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张心怡).pdf
高中语文课件 之 李清照词两首 ● 醉花阴 ● 声声慢 永丰中学 张心怡 目 录 壹 贰 叁 ● ● ● 李 清 照 醉 花 阴 声 声 慢 壹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 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 富,从小打下良好文学基础。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 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 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 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创作风格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 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 ●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 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 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其 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 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 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名家点评 明代·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 雄子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 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清代·沈谦: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时即负 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 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 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 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 —— 她 在南 哪宋 里词 ,坛 宋 的 执 高 群 峰 就 在 哪 里 用“半生阳光半生冷”来形容李清照的人生,应该不会有大错。“半生阳光” 对于一个获得美满姻缘的人不用多说,都是一种大同小异的甜蜜。而“半生冷” 应该是李清照有别于他人的特别遭际。 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中有个统计:“公元一世纪开始,两 千年中华大地上一共出现二十九位著名女作家”,但他们大多为业余的,只有少 数作品留了下来。只有李清照的作品实现了经典化,为后人所师法。 纵观李清照的人生,她是个人天赋与时代风云共同成就的大家。不,岂止是 大家。她出道近千年来,获得赞誉无数:从女性词人中的第一,到婉约派宗主, 直至顶级的“词国皇后”……可以一言以蔽之,她就是南宋词坛当之无愧的一面 大旗,她在哪里,南宋词坛的高峰就在哪里。我说的这个“高峰”有两个意思: 高峰就意味着孤独;李清照的高峰更是由别人所没有的、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耸 起的。 在“梧桐更兼细雨,独自怎生得黑?”的黄昏,李清照那些以生命谱写的诗 篇,或许可以陪伴我们也很孤独的灵魂。 贰 醉花阴 前 言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 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 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 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 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 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 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宋徽宗建 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 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崇宁二年 (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 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醉 花 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翻译注释 时间的长度 ② 薄雾浓云愁永昼 , ③ 瑞脑消金兽 。 室外到室内 空间的宽度 环境烘托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 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佳节又重阳④, 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⑥。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 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1、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 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2、云:一作“雰”,一作“阴”。愁永昼:愁难 排遣觉得白天太长。永昼,漫长的白天。 3、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金 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消,一作“销”,一 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4、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5、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厨,一作“窗”。 6、凉:一作“秋”。 翻译注释 东篱把酒黄昏后①, ② 有暗香盈袖 。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用典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 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道不销魂③, 帘卷西风④,人比黄花瘦⑤。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 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1、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2、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盈袖:满袖。 3、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南朝江淹《别 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销,一作 “消”。 4、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西风,秋风。 5、比:一作“似”。黄花:指菊花。 比喻 原文赏析 ●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著名的重阳词。 ●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 ● 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所以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 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从早到晚,阴沉沉的天气使人感到愁闷难捱。 上片 秋凉情景,由白天 写到夜晚,愁苦孤 独之情充满其中。 “瑞脑消金兽”:转写室内情景,独自看着袅袅青烟出神。 “佳节又重阳”:丈夫不在身边,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 又会有什么感触!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原文赏析 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不禁触景伤情。 下片 重阳节这天赏菊饮 酒的情景。 “有暗香盈袖”一句,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 到一阵寒意。菊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 不如菊之感。 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 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全篇画龙,结句点睛, “龙”画得巧,“睛”点得妙,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 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 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名家点评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 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 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吴熊和《唐宋诗词探胜》: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指“莫道”句以下) 三句就是柳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表示思念之深。但表达时屏 绝浮花浪蕊,选择了不求秾丽、自甘素淡的菊花,既是重九即景,又象征着 一种高雅的情操。以它自比,温柔蕴藉,又绝无浮薄之嫌,更能反衬出作者 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 拓展训练 一、说说学完这首词的感受或收获? 1.在描写中注入深情。 2.用形象化的手法。 3.词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还有隐含意义,我们要善于提 问,善于挖掘。 4.