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安阳市殷都区小任家庄村金代砖雕壁画墓.pdf

再也没有你的消息14 页 2.536 MB下载文档
安阳市殷都区小任家庄村金代砖雕壁画墓.pdf安阳市殷都区小任家庄村金代砖雕壁画墓.pdf安阳市殷都区小任家庄村金代砖雕壁画墓.pdf安阳市殷都区小任家庄村金代砖雕壁画墓.pdf安阳市殷都区小任家庄村金代砖雕壁画墓.pdf安阳市殷都区小任家庄村金代砖雕壁画墓.pdf
当前文档共14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安阳市殷都区小任家庄村金代砖雕壁画墓.pdf

安阳市殷都区小任家庄村金代砖雕壁画墓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 2016 年,安阳市殷都区文源片区在对小任家庄村进行棚户区改造时发现了古代墓葬遗 迹,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发掘,清理出商代灰坑 1 处、宋元时期土洞墓 33 座; 2017 年 6-8 月,该区域进行后续发掘,清理出商代墓葬 5 座、宋元时期土洞墓 38 座、金代 砖室墓 1 座。其中,金代砖室墓有保存较好的仿木砖雕和壁画。8 月 29 至 30 日,北京大学 考古文博学院派遣人员对该墓进行了详细测绘。现将该墓清理和测绘情况公布如下。 一、地理位置 该墓(编号为 2017AYWYPHQGZM27)位于安阳市殷都区铁西路中段东侧,安阳市第七人 民医院北侧,坐标为 114°19′48.67″E、36°6′6.07″N(图一:墓葬位置示意图)。 图一:墓葬位置示意图 二、墓葬形制 该墓为仿木结构八边形单室砖墓,墓道朝向为南偏东 46°,墓葬全长 8.35 米,由墓道、 墓门、甬道及墓室四部分组成(图二:墓葬平面图;图三:墓葬横剖面图;图四:墓葬纵剖 面图)。 1 / 14 图二:墓葬平面图 图三:墓葬横剖面图 2 / 14 图四:墓葬纵剖面图 墓道 位于墓室南侧,墓门南端。墓道为长斜坡阶梯式,南窄北宽,平面长 4.2 米、宽 0.92—2.38 米,南部距地表深 0.3 米,北部与墓门相接部位距地表 4.5 米,壁面有加工痕 迹。斜坡墓道自上而下挖有十级土台阶,各台阶平面宽 0.11—0.32 米,高度 0.14—1.01 米,其中第七级台阶高度最大。第十级台阶于墓门地面齐平与距墓门 1.45 米。 墓门 南部正对墓道,北部连通甬道。墓门通高 3.54 米,正面是仿木门楼,自地基向 上以砖叠砌至柱头处,柱头卷杀,以横砖砌出阑额。阑额内砌出上额、槫柱一层,其内砌筑 门额和立颊,门额正面砌出四枚矩形门簪,中间门簪面部浮雕四瓣蒂形,两侧门簪面部浮雕 八边形。左右立颊和槫柱下面各砌门砧一枚。中间矩形门洞高 2 米、宽 1.09 米,直墙 1.3 米起券,顶为过洞式,单砖卧丁垒砌。倚柱上平砖顺砌条砖一层为普拍枋,普拍枋上砌四朵 斗栱,斗栱间砌栱眼壁,两侧斗栱未对柱头,可能是空间不够所致。四朵斗栱都是五铺作双 下昂的形式,因叠砖不便外伸,所以全部铺作都出跳较短。因此,第一跳昂除承托第二跳昂 之外,还承托了第一层柱头枋,第二跳昂上承托耍头、令栱和第二层柱头枋,第二层柱头枋 雕成连隐慢栱的形式。栱弯均做出卷杀,昂作琴面,耍头为蚂蚱头,昂下皆做出三瓣华头子。 令栱上承通替木,替木上砌断面作四方抹角的檐椽与遮椽板,再上为仰覆板瓦各一层、每层 七垄,覆瓦下垫以砖块,最上叠涩八层板瓦做叠瓦脊(图五:墓门立面图;图六:仿木门楼 补间铺作;图七:仿木门楼;表一:门楼铺作尺寸表)。 3 / 14 图五:墓门立面图 图六:仿木门楼补间铺作 图七:仿木门楼 表一 门楼铺作尺寸表 上宽 下宽 平高 欹高 总高 附注 栌斗(毫米) 155.5 120 50 40 90 无斗耳,斗欹不内䫜 散斗(毫米) 95 68.5 27 19 46 无斗耳,斗欹不内䫜。