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pdf

怀念的钟表。6 页 255.705 KB下载文档
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pdf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pdf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pdf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pdf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pdf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pdf
当前文档共6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pdf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 顾永红 胡汉辉 内容提要 FD I如何影响东道国的产业发展 ? 有关产业结构与 FD I之间关系的理解不仅不充分 , 而 且还存在许多争论 ,比如“促进论 ” 和“抑制论 ”,等等 。本文试图研究 FD I激励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 影响机制 。本文的模型表明 , FD I激励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 一是东道国与投资母 国之间产业技术差距 ,二是东道国产业的市场结构 。此外 ,本文还有一个重要发现 ,外资企业的中间产品 需求及导致的中间产品本地化生产 ,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 。 关 键 词 新型工业化 FD I激励 中间产品 产业升级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 F831.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26964 [ 2007 ] 10 2070522 20377 B rander和 Spencer认为 , 政府提供这类出口补贴 , 主要 一、 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是为了在寡占市场上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从而转 随着加入 W TO , 中国已成为外资流入最多的国家 之一 , 2002 年甚至一度超过美国 , 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 流入国 。外资流入量的急剧放大 ,使得外资能否产生技 术溢出效应 、 对本土中间产品购买是否增长等问题 , 成 为目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 FD I激励政策 ,扩大 FD 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 是中国 利用外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也是政府在制定 FD I政策过程中需要正视和急待加以解决的难题之一 。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 随着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 投资的迅速发展 ,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 、 不同层次 移他国企业的利润 [2] 。 Hwang 和 Mai 等综合现代贸易 理论与区位理论 ,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来自于区位诱致效 应 ( location - induced effect) [3] 。青木昌彦等认为 , 模块 化生产技术的革新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即由于 产业链的每个工序分别按一定的“块 ” 进行调整和分 割 ,每个环节和工序都有不同的价值 。模块化反映在国 际分工上就是 : 企业生产某一产品时 , 不再需要把所有 的工序集中在一个地方 ,国际分工的边界从产业层次转 换为价值链层次 ,一国的竞争优势也随之不再仅仅体现 在某个特定产业或者某一特定产品上 ,而是体现为在产 业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 。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 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大量理 控制着附加价值较高的产品设计开发及关键零部件生 论抽象和实证分析 , 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 决定 产和售后服务环节 ,而将产品组装等利润空间小的环节 因素和行为方式等 , 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外包给其他企业或者转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Dunning的 OL I理论 ,认为企业采取 家 ,从而保持自己在整个产业的领先地位 [4] 。 直接投资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企业专属利益 ( Ownership 近年来 ,国内不少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 advantage ) 、 区位利益 ( Location advantage ) 和企业的内 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很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江小 部化利益 ( 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 等三方面因素 [1] 。 