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03-3QHACL 210014 哈尔滨志愿服务管理要求20230316.pdf

深碍√TFBOYSˉ_24 页 592.31 KB下载文档
03-3QHACL 210014 哈尔滨志愿服务管理要求20230316.pdf03-3QHACL 210014 哈尔滨志愿服务管理要求20230316.pdf03-3QHACL 210014 哈尔滨志愿服务管理要求20230316.pdf03-3QHACL 210014 哈尔滨志愿服务管理要求20230316.pdf03-3QHACL 210014 哈尔滨志愿服务管理要求20230316.pdf03-3QHACL 210014 哈尔滨志愿服务管理要求20230316.pdf
当前文档共2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03-3QHACL 210014 哈尔滨志愿服务管理要求20230316.pdf

ICS 03.080 CCS A16 Q/ HACL 哈 尔 滨 市 残 疾 人 联 合 会 企 业 标 准 Q/HACL 210014—2021 志愿助残服务管理要求 2021 - 04 - 30 发布 哈尔滨残疾人联合会 2021- 05- 01 实施 发 布 Q/HACL 210014—2021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4.1 4.2 5 助残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 1 5.1 5.2 5.3 5.4 6 招募条件 ....................................................................... 3 注册机构 ....................................................................... 3 注册程序 ....................................................................... 3 证件与标志 ......................................................................... 3 8.1 8.2 9 协会组织 ....................................................................... 2 业务培训 ....................................................................... 2 人才培养 ....................................................................... 3 招募与注册 ......................................................................... 3 7.1 7.2 7.3 8 享有权利 ....................................................................... 1 履行义务 ....................................................................... 2 权益保障 ....................................................................... 2 誓词宣誓 ....................................................................... 2 服务组织与管理 ..................................................................... 2 6.1 6.2 6.3 7 统一管理 ....................................................................... 1 机构建设 ....................................................................... 1 统一证件 ....................................................................... 3 统一标识 ....................................................................... 4 服务对接与服务管理 ................................................................. 4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服务范围 ....................................................................... 4 服务要求 ....................................................................... 4 发布信息 ....................................................................... 5 自主结队 ....................................................................... 5 服务对接 ....................................................................... 5 记录认定 ....................................................................... 5 服务评估 ....................................................................... 5 创新机制 ....................................................................... 5 加强品牌建设 ................................................................... 6 I Q/HACL XXXX—202X 10 评价与表彰 ........................................................................ 6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考核机制 ...................................................................... 6 退出机制 ...................................................................... 6 满意度评价 .................................................................... 