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pdf

Winner(冠军)7 页 457.217 KB下载文档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pdf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pdf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pdf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pdf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pdf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pdf
当前文档共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pdf

西南政法大学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2013 年 5 月 16 日第七届校党委第 33 次常委会通过) 为切实推进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 革试点工作,以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学院提高法律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积极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一)原则和目标 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 号)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全面提高研究生 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要求,遵循“科学分流、动态调整、 竞争互选、提高质量”的原则,探索实施与行业需求结合的 法律硕士分流培养机制。通过改革,切实发挥学院在法律硕 士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法律硕士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学 位培养与职业需求的无缝链接。 (二)基本做法 各法学学科所属学院在学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深化法律硕士分流培养认识,创 新现行法律硕士培养模式,整合学科与学院资源,以学科方 向培养为特色,分别制定、申报与行业需求密切结合、体现 学院特色与优势的法律硕士培养方案,组建与各方向法律硕 士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导师队伍。各学科方向的法律硕士培养 方案应能够以独具特色的选修课计划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吸 73 引优质法硕生源,克服现行法律硕士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 实践教学不力之弊端。 法律硕士新生根据学习兴趣和意愿在各学院各方向法 律硕士培养方案中进行选择,确定主研方向及所在的学院。 学院根据法律硕士的选择意愿,在各方向法律硕士培养方案 依托的导师队伍中统筹为学生分配导师。 研究生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创新分流培养制度设计, 完善培养和与质量监控制度,积极协调分流培养改革中出现 的问题,并对参与培养工作的学院加强管理、监督、检查和 反馈。 二、具体措施 (一)创新法律硕士培养模式 1.学校制定法律硕士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性意见 研究生部牵头制订《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性意见》,对法律硕士研究生公共课、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安排作统一安排,并对应修总学 时和总学分予以统一规定,同时规定统一的法律硕士考核评 价标准体系。 2.学院申报特色方向法律硕士培养方案 各法学学科所属学院(不含应用法学院)在研究生部的 统一安排下,根据《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总方案》的基本要求,以相关培养目标(方向)冠名, 制订、申报符合本学院学科特色的法律硕士培养方案,如“法 律硕士(企业法务方向)培养方案”、“法律硕士(审判业 74 务方向)培养方案”、“法律硕士(检察业务方向)培养方 案”、“法律硕士(律师业务方向)培养方案”、“法律硕 士(知识产权业务方向)培养方案”、“法律硕士(金融证 券业务方向)培养方案”、“法律硕士(国际商务与WTO 业务方向)培养方案”等。具有两个以上二级学科的学院可 根据不同培养目标,申报两个方向的法硕培养方案(具体详 见附件 1)。 3.学校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培养方案 研究生部每年牵头组织召开学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各学院申报的各方向法律硕士培养 方案进行评估,重点审核各方向法律硕士培养方案中导师队 伍规模、实务部门兼职导师比重、选修课设置、教学质量监 控、指导教师制度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法律实务活 动安排、集体实习规划、学位论文规范和就业推荐等实质性 内容。对设计思路合理、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凸显本学院 学科特色的法硕培养方案,提交大会讨论通过。通过法律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表决通过的各方向法律 硕士培养方案,方可参与法律硕士新生的选择与分配。 4.各学院间协同创新法律硕士培养模式 鼓励学院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打破法学一级学科界限, 与政治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协同创 新,在课程设置、教师聘任、导师聘用、实践教学和职业拓 展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二)2013 级全日制法律硕士新生的分流方式 75 研究生部在 2013 级法律硕士新生录取工作结束后、开 学报到前,组织各类别法律硕士新生结合个人学习意愿,并 根据各学院申报的各方向法律硕士培养方案的相关资料,选 填主研方向、学习目标、指导教师(具体详见附件 2)。 各学院接受各类别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生的总 数不得低于 50 人(低于 50 人的学院当年不再承担法律硕士 的培养任务)。因双向选择落选而未分配到学院的法律硕士 研究生,由研究生部在各学院间进行平衡和调剂。 各学院应在法律硕士新生分配工作结束后开学报到前, 分别组织法律硕士新生迎新工作。开学后三周内,各学院根 据《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规范附则》中关于导师分 配学生的具体限制条件,在各方向培养方案确定的导师队伍 中,为各方向培养方案下的法律硕士新生分配指导教师。 (三)质量监控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部应对各学院各方向法律硕 士的教学、导师指导、学位和就业等工作环节给予常态、规 范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年度考核成 绩最差的法律硕士培养方案,下一年度拨付的培养经费将比 照上一年度降低 10 个百分点(如经费划拨由学费的 60%降至 50%),连续两次考核均排名最后的特色方向法律硕士培养 方案,由研究生部报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 员会表决是否终止执行。 在各方向法律硕士培养方案一个执行期内(两年),各 学院可根据法律硕士培养的生源、就业等综合情况,对培养 76 方案进行微调。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部应以新闻、通报、座谈等 形式对各学院在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效 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并通过开辟网络专栏、制订成册等形式 提供给全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查阅,作为下一届法律 硕士研究生选择学院和研究方向的辅助参考材料。 (四)辅导员分流 原法律硕士学院党总支管理的法律硕士研究生专职辅 导员教师,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按辅导员本人意愿与学院选 择相结合的原则,参照我校前三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分配导师 的比例,分流到各法学学科所属学院党总支。 (五)其他 1.全日制法律硕士 (2013 年 7 月的毕业年级) 2011 级法本法硕、2010 级非法学法硕,按现行管理模 式开展答辩与毕业工作。 2.全日制法律硕士(2014 年 7 月与 2015 年 7 月的毕业 年级) 2012 级法本法硕、2012 级非法学法硕、2011 级非法学 法硕,按现行法律硕士导师分配原则分配至学院,但思想政 治工作仍由原辅导员兼职的形式过渡。 3.法律硕士(试点班) 根据学校 2013 年 1 月的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法律硕士 (试点班)已整体交由应用法学院管理。其培养方案由研究 生部和应用法学院在调研后,按“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 77 养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予以修订和完善。 4.在职法律硕士 由于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生源的特殊性和开课的灵活 性,其培养和管理继续由研究生部按现行制度执行。研究生 部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 修订和完善。 三、组织保障 法律硕士培养机制改革的领导机构是我校法律硕士专 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执行机构是研究生部。 四、经费支持 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在校 2011 级、2012 级各类别法律硕士目前正在进行导师分配工作,按 原导师指导费用标准支付相应指导教师费用;2013 级以后各 类别法律硕士在新生报到分配到各学院后,根据学校二级财 务管理相关文件规定,由校财务处按法硕学费 60%的比例将 相关教育培养经费划拨到相关学院或管理部门。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2013 年 4 月 25 日前,由研究生部完成《西南政 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性意见》 的制订工作。 (二)2013 年 4 月 30 日前,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研 究生部共同组织各学院法律硕士培养制度改革动员会。 (三)2013 年 5 月 15 日前,由各学院申报特色方向法 律硕士培养方案。 78 (四)2013 年 6 月 1 日前,由研究生部组织 2013 级法 律硕士研究生新生选择、填报主研方向、学习目标和学院。 (五)2013 年 6 月 15 日前,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完成 法律硕士辅导员的分流工作。 (六)2013 年 8 月 25 日-9 月 10 日,各学院组织属本 学院管理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新生迎新工作。 (七)2013 年 9 月 25 日前,各学院完成属本学院管理 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新生导师分配工作。 7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