涓在大量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比较全面的阐 部分学者对 FD I激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节约成本和 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 、 技术进步 、 出 市场开拓的角度分析 , 将 FD I归结为一种套利行为 , 其 口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贡献 主要形式是建立“开发区 ” 、 “进出口加工区 ” 和“保税 分析的方法 ,证明了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我国各地区经 区” 等 , 给予外国投资者税收 、 土地和融资上的优惠 。 济增长的显著因素 。但这些理论都局限于实证分析层 [5] 。沈坤荣和耿强运用计量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 ·5 9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 面 [6] 。王红领 、 李稻葵等学者归纳了 FD I对中国自主研 地、 融资等优惠政策 )的情况下 ,这种激励对企业的投资 发的三种观点 , 即抑制论 、 促进论和“双刃剑论 ”, 并在 决策的可能作用 ,由此分析 FD I激励对东道国产业结构 此基础上 ,利用中国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 , 通过回归分 升级的影响 。 析观察 FD I对中国民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他们 的研究结论支持了“促进论 ” 的观点 [7] 1. 基本假设 。理论层面的最 假设国家 A 和国家 B 各有一个企业 1 和 2 ,同时将 近研究是由于津平完成 , 他通过建立经济模型 , 对吸引 产品生产的某一环节 i 通过直接投资转移到东道国 C 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 , 他认为 , 无论是 的市场 ,即企业 1 和企业 2 在 C 国的 i产品生产上形成 限制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对外商直接投资采取过多的优 双头垄断 。当企业确定自己的投资区位时 ,东道国政府 惠政策 ,均不能使短期利益达到最大 ; 但从动态考虑 ,外 将对企业给予税收 、 土地和融资等优惠 , 这将降低外资 资优惠政策能否提高国内居民的福利水平 ,这取决于外 企业的生产成本 。当优惠远远高于企业的运输成本等 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 [8] 。于津平的研究 交易费用时 ,企业将会扩大直接投资 ; 当优惠降低至不 为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理解 FD I及其激励政策的效应提 能弥补企业的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时 ,企业将会放弃对 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但其研究在于宏观层面 , 特别是限 东道国 C 的直接投资 ,而可能将生产转移到别的国家和 于东道国国民福利层面 ,并没有深入说明外商直接投资 地区。 对东道国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 。 在全球分工的前提下 ,外国投资者将生产的某个环 节转移到东道国 ,该生产环节所处价值链的位置直接影 响东道国的利润分享 。从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来看 ,中 国的外资主要集中在中低档产品和加工制造业的中低 价值环节 。基于这一客观现实 ,国内学术界对于外商直 接投资对中国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大分歧 。一部分学者 持“技术借用论 ” 的观点 , 认为 FD I流入中国后就会带 来技术 ,这是没有前提的 。跨国公司要占领中国市场 , 自然就会带来先进技术 ①。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 , 由于 图 1 两国 FD I竞争与东道国产业结构 外商直接投资于东道国的首要目的是获利 ,保持其先进 本模型的博弈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 在第一阶段 , 国 技术的垄断优势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在这种 家 A 和国家 B 的企业在面对东道国政府所采取的投资 情况下 ,要想通过 FD I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几率非常有 优惠 S条件下 ,比较其预期收益 , 两国企业同时决定采 限 ②。因此 ,在肯定 FD I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取在某一产品 G 的 i 生产环节进行直接投资的决策 。 的前提下 ,从 FD I激励和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出发 , 探 第二阶段是两国企业在决定生产区位后 ,在东道国市场 讨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采取更为合理的 FD I激励 开展 Cournot产量竞争 。第三阶段 ,假定 j产品是比 i产 政策 ,能够对上述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作一个初步的解 品在产业结构上更高的环节 ,东道国对 j环节实施更高 答。 的优惠政策 , A 国和 B 国的两企业在上述产品 G的 j生 产环节进行直接投资的决策 。 