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西安财经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定格我的天空31 页 489.457 KB下载文档
西安财经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安财经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安财经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安财经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安财经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西安财经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31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西安财经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学校简介................................................................................................................1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2 (二)本科专业设置.................................................................................................................2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4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4 1.第一志愿率及报到率.....................................................................................................4 2.录取分数线..................................................................................................................... 4 (五)本科生海外交流.............................................................................................................5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6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 (二)主讲教师情况.................................................................................................................7 1. 主讲教师....................................................................................................................... 7 2. 教授承担本科课程.......................................................................................................7 (三)教学经费投入.................................................................................................................8 (四)教学用房、设备.............................................................................................................8 (五)图书资源......................................................................................................................... 8 (六)信息资源及其应用.........................................................................................................8 1.校园网络概况.................................................................................................................8 2.信息资源建设.................................................................................................................9 3.应用情况......................................................................................................................... 9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9 (一)专业建设....................................................................................................................... 10 1.一流专业建设...............................................................................................................10 2.新办专业建设...............................................................................................................10 3.课程建设情况...............................................................................................................10 (二)教学改革....................................................................................................................... 10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0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11 3.实践教学改革...............................................................................................................11 4.毕业论文(设计)工作...................................................................................................12 五、专业培养能力......................................................................................................13 i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3 (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13 (三)实践教学....................................................................................................................... 13 (四)坚持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 14 (五)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和学风管理...................................................................................14 1.以制度建设为先手,夯实学风建设工作基础.......................................................... 14 2.以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为抓手,拓宽学风建设主阵地.......................................... 14 六、质量保障体系......................................................................................................15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5 1.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 15 2.科研促进教学,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6 3.管理服务教学,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6 (二)加强教学日常监控及运行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6 1.加强教学日常监控及运行管理...................................................................................16 2.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6 3.认真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整改工作.................................................................. 17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17 (四)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 18 七、学生学习效果......................................................................................................18 (一)学习满意度...................................................................................................................18 (二)毕业与学位授予...........................................................................................................18 (三)就业情况....................................................................................................................... 19 (四)用人单位评价...............................................................................................................19 八、特色发展..............................................................................................................19 (一)凸显错位发展,不断彰显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 20 (二)强化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0 (三)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全方位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 21 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2 (一)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有待加强.......................................................................................22 (二)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23 (三)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4 (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有待提升.......................................................................................24 西安财经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5 ii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校简介 西安财经学院座落于古都西安,建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4个校区, 占地面积1564亩。