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前提_基础和关键 (966.43 KB).pdf
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 建设的前提、基础和关键* 陈 平 (星海音乐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高校思政课的话语权分布在部门话语权、课堂话语权和校园话语权三个层面,与此对 应其话语体系也分布在部门话语体系、课堂话语体系、校园话语体系三个层面。高校思政课话语 体系的建设,话语权的获得是前提、话语能力的建设是基础、话语艺术的建设是关键。此三者中, 前者是话语资格的问题,后二者是话语有效性的问题即话语魅力的问题。三者皆备,是思政课话 语体系建设的必然逻辑。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话语权;话语能力;话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6)11-0031-004 DOI:10.16580/j.sxlljydk.2016.11.0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 )话语体 系建设是《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重要内涵和新的突破点之一。 关于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讨论,较早的文章发表于 2009、2010 年,时至今日这一讨论已取得了相当丰富 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 足,正如 2016 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 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 水平总体不高” 、 “功力不足” ,要“不断推进话语体 [1] 系建设和创新” 。 在新形势下,在思政课话语体系建 设的纵深发展中,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前提、基础、 关键三位一体的宏观格局是亟须把握的问题。 一、思政课话语权的增强是思政课话语体系 建设的前提 习近平指出: “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 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加强 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 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2](P85-86)从习近平的 * 上述论述来看,话语包括“权力”和“效果”两层 含义。话语权旁落或者“在一些学科中‘失语’、 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1]就是话语权 的散失;而讲不好中国故事,传播不好中国声音, 就是话语无效,就是话语权的自我消解和减弱。 “传 [3]P(432) 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 ” 可见, 话语权的获得是话语体系建设的前提,话语体系的 建设是话语权的落实和具体化。 在高校,从空间来看思政课的话语权分布在部 门话语权、课堂话语权和校园话语权三个层面。部 门话语权即思政部在学校中的话语权,如:在学校 发展规划制定、学科建设、课题立项、评优评奖、 经费分配、教学场地使用等资源配置和享有方面, 思政部是否有权替自己说话;在教学方面,思政部 是否有权保障和维护思政课的课程、课时设置,是 否有权维护思政课的正常教学秩序而对任意挤占 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行为说不;在思政部二级机构建 设方面,思政部是否有自主权等。课堂话语权即思 政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话语权,如:确定讲解方 法、遴选教学手段、补充教学资料、讲解教学内容, 本文系 2016 年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新形势下广东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学术研讨暨成果推介”(项目 批准号:粤财教〔2016〕182 号)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年第 11 期 / 总第 215 期 31 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对课堂秩序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等。校园话语权 即思政部及教师在校园育人方面的话语权,如:在 校园中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课外教育活动,与团委、 学生处等部门合作开展育人活动,利用校园媒体和 阵地宣传思政课教学及其成果等。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在话语权的 获得这个前提上下足功夫。从应然的层面来看,高 校思政课的话语权应该得到了保障,因为有党和国 家政策的支持。但从实然的层面来看,高校思政课 话语权的获得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三个层面话语权 的落实在各高校参差不齐,有的有话语权、有的话 语权不充分、有的几乎还没有话语权。话语权不充 分的情况表现为:有的高校,尤其是专业性强的高 校(如艺术院校)和职业院校,虽已设立思政部, 但思政部教师不足;极少数高校的思政部,没有一 个教授、没有一名博士,全是副教授、讲师、硕士, 教学科研力量极弱;经费时而有时而无、时而多时 而少,没有保障;课堂教学时常被挤占,正常的教 学秩序得不到维护等。无话语权的情况表现为:有 的高校,尤其是专业性强的院校(如艺术院校)和 职业院校,至今尚未全部设立独立的二级思政课教 学机构,思政课不是被合并在基础部中,就是被合 并在社科部中;没有独立的领导机构,或者领导班 子配备不齐全;没有独立的经费,经费无保障;在 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中,没有思政课教师,没有代言 人;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没有关于思政课的学科、 队伍、教学教改、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在学校 的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评优评奖中,思政课教师 没有评奖的机会和前例;在项目评审、立项、省级 教学成果推优推荐中,思政课教师没有参与机会和 被推荐的前例等。 