本文的设定是基于 B rander和 Spencer ( 1985 ) 文章 二、 模型及引出的推论 的模型 ,但本文的设定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 一是将两国 企业投资东道国 C 的行为一般化 ,即仅根据优惠的或者 我们假定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 东道国产业结构水 补贴的多少决定投资决策 ; 二是假设 A 国的 M 家企业 平低于外国投资者 ,外国投资者将产品生产的某个环节 转移到东道国生产 ,分别建立纵向一体化的子公司 , 由 于要获取东道国的比较优势资源和优惠 ,他们之间存在 竞争 。在这一前提下 ,本文建立一个两国企业同时在东 道国市场参与 FD I竞争的双头垄断模型 ,讨论在东道国 市场存在投资选择或 FD I竞争 激励 (主要是税收 、 土 ① 江小涓就持此种观点 ,她考察得出了技术先进与否的标准是生产 产品及机器设备的先进性 。 ②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风 、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法等学者持这 种观点 。王春法对江小涓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 ,认为机器设备和技 术能力是不一样的 。 FD I对本地企业的研发活动是挤出的和替代的 。路 风在其《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 》 的研究中指出 :中国 的汽车工业已掉进了落后 — ——引进 —— —再落后 —— —再引进的循环之中 。 ·6 0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 有能力生产产品 G 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 B 国的 N 3. FD I激励对中间产品市场的影响 家企业只能生产产品 G 的最终产品 , 且必须向 A 国企 由于东道国的产品 G市场为 A 国和 B 国企业之间 业进口中间产品 ; 三是 A 国和 B 国企业生产最终产品 的 Cournot产量竞争 ,前文已假定 A 国能生产中间环节 都必须就近取得中间产品 。由于要建立的是一个三阶 产品和最终环节产品 , B 国只能生产最终环节产品 。在 段的博弈模型 , 为简化分析 , 假设 C 国市场的反需求函 上述前提下 ,生产每一单位的最终环节产品就需要一单 数为线性 ,表示为 P = a - bY ,其中 P 为产品 G的价格 , Y 位的中间环节产品 , ( 4 )式恰好反映出 B 国投资于 C 国 为其总产量 。为反映 A 相对于 B 国是技术领先国家 ,在 的一单独企业对 A 国投资于 C 国的企业所生产的中间 投资东道国后 ,虽面临相同的劳动力市场 , 但为保持自 环节产品的需求 。因此 , N 家 B 国最终环节产品生产企 己在东道国市场的竞争力 ,倾向于雇佣生产能力较高的 业对 A 国企业在 C 国生产的中间环节产品的需求加 劳动力 ,假设 W A >W B + t,其中 W A 、 W B 分别为两国在东 总 ,并可用反需求函数表示为 : 道国的劳动成本 , t为企业东道国的运输一单位产品 G 的成本 。 CB = 2. FD I激励对最终产品市场的影响 企业分别给予不同的补贴优惠 , 在既定的补贴水平下 , 我们用倒推的解法 ,来推导不同生产环节产品的市场均 衡 。在第三阶段中 , A 国 M 家企业和 B 国的 N 家企业 在 j产品市场进行 Cournot产量竞争 , C 国对能生产中间 产品和最终产品的 A 国给予 SA 的优惠补贴 , 而对只能 生产中间产品的 B 国企业给予 SB 的优惠补贴 , 其利润 函数可以表示为 : πAe = [ P - (W A + CA ) + SA ] YAe e = 1, …, M , (1) πBf = [ P - (W B + CB ) + SB ] YBf f = 1, …, N. (2) πAe 为 A 国第 e家企业在 C 国市场生产 j产品所获 得的利润 , CB 为 B 国企业购买 A 国 i生产环节产品所支 付的单位购买价格 。 A 国和 B 国两国的企业分别选择最适当的 j生产 两式的一阶条件联立求解 ,可求得两国各企业的最适当 产量分别为 : (3) a +M (W A + CA - SA ) - ( N + 1 ) (W B + CB - SB ) , b (M + N + 1 ) (4) B B yf = y = a (M + N ) - M (W A + CA - SA ) - N (W B + CB - SB ) , b (M + N + 1 ) (6) 将计算结果代回 ( 1 ) 、( 2 ) 两式后 ,两国企业的利润 可写为 : π =π = A a + N (W B + CB - SB ) - ( N + 1 ) (W A + CA - SA ) 产品的需求量 。分析 ( 9 )式可知 , 当东道国 C 提高对最 终产品生产环节 j的补贴时 , 即 SB > SA 时 , 会使 B 国企 业在东道国 C 的产量增加 ,从而造成对 i中间生产环节 产品的需求增加 ; 当东道国 C 提高对 i中间生产环节的 补贴时 ,即 SA > SB 时 ,在 Cournot竞争条件下 , 会造成 B 国企业的产量下降 ,从而导致 i中间生产环节产品需求 的减少 。即 : 命题 1 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及产业链环节与投 资母国的产业结构和东道国政府对外资的优惠补贴政 策的差异性因素有关 。在资本禀赋少 、 劳动禀赋多的前 提下 ,发展中国家如果主要是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 势 ,在最终产品的加工环节给予更大的优惠补贴 , 就能 够在该环节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 。 ①当东道国 C 提高对最终产品生产环节 j的补贴 时 ,如果 A 国企业无法扩大中间生产环节产品的需求 , b (M + N + 1 ) 2 a +M (W A + CA - SA ) - (M + 1 ) (W B + CB - SB ) . b (M + N + 1 ) 这种情况下 ,会出现以下两种主要情形 : 一是 A 国企业 品产量 ,对自身利润产生影响 ; 二是提高中间产品的价 终产品生产所导致的损失 ,但这会提高 B 国企业的生产 成本 。 ②当东道国 C 提高对 i中间生产环节的补贴时 , 由 于 B 国现有企业产量下降 , 如果 A 国企业不扩大最终 生产环节产品的产量 , 为消化 i 生产环节的产能 , A 国 必须降低 i生产环节产品的价格 ,分摊部分补贴给 B 国 2 , (7) 企业 ,为获取分摊利润 , B 国的企业数 N 将增加 。 