6 达标管理 ...................................................................... 6 奖励嘉许 ...................................................................... 7 星级认证 ...................................................................... 7 表彰标准 ...................................................................... 7 积极宣传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中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登记表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中国助残志愿者证 .................................................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中国助残志愿者”胸章 ..........................................18 II Q/HACL 210014—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XXX提出。 本文件由XXX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XXX、XXX、XXX。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XXX。 本文件首次制定发布。 III Q/HACL 210014—2021 哈尔滨市志愿助残服务管理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哈尔滨市志愿助残服务总则、助残志愿者权利与义务、服务组织与管理、招募与注册、 证件与标志、服务对接与服务管理和评价与表彰。 本标准适用于哈尔滨市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哈尔滨残联)志愿助残服务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助残志愿者 在残联组织或在残联组织授权的助残社会组织、单位注册登记,经常性无偿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志 愿助残服务的志愿者。 4 4.1 总则 统一管理 4.1.1 助残志愿者应统一使用注册信息平台,依托市残联智慧残联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志愿助残 服务平台,实现网上注册和实时更新管理,实现与省、市志愿者管理组织数据互联互通。 4.1.2 助残志愿者应自愿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并接受残联组织或志愿助残组织的统一管理。 4.2 机构建设 4.2.1 区、县(市)残联组织及助残志愿者社会组织负责志愿助残服务的管理工作,开展志愿服务应 该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 4.2.2 组织宜建立健全宣传招募、登记注册、服务对接、专业培训、考核评价、激励表彰等长效机制。 5 5.1 助残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享有权利 5.1.1 助残志愿者应享有以下权利: a) 助残志愿者接受相关的助残志愿服务培训; 1 Q/HACL XXXX—202X b) 优先获得助残志愿者组织提供的服务; c) 对助残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5.1.2 助残志愿者组织、服务对象应尊重志愿者人格尊严,未经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应公开或者泄露 其有关信息。 5.1.3 助残志愿者组织在安排助残活动时,应与志愿者年龄、知识、技能和身体状况相适应,不应要 求志愿者提供超出其能力的志愿服务。 5.2 履行义务 助残志愿者应履行以下义务: a) 助残志愿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注册规定; b) 每名助残志愿者年度参加助残服务时间累计不少于 10 小时; c) 践行志愿助残服务承诺,积极参与志愿助残活动; d) 自觉维护注册机构和助残志愿者形象; e) 尊重服务对象人格尊严,不侵害服务对象个人隐私,不收取或变相收取服务对象报酬。 5.3 权益保障 5.3.1 在助残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各相关组织应保障助残志愿者有合法权益。 5.3.2 由他人给助残志愿者造成伤害和损失,或者助残志愿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和损失,应按照相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5.3.3 在参加重大活动和应急志愿服务以及经常性志愿服务时,志愿者组织或接受服务的组织可根据 具体情况,提供交通和工作餐,对由助残志愿者自己支付的交通及误餐费用给予适当补贴。 5.4 誓词宣誓 在参加重大活动或者需要的场合时,志愿助残组织可组织助残志愿者进行宣誓。誓词为:我自愿成 为一名助残志愿者,弘扬人道主义思想,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不计报酬,尽己所能,为帮助残疾人而奉 献爱心和力量! 6 服务组织与管理 6.1 协会组织 6.1.1 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宜形成三级服务网络格局。 6.1.2 哈尔滨市残疾人联合会应指导全市志愿助残工作,承担统筹职责。哈尔滨市助残志愿者协会作 为全市助残志愿服务的统一组织机构,宜推动全市志愿助残活动广泛开展。 6.1.3 全市十九个区、县(市)残联及机关、院校等志愿助残团队成立分支机构——志愿助残服务站, 负责开展所辖地区志愿助残注册和组织管理。 6.1.4 街道(乡镇)残联、社区(村)残协建立志愿助残服务联络点,悬挂“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标 牌,落实对接服务等工作,完成具体服务任务。 6.2 业务培训 6.2.1 市助残志愿者协会、区、县(市)残联与志愿助残服务团队应负责助残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开 展助残志愿服务基本理念和相关技能培训。 6.2.2 每名志愿者年度业务培训应达到 10 学时(每学时 45 分钟)。 2 Q/HACL 210014—2021 6.3 人才培养 6.3.1 各组织宜积极培育助残力量,定期对助残组织的骨干人员提供更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综 合素质。 6.3.2 加强项目管理培训,培训内容结合项目要求设置,重视实际操作,实现培训个性化、项目化、 常态化。 