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为例,到 2016 年 5 月止,全国艺术院校中只有一所院校(星海音 乐学院)挂牌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院校中也 只有少数几所院校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院 校和职业院校仍处于“思政部”的年代,还远未到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年代;有的甚至还未设立思 政部,还处于“思政部前史”的年代。在话语权不 充分和无话语权的状态下,思政课的话语权被严重 削弱和挤压,进而其话语的权威性、有效性受到师 32 2016 年第 11 期 / 总第 215 期 生的严重质疑,进而话语体系的建设也就更难进行 了。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有的院校不 重视,思政课的建设被严重边缘化;另一方面是思 政部及其教师自身的不主动不努力、不善于运用政 策、在教学和学术上没有成就,无为决定了无位。 二、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的建设是思政课 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 话语的有效性的问题,话语越有效,就越有利 “确立其社会地位”,就越有利于“为其他团体所认 识”。因此,在获得话语权之后,核心问题就是话 语的有效性的问题,即话语能力的问题。与话语权 对应,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也分布在部门话语体 系、课堂话语体系、校园话语体系三个层面。话语 体系包括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特征三个基本 要素,综合表现为话语能力。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打牢话语能 力建设这个基础。首先,话语能力的强弱表现在话 语内容的把握上。把握不住话语内容,也就不可能 有较强的话语能力。思政课部门话语体系的内容, 即思政部负责人在向学校领导汇报以及与相关职 能部门协调时所使用的系列概念和命题,重点是话 语的政策性、权威性。这种政策性、权威性,来源 于党中央以及中宣部、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关于加强 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课 堂话语体系的内容,即“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形成 的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 ,[4]重点是话语的正向性、 合理性、活泼性。这种正向性、合理性、活泼性来 源于教材和对有声语言规则的合理运用。从实践来 看,在这些年思政课课堂中出现的话语的随意性、 调侃性以及“拿起碗筷吃饭,放下碗筷骂娘”的现 象,正是对话语正向性、合理性的背叛和对活泼性 的曲解。校园话语体系的内容,即思政部及其教师 利用校园媒体和阵地,在向广大师生宣传思政课教 学及其成果时所使用的语言体系,重点是语言的简 洁性、生动性。这种简洁性、生动性来源于思政部 及其教师对思政课教学活动及其成果的高度概括 和提炼。 其次,话语能力的强弱表现在话语方式的运用 上。最基本的话语方式有两种,即口头语言和书面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语言。前者的问题是能否把话说清楚、说得有条有 理的问题;后者的问题是所写的书面文本是否符合 基本的格式规范及其逻辑是否严谨、层次是否清 晰、说理是否有据、可行性论证是否充分的问题。 一个思政课教师,文字表达能力不强,就写不好教 案;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就讲不好课。话语方式十 分丰富,除了最基本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外,还 有图表、图片、声像、实物、纸媒、网络等方式。 在网络话语体系方面,有的思政课教师至今还不会 用微信,更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微信群里。一方面自 己不懂网络语言,另一方面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信息 往来,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他根本不知道。如 此,也就是主动地放弃了思政课教师的网络话语 权,因而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思政课网络话语体系的 建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如果将有声语言、身 体语言、图表语言、图片语言、视频语言、实物语 言、纸媒语言、网络语言等语言方式运用于其中, 必将构建思政课教学话语方式的立体结构,极大地 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再次,话语能力的强弱表现在话语特征的呈现 上。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有自身明显的特征。一是 部门名称和学科的特征,它常常被冠以“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学院” 等这样的名称。二是课程的特征,都以“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这样的名称来称谓。三是概念和命题的特征,如“马 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这些特征是识别高校思 政课话语体系的重要标志。有人认为,在现在这个 时代,似乎已经不再适合提“马克思主义”这样的 词语了,进而为了迎合有的人所指的所谓的时代 性,而尽量避免提及甚至不愿提及“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等概念;不太愿意讲“马克思主义的 伦理观”,而十分愿意讲“全球伦理观”、“普世伦 理观”;不太愿意讲“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而十 分愿意讲“普世价值观”;不太愿意讲“共产主义 的远大理想” ,而十分愿意讲“理想”;不太愿意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而十分愿意讲“三权分立”。 这种做法,是对高校思政课话语特征的消减和否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定,其实质就是对高校思政课自身的消减和否定。 在这些年关于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讨 论中,我们探讨了思政课话语体系的转换、[5]话语 体系的创新、[6]当代大学生与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冲 突与调适等问题,[7]但却严重疏忽了话语内容的政 策性和合理性、话语方式的基本功和丰富性、话语 特征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等问题。 三、思政课教师话语艺术的建设是思政课 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 话语艺术即话语的表达艺术问题,它是话语体 系建设的关键。