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許恆嘉-書院生心智發展與實踐行動的映射v1.1.pdf
書院生心智發展與實踐行動的映射 澳門大學曹光彪書院駐院導師對書院教育設計的認識 澳門大學 曹光彪書院駐院導師 許恆嘉 摘要 本文主張駐院導師做為書院教育第一線的執行者,必須對於書教育的的設 計與精神有明確的認識,方能夠有效地根據大學教育的精神來推動書院教育。 因此,筆者以「鏡射」(mirroring)的比喻(metaphor),來說明澳門大學四合一教 育與書院教育設計的關係。在鏡射的概念下,筆者從時間軸上結合學生的發展, 並結合圖像的繪製將之命名為「鏡射模型」。書院教育強調做中學的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因此鏡射的雙方分別是知與行的映射,也就是心智思考 對映於實踐行動。在此具體的圖象中,再對書院教育的內容,以及駐院導師的 工作內容進行更為具體的說明。 關鍵字:學生發展,書院導師,書院設計 一、前言 澳門大學以專業、通識、研習和社群教育「四位一體」的模式做為遂行 教育理念的主要架構,而自 2014 年移至橫琴新校區後全面推動住宿式書院系統, 住式式書院在社群教育部份擔當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書院當中,透過 SAGE (Student Affairs General Education)課程、博雅演講、樓層活動、項目計劃、興趣 小組、其他課程……等,使學生多方多樣地進行體驗式學習,使學生對健康生 活、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領導與服務、文化參與,以及全球公民等五個方面 1 建立相應的能力[1]。 然而,書院的系統化設計仍然需要適切的人力配置方能有效地執行教育 作為。目前書院的人力運作配置分別為:書院長 (Master)、副書院長 (AM, Associate Master)、駐院導師 (Residential Fellow)、非駐院導師 (Non-Residential Fellow)、協同導師 (Affiliate)、行政人員、住宿小老師 (RT, Residential Tutor)、 住宿助理(RA, Residential Assistant)。其中其屬性分別為學術人員、行政人員以 及學生(圖 1)。從各個層次人力的配置當中,吾人可以見到從書院的領導階層、 學術人員、學生同儕層次清晰地建立了澳大書院的運作架構。 圖 1 澳門大學住宿式書院人力配置架構 繪圖:許恆嘉 2 在此人力配置架構中,每個職務都有其特定之角色,本文將聚焦於駐院 導師之角色進行探索,以期更明瞭此一角色之特性,並梳理出其於學生發展之 可能關係。 二、落實澳門大學四合一教育模式的鏡射(mirroring)模型 大學本身是個帶有理想性的教育機構,做為一所傑出的大學,其理念的 底蘊是極為重要的[2][3],然而,如何面對大學運作上有其相當程度的複雜性, 從從學生學習到老師教授、從行政到學術、從學系專業到通識博雅,從學院到 書院……種種的錯綜的關係的運作與連結,都是極具挑戰的重要任務。 在組織運作上,組織精神的理念是否能夠有效傳達,更是主宰著該組織 動能(momentum)的關鍵因素之一[4][5]。因此,駐院導師首要的任務必須能夠清 晰傳達組織的理念,並且能夠在書院日常的生活、課程、演講、活動之中做為 教育理念的詮釋與傳達者。因為駐院導師在日夜與學生共居一處,在共膳以及 學生活動的參與中與學生建立關係,並且在 SAGE 課程當中進行通識博雅的指 導授課,在此種種的交流互動的歷程中不但能夠逐建立關懷與信任,也能夠藉 由這種社會學習理論[6]所建構的脈絡當中與提出疑惑的學生進行討論、思考、 釋疑和解答。 為了有效扮演理念傳達者的角色,駐院導師本身即需對澳門大學的教育 模式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因此,筆者將此瞭解的內涵整理成圖 2 所示之「鏡射 圖」,並於下文中闡明。 