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院--教学大纲.pdf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院教学大纲 《教育学概论》教学大纲………………………………………………………………………………………001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012 《心理学概论》教学大纲………………………………………………………………………………………015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024 《声乐基础 1》教学大纲………………………………………………………………………………………033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038 《舞蹈Ⅰ》教学大纲……………………………………………………………………………………………044 《钢琴Ⅰ》教学大纲……………………………………………………………………………………………050 《钢琴 II》教学大纲……………………………………………………………………………………………057 《美术(1)》教学大纲……………………………………………………………………………………………062 《美术(2)》教学大纲……………………………………………………………………………………………067 《声乐基础 2》教学大纲…………………………………………………………………………………………072 《舞蹈Ⅱ》教学大纲……………………………………………………………………………………………077 《乐理与视唱》教学大纲………………………………………………………………………………………081 《家庭与社区教育》教学大纲…………………………………………………………………………………087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092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101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110 《幼儿游戏与指导》教学大纲…………………………………………………………………………………118 《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教学大纲……………………………………………………………………130 《幼儿观察与评价》教学大纲…………………………………………………………………………………135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142 《教育统计与 SPSS 软件应用》教学大纲………………………………………………………………………146 《儿童发展》教学大纲…………………………………………………………………………………………150 《幼儿园班级管理》教学大纲…………………………………………………………………………………163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170 《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178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大纲……………………………………………………………………184 《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192 《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197 《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202 《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208 《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212 《幼儿园水墨画教学》教学大纲………………………………………………………………………………220 《书法》教学大纲………………………………………………………………………………………………225 《幼儿园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230 《幼儿园绘本艺术创作》教学大纲……………………………………………………………………………232 《中外美术鉴赏》教学大纲……………………………………………………………………………………2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教学大纲………………………………………………………………………………………………239 《艺术·美学》教学大纲…………………………………………………………………………………………244 《儿童绘画解析》课程概况……………………………………………………………………………………247 《幼儿美术活动关键经验研究与实践》教学大纲……………………………………………………………251 《儿童美术与创造力》教学大纲………………………………………………………………………………260 《幼儿园油性材料应用》教学大纲……………………………………………………………………………263 《幼儿园教师口语》教学大纲…………………………………………………………………………………266 《中外儿童文学名作鉴赏》教学大纲…………………………………………………………………………272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大纲…………………………………………………………………277 《儿童戏剧欣赏与创编》教学大纲……………………………………………………………………………281 《绘本阅读与指导》教学大纲…………………………………………………………………………………285 《教育影视赏析》教学大纲……………………………………………………………………………………290 《即兴戏剧》教学大纲…………………………………………………………………………………………294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298 《中外舞蹈鉴赏》教学大纲……………………………………………………………………………………302 《舞蹈/动作治疗》教学大纲……………………………………………………………………………………308 《幼儿舞蹈教学与创编》教学大纲……………………………………………………………………………313 《幼儿歌曲演唱》教学大纲……………………………………………………………………………………317 《幼儿歌曲伴奏编配》教学大纲………………………………………………………………………………324 《中外音乐鉴赏》教学大纲……………………………………………………………………………………328 《打击乐》教学大纲…………………………………………………………………………………………338 《儿童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教学大纲……………………………………………………………………344 《儿童音乐剧创编》教学大纲…………………………………………………………………………………349 《钢琴重奏艺术》教学大纲……………………………………………………………………………………354 《0-3 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教学大纲…………………………………………………………………………358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教学大纲……………………………………………………………………………364 《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教学大纲……………………………………………………………………………369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教学大纲……………………………………………………………………………373 《心理与教育测量》教学大纲…………………………………………………………………………………380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学大纲………………………………………………………………………………385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预防及干预》教学大纲…………………………………………………………………389 《学前比较教育》教学大纲……………………………………………………………………………………396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401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408 《文献阅读与综述撰写》教学大纲……………………………………………………………………………419 《教育学热点问题》教学大纲…………………………………………………………………………………424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427 《学前教育热点问题》教学大纲………………………………………………………………………………434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大纲……………………………………………………………………………437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440 《学前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445 《教育叙事研究》教学大纲……………………………………………………………………………………45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研实务》教学大纲…………………………………………………………………………………460 《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教学大纲………………………………………………………………………464 《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大纲…………………………………………………………………………………470 《幼儿科学认知与学习》教学大纲……………………………………………………………………………476 《幼儿体育游戏》教学大纲……………………………………………………………………………………481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大纲……………………………………………………………………………486 《幼儿园教育评价》教学大纲…………………………………………………………………………………494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模式概览》教学大纲……………………………………………………………………501 《幼儿体操创编与指导》教学大纲……………………………………………………………………………510 《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大纲………………………………………………………………………514 学前教育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002 学分:3 学时:48 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utline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概述了教育的概念与内涵、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实践 的发生与发展、教育的目标与价值、教育者及其关系、教育制度、课程及教学活动等。本课程坚持循序渐 进的教学设计观,基于对教育学“学理”体系的理解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逻辑顺序的认识而展开的;本课 程坚持学科相互联系的教学观,作为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失时机地作相关课程内容 的前后联系,以使学习者清楚学科知识的前后逻辑结构;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观,鲜活的教育 实践既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源泉,也是促进较好理解教育理论的重要材料,教师应努力联系实际,以加深学 生对理论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正确认识,包括教育的内涵、基本教育理 论、教育实践发展、教育目标与价值、教育者的特征等;认识教育过程及评价的基本内涵;形成对于教育 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正确认识。 目标 1:理解教育的内涵、本质、功能与价值问题; 目标 2:理解现代教师与学生的特征及其教育影响,现代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发 展趋势; 目标 3:掌握现代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关系原理,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与现代教学的基 本原理; 目标 4:初步学会用教育基本原理分析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4)人文、科学、艺术素养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H H H H H H H L M L L L M L H -1-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L L L H M H M M M M L L H M H H M M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H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H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H L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M L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L (14)交流合作 L M L L M M L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课程目标 1 M M M H 课程目标 2 H M L H H 课程目标 3 L H L H M 课程目标 4 M H H L 课程目标 -2- 内容 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毕业要求 内容 1 毕业要求 1 内容 2 内容 3 H 毕业要求 3 H M 毕业要求 4 M L H M H H M 教育的认识 3 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2.掌握教育三要素关系 3.分析教育的形态的分类标准 [教学内容]: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二)“教育”概念的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 二.教育要素 (一)教育者 (二)学习者 (三)教育影响 三.教育形态 (一)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三)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 四.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二)教育功能的特征 (三)教育功能的类型 (四)教育功能的形成和释放 本章思考题: 1.举出三种教育的日常用语,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其语境及含义。 2.比较中西方教育概念的异同。 3.教育三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4.教育功能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章 内容 5 M 毕业要求 2 第一章 内容 4 教育的历史发展 3 学时 [教学要求]: 1.识记五种教育起源论的代表任务及其基本观点 2.理解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3.具体分析现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3- L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神话起源说 (二)教育生物起源说 (三)教育心理起源说 (四)教育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交往起源说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农业社会的教育 (三)工业社会的教育 (四)信息社会的教育 三.现代教育的特征 (一)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四)现代教育的民主性 (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六)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本章思考题: 1.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教育发展的社会根源 2.展望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 学时 [教学要求]: 1.宏观了解教育理论演进的过程; 2.牢记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思想; 3.理解教育理论发展的基本逻辑; 4.逐步形成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教学内容]: 一.教育学的概念与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 (二)“教育学”的含义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创立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二)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三)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四.教育学的价值 (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章思考题: 1.教育学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3.杜威的主要教育主张。 4.为什么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理论?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9 学时 [教学要求]: 1.全面理解个体发展的内涵与维度 2.整体把握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3.综合分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4.结合实际评价目前中小学生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一.个体发展概念与需要 (一)人的发展概念 (二)人的发展的三个层面 (三)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个体的发展需要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一)个体自身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互动因素 三.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一)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三)有效组织管理教育活动 (四)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四.人的片面发展及其教育救治 (一)什么是人的片面发展 (二)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三)人片面发展的危害性 (四)人的片面发展的教育救治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个体发展?个体的发展有哪些需要和特征? 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教育如何才能促进个体的发展? -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6 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 2.深入分析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 3.结合实际探索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 (一)经济发展状况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的经济功能) (三)当代我国的经济改革与教育 (四)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发展关系 (一)政治体制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政治变革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当代我国的政治改革与教育 (四)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有关理论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 (一)文化模式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当代我国的文化变迁与教育 (四)教育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二)教育的人口功能 五.教育的其它功能 (一)教育的生态功能 (二)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 六.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条件 (一)遵循教育发展的社会规律 (二)正确把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三)正确处理教育功能之间的关系 本章思考题: 1.分析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 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4.教育的功能结构关系。 第六章 教育目的 6 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结构及其功能 2.识记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 -6-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掌握教育目的制订的依据 4.分析全面发展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一)教育目的的定义 (二)教育目的的概念辨析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定向功能 (二)调控功能 (三)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四)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结构 五.教育目的的实现路径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观 (二)五育协调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一致性 (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本章思考题: 1.教育目的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不同教育目的论的异同。 3.科学的教育目的是怎样确定的? 4.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及其节省实质 第七章 教育制度 自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2.熟悉国内外的主要学制 3.分析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背景条件及改革趋势 [教学内容]: 一.教育制度的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内涵 (二)教育制度的特征 (三)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 (四)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7-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西方古代学校教育制度 (二)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演变 (三)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改革 本章思考题: 1.教育制度的内涵及重要的学制内容 2.不同国家学制的异同 3.我国学校制度变迁中的主要问题及改革设想 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 6 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 2.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及其途径; 3.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4.分析师生关系的价值与类型; 5.综合分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教学内容]: 一.教师 (一)教师职业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角色和现象 二.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征 (二)学生的地位 (三)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调节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本章思考题: 1.现代教师角色及其特征。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3.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4.良好师生关系的价值及其建立的条件。 第九章 课程基本理论 6 学时 [教学要求]: 1.识记课程概念及其基本类型; 2.理解课程基本理论流派; 3.掌握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 -8-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分析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教学内容]: 一.课程的概念与理论 (一)课程的含义 (二)课程理论流派 二.课程组织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类型 (四)课程实施 (五)课程评价 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 (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本章思考题: 1.比较代表性课程理论的。 2.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3.不同课程类型和结构在现实课程中的表现。 4.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 第十章 教学基本原理 3 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教学的概念 2.理解教学规律 3.识记教学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二)教学基本规律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基本原则 (二)教学主要方法 四.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策略 (一)课堂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策略 本章思考题: 1.教学与教育的异同 2.怎样理解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9-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4.怎样理解启发性原则?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卫生学 教学方法建议: 1.课堂讲授 2.视频与案例分析 3.自主阅读与读书报告 4.小组讨论与分享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课程目标 1 第二章 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历史发展 课堂发言、案例分析 第三章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课程目标 2 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课堂发言、作业 第六章 教育目的 第七章 教育制度 课程目标 3 课堂发言、案例分析 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 第九章 课程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 4 第十章 教学基本原理 课堂发言、案例分析、作业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占 10% 平时作业 2 次,各占 20% 表 5.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指标 1.作业的规范性 2.作业的质量水平 3. 作业的创新性 优(90-100)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完成 结构分明,表达准确,逻辑非 常清晰 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他人 未提出的点子 良(89-80) 比较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完成 具有结构性,表达较为切合主 题,比较有逻辑 整体比较中规中矩,在某一 点上有自己的想法 中(79-70)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完成 能看出结构,表达基本切中主 题,逻辑性一般 重复已有的观点或设计 合格(69-60)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未按 时完成 结构不清楚,表达、缺乏逻辑 存在抄袭现象 等级 - 1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期末成绩 期末闭卷考试,占 50%。 填空题(每小题 1 分,10 题,共 10 分)判断题(每小题 1 分,10 题,共 10 分)、简答题(每小题 5 分,4 题,共 20 分)、论述题(1 题,共 20 分)、案例分析题(1 题,共 15 分)设计题(1 题,共 25 分)。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第 3 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参考资料: 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陈桂生.学校教育原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日]大河内一男.教育学的理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曲程等译,1984.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 钟启泉译,1986. [美]A.C 奥恩斯坦.美国教育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美]阿伦•奥恩斯坦;莱文•丹尼尔.教育基础(第八版)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杨树兵译,2003. 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法]卢梭.爱弥儿[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李平沤译,2001.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傅任敢译,1999. [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徐诚、杨汉麟译,1998.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杜殿坤译,1999. - 1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003 学分:3 总学时:48 课程内容概要: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该课程面向学前教育学院的学生,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 律和特征,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通过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 的学习,学生将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重点掌握与幼儿学习有关的知识、 理论和方法。本课程中共包含五个模块和九章具体学习内容:教育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 派及观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幼儿学习的智力因素、幼儿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的学习和认知风格)以及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原则。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目标 2: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 目标 3:将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实践。 目标 4:使得教育心理学成为学生的核心知识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2 教育情怀 6.尊重幼儿人格,尊重个体差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 细心,乐观向上,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10.掌握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幼儿身心发 3 保教知识 展规律、学习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有特殊需求幼儿的身心发展 课程目标 1、2、3 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4 保教能力 16.能鉴别幼儿个体差异及特殊需求,并给予恰当的支持与指 导,实施融合教育。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3 学时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 2 章 有关“学习”的基本问题 3 学时 - 12 - 课程目标 1、2、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学习的定义 2.学习类型划分的理论 第 3 章 行为主义对幼儿学习的解释 6 学时 1.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 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4.行为主义理论在当今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第 4 章 认知主义理论对幼儿学习的解释 6 学时 1.认知主义的主要理论 2.认知主义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第 5 章 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学习的解释 6 学时 1.皮亚杰的主要理论 2.维果斯基的主要理论 3.建构主义的理论及应用 第 6 章 人本主义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3 学时 1.马斯洛的主要理论 2.罗杰斯的主要理论 第7章 幼儿认知与学习的智力因素 6 学时 1.智力的概念 2.智力测验概览 3.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培养 第 8 章 学习动机 6 学时 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 9 章 幼儿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品质 6 学时 1.幼儿的学习风格 2.幼儿的学习品质 第 10 章 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 6 学时 1.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 2.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心理学概论、学前教育原理、教育概论、儿童发展 教学方法建议: 1.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内容首先将阐述概念和理论的含义,并将理论和教学案例进行充 分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够通过案例具体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与幼儿 教育的应用。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展现条例清晰、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丰 富学生的学习形式;综合使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 1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指导学生即学即练,在学习相关的教育心理学概念或原理之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刘昊,张凤,幼儿的学习与认知。安徽教育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参考资料: 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1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005 学时:48 学分:3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掌握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目标 2:掌握各个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心理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目标 3:了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和研究方法,形成对心理学书籍和文献收集、分析的能力。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学院本科一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学时 6)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 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对于我们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三)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怎么看待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四)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试述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五)当前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第二章 感觉 (学时 3)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 1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三.视觉基本现象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基本听觉现象 第四节 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二.嗅觉和味觉 三.内部感觉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是感觉? (二)外界的刺激强度和内在心理感受程度是否一一対应?请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三)能够解释各种视觉现象,比如视觉适应、视觉后像、马赫带等。 (四)人们的色觉异常有哪些? (五)听觉有哪些心理感受?受哪些因素影响。 (六)皮肤感觉和内部感觉包含哪些内容?对人类有什么样的意义? (七)什么叫联觉?不同的感觉通道之间的整合对于人类的信息加工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三章 知觉 (学时 3)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四.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二.运动知觉 - 1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节 错觉 (自学) 一.什么叫错觉 二.错觉的种类 三.错觉理论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是知觉?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在哪里? (二)什么是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三)结合实例说明知觉的特性。 (四)图形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五)人们在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的时候,依据的线索有哪些? (六)什么是时间知觉,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学时 6)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与幻想-意识的自发漂移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 (二)你怎么理解弗洛伊德关于意识的冰山理论? (三)睡眠分为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 (四)你怎么看待催眠? (五)影响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如何 运用这些知识。 (六)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第五章 记忆 第一节 (学时 6)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三.记忆的分类 - 1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记忆的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化 第四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第六节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组块、前摄抑制、后摄抑制、首因效 应、近因效应、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简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三)结合实际,说明影响记忆编码的因素。 (四)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 (五)人们是如何看待遗忘的原因? (六)记忆的歪曲有哪些特征? (七)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别? 第六章 思维 (学时 6)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二.想象 第三节 表象与思维的脑机制 一.表象的脑机制 - 1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推理的脑机制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与种类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四.推理 第五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三.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五.创造性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简述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二)简述思维的特点。 (三)什么是概念?概念形成的理论有哪些? (四)什么是推理?关于推理的心理过程有哪些理论? (五)什么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六)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 (七)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八)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七章 语言 (学时 3)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语言的结构 三.语言的种类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 第二节 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 第三节 语言的理解 一.语音知觉 二.词汇的理解 三.句子的理解 四.课文的理解 第四节 语言的产生 一.语言产生的性质 二.语言产生的单位 - 1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语言产生的阶段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言语和语言的区别。 (二)思考言语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三)简述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 (四)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五)言语产生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第八章 动机 (学时 3) 第一节 动机的概念 一.什么是动机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二.生理性动机 三.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二.意志行为中的冲突 三.意志行为中的挫折 四.意志的品质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名字解释: 动机 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二)请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什么是成就动机?如何培养成就动机? (四)如何提高自我效能? 第九章 情绪和情感 (学时 3)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二.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 情绪与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 2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三节 表情 一.面部表情 二.姿态表情 三.语调表情 四.感觉反馈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一.早期的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动机—分化理论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 五.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情绪有哪三种成分? (二)简述情感的分类。 (三)情绪具有哪些功能? (四)什么是情绪调节?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五)你如何看待情商? 第十章 能力 (学时 3) 第一节 能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天才与才能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二.能力的结构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一.一般能力测量 二.特殊能力和创造力测量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能力?为什么说知识不等于能力? (二)怎样理解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 2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四)如何理解智商?对待智力测验你有什么看法? (五)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六)什么关键期?什么是印刻效应? (七)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八)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一章 人格 第一节 (学时 6) 人格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结构 三.人格理论 第二节 性格 一.什么是性格 二.性格的分类 三.性格理论 四.性格测评 第三节 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二.气质类型 三.气质测评 第四节 自我意识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二.意识理论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五节 人格培养 一.影响人格差异的因素 二.如何培养良好人格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是人格,人格有哪些特征? (二)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三)什么是气质?什么是性格? (四)结合所学,判断自己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哪种性格? (五)什么是认知风格?有哪些类型? (六)心理学是如何测量人格的? (七)家庭教养方式有哪些类型?对孩子人格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八)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结合这些谈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多媒体视频分析、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 - 2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念和经典理论,明确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第四版)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参考资料: [美]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年 [英]朱莉娅,贝里曼等,《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 Roger R.Hock 著,《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年 邵郊编著,《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年版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第 2 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李新旺主编,《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年 - 2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608 学时:32 学分:2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计算机科学、教育技 术学以及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学前教育中的技术应用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理论性、综 合性和应用性。 该课程内容由三大模块的具体课程构成。第一模块为“理论知识学习模块”,侧重帮助学生理解现代 教育技术的内涵、价值以及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原则与策略,树立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第二模块为 “技术素养提升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技术”,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操作技能;第三模块 为“应用能力研修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该课程教学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幼儿园工作实务,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讨论、上机 操作、案例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作品等方法促进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加强 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价值,理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概况以及原则、策略, 具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目标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通过大量案例,学习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环境创 设、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区域游戏、以及一日生活活动中的方法与策略。 目标 3:理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原则,掌握资料搜索、图片处理与加工、音视频处理与加工、PPT 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的常用软件及操作技术,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目标 4:学会设计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整合的活动,体验教学设计——搜集资料——资料处理 与加工——PPT 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三、保教知识 指标点 8.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现 代信息技术知识,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3 17.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安 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将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做好班级保 育工作。 四、保教能力 18.能基于对幼儿游戏行为、特点的观察,支持与引导幼儿的 游戏活动。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 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 24 - 课程目标 2、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 [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对象、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应用意义;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的涵义 3.了解学前儿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位。 [教学内容]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 2.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辨析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1.传统教育技术 2.视听媒体技术 3.信息技术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点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利弊争论 2.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定位 【本章思考练习题】 查阅文献,描述你对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看法。 第二章 幼儿园信息化环境(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教学要求] 1.了解幼儿园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 2.重点理解班级层面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信息化环境的内涵 (二)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环境的构成 1.幼儿园专属网站 2.幼儿园安全门禁考勤系统 3.幼儿园云办公系统 4.云监控系统 5.教育资源共享系统 (三)幼儿园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成 1.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定义 2.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构成 3.幼儿园班级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 2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请利用在幼儿园见习的机会,通过拍照、文字等方式收集、记录幼儿园具有信息技术教学设备。 2.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一间幼儿园教室环境。 第三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2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教学要求] 1.深入认识教学媒体的相关概念; 2.了解教学媒体的特征; 3.学会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 (一)教学媒体的相关概念 1.教学媒体的使用时机和方式; 2.教学媒体的分类; 3.媒体、教学媒体、数字化媒体的概念 (二)教学媒体的特征 1.传统教学媒体的特征 2.数字化教学媒体的特征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1.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 2.教学媒体的使用策略 [本章思考练习题] 观察录像《谁愿意跟我一起玩》,分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媒体有哪些,从组合性、经济性、符合性等 原则分析其符合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8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教学要求] 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原则与理论基础 2.掌握信息技术整合的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掌握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区域游戏整合的方式 4.掌握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一日生活整合的方式 [教学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TPACK (二)技术支持下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1. 信息技术与健康领域活动的整合 2. 信息技术与语言领域活动的整合 3. 信息技术与社会领域活动的整合 4. 信息技术与科学领域活动的整合 5.信息技术与艺术领域活动的整合 6.信息技术与领域活动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三)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游戏组织与实施 1.区域环境及活动设计方法 - 2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信息技术与区域游戏“计划”环节的整合 3.信息技术与区域游戏“实施”环节的整合 4.信息技术与区域游戏“回顾”环节的整合 (四)技术支持下的幼儿一日生活 1.一日生活的基本构成环节和价值 2.信息技术与一日生活活动整合的方式(入园接待、早餐、如厕、盥洗等) [本章思考练习题] 选择一个年龄段,从五个领域的某一领域出发,设计一份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活动,提交 word 版本 到公邮。 第五章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搜索与下载(2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3) [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搜索引擎的基本应用; 2.掌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分类及其搜索与下载。 [教学内容] (一)不同搜索方式的搜索技巧 1.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以百度为例 2.利用全文数据库搜索——以 CNKI 为例 3.利用教育资源类网站/APP 获取教学素材 (二)不同类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 1.图像图片的收集与下载 2.音频文件的收集与下载 3.视频文件的收集与下载 [本章思考练习题] 利用所学搜索方式,搜索自己设计的教案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视频等教学素材。 第六章 图像资源的处理(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3) [教学要求] 1.了解图像资源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2.通过上机操作,学会使用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 [教学内容] (一)图像资源概述 (二)Powerpoint 软件的图片处理功能 1.图片的裁剪 2.图片背景的替换 3.去除图片水印 (三)美图秀秀的图像处理功能 1.抠图 2.人像美化 3.图片拼接制作长图片 (四)photoshop 的图像处理功能 1.如何制作蓝天白云幼儿园正门 2.如何制作小动物与生活环境配对游戏卡 - 2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如何制作个人名片 [本章思考练习题] 运用图片处理方式,处理自己所设计教案中需要的图片素材。 第七章 音视频资源的处理(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3) [教学要求] 1.学习音频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 2.学习常见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 [教学内容] (一)cooledit pro 音频处理软件: 1.音频的剪切 2.音频的组合 3.音频的淡入淡出效果 (二)爱剪辑视频处理软件的学习 1.视频的剪辑 2.视频的无缝转场特效 3.视频的添加字幕 [本章思考练习题] 综合运用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完成一份幼儿或自己的成长录像档案袋,要求画质清晰、配有声音和 字幕。 第八章 幼儿园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教学要求] 1.幼儿园教学课件的制作要求; 2.掌握制作 PPT 课件的方法; 3.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 PPT 课件的制作 1.幼儿园课件的特点与制作要求 2.PPT 课件制作的流程 3.PPT 课件制作的常用技巧:动画、路径、遮幕等 (二)幼儿园微课的制作 1.微课的内涵、特点与制作要求 2.运用 PPT 软件制作微课 2.运用 Camtasia studio 软件制作微课 [本章思考练习题] 综合运用所学软件和技术,为之前设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案完成配套的 PPT 课件,完成 PPT 课件的 录制,制作微课。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H M - 28 -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 幼儿园的信息化环境 H 第三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M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 M H H 第五章 教学素材的搜索与下载 H M 第六章 图像资源的处理 H M 第七章 音视频资源的处理 H M 第八章 幼儿园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文献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 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概况、原则与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1) 2.运用课堂讲授与讨论、案例分析、视频观看、实践操作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活 动中的应用方式,提高应用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2) 3.运用上机操作、案例分析、同伴示范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技巧。(对应课程目标 3) 4.运用上机操作、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设计与制作活动教案和教学课件。(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实践 1-2。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价值,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理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概况以及 第二章 幼儿园的信息化环境 原则、策略,具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 第三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意识。 课程目标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 基础,通过大量案例,学习将信息技术应用 到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 动、区域游戏、以及一日生活活动中的方法 与策略。 课程目标 3:理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原 则,掌握资料搜索、图片处理与加工、音视 频处理与加工、PPT 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的常 用软件及操作技术,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 力。 第二章 幼儿园的信息化环境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 整合 第三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第五章 教学素材的搜索与下载 第六章 图像资源的处理 第七章 音视频资源的处理 - 29 - 评价依据 课堂讨论、平时作业 (调查幼儿园使用信 息技术的类型、频次、 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等 情况) 课堂讨论、平时作业 (任选一个领域,设 计一份运用信息技术 开展的活动教案)、 期末作品 课堂讨论、上机操作、 期末作品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4:学会设计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五大 领域整合的活动,体验教学设计——搜集资 料——资料处理与加工——PPT 课件制作— —微课制作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 技术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 整合 第八章 幼儿园教学课件的设计 制作 模拟教学、期末作品 (微课、PPT 加活动设 计教案)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和考勤(50%) 平时作业:总共 3 次(40%),包括平时作业 1:幼儿园信息化教学环境调研报告/园长讲座后写反思 报告(10%);平时作业 2:介绍一种适合幼儿使用的软件或设备,并说明其用途(10%);平时作业 3:设计 融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一次(20%);自制信息化教学一次(20%)。 考勤与课堂讨论:占比 10% 2.期末成绩:期末作品 1 份,含 1 份活动设计\1 份课件\1 份录制并剪辑好的微课(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出勤及课 2 成绩占 3 占分比 堂发言占 分比例 例 20% 分比例 10% 10% 课程学习 目标 期末成绩 占分比例 50% 平时作业 1 成绩占 分比例 10% 课程目标 1 10 40 30 10 25 课程目标 2 20 30 40 20 25 课程目标 3 20 10 10 40 25 课程目标 4 50 20 20 30 25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5×(期 末成绩平均分/分目标试题 总分) +0.1×(平时成绩 1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 0.10×(平时成绩 2 平均分 /分目标总分)+ 0.20×(平 时成绩 3 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0.10×(出勤及课堂发 言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评分标准见“成绩考核说明”。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优 课程目标 1: 掌握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 涵、价值,理解信息 技术在学前教育中 应用的概况以及原 则、策略,具备在教 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的意识。 60-74 良 中/及格 掌握现代教育技 基本了解现代教 深入掌握现代教育 术的内涵、价值, 育技术的内涵、 技术的内涵、价值, 能够较好地理解 价值,基本了解 很好地理解信息技 信息技术在学前 信息技术在学前 术在学前教育中应 教育中应用的概 教育中应用的概 用的概况以及原则、 况以及原则、策 况以及原则、策 策略,具备在教学中 略,具备在教学 略,具备一定的 应用信息技术的较 中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应用信 强意识。 的意识。 息技术的意识。 - 30 - 0-59 不及格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 涵、价值缺乏基本了 解,不清楚信息技术 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 概况以及原则、策略, 缺乏在教学中应用信 息技术的意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较好地理解信息 基本理解信息技 课程目标 2: 理解 全面理解信息技术 技术与课程整合 术与课程整合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与课程整合的理论 的理论基础,能 理论基础,能够 合的理论基础,通过 基础,能够深入地分 够对案例展开分 通过观看案例基 大量案例,学习将信 析案例,熟练掌握将 析,较好地掌握 本了解将信息技 息技术应用到幼儿 信息技术应用到幼 将信息技术应用 术应用到幼儿园 园环境创设、幼儿园 儿园环境创设、幼儿 到幼儿园环境创 环境创设、幼儿 五大领域教学活动、 园五大领域教学活 设、幼儿园五大 园五大领域教学 区域游戏、以及一日 动、区域游戏、以及 领域教学活动、 活动、区域游戏、 生活活动中的方法 一日生活活动中的 区域游戏、以及 以及一日生活活 与策略。 方法与策略。 一日生活活动中 动中的方法与策 的方法与策略。 略。 能较好地掌握教 能基本掌握教学 课程目标 3: 理解 能熟练掌握教学媒 学媒体的选择与 媒体的选择与使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 体的选择与使用原 使用原则,较好 用原则,基本掌 使用原则,掌握资料 则,熟练掌握资料搜 地掌握资料搜 握资料搜索、图 搜索、图片处理与加 索、图片处理与加 索、图片处理与 片处理与加工、 工、音视频处理与加 工、音视频处理与加 加工、音视频处 音视频处理与加 工、PPT 课件制作、 工、PPT 课件制作、 理与加工、PPT 工、PPT 课件制 微课制作的常用软 微课制作的常用软 课件制作、微课 作、微课制作的 件及操作技术,具备 件及操作技术,具备 制作的常用软件 常用软件及操作 应用信息技术的能 应用信息技术的较 及操作技术,具 技术,具备应用 力。 强能力。 备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一定 的基本能力。 能力。 课程目标 4:学会设 计信息技术与幼儿 园五大领域整合的 活动,体验教学设计 ——搜集资料—— 资料处理与加工— —PPT 课件制作— —微课制作的完整 过程,培养学生应用 信息技术开展幼儿 园教育教学活动的 能力。 能够较为熟练地 能够熟练设计信息 设计信息技术与 技术与幼儿园五大 幼儿园五大领域 领域整合的活动,熟 整合的活动,较 练掌握教学设计— 好地掌握教学设 —搜集资料——资 计——搜集资料 料处理与加工—— ——资料处理与 PPT 课件制作—— 加工——PPT 课 微课制作的完整过 件制作——微课 程。 制作的完整过 程。 识,还不能掌握将信 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 环境创设、幼儿园五 大领域教学活动、区 域游戏、以及一日生 活活动中的方法与策 略。 不了解教学媒体的选 择与使用原则,不能 掌握资料搜索、图片 处理与加工、音视频 处理与加工、PPT 课 件制作、微课制作的 常用软件及操作技 术,缺乏应用信息技 术的能力。 息技术与幼儿园 不会设计信息技术与 五大领域整合的 幼儿园五大领域整合 活动,基本掌握 的活动,对完成教学 教学设计——搜 设计——搜集资料— 集资料——资料 —资料处理与加工— 处理与加工—— —PPT 课件制作—— PPT 课件制作— 微课制作的过程缺乏 —微课制作的过 基本能力。 程。 王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5 月 - 31 - 合的理论基础缺乏认 基本能够设计信 七、参考资料 冯晓霞. 计算机与幼儿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郭力平. 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贾居坚, 秦旭芳.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 胡彩云编著,《学前教育课件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年 - 3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 1》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12 学时:16 学分: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文学艺术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理论与歌唱技能技巧初步掌握 科学演唱的方法,通过练唱不同题材、风格的艺术歌曲与幼儿歌曲发展学生对声乐作品的范唱能力、艺术 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歌唱的语言、歌 唱的情感处理,歌唱哼鸣、连音、慢断音、连音与顿音结合的技巧训练,幼儿歌曲特点、幼儿歌唱形式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唱法流派与保护嗓音的知识; 目标 2:掌握科学发声方法,形成良好演唱习惯,具备幼儿歌曲范唱能力; 目标 3: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提升表现、处理歌唱作品的能力; 目标 4:了解幼儿歌曲的分类以及演唱形式,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歌曲选择适宜的歌唱方法。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2.保教知识 指标点 3.依法执教,遵守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四 有”好老师。 9. 具备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三、授课对象 第三学期,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歌唱的基础知识 1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1 第一节 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常见歌唱方法的共性与个性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嗓音保护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三种歌唱方法各有什么特点与共性? 3.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嗓子? 第二章 歌唱的基本方法 8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2、3、4 第一节 歌唱的准备工作 - 33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3、4 课程目标 1、2、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 歌唱的呼吸 第三节 歌唱的发声 第四节 歌唱的共鸣 第五节 歌唱的语言 第六节 歌唱的情感处理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简述歌唱呼吸与歌唱姿势的关系,二者怎样协调促进。 2.简述歌唱发声器官及其运用。 3.简述歌唱共鸣的分类与运用。 4.对指定的幼儿歌曲进行歌曲处理并演唱。 4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2、3 、4 第三章 歌唱技能训练 第一节 哼鸣练习 第二节 连音练习 第三节 慢断音练习 第四节 连音与顿音结合的练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体验歌唱技巧在歌唱中的运用。 2.举例说明连音、连音与顿音结合的练习技巧在歌曲处理上的运用。 第四章 幼儿歌曲的分类与演唱 3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4 第一节 幼儿歌曲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幼儿歌曲的演唱形式 第三节 不同类型幼儿歌曲的演唱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举例说明幼儿园歌唱的形式有哪些。 2.幼儿歌曲可以怎么分类,不同体裁幼儿歌曲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 声乐作品选曲: 成人歌曲类: 《送别》《花非花》、《问》、《踏雪寻梅》、《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故乡的小路》、 《喀秋莎》、《摇篮曲》、《大海啊,故乡》、《思乡》、《梨花颂》、《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清晨 我们踏上小道》等(根据学生情况歌唱曲目可机动) 幼儿歌曲类: 《春天和我捉迷藏》、《可爱的家》、《划船》、《云》、《表情歌》、《好朋友》、《柳树姑娘》、 《小树叶》、《快乐的小笛子》、《春晓》、《咏鹅》、《悯农》等(根据学生情况歌唱曲目可机动)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一章 歌唱的基础知识 H M M M 第二章 歌唱的基本方法 M H H M 第三章 歌唱技能训练 M H H M 第四章 幼儿歌曲的分类与演唱 M M M H - 3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中外音乐欣赏 教学方法建议: 1.综合运用讲授、作品欣赏、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歌唱方法、嗓音保护 知识。(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讲授、教师示范、歌曲练习、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培养学生 的歌曲范唱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讲授、示范、练习、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演唱技巧与处理、表现作品的能力。(对 应课程目标 3) 4.综合运用讲授、案例模拟、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幼儿歌曲范唱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4)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目标 1:了解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唱 评价依据 第一章 歌唱的基础知识 法流派与保护嗓音的知识; 目标 2:掌握科学发声方法,形成良好 第二章 歌唱的基本方法 演唱习惯,具备幼儿歌曲范唱能力; 目标 3: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提 第三章 升表现、处理歌唱作品的能力; 歌唱技能训练 目标 4:了解幼儿歌曲的分类以及演唱 形式,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歌曲选择 第四章 幼儿歌曲的分类与演唱 适宜的歌唱方法。 课堂讨论、课堂发言、平 时作业、单元考核 课堂讨论、课堂发言、平 时作业、单元考核 课堂讨论、课堂发言、平 时作业、单元考核 课堂讨论、课堂发言、平 时作业、单元考核 (二)考核方式 1.单元考核 1,占总成绩的 30% 2.单元考核 2,占总成绩的 30% 3.单元考核 3,占总成绩的 30% 4.平时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出勤及 单元考核 1 单元考核 2 单元考核 3 占分比 30% 占分比 30% 占分比 30% 课程目标 1 10 10 10 25 分目标达成度={0.3×(单 课程目标 2 40 40 10 25 元考核 1 平均分/分目标总 课程目标 3 40 40 10 25 分)+0.3×(单元考核 2 平 课程目标 4 10 10 70 25 均分/分目标总分) +0.3× 课目标 - 35 - 课堂发言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10%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平时作业平均分/分目标 总分) +0.1×(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言平均分/分目 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分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清晰明确地掌握 较好地掌握歌唱 能基本掌握歌唱 对歌唱发声的基本 歌唱发声的基本 发声的基本原理 发声的基本原理 原理与三种声乐唱 原理与三种声乐 与三种声乐唱法 与三种声乐唱法 法的审美特征与标 唱法的审美特征 的审美特征与标 的审美特征与标 准理解存在偏颇或 与标准。 准。 准。 认识不足。 熟练掌握歌曲演 较好掌握歌曲演 唱的科学方法,音 唱的科学方法, 准无误、节奏准 音准节奏大体准 确,声音流畅、吐 确无误,声音吐 字清晰,能声情并 字较为清晰流 茂的完整表现作 畅,能完整表现 品。 作品。 课程目标 3: 掌握一 熟练掌握歌曲演 较好掌握歌曲演 基本掌握歌曲演 定的歌唱技能技巧, 唱技巧,能合理运 唱技巧,能较好 唱技巧,能尝试运 提升表现、处理歌唱 用歌唱技巧对歌 运用歌唱技巧对 用歌唱技巧对歌 作品的能力; 曲进行表现。 歌曲进行表现。 曲进行表现。 课程目标 4: 了解幼 较好了解幼儿歌 了解幼儿歌曲的 基本了解幼儿歌 不了解幼儿歌曲的 儿歌曲的分类以及演 曲的分类以及演 分类以及演唱形 曲的分类以及演 分类以及演唱形 唱形式,能根据不同 唱形式,熟练掌握 式,掌握不同类 唱形式,基本掌握 式,没有掌握不同 类型的幼儿歌曲选择 不同类型的幼儿 型的幼儿歌曲的 不同类型的幼儿 类型的幼儿歌曲的 适宜的歌唱方法。 歌曲的演唱方法。 演唱方法。 课程目标 1: 了解歌 唱发声的基本原理、 唱法流派与保护嗓音 的知识; 课程目标 2: 掌握科 学发声方法,形成良 好演唱习惯,具备幼 儿歌曲范唱能力; 基本掌握歌曲演 唱的科学方法,音 准节奏基本准确 无误,声音吐字基 本清晰流畅,能较 为完整表现作品。 对歌曲演唱的科学 方法无法掌握或理 解存在偏颇,音准 节奏存在严重问 题,不能完整表现 作品。 对歌曲演唱技巧无 法掌握或理解存在 偏颇,无法运用歌 唱技巧对歌曲进行 表现。 歌曲的演唱方法。 演唱方法。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歌唱》毕海燕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声乐》唐国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声乐基础训练》梁峻岭编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声乐曲选集》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与幼儿歌曲演唱》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来小玲 杜鹏宇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 3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参考资料: 《声乐文化学》郭建民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歌唱动力学》【英】梅丽贝丝.邦奇著 韩丽艳 - 37 - 蒋世雄 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26 学时:32 学分:2 《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结合儿童文学学科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幼儿教师所需 的儿童文学理论和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儿童文学赏析方法,提高审美能力,支持学生科学儿 童观、教育观的形成,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成长。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文学的概念、历史与发展、艺术特征;儿童诗歌、儿童图画书、儿童故事、儿 童小说、儿童戏剧与影视文学等常见儿童文学文体的概念、特征与经典作品赏析;尝试儿童诗歌创编及故 事讲述。 教学方法注重文学理论与文学阅读、审美感知的连接,启发学生从作品阅读体验到文学鉴赏与分析的 提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作品分析、课堂讨论、课堂发言、文献阅读与分析、小组合 作学习、见习观察等,支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历史与发展、艺术特性,丰富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目标 2:了解儿童文学主要文体的概念、特征及其代表作品,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 目标 3:阅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在作品中感受、理解儿童,支持学生科学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 目标 4:尝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与需要的儿童文学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成长。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二、教育情怀 三、保教知识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观、 儿童观和教育观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3 7.具备较好的人文底蕴,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 课程目标 1、2 9.具备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1、2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四、保教能力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 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 38 - 课程目标 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儿童文学的概念、研究范围、本质、特征、 功能等。了解儿童文学的历史与发展,掌握现代儿童文学的艺术特性,为具体文体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一.绪论 (一)课程介绍 (二)儿童文学的概念 二.儿童文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 (二)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 (二)儿童文学的现代精神 三.儿童文学的审美艺术特性 (一)韵律艺术 (二)游戏艺术 (三)幽默艺术 (四)荒诞艺术 (五)叙事艺术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是儿童文学? 二.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发展有何关系? 三.儿童文学的主要审美艺术特征 第二章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 1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儿童诗歌 了解和掌握儿歌、儿童诗的基本特征。欣赏、讨论、分析儿童诗歌,学习从儿童需要、文学、美学和 教育的不同维度鉴赏儿童诗体文学作品。尝试创作儿童诗歌。 (一)儿歌(童谣) (二)儿童诗 本节思考练习题 (一)收集儿歌游戏,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幼儿园活动中。 (二)创编并分享 1-2 首儿歌或儿童诗。 二.儿童图画书 了解和掌握图画书的特征,欣赏、讨论、分析图画书名家作品,学习从儿童需要、文学、美学和教育 等不同维度鉴赏儿童图画书作品。 (一)图画书的版式 (二)图画书的图文关系 (三)图画书阅读与欣赏 本节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给幼儿讲读图画书? (二)图画书课外阅读五十本 三.儿童故事 介绍和欣赏儿童故事,了解儿童心理,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儿童世界。掌握故事的特征,学习 故事的改编方法。 (一)童话的概念、特点、表现方法,经典童话作品简介 - 3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其他类型儿童故事 (三)经典作品简介 本节思考练习题 (一)阅读并挑选适合幼儿的童话两篇 (二)经典儿童故事作品课外阅读两部 四.儿童小说 介绍和欣赏儿童小说经典作品,掌握儿童小说的特征与赏析方法。 (一)儿童小说的概念、特征 (二)儿童小说的类型与赏析方法 (三)经典作品简介 本节思考练习题 (一)分析一部经典儿童小说的艺术特性 (二)经典儿童小说课外阅读一部。 五.其他文体 介绍儿童戏剧、儿童影视文学等其他儿童文学文体类型,引导学生扩展儿童文学视野。尝试创作儿童 剧本。 (一)经典儿童戏剧作品简介。 (二)经典儿童影视文学作品简介 本节思考练习题 (一)重温一部儿童电影,记录并对比前后观感的不同 (二)儿童影视对儿童的影响是否利大于弊? 第三章 儿童文学实践应用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利用下园见习观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在幼儿园的教育应用,讨论如何为幼儿选择儿童文学作品,练习 儿童故事/图画书讲读。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 (一)幼儿园儿童文学教育应用的观察、分析与交流; (二)尝试开展幼儿园儿童文学教育活动。 二.儿童故事/图画书的讲读练习 学生分小组互讲互评,班级交流,教师指导总结。 三.儿童文学创作与改编 尝试儿歌、儿童诗、童话、故事、儿童剧剧本等文体创编。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一章 儿童文学概论 H M M M 第二章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 M H H M 第三章 儿童文学教育应用 M H M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作品分析、课堂讨论、课堂发言、文献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儿童文 学的基本问题与赏析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1、2) 2.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及方法进行儿童文学作 - 4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品赏析。(对应课程目标 2、3)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与练习、见习观察等,促进学生掌握儿童文 学教育应用的方法与策略。(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通识核心课程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历史与 第一章 发展、艺术特性,丰富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评价依据 课堂讨论、课堂发 儿童文学概论 言、期末论文 课程目标 2: 了解儿童文学主要文体的概 念、特征及其代表作品,学习儿童文学作品 第二章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 第二章 儿童文学作品赏析 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程目标 3: 阅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在作 品中感受、理解儿童,支持学生科学儿童观、 教育观的形成; 课程目标 4: 尝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与需要 课堂发言、平时作 业、期末论文 课堂讨论、课堂发 言、期末论文 平时作业、课堂练 的儿童文学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学前教育专 第三章 儿童文学教育应用 业能力的成长。 习、课堂讨论、期 末论文 (二)考核方式 1.平时作业 1,儿童文学文体创作,占总成绩的 25%; 2.平时作业 2,儿童文学教育实践活动,占总成绩的 25%; 3.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学习目标 期末论文占分 平时作业 1 占 平时作业 2 占 比例 50% 分比例 25% 分比例 25%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0.5×(期末论文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1 25 50 标总分)+0.5×(平时作业 1 成 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5×(期末论文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2 25 50 标总分)+0.5×(平时作业 1 成 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5×(期末论文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3 25 50 标总分)+0.5×(平时作业 2 成 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 4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0.5×(期末论文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4 25 50 标总分)+0.5×(平时作业 2 成 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优 良 中/及格 课程目标 1:掌握儿 基本掌握儿童文 基本了解儿童文 明确掌握儿童文学 童文学的概念、历史 学的概念、历史 学的概念、历史 的概念、历史与发 与发展、艺术特性, 与发展、艺术特 与发展、艺术特 展、艺术特性,人文 丰富学生的文学艺 性,人文素养有 性,人文素养略 素养明显丰富 术素养; 所丰富 有丰富 基本掌握儿童文 基本了解儿童文 课程目标 2: 了解 明确掌握儿童文学 学主要文体的概 学主要文体的概 儿童文学主要文体 主要文体的概念、特 念、特征及代表 念、特征及代表 的概念、特征及其代 征及代表作品,灵活 作品,基本准确 作品,儿童文学 表作品,学习儿童文 准确运用儿童文学 运用儿童文学赏 赏析方法运用不 学作品的赏析,提高 赏析方法,审美能力 析方法,审美能 甚准确灵活,审 学生的审美能力; 明显提高 力有所提高 美能力略有提高 阅读一定数量的 能够阅读儿童文 课程目标 3: 阅读 主动大量阅读儿童 儿童文学经典作 学经典作品,在 儿童文学经典作品, 文学经典作品、能在 品,能在儿童文 儿童文学作品中 在作品中感受、理解 儿童文学作品中积 学作品中较深入 感受、理解儿童 儿童,支持学生科学 极深入感受、理解儿 感受、理解儿童, 的能力较弱,儿 儿童观、教育观的形 童,树立正确的儿童 树立较正确的儿 童观、教育观有 成; 观、教育观 童观、教育观 待进一步树立 基本能思考并尝 课程目标 4: 尝试 积极主动地思考并 尝试符合学前儿 试符合学前儿童 符合学前儿童特点 尝试符合学前儿童 童特点与需要的 特点与需要的儿 与需要的儿童文学 特点与需要的儿童 儿童文学教育应 童文学教育应用 教育应用方法,支持 文学教育应用方法, 用方法,学前教 方法,学前教育 学生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 育专业能力成长 专业能力成长获 能力的成长。 成长获得有力支持 获得较多支持 得一定支持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方卫平.儿童文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陈晖.阅读世界儿童文学经典.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年。 - 42 - 0-59 不及格 对儿童文学的概念、 历史与发展、艺术特 性不太了解,人文素 养无明显丰富 对儿童文学主要文体 的概念、特征及代表 作品不太了解,儿童 文学赏析方法运用不 准确,审美能力提高 不明显 阅读儿童文学经典作 品不足,在儿童文学 作品中不能感受、理 解儿童,儿童观、教 育观不够正确 没有思考并尝试符合 学前儿童特点与需要 的儿童文学教育应用 方法,学前教育专业 能力成长获得支持不 明显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彭懿.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 北京:接力出版社,2011。 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 方卿、崔晔.遇见最美的书. 北京:接力出版社,2011。 方美波.幼儿文学作品导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 4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Ⅰ》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19 学时:32 学分:1 舞蹈Ⅰ以舞蹈艺术概论为理论基础,以芭蕾、古典、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训练体系为架构。学生将通 过全面的基础性的正确的训练方法,使身体具备一定的动作能力、舞蹈技术同时具有一定的舞蹈艺术素养。 艺术的习得和能力的储备将为师范生提供职业环境中胜任舞蹈艺术教学工作开展的支持。 通过教学过程,强化身体作为舞蹈艺术呈现的特殊媒介的作用,强调舞蹈外化思想、输出讯息、沟通 情感等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本课程的外延,将‘以身施教,以美育人’的新时期教育观融入课堂,通过 ‘美’的培育,使学生对身体美、姿态美更有意识,并向精神美、道德美的层次提升。 二、课程目标 舞蹈蕴涵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舞蹈教育要以舞蹈文化为主干,注重舞蹈教学内容 的人文性与时代感性,形成多元文化,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本课程的学习以掌握舞蹈 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协调性及表现力。 目标 1: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舞蹈素养。 目标 2:能够掌握动作技能训练内容与方法,提升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并保持良好的体态。 目标 3:重视艺术素养对于学前专业的重要性;能够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学习的兴趣。 舞蹈课程目标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要求,是以培养优秀学前教育人才为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热 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以及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渗透践行师德的毕业要求;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基本训练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毕业要求重要途径;掌握幼儿舞蹈的表现与基本舞蹈技能的培养体现着学会教育与育 人、学会发展的毕业要求。