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协和教育集团——立德树人 为学习者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的教育.pdf
MEETING OUR COMMITMENT: Educating Our Children Holistically for a Changing World 立德树人: 为学习者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个性化的教育 20 May 2019 SUIS 上海协和教育集团 张洪亮 Shanghai United International Schools 报 告 提 纲 导语: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一、学以为己与立德树人 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三、更高质量与更加公平 结语:教育是一项集体责任 “教”:“上所施,下所效”; “育”:“养子使作善” 。——《说文解字》 “教”中有“孝。“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 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培养什么人 ■ 办什么样的教育 ■ 怎样培养人 ■ 怎样办教育 ■ 为谁培养人 ■ 为谁办教育 教 育 : 培 养 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做人;做人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心性修养开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南怀瑾 社会变迁与教育目的 《春秋公羊传》“三世说”:乱世(不发达社会)、升平世(小康社会) 和太平盛世(发达社会)。 乱世:推行现实主义的刚性教育。重视防身的体育、谋生的劳动教育与安 身的德育。 太平盛世:推行浪漫主义的柔性教育。重视智育、美育和情感教育。 升平世:推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情感教育。 传统六艺与学以为己 中国古典教育的核心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术。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己,强调个人的修养与道德情怀的培育;为人,强调社会效用。 学以为己:教育或学习的目的是追求个人道德生命的完美,是中国传统教 育的基本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平天下 修身 传统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齐家 治国 “新六艺”与立德树人 “新六艺”:德、智、体、美、劳、情。德育包括“情感教育”和“道 德法制教育”,“新六艺”教育简称德智体美劳。 德智体美劳的定位:德(通情达理)、智体(文武双全)、美劳(劳逸 结合)。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 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决定孩子一生的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蔡元培 情理交融 立德树人 教育的本质并非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心灵转向,是心与心之间的沟 通,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中国教育不能培养长着一副中国脸,“心”却是外国心的人才。 立德与树人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立德是方法,树人是目的, 立德是过程,树人是成效。 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立德树人,就是明确人才培养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使命。 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思结合 学以立德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全过程。 操守: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态度 兴趣 赞赏 规范 (社会喜好) 偏好 (个人倾向) 厌恶 信念: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 知识 教育目标 教育的三大目标:知识、技术(过程、技巧、能力) 和价值(影响)。——Mauritz Johnson Jr. 技术 过程 技巧 能力 知行合一 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 育人模式 深化课程改革 立德树人: 体现国家意志, 满足社会科技发展需要 多样化课程 教学方式改变 以人为本: 符合成长规律, 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 个性化培养 实践性经历 信息技术融合 育 人 模 式 全面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个性化教育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是最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 个体发展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五育并举 全面育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身体发展需要体育,认知心理的发展需要 智育,情感心理的发展需要美育,意志心理的发展需要德育。 只有对身心进行德智体美育,个人才能成为身体健康和人格完整的人。 只有结合社会生产生活进行劳动教育,个体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劳逸结合 有张有弛 劳动是人的本性。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也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广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学生的劳动: ■ 体力劳动 社区服务、家务劳动,建立责任感,并在劳动中学会帮助他人又学会必要的 生存技能。 ■ 作为脑力劳动的课业及学习 逃避学习就是逃避劳动。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劳动的重要作用是阻止或延缓身体与精神的衰败。 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 全面发展强调为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反应了社会 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种社会 本位的价值取向,核心素养强调为 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服务 ,体现了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 核心素养:重点发展什么 超级素养:创新能力(聪明的脑) 合作能力(温暖的心) 自 主 发 展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社 责任担当 会 参 实践创新 与 全面发 展的人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文化基础 全球素养与超级能力 全球化背景下,重点培养三类能力:能够创造新的 价值、能够调解冲突和处理困境、有责任感。 学科的 跨学科的 经验的 程序的 幸福2030 个人和社会 知识 父母 教师 认知和未认知的 社会和感情的 阅读 技能 能力 数学 素养 身体和时间的 个人的 地方的 社会的 全球的 计算 数据 素养 学生 态度 与价 值观 行 动 健康 素养 协调矛盾困境 社区 OECD: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 Education 2030,2018 同伴 发现学生,找到教育的起点 学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多元智能、多元背景。 个性化教育是人本教育的具体化,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高级学习者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泯灭个性是中国教育的最大危机。 个性化 网络学习 个别化 网络教育 学校教育 知识 创造者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更加注 重个性化,教学由“以教定学” 转向“以学定教”,由共性走向 个性。 