3 圖 2 教育理念的傳達:學生心智思考與實踐行動的鏡射圖 繪圖:許恆嘉 圖 2 所欲表達的內涵係從 X、Y、Z 三個維度(dimension)的軸線做為建構 的基礎。X 軸為時間軸,+X 的方向意表學生在書院學習所投入的時間所帶來自 身的發展,而-X 因為時間之不可逆,在此並不討論。Y 軸則是學生的心智思考 與實踐行動,+Y 的部份意表為學生抽象的心智思考,-Y 的部份意表為學生的實 踐行動。而 Z 軸則意表書院所提供的空間,此處「空間」除了指稱學生的臥房 外,同時亦包含書院所有實體上所提供的共用空間,例如:庭院、飯堂、圖書 館、健身房、舞蹈室……等等可以讓種種生活學習發生的場域。+Z 軸意表書院 空間使用的多寡,-Z 軸則意表書院以外的空間使用,因本文討論僅限於書院內 的空間,故亦不在本文中討論。 4 在 XYZ 軸的定義之後,筆者接著解釋何為「鏡射」(mirroring):明代大 儒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 離,知必然要在行上表現,沒有行則不能算真知。而過去多年來,台灣的書院 教育也多強調知識和實踐必須合一、思考和行動是必須結合的。同樣的,澳門 大學書院系統的共同院訓(motto)亦是知識、實踐、態度,當中也強調了知識和 實踐的共存[7][8][9]。筆者認為從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角度來看,「知」就是讓學 生能夠擴展他們的心智思考,有能力對更大範圍的世界建立有論據的解釋能力, 然後在「行動」上表現出來確實的結果。簡而言之,心智思考和實踐行動是一 體兩面的,它如同一個人照鏡子般從另一個方向看到自己,實踐行動是在生活 世界當中心智思考的反射,學生如何付諸實踐行動,也反映了他內心的心智思 考。因之筆者借用了「鏡射」此一名詞以期更能具象化地表達「一體兩面」的 概念。 從學生個體的層次來說,因為書院是由超過四百位學生所組成的,每個 組成的個體都可以比擬成為一個「點」,書院是由許許多多的學生所構成,就 如同許多點來構成一幅畫一般。因此,回到學生個體的層次來說,每位學生都 是一個個的「點」,他們的心智思考和實踐行動的合一也就是「鏡射的交會 點」,這些交會點也就是澳大書院系統所揭櫫的「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發生之時。因此,每個學生個體的鏡射點就在書院所提供的空間、以 及學生個人生命與心智成長的時間之中體現了學習的成果。 在鏡射的概念之下,吾人將澳門大學的四合一模式的視為一種教育的規 劃思考,而住宿式書院就是一個提供實踐行動的具體場域。換言之,四合一模 式是一種提供「知能」或「知識」的教育系統,我們期待澳門大學的學生們能 5 夠跟隨這個系統來擴張他們的心智思考能力。而住宿式書院則是一種在生活學 習當中為學生提供行動、實踐機會的實體場域,使學生得強化他們的實踐行動 能力。跟隨前段所述「知」「行」與「鏡射」的概念,書院可說是澳門大學教 育思考所鏡射出來的行動場域。 因此,書院教育並不是獨立於專業教育、通識教育之外的一種教育設計。 更進一步來說,書院教育是一種以社群和同儕生活學習做為日常生活學習的基 礎,漸次往上承載跨領域、跨專業(interdisciplinary)的通識教育,進而使學生在 個別所屬學院的專業教育上取得成就的一種教育思考的設計,此種教育思考的 設計是具有一種層次關係的。 此種層次關係,結合鏡射的概念就分別可從圖 2 的+Y 與-Y 軸的兩個方向 上看到。在+Y 軸上,這個教育思考當中包含了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社群和同 儕生活教育。而這些不同層次的教育思考,是透過書院裡的 SAGE 課程、演講、 活動、計畫項目(project)所串連起來的架構。而這些元素則能夠為學生提供許多 自由博雅的學習機會(liberal arts learning),在廣闊而多元的條件下啟迪他們的心 靈。 