雁塔、翠华校区毗邻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长安校区位于滈 河、潏河环绕的神禾塬上,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具有66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 2001年由原陕西经贸学院与原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0年,陕 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协议,共建西安财经学院。2018年,经国家教育 部批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 建校6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和管理学 科为主干,文、法、理、工、艺为支撑,凸显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 等学科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10个二级学院和 1个教学部,有5个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为陕西省“国内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有47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8个省级专业综合 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名牌专业,12个 省级一流专业,建成35门省级精品课程。2017-2018学年,学校专任教师1027人,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约占37%,全日制在校学生16374人。 学校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2007年12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2017年4月通过 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受到专家组肯定。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拥有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等9个省部级科 研基地和7个校级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00余项, 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先后有2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 成果奖励。 学校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比 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30余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 系。 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加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以学 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推进教育 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目前,学校正在为全 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1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按照《西安财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原则意 见》《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西安财经学院关于加 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深厚的基 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术的操 作技能等相关技术综合能力,并善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60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优先、人才强校、特色发展” 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先后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培养了 13 万余名德才兼备的基层财经管理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目前专业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学科门类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及名称 序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号 1 社会学科 2 经济学类 1 020101 经济学 2 020102 经济统计学 3 020305T 金融数学 4 020201K 财政学 5 020202 税收学 6 020301K 金融学 7 020303 保险学 8 020304 投资学 9 020402 贸易经济 10 020401 国际贸易与经济 11 030101K 法学 12 050201 英语 13 050207 日语 14 050262 商务英语 财政学类 (经济学、 1 法学、政治 学) 3 4 5 金融学类 经济与贸易类 法学类 人文学科 2 (文学、艺 6 外国语言文学类 术学) 2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5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6 050107T 秘书学 17 130503 环境设计 18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人文学科 19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文学、艺 20 050302 广播电视学 21 050303 广告学 22 050301 新闻学 23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4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5 071201 统计学 26 071202 应用统计学 27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8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9 120103 工程管理 3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1 120105 工程造价 7 2 术学) 8 设计学类 9 戏剧影视学类 10 11 3 理学 12 13 14 数学类 统计学类 计算机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业工程类 32 120701 工业工程 16 电子商务类 33 120801 电子商务 34 120203K 会计学 35 120204 财务管理 36 120201K 工商管理 37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38 120207 审计学 39 120202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类 管理学 18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40 120601 物流管理 19 旅游管理类 41 120901K 旅游管理 42 120402 行政管理 43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44 120405 城市管理 45 120301 农林经济管理 46 080902 软件工程 20 21 5 新闻传播学类 15 17 4 中国语言文学类 工学 22 公共管理类 农业经济管理类 计算机类 3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47 080903 网络工程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017-2018学年学校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086人,其中本科生16374人, 占各类全日制在校生的95.83%。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7-2018学年,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影响力 的扩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各地优秀考生竞相报考的热门院校。 1.第一志愿率及报到率 生源质量好,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95%以上,如表2所示,新生报到率达到98% 以上,如表3所示。 表2 2017-2018 学年第一志愿录取情况统计表 录取总人数 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录取率 3944 3780 95.8% 表3 2017-2018 学年新生报到情况统计表 录取总人数 未报到人数 报到率 3944 64 98.38% 2.录取分数线 (1)总体数据 我校的生源省份覆盖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两年来,除陕西 省外,每年有近 20 个地区的录取平均分高过当地二批次省控线 50 分以上;有近 15 个地区的录取平均分接近或超过当地一批次省控线;2018 年全部一本线以上 招生的生源省份文史 12 个,理工 13 个。 (2)在陕录取分数线 为了更好的支持本地以及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一般每年 下达本省招生计划均占到总体的七成以上。 我校在陕招生生源质量高,近年来,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均保持陕西高校同批 次录取最高分。一批次省控线上生源比例逐年提高,如表4所示。 4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4 2017 年在陕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文史类 二批 超二 理工类 一批 一批线 二批 录取 省控 批省 省控 上生源 省控 线 线 457 498 超二 一批 一批线 批省 省控 上生源 控线 线 比例 46 449 42.1% 录取 线 控线 线 比例 线 41 509 27.1% 397 443 近几年来,各专业招生录取生源质量逐年稳步提高。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 业在陕西以及整个西北地区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在陕招生录取分数线均接近或 超过一批次省控线。其中会计学近两年来文理科全部在一批次线上招生;金融学 和财务管理专业理工类全部在一批次线上招生,文史类一批次线上生源比例逐年 大幅提高;统计学及相关专业一批次线上生源比例也逐年大幅提高,如表5所示。 