要想读好诗,必须先理解好。 二、培根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伟人在谈话”, 其实读一首好词也就认识了一个词人,请用我们学到的 方法多读多问多挖,认识更多的词人,诗人,伟人。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 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叁 声声慢 前 言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 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 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 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 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 “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 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公元 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 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流亡到浙 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 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 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 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 这首《声声慢》。 声 声 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注释 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③ 凄凄惨惨戚戚 。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 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④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⑤。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1、声声慢:词牌名。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 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 传诵。 2、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 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3、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4、乍暖还 (huán) 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 又转寒冷。 5、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翻译注释 三杯两盏淡酒, ① 怎敌他、晚来风急 ?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 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 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1、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翻译注释 满地黄花堆积。 ① ②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 摘?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 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 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 ③ 守着 窗儿, 独自怎生④得黑? 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 1、损:表示程度极高。 2、堪:可。 3、着:亦写作“著”。 4、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翻译注释 ① 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凄凄细雨淋沥, 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1、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 梧桐叶落时”诗意。 2、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这次第②, 怎一个愁字了得③! 此情此景, 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3、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 尽呢? 课堂思考 1、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愁”的? 点拨: ①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出了词 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 侵袭。 ②鸿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到大雁,睹物 思人,不禁伤心。 ③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④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将“梧 桐”和“细雨”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得哀伤凄凉意更浓。 课堂思考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十四个叠字的运用,被历代评论 家称为妙句,到底妙在何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 ①有音韵美:增加音韵的美感,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②写愁层层递进:词语的叠加可以增加语义,加重情感的表达。“寻觅”只是一个寻找的动 作,而“寻寻觅觅”则指的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寻找,不知道找了多少遍。把那种若有 所失,又遍寻不到的失落、怅然深刻的表达出来了。“冷清“侧重的是环境的寂寥,而“冷 冷清清”则不光写出了环境的冷清,还写出了内心的清苦,从而过渡到“凄凄惨惨戚戚”, 内心的凄楚,凄苦,凄清,凄凉,凄惨,就入木三分,无以复加了。词人“愁”到了极点。 ③无斧凿痕:不是为文造情,而是情到浓处,自然而然从心中流淌出来的。如果 改成“思思念念,惆惆怅怅,悲悲切切”行不行? 原文赏析 上片分两个层次 开头到“晚来风急”为第一个层次 本词善用叠字, 以奇取胜,行文 层层铺垫,渲染 悲愁之情,语言 质朴自然,令人 回味无穷。 写寒风袭人之时,自己却孤寂无依 从“雁过也”至“确实旧时相识”为第二个层次点出对 亡夫的怀念 下片也分两个层次 从“满地黄花”到“如今有谁堪摘”为第一个层次 紧承上片悼亡,哀叹如今无人与我共摘 最后为第二个层次 着重刻画自己愁苦悲痛的心境。 这首词大气包举, 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 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 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 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 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 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 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 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 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 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名家点评 明杨慎《词品》卷二: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 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其词云 (略)……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沈祖棻《宋词赏析》:此词之作,是由于心中有无限痛楚抑郁之情,从内心喷薄而出, 虽有奇思妙语,而并非刻意求工,故反而自然深切动人。陈廷焯《云韶集》说它“后幅 一片神行,愈唱愈妙”。正因为并非刻意求工,“一片神行”才是可能的。但说此一句 “自然妥帖”,“无斧凿痕”,也还是属于技巧的问题。任何文艺技巧,如果不能够为 其所表达的内容服务,即使不能说全无意义,其意义也终归是有限的。所以,它 们的好处实质上还在于有层次,有深浅,能够恰如其分地、成功地表达词人所要 表达的难达之情。 拓展训练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壹 代 贰 叁 肆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表 作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小船。 【评解】 这是她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 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 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 遂为绝唱。 壹 代 贰 叁 肆 永遇乐·落日熔金 表 宋代:李清照 作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 品 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 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评解】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这首词写了北宋京城 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 满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