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1-01-01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pdf

Pretext(借口)5 页 171.299 KB下载文档
2021-01-01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pdf2021-01-01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pdf2021-01-01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pdf2021-01-01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pdf2021-01-01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pdf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1-01-01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pdf

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 面向国家海洋战略对“全覆盖、高精度、多要素”海洋 地理信息产品的迫切需求,针对陆海标准规范无法有效衔接、 海洋测深数据处理复杂且融合难度大、海洋地理信息共享服 务弱等问题,以“标准规范+关键技术+数据平台”为主线, 聚焦全海域多尺度海洋地理信息要素,研制系列标准,围绕 高精度海洋地理数据处理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以海 洋基础地理栅格、矢量数据等为背景,集成海洋业务管理形 成的各类空间数据,研制多尺度、多要素海洋地理信息产品, 研发综合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平台,构建海洋地理信息“一张 图”,创新服务模式,在全球尺度实现海洋地理信息全覆盖, 在重点海域实现精细化支撑。项目主要创新点和成果: (1)首次编制了从中国近海到远海,覆盖海岸带、岛礁、 海底等不同尺度的海洋地理信息采集、处理、更新、管理、 表达的系列标准与规范 13 项,实现了陆海标准的衔接。 集成激光扫描仪、多波束测深仪、组合导航系统 (GNSS/INS)等多传感器的协同采集,提出水上水下地形勘测、 要素整合、海陆基准统一技术方案和要求;从数据内容、处 理方法、质量评估、成果编制等方面提出了海洋调查海底地 形地貌和遥感资料编制整方法和要求;以陆融海、陆海协调 为原则,扩充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类别及更新方法;创立了全 海域多学科海洋要素分类编码体系和制图表达形式,编制系 列标准 13 项,为海洋地理信息生产和应用提供标准化依据。 (2)突破了多波束声呐声学指标检测、测深点云位置精 确计算与褶皱假象消除等关键技术,攻克了海底地形数据的 获取与精细化处理难题,提升了数据生产的精细化水平与自 动化程度。 项目发明了一种多波束声呐主要几何和声学指标的检 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获得美国专利,填补了此领域国内外空 白;攻克了基于形态学区域增长算法和 SVLOF 算法的多手 段联合去噪方法,准确率达到 95%以上;突破船载激光点云 为边界约束的低掠射声波束几何改正方法,改正前后两者同 名点误差降低 75%;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褶皱误差自动化改 正方法,将尺度误差、时间延迟、杆臂误差、运动传感器轴 向偏差等诸多误差源参数化,以测区水深方差最小为准则构 建最佳适应函数,使改正前后水深误差从 1%降为 0.3%;提 出了基于瞬时海面模型和光线追踪的机载 LiDAR 测深海气 界面折射改正方法和海底地形坡度影响改正方法,将机载 LiDAR 测深精度从分米级提升至厘米级。 (3)研发了顾及地形特征和数据分布的多源海底地形数 据融合与地形单元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多尺度 海底地形数据精准内插与地形特征精确提取的难题。 攻克了顾及地形特征和数据分布的多源海底地形数据融 合技术,优化张力样条、贝叶斯等算法构建统一粗分海底地 形模型,并利用残差恢复实测高精细节信息,实现不同数据 来源不同精度海底地形资料的融合,与传统融合方法比,融 合误差百分比由5.06%降到1.62%左右;研发基于自适应地理 分类单元的海底地形自动识别方法,基于二维离散小波变换 自适应阈值算法、模式识别地形要素分类和映射,自动识别 空间尺度和地形单元,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分类精度提升 12.9%。 (4)研制多尺度海洋地理信息产品,研发综合数据库及 应用服务平台,构建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实现服务和 应用新模式。 针对我国现有海洋地理信息产品覆盖范围有限、精度不 一、更新时效慢的现状,基于多年来自主收集、国际共享、 其他渠道获取的海洋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我国自主调查的海 洋水深、遥感数据,研制了1:5万-1:1000万系列比例尺海洋基 础地理地图产品、5m-1000m多分辨率的全球第一代海底地形 融合模型、0.2m-30m多时相的海洋遥感融合产品并定期进行 更新,集成海岸线、潮间带、红树林、沿海开发利用、海洋 保护区等专题信息,研发了海洋地理信息综合数据库和应用 服务平台,构建海洋地理信息“一张图”,全面服务于重大专 项和社会大众。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海洋地理信息数 据采集、处理、管理、表达和服务技术水平,全面扩充了我 国海洋地理信息数据及产品的范围、种类、尺度和时效。建 成从中国近海至我国管辖海域,从太平洋和印度洋至全球范 围内大中小比例尺海洋地理信息数据库,全球中小比例尺、 重点区域中大比例尺的海洋矢量、遥感、地形基础地理产品, 基于长时序多源海岛海岸带遥感资料制作的潮间带、红树林、 海域使用等海洋专题信息产品,形成全流程海洋地理信息“一 张图”应用服务系统,已广泛服务于重大海洋专项、海洋管理 和科研、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等各领域,先后为国家13项重大 海洋专项、军地65家科研单位、沿海11个省海洋行政主管部 门,提供服务1023批次,数据量达110TB。部分成果在“天地 图”及“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在线服务;项目形成 的113个海底地理实体名称经国务院发布,其中14个获国际 海底地名分委会收录并向全球提供服务;十余年开展技术交 流和培训14次,培训人员1624人,有效推进项目成果的进一 步应用和转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本项目整编、处理和研制的数据及产品为有关单位带 来间接经济效益约 10.49 亿元。其中通过本项目生产的海底 地形产品及全部移交给军方,节省重复采集费用 9.46 亿元, 项目研制的各类海洋地理信息产品,为服务对象节省编图费 用 1.03 亿元。(依照《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 项目编制海洋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 13 项(行标 7 项,技 术规范 6 项),授权发明专利 11 项(美国专利 1 项)、软件 著作权登记 12 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51 篇(其 中“三类高质量论文”26 篇),出版专著和图集 6 部。成果 得到同行专家高度认可,经专家鉴定认为,项目在海洋地理 信息“一张图”建设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整体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其中多波束声呐主要声学指标检测技术处于国际 领先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