交互斗、 4 / 14 齐心斗略同 泥道栱 瓜子栱 万栱 令栱 第一跳昂 第二跳昂 耍头 长(毫米) 341 342 457 295 135 102 120 附注 栱端卷 杀 栱端卷 杀 栱端卷 杀 栱端 卷杀 琴面昂,下 刻华头子 琴面昂,下 刻华头子 蚂蚱头 墓门做工比较考究细致。其上的仿木建筑构件皆由砖切削打磨而成,最左侧铺作上耍头 脱落后留下了榫洞,说明仿木构件也采用了榫卯相接的形式;正脊横向叠涩最下层的板瓦切 为弧边梯形,以与纵向覆瓦的后侧相对合;屋顶的仰瓦做出了多层。 墓门的倚柱柱头以下所对应位置、门洞拱券、上额、阑额、栱眼壁、屋檐处仰覆板瓦和 正脊的表面均只涂抹一层白灰,其余部分在白灰底上施赭彩。 甬道 南接墓门,北连墓室。长 0.82 米,内嵌有封门砖,从外至内共分三层。最外一 层从上至下先为五平,后为卧丁;中间先为三纵立,后为半砖卧丁;最内层先为三纵立,后 为卧丁,砖缝间填满白灰。 墓室 南连甬道。系先在生土中开掘一不规则方坑,南北最长处 4.0 米、东西 3.8 米, 然后用青砖砌筑。墓室平面呈八边形,南北最长处 3.33 米、东西 3.27 米,于柱头处开始向 上起券,穹窿顶,顶用整砖垒砌成方形封堵,距地面高 3.44 米。 墓室周壁只砌八根倚柱的柱头部分,柱头间以两层横砖砌出阑额,上承普拍枋,其上置 砖砌仿木构斗栱,每角置柱头铺作一朵,每壁面中间置补间铺作一朵,铺作高 0.33 米。柱 头铺作为四铺作单下昂的形式,昂上承令栱和耍头,再上承托撩檐枋,琴面昂下皮平出,耍 头为蚂蚱头。补间铺作为四铺作单杪的形式,耍头形式与柱头铺作相同。此外,各柱头铺作 对位处的撩檐枋均略向下弯曲,各补间铺作对位处的撩檐枋上方壁面多有较大裂缝,这应该 是穹窿顶建筑结构柱头和补间铺作位置的受力作用不均所致(图八:墓室内补间铺作 1;图 九:墓室内补间铺作 2;表二:墓室内补间铺作尺寸表;图十:墓室内转角铺作 1;图十一: 墓室内转角铺作 2;表三:墓室内转角铺作尺寸表)。 图八:墓室内补间铺作 1 图九:墓室内补间铺作 2 表二 墓室内补间铺作尺寸表 上宽 下宽 平高 欹高 总高 附注 栌斗(毫米) 155 142.5 30 17.5 47.5 无斗耳,斗欹不内䫜 散斗(毫米) 102.5 77.5 35 15 50 无斗耳,斗欹不内䫜。交互斗、齐 心斗略同 5 / 14 泥道栱 令栱 华栱 耍头 长(毫米) 367.5 359.5 125 120 附注 栱端卷杀 栱端卷杀 栱端卷杀 蚂蚱头 图十:墓室内转角铺作 1 图十一:墓室内转角铺作 2 表三 墓室内转角铺作尺寸表 上宽 下宽 平高 欹高 总高 附注 栌斗(毫米) 155 142.5 30 17.5 47.5 无斗耳,斗欹不内䫜 散斗(毫米) 102.5 77.5 35 15 50 无斗耳,斗欹不内䫜。交互斗、 齐心斗略同 泥道栱(一半长) 令栱(一半长) 昂 耍头 长(毫米) 184 180 168 120 附注 栱端卷杀 栱端卷杀 琴面昂 蚂蚱头 环绕墓壁共有七个壁面,各壁边长 1.32—1.4 米不等,高 1.73 米,墓壁以长方形砖错 缝平砌,有仿木构砖雕装饰和壁画。各壁下部均砌出须弥座,高 0.52 米,束腰处以砖立砌 出四根蜀柱,将其分为三格,束腰上下各砌三层平砖,最下部另起一层砖雕出圭脚,西南壁 和东南壁相邻墓门处的须弥座向内横向收进(图十二:墓室东南壁须弥座细部)。 6 / 14 图十二:墓室东南壁须弥座细部 墓室南部入口处有一小块扁方形区域,长方形砖错缝平砌,与墓门底齐平,长 1.34 米, 宽 0.53 米。在此扁方形地面周围,又以五层砖平砌起棺床直抵北壁,占据墓室地面的绝大 部分,呈倒凹字形,高 0.29 米。棺床主要以长方形砖纵向错缝铺砌,砖长 0.3 米、宽 0.15 米、厚 0.04—0.05 米(图十三:甬道细部及棺床南壁)。 