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课程目标 3 M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3)健康素养 L M M L H H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4)人文、科学、艺术素 H 养 - 44 -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 人 M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1)自主学习 M H H L M M L M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4)交流合作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师范)专业 2020 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舞蹈艺术概论》是学生认识舞蹈、理解舞蹈、学习舞蹈的必读书目。在宽泛的舞蹈概念的介绍中, 将日常生活所见、所感的物态形象、生活事件、真实场景、情感交流等内容恰当的融入舞蹈作品中,充分 感受和品味舞蹈艺术之美;基本体态、动作规范等训练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身体部位的运动方式,增强 学生身体肌肉的控制力以及各肢体部位的灵活性,提高身体表达力,并能准确在音乐的旋律、节奏伴奏下 独立完成舞蹈组合,以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舞蹈能力。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内容 1 课程内容 2 H L - 45 - 课程内容 3 课程内容 4 课程内容 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2: H 课程目标 3: L L H 课程目标 4: 《舞蹈艺术概论》是一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舞蹈、理解舞蹈、学习舞蹈的教学指南。通过基本体态、 动作规范及舞蹈表现力三方面的培养将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舞蹈基础。上述三个方面是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 基础。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毕业要求 课程内容 1 课程内容 2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课程内容 3 课程内容 4 课程内容 5 M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H (4)人文、科学、艺术素养 L M H L M M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M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1)自主学习 H H M M M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4)交流合作 第一章 芭蕾舞基础训练 8 学时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中,基础训练是一项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舞蹈基本动作、掌握技能训练 内容和方法,突出在柔韧、灵活、协调、优美等体态语言与动作方面的教学训练,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 - 4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舞蹈教学的整体功能,打下扎实的舞蹈基础,为后续的舞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地面训练 (一)舞蹈基础训练概况 (二)勾绷脚组合 (三)吸伸腿组合 (四)压腿组合 (五)踢腿组合 二.把杆训练 (一)擦地组合 (二)蹲组合 (三)小踢腿组合 三.把下训练 (一)手位组合 本章思考练习题 芭蕾舞中的开、绷、直、立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二章 古典舞基础训练 8 学时 一.地面训练 (一)古典舞身韵“提沉” 二.中间训练 (一)古典舞手位训练 (二)古典舞脚位训练 (三)古典舞手眼训练 三.步法训练 (一)古典舞花梆步组合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中国古典舞中的形、神、劲、律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三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 16 学时 通过“动感、动势、动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民间舞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 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藏族组合训练 (一)藏族动律屈伸组合 (二)藏族动律颤踏组合 二.蒙族组合训练 (一)手位脚位组合 (二)蒙族硬腕组合 本章思考练习题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 4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与示范、学生观察与模仿、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视频分析诊断等。 六、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舞蹈基础理论、芭蕾舞基础训练、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三个章 节的内容。 考核方式以阶段测验的方式进行。因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没有期末考试,故以阶段测验的方式进行考 核,以平时成绩的平均成绩为本学期的最终成绩。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芭蕾舞基础训练 课程目标 1 课堂发言、讨论、作业 一、舞蹈基础知识 芭蕾舞基础训练 课程目标 2 古典舞基础训练 课堂实践、讨论、作业 民间舞基础训练 芭蕾舞基础训练 课程目标 3 课堂发言、讨论、作业 一、舞蹈基础知识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阶段性测验 2 次,占 40%;作业 15 次,占 40%;课堂出勤率占 10%;课堂互动讨论占 10%;评分标准 详见下表。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优(85-90) 良(80-85) 中(75-80)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2.舞蹈组合完成规范、流畅,并 3. 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 能准确的配合音乐的旋律和节 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针 奏,表现舞蹈的情绪与意境。 对性探讨 舞蹈组合完成规范、流畅,并能 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 准确的配合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 表现舞蹈的情绪与意境。 性探讨 舞蹈组合完成基本规范、流畅, 基本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 基本能够配合音乐的旋律和节 关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 奏,表现舞蹈的情绪与意境。 针对性探讨 舞蹈组合完成不太规范、流畅, 不太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 不太准确的配合音乐的旋律和节 关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 奏,表现舞蹈的情绪与意境。 针对性探讨 2.期末成绩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没有期末闭卷考试。即以阶段性测查的形式进行技能考查,以平时成绩+阶段性 测查两部分成绩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 - 4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参考资料 1.教材: 中国大学慕课《学前教育舞蹈》资源 2.参考资料: 《舞蹈基础》陈康荣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徐尔充 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 4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钢琴Ⅰ》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21 学时:32 学分:1 本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基础课程,围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专业需求,注重基本知识和实践应 用能力的培养,是一门集艺术性、理论性、科学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学习音乐基本理论 知识及弹奏不同类型、风格的钢琴作品,了解音乐的最基本规律,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 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与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 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涉及旋律、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结构、体裁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钢琴的基本弹奏方 法、基本练习、技巧性练习曲与不同风格乐曲的演奏。练习曲目的选择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传 统、经典的教学曲目为主,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不同的钢琴弹奏方法,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提 高对音乐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艺术 修养,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教育学与其他音乐实践课程奠定基础。课程包括音乐基础理论与钢琴弹奏两部分, 力求通过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两个层面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审美与音乐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其教学方法 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品欣赏及分析等多元化的教 学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 1:通过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强化实践应用能力,掌握音乐作品中调式、节奏、旋律、乐 句、乐段的分析方法,能够对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理解及表达。 目标 2:通过钢琴技巧学习与幼儿歌曲的弹唱练习,提高学生钢琴弹唱的技术水平,从而丰富学生的 音乐表现力,发展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标 3: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加强小组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并具有一定 的反思能力。 目标 4:通过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 审美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三、保教知识 指标点 课程目标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1、2、3、4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 5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音乐中的旋律 第一节 乐音体系 第二节 五线谱记谱法 第三节 简谱记谱法 2 学时 第四节 钢琴实践练习 (一)单声部的旋律线走向:上行、下行、平行。 (二)断奏练习: 1. 正确的弹奏姿势 2. 单音、双音断奏练习 3. 断奏作品弹奏讲解:音的分组、拍号等涉及的相关音乐知识。 4. 练习作品:拜耳 P6、P7 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是基本音级?它是如何标记的? (二)熟记音名与唱名的对应关系。 (三)如何在钢琴键盘上识别半音和全音? (四)常用变音记号有哪些?分别说出其作用。 (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兴五线谱识谱练习。 (六)练习单音、双音断奏时手臂、手腕的动作 练习作品:拜耳 P6(右手、左手)P7(双手断奏) 第二章 音乐中的节奏 第一节 节拍 第二节 节奏 第三节 钢琴实践练习 3 学时 连奏练习: 1. 连奏练习:拜耳 P17 No.3-7 2. 作品弹奏讲解:音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 3. 练习作品:拜耳 P19 No.9 拜耳 P23 No.16、17 儿歌:《两只老虎》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常见拍号有哪些?请说出其含义。 (二)说出常见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准确击拍并读出各种常用节奏型。 (四)连奏在演奏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五)练习作品:拜耳 P17 No.3-7 拜耳 P19 No.9 拜耳 P23 No.16、17 儿歌:《两只老虎》但邵义 P56 - 5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 音乐中的音程 2 学时 第一节 音程 第二节 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第三节 音程的转位 第四节 钢琴实践练习 双音练习: 1.双音练习:但邵义 P77 双音分手练习 2.作品弹奏讲解:音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 3.练习作品:汤普森《溜冰》、《跳舞的熊》 儿歌:《小红帽》但邵义 P59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计算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二)自然音程有哪些种类? (三)音程如何扩大和缩小? (四)怎样识别变化音程? (五)音程转位的方法;音程转位后有何变化规律? (六)双音在演奏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七)练习作品:但邵义 P77 双音分手练习 汤普森《溜冰》、《跳舞的熊》 儿歌:《小红帽》但邵义 P59 第四章 音乐中的和弦 第一节 三和弦 第二节 七和弦 第三节 钢琴实践练习 3 学时 和弦练习: 1.和弦练习:汤普森《跳到我的姑娘身旁》、《伦敦桥》 2.作品弹奏讲解:音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 3.练习作品:拜耳 P40 No.55、48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是三和弦?它包含哪些种类?每一种三和弦是如何构成的? (二)什么是七和弦?常见七和弦有哪些种类?每一种七和弦是如何构成的?(三)说出三和弦与七 和弦转位的方法及转位之后的名称。 (四)和弦在演奏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五)练习作品:汤普森《跳到我的姑娘身旁》、《伦敦桥》 拜耳 P40 No.55、48 第五章 音乐中的调式 第一节 调式 第二节 调号 第三节 平行大小调 第四节 调式中的和弦 3 学时 (一)大调式中的和弦 - 5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小调式中的和弦 第五节 钢琴实践练习 调式练习: 1.调式音阶:C 大调、音阶、琶音、和弦连接 2.儿歌:《粉刷匠》 3. 作品弹奏讲解:音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大调式、小调式有哪些种类? (二)熟练掌握升号调与降号调调号,并能识别其主音高度。 (三)什么是平行大小调?其有何特点? (四)如何判断西洋大小调? (五)练习作品:C 大调、音阶、琶音、和弦连接 儿歌:《粉刷匠》 第六章 歌曲的基本结构与体裁 第一节 歌曲常见结构 3 学时 (一)单一部曲式 (二)单二部曲式 (二)单三部曲式 第二节 幼儿歌曲的风格 (一)进行曲 (二)抒情歌曲 (三) 叙事歌曲 (四) 摇篮曲 (五) 游戏歌曲 (六) 童谣 第三节 钢琴实践练习 弹奏练习: 1.调式音阶、琶音、和弦连接:a 小调 2.儿歌:《走路》 3. 作品弹奏讲解:音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歌曲常见的曲式结构有哪些?如何区分? (二)歌曲常见的歌曲风格有哪些? (三)练习作品:音阶、琶音、和弦连接:a 小调 儿歌:《走路》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音乐中的旋律 H H 第二章 音乐中的节奏 H H - 53 -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H H H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 音乐中的音程 H H H 第四章 音乐中的和弦 H H H 第五章 音乐中的调式 H H H 第六章 歌曲的结构与风格 H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调式的基 本特点,理解钢琴基础练习的价值与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3) 2.通过教师课堂教授、示范演奏、课堂演奏、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了解钢琴练习曲的技术特点及乐谱 中各类演奏法的正确表达方式。(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与讨论、示范演奏、名曲片段欣赏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乐感,并且能够从理性、 科学的角度对钢琴作品进行分析。(对应课程目标 1) 4.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示范演奏等方式,通过钢琴作品的不断积累以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美感的体 会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目标 1:通过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强化实 践应用能力,掌握音乐作品中调式、节奏、旋律、 第一、二、五、六章 乐句、乐段的分析方法,能够对作品进行正确的 平时作业、期末 考试 评价、理解及表达。 目标 2:通过钢琴技巧学习与幼儿歌曲的弹唱练 习,提高学生钢琴弹唱的技术水平,从而丰富学 全部章节 生的音乐表现力,发展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 平时作业、期末 考试 新能力。 目标 3: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加强小组间的沟通 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并具有 第二、三、四章 一定的反思能力。 目标 4:通过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引导学生 构建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 全部章节 力与审美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 1: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0% 3.平时作业 3,占总成绩的 10% - 54 - 平时作业、期末 考试 平时作业、期末 考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平时作业 4,占总成绩的 10% 5.平时作业 5,占总成绩的 10% 6.期末考试:考试,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期末 课程 目标 考试 占分 比例 平时作 业1占 分比例 50% 课程 目标 1 40 10% 60 平时 平时作 作业 2 平时作 平时作 占分 业 3 占分 业 4 占分 比例 比例 10% 比例 10% 20 20 10% 50 业5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10% 10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考 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分)+0.10×(平时作业 1 成绩平 课程 目标 2 20 20 20 40 10 10 均分/分目标总分) +0.10×(平 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 +0.10×(平时作业 3 成绩平 课程 目标 3 课程 目标 4 30 10 10 10 50 50 均分/分目标总分)+0.10×(平 时作业 4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10 10 20 30 20 30 分+0.10×(平时作业 5 成绩平均 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目标 1:通过音乐基 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掌握音乐作品中调 式、节奏、旋律、乐 句、乐段的分析方 法,能够对作品进行 正确的评价、理解及 表达。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的五线谱理论知 基本理解五线谱 不能理解五线谱理 识,较好地掌握 理论知识,基本掌 论知识,不能掌握音 音乐作品中调 握音乐作品中调 乐作品中调式、节 完全理解基础的五 线谱理论知识,很 好地掌握音乐作品 中调式、节奏、旋 律、乐句、乐段的 分析方法,能够对 作品进行正确的评 价。 较好的理解基础 式、节奏、旋律、 式、节奏、旋律、 奏、旋律、乐句、乐 乐句、乐段的分 乐句、乐段的分析 段的分析方法,不能 析方法,能够对 方法,能够对作品 够对作品进行正确 作品进行相对正 进行评价。 评价。 确的评价。 - 5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目标 2:通过钢琴技 巧学习与自主创编 幼儿歌曲伴奏,提高 学生钢琴弹唱的技 术水平,从而丰富学 生的音乐表现力,发 展他们的自主探索 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自如运用正确演 奏技巧,完整弹奏 练习曲和小型音乐 作品,并具有较高 的音乐音乐表现 力,有一定的创新 能力。 能较好地运用演 奏技巧,完整弹 基本能运用演奏 奏练习曲和小型 技巧,弹奏练习曲 音乐作品,并具 和小型音乐作品, 有较好的音乐表 基本具有音乐理 现力和创新能 解力和创新能力。 力。 目标 3:增强自身能 综合演奏能力有大 综合演奏能力有 力,加强小组间的沟 幅度提高,常与其 一定提升,基本 通与交流,培养学生 他同学进行交流并 能与其他同学进 合作意识与团队精 具有反思能力,对 行交流并反思, 神,并具有一定的反 学习音乐的兴趣很 对学习音乐有一 思能力。 高。 定的兴趣。 目标 4:通过音乐理 论与实践的学习,引 对音乐作品的深层 导学生构建正确的 认识与诠释能力有 音乐审美观念,培养 较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音乐想象力、审美 与审美能力,提高学 能力与艺术素养有 习兴趣、提升音乐素 较大幅度的提升。 养。 对音乐作品的深 层认识与诠释能 力有一定程度的 提高,音乐想象 力、审美能力与 艺术素养有一定 程度的提升。 综合演奏能力有 初步提升,初步尝 试与其他同学交 流并反思,对学习 音乐开始有兴趣。 对基本演奏技巧掌 握不充分,不能完整 弹奏练习曲和小型 音乐作品,在音乐表 现力和创新能力方 面尚有不足。 综合演奏能力未有 提升,不愿与其他同 学交流及反思,对学 习音乐没有兴趣。 对音乐作品的深 没有达到对音乐作 层认识与诠释能 品的深层认识与基 力初步有所提高, 本的诠释能力,尚不 音乐想象力、审美 具备音乐想象力与 能力与艺术素养 审美能力,艺术素养 有部分提升。 有待于培养。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年 10 月北京第 1 版。 拜耳钢琴练习曲 约翰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 但邵义 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 2.参考资料: 许卓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 版。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年第 1 版。 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方百里 主编.钢琴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应诗真 主编.钢琴教学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沃尔夫冈·马斯特那克 主编.现代钢琴教学法.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 樊禾心 主编.钢琴教学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 5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钢琴 II》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22 学时:32 学分:1 幼儿歌曲伴奏编配是一门综合技能较强的课程,也是学前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项能 力。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基础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与幼 儿园音乐活动紧密结合,教授学生如何为幼儿歌曲编配伴奏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会自己创编完整的儿歌伴 奏,在钢琴上边弹边唱出完整的儿歌,并可以独立创编音乐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 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人格魅力和综合音乐素质,力求更快地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这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实践为主线、以岗位能力为目标 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掌握更加丰富的幼儿歌曲钢琴伴奏编配方法与实践技能,丰富知识结构,提升学生为 幼儿歌曲伴奏的灵活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欣赏力及表现力。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科学探究 方法,发展自主探索能力。本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操作性及可行性。 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 1:通过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并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质,以求更快适应就 业岗位需求。 目标 2:通过基本乐理以及曲式、和声等知识,使学生能够系统、详细的掌握幼儿歌曲伴奏编配的相 关知识。 目标 3:通过自主创编幼儿歌曲伴奏提升学生的编配能力和弹奏能力,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标 4: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幼儿歌曲伴奏编配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三、保教知识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1、2、3、4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 课程目标 大调式幼儿歌曲伴奏的基础知识 2 学时 一.伴奏的作用和类型 二.大调式正三、属七和弦功能 三.和声连接法 - 5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大调式选择正三属七和弦的可能性 五.配写伴奏的步序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歌曲配写和声练习。 2.抄写简谱伴奏谱,并能翻译成五线谱,熟悉两种伴奏谱的格式要求。 第二单元 大调式伴奏音型及应用 3 学时 一.整和弦伴奏音型及应用 二.半分解伴奏音型及应用 三.全分解伴奏音型及应用 四.为熟悉的大调幼儿歌曲创编音乐律动。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用整和弦伴奏音型,为歌曲《看星》配写简谱伴奏,为歌曲《圆舞曲》配写五线谱伴奏。 2.用半分解伴奏音型,为歌曲《在农场里》配写简谱和五线谱伴奏。 3.用全分解伴奏音型,为歌曲《笑一个吧》《圆舞曲》配写简谱伴奏。 4.分组弹唱《在农场里》、《圆舞曲》 5.尝试完成一份幼儿音乐律动的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 大调式歌曲前奏、尾声的编配 3 学时 一.大调式前奏的编配 二.大调式延续主和弦的尾声编配 三.大调式重复终止式的尾声编配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为儿歌《春天来了》、《理发师》、《美丽的梦》编配完整的简谱、五线谱伴奏。 2.分组弹唱《春天来了》。 3.歌曲配写和声练习。 第四单元 小调式幼儿歌曲伴奏的基础知识 2 学时 一.小调式正三、属七和弦功能 二.和声连接法 三.小调式选择正三属七和弦的可能性 本章思考练习题 1.a、d、e 小调和声连接练习。 2.歌曲配写和声练习。 3.分组弹唱《理发师》 第五单元 小调式伴奏音型及应用 2 学时 一.整和弦伴奏音型及应用 二.半分解伴奏音型及应用 三.全分解伴奏音型及应用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为歌曲《喀秋莎》配写简谱和五线谱伴奏,自选两种伴奏音型。 2.为歌曲《德涅泊尔》、《镜子里的小姑娘》配写简谱伴奏,自选两种伴奏音型。 3.配写和声练习。 第六单元 小调式歌曲前奏、尾声的编配 2 学时 - 5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奏的编配 二.2/4、3/4、4/4 拍小调式歌曲尾声的编配 三.为熟悉的小调幼儿歌曲创编音乐游戏。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为《喀秋莎》、《德涅泊尔》、《镜子里的小姑娘》配写前奏和尾声。 2.为歌曲《四季歌》配写完整的简谱和五线谱伴奏,音型自选。 3.配写和声练习 4.分组弹唱《喀秋莎》 5.尝试完成一份幼儿音乐游戏的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 实践——幼儿歌曲伴奏创编 2 学时 一.综合运用幼儿歌曲伴奏编配知识为大、小调歌曲创编伴奏 二.利用已学知识,为熟悉的幼儿歌曲创编音乐律动、音乐游戏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请综合运用幼儿歌曲伴奏编配知识为歌曲《牧童》《我是草原小骑手》配写完整的简谱和五线谱钢 琴伴奏谱。 2.综合利用已学知识,完成两份音乐律动、音乐游戏的教案设计。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大调式幼儿歌曲伴奏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H 第二章 大调式伴奏音型及应用 H H 第三章 大调式歌曲前奏、尾声的编配 H H 第四章 小调式幼儿歌曲伴奏的基础知识 H 第五章 小调式伴奏音型及应用 H H 第六单元 小调式歌曲前奏、尾声的编配 H H 第七单元 实践——幼儿歌曲伴奏创编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歌曲分析、示范弹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小调式儿歌的基本伴奏编 配方法,能够弹唱大、小调式儿歌。(对应课程目标 1) 2.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示范演奏与分析对比,拓展大、小调式儿歌的伴奏音型,感受副三和弦在音 乐作品中的色彩变化,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分析、模拟视奏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即兴伴奏的方法,提高即兴弹唱 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3) 4.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讲授、弹唱示范、课堂 一对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学生对幼儿歌曲伴奏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以满足幼 儿园音乐活动的需要。(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钢琴 I 教学方法建议:无 - 5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1.为一首大调儿歌编配简谱和五线谱伴奏,要求有完整的前奏和尾声,音型自 选,并标出和弦功能及和弦外音。 2.为一首小调儿歌编配简谱和五线谱伴奏,要求有完整的前奏和尾声,音型自选,并标出和弦功能及 和弦外音。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目标 1:通过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培养学生 高尚情操并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质,以求更快适 平时作业、期末 全部章节 考试 应就业岗位需求。 目标 2:通过基本乐理以及曲式、和声等知识, 使学生能够系统、详细的掌握幼儿歌曲伴奏编配 第一章、第四章 的相关知识。 目标 3:通过自主创编幼儿歌曲伴奏提升学生的 编配能力和弹奏能力,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 第二、三、五、六章 能力。 目标 4: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幼儿歌曲伴奏编配任 第七章 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平时作业、期末 考试 平时作业、期末 考试 平时作业、期末 考试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 1: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0% 3.平时作业 3,占总成绩的 10% 4.平时作业 4,占总成绩的 10% 5.平时作业 5,占总成绩的 10% 6.期末考试:考试,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期末 课程 目标 考试 占分 比例 50% 课程 目标 1 课程 目标 2 课程 目标 3 40 平时作 业1占 分比例 10% 60 平时 作业 2 平时作 平时作 占分 业 3 占分 业 4 占分 比例 比例 10% 比例 10% 20 20 10% 50 平时作 业5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10% 10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考 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20 20 20 40 10 10 分)+0.10×(平时作业 1 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0.10×(平 30 10 10 10 50 - 60 - 50 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 +0.10×(平时作业 3 成绩平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均分/分目标总分)+0.10×(平 课程 10 目标 4 10 20 30 20 30 时作业 4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0.10×(平时作业 5 成绩平均 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指标 1.大调式儿歌简谱 2.大调式儿歌五线谱 3.小调式儿歌简 4.小调式儿歌五线谱 伴奏编配 伴奏编配 谱伴奏编配 伴奏编配 简谱格式较准确, 五线谱格式较准确, 和声及功能标记较 和声及功能标记较准 准确,伴奏音型较 确,伴奏音型及音高 准确,前奏尾声编 基本准确,前奏尾声 配较准确。 编配较准确。 简谱格式基本准 五线谱格式基本准 确,和声及功能标 确,和声及功能标记、 记、伴奏音型错误 伴奏音型及音高错误 较少,前奏尾声编 较少,前奏尾声编配 配错误较少。 错误较少。 简谱格式不够准 五线谱格式不够准 确,和声及功能标 确,和声及功能标记、 及格(60--74) 记、伴奏音型错误 伴奏音型及音高错误 较多,前奏尾声编 较多,前奏尾声编配 配错误较多。 错误较多。 等级 优(85-100) 良(75-84) 不及格(60 分 以下) 未能完成大调式儿 歌简谱伴奏的编 配。 未能完成大调式儿歌 五线谱伴奏的编配。 简谱格式较准确, 五线谱格式较准确, 调性准确,和声及 调性准确,和声及功 功能标记较准确, 能标记较准确,伴奏 伴奏音型较准确, 音型及音高基本准 前奏尾声编配较 确,前奏尾声编配较 准确。 准确。。 简谱格式基本准 五线谱格式基本准 确,调性准确,和 确,调性准确,和声 声及功能标记、伴 及功能标记、伴奏音 奏音型错误较少, 型及音高错误较少, 前奏尾声编配错 前奏尾声编配错误较 误较少。 少。 简谱格式不够准 五线谱格式不够准 确,调性有错误, 确,调性有错误,和 和声及功能标记、 声及功能标记、伴奏 伴奏音型错误较 音型及音高错误较 多,前奏尾声编配 多,前奏尾声编配错 错误较多。 误较多。 未能完成小调式 儿歌简谱伴奏的 编配。 未能完成小调式儿歌 五线谱伴奏的编配。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祁萍萍 主编《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 4 月 吴春华 主编《键盘与幼儿歌曲伴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 4 月 2.参考资料: 许卓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 版。 尹爱青 曹理 谬力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年第 1 版。 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 6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1)》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01 学分:2 学时:32 美术(1)是一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训练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应用 技能,课程中既要学习美术知识及相关的美学理论,又要注重技能的操作与实践,同时,也要着力学生的 创作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总体描述。 课程设有美术基础知识(构图、透视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动物画创编、儿童人物造型、水墨 画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为全面,又具有内在的系统性,非常有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与美术素质的 提高。 目标分解: 目标 1:对平面的学习与应用 目标 2:对色彩的学习与应用 目标 3:动物画的学习与创作 目标 4:儿童人物画造型与创作 目标 5:水墨画的初步认识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紧密相连,根据毕业要求而设计,有着十分明显的对应关系。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3)健康素养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L L L L L M M M M H H M M M L H H M M H H L M M H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4)人文、科学、艺 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 6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L H M M L L L M H M M L M M L M L H M M H M M M M H H M M H H L M M H H H M M L L L M M H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4)交流合作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课程章节之间具有承接关系,集中体现教学目标,又相互统一。具体 见下表: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课程目标 1: H M M M M 课程目标 2: M H M H M 课程目标 3: H M H M M 课程目标 4: L H H H M 课程目标 5: M M M L H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 6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毕业要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M M M H M H M H M M H M M M M M M L M M M L M M M M M L L M M M M M M M M M H M M L M M M M M M M M H M H M M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4)人文、科学、 艺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1)自主学习 - 6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H M M L M H M M M M H M M L M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4)交流合作 第一章 平面构成 6 学时 第一节 平面构成概述 第二节 点线面构成 第三节 重复构成 第四节 渐变构成 第二章 色彩 8 学时 第一节 色彩基础知识 第二节 色彩的调和 第三节 色彩的对比 第四节 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 第三章 动物画 10 学时 第一节 动物装饰画 第二节 动物卡通造型 第三节 卡通动物画创编 第四章 人物画 8 学时 第一节 卡通人物造型特点 第二节 卡通人物画技法 第三节 卡通人物画创编 第五章 水墨画初识 8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墨画表现技法 第三节 儿童水墨画欣赏 学生自学内容:字体设计、舞台设计、视频拍摄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美术》(学前专业教材)《怎样画水墨画》、《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学前 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 观察、调查以及见习等。 - 6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基本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 作业体现出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并具 设计能力。 备一定的绘图能力。 基本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 作业体现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并熟练 具体应用方法。 的运用色彩的调和与对比。 课程目标 3 掌握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法。 课程目标 4 掌握儿童人物画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法。 课程目标 5 作业中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动态自然, 具备默画能力。 作业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动态自然。具 备一定的默画能力。 初步理解水墨画的相关知识,并力求画出一 有能力鉴别水墨画的格调高低,水墨画 幅水墨画作品。 作品大体符合其审美规律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说明考核方式、所占比例及评分标准。 随堂作业 5 次,创作作业 1 次,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美 术规律进行绘画,随堂作 等级 优 业体现教学内容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100-90) 规定的内容绘画 良(89-75) 合格 (74-60) 2.围绕本课程的基本知识,进 行自主的创作拓展。 3. 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 论,创作出适合幼儿园教学活 动的美术作品。 能够围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 自主学习画出优秀作业。 并结合实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基本能围绕本课程基本知识 规定的内容进行绘画 进行自我创作拓展学习 局部不太符合作业要求, 不太能进行创作拓展,完全依 不太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实 总体按照规定的创作 靠教材和老师 际,绘画作品独创性不高 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 2.期末成绩 说明考核方式、所占比例及评分标准。 不设考试,期末成绩为每次作业的平均分数。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杨兆舜、宁国华主编《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绘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程蓉洁等 主编《色彩构成(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精编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 6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2)》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3313405 学时:32 学分:2 美术(2)是对多样手工材料创造性运用的操作性课程,目的之一使学生掌握手工材料特性和基本技 巧。其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其三为学生职后幼儿美术教育能力发展提供可能性。此课程包括 五大内容:首先用体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感知常见手工材料特性的方法,过程中启发学生感知、不断尝试 开发新材料。其次用示范、讲述、欣赏等方法传授手工制作基本方法技巧,使学生掌握常见材料的使用方 法。第三教师用微信群、自制资料包和欣赏的方法开阔学生视野,从多角度切入为学生提供欣赏的机会, 并引导学生掌握将相关领域知识融入制作活动的方法。第四用欣赏、讲授和讨论和艺术表达的方法传授工 艺制作中的基本美学思想,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经验。第五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思维方式,鼓 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前提下创造性表达独特视角的作品。第六运用案例、讲授、视频观看、讨论等方 法启发学生将课上学习的每部分内容与未来工作相联系,使学生理解职前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常见材料探索方法和基本技巧,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目标 2:掌握艺术表现中的美学法则,能够欣赏相关艺术作品。 目标 3:掌握每章节内容的拓展思路,为创设适应儿童发展的课程做准备。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3.保教知识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1、2、 4.保教能力 15.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活动。 课程目标 1、2、3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手工材料特性及探索 (1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3) 一.材料的分类方法 二.常见材料的基本特性 三.探索材料的基本方法 思考题及作业: 1.列出熟知的手工材料;去市场搜集未知的手工材料。 2.思考整理这些材料特性的方法。 第二章 不同材料在幼儿园应用及价值(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 6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不同材料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的作用 二.不同材料在环境中的作用 思考题及作业: 1.思考不同材料应用与儿童发展间的关系 2.检索、阅读幼儿园手工教学的论文 第三章 泥材料的基本技法和创作(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泥材料的基本技巧 二.泥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泥材料及技巧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思考题及作业: 1.根据掌握的基本技巧,用泥材创作作品。 2.整理用泥材料创设美术活动的方法 第四章 纸材料的基本技法和创作(1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纸材料的基本成形技巧 二.纸的艺术表现 三.基础纸艺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方法 思考题及作业: 1.根据掌握的纸艺知识技巧,设计制作作品 1 件 2.整理趣味纸艺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综合材料的基本技法和创作(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不可塑材料及创意 二.可塑材料及创意 三.综合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思考题及作业: 1.总结综合材料的基本创意方法 2.自选材料设计制作一幅作品 第六章 创作及不同的艺术形式(6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相关艺术中的材料 二.相关艺术中的审美取向及审美表现 思考题及作业: 1.测试性创作一幅作品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感知探索材料的基本方法 H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M 第二章 美术 2 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M 第三章 泥材料的基本技法和运用思路 H H M 第四章 纸材料的基本技法和运用思路 H H M 第五章 综合材料运用的思路 H H L 第六章 技巧、思维、审美能力综合运用 M H - 6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课堂教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感知材料的重要性,掌握探索材料的基本途径。(对 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讲解、自制资料包欣赏、微信指导、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掌握基本美学法则, 具有基本欣赏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实例介绍与分析、参与课堂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所学内容与未来 应用的关系(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美术(1)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常见材料基本 技巧和探索方法,能够做到举一 反三。 考核内容 第一章 手工材料特性及探索 第三章 泥材的基本技法和创作 课堂讨论、课堂 第四章 纸材料的基本技法和创作 练习、创作 第五章 综合材料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思路 课程目标 2:掌握艺术表现中的 第三章 泥材的基本技法和创作 美学法则,能够欣赏相关艺术作 第四章 纸材料的基本技法和创作 品。 第五章 综合材料的基本技法和创作 课程目标 3:掌握每章节内容的 拓展思路,为创设适应儿童发展 的课程做准备。 评价依据 第一章 手工材料特性及探索 第二章 不同材料在幼儿园应用及价值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15%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5% 4.平时作业 3,占总成绩的 15% 5.平时作业 4,占总成绩的 15% 6.平时作业 5,占总成绩的 15% 7.综合测试 6:占总成绩的 15% (三)成绩评定方法 - 69 - 课堂练习、创作 课堂讨论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4.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综合 课程目标 测试 15% 作业 1 作业 2 作业 3 作业 4 作业 5 占 15% 占 15% 占 15% 占 15% 占 15% 出勤课 堂讨论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 方法 占 10% 分目标达成度={0.15 ×(期末考试平均分/ 课程目标 1 30 30 30 30 30 30 30 分目标试题总 分)+0.15×(平时作业 1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 总分) +0.15×(平时 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 课程目标 2 50 50 50 50 50 目标总分)+0.15×(平 50 时作业 3 成绩平均分/ 分目标总分) +0.15× (平时作业 4 成绩平均 分/分目标总分) +0.15×(平时作业 5 课程目标 3 20 20 20 20 20 20 70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0.10×(平时成绩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常 见材料探索方法和 基本技巧,能够做到 举一反三。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精准掌握材料特性, 精准掌握基本技法, 能举一反三的探索 和运用课上、课外材 料。 掌握课上材料特 性,能掌握基本 技法,尝试探索 课外材料。 基本掌握课上材 料特性,掌握材 料的基本技法。 没有掌握课外材 料探索方法。 能欣赏并汲取相 能欣赏相关艺术 能欣赏相关艺术作 关艺术作品形 作品,作业的题 课程目标 2:掌握艺 品并汲所长,在作业 式,作业的题材、 材、构图、造型 术表现中的美学法 过程中,题材、构图、 构图、造型和配 和配色等方面基 则,能够欣赏相关艺 造型和配色等方面 色等方面符合要 本符合要求,创 术作品。 有创造性,且制作精 求,部分内容有 意不足,作品基 美。 创意,作品符合 本符合形式美法 形式美法则。 则。 - 70 - 不太了解课上材料特 性,没有完全掌握基 本技法。没有掌握课 外材料探索方法。 不能欣赏相关艺术作 品,作业的题材、构 图、造型和配色等方 面存在问题,不能运 用形式美基本法则制 作作品,制作比较粗 糙。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精准掌握每章节内 容、基本技法,能梳 理出老师给予的重 课程目标 3:掌握每 要拓展思路,做到内 章节内容的拓展思 容、技法举一反三, 路,为创设适应儿童 能根据老师引导和 发展的课程做准备。 启发,在课堂讨论 时,能表述课上内容 如何在幼儿园美术 教育课程中运用。 基本掌握每章节 内容、基本技法, 基本能梳理出老 师给予的重要拓 展思路,基本能 根据老师引导和 启发,在课堂讨 论时表述课上内 容的运用思路。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刘丽新 主编.手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 - 71 - 基本掌握每章节 内容、基本技法, 基本了解老师给 予的重要拓展思 路,根据老师引 导和启发,尝试 在课堂讨论时表 述自己思路。 基本掌握每章节内 容、基本技法,没有 用心汲取老师给予的 重要思路,不参与课 堂讨论或没有能力表 述课上内容的运用思 路。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基础 2》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13 学时:16 学分:1 声乐基础主要讲授科学的发声方法及如何掌握歌唱声区统一、歌唱语言的特点、共鸣腔运用等。通过 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声乐理论知识,对发声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清晰的理解和掌握,对人声的分类 与声部划分有基本的了解,更好地为演唱、教学和幼儿音乐教育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通过《声乐基础 2》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声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掘、 发展歌唱者的嗓音。 目标 2:学习声乐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有一定的范唱 能力,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力求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目标 3:提高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及教学能力,达到具有本科学历、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的合格教师 标准。 目标 4:掌握幼儿园歌唱节目编排的一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提高歌唱节目表演、编排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3.保教知识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1、2、3 4.保教能力 15.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活动。 课程目标 1、2、3、4 7.学会反思 25.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反思意识和教科研能力,能用所 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歌唱基础知识 1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1 第一节 共鸣器官及共鸣原理、共鸣腔的划分及其运用 第二节 关于高位置及两个支点的建立与运用,训练提示与要求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人体器官参与歌唱活动,如何划分? 2.歌唱发声有哪些训练要求? 第二章 歌唱的语言 8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2、3、4 第一节 汉语言的基本特点 - 72 - 课程目标 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 歌唱的咬字与吐字 第三节 声调在歌唱中的特殊表情意义 第四节 训练提示与要求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训练歌唱语言在歌唱中的运用。 2.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作用。 第三章 歌唱发声训练 4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2、3 、4 第一节 呼吸练习、哼鸣练习 第二节 跳音、连音练习 第三节 五个母音练习 第四节 换声区过度练习 第五节 带词练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体验歌唱技巧在歌唱中的运用。 2.举例说明跳音、连音、换声区在歌曲处理上的运用。 第四章 幼儿园歌唱节目表演与编排 3 学时 对应课程目标 4 第一节 幼儿园歌唱节目的形式 第二节 幼儿园合唱节目的表演与编排 第三节 幼儿园歌伴舞节目的表演与编排 第四节 幼儿园声势动作伴奏歌唱节目的表演与编排 第五节 幼儿园歌唱游戏节目的表演与编排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各种歌唱节目编排形式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2.分组创编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歌唱节目进行表演。 声乐作品选曲: 成人歌曲类: 《老师我想你》、《感恩》、《我和我的祖国》、《长城永在我心上》、《莫斯科有我的爱》、《鼓 浪屿之波》、《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党啊,亲爱的妈妈》、《曲蔓地》、《日月与星辰》、《乘着 歌声的翅膀》、《明月千里》等(根据学生情况歌唱曲目可机动) 幼儿歌曲类: 《小红帽》、《小雪花》、《哇哈哈》、《粗心小画家》《小白船》、《国旗国旗多美丽》、《剪羊 毛》、《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篱笆》《小弟弟早早起》《雪绒花》《数鸭子》《种太阳》等(根据学 生情况歌唱曲目可机动)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歌唱基础知识 第二章 歌唱的语言 第三章 歌唱发声训练 第四章 幼儿园歌唱节目表演与编排 课程目标 1 H M M M - 73 - 课程目标 2 M H H M 课程目标 3 M H H M 课程目标 4 M M M H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作品欣赏、歌唱实践使学生了解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声音审 美。(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课堂教授、歌唱实践、作品欣赏、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培养 学生的歌曲范唱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歌唱实践、作品欣赏、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演唱技巧与处理、表现作品的 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3) 4.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幼儿歌唱节目表演与编排的能力。 (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中外音乐欣赏、声乐基础 1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章 歌唱基础知识 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第二章 歌唱的语言 课堂发言、单元考核 目标 1:通过《声乐基础 2》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声方法,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发掘、发展歌唱者的嗓音。 目标 2:学习声乐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 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 方法,有一定的范唱能力,更好地表现 歌曲内容和情感,力求使演唱达到声情 并茂的效果。 目标 3:提高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及教学 能力,达到具有本科学历、从事幼儿音 第三章 歌唱发声训练 课堂发言、单元考核 幼儿园歌唱节目表演与 课堂讨论、单元考核、平 乐教育工作的合格教师标准。 目标 4:掌握幼儿园音乐节目编排的一 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提高歌唱 第四章 编排 节目表演、编排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 1.单元考核 1,占总成绩的 30% 2.单元考核 2,占总成绩的 30% 3.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30% 4.平时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三)成绩评定方法 - 74 - 时作业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出勤及 单元考核 1 单元考核 2 平时作业占 占分比 30% 占分比 30% 分比 30% 课程目标 1 10 10 10 25 课程目标 2 40 40 10 25 课程目标 3 40 40 10 25 课程目标 4 10 10 70 25 课程目标 课堂发言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10% 分目标达成度={0.3×(单 元考核 1 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0.3×(单元考核 2 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0.3× (平时作业平均分/分目标 总分) +0.1×(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言平均分/分目 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分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清晰明确地掌握 较好地掌握歌唱 能基本掌握歌唱 对歌唱发声的基本 歌唱发声的基本 发声的基本原理 发声的基本原理 原理与三种声乐唱 原理与三种声乐 与三种声乐唱法 与三种声乐唱法 法的审美特征与标 唱法的审美特征 的审美特征与标 的审美特征与标 准理解存在偏颇或 与标准。 准。 准。 认识不足。 理论和技能技巧,建 熟练掌握歌曲演 较好掌握歌曲演 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唱的科学方法,音 唱的科学方法, 基本掌握歌曲演 对歌曲演唱的科学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 准无误、节奏准 音准节奏大体准 唱的科学方法,音 方法无法掌握或理 法,有一定的范唱能 确,声音流畅、吐 确无误,声音吐 准节奏基本准确 解存在偏颇,音准节 力,更好地表现歌曲 字清晰,能声情并 字较为清晰流 无误,声音吐字基 奏存在严重问题,不 内容和情感,力求使 茂的完整表现作 畅,能完整表现 本清晰流畅,能较 能完整表现作品。 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 品。 作品。 曲的演唱及教学能 熟练掌握歌曲演 较好掌握歌曲演 基本掌握歌曲演 力,达到具有本科学 唱技巧,能合理运 唱技巧,能较好 唱技巧,能尝试运 历、从事幼儿音乐教 用歌唱技巧对歌 运用歌唱技巧对 用歌唱技巧对歌 育工作的合格教师标 曲进行表现。 歌曲进行表现。 曲进行表现。 目标 1:通过《声乐基 础 2》课程的教学,使 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声 方法,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发掘、发展 歌唱者的嗓音。 目标 2:学习声乐基础 为完整表现作品。 效果。 目标 3:提高学生对歌 准。 - 75 - 对歌曲演唱技巧无 法掌握或理解存在 偏颇,无法运用歌唱 技巧对歌曲进行表 现。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熟练掌握幼儿园 目标 4:掌握幼儿园音 节目编排的方法, 乐节目编排的一般方 能创编形式新颖、 法,通过小组合作创 符合幼儿特点的 编,提高歌唱节目表 歌唱节目,能声情 演、编排的能力。 并茂地进行歌唱 节目表演。 较好掌握幼儿园 节目编排的方 法,能创编传统 形式、基本符合 幼儿特点的歌唱 节目,能较好地 进行歌唱节目表 基本掌握幼儿园 对幼儿园节目编排 节目编排的方法, 的方法不理解,无法 能创编幼儿园歌 创编幼儿园歌唱节 唱节目,并进行歌 目,不能进行歌唱节 唱节目表演。 目表演。 演。 注:单元考核、平时作业的评分标准见单独附件。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歌唱》毕海燕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声乐》唐国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声乐基础训练》梁峻岭编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声乐曲选集》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 2.参考资料: 《声乐文化学》郭建民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歌唱动力学》【英】梅丽贝丝.邦奇著 韩丽艳 - 76 - 蒋世雄 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Ⅱ》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3313420 学时:32 学分:1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文学艺术类基础课程,属专业必修课程。以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指导与创作所 需基础知识、方法技能等为核心内容,以掌握幼儿舞蹈基础知识、培养幼儿舞蹈创作能力及组织舞蹈教育 活动的能力为目标,为学生胜任幼儿园一线艺术教育需求奠定基础。 全部内容分为:民族民间儿童舞蹈组合、幼儿舞蹈教学基础知识、幼儿舞蹈创作与教学基础知识。系统、 全面、科学地对幼儿舞蹈艺术进行了分析,涵盖了 3~6 岁儿童段舞蹈艺术创作理论与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通过 教师的示范讲解,小组合作,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包括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小 组合作学习、录像分析、作品实践。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 掌握汉族、维族、傣族儿童舞蹈组合。 目标 2. 掌握幼儿舞蹈基础知识。 目标 3. 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技能与方法,培养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组织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4.保教能力 15.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活动 课程目标 1、2、3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民族民间儿童舞蹈 12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 一.汉族儿童舞到组合 (一)东北秧歌儿童舞蹈组合《花手绢过家家》 (二)云南花灯儿童舞蹈组合《抓包》 (三)安徽花鼓灯儿童舞蹈组合《小红扇》 二.少数民族儿童舞蹈组合 (一)傣族儿童舞蹈组合《吐泡泡的小鱼》、《小象洗澡》 (二)维族儿童舞蹈组合《长辫子》 本章思考练习题 自学完成东北秧歌儿童舞蹈《彩绸飞舞》 - 7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 幼儿舞蹈基础 8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2) 一.幼儿舞蹈步伐 (一)走类 (二)跑类 (三)跳类 二.常见幼儿舞蹈形式 (一)幼儿律动组合 (二)幼儿歌表演组合 (三)幼儿集体舞组合 本章思考练习题 如何欣赏鉴别并选择合适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舞蹈作品以及舞蹈活动。 第三章 幼儿舞蹈创编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 14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3) 一. 幼儿舞蹈创作基础知识 (一)幼儿舞蹈的概念及特点 (二)幼儿舞蹈创作的要素 二.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的类型 (二)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教学材料的选择 (三)幼儿元舞蹈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四)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实践练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合作联排所有小组创作的作品 (二)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的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民族民间儿童舞蹈 课程目标 2 H 第二章 幼儿舞蹈基础 第三章 幼儿舞蹈创编与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 的组织 课程目标 3 L H L L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作品欣赏、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儿童舞蹈组合,了解民族民 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常用基本动作。(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分小组合作学习、视频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基本内容,掌 握幼儿舞蹈常见类别及其相应的特点。(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技法,培养设 计及组织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3) - 7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舞蹈Ⅰ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民族民间儿童舞蹈 评价依据 课堂展示、 汉族、维族、傣族儿童舞蹈组合 课程目标 2、幼儿舞蹈基础 阶段测验 幼儿舞蹈步伐、律动、歌表演、集体 课堂展示、 舞组合 阶段测验 课程目标 3、幼儿舞蹈创编与幼儿园舞蹈教 幼儿舞蹈创作及幼儿舞蹈园舞蹈教 育活动的组织 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课堂分组参与度; 阶段测验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20% 2.阶段测验:占总成绩的 8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学习目标 平时测验占分 比例 80% 平时出勤及课 堂发言占分比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例 20% 课程目标 1 20 20 课程目标 2 40 40 课程目标 3 40 40 分目标达成度={0.8×(平时测验成绩平均 分)+0.2×(平时成绩平均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掌握了符 基本符合作业要 合作业要求,按 求,按照规定的 照规定的主题完 主题完成相应内 成相应内容。 容。 较好地了解掌握 基本了解掌握并 并且能够完成幼 且能够完成幼儿 儿舞蹈的基础知 舞蹈的基础知 识。 识。 课程目标 1: 掌握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 汉族、维族、傣族儿 按照规定的主题完 童舞蹈组合 成相应内容。 课程目标 2: 掌握 幼儿舞蹈基础知识 清晰明确的掌握并 且能够理解完成幼 儿舞蹈的基础知识。 - 79 -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 按照规定的主题完成 相应内容。 不能了解掌握并且完 成幼儿舞蹈的基础知 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3: 掌握 结合实际进行有针 幼儿舞蹈创编的技 对性创作和活动设 能与方法,培养幼儿 计,有想法,有新意, 园舞蹈教育活动组 表现力强,很好的完 织的能力 成相应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 具备较好的创作 和活动设计,有 想法,较好的完 成相应内容。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教师自编讲义 2.参考资料: 郑慧慧 主编.《舞蹈创编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布洛姆(美) 主编.《动作的瞬间》北京日报出版社。 王秀萍著.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教材 - 80 - 通过课程学习, 基本完成创作和 活动设计,但没 有新意,表现力 不够。 不能参与小组合作的 创作和活动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乐理与视唱》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06 学时:32 学分:2 课程内容概要: 学前艺术教育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教育能力,因此本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从事学前音乐 教育所必须具备的音乐理论常识与基本音乐素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本课是音乐类课程中的 基础理论课,为学生学习钢琴、声乐、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实训等课程提供艺术理论与艺术素养的准备。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音乐学科的基本规律,音乐艺术的基本观念与、思维、音乐理论的基本分类,音乐 理论中若干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音乐情感的表达手段,音乐理论及视唱学科的历史发展,中外音乐史中的 若干重要音乐思想,以及音乐教育、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的若干基本观念等。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 包括讲授、研讨、自主学习、课堂学生互评、录像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音乐学科的分类以及学科的基本规律,理解音乐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学习音乐的记 录方式,并熟练掌握各类音乐术语、音乐符号的名称、意义和书写形式。 目标 2:掌握良好的音高听辩能力,能够辨识不同音高间的差异。能够将所学音乐理论应用于音乐实 践,善于解决音乐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途径。 目标 3:通过古今中外若干重要音乐思想的学习,理解音乐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意义, 树立正确的音乐学科观与音乐教育观,并通过对音乐语言形态的学习理解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手段,掌 握基本的节奏听辩能力,能够辨识不同节奏型间的差异。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三.保教知识 9. 具备艺术素养,掌握较丰富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1、2、3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一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乐音体系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学科定义 (一)音乐理论的定义及其分类 (二)音乐的在学前教育中的作于和意义 - 8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视唱的定义及其学科发展综述 二.乐音体系 (一)音的产生、分类和性质 (二)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三)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 三.等音 (一) 音名与唱名 (二) 全音与半音 (三) 变音记号 四.音的分组 (一)音组的划分 (二)音组的标记 (三)基础训练之长音练习 (四)自然大调音阶中的各类音程构唱 五.C 大调音阶窄音程的模唱与构唱 (一)二度模唱与构唱 (二)三度音程模唱与构唱[带二度过渡音与无过渡音训练] (三)四度音程模唱与构唱[带三度过渡音与无过渡音训练]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是基本音级?它是如何标记的? (二)熟记音名与唱名的对应关系。 (三)如何在钢琴键盘上识别半音和全音? (四)常用变音记号有哪些?分别说出其作用。 (五)音组如何划分和标记?钢琴有几个不完全音组?几个完全音组? (六)如何理解《乐记》中“声者,乐之象也”中的“声”与“乐”的关系? 第二章 记谱法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五线谱记谱法 (一)五线谱的线与间 (二)高、低音谱号 (三)常用音符与休止符 二.简谱记谱法 (一)简谱中音高的记写 (二)简谱中音值的记写 (三)简谱中休止符的记写 三.C 大调音阶宽音程的模唱与构唱 (一)五度模唱与构唱[带四度过渡音与无过渡音训练] (二)六度模唱与构唱[带五度过渡音与无过渡音训练] (三)七度模唱与构唱[带六度过渡音与无过渡音训练] (四)八度模唱与构唱[带七度过渡音与无过渡音训练]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高、低音谱表分别应用于哪些乐器的记谱? - 8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熟练掌握高音谱表的音高位置。 (三)五线谱中常用音符与休止符的正确写法。 (四)简谱中常用音符与休止符的正确写法。 第三章 音程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一.音程的定义 (一)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 (二)音程的级数与音数 二.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一)自然音程 (二)音程的扩大与缩小 (三)变化音程 三.音程的转位 (一)音程转位 (二)音程转位后的变化规律 四.音程在音乐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一)音程的协和性 (二)音乐作品中的音程 (三)中外音乐史中关于情感表达的重要美学思想 五.四拍子的视唱练习 (一)以 4/4 拍为单位的基本均分节奏匀速循环演唱训练 (二)全音符与二分音符的视唱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正确书写和声音程? (二)如何计算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三)自然音程有哪些种类? (四)音程如何扩大和缩小? (五)怎样识别变化音程? (六)音程转位的方法;音程转位后有何变化规律? (七)思考音程的宽窄在音乐情感表达中的不同作用。 (八)举例说明休止符在音乐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九)举例说明音高在音乐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第四章 和弦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一.三和弦 (一)三和弦的种类 (二)三和弦的转位 (三)三和弦的识别与构写 (四)三和弦的音乐语言释义及在音乐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五)三和弦的音乐美学界定 二.韵律型节奏的视唱训练 (一)以 4/4 拍为单位的前短后长或前长后短节奏均速循环演唱训练 (二)全音符与全休止符,二分音符与二分休止符 - 8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什么是三和弦?它包含哪些种类?每一种三和弦是如何构成的? (二)什么是七和弦?常见七和弦有哪些种类?每一种七和弦是如何构成的?(三)说出三和弦与七 和弦转位的方法及转位之后的名称。 (四)结合和弦的知识谈谈你对于中国古代“和而不流”美学思想的理解。 第五章 调式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一.调式 (一)调式与音阶 (二)大调式的定义及类别 (三)大调式的构写与识别 (四)大调式中的音级 (五)小调式的定义及类别 (六)小调式的构写与识别 (七)大调式中的音级 二.调号 (一)大调式调号与主音的识别 (二)小调式调号与主音的识别 三.调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的调式理论 (二)从“声淫及商”的讨论来看调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调式理论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实践 四.复杂节奏的视唱练习 (一)十六分音符练习视唱 (二)附点节奏练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大调式、小调式有哪些种类? (二)熟练掌握升号调与降号调调号,并能识别其主音高度。 (三)什么是平行大小调?其有何特点? (四)如何判断西洋大小调? (五)举例说明大、小调式之间在音响效果上的不同。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乐理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力求将理论知识与 实践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乐理中的基本概念;视唱以学生操作为主,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音高及时值的读谱、听辨及演唱能力。 六、课程考核 1.考核目标:与课程目标一致 2.考核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方式。 - 8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考试内容:见考试大纲。 4.评分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掌握音乐 学科的分类以及学科 的基本规律,理解音 充分掌握了授理 乐理论中的若干基本 论知识,并能够准 概念。学习音乐的记 确理解对学科的 录方式,并熟练掌握 思维与规律有深 各类音乐术语、音乐 入理解 符号的名称、意义和 较好地掌握了本 课所授理论的大 部分知识,并能 理解遍音乐理论 及视唱学科中的 一般概念 基本掌握了本课 所授理论知识, 并能基本理解遍 音乐理论及视唱 学科中的概念 未能掌握本课所授理 论知识,对音乐理论 及视唱中的基本概念 模糊不清 书写形式。 课程目标 2: 掌握基 本的音高听辩能力, 能够辨识不同音高间 的差异。能够将所学 音乐理论应用于音乐 实践,善于解决音乐 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 路、方法、途径。 能够主动将所学 能够较好地将所 理论应用于音乐 学理论应用于音 实践,在实践中能 乐实践,在实践 够正确运用所学 中能够基本正确 音乐理论,在解决 地运用所学音乐 问题时方法得当, 理论,具有较好 具有良好的音准 的音准听辩及构 听辩及构唱能力 唱能力 课程目标 3:通过古今 对音乐学科及音 中外若干重要音乐思 乐教育的功能与 想的学习,理解音乐 意义有深入的理 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所 解,对音乐美学方 发挥的作用及意义, 面的问题的有一 树立正确的音乐学科 定的思考,并能够 观与音乐教育观,并 准确运用多种音 通过对音乐语言形态 乐语言手段塑造 的学习理解音乐表达 特定的音乐形象 情感的方式与手段。 并表达丰富的音 掌握基本的节奏听辩 乐情感,具有良好 能力,能够辨识不同 的节奏听辩及构 节奏型间的差异。 唱能力 能够将所学理论 应用与音乐实践 相结合,在解决 问题时有一定的 独立思考,具有 一定的音准听辩 及构唱能力 对音乐学科及音 对音乐学科及音 乐教育的功能与 乐教育的功能与 意义有基本的理 意义有较好的理 解,并能够基本 解,对音乐美学 准确地运用音乐 方面的问题的有 语言手段塑造特 一定的思考,并 定的音乐形象并 能够尝试运用多 表达丰富的音乐 种音乐语言手段 情感,并能够基 塑造音乐形象及 本准确地把握不 表达音乐情感, 同节奏型之间的 具有较好的节奏 区别,具有一定 听辩及构唱能力 的节奏听辩及构 唱能力 不能将所学理论应用 与音乐实践,在应用 理论解决问题时方法 错误,对音高的概念 缺乏认知,无法把握 不同音高间的区别, 不具有音准听辩及构 唱的能力 对音乐学科及音乐教 育的功能与意义缺乏 理解,对音乐美学方 面的问题缺少思考, 无法能够准确运用音 乐语言手段表达音乐 情感,对时值、节拍、 节奏、速度等概念及 其相互关系缺乏认 知,无法把握不同节 奏型之间的区别,缺 乏基本的节奏听辩及 构唱能力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 报告、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 8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雷蒙恩、卡卢利.视唱教程 1A 第一册 第一分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年 2 月北京第 1 版。 雷蒙恩、卡卢利.视唱教程 1B 第一册 第二分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年 2 月北京第 1 版。 童忠良 著.基本乐理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年 5 月北京第 1 版。 2.参考资料: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年9月第2版,2016 年4月。 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年 7 月第 1 版。 礼记.孝经.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 9 月第 1 版。 许卓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 版。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年第 1 版。 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梁志燊.学前教育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8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与社区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27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是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介绍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理论 基础、以及对幼儿的影响,提供了大量关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案例,从理论上强化家园社合作共 育的观念,从实践上增强组织、设计家园社合作共育活动及课程的能力。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与视频 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家园社合作共育的重要性,掌握家园社合作共育的技能。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论,其目的是强化家园、社区共育的 观念;第二部分内容是家庭和社区教育共育活动,其目的是增强学生设计与组织家园活动的能力;第三部 分是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国际经验,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关于共育的认识。 目标 1:明确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建立关于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基本知识, 理解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 目标 2:了解家庭与社区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其他国家在家园共育、社区合作方面的经验; 目标 3:主动的把家长请进来,能够独立设计不同形式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活动,建立合作 伙伴关系; 目标 4:能够积极的走向家庭与社区,利用并开发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意识,运用已有的各种知识 与理论指导家庭和社区居民科学育儿; 目标 5:能够发现并研究在幼儿园与家庭合作、与社区共建中遇到的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家庭和社区教育概述 2 学时 第一节 家庭和社区教育的缘起 (一)家庭教育 (二)社区教育 第二节 家庭和社区背景中的儿童 (一)家庭中的儿童 (二)社区中的儿童 (三)幼儿园中的儿童 第三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一)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 - 8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 本章思考练习题 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是社区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 现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0 学时 第一节 现代家庭概述 (一)家庭的概念与结构演变 (二)家庭的功能 (三)家庭的生命周期 第二节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 (一)家庭中人际关系类型 (二)理解家长和父母的角色 (三)父母的养育行为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四节 不同类型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一)0-3 岁婴幼儿家庭教育 (二)单亲或组合家庭中的教育 (三)流动留守家庭中的教育 (四)城市双职工家庭中教育 (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趋势 本章思考练习题 阅读《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行为》《一个打工者的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现代家庭教育的问题,思考家 庭教育的任务。 第三章 现代学前儿童社区教育 4 学时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 (二)社区的功能 (三)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区教育 (一)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特征与原则 (三)学前儿童社区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 0-3 岁婴幼儿托幼服务 (一)0-3 岁婴幼儿托幼服务形式 (二)0-3 岁婴幼儿托幼服务内容 (三)0-3 岁婴幼儿托幼服务与家长需求 本章思考练习题 阅读《面向散居儿童的开发办园》案例,分析如何利用幼儿园资源为社区服务。 阅读《四环游戏小组与社区共建》案例,总结其中可取的经验。 - 8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四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法规政策与理论流派 2 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法规政策 (一)《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概》 (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三)《儿童权力公约》 第二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理论流派 (一)家庭符号系统理论及其启示 (二)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启示 (三)生物生态学理论及其启示 本章思考练习题 运用生态学理论解释儿童与所在的家庭、幼儿园、社区、外部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主要形式 6 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概述 (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意义 (二)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任务 (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主要形式 (一)家庭访问 (二)家长会 (三)亲子活动 (四)家长志愿者 (五)家长开放日 第三节 幼儿园与社区共育的形式 (一)资源共享、互补、共建 (二)开放性活动 本章思考练习题 观看《家长会》视频,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家长会组织的流程与策略。 阅读《家长参与的探索》案例,分析其中的经验 第六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活动方案 4 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一)健康领域的共育活动 (二)语言领域的共育活动 (三)社会领域的共育活动 (四)艺术领域的共育活动 (五)科学领域的共育活动 第二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参观活动方案设计 (一)小学参观 (二)社区参观 (三)教学资源场所参观 第三节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节日活动方案设计 (一)传统节日活动 - 8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西方节日活动 (三)纪念类节日活动 本章思考练习题 设计一份幼儿园与家庭或者是社区合作共育的活动方案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七章 幼儿园与家庭共育的个别化方案 2 学时 第一节 幼儿的行为与情绪表现 (一)幼儿的一般行为 (二)幼儿的情绪情感 (三)不适宜行为表现 第二节 幼儿行为辅导技术 (一)行为辅导技术的类型 (二)行为辅导技术的要点 (三)行为辅导技术的操作 本章思考练习题 如何针对情绪强烈、抗压力弱的幼儿开展家园沟通工作? 如何针对幼儿面临家人死亡后的班级教育活动? 第八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国际经验 2 学时 第一节 美国幼儿园《家长简报》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一)美国家园共育的特点 (二)美国家长活动对我国幼儿园的启示 第二节 英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英国家园共育的特点 (二)英国家长活动对我国幼儿园的启示 第三节 中国幼教工作者对国外家园共育的评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请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设计一份《家长简报》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 教学方法建议: 1.课堂讲授:对学前儿童家庭、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论、难重知识点进行讲授; 2.视频与案例分析:选取《家长会》《三个地区的家庭教育》视频以及《四环社区》《幼儿园家长 读书会》等案例进行集体讨论,进行总结与分析; 3. 海报与活动设计:请学生为社区宣传科学育儿设计海报,为幼儿园班级设计外出参观活动 4.学生自学:对一些非重点内容学生自己学习,老师提供推荐书目阅读或网络课程。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 9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参考资料: 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李燕、张惠敏.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李燕、吴维屏. 家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上野千鹤子.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商务印书馆,2004。 陈鹤琴.家庭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张燕农、张琪著.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美]Janet Gonzalez-Mena 著,郑福明、冯夏婷等译.儿童、家庭和社区——家庭中心的早期教育(第 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钱德勒·巴伦,尼塔·H.巴伦,帕特丽夏·史高丽著,丁安睿、王磊译:家庭、学校与社区——建立 儿童教育的合作关系(第四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 9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004 学时:48 学分:3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形成和发展的 历程,掌握中外学前教育思想、制度的发展、衍变。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存在 问题,初步形成敏锐地把握、分析、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教育家的事迹中受到启发和 鼓舞,增强和激励他们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包括 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录像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目标 2:掌握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 目标 3:通过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的学习,学会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学前教育现实问题。