体色调、平面布局和展示流 以在穹幕影院观看动态版的《清 线,规划安 排了各 单 元的展 示亮 明上河图》,在穹幕影院内观众 点,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 可以在美妙的乐声陪伴下游览 改革开放40年展览分为六个主题来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京 介绍国 家各方 面的 发 展,分别为 城汴河两岸,感受从黄昏日落到 “伟大的变革”、“壮美篇章”、 华灯初上的变化,体会“两岸风 “关键抉择——党中央推进改革开 烟天下无”的宋代繁华盛世。 放的战略擘画”、“历史巨变”、 另一个展览是“古代中国陈列” “大国气象”、“面向未来”,每 共10个展厅,展厅按照社会发展 一个展厅通过模型、影像、照片和 的各个阶段由原始到近代布置, 沙盘等形式充分展示40年来人民群 以文物的形式系统地展示了中国 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过程。 漫长的历史进程。 全面展现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发展 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进程,彰显中华民族在政 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所取得的辉 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古代中国陈列展览”通过一件件 精美的文物让我们对中国历史发展 的了解变得感性立体,“改革开放 40周年展览”通过六个特色展厅让 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 就。“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大型展览”与“古代中国陈 列展览”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 从古至今的伟大变革。 004 004 记一次班级轰趴 □文 / 苟妍 2018 年 10 月 29 日,通州一个周末轰趴馆进行着一场“美食 & 欢乐” 并存的聚会,走过路过不宜错过。 紧张、快节奏是研究生的主旋律,学习工作之余适当放缓脚步亦 无不可,班级轰趴是一种聚会的创意形式。于是我们抽出周末时间举 办了主题为“柳林馆最真实的我们”聚会。或许是因为忙碌和紧张, 我们更需要学会调节,选择合适的时间来放空自己,暂时忘掉烦恼和 压力。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同学之间的 感情。 看似简单的聚会实则需要严密安排,食品的采购、聚会的地点、 经费的管理、交通、人员安排、活动的具体内容,安全的保障,每一 项都要考虑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周日一大早,先遣小分队率先进行采购,大 部人马随后即到。目的地环境优美,室内装修布局精致又不失大方。 K 歌,桌游,台球,射箭,麻将,狼人杀,各种活动设施齐全,充分 满足需求。珍馐美味是吃货们最关心的事情了,自己动手的佳肴更加 美味。三十几个人的食物烹制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所以差不多是食材 小分队抵达的一刻就开始了午饭的准备。洗菜、切菜、炒制火锅料, 女生们都展现了自己贤惠的一面,为午餐出力。除了火锅,烧烤也没 有少,大家都为了午餐而忙碌着。 火锅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丰盛的午餐即将开始。在寒冷的 冬天里同学们齐聚一堂,火锅冒着热气,驱散了寒冷,也驱散了拘束。 举杯之间,便是浓浓的同学情谊。快乐的时光总是一闪而过,回忆却 像酒一样越来越醇香。 很多人都说,以后工作了,很难碰到像同学间纯粹的情谊。我们 相伴一生的好朋友,不就是我们曾经的同学们吗 ? 有人说,三秋不见, 如隔一日。对于很好的朋友就算很久不见但是亲切感和熟悉感却仿佛 昨日。研究所不同于大学,我们所能接触的同学更少了,但这让我们 更加团结。我们三十五人小团体,来自五湖四海,相遇,便是一种缘分, 在一起的时光更需要格外的珍惜。 许多年后,想起这天,也许就是那耳边传来的欢声笑语,和离去 时美丽的晚霞。 005 天安门看升旗 □文/汪东芳 在我看来,北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都市,这里有史铁生的地 坛,半部近代史的法源寺,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北海,天下第一楼 的烤鸭,还有“恶名远扬”的豆汁。俗话说,“在北京没喝过豆 汁就不是正宗的外地人”。旅行攻略中,看天安门升旗、逛故 宫、爬长城、游颐和园、吃炒肝爆肚炸酱面,再带点稻香村糕 点、全聚德烤鸭,都是游玩北京的“必选项” 。身为第一次来北 京的南方人,在这些北京特色体验项目中,我最 想去的其实还是天安门看升旗。天安门是首都的 象 征,而 能 在 天 安 门 看 升 旗 仪 式,则 是 心 之 所 向,是心中的执念,每每想起天安门升旗,脑海 里就循环着那首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 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 繁荣富强……”。来北京的第二周,班长发起了 周末看升旗的群投票,很快招到了11位小伙伴, 于是周六早上5点,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踏上看升旗 之路。国旗升起,拍拍照片再发发朋友圈自然是 必不可少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能站在祖国 的中央,和冉冉初生的太阳一起,对着庄严肃穆 的国旗一起唱国歌。 图中是我从1号线地铁出来拍的路灯,明亮耀 眼的路灯和灰蒙蒙的天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我 们来的挺早,应该可以占个前排好位置,等到了 广场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 大家看升旗的热情。