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研报回顾: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下载.pdf

Jason in my hater°34 页 1.543 MB下载文档
研报回顾: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下载.pdf研报回顾: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下载.pdf研报回顾: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下载.pdf研报回顾: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下载.pdf研报回顾: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下载.pdf研报回顾: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下载.pdf
当前文档共3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研报回顾: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下载.pdf

2013年中国电子银行调查内容 • 共包括5个部分内容 互联网金融研究(新增) 中国网上银行 用户体验调查 中国电子银行用户使用 行为及态度调查(网银 扩展为电子银行) 中国网上银行综 合评测调查 中国手机银行 综合评测调查 (新增) 2 调查方式 • 2013年中国电子银行调查共采用了七种数据采集方式: 计算机辅助电话 调查(CATI) 1 神秘顾客调查 2 在线样组调查 3 银行网站性能监测 银行网站调查 4 用户深访 5 6 7 银行填报 3 目录 Part 1 电子银行用户使用行为及态度调查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网上银行综合评测 网上银行用户体验评测 手机银行综合评测 互联网金融研究 4 调查区域 • 2013年中国电子银行用户使用行为及态度调查主要调查了全国7大区35个地级以上城市和20个县级市, 分别包括城镇用户和农村用户。 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20个县级市 5 调查样本量 • 其中,个人用户共调查7234位用户,包括6094位城镇用户和1140位农村用户;企业用户共调查了2007家企 业。 6 目录 个人电子银行调查 个人网上银行调查 个人手机银行调查 不同业务渠道使用情况 企业网上银行调查 企业手机银行调查 7 个人电子银行调查 个人网上银行的用户普及率明显高于其他电子银行渠道 • 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人口中,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32.4%,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11.8%,电 话银行用户比例为12.4%,短信银行用户比例为8.8%。 个人网上银行独占用户比例为43%,高于其他电子银行渠道。 • 在开通电子银行服务的个人用户中,网上银行独占用户比例(仅开通网上银行而没有开通其他电子银行 渠道)为43%,手机银行独占用户比例仅为1%。 电话银行和短信银行的独占用户比例均为3% 个人电子银行用户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感评价明显高于其他渠道 • 48%的用户都认为网上银行安全,9%的用户认为网上银行不安全/非常不安全,超过20%的用户都认为另 外三种渠道不安全/非常不安全,这主要是由于网上银行普遍采用了USBKey、电子令牌等安全手段。 8 目录 个人电子银行调查 个人网上银行调查 个人手机银行调查 不同业务渠道使用情况 企业网上银行调查 企业手机银行调查 9 个人网上银行调查 2013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城镇用户的个人网银比例为32.4%,连续3年呈增长趋势。 预测2014年个人网银用户比例将达到34%左右。 2013年45%的个人网银用户拥有多个网银账户。 2013年个人网银新开户用户比例为24% • 不同级别城市相比,一级城市网银新开户用户比例略低。不同区域对比发现,华中区域的网银新开户用 户比例最高,东北最低。 10 个人网上银行调查 53%的个人网银新开户用户开通了专业版/证书版网银,50%的用户开通了大众版/查 询版。 个人网银新开户用户主要使用二代USBKey(46%)和手机动态口令(44%) 网银功能使用中,账户查询(58%)、网上支付(53%)和转账汇款(47%) 基数(Base):个人网银新开户用户 样本量N=409,调查方法:电话调查 11 目录 个人电子银行调查 个人网上银行调查 个人手机银行调查 不同业务渠道使用情况 企业网上银行调查 企业手机银行调查 12 个人手机银行调查 2013年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11.8%,呈逐年增长趋势。 • 2013年较2012年增长近3个百分点。 • 根据个人手机银行前三年的发展趋势,我们预测2014年手机银行用户比例将达到15%左右。 54%的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客户端方式,34%的用户使用过网页版手机银行。 2013年个人手机银行新开户用户比例为35% 手机银行功能中,账户查询(40%)、转账汇款(32%)、手机支付(18%) 13 目录 个人电子银行调查 个人网上银行调查 个人手机银行调查 不同业务渠道使用情况 企业网上银行调查 企业手机银行调查 14 不同业务渠道使用情况 账户余额及明细查询中,网银占比62%、自动取款机占比54%、银行柜台占比27%。 转账汇款中,网银占比61%、自动取款机占比43%、银行柜台占比33%。 缴费业务中,网银占比58%、第三方支付占比43%、银行柜台占比19%。 信用卡还款中,网银占比45%、自动取款机占比31%、银行柜台占比30%、第三方 支付占比26%。 投资理财中,理财产品买卖渠道银行柜台占比60%、网银占比57%、手机占比5%; 基金买卖渠道网银占比54%、银行柜台占比45%、证券交易账户18%、基金公司网 站11%; 15 目录 个人电子银行调查 个人网上银行调查 个人手机银行调查 不同业务渠道使用情况 企业网上银行调查 企业手机银行调查 16 企业网上银行调查 2013年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63.7%,明显高于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 • 2013年,企业手机银行业务推出时间相对较短,目前用户使用率只有6.8%。 90%的企业电子银行用户都开通了网上银行,仅开通手机银行的用户比例为0。 2013年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63.7%,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 • 与2012年相比,全国企业网银用户比例增长10.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 不同规模企业相比,网银用户递增趋势,百万以下规模企业的网银用户比例最低 (51%),千万元——1亿(84%),1亿 以上(78%) 。 2013年平均每家企业网银用户拥有1.6个网银账户,亿元以上企业达3.5个网银账户。 2013年全国企业网银活动用户比例为96% 17 目录 个人电子银行调查 个人网上银行调查 个人手机银行调查 不同业务渠道使用情况 企业网上银行调查 企业手机银行调查 18 企业手机银行调查 2013年企业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6.8% • 亿元以上规模企业的手机银行用户比例最高,达10%;千万-1亿规模企业的手机银行用户比例最低,只有 4.3%。 