表5 2017-2018 学年在陕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文史类 专业 年度 理工类 录取线 一批省控 线 一批线上生 源比例 录取线 一批省控 线 一批线上生 源比例 2017 510 509 100% 462 449 100% 2018 525 518 100% 492 474 100% 2017 504 509 61.5% 458 449 100% 2018 521 518 95.1% 477 474 100% 2017 509 509 100% 458 449 100% 2018 517 518 96.5% 480 474 100% 统计学(17 年统计学 类) 2017 / 509 / 443 449 37.5% 2018 / 518 / 474 474 89.5% 应用统计 学(17 年统 计学类) 2017 / 509 / 443 449 37.5% 2018 / 518 / 473 474 80.2% 经济统计 学(17 年统 计学类) 2017 / 509 / 443 449 37.5% 2018 / 518 / 473 474 86.1% 会计学 金融学 财务管理 (五)本科生海外交流 学校不断加大与国(境)外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与 74 所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交流项目,如与英国南 5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威尔士大学、切斯特大学开展“3+1”、“4+1”合作培养项目,进一步推动教师 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同时开展赴美赴日带薪实习和赴香 港科技大学访学等海外交流项目,支持和引进国(境)外优秀专家来校授课或开 展教学交流活动,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推动本科教学国际合作交流进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进一步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我 校积极开辟国际合作新途径,开展对外国留学生招生工作。截止 2018 年,我校 共招收留学生 18 人,生源国为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 斯坦和俄罗斯。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结 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学校目前拥有全国模范教师 1 名,陕西省教学名师 13 名;享受国务院政府 特殊津贴者 8 名、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 1 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2 名、 陕西省“千人计划”短期项目 6 名、陕西省“三五人才”3 名;陕西省“三秦学 者”岗位特聘教授 1 名,省级教学团队 9 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027 人,外聘教师 42 人,折合教师总数 1048 人;全日 制在校本科生 16374 人,折合在校生数为 17086 人,生师比为 16.3。具有博士 学位的教师 231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22.4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 817 人, 占专任教师数的 79.55%。高级职称教师 380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37.00;其中正 高级职称 111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10.81%,其中教授 109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10.61%;副高级职称 269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26.19%;讲师 552 人,占专任教 师数的 53.75%。35 岁以下教师 189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18.40%;36-45 岁教师 392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38.17%;46-55 岁教师 348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33.89%; 56 岁以上教师 98 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9.54%。师资队伍结构如表 6~表 9 所示。 表6 专任教师队伍学位结构一览表 学位 人数 比例 博士 231 22.49% 硕士 586 57.06% 学士 210 20.45% 合计 1027 100% 6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7 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一览表 职称 人数 比例 正高 111 10.81% 副高 269 26.19% 中级 552 53.75% 初级及见习 95 9.25% 合计 1027 100% 表8 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一览表 年龄段 人数 比例 35 岁及以下 189 18.40% 36 岁至 45 岁 392 38.17% 46 岁及以上 446 43.43% 合计 1027 100% 表9 专任教师队伍学缘结构一览表 毕业学校 人数 比例 本校 30 2.92% 外校 997 97.08% 合计 1027 100% (二)主讲教师情况 1. 主讲教师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生核心课程主讲教师的选拔和聘任工作,力求让最优秀的 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主讲教师资格认定与聘任管理办 法》(西财院人字2007[1]号),严格执行主讲教师资格审核制度,各教学单位 在落实本科教学任务时,对主讲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优先考虑有教学经验、教 学质量好的教师承担。2017-2018学年学校共聘任核心课程主讲教师733名。 2. 教授承担本科课程 学校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来抓,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 聘用的基本条件,并将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讲比例与授课时数作为二级学院(教 学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2017-2018学年,全校各二级学院(教 学部)共有教授107人,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有88人。教授承担本科课程401门次。 7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坚持“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 中的作用,积极推动知名教授、省级教学名师坚持服务本科教学一线,起到了良 好的示范作用。 (三)教学经费投入 2017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总投入5471.23万元,本科专项教育经费投入 3284.25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投入1195.86万元,生均实验经费投入699.91元,本 科实习经费投入43.26万元,生均实习经费投入25.32元。 (四)教学用房、设备 学校占地面积108.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5.1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 30.01万平方米,生均17.56平方米;其中实验室5.45万平方米,生均3.19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184.92万元,生均9472.62元,其中当年新增732.84万 元。 (五)图书资源 图书馆由长安校区、翠华校区、雁塔校区三部分馆舍组成,建筑面积总计 38338.99 平方米,设置阅览座位共计 1955 个。阅览室每周开放 90 小时,公共 区域自习室每周开放 108 小时。图书馆各校区图书实行通借通还的借阅制度,各 馆阅览室(书库)实行开架式、借阅藏咨询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 图书累计馆藏量 190.59 万册。在订纸质期刊 1726 种,拥有电子图书 58.64 万册,电子期刊 11240 种。购买各类数据库 77 个,建设了西安财经学院专家学 者库、硕士论文库、优秀本科毕业生论文库、陕西地方志、陕西文史资料、丝绸 之路记事专题、统计信息书库、西安财经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成果集萃、西安财 经学院省级重点学科专题书库,形成共计 9 个自建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载体多样,专业特色明显。收藏有大型古典丛书、 类书、地方志、统计年鉴、经济史料等文献;组建了秦商特色图书馆;秦商特色 图书馆设立的两个文献室收藏秦商图书 3200 余册;自编秦商资料 110 多册;搜 集整理秦商档案资料近 1000 份。秦商特色图书馆提供了一个研究和展示秦商文 化的平台,可以承载各类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是秦商精神和创新创业的培育载 体,也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的模式创新。 (六)信息资源及其应用 1.校园网络概况 我校校园网始建于2000年,到目前为止,各项投资累计3388万元。校园网覆 8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盖所有楼宇及家属区,建设信息点19224个,无线网络覆盖长安主校区的教学、 实验、办公和学生生活区;铺设校内外光缆50.29公里,形成中国电信、中国联 通及中国教育科研网4.2G多线路光纤接入,具有虚拟核心交换、万兆骨干、扁平 化结构的校园网络。 2.信息资源建设 依托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我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学 校建有经济类、管理类及创新创业类等校级综合实验实训平台,由多媒体教室、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以及课件录播教室等组成的信息化教学基本条件,将教学各环 节有机连接,构成了教学、实验实训、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化管理等网络化教学、 学习与管理环境。 学校重视电子资源及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高度重视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内容 的教学资源建设。学校不断加强电子图书与电子文献的投入,积极鼓励师生参与 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鼓励教师申请建设精品课程、开展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 教学探索与实践。 学校借助数据融合平台建设,以信息标准建设和资源共享为基础,以数据融 合共享和业务系统整合为主要任务,逐步消除学校各类教育信息的“信息孤岛”, 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互联和业务集成。 3.应用情况 我校网络建设以教育教学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以网络和环境建设为基础,以 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教学、科研及管理应用为重点,以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为保障,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最终目的,全面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稳定有序的发 展。 依托于校园网络,由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共享平 台、跨专业虚拟仿真平台等组成的教学应用管理系统,以及由邮件服务系统、邮 件网关系统、校园网站系统、DNS系统、校情民意系统等组成的校级网络服务系 统,形成了为本科教学服务的校园网支撑体系,满足了本科教学的需求。 通过与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连接,实现了校园的教学、 科研资源和社会支持资源的高度整合,将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校园网成为 西安财经学院开放的、超越时空的校园信息平台和知识中枢。 基于数据融合工作,在统一信息平台内可陆续集成OA办公、教务管理、一 卡通、图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业务系统;同时采用“大平台、微应用”模式, 逐步实现各项基于流程的应用系统。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9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专业建设 1.