從-Y 軸的維度視之,樓層與院生會活動、非駐院與協同導師、博雅或專 業講堂則能創建人際交流與合作的層次關係,它們分別使學生有機會從近距離 的同學、師兄姊漸次接觸到各學院的師長,甚或校外的專業人士。 從鏡射點為基準,與學生距離最近就是由院生會(HA,House Association)、 住宿助理或住宿小老師所發起的樓層或院生會活動,這些活動係由具有學生身 分的人所發起,除了較能夠切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外,也能使學生的同儕之間以 及與師兄姊之有交流接觸機會。此層面也在鏡射中呼應了+Y 軸所示的社群與同 6 儕教育的教育設計,換言之,樓層或院生會活動可說是體現社群與同儕教育的 媒介。 另一個層次則是非駐院與協同導在書院所進行的種種活動。他們與書院 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合作關係,其中依合作關係的性質不同,分別有非駐院導師 (Non-Residential Fellow)與協同導師(Affiliates)。這些老師受到書院的邀請與學生 在共膳中交談,或是舉辦與其專業或興趣相關的演講、活動、工作坊 (workshop)……等等,使學生能夠多元地接觸到校內老師的不同專業。而他們也 瞭解出席學生大多不具有相關專業研究的背景知識,因此也會調整其談話、講 授或活動的內容不致艱澀難懂,而致普羅大眾所能理解的程度,進而促使學生 容易接受並得以消化1。這個層面也是呼應了+Y 軸上通識教育的層面,使通識 不只是發生在課堂之上,而是也在書院生活當中展現。 書院也會邀請在專業或學術研究上有卓越成果的外界人士前來演講,受 邀者的專業是受到舉世囑目或是具有頂尖的獨到之處。在這種具有高度水平的 演講內容裡提升學生的視野,使他們能夠從中面對當代普世性的議題,並能夠 在超越現狀的眼光當中進行思考,藉以點點滴滴累積他們有能力以更寬廣的視 角來面對未來世界的需要。而也因為書院生活的特殊性,學生也能夠近距離接 觸傑出人士,無懼於和菁英或公眾人物接觸,最終能夠自在培養恢弘的氣度與 見識。為了強調這種廣博恢弘的特性,筆者名之為博雅或專業講堂,以突顯此 般演講係能高度受到尊崇的特質。書院舉辦此類講堂,可以呼應+Y 軸上關於專 業教育層次的發展。因為在超越現狀的眼光下,一方面能夠以更大的格局來檢 視自己在學院習得的專業,並為之找到定位;另一方面亦能在特定專業的前瞻 1 例如曹光彪書院曾與科技學院老師合作進行綠色能源工作坊(Green Energy Workshop),引導學 生親手製作燃料電池(fuel cell battery)。 7 性發展的內容當中,看到自身專業發展的可能性,進而對自己的生涯能夠有更 清的想像與更合理的預備。 吾人細察-Y 維度各層次之間是有賴樓層助理、樓層小老師以及駐院導師 的連結,從中密集進行交流溝通才能夠達成。樓層助理與樓層小老師屬高年級 大學生或是研究生,因與學生年紀相近而較易親近學生,較能以學生易明白的 語彙來引導書院生的生活學習。所以在樓層或院生會活動以及非駐院與協同導 師兩個層次上,主要由樓層助理或樓層小老師進行聯繫或組織活動,並且傳達 和說明活動的要旨與意義。然而,在非駐院與協同導師的合作上,以及博雅或 專業講堂的聯繫或組織上,因為牽涉到具有更高知識密度的學習內容,則較需 要駐院導師以及身為研究生的樓層小老師來聯繫、組織、傳達說明活動要旨。 本段所提出之鏡射模型,是欲表明駐院導師對澳門大學四合一教育模式 與書院學習之間的關係的理解。唯有在清晰的認知與理解下,才能夠有效地將 書院教育的內涵和作為傳達給學生,並且逐次建立學生發展評估的依據。 三、書院導師的具體作為 在鏡射模型的指導下,澳門大學依各書院之需要,或有二至三位駐院導 師。筆者以曹光彪書院為例,對駐院導師的具體工作內容結合圖 3 的內容進行 說明。 8 圖 3 駐院導師的具體作為 繪圖:許恆嘉 兩位在駐院導師在書院裡的工作大體上可以分成:合作項目、分工項目 二類,在此之間亦要積極協調以取得平衡。 在合作項目方面,兩位導師均須合作 SAGE 課程2、提升書院運作的效能、 結合樓層小老師進行輔導,並且連結非駐院與協同導師來創造博雅學習的機會。 