A 令 πU 为 A 国纵向一体化企业上游企业销售中间 (8) 产品所得利润 ,πD 为其下游企业生产最终产品所得利 2 πBf =πB = m 上式中 , P 为东道国市场 G 产品生产所需的中间 格 ,足以弥补 A 国企业为让渡中间产品需求而减少最 (5) a +M (W A + CA - SA ) + N (W B + CB - SB ) P= , (M + N + 1 ) A e (9) 必须减少自身对中间产品的需求 ,但这会减少其最终产 因此 , j生产环节产品的总产量和价格分别为 : Y= b (M + N + 1 ) m P , (M + 1 ) N B 国企业也就无法扩大最终生产环节产品的产量 。在 a + N (W B + CB - SB ) - (M + 1 ) (W A + CA - SA ) y =y = , b (M + N + 1 ) A - (W B - SB ) B 环节产品产量 ye 和 yf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由 ( 1 ) 、( 2 ) A e M +1 - 东道国 C 在对从事 j生产环节和从事 i生产环节的 A a +M (W A + CA - SA ) e A e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 ·6 1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 润 ,那么 ,单个 A 国纵向一体化企业的利润可以表示为 : πAe =πAU +πAD = ( CB - CA - t) Pm +πAD ( CB ) ( 10 ) e e 由此 ,可得到 ( 10 )式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 A A 9πD 9CB 9πe 9CB m ( ) = [ C C t + p ] + = 0 ( 11 ) B A m m 9CB 9Pm 9P 9p e 9CB m m p ]为 A 国纵向一体 9p A 9πD 化企业生产 G 产品上游产品所获得的边际利润 ; 9CB 上式中 , [ ( CB - CA - t) + e 9CB m 为 A 国纵向一体化企业生产销售 G 产品上游产品 9P 游中间产品的需求增长 ,技术先进国就会考虑就近生产 更多的中间产品 ,由此 , 会有更多的中间生产环节和最 终生产环节都落户东道国 。 同时 ,技术先进国投资发展中国家中间产品需求也 可能产生就近需求 , 引发东道国中间产品产能需求扩 大 ,从而促进东道国从初级产品加工向中间产品加工供 给转变 ,由此形成一系列的产业配套 。产业配套在相关 区域的集中 ,往往会形成某一产业的集群 。这种高于东 道国原有技术水平的产业集群 ,会在区域内外形成扩散 效应 ,甚至推动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主导产业替 代 。苏州发展迅速的 IT产业集群 , 就是这种由外资集 聚而形成的地区产业升级效应 。 对下游产品利润产生的影响 。 因此 ,从 ( 9 ) 式和上述的分析可知 , 本模型中的第 三 、FD I激励的福利分析 : 内外资企业的互动 二个阶段 , A 国 M 家企业面对 B 国 N 家企业对中间产 品的需求 ,根据中间产品的 Cournot竞争情况决定中间 产品的产量 。在这一阶段中 , A 国的 M 家企业除了考 虑向 B 国企业销售中间产品可获得的利润外 , 还要考 虑东道国 C 在对不同的生产环节给予不同的优惠补贴 时 ,销售中间产品给 B 国企业所导致的在最终产品市 场和中间产品市场上的最终利润总和 。也就是说 , A 国 企业必须从上 、 下游产品生产总体利润的最大化的角度 来进行中间产品的生产决策 。 由 ( 9 ) 、( 11 )式联立求解 , 可求得 A 国每个纵向一 2 m 2 b[ (M + 1 ) + N (M + 1 ) ] 业直接投资该国时的补贴政策 。东道国补贴本国最终 产品企业的目的是要实现福利最大化 。那么 , 东道国 C 的福利函数可以表示为其企业利润减去其对本国企业 (M + 1 ) 1 2 + N (M + 1 ) 3 过激励外商直接投资来推动产业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 ,另一方面又要从国民福利最大化的角度 , 通过给予 ( 12 ) 将 ( 12 )式代入 ( 9 )式可得 : CB = 成东道国 C 的国内企业 , 那么 , 东道国政府一方面要通 , 2 N [M - 1 ) ( a - CA ) - (M + 1 ) (W B + t - SB ) + (M +M + 2 ) (W A - SA ) ] 3 响 ,不仅在于引起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 还表现在对 东道国国内企业产生外溢效应 ,我们可以把 B 国企业换 国内企业补贴 ,推动本国企业自主性地进行产业结构升 级 ,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 下面 ,我们来讨论东道国 C 在 A 国纵向一体化企 体化企业的最合理上游生产环节产品产量 : p =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 的补贴 : { ( 3M + N + 1 ) a +M (M + 1 ) (M + N + 1 ) t W 2 +M (M - N - 1 ) (W A - SA ) +M (M + N + 3 ) CA - [ (M + 1 ) 2 - N (M - 1 ) ] (W B - SB ) } ( 13 ) 观察上式可得出 : 运输成本对中间生产环节产品价 格具有重要影响 ,当运输成本因素越高时 , CB 即上游生 产环节产品的价格就越高 。如果我们把这一结论与命 题 1 联系起来分析 , CB 的提高会导致上游生产环节产 品需求的提高 , 这有可能激励 A 国纵向一体化企业扩 C C ( 14 ) 也就是说 , C 国政府决定内资企业补贴 SC 以实现 C 福利最大化 。由上式 W 对 Sc 微分可得其决定 Sc 的一 阶条件 , 结合 ( 4 ) 、( 12 ) 、( 13 ) 式 , 可求得在 SA = 0 的条 件下 , C 国补贴本国企业的最佳标准是 : 2 Sc = 2 [ (M - 1 ) (M + 1 ) - L (M + 1 ) ] 2 2 (M + 1 ) [L +M ( 2 +M +M L ) + 1 ] [ (M - 1 ) ( a - cc - w c - t) + (M 大中间生产环节产能 。 