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2.教育情怀 3.保教知识 4.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从教意愿,理解和认同幼儿园教师 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 11.掌握教育学及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相关法律法 规及政策规定,了解中国教育及学前教育基本概况。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形式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二.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二)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三)古印度的学前教育 - 92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1、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一)古希腊的学前教育 (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 本章思考练习题 试比较斯巴达学前教育与雅典学前教育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二章 古代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世界观 (二)论幼年教育的重要性 (三)儿童的优生优选 (四)儿童的公育制度 (五)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世界观 (二)论优生与教育的年龄分期 (三)论婴幼儿的教育 三.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二)论教育的作用及天性与教育的关系 (三)论德育的重要性 (四)论家庭教育和儿童的早期教育 (五)论幼儿语言发展 (六)论教育和教学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试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西欧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一)中世纪的儿童观 (二)教会和世俗的学前教育 二.人文主义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世界观的改变 (二)儿童观、教育观的改变 (三)幼儿教育的新变化 三.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维吉乌斯的《儿童教育论》 (二)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三)蒙田论儿童教育 (四)康帕内拉论幼儿教育 本章思考练习题 试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与中世纪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第四章 外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15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 9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世界观 (二)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机构 (四)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二.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世界观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自然教育观 (四)论儿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 (五)论儿童的感觉教育 三.杜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儿童中心论 (三)生活与教育 (四)从做中学 四.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 (二)论教育目的和教育原则 (三)论学前教育的作用和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四)论游戏及“恩物” (五)论作业教学 五.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实践活动 (二)儿童观 (三)论教育环境 (四)论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五)论感官教育与教具 本章思考练习题 以一个福禄贝尔的教具为例,分析其教育价值。 第五章 外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自学)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第六章 外国当代学前教育实践(自学)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两章综合作业:每组选一国家,做“*国近现当代学前教育发展”的报告。 内容:至少含有国家介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家(或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学前 教育的借鉴(可少写) 要求:5-6 人一个小组,以文献综述的格式进行写作,有参考文献有文内脚注,文章不少于 2000 字, 不多于 3000 字。小组分工明确、平衡,交电子版 第七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我国古代的儿童公育 (一)原始社会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的情况简介 (二)原始社会的儿童公养公育的特点 - 9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我国古代的慈幼 (一)慈幼观念的演变 (二)慈幼的具体主张 (三)慈幼机构 三.我国古代的胎教 (一)胎教的产生与发展 (二)胎教的内容与方法 (三)胎教的启示与局限 四.我国古代的学前教材 各朝代学前教材简介 五.我国古代的游戏 古代游戏的种类简介 六.我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 (一)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本章思考练习题 阅读资料,理解其中的含义,思考、分析其主要内容、教育价值 第八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对学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古代教育家对学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二.学前教育原则和方法 古代教育家对学前教育原则和方法的论述分析 三.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正本的优生观 (二)抑爱节欲的保健观 四.古代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贾谊的幼年太子教育思想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四)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本章思考练习题 查阅相关资料,思考、总结我国古代主要的家庭教育思想。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一.我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清末社会与教育的变革 (二)外国教会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一)蒙养院办学宗旨和方针 (二)蒙养院的服务对象 (三)蒙养院的设置 (四)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 9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蒙养院的保教目标及内容 (六)著名蒙养院 三.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三)蒙养园制度的实施 四.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一)壬戌学制 (二)幼稚园课程 (三)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 (四)幼稚园保教人员的培养 五.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学前教育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 本章思考练习题 用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进程。 第十章 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 (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论幼稚教育的重要性 (三)论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 (四)论创造的幼稚教育 三.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三)论幼稚园教育 (四)论家庭教育 (五)活教育理论 本章思考练习题 思考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第十一章 中国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 三.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 本章思考练习题 思考前苏联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 9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H 课程目标 2 第二章 古代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课程目标 3 H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H 第四章 外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H H H 第五章 外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H M 第六章 外国当代学前教育实践 H M 第七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H 第八章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H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H 第十章 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M H 第十一章中国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H H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制 度的发展。(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文献阅读与分析、课堂讨论、录像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国内外不同 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文献阅读与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录像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 学会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学前教育现实问题。(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学概论、学前教育学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章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第三章文艺复兴的学前教育;第五章 课程目标 1: 掌握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学前 教育制度的发展 外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六章外国当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九章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和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 97 - 课堂发言、平时作 业、期末考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古代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文艺复兴的学前教育;第四章 外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课程目标 2: 掌握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学前 第七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课堂发言、平时作 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 第八章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 业、期末考试 思想; 第十章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 思想 第四章外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五章外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六章外国当代学前教育实践; 课程目标 3: 通过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 的学习,学会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学前教育现 实问题。 第八章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 思想; 课堂发言、期末考 第九章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试 和发展; 第十章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 思想 第十一章中国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20%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20% 4.期末考试:笔试,闭卷,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期末考试试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题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2 占分比 60% 15% 例 15% 30 10 60 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言占分比 例 10% 33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 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分)+0.15×(平时作业 1 成绩 课程目标 2 50 60 20 33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5×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3 20 30 20 34 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 9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掌握 国内外不同历史时 期学前教育制度的 发展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理解和掌 能基本掌握国内 握国内外不同历 外不同历史时期 史时期的学前教 的学前教育制度 育制度的发展。 的发展。 清晰地梳理国内外不 同历史时期的学前教 育制度,深刻理解国 内外不同历史时期教 育制度的发展。 课程目标 2: 掌握 充分掌握国内外不同 国内外不同历史时 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家 期学前教育家的教 的教育思想、教育实 育思想、教育实践 践 课程目标 3: 通过 教育制度史和教育 思想史的学习,学 会正确地看待和分 析学前教育现实问 题。 较好地了解掌握 国内外不同历史 时期学前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教 育实践 通过课程学习, 通过课程学习,有正 有较为正确的立 确的立场和观点,能 场和观点,能用 用所学理论及观点深 所学理论及观点 刻地分析解释学前教 较为深刻地分析 育现实问题 解释学前教育现 实问题 对国内外不同历史时 期的学前教育制度的 发展认识不足。 基本了解国内外 对国内外不同历史时 不同历史时期学 期学前教育家的教育 前教育家的教育 思想、教育实践了解 思想、教育实践 得不够充分 通过课程学习, 有较为正确的立 场和观点,初步 能用所学理论及 观点分析解释学 前教育现实问题 学前教育的立场和观 点存在偏颇,不能用 所学理论及观点分析 解释学前教育现实问 题 注:*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见“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平时作业成绩的评分标准见单独附件-成绩考核说明。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唐淑,《学前教育史》(第 2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参考资料: 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廖其发,《中国幼儿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全一册)(第 2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 30 年:学前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储朝晖,《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何晓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中华书局,2007。 冯国超译注,《千字文》,商务印书馆,2015。 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 9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 2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玛利亚•蒙台梭利著,任代文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第 2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维果茨基著,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第 2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陈秀云、陈一飞编,《陈鹤琴全集》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姚伟,《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10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203 学分:3 学时:48 学前教育原理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研究学前教育的主要现象与基本问题,揭示学前教育中最普遍、 最基本的规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观念,形成较强专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与 使命感。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学前教育的含义、性质与特点、价值与意义,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学前教育与社 会发展,儿童与教师,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幼儿园课程与游戏,幼儿园的环境、 制度与常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幼小衔接等。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包括 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录像分析、观察与调查、见习等。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形成较强的专业认同感起到重 要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 本问题和基本理论,把握学前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树立高尚的职 业理想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形成较强专业意识及专业认同感、 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 2: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家的基本思想,持续学习与接受新思想; 目标 3:理解学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关系,能够结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目标 4: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概念,理解学前教育性质、特点、园长;掌握幼儿园组织与实施的内容、 方式、途径,熟悉幼儿园的保教工作; 目标 5:科学认识与分析幼小衔接、家园共育,综合运用家长、社区的资源全面育儿。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M M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H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H M M (2)教育情怀 - 10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L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4)人文、科学、 M H 艺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L M M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H H M H M H M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H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L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H M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H L M L M H M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L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L H M M H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4)交流合作 - 10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内容 1 内容 2 M L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H 课程目标 3: M 课程目标 4: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内容 6 H H L L H H L L M 课程目标 5: M H L H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毕业要求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内容 6 H H M L M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M M M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4)人文、科学、 L M L M H M H M H H M H H H H H M 艺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L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7)保教观念 - 10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L H H L M H M M H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L M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M H H M H M L M H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4)交流合作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学时 6) 一.学前教育的含义 (一)含义 (二)年龄范围 (三)实施形式 二.学前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 (二)学前教育的特点 三.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的个体价值 (二)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 (二)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二者有何异同? (三)如何理解学前教育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四)学前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 第二章 历史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公共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6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 网络学习 3 学时) 一.世界公共学前教育的产生 - 10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三)工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1.托幼机构的产生 2.学前教育思想理论逐渐形成 3.学前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四)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二.我国公共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公共学前教育的产生 1.教育制度与思想 2.章程制定 3.机构建立 (二)我国主要的教育家及其理论 1.陶行知 2.陈鹤琴 3.张雪门 4.张宗麟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世界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二)公共学前教育、托幼机构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对学前教育发展带来怎样的 影响? (三)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四)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请结合蒙台梭利的基本理论,分析当前学前教育实 践中蒙氏教法的利弊优缺? (五)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思想对当前学前教育具有怎样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六)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当今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具有怎样的启示? (七)简述张雪门 “行为课程”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当前学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八)简述张宗麟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思想及其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主要思想观点。 第三章 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6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 网络学习 3 学时) 一.经济与学前教育 (一)经济发展是学前教育的物质基础 (二)学前教育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二.政治与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与发展受社会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二)学前教育为政治服务 三.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一)什么是社会文化 (二)文化与学前教育的相互关系 四.科学技术与学前教育 (一)科学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10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学前教育对技术的影响 五.人口与学前教育 (一)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结合我国当前的政策和经济现实,分析学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互关系? (二)结合实例分析社会文化、科技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 学前教育中的内部要素:儿童 (学时 9,课堂讲授 6 学时,网络学习和见习 3 学时) 一.儿童发展的规律特点与影响因素 (一)儿童发展的规律特点 (二)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儿童观 (一)什么是儿童观 (二)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儿童观 四.教育观 (一)什么是教育观 (二)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教育观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二)儿童应获得怎样的权利和地位? (三)如何理解维果斯基提出的“教学的‘大纲’应符合儿童的‘大纲’,二者保持一致”的观点? (四)见习观察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结合现实分析思考,作 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如何看待幼儿?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第五章 学前教育中的内部要素:教师 (学时 6,课堂讲授 3 学时,网络学习 3 学时) 一.学前教师的基本含义 (一)学前教师的含义 (二)学前教师的作用 二.学前教师的角色 (一)学前教师角色的历史演变 (二)不同理论中的学前教师角色 (三)学前教师的角色 三.学前教师的职责任务 (一)学前教师的职责任务 (二)学前教师的工作特点 四.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规定 五.学前教师的专业发展 - 10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二)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学前教师扮演怎样的角色?其职责和任务有哪些?如何使自己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第六章 学前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15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9 学时,网络学习和实训室学习 6 学时) 一.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教育目的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 (四)学前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 (五)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 (六)学前教育的内容 二.学前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学前教育的原则 (二)学前教育的途径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三.幼儿园课程与游戏 (一)幼儿园课程 (二)幼儿园游戏 (三)课程与游戏的关系 四.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与常规制度 (一)环境概述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物质环境 (三)学前教育机构的精神环境 (四)幼儿园的生活制度与常规 五.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一)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 (二)社区学前教育 (三)幼小衔接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为什么制定学前教育的目标要依据社会需求并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如何理解学前教育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三)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结合实践分析,如何理解学前教育的保教结合原则? (四)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幼儿园课程区别于中小学课程的特点何在? (五)为什么说托幼机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如何理解游戏在托幼机构课程中的地位? (六)托幼机构环境创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七)结合现实中的问题与误区,分析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思考幼小衔接关键应衔接什么?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 - 10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 观察、调查以及见习等。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四章 学前教育中的内部要素:儿童 第五章 学前教育中的内部要素:教师 第二章 历史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公共学前教 课堂发言、案例分析、作业、期末考试 育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第三章 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学前教育:学前教 课堂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期末考试 课堂发言、案例分析、读书笔记、期末 育与社会发展 考试 第四章 学前教育中的内部要素:儿童 第五章 学前教育中的内部要素:教师 第六章 学前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第六章 学前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发言、调查报告、小组合作学习、 作业、期末考试 课堂发言、作业、期末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以网络学习平时成绩为主,占总成绩 50%。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表 5.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指标 1.作业的规范性 2.作业的质量水平 完全符合作业要 结构分明,表达准确, 求,按时完成 逻辑非常清晰 3.作业的创新性 等级 优(90-100) 良(89-80) 中(79-70) 合格(69-60) 比较符合作业要 求,按时完成 基本符合作业要 求,按时完成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作业的准确性与科 学性 观点正确,能够结合 理论分析理性地实践 具有结构性,表达较 整体比较中规中 观点比较正确,能够 为切合主题,比较有 矩,在某一点上有 结合理论较好地分析 逻辑 自己的想法 实践 能看出结构,表达基 本切中主题,逻辑性 重复已有的观点 一般 不太符合作业要 结构不清楚,表达、 求,未按时完成 缺乏逻辑 存在抄袭现象 观点基本正确,基本 与理论相符合 个别内容上表述不准 确 2.期末成绩 期末闭卷考试,占 50%,评分标准详见期末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10 题,共 20 分)、简答题(每小题 5 分,8 题,共 40 分)、论述题(每小题 - 10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0 分,2 题,共 20 分)、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20 分,1 题,共 20 分)。 七、参考资料 1.教材: 黄人颂 主编.学前教育学(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陈帼眉、刘焱.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梁志燊.学前教育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李生兰.学前教育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 30 年-学前教育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何桂香.成长在路上——幼儿园新教师必读.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9。 3.期刊杂志: 《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学前课程研究》、《幼教园地》 (山东幼教)、《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 4.外文资料: 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Child Development(《儿童发展》)。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早期教育》)。 Educational Leadership(《教育先锋》)。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and Practice( 《早期教育研究与实践》,著名幼教专家莉莲.凯茨主编 的网络杂志,网址:WWW.ECRP.UIUC.EDU。 - 10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202 学分:3 学时:48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内容建立在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础生理知识、营养知 识和基本疾病的预防方法等基础之上,要求学生识记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理解课程中的基本命 题、基本观点,并能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践问题。本课程是基于 0—6 岁幼儿的生理基础、 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预防疾病、身心健康,以及集体儿童保健工作等知识内容,系统地、全面地研究如 何保护幼儿、增进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础生理知识、营养知识和基本预防疾病方法。 要求学生识记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理解课程中的基本命题、基本观点,并能运用知识和方法分 析和解决相关的实践问题。本课程运用讲述、图解、影片等方式,使学习者更具体、更简易掌握本课程中 的知识点,和教育幼儿的科学方式,并在实践中,熟练幼儿卫生保健技巧。 目标 1:识记幼儿卫生保健的基础生理知识、营养知识、基本预防疾病的方法;熟悉幼儿健康评价、 集体保健的各种方法。 目标 2:学习并理解育儿的基本概念、观点,掌握如何促进婴幼儿健康。 目标 3:能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践问题;能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保育工作的环节和 程序、内容和技能。 目标 4:体验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乐于接受繁重保育工作的挑战;能客观地评价幼儿卫生健康状况, 和评价自我保育工作。 表 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3.保教知识 指标点 12.掌握幼儿园保育、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 17.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安 4.保教能力 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将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做好班级保育 工作。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生理基础 12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 [教学目标] - 110 - 课程目标 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识记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 2.理解幼儿一出生就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但并非成人的缩影,而是在生长发育下渐渐成熟 3.掌握幼儿各生理系统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小儿生理特点和其保育特点 [教学内容]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 1.运动系统 2.呼吸系统 3.循环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系统 6.皮肤 7.内分泌系统 8.免疫系统 9.视觉器官 10.听觉器官 11.神经系统 12.生殖系统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三)生长发育 思考题及作业: 1.小儿骨头成分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组织儿童活动时要注意什么? 2.为什么要用鼻呼吸? 3.怎么样保护嗓音? 4.乳牙的生理功能? 5.儿童皮肤特点? 6.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利用优势原则、镶嵌式活动原则、动力定型和睡眠原则? 阅读资料: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 *小儿糖尿病 *听力检测 第二章 儿童营养 6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 [教学目标] 1.识记幼儿营养的基础知识,合理的幼儿营养膳食计划 2.理解幼儿所需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和每日建议量,孕妇和婴儿所需的营养 3.掌握幼儿一日合理膳食安排,和所需要的热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幼儿营养素的特点和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和搭配 [教学内容] (一)营养元素 - 11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蛋白质 2.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常量元素 5.微量元素 6.维生素 7.水 (二)孕期营养 (三)婴儿营养 (四)幼儿膳食 思考题及作业: 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小儿建议摄取量为何? 2.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3.为何要提倡母乳喂养? 4.如何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5.3~6 岁幼儿膳食指南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资料: *十字花科蔬菜 *幼儿膳食也要监控 *扶持肠道里的“有益菌” *反式脂肪酸 第三章 预防常见病 8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 [教学目标] 1.识记婴幼儿护理,认识婴幼儿常见病,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的方法 2.理解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点,预防胜于治疗、防患于未然 3.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婴幼儿常见病的病症和治疗和几种简易急救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儿的常见病及其病因,针对其疾病做出预防和护理。 [教学内容] (一)预防出生缺陷 (二)新生儿疾病的病因、病症和预防 (三)婴幼儿常见病的病因、病症和预防 (四)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思考题及作业: 1.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有那些益处? 2.如何预防佝偻病? 3.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4.造成龋齿的病因? 5.常用的物理降温法有那些? 6.骨折的现场急救原则?如何处理鼻出血? 阅读资料: - 11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不捂、不冻,一个变字最管用 *斜视与弱视 第四章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8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 [教学目标] 1.识记免疫的基础知识,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预防寄生虫病的途径 3.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儿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病因,针对其疾病做出预防和护理。 [教学内容] (一)免疫与计划免疫 1.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2.计划免疫 (二)传染病概述 1.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2.灾后防疫 (三)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2.婴幼儿常见寄生虫病 思考题及作业: 1.何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基础免疫、加强免疫? 2.传染病有哪些特性? 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4.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5.流感、腮腺炎、手足口病的症状是什么?主要区别? 6.如何预防防治蛔虫病、蛲虫病? 7.甲肝、乙肝的传染途径有何区别?如何防治? 阅读资料: *预防 H5N7 流感行动指南 *洗手法 第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评价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教学目标] 1.识记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和健康检查,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2.理解婴幼儿身心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评价标准 3.掌握正确、科学的健康教育观念和幼儿定期健康检查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健康的定义、评价的意义,评价的工具和标准。 [教学内容] (一)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二)健康评价 1.生长发育评价 - 11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健康检查 (三)婴幼儿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概述 2.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思考题及作业: 1.什么是健康教育? 2.评价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 3.如何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胸围? 4.婴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5.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 6.如何矫治幼儿习惯性阴部摩擦? 阅读资料: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顾荣芳 第六章 集体儿童保健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教学目标] 1.识记托幼园所保健工作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理解托幼园所保健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和教师保育工作的安排 3.掌握通过幼儿园参观记录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保健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幼儿园保健意义和任务,熟悉保健项目和标准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保健的意义和任务 (二)幼儿园保健的主要内容 1.健康检查 2.制定合理的生活日程 3.提供合理膳食 4.建立体格锻炼制度 5.传染病管理 6.安全措施 7.建筑设备卫生 思考题及作业: 1.幼儿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 2.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观察的重要性是?如何进行? 3.如何安排好儿童一日生活? 4.集体儿童膳食的卫生要求?食谱制定的原则? 5.集体儿童机构管理传染病的主要环节是? 6.环境污染对儿童的健康有何影响? 阅读资料: *北京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 *保健室设备标准 - 11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一章 生理基础 H M M M 第二章 儿童营养 H M M 第三章 预防常见病 H M M M H M M H M M H 第四章 预防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M 第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评价 第六章 集体儿童保健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明确学前卫生学中的基础知识, 理解并掌握相关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对应课程目标 1、2) 2.综合基于 PBL 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运用网络在线学习、分组课堂讲解知识等方式,促进学生了解 和掌握卫生学中关于儿童营养相关知识。(对应课程目标 1) 3.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教育见习观察、保育实习,引导学生掌握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的内容和 保育要点、技能。(对应课程目标 3) 4.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网络在线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幼儿健康评价方法以及学会自我保育评价。 (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学生能预先或同时学习过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学方法建议: 1.教师讲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性原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自发性学习原则,让学生从病例中学习查找资料,收集科学新知,更 新书本上的知识。 3.实际操作:在课堂和幼儿园参观中实施“做中学”的原则,让学生通过书本提供的步骤,1 对 1 的 与同伴实际操作练习,体验不同状况下的处理对策。在幼儿园几天保育见习,体验一日保育工作流程和内 容。 六、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内容包含两部分:1.平时考核:课堂作业和课堂讨论、出勤;实操测验和见习观察作业; 2.期末闭卷考试。各占 50%。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识记幼儿卫生保健的基础生理知 识、营养知识、基本预防疾病的方法;熟悉幼 儿健康评价、集体保健的各种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章 生理基础 第二章 儿童营养 - 115 - 评价依据 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翻转课堂:作业 1 小组汇报 营养素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2:学习并理解育儿的基本概念、观点, 生理基础 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掌握如何促进婴幼儿健康。 作业 2 幼儿带量食谱 儿童营养 课程目标 3:能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相关 的实践问题;能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保育工 作的环节和程序、内容和技能。 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预防常见病 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课程目标 4:体验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乐于接受 第五章 繁重保育工作的挑战;能客观地评价幼儿卫生 康评价 健康状况,和评价自我保育工作。 第六章 课堂作业 3 幼儿常见病及 传染病辨析。 健康教育与健 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作业 4 相关实训技能的微 集体儿童保健 视频录制。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50% 平时成绩包含:1、出勤及课堂发言,占 10%;2、作业成绩占 40%。作业包含四次作业:(1)小组报 告:营养素及相关知识;(2):按营养成分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幼儿膳食食谱。(3)婴幼儿常见疾病或 传染病辨析。(4)卫生学实训内容微视频录制。 表 4.评分标准 指标 1.规范性 2.准确性 3.创新性 能将理论和教学 点子新,凸现语言 技能准确地有机 领域要素,有机的 结合和实践 结合其他领域元素 4.实践性 等级 优(90-100) 良(89-80) 中(79-70) 及格(69-60) 不及格(59-0 完全符合作业要 求,按时完成 比较符合作业要 求,按时完成 基本符合作业要 求,按时完成 不太符合作业要 求,未按时完成 不符合作业要 求,未按时完成 能熟练地将理论原则 和幼儿保健相结合, 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和 深入探讨。 某一个点上有想 能很好地将理论原则 法,整体比较中规 和幼儿保健相结合, 中矩,能结合其他 基本进行评价和深入 领域元素 探讨 能将理论和教学 设计主题大众化, 能基本将理论原则和 技能基本地结合 在他人作品基础上 幼儿保健相结合,略 和实践 修改而来 进行评价和探讨 能将理论和教学 技能很好地结合 和实践 不太能将理论和 教学技能相结合 不太能将理论和技能 大部分抄袭他人 和实践 相结合,没有进行评 价和探讨 不能将理论和教 学技能相结合和 实践 抄袭他人或网上资 料 不能将理论和技能相 结合,没有进行评价 和探讨 2.期末成绩 期末闭卷考试,占 50%。评分标准如下(详见期末试卷) 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每题 2 分,10 题,共 20 分),填空题(10 个空格,每个空格 2 分,共 20 分),简答题(5 小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应用题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 11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参考资料 1.教材: 万钫 主编.学前卫生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参考资料: 1.邓祖丽颖 李元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 2.王萍.学前儿童保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 11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游戏与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205 学时:48 学分:3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以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 的基础。其教学目的在于将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学科基础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之间建立联系,理 解并掌握学生理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的基本内涵,把握游戏的本质,能够在尊重幼儿内在游戏需要和 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游戏与幼儿游戏、第二章幼儿园的游戏与教育、第三章区域游戏 活动、第四章户外游戏活动、第五章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第六章玩具与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利用、第七章游 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评价、第八章儿童游戏理论。 教学方法上:本课程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 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汇报、教 学录像分析、观察实训以及幼儿园游戏活动观摩见习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理解游戏对于儿童各领域学习与全面发展的意义、游戏和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 目标 2:掌握观察评价和组织指导儿童各类游戏的策略和方法。 目标 3:掌握游戏环境、玩具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与方法,能够通过有效的游戏环境创设引发幼儿的 主动学习。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3.掌握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以游戏为基本 3.保教知识 活动,各领域教育特点、设计与实施,以及领域渗透与知识整 课程目标 1 合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4.保教能力 5.班级管理 18.能基于对幼儿游戏行为、特点的观察,支持与引导幼儿的 游戏活动。 22.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合理规划时间与空间,创设 良好的班级环境,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学院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游戏与幼儿游戏 学时 6 - 118 -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节 游戏的文化含义 一.游戏含义的语言学分析 (一)外文中的游戏含义 (二)中文中的游戏含义 二.游戏的定义和本质 (一)游戏的定义 (二)游戏的本质 三.“游戏期”现象与意义 (一)“游戏期”现象 (二)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概念与特点 一.游戏和幼儿的生活 (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二)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三)游戏是幼儿的社会性活动 (四)游戏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 二.幼儿游戏的基本要素 (一)幼儿游戏的情景:“真游戏”和“假游戏” (二)幼儿游戏的外部表现:“看得见”的游戏 三.幼儿游戏的特点 (一)想象与真实的统一 (二)自由和约束的统一 (三)轻松和紧张的统一 (四)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第三节 幼儿游戏的价值 一.游戏和幼儿的学习 (一)游戏过程是幼儿的学习过程 (二)游戏是幼儿主动的学习过程 (三)游戏中的学习和课堂中的学习的区别 二.游戏与幼儿的发展 (一)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二)游戏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游戏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四)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五)游戏促进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六)游戏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游戏? 2.幼儿的游戏活动有哪些特点? 3.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4.为什么要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 - 11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5.怎样理解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章 幼儿园的游戏与教育 学时 6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一.幼儿园游戏的特点及相关教育策略 (一)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二) 利用游戏的教育策略 二.幼儿园游戏的分类 (一) 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 (二) 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活动 第二节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一.游戏与幼儿在园生活的适宜性 (一)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分类 (二)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 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 (一) 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二) 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幼儿园生活 (三) 确保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 (一) 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活动 (二) 恰当地组织集体游戏活动 (三)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第三节 游戏和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一)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二)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二.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一)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 (二)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 (三)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三.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融合 (一) 课程生成游戏 (二) 游戏生成课程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建构游戏、规则游戏? 2.什么是主题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预成性课程? 3.幼儿园游戏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和游戏的关系? 第三章 区域游戏活动 学时 12 第一节 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指导 一.户内游戏环境创设 - 12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活动室空间功能规划 (二)创设游戏活动区的目的 (三)创设游戏活动区的方法 二.区域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区域游戏活动的介绍和引导 (二)区域游戏活动的环节和组织 第二节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结构与意义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与结构 (二)角色游戏的意义 二.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过程 (一)环境创设 (二)现场指导 (三)总结评价 三.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中的常见问题 (一)幼儿不会玩怎么办 (二)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怎么办 (三)游戏环境应当由谁创设 (四)怎样促进角色游戏的发展 (五)幼儿玩出格的游戏怎么办 第三节 表演游戏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意义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二)表演游戏的意义 二.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过程 (一)脚本形成 (二)环境创设 (三)故事表演 三.各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小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共同游戏 (二)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协同游戏 (三)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旁观游戏 四.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一)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二)在游戏过程中提升表演性 (三)注意表演游戏和课程的有机整合 第四节 积木游戏 一.积木游戏的种类与意义 (一)积木游戏的种类 (二)积木游戏的意义 二.幼儿积木建构技能的发展 - 12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早期的建构活动 (二)建构活动的发展 三.积木游戏区的创设 (一)空间的计划和安排 (二)积木的存放和保管 四.积木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二)积木游戏活动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三)积木游戏的指导策略 (四)引导幼儿结束活动 (五)收拾和整理积木 五.主题建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建构主题的来源 (二)计划和讨论 (三)建构的过程 (四)经验的扩展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单元积木? 2.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3.组织和指导幼儿区域游戏活动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4.角色游戏有哪些特点?它和表演游戏、建构游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 6.幼儿积木建构技能要经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7.怎样组织与指导幼儿的积木游戏活动? 8.怎样认识表演游戏的特点?怎样在组织和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过程中正确处理游戏性和表演性的 关系? 第四章 户外游戏活动 学时 3 第一节 户外游戏活动环境的创设 一.户外游戏活动的意义和分类 (一)户外游戏活动的意义 (二)户外游戏活动的分类 二.户外游戏活动环境的构成与创设 (一)户外游戏活动环境的构成 (二)户外游戏活动环境的创设原则 第二节 户外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户外自由游戏活动 (一)户外自由游戏活动的特点 (二)户外自由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二.户外集体游戏活动 (一)户外集体游戏活动的结构、分类和意义 (二)户外集体游戏活动的选择和编制 - 12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各年龄班户外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小班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 (二)中班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 (三)大班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户外游戏活动环境? 2.为什么要为幼儿创设户外游戏活动环境? 3.创设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环境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4.幼儿的户外自由游戏活动有哪些特点?教师在幼儿的户外自由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 5.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试举例说明。 第五章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学时 6 第一节 教学活动中游戏因素的运用 一.与主题结合的区域活动 (一)与主题结合的区域活动的性质 (二)与主题结合的区域活动的指导 二.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 (一)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必要性 (二)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因素的运用 三.教学游戏的编制和实施 (一)教学游戏的性质 (二)教学游戏的改编 (三)教学游戏的实施 (四)教学游戏的评价 第二节 过渡环节中游戏的运用 一.过渡环节的意义与组织 (一)过渡环节的意义 (二)过渡环节的组织 二.过渡环节游戏的种类与选择 (一)过渡环节游戏的种类 (二)过渡环节游戏的选择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过渡环节、教学游戏? 2.怎样指导与主题结合的区域活动? 3.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怎样合理运用游戏因素?举例说明。 4.怎样组织过渡环节活动? 5.怎样选择适宜的过渡环节游戏? 6.为什么要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7.怎样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第六章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学时 3 第一节 玩具的功能与选择 一.玩具的功能和分类 - 12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玩具的功能 (二)玩具的分类 二.各年龄幼儿玩具的选择 (一)玩具选择的原则 (二)各年龄幼儿的适宜玩具 第二节 幼儿园玩教具的配备和利用 一.幼儿园玩教具的配备 (一)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的相关规范 (二)幼儿园玩教具的配备要求 二.幼儿园玩具的选择和利用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玩具选择 (二)幼儿园玩具的利用 第三节 益智玩具与益智游戏 一.益智玩具的分类和特性 (一)益智玩具的分类 (二)益智玩具的特性 二.益智玩具区的创设 (一)区域设置 (二)材料投放 三.益智玩具的利用和游戏指导 (一)益智玩具的研究和利用 (二)益智玩具的游戏指导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玩具、建构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表征性玩具、益智玩具? 2.玩具有什么功能和意义? 3.选择玩具应遵循哪些原则? 4.益智玩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怎样利用益智玩具?怎样指导幼儿 的益智游戏? 第七章 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学时 6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与分析 一.观察与分析幼儿游戏的目的和意义 (一)观察与分析幼儿游戏的目的 (二)观察与分析幼儿游戏的意义 二.观察与分析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方法 (一)观察计划的制订 (二)现场观察的记录 (三)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 (四)观察结果的解释 (五)观察结果的运用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评价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 12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目的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意义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要求与方法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要求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表格式记录、文字式记录? 2.幼儿园游戏活动现场观察记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为什么要评价幼儿园游戏活动? 4.幼儿园游戏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5.简述帕顿/皮亚杰量表及其使用方法和范围。 6.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第八章 有关儿童游戏的理论 第一节 学时 6 早期的游戏理论 一.剩余精力说 二.生活准备说 三.复演说 四.松弛说 第二节 现代的游戏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游戏理论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一)游戏的实质:同化超过了顺应 (二)儿童游戏的类型与发生、发展 (三)游戏的功能 三.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 (二)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四.游戏的“唤醒”调节理论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观点 五.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一)交际和元交际 (二)“元交际”与游戏 (三)游戏作为“元交际”的意义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剩余精力说、生活准备说、复演说、松弛说、“元交际”? 2.简述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3.简述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 4.简述游戏的“唤醒”调节理论。 - 12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5.简述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6.为什么会有“游戏期”“?游戏期”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游戏与幼儿游戏 M 第二章 幼儿园的游戏与教育 H 第三章 区域游戏活动 H H 第四章 户外游戏活动 H H 第五章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H 第六章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H 第七章 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评价 H 第八章 儿童游戏理论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课堂研讨、教学录像分析、观察实训以及幼儿园游戏活动观摩见习,理解 游戏对于儿童各领域学习与全面发展的意义、游戏和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对应课程目标 1) 2. 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课堂研讨、教学录像分析、观察实训以及幼儿园游戏活动观摩见习,掌 握游戏环境创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观察评价和组织指导儿童各类游戏的策略和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2、 目标 3) 3. 主要通过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汇报,分析与游戏有关的典型教育现象,尝试进 行玩具材料选择与制作,能够通过有效的游戏环境创设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学前卫生学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理解游戏对于儿童各领域 学习与全面发展的意义、游戏和幼儿园课 程之间的关系。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章 游戏与幼儿游戏 第二章 幼儿园的游戏与教育 第五章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期末考试 第八章 儿童游戏理论 课程目标 2: 掌握创设游戏环境、观察评 第三章 区域游戏活动 价和组织指导儿童各类游戏的策略和方 第四章 户外游戏活动 法。 第七章 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评价 课程目标 3: 掌握游戏环境、玩具材料选 第三章 区域游戏活动 择的基本要求与方法,能够通过有效的游 第四章 户外游戏活动 戏环境创设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 第六章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 126 - 作业 1、2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出勤:随机抽查 5 次课堂考勤,每次占考勤成绩的 20%。以每次 20 分计算,迟到和早退扣 10 分/次, 旷课扣 20 分/次,病假(有假条不扣分,无假条视同旷课)原则上不超过 3 次,其后视同旷课。旷课 5 次 以上或病假 5 次以上建议重修。) 发言:小组学习及课堂汇报 10%(每组 4 人左右,按照教师给出的 11 个游戏素材,自主选择进行分析 和课前 5 分钟汇报) 2.作业成绩:2 次作业,占总成绩的 40% 作业一: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评价与分析 10% 作业二:幼儿游戏观察与分析 10%(选取一名或几名幼儿对其游戏进行客观 3.期末考试:笔试,闭卷,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出勤 平时出勤 期末考 平时作 平时作 试试题 业1占 业2占 占分比 分比例 分比例 例 50% 20% 20% 课程目标 1 17 0 0 25 课程目标 2 70 100 100 25 课程目标 3 13 0 0 50 课程目标 及课堂发 言占分比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例 10%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考试平均分/分目 标试题总分)+0.2×(平时作业 1 成绩平均分/ 分目标总分) +0.2×(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 分目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 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理解游戏 能基本理解游戏 对于儿童各领域 对于儿童各领域 学习与全面发展 学习与全面发展 的意义、游戏和 的意义、游戏和 幼儿园课程之间 幼儿园课程之间 的关系。 的关系。 较好地掌握创设 基本掌握创设游 游戏环境、观察 戏环境、观察评 评价和组织指导 价和组织指导儿 儿童各类游戏的 童各类游戏的策 策略和方法。 略和方法。 课程目标 1: 理解 清晰明确地理解游 游戏对于儿童各领 戏对于儿童各领域 域学习与全面发展 学习与全面发展的 的意义、游戏和幼儿 意义、游戏和幼儿园 园课程之间的关系。 课程之间的关系。 课程目标 2: 掌握 创设游戏环境、观察 评价和组织指导儿 童各类游戏的策略 和方法。 充分掌握创设游戏 环境、观察评价和组 织指导儿童各类游 戏的策略和方法。 - 127 - 难以理解游戏对于儿 童各领域学习与全面 发展的意义、游戏和 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 系。 对创设游戏环境、观 察评价和组织指导儿 童各类游戏的策略和 方法的掌握不良。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课程学习, 通过课程学习, 能较好地尊重儿 具有正确的儿童 课程目标 3: 尊重 重儿童的游戏权利, 童的游戏权利, 观与教育观,具 儿童的游戏权利,树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树立正确的儿童 有尊重儿童的游 立正确的儿童观与 与教育观。能用所学 观与教育观。能 戏权利的意识。 教育观。 理论及观点深刻地 用所学理论及观 能用所学理论及 分析解释实践问题。 点较为深刻地分 观点分析解释实 通过课程学习,能尊 析解释实践问题 践问题。 不能很好地尊重儿童 的游戏权利,对儿童 游戏中体现出的儿童 观与教育观把握不明 确。不能用所学理论 及观点分析解释实践 问题。 注:*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见“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表 6 作业一“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评价与分析”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优(90-100) 良(75-89) 中(60-74) 2.围绕游戏环境创设的基本要 3. 能结合该园特色与物质 求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合 环境特点提出游戏场地设计 理建议 建议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能够围绕游戏环境创设的基本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要素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基本能围绕游戏环境创设的基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本要素进行全面分析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不太能围绕游戏环境创设的基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本要素进行分析 能结合该园特色与物质环境 特点对游戏场地设计进行有 针对性的建议 基本能结合该园特色与物质 环境特点对游戏场地设计进 行建议 不太能结合该园特色与物质 环境特点对游戏场地设计进 行建议 表 7 作业二“幼儿游戏观察与分析”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优(90-100) 良(75-89) 中(60-74)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2.记录客观准确,不包含主观判 3. 能对幼儿游戏中的兴趣、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断 发展及游戏瓶颈进行分析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记录客观准确, 不包含主观判断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有部分主观判断,但记录基本客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观准确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记录不够基本客观准确, 有较多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的主观臆断成分 能对幼儿游戏中的兴趣、发 展及游戏瓶颈进行分析 能发现幼儿游戏中遇到的瓶 颈或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 值,并进行相应分析 不太能对幼儿游戏中的兴 趣、发展及游戏瓶颈进行分 析 表 8 课堂发言:“小组学习及课堂汇报”评分标准 3. 观点符合我国社会主流 指标 等级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定的主题汇报相应内容 2.体现主动和自主学习能力 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学前 教育原理、观念、方法支持 自身的观点 - 12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优(90-100) 良(75-89) 中(60-74)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汇报相应内容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汇报相应内容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汇报相应内容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 够查阅较多的相关文献、资料, 形成对案例的观点和看法 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查 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形成了 对案例的基本看法 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一般, 没有体现出对文献的查阅和分 析,对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 观点符合我国社会主流价值 观,能运用所学的学前教育 原理、观念、方法支持自身 的观点 观点符合我国社会主流价值 观,有自身的观点和判断 观点符合我国社会主流价值 观,观点不够明确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刘焱编著:《幼儿园游戏与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9 月第一版。 2.参考资料: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约翰逊等编著,华爱华、郭立平译校:《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许政涛主编:《幼儿游戏与玩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曹中平:《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 12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603 学分:1 学时:16 本课程在介绍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的内涵、价值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关系取向阐述了 幼儿园教师在师幼关系、同侪关系、与家长关系、与自我、专业以及社会的关系中应该秉承的职业伦理与 道德规范。 二、课程目标 从观念上引导学生明确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伦理与道德准则,树立专业观念,从实践上帮助学 生根据幼儿教育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处理专业活动中的多角度关 系,提升专业水准,产生专业认同。 目标 1:理解、掌握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含义及意义。 目标 2:掌握不同关系中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M H 毕业要求 1: 毕业要求 2: L 毕业要求 3: M M 毕业要求 4: H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内容 6 内容 7 内容 8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 13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内容 6 内容 7 内容 8 毕业要求 1: H H H H H H H H 毕业要求 2: M M M M M M M M 毕业要求 3: M L L M M M M 毕业要求 4: H H 毕业要求 第一章 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概述 M 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幼儿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的含义 (二)幼儿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的价值 (三)幼儿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内容 [活动] 现场调查:你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一个人?”。 第二章 关系取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关系取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二)关系取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三)幼儿园教师要面向的人际关系 [课堂活动] 概念图:“请描绘一名幼儿园教师在教育中可能要面向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师幼关系中的教师伦理与道德 4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尊重 1.尊重幼儿的涵义 2.尊重幼儿的行为要求 3.案例分析 (二)责任 1.对幼儿负责的涵义 2.对幼儿负责的行为要求 3.案例分析 (三)公正 1.对幼儿公正的涵义 2.对幼儿公正的行为要求 3.案例分析 (四)关爱 1.关爱幼儿的涵义 2.关爱幼儿的行为要求 3.案例分析 第四章 同侪关系中的教师伦理与道德 2 学时 - 13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一)尊重 1.尊重同事 2.案例分析 (二)关爱 1.关爱同事 2.案例分析 (三)合作 1.与同事合作 2.案例分析 (四)公正 1.公正地对待同事 2.案例分析 [活动]案例分析 第五章 与家长交往中的教师伦理与道德 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尊重 1.尊重家长 2.案例分析 (二)负责 1.对家长负责任 2.案例分析 (三)公正 1.公正对待每一位家长 2.案例分析 (四)同情 1.抱有为人父母的同理心 2.案例分析 第六章 面向自我、专业与社会 2 学时 [教学要求] 1.认识面向自我应遵循的自由、反思与幸福精神; 2. 掌握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实现专业化发展; 3. 掌握一名幼儿园教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 (一)面向自我 1.自由 2.反思 3.幸福 (二)面向专业 1.规划专业发展道路 2.自觉维护专业形象 - 13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不断提升专业水准 (三)面向社会 1.在专业活动中关注社会 2.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处理好社会利益与专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活动] “教师”请进来:邀请优秀幼儿教师分享个人专业成长的故事,渗透教师伦理与道德教育。 “园长”请进来:邀请优秀园长分享如何规划个人专业成长的道路。 第七章 电影鉴赏 2 学时 [教学要求] 选择电影,请学生在课下观看,并围绕与师德有关的特定话题进行思考,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 辩论 《看上去很美》(中国) 讨论点:师幼关系、教师落后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儿童个人自由与集体制度抗争等。 《放牛班的春天》(法国) 年龄段:小学 讨论点:何为“好”老师;如何对待问题儿童;同事间的关系;教师的幸福感。 《再见,我们的幼儿园》(日本) 讨论点:教师对孩子的支持、教师和家长的互相信任 第八章 实践活动 1.请从身边找 1-2 位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的家长进行访谈,调查家长最希望在跟幼儿园老师交往时,最 希望从教师那获得什么? 2. 拍一个小视频,记录在实习的幼儿园发现的体现了幼儿教师专业规范和良好品德的人和事儿,体 会幼儿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学概论、学前教育原理。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 观察、调查以及见习等。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概述 第二章 关系取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 133 - 作业、课堂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 师幼关系中的教师伦理与道德 第四章 同侪关系中的教师伦理与道德 课程目标 2 第五章与家长交往中的教师伦理与道德 第六章面向自我、专业与社会 作业、课堂发言 第七章电影鉴赏 第八章实践活动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说明考核方式、所占比例及评分标准。如,作业 2 次,占 50%,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1.作业的规范性 2.作业的质量水平 3. 作业的创新性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结构分明,表达准确,逻辑非 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他人未 完成 常清晰 提出的点子 比较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具有结构性,表达较为切合主 整体比较中规中矩,在某一点 完成 题,比较有逻辑 上有自己的想法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能看出结构,表达基本切中主 完成 题,逻辑性一般 等级 优(85-90) 良(80-85) 中(75-80) 重复已有的观点或设计 2.期末成绩 期末开卷考核,占 50%,评分标准同作业。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姜勇主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12 月。 冯婉桢,刘焱,《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与行为礼仪》,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12 月。 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4 月。 - 13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观察与评价》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204 学时:32 学分:2 幼儿观察与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有关儿童学习和发展心理 的基础上,掌握观察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学会在实践工作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幼儿实施评价,从而更 好地理解儿童学习发展、从儿童视角出发反思教育活动,将有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课程内容包括有 关评价的基本理论,以及进行幼儿评价的具体方法,其中以观察法为主,介绍多种观察的方式及记录、分 析方法。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教师讲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研讨、幼儿园见习与实践练习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幼儿观察与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掌握观察与评价方法的基本特 点、原则、内容及实际应用,尤其是各种方法在各个学习与发展领域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在巩固所学有关 幼儿学习与发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将其实际应用于观察与评价工作中,结合所学评价方法,掌握幼 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分析与评价的专业技能。 目标分解: 目标 1:理解幼儿评价的内涵和目的、基本原则、类型 目标 2:掌握测试法和访谈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目标 3:掌握观察的方法 目标 4:掌握观察和分析问题行为的方法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学会观察与评价儿童,掌握观察和评价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去,提高个人发展中的反思研究、自主学习等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性。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评价概述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幼儿评价的内涵 (二)幼儿评价的功能 (三)幼儿评价的原则 本章思考题: 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定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第二章 幼儿评价的类型和要素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幼儿评价的类型 - 13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幼儿评价的要素 (三)幼儿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本章思考题: 可否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章 幼儿评价的方法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幼儿测试法 1.幼儿体能测试 2.幼儿心理测试 (二)幼儿访谈法 1.访谈法的定义 2.访谈法的类型 3.幼儿访谈的特殊性 4.幼儿访谈中的策略 本章思考题: 幼儿测试法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作用? 在访谈幼儿时,有哪些策略能够帮助幼儿理解问题?又有哪些策略可以帮助幼儿表达? 第四章 幼儿评价的观察法 1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一)观察法概述 1.观察法的定义 2.