知识整合者 集体化 知识传播者 知识加工者 知识接受者 初级学习者 统一化 知识与学习的关系 发现学生,发现教育的未来 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School should not be a place You were forced to go, But a place you want to go. —— a primary student from AltSchool 学校不应该是一个 你被强迫着去的地方, 而是一个你自己想去的地方。 一名来自AltSchool的小学生 人不应该只做被别人要求做的事情,而应该懂得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Max Ventilla 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加 公平、更高质量、更富特色的教育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 矛盾。 社会转型与教育发展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4),旨在确保到2030年,人人 享有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 —— Global Education Monitoring Report 2017/8: 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n: Meeting our commitment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十九大报告 更高质量 更加公平 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 民日益增长的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和更 加多样的教育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 的矛盾。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一定是 有质量的公平,没有质量的公平不是真 正的公平,低质量的公平也不是理想的 公平,只有高质量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 平和理想的公平。 更高质量 更富特色 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培养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孩子们的未来。 ——杜威 中国教育的期待: 孩子上学不用愁,好学校在家门口, 多元供给业态新,个性选取更自由。 世界公民和未来教育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教育者和学习者处在社会转型的交 汇点,三条不同维度的高速公路交汇: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英汉 双语的学习,以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现代化到未来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东方教育还是西方教育,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未来教育,脚下被抽走的地板。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未来的教育正是如此。 未 来 学 校 概 念 图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协和25年“中西融合”教育实践 融合中西 和谐发展 East-Meets-West & Harmonious Development 古代智慧现代化 西方智慧中国化 中西智慧全球化 以全球取向和未来取向的协和 教育,坚持走“融合中西、和 谐发展”之路。 协和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始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追求 卓越,努力打造中国特色、协 和特点、世界一流的教育。 协和教育理念基本体系和三大特征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协和25年“中西融合”教育实践 全人教育 全面发展 Holistic Education & All-around Development 全人global view 特 色 我希望我们能够开发出集东西方最佳水平为一体 的教育体系,创立有助于所有年轻人掌握21 世 纪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的学校,使他们 能够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过上有意义、有创 造性的生活。 ——薇薇恩· 斯图尔特 个性 人本 价 self direction 值 human bond 多元 优质 公平 自主 求精 strive drive 生存 survival sense 协和教育特质与价值 协和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优质公平、适应个性、 多样可选的教育。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协和25年“中西融合”教育实践 全球公民 全球素养 Global Citizen & Global Competence 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是强国教育的双 翼,助力中国教育平衡与加速腾飞,为参 与全球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全球素养要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根基,同 时包括外语能力、人文科技素养两项硬能 力和4C软实力。 协和教育为学习者扎下中国文化的根, 插上国际视野的翅膀。 全球视野 人 文 科 技 素 养 批 判 性 思 维 沟 通 合 作 创 造 与 创 新 中国根基 协和教育中的全球素养 外 语 能 力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协和25年“中西融合”教育实践 改革创新 内生发展 协和教育不断优化组合教育发展8要 素:资本(K)、劳动(L)、学生 身心条件(STU)、课程(CUR)、 教育技术(TEC)、教育技能(SK) 、教育结构(STR)和制度(INS) ,开启内生发展新模式。 协和教育主要通过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研究,不断促进教育内生 发展。 课程 (CUR) 劳动 (L) Innovation & Endogenous Development 教育技能 (SK) 学生身心 条件 (STU) 制度 (INS) 教育技术 (TEC) 教育结构 (STR) 资本 (K)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协和25年“中西融合”教育实践 清晰的目标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教学型领导 Commit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协和教育无论是培养具有国际视 野、知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 务的复合型人才,还是提炼具有 中国标识的教育治理理念、提供 打有中国烙印的教育公共产品, 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中…… 经常性地监测 学生进步 一种共同的使命 高期望值 强调学习 有利于学习 的氛围 教师共同 治理(群智) 以课程和 教学为核心 物理环境 积极的 学生行为 家长与 社区参与 和支持 协和教育的特征 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共同责任,确保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是一项 集体事业,所有行动者都应齐心协力,履行责任。 —— Global Education Monitoring Report 2017/8: 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n: Meeting our commitment 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互补充,相互协作,才能够化解中国教育的 主要矛盾,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 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口 号,而是一种责任和行动! 谢谢聆听、恳请指正! Thanks for your time! SUIS 张洪亮 WeChat 13910430019 Shanghai United International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