财务负责人是企业手机银行的主要使用者(53%),45%的企业由公司高管使用。 90%的企业都不需要手机转账功能 19 目录 Part 1 电子银行用户使用行为及态度调查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网上银行综合评测 网上银行用户体验评测 手机银行综合评测 互联网金融研究 20 网上银行综合评测 • 中国网上银行评测全国46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分别进行评价,都分别从“ 网银规模和网银化程度”、“网站评测”、“网银功能”、“网银安全”和“用户体验”五个方 面进行评测。其中,个人网银评测由5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和230个评测项构成。 • 企业网银评测由5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和167个评测项构成。 21 目录 Part 1 电子银行用户使用行为及态度调查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网上银行综合评测 网上银行用户体验评测 手机银行综合评测 互联网金融研究 22 网上银行用户体验评测 个人网银 • 新用户(占比46.56%)体验主要包括柜台开户体验、安装及初次登录体验以及具体功能的可用 性测试与满意度评价,如账户明细查询、跨行转账、网上缴费、网上支付等,具体由7个二级指 标和45个评测项构成; • 老用户(占比53.44%)体验主要从营销活动、网银资费、客户服务、网银界面、网银易用性、 业务满足性、速度及稳定性和网银安全感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由8个二级指标和24个评测项构 成。 企业网银 • 企业网银用户体验评测指标由8个一级指标和20个评测项构成,主要从营销活动、网银资费、客 户服务、网银界面、网银易用性、业务满足性、速度及稳定性和网银安全感八个方面进行评价。 23 目录 Part 1 电子银行用户使用行为及态度调查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网上银行综合评测 网上银行用户体验评测 手机银行综合评测 互联网金融研究 24 手机银行综合评测 • 手机银行综合评测分别从“用户转化率”、“开通方式及版本”、“手机银行功能”、“手机银行安全 ”和“用户体验”五个方面对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进行评测,具体由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 指标和166个评测项构成。 25 目录 Part 1 电子银行用户使用行为及态度调查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网上银行综合评测 网上银行用户体验评测 手机银行综合评测 互联网金融研究 26 目录 互联网金融定义、优势、模式 余额宝 P2P网络贷款 银行电商 移动支付 27 互联网金融定义与优势 狭义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资金融通的 方式方法。 金融视角下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 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资源配置效率高,支付便 捷,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广义概念 任何具备互联网精神、涉及广义金融的互联 网应用都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视角下互联网金融优势 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 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 等一系列特征。 服务范围广,参与度高 信息透明 降低交易风险 方便快捷 效率高 交易成本更低 28 互联网金融八大模式 • 通过借鉴其他专家的分类,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研究者归纳出八大互联网金融模式,既:金融 化的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电商大数据金融、众筹融资、互联网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金融 电商、互联网创新金融产品(余额宝)和金融增值服务。 金融化 第三方支付 P2P网络贷款 众筹融资 互联网金融机构 电商大数据金融 互联网创新 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门户 金融电商 金融增值服务 29 余额宝 余额宝吸引用户使用的最主要卖点是流动性好 余额宝营销优势 • 认知度高有87%的网民听说过余额宝。 • 余额宝无缝嵌入在支付宝中,除了增加余额宝的曝光外,尝试成本很低。 • 高收益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产生了好的口碑,是余额宝营销成功的关键因素。 余额宝用户主体还是20-39岁的中高收入人群,也有少量低端用户 余额宝的劣势:用户支付宝账户安全性心存疑虑、大额资金转出不方便 对于转入余额宝不同金额数的用户,基本呈现转入金额越高,动用定期存款、银行 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的比例越高的趋势 30 P2P网络贷款 48%的网民没有听说过“P2P网络贷款” 13%的网民曾经登录过P2P网络贷款网站,62%的登录网民目的是为寻找投资项目 只有29%的P2P网络贷款投资者成功竞标到项目 13%的成功竞标者表示有项目未能收回本金 22%的成功竞标者表示项目未达到预期收益 成功竞标者投资P2P网络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现金/活期存款 若银行提供P2P网络贷款服务,网民投标意愿会更高 多数P2P网络贷款投资者偏好好单标5万元以下、期限为6个月以下的项目 31 银行电商 银行购物网站认知度低,明显低于淘宝、天猫和京东。 最近3个月在银行网上商城购物过的用户中,32%为习惯性购买用户,60%为偶 然性购买用户。 银行购物网站吸引用户购物的最主要原因是信用卡可以分期付款 手机数码产品是网民在银行购物网站购买最多的产品 网民在银行购物网站购物使用信用卡支付比例为69% 32 移动支付 2013年移动远程支付用户比例为13.3%,较2012年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 2013年移动近场支付用户比例为3.6%,较2012年只提升了0.4个百分点 移动远程支付的金额占比为95%,移动近场支付金额占比为5% 移动远程支付用户男性比例略高,13-39岁的用户占84% 移动远程支付中,网上购物是支付金额占比最大的支付场景 手机银行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余额支付是支付金额占比最大的支付方式 消费者不接受银行移动近场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手机支付本身安全漏洞带来的风险 移动近场支付中,超市购物和商场购物是支付金额占比最大的场景 手机刷POS机是支付金额占比最大的支付方式 33 谢 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