一流专业建设 经省教育厅专家评审,我校统计学、财政学等 12 个专业进入陕西省一流专 业行列,其中,统计学、财政学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会计学、 金融学、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法学、汉语言文 学、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10 个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学校积 极贯彻落实陕西省《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 实施意见》(陕办发〔2016〕33 号)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 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方案》(陕教[2017]171 号)等文件精神, 紧扣“一流专业”指标体系,组织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情况自查摸底,明确现状, 明晰思路,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方案》(包括总体方案 和分专业方案);开展以省级一流专业为主要对象的校内专业评估工作,推动专 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新办专业建设 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不断提高新办专业办学水 平。2018 年“经济统计学”、“秘书学”、“城市管理”通过陕西省教育厅增 列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验收;2018 年新增“金融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技术”“商务英语”3 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3.课程建设情况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教授为课程建设带头人, 形成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积极推进精品课、优质课建设。适应网络教育高速 发展趋势,加快慕课微课在线资源课程建设步伐。目前超过 50%的必修课达到优 质课程,并建成了《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 35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8 年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0 门,校级慕课 10 门,学校申报陕西省 高等教育 MOOC 中心 2017 年高校在线课程转化项目已顺利通过结项验收。在陕 西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中我校获得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的好成绩。各二级学院加大课程投入力度,开展慕课、优质课建设。 (二)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实际,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推进“2+2”专 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增强课程选择自主权和强 化本科导师制,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10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全面推进“2+2”大类人才培养,优化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根据普通高 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面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 版), 调整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选修课结构,整合专业方向课,构建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互支撑、“知识、能力、素质”三位 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环节, 适当减少必修课程门数,充实课程内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从 2018-2019 学年 开始,实行夏季短学期,适当增加暑期社会调查实践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 (2) 推进学分制试点,增强学生课程选择自主权。在 2017 年制定的西安财 经学院本科生学分制实施办法基础上,2018 年制定了学分制实施细则。鼓励和 支持开设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提升选修课的质量;鼓励在选课制和导师制基础 上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适度放宽学生转专业的限制,开展辅修专业教育, 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完善学业预警和帮扶制度,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自主 发展的机会。 (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要求每位在职教师都担任本科生导师,加强对学生 指导的过程管理,强化对学生学业的辅导,强化指导教师责任意识和目标考核。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注重吸收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精心编写课程教学 大纲、教案,系统化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流程。鼓励教师加强对课程相关学科背 景的研究,在教学过程引入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了解课程内容的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 (2)倡导互动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上好讨论课,各学院应根 据实际,对各类课程的讨论课应有一定时数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讨论题目,认 真组织讨论过程,切实提高讨论质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依托在线课程, 逐步改进传统授课方式,探索“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鼓励小班化教学,确保 授课效果和质量。 (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特点、学生学习情况 等,采用期中考试、平时作业、小论文、小测验、调查报告、专题演讲、口试、 实践操作、小组辩论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推进教考分离制度建设,考试内容更 多向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潜能方面倾斜。 3.实践教学改革 围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17 年新增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1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 年新增“虚 拟演播室节目制作流程实验室”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 161 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3 人。2016-2017 学年,学校共开设 115 门独立实验课程,承担各类实验实训实习项目 400 余个, 实验课教学评价满意度达 90%以上。 按照《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西财党发〔2016〕 13 号)中对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修订了《西安财 经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西财院发〔2016〕21 号),加强对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 (1)完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全程性、开放性的国家、省、校、院 实践教学平台和素质实践、专业实践、双创实训、综合实践教学模块的“四层次 四模块”基本框架,不断完善“四年不断线”的本科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制定《西 安财经学院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目前有 158 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践需 要。 (2)扎实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各二级学院在实践活动的项目选择、 实践活动的形式及实践内容的设计上,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考虑学科发展方向, 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设计、思考、分析和讨论,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3)积极开展多层次和多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科研基地平台开展 实践教学,以“基层学术组织人才培养社会调查研究项目”为导向,以反映地方 社会经济发展和社情民意为主要内容,开展多样化的社会调查研究,促进学生社 会实践和调查能力的提升。 (4)严格实践教学活动考评。为了保证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实验实训 教学管理中心始终坚持对本科生学年度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落实情况的检查与考 核。同时按比例对评出的优秀院系和学生优秀调研论文和社会实践报告进行表 彰。 4.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1)组织与指导。学校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十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严格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组织教师科学规范指导学生的论文撰写,在毕业 论文选题、指导、答辩、评审、成绩评定、检查、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等 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2018年修订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管理办法》和《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和学生社会实践调研,科学设定论文选题。2018 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和社会实践应用的选题占选题总数 的82%以上,部分毕业论文(设计)密切结合西部区域经济实际,针对性强,具 12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 (2)质量保证。2018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管理和 监控,利用CNKI信息化平台严格毕业生论文(设计)查重环节,特别加强了对优 秀和中等以下毕业论文(设计)的检查工作,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五、专业培养能力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国家中长期发 展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按照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理念,吸收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成果,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教 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专业教育和个性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应用型创新人 才培养质量。