观察法的类型 本节思考题: 作为评价方法的“观察”,与生活语境中的“观察”有什么区别? (二)观察评价的文字记录法 1.文字描述记录的类型 2.文字描述记录的原则和要求 3.文字描述记录的方法和步骤 4.文字描述方法的优劣 本节思考题: 结合具体的案例思考,文字描述法有什么优势和缺点? (三)观察评价的行为检核法 1.行为检核记录的含义和类型 2.行为检核记录表设计的“三列设计法” 3.行为检核记录的优劣 本节思考题: 根据文中案例思考,幼儿的哪些行为和特征适合使用行为检核的方法进行记录? (四)观察评价的数字记录法 1.数字记录的含义 2.数字记录的要求和实施步骤 3.数字记录的优劣 本节思考题: 如何对幼儿的游戏和活动进行量化的观察记录? - 13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观察评价的图示记录法 1.理解图示图表记录的含义 2.掌握图示图表的类型和设计 3.图示图表记录的优势和缺点 本节思考题: 选择幼儿园中的一个场景,设计图示图表记录的方法。 第五章 幼儿问题行为的观察与评价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4)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 (二)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三)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本章思考题: 有哪几种方法可以收集问题行为的功能信息?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第六章 幼儿评价的模式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幼儿成长档案评价方案 (二)学习故事幼儿评价方案 (三)高宽课程的 COR 评价方案 (四)多彩光谱幼儿评价方案 本章思考题: 如何对撰写幼儿学习故事? 选择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领域,采用多彩光谱的活动实施评价。 选择一个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如语言),比较多彩光谱幼儿评价方案和高宽课程 COR 评价方案。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1.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第一章 幼儿评价概述 H H M M 第二章 幼儿评价的类型和要素 H H M M 第三章 幼儿评价的方法 H H M M 第四章 幼儿评价的观察法 M M H M 第五章 幼儿问题行为的观察与评价 M M M H 第六章 幼儿评价的模式 H M M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文献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幼儿评价的基本理 论问题、原则。(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课堂讨论、作业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了解幼儿测试、访谈、观察等评价的方法、原则。 (对应课程目标 2、3)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现场见习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观察评价幼儿、分析问题行为等的基本方 法。(对应课程目标 3、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 - 13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2.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理解幼儿评价的内涵和目的、基本原则、 类型 幼儿评价的内涵、功能、 要素、基本原则 课程目标 2: 测试法、访谈法的内涵和 掌握测试法和访谈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注意事项 课程目标 3: 观察的记录、分析方法及 掌握观察的方法 要点 课程目标 4: 分析问题行为的基本原 掌握观察和分析问题行为的方法 理和策略 评价依据 课堂发言 课堂发言、作业 课堂发言、作业、期末考察 课堂发言、作业 (二)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 形式:出勤、课堂发言、小组合作与汇报,占总成绩的 20% 2.期中考核 形式:作业,占总成绩的 30% 3.期末考核 形式:作业,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3.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出勤及 期末考察占 平时作业占 分比例 50% 分比例 30% 课程目标 1 15 30 25 课程目标 2 15 20 25 课程目标 3 40 30 25 课程目标 4 30 20 25 课程目标 课堂发言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20%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考察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0.15×(期中作 业 1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5×(期中作业 2 成绩平均分/ 分目标总分) +0.20×(平时考核平 - 138 - 均分/分目标总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4. 期中作业评价标准 评价 对应课程 指标 目标 等 级 分 具体要求 得 值 A B C D 30 27-30 23-26 18-22 0-17 30 27-30 23-26 18-22 0-17 20 18-20 15-17 12-14 0-11 20 18-20 15-17 12-14 0-11 具体详细、客观准确地记录目标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包括幼儿的表情、肢体动作、口 1.行 为实 头语言、操作材料、与他人的互 目标 2 录 动等。 轶事记录使用的是描述性词语, 而不是判断性或解释性的词语。 轶事记录使用的是精细的词语, 而不是空泛的词语。 从社会情感、学习品质、和经验 技能等方面分析观察到的幼儿行 为背后的学习和发展。 运用所学的儿童发展理论或《幼 2.行 为分 目标 4 析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 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深入分析 目标幼儿的行为表现。 把观察到的目标幼儿实际表现, 与同龄阶段幼儿应有的发展水平 和特点(期望)进行比较和判断。 根据对目标幼儿的行为实录和分 析,提出具体的、贴切的教育建 3.措 施建 目标 1、3 议 议。 从班级、幼儿园、家庭、社区等 层面,多角度地提出切实可行的 教育建议。 基于本课程所学的评价知识,判 断和分析见习所在幼儿园开展幼 儿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幼 儿评价的目标、时间、对象、主 4.实 践应 用 目标 1、2 体、内容、指标/工具、方法、评 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和使用等)。 准确地鉴别出见习所在幼儿园开 展幼儿评价的类型,并客观地分 析该园幼儿评价工作的优点和需 改进之处。 总成绩 - 139 - 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5. 期末作业评价标准 评价指 对应课程 标 目标 1.符合 得 值 A B C D 10 9-10 7-8 5-6 0-4 10 9-10 7-8 5-6 0-4 40 36-40 31-35 26-30 0-25 40 36-40 31-35 26-30 0-25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作业的 格式和 等 级 分 具体要求 目标 1 规范要 语言通顺、简洁明了、专业表达。 按照作业规定的两大部分撰写,字 数适中。 求 围绕选定的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 2.了解 幼儿评 析的常 认真研读和深入了解“多彩光谱项 目标 3 见模式 目”幼儿能力评价方案。 围绕选定的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 认真研读和深入了解“高宽课程” 幼儿观察评价系统(COR)方案。 从评价维度和指标、评价程序和评 3.掌握 分细则等方面, 比较选定领域在 观察与 两个幼儿评价方案中的相同之处。 评价方 从评价维度和指标、评价程序和评 法在幼 儿学习 目标 2、3 分细则等方面,比较选定领域在两 个幼儿评价方案中的不同之处。 与发展 评析两个幼儿评价方案各自的优 领域中 势。 的应用 评析两个幼儿评价方案各自的不 足之处。 围绕选定的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 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 个幼儿评价方案的五要素。 围绕选定的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 4.综合 所学评 价知识, 分析幼 儿评价 方案 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 个幼儿评价方案所体现的幼儿评 价原则。 目标 1、3 围绕选定的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 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 个幼儿评价方案所运用的幼儿评 价类型。 围绕选定的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 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 个幼儿评价方案所采用的评价方 法。 总成绩 - 140 - 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李晓巍. 动态系统理论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启示.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5(3):4-7。 施燕 章丽.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王小兰. 观察记录:幼儿发展评价的一种途径.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12):20-22。 侯素雯 林建华.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这样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李宏田, 刘建蒙. 儿童行为问题检核表的使用现状及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0, 21(1):58-61。 王丽萍. 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法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2012(2):69-70。 王烨芳.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中央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美]陈杰琦等编.何敏,李季湄译.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学习活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美]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钧君译.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外文资料: Anthony. J.Nikto.(2001).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s[C]. Prentic-Hall, Inc。 Cecil R. Reynolds., & Randy W. Kamphaus.(1990).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Children: Intelligence and Achievement[C].The Guilfor Press。 Margaret Carr. (2001).Assessment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Learning Stories [M].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A SAGE Publications Company。 Warren R. Bentzen. (2005).See Young Children: A Guide to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Behavior (Fifth Edition)[M].Thomson Delmar Learning。 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儿童发展》)。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早期教育》)。 Educational Leadership(《教育先锋》)。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and Practice( 《早期教育研究与实践》,著名幼教专家莉莲.凯茨主编 的网络杂志,网址:WWW.ECRP.UIUC.EDU。 - 14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208 学时:48 学分:3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树立教育科研探究意识,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目标 2: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掌握科研的一般步骤; 目标 3:掌握各种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形成独立探索学前教育领域中研究问题的能力; 目标 4: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三、授课对象 第五学期,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3 学时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征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目的和原则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四.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别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应该有哪些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步骤应该怎样;不同类型的研究具有什么优劣,等。 第二章 研究问题的确立 6 学时 一.确立研究问题的含义 二.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来源 三.确定研究问题的基本原则 四.研究问题确立的过程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举例说明在不同范围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研究题目 (二)根据不同的来源应该如何选择研究题目 (三)尝试选择 3 个学前教育领域研究题目 第三章 查阅文献 6 学时 一.查阅文献的目的和意义 二.查阅文献的步骤和原则 三.查阅文献的具体方法 - 14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为什么要查阅文献 (二)你知道的学前教育研究工具书、期刊、网站有哪些 (三)阅读“附录二”,讨论文献综述的写作特点 (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撰写一篇文献综述 第四章 什么是量的研究 3 学时 一.量的研究概述 二.量的研究的基本概念 三.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设计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举例说明用数量来表示的事物规定性有哪些 (二)量的研究有什么优劣 (三)不同的变量应采用怎样的量表 (四)常模参照测量和校标参照测量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五)如何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六)量的研究应该具有哪些步骤 (七)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设计 (八)应该如何进行研究设计 (九)应该如何控制差异 第五章 观察法 3 学时 一.观察法概述 二.观察法的类型 三.观察法的基本程序 四.观察的记录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针对学前领域某一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包含:研究题目、研究内容、研究对 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其中研究工具和步骤需要具体化。 第六章 访谈法 6 学时 一.访谈法的类别和价值 二.访谈的程序与技巧 三.焦点小组访谈 四.访谈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尝试进行一个关于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选择 1 到 2 个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深度访谈,了 解她们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如何做以及面临的困惑等。 第七章 调查研究 6 学时 一.调查研究的特点和类型 二.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三.问卷设计 四.评定与报表 - 14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以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感为调查主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份问卷。 第八章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 3 学时 一.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的含义 二.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与设计标准 三.准实验设计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进行一个学前领域相关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可仅实施后侧;也可实施前后侧) (二)进行一个学前领域相关的多因素实验设计(2×2 或 2×3) 第九章 测量法 3 学时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二.儿童心理测量的常用方法与量表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测量法在学前研究中的应用 (二)测量法的基本要素与分类 第十章 量的研究报告的撰写 6 学时 一.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特征 二.量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与撰写技巧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总结量的研究报告的关键要素和撰写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质的研究及其报告撰写 3 学时 一.质的研究概述 二.质的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质的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适宜性 四.质的研究报告的撰写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为什么说质的研究适宜于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研究。 (二)分析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文献阅读与分析、分组讨论、合作 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促使学生树立研究探索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步骤和方法,促进学生 掌握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 14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参考资料 1.教材: 刘晶波主编,《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参考资料: 陶保平著,《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胡育主编,《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张燕、刑利娅著,《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新编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Creswell, J. W. (2002). 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Pearson Education Inc. NJ: Upper Saddle River。 - 14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统计与 SPSS 软件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3314003 学时:32 学分:2 课程内容概要:教育统计与 SPSS 软件应用是心理发展与教育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教育统计学是运 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 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 的客观规律。SPSS 是进行教育统计分析的重要工具软件。《教育统计与 SPSS 应用》课程将从教育统计概 述、SPSS 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卡方检验、项目分析、因子 分析、信度分析以及图形统计分析等方面对 SPSS 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力图帮助学习者 学习该课程后能掌握各种教育统计的方法与技术;掌握用 SPSS 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学 习正确理解和解释各种统计分析结果。 教学方法注重将侧重 SPSS 操作技能的学习,将操作技能和学前教育的常见案例相结合,和学生的论 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和研究思维,启发学生进行量化视角的分析和综合。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分析和判断在不同情况下应当使用哪一种统计方式,并掌握 SPSS 的相应操作方 式,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到各种统计分析的操作; 目标 2:在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结合前面所学的心理统计学知识读懂和解释 SPSS 输出的各种统 计图表; 目标 3:使学生能够在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中正确而规范地使用 SPSS 输出报告中的各种信息来进行结 果呈现; 目标 4:培养学生量化思维方式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而又专业性很强的技能,为学生未来的 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三.保教知识 十.学会反思 指标点 8.具有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现 代信息技术知识,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33.掌握研究幼儿行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 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 146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 课程目标 1、2、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 1 章 教育统计概述与 SPSS 简介 2 学时 1.教育统计概述 2.SPSS 简介 第2章 数据的录入与初步整理 4 学时 1.数据的录入 2.edit 命令的使用 3.data 命令的使用 4.transform 命令的使用 第 3 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6 学时 1.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 2.SPSS 描述统计命令的使用 第 4 章 T 检验 6 学时 6 1.差异假设基本原理 2.T 检验 SPSS 命令的使用 第 5 章 方差分析 6 学时 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2.方差分析 SPSS 命令的使用 第 6 章 相关分析 4 学时 1.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 2.相关分析 SPSS 命令的使用 第 7 章 卡方检验 4 学时 1.卡方检验的基本概念 2.卡方检验 SPSS 命令的使用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幼儿观察与评价、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上机实操,是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的上机实践,结合 SPSS 的案例库,促进学生了解如何解不同案例中 SPSS 的结 果输出,将统计结果和教育案例进行结合。 3.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的上机实践,结合 SPSS 的案例库,促进学生了解如何将 SPSS 的分析结果在 论文中进行撰写和呈现。 4.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网络在线学习、上机实践,促进学生掌握 SPSS 在学前教育中的基本应用, 并促进学生量化思维的行程。 六、课程考核 1.考核目标 目标 1:考核学生是否能熟练分析和判断不同情况下应当使用哪种统计方式,并掌握 SPSS 的相应操作 方式,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到各种统计分析的操作; 目标 2:考核学生是否能在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结合前面所学的心理统计学知识读懂和解释 SPSS - 14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输出的各种统计图表; 目标 3:考核学生能否正确而规范地使用 SPSS 输出报告中的各种信息来进行结果呈现; 目标 4:考核学生是否对于教育和心理问题能够建立量化思维和分析思维。 2.考核方式: 以平时作业和期末开卷考试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的考核比例。 3.考核内容: 第一章 教育统计概述与 SPSS 简介 第二章 数据的录入与初步整理 第三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章 T 检验 第五章 方差分析 第六章 相关分析 第七章 卡方检验 4.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10% 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0% 平时作业 3,占总成绩的 10% 平时作业 4,占总成绩的 10% 期末考试:笔试,闭卷,占总成绩的 50% 5.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详见表 2 表 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比较熟悉 SPSS 基本 SPSS 的界面 目标 1:使学生能熟 练分析和判断不同 熟悉 SPSS 的界面和 的界面和基本操 和基本操作;在 情况下应当使用哪 基本操作;能够识别 作;在大多数情 工具书和教师指 种统计方式,并掌握 和理解在不同的问 况下,能够识别 导下,能够识别 SPSS 的相应操作方 题情境下如何选择 和理解在不同的 和理解在不同问 式,独立完成从建立 适当的 SPSS 命令进 问题情境下如何 题情境下选择何 数据文件到各种统 行处理。 选择适当的 SPSS 种 SPSS 命令解决 命令进行处理。 问题。 计分析的操作; 没有掌握 SPSS 的界 面和基本操作;没有 掌握 SPSS 不同分析 和处理的特征,在不 同的问题情境下不能 选择适当的 SPSS 命 令进行处理。 目标 2:在操作的基 能够理解 SPSS 的输 对于 SPSS 的输 对 SPSS 的输出文 不理解 SPSS 的输出 础上,使学生能够结 出符号;能够理解统 出文件有一定的 件的含义有一些 符号;不理解统计语 合前面所学的心理 计语言,并能结合有 认知和了解,也 理解但不够全面 言,不能结合有关操 统计学知识读懂和 关操作案例理解统 能做出一定的结 和清晰,结合案 作案例理解统计结果 解释 SPSS 输出的各 计结果的含义。 合案例的解释。 例进行统计解释 的含义。 - 14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种统计图表; 目标 3:使学生能够 在毕业论文或学术 论文中正确而规范 地使用 SPSS 输出报 告中的各种信息来 进行结果呈现; 有一定困难。 能够正确和恰当地 表述 SPSS 的统计结 果,并综合使用图、 表和统计参数来呈 现结果。 能比较正确和恰 当地表述 SPSS 的统计结果,能 在提示下使用 图、表来协助呈 现结果。 具有一定的量化 目标 4:培养学生量 具有量化思维及相 化思维方式的同时, 应的研究分析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门实 能够通过挖掘数据 用而又专业性很强 和解读数据的方式 的技能,为学生未来 获得对教育现象和 的学习和研究奠定 发展现象的理解和 基础。 预测能力。 思维,具有一定 的研究分析能 力;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挖掘和解 读数据,并结合 数据获得对教育 现象和发展现象 的理解和预测能 力。 基本能正确表述 SPSS 的统计结 果,但不能综合 使用多种方式进 行结果呈现。 不能正确、合理地表 述 SPSS 的统计结果, 不会综合使用多种方 式进行结果呈现。 比较缺乏量化思 维和研究分析能 尚未形成量化思维的 力;尚没有挖掘 倾向和和研究分析的 和解读数据的能 能力;尚没有挖掘和 力,缺乏结合数 解读数据的能力,不 据获得对教育现 具备结合数据理解和 象和发展现象的 预测教育现象和发展 理解和预测能 现象的能力。 力。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张文彤. SPSS 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 3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参考资料: 格雷维特,瓦尔诺著,刘红云等译. 行为科学统计概要.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衷克定.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SPSS for window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吴明隆.SPSS 统计应用实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14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3313201 学时:48 学分:3 课程内容: 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必修课,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分支,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与发 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它对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等社会实践工作具有积极 而重要的意义。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本课程首先阐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基础理论观点;其次介绍儿童发展的生物基础与生 理发展特点;再次讲述儿童认知的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发展的年龄特征;最后是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特点,包括情绪、个性、交往和道德等方面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强调学生较为充分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 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儿童发展领域的基本理论,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较好地掌握儿童 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目标 2:引导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理论观察与分析幼儿的心理与行为现象以及解决相关教育实践问题的 能力。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儿童心理发展概论(6 学时,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概念与学科介绍 一.儿童期的界定 二.发展 三.儿童发展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领域与研究任务 一.儿童发展的领域 二.儿童发展的研究任务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收集数据的方法 (一)自我报告法 (二)观察法 - 15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个案研究法 (四)人种志研究法 (五)心理生理法 二.一般研究设计 (一)相关设计 (二)实验设计 (三)跨文化研究设计 三.发展研究设计 (一)横断设计 (二)纵向设计 (三)序列设计 (四)微观发生设计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狭义)发展心理学的内涵 2.举例说明什么是微观发生设计 3.时序设计的含义 4.什么是横断研究?其优缺点是什么? 第二章 儿童发展的理论与研究主题(6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3 学时,见习案例学习 3 学时)(支撑 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精神动力学的理论视角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二.学习的理论视角 (一)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三.认知发展的理论视角 (一)习性学假说 (二)现代进化论 四.生物学的理论视角 五.社会情境的理论视角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研究主题 一.先天与后天之争 (一)遗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二.连续性与阶段性之争 三.主动与被动之争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使用“双生子爬梯”研究证实成熟对个体发展作用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_。 2.弗洛伊德认为 3-7 岁的幼儿处于_______________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 15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守恒获得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4.简述班杜拉有关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及其发现。 5.结合儿童发展理论,在见习中进行观察,并完成儿童发展理论具体表现的观察记录表。 第三章 生物基础与产前发育(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生物基础 一.遗传机制 (一)遗传密码---DNA、基因、染色体 (二)生命的开始---受孕、有丝分裂 (三)性别的决定因素 二.遗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一)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二)遗传性异常 第二节 胎儿的产前发育 一.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 (一)产前发育---胚芽期 (二)产前发育---胚胎期 (三)产前发育---胎儿期 二.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 (一)母亲的年龄 (二)母亲的情绪与压力 (三)孕期营养 (四)母亲孕期服药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请和你的同学一起思考并讨论,棕色头发的父母如何能生出金色头发的孩子来?并试着画出基因遗 传图。 2.总结影响胎儿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查阅资料,说明如何尽量避免对胎儿发育不利的因素。 第四章 儿童生理与动作的发展(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儿童生理发展 一.脑发育 (一)儿童脑结构 (二)儿童脑发育 (三)脑功能学说 二.身体发育 (一)儿童发育概况 (二)儿童发育问题 第二节 儿童动作发展 一.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二.婴儿和学步期的动作发展 三.儿童早期动作发展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对于儿童来讲,体重超重有哪些消极影响?如何帮助超重儿童摆脱肥胖? - 15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除了课堂上讲到的,还有哪些发展儿童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的方法? 第五章 儿童感知觉与注意的发展(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2 学时,见习案例学习 1 学时)(支撑课 程目标 1、2) 第一节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含义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二.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二)听觉的发展 (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三.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二)时间知觉的发展 (三)跨通道知觉 第二节 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含义及其对婴幼儿发展的意义 二.婴儿时期注意的发展 三.幼儿时期注意的发展 四.有意注意的品质及其培养 本章思考练习题 1.选择题:新生儿具有的感觉包括:(可多选) A 视觉 B 听觉 C 触觉 D 味觉 E 嗅觉 2.选择题:儿童对于颜色的学习顺序为: A 配对——指认——命名 B 配对——命名——指认 C 指认——配对——命名 D 指认——命名——配对 3.简答题:为什么提倡给婴儿进行按摩? 4.简答题:感觉的发展对于儿童具有什么意义? 5.选择题:“小石全神贯注地盯着橱窗里的布娃娃,一边仔细观察着夹子距离布娃娃的距离,一边小 心地扭动着操纵杆,试图夹住它”。这段话描述了儿童注意的哪方面表现?(可多选)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转移 6.判断题:幼儿时期的注意完全是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所以不必下功夫培养。 7.简答:注意力的发展对于儿童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8.简答:有意注意的制约因素包括哪些?这些因素对教师引导儿童的注意有何启示? 9.观察在各个活动环节的幼儿注意力特点,并完成幼儿注意力观察记录表。 第六章 儿童记忆的发展(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分类 1.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 15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记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记忆是想象、思维发展的直接基础 (三)记忆影响儿童的行为倾向性 第二节 儿童记忆的发展及特点 一.记忆的发生与早期表现 (一)胎儿期的听觉记忆 (二)新生儿的记忆表现-条件反射的形成和习惯化 (三)婴儿的记忆 二.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再认优于回忆 (二)记忆容量逐渐扩大 (三)机械记忆占优势,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四)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五)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六)“自传体记忆” 能力突出 第三节 儿童的错误记忆 一.错误记忆概述 二.儿童错误记忆的表现 (一)容易受到暗示 (二)来源监测错误 第四节 儿童元记忆的和记忆策略 一.元记忆 二.儿童的记忆策略 (一)复述策略 (二)特征定位策略 (三)组织策略 (四)提取策略 第五节 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一.明确记忆的目的 二.幼儿教育要以直观性教育为主 三.帮助儿童理解识记材料 四.让儿童多种感觉参与记忆过程 五.帮助儿童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六.帮助孩子增大记忆容量 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儿童的记忆兴趣和信心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记忆?有哪些分类? 2.记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儿童早期记忆发生、发展及表现有哪些? 4.什么是客体永久性?什么是延迟模仿?婴儿期的这些能力的获得和儿童的哪种记忆能力有关? - 15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5.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6.如何根据儿童记忆发展规律组织活动? 7.什么是错误记忆?有哪些特点? 8.儿童错误记忆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9.儿童是否能够做目击证人? 10.元记忆及其成分。 11.儿童的记忆策略有哪些?儿童记忆策略发展有什么特点? 12.如何培养儿童的记忆力? 第七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儿童语音的发展 一.语言准备期的语音发展 (一)言语敏感性 (二)听觉偏好 (三)语音的产生 二.语言发展期的语音发展 第二节 儿童语义的发展 一.命名骤增 二.个体和文化差异 (一)文化差异 (二)性别差异 三.词汇使用中的错误 (一)常见错误 (二)错误原因 四.词义理解策略 (一)使用社交和背景线索 (二)使用认知策略 (三)使用字形、句法线索 第三节 儿童语法的发展 一.句子的产生与理解 (一)句子的产生 (二)句子的理解 二.儿童如何掌握语法 (一)环境论 (二)先天决定论 (三)相互作用论 第四节 儿童语用的发展 一.语言准备期的语用发展 (一)手势和非言语反应 (二)谈话规则的建立 二.语言发展期的语用发展 (一)说话的语用技能发展 - 15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听话的语用技能发展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大约从()个月起,许多儿童的词汇量表现出骤然增长,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命名骤增”。 A、24 个月 B、12 个月 C、36 个月 D、18 个月 2.有妈妈说宝宝在讲话时经常犯错,他一直用“苹果”指代所有的水果,用“小狗”专指自己家的狗, 听到五角星后说自己是两角星。 上述案例说明了儿童在词义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错误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说明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以 及儿童的词义理解的策略是怎样的? 3.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发展观及其相关证据。 4.举例说明幼儿对句子的理解策略。 第八章 儿童思维的发展(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思维概念及基本特征 二.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知过程已经齐全。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知过程发生了质变。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感、意志和社会行为得到了发展。 (四)思维的发生发展促进了儿童个性的形成。 三.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直觉行动思维 1.定义 2. 特点 (二)具体形象思维 1.定义 2. 特点 (三)抽象逻辑思维 1.定义 2. 特点 第二节 儿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一.儿童概念的发展 (一)概念 (二)实物概念的发展 (三)数概念的发展 二.儿童判断的发展 (一)判断 (二)儿童判断发展趋势和特点 三.儿童推理的发展 (一)推理 - 15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儿童推理的特点 (三)儿童推理的发展及一般特点 1.儿童归纳推理的发展 2.儿童演绎推理的发展 3.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问题解决的发展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及过程 二.儿童问题解决的发展 (一)儿童最初的问题解决受记忆能力的限制。 (二)问题解决中使用工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也日趋复杂。这与学习有很密切的关系。 (三)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与抑制、工作记忆及规则转换等执行功能的发展有关。 第四节 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一.儿童的动作发展与创造力 二.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力 三.儿童言语的发展与创造力 四.富有创造性的儿童的特点 五.超常儿童的创造力 第五节 儿童思维的培养 一.调动儿童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充分的感知,不断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和经验。 二.在游戏和活动中锻炼孩子的思维力。 三.给儿童一些机会,让孩子学会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四.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五.要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针对儿童的智力状况,因材施教。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儿童的实物概念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3.儿童判断发展趋势和特点有哪些? 4.简述儿童推理的发展及一般特点。 5.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包含哪些基本过程? 6.儿童问题解决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7.思考: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 8.考察班级中的一位幼儿在以下皮亚杰的经典任务中的表现,据此总结该年龄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 点,并完成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实验观察记录表。 第九章 第一节 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情绪发展概述 一.情绪的概念 二.情绪的成分 三.情绪的功能 第二节 儿童的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一.儿童的基本情绪 - 15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儿童的社会性情绪 三.儿童共情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 一.识别他人情绪能力的发展 二.儿童对他人情绪原因的理解 三.理解同时和冲突的情绪 第四节 儿童情绪调控的发展 一.儿童情绪调节的策略 二.儿童情绪表达的规则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婴儿具有两种微笑:( )和( )。 2.儿童社会性的情绪也被成为( )。 3.下面所述共情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哪一个不是发生在 0-3 岁?( ) A 整体性的共情阶段 B 自我中心的共情阶段 C 指向他人的共情阶段 D 对他人生活状况的共情 4.请简述儿童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 5.请谈一谈家长和教师怎样帮助儿童发展情绪调节的能力。 第十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气质的发展 一.个性、气质的概念 二.传统的四重类型说 三.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四.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第二节 自我的发展 一.自我的构成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 四.自我调控的发展 第三节 性别角色的发展 一.性别角色的知识 二.性别角色的获得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气质作为心理活动表现在( )、( )、( )和 ( )等 方面的动力性质。 2.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 -切斯对婴儿气质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纵向研究,认为婴儿气质可以分为 ( )型、( )型和( )型。 3.请论述气质和儿童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 4.气质是稳定的还是可变的,请结合已有的研究进行论述。 5.客体的自我分为( )、( )和( 6.请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7.请简述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的三个阶段。 - 158 -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十一章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 一.心理理论的发展 (一)含义 (二)错误信念任务 (三)心理理论发展 二.儿童道德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 3 水平 6 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第二节 儿童社会行为发展 一.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二)亲社会行为理论 (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二.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一)攻击行为的定义 (二)攻击行为理论 (三)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 (四)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五)影响攻击行为的社会因素 (六)攻击行为的控制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宝宝攥紧双手对姐姐说:姐姐,你猜猜我手里有几个开心果,如果你猜对了,我把手里的两个都给你。 姐姐对宝宝狡猾的的笑了笑,说:两个。 宝宝听完松开双手大声地喊道:错啦,是一个! 上述案例主要反映了宝宝在社会认知方面取得了怎样的心理发展?请论述其概念、经典实验、发展特 点及其影响因素。 2.柯尔伯格对前习俗水平道德推理的论述 第十二章 儿童发展的背景:家庭关系(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亲子关系 一.依恋理论——亲子关系的理论基础 (一)亲子依恋的研究进程 (二)亲子依恋的发展阶段 (三)亲子依恋的个体差异与分类 二.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一)父母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二)儿童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三.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 (一)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 (二)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三)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性格形成 - 15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家庭要素 (一)欧美学者研究观点 (二)我国台湾学者观点 (三)我国大陆学者观点 第二节 儿童的重要家庭成员 一.母亲 (一)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发展 (二)母亲教育行为与儿童发展 二.父亲 (一)父亲参与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在完整家庭里父亲参与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非居家的父亲与孩子的成长 (二)父亲参与的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 2.个人因素 3.家庭因素 4.社会因素 三.祖父母 第三节 特殊家庭中的儿童 一.离异家庭中的儿童 (一)关于离异家庭儿童的早期研究 (二)近期关于离异家庭儿童的研究 (三)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机制 (四)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模型 二.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适应 1.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情绪问题 2.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过程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 1.留守儿童行为适应的积极结果 2.留守儿童行为适应的消极结果 三.流动儿童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儿童所占比例为( )。 A. 30% B. 50% C. 70% D.90% 2.请将母亲的教养态度与儿童的性格特征一一对应并连线。 A. 支配 a. 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 B. 干涉 b. 反抗、冷漠、自高自大 - 16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C. 娇宠 c. 合作、独立、温顺、社交 D. 拒绝 d. 攻击、情绪不稳定、冷酷、自主 E. 不关心 e. 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 F. 专制 f. 任性、幼稚、神经质、温和 G.. 民主 g. 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 3.对 5-10 幼儿园主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单亲家庭儿童与正常家庭儿童相比其心理和行为具有哪些 特点。 4.根据日常的观察与了解,分析流动儿童具有哪些心理和行为特点。 第十三章 儿童发展的背景:同伴、学校、媒体和文化(3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3 学时)(支 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儿童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交往的发展 二.同伴关系的个体差异 三.儿童友谊观的发展 第二节 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一.日托机构和幼儿园 二.师生关系 三.家园关系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影响 一.电视 二.电脑和互联网 三.电子游戏 第四节 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与家庭养育 二.历史和地域的影响 三.同一社会中的不同环境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当 Parten 在研究同伴关系的发展变化时,她发现学前儿童进行( 的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进行( )游戏和( )游戏和( )游戏 )游戏变得越来越常见。 2.简要回答被拒绝儿童和被忽视儿童的特征。 3.儿童会采纳教师积极或消极的观点,并如此这般去做,称为是教育的( )。 4.学校中教育儿童遵守纪律、尊重权威、与同伴合作和成为一个好公民的训练被称为是( )。 5.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担心孩子网络成瘾、游戏成瘾、或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已经成为了现代家长 的一块心病,你能帮父母出些好主意来培养儿童健康的电脑和网络使用习惯吗? 6.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观系统指儿童直接接触的环境 B.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C.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D.外层系统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法律、文化等 - 161 -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心理学概论 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方面,努力改变教师一言堂,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机会让学 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意见,以促进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充分运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收集相关的视频材料、图片等,如 BBC 版“我们的宝贝”和 discovery 的“人类的婴儿” 等影响资料,以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儿童心理领域相关理论的理解。另外,还将借助教育见习的机 会,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桑标. 儿童发展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参考资料: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200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秦金亮. (2008). 儿童发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彦捷. (2012). 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文新. (1999). 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卡尔;周少贤,窦东徽,郑正文译. (2009). 儿童与儿童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美)谢弗等著,邹泓译. (2002).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刘金花. (2006). 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桑标. (2003).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振宇. (2004).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桑标、陈琳、李燕燕. (2005). 幼儿心理解密. 上海教育出版社。 劳拉·E ·贝克(美)著. 吴颖等译.(2002). 儿童发展(第 5 版).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 勒弗朗索瓦(加)著,王全志等译. (2004). 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 9 版).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 斯坦诺维奇著,窦东徽、刘肖岑译. (2012). 对“伪心理学”说不.人民邮电出版社。 桑标. (2001). 儿童心理世界, 上海远东出版社。 桑标. (2008). 应用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 (1999). 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Berk,L.E.著,桑标等译. (2008).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第 5 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16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班级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206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幼儿园班级经营管理的理论和其各理论的实 施策略、方法,并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幼儿教师当以班级经营者的角色, 邀请幼儿合作,共同关心创建一个合理、快乐、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在身体、心理、社会、认 知和人格各方面都能健全发展。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反思取向的班级管理理论、实用的管理策略、课程活动的管理、班规制定等。 教学方法有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学习、录像研讨、教学实践、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在课堂教 学中坚持启发性原则,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查找资料,收集科学新知,更新课堂上的知识; 在课堂中提供幼儿园实际案例,以多视角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研讨;学生终能运用有效的班级管理策 略,分组设计出适宜幼儿的幼儿园班级常规。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幼儿园班级经营的理论背景和班级管理的指导策略、方法(知); 目标 2:熟悉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熟知幼儿园一日常规流程和各领域课程活动 内容,其中经常会出现的幼儿问题言行(知); 目标 3:尝试设计规划适合幼儿学习成长的班级管理模式(意); 目标 4:能判断出班级中幼儿的行为,使用班级管理策略正确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意); 目标 5:体会幼儿教师在班级中的角色,是与幼儿合作,共同管理一个合理、快乐、相互尊重的学习 环境(情)。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3.保教知识 20.掌握幼儿园班级特点、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点与方法。 课程目标 1、2 5.班级管理 21.能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规则。 课程目标 2、3 5.班级管理 22.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合理规划时间与空间,创 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课程目标 3、4 23.能够营造尊重、平等、关爱、接纳和积极向上的班级环 5.班级管理 境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注重发挥自身的 榜样示范作用。 三、授课对象 第四学期,本科二年级学生。 - 163 - 课程目标 3、4、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基本概念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5) 第一节 班级管理意义和内容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班级管理目的与功能 一.班级管理目的 二.班级管理功能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幼儿园班级管理涉及的范围是什么?分组讨论之。 2.阅读资料: *教学活动 *家长工作 *教室管理 *师幼互动 *保育能力 第二章 反思理念取向的班级管理 7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4、5) 第一节 反思理念取向的重要性 第二节 教师角色 第三节 班级管理反思记录撰写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看幼儿园活动实例,尝试反思其问题处、问题解决的方法? 2.分别以教师和幼儿的角度,分析一幼儿园事件,并尝试撰写一篇观察和反思记录 3.阅读资料: 《幼儿园班级经营-反省型教师的思考与行动》谷瑞勉著 第三章 实用的班级管理理论与策略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理论:人文主义、民主式、行为主义、教师效能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人文主义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民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行为主义的班级管理模式 四.教师效能的班级管理模式 第二节 策略:人文主义、民主式、行为主义、教师效能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人文主义的班级管理策略 二.民主式的班级管理策略 三.行为主义的班级管理策略 四.教师效能的班级管理策略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分组讨论在幼儿园见习时遇到的幼儿冲突事件和教师处理方法。 2.尝试找出实用和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并小组演示出来。 - 16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阅读资料: 《幼儿园班级经营-反省型教师的思考与行动》谷瑞勉著 第四章 幼儿班级课程活动的管理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不同类型学习活动的管理 一.建构活动区 二.美术活动区 三.语言活动区 四.体能区 五.娃娃家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观察幼儿园中不同活动区的内容 2.记录教师对不同学习活动区中的管理策略,分析之。 3.阅读资料: *建构区的创设 *美术区的创设 *语言区的创设 *体能区的创设 *娃娃家或综合生活区的创设 第五章 每日经常性事务的管理 5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第一节 幼儿园一日流程 第二节 各时间段的安排 第三节 转换时间(环节)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利用环节时间,可以采取的活动指导有哪些? 2.撰写一日(一周)班级活动计划。 3.阅读资料: *教师的周计划、日计划和活动计划 第六章 班级环境管理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5) 第一节 班级环境 第二节 幼儿活动区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观察并分析班级中活动区的创设。 2.哪些活动区是合理安排?有无效和不合理的创设吗?如何修改? 3.阅读资料: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和实施 第七章 班级常规制定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4、5) 第一节 常规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常规的意义 二.常规的重要性 第二节 常规制定的原则和建立 - 16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常规制定的原则 二.常规制定的建立 第三节 常规的实施和修正 一.常规的实施 二.常规的修正 思考题及作业: 1.观察并记录幼儿园中班级常规的内容和实施,如何修正的? 2.访谈教师在班级常规制定时,需要注意的要点为何? 3.小组讨论,建立一份合理的班级常规,并展示。 4.阅读资料: *班级中的常规案例 *幼儿园危机处理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2 3 4 5 H M M M H H M H H 第二章 反思理念取向的班级管理 第三章 实用的班级管理理论与策略 H H M M 第四章 幼儿班级课程活动的管理 M M H H M M H H M H H H H H 第五章 每日经常性事务的管理 第六章 班级环境管理 M 第七章 班级常规制定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学生明确班级管理的基本问题,理解班级管 理的价值与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1、2) 2.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性原则,通过小组学习、录像研讨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查找资 料,收集科学新知,更新课堂上的知识;(对应课程目标 2、3) 3.通过教学实践、见习等以多视角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研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 应课程目标 3、4) 4.在课堂中提供幼儿园实际案例,;学生终能运用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分组设计出适宜幼儿的幼儿 园班级常规。(对应课程目标 4、5)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幼儿观察与评价、幼儿游戏与 指导。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 16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考核内容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掌握幼儿园班级经营的 理论背景和班级管理的指导策略、 方法 课程目标 2 熟悉幼儿园班级管理中 有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熟知幼儿 园一日常规流程和各领域课程活 动内容,其中经常会出现的幼儿问 题言行 评价依据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等) 基本概念 反思理念取向的班级管理 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实用的班级管理理论与策略 第四章 幼儿班级课程活动的管理 每日经常性事务的管理 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录像视频分析和评价 作业 1:视频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 3 尝试设计规划适合幼儿 学习成长的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环境管理 课程目标 4 能判断出班级中幼儿的 行为,使用班级管理策略正确引导 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第七章 班级常规制定 课程目标 5 体会幼儿教师在班级中 的角色,是与幼儿合作,共同管理 一个合理、快乐、相互尊重的学习 环境 第五、六、七章 课堂讨论、见习、期末考试 作业 2:课堂模拟表演:见习 中教师管理的模式并记录其 有效的策略或方法 小组研讨和计划 作业 3:班级常规设计:小组 设计一份班级常规,并绘制成 海报,说明分享。 见习、団讨、自主学习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10%。作业 1:视频案例分析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0%。作业 2:课堂模拟表演 4.平时作业 3,占总成绩的 20%。作业 3:班级常规设计 5.期末考试:笔试,开卷,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 目标 课程 目标 1 课程 目标 2 期末考 试试题 占分比 例 50% 平时作 业 1 占分 比例 10% 31 30 24 30 表 4 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出 平时作 平时作 勤及课 业 2 占分 业 3 占分 堂发言 比例 10% 比例 10% 占分比 例 10% 30 10 20 15 20 - 167 -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考试平 均分/分目标试题总分)+0.1×(平 时作业 1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 目标 3 课程 目标 4 课程 目标 5 20 30 25 20 15 30 30 20 20 10 10 10 30 20 目标总分)+0.1×(平时作业 3 成绩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0×(平 时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清晰明确地掌握幼 课程目标 1 掌握幼 儿园班级管理的理 儿园班级经营的理 论、指导策略等基本 论背景和班级管理 问题,深刻理解幼儿 的指导策略、方法 园班级管理的价值 与意义。 课程目标 2 熟悉幼 儿园班级管理中有 明确地熟悉幼儿园 效的指导策略和方 班级管理中有效的 法;熟知幼儿园一日 指导策略和方法,能 常规流程和各领域 熟知幼儿园中经常 课程活动内容,其中 会出现的幼儿问题 经常会出现的幼儿 言行。 问题言行 课程目标 3 尝试设 通过理论掌握,很好 计规划适合幼儿学 地设计规划适合幼 习成长的班级管理 儿学习成长的班级 模式 管理模式 课程目标 4 能判断 能清晰准确地判断 出班级中幼儿的行 出班级中幼儿的行 为,使用班级管理策 为,正确使用班级管 略正确引导幼儿自 理策略引导幼儿自 主解决问题 主解决问题 较好地掌握幼儿 园班级管理的理 论、指导策略等 基本问题,较好 的理解幼儿园班 级管理的价值与 意义。 较好地熟悉幼儿 园班级管理中有 效的指导策略和 方法,较好的知 道幼儿园中经常 会出现的幼儿问 题言行。 通过理论掌握, 较好地设计规划 适合幼儿学习成 长的班级管理模 式 能基本掌握幼儿 园班级管理的理 论、指导策略等基 本问题,基本理解 班级管理的价值 与意义。 的理论、指导策略 等基本问题的掌握 不透充分,对班级 管理价值与意义的 理解存在偏颇或认 识不足。 能基本知道幼儿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 园班级管理中有 中有效的指导策略 效的指导策略和 和方法、幼儿园中 方法,基本幼儿园 经常会出现的幼儿 中经常会出现的 问题言行都不熟 幼儿问题言行。 悉。 通过理论掌握,基 通过理论的掌握, 本地设计规划适 无法设计规划适合 合幼儿学习成长 幼儿学习成长的班 的班级管理模式 级管理模式 能较好地判断出 能基本判断出班 班级中幼儿的行 级中幼儿的行为, 为,正确使用班 尝试使用班级管 级管理策略引导 理策略正确引导 幼儿自主解决问 幼儿自主解决问 题 题 - 168 -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 未能判断出班级中 幼儿的行为,或者 错误使用班级管理 策略引导幼儿解决 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能体会到幼儿教 课程目标 5 体会幼 能体会到幼儿教师 师在班级中的角 儿教师在班级中的 在班级中的角色,正 色,较好地定位 角色,是与幼儿合 确定位自己是与幼 自己是与幼儿合 作,共同管理一个合 儿合作,共同管理一 作,共同管理一 理、快乐、相互尊重 个合理、快乐、相互 个合理、快乐、 的学习环境 尊重的学习环境 相互尊重的学习 环境 能基本体会到幼 未能很好体会到幼 儿教师在班级中 儿教师在班级中的 的角色,基本定位 角色,无法定位自 自己是与幼儿合 己是与幼儿合作, 作,共同管理一个 共同管理一个合 合理、快乐、相互 理、快乐、相互尊 尊重的学习环境 重的学习环境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廖信达,幼儿班级经营-省思理念取向,群英出版社,2012 年。 2.参考资料: 颜士诚等著,幼儿园课室经营 华腾出版社。 谷瑞勉著,幼儿园班级经营-反省型教师的思考与行动, 心理出版社。 幼儿园工作规定,国家文件。 - 16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607 学时:32 学分:2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园 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方法等, 以及幼儿园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教育的组织、实施方法。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包括教师课堂讲 授、学生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录像与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见习观察,以及模拟教学设计、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等。 二、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旨在促进学生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组织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指 导和促进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实践能力。 目标 1: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与意义、特点、原则,了解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 他国家幼儿园社会教育发展概况。 目标 2:明确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要求,能有效运用于实践。 目标 3: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并能有效运用于实践;掌握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 人际交往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教育指导策略及组织实施要求,并能在实践中有效 运用、分析与评价。 目标 4:提升学生组织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指导和促进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4.保教能力 6.综合育人 15.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活动。 20.理解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培育幼儿良 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能力。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和意义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 - 170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3 课程目标 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 三.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初创阶段 (二)初步发展阶段 (三)转化与发展并举阶段 (四)深化发展阶段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幼儿园社会教育 (二)加拿大幼儿园社会教育 (三)英国幼儿园社会教育 (四)日本幼儿园社会教育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这一含义? (二)实施社会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怎样的意义? (三)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幼儿是如何通过观察进行社会学习的? (四)如何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潜移默化性和渗透性的特点? (五)我国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经历了哪四个发展阶段?简要概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六)对比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四个国家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要求有哪些异同。 第二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二)幼儿的社会教育的各年龄阶段目标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总体内容 (二)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社会教育的内容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从哪些结构维度提出的? (二)归纳总结幼儿园小、中、大班社会教育的目标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三)分析幼儿园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教育内容要求之间有什么区别? (四)实践练习:如何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总目标,“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 任感”,层层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尝试将这一目标分解为年龄阶段目标和具体的两到三个活动 目标,并说明具体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6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3)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 (一)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二)渗透的教育活动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 (一)参观法 - 17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实践法 (三)讨论法 (四)观察模仿与榜样示范法 (五)移情法 (六)角色扮演法 (七)强化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为什么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应遵循正面教育原则?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两种实施途径是什么?二者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三)举例说明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社会教育的内容。 (四)简要说明移情法和角色扮演法的实施要点。 (五)根据案例《一位教师的教养手记——四分苹果》,说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哪 些途径和方法? 第四章 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 6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2、3、4)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二)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一)自我认知教育活动的组织 (二)自我体验教育活动的组织 (三)自我调控教育活动的组织 三.渗透的教育活动 (一)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二)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三)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渗透 (四)班级环境中的渗透 (五)家园合作 (六)活动案例与评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提升幼儿自我意识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二)结合实例说明幼儿园自我认知教育活动、自我体验教育活动、自我调控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要 求分别是什么? (三)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有关幼儿自我意识方面的教育。 (四)以“我的本领多”为主题,设计一个大班活动方案,并尝试组织。 第五章 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4) 一.幼儿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 (一)幼儿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 (二)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一)亲子交往教育活动的组织 (二)师幼交往教育活动的组织 - 17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同伴交往教育活动的组织 (四)与他人交往教育活动的组织 三.渗透的教育活动 (一)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二)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三)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渗透 (四)班级环境中的渗透 (五)家园合作 (六)活动案例与评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结合实例分析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 (二)简要说明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总体特点。 (三)开展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有哪些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四)结合幼儿园见习、实习,观察分析教师是如何指导、提升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 (五)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同伴交往教育。 (六)结合自己的观察,尝试设计一个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活动,并作简要分析。 第六章 幼儿园社会适应教育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4) 一.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 (一)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 (二)幼儿园社会适应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一)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组织 (二)社会环境教育活动的组织 (三)社会角色教育活动的组织 (四)社会文化教育活动的组织 三.渗透的教育活动 (一)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二)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三)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渗透 (四)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渗透 (五)环境中的渗透 (六)节日活动中的渗透 (七)家园合作 (八)活动案例与评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理解社会适应?幼儿园社会适应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结合实践分析说明组织开展幼儿园社会适应教育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三)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如何在一日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渗透社会适应教育。 (四)以“五一”劳动节为主题,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并尝试组织。 (五)以“端午节”为主题,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并尝试组织。 - 17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 H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H M M H M 第二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 与方法 第四章 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 M H M 第五章 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 M H M 第六章 幼儿园社会适应教育 M H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文献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幼儿社会教育的基 本问题,理解幼儿社会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学生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认识与理解幼儿社会教 育的目标与内容。(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教学活动录像、见习观察以及模拟教学——设计、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等形式,掌握幼儿社 会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3) 4.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见习观摩与研讨、活动实施与反思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组织实施 幼儿园社会教育、指导和促进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 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课程目标 1:理解幼儿园社会 1.课堂讨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 教育的含义与意义、特点、原 则,了解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 评价依据 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 的发展历程及其他国家幼儿 义、社会教育目标的国际比较) 2.期末试卷(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 点、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 园社会教育发展概况。 1.自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课程目标 2:明确幼儿园社会 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要求,能有 效运用于实践。 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第二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与内容 南》中关于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要 求,并进行课堂讨论。 2.期末试卷(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某个 领域在某个年龄的典型表现) - 17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3:掌握幼儿园社会 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并能 有效运用于实践;掌握幼儿园 1.课堂讨论:幼儿园社会教育原则 第三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 途径与方法 自我意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 领域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第五章 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 性发展特点、教育指导策略及 4.活动设计:自拟年龄班和主题,设 第六章 幼儿园社会适应教育 组织实施要求,并能在实践中 动视频学习与研讨 3.见习观摩:观摩并记录幼儿园社会 第四章 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 和社会适应教育中幼儿社会 2.视频研讨:幼儿园社会领域经典活 计一个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 有效运用、分析与评价。 5.期末试卷(案例综合分析题) 1.教学能力模拟练习:实训室进行社 课程目标 4:提升学生组织实 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指导和促 进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能 力。 第四章 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 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模拟练习。 第五章 幼儿园人际交往教育 2.反思与评价:教学模拟活动后的自 第六章 幼儿园社会适应教育 主反思与同学间交流与评价。 3.期末试卷(活动设计题)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读书报告,占总成绩的 10% 3.平时作业 2,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与指导(见习作业),占总成绩的 10% 4.平时作业 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占总成绩的 10% 5.期末考试:笔试,闭卷,占总成绩的 6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5.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期末考 课程目标 试试题 占分比 例 60% 平时作 平时作 平时作 业 1 占分 业 2 占分 业 3 占分 比例 10% 比例 10% 比例 10% 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 言占分比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例 10% 课程目标 1 12 40 10 0 25 课程目标 2 20 30 30 20 25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 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分)+0.1×(平时作业 1 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0.1×(平 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 课程目标 3 32 30 40 40 25 总分)+ 0.1×(平时作业 3 成绩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 课程目标 4 36 0 30 40 25 (平时出勤及课堂发言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 17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清晰明确地理解 较好地理解幼儿 能基本理解幼儿 对幼儿园社会教 幼儿园社会教育 园社会教育的含 园社会教育的含 育的含义与意义、 的含义与意义、特 义与意义、特点、 义与意义、特点、 特点、原则,了解 点、原则,了解我 原则,了解我国 原则,了解我国 我国幼儿园社会 国幼儿园社会教 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园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历程 育的发展历程及 的发展历程及其 的发展历程及其 及其他国家幼儿 其他国家幼儿园 他国家幼儿园社 他国家幼儿园社 园社会教育发展 社会教育发展概 会教育发展概 会教育发展概 概况的理解存在 况。 况。 况。 偏颇或认识不足。 较好地理解幼儿 基本理解幼儿园 对幼儿园社会教 园社会教育的目 社会教育的目标 育的目标与内容 标与内容要求, 与内容要求,能 要求的理解存在 能有效运用于实 有效运用于实 偏差,不能有效运 践。 践。 用于实践。 清晰明确地掌握 较好地掌握幼儿 基本掌握幼儿园 幼儿园社会教育 园社会教育的实 社会教育的实施 对幼儿园社会教 课程目标 3:掌握幼儿园 的实施途径与方 施途径与方法, 途径与方法,并 育的实施途径与 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与 法,并能有效运用 并能有效运用于 能有效运用于实 方法、实践的认识 方法,并能有效运用于实 于实践;掌握幼儿 实践;掌握幼儿 践;掌握幼儿园 存在偏差;不能很 践;掌握幼儿园自我意识 园自我意识教育、 园自我意识教 自我意识教育、 好地掌握并应用 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和社 人际交往教育和 育、人际交往教 人际交往教育和 幼儿园自我意识 会适应教育中幼儿社会 社会适应教育中 育和社会适应教 社会适应教育中 教育、人际交往教 性发展特点、教育指导策 幼儿社会性发展 育中幼儿社会性 幼儿社会性发展 育和社会适应教 略及组织实施要求,并能 特点、教育指导策 发展特点、教育 特点、教育指导 育中幼儿社会性 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分析 略及组织实施要 指导策略及组织 策略及组织实施 发展特点、教育指 与评价。 求,并能在实践中 实施要求,并能 要求,并能在实 导策略及组织实 有效运用、分析与 在实践中有效运 践中有效运用、 施要求。 评价。 用、分析与评价。 分析与评价。 课程目标 1:理解幼儿园 社会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特点、原则,了解我国幼 儿园社会教育的发展历 程及其他国家幼儿园社 会教育发展概况。 课程目标 2:明确幼儿园 充分明确幼儿园 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社会教育的目标 要求,能有效运用于实 与内容要求,能有 践。 效运用于实践。 课程目标 4:提升学生组 织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 指导和促进幼儿社会学 习与发展的能力。 提升了组织实施 幼儿园社会教育、 指导和促进幼儿 社会学习与发展 的能力。 较好地提升了组 织实施幼儿园社 会教育、指导和 促进幼儿社会学 习与发展的能 力。 基本提升了组织 不能较好地提升 实施幼儿园社会 组织实施幼儿园 教育、指导和促 社会教育、指导和 进幼儿社会学习 促进幼儿社会学 与发展的能力。 习与发展的能力。 注:*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见“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17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于开莲.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2.参考资料: 【美】 贝齐·埃文斯著. 高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你不能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幼儿间的冲突解决[M]. 洪秀敏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M]. 北京:同心出版 社, 2006。 【美】Eva Essa 著.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教师篇)(第 6 版)[M]. 王玲艳,张凤,刘昊译. 北京: 万千教育出版社, 2016。 但菲.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冯晓霞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甘剑梅.