7 招募与注册 7.1 招募条件 7.1.1 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助残志愿及团队组织。 7.1.2 申请注册成为助残志愿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b) 有爱心和奉献精神,关爱残疾人; c) 具备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所要求的身体条件和服务能力; d) 遵守注册机构的相关规定; e) 未成年人参加助残志愿服务,应征得监护人同意。 7.2 注册机构 7.2.1 市助残志愿者协会应负责同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等部门和单位助残志愿者的 注册管理工作。 7.2.2 区、县(市)残联助残分支机构应负责辖区助残志愿者的注册管理工作。 7.2.3 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单位及其他志愿助残组织,经所在地的同级残联授权,可开展助残志愿者注 册管理工作。 7.3 注册程序 申请人注册志愿者程序如下: a) 持有效身份证件直接到县以上残联(或通过网络等方式)提出申请,填写全国统一格式的《中 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登记表》(见附录 A); b) 注册机构对申请人进行审核; c) 审核合格,注册机构向申请人颁发“中国助残志愿者证”(含电子证件,式样见附录 B)、“中 国助残志愿者”胸章(式样见附录 C)。 8 证件与标志 8.1 统一证件 8.1.1 基本要求 助残志愿者证件是助残志愿者的身份证明,哈尔滨市助残志愿者统一使用中国助残志愿者证,由中 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设计样式。 8.1.2 8.1.2.1 统一编码 助残志愿者证件注册证号应由 19 位数字组成。 3 Q/HACL XXXX—202X 8.1.2.2 区、县(市)残联所开展的注册证编号方式如下: a) 第 1-6 位数字为注册组织所在地代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确定; b) 第 7-14 位数字为志愿者出生年月日; c) 第 15-19 位数字为注册助残志愿者个人代码,由所在地的注册机构根据注册的顺序确定。 8.1.3 号段分配 开展志愿助残服务的各级残联的直属企事业单位、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单位,以及其他志愿助残组织, 其注册号段宜由所在地的区、县(市)残联根据实际分配。 8.1.4 证件管理 8.1.4.1 注册证号应在助残志愿者证上标明,并记录在助残志愿者本人的注册电子信息中。 8.1.4.2 每名助残志愿者的注册证号可永久使用,因死亡、失踪、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违法、未履行 助残志愿服务义务等情况而被取消资格的,应注销其注册证号,被注销的注册证号原则上不再重新使用。 8.1.4.3 因学习、工作、生活等变化需要迁移、调动时,助残志愿者应办理转出(入)手续,注册证 号不变。 8.2 统一标识 8.2.1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应使用统一标识“爱的四叶草”(见图 1)。 图1 8.2.2 9 爱的四叶草标识 助残志愿者应佩带统一标识的胸章。 服务对接与服务管理 9.1 服务范围 助残志愿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就业扶贫、文化生活、体育健身、权益维护、家 政服务、环境改善、出行服务、心理辅导、大型活动等,着重在涉及残疾人的民生领域开展志愿助残服 务。 9.2 4 服务要求 Q/HACL 210014—2021 9.2.1 助残志愿者参加志愿助残服务,应通过与县以上残联、助残组织或服务对象签定志愿助残服务 协议书等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的权利、义务。 9.2.2 未成年人助残志愿者应参加与其年龄、能力相适应的助残志愿服务。 9.3 发布信息 建立“志愿助残服务信息”,各级残联助残组织可通过电视新闻媒体、网络公众号微信群、报刊杂 志、公告栏等形式定期向助残志愿者发布残疾人实际需求信息,提供服务岗位,助残志愿者按照相关要 求开展志愿助残服务。 9.4 自主结队 9.4.1 各级组织宜鼓励助残志愿者自行联系服务岗位,经所属残联认可后,按照相关规定自行开展助 残志愿服务。 9.4.2 各级组织宜提倡具有相同服务意向和志趣爱好的助残志愿者,在残联或助残组织的指导下结成 助残志愿服务团队,独立自主地开展志愿助残服务,由县以上残联和助残组织承认其志愿助残服务时间 的有效性。 9.5 服务对接 9.5.1 全市应统一建立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发布和服务对接平台,在志愿助残组织统筹安排和合理调配 下,鼓励志愿者或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项目小组,自主认领服务项目,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 接。 9.5.2 各级志愿助残组织宜鼓励以“志愿服务组织+残疾人家庭”、“助残志愿者+残疾人”方式,开 展“一助一”、“多助一”“一助多”常态化结对服务。 9.6 记录认定 9.6.1 由组织方应提供助残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证明,注册机构予以认定并记录。 9.6.2 实际服务时间(不含往返时间)以小时为计量单位,不满半小时的以半小时计算,满半小时但 不满一小时的以一小时计算。 9.6.3 对于助残志愿者在注册之前参加的助残志愿服务,由各级残联组织或者志愿助残组织予以认定。 9.6.4 能够提供有效证明的志愿活动,服务时间可予以承认,但起始时间不得早于 2011 年 1 月 1 日。 9.7 服务评估 9.7.1 助残志愿者协会宜建立服务评估机制。 9.7.2 助残志愿者协会在助残组织中宜培育评估专业资源,对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计划、执行过程、 整体效果进行常规性的评估,以提升残疾人参与度和满意度。 9.7.3 对重点培育项目的受益对象、资金使用、结项结果、项目可持续性、执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 请专业人士做出评估。 9.7.4 对承担上级残联或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投资的项目按评估指标请第三方进行评估。 9.8 创新机制 9.8.1 开发内容多元、服务专业的特惠性项目,建立志愿助残服务“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式智 能化服务流程,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对接,让有效的资源实现服务的效益最大化。 