澳門大學住宿式書院要求所有大一學生均須住宿,並且需要在書院當中 修習 SAGE 課程3。該課程的指導綱要係建立在健康生活、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 領導與服務、文化參與以及全球公民等五大能力指標上。而這五項指標就是以 個人、他人、群體、社會文化以至關心全球人類,是一種以人為本、漸次擴張 2 依各書院之不同,亦有書院長、副書院長教授 SAGE 課程。或是與駐院導師合作教授。 即使因為部份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時即出國交換(例如法律系葡萄牙文組),返回澳門後雖然是二 年級,但仍需遵守住宿一年以及修習 SAGE 課程之規定。 3 9 的結構。而無論是面對個人的需要或是社會文化與全球的問題,都必須在通識 教育的基礎上才能建立界的宏觀視野,學生也要在專業教育的訓練之下取得解 決發掘特定問題、解決特定問題的能力。 而書院導師在 SAGE 課程更為具體的工作內容上,則是舉辦和上課主題 有關、兼具趣味性的活動,例如行為模式測試、溝通與領導力遊戲、異國料理 的實作與分享…..等等。而學生也會透過電子學習檔案(e-Portfolio)來表達自己在 SAGE 課程的學習收穫,所以檢閱批改學生的電子學習檔案也是工作要項之一。 為了讓學生自身做為體驗學習的起點,曹光彪書院駐院導師除了 SAGE 講授和 趣味活動之外,也要求學生組成團隊(team)來執行綜合了五大能力指標的計畫或 項目,讓學生能夠從實踐行動當中學習。最後,關懷所屬各班的學生並適時給 予諮商輔導,也是兩位書院導師在各自班上進行的類似工作。 在筆者實務的經驗當中發現,SAGE 課程不僅是達成五大能力指標的媒 介,SAGE 課程更能夠強化人際交流與互動,因之亦成為書院生活學習的軸心 (axis)。透過課程與活動的設計,新生彼此之間在 SAGE 課程中會快速建立熟悉 的關係。另外,受到課程內容所吸引的學生,會將上課所談到的主題變為同儕 之間的話題,因為有共通的話題,即使是來自不同地區、生活背景的同學,都 能夠有一致的主題成為談話的中心,進而建立獨獨屬於對這個書院的認同感 (sense of belonging)。有了認同感,才能夠享受在這個環境的學習氣氛,也才能 夠在後續的時日當中認真投入書院的生活,並且一同為書院創造更為良好的生 活氣氛4。 4 這種願意投入為書院創造更好的氣氛的動力,可以由 RA 招募時的熱烈情況可見一端。曹光彪 書院 2016/2017 年度欲招募 16 名 RA,結果報名人數達 31 人。其中過半數均為將升上二年級之 大一學生。 10 在提升書院運作的效能方面,駐院導師何以必須齊力發揮功能呢?因為 書院有許多繁雜的行政工作,但其本質上作是教育單位,而日常的行政運作也 是支持教育目標能夠達到的重要環節。因此,駐院導師也要能夠從教育的角度 來累積運作經驗,使行政作為能夠跟隨教育目標的引導。另外,學生的生活、 學習記錄也必須有系統的累積,因此建置數位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才能 得到有意義的記錄分析結果。在院長或副院長的指導下,規畫籌辦與國內外大 學、書院的交流活動或是服務學習,也是駐院導師的重要工作;駐院導師必須 善盡教育目標的判斷能力,使學生開拓眼界、激發創意,從交流活動中取得促 使書院正向發展的乘數效應。 駐院導師亦要求樓層小老師全面參與 SAGE 課程。自 2016/2017 學年起, 每個 SAGE 班均有 2 位樓層小老師參與,除了與駐院導師共同設計 SAGE 課程 活動內容外,並負責各班分組的學生。以確保每位大一學生都有資深的研究生 關心,並能以其更加成熟的學養歷練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駐院導師亦會與自 身相近專業或興趣相合的非駐院導師以及協同導師進行合作,除合作組織博雅 跨域的演講、活動、參訪之外,也將針對在本科專業上有學術性輔導需要的同 學提供協助。 