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和 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 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使 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 年)和我校 实际,设定 6 类专业大类(21 个专业)开展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教学改革。在 人才培养前两年淡化专业界限,强化基础教育;后 2 年实施专业教学,按专业 方向进行培养。其它 23(26)个专业按专业招生和培养。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西安财经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确定 为:努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 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各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予以确定。 (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原则上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 介绍》(2012 年)和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要求”确定,同时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突出专业优势,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 13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 标定位,在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基础上,通过我校现有的153个实习实训基地,加 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增加独立实 验实训课程,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注意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四)坚持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 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基础上,加强实 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增加独立实验实 训课程,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注意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五)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和学风管理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激励机制为手段,以大 学精神为引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坚持教育引导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积极 培育现代学风建设理念,创新学风建设载体,营造了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 氛围和求真务实、笃学创新的良好学风。 1.以制度建设为先手,夯实学风建设工作基础 学校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关于学风建设的制度与办法,主要有《西安财经学 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西安财经学院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 定》、《西安财经学院本科学生学籍预警办法》(试行)、《西安财经学院学士 学位管理暂行规定》、《西安财经学院学生考勤办法》、《西安财经学院课堂规 则》、《西安财经学院考试管理规定》、《关于加强考试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措 施》、《西安财经学院学生综合考评条例》、《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 生干部及奖学金评定办法》、《西安财经学院第二课堂奖励办法》和《西安财经 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进步奖管理办法》。 2.以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为抓手,拓宽学风建设主阵地 (1)扎实开展入学教育,上好学风教育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以专业教育 和规章制度学习为重点,涵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纪校规教育”、 “安全教育”、“诚信合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等七大主题,引导新生热爱专业,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 习惯。 (2)深入开展诚信教育,上好学风教育必修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 构建了专业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深入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工 作,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等领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诚信教育 14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模式,拓宽诚信教育渠道,构建了以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严谨为学教 育、诚信立人教育为内容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诚实做人、守信 做事”的理念,极大地丰富了学风建设的内涵。2018 年,由学工部牵头申报的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诚信精神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荣获陕西省 2017 年高等 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我校大学生“立诚”工作室入选陕西高校 20 个首 批资助建设的辅导员工作室,获得陕西省委高教工委连续两年的建设资助。 (3)树立学风优秀典型,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学校不断完善学生评价激励 机制,加大奖助学金的资助力度,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17-2018 年, 用于表彰与奖励优秀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和校内奖学金总额分别为 16.8 万元、252.5 万元和 167.12 万元。同时,制定《西安财经学院第二课堂奖 励办法》(试行),用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第二课堂的学习。 (4)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助力推进学风建设。学校坚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月、校园科技文化月、创建优良学风班、读书周、读书会、英语角、名人名家进 校园、学术月、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教育、“自强之星”评选等一系列符合学生 特点、贴近学生实际、自励立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建设。 六、质量保障体系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 2017-2018 学年根据审核评估的要求,学校出台多项加强本科教育的政策和 举措。在 2017-2018 学年召开的 20 次党委会中,有 13 次涉及本科教学工作,其 中本科教学工作议题有 16 项。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为目标,围绕 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对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进行研 究和部署,出台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学院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西安财经学院教学成果奖评审管理办法》 《西 安财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综合类)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学院本科学 生学籍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学院本科生学分制实施办法(实行)》等制度;制 定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生夏季短学期制实施方案》,修订了《西安财经学院教 材建设与管理办法》等。 学校坚持执行“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学质量一票否 决制度”“校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制度。党政领导经 常深入院(部)和课堂教学第一线,其中深入课堂听课 40 节次,听取广大师生 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给予有力的指导和 15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帮助,确保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运行。 2.科研促进教学,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倡导科研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依托现有省部级科研基地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教师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工作,把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转化为教 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推进精品课程和优质教材建设。教师引领学生参与 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研 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3.管理服务教学,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各部门围绕教学工作,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积极支持 教学、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扎实落实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措施,制定《评估 整改回访检查工作方案》,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全校上下形成服 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教学日常监控及运行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加强教学日常监控及运行管理 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分为校、二级学院(教学部)两级。