命题 2 技术先进国家在投资发展中国家时 , 初始 阶段以利用东道国的廉价劳动为基础 ,往往以下游的加 工贸易为开端 ,即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加工基地 , 输出组 装技术和中间产品 ,再把最终产品销往世界市场 。随着 最终产品产能的扩大 , 中间产品的运输成本随之上升 , 加之东道国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 ,为满足下游生产对上 = Lπ - Sc L y C 2 +M + 2 ) ( wA - wB - t) ] , ( 15 ) 从 ( 15 )式可知 : ( 15 )式中 [ (M - 1 ) ( a - cc - w c - t) 2 + (M +M + 2 ) ( wA - wB - t) ]项必为正 , 因此 SC 的符 2 2 号由 [ (M - 1 ) (M + 1 ) - L (M + 1 ) ]的正负决定 , 也就 是由东道国的市场结构决定 。进一步观察 ( 15 ) 式可 知 : ①当东道国的企业数量 L 相对 A 国投资该国的企业 数 M 很少时 ,东道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企业的发展 , 应 ·6 2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 该给予国内企业补贴 ; ②当外国企业 M 很小 , 而 L 很大 时 ,为激励外国投资 ,应该减少对国内企业的补贴 ,增加 对外资的补贴 。当外国企业只有一个即 M = 1 时 , 东道 国对国内企业的补贴应该为零 , 因为继续补贴国内企 业 ,将强化本国企业的寡头垄断地位 , 增加外国企业进 入的市场不确定性 ; ③当 M = L = 1 时 ,此种条件下不存 在产业结构的问题 , 东道国对内外企业都不应该补贴 , 才能保持福利最大化 ; 或对产业结构更高的外国企业进 行补贴 ,引入新的外商企业 ,改变竞争结构 ,从而促使原 有的外商提高其投资的技术水平 。因此 ,由上述分析可 以得到以下命题 : 命题 3 东道国对国内企业的补贴政策主要取决 于本国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相对的市场结构关系 。内 外企业的数量越多 ,东道国吸引外资的产业结构层次就 可能更高 。因此 ,东道国的产业补贴政策能够实现内外 企业数量的均衡 。 在假设 A 国 M 家企业是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条件 下 ,综合分析命题 1、 命题 2、 命题 3 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 推论 1: M 数量越多 , 表示 A 国投资东道国的产业 链越长越复杂 ,外资对东道国产业的控制程度更高 , 东 道国对 A 国资本的依存度更高 , 考虑国家产业安全应 该成为东道国政府的重要议题 。这一推论间接证明了 FD I可能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有“抑制 ” 作用 ; 推论 2: 当 N 数量很大时 , 表示东道国的外资结构 处于技术相对较低的层次 , 提高 A 国企业的投资规模 是其外资政策的着力点 ; 推论 3: 当 L 数量很大时 , 表示东道国产业的封闭 性较高 ,国内企业可能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 有必要进一 步扩大该产业的开放度 ,由此需要减少对国内企业的补 贴 ,而将政策激励的重点转向外资企业 。这一推论与推 论 2 一起共同证明了有关 FD “ I 促进论 ” 的合理性 。 推论 4: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层次与东道国企业和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相对产业结构差异有关 。东道国 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层次越接近外商直接投资的母国 ,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水平就越高 ,产业结构升级的 速度就越快 。因此 ,提高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学习模仿和 自主创新能力 ,是提高外资对本国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 关键 。这一推论为证明有关 FD I的“抑制论 ” 和“促进 论” 提供了约束条件 。为此 , 本文的推论也印证了有关 [ 9 , 10 ] FD I的“双刃剑论 ” 。 激励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必须基于一定的约束 条件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一般经验论证的非充分性 。根 据模型的分析 , 本文有如下发现 : ( 1 ) 发展中国家在吸 引外资的初始阶段 ,往往是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 采 取内外不同的优惠政策 ,能够吸引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 度高于内资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本国 ,从而达到产业结 构升级的目的 。 ( 2 ) 随着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减弱甚至 消失 ,仍然实行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 FD I政策将会失 效 ,产业结构可能会陷入产业链的末端 。此时应该根据 产业结构的差异实行更为细致而灵活的 FD I激励政策 , 政府的 FD I激励政策应该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而展开 。 ( 3 )在劳动力比较优势不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 , 发展中 国家采取的 FD I激励政策要考虑两方面因素 ,一是本国 产业与外商投资母国相应产业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 , 差异越大 ,就越要采取较强的 FD I激励政策 , 反之则采 取较弱的 FD I激励政策 ; 二是考虑本国产业的市场结 构 ,本国市场竞争性越强 , 采取的 FD I激励政策就应相 对弱一些 ,如果本国产业的垄断性越强 , 采取的 FD I激 励政策就应强一些 。 ( 4 ) 从最终产品生产向中间产品 生产的扩张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根据产业的不同技 术差异和市场结构 ,促进中间产品需求增长及本地化生 产 ,是 FD I激励政策的重要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1 ] Dunning, J. H.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 2 ] B rander, J. A. and B. J. Spencer. Export Subsidies and Inter2 Enterp rises[M ]. London: A llen & Unwin, 1981. national Market Share R ival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2 nom ics, 1985 , 18 : 83 2100. [ 3 ] Hwang, H. and C 2C. Mai. The Tariff2jummp ing A rgument and Location Theory [ J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 ics, 2002 , 32 : 109 2129. [ 4 ] 青木昌彦 ,安藤晴彦 . 模块时代 : 新产业结构的本质 [M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2003. [ 5 ] 江小涓 . 跨国投资 、 市场结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 [ J ]. 经济研究 , 2002 ( 9 ) . [ 6 ] 沈坤荣 , 耿 强 . 外商直接投资 、 技 术外溢 与内 生 经 济 增 长— — —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 [ J ]. 中国社会科 学 , 2001 ( 5 ) . [ 7 ] 王红领 , 李稻葵 , 冯俊新 . FD I与自主研发 : 基于行业数据 的经验研究 [ J ]. 经济研究 , 2006 ( 2 ) . [ 8 ] 于津平 . 外资政策 、 国民利益与经济发展 [ J ]. 经济研究 , 2004 ( 5 ) . 四、 结 论 [ 9 ] 郭克莎 .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 [ J ]. 中国社会科 学 , 2004 ( 1 ) . [ 10 ] 董书礼 .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与我国产业技术进步 本文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了 FD I激励对发展中 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最重要的发现就是 FD I [ J ]. 中国科技论坛 , 2004 ( 2 ) . (责任编辑 : 段锡平 )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 ·6 3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W orld Econom y Study No. 10, 2007( Ser ia l No. 164) ports from the “non 2market economy countries”due to that the policy of trade p rotectionism is getting stronger. The p ressure com ing from the U. S. Congress becomes greater and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U. S. p roducts is getting weaker. The act of app lying Anti2subsidy and Countervailing Law to China will lead to the dispute on anti2subsidy betw een Sino 2U. S. becomes more acut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nterp rises must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and deal with it seriously. Ana lysis on the Effect of Fore ign D irect Investm en t Incen tive Policy on Industry Upgrad in g H u H an hu i( 59 ) GU Yon ghong How does FD I effect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ost countr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age betw 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D I is incomp lete, and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such as“ the theory of p romoting”and“ the theory of rep ress2 ing”, etc. The paper attemp ts to study the effect mechanism about FD I incentive policy in