在分工的部份,兩位駐院導師分別負責學生事務與心理輔導,以及學生 的跨領域學習,前者是學生的心理需求,後者則是博雅與專業學習的相關事項。 在對面學生領導人物上,一位駐院導師負責指導院生會的運作,參與他們開會、 活動提案、組織舉辦活動,並適時介入引導他們溝通,以增進領導和團隊合作 能力。另一位導師則負責樓層助理的管理,以及樓層管理會議的相關事務。此 導師需要指導負責召開會議的樓層小老師或樓層助理如何蒐集議案、主持開會、 11 進行記錄、追蹤執行成果。並且適時給予訓練,增進他們照顧和管理樓層學生 的能力。 四、結語 書院教育的設計與執行,是一種以人為本、在生活環境當中透過近距離 人際互動的關係,促成自身的學習成果,這種做法可以對照到社會學習學派學 者 Bandura 所言:學習者個體會透過與他人直接互動的方式來修正自身的行為, 即使行為的本質並不具有社會性,但它仍會被所處的脈絡影響。因此,這種學 習的發展歷程,並不需要直接的試誤行為(trial-and-error behavior),而是在觀察 典範人物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當中即可達成[10][11][12],在近年認知神經科學關 於鏡像神經元的研究成果中,Bandura 的主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佐證[13]。 駐院導師做為第一線推動書院教育的角色,必須以架構清楚的方式來理 解澳門大學四合一教育的精神,才能有效傳達給樓層小老師、樓層助理以及書 院學生,以能夠營造出這樣的環境脈絡。筆者根據實務經驗,提出了鏡射模型 來闡述此一精神之架構,並據以說明曹光彪書院執行的方式,雖然其中仍有所 不足之處,但仍希冀能夠得抛磚引玉之效,使書院教育的思考與設計能夠更為 明晰。 參考文獻 1. 澳 門 大 學 , 書 院 系 統 介 紹 , 澳 門 : 澳 門 大 學 , [2016] , http://rc.umac.mo/the-residential-college-system-書院系統/ 2. 金耀基,大學之理念。台北:時報,2003。 3. Derek Bok,張善楠(譯),大學教了沒?:哈佛校長提出的 8 門課。台北: 12 天下文化,2008。 4. Peter F. Drucker,余佩珊(譯),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1996。 5. Ichak Adizes,徐聯恩(譯),企業生命週期:長保企業壯年期的要訣,台北: 長河,1996。 6. Albert Bandur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NJ: Prentice-Hall, 1986. 7. 蔡龍九,王陽明哲學。台北:五南,2015。 8. 許恆嘉,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學生參與博雅學習歷程後的增能結果之探究: 觀點轉化學習理論的應用,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博士論文,2013。 9. 澳門大學,書院院訓,澳門:澳門大學,[2016],http://rc.umac.mo/goalsand-motto/ 10. Patricia Miller,程景琳(主譯)。.著。發展心理學理論。台北:學富,2008。 11. Albert Bandura,周曉虹(譯),社會學習理論。台北:桂冠,1995。 12. 高春申,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台北:貓頭鷹,2001。 13. Marco Iacoboni,洪蘭(譯),天生愛學樣:發現鏡像神經元。台北:遠流, 2009。 13

2016-許恆嘉-書院生心智發展與實踐行動的映射v1.1.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