图十三:甬道细部及棺床南壁 墓室内壁除须弥座、斗栱层仿木构件和各壁面砖雕在白灰底上施赭彩之外,其余区域表 面均只涂抹一层白灰。 三、墓壁砖雕与壁画 墓室内壁各壁面均有砖雕或壁画,壁画墨绘在白灰层上,自北向南依次描述如下。 北壁 正中向内砌出假门,高 0.97 米、宽 0.86 米,通体绘红色。最外绘出槫柱与上额, 内雕砌门额、立颊和地栿,地栿两侧各砌出门砧一枚。门额正面砌出二枚门簪,左边门簪后 部为矩形,面部浮雕八边形;右边门簪通体均为八边形。门额、立颊内,砌版门两扇,右扇 向北微启。每扇板门各横向墨绘门钉六个,共绘五排,门钉直径 0.02 米、间隔 0.04 米。板 门靠中心处各墨绘一个铺首(图十四:墓室北壁)。 7 / 14 图十四:墓室北壁 西北壁 正中绘一方形桌,直足、直枨,饰角牙。桌上左侧绘一圆形案板,上有一菜刀; 右侧绘四盏托、五盏,各自相叠置于桌上;再右绘一曲口形食盒。桌左绘一方形灶,灶上置 锅,锅下有火,锅中所煮之物不详。锅上方绘一横杆,杆下自左向右以绳悬挂动物腿、鱼与 兔,所绘三条鱼的鱼嘴相穿。灶右侧立二女,左侧女子身躯朝灶而立,向右转头,左手指灶, 右手持一物向前伸出;右侧女子面朝左,右手弯曲伸出手指,左手侧向下指。再右侧又立二 女,头均朝右,左侧女子身躯朝左,双臂向左弯曲,小臂平伸;右侧女子身躯朝右,双手平 托一方形物,其上所置不详。四女皆梳发髻,左边三女似系围裙,围裙下侧露出百褶长裙下 部,右边女子上身穿褙子,衣着均为素色(图十五:墓室西北壁)。 8 / 14 图十五:墓室西北壁 东北壁 正中绘一方形桌,桌左右各绘一条凳,均为直足、直枨,面心为一整板。桌后 绘一椅,直足、直搭脑,正面有直枨和踏脚枨、侧面无枨,上搭椅衣,椅背右上角似有绳结。 桌椅左侧绘一女右望,身躯向左,身穿窄袖长褙子,露出百褶长裙下部,衣着为素色,双手 捧一圆盒状物,盒顶涂赭。桌椅右侧绘一衣架,直足、双直枨,搭脑两端上卷呈三瓣蕉叶状, 上搭三件衣巾,枨下装饰成镂空壸门状,壸门中央似有卷云纹装饰,足设站牙,足下有瓣状 支座(图十六:墓室东北壁)。 9 / 14 图十六:墓室东北壁 西壁 正中向内雕刻一格子门,宽 0.8 米、高 0.82 米,双腰串,腰串之上留格眼,腰 串下有障水板,格眼饰四直方格纹(图十七:墓室西壁)。 图十七:墓室西壁 10 / 14 东壁 正中向内雕刻一格子门,宽 0.8 米、高 0.82 米,做法与西壁相似,格眼饰四斜 毬纹(图十八:墓室东壁)。 图十八:墓室东壁 西南壁 正中砌一灯檠,底宽 0.3 米、高 0.92 米,顶部半砌出一抹角灯台,灯台下 0.31 米处砌出一圆台,圆台宽 0.08 米、向外砌出 0.08 米,中间略微凹陷,圆台之上雕出五瓣蕉 叶状装饰,底座为叉手形,座下雕出圭脚。灯檠右侧绘一男子右望,身躯朝左,左手挎一圆 形藤条篮,右手肘弯曲向左、小臂向前伸出,右腿向左跨出。男子头上似戴黑色幞头或头巾, 上唇与下巴有髭须,身穿赭色团领袍,左肩挎数串铜钱,袍下露出素色衫,下身穿素色裤, 足登短靴(图十九:墓室西南壁)。 11 / 14 图十九:墓室西南壁 东南壁 绘五女伎演奏乐器。左边两女皆身躯向左,头转向右,最左侧女子双手持一横 笛,做吹奏状;其右绘一女,左手屈臂向左,右手似执一牙板半向上举。右边三女皆左向站 立,其中左侧女子半躬身,双手似持一笙做吹奏状;中间女子双手持一箫做吹奏状,箫孔隐 约可见;最右侧女子左手持一筒形物,右手握一棍状物,微微举起,做预备下击状。五女皆 梳发髻,身穿窄袖褙子,露出素色百褶长裙下部。最右二女所穿褙子为赭色,左边三女所穿 为素色(图二十:墓室东南壁)。 12 / 14 图二十:墓室东南壁 四、遗物 墓室虽未被盗,但地面有水浸痕迹。穹窿顶部中央悬挂一铁钩。棺床上骨架散乱,仍可 辨认出为两具尸骨。棺木已朽甚,痕迹难辨,棺床上残存四个铁环。此外,墓室内还发现瓷 器、铜镜、铜钱等随葬品。 