升旗手从天安门走出来了, 我们期盼着,却看到前面越来越多的人踮起脚 尖,把手臂高高举起,录像拍照。我已看不见国 旗班,目标也从亲眼见证升旗降到选择前排一个 像素高的手机看“现场转播”,图为当时拍到的 天安门前聚集的人群,这时天渐渐亮。 终于等到了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注视着国旗缓缓升起,盼望着国旗 登顶,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自己这一早的等待而自豪, 为自己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绷直身体,仰望着国旗升起的方向, 跟着伴奏一起唱响国歌,那几分钟的仰望,足以让我用一生去回 味。 升旗仪式结束后,我们一起拍了合影。这次活动有收获也有遗 憾,但这绝对不会是我最后一次看升旗,此次的遗憾会成为再次启 程的契机。经此一行,我开始慢慢喜欢北京这座城市,以后那些清 单小本本里记下的地方,也要逐一去过才好。 006 006 千辩 □文/黄 琪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一言道尽人世本 质。纵然单单一件事,在不同人眼中也存有千万种风景,辩论也随 之而来。 网络盛行的时代,倡导言论自由。既然言论自由,就应担负自身 言论所带来的后果,他人的言论同样是自由的,允许自我思想踩着 自由的名义肆无忌惮的攻讦,那自然就要做好被他人诘责的觉悟,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的,自私的脾性傍身导致对己对人有 了双重标准。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反倒不能首先反省自身的过失,反 而反咬一口,站在所谓的道德线上示弱责骂,更有甚者编造虚假的 谎言以弱者形象转移视线。倘若掀开网络的面纱,怕是网络中作威 作福的人在现实中也不过活得低声下气,不敢在公众面前高声妄 议。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人性的卑劣,“键盘侠”缩居在网 络虚拟外壳下毫无底线地“放纵口嗨”,打着“事物千辩”的名号 扰乱视听,公共平台舆论风气混乱无章的负面效应也可能由此而 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聪慧如圣贤尚 不能全知全觉,愚钝至朽木也可以有不易之论。对于一件事情的见 解,本质上并没有高低层次之分,谁也无法全然否定他人的看法, 所谓的拙见与高见之分也并不见得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每个人 的想法都只属于自己,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渴求把自己的想法灌入他 人的思维,即期望得到认同感。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 为利往。名头说的再响亮,来人世一遭都只为一个“利”字,为求 得自身欢喜也是一种利,为他人他物谋福祉最终也为愉悦自身。在 言论中拉帮结派,将偏见作为掩饰私心的借口,所谓的千辩也只不 过是千万种逐利的理由。但对于信息爆炸时代中的每一件事,不是 所有人都会将自身的想法公之于众,然而煽动性的言语总会推使部 分人转变初始的想法而站队支持,成为他人在一件事情的各方辩论 中谋求私利的助力。在网络中事物的千辩被放大歪曲,我们应当整 肃风气,在舆论中稳定自身清明,不妄加旁议,耳目兼行,省定自 身,不以流言所左右。 事物有千辩,但需要将度作为准绳,眼见与听闻不能全然相信, 驻足于客观的视角,深入探析事情的本质,多看多思,不轻言不妄 举,以理智铸浇警钟。芸芸众生,千辩纷重,万事不蒙心,慎思慎 言。 007 008 胡同 □文 / 胡颖堃 2019 年 2 月 5 日,春节。吃过中午饭,我早早 如今,这条胡同的样貌是变了许多了。水泥 的就出门了,因为前一天妈妈就叮嘱过晚上要早点 糊墙依旧还是一米高,但是再往上就是瓷砖了。 回家吃饺子。天气不是特别好,也不想走太远,所 墙上依旧有涂鸦,但却五颜六色的,有用粉笔 以我决定逛一逛我家的小村庄。 画的,也有用彩笔画的。比较醒目的是一只粉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原地区小村庄,但它承载着 红色彩笔画的小猪佩奇,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 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曾经,在大年三十这天的晚 子们真的是紧跟“时代潮流”。尽管如此,我 上,家门口的街上,到处都是人。虽然没有路灯, 还是觉得这条胡同最美的时候就是有“砖红线” 但是家家门口都会挂起红灯笼,点上一捆玉米杆。 的那天,它是它的灵魂。 大人们围着火堆聊着天,小孩子们从这个火堆跑到 胡同尽头贴了张 A4 纸,抬头看了眼,写着 另外一个,有调皮的往火堆里扔个炮仗,笑嘻嘻地 “关于春节期间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知”。 跑到一边躲起来,等待着自己投放的“定时炸弹” 我摸了摸口袋里昨天在集市上“淘”来的两兜 爆炸。即便这会引来大人们的一通呵斥,但小孩子 小小“足球”炮,这是今年过年的“全部家当” 们依旧乐此不疲… 了。今天,它们就要完成它们的使命,体现它 以前总觉得自己生活的那个小村庄很大,那个 们的价值了。我裹了裹身上的羽绒服,带好手套, 时候看到的世界跟现在蹲下来看的世界差不多。一 找自己的小伙伴玩炮仗赶春集去喽… 条胡同我要走好久,手里还不闲着,路上捡块儿红 砖头块儿,往胡同一侧的水泥墙上一按,随即就跑 起来。那个时候,水泥还比较金贵,糊墙只糊个一 米高,再往上就是裸露的红砖头了。一路跑到胡同 尽头,还要停下来回头驻足欣赏自己的“完美”作 品——一条九曲十八弯的“砖红线”,刮过墙上 七七八八的“白色涂鸦”。这些“白色涂鸦”都是 胡同里的小孩子们用偷来的粉笔画的。趁着胡同里 还没有人,抓紧溜之大吉,嘚儿嘚儿地找自己的小 伙伴儿玩炮仗去了。 008 春节知多少 □文/高辰琛 春节是全体中华儿女最重要的节日,一提到春节 ,团圆、吉祥、顺利……这些 词汇便会涌进脑海。那么对于春节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春节的由来与演变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末的大型祭祀活动。