5 Q/HACL XXXX—202X 9.8.2 在组织建设方面,抓住推进社区(村)残协建设的契机,融入志愿助残服务,在有条件的区、 县(市)规范建立残协志愿助残服务试点,推动志愿助残服务快速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实现(社 区)村残协志愿助残服务联络站(点)全覆盖。 9.8.3 开展项目试点方面,宜坚持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按需求规划、开发服务专业的特惠性项目, 先行试点,复制推广,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发挥农村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和联络点(站)作用,依托残疾 人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互助社、各种行业协会组织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帮、包、 带、扶”等志愿助残形式,推动志愿助残到人到户。 9.8.4 对于重点服务,宜大力弘扬“有无相通,患难相恤、守望相助”邻里互助精神,深入开展“关 爱残友,困中送暖”“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行动,把贫困边缘残疾人及其家庭,作为提供助残志 愿服务的重点,着力解决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家庭的“急、难、愁、盼”实际问题。 9.9 加强品牌建设 9.9.1 组织宜加强品牌建设工作,优化项目,规范传统项目,拓展创新项目,培育示范基地和社区, 打造可复制样板。 9.9.2 围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服务品牌,按照“成熟一个,挂牌一个,规范一个”的基本原则, 推动市、区(县)、街道(乡镇)残联组织及各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机构场所创建“阳光志愿助残 驿站”。 9.9.3 针对提升能力方面,宜提高方案策划、服务对接、资金筹集、公关宣传、督导评估、总结完善 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打造优质品牌,逐步开发一批符合实际需求、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助残项目, 建立多层级、多元化、开放式的项目库。 9.9.4 对于建设基地,应依托残疾人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机构,通过签定协议、命名挂牌等形式创建 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建立经常性、就近就便开展助残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 9.9.5 开展示范引领工作时,宜鼓励街道残联、社区残协创建示范社区。制定哈尔滨市助残志愿服务 示范社区评定标准,由市残联按标准进行考核测评,对已达标的社区命名为哈尔滨市助残志愿服务示范 社区。 10 评价与表彰 10.1 10.1.1 10.1.2 10.1.3 10.2 考核机制 各级残联应指导注册机构开展年度考核,并做好档案记载。 助残志愿者年度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 10 小时以上的为合格。 各区、县(市)每年累计服务残疾人人次宜不低于当地持证残疾人的 20%,并逐年增加。 退出机制 连续两个年度不参加助残志愿服的个人或团队,视为自然退出。 10.3 满意度评价 实施规范化建设和满意度评价管理。 10.4 10.4.1 10.4.2 6 达标管理 各级残联对服务对象相对集中的助残基地,实施年度考核。 市级助残基地建设不少于 10 所,并按服务需求逐年增加。 Q/HACL 210014—2021 10.4.3 各区、县(市)助残基地建设不少于 5 所,并按服务需求逐年增加。 10.4.4 由市残联按标准进行考核测评,对已达标的基地和社区命名为哈尔滨市助残志愿服务示范基地 或示范社区。 10.4.5 已经命名的基地和社区应接受年度考评,以持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10.5 奖励嘉许 10.5.1 残联组织宜建立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奖励嘉许机制。 10.5.2 引导各级残联组织应依据志愿助残服务的业绩和服务时间,开展奖励嘉许活动。 10.5.3 市级残联积极推荐优秀个人和集体参加中国残联合会联合会、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和市文明 办举办的表彰活动,授予助残先进个人、助残集体等荣誉称号。 10.6 星级认证 10.6.1 残联组织宜建立星级认证制度,助残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一定时限 的可评定为具有等级的“星级助残志愿者”。 10.6.2 各级残联组织和志愿助残注册机构应积极推荐被评为星级助残志愿者人员参加各种表彰奖励 活动。 10.7 表彰标准 助残志愿者服务时间累计达到2000小时以上的人员,可推荐参与国家级志愿服务、扶残助残等表彰 人选,可推荐参加全国铜、银、金质志愿者奖章评选活动。 10.8 积极宣传 10.8.1 鼓励有条件的志愿助残服务组织通过免费体检或其它惠及服务的方式对优秀个人或集体进行 慰问和奖励。 10.8.2 对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受表彰的项目及结果应按相关程序向上级残联和助残组织备案。 10.8.3 残联组织应向社会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和集体,积极报道优秀个人和集体的助残事迹,引导广泛 关注助残事业,扩大先进典型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7 Q/HACL XXXX—202X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中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登记表 A.1 中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登记表 《中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登记表》模板见图A.1。 图 A.1 《中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登记表》模板 8 Q/HACL 210014—2021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中国助残志愿者证 B.1 封面 B.1.1 封面大小为10厘米x7.5厘米=75平方厘米。 B.1.2 封面底色为祥云。 B.1.3 主要内容为中国助残志愿者标识和中文字样“中国助残志愿者”,以及“中国助残志愿者”的英 文翻译China Volunteer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式样见图A.1。 