瓷器 白釉莲瓣纹瓷钵 1 件,圆唇,敛口,深腹,圈足,外壁饰一周莲瓣纹,口径 14 厘米、底径 7.4 厘米、高 12.6 厘米,外施白釉不及底,内沿处施白釉。白釉器盖 1 件,顶 钮乳钉状,盖下有子口,器盖直径 13.8 厘米、高 3.7 厘米,乳钉状钮直径 0.8 厘米,盖表 施白釉(图二十一:白釉莲瓣纹瓷钵)。 铜镜 花卉镜 1 件,半圆形钮,花瓣形钮座,外饰花卉,花卉与镜缘间饰一周联珠纹。 直径 24.5 厘米。葵花镜 1 件,半圆形钮,外饰花卉,花卉与镜缘间饰一周联珠纹,直径 20.7 厘米。 铜钱 共 43 枚,可辨识字迹者包括开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景德 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嘉祐元宝、熙宁元宝、元丰 通宝、元祐元宝、绍圣元宝、圣宋元宝、大观通宝等。 铁环 共 4 个,直径均为 20 厘米。 图二十一:白釉莲瓣纹瓷钵 五、结语 小任家庄村砖雕壁画墓未出土纪年材料,其年代不能遽断。该墓出土铜钱的最晚年号为 大观,可以证明其年代不早于北宋徽宗年间;在中原地区墓葬中,双腰串造格子门的做法主 1 2 要流行于北宋晚期至金代 ;随葬的白釉莲瓣纹瓷钵具有磁州窑金代中后期的特点 。综合来 看,墓葬可能为金代所建。该墓的仿木结构斗栱、砖雕和壁画均保存相对较好,是安阳地区 金墓研究的一个重要标本;墓室壁画绘制水平较高,是金代民间绘画水平的具体体现,东壁 所绘一桌一椅二条凳的壁画内容也较罕见;仿木斗栱等构件虽非预制,但皆以长方形砖切削 1 俞莉娜《宋金时期墓葬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以河南中北部、山西南部为例》,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 位论文,2015 年,页 234。 2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观台磁州窑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年,页 86-87。其中所载白釉钵(该书图三六,9)与小任家村墓所随葬白釉莲瓣纹瓷钵的器形、纹饰相似, 观台磁州窑址的此类器物一般发现于第三期地层中,即金代海陵王朝至金末。另外,邯郸市第一医院北 M11 出土一件相似的白釉瓷钵(该文图八,6),可资比较。参看李忠义《邯郸市区发现宋代墓葬》, 《文物春秋》 , 1994 年第 3 期。 13 / 14 打磨并多做出榫卯,显示了比较彻底的仿木意向,可以表现出金代墓葬建筑的仿木技术和理 念。 安阳地区特别是林州发现北宋末期至金代壁画墓较多,不完全统计约有近 10 座,其中 有明确纪年的墓也有 2 座。其中 1992 年 12 月,城区北关五龙庙北、大方陶瓷厂南端发现北 宋宣和五年(1123 年)赵翁墓,墓中“二十四孝”壁画均有黑书“××行孝”榜题。1992 年 5 月在林州县城文明街还发现的一座带有金代皇统三年(1143 年)明确记年的壁画墓, 该墓中也有砖雕彩画“二十四孝”图,且有榜题或短语。2010 年 4 月,林州市文物部门近 日在该市桂林镇三井村发现一座金墓,其结构为罕见的圆形楼阁式,攒尖顶。墓门朝南,墓 壁上雕刻有门窗、斗拱、立柱,壁画精美,壁画使用朱红色颜料,用木线勾边,画有帐幔、 流云和多个人物。部分墓砖有脱落现象,破坏了壁画的完整性。该墓是一座金代的夫妇合葬 墓,坐北朝南的一男一女为墓主人,旁边的为侍者。林州发现的壁画墓壁画内容多为“二十 四孝”图,此次安阳小任家庄发现的金代壁画墓,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14 / 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