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徐州工程学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pdf

Mi amor 爱我别走6 页 162.295 KB下载文档
徐州工程学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pdf徐州工程学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pdf徐州工程学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pdf徐州工程学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pdf徐州工程学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pdf徐州工程学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pdf
当前文档共6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徐州工程学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pdf

徐州工程学院文件 徐工院教发〔2020〕2 号 徐州工程学院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办法(修订)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 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英语应用能力已经 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适应时代发 展要求,满足学生国际交流、深造进修、就业工作等方面的需要,增强学生英 语综合应用能力,现根据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 修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 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进行全方位改革,构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 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二、基本原则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努力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向以学生能 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思维转变;从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 教学方法转变;从单纯课堂教学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级教学、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实行分级教学,进行分类指导,通过多元立体化 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个性化、探究式、协作式学习平台,从而提升不同水平学 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所有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 质。 3.构建多维学习空间,营造“三结合”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 和即时的在线辅导答疑,构建课内学习与网络自学相结合;老师讲授与学生自 学相结合;规定课程与自选课程相结合的多维学习空间。 三、改革方案 1.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共 10 学分,其中课堂学习 9 学分,网络自主学习 1 学分,在一至四学期完成。具体分配为:第一学期 3 学 分,其中课堂学习 2.5 学分、40 学时,网络自主学习 0.5 学分、20 学时;第 二学期 3 学分,其中课堂学习 2.5 学分、40 学时,网络自主学习 0.5 学分、20 学时;第三学期 2 学分,共 32 学时;第四学期 2 学分,共 32 学时。第五、第 六学期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英语公共选修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大学英语 A 和大学英语 B 两个系列。 大学英语 A 系列课程由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构成,供除艺术、体育、部分 单招班学生以外学生修读。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英语 A(Ⅰ)、大学英语 A(Ⅱ) 2 门课程。拓展课程包括大学英语 A(Ⅲ)(7 门拓展课程)和大学英语 A(Ⅳ)(8 门拓展课程)。要求学生第一学期学习大学英语 A(Ⅰ)课程,使用大学英语教 材第二册,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二学期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果重新 分班,没通过四级的学生学习大学英语 A(Ⅱ)课程,使用大学英语教材第三册; 通过四级的学生学习大学英语 A(Ⅱ)-高级英语课程,使用大学英语教材第四 册。第三学期选修一门大学英语 A(Ⅲ)-拓展课程。第四学期选修一门大学英语 A(Ⅳ)-拓展课程。 大学英语 B 系列课程包括大学英语 B(Ⅰ)、 大学英语 B(Ⅱ)、 大学英语 B(Ⅲ) 和大学英语 B(Ⅳ)四门课程,供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和部分单招班学生修读。 在一至四学期完成,使用大学英语教材一至四册。 2.免修方案 (1)免修原则 为提升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 力,通过相关水平考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获得相关竞赛奖励的学生可根据 规定申请免修大学英语 A(Ⅳ) 或大学英语 B(Ⅳ)课程,并可根据证书类型、考 试成绩或获奖等级置换相应课程成绩。 (2)大学英语课程免修及成绩置换要求 类别 证书类 考试类 竞赛类 免修条件 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高级证书 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中级证书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一级证书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级证书 商务英语考试(BEC)高级证书 商务英语考试(BEC)中级证书 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中级成绩优秀 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中级成绩良好 国际人才英语考试初级成绩优秀 IELTS 成绩 6.5 分及以上 TOEFL 成绩 85 分及以上 TOEIC 成绩 780 分及以上 GRE 成绩 230 分及以上 GMAT 成绩 565 分及以上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特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复赛特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复赛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复赛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复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复赛特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复赛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复赛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复赛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复赛特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复赛一等奖 免修课程成绩 90 85 90 85 90 85 95 90 85 90 90 90 90 90 90 80 95 90 85 80 95 90 85 80 95 90 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复赛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复赛三等奖 85 80 (3)大学英语课程免修及成绩置换申请程序 学生在课程结束前取得上表所列证书、获奖及考试成绩后,可在考试前填 写“徐州工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免修及成绩置换申请表”,并按规定报送相关 证明材料。申请表一式三份,一份交外国语学院审批备案;一份由外国语学院 汇总后于每学期成绩录入期间报送教务处备案存档;一份交任课教师,由任课 教师在教务系统登陆成绩后封入试卷袋存档。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取得上表所列证书、获奖及考试成绩后,可及时填写 “徐州工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免修及成绩置换申请表”,并按规定报送相关证 明材料。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交外国语学院审批备案,一份交学生所在学院 教务科,由教务科汇总后在每学期成绩录入期间报教务处修改学生成绩并存 档。 3.教学评价 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形成 性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主学习记录、学习档 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课堂学习情况做出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以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为主要形式,条件成熟时在部分课程试点网 络化考试并逐步推行至所有课程。 第一、第二学期总评成绩=课堂学习(30%)+网络自主学习(10%)+期 末考试成绩(60%) 第三、第四学期总评成绩=课堂学习(30%)+itest 测验(10%)+期末 考试成绩(60%) 四、改革目标 1.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通过一、二年级四个学期的学习,达 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所规定的“基础目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通 过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学习,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所规定的 “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并使我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在今后学习、 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 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3.在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 素养,并形成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特色。 4.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 为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部分专家教授为成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 革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2.构建英语自主学习平台 加强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基于校园网的计 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整合和优化现有校内自主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语音室 等教学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语言实验室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升级, 以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具有全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适应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 师队伍。加大教师在岗培训力度,选派教师赴国内网络自主学习示范点高校进 行调研、学习。邀请国内网络自主学习示范点高校的有关专家来校举办讲座, 进行现场指导。加强拓展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按照课程教学要求选派教师到国 内外高水平高校进修,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六、其它 该办法自 2019 级学生开始实行,与原文件产生冲突的以此文件为准,未 尽事宜由教务处与外国语学院负责解释。 附件:1、徐州工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免修及成绩置换申请表 2、徐州工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免修及成绩置换汇总表 徐州工程学院 2020 年 1 月 10 日 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办公室 2020 年 1 月 14 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