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优秀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课例评析[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 2001。 【美】凯西香奈儿.美国幼儿教育活动大百科: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用书--社会[M].北京:中国青年出 版社,2015。 李叶兰主编.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年 10 月第 1 版。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李幼穗. 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刘晶波.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年 12 月第 1 版。 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6。 【美】马乔里•J•克斯特尔尼克著.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M]. 邹晓燕等译.北京: 人民教 育出版社, 2009。 裘指挥主编.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编. 幼儿园教育活动·社会领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伍香平. 幼儿园优秀社会活动设计 65 例(万千教育)[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于开莲. 幼儿园社会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虞永平主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美】珍妮丝·英格兰德·卡茨.促进儿童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基于教师的反思性实践[M]. 洪秀敏 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编. 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教师用书)[M]. 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 2009。 - 17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606 学时:32 学分:2 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性科目,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音乐教育领域内 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 《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观念;明确音乐教育对儿童 发展的作用;了解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 标、内容与要求、教育途径和指导策略等;学会设计和组织音乐教育活动,掌握音乐教育环境创设的技能, 具有初步的音乐教育评价能力。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教育途径和指导策略。 目标 2:了解国内外经典音乐教育体系的内容、方法及其应用。 目标 3:掌握幼儿园四种基本类型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活动设计流程及组织实施、评价要点。 本课程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和艺术素养,建立科学的幼儿音乐教育观念,具有优秀的音乐教 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为基本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具体详见下表。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3.掌握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以游戏为基本 3.保教知识 活动,各领域教育特点、设计与实施,以及领域渗透与知识整 课程目标 1、2、3 合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4.保教能力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 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学前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 4 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案例体验与分析 (一)学科性质 (二)学科研究范围 (三)本课的学习目标 - 178 - 课程目标 1、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本课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 音乐与儿童 (一)音乐的基本特征 (二)音乐的本质 (三)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 第三节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三)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作用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体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后,写出活动感想。 2.思考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4 学时 第一节 达尔克罗斯音乐教育体系 (一)理论核心 (二)课程内容 (三)案例解析 第二节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一)理论核心 (二)课程内容 (三)案例解析 第三节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理论核心 (二)课程内容 (三)案例解析 第四节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一)理论核心 (二)课程内容 (三)案例解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解读经典音乐教学体系的内涵、意义并设计相关活动。 第三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指导原则 [教学要求] 1. 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途径并能灵活运用; 2. 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并能恰当运用; 3. 明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指导原则,并能在实践中尝试贯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途径 (一)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二)游戏中的音乐活动 (三)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 - 17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与家庭、社区结合的音乐活动 (五)其它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一)游戏的方法 (二)语言指导法 (三)示范演示法 (四)探索发现法 (五)鼓励创造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指导原则 (一)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 (二)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三)对幼儿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本章思考练习题 以一种音乐教育方法为例,尝试设计一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第四章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概述 (一)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二)歌唱活动的类型 第二节 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 (一)歌词 (二)音域 (三)节奏速度 (四)音准 (五)呼吸 (六)表情 (七)独唱 (八)合作协调 (九)创造性表现 第三节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教育策略 (一)学唱新歌 (二)多种形式的演唱活动 (三)开展创造性的歌唱活动 (四)幼儿嗓音的保护 思考题及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次幼儿歌唱教育活动。 第五章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 4 学时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概述 (一)什么是韵律活动 (二)韵律活动的类型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 (一)动作 - 18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随乐动作能力 (三)合作协调 (四)创造性表现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教育策略 (一)动作语汇的丰富 (二)模仿学习和创造学习相结合 (三)教师示范的自然运用 (四)即兴创编动作的指导 (五)集体韵律活动的常规培养 思考题及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次幼儿韵律教育活动。 第六章 学前儿童打击乐活动的指导 4 学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打击乐活动概述 (一)常见的打击乐器、演奏方法及分类 (二)打击乐器演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类型 第二节 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 (一)乐器操作 (二)随乐演奏能力 (三)合作协调 (四)创造性表现 第三节 学前儿童打击乐活动教育策略 (一)打击乐器使用的学习 (二)纯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指导 (三)随乐演奏活动的指导 (四)演奏活动的良好习惯培养 思考题及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次幼儿打击乐教育活动。 第七章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 4 学时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概述 (一)音乐欣赏与幼儿的音乐欣赏 (二)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一)倾听 (二)理解音乐 (三)创造性表达 (四)音乐趣味倾向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教育策略 (一)听辨声音的指导方法 (二)感知节奏的指导方法 (三)音乐欣赏的选材和分析 - 18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音乐欣赏的程序安排 (五)引导幼儿欣赏的方法 (六)幼儿表达和表现的方法 思考题及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次音乐欣赏教育活动。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4 学时 第一节 音乐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二)设计流程 (三)设计方案 (四)设计反思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每位幼儿音乐学习的机会 (二)幼儿艺术活动特点 (三)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 (四)音乐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环境的要求 (一)把优美、健康的音乐贯穿在一日生活中。 (二)根据本班的具体条件创设音乐活动区。 (三)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 (四)选材的要求 第四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评价 (二)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三)音乐教育工作的评价 思考题及作业: 设计一个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案。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乐理、钢琴弹唱、舞蹈、幼儿园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方法建议: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学前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理解学前 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2.综合运用网络在线学习、案例体验与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掌握经典教学体系以及幼儿 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四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网络在线学习、实训室实操,促进学生掌握学前音乐活动的组织、实施 与评价。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 18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参考资料:逐一列举。均应注明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版次。 《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王秀萍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幼儿园音乐教育》,许卓娅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同心出版社。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 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蔡觉民 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 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日〕铃木镇一 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挪威〕让一罗尔·布约克沃尔德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 18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207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形成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体认识和正确的幼儿园课程观念;帮助学生初步具备幼儿园教育活 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性质、本质;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含幼儿的学 习方式)、评价、教育活动设计模式;不同类型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班级教育计划的制定等。意在让 学生在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初步形成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幼儿园教育 活动的基本能力。 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主性,课堂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性原则, 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课堂实践练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学习、教育见习、教学录像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 目标 2: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活动编制的具体方法; 目标 3:具备初步设计、实施、评价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以及制定幼儿园各类型 的教育计划的实践技能。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3.保教知识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3.掌握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课程目标 1、 各领域教育设计与实施以及领域渗透与知识整合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课程目标 2 19.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实施与 4.保教能力 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组织开展各 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2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 [教学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特点 - 184 -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3.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和分类 4.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的概念、特点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与分类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要素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与中小学课程的差异 (六)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概念 本章思考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与中小学课程的差异有何意义?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 10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2 课时 [教学要求] 1.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涵义 2.了解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来源与依据、层次与结构 3. 掌握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内涵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类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五)确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方法 (六)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 本章作业 1:学习《新纲要》、《指南》、《新规程》的目标体系后的体会。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环境、资源 2 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涵义,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范围与类别 2.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编排方式、选择的依据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含义 对内容的理解、范围与类别 (二)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 (三)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组织方式、编排方式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选择与利用 本章思考题: 1.各领域教育活动内容的范围有哪些? 2.为什么说“活动既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载体,又是教育活动内容本身”?教师正确理解这句话, 有什么意义?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儿童的学习 2 课时 - 18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多种学习方式 2.理解几种学习模式的概念、意义、特点,并能够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一)探究式学习 概念、意义、特点、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二)合作式学习 概念、意义、特点、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三)体验式学习 概念、意义、特点、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四)接受式学习 概念、意义、特点、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五)其它 本章思考题: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方式及特点。 第四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 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活动组织的涵义,目标、内容与过程的组织。 2. 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不同取向和实施途径 3.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环境创设的构成与原则 4.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会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 教育活动组织的涵义、教育活动目标的组织、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 (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 含义、三种不同取向、途径、教学策略 需要注意的问题(时间隐性浪费、师幼互动、环境创设等) 本章思考题:分析主题教育活动案例中教育实施的途径。 第五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2 课时 [教学要求] 1.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概念、基本要素 2.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一般程序,明确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3. 学会对具体的教育活动方案、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概念与作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评价的主体与客体、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与指标、教育活动评价的类 型、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程序 本章思考题:尝试分别设计一份评价教师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评价工具,并运用这 一工具进行评价活动。 第三章 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10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3) - 18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节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2 课时 [教学要求] 1.明确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概念、特点 2.理解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掌握活动的设计流程及其中应注意的问题,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概念 (二)集体教学活动的优势与局限 (三)集体教学活动的任务与特点 (四)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环节 (五)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呈现 本章思考题:自主设计一节集体教学活动(领域任选)。 作业 2(见习作业):(1)观察一周内见习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重点记录一次活动并进行分析点评; (2)收集一份班级的周计划。 第二节 单元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 2 课时 [教学要求] 1.明确单元主题活动的特点 2.深刻理解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要求,掌握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流程,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 (一)单元主题活动的概念、特点 (二)单元主题活动中主题的选择与开发 (三)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 选择与确定单元主题、确定单元主题活动目标、设计单元活动内容、就主题活动的活动区、环境等提 出建议,设计具体活动方案。 本章思考题:1.适合小、中、大班的主题活动有哪些? 2.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个单元主题活动。 作业 3:完整设计一个单元主题教育活动。 第三节 项目(方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 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项目教学活动的涵义,明确项目教学活动的具体活动形式 2.掌握项目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 (一)项目教学活动概述 (二)项目教学活动的五种活动形式 (三)项目主题的产生 (四)项目教学活动的组织 (五)项目教学活动的启示 本章思考题:分析项目活动与单元教育活动的异同。 第四节 活动区活动的设计 2 课时 [教学要求] 1.明确活动区活动的特点 - 18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掌握活动区活动的设计流程、方法,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 (一)区域活动的定义、特点 (二)区域活动的功能分析 (三)区域活动的设计 (四)活动区域的布置 (五)区域活动的指导 (六)设计和开展区域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章思考题:选择一个活动区,分析该区域的教育价值、活动材料、活动内容及指导要点。 第五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模式 2 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编制的不同模式 2.掌握从不同要素出发设计教育活动活动的一般程序 3. 学会实践应用,能从不同的要素出发设计教育活动 [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编制模式 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实际过程 从目标出发,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从现有材料、内容、问题出发,从别人设计的活动出发。 本章思考题: 如何将目标模式和生成模式结合运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第四章 幼儿园班级计划制定与一日生活的组织 第一节 幼儿园班级教育计划的制定 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3) 2 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一日生活制度的流程、班级教育计划的制定思路; 2.学会设计与实施一日生活制度和班级教育计划 [教学内容] (一)班级教育计划制定的定义与内容 (二)学年、学期、月、日计划的制定要求 (三)班级教育计划的实施 第二节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 2 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具体内容 2.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组合与安排的原则,掌握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制度化要求 [教学内容] (一)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含义 (二) 各环节教育价值分析 (三)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任务 (四) 幼儿园一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五)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要点 本章思考题:1.结合见习期收集的幼儿园班级教育计划(学期、月、周、日计划均可),进行阐释与分 析 。2.结合见习,分析班级一日活动组合与安排的合理性。 - 18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模拟教学 6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教学要求] 1.能合理设计,灵活实施一个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2.理解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内容] 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模拟教学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H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 M 第三章 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M H 第四章 幼儿园班级计划制定与一日生活的组织 M H 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模拟教学 课程目标 3 H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文件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特点 和分类,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课堂讨论、活动案例的文本与视频分析等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及活动编制的具体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见习观察、案例分析、文本资料收集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设计、实施、 评价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制定幼儿园各类型教育计划的实践技能。(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基本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 2: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基本要素及活动编制的具体方法。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堂发言、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作业、 期末试卷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 - 189 - 作业、 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3:具备初步设计、实施、 评价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 力,以及制定幼儿园各类型的教育计 划的实践技能。 第三章 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第四章 幼儿园班级计划制定与一日生活 的组织 作业、 课堂发言、模拟教学、 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模 期末试卷 拟教学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2、3、4 各占总成绩的 10%,共 40%; 3.期末考试:笔试,闭卷,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课程 目标 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平时出勤及 试题占分 1 占分比 2 占分比 3 占分比 课堂发言占 比例 50% 例 10% 例 10% 例 20% 分比例 10% 课程 目标 1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 14 70 20 10 考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33 分) +0.1×(平时作业 1 成绩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 课程 目标 2 课程 目标 3 25 20 30 20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 33 标总分) +0.2×(平时作业 1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62 10 50 70 分)+0.1×(平时成绩平均分/ 34 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 握幼儿园教育活 动的基本理论知 识,形成正确的 课程理念。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清晰明确地掌握幼 较好地掌握幼儿园 儿园教育活动的本 教育活动的本质、 质、特点,深刻理 特点,较好地理解 解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 与中小学课程的差 中小学课程的差 异。 异。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 能基本掌握幼儿园 的本质、特点等基本 教育活动的本质、 问题的掌握不充分, 特点,基本理解幼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 儿园教育活动与中 与中小学课程的差 小学课程的差异。 异理解存在偏颇或 认识不足。 - 19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充分理解幼儿园教 较好的理解幼儿园 基本理解幼儿园教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 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 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的基本要素及活动 及活动编制的具体 素及活动编制的具 及活动编制的具体 编制的具体方法了 课程目标 2:理 方法。深刻理解幼 体方法。较好的理 方法。初步理解幼 解得不够充分或认 解幼儿园教育活 儿园教育活动目 解幼儿园教育活动 儿园教育活动目 识不足,对幼儿园教 动的基本要素及 标、内容、组织实 目标、内容、组织 标、内容、组织实 育活动目标、内容、 活动编制的具体 施、评价以及儿童 实施、评价以及儿 施、评价以及儿童 组织实施、评价以及 方法。 的学习方式,并能 童的学习方式,并 的学习方式,并能 儿童的学习方式的 够对幼儿园教育活 能够对幼儿园教育 够对幼儿园教育活 理解存在偏颇,不能 动实践进行深入的 活动实践进行较深 动实践进行初步的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 分析。 入的分析。 分析。 实践进行分析。 能够通过所学,熟 能够通过所学,比 能够通过所学,基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 练地掌握幼儿园教 较熟练地掌握幼儿 本掌握幼儿园教育 设计与实施的操作 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园教育活动设计与 活动设计与实施的 认识不足或很难掌 的操作技能;并能 实施的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能初步 握基本技能;无法科 科学且合理的制定 并能比较科学且合 科学合理地制定幼 学且合理地制定幼 幼儿园各类型的教 理地制定幼儿园各 儿园各类型的教育 儿园各类型的教育 育计划。 类型的教育计划。 计划。 计划。 课程目标 3:具 备初步设计、实 施、评价不同类 型幼儿园教育活 动的能力,以及 制定幼儿园各类 型的教育计划的 实践技能。 注:*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见“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平时作业、模拟教学等成绩的评分标准见单独附件-成绩考核说明。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黄瑾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 2 版) 北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 9 月。 2.参考资料: 殷世东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年 8 月。 陈世联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 10 月。 朱家雄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12 月。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年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 版本。 俞春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与实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年 3 月版。 [美]伊丽莎白·琼斯、约翰·尼莫著.周欣等译.生成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美]丽莲·凯兹、西尔维亚·查德.胡美华译.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南京: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7 版。 期刊杂志:《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幼教博览》。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站.中国学术期刊网。 - 19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609 学时:32 学分:2 学前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其目标定位于既让学生了解学前科学领域的基本理 论与概念,又让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相关理论组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兼具理论性与 实践性。该课程根据教育的基本要素组织内容,具体包括学前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等,其 重点是讲授当今学前科学教育领域先进的教育方法与模式。授课方式包括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 专家讲座与现场观察。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理解幼儿科学教育和学习的价值,建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与科学学习观。 目标 2: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主要观点,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模式与方法。 目标 3:可运用幼儿科学教育的相关知识,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各种活动,分析、评价与反 思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表 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3. 掌握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 3.保教知识 动、各领域教育设计与实施以及领域渗透与知识整合的基本方法 课程目标 1、2 与策略。 19. 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4.保教能力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 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概述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科学与科学教育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科学的本质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二)试述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的转变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 192 -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简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二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 10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第一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模式----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 一.探究与探究式科学教育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误区 三.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与指导 第二节 STEM 教育模式 一.STEM 教育模式的内涵与要素 二.STEM 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科学教育 三.STEM 教育模式案例分析 四.STEM 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 一.集体科学教育活动 二.区角科学教育活动 三.日常科学活动 第四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实验法 二.观察法 三.讨论法 四.科技操作与制作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与指导关键。 (二)试述 STEM 教育模式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 (三)试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不同途径的特点与功能。 (四)试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法的内涵与运用。 第三章 生命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生命领域的核心经验 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三.生命科学领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生命科学领域幼儿学习的核心经验。 (二)在生命、物质和地球空间科学活动中任选一核心经验撰写一份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第四章 物质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学时 4(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有关物质与材料的科学教育活动分析与设计 二.声光电磁的科学教育活动分析与设计 三.简单的力与机械科学教育活动分析与设计 四.有关化学现象的科学教育活动分析与设计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物质科学领域幼儿学习的核心经验。 (二)在生命、物质和地球空间科学活动中任选一核心经验撰写一份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第五章 地球和空间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 19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有关地球物质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分析与设计 二.有关天气与气候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分析与设计 三.有关太阳与月亮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分析与设计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幼儿学习的核心经验。 (二)在生命、物质和地球空间科学活动中任选一核心经验撰写一份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H M M 第二章 H H M 第三章 M H 第四章 M H 第五章 M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见习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幼儿科学教育和学习的价 值,形成科学的科学教育观与科学学习观,了解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科学教育的途径、模式 和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1 和课程目标 2) 2.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录像与案例分析,见习观察、活动模拟, 提高学生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游戏与指导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第一章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说明科学本质对幼儿科学教育 的启示;说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转变 课程目标 1 评价依据 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第二章 理解并说明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指导原则;STEM 教育 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如 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何体现探究 第一章 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第二章 说明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与指导关键;说明 课程目标 2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课堂发言,教案设计,期末 试卷 第三-五章 理解科学各领域内容的核心经验 - 194 - 课堂发言,教案设计,期末 试卷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 对科学本质、科学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的理解支持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反思 第二章 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与指导关键的掌握 支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反思 课程目标 3 幼儿园活动实施作业,教育 第三-第五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活动反思报告,期末试卷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包括考勤与课堂表现成绩占 10%,课外作业 3 次(活动设计 1 次,活动模 拟 1 次,反思报告 1 次),每次作业成绩各占 10%。 2.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60 %,形式为期末闭卷考试,评分标准如下。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16 分);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论述题(每 20 分,共 20 分);设计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表 4.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示例 课程目标 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2 平时作业 3 试题占分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比例 60% 13% 13% 14% 课程分目标达成计算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6×(本目标 题目期末成绩均分/30)+0.13 ×(平时作业 1 对应该目标成 课程目标 1 30 20 30 20 绩平均分/20) +0.13×(平时 作业 2 对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 /30)+ 0.14×(平时作业 3 对 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20) 分目标达成度=0.6×(本目标 题目期末成绩均分/40)+0.13 ×(平时作业 1 对应该目标成 课程目标 2 40 20 20 20 绩平均分/20) +0.13×(平时 作业 2 对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 /20)+ 0.14×(平时作业 3 对 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20) 分目标达成度=0.6×(本目标 题目期末成绩均分/30)+0.13 ×(平时作业 1 对应该目标成 课程目标 3 30 60 50 60 绩平均分/60) +0.13×(平时 作业 2 对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 /50)+ 0.14×(平时作业 3 对 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60) - 19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理解了幼 基本理解了幼儿 儿科学教育和学 科学教育和学习 不能理解幼儿科学 习的价值,能建 的价值,基本能 教育和学习的价值, 立较为正确的科 建立正确的科学 不能建立正确的科 学教育观和科学 教育观和科学学 学教育观和学习观。 学习观。 习观。 较好地掌握了幼 基本掌握了幼儿 儿科学教育的基 科学教育的基本 本理论与主要观 理论与主要观 点,较好地了解 点,基本了解幼 了幼儿园科学教 儿园科学教育开 育开展的主要途 展的主要途径、 课程目标 1:理解幼 清晰明确地理解幼 儿科学教育和学习 儿科学教育和学习 的价值,建立正确的 的价值,能建立正确 科学教育观与科学 的科学教育观和科 学习观。 学学习观。 课程目标 2:掌握幼 充分理解、掌握了幼 儿科学教育的基本 儿科学教育的基本 理论与主要观点,了 理论与主要观点,深 解幼儿园科学教育 刻了解幼儿园科学 开展的主要途径、模 教育开展的主要途 式与方法。 径、模式与方法。 课程目标 3:可运用 幼儿科学教育的相 关知识,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 动,分析、评价与反 思幼儿园科学教育 活动。 能够熟练运用幼儿 科学教育的相关知 识,科学合理地设计 与实施幼儿园科学 教育活动,深刻分 析、评价与反思幼儿 园科学教育活动。 径、模式与方法。 模式与方法。 能够运用幼儿科 基本能运用幼儿 学教育的知识, 科学教育的相关 较好地设计与实 知识,设计与实 施幼儿园科学教 施幼儿园科学教 育活动,较为深 育活动,基本能 入地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与反 与反思幼儿园科 思幼儿园科学教 学教育活动。 育活动。 对幼儿科学教育的 基本理论与主要观 点掌握不够,不了解 幼儿园科学教育开 展的主要途径、模式 与方法。 不能够运用幼儿科 学教育的相关知识, 设计与实施幼儿园 科学教育活动,不能 分析、评价与反思幼 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廖丽英,许晓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刘占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张俊. 幼儿园科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王冬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王春燕、赵一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朱小娟. 让幼儿在探究中学科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吉恩.D. 哈兰等著,张宪冰等译. 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Karen Worth 等著,刘占兰等译. 蚯蚓,影子和漩涡.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19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610 学时:32 学分:2 学前数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其目标主要定位于既让学生了解学前数学领域的基 本理论与概念,又让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相关理论组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兼具理论 性与实践性。该课程主要内容根据学前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构成成分来进行章节架构,具体包括学前数学 教育概述;幼儿数认知能力、加减运算能力、几何空间形状认知能力、测量能力、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特 点及其教育等。授课方式包括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现场观察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理解幼儿数学教育和学习的价值,建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与数学学习观。 目标 2:掌握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和内容,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模式与方法。 目标 3:可运用幼儿数学教育的相关知识,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各种活动,分析、评价与反 思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3. 掌握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 3.保教知识 动、各领域教育设计与实施以及领域渗透与知识整合的基本方法 课程目标 1、2 与策略。 19. 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4.保教能力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 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概述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原则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与原则对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的指导。 (二)制表将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根据年龄段进行整理。 - 197 -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 感知集合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内涵与必要性 二.幼儿感知集合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感知集合的核心经验与教育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幼儿感知集合的核心经验与教育方法。 (二)试述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内涵与必要性。 第三章 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幼儿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二.唱数 三.计数与基数 四.序数与数序 五.书面数符号表征 六.数的守恒 七.数的组成分解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说明数认知不同维度的相关概念与年龄发展特点。 (二)基于数认知不同维度的核心经验尝试设计相关教育活动。 第四章 几何空间认知的发展及其教育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几何空间的教育内容 二.几何空间相关概念的发展 三.几何空间认知的核心经验 四.几何空间能力的教育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说明几何空间相关概念的年龄发展特点。 (二)辨析几何空间认知核心经验。 (三)任选一个几何空间核心经验设计相关教育活动。 第五章 模式认知发展及其教育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模式及模式认知的内涵与类型 二.幼儿模式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说明模式与模式认知的内涵与类型。 (二)如何根据幼儿模式认知的发展路径设计相关教育活动。 第六章 测量能力的发展及其教育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测量概念的界定 二.幼儿测量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测量能力的核心经验 四.幼儿测量能力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设计 思考题及作业: (一)说明测量能力发展的核心经验与测量教育内容的相关文件规定。 (二)任选一测量核心进行设计相关教育活动。 - 19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七章 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及其教育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加减运算概念的获得与发展 二.口述应用题的教育 三.加减运算能力的教育 思考题及作业: (一)说明口述应用题与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核心经验。 (二)进行口述应用题与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H M M 第二章 M H M 第三章 M H H 第四章 M H H 第五章 M H H 第六章 M H H 第七章 M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见习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幼儿科学教育和学习的价 值,形成科学的科学教育观与科学学习观,了解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科学教育的途径、模式 和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1 和课程目标 2) 2.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录像与案例分析,见习观察、活动模拟, 提高学生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游戏与指导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章 说明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和原则所体现的教育价值 课程目标 1 取向 第二-七章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体现幼儿数学教育的价 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值取向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说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第二-七章 理解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各维度所包含的核心经验 - 199 - 课堂发言,课堂作业,期末 试卷 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 将所学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原则等运用于活 课程目标 3 动设计和实施 教案设计和实施,期末试卷 幼儿园活动实施作业,教育 第二-七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活动反思报告,期末试卷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包括考勤与课堂表现成绩占 10%,课外作业 3 次(活动设计 1 次,活动模 拟 1 次,反思报告 1 次),每次作业成绩各占 10%。 2.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60 %,形式为期末闭卷考试,评分标准如下。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16 分);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论述题(每 20 分,共 20 分);设计题(每题 20 分,共 20 分)。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表 4.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示例 课程目标 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2 平时作业 3 试题占分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比例 60% 13% 13% 14% 课程分目标达成计算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6×(本目标 题目期末成绩均分/30)+0.13 ×(平时作业 1 对应该目标成 课程目标 1 30 20 30 20 绩平均分/20) +0.13×(平时 作业 2 对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 /30)+ 0.14×(平时作业 3 对 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20) 分目标达成度=0.6×(本目标 题目期末成绩均分/40)+0.13 ×(平时作业 1 对应该目标成 课程目标 2 40 20 20 20 绩平均分/20) +0.13×(平时 作业 2 对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 /20)+ 0.14×(平时作业 3 对 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20) 分目标达成度=0.6×(本目标 题目期末成绩均分/30)+0.13 ×(平时作业 1 对应该目标成 课程目标 3 30 60 50 60 绩平均分/60) +0.13×(平时 作业 2 对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 /50)+ 0.14×(平时作业 3 对 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60) - 20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理解了幼 基本理解了幼儿 儿数学教育和学 数学教育和学习 不能理解幼儿数学 习的价值,能建 的价值,基本能 教育和学习的价值, 立较为正确的数 建立正确的数学 不能建立正确的数 学教育观和数学 教育观和数学学 学教育观和学习观。 学习观。 习观。 较好地掌握了幼 基本掌握了幼儿 儿数学教育的基 数学教育的基本 本理论与主要观 理论与主要观 点,较好地了解 点,基本了解幼 了幼儿园数学教 儿园数学教育开 育开展的主要途 展的主要途径、 课程目标 1:理解幼 清晰明确地理解幼 儿数学教育和学习 儿数学教育和学习 的价值,建立正确的 的价值,能建立正确 数学教育观与科学 的数学教育观和科 学习观。 学学习观。 课程目标 2:掌握幼 充分理解、掌握了幼 儿数学学教育的基 儿数学教育的基本 本理论与主要观点, 理论与主要观点,深 了解幼儿园数学教 刻了解幼儿园数学 育开展的主要途径、 教育开展的主要途 模式与方法。 课程目标 3:可运用 幼儿数学教育的相 关知识,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 动,分析、评价与反 思幼儿园数学教育 活动。 径、模式与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幼儿 数学教育的相关知 识,科学合理地设计 与实施幼儿园数学 教育活动,深刻分 析、评价与反思幼儿 园数学教育活动。 径、模式与方法。 模式与方法。 能够运用幼儿数 基本能运用幼儿 学教育的知识, 数学教育的相关 较好地设计与实 知识,设计与实 施幼儿园数学教 施幼儿园数学教 育活动,较为深 育活动,基本能 入地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与反 与反思幼儿园数 思幼儿园数学教 学教育活动。 育活动。 对幼儿数学教育的 基本理论与主要观 点掌握不够,不了解 幼儿园数学教育开 展的主要途径、模式 与方法。 不能够运用幼儿数 学教育的相关知识, 设计与实施幼儿园 数学教育活动,不能 分析、评价与反思幼 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廖丽英,许晓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林嘉绥,李丹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张俊. 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黄瑾. 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20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605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身心健康有更全面 的认识,同时树立科学、正确的健康观。旨在提高学生进行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专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组 织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健康及幼儿健康教育的内涵、意义;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活动的设计 与实施;安全教育;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体育;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评价等内容。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包括 讲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摩、案例分析、教育见习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形成科学、正确的健康观,能对实践中的健康现状及 问题进行合理分析。 目标 2: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教育特点,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与 策略, 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 目标 3:掌握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能对实践中的各类型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合理评价。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指标点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 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13.掌握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以游戏为基 3.保教知识 本活动,各领域教育特点、设计与实施,以及领域渗透与知 课程目标 2、3 识整合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 4.保教能力 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 能力,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健康教育概述 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 一.幼儿健康概述 - 202 - 课程目标 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健康内涵、幼儿健康的特征 (二)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 二.幼儿健康教育概述 (一)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理解健康、幼儿健康以及幼儿健康教育?怎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二)如何理解《纲要》、《指南》中幼儿健康领域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主题活动的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二.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法 (二)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组织的注意事项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二)不同类型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有什么区别?两者有何异同? (三) 如何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领域的渗透以及家庭、社会相关资源的整合? 第三章 幼儿安全教育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一)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目标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 (二)幼儿运动中的安全预防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三)如何组织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并有效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如何培养幼儿运动中的安全自护能力? 第四章 幼儿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 (二)生活常规教育的培养方法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内容 (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培养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哪些? (二)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小/中/班的一日生活活动?并说明如何组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三)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 20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幼儿体育 1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幼儿体育的目标和内容 (一)幼儿体育的目标 (二)幼儿体育的内容 二.幼儿基本动作与体育游戏 (一)走、跑动作 (二)跳跃、投掷动作 (三)钻爬、滚动动作 (四)悬垂、支撑动作 (五)平衡动作 三.幼儿体育的组织形式 (一)早操活动 (二)体育教学活动 (三)户外体育活动 (四)室内体育活动 (五)远足、亲子运动会 四.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一)组织幼儿体育活动遵循的原则和规律 (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体育的特点分别有哪些? (二)基本动作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是什么?该如何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如何理解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练习密度? (四)见习观察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分析其中体现的健康观。 (五)按照体育游戏的格式和要求,分别设计一个各年龄班的幼儿体育游戏。 第六章 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一.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模式与原则 (一)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式 (二)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 二.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 (一)熟悉方案、确定评价指标 (二)设计评价指标 (三)确定资料收集的方案 (四)实施评价、收集资料 (五)分析整理资料和编制评价小结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二)见习观察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其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学生自学内容 教材中出现的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幼儿饮食营养教育(第七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第八章)等内容。 - 20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幼儿健康教育概述 H M 课程目标 3 第二章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H M 第三章 幼儿安全教育 H M 第四章幼儿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H M 第五章 幼儿体育 H M 第六章 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 M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健康、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对应课程目标 1) 2. 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见习观察,实际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 施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观摩课、促进学生掌握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对应 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了解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 理论知识,形成科学、正确的健康观,能对 第一章 幼儿健康教育概述 实践中的健康现状及问题进行合理分析。 课程目标 2: 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内 容以及教育特点,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的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具有领域渗透、 知识整合的能力。 课堂讨论、期末 考试 第二章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三章 幼儿安全教育 第四章幼儿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 课堂发言、平时 作业、期末考试 第五章 幼儿体育 课程目标 3: 掌握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 方法,能对实践中的各类型健康教育活动进 评价依据 第六章 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 行合理评价。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15%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5% - 205 - 课堂发言、平时 作业、期末考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期末考试:笔试,闭卷,占总成绩的 6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期末考试试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题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2 占分比 60% 15% 例 15% 30 30 10 课程目标 1 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言占分比 例 10% 30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 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分)+0.15×(平时作业 1 成绩 课程目标 2 40 50 40 35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5×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3 30 20 50 35 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掌握健 清晰明确地掌握健 课程目标 1: 了解 康、幼儿健康教育的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内涵、特点等基本理 的基本理论知识,形 论知识,深刻理解幼 成科学、正确的健康 儿健康教育的价值 观,能对实践中的健 与意义,树立正确的 康现状及问题进行 健康观,能对实践中 分析。 的健康现象及问题 进行深入的分析 康、幼儿健康教 育的内涵、特点 等基本理论知 识,较好地理解 幼儿健康教育的 价值与意义。树 立较为正确的健 康观,能对实践 中的健康现象及 问题进行较为深 刻的分析 课程目标 2: 理解 幼儿健康教育目标 充分掌握幼儿园健 与内容,掌握幼儿健 康教育活动设计的 康教育活动设计的 基本方法与策略, 基本方法与策略, 具有领域渗透、知识 具有领域渗透、知识 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 能基本掌握健 康、幼儿健康教 对健康、幼儿健康教 育的内涵、特点 育的内涵与特点等基 等基本理论知 本理论知识掌握不透 识,基本理解幼 充分,对幼儿健康教 儿健康教育的价 育价值与意义以及健 值与意义。树立 康观的理解存在偏颇 较为正确的健康 或认识不足。不能对 观,能对实践中 实践中的健康现象及 的健康现象及问 问题进行分析 题进行初步分析 较好地掌握幼儿 基本能掌握幼儿 健康教育活动设 健康教育活动设 计的基本方法与 计的基本方法与 策略, 具有较强 策略,基本具有 的领域渗透、知 领域渗透、知识 识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 - 206 - 没有掌握幼儿园健康 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 方法与策略, 领域渗 透、知识整合能力不 足。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3: 掌握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的评价方法,能对实 践中各类型健康教 育活动进行合理评 价。 充分掌握幼儿健康 教育活动的评价方 法,能对实践中的各 类型健康教育活动 进行全面评价。 较好地掌握幼儿 基本掌握幼儿健 健康教育活动的 康教育活动的评 评价方法,能对 价方法,能对实 实践中的各类型 践中的各类型健 健康教育活动进 康教育活动进行 行合理评价。 比较合理评价。 没有掌握幼儿健康教 育活动的评价方法, 对实践中的各类型健 康教育活动评价存在 不足。 注:*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见“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平时作业成绩的评分标准见单独附件-成绩考核说明。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庞建萍 柳倩 主编.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 2 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参考资料: 麦少美.孙树珍编.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姚明焰主编.幼儿健康活动设计与指导[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06。 李君主编.幼儿健康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8。 麦少美,孙树珍主编.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刘馨著.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幼儿体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冯志坚.幼儿体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李君编.幼儿健康教育(第 2 版)[M].科学出版社,2012。 王占春编.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叶平枝.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柳倩等.幼儿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 20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604 学时:32 学分:2 课程内容概要:《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美术教育理论课程。 此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和美术教育规律;了解如何通过美术支持幼儿的 完人发展;学习幼儿美术教育的各种理论及其应用。此外,该课程还支持学生通过熟悉和探索各种美术材 料和工具来理解幼儿创造和表现的过程,以及初步尝试借助多样的媒材、运用丰富的方式来创设良好的美 术教育环境和开展适宜的美术活动。这门课程会帮助学生为今后从事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认识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性质、特点和美术教育规律; 目标 2:了解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理论及实际问题; 目标 3:能够运用所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借助多种多样的物质材料,设计多姿多彩的美术活动,创 设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 目标 4:具备科学、适宜、全面评价幼儿美术活动和作品的能力,能通过美术评价来设计后续的教育 活动。 表 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3.掌握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以游戏 2.保教知识 为基本活动,各领域教育特点、设计与实施,以及领域 课程目标 3,4 渗透与知识整合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 3.保教能力 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 整合的能力,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 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学前儿童美术概述 4 学时 一.美术的概念,特征,种类 (一)美术的概念 (二)美术的特征 - 208 - 课程目标 1,2,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美术的种类 、美术活动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美术概念、领域划分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领域划分——感受与欣赏,创造与表现 (三)学前儿童美术对与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本章思考题练习题 1.思考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2.讨论幼儿美术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 6 学时 一.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 (一)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整体倾向 (二)想象、再现与装饰的共存 (三)创作风格的个体差异性 二.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点 (一)涂鸦期幼儿绘画的特点 (二)象征期幼儿绘画的特点 (三)形象期幼儿绘画的特点 三.幼儿绘画、手工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 (二)幼儿手工的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 本章思考题练习题 收集幼儿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在交流中强化对幼儿美术教育实质的理解。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 6 学时 一.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对策 (一)影响幼儿美术创作的心理因素 (二)幼儿美术创作的规律 (三)教育的对策 二.幼儿园各年龄班绘画创作的指导要点 (一)小班绘画创作的指导要点 (二)中班绘画创作的指导要点 (三)大班绘画创作的指导要点 三.幼儿园各年龄班泥工、纸工创作的指导要点 (一)小班泥工、纸工创作的指导要点 (二)中班泥工、纸工创作的指导要点 (三)大班泥工、纸工创作的指导要点 本章思考题练习题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绘画、泥工或纸工教学活动。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与指导 4 学时 一.幼儿美术欣赏的内容 (一)美术作品是幼儿欣赏的主要内容 (二)幼儿欣赏的作品种类 - 20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幼儿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一)审美注意的指向 (二)幼儿审美认识的特点 (三)幼儿美感的特点 三.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 (一)谈话欣赏法的指导方法 (二)综合欣赏法的指导方法 (三)游戏法的指导方法 本章思考题练习题 自选美术欣赏作品评析并设计欣赏活动。 第五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4 学时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解读 (二)《指南》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解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四大板块 (一)集体活动 (二)美术区角 (三)美术环境 (四)家园合作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及案例分析 本章思考题练习题 创设美术区角,写出创作思路。 第六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评价 4 学时 一.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二.美术作品的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维度?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方法? 本章思考题练习题: 收集幼儿美术活动案例并进行评价和分析; 如何综合使用幼儿美术作品中的自评、他评和师评? 如何利用幼儿的美术能力评价来促进后续的教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学前卫生学,美术 1-2。 教学方法建议: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文献阅读与分析,学生实操等方式来 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六、课程考核 见考试大纲。 - 21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 3 版)》张念芸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2.参考资料: 《幼儿园美术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孔起英.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张念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孔起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屠美如,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儿童绘画和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李甦,李晓庆译. - 211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602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 论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识记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重观念、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观察 和教案操作。本课程须先掌握学前儿童语言的心理与发展,还要了解学前儿童语言的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更进一步能熟练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和运用。 课程内容包括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识记课程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重观念、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观察和教案操作。先掌握学前儿童语言的心理与发展, 还要了解学前儿童语言的教育的意义和任务,更进一步能熟练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并能实践之。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包括 教授、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和实践教学、反思评价、观察分析、见习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幼儿语言教育的理论背景和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策略(知); 目标 2:熟悉幼儿语言教育和活动指导的内容、目标、形式和评价(知); 目标 3:体验组织和指导幼儿语言教育的多样性,具有基本教师素质(情)。 目标 4:掌握语言教育各类型活动的学习核心经验,并尝试组织一次语言教育活动(意); 目标 5:能够客观的评价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及教师自我评价(意)。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3.掌握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以游戏为基本 三保教知识 活动,各领域教育特点、设计与实施,以及领域渗透与知识整 课程目标 1、2、3 合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四保教能力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 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导论 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教学要求] - 212 - 课程目标 3、4、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识记学前儿童语言的特点、本质和功能 2.理解儿童语言的教育价值 3.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学习途径和教育环境的创设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幼儿语言的本质即语言是符号、信息系统,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也是儿童学习的对象; ☆学习并理解幼儿语言教育具有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发展功能; ☆掌握幼儿语言学习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途径,创设适合的语言教育环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及其价值 第二节 幼儿语言的本质 第三节 幼儿语言教育的功能 第四节 幼儿的语言学习的特点和途径 第五节 幼儿语言教育的环境创设 [课时安排] 4 课时 思考题及作业: 1.作业:整理 0—6 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2.可否使用某一个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内容(如文学作品、听说游戏……)来进行语言教育功能的分析? 3.视频中,文化的含义与主要特征。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4.说明语言获得和语言习得两种不同的概念 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周兢 第二章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与活动设计 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教学要求] 1.识记学前语言教育的目标制定依据和作为专门课时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2.理解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掌握儿童语言教育教案的设计:教育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和方法、途径多元形式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活动教育观。三种教育观在幼儿园的运用和实施。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定位;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具体分析;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在 其他领域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语言教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第二节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 第三节 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途径 [课时安排] 4 课时 思考题及作业: 1.完整语言教育观是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运作实施的? 2.在整合教育观下,五大领域是如何结合的? 3.在幼儿园活动区中,如何体现活动教育观的? 4.你能从语言活动观察中,分析出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吗?分析出教师如何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的? 5.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说说幼儿语言教育终期目标的具 - 21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体内容为何? 6.如何将幼儿园言教育目标落实在活动中?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 7.作业: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教案一份 阅读资料: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设计》周兢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年 《给幼儿园教师的 101 条建议-语言教育》张明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周兢 第三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6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4) [教学要求] 1.识记语言教育各类型活动的学习核心经验 2.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涵义和特点 3.掌握语言教育活动实施的多元性、全面性、针对性、步骤性和可行性 [教学重点、难点]: ☆谈话、辩论、叙事性讲述、说明性讲述学习活动(谈话/讲述活动)和幼儿文学语汇、文学形式、 文学想象学习活动(文学教育活动)和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学习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各项学习活动核心经验的理解和实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谈话与辩论学习活动指导 第二节 幼儿叙事性和说明性讲述学习活动指导 第三节 幼儿文学作品和语言游戏学习活动指导 第四节 幼儿早期读写学习活动指导 [课时安排] 16 课时 思考题及作业: 1.尝试对各类型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设计与实施。 2.试利用各类活动的要完成的关键经验,举实例来说明。 3.实际在幼儿园教育见习中,以个人的形式,设计一份语言教育教案,并班中组织活动实践,最后进 行评价和反思。 4.完成个人作业:幼儿园实践教学+录像+教案+反思报告一份。 阅读资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周兢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 教育见习:教学实践 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3、4、5) 第四章 幼儿语言活动的评价体系 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5) [教学要求] 1.识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标准 2.理解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导向性 3.