话语能力解决的是说话能力强弱的 问题,话语艺术解决的是说话是否好听的问题;话 语能力解决的是说话是否准确达意的问题,话语艺 术解决的是说话是否动人感人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抓好话语艺 术建设这个关键。首先,要提升文字语言的表达艺 术。文字语言是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基础之中的基 础,它不仅决定了它自身是否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而且它还决定了有声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因为写不清楚,那么肯定也就讲不清楚。马克思指 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 是抓住事物的根本。”[8](P11)思政课的文字话语体系, 一定要抓住根本,说理要透彻。有的思政课教师在 写论文时,很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层次性、准确性, 但在写教案时,就不太重视了,写出来的教案或者 所制作的 PPT 课件,结构不合理、逻辑不严谨,观 点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用词不准确、错字病句星 罗棋布。这样的教案或者课件,就一定说理不清楚、 说理不透彻,就一定没有说服力,就毫无语言艺术 性可言。一份好的课件,就一定会带给学生艺术观 感。有的思政部领导,写个报告或写份请示,排版 不讲究、毫无美感;有的思政课教师在校园网上写 则新闻、在校报上写篇报道、在宣传栏里写个导语、 在学生征文集里写个前言,没有高度、没有深度、 没有亮点、没有文采,不感人、不动人、不迷人。 如此,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形象受到严重的自我 贬损,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定然难以精彩, 难得喝彩。 其次,要提升思政课课堂有声语言的表达艺 2016 年第 11 期 / 总第 215 期 33 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术。一是要过基本功,二是要提升艺术性。有声语 言包括 11 个基本要素,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语气语速语调。说话要有抑扬顿挫,要有轻重缓急, 要依据说话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语 气、语速、语调。有的思政课教师上课就像领导作 报告,训味十足、慢慢悠悠、嗓门很大,语气、语 速、语调都不合适。形体语言是课堂有声语言的重 要补充,包括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方面。如果 一个思政课教师讲课时,面无表情、手势单一、坐 在讲台上一动不动、远离学生,那么他语言表达的 有效性和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一名优秀的思政课 教师,应该是演讲家、辩论家、艺术家、逻辑学家。 对学生来说,言语简洁明了、用词准确达意、语言 声情并茂、富有激情,那么这样的思政课就一定是 一次非常好的艺术享受。 再次,要提升思政课话语体系专业性、时代性 的表达艺术。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科和专业,它 就有自己的学科和专业语言。如果由于不自信而去 淡化专业语言,其后果必然是话语体系个性的淡化 和弱化。其实,像“四个自信”、 “四个全面”、 “马 院”、“缺钙”、“软骨病”、“扣子理论”(人生的扣 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等,都是专业概念的艺术性 表达。另外,还要贴近时代,使用富有时代气势的 语言。2015 年 1 月 1 日习近平在新年祝词中使用的 “蛮拼的”、“点赞”等概念,都是极富时代气势的 语言。[9]不仅如此,习近平还把流行歌曲也运用到 了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的话语体系之中。2015 年 1 月 13 日他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 员进行座谈时说:“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 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 昨天的故事。 ”[3]还有,如果将一些提炼得很好的既 通俗易懂又极富哲理的网络语言用于思政课的教 学之中,也必将使思政课的话语体系焕然一新。如: 34 2016 年第 11 期 / 总第 215 期 “被恨的人没有痛苦,恨人的人终将遍体鳞伤,所 以不去恨人” (用来讲解“友善”) 、“学历是铜牌, 能力是银牌,人品是金牌,思维是王牌” (用来讲解 “德性” 、讲解“辩证思维” ) 、 “把脾气拿出来,那叫 本能;把脾气压下去,那叫本事” (用来讲解“理性” ) , “一辈子,三句话够了: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 好处” (用来讲解“人生观” ) ,等等。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中, 话语权的获得是前提、话语能力的建设是基础、话 语艺术的建设是关键。此三者中,前者是话语资 格的问题,后二者是话语有效性的问题即话语魅 力的问题。三者皆备,是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 必然逻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 报,2016-05-19(6).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 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4] 张玉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 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 [5] 吴宏亮.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三个转换”[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 [6] 吴海江.论高校思想政治课话语体系的创新[J].思想理论 教育,2014,(1). [7] 王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 调适[J].教育探索,2012,(2).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习近平.为伟大的人民点赞——二○一五新年贺词[J].党 建,2015,(1). 责任编辑:陈 娟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