industry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mod2 el show s that in FD I policy, there are two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ne is the technique differences be2 tw een the foreign investm ent country and the host country, another is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host country. In addition, the study gets an important detection that the increasing needs for intermediate p roducts and the local p roduction of intermediate p roducts are the key factor that p romot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e Stra teg ic Cho ice and Performance of Korean Subsid ia r ies in Ch ina : Ba sed on an Em p ir ica l Study J in g Zh ih eng ( 64 ) According to the Subsidiary theory ofMN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Korean subsidiaries that are located in China. Korean subsidiaries′strategy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in china are taken as study object. This research, based on integra2 tion 2responsiveness model of Prahalad & Doz, finds out four kinds of strategic types, and studies th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trate2 gy and the effect on the choice of both head office and subsidiary through the emp irical research. The New Trend of Japanese FTA / EPA and the Coun term ea sure for the D iff iculty Startin g S in o 2Japan FTA L iu C h an g li( 70 ) Facing the new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that the bilateral FTA and multi - pattern FTA are develop ing sim ultaneously, Japan has changed its trade policy that only focused on W TO , to be positive for bilateral FTA. The p rocess of the signing2up of FTA by Japan w ith other nations has speeded up, even it began to discuss the bilateral FTA w ith U. S. and EU. On the contrary, Sino 2Japan FTA is not only put in the inferior position, but also doesn ′ t get positive response after China government made active declaration. This negative attitude of Japan to Sino 2Japan FTA doesn ′ t fit its trade policy and bilat2 eral interests, and it also brings some bad influences to East2A sia free trade A re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st2A sia community. Ch ina ′ s A id to Afr ica: O il O r ien ted or Not Zhang H a ib ing ( 76 ) China′ s aid to Africa is generally defined by western voices as oil2oriented, which is largely beca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oil competition in Africa Continent. If it takes account of the 50 years history of China ′ s aid to Africa, we can find the definition is not true. Further more, when chec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 aid and compare the advantages of China2Africa ′ s trade, we al2 so find that is not true. The nature of China′ s aid is to help Africa to achieve development, and imp rove the b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consequently realized the aim of p rosperity side by side. ·8 8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