掌握学前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熟知幼儿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设计;熟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并运用。 [教学内容] - 21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节 幼儿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和原则 第二节 幼儿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课时安排] 4 课时 思考题及作业: 1.观察记录小、中、大班幼儿的语言,并就他们的某一方面,如语音、词汇、语法、倾听和表述等情 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2.从教育见习中,对小组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具体分析和评价。每个同学能按照评价原则来进行评析 活动案例。 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周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目标 5 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导论 H H 第二章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与活动设计 H H H M 教学内容 第三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四章 幼儿语言活动的评价体系 M M H H H M M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包括教授、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和实践教学、反思评价、观察分析、见习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文献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幼儿语言教育的基 本理论和观念。(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研讨、自主学习、活动观察、教案阅读和分析来撰写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见习、观察分析活动区,感受组织和指导幼儿语言教育的多样性,能关注幼儿自主学习语言 的环境。(对应课程目标 3) 4.综合运用观察分析、组织和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掌握语言教育各类型活动的学习核心经验。(对应 课程目标 4) 5.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见习实操,促进学生进行评价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及教师自我评 价。(对应课程目标 5)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 21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幼儿语言教育导论 教师讲授;作业 1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二章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与活动设计 教师讲授、视频讨论;作业 2 第三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章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与活动设计 教师讲授、作业 II 反思和研讨 第三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目标 4 教育见习:教学实践 作业 3 课程目标 5 第四章 幼儿语言活动的评价体系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作业 3 评价和分析 (二)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1)出勤成绩:平时出勤及参与课堂讨论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成绩:三次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期末考试:笔试,闭卷,期末考试试题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1)出勤成绩:平时出勤及参与课堂讨论占总成绩的 10%;全勤或公假 1 次或病假 1 次:10 分,公 假 2 次或病假 2 次:9 分,旷课 1 次:8,旷课 2 次:6 (2)平时作业成绩:四次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表 4 作业 1:0-6 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及指导策略 课程教学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优 良 中 及格 对 0-6 岁儿童 对 0-6 岁儿童 对 0-6 岁儿童 语言发展特点 语言发展特点 语言发展特点 的描述全面、准 的描述较为全 的描述较为准 背景和语言教育 确、详细 面、准确 确 活动指导策略 能很好地结合 能大致结合相 能基本结合相 能结合一门相 相关课程提取 关课程提取信 关课程提取信 关课程提取信 目标 3:体验组织 信息 息 息 息 和指导幼儿语言 能整合与幼儿 能大致整合与 基本能整合与 教育的多样性,具 语言发展相关 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 能简单罗列幼 的知识信息来 相关的知识信 相关的知识信 儿发展中的典 述幼儿语言发 息来描述幼儿 息来描述幼儿 型阶段和特点 展特点 语言发展特点 语言发展特点 (25) 目标 1:了解幼儿 语言教育的理论 (15); 有基本教师素质 (10) 评分指标 知识准确性 搜集信息 归纳整理 - 216 - 大致描述出 0-6 岁儿童语言发 展的重要特点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5 作业 2:设计语言教育活动计划(方案)1 份 课程教学目标 (25) 评分标准 评分指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优 良 中 及格 能较好地结合幼 能结合幼儿年 能粗略结合幼 儿年龄特点、 《纲 龄特点、 《纲要》 儿年龄特点、 要》《指南》 《指南》 《纲要》 《指南》 设计中能有机并 设计中能结合 设计中有些部 设计中未能结 较好地结合年龄 年龄特点和核 分结合年龄特 合年龄特点和 特点和核心经验 心经验 点和核心经验 核心经验 能熟悉并很好 能熟悉结合幼 地结合幼儿语 儿语言教育和 言教育和活动 活动指导的内 指导的内容、目 容、目标、形式 标、形式和评价 和评价等 2 个环 等几个环节 节 能较好地掌握语 能掌握语言教 能掌握语言教 未能很好地掌 语言教育 言教育各类型活 育基本几个类 育一两个类型 握语言教育各 观 动的学习核心经 型活动的学习 活动的学习核 类型活动的学 验 核心经验 心经验 习核心经验 规范性 目标 2:熟悉幼 儿语言教育和 活动指导的内 容、目标、形式 适宜性 和评价(15); 目标 4:掌握语 能熟悉并有机地 言教育各类型 结合幼儿语言教 活动的学习核 操作性 育和活动指导的 心经验,并尝试 内容、目标、形 组织一次语言 式和评价各环节 教育活动(10); 能部分结合幼 儿年龄特点、 《纲要》 《指南》 其中之一 零散地结合幼 儿语言教育和 活动指导的内 容、目标、形式 和评价各环节 表 6 作业 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优 良 中 及格 目标 3:体验组 实践教学中师幼 实践教学中师 实践教学中有师 实践教学中有 织和指导幼儿 互动密切,教师 幼互动密切,教 幼互动,教师能 一些师幼互动, (25) 评分指标 语言教育的多 师幼互动 能全程关注全体 师能全程关注 大部分时间关注 教师能关注小 样性,具有基本 质量 幼儿学习情况, 大部分幼儿学 大部分幼儿学习 部分幼儿学习 教师素质(15)。 幼儿积极投入活 习情况,幼儿能 情况,部分幼儿 情况,幼儿未能 目标 4:掌握语 动中 投入活动中 投入活动中 投入活动中 能完整并较好地 能完整地组织 能勉强组织并实 未能完整的组 活动组织 组织、实施一次 并实施一次集 施一次集体语言 织并实施一次 能力 集体语言教育活 体语言教育活 教育活动,需要 集体语言教育 动,能有创意 动 教师或他人协助 活动,活动中途 完成 中断。 目标 5:能够客 活动进行中较好 活动进行中偶 观的评价幼儿 地调动幼儿主动 尔能调动幼儿 活动进行中能调 学习、主动探索 主动学习、主动 动幼儿主动学习 的能力 探索的能力 言教育各类型 活动的学习核 心经验,并尝试 组织一次语言 教育活动(9); 语言教育活动 及教师自我评 儿童主体性 - 217 - 活动进行中能 单向调动幼儿 学习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价(1) 语言教育观 能够客观的评价 能评价幼儿语 幼儿语言教育活 言教育活动及 动及教师自我评 教师自我评价, 价 有时不客观 能评价幼儿语言 教育活动,但未 能自我评价 能评价幼儿语 言教育活动及 教师自我评价, 够不够客观 表 7 作业 4: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反思 课程教学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优 良 中 及格 较好地在幼儿 能在幼儿语言 能稍微在幼儿 未能在幼儿语 语言观念上进 观念上进行反 语言观念上进 言观念上进行 行反思 思 行反思 反思 能较好地在活 能较好地在活 能在部分活动 动整个过程中 动整个中对部 过程中对部分 对所有教育行 分教育行为进 教育行为进行 观的评价幼儿 为进行反思 行反思 反思 语言教育活动 能较好地在活 及教师自我评 动整个过程中 能较好地在活 能在部分活动 动整个中对部 过程中对部分 分教育策略进 教育策略进行 行反思 反思 (25) 评分指标 观念反思 目标 5:能够客 价(25) 教育行为反思 教学策略反思 对所有教学策 略反思进行反 思 能较好地自我 能进行自我评 反思基础上提 评价,并在反思 价,并在反思基 出改进措施 基础上提出改 础上提出改进 进建议 建议 能进行自我评 价,并提出一些 改进建议 能在部分活动 过程中对教育 行为进行反思 能在部分活动 过程中对教育 策略进行反思 未能较好地自 我评价,提不出 有效的改进措 施 2.期末成绩 期末考试:总分 100 分,占总分的 50%,闭卷考试。 题型包括:选择题(每小题 1 分,10 题,共 10 分),填空题(每空格 2 分,15 空格,共 30 分), 简答题(2 题,共 20 分),案例分析题(2 题,共 22 分),活动设计与分析(1 题,共 18 分)。 表 5 期末成绩对应课程学习目标占分比例 课程学习目标 期末考试试题占分比例 课程目标 1 17 课程目标 2 26 课程目标 3 10 课程目标 4 25 课程目标 5 22 对应课程学习目标的考题题型和题号 选择题(1257)简答题(1)案例分析题(12)活 动设计与分析题(1) 选择题(3469)填空题(1)案例分析题(12)活 动设计与分析题(1) 案例分析题(12)活动设计与分析题(1) 选择题(8、10)简答题(12)案例分析题(12) 活动设计与分析题(1) 填空题(23)活动设计与分析题(1) - 21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周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参考网站: “爱课程”(www.icourse.cn)。 3.参考资料: 张明红 编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周兢主编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4。 周兢,《汉语儿童的前语言现象》,《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 年第 1 期。 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史慧中,见朱智贤《3—6 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中国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 社,1990。 周兢《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明红 《给幼儿园教师的 101 条建议-语言教育》华东师大出版。 - 21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水墨画教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13 学时:32 学分:2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国内比较热门的艺术形式之一。目前,中国画的鉴赏和创 作实践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很多幼儿教育单位的特色教学项目。本课程以指导幼儿教师认识水墨画、品读水 墨画、 创作水墨画为教学宗旨,希望能深入地把水墨画鉴赏有机的带入学前教学活动,并力求形成一定 的教学体系。培养教师有效的使幼儿在学龄前得到系统的水墨画素养和艺术熏陶。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学对于水墨画的基本概念、定义、特点。 目标 2:了对于水墨画名作进行解读,系统的教授学生如何品读和鉴赏水墨画,并了解一些著名画作 的创作过程和艺术价值,并以国学故事的方式转化成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 目标 3:通过水墨画的写生,系统的让学生对水墨画进行有效的实践学习,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水墨 画的文化内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即培养现实物象的诸多构成元素到水墨语言表达表现的思 维转换过程。并可根据学生个人喜好引导学生学会主动选择。 目标 4:以学前专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符合适合他们发展的水墨画写生与表现课 程,明确对幼儿水墨画创作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指导原则以及干预手段。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3.保教知识 3.保教知识 4.保教能力 6.综合育人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10.掌握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幼儿身心发 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15.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活动 20.理解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培育幼儿良 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能力。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 课程目标 2、3 课程目标 1、2、3、4 课程目标 4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水墨画初识(8 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4 学时,网络学习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3、4) 1.初步认识水墨画作品; 2.介绍本学期美术用具与材料; - 22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水墨画的名人名作欣赏; 4.水墨画的历史变迁。 第二章 墨画的基础理论和技法(8 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 4 学时,网络学习 4 学时)(支撑课程 目标 12、3、4) 1.水墨画的概念; 2.水墨画的特点; 3.水墨画的构成方法和分析方法; 4.墨色的变化基本技法。 第三章 水墨写生(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1.水墨画的单体静物黑白写生练习与指导; 2.水墨画的静物组合带颜色写生与指导; 3.全因素水墨画静物写生与指导; 4.水墨画风景的写生; 5.带颜色的水墨画风景写生; 6.带颜色的水墨画风景写生; 7.全因素水墨画风景的写生; 第四章 水墨画创作(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1.创作一幅完整的水墨画作品; 2.水墨画创作实践指导;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水墨画初识 M M H M 墨画的基础理论和技法 H H M M M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水墨写生 H H M 第四章 水墨画创作 M M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名画分析、课堂讨论、示范技法,引导学生明确幼儿园水墨画教学的基本 问题,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1、2、3) 2.综合运用 mooc、spoc 在线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了解幼儿园水墨画的重点和实践的落 脚点。(对应课程目标 1、2) 3.通过课堂讲授与示范、课堂练习、网络在线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出啊布简历系统的中国画知识体系, 并明确如何应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应课程目标 1、3、4) 4.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网络在线学习、实践练习、创作训练,使学生能有初步掌握水墨画的技法 技巧,以指导幼儿绘画(对应课程目标 3、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美术(1)、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 教学方法建议:无 - 22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目标 1:掌握学对于水墨画的基本概念、定 评价依据 第一章 水墨画初识 义、特点。 课堂讨论、期末作 业、网络在线测试 目标 2:了对于水墨画名作进行解读,系统 的教授学生如何品读和鉴赏水墨画,并了解 一些著名画作的创作过程和艺术价值,并以 第一章 水墨画初识 国学故事的方式转化成幼儿园美术欣赏教 课堂发言、期末作 业、网络在线测试 学活动。 目标 3:通过水墨画的写生,系统的让学生 对水墨画进行有效的实践学习,从而更加深 刻的了解水墨画的文化内涵。重点在于培养 学生的观察方法,即培养现实物象的诸多构 第三章 水墨写生 成元素到水墨语言表达表现的思维转换过 课堂发言、 期末作业 程。并可根据学生个人喜好引导学生学会主 动选择。 目标 4:以学前专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 学龄前儿童设计符合适合他们发展的水墨 画写生与表现课程,明确对幼儿水墨画创作 第四章 水墨画创作 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指导原则以及干预手 课堂发言、期末作 业、网络在线测试 段。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网络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3.课堂创作:课上完成,占总成绩的 30% 4.结课创作:课下完成,占总成绩的 2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网课版 期末作业试 课程学习目标 题占分比例 50% 网络在线课 程学习成绩 占分比例 40% 平时出勤及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堂发言占 分比例 10% 课程目标 1 15 25 25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考试平均 课程目标 2 20 25 25 分/分目标试题总分)+0.4×(网络在线 课程目标 3 30 25 25 课程目标 4 35 25 25 - 222 - 课程学习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或者如下: 表 5.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平时出勤 期末作业试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题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2 占分比 60% 15% 例 15% 课程目标 1 15 25 25 25 课程目标 2 20 25 25 25 课程目标 及课堂发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言占分比 例 10%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 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分)+0.15×(平时作业 1 成绩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5× 课程目标 3 30 25 25 25 课程目标 4 35 25 25 25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 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优 75-89 良 较好地掌握学水 清晰明确地掌握学 目标 1:掌握学对于 墨画的概念、分 水墨画的概念、分 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类,深刻理解水 类,深刻理解水墨画 定义、特点。 墨画的艺术价值 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和意义。 目标 2:了对于水墨 画名作进行解读,系 较好地了解掌握 统的教授学生如何 充分了解学水墨画 解学水墨画发展 品读和鉴赏水墨画, 发展脉络与主要流 脉络与主要流派 并了解一些著名画 派观点,能够熟练转 观点,能够转化 作的创作过程和艺 化水墨画相关知识 水墨画相关知识 术价值,并以国学故 成为幼儿园美术欣 成为幼儿园美术 事的方式转化成幼 赏教学课程。 欣赏教学课程。 儿园美术欣赏教学 活动。 目标 3:通过水墨画 的写生,系统的让学 通过课程学习, 通过课程学习,熟练 生对水墨画进行有 掌握水墨画的绘 水墨画的绘画技巧, 效的实践学习,从而 画技巧,熟练将 快速将真实物象进 更加深刻的了解水 真实物象进行水 行水墨画造型思维 墨画的文化内涵。重 墨画造型思维转 转换,熟练运用中国 点在于培养学生的 换,运用中国工 工具。 观察方法,即培养现 具。 实物象的诸多构成 - 223 - 60-74 中/及格 能基本掌握学水 墨画的概念、分 类,深刻理解水 墨画的艺术价值 和意义。 0-59 不及格 对学水墨画的概念、 分类,深刻理解水墨 画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理解存在偏颇或认识 不足。 基本了解水墨画 发展脉络与主要 流派观点,能够 基本转化水墨画 相关知识成为幼 儿园美术欣赏教 学课程。 对水墨画发展脉络与 主要流派观点了解得 不够充分或存在认识 不足,不能基本转化 水墨画相关知识成为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 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 基本掌握水墨画 的绘画技巧,能 够将真实物象进 行水墨画造型思 维转换,基本可 以运用中国工 具。 不能基本掌握水墨画 的绘画技巧,不能将 真实物象进行水墨画 造型思维转换,不会 运用中国工具。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元素到水墨语言表 达表现的思维转换 过程。并可根据学生 个人喜好引导学生 学会主动选择。 掌握幼儿园水墨 目标 4:以学前专业 掌握幼儿园水墨画 画教学的内容、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的内容、技巧、 技巧、等基本知 为学龄前儿童设计 等基本知识,熟悉幼 识,掌握幼儿园 符合适合他们发展 儿园美术教学的基 美术教学的基本 的水墨画写生与表 本做法,能科学转换 做法,能科学转 现课程,明确对幼儿 水墨画的写生与创 换水墨画的写生 水墨画创作过程中 作到幼儿园美术教 与创作到幼儿园 的角色定位和指导 学活动中来。 美术教学活动中 原则以及干预手段。 来 基本掌握幼儿园 水墨画教学的内 容、技巧、等基 本知识,了解幼 儿园美术教学的 基本做法,基本 可以转换水墨画 的写生与创作到 幼儿园美术教学 活动中来 不能掌握幼儿园水墨 画教学的内容、技巧、 等基本知识,不了解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基 本做法,不能科学转 换水墨画的写生与创 作到幼儿园美术教学 活动中来 注:*期末成绩评分标准见“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时作业、论文等成绩的评分标准见单独附件-成绩考核说明。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刘继潮整理编著《卢沉论水墨画》安微美术出版社,1990 年版。 李福顺 著 《中国美术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年版。 - 22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书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32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课程主要包括书法史料、书法理论基础知识、古代书家作品赏析以及技能实践部分,从技 法到文史,从实用到艺术,从临习到鉴赏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实践部分一、以唐代柳公权的 楷书作为习字教范,深入分析点画特征和结构特征,对线条的笔法、偏方部首、结构形态进行深入讲解和 临习。实践部分系统介绍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硬笔书法鉴赏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楷书、行 书等实用字体的特点和写法,并通过书写技法的介绍和书写训练,提高学生书写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了解书法艺术的各种书体特点。2.让学生深入了解楷书的书写方法以及 中国古代四大楷书家的书写特点。3.让学生掌握柳体字的行笔特点。4.掌握硬笔书法的基本知识,训练学 生书写楷书和行书的能力。通过读帖、摹帖、临帖、背帖等课上课下的练习环节,使学生用硬笔写出笔顺 得当、重心平稳、结体匀称规范、笔画连贯流畅的汉字以及提高学生在硬笔书法鉴赏方面的能力。5.以教 授书法技能技巧为主,兼顾理论学习指导,达到对书法的基本知识、技法和艺术特性的理解,并贯串于艺 术实践中。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践行使得与综合素养、人文艺术素养都有较高的对应。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 2020 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中国书法概述 课时:2 课时 第一节 书写工具和材料及“文房四宝”知识 一.毛笔 二.墨 三.宣纸 四.砚台 第二节 书法的学习方法 一.对临 二.意临 三.创作 第三节 书写方法和执笔方法 一.坐姿的要求 二.执笔方法 - 22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四节 运笔方式及基本方法 一.运笔方法:枕腕、悬腕、悬臂、基本方法: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中锋运笔、提笔与按笔 思考题及作业:1.准备书写工具。2.阅读资料:《中国古代书法史》 第二章 楷书永字八法临习 课时:2 课时 第一节 “永”字八法的由来。 第二节 书法八法的书写及要领 一.横的书写及要领 二.竖的书写及要领 三.钩的书写及要领 四.挑的书写及要领 五.长撇的书写及要领 六.短撇的书写及要领 七.点撇的书写及要领 八.捺撇的书写及要领 第三节 “永”字的结构与笔法特点 一.“永”字的结构 二.“永”字的笔法特点 思考题及作业:书写“永”字一篇,十六遍。 第三章 柳公权的书法艺术 课时:2 课时 第一节 公权的生平及书法艺术欣赏 一.柳公权的生平 二.柳公权的书法艺术赏析 第二节 柳公权的代表作品《玄秘塔碑》的笔法特点 思考题及作业: 阅读资料《中国古代书法史》 第四章 柳体字的笔法特点 第一节 柳体字“点画”的写法 2 课时 一.斜点:示范字“方”和“主”的临习 二.竖点:示范字“宫”和“寶”的临习 三.挑点:示范字“江”和“必”的临习 四.撇点:示范字“兑”和“弟”的临习 五.上下点:示范字“将”和“於”的临习 第二节 柳体字“横画、竖画”的写法 2 课时 一.长横:示范字“工”和“赤”的临习 二.短横:示范字“全”和“而”的临习 三.垂露竖:示范字“便”和“惆”的临习 四.悬针竖:示范字“中”和“平”的临习 第三节 柳体字“撇画”的写法 2 课时 一.长撇:示范字“尺”和“春”的临习 二.短撇:示范字“伸”和“分”的临习 - 22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竖撇:示范字“周”和“月”的临习 四.回锋撇:示范字“凡”和“风”的临习 五.兰叶撇:示范字“摩”和“度”的临习 第四节 柳体字“捺画”的写法 2 课时 一.斜捺、:示范字“又”和“各”的临习 二.平捺:示范字“道”和“之”的临习 三.反捺:示范字“欲”和“埃”的临习 思考题及作业: 1.(第四周作业)柳体字“点画”示范字的临习。 2.(第五周作业)柳体字“横画、竖画” 示范字的临习。 3.(第六周作业)柳体字“撇画”示范字的临习。 4.(第七周作业)柳体字“捺画”示范字的临习。 第五章 硬笔书法概述 学时:2 课时 第一节 硬笔书法的书写工具 第二节 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第三节 硬笔书法的选帖 第四节 硬笔书法的临帖 本章思考练习题: 硬笔书法中在字体与书体选择中的开放性与约束性是什么? 第六章 硬笔楷书 学时:8 课时 第一节 楷书的概念 第二节 介绍楷书四大家 第三节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的对应关系 第四节 硬笔楷书的偏旁部首及写法 第五节 硬笔楷书的间架结构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硬笔楷书的特点是什么? 2.按照硬笔楷书的书写要领,写出下列单字: 尔 死 讲 配 女 黄 推 显 谈 罪 神 艺 呢 席 含 企 望密 批 营 项 防 举 球 英 氧 势 告 李 台 落 木 帮 轮 破 亚 师 围 注 远 字 材 排 供 河 态 封 另 施 减 树溶 怎 止 案 言 士 均 武 固 叶 鱼 波 视 仅 费 翰 爱 左 章 早 朝 害 续 轻 服 试 食 充 兵 源 判 护 司 足谋 练 差 致 板 田 降 黑 犯 负 击 范 继 兴 似 余 坚 曲 输 修 湘 故 城 夫 够 送 笑 船 占 右 财 吃 富 春职 觉 汉 画 功 巴 跟 虽 杂 飞 检 吸 助 升 阳 互 初 创 抗 考 投 坏 策 古 径 换 未 跑 留 钢 曾 端 责 站简 述 钱 副 尽 帝 射 草 冲 承 独 令 限 阿 宣 环 双 请 超 微 让 控 州 良 轴 找 否 记 益 依 优 顶 础 载倒 房 突 坐 粉 敌 略 客 袁 冷 胜 绝 析 块 剂 测 丝 斜 重 诉 念陈 第七章 硬笔书法创作与欣赏 学时:4 课时 第一节 硬笔书法欣赏的主要审美标准、欣赏方法 第二节 硬笔书法的章法、作品构成、书写格式 本章思考练习题: - 22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七律诗以符合作品创作的要求和竖写格式完成作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将杜甫《秋兴八首(一)》诗以符合作品创作的要求和横写格式完成作品。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第八章 粉笔书法 学时:4 课时 第一节 粉笔书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 粉笔的执笔方法、书写姿势和运笔方法 第三节 板书的安排 本章思考练习:用粉笔楷书或行书书写李世民的《题重幸武功》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 1.教学策略:课堂讲授、课上实践、视觉欣赏。 2.方法建议:鼓励学生不断收集相关资料,勤于课上练习,多临摹,思考所学知识技巧与学科如何结合。 六、课程考核 平时成绩占 100%;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 第二章楷书永字八法临习第三节“永”字的 结构与笔法 第三章第一节至第四节柳体“点画”、“横 画、竖画”、“撇画”“捺画”的写法。 - 228 - 掌握“永”字的结构和笔法特点 掌握柳体“点画”、“横画、竖画”、 “撇画”“捺画”的基本写法,并掌握 每个笔划对应范字的结构与笔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3 第七章第二节硬笔书法的章法、作品构成及 书写格式。 掌握硬笔手法书写的结构规律,将七律 诗以符合作品创作的要求和竖写格式完 成作品。 掌握粉笔字的运笔方法与板书安排。用 课程目标 4 第八章第第三节粉笔板书的安排 粉笔楷书或行书书写李世民的《题重幸 武功》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 70% ;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优(85-90) 良(80-85)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定 2.掌握柳体字与硬笔书写汉 的作业内容完成相应内容 字的基本结构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掌握柳体字与硬笔书写汉字 定的作业量完成 的基本结构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基本能掌握柳体字与硬笔书 定的作业量完成 写汉字的基本结构 中(75-80)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 不太能掌握掌握柳体字与硬 笔书写汉字的基本结构 3. 掌握基本柳体字的笔法特 点,掌握硬笔书法的书写形式 与粉笔字的安排 掌握基本柳体字的笔法特点, 掌握硬笔书法的书写形式与 粉笔字的安排 基本掌握基本柳体字的笔法 特点,掌握硬笔书法的书写形 式与粉笔字的安排 不太能掌握基本柳体字的笔 法特点,掌握硬笔书法的书写 形式与粉笔字的安排 2、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书写一幅书法作品,成绩占 30% 参见平时成绩标准。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施志伟编 《柳公权<玄秘塔碑>精讲精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1 月第 1 版。 2.参考资料: 兴华沃著 《中国书法史》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9 年第 1 版。 丁永康,《硬笔书法教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年。 - 22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30 学分:2 学时:3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 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既要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更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 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愉快、主动、身心和谐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程依据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以环境美学的新视角去构建课程体 系,包括环境教育解读,环境美学,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等内容。课程既重理论理解,又强调艺 术创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从环境美术的视角,去理解幼儿园环境设计。 2.从空间构成的设计理念,开阔学生视野与设计思路,掌握幼儿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一) 有关环境的教育 4 学时 主要内容: 1.环境概念的解读 2.环境与教育 3.环境教育 教学要求:理解环境教育,进一步思考环境教育的意义。 重点、难点:思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幼儿园环境教育 6 学时 1.环境美学 2.幼儿园环境美学 教学要求:掌握环境美学的要义,思考如何构建幼儿园环境美学新视角。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对环境美学的学习。 (三)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 8 学时 1.幼儿园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分类 3.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 (1)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23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图例分析 4.活动区环境设计 (1)活动区分类 (2)设计原则与方法 (3)图例分析 教学要求:以空间构成的视角,掌握幼儿园室内环境教育功能,设计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对幼儿园室内空间分隔关系的设计与装饰方法。 (四)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 6 学时 1.设计原则与方法 2.图例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幼儿园室外环境的教育功能与设计思路,并能绘制设计图。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绘图设计。 (五)物质材料与幼儿园环境设计 8 学时 1.物质材料的描述 (1)什么是物质材料 (2)物质材料的分类 2.物质材料的结构 (1)物质材料的资源性与工具性 (2)物质材料的消耗性与非消耗性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材料的类型以及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特性。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物质材料在环境设计中的方法和途径。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 1.教学策略: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外延伸阅读相结合。无先修课要求。 2.方法建议:鼓励学生多创作,可相互交流心得,重在实际练习,与学科教学结合。 六、课程考核 1.平时成绩占 70%,学生课堂练习和出勤率结合; 2.期末考查成绩 3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幼儿园环境设计》许炎骏 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6 年 2 月版。 - 23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绘本艺术创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33 学分:2 学时:32 绘本图文并茂,语言简练,图画精美,是幼儿非常喜爱的读物。绘本也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培养早期阅读能力以及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注意力、审美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本课程依托于美术创作, 通过素材收集,文本创设,构思与想象,运用构图、造型设计、色彩表现等艺术语言进行绘本创作。而这 一创作不是单纯的美术创作,其亦涉及儿童文学、幼儿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通过美术创作将创作者的 创新能力激活于绘本艺术创作中。 二、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绘本艺术的魅力 2.掌握绘本艺术的创作过程。 3.在绘本艺术创作中,使学生能掌握作品表现的艺术语言,积累构成作品创意形式的视觉经验。 4.独立完成一部绘本作品。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一)解读绘本 4 学时 主要内容: 1.图画书、绘本的不同含义 2.绘本与插画的区别 3.经典绘本赏析 教学要求:了解绘本,通过经典作品赏析进一步感受绘本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对绘本的理解与艺术感受。 (二)绘本创作准备 6 学时 主要内容: 1.素材积累 2.速写训练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绘本创作中会使用图像素材和资料,并能以速写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 力,充分做好绘本创作的准备环节。 重点、难点:重点对素材的积累。 (三)绘本创作主题设计 8 学时 主要内容: - 23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构思--发现故事 2.寻找灵感 3.主题分析与设计 教学要求:能结合幼儿文学和幼儿心理学的知识设计绘本故事主题。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对图文关系的处理以及故事的节奏把握。 (四)绘本艺术创作方法 14 学时 主要内容: 1.角色设计 2.构图与页面设计 3.媒介与材质的运用 4.色彩表现 5.创意表现 教学要求:掌握绘本艺术创作的艺术语言的运用。 重点、难点:重点处理好绘本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 1.教学策略: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外延伸阅读相结合。无先修课要求。 2.方法建议:鼓励学生多创作,相互交流心得,重在实际练习,与学科教学结合。 六、课程考核 1.平时成绩占 70%,学生课堂练习和出勤率结合; 2.期末考查成绩 3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 著 《创意玩绘本》方素珍 著 接力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23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10 学时:32 学分:2 美术鉴赏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一门课程。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专 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艺术教育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 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美术鉴赏则是艺术欣赏的内容之一,是运用 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美术鉴赏力是一种专门训练所产生的特殊能力,它需要一种直觉的判断,这种判断来源于对美术语言的理 解,领悟,以及对艺术情感的体验。据此,则需要长期或专门的训练。 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中外美术史、美学、美术批评学等理论,包括中国古代美术鉴赏、西方美术鉴赏、 幼儿园美术欣赏课程与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 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视频 资料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与掌握一些美术的基本规律和美术史知识 目标 2: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和艺术修养。 目标 3:通过课程学习,并能用所学理论及观点分析解释幼儿园美术鉴赏活动的实践问题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3.保教知识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1 3.保教知识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2 3.保教能力 15.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活动 课程目标 3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美术与美术鉴赏 (一)美术及其分类 (二)美术鉴赏与鉴赏程序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第二节 美术是一种文化 - 23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文化的涵义 (二)视觉文化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程序? 2.如何理解美术是一种文化? 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 1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术概述 一.中国画的概念与分类 二.中国古代美术各时期的美学特征 第二节 青铜艺术 一.青铜器的产生与制作 二.青铜器的种类 三.青铜艺术发展的各阶段及其审美特征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宗教艺术 一.艺术与宗教 二.佛教及其艺术 三.道教艺术 第四节 院体画 一.画院制的解析 二.院体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文人画 一.文人画的兴起 二.文人画的发展及代表性画家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如何理解商周时期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 2.分析中国古代石窟造像形成的地理条件与历史条件。 3.简述中国古代宫廷画院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 4.简述马王堆帛画的美学特征。 5.简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 西方美术欣赏 12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 一.古希腊艺术 二.古罗马艺术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一.文艺复兴三杰 二.威尼斯画派 第三节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美术 一.巴洛克艺术 (一)佛兰德斯画派 (二)荷兰画派 (三)西班牙绘画 - 23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罗可可艺术 三.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 第四节 十九世纪欧洲绘画 一.浪漫主义 二.现实主义 三.印象派绘画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人体艺术之美? 2.简述巴洛克艺术特征。 3.分析荷兰画派形成的原因。 4.简述印象主义的美学特征。 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欣赏课程与教学 4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原则 (二)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三)课程实例 思考题: 1.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原则与教学方法 2.课例分析。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绪论 H M M 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 H H M 第三章 西方美术鉴赏 H H M 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欣赏课程与教学 M M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作品分析、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知识,去理解美术是一种文 化的理念。(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网络在线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分析中外美术经典作品。(对应 课程目标 1、2)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网络在线学习,引导学生能理解幼儿园美术欣赏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 (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艺术概论、美学与艺术理论。 教学方法建议:无 - 23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了解与掌握一些美术的基本 规律和美术史知识 课程目标 2: 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章 绪论 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 和艺术修养。 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第三章 西方美术鉴赏 课程目标 3: 通过课程学习,并能用所学 理论及观点分析解释幼儿园美术鉴赏活 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欣赏课程与教学 课堂讨论、期末考试 动的实践问题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15%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5% 4.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6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课程目标 期末考试试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题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2 占分比 60% 15% 例 15% 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言占分比 例 10%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 课程目标 1 35 35 35 25 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分)+0.15×(平时作业 1 成绩 课程目标 2 35 45 45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5× 30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3 30 20 20 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 45 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明确地掌 能基本明确地掌 握美术和美术鉴 握美术和美术鉴 欠明确地掌握美术和 赏基础知识以及 赏基础知识以及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以 中外美术史知 中外美术史知 及中外美术史知识。 识。 识。 课程目标 1:了解与 明确地掌握美术和 掌握一些美术的基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本规律和美术史知 以及中外美术史知 识 识。 - 23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充分了解美术鉴赏 较好地了解美术 基本了解美术鉴 课程目标 2: 培养 的鉴赏程序,运用正 鉴赏的鉴赏程 赏的鉴赏程序, 与提高美术鉴赏的 确的美术语言分析 序,运用较为正 基本能运用的美 能力和艺术修养。 作品,进而能从文化 确的美术语言分 术语言分析作 的视野领悟作品。 析作品。 品。 通过课程学习, 通过课程学习, 较好地分析、解 基本可以分析、 基本不能分析、解释 释幼儿园美术欣 解释幼儿园美术 幼儿园美术欣赏课程 赏课程的教学方 欣赏课程的教学 的教学方法。 法。 方法。 课程目标 3: 通过 课程学习,并能用所 通过课程学习,完全 学理论及观点分析 可以分析、解释幼儿 解释幼儿园美术鉴 园美术欣赏课程的 赏活动的实践问题 教学方法。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丁宁 著《西方美术史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李福顺 著 《中国美术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年版。 - 238 - 不熟悉了解美术鉴赏 的鉴赏程序,缺少运 用正确的美术语言分 析作品的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陶艺》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11 学时:32 学分:2 《陶艺》课程共 2 学分,总学时为 32 学时,第 5 学期开设。课程以中国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为课程 主要内容,通过对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的历史发 展脉络、装饰技法。着重讲授磁州窑传统工艺的制作环节。通过开展中国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非遗实验课 程,了解其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的时代价值和人文审美,通过“艺以人传”的课程方 式,使学生体验传统工艺,了解传统文化,恢复并建立中国传统审美的认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学生通过中国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人文美育实验课程,了解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工 艺种类;传统工艺的历史发展,装饰特点,掌握传统工艺的技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与鉴赏力, 通过中国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非遗实验课程使学生独立完成工艺作品。 课程目标 2:通过中国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非遗实验课程,能够丰富学生对传统工艺体验,并使传统 工艺呈现新时代的艺术特色,从而逐渐形成及强化学生专业教学技能,丰富美术教学的体验。 课程目标 3:通过中国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非遗实验课程,学生探究传统工艺的审美思想体系,以文 化教育的教育行为,传播祖国优秀文化艺术,使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工艺,树立大学生正确 的价值观,实现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使中国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人文美育实验课程实现传承文化与 育人的最终目标。 《陶艺》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陶艺》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陶艺》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 √ √ 《陶艺》课程教学目标分解后,各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如表 2 所示: 表 2:《陶艺》 课程各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 毕业要求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H 课程目标 2 M 课程目标 3 M - 23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将毕业要求分解后,《陶艺》课程各教学目标与具体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如表 3 所示: 表 3:《陶艺》课程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H 课程目标 1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 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各 项教育方针和政策,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 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1.师德规范 1-2 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教有所依,能够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依法、依规执教。 1-3 坚持以美育人,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坚持教书 育人、以美育人,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 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美术教师。 2-1 坚定从教意愿,坚守职业理想——具有从教意识,坚定 从教意愿,理解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价值,认同教师工作的意 义和专业性;坚守职业理想,进而形成积极的情感、端正的 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2-2 培育人文内涵、形成科学精神,夯实职业根基——在学 2.教育情怀 习中不断形成自身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为教师教育夯实 职业根基,做内蕴深厚的教育工作者。 2-3 以生为本、以文化人,做好“引路人”——强化教育的 人本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用正确的 美育价值观念和强大的文化艺术素养去感召学生;富有爱心、 责任心,循循善诱,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 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1 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高水平的学 科专业素养,对美术学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有认识、 有理解、有判断。 3-2 掌握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美术教育、美术史、 艺术理论等专业知识,习得专业化的美术技能,进而具备较 高的美术表现力,独立完成美术作品的构思和创作。 3.学科素养 3-3 具有独到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理解力——在美术活动中形 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进行艺术的构思和 创造。 3-4 培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力——了解所教学科与 其他学科的联系,重点能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美术作品、美术 现象和观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涵养人文精神, 进而提升艺术的表现力和内在品质。 - 24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5 具备通过艺术改变生活的实践力——将艺术和生活进行 联系,强化美术与实践的关联性,通过艺术的手段丰富、美 化和改善生活。 4-1 明确专业的师范属性——了解师范教育的专业性,具有 专业的归属感,据此丰富教育及学科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 能。 4-2 熟悉美术课标——了解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领会 其主要精神,知晓国家美术课程的改革动向与趋势,提升学 科教学的视野。 4-3 掌握美术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方法——依据中学生身心发 4.教学能力 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 美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4-4 形成丰富的教学技能和教学体验——能够与时俱进,贴 合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获得前沿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据此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观察与 M 课程目标 2 M 课程目标 3 实践,不断形成及强化专业教学技能,丰富美术教学的体验。 4-5 能够进行主动的美术教学研究和反思——针对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专研,优化和改进教学,形成一定的教 学研究能力。 5-1 德育为先,以美启德——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 德育原理与方法;注重以美启德,通过弘扬艺术主旋律,给 予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进行崇高的道德引领。 5.班级指导 5-2 参与班级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践——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 的规律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能够依据一 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进行指导;积极 参与教学组织管理和班主任工作,习得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 获得教学的积极体验。 6-1 有良好体美劳素养——具有综合育人的基本素质,有一 定的体、美、劳素养,能够进行综合育人; 6.综合育人 6-2 了解学生、熟悉教学——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 教育规律,能够因材施教;熟悉教学环境和内容,积极进行 教学实践尝试,传播祖国优秀文化艺术;能够组织与文化、 艺术与教育主题相关的校园文化或社团活动。 7-1 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具备一定的专业学习 和知识获取能力,在较为全面把握美术学历史和现状的基础 上,结合自身的兴趣与专长进行终身学习,形成专业发展的 7.学会反思 意识。 7-2 具有职业规划和发展意识——适应新时代和教育发展需 求,强化并形成职业规划意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7-3 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升美术教育教学实践力 - 24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结合学科特性,形成创新意识,积极运用批判性思维方 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创新性教 学和个性化教学。 8-1 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团队意识和协助精神,掌握 沟通合作技能,能够与同伴、领导、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8.沟通合作 尝试进行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组建学习共同体。 8-2 可以进行广泛的社会协作与组织管理——尝试参与一定 的社会协作与组织管理,力求用艺术和教育活动服务生活、 美化生活,从中形成体验、获取经验。 三、授课对象 无 四、教学内容、学时 周 次 1 课程安排 教 学 内 容 中国传统工艺理论 中国传统工艺史论讲解,传统工艺制作流程的 讲解\工艺材料准备 展示,装饰技法的分类,材料的准备。 1 磁州窑工艺的制作 2 磁州窑工艺的制作 老师演示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 装饰技法示范 制坯工艺 课时 课堂讨论及其它 教学环节 讨论:对于传统工 8 艺与民间工艺的 认识。 8 16 讨论:传统工艺与 传统美学的关系。 讨论:宋代美学思 想的认识。 讨论:对于传统工 3 磁州窑工艺的制作 修坯工艺 16 艺体验课程的体 会 4 磁州窑工艺的制作 装饰工艺 16 阴干半月后烧制 3 天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陶艺》课程依据实验室工艺设备,采用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和多媒体欣赏结合式教 学,让学生从中国传统工艺历史、实际操作和审美观察三个方面,全方位理解磁州窑传统工艺的艺术特色 和工艺技术。通过磁州窑装饰技法制作更加深入的理解工艺背后的时代发展和工艺学科特点。通过工艺实 践,最终使学生理解传统工艺设计的重要性,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工艺作品。通过中国磁州窑民间工 艺非遗实验课程,学生探究传统工艺的审美思想体系,传播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以此建构人文美育体验 式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使陶艺人文美育实验课 程实现传承文化与育人的最终目标。 - 24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本课程各教学目标的对应评价方式如下: 达成度目标值 课程目 评价方式 2 评价方式 3 评价方式 4 积极参与 课程作业过 最终成果 课程讨论 程考量 (作业) 10% 25% 25% 40% 100% 10% 17% 17% 26% 65% M 4% 4% 7% 18% M 4% 4% 7% 17% 标和毕 课程目标 业要求 评价方式 1 出勤情况 课程目标总额/ 占比 的对应 关系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32 44 62 H 备注:出勤情 况的说明 1.考试、考核内容: a)关于中国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的了解 b)对于磁州窑传统工艺技法的掌握 c)实际操作的技术性与审美性综合表现 2.评分依据: 2.1 课堂出勤率 10% 2.2 课堂讨论参与积极程度 25% 2.3 设计与制作过程 25% 2.4 最终作业成果 4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磁州窑民间制瓷工艺实验教程》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 年 6 月。 《中国磁州窑》.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9-12。 《中国陶瓷史》.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1-03。 《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 2.参考资料: 《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01。 《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 24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40 学分:2 学时:32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产生无不植根于美学思想的土壤。《艺术·美学》课程是向学生介绍 审美活动过程中的思想根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审美鉴赏力,拓宽文化视野,从容应对今后的 科学研究及实际幼儿园工作。本课程基于幼儿园教学应用,设置有导论、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的关系、西 方艺术与美学的关系、幼儿园艺术教学等内容。课程既重理论理解,又强调学生对于具体作品的体认。在 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风格与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视频分析、观察、调 查以及见习等。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与掌握审美活动中的美学思想 2.培养与提高艺术审美的能力和艺术修养 3.以分析审美活动为主,兼顾中西优良传统文化的学习 4.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价值等问题的人文思考,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课程思政目标 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强化 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 目标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目标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并且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实践结合。 目标 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 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 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 “四有”好老师。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2.教育情怀 3.保教知识 指标点 课程目标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 课程目标 4、5 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课程思政目标 3 6.尊重幼儿人格,尊重个体差异,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 课程目标 4、5 耐心、细心,乐观向上,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课程思政目标 2 11.掌握教育学及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相关法律法 课程目标 1、2、4 规及政策规定,了解中国教育及学前教育基本概况。 - 244 - 课程思政目标 1、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6.综合育人 26.能够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课程目标 4、5 课程思政目标 2、3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导论(支持课程目标 1、5;课程思政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能掌握一些有关艺术和美学的知识及专业概念 2.能较好的理解学习此课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课程概述 (一)美学基本理论知识 1.美学的概念、发展及历史流变 2.美学研究的对象 (二)艺术与美学的关系 1.艺术哲学与美学的关系 2.美育 (三)课程意义与学习路径 第二章 中国古典美学与艺术(支持课程目标 1、2、4;课程思政目标 2、3、4) [教学要求] 1.能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在艺术领域所体现出的美学特征 2.能深刻理解中国古典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3.能进一步了解与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 (一)儒家美学思想及艺术 一.儒家的美育 二.儒家美学思想的发展 三.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 (二)道家美学思想及艺术 一.道家与道教的美学思想及艺术的关系 二.道家的审美观 三.道家美学思想的发展 四.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 (三)佛教美学思想及艺术 一.佛教的审美观 二.中国传统艺术中佛教美学思想的体现 三.案例分析 - 24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 西方艺术与美学(支持课程目标 1、2、3、5;课程思政目标 1、3) [教学要求] 1.能较为系统的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在艺术领域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特征 2.体会西方文化的思维形式特点及思想发展过程,开拓文化视野。 [教学内容] (一)古希腊罗马的美学思想及艺术 1.客观美学的创立、发展 2.客观美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 (二)中世纪神学美学及艺术 1.中世纪美学的文化土壤 2.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 (三)近代人文美学及艺术 1.人本主义美学 2.西方的美育 3. 案例分析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无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叶朗 著《中国美学史大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朱光潜 著《西方美学史》 商务印书馆 2017 年版。 - 24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绘画解析》课程概况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38 学时:32 学分:2 《儿童绘画解析》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美术理论课程。本课程通过研究儿童绘画的现象和问题,揭 示学前美术教育的内在规律,以此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绘画作为儿童另一种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绘画对于儿 童的意义与价值等。此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以及美术领域必修课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辅助 作用,并为本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儿童绘画的概念、儿童绘画对儿童的作用、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儿童绘画的解 析(行为、形式、主题、内容)、儿童绘画的认识与评鉴以及利用绘画对儿童进行指导、诊断和治疗等。 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研讨、自 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二、教学目标 目标 1:掌握儿童绘画的概念、性质与特点等基本问题,理解学前美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目标 2:了解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理论,能够对实践中的教育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树立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目标 3:熟悉儿童绘画的解析方式与评鉴方法以及利用绘画对儿童进行指导、诊断和治疗等,为通过 美育实现全面育人奠定基础。 三、授课对象 无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什么是儿童绘画 2 学时 一.儿童绘画的定义 二.儿童绘画的理论研究 第二章 儿童绘画对儿童的作用 2 学时 一.儿童绘画对儿童身体的作用 二.儿童绘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作用 三.儿童绘画对儿童学习的作用 第三章 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 2 学时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与绘画发展的联系 三.儿童绘画发展的五阶段特点 - 24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中国儿童绘画能力的观察与分期 五.了解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点的重要性 第四章 儿童绘画的能力发展 2 学时 一.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发展 二.儿童绘画能力的差异 三.儿童绘画能力的超常发展 第五章 儿童绘画的行为分析 2 学时 一.抵触绘画的行为 二.对绘画材料的反应行为 三.情感宣泄的行为 四.防御性绘画的行为 五、遗漏的行为 六.刻意隐瞒的行为 第六章 儿童绘画的形式解析 2 学时 一.线条 二.构图 三.阴影 四.色彩 五.形状 六.空间 第七章 儿童绘画的主题解析 2 学时 一.房屋画 二.植物画 三.人物画 四.其他 第八章 儿童绘画的内容解析 2 学时 一.表层内容的解读 二.关联性内容的解读 三.象征性内容的解读 第九章 特殊儿童画的解读 2 学时 一.身体缺陷与躯体疾病儿童的画 二.创伤性儿童的画 三.需求关爱儿童的画 四.学习压力儿童的画 五.精神疾病患儿的画 六.天才儿童的画 第十章 儿童绘画的认识与评鉴 2 学时 一.儿童绘画、原始绘画与现代绘画 二.儿童画的评鉴 - 24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十一章 利用绘画的功能指导儿童 2 学时 一.绘画的表达功能 二.绘画的释放功能 三.绘画的重建与升华作用 第十二章 利用绘画的评估诊断功能 2 学时 一.儿童绘画与智力的关系 二.儿童绘画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三.儿童绘画作品与儿童的性格特点 第十三章 利用绘画的治疗功能 2 学时 一.绘画对处理情绪冲突、创伤的功能 二.绘画对自我概念的提升功能 三.绘画对社交功能的改善 四.绘画对躯体症状的改善 第十四章 让儿童喜欢绘画 2 学时 一.孩子不喜欢绘画的原因 二.好老师扮演的角色 三.如何培养绘画兴趣 第十五章 天才的塑造 2 学时 一.儿童的追踪调查 二.画家成才的启示 第十六章 文化对儿童绘画的影响 2 学时 一.古德伊纳芙传统下的研究 二.前文字社会儿童的作品 三.文化变异及群体模式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 教学方法建议:教师讲授、欣赏、自主学习、课上讨论和探索、作品赏析等方法相结合。 六、课程考核 1.平时成绩: (1)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60% (3)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 30% 2.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出勤+平时作业)与期末考核成绩的总和 - 24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 杨景芝.儿童原创艺术研究.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 [美] Claire Golomb 著,李甦译.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8。 严虎.儿童心理画 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 25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美术活动关键经验研究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3314237 学时:32 学分:2 《幼儿美术活动关键经验研究与实践》是一门解决如何创设系统性美术集体活动的课程。在培养学生 设计系统性美术活动能力过程中,理解顺应儿童生态发展的核心理念,掌握理解儿童视角的涵义和方法, 使课程可视性促进儿童发展。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我体验时的思维外化、识别成人与儿童的思维差异、理解美术领域主要元素的 特点及在活动中的应用、探寻儿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发展规律、学会记录和对可视化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自我体验的方式寻找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对问题深 度思考和研究,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如:观察、讨论分析、案例分析、视频分析、自我感知和体验、 教育实践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需要理解美术知识元素转化成课程的基本方法 目标 2:掌握系统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 目标 3:清楚活动设计的关键经验 目标 4:清楚儿童参与活动时需要的关键经验 目标 5:掌握儿童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发展规律 课程思政目标 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强化 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 目标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目标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并且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实践结合。 目标 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 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 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 “四有”好老师。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2.教育情怀 指标点 课程目标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观、 课程目标 4、5 儿童观和教育观 课程思政目标 1、2 6.尊重幼儿人格,尊重个体差异,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耐 课程目标 4、5 心、细心,乐观向上,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课程思政目标 3、4 - 25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保教知识 6.综合育人 11.掌握教育学及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相关法律法 课程目标 1、2、3 规及政策规定,了解中国教育及学前教育基本概况。 课程思政目标 3、4 26.能够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种资源全面育人。 课程目标 1、3 课程思政目标 2、3 三、授课对象 无 四、教学内容、学时 A、课程内容: 第一章 设计美术教育活动的核心点及关键经验 2 课时(支持课程目标:1、4、5;课程思政目标:3、4) 一.以儿童能力水平原点为基础 (一)动作水平 (二)认知水平 (三)美术能力特点和水平 二.以材料经验为基础及关键经验 (一)绘画材料经验 (二)手工材料经验 (三)与绘画和手工材料相关的工具和辅料经验 三.以基本技能水平为基础及关键经验 (一)不同绘画材料基本技能 (二)不同手工材料的基本技能 思政内容: 1.用到学生深刻理解儿童发展规律本身就是以儿童为本,懂孩子才能爱和教育孩子,这是师德师风重 要一环。 2.引导学生研究如何通过艺术材料和艺术表现渗透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思考题: 1.美术课程设计为什么要了解儿童的动作发展规律? 2.为什么美术材料在儿童美术中如此重要? 3.如何在美术材料中渗透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 第二章 幼儿园美术活动创设的原则及关键经验 2 课时(支持课程目标:2、3、4;思政目标:2、4) 一.游戏化原则与关键经验 (案例一) 二.趣味性原则与关键经验 (案例二)(情境) 三.融通性原则与关键经验 (案例三) 四.多样性原则与关键经验(调查结果分享) 五.发展性原则与关键经验(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儿童哪些能力,智力、非智力) 六.连续性原则与关键经验(生态式教育理念) 思政内容: - 25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为具体教育行动 2.引导学生将教育情怀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各环节以德和敬业精神引领学生。 思考题: 1.游戏化美术活动的标准是什么? 2.融通性原则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为什么连续性课程才符合儿童发展需求? 第三章 美术教育中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关键经验 2 课时(支持课程目标:4;思政目标:2、4) 一.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自然规律及关键经验 (一)涂鸦期 (二)象征期 二.美术教育中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关键经验 (三个时期螺旋上升,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一)初期(时长、特点、活动方式、目的、常规等) (二)储备期(美术及相关领域知识、技能练习、材料深度探索、欣赏) (三)具有美感的自发自主表达(体现融合性和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等) 思政内容: 1.要求学生了解儿童发展规律中彰显教育情怀 2.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儿童发展做四好教师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储备期的相关领域知识融入? 第四章 美术教育活动内容范围及关键经验 4 课时(支持课程目标:1;思政目标:3) 一.美术领域知识内容及关键经验 (一)材料知识及探索方法关键经验 (二)造型及造型元素关键经验 (三)颜色知识关键经验 二.美术领域技能内容及关键经验 (一)不同绘画材料基本技能及关键经验 (二)不同手工材料的基本技能关键经验 三.美术游戏活动内容及关键经验 (一)何为美术游戏 (二)造型游戏关键经验 (三)颜色游戏关键经验 (四)手工游戏关键经验 四.美术作品欣赏内容及关键经验 (一)儿童欣赏的基本水平 (二)欣赏的基本方法关键经验 (三)美术作品的选择关键经验 (四)绘本的选择和欣赏关键经验 五.自然物象的观察与表现及关键经验 (一)剪影的观察与表现(手眼撕不一定是画) (二)精细观察与表现(户外写生的假象) - 25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观察与装饰(装饰的基本方法、综合材料等) 六.开发想象创造潜能及关键经验(利用五感等方法) (一)借物想象与创造(姜、剪影、图形等) (二)渍迹想象与创造 (三)描述性想象与创造 (四)触摸想象与创造(盲人摸象) (五)品尝想象与创造 思政内容: 1.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于知识、游戏和创造当中。 思考题: 1.美术游戏适合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所有阶段吗? 2.如何理解欣赏中的通感? 第五章 不同发展时期的教育目标与儿童发展 2 课时(支持课程目标:4;思政目标:2、3) 一.《纲要》《3-6 岁发展指南》中的目标(略) 二.初期目标与儿童发展 (一)以材料游戏及相关工具使用能力为目标 (二)以参与活动兴趣和美感体验为目标 (三)以常规培养为目标 三.储备期目标与儿童发展 (一)材料深度探索及引导方法为目标 (二)以美术领域知识目标 (三)以与美术活动内容相关的作品欣赏为目标 (四)以表现形式借鉴为目标 (五)以技能练习为目标 四.成熟期目标与儿童发展 (一)以材料融合创造性使用为目标 (二)以自主自发表达为目标 (三)以审美能力表达为目标 思政内容: 1.将传统文化目标融于目标、融于课程。 2.情感目标体现情感和价值观。 思考题: 1.材料深度探索的方法及关键经验是什么。 第六章 美术活动过程及关键经验 4 课时(支持课程目标:1、2、3;思政目标:3、4) 一.导入及关键经验(与活动内容密切) (一)动画片段导入 (二)谜语导入 (三)手指操导入 (四)绘本导入 - 25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故事导入 (六)音乐或声音导入 (七)图片导入 (八)角色导入 (九)职业人物导入 (十)实物导入等 (十一)游戏导入 二.基本过程部分 (一)开放性问题(梵高的向日葵) (二)知识融入(蚂蚁)(自然、社会、动物、植物、昆虫等) (三)以问题线索为导向(欣赏) 三. 评价和结束环节及关键经验 (一)评价方式(互评、自评、师评) (二)评价依据(特别师评,根据目标达成度评价、进步大、有创意) 思政内容: 1.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活动目标和过程显现。 2.要求课程的缜密思考凸显学生的职能和责任感。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开放性问题? 2.思考不同班龄的线索问题有怎样的区别? 第七章 体验和实践部分 20 课时(支持课程目标:1、2、3;思政目标:1、4) 一.思维导图中的活动体验 (一)绘制思维导图解读 (二)思维导图内容解读(连续性、目标在最近发展区) 二.美术活动体验与活动书写(喷画) (一)体验与表现 (二)分析体验中的关键经验(前推后拓) (三)尝试将体验设计成美术教育活动 三.自选内容创设系统美术教育活动(3 人小组进行) 思政内容: 1.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理想 2.增加职业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思考题: 1.如何做到思维外化的真实性? B、课程目标、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 25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设计美术教育活动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H M M H M M H H H M M H H H H M H H H M H H H 的核心点及关键经验 第二章 幼儿园美术活动创 M 设的原则及关键经验 第三章 美术教育中儿童发 展的基本规律及关键经验 第四章 美术教育活动内容 H 范围及关键经验 第五章 不同发展时期的教 育目标与儿童发展 第六章 美术活动过程及关 键经验 第七章 体验和实践部分 H 表 3.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 1 2 3 4 H M H 第一章 设计美术教育活动的核心点 及关键经验 第二章 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的原则 及关键经验 第三章 美术教育中儿童发展的基本 规律及关键经验 第四章 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及 关键经验 第五章 不同发展时期的教育目标与 儿童发展 第六章 美术活动过程及关键经验 第七章 体验和实践部分 M M M M M M H M H H M M H H H H M H H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自我体验的方式寻找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对问题 深度思考和研究。(支持课程目标:3、4、5;思政目标:4) 2.注重美术体验形式的丰富性,注重各环节的分析,以便学生了解体验过程中的关键经验在哪里。 (支 持课程目标:1、3;思政目标:1、4) 3.综合运用教学手段,课堂讲解与示范、课堂观察讨论分析、案例分析、视频分析、自我感知和体验 的思维外化、教育实践反思分析等。(支持课程目标:1、3、4、5;思政目标:1、2、3) 4.注重美术教育内容选择的方法和思维导图绘制,借以理解课程系统性与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关系。 (支 持课程目标:2、5;思政目标:1、4) - 25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心理学 美术教育学 美术 1 美术 2。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需要理解美术知识元素转 第一章 化成课程的基本方法 关键经验 评价依据 设计美术教育活动的核心点及 课堂讨论 第二章 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的原则及关 课程目标 2: 掌握系统美术教育活动的 键经验 设计方法 第三章 美术教育中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课堂小测试 及关键经验 课程目标 3: 清楚活动设计的关键经验 第四章 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及关键 经验 课程目标 4: 清楚儿童参与活动时需要 第五章 不同发展时期的教育目标与儿童 的关键经验 发展 课程目标 5:掌握儿童在美术活动过程 第六章 美术活动过程及关键经验 中的发展规律 第七章 课堂提问发言 实践效果分析、课 体验和实践部分 程呈现分析 注:课程思政目标的考核基于学生参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以及融入期末考试中。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美术体验分析 2 份 共占总分 20% 2.平时考核:根据体验内容尝试书写系统性活动教案 3 个 共占总分 40% 3.期末测试:自主选择内容设计内容导图,书写系统课程 占总分 40% (4 人小组)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5.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课程 目标 课程 目标 1 课程 目标 2 课程 目标 3 课程 目标 4 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2 平时作业 3 平时作业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 试题占分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4 占分比 方法 比例 40% 10% 10% 20% 例 20% 20 15 15 25 25 30 25 15 20 20 20 25 20 20 15 15 20 25 15 25 - 257 - 分目标达成度={0.40 ×(期末考试平均分/ 分目标试题总 分)+0.10×(平时作业 1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 总分) +0.10×(平时作 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 标总分+0.20×(平时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 3 成绩平均分/分 课程 目标 5 15 15 25 20 15 目标总分+0.20×(平 时作业 4 成绩平均分/ 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需要 熟练掌握美术知识 基本掌握美术元 理解美术知识元素 元素及运用方法,熟 素知识及运用方 转化成课程的基本 练掌握相关的关键 法,基本掌握相 方法 经验 关的关键经验 课程目标 2: 掌握 系统美术教育活动 的设计方法 有能力设计系统美 术教育活动,掌握系 统课程设计的关键 经验。 掌握大部分美术 元素知识及基本 对美术元素的运用能 有能力运用,掌 力不足,对相关关键 握大部分相关经 经验不清楚。 验 基本能设计系统 设计系统美术教 美术教育活动, 育活动只会前推 但不完全准确, 发,而后拓能力 对关键经验分析 不足,对关键经 不足。 验掌握不足。 不能设计系统的美术 教育活动,对课程设 计的关键经验不了 解。 课程目标 3: 清楚 对设计的每一个教 对设计教育活动 对教育活动中所 很难分析出设计出的 活动设计的关键经 育活动中应具备的 中所需关键经验 需部分关键经验 教育活动中包含哪些 验 关键经验非常清楚 分析不是很熟练 了解,但不全面。 关键经验。 课程目标 4: 清楚 清楚每个教育活动 对教育活动中儿 能分析出儿童参 儿童参与活动时需 中,儿童该具备哪些 童该具备哪些关 与某活动时,需 要的关键经验 关键经验。 键经验能分析 要的部分关键经 出,但不熟练。 验,但不全面。 课程目标 5:掌握儿 善于观察儿童,熟练 童在美术活动过程 掌握儿童参与活动 中的发展规律 时的发展规律。 能观察儿童,但 对儿童参与活动 的状态不能深入 分析。 能观察儿童但目 的性不足,只能 伴随儿童参与活 动,但对发展不 是很了解。 很难分析出儿童参与 某活动时需要哪些关 键经验。 不善于观察儿童在活 动过程中的情绪状 态,缺乏对阶段活动 整体认知,很难了解 儿童在活动中的发展 规律。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 楼必胜 屠美如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1。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杨景芝著 《儿童艺术与教育》 边霞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05。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5.01。 - 25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概论》秦金亮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3。 《早期儿童发展导论》 秦金亮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1。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屠美如主编 文汇出版社 2002.03。 《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教育》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琳 朱家雄编著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王蕙然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美术学》 段保国 李钦曾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 259 - 2014.08。 2011.06。 2006.11。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美术与创造力》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43 学时:32 学分:2 《儿童美术与创造力》课程旨在教授学前专业的本科生如何分析儿童绘画与创造力的关系;鼓励儿童 从绘画中找寻更多的思考方式;鼓励儿童的创新性发展,以增强学前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 美术对孩子和成人的意义有所不同,其对美术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成人的眼光中,美术的意义 多在于艺术层面的欣赏,而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绘画开启创造力的作用更为明显,并带动多种思维方式的 发展。 二、课程目标 创造力是人类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的过程是人类的思维过程,绘画是通过艺 术性的思维与行动建构出来的创作行为,是人类共有的早期思维发展规律的体现,表现了创造性的认知和 心理特质。与人类思维的视觉化、想象、试验、类比、隐喻、逻辑、预测、分析、综合和评估等活动紧密 相关。儿童通过绘画,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理解事物的联系性、表达的流畅性、解决问题的变 通性、学会进行意义的阐释、情感的抒发,客观的分析事物并进行主动地选择与变换以及关照审美鉴赏标 准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绘画不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潜力,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 目标分解。 目标 1:熟悉儿童美术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目标 2:学会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了解儿童绘画的实质意义。 目标 3:学会以绘画的形式启发孩子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并设计相关课程。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0.掌握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幼儿身心发 3.保教知识 展规律、学习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有特殊需求幼儿的身心发展 课程目标 1 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设计、实施与评价教 4.保教能力 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创新保教, 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以及生成各种活 课程目标 3 动,能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保教活动开展。 4.保教能力 15.掌握观察、谈话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能对幼儿进行观 察、记录、分析与评价。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 260 - 课程目标 2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儿童美术教育论与创造力解读 6 学时 第一节 儿童美术教育的内涵与任务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和价值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任务和特点 三.国内国际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创造力概述 一.创造力的含义、构成和特征 二.创造力的心理机制 三.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 四.创造力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第三节 艺术与科学的内在关联 第二章 儿童美术与创造力发展 8 学时 第一节 儿童美术活动的基本过程分解 第二节 儿童美术行为的实际意义与分析方法 第三节 儿童美术作品的解析方式 第四节 儿童美术而创造力思维的结合要素 第五节 创造力思维的介入方式 第三章 创造力儿童美术活动的设计方法 18 学时 第一节 观察的练习 第二节 思维转换的练习 第三节 表达的练习 第四节 欣赏与借鉴的练习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美术一。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 观察、调查以及见习等。 六、课程考核 2.期末成绩 设计一堂创造力美术课程,评分细则如下 评分标准参见平时成绩。活动设计与模拟类要给出去具体评分指标及标准。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熟悉儿童美术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 261 - 课堂表现,随堂作业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会如何评价儿童美术作品,了解儿童绘画 课程目标 2 课堂表现,随堂作业 的实质意义。 学会以绘画的形式启发孩子创新性思维和创 课程目标 3 造力的发展并设计相关课程 期末教案(结课设计)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占 30% 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讨论等),随堂作业(考察课堂知识的理解) 2.