在学校层面,常规 质量监控的内容涉及课堂教学、课程考试、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 质量监控的形式主要是教学检查、领导听课、校级教学督导、学生网上评教、学 生教学信息员反映、教风学风检查等。在二级学院(教学部)层面,质量监控的 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其形式主要是检查教学执行计划和教材选用、教学 检查、领导听课、同行教师互评、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检查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 上课情况、课程考核及试卷审查、实践教学情况检查等。 学校坚持做好开学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巡视工作,做好考风优良单位评 选工作等。每学期开学初对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到课情况及学校的后勤保障情况 进行重点检查;期中教学检查重点做好课堂教学检查;期末考试则对考风、考纪 情况进行重点巡视。每学期末考风优良单位评选工作,严格按照优良考风单位评 选标准和程序进行评选,确保公开、公平和公正。2017-2018 学年,校级本科教 学督导听课采用指定听课、分阶段听课与重点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共听取了 1116 位教师、听课 1129 节次。通过校级督导的指导与督促和二级教学单位督导的全 面听课,不断发挥教学督导在监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为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发挥了良好的监控作用,在端正 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16 年在总结已有 16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保障体系运行的基础上出台了《西安财经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运行办法》。 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包括 6 个子系统,即教学质量决策与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目标 与标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与支持系统、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督导 与评价系统、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为校院两级。目前,正在 形成:闭合的信息管理流程,闭合的调控、保障管理流程,紧密的日常教学质量 质量监控流程。 2018 年 11 月,学校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课程评估方案(试行)》; 2018 年 3 月,在《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任课教师学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 法(试行)》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任课教师教学工作 全要素评价方案(试行)》,教师教学工作全要素评价范围将从课堂教学评价扩 展到课堂教学、教案、讲义与课件、实践教学和教师业务活动 5 方面的评价,同 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2018 年 3 月,学校下发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 督导条例>补充规定》。 根据《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任课教师学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试 行)》,2017 年 11 月学校奖励了在 2017-2018 学年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前 20 名 教师,激励了广大教师投入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坚持将 2017-2018 学年《教 学督导听课意见反馈表》、2018 年 5 月对 127 门专业选修课试卷的评价的详细 结论和整改意见等都反馈到教师本人;将 2017 年 11 月对 252 份 2017 届本科毕 业论文(设计)的结果反馈到相关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和每位教师都能针对存 在问题进行整改。 3.认真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整改工作 2017 年 4 月,审核评估专家组对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开展了实地考 察评估,学校高度重视审核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成立了学校审核评估整改 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确定了学校审核评估的整改方向和主要内容, 布置、落实整改任务,展开了为期一年的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顺利完成了 2017 年 12 月 5 日的审核评估整改中期检查、2018 年 5 月 28 日的审核评估整改回访 检查工作。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于 2014 年首次开展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工作,每年 均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工作任务。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表明,截止 2017 年 9 月 30 日,学校生均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值 8198.51 元,生均纸质图书 113 册,生均占地面积 60.83 平方米,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5.94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2088.88 万元,办学条件符合教 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要求,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 17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需要。 现有 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 个专 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5 个本科专业。2017-2018 学年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872 门, 其中公共必修课 149 门,公共选修课 39 门,专业课 684 门。在实验、实习、工 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毕业综合训练比例 100%。 (四)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 学校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本科专业评估方案(试行)》,依据此方案,制 定了《西安财经学院关于开展本科专业评估的工作安排》和《关于 2017 年本科 专业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时间安排的通知》等,在各专业自评的基础上,于 2017 年 11 月对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行政管 理等 14 个专业进行专业评估。专业评估后对上述专业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整改。 学校尚未开展专业认证和国际评估工作。但对专业认证展开了积极的调研和 准备。2018 年,根据学校党政工作要点的要求,在全校展开了专业认证启动工 作,全校各专业都针对本专业的实际进行了专业认证的调研和相关知识的学习。 学校制定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专业参加专业认定。学校的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 业经过认真准备,2018 年 7 月正式向住房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 员会提出了认证申请,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通过。学校正在进行认真建 设,准备再次提出申请。 七、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习满意度 坚持实施“四分一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系统中设置有教 学质量评价模块,能将分层分类评教指标体系与教学管理系统融合运用,每学期 对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网上评价,科学统计分析,及时公布结果, 督促排名靠后的教师提高改进教学水平。2017-2018 学年,参与课堂教学效果评 价的学生比例达 90.02%,测评教师 2020 人次,评教覆盖率达 99%,其中,被学 生评价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91.68%、8.32%、0%、 0%。2017-2018 学年年第 2 学期,学校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对课堂效果情况进行问 卷调查,随机抽取了 149 个班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发了 149 张调查表,有效调查表 收回率 100%。结果表明 50.38%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感到很满意,46.53%的学 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感到比较满意,课堂教学效果满意率达到 96.91%。 (二)毕业与学位授予 18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2018 届毕业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 如表 10 所示。2018 届毕业生共有 225 人考取研究生,3015 人次先后获得各类各 等级奖学金;学校表彰先进班集体 30 个、三好标兵 21 人,三好学生 760 人次、 优秀学生干部 119 人、优秀毕业生 257 人;全校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 63.01%、 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为 19.44%。 表 10 2018 届本科生毕业率、学士学位授予率统计表 毕业 比 率 年 学位授予 毕业生总人数 学位授予率 毕业人数 度 毕业率(%) 授学位人数 (%) 2018 4683 4674 99.81% 4646 99.21% (三)就业情况 我校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90.45%,研究生就业率为 81.47%, 全校毕业生就业率为 90.03%。学校结合办学定位,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西部、 面向基层就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在地域、行业及层次上分布合理,面向西部地区 就业比例较高,2018 届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占 65.10%;特别是集中在陕西省,占 63.87%。具体行业分布情况如表 11: 表 11 2017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统计表 房地 建筑 仓储 产业 业 物流 教育 金融 科学 公共 医疗 文化 信息 制造 住宿 租赁 能源 业 研究 管理 卫生 娱乐 软件 业 餐饮 服务 行业 其他 2.56% 11.54% 4.34 6.35% 9.38% 1.73% 1.58% 1.18% 3.31% 14.25% 8.03% 2.63% 14.17% 3.29% 13.42% (四)用人单位评价 2017-2018 学年,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对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为企业选拔 人才和毕业生参与招聘问题进行了分析。 