是当时中国最为热闹,也是最盛大的一个古代传 统节日,也有的说法是春节在尧舜时期就有类似的活动,只是没有形成规模。 魏晋时期有了爆竹,但当时的爆竹跟我们现在的鞭炮是完全不同的。只是一种燃烧竹子发出 噼啪声响的祝贺形式。 在五代后蜀年间有了春联这个过年必不可少的吉祥物。第一幅春联的撰写者考证应该是后蜀 太子题写的“天地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宋朝燃烧的火药鞭炮慢慢取代了爆竹。 明朝则是每到春节均有大型的祭祀活动。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你们那里的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009 010 全国各地习俗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多样。在悠 久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地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年 俗。 浙江 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 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 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黑龙江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 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 几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 北京 老北京的春节庙会,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 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 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 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 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内蒙古 蒙古族人喜食羊肉,春节盛宴更是如此。除夕吃 “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 年夜饭时,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羊头放在整羊 上面,羊头面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 重庆 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 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 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 避邪之意。 山东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 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 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 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 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煮饺 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 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 头”。 011 重庆人不出门守在家里。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 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那天不能睡 午觉,当地人成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 这一天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 吉大利。 河北 过了 腊八节,就 意味着年 来了。二 十三,送灶 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 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 九,贴春联;年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河北人初 二、三回门(回娘家),初五放鞭炮、扭秧歌,但 不准做针线活。 010 □文 / 陈胜龙 在秋天时节里沿街歌唱, 和每一片飘落的树叶作别, 和路过的凉风悄悄地说话, 然后让路灯和影子同行。 哦,我的归处! 就在那爬山虎交错的藤蔓里, 就在落叶层积的小道深处, 就在米黄色的灯盏下。 归处,归处, 心栖之处。 011 花开柳新绿,草暖燕飞低。 从背包里抖落昨晚的梦, 春风知我意,白驹不停蹄。 树梢上歇着嫦娥姑娘。 微波山起浪,倦鸟归林寂, 银杏飘落在肩上的金黄, 湖光留春影,扁舟与我行。 等穿越人潮的红灯,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主办 中信所研究生部 指导 李惟依 阮 迪 顾问 张泽玉 主编 苟妍 编辑部 孙荣楠 石教祥 王艳艳 姚佳彤 吴宪宇 本期文编 陈胜龙 崔颖 高辰琛 汪东芳 胡颖堃 黄琪 李潇丽 本期美编 孙荣楠 苟妍 本期校对 石教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