期末结课设计 设计一堂创造力美术课程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优(85-90) 良(80-85) 中(75-80)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2.围绕儿童美术与创造力的基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本要素进行分析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3. 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 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性 探讨 能够围绕儿童美术与创造力的 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 基本要素进行全面、深入地分 并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性探 析 讨,并提出现实的教学设计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基本能围绕儿童美术与创造力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的基本要素进行全面分析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不太能围绕儿童美术与创造力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基本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 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 性探讨,设计较为现实与科学 不太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 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 性探讨,设计勉强可以实践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美)维克托·劳伦菲尔德 W·兰博特·布瑞坦著;李强 姚欣植 张晓 郭梅梅译. 画画长智力:在 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0.06。 (美)琼·B.柯斯特著;王小晴,江节明,陈淑仪,王逸伦译.成长中的艺术家 儿童美术教程[M].长 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 - 26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油性材料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39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选修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油性材料的艺术特点及表达语言,既重视美术知识及相关美学理论的学习, 又注重技能的操作与实践,结合自身特点创作出具有特点的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油性材料特征及如何在幼儿园应用 目标 2:通过绘画练习与创作,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油性工具材料和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 的创造能力。 目标 3:通过课堂赏析作品,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及美术素养。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3.保教知识 7.具有人文底蕴与人文素养,掌握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 9.具备艺术素养,掌握较丰富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3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设计、实施与评价教 4.保教能力 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创新保教, 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以及生成各种活 动,能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保教活动开展。 三、授课对象 无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油性材料概况 2 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油性材料的概念 2.了解油性材料在幼儿园应用 [教学内容] (一)油性材料种类 (二)油性材料的艺术特点 (三)幼儿园油性材料运用 思考:油性材料与干性材料的不同 - 263 - 课程目标 2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 油性材料——油画棒 8 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油画棒材料特点 2.了解油画棒艺术特点及基本技法 3.探索油画棒在幼儿园研究价值 [教学内容] (一)油画棒材料演变 (二)油画棒特点及基本技法 (三)油画棒价值研究 (四)油画棒在幼儿园的应用 (五)油画棒创作 思考:油画棒创新实践研究 第三章 油性材料——马克笔 8 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笔材料特点 2.了解马克笔艺术特点及基本技法 3.探索马克笔在幼儿园研究价值 [教学内容] (一)马克笔起源及演变 (二)油性马克笔与水性马克笔异同 (三)马克笔呈现特质及美感特点 (四)马克笔技法运用 (五)马克笔在幼儿园的应用 (六)马克笔创作 思考:油性马克笔工具所呈现的独特审美视角和审美意境 第四章 油性材料——油画 14 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油画材料特点 2.了解油画艺术特点及基本技法 3.探索油画材料在幼儿园研究价值 [教学内容] (一)简述油画的发展 (二)油画工具材料 (三)油画的艺术特点 (四)油画艺术风格 (五)油画在幼儿园的应用 (六)色彩实践 思考:油画在幼儿园实践中的拓展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 26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1.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H 第二章 M H 第三章 M H 第四章 M 课程目标 3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练习基础的造型规律。(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学习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应课程目 标 2) 3.综合运用案例分析、资料选择方式引导、示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2.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考核内容 第一章 油性材料概况 第二章 油性材料——油画棒 第三章 油性材料——马克笔 第四章 油性材料——油画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平时作业:3 次作业,平时作业占总成绩 10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儿童与艺术》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林琳,朱家雄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65 - 评价依据 作业 作业 作业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师口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19 学时:32 学分:2 《幼儿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符合专业特点和幼教岗位需要。课程立足 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有助于未来的幼 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传递知识技能,交流思想感情,做好本职工作,从而对学前儿童的健康发 展与终身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示范和自我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基本 原则。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导。教学手段尽可能多样化,在讲授、示范、训练、模拟表达等常规方 法的运用过程中,适当安排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热爱祖国语言,积极主动地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 目标 2:了解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基本特点,掌握正确发音;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 要求,为通过测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标 3:掌握口语表达技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交际 能力。 目标 4: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口语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技能技巧,能在幼儿 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及其他活动中正确运用教育口语,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中正确使用教学活动口 语,并能在以教师身份参与其他工作时正确运用教师交际口语。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5.班级管理 5.班级管理 17.具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实践中建立班级常 规。 19.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 幼关系,注重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普通话 4 学时 - 266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 1.掌握汉语音节构成的规律及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本知识,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 2.掌握变调、词语的轻重格式和轻声词、儿化、语气词“啊”在语流中的音变规律,熟练运用音变规 则,语流表达自然、流畅。 3.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要求与流程,为参加测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普通话概述 一.普通话概念 二.关于北京话 第二节 普通话语音训练 一.汉语音节的构成 二.普通话声母发音训练 三.普通话韵母发音训练 四.普通话声调常识与声调辨正 五.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概念及其实施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1.什么是普通话?为什么要求在幼教工作中使用普通话? 2.怎么正确掌握普通话语流音变规律? 第二章 一般口语交际基本训练 6 学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明确一般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2. 能够坦诚自如地进行一般口语交际。 [教学内容]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 二.口语交际的原则 三.听话能力及其训练 四.态势语及其训练 五.心理素质、思维素养训练 六.适应语境训练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1.口语交际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心理素质、思维素养与口语交际的关系? 第三章 说话能力训练 6 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诵读、复述、讲故事的基本常识,养成初步技能。 2.了解会话体说话基本常识,养成初步技能,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社会交往的需要。 - 26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一、独白体说话训练 1.诵读 2.复述 3.讲故事 二、会话体说话训练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口语交际技能对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有怎样的帮助? *实训 2 学时 第四章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 4 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的特点,把握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运用的内在规律。 2.能够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与教学内容,恰当设计运用教学口语。 [教学内容] 一.教学口语的特点与作用 二.教学口语分类训练 三.教学过程中的应变与调控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1.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的特点? 2.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变? 第五章 幼儿教师教育口语训练 4 学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幼儿教师教育口语的特点,把握幼儿教师教育口语运用的内在规律。 2. 能够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与教育需要,恰当使用教育口语。 [教学内容] 一.教育口语的原则和要求 二.教育口语的特点 三.教育口语分类训练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1.幼儿教师教育口语的原则? 2.怎样与幼儿沟通?怎样说服、鼓励、批评幼儿? 第六章 幼儿教师交际口语训练 4 学时 [教学要求] 1.认识幼儿教师交际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初步掌握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语境中口语运用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一.教师交际口语的特点 二.教师交际口语分类训练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1.教师交际口语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与幼儿家长、单位同事交际? - 26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实训 2 学时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普通话概述 H M 第二章 普通话语音训练 H H M M H H M M H M H H M H H 第三章 一般口语交际基本训练 第四章 一般口语交际的技能训练 M 第五章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 第六章 幼儿教师教育口语训练 课程目标 3 M 课程目标 4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示范和自我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基本原 则。(对应课程目标 1、2) 2. 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导。(对应课程目标 2、3) 3.教学手段尽可能多样化,在讲授、示范、训练、模拟表达等常规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适当安排活 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应课程目标 2、3、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文学、 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大学语文。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积极 主动地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 第一章 普通话概述 政策。 评价依据 课堂发言、期末论 文 课程目标 2: 要求学生了解普通话声母、韵 母、声调和音变的基本特点,掌握普通话声 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正确发音,了解普 第二章 普通话语音训练 课堂发言、期末论 文、网络在线测试 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要求。 课程目标 3: 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普通 第三章 一般口语交际基本训练 课堂发言、期末论 话进行口语表达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第四章 一般口语交际的技能训练 文、练习活动 和演讲的技巧、教师职业语言的特点和教育 第五章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 课堂发言、期末论 教学语言的要求、教师语言修养方法等,做 第六章 幼儿教师教育口语训练 文、课堂活动 课程目标 4: 掌握声音锤炼的方法、讲故事 到正确发音。 (二)考核方式 - 26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平时成绩(考勤、课堂发言、作业):占比 50%; 2.实训成绩:占比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网课版 普通话测试 课程学习目标 平时练习占 和朗诵等实 分比例 30% 操训练占分 比例 50% 平时出勤及 平时作业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20% 课程目标 1 40 10 25 分目标达成度={0.3×(平时练习平均 课程目标 2 20 30 25 分/分目标试题总分)+0.5×(口语活动 课程目标 3 20 30 25 实操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20 课程目标 4 20 30 25 ×(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教育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掌握热爱 能基本掌握热爱 对热爱的国家语言文 的国家语言文 的国家语言文 字的理解存在偏颇或 字,积极主动地 字,积极主动地 认识不足,不能积极 宣传贯彻国家语 宣传贯彻国家语 主动地宣传贯彻国家 言文字工作的方 言文字工作的方 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 针政策。 针政策。 政策。 较好地了解普通 基本了解普通话 充分了解普通话声 话声母、韵母、 声母、韵母、声 母、韵母、声调和音 声调和音变的基 调和音变的基本 变的基本特点,掌握 本特点,掌握普 特点,掌握普通 清晰明确地掌握热 学生热爱祖国语言, 爱的国家语言文字, 积极主动地宣传贯 积极主动地宣传贯 彻国家语言文字工 彻国家语言文字工 作的方针政策。 作的方针政策。 课程目标 2: 要求 学生了解普通话声 母、韵母、声调和音 变的基本特点,掌握 普通话声母、韵母、 声调和音变的正确 发音,了解普通话水 平测试的有关要求。 普通话声母、韵母、 通话声母、韵母、 话声母、韵母、 声调和音变的正确 声调和音变的正 声调和音变的正 发音,了解普通话水 确发音,了解普 确发音,了解普 平测试的有关要求。 通话水平测试的 通话水平测试的 有关要求。 有关要求。 通过课程着重训练, 通过课程着重训 通过课程着重训 课程目标 3: 着重 学生运用普通话进 练,学生运用普 练,学生运用普 训练和提高学生运 行口语表达以及教 通话进行口语表 通话进行口语表 用普通话进行口语 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达以及教育教学 达以及教育教学 表达以及教育教学 有很大提高。 实践的能力有较 实践的能力有提 大提高。 高。 实践的能力。 - 270 - 对了解普通话声母、 韵母、声调和音变的 基本特点,掌握普通 话声母、韵母、声调 和音变的正确发音, 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 的有关要求的理解存 在偏颇。 通过课程着重训练, 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 口语表达以及教育教 学实践的能力没有提 高。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4: 掌握 声音锤炼的方法、讲 故事和演讲的技巧、 教师职业语言的特 点和教育教学语言 的要求、教师语言修 养方法等,做到正确 发音。 较好掌握声音锤 基本掌握声音锤 很好掌握声音锤炼 炼的方法、讲故 炼的方法、讲故 没有完全掌握声音锤 的方法、讲故事和演 事和演讲的技 事和演讲的技 炼的方法、讲故事和 讲的技巧、教师职业 巧、教师职业语 巧、教师职业语 演讲的技巧、教师职 语言的特点和教育 言的特点和教育 言的特点和教育 业语言的特点和教育 教学语言的要求、教 教学语言的要 教学语言的要 教学语言的要求、教 师语言修养方法等, 求、教师语言修 求、教师语言修 师语言修养方法等, 做到正确发音。 养方法等,做到 养方法等,做到 做不到正确发音。 正确发音。 正确发音。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第二版),作者:王素珍主编,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 年 8 月,ISBN:978-7-309-09865-5/H.2123。 《幼儿教师口语》(新标准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作者:宋玮//李哲,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日 期:2015-02-01,ISBN:9787567526426。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书》(北京版),作者:本社,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5, ISBN:9787100045537。 《语言训练与修养》任莉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 27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儿童文学名作鉴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23 学时:32 学分:2 中外儿童文学名作鉴赏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业选修课程,在儿童文学必修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引导 学生阅读和学习中外儿童文学经典名作,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的经典性。促进学生儿童观、教 育观、儿童文学观的正确形成。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拓展思维。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作品的作者、年代、基本内容、影响及意义。 目标 2:引导学生思考经典流传的原因和意义,促进学生儿童观、教育观的正确形成。 目标 3:学习鉴赏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目标 4:小组合作与集体分享,促进合作研究学习。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二、教育情怀 三、保教知识 十、交流合作 指标点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观、 儿童观和教育观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2 7.具备较好的人文底蕴,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 课程目标 1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3 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合作研究,乐于分享交流合作经验 课程目标 4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备注:或根据情况机动调整或增加 1-2 部作品 第一、二讲 总讲 2 学时 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调查学生对儿童文学学科的了解程度及从儿童观、教育观、文学性对作品进行分 析、鉴赏的能力。介绍课程核心理念、内容、意义与各阶段计划。引导学生学习从儿童需要、文学和教育 的不同维度鉴赏儿童文学作品。 一.课程要求 二.开课原因与目标 三.课程系统介绍 四.课堂调查 五.文学经典与阅读 - 27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思考练习题 什么是经典?儿童文学经典应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第三讲 儿童诗名家 2 学时 欣赏、讨论、分析儿童诗名家作品,思考诗歌与儿童生活的联系方式,学习从儿童需要、文学、美学 和教育的不同维度鉴赏儿童诗歌作品。 一.儿童诗基本内涵 二.儿童诗名家作品 本章思考练习题 经典儿童诗歌的品质。 第四讲 图画书经典 2 学时 欣赏、讨论、分析绘本名家作品,学习从儿童需要、文学、美学和教育的不同维度鉴赏儿童绘本作品。 一.图画书基本内涵 二.图画书名家作品 本章思考练习题 经典图画书的品质。 第五讲 《格林童话》 2 学时 介绍格林童话,欣赏格林童话的部分作品,思考、讨论、分析民间童话与儿童现实需要之间的关系, 学习从不同维度鉴赏格林童话作品。 一.学生读书会:成果展示与讨论。 二.民间童话的象征意义与童话的现实意义——《白雪公主》为例 三.《格林童话》对于世界儿童文学的意义 本章思考练习题 《格林童话》对儿童及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第六讲 《安徒生童话》 2 学时 介绍安徒生童话,欣赏部分篇章,引导学生思考安徒生童话的现实性问题。 一.学生读书会:成果展示与讨论。 二.安徒生及其作品的主题和经典价值。 本章思考练习题 安徒生童话对儿童及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第七讲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2 学时 介绍《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欣赏部分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反映的儿童成长与想象力等问题。 一.学生读书会:成果展示与讨论。 二.作品的主题和经典价值。 本章思考练习题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对儿童及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第八讲 《小熊温尼•菩》 2 学时 介绍《小熊温尼•菩》,欣赏部分篇章,学习鉴赏纯美儿童文学作品,从不同维度思考作品价值。 一.学生读书会:成果展示与讨论。 二.作品的主题和经典价值。 本章思考练习题 《小熊温尼•菩》对儿童及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 27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九讲 《长袜子皮皮》 2 学时 介绍《长袜子皮皮》,欣赏部分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反映的儿童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融与矛盾等 问题。 一.学生读书会:成果展示与讨论。 二.作品的主题和经典价值。 本章思考练习题 《长袜子皮皮》对儿童及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第十讲 《城南旧事》 2 学时 介绍《城南旧事》,欣赏部分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儿童视角。 一.学生读书会:成果展示与讨论。 二.作品的主题和经典价值。 本章思考练习题 《城南旧事》对儿童及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第十一讲 《小王子》 2 学时 介绍《小王子》,欣赏部分篇章,引导学生思考哲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一.学生读书会:成果展示与讨论。 二.作品的主题和经典价值。 本章思考练习题 《小王子》对儿童及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第十二讲 《女巫》 2 学时 介绍《女巫》,欣赏部分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反映的儿童成长问题。 一.学生读书会:成果展示与讨论。 二.作品的主题和经典价值。 本章思考练习题 达尔作品对儿童及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第十三讲 《彼得•潘》 2 学时 介绍《彼得•潘》,欣赏部分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反映的儿童成长问题。 一.学生读书会:成果展示与讨论。 二.作品的主题和经典价值。 本章思考练习题 《彼得•潘》对儿童及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包括:1、经典作品与相关文献阅读;2、作品分享与推荐;3、经典意义讨论;4、个性化展 示。与课程目标的对应详见表 2。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作品与文献阅读 M M H M 作品分享与推荐 H H H 经典意义讨论 H M 个性化展示 M - 27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分组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搜寻相关研究文献,了解作品的作者、年代、基本内 容、影响及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1、4) 2.通过小组分享、教师讲授与讨论,学习鉴赏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引导 学生思考经典流传的原因和意义,促进学生儿童观、教育观的正确形成。(对应课程目标 2、3、4) 3.通过小组个性化展示,促进合作研究学习。(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文学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1.阅读任务单; 2.分享围读; 3.期末课程论文。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目标 1:了解作品的作者、年代、基本内 作品及文献阅读; 容、影响及意义。 资料搜集与整合 任务单 课堂分享 期末论文 目标 2:引导学生思考经典流传的原因和 意义,促进学生儿童观、教育观的正确 课堂分享 经典意义解读 任务单 形成。 期末论文 目标 3:学习鉴赏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 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课堂分享 文学鉴赏 任务单 期末论文 目标 4:小组合作与集体分享,促进合作 研究学习。 组织与参与 课堂分享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阅读与反思,分享与展示,占总成绩的 60%。 2.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 4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论文 平时 1 平时 2 40% 阅读 40% 分享 20% 课程目标 1 20 20 25 分目标达成度={0.4×(期末成绩平均分/分 课程目标 2 50 50 25 目标总分)+0.4×(平时作业 1 成绩平均分/ 课程目标 3 30 30 25 分目标总分)+ 0.2×(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 25 分/分目标总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4 - 275 -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了解 清晰明确地了解作 较好地了解作品 能基本了解作品 作品的作者、年 品的作者、年代、基 的作者、年代、基 的作者、年代、 代、基本内容、影 本内容、影响及意 本内容、影响及意 基本内容、影响 响及意义。 义。 义。 及意义。 较为深入地思考 对经典价值和意 和分析经典价值 义有一定思考和 和意义,能在儿童 分析,通过作品 学习被动,对经典价 文学作品中有意 感受、理解儿童 值和意义缺少思考和 识地感受、理解儿 的能力较弱,学 分析,学习过程未能 童,学习过程对儿 习过程对儿童 积极影响儿童观、教 童观、教育观的正 观、教育观的正 育观的正确形成。 确形成有较大影 确形成有一定影 响。 响。 较深入阅读儿童 按要求阅读儿童 文学经典作品,较 文学经典作品和 为积极参与作品 参与作品鉴赏讨 鉴赏讨论,文学素 论,文学素养与 养与审美能力有 审美能力有一定 较大提高。 提高。 能够全面深入思考 课程目标 2: 引导 和分析经典价值和 学生思考经典流 意义,在儿童文学作 传的原因和意义, 品中积极深入感受、 促进学生儿童观、 理解儿童,学习过程 教育观的正确形 对儿童观、教育观的 成。 正确形成有显著影 响。 课程目标 3: 学习 深入阅读儿童文学 鉴赏文学作品,丰 经典作品,积极参与 富学生的文学素 作品鉴赏的组织与 养,提高审美情 讨论,文学素养与审 趣。 美能力明显提高。 课程目标 4: 小组 合作与集体分享, 促进合作研究学 习。 承担小组合作与集 积极参与小组合 体分享的组织工作, 作与集体分享,促 积极促进小组合作 进小组合作研究 研究学习,阅读和分 学习,阅读和分享 享效果好。 效果较好。 按要求参与小组 合作与集体分 享,阅读和分享 效果一般。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彭懿 著.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北京:接力出版社,2011。 方卿 崔晔 主编.遇见最美的书.北京:接力出版社,2011。 陈晖 主编.阅读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梅子涵 著.阅读儿童文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加]李利安•史密斯 著.欢欣岁月.湖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法]保罗•阿扎尔 著.书、儿童与成人.湖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儿童文学作品(略)。 - 276 - 未能了解作品的作 者、年代、基本内容、 影响及意义。 不能按要求阅读儿童 文学经典作品和参与 作品鉴赏讨论,文学 素养与审美能力未见 明显提高。 不能按要求参与小组 合作与集体分享,阅 读和分享效果差。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3425 学时:32 学分:2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是本科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学习和借鉴“戏剧与剧场教育”专业相 关理论与方法,教授儿童戏剧教育基本理论及其在学前教育中的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法,丰富学生的戏剧素 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在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支持其学前 教育专业能力的成长。 本课程分为戏剧教育基础理论、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体验、学前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三个部分。其 中基础理论部分将厘清戏剧教育的概念与历史;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体验部分将体验不同类型戏剧教育活动 经典案例及幼儿园教育活动成熟案例,感受并理解戏剧教育的特点与功能;学前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部分主要讲授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分析经典案例,并分组完成完整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设计 与实施过程。三部分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亲身体验到方法探究,逐步引领学生学习开展戏剧教育活动需 要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幼儿园戏剧教育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针对学生戏剧修养薄弱、观剧体验缺乏、戏剧教育所知甚少等现实情况,将课程目标定位为简 单介绍儿童戏剧教育相关知识,重点体验戏剧教育活动过程,在体验的基础上学习与探索戏剧教育方法在 学前教育中的设计与实施。 目标 1:了解儿童戏剧教育的概念与历史; 目标 2:体验不同类型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过程,感受并理解戏剧教育的特点与功能,拓展学生艺术 教育视野与策略; 目标 3:学习学前戏剧教育活动设计策略与实施方法,培养学生艺术教育实践能力,支持其学前教育 专业能力的成长。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三、保教知识 指标点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四、保教能力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 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 277 - 课程目标 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儿童戏剧教育概论 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儿童戏剧教育基本概念 二.儿童戏剧教育的历史与流派 三.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作用 本章思考题: 一.什么是儿童戏剧教育 二.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作用 第二章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体验 10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不同类型戏剧教育活动经典案例体验 二.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成熟案例体验 三.戏剧教育活动特点的探索与提炼 本章思考题: 一.回顾反思不同类型戏剧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特点 二.回顾反思学前戏剧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特点 第三章 学前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1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一.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二.儿童戏剧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三.学前戏剧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剧场游戏的选择与设计 (二)学前戏剧活动惯例的类别与作用 (三)学前戏剧教育活动的设计步骤 (四)学前戏剧教育活动的实施 本章思考题: 一.儿童戏剧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二.学前戏剧教育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儿童戏剧教育概论 H M 第二章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体验 H 第三章 学前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程目标 3 M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作品)分析、课堂讨论、文献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儿童戏剧 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理解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1) 2.通过戏剧工作坊活动,进行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体验、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儿童戏剧教 育活动的特点,并初步体验戏剧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课堂分组合作学习与交流,促进学生了解掌握并尝试运用儿童戏剧教育活 - 27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动设计与应用的方法和策略。(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原理、儿童文学、幼儿园课程。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本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儿童戏剧教育概论主要对应课程目标 1,第二章儿童戏剧教育活动 体验主要对应课程目标 2,第三章学前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主要对应课程目标 3,具体详见下表。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了解儿童戏剧教育的概念、历 评价依据 课堂讨论与发 第一章 儿童戏剧教育概论 史 言、期末作业 课程目标 2: 体验不同类型儿童戏剧教育活 动的过程,感受并理解戏剧教育的特点与功 课堂讨论与发 第二章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体验 言、平时作业 1 能,拓展学生艺术教育视野与策略; 课程目标 3: 学习学前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 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艺术教育实践 课堂讨论与发 第三章 学前戏剧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能力,支持其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成长。 言、平时作业 2、 期末作业 (二)考核方式 1.课堂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戏剧教育活动体验记录,占总成绩的 25%; 3.平时作业 2: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设计,占总成绩的 25%; 4.期末成绩: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实施,占总成绩的 4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出勤及课堂发 言占分比例 10% 平时作业 1 占 分比例 25% 课程目标 1 33 50 课程目标 2 33 50 课程目标 3 34 平时作业 2 占 分比例 25% 期末作业占分 比例 40% 20 - 279 - 50 30 50 50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 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 ={0.10×(课堂成绩 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0.25×(平时作 业 1 成绩平均分/分 目标总分) +0.25×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0.40×(期末作业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 总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了解 清晰明确地了解儿 较好地了解儿童 能基本了解儿童 儿童戏剧教育的 童戏剧教育的概念、 戏剧教育的概念、 戏剧教育的概 概念、历史 历史 课程目标 2: 体验 历史 念、历史 未能了解儿童戏剧教 育的概念、历史 较为认真体验不 不同类型儿童戏 认真体验不同类型 同类型儿童戏剧 剧教育活动的过 儿童戏剧活动的过 活动的过程,能够 程,感受并理解戏 程,能够准确指出戏 比较准确地指出 剧教育的特点与 剧教育的特点与功 戏剧教育的特点 功能,拓展学生艺 能,很好地拓展了艺 与功能,拓展了艺 术教育视野与策 术教育视野与策略 术教育视野与策 略; 能够完整体验儿 童戏剧活动的过 程,基本准确地 指出戏剧教育的 特点与功能 学习被动,对儿童戏 剧活动的过程无认 识,不能够指出戏剧 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略 课程目标 3: 学习学前戏剧教 育活动设计与实 施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艺术教 育实践能力,支持 其学前教育专业 认真学习学前戏剧 教育活动设计与实 施的策略和方法,学 前教育专业能力有 比较明显地发展 比较认真地学习 参与了学习学前 学前戏剧教育活 戏剧教育活动设 动设计与实施的 计与实施的练 策略和方法,学前 习,能够使用一 教育专业能力有 些基本方法和策 一定地发展 略 活动设计不符合幼儿 学习特点,不能使用 学前戏剧教育活动设 计与实施的方法和策 略。 能力的成长。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开始玩戏剧:4-11 岁》.J. Winston、M. Tandy 著,陈韵文、张镫尹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 《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张晓华.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儿童戏剧与学前教育》.郑薏苡.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张金梅.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Drama and Education》. Manon van de Water、Mary McAvoy、Kristin Hunt 著,Routledge,2015。 《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林玫君.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指导:肢体与声音口语的创意表现》.林玫君.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教室里的小剧场》.葛琦霞.北京:外研社,2017。 - 28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戏剧欣赏与创编》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29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通过鉴赏中外经典儿童戏剧剧本与剧场表演,引导学生把握戏剧的艺术特性及儿童戏剧的审美 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儿童戏剧剧本与剧场表演的能力;通过尝试儿童戏剧剧本创编、体验儿童戏剧 舞台表演,帮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并理解剧场艺术的魅力、发现剧场艺术与学前教育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理解戏剧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培养学生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创编与指导能力,增强学生对艺术教 育、学前教育的探索兴趣与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戏剧及儿童戏剧的基本概念和审美特点,学习分析鉴赏儿童戏剧作品与剧场表演,丰富 学生戏剧修养,提高学生戏剧审美能力; 目标 2:初步尝试儿童戏剧剧本创编、体验儿童戏剧舞台表演,在过程中感受并理解剧场艺术的魅力、 探索并发现剧场艺术与学前教育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目标 3:理解戏剧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培养学生学前戏剧活动的创编与指导能力,增强学 生对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的探索兴趣与实践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三、保教知识 9.具备艺术素养,掌握较丰富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四、保教能力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 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儿童戏剧概论 6 学时 一.儿童戏剧简介 二.中外经典儿童戏剧欣赏 第二章 儿童戏剧剧本创编 10 学时 一.儿童戏剧剧本的构成与特征 二.儿童文学作品的剧本改编方法 三.儿童戏剧剧本创作实践 - 281 - 课程目标 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 儿童剧场活动体验 10 学时 一.儿童剧场活动的类型与特征 二.儿童剧场活动体验 第四章 幼儿园剧场活动实践与指导 6 学时 一.幼儿园剧场活动模拟实践 二.幼儿园剧场活动评价与指导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儿童戏剧概论 H M M 第二章 儿童戏剧剧本创编 M H M 第三章 儿童剧场活动体验 M H M M H 第四章 幼儿园剧场活动实践与指导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文献阅读与分析、网络资源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戏剧及儿童戏剧 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儿童戏剧的审美特征,具有一定的作品欣赏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1) 2.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及课下作业,引导学生学习改编、创作儿童戏剧剧本并运用剧场艺术方法进行 表演;(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课堂讲授等方式,实践幼儿园剧场活动的指导,了解幼儿园剧场活动 的评价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儿童文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目标 1:了解戏剧及儿童戏剧的基本概念和 审美特点,提高分析鉴赏儿童戏剧作品与 第一章 儿童戏剧概论 剧场表演的能力; 评价依据 课堂讨论与发言 平时作业 1 目标 2:初步尝试儿童戏剧剧本创编、 体验儿童戏剧舞台表演,在过程中感受并 第二章 儿童戏剧剧本创编 课堂讨论与发言; 理解剧场艺术的魅力、探索并发现剧场艺 第三章 儿童剧场活动体验 平时作业 2 术与学前教育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 28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目标 3:理解戏剧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与 意义,培养学生学前戏剧活动的创编与指 导能力,增强学生对艺术教育、学前教育 课堂讨论与发言 第四章 幼儿园剧场活动实践与指导 期末作业 的探索兴趣与实践能力。 (二)考核方式 1.课堂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作品欣赏,占总成绩的 25%; 3.平时作业 2:剧本创编与表演,占总成绩的 25%; 4.期末作业:幼儿园剧场活动设计,占总成绩的 4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出勤及课堂发 课程目标 言占分比例 10% 平时作业 1 占 平时作业 2 占 期末作业占分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 分比例 25% 分比例 25% 比例 40% 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 课程目标 1 33 50 20 ={0.10×(课堂成绩 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0.25×(平时作 业 1 成绩平均分/分 课程目标 2 33 50 50 50 目标总分) +0.25×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0.40×(期末作业 课程目标 3 34 50 30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 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了 解戏剧及儿童戏 剧的基本概念和 审美特点,提高 分析鉴赏儿童戏 剧作品与剧场表 演的能力;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大体了解戏剧及 未能了解戏剧及 儿童戏剧的基本 儿童戏剧的基本 概念和特点,略有 概念和特点,略有 分析鉴赏儿童戏 分析鉴赏儿童戏 剧作品与剧场表 剧作品与剧场表 演的能力。 演的能力 明确了解戏剧及儿 童戏剧的基本概念 和特点,具有较好的 分析鉴赏儿童戏剧 作品与剧场表演的 能力。 比较了解戏剧及儿童 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 点,具有分析鉴赏儿 童戏剧作品与剧场表 演的能力。 - 28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2: 初 步尝试儿童戏剧 剧本创编、体验 儿童戏剧舞台表 演,在过程中感 受并理解剧场艺 术的魅力、探索 并发现剧场艺术 与学前教育结合 的途径与方法; 课程目标 3: 理 解戏剧艺术对幼 儿发展的作用与 意义,培养学生 学前戏剧活动的 创编与指导能 力,增强学生对 艺术教育、学前 教育的探索兴趣 与实践能力。 乐于尝试儿童戏剧 剧本创编、体验儿童 戏剧舞台表演,在过 程中很好地感受并 理解剧场艺术的魅 力、积极探索并发现 剧场艺术与学前教 育结合的途径与方 法; 很好地理解了戏剧 艺术对幼儿发展的 作用与意义,学前戏 剧活动的创编与指 导能力有明显提高, 对艺术教育、学前教 育的有浓厚的探索 兴趣与较强的实践 能力。 尝试儿童戏剧剧 不尝试儿童戏剧 愿意尝试儿童戏剧剧 本创编、体验儿童 剧本创编、体验儿 本创编、体验儿童戏 戏剧舞台表演,在 童戏剧舞台表演, 剧舞台表演,在过程 过程中或多或少 在过程中不能感 中能够感受并理解剧 感受并理解剧场 受并理解剧场艺 场艺术的魅力、愿意 艺术的魅力、略微 术的魅力、不愿意 探索并发现剧场艺术 探索并发现剧场 探索并发现剧场 与学前教育结合的途 艺术与学前教育 艺术与学前教育 径与方法; 结合的途径与方 结合的途径与方 法; 法; 大体理解了戏剧 能够理解戏剧艺术对 艺术对幼儿发展 幼儿发展的作用与意 的作用与意义,学 义,学前戏剧活动的 前戏剧活动的创 创编与指导能力有所 编与指导能力有 提高,对艺术教育、 些许提高,对艺术 学前教育的探索兴趣 教育、学前教育的 与实践能力有一定提 的探索兴趣与实 高。 践能力有些许加 强。 不能理解戏剧艺 术对幼儿发展的 作用与意义,学前 戏剧活动的创编 与指导能力无提 高,对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的无探 索兴趣与实践能 力。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无 。 2.参考资料: 《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国儿童戏剧史》李涵.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儿童剧》.任德耀主编,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 年(四本)。 《儿童戏剧:写作、改编、导演及表演手册》.David Wood、Janet Grant 著,陈晞如译.台北:华腾 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 2 月初版二刷。 - 28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绘本阅读与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09 学时:32 学分:2 《绘本阅读与指导》是本科专业选修课,本课程适应现代幼教发展需要,融合幼儿文学、幼儿美术、 学前教育内容,通过学习绘本基本理论与经典作品,介绍国内外绘本创作与绘本教育发展,认识绘本对幼 儿早期教育的价值,学习鉴赏绘本作品,思考运用绘本进行学前教育活动的策略,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与终 身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绘本与绘本阅读的基础理论,基本的绘本鉴赏与分析能力、绘本讲读练习、绘本阅 读创新活动的创编以及绘本阅读活动评价等。为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 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早期阅读的基本概念以及绘本在儿童早期阅读中的作用; 目标 2:帮助学生发展鉴赏及选择绘本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并储备大量经典绘本以及相关作家; 目标 3:引导学生发展较好的绘本讲读能力; 目标 4: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有创意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三、保教知识 7.具备较好的人文底蕴,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 课程目标 1 三、保教知识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2、3 四、保教能力 14.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游戏活动 课程目标 4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绘本阅读基本问题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第一节 绘本及绘本阅读概论 一.什么是绘本 (一)绘本不是什么 (二)绘本是什么 (三)绘本与其他儿童读物 二.什么是绘本阅读 (一)什么是绘本阅读 (二)绘本阅读的意义 - 28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 绘本与早期阅读 (一)什么是早期阅读 (二)绘本阅读与早期阅读的关系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列出已读绘本清单,按喜好程度排名前五的说出喜欢的原因。 2.对曾经观察到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进行特点总结 第二章 经典绘本介绍及赏析 9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第一节 中外绘本历史介绍 一.中外绘本历史 (一)世界绘本历史 (二)中国绘本历史 第二节 中外绘本大奖简介 (一)世界绘本大奖 (二)中国绘本大奖 第三节 名家绘本简介 (一)欧美名家绘本 (二)日韩名家绘本 (三)中国名家绘本 第四节 主题绘本简介 (一)自然 (二)社会 (三)生命 (四)成长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分类描述赏析绘本的方法 第三章 绘本阅读指导 21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4) 第一节 分年龄段绘本介绍 (一)低幼阶段 (二)学前阶段 (三)学龄阶段 (四)成人绘本 第二节 绘本故事会的设计与实施 (一)故事会对于绘本阅读的意义 (二)故事会用书的选择 (三)绘本故事讲述技巧 (四)绘本故事会的设计 (五)绘本故事会的实施 第三节 绘本讲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 绘本讲读活动的目标 (二) 绘本讲读活动的准备 (三)绘本讲读活动的设计 - 28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绘本讲读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五)绘本故事会与绘本讲读活动的比较 第四节 以绘本为材料的其他活动 (一)以绘本为材料的其他活动介绍(系列主题活动、绘本创编等) (二)多样化活动设计 (三)活动设计及交流分享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绘本讲读时如何提问 2.尝试进行故事会设计或绘本讲读活动设计 3.如何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绘本阅读基本问题 H M 课程目标 3 第二章 经典绘本介绍及赏析 H M 第三章 绘本阅读指导 M H 课程目标 4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作品)分析、课堂讨论、文献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明确绘本阅读 的基本问题与赏析方法,理解学习绘本阅读与指导的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1) 2.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引导学生树立绘本赏读的正确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及方法进行绘本作品 赏析。(对应课程目标 2、3)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见习观察、课堂练习与交流,促进学生掌握借助绘本为材料开展的儿童阅 读活动应用的方法与策略。(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学前儿童心理学、大学文学课、儿童文学。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了解绘本及早期阅读的概念、 历史与发展、艺术特性,丰富学生的人文素 第一章 绘本阅读基本问题 第二章 经典绘本介绍及赏析 养 课程目标 2: 赏读不同类型的绘本经典作 品,学习绘本赏析方法并能够使用 课程目标 3: 乐于阅读经典绘本作品、学习 多样化的方法及策略引发幼儿对于作品的 第三章 听读兴趣 - 287 - 绘本阅读指导 评价依据 课堂讨论、期末说 课 课堂发言、平时作 业、期末说课 课堂发言、展示活 动、期末说课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4: 思考并尝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 与需要的绘本作品选择策略,设计不同类型 第三章 的绘本阅读活动能够,支持学生学前教育专 绘本阅读指导 平时作业、课堂练 习、期末说课 业能力的成长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两次平时作业(其中包含一次课堂展示活动),各占总成绩的 25%,共计占总成绩的 50%。 2.期末成绩:说课,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说课占 平时作业 1 占 展示活动占 分比例 50% 分比例 25% 分比例 25% 课程目标 1 25 50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成绩平均 课程目标 2 25 50 分/分目标总分)+0.25×(平时作业 1 课程目标 3 25 50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25×(展示 课程目标 4 25 50 活动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课程目标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了解 清晰明确地了解绘 较好地了解绘本 能基本了解绘本 绘本及早期阅读 本及早期阅读的概 及早期阅读的概 及早期阅读的概 的概念、历史与发 念、历史与发展、艺 念、历史与发展、 念、历史与发展、 展、艺术特性 术特性 艺术特性 艺术特性 课程目标 2: 赏读 认真品读大量不同 较为认真地品读 读过一些不同类 不同类型的绘本 类型经典绘本,能够 大量不同类型经 型经典绘本,能 经典作品,学习绘 准确区分不同类型 典绘本,能够准确 够尝试区分不同 本赏析方法并能 绘本的特点与风格, 区分不同类型绘 类型绘本的特点 够使用 很好地赏析作品 课程目标 3: 乐于 阅读经典绘本作 品、学习多样化的 方法及策略引发 幼儿对于作品的 听读兴趣 非常乐于阅读经典 绘本作品、学习多样 化的方法及策略引 发幼儿对于作品的 听读兴趣 本的特点与风格, 与风格,乐于赏 较好地赏析作品 比较乐于阅读经 典绘本作品、学习 多样化的方法及 策略引发幼儿对 于作品的听读兴 趣 未能了解绘本及早期 阅读的概念、历史与 发展、艺术特性 学习被动,所读绘本 量少种类单一,没有 赏读作品的愿望 析作品 能够阅读经典绘 不主动思考,主动读 本作品、尝试使 书,不能采用有效的 用一些方法及策 方法和策略讲读作 略引发幼儿对于 品,激发幼儿听读兴 作品的听读兴趣 趣 课程目标 4: 思考 能够积极思考,借助 能够认真思考,借 能够思考,借助 活动设计没有结合绘 并尝试符合学前 已有知识和经验,结 助已有知识和经 已有知识和经 本阅读与幼儿教育的 儿童特点与需要 合多门课程的学习, 验,结合多门课程 验,结合多门课 特点,活动设计很难 的绘本作品选择 选择绘本与幼儿教 程的学习,选择 操作 的学习,选择绘本 - 28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策略,设计不同类 育的最佳契合点,对 与幼儿教育的最 绘本与幼儿教育 型的绘本阅读活 于活动进行深入细 佳契合点,对于活 的结合点,对于 动能够,支持学生 致地设计,可操作性 动进行完整细致 活动进行完整设 学前教育专业能 强 地设计,可操作性 计,有可操作性 力的成长 较好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接力出版社,2011。 《图画书的讲读艺术》,陈晖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6。 《共读绘本的一年》,(美)佩利著,新星出版,2013。 《绘本之力》,(日),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幸福的种子》,(日),松居直,明天出版社,2007。 《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康长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美)艾登·钱伯斯,南海出版公司,2007。 《朗读手册》(美)吉姆·崔利斯,南海出版公司,2009。 《绘本阅读时代》,方素珍,浙江少儿出版社,2013。 《创意玩绘本》,方素珍,浙江少儿出版社,2015。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林美琴,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 28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影视赏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44 学时:32 学分:2 教育影视赏析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赏析中外优秀儿童题材影 视作品,从专业角度引导学生用影像案例解读教育现象、深入认识儿童和思考儿童教育问题,并引导学生 深入解读自我生命体验,建立健康的人格和包容多元的教育理念。 二、课程目标 通过赏析中外优秀儿童题材影视作品,从专业角度引导学生用影像案例解读教育现象,解读自我生命 体验,深入认识儿童和思考儿童教育问题,建立健康的人格和包容多元的教育理念。 目标 1:欣赏教育影视作品,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目标 2:学习用影像案例解读教育现象,深入认识儿童,建立包容多元的教育理念。 目标 3:引导学生解读自我生命体验,认识自我与他人,建立健康人格。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3.保教知识 4.保教能力 指标点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观、 儿童观和教育观。 7.具有人文底蕴与人文素养,掌握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 9.具备艺术素养,掌握较丰富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15.掌握观察、谈话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能对幼儿进行观 察、记录、分析与评价。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 课程总讲 2 学时 一.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二.影视艺术初体验 第二讲 影视与教育 4 学时 一.影视艺术概述 二.影像中的教育学 第三讲《千与千寻》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千与千寻》 - 290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第四讲《死亡诗社》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死亡诗社》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第五讲《放牛班的春天》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放牛班的春天》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第六讲《海蒂》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海蒂》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第七讲《吵闹村的孩子们》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吵闹村的孩子们》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第八讲《城南旧事》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城南旧事》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第九讲 学生推荐作品分享 2 学时 第十讲《美丽人生》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美丽人生》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第十一讲《音乐之声》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音乐之声》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第十二讲《心灵捕手》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心灵捕手》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第十三讲《国王的演讲》 2 学时 一.小组介绍《国王的演讲》 二.欣赏电影艺术风格 三.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教育价值。 备注:具体篇目及学时或有机动调整。 - 29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B、课程目标、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1 课程内容 2 H H 课程目标 1 课程内容 3 课程内容 4 M 课程目标 2 H H H 课程目标 3 H H H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课外欣赏和课堂分享、讨论、交流,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 法与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小组课外围读会、小组成果课上分享、问题研讨、 教师讲授及留言分享等。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课外阅读及课堂分享研讨;2、期末课堂分享。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欣赏; 课外分组围读欣赏 资料搜集与整合 课堂分享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教育意义解读 课程目标 3 艺术鉴赏能力 课堂分享 期末分享 课堂分享与研讨 期末分享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50%,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讨论、课堂展示等。课堂展示评分标准如下: 课堂展示评分标准 指标 1.完成阅读及课堂 2.搜集及整理资料,完 3.中心突出,互动 4. PPT 准备及语 展示 成作业要求 有效 言表达 等级 提前完成作品围读欣 优 赏,按时进行课堂展 (85 以上) 示,课堂时间安排适 当。 材料准确丰富,分享环 节安排紧凑,展示突出 小组风格。 提前完成作品围读欣 良 赏,按时进行课堂展 材料基本准确,按要求 (75-85) 示,课堂时间安排基 完成各环节。 本适当。 - 292 -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 PPT 制作清晰、 等学科理论,深入鉴 准确、美观,语 赏作品,引发课堂热 言表达有感染 烈讨论。 力,分享效果好。 能够联系教育学、心 PPT 制作清晰, 理学等学科理论鉴赏 语言表达基本准 作品。 确。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提前完成作品围 材料不够准确,内容较 对作品和材料未能深 PPT 制作不够清 中(60-75) 读欣赏,按时进行课 单薄,分享环节安排不 入鉴赏,课堂反应平 晰准确,语言表 堂展示。 紧凑。 淡。 达平淡。 未完成作品围读欣 材料有较多错误,内容 赏,课堂展示安排不 单薄,未按要求完成分 合要求。 享各环节。 差 (60 以下) 对作品和材料未能深 入鉴赏,课堂反应差。 无 PPT 或错误 多,语言表达混 乱。 2.期末成绩 期末以影视教育评论(课堂展示)的形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 50%。评分标准如下: 指标 2.论点和材料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 3. 符合论文撰写的逻辑和 鉴赏能力,关注思考教育问题。 语言表达要求 等级 优 (85-100) 良 (75-85) 及格 (60-75) 不及格 (60 以下) 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鉴赏能力,关注 思考教育问题。立论正确,分析透彻, 有一定的创见性。 基本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鉴赏能力, 对教育问题有一定思考。立论正确, 分析得当。 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逻辑性强。 语言表达准确,条理清楚,符合格式要 求。 论点无原则性错误,论述对课程基本 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基本符合格 理论和鉴赏能力掌握较弱。 式要求。 与课程内容无关,论据严重不充分, 分析有原则性错误。 思路不清,语言逻辑混乱。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影像中的教育学》,陈大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2。 《经典儿童电影赏析》,史壹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10。 《给儿童的电影》,戴锦华,中信出版社,2020.8。 《儿童文学与电影》,蒂妮•莫里斯,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12。 - 29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即兴戏剧》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42 学时:32 学分:2 即兴戏剧就是在没有剧本,没有布景,没有道具的情况下,在舞台上通过和观众互动,现场演绎一部 独一无二的剧作。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即兴戏剧对于人们学习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社会团体建构, 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即兴戏剧的范式练习也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和借鉴。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对于即兴戏剧理念,即兴戏剧核心智慧的介绍,即兴戏剧中常见的游戏及范式的学 习和练习,以及即兴戏剧演出的方法等。同时,通过即兴戏剧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自我内在探索,人际关 系,社会责任等方面有所发现。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结合实践,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 学和探究教学,激发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打开自我,深入即兴戏剧的练习之中。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即兴戏剧的概念以及具体范式; 目标 2:引导学生通过即兴戏剧的范式练习打开自我,并探寻内在成长; 目标 3: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即兴戏剧的接触感受应用戏剧的魅力,并尝试探索与自身专业教学的 结合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3.保教知识 指标点 12.具备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3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 4.保教能力 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 能力,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 即兴戏剧概述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即兴即生活 二.即兴戏剧概述 三.即兴戏剧与内在探索 本章思考练习题 请用场景化举例的方式说明即兴即生活的含义 - 294 -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 即兴的智慧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接纳与被接纳 (一)Say yes (二)Yes and …… 二.信任与支持 本章思考练习题 即兴的核心智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去应用于日常的生活,请举例阐释 第三部分 即兴戏剧范式介绍及练习 20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创意空间 二.默剧练习 三.CROW 练习 四.拍拍走 五.三头专家 六.颁奖典礼 七.案发现场 八.半条命 九.新选择 十.八句话故事 本章思考练习题 即兴戏剧中 CROW 是什么,在即兴戏剧中 CROW 的重要性在哪里 第四部分 即兴戏剧演出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演出设计 二.演出流程介绍 三.演出实操 本章思考练习题 即兴戏剧演出的特点以及准备过程中的要点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部分 即兴戏剧概述 H M 课程目标 3 第二部分 即兴的智慧 H 第三部分 即兴戏剧范式介绍及练习 H H 第四部分 即兴戏剧演出 M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视频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即兴戏剧的价值与意义。(对应课程 目标 1) 2. 通过课堂实际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即兴戏剧范式。(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等方法,促进学生了解即兴戏剧演出的组织并延伸至教学活动。(对 应课程目标 3) - 29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即兴戏剧的概念 以及具体范式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部分 即兴戏剧概述 课堂讨论 即兴的智慧 课堂练习 第三部分 即兴戏剧范式介绍及练习 平时作业 课程目标 2:引导学生通过即兴戏剧的范式 练习打开自我,并探寻内在成长 课程目标 3: 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即兴戏 剧的接触感受应用戏剧的魅力,并尝试探索 即兴戏剧范式介绍及练习 即兴戏剧演出 与自身专业教学的结合 期末考查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表现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15%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5% 4.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 6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期末考查占 分比例 60%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占分比例 2 占分比 15% 例 15% 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言占分比 例 10% 课程目标 1 30 30 10 30 课程目标 2 40 50 40 35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 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分)+0.15×(平时作业 1 成绩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5×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3 30 20 50 35 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 29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5.即兴戏剧理念理解及范式运用 评价标准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1.准确地把握即兴戏剧的 核心理念,并能够应用于 日常练习之中; 2.理解并熟练地应用范 式; 3.能够根据即兴戏剧范式 自然地向日常教学设计延 伸。 1 比较准确地把握即 兴戏剧的核心理念, 并能够主动应用于日 常练习之中; 2.理解并比较熟练地 应用范式; 3.能够根据即兴戏剧 范式有向教学延伸的 想法。 1.基本能够理解和把 握即兴戏剧的核心理 念,并能比较主动地 应用于日常练习之 中; 2.基本理解并应用范 式; 3.乐于尝试根据即兴 戏剧范式向日常教学 设计延伸。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即兴的智慧》.Patricia Ryan Madson.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 297 - 1 错误理解即兴戏剧的核心 理念,且无法应用于日常练 习之中; 2.常用的即兴戏剧范式不 能够记住使用方式; 3.完全感受不到即兴戏剧 与教学之间的关联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 3314224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主要从蒙族民间舞、维族族民间舞及傣族民间舞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和深 度的民族民间舞动作素材,以丰富学生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蒙族民间舞包括:蒙族表演性组 合的学习;维族民间舞包括:维族表演性组合的学习;傣族民间舞包括:傣族表演性组合的学习。在舞蹈 教学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中,贴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需求,师生共同在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培育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为学生胜任幼儿园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总体描述: 民族民间舞蹈蕴涵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民族民间舞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彰显本民 族的风格及特点,形成多元文化,达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本课程的学习以掌握蒙族 民间舞、维族民间舞、傣族民间舞的表演性组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了解和掌握这三个民族幼儿舞 蹈的表演情趣及表现内容为主要目标。 目标分解: 目标 1: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并提升学生综合舞蹈素质。 目标 2:了解和掌握蒙族民间舞、维族民间舞及傣族民间舞的表演性组合,渗透民族文化,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怀。 目标 3:掌握幼儿舞蹈的表演、创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情操以及 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 目标 4: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与沟通交流的能力。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 1 对应毕业要求 1;课程目标 2 对应毕业要求 2;课程目 标 3 对应毕业要求 3;课程目标 4 对应毕业要求 4。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4.保教能力 15.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活动 课程目标 1、2、3、4 三、授课对象 本科 3 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蒙族民间舞 8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2、3、4) 第一节 蒙古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回顾 - 29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肩部松弛自如 二.臂部与腕部柔韧优美 三.脚下灵活敏捷 第二节 蒙古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学系 一.肩腕组合 二.马步组合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课后欣赏经典藏族民间舞蹈剧目 2.蒙族儿童舞蹈创作练习 第二章 维族民间舞蹈 12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2、3、4) 第一节 维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回顾 一.体态:身姿挺拔、力腰拔背而产生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 二.基本特征:为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动和微颤,“擅长运用头,眼和手腕”。 三.节奏:附点切分,弱拍处理,欢快婀娜 第二节 维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学习 一.基本动作的学习 二.维族表演性组合的学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课后欣赏经典维族民间舞蹈剧目 二.维族儿童舞蹈创作练习 第三章 傣族民间舞 12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2、3、4) 第一节 傣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回顾 一.体态:直立、膝微弯、三道湾 二.动律:快出慢落、重拍在下、匀颤 三.手臂动作丰富、动作富有造型性 第二节 傣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学习 一.基本动作的学习 二.傣族表演性组合的学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课后欣赏经典傣族民间舞蹈剧目 二.傣族儿童舞蹈创作练习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蒙古族民间舞 H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L L 第二章 维族民间舞 H L L 第三章 傣族民间舞 L H L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作品欣赏、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儿童舞蹈组合,了解民族民 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常用基本动作。(对应课程目标 1) - 29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分小组合作学习、视频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基本内容,掌 握幼儿舞蹈常见类别及其相应的特点。(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技法,培养设 计及组织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舞蹈 1、舞蹈 2、舞蹈 3、舞蹈 4。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与示范、学生观察与模仿、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等。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蒙族表演性组合基本动作学习 课程目标 1 第二章 维族表演性组合基本动作学习 平时作业、阶段测验 第三章 傣族表演性组合基本动作学习 第一章 蒙族表演性组合学习 课程目标 2 第二章 维族表演性组合学习 平时作业、课堂发言 第三章 傣族表演性组合学习 第一章 蒙族儿童舞创作 课程目标 3\4 第二章 维族儿童舞创作 平时作业、阶段测验 第三章 傣族儿童舞创作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说明考核方式、所占比例及评分标准。如,论文作业 2 次,调研报告 1 次,占 30%,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表 3.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2.舞蹈组合完成规范、流畅,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定 并能准确的配合音乐的旋律 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和节奏,表现舞蹈的情绪与 意境。 舞蹈组合完成规范、流畅, 优(85-90)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并能准确的配合音乐的旋律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和节奏,表现舞蹈的情绪与 意境。 - 300 - 3. 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 理论并结合舞蹈相关理论进 行有针对性探讨 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 论,并结合舞蹈相关理论进 行有针对性探讨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组合完成基本规范、流 良(80-85)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畅,基本能够配合音乐的旋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律和节奏,表现舞蹈的情绪 与意境。 舞蹈组合完成不太规范、流 中(75-80)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畅,不太准确的配合音乐的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旋律和节奏,表现舞蹈的情 绪与意境。 基本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 理论,并结合舞蹈相关理论 进行有针对性探讨 不太能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 理论,并结合舞蹈相关理论 进行有针对性探讨 2.期末成绩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没有期末考试。故以阶段测验的方式进行考核,以平时成绩的平均成绩为本学期 的最终成绩。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教师自编讲义。 2.参考资料: 《舞蹈基础》陈康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教材》。 《幼儿舞蹈教学指导》黄式茂 上海音乐出版社。 - 30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鉴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17 学时:32 学分:2 舞蹈鉴赏属于艺术批评类理论课程。通过欣赏舞蹈作品,对舞蹈的形式/内容、审美特征、艺术价值 及其艺术活动本身进行评价。课程涵纳了东西方的经典艺术成果,通过作品引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借鉴国外的优秀艺术经典。 作品是连接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中介,通过作品促成观、演双方共在的艺术对话。本课程将依照记 述、解说、评价的文本鉴赏格式,由观者对作品的形式结构、题材内容等展开分析。最终引发对艺术内涵、 意象、美学等维度的深度讨论和思考。 课程侧重对艺术审美力的培养。随着审美力水平的提升将帮助受教者不断地修正自身、滋养心灵;增 强社会道德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上主要以理论结合实践。借助新媒体技术,以观赏式、讲授式、问题导入、分析、艺术体验、 主导性活动等教学方法开展课程。通过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通过看、听、讲、读、学、做等多样教学 方法的结合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 目标 1:基于培养‘双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旨在加强学生舞蹈艺术鉴赏理论基础知识的积 累。一,培养学生认识舞蹈、欣赏舞蹈,正确解读舞蹈的能力。二,辅助学生运用舞蹈鉴赏理论及鉴赏方 法,独立进行舞蹈观赏和一般性舞蹈评价。 目标 2:舞蹈鉴赏课程属于艺术素养课程范围,尤其在高等师范教育的美育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引 导学生去观摩和评价优秀的舞蹈作品同时,通过对艺术作品内涵的把握,正确分辨是非,美丑,崇高,渺 小等,帮助学生形塑正确的思想观、对真、善、美持有正确的认识。这一目标达成的教育效果,将直接通 过学生的个人审美趣味,艺术素养水平等来体现,甚至艺术鉴赏的‘情理’渗透,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目标 3:课程紧跟国家对高等教育政策要求,将中国以及国外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课程,通过教 学传承、弘扬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的舞蹈文化成果。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 1.师德规范 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 课程目标 3 和情感认同 3.保教知识 2.教育情怀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观、 儿童观和教育观 - 302 - 课程目标 1、2、 课程目标 2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授课对象 无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舞蹈总论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1.身体是不会撒谎的 辅助视频资料:<千手观音>、童真‘童’话 2.舞蹈之美在于极致 3.舞蹈之美在于稍纵即逝 辅助视频资料:<老爸>、<我等你>、<手足> 4.舞蹈之美在于永恒 本章作业: 结束本章学习后,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一篇有关于对于舞蹈审美的认识与理解的小论文,不少于 800 字。 第二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1.单手撩袖 2.水袖舞姿 3.三步一撩 4.点步撩胯 5.<弦舞金沙>赏析 6.舞剧<天路>片段赏析 本章集体讨论: 对比 <弦舞金沙>和<天路>片段,对两种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即对农耕区舞蹈的弦子和农牧区舞蹈 的踢踏分别进行简要描述,着重谈谈你的观后感。(技术支持:企业微信平台) 第三章 中国古典舞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1.含笑流眄 2.俏影伶蝶 辅助视频资料: <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截选 3.扇逐清风 4.暗香盈袖 辅助视频资料:舞剧<杜甫>片段截选 本章集体讨论: 结合本章中您最感兴趣的组合或内容,谈您对古典舞的认识。(技术支持:企业微信平台) 第四章 西方舞蹈发展史 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1.浪漫芭蕾 2.古典芭蕾 辅助视频资料:古典芭蕾<天鹅湖>片段截选 3.当代芭蕾 辅助视频资料:Matthew Bourne 版本<天鹅湖>片段截选 Mats EK 版本<天鹅湖>片段截选 - 30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舞蹈剧场 辅助视频资料:Pina Bausch 相关影像 本章讨论: 你如何看待芭蕾舞向着民族化发展的倾向? 第五章 何为舞蹈鉴赏?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1.舞蹈鉴赏的目的 1)为舞蹈艺术文字留存的需要 2)反映艺术的当代视角和审美取向 3)把握作品体裁和风格 4)对一般大众的艺术教育 2.舞蹈鉴赏的对象 3.艺术鉴赏的种类 1)规则性评论 2)脉络评论 3)印象主义评论 4)意图式评论 5)内在性评论 第六章 舞蹈鉴赏的作用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1.舞蹈鉴赏的作用 1)描述 2)解说 3)评价 第八章 运用第六、七章的鉴赏理论进行实例分析 第十六周 期末随堂考查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由教师指定内容,学生当堂进行独立鉴赏并完成鉴赏文书写 (一)作品欣赏 (二)作品分析、评论 (三)文本提交 (四)教师评价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舞蹈总论 H H H 第二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藏族巴塘弦子 - H M 第三章 中国古典舞角色性格与情感训练 - H M 第四章 西方舞蹈发展史 - H H 第五章 何为舞蹈鉴赏? H - - 第六章 舞蹈鉴赏的作用 H - - 第七章 运用鉴赏理论进行实例分析 H H M 期末随堂考查 H H H - 30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作品感赏、对照分析、问题导入、参与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舞蹈、欣赏 舞蹈,掌握舞蹈鉴赏基础理论知识,并运用正确的鉴赏方法进行鉴赏活动。(对应课程目标 1) 2.根据教学意图,选取恰当的欣赏内容。突出艺术作品表情达意的社会功能,通过看、听、体验,移 情等帮助学生形塑正确的审美观。通过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升个体艺术修养,实现艺术美 育的目的。(对应课程目标 2) 3.将中国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入课堂内容中,面向高等教育层次的受教育者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通过鉴赏国外优秀的艺术作品,学习、借鉴别国优秀的艺术成果,扩宽眼界。(对应 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无 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为学院开设的舞蹈理论选修课程,部分学生为零基础,部分学生先前有过舞蹈 实践课程的学习基础,但前后二者均无先期舞蹈理论课程的学习经历和知识储备。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 1: 基于培养‘双师型’人才的培 养目标,本课程旨在加强学生舞蹈艺术理论 基础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认识舞蹈、欣赏 舞蹈,正确解读舞蹈的概念,掌握舞蹈鉴赏 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独立观赏舞蹈和解说舞 1.作业完成情况; 蹈的鉴赏能力。 2.集体讨论的互动 频次和质量; 课程目标 2: 舞蹈鉴赏课程同属于艺术素养 根据教师期末选题,考核内容包含全 课程范围,尤其在高等师范教育的美育环节 学期的舞蹈鉴赏理论知识以及可能 起到了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去观摩和品评优 包含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中国古典 秀的舞蹈作品,通过对艺术作品内涵的把 舞作品、西方芭蕾舞作品(选其一, 握,正确分辨是非,美丑,崇高与渺小等, 待定)。 帮助学生形塑正确的价值观。其外,艺术鉴 赏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个人审美情趣, 提升个人素养,在艺术渗透中完善人格。 课程目标 3: 课程紧跟高等教育政策要求, 将中国以及国外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 课程,通过教学传承、弘扬中国传统舞蹈文 化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的舞蹈文化成果。 - 305 - 3.平时考查:提交 文本(对舞蹈审美 的认识与理解); 4.期末考查:随堂; 提交文本(鉴赏 文)。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考核方式 1.平时内容完成质量:出勤、答题、讨论区互动情况占总成绩的 50% 2.考查:平时作业、期末舞蹈鉴赏文,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考查占分 Mooc 慕课 比例 50% 50% 课程目标 1 40 25 课程目标 2 40 40 课程目标 3 20 35 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考查平均分/分 目标试题总分)+0.5×(平时质量)}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基于培养 ‘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目标,本课程旨在加强 能够自主选择、 学生舞蹈艺术理论基 独立欣赏优秀的 能够选择并欣赏 础知识的积累。