经对 137 家用人单位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较满意,总体满 意度占 99%。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满意度达 到 93%。大部分企业认为,我校毕业生较其他学校毕业生在综合素质、专业水平、 学习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有较明显的优势。 八、特色发展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按照“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 要求,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积极探索 19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特色发展之路。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在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凸显错位发展,不断彰显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强化错位发展, 积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现已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凸显统计学、财政 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学校现有应用经 济学、法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 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金 融硕士、会计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等 6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应用经济学、 法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4 个省级优势学科,“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研究”1 个省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2017 年 12 月 28 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 理 3 个一级学科取得良好成绩,位次全部进入前 50%,均排在 C+档。统计学、应 用经济学获批陕西省级一流学科,统计学、财政学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法学、 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10 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目前, 专业设置以经济、管理为主,优势和特色主要集中在统计学、金融学、保险学、 财政学、税收学、投资学等应用经济学学科和专业,以及会计学、财务管理、审 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工商管理学科和专业,这些专业大部分在全省高校 具有稀缺性或唯一性,其中保险学、财政学、审计学、统计学专业全省仅有少数 高校开设,税收学、投资学专业只有学校开设。学校的特色专业覆盖了银行、保 险、证券、税务、商务、商贸、物流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个领域,在财 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不断彰显经济、管理学 科特色和优势,强化了学校的错位发展。 (二)强化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构建起了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三层次三模块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实践 教学特色。近年来,学生在课程实践、社会调查、实习实训以及各级各类学科竞 赛、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主动适应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西部地方财经院校实际,围 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切 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竞争力,精简理论教学学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优 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的具体流程为依据,通过科研基地向本科生 开放项目、实践教学活动周、基层学术组织人才培养社会调查研究项目等,将大 20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生创业技能培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本科学生培养全过程,促进 学生社会实践和调查能力的提升,形成了课内教学、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第二 课堂等多课堂协同育人体系。一是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项目效益明显。为了更 好地发挥科研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教师 的科研成果对教学的反哺作用,每年挑选一批学习成绩好,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 进入各学院的科研基地,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五年来共有 2000 余名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有多名学生与专业教师一起发表学术论 文,提高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教学活动周 扎实有序开展。本科双周实践教学活动是我校为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 标开展的一种创新性专项实践教学活动,针对在校一至三年级本科生增加每年不 少于两周的“实践教学活动周”。自 2013 年,我校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本科生 实践教学活动周活动,探索出了一条“科教协调,产学融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三年来共推荐实践成果 336 项,经过校外和校内专家的评审,共评选出优秀实践 成果 96 项。三年来,社会调查活动范围更加广泛,更具深度,部分调查项目针 对同一问题连续展开,深入挖掘。通过实践教学周活动有效开展,学生的综合实 践能力明显提升。三是社会调查研究项目投入机制建立。充分利用科研基地平台 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调查能力,是我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与实 践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根据学校《基层学术组织人才培养社会调查研 究项目管理办法》,以省部级及校级科研基地为平台,以基层学术组织人才培养 社会调查研究项目导向,以反映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情民意为主要内容,开展 了多样化的社会调查研究,以促进学生社会实践和调查能力的提升。基层学术组 织改革三年多来,学校立项调查类项目 111 项,项目资助金额 135 万元。其中, 重点项目为 24 项,资助金额为 48 万;一般项目为 87 项,资助金额为 87 万。投 入经费。 (三)立足陕西,服务行业,全方位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和水平 学校建有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西安统计研究院等 9 个省部级科研 基地。近年来在论文发表、项目研究、成果获奖、智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 成绩,为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托陕西省 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 究团队的一批研究成果多次被中央宣传部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陕西省 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和《陕西决策咨询》转载,得到陕西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等领导批示和肯定,成为省委省政府制定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 据,并被中国石油集团、延长集团、陕煤化集团等大型企业采纳应用;地方财税 21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理论与政策研究团队为地方财税体制改革提供咨询服务。财政学科研究团队紧密 结合陕西财政税收改革的需要,长期开展地方财税体制与政策研究,部分研究成 果成为制定陕西省财税政策的主要依据。 《陕西省全面营改增改革试点调研报告》 为完善全面营改增改革试点提出了对策建议,得到陕西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 定。《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利益关系重构研究》《加快增值税 转型 促进西部大开发》等一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全国 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为国家制定西部大开发相关财税政策提供了重要 参考;统计学科研究团队为陕西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统计数据和决策支 持。依托西安统计研究院、陕西省统计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研究团队承 担了多项省市政府经济社会专题调查项目和综合指数编制项目,积极为各级政府 和企业提供重要统计数据支撑。 “陕西省非星级住宿单位入境游客接待抽样调查” 成果,作为国家统计局、陕西省统计局官方旅游统计数据发布;“新舟飞机价格 浮动模型研究与建立”研究成果,为新舟系列飞机的国际贸易提供了报价和结算 的科学方法;“地质公园建设规范”研究成果直接成为《陕西地质公园建设规范》 发布实施;“西安消费者信心指数”研究成果,成为西安市宏观经济发展动态监 测的定量依据。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结对帮扶与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学科 学科、专业、人才优势,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按照中省有关精 准扶贫及教育扶贫相关文件精神,学校被指定为商南县结对帮扶单位。学校紧紧 围绕商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产学研一体化示范 基地,加强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与地方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高度对接,凝 练并实施了“富水镇田园综合体规划项目”等实体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商南县区 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拓展了贫困群众增收脱 贫的新的渠道,开创了一条脱贫攻坚征程中校地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经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中期检查和审核评估整改回访检查工作,专家组 在充分肯定学校审核评估及其整改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学校目前教学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根据专家组的反馈意见,结合学校的发展情况,对存在 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解决措施。 (一)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教学队伍建设中存在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教师 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针对存在问题学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 22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培育旗帜 型领军人才。依托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的重大项目,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努力汇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优秀创新团队, 带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2.注重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加大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闻学专 业等新办专业的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新办专业师资数量,优化新办专业师 资结构,缩小各专业之间生师比的差距。 3.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实施西安财经学院“青年英 才发展支持计划”,坚持实施“导师制”,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选派青年 教师到国家统计局等系统挂职。 4.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做好师资培养规划,制定系统的教师发展分 类指导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师生国际化 视野。建立健全长期的教师提升计划,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5.加强师德建设。深化实施《西安财经学院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 完善师德建设机制,突出师德评价的导向机制。开展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建 设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 (二)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滞后, 新建专业的建设投入不足,课堂教学改革明显不足,试卷、毕业论文(设计)中 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有以下几条措施。 1.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探索“公共必修+核心选修+第二课堂讲座”教学模 式,合理分配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块总学分比例。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全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课的基础上, 注重各专业中传统文化课的设置与执行,认真研究开设一、二门富有特色的人文 教育校本课程。 3.加强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把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作为学校“一流专业” 建设的抓手,进一步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实施校内专业评估工作, 注重对新办专业的评估;全面启动专业认证工作,要求校属各专业都展开专业认 证调研和学习,学校经管类制定具体的措施,适时推进专业认证的申请工作。 4.加强新专业建设。增加对新办专业师资建设、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 对新办专业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的讨论,加强新办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 23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确保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5.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育,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出台政策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加强对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管理。改进课程考核方法,加强试卷 分析环节,发挥试卷分析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鼓励 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理论 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探索和完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落实反馈机制, 有效促进整改,以真正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1.探索和完善目前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办法。根据审核评估专家的意见,在原 有的教师教学全覆盖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教师教学工作全要素评价方案,对 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 2.加强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建设。在进一步做好校级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的基础 上,加强对二级学院督导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督导在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3.改进督导工作模式,加强了评价结果应用。突出督导中“导”的作用,要 求督导在听课时加强同被听课教师的交流、相互交换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 进建议。加强教学评估和督导信息的反馈工作,采取措施及时将有关教学问题及 改进建议反馈到二级学院和相关教师。通过回访检查和抽查等形式,加强对教学 评估和督导反馈意见的落实情况检查与核查工作,不断实现教学质量信息从教师 和学生中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的闭合,不断实现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的目标。 (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有待提升 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学校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有待 进一步提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1.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与 服务工作,对学生就业教育从招生入学开始,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坚持就业工 作本科四年不断线。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倡导抓质量就是抓就业的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 育,进一步强化“学历+证书”培养方式;完善专业招生-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 提高毕业生就业比例。 24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填报内容 填报数据 本科生 16374 硕士生 712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95.83% 教师总数量 1027 正高级职称人数 111 副高级职称人数 269 中级职称人数 552 数 初级及以下职称人数 95 量 35 岁以下教师人数 189 36-45 岁教师人数 392 46 岁以上教师人数 446 博士学位教师人数 231 硕士学位教师人数 586 学位教师人数 210 教 职称结构 师 与 年龄结构 结 构 学位结构 专业设置情况 外聘教师数 42 全校本科专业总数 47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44 当年停招专业数 4 英语 日语 当年停招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16.3 生师比 仪器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设备 图书 总值 16184.92 生均 9472.62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732.84 总册数(万册) 190.59 25 备注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行 生均册数 116 电子图书种数(万种) 58.65 电子期刊种数 11240 总面积(万平方米) 30.01 生均面积(平方米) 17.56 实验室总面积(万平方米) 5.45 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 3.19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元) 0.32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元) 3284.25 政用房 (面积) 经费使用 总值(万元) 1195.86 生均 699.91 总值(万元) 43.26 生均 25.32 本科实验经费 本科实习经费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829 课程门次总数 4530 经济学 155 法学 155 文学 155 理学 155 工学 155 管理学 155 艺术学 155 课程 总学分 实践教 学学分 占总学 分比例 经济学 35 23% 法学 35 23% 文学 35 23% 理学 47 30% 工学 47 30% 管理学 35 23% 艺术学 47 30% 26 西安财经学院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选修课 学分占 总学分 比例 经济学 16 10% 法学 16 10% 文学 16 10% 理学 16 10% 工学 16 10% 管理学 16 10% 艺术学 16 10% 教授总人数 109 教授授 在岗教授人数 109 课情况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人数 88 教授独立讲授的课程门次总数 401 当年应届本科生人数 4683 毕业生 当年应届本科生毕业人数及比率 4674 99.81% 当年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人数及比率 4646 99.21% 当年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人数及比率 4236 90.45% 当年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人数 225 本科生体质测试达标率 84.36% 学生学习满意度 96.9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99% 校外实习基地数 158 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数量(累计) 21 省级及以上专业建设项目数量(累计) 12 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量(累计) 29 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个数(累计) 9 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数量(累计) 35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数量(累计) 7 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量(累计) 4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累计) 2 27 “四分一发展”课堂教 学质量评价数据 就业跟踪调查问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