图 B.1 封面式样 B.2 封二 B.2.1 封二为承诺书,具体承诺书内容为“我愿意成为一名助残志愿者,弘扬人道主义思想,践行志 愿服务精神,不计报酬,尽己所能,为帮助残疾人而奉献爱心和力量!”,承诺书式样见图B.2。 9 Q/HACL XXXX—202X 图 B.2 承诺书式样 B.2.2 编辑排版要求具体如下: a) 纸张尺寸为 75mm*100mm; b) 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均为 8mm; c) 标题为四号方正大标宋简体; d) 正文为五号方正小标宋简体; e) 行距为 1.5 倍行间距; f) 页码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居中。 B.3 B.3.1 内页 基本信息 B.3.1.1 基本信息为内页第1页,具体包括内容如下,具体式样见图B.3: a) 一张 1 寸照片,位于右上角; b) 姓名; c) 性别; d) 民族; e) 出生年月; f) 职业; g) 志愿者注册证号; h) 注册机构(盖章); i) 发证日期。 10 Q/HACL 210014—2021 图 B.3 基本信息式样 B.3.1.2 编辑排版要求具体如下: a) 纸张尺寸为 75mm*100mm; b) 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均为 8mm; c) 相片框为 25mm*35mm; d) 文字为五号楷体; e) 行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1.2); f) 页码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居中。 B.3.2 服务记录 B.3.2.1 服务记录宜设置12页,其内容包括服务日期、服务对象、服务地址、服务时长、服务内容、 服务满意度(服务对象或组织方选择) 、服务对象或组织方签字(或盖章) 、注册机构盖章(说明:可先 电话确认,再于合适时机盖章),具体式样见B.4。 11 Q/HACL XXXX—202X 图 B.4 服务记录式样 B.3.2.2 编辑排版要求具体如下: a) 纸张尺寸为 75mm*100mm; b) 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均为 8mm; c) 标题为五号宋体; d) 文字为小五号楷体; e) 行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1.2); f) 需重复 12 页 g) 页码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居中。 B.3.3 培训记录 B.3.3.1 培训记录宜设置3页,其内容包括培训日期、培训时长、培训内容、培训机构确认、注册机构 盖章,具体式样见B.5。 注:若非注册机构的培训,需确认。 12 Q/HACL 210014—2021 图 B.5 培训记录式样 B.3.3.2 编辑排版要求具体如下: a) 纸张尺寸为 75mm*100mm; b) 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均为 8mm; c) 标题为五号宋体; d) 文字为小五号楷体; e) 行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0.9); f) 一页重复 2 次,空一行; g) 宜重复 3 页; h) 页码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居中。 B.3.4 B.3.4.1 见B.6。 荣誉记录 荣誉记录宜设置2页,其内容包括荣誉名称、授予时间、授予组织、注册机构盖章,具体式样 13 Q/HACL XXXX—202X 图 B.6 荣誉记录式样 B.3.4.2 编辑排版要求具体如下: a) 纸张尺寸为 75mm*100mm; b) 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均为 8mm; c) 标题为五号宋体; d) 文字为小五号楷体; e) 行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0.9); f) 一页重复 2 次,空 2 行; g) 宜重复 2 页; h) 页码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居中。 B.3.5 B.3.5.1 14 年度审核记录 年度审核记录宜设置2页,其内容包括审核时间、审核意见、注册机构盖章,具体式样见B.7。 Q/HACL 210014—2021 图 B.7 年度审核记录式样 B.3.5.2 编辑排版要求具体如下: a) 纸张尺寸为 75mm*100mm; b) 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均为 8mm; c) 标题为五号宋体; d) 文字为小五号楷体; e) 行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0.9); f) 一页重复 2 次,空 1 行; g) 宜重复 2 页; h) 页码为小五号 Times New Roman,居中。 B.4 封三 B.4.1 封三为使用说明,其内容具体如下: a) 由注册机构统一制发和管理; b) 由助残志愿者使用及妥善保管,不得转借、冒用或不当使用; c) 助残志愿者变更服务项目或服务组织时,志愿者证继续使用; d) 服务记录要如实填写,要有服务对象或组织者签名、注册机构或残联组织予以注明或盖章方为 有效; e) 助残志愿者每年需进行年度审核; f) 如损坏或写满,志愿者可申请补发、续发志愿者证; g) 被取消助残志愿者资格者,其所在的注册机构应予以收回。 B.4.2 使用说明式样见图B.8。 15 Q/HACL XXXX—202X 图 B.8 使用说明式样 B.4.3 编辑排版要求具体如下: a) 纸张尺寸为 75mm*100mm; b) 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均为 8mm; c) 标题为五号宋体; d) 文字为小五号楷体; e) 行距为固定值 16 磅。 B.5 封底 B.5.1 B.5.2 B.9。 16 封面大小和底色应符合本文件B.1.1和B.1.2的要求。 主要文字内容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字样,图案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LOGO,具体式样见图 Q/HACL 210014—2021 图 B.9 封底式样 17 Q/HACL XXXX—202X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中国助残志愿者”胸章 C.1 胸章要求 C.1.1 大小 胸章应为直径2.5厘米的圆形。 C.1.2 材质 胸章材质为彩色金属。 C.1.3 内容 胸章上半部分为中国助残志愿者标识,下面带有中文字样“志愿助残”和英文字样“Voluntary Assistance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具体式样见图C.1。 图 C.1 “中国助残志愿者”胸章式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