帮助学 舞蹈作品。具备 舞蹈作品。赏析 生认识舞蹈、欣赏舞 应用舞蹈鉴赏相 中,间或穿插运 蹈,正确解读舞蹈的概 关基础知识准确 用舞蹈鉴赏基础 念,掌握舞蹈鉴赏基础 解读作品的鉴赏 知识解说作品。 理论知识,具备独立观 力。 基本掌握舞蹈的 概念、特征以及 舞蹈鉴赏基础理 论知识,但在调 用知识时能力不 足者。 对舞蹈的概念、特性, 舞蹈鉴赏基础理论知 识等内容含混不清。 对舞蹈鉴赏基础知识 形成了偏颇的个人理 解。 无法完成个人鉴赏。 赏舞蹈和解说舞蹈的 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2: 舞蹈鉴赏 课程同属于艺术素养 课程范围,尤其在高等 师范教育的美育环节 起到了重要作用。引导 学生去观摩和品评优 秀的舞蹈作品,通过对 艺术作品内涵的把握, 正确分辨是非,美丑, 能够准确把握艺 能够看懂艺术作 术作品内涵,结 品所表现的内 能够看懂作品。 合现实与自身, 容,感受美的同 能够感受到艺术 明辨是非,美丑, 时,能够和他人 之美,但在见解 崇高与渺小等, 分享、交流‘何 输出,对接知识 看其美,知其美, 为美’的个人见 点时感到困难。 悟其美。 解。 崇高与渺小等,帮助学 - 306 - 依然停驻在浅显的欣 赏水平。只能简单的 通过‘形容词’来整 合及表达自我观后 感。对美的领悟力仍 处于低水平状态。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生形塑正确的价值观。 其外,艺术鉴赏活动还 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个 人审美情趣,提升个人 素养,在艺术渗透中完 善人格。 通过课程学习, 课程目标 3: 课程紧跟 有意识注入中国 高等教育政策要求,将 优秀传统文化内 通过课程学习, 中国以及国外的优秀 容,借鉴西方优 更多关注中国优 传统文化内容纳入课 秀传统文化。在 秀传统文化和西 程,通过教学传承、弘 组别发表及文本 方优秀传统文 扬中国传统舞蹈文化 提交内容中涉及 化,把握其发展 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的 上述内容或选取 动向。 舞蹈文化成果。 该类型作为其主 逐渐开始关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主观学习 能动性有所调 无意识。 无关注度。 动。 题。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教师自编课件-PPT 讲义。 2.参考资料: 심정민(2004),| 무용비평이란 무엇인가(所谓舞蹈评论), 首尔: 삼신각。 심정민(2015),| 무용비평과 삼상(舞蹈批评与鉴赏), 首尔: 민족원。 진중권(2014), 미학 오디세이 1(美学奥德赛 1),首尔:휴머니스트。 冯双白(2010),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欧建平(2008),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隆荫培、徐尔充(1997),舞蹈艺术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网络教学资源: mooc 线上平台,资源-北京师范大学 肖向荣 <一舞一世界——世界经典舞蹈赏析>。 - 30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动作治疗》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26 学时:28 学分:2 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将舞蹈/动作治疗定义为用心理治疗的方式使用动作,以促进个体情感、社 交、认知和身体的整合。 通过该门课程,了解舞蹈/动作治疗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的学科动向。以实际体验和团体带领者的角色 理解与接近舞蹈动作治疗的 3 位先驱者(Marian Chace,Mary Whitehouse,Blanche Evan)的理论和接 近法。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舞蹈/动作治疗的历史背景及当前的发展动向。 目标 2:通过模拟教学、带领舞蹈/动作治疗(群体)的训练使理论具身化。 目标 3:理解并熟稔不同先驱者的理论和接近法的特征。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9.具备艺术素养,掌握较丰富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保教知识 10.掌握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幼儿身心发 展规律、学习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有特殊需求幼儿的身心发展 课程目标 2、3 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设计、实施与评价教 4.保教能力 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创新保教, 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以及生成各种活 课程目标 2 动,能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保教活动开展。 29.在扎根本土的基础上,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 9.国际视野 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31 能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展幼儿园教育。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计划案说明、自我介绍及课程介绍 2 学时 第一版块: 授课计划案说明 - 308 - 课程目标 1、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版块: 选课全员相互进行自我介绍 第三版块: 课程相关介绍 第二章 舞蹈/动作治疗概述 2 学时 一.什么是所谓舞蹈/动作治疗? 二.舞蹈/动作治疗的历史性背景 三.舞蹈/动作治疗的定义 四.当代舞蹈/动作治疗的地位、发展状况 阅读 1:Dance/Movement Therapy: A Healing Art (舞蹈动作治疗:治愈的艺术) 阅读 2:Dance/Movement Therapy(舞蹈动作治疗,部分为复印资料) 第三章 先驱者 1:Marian Chace 的舞蹈动作治疗方法及理论介绍 2 学时 一.Marian Chace 人物介绍 二.Marian Chace 的理论 三.Marian Chace 的治疗方法论 四.整理与概括 五.小组课题:人物调查及课堂发表 第四章 教学现场体验 2 学时 一.Marian Chace 的舞蹈动作治疗方法的直接性(身体)经验 二.个人经验笔记(提交) 第五章 先驱者 2:Mary Whitehouse 的舞蹈动作治疗方法及理论介绍 2 学时 一.Mary Whitehouse 人物介绍 二.Mary Whitehouse 的理论 三.Mary Whitehouse 的治疗方法论 四.整理与概括 五.小组课题:人物调查及课堂发表 第六章 教学现场体验 2 学时 一.Mary Whitehouse 的舞蹈动作治疗方法的直接性(身体)经验 二.个人经验笔记(提交) 第七章 先驱者 3:Blanche Evan 的舞蹈动作治疗方法及理论介绍 一.Blanche Evan 人物介绍 二.Blanche Evan 的理论 三.Blanche Evan 的治疗方法论 四.整理与概括 五.小组课题:人物调查及课堂发表 第八章 教学现场体验 2 学时 一.Blanche Evan 的舞蹈动作治疗方法的直接性(身体)经验 二.个人经验笔记(提交) 第九章 团体带领(分组) 2 学时 一.团体带领 1&2 - 309 - 2 学时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讨论、评价 三.活动报告书(提交) 第十章 团体带领(分组) 2 学时 一.团体带领 3&4 二.讨论、评价 三.活动报告书(提交) 第十一章 团体带领(分组) 2 学时 一.团体带领 5&6 二.讨论、评价 三.活动报告书(提交) 第十二章 团体带领(分组) 2 学时 一.团体带领 7&8 二.讨论、评价 三.活动报告书(提交) 第十三章 团体带领(分组) 2 学时 一.团体带领 9&10 二.讨论、评价 三.活动报告书(提交) 第十四章 终讲(全面性内容回顾、答疑、讨论) 2 学时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舞蹈基础。 舞蹈/动作治疗设置在本科三年级秋季学期。学生在本科二年级先修有舞蹈基础课程。先修课程的学 习为舞蹈动作治疗课程所需的身体(动作)表达、动作觉察及动作、动势分析提供了身体经验性基础。 教学方法建议: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个案分析、讨论、文献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动作治疗的价值与 意义。 2.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模拟观察、个案分析、团体带领,引导学生将理论在实践中具身化。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小组调查、小组发表,促进学生理解并熟稔不同先驱者的理论和接近法的 特征。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授课计划说明、自我介绍及课程介绍 M M 第二章 舞蹈/动作治疗概述 H M 第三章 先驱者 1:Marian Chace 的舞蹈动作 治疗方法及理论介绍 第四章 现场体验 第五章 先驱者 2:Mary Whitehouse 的舞蹈动 作治疗方法及理论介绍 第六章 现场体验 - 310 - M H M H M H M H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七章 先驱者 3:Blanche Evan 的舞蹈动作 M H 第八章 现场体验 M H 第九——十三章 团体带领 H H 治疗方法及理论介绍 H 第十四章 终讲(全面性回顾、答疑、讨论) M L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1: 了解舞蹈/动作治疗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的发 展动向。 第一章——第十四章 课程目标 2: 通过模拟带领舞蹈/动作治疗(团体)的训练 使理论具身化。 舞蹈/动作治疗概述,先驱者们的舞 蹈动作治疗方法及理论介绍,体验 式教学及团体带领。 课程目标 3: 个人经验笔记、团 体带领计划案、报 告书、团队发表。 理解并熟稔不同先驱者的理论和接近法的特 征。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3 次以上无故缺席时按不及格处理,1 次无故缺席时-5 分扣除处理,占总成绩的 50% 2.个人经验笔记:占总成绩的 10% 3.团体带领计划案、报告书:占总成绩的 20% 4.团队发表:占总成绩的 10% 5.其他,占总成绩的 10%。如课程参与度及态度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个人经 课程学习目标 验笔记 占分比 例 10% 组别 平时 团体带领 发表 出勤 计划案、 占分 占分 报告书占 比例 比例 分比例 10% 50% 20% 课程目标 1 10 40 35 10 课程目标 2 50 10 30 50 课程目标 3 40 50 35 40 表 5.评分标准 - 311 -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1×(组别发表) +0.5× (平时出勤及课堂互动情况 ) 0.1×(个人经验笔记)+0.2×(团体带领计 划案、报告书)}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1: 指标 等级 了解舞蹈/动作治疗的历 史背景和当前的发展动 向。 优(85-90) 良(80-85) 中(75-80)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通过模拟带领舞蹈/动作治疗 理解并熟稔不同先驱者的理 (团体)的训练使理论具身化。 论和接近法的特征。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能够围绕舞蹈动作治疗的基本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要素进行理解、分析及运用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基本能围绕舞蹈动作治疗的基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本要素进行理解、分析及运用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不太能围绕舞蹈动作治疗的基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本要素进行理解、分析及运用 能根据舞蹈动作治疗的相关 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 性的活动设计 基本能根据舞蹈动作治疗的 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 针对性的活动设计 不太能根据舞蹈动作治疗的 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有 针对性的活动设计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Fran J. Levy(2014).Dance/Movement Therapy: A Healing Art(舞蹈动作治疗:治愈的艺术)。 2.参考资料: Fran J. Levy(2014).Dance/Movement Therapy: A Healing Art(舞蹈动作治疗:治愈的艺术)。 dance and other expressive art therapies (1995)(以舞蹈动作为主 表现艺术治疗 个案集)。 - 31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舞蹈教学与创编》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 3314218 学时:32 学分:2 本课是幼儿舞蹈创作实践性课程,围绕幼儿舞蹈创作者在创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必备的修养以及幼儿 舞蹈编导的基础知识、概念、方法、审美、鉴赏等内容进行了引导和教学。 全部内容分为:幼儿舞蹈律动、优秀幼儿舞蹈学习与鉴赏、幼儿舞蹈编导基础知识、幼儿舞蹈创作方 法。系统、全面、科学地对幼儿舞蹈艺术进行了分析,涵盖了 3~6 岁年龄段舞蹈艺术创作理论与方法。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通过 教师的示范讲解,小组合作,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包括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小 组合作学习、录像分析、作品实践。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 具备幼儿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 目标 2. 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技能与方法。 目标 3. 培养幼儿舞蹈组织排练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4.保教能力 7. 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指标点 15.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活动 25.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反思意识和教科研能力,能用所学 知识创造性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28.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合作研究,乐于分享交流合作经验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幼儿舞蹈基础 4 课时(支持课程目标 1) 幼儿舞蹈优秀作品学习与赏析 (一)幼儿舞蹈《天天》 (二)幼儿舞蹈《宝宝会走了》 (三)幼儿舞蹈《下雪了,真滑》 幼儿舞蹈形式 (一)幼儿律动组合 (二)幼儿歌表演组合 (三)幼儿集体舞组合 - 313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3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思考练习题 如何欣赏鉴别并选择合适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舞蹈作品以及舞蹈活动。 第二章 幼儿舞蹈创作 6 学时 (支持课程目标 2) 幼儿舞蹈创作要素 一.选择幼儿舞蹈题材的方法和角度 (一)幼儿舞蹈创作构思的内容 (二)幼儿舞蹈创作结构形式 (三)幼儿舞蹈创作构图的基本原则 幼儿舞蹈创作基本技法 (一)幼儿舞蹈形象的捕捉和方法 (二)幼儿舞蹈作品创作练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限定性创编适合幼儿欢庆的舞蹈作品 第三章 创编幼儿歌舞《幸福的孩子》 6 课时(支持课程目标 3) 歌舞剧《幸福的孩子》 (一)小组合作创遍《五官歌》 (二)小组合作创遍《礼貌歌》 (三)小组合作创遍《手指运动》 (四)小组合作创遍《水果歌》 幼儿舞蹈创编综合能力 (一)舞蹈道具的挖掘和创新 (二)舞蹈服饰对舞蹈作品的影响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合作联排所有小组创作的作品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舞蹈 1、中外舞蹈鉴赏。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幼儿舞蹈基础 M H L 第二章 幼儿舞蹈创作 M H L 第三章 创编幼儿歌舞《幸福的孩子》 M H L 教学方法建议: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作品欣赏、课堂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优秀幼儿舞蹈作品, 掌握幼儿舞蹈的类别及其相应的特点。(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分小组合作学习、视频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技 法和如何实际运用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组织编排,架构作品的能力。 (对应课程目标 3) - 31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目标: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具备幼儿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 舞蹈作品鉴赏分析 课程目标 2: 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技能与方 幼儿舞蹈形象的捕捉和方法;幼儿 课堂分组参与度; 舞蹈作品创作练习 阶段测验 小组合作创遍《五官歌》、《礼貌 课堂展示、 歌》、《手指运动》、《水果歌》。 阶段测验 法。 课程目标 3: 培养幼儿舞蹈组织排练的能力。 评价依据 课堂发言、舞蹈作 品观后感。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20% 2.阶段测验:占总成绩的 80% (三)考核内容: 1.舞蹈作品鉴赏分析; 2.幼儿舞蹈形象的捕捉和方法;幼儿舞蹈作品创作练习 3.小组合作创遍《五官歌》、《礼貌歌》、《手指运动》、《水果歌》。 (四)评分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掌握了符 基本符合作业要 合作业要求,按 求,按照规定的 照规定的主题撰 主题撰写相应内 写相应内容。 容。 较好地了解掌握 基本了解掌握并 并且能够完成幼 且能够完成幼儿 作品主题定位合理, 儿舞蹈的基本创 舞蹈的基本创作 创编技法不会合理运 作要素进行组织 要素进行组织排 用。 排练作品。 练作品。 课程目标 1: 具备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 幼儿舞蹈作品的鉴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 赏能力。 写相应内容。 清晰明确的掌握并 课程目标 2: 掌握 幼儿舞蹈创编的技 能与方法。 且能够理解完成幼 儿舞蹈的基本创作 要素进行全面、深入 地进行组织排练作 品 结合实际进行有针 课程目标 3: 培养 对性创作,有想法, 幼儿舞蹈组织排练 有新意,表现力强, 的能力。 很好的突出作品的 内涵。 通过课程学习, 具备较好的创 作,有想法,较 好的突出作品的 内涵。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写 相应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 基本完成编创内 容,但作品没有 新意,表现力不 不能参与小组合作的 创作中。 够。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 31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教师自编讲义。 2.参考资料: 郑慧慧 主编.《舞蹈创编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布洛姆(美) 主编.《动作的瞬间》北京日报出版社。 - 31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歌曲演唱》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21 学时:32 学分:2 《幼儿歌曲演唱》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技能课之一,本课以经典幼儿歌曲与优秀幼儿歌唱活动 案例为载体,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幼儿歌唱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幼儿歌曲范唱的技能机巧与歌曲的分 析、处理、表现能力,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处理幼儿歌曲,并能通过优秀歌唱活动案例的观摩与模拟, 构思幼儿歌唱活动,以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与幼儿声乐表演辅导工作。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幼儿歌唱的身心特点,掌握保护幼儿嗓音的方法; 掌握幼儿歌曲演唱的基本发声方法,了解幼儿歌曲范唱的主要形式; 注重演唱时的音准与音质,能运用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加强歌曲演唱的表现力;能为幼儿设计适 合的发声练习,掌握幼儿歌曲教唱的方法;提高幼儿歌曲边弹边唱的能力,通过优秀歌唱活动案例的观摩 与模拟,能构思幼儿歌唱活动并实践。 目标 1:通过学习发声练习与幼儿歌曲演唱的基本方法,了解幼儿歌唱的身心特点,掌握保护幼儿嗓 音的方法及呼吸、发音等科学发声技能,能正确指导幼儿进行幼儿歌曲演唱,培养幼儿良好的歌唱习惯。 目标 2:通过对各国幼儿歌曲作品的分析与演唱,使学生学会运用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加强幼儿 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目标 3:通过了解幼儿发声曲特点及幼儿歌曲的创编学习,培养学生的识谱演唱、歌曲处理、歌曲编 排与交流合作能力,掌握幼儿歌曲教唱的方法。 目标 4:通过优秀歌唱活动案例的观摩与模拟,能构思幼儿歌唱活动并实践。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本课程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师道德素养, 具有指导幼儿正确的进行歌曲演唱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毕业要求。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3.保教知识 9.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1、2、3 4.保教能力 15.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活动。 7.学会反思 25.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反思意识和教科研能力,能用所 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 317 - 课程目标 1、2、3、4 课程目标 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歌唱特点与嗓音的保护 2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幼儿歌唱的身心特点,掌握保护幼儿嗓音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幼儿歌曲的身心特点 难点:掌握保护幼儿嗓音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幼儿音色音域与发声器官的特点 (一)幼儿发声器官的特点 (二)幼儿嗓音的阶段划分 二.幼儿嗓音的保护 (一)教师正确的示范 (二)严控歌唱时间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歌唱习惯 (四)注意歌曲的音域和歌唱的定调 思考题及作业: (一)如何根据幼儿嗓音特点为不同的年龄班选择合适的幼儿歌曲? (二)幼儿发声器官具有什么特点? 第二章 幼儿歌曲的范唱 6 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幼儿歌曲演唱的基本发声方法,了解幼儿歌曲范唱的主要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幼儿歌曲范唱的主要形式。 难点:能根据歌曲的内容与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范唱。 [教学内容]: 一.幼儿歌曲演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一)歌唱的姿势 (二)歌唱的呼吸 (三)歌唱的共鸣 (四)咬字与吐字 二.幼儿歌曲范唱的主要形式 (一)清唱 (二)伴奏演唱 (三)表演唱 (四)对唱 (五)唱游 思考题及作业: (一)有表情的演唱本单元的幼儿歌曲。 - 31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选择不同的范唱形式进行歌曲演唱。 第三章 幼儿歌曲中的音乐表现 8 课时 [教学目标]: 注重演唱时的音准与音质,能运用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加强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加强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难点:能运用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加强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 一.歌唱的音准与音质 (一)歌唱的音准 (二)歌唱的音质 二.歌曲演唱中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 (一)歌曲演唱中力度的变化 (二)歌曲演唱中速度的变化 (三)歌曲演唱中音色的变化 思考题及作业: (一)如何获得好的音准与优美的音质? (二)自选两首幼儿歌曲进行歌曲处理并演唱。 第四章 幼儿歌曲的教唱 8 课时 [教学目标]: 能为幼儿设计适合的发声练习,掌握幼儿歌曲教唱的方法,提高幼儿歌曲边弹边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为幼儿设计适合的发声练习,掌握幼儿歌曲教唱的方法。 难点:提高幼儿歌曲边弹边唱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幼儿发声练习 (一)幼儿发声练习曲的练习内容 (二)组织幼儿发声练习的正确方法 二.幼儿歌曲教唱的方法 (一)歌词入手 (二)旋律入手 (三)节奏入手 三.幼儿歌曲边弹边唱 (一)边弹边唱的技能要求 (二)边弹边唱的练习方法 思考题及作业: (一)为大班幼儿设计连音、跳音的练声曲? (二)为本单元的歌曲选择合适的教唱方法并模拟实践。 第五章 优秀幼儿歌唱活动案例模拟与实践 8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优秀歌唱活动案例的观摩与模拟,能构思幼儿歌唱活动并实践。 - 31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观摩与模拟优秀歌唱活动。 二.难点:构思幼儿歌唱活动并实践。 [教学内容]: 三.观摩、模拟优秀幼儿园歌唱活动 注:精选历年幼儿园歌唱活动案例 四.构思幼儿歌唱活动 学生自选幼儿歌曲一首进行活动构思 思考题及作业: 分组进行自选幼儿歌曲活动的模拟实践。 基本曲目: 《亲爱的回声》、《勤快人和懒人》、《小雪花》、《粉刷匠》、《狗熊为啥要冬眠》、《蓝精灵之 歌》、《跟我做操》、《鞋子也会踏踏响》、《丢手绢》、《种太阳》、《小青蛙你唱吧》、《秋叶》、 《谁会这样》、《敲小鼓》、《小兔子乖乖》、《小河与小溪》、《小红马》、《红河谷》、《哈巴狗》、 《好孩子要诚实》、《国旗国旗多美丽》《公鸡没羽毛》、《龟兔赛跑》、《拉拉勾》、《小燕子》、《大 象打喷嚏》、《拔萝卜》、《我们的田野》等.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H M M 幼儿歌曲的范唱 M M M M 幼儿歌曲中的音乐表现 H M M M 幼儿歌曲的教唱 H M M H 优秀幼儿歌唱活动案例模拟与实践 M M M M 第一章 幼儿歌唱特点与嗓音的保护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课程目标 4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作品欣赏、歌唱实践使学生了解幼儿歌曲演唱的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声 音审美。(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课堂教授、歌唱实践、作品欣赏、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幼儿歌曲作品的分析与 演唱,培养学生的歌曲范唱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歌唱实践、作品欣赏、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识谱演唱、歌曲处理、歌 曲编排与交流合作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3) 4.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幼儿歌唱节目表演与编排的能力。 (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声乐基础(一)、声乐基础(二)、乐理与视唱、钢琴 教学方法建议:无 - 32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幼儿歌唱特点与嗓音保护 课堂发言、作业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幼儿歌曲的范唱及主要形式 课堂发言、作业、单元考核 幼儿歌曲演唱中力度、速度和音色的表现 课程目标 3 幼儿歌曲的教唱及边弹边唱 课堂发言、作业 课程目标 4 优秀幼儿歌唱活动实践 作业、单元考核 (二)考核方式 1.单元考核 1,占总成绩的 30% 2.单元考核 2,占总成绩的 30% 3.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30% 4.平时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3. 考勤:考勤占总成绩的 1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5. 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单元考核 1 单元考核 2 平时作业占 占分比 30% 占分比 30% 分比 30% 10 10 10 平时出勤及 课堂发言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10% 25 分目标达成度={0.3×(单 元考核 1 平均分/分目标总 课程目标 2 40 40 10 25 分)+0.3×(单元考核 2 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0.3× (平时作业平均分/分目标 课程目标 3 40 40 10 25 总分) +0.1×(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言平均分/分目 标总分)} 课程目标 4 10 10 70 - 321 - 2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特点,掌握保护幼儿 清晰明确地掌握 较好地掌握幼儿 能基本掌握幼儿 对幼儿歌曲演唱的 嗓音的方法及呼吸、 幼儿歌曲演唱的 歌曲演唱的基本 歌曲演唱的基本 基本方法、指导幼儿 发音等科学发声技 基本方法,能正确 方法,能正确指 方法,能正确指导 进行幼儿歌曲演唱 能,能正确指导幼儿 指导幼儿进行幼 导幼儿进行幼儿 幼儿进行幼儿歌 标准理解存在偏颇 进行幼儿歌曲演唱, 儿歌曲演唱, 歌曲演唱, 曲演唱, 或认识不足。 熟练掌握幼儿歌 较好掌握幼儿歌 基本掌握幼儿歌 曲的演唱,音准无 曲的演唱,音准 曲的演唱,音准节 误、节奏准确,声 节奏大体准确无 奏基本准确无误, 音流畅、吐字清 误,声音吐字较 声音吐字基本清 晰,能声情并茂的 为清晰流畅,能 晰流畅,能较为完 完整表现作品。 完整表现作品。 整表现作品。 幼儿歌曲的创编学 熟练掌握幼儿歌 较好掌握幼儿歌 基本掌握幼儿歌 对幼儿歌曲教唱的 习,培养学生的识谱 曲教唱的方法。能 曲教唱的方法。 曲教唱的方法。能 方法无法掌握或理 演唱、歌曲处理、歌 合理运用歌唱技 能较好运用歌唱 尝试运用歌唱技 解存在偏颇,无法运 曲编排与交流合作能 巧对歌曲进行表 技巧对幼儿歌曲 巧对幼儿歌曲进 用歌唱技巧对幼儿 力,掌握幼儿歌曲教 现。 进行表现。 行表现。 歌曲进行表现。 基本掌握幼儿园 对幼儿园节目编排 课程目标 1: 通过学 习发声练习与幼儿歌 曲演唱的基本方法, 了解幼儿歌唱的身心 培养幼儿良好的歌唱 习惯。 课程目标 2: 通过优 秀歌唱活动案例的观 摩与模拟,能构思幼 儿歌唱活动并实践。 对幼儿歌曲演唱的 科学方法无法掌握 或理解存在偏颇,音 准节奏存在严重问 题,不能完整表现作 品。 课程目标 3: 通过了 解幼儿发声曲特点及 唱的方法。 课程目标 4: 通过对 各国幼儿歌曲作品的 分析与演唱,使学生 学会运用力度、速度、 音色的变化加强幼儿 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熟练掌握幼儿园 节目编排的方法, 能创编形式新颖、 符合幼儿特点的 歌唱节目,能声情 并茂地进行幼儿 歌唱节目表演。 较好掌握幼儿园 节目编排的方 法,能创编传统 形式、基本符合 幼儿特点的歌唱 节目,能较好地 进行幼儿歌唱节 目表演。 - 322 - 节目编排的方法, 的方法不理解,无法 能创编幼儿园歌 创编幼儿园歌唱节 唱节目,并进行幼 目,不能进行幼儿歌 儿歌唱节目表演。 唱节目表演。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幼儿歌曲表演唱》(校内教材) 《唱歌与幼儿歌曲演唱(上)》 朱莹 《幼儿歌曲弹唱》(校内教材) 祁萍萍 2.参考资料: 《歌唱》 毕海燕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幼儿歌曲演唱》 朱莹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幼儿歌曲演唱》 张华静 高等教育出版社 《声乐与幼儿歌曲演唱》 来小玲 杜鹏宇 西北大学出版社 - 32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歌曲伴奏编配》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31 学分: 2 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幼儿歌曲伴奏编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在《钢琴 1》《钢琴 2》 《钢琴 3》《钢琴 4》的教学内容之上为提高学生歌曲伴奏编配能力、弹唱能力,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而开设的选修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在幼儿歌曲即兴伴奏 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即兴伴奏能力。幼儿歌曲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旋律与节奏比较简单,和 声进行清晰且有规则。该课程将学习“根据歌曲的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让歌声与伴奏共同塑造鲜明 的音乐形象。同时,在熟悉调性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熟练的移调练习,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的 整体音乐素养,为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简易式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简易式分解和弦、半分解 和弦伴奏音型编配伴奏、移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目标 2:掌握 3/4 拍简易式伴奏音型、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 3/4 拍简易式 伴奏音型、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编配伴奏、移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目标 3:掌握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扩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扩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编配伴奏、移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目标 4:通过歌曲伴奏编配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发现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美、创 造音乐的美。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 1 章 简易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4 学时 1.键盘和声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2.伴奏音型(分解和弦) 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3.完整歌曲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第 2 章 简易式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4 学时 1.键盘和声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2.伴奏音型(半分解和弦) 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3.完整歌曲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第 3 章 3/4 拍简易式伴奏音型 4 学时 1.键盘和声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 32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伴奏音型(3/4 分解与半分解)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3.完整歌曲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第 4 章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一) 4 学时 1.键盘和声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2.伴奏音型(4/4 琶音,一小节一个和弦)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3.完整歌曲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第 5 章 3/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4 学时 1.键盘和声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2.伴奏音型(3/4 琶音,一小节一个和弦) 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3.完整歌曲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第 6 章 4/4 拍扩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 4 学时 1.键盘和声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2.伴奏音型(低音远距离)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3.完整歌曲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第 7 章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二) 8 学时 1.键盘和声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2.伴奏音型(一小节一个和弦)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3.完整歌曲的正谱与移调弹奏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钢琴 1、钢琴 2、钢琴 3、钢琴 4、乐理与视唱。 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 学的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弹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录像对比分析等。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并以实践为主的综合课程。 六、课程考核 (注意:必修课中的考试课程只须说明“见考试大纲”。选修课因不要求编制考试大纲而须具体说明) 1.考核目标: 目标 1:掌握简易式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简易式分解和弦、半分解 和弦伴奏音型编配伴奏、移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目标 2:掌握 3/4 拍简易式伴奏音型、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 3/4 拍简易式 伴奏音型、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编配伴奏、移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目标 3:掌握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扩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扩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编配伴奏、移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目标 4:通过歌曲伴奏编配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发现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美、创 造音乐的美。 2.考核方式:考查。采用现场弹唱的形式。 3.考核内容: - 32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1.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 1: 掌握简易式分解和弦、半分解 和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简易式 第一章 简易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编配伴奏、 第二章 简易式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移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目标 2:掌握 3/4 拍简易式伴奏音型、扩大 课上实践 课下作业 期末考试 课上实践 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 3/4 拍简易式伴奏音型 3/4 拍简易式伴奏音型、扩大式分解和弦伴 第五章 3/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奏音型编配伴奏、移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课下作业 期末考试 目标 3:掌握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 型、扩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法。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一) 课上实践 并能运用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第六章 4/4 拍扩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 课下作业 扩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编配伴奏、移调弹 第七章 4/4 拍扩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二) 期末考试 奏与弹唱歌曲。 目标 4:通过歌曲伴奏编配的学习提升学生 课上实践 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发现音乐的美、感受 第一章至第七章 课下作业 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的美。 期末考试 4.评分标准: 表 2.评分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掌握简易 基本掌握简易式 对简易式分解和弦、 式分解和弦、半 分解和弦、半分 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分解和弦伴奏音 解和弦伴奏音型 的使用方法与弹唱掌 型的使用方法, 的使用方法,能 握不够充分,基本不 能较好地运用到 基本运用到实际 能完成儿歌伴奏的编 实际弹唱中。 弹唱中。 配与弹唱。 课程目标 1: 掌握 简易式分解和弦、半 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的使用方法。并能运 用简易式分解和弦、 半分解和弦伴奏音 型编配伴奏、移调弹 清晰明确地掌握简 易式分解和弦、半分 解和弦伴奏音型的 使用方法,并能熟练 运用到实际弹唱中。 奏与弹唱歌曲。 课程目标 2: 掌握 3/4 拍简易式伴奏 音型、扩大式分解和 弦伴奏音型的使用 方法。并能运用 3/4 拍简易式伴奏音型、 扩大式分解和弦伴 奏音型编配伴奏、移 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充分掌握 3/4 拍简 较好地掌握 3/4 易式伴奏音型、扩大 拍简易式伴奏音 式分解和弦伴奏音 型、扩大式分解 型的使用方法。能够 和弦伴奏音型的 很好地完成弹唱练 使用方法。能够 习。 较好地完成弹唱 练习。 - 326 - 对 3/4 拍简易式伴奏 基本掌握 3/4 拍 音型、扩大式分解和 简易式伴奏音 弦伴奏音型的使用方 型、扩大式分解 法掌握不够充分,基 和弦伴奏音型的 本不能完成儿歌弹 使用方法。基本 唱。 完成弹唱练习。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3: 掌握 4/4 拍扩大式分解 和弦伴奏音型、扩大 式柱式和弦伴奏音 型的使用方法。并能 运用 4/4 拍扩大式 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扩大式柱式和弦伴 奏音型编配伴奏、移 通过课程学习,在 4/4 拍扩大式分解 和弦伴奏音型、扩大 式柱式和弦伴奏音 型的使用方法基础 上能够灵活应用,即 兴弹唱。 通过课程学习, 通过课程学习, 在 4/4 拍扩大式 在 4/4 拍扩大式 对 4/4 拍扩大式分解 分解和弦伴奏音 分解和弦伴奏音 和弦伴奏音型、扩大 型、扩大式柱式 型、扩大式柱式 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 和弦伴奏音型的 和弦伴奏音型的 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 使用方法基础上 使用方法的基础 充分,不能完成即兴 能够较好地完成 上能够基本完成 伴奏弹唱。 即兴弹唱。 即兴弹唱。 学生具有一定的 学生审美能力较 审美能力,编配 弱,在编配与弹 与弹唱作品能够 唱中通过老师不 体现出音乐的 断的引导能够体 美。 现出音乐的美。 调弹奏与弹唱歌曲。 目标 4:通过歌曲伴 奏编配的学习提升 学生具有较高的审 学生的音乐审美能 美能力,编配与弹唱 力,能够发现音乐的 作品充分体现出音 美、感受音乐的美、 乐的美。 创造音乐的美。 学生具有较低的审美 能力,在编配与弹唱 中无法体现出音乐的 美。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辛笛.轻松学钢琴即兴伴奏.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年 1 月第 1 版。 祁萍萍. 幼儿歌曲弹唱曲集. 自编教材。 2.参考资料: 应诗真.教学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年第 2 版。 许卓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一版。 侯德炜 赵木.幼儿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法.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二版。 陈雪慧 王顺仪 张玉幼.歌曲钢琴即兴伴奏训练.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年第一版。 - 32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音乐鉴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19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外声乐、器乐、歌剧、舞剧、音乐剧、儿童音乐等经典作品,其中贯穿中外音乐 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主要艺术成就、重要流派、作曲家及代表作品。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运用讲授、讨论、表演、自主与合作学习、音乐分析等多元化方法,并充分利用文、图、声、像 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课程目的是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开阔学 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大量听赏中外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类型的经典音乐作品,使学生获得音乐欣赏知识和优秀曲 目的积累,进而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想象 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分析、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其艺术素质的整体提升。 目标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积极向上、高雅的审美品味,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目标 2:了解和吸收中外优秀的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目标 3:积累音乐语言,掌握音乐欣赏的知识与方法,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鉴赏 能力。 目标 4:促进心智、创造、教育、思考能力的发展,培养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前提和支撑,课程目标是确定毕业要求 的依据,并根据本课程自身特点与毕业要求相符。本课程目标中的第 1、2 项目标主要对应毕业要求 2 中 “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第 3、4 项课程目标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 提升,与毕业要求 3、4 中“教学育人”和“学会发展”的要求培养相符合(具体详见下表)。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4)人文、科学、艺术素养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M L L M H H H M M H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 32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M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H M (7)保教观念 M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M M M M H H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M (10)综合育人 M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H (12)国际视野 M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L (14)交流合作 M M H H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本课程内容分为九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音乐欣赏基础知识,第二 章至第九章内容从声乐作品、器乐作品、综合艺术作品、儿童音乐作品等方面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主要 与课程目标 2、3 相对应(具体详见下表)。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内容 6 内容 7 内容 8 内容 9 课程目标 1: H 课程目标 2: H H M H L L M M H 课程目标 3: M M M L M M M M H 课程目标 4: M M M H H 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而课程目标基于对学生的毕业要求提 出。因此依据本课程特点,其课程内容主要与毕业要求中“综合素养”相对应,并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贯 穿良好的道德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教学育人、自主学习、反思研究、团队合作等能力,与毕业 目标相契合(具体详见下表)。 - 32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4)人文、科学、艺术素养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M H M M H H H M H H H M H H M M M M M M M H H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7)保教观念 M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M M L H M M L L H M L M M M L L H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10)综合育人 M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H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2)国际视野 M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4)交流合作 第一章 音乐欣赏基础知识 M H M M H M M L M H M H H 2 学时 一.音乐的概念 (一)音乐的含义 (二)音乐的分类 二.音乐的功能 (一)审美功能 (二)认识功能 (三)教育功能 - 33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娱乐功能 三.音乐语言要素 (一)旋律 (二)节奏 (三)速度 (四)力度 (五)音色 (六)音区 (七)调式 (八)调性 (九)和声 (十)复调 (十一)曲式 (十二)体裁 四.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 (一)感官欣赏 (二)情感欣赏 (三)理性欣赏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举例说明音乐的功能与作用。 (二)结合音乐作品,分析其中音乐语言要素的运用。 (三)音乐欣赏的方式是什么?如何深层次的理解音乐作品? 第二章 民歌赏析 4 学时 一.歌唱嗓音的分类 (一)女声 (二)男声 (三)童声 二.声乐演唱形式 (一)独唱 (二)重唱 (三)齐唱 (四)合唱 (五)对唱 (六)轮唱 三.民歌概述 (一)民歌定义 (二)民歌主要特征 (三)汉族民歌类型 四.中外民歌赏析 (一)汉族民歌赏析 (二)少数民族民歌赏析 - 33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外国民歌赏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汉族民歌有哪些类型?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中国北方与南方民歌有何异同? (三)听辨中外经典民歌,分析其民族特点。 (四)演唱本章 5 首民歌作品。 第三章 艺术歌曲赏析 2 学时 一.艺术歌曲概述 (一)艺术歌曲定义 (二)艺术歌曲主要特点 二.常见歌曲体裁 (一)抒情歌曲 (二)叙事歌曲 (三)颂歌 (四)进行曲 (五)舞蹈歌曲 (六)讽刺歌曲 (七)船歌 (八)声乐套曲 三.中外艺术歌曲赏析 (一)中国艺术歌曲赏析 (二)外国艺术歌曲赏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艺术歌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常见的体裁有哪些? (二)艺术歌曲与民歌有何不同? (三)谈谈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 第四章 流行歌曲赏析 2 学时 一.流行音乐概述 (一)流行音乐定义 (二)流行音乐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简述 (四)欧美流行音乐发展简述 二.欧美流行音乐主要流派 (一)爵士乐 (二)布鲁斯 (三)乡村音乐 (四)摇滚乐 三.流行歌曲作品赏析 (一)中国流行音乐赏析 (二)欧美流行音乐赏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 33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欧美流行音乐主要有哪些流派?分别有何特点?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及前景。 第五章 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4 学时 一.中国乐器分类中国乐器及器乐发展概述 (一)中国乐器的分类 (二)中国器乐发展简述 二.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一)中国器乐独奏作品赏析 (二)中国器乐合奏作品赏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中国民族乐器按照制作材料如何分类?分别列举代表乐器。 (二)中国民族乐器按照演奏方式如何分类?分别列举代表乐器。 (三)欣赏作品,写出音乐体会并进行作品分析。 第六章 外国器乐作品赏析 6 学时 一.外国乐器简介与分类 (一)西洋管弦乐队常规乐器的分类 (二)外国乐器发展简述 二.外国乐器演奏形式 (一)独奏 (二)重奏 (三)齐奏 (四)合奏 三.欧洲音乐流派 (一)巴洛克音乐 (二)维也纳古典乐派 (三)浪漫乐派 (四)民族乐派 (五)20 世纪现代音乐 四.外国器乐作品的体裁 (一)舞曲 (二)夜曲 (三)奏鸣曲 (四)协奏曲 (五)交响曲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西洋管弦乐队乐器按照演奏方式如何分类?代表乐器举例。 (二)欧洲音乐流派的特点。 (三)20 世纪西方音乐流派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第七章 歌剧、音乐剧赏析 2 学时 一.歌剧概述 (一)歌剧定义 - 33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中国歌剧发展简述 (三)外国歌剧发展简述 二.歌剧音乐赏析 (一)中国歌剧作品赏析 (二)外国歌剧作品赏析 三.音乐剧概述 (一)音乐剧定义 (二)音乐剧特点 四.音乐剧作品赏析 (一)中国音乐剧作品赏析 (二)外国音乐剧作品赏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常见的歌剧体裁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二)简述中国歌剧的发展,并对代表作品进行音乐分析。 (三)音乐剧创作的主要特点。 第八章 舞剧音乐赏析 2 学时 一.舞剧概述 (一)舞剧定义 (二)舞剧音乐分类 二.舞剧音乐赏析 (一)中国舞剧作品赏析 (二)外国舞剧作品赏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简述中国舞剧与外国舞剧的发展概况。 (二)舞剧中有哪些音乐体裁? (三)谈谈《天鹅湖》中各国不同舞曲风格与特点。 第九章 儿童音乐赏析 8 学时 一.儿童音乐概述 (一)儿童音乐定义 (二)儿童音乐特点 二.儿童歌曲赏析 (一)中国儿童歌曲赏析 (二)外国儿童歌曲赏析 三.儿童器乐曲赏析 (一)彼得与狼 (二)动物狂欢节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运用音乐要素,分析儿童歌曲,并演唱 3 首以上的民歌童谣。 (二)讨论中国儿童歌曲的发展。 (三)结合儿童作品,分组编创小型儿童音乐剧作品。 - 33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音像资料欣赏与听辨、音乐表演、分析与评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图、文、声、 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能力和 鉴赏能力。 六、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取个人与小组合作形式,涉及演唱、听辨、音乐作品分析、创编、专题讲解、论文写作 等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对应。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均分。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音乐欣赏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1 第三章 艺术歌曲赏析 课堂发言、作业、专题论文 第八章 舞剧音乐赏析 通过听赏、分析经典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审美品味。 第一章 音乐欣赏基础知识 第二章 民歌赏析 第三章 艺术歌曲赏析 第四章 流行歌曲赏析 第五章 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课程目标 2 第六章 外国器乐作品赏析 作业、课堂发言 第七章 歌剧、音乐剧赏析 第八章 舞剧音乐赏析 第九章 儿童音乐赏析 通过听赏、分析大量中外音乐作品提升学生人文 素养。 第二章 民歌赏析 第三章 艺术歌曲赏析 第四章 流行歌曲赏析 第五章 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课程目标 3 第六章 外国器乐作品赏析 随堂测试、演唱、听辨、作品分析、 第七章 歌剧、音乐剧赏析 专题论文 第八章 舞剧音乐赏析 第九章 儿童音乐赏析 通过演唱歌曲、听辨乐器音色、分析音乐作品等 多种方式考核学生音乐分析、鉴赏能力。 - 33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 民歌赏析 第四章 流行歌曲赏析 课程目标 4 第九章 儿童音乐赏析 分析讨论、表演展示 开展小组交流与合作,通过搜集作品、团队创编 等形式考核其研究与创造能力。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50 %,包括歌曲演唱、音响听辨、专题讲解、音乐分析、作品创编五部分,评分 标准详见下表: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1.歌曲演唱 等级 音准节奏好、风 优(90-95) 格把握准确、音 乐表现力好 2.音响听辨 准确识别乐器 音色、准确判断 乐曲品种、类型 和风格 音准节奏较好、 较为准确识别 良(75-89) 及格 (60-74) 不及格 (60 以下) 风格把握较为 乐器音色、判断 准确、有一定音 乐曲品种、类型 乐表现力 和风格 音准、节奏、风 格把握基本准 确 音准节奏较差、 风格把握不准 确 3. 专题讲解 思路条理清晰、 内容丰富、语言 表达准确 析 准确、具有创造 力 容合理、语言表 乐基本要素进 现较准确、具有 达较为准确 行全面分析 一定创造力 不太能围绕音 呈现基本准确、 乐基本要素进 基本符合作品 行分析 内容 内容较为合理、 曲品种、类型和 语言表达基本 风格 准确 和风格 全面、深入地分 选材新颖、呈现 选材较新颖、呈 器音色、判断乐 乐曲品种、类型 基本要素进行 基本能围绕音 思路基本清晰、 乐器音色、判断 能够围绕音乐 5.作品创编 思路较清晰、内 基本能识别乐 不能准确识别 4.音乐分析 思路不清晰、内 不能围绕音乐 容杂乱、语言表 基本要素进行 达不准确 分析 呈现不准确、不 符合作品内容 2.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50 %,采取专题论文写作方式进行,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表 6.评分标准 指标 1.符合论文写作格式规 范,按照规定的主题撰写 等级 相应内容。 完全遵照论文写作格式, 优(90-95)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写相 应内容 2.按照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透 内容,围绕音乐基本要素(如 彻,能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 合,进行有价值的实践和探 式、结构、体裁等)进行分析。 讨。 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清 能够围绕音乐基本要素进行 晰,逻辑性强,能与学前教育 全面、深入地分析 专业相结合,进行有价值的实 践和探讨。 - 33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遵照论文写作格式, 良(75-89)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写相 应内容 不太遵照论文写作格式, 及格(60-74)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写相 应内容 不及格 (60 以下) 完全不遵照论文写作格 式,不按照规定的主题撰 写相应内容 基本能围绕音乐基本要素进 行全面分析 不太能围绕音乐基本要素进 行分析 没有围绕音乐基本要素进行 分析 语言表达准确,结构较清晰, 基本能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实 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语言表达较为合理,结构较清 晰,不太能结合学前教育专业 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能结合学 前教育专业实际进行有针对 性的探讨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陈静梅 主编.音乐欣赏.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 李娟 主编.音乐欣赏.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高雁南 主编.大学生音乐欣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高希、秦岭 主编.音乐赏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 33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打击乐》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28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打击乐基础知 识,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以及在音乐中的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今后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有组织打击乐活动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音乐活动中打击乐活动的相关知识。 目标 2:学习、了解打击乐相关基础知识。 目标 3:演奏简单的打击乐作品。 课程思政目标: 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文化自信。 目标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目标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并且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实践结合。 三、授课对象 本科。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单元)幼儿打击乐概论 [教学要求] 1.了解打击乐基本常识 2.了解打击乐在学前音乐活动中的概况 [教学内容] 1.打击乐器介绍 2.打击乐基础知识介绍 3.学前音乐活动领域打击乐活动浏览 [课程思政内容] 1.明确学前教育对于国民教育的重要意义,坚定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政治认同; 2.引导学生认识到办好学前教育是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在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弘扬以爱国、奉献、创新为指向标的爱专业、爱学术、爱行业的精神; - 33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1.打击乐的分类 2.说出不少于五种打击乐器 第二章(单元)多声部打击乐器基础(上) [教学要求] 1.了解打击乐基本常识 2.节奏训练初探 [教学内容] 1.乐器分类法简介 2.打击乐记谱法 3.节奏训练法——曲目 1 [课程思政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得音乐文化简介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1.打击乐的分类法 2.曲目 1 第三章(单元)多声部打击乐基础(中) [教学要求] 1.了解打击乐基本常识 2.节奏训练初探 [教学内容] 1.曲目 1 部分单独练习 2.节奏训练法——曲目 1 配合训练 [课程思政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得音乐文化简介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不同速度下的节奏练习 第四章(单元)多声部打击乐基础(下) [教学要求] 1.多声部打击乐基本常识 2.节奏训练初探 [教学内容] 1.打击乐作品练习——曲目 1 2.曲目完成展示 [课程思政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得音乐文化简介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多声部打击乐第一组练习 第五章(单元)多声部打击乐进阶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掌握多声部打击乐的基本构成 - 33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开始认识音色差异 [教学内容] 1.作品分析——曲目 2 2.不同音色的表现力 3.如何单独练习 4.如何配合练习 [课程思政内容] 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打击乐简介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1.作品分析的必要性 2.音色重点 第六章(单元)打击乐乐器讲解 [教学要求] 1.识别打击乐器 2.对乐器进行分类 [教学内容] 1.从材质上分类 2.从音高分类 3.从音色分类 4.文化分类 [课程思政内容] 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打击乐简介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分类 第七章(单元)打击乐编配(上)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编写打击乐 2.乐器识别与运用 [教学内容] 1.识别乐器 2.选择乐器 3.音乐风格 4.编写 loop [课程思政内容] 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打击乐简介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编配 第八章(单元)打击乐编配(下)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编写打击乐 2.未歌曲编写打击乐伴奏 - 34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1.熟悉乐器 2.了解作品 3.确定风格 4.编写伴奏 [课程思政内容] 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打击乐简介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编配 第九章(单元)幼儿打击乐活动设计 [教学要求] 1.设计思路核心 2.使学生开阔思路、提高兴趣 [教学内容] 1.介绍一些优秀幼儿打击乐游戏: (1)《小乐器唱歌》 (2)《小鼓和小镲》 [课程思政内容]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扎根中国办教育; 2.开发中国特色幼儿园课程,增强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教学讨论与思考题] 幼儿园打击乐活动中的要素 B、课程目标、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1.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H 第二章 M H 第三章 M H 第四章 M H 课程目标 3 第五章 H H 第六章 H 第七章 H M 第八章 H H 第九章 H H 表 2.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思政目标 1 思政目标 2 思政目标 3 第一章 H M M 第二章 M M H 第三章 H - 34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四章 H 第五章 H 第六章 H 第七章 H 第八章 M 第九章 M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分析打击乐作品及课堂实践。(对应课程目标 1、2;思政目标 1、3) 2.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觉学习,自主练习打击乐作品。(对应课程目标 3;思政目标 2)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乐理、钢琴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1.个人或双人打击乐作品一首 基础练习(音阶、和弦连接) 2.小组演奏作品一首 3.乐队作品一首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前 第一单元:打击乐基础 教育音乐活动中打击乐活动 第二单元:节奏知识 的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音色知识 课程目标 2:学习、了解打击 乐相关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3:演奏简单的打击 乐作品。 评价依据 课堂发言、 平时作业 课堂发言、 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平时作业、 平时测试 课堂发言、 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 平时作业、 平时测试 注:课程思政目标的考核基于学生参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作业 1:课堂演奏占总成绩的 30% 2.平时作业 2:课堂演奏占总成绩的 30% 3.平时作业 3:课堂演奏占总成绩的 40% 表3 评价方法 - 34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2 平时作业 3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30% 30% 40% 课程目标 1 30 30 30 课程目标 2 30 30 30 课程目标 课程分目标达成 评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30×(平时作业 1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30×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 +0.40×(平时作业 3 成绩平均 课程目标 3 40 40 40 表4 评分标准 分/分目标总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基本掌握相关基 对相关基础知识及特 础知识及特征。 征掌握不够充分。 基本掌握节奏、 对节奏、节拍、音色、 奏、节拍、音色、 节拍、音色、音 音乐表情的含义及表 音乐表情的含义 乐表情的含义及 达等知识不能理解、 及表达。 表达。 掌握。 通过学习及练习 通过学习及练习 能够比较完整演 能够基本完整演 不能完成综合打击乐 奏综合类打击乐 奏综合类打击乐 作品的演奏,不能掌 作品,能够初步 作品,能够初步 握打击乐编配初级原 掌握打击乐编配 掌握打击乐编配 理。 的原理。 的原理。 课程目标 1:使学生 了解学前教育音乐 清晰明确地掌握相 活动中打击乐活动 关基础知识及特征。 的相关知识。 课程目标 2:学习、 充分掌握节奏、节 了解打击乐相关基 拍、音色、音乐表情 础知识。 的含义及表达。 通过学习及练习能 课程目标 3:演奏简 单的打击乐作品。 够完整演奏综合类 打击乐作品,能够初 步掌握打击乐编配 的原理。 较好地掌握相关 基础知识及特 征。 较好地掌握节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怎样写打击乐》,[美]塞缪尔·所罗门/著,郭小虎、乔春来、宋杨译。 - 34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25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作为学前教育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介绍了音乐与儿童创造力的关系、儿童在音乐中 所具有的创造力潜能,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等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和 掌握有关创造力、创造性艺术、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进一步理解音乐作为一种 创造性艺术能够使儿童的学习更有意义,以及音乐教育应当超越传统技能教学的范畴,着眼于儿童创造力 培养的这一深远价值。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总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有关儿童创造力的背景知识,包括有助于理解创造过程重要性 的各种理论和研究,其目的是建立学生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认识;第二,音乐基本要素与儿童创造力的内 在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儿童自身创造潜能的理解,建立起通过音乐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意识;第三,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其目的是拓展学生有关儿童教育的视野,加强学生以发 展儿童创造力的价值取向。 目标 1:掌握关于创造力的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理解儿童创造力的内涵、表现和特点,掌握儿 童创造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目标 2:明确音乐作为创造性艺术对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儿童参与音乐的特点及其与 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目标 3:了解儿童音乐行为的基本样态、特点及创造力表现,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能的创造力及发展潜能 目标 4: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能够分析幼儿园环境及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儿童音乐行为及其创造 力发展的影响; 目标 5:运用所学知识,有意识地提升音乐素养,审视并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3.保教知识 4.保教能力 8.国际视野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指标点 3.依法执教,遵守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四有” 好老师。 7.具有人文底蕴与人文素养,掌握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 9.具备艺术素养,掌握较丰富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设计、实施与评价教 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创新保教, 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以及生成各种活 动,能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保教活动开展。 31.能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展幼儿园教育。 - 344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 课程目标 1、5 课程目标 3、4 课程目标 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理解儿童的创造力 4 学时 一.创造性与创造力 二.儿童的创造力及其内涵与表现 三.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条件 四.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维度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创造力?儿童是具有创造力的吗?举例证明观点 2.辨析“创造的过程”与“创造的结果” 第二章 音乐与儿童创造力的内在联系 4 学时 一.创造力与音乐创造力 二.音乐作为创造性艺术的重要性 三.音乐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创造力的关系 四.音乐活动中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心理过程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儿童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动机是什么? 2.如何理解“音乐作为一种学习途径”? 第三章 歌唱与儿童创造力 4 课时 一.歌唱的创造性要素 二.儿童自发歌唱及其创造力表现 三.创造性歌唱活动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讨论儿童自发歌唱的形式和作用 2.如何评价儿童的歌唱? 第四章 音乐韵律与儿童创造力 4 课时 一.音乐韵律和律动的创造性要素 二.儿童自发音乐律动及其创造力表现 三.创造性音乐韵律活动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讨论音乐韵律和律动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2.讨论儿童舞蹈教育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儿童舞蹈教育下一个定义。 第五章 音乐欣赏与儿童创造力 4 课时 一.音乐欣赏的创造性要素 二.儿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 三.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 本章思考练习题: - 34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在儿童早期阶段,音乐欣赏的目标有哪些? 2.如何帮助儿童理解音乐形式上的审美特征? 第六章 音乐演奏与儿童创造力 2 课时 一.音乐演奏的创造性要素 二.儿童在音乐演奏中的创造性表现 三.创造性音乐演奏活动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儿童可以演奏哪些乐器来为自己的歌唱伴奏或为音乐伴奏? 2.如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儿童的打击乐器? 第七章 幼儿园环境中儿童的音乐行为及其创造力 4 课时 一.幼儿园环境中儿童自发的音乐行为 二.幼儿园环境中成人引导的儿童音乐行为 三.幼儿园环境对儿童音乐行为及其创造力的影响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要素及优化可能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儿童早期音乐行为的特点及意义? 2.在幼儿园环境中儿童音乐行为受到哪些支持和局限?对于儿童创造力发展有何影响? 第八章 国际主要儿童音乐教育流派对创造力的关注 2 课时 一.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 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三.柯达伊音乐教育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原本性音乐”理念对于儿童创造力发展有何意义? 2.音乐动作思维如何与创造力相联系? 第九章 支持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音乐教育 4 课时 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儿童音乐教育 二.具有创造力的教师 三.创造性学习与学习音乐 四.音乐的口语与书面语 五.没有恐惧感的音乐 六.儿童音乐经验及音乐内容丰富的重要性 七.音乐教育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幼儿教师如何表现自己对音乐的兴趣? 2.如何辨别、选择适合儿童的歌曲和音乐?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建议: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为原则,运用多元 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 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 - 34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理解儿童的创造力 课程目标 1 作业、课堂讨论、论文 第二章 音乐与儿童创造力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 音乐与儿童创造力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歌唱与儿童创造力 课程目标 2 第四章 音乐韵律与儿童创造力 作业、课堂讨论、论文 第五章 音乐演奏与儿童创造力 对创造力的关注 第六章 音乐欣赏与儿童创造力 第三章 歌唱与儿童创造力 第四章 音乐韵律与儿童创造力 课程目标 3 第五章 音乐演奏与儿童创造力 作业、课堂讨论、论文 对创造力的关注 第六章 音乐欣赏与儿童创造力 课程目标 4 第七章 幼儿园中儿童的音乐行为及其创造力 第八章 国际主要儿童音乐教育流派 课程目标 5 第九章 支持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音乐教育 作业、课堂讨论、论文 作业、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创作展示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说明考核方式、所占比例及评分标准。如,论文作业 2 次,调研报告 1 次,占 30%,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2.创造性实践:小组合作创作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展示音乐活动 3. 期末论文质量 小组成员积极合作,熟练运用 优(85-90)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学习的知识,富有热情地创作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并展示,作品具有较强艺术性 观点清晰,能提出自身见解 和童趣 良(80-85) 中(75-80) 比较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合作,能运 用学习的知识,创作并展示活 结构清楚,有一定自身观点 动,作品有一定艺术性和童趣 小组成员基本完成合作,能运 用学习的知识,创作并展示活 动,作品的艺术性和童趣一般 - 347 - 重复已有观点或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期末成绩 本课程通过平时成绩(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期末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 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查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 40%(考勤 10%、课堂提 问和讨论 30%)和 60%(创造性实践 20%、论文 4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王懿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 第 2 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Jon-Roar Bjfrkvold).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M].王毅、 孙小鸿、李明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M]. 穆谦译.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罗文菲尔德.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戈登. 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美版 2003 版)[M]. 余原译.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戴维-波姆. 论创造力.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阿瑞提. 创造的秘密.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Shamshad Hussain. Creativity: Concept and findings. New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Private Ltd., 1988。 Robert J. Sternberg. Handbook of Creativit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Patricia S. Campbell. Songs in Their Heads: music and its meaning in children’s lives[M]。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Michael J. A. Howe. Genius Ecplain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34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音乐剧创编》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3314236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在突出音乐艺术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文学、舞蹈、美术、戏剧等多种综 合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通过学生的小组协作、团队合作研究等开放性、探究式学习模式,使学生了解儿 童音乐剧创作的整体构架与流程,从儿童剧剧本的改编写作,音乐的选择与创编,舞蹈的设计与创编,道 具、布景的构建与制作,舞台排练与表演等多个维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运用课堂讲授、作品分析、课堂讨论、自主与合作学习等多元化方法,并充分利用文、图、声、像等多种 教学手段,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其艺术素 养和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经典音乐剧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儿童音乐剧创作与表演的整体构架与流程,充分调 动其艺术实践的参与性与创造性,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每位同学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 想象、合作、审美、创造等综合能力、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目标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积极向上、高雅的审美品味,塑造健全人格。 目标 2:了解儿童音乐剧创作与表演的整体构架与流程。 目标 3:开发学生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想象、合作、创造等综合能力。 目标 4: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课程思政目标: 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强化 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 目标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并且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实践结合。 目标 3:加强学生综合素养与人文艺术修养,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 学生注重提高艺术技能,增强文化自信,在艺术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目标 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在实践中增强学生职业 认同,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 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三、保教知识 7.具备较好的人文底蕴,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 - 349 - 课程目标 2、4 课程思政目标 1、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保教知识 9.具备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1、3、4 课程思政目标 2、3 15.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 四、保教能力 本,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 课程目标 2、3、4 知识整合的能力,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 课程思政目标 3、4 究实践活动。 七、学会反思 八、沟通合作 八、沟通合作 25.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反思意识和教科研能力,能 课程目标 2、3、 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课程思政目标 2、3 26.认同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课程目标 4 课程思政目标 1、4 28.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合作研究,乐于分享交流合作 经验 课程目标 4 课程思政目标 1、4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音乐剧的魅力与繁荣(2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4,课程思政目标 1、2、3) (一)音乐剧概述与发展 (二)音乐剧在世界各地 (三)音乐剧的表现力与多元化 (四)儿童音乐剧 任务:了解音乐剧发展脉络及艺术特征。 二、经典音乐剧作品赏析(8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4,课程思政目标 1、3) (一)音乐剧作品赏析 (二)从舞台音乐剧到电影 任务:欣赏经典音乐剧作品,讨论、探究其中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 三、儿童音乐剧音乐主题创编(16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课程思政目标 1、2、3) (一)儿童音乐剧剧本写作。 (二)音乐剧中的的灵魂——声音艺术 (三)音乐语言要素的重要功能 (四)音乐主题创编与写作 (五)乐器的使用与配置 (六)音乐剧中的音乐体裁 任务:归纳总结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课上尝试角色音乐主题的创编与写作。 四、儿童音乐剧作品呈现(6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课程思政目标 12、3) (一)作品指导 (二)作品反思、修改 (三)作品呈现 - 35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任务:熟悉剧本,进行演唱、器乐演奏排演,并与对白、舞蹈相融合。 思考练习: 1.儿童音乐剧音乐主题写作、歌词创编、乐器编配; 2.歌曲演唱、乐器演奏。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音乐剧的魅力与繁荣 H H 经典音乐剧作品赏析 H H 儿童音乐剧音乐主题创编 H H H H 儿童音乐剧作品呈现 H H H H 表 3.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目标 1 课程思政目标 2 课程思政目标 3 音乐剧的魅力与繁荣 M M M 经典音乐剧作品赏析 M 儿童音乐剧音乐主题创编 M 课程思政目标 4 H 儿童音乐剧作品呈现 H H H H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作品分析、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明 确儿童音乐剧特征、建构方法与创编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2、4;课程思政目标 3) 2.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经典作品赏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儿童音 乐剧剧本、音乐、舞蹈、道具等环节的创编、设计与制作。(对应课程目标 2、3;课程思政目标 1、2、4) 3.通过自主创编、合作学习、教师指导、演唱、演奏、舞蹈、戏剧表演、手工制作等多元化途径,提 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对应课程目标 1、3、4;课程思 政目标 2、3、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钢琴、乐理与视唱、中外音乐鉴赏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 对应写) 评价依据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目标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 积极向上、高雅的审美品味,塑造 健全人格。 一、二、三 课堂讨论、平时作业、作品表演 - 35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目标 2:了解儿童音乐剧创作与表演 的整体构架与流程。 目标 3:开发学生听觉、视觉、触觉、 形体、语言、想象、合作、创造等 综合能力。 目标 4: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 养、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二、三、四 课堂讨论、平时作业、作品表演 三、四 课堂讨论、平时作业、作品表演 一、二、三、四 课堂讨论、平时作业、作品表演 (二)考核方式 1.剧本写作:占总成绩的 20% 2.音乐创编,占总成绩的 40% 3.舞蹈创编,占总成绩的 10% 4.道具、布景制作,占总成绩的 10% 5.儿童音乐剧呈现:占总成绩的 2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5.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课程 目标 课程 目标 1 课程 目标 2 课程 目标 3 课程 目标 4 道具、服 儿童音乐 装、布景 剧呈现 制作占分 占分比例 比例 10% 20% 20 20 10 20 20 10 30 30 40 40 50 40 20 20 20 20 20 剧本写作 音乐创编 舞蹈创编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占分比例 20% 40% 10% 20 20 30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2×(剧本写作成 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0.40×(音 乐创编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0×(舞蹈创编成绩平均分/分 目标总分) +0.10×(道具、服装、 布景制作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0.20×(儿童音乐剧呈现成绩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对儿童音乐剧作 对儿童音乐剧作 没有达到对儿童音 品有较深的认 品有一定认识、理 乐剧作品的认识、理 识、理解与诠释 解与诠释能力,审 解与诠释能力,审美 能力,审美能力 美能力与人格塑 能力与人格塑造有 与人格塑造有一 造略有提升。 待于培养。 对儿童音乐剧作品 目标 1:树立正确的 有深层的认识、理 审美观念,培养积极 解与诠释能力,审 向上、高雅的审美品 美能力与人格塑造 味,塑造健全人格。 有较大幅度的提 升。 定程度的提升。 - 35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目标 2:了解儿童音 乐剧创作与表演的 整体构架与流程。 非常好地掌握音乐 剧创作的整体构架 与流程,能够灵活 准确地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创编。 较好地掌握音乐 剧创作的整体构 架与流程,能够 较准确地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创 编。 基本掌握音乐剧 创作的整体构架 与流程,对所学知 识基本可以进行 简单的创编。 未掌握音乐剧创作 的整体构架与流程, 对所学知识不能进 行准确的创编。 目标 3:开发学生听 想象力、创造力等 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力、创造力等 想象力、创造力等综 觉、视觉、触觉、形 综合能力得到充分 等综合能力得到 综合能力得到一 合能力有待进一步 体、语言、想象、合 的开发,积极参与 较好的开发,较 定的开发,参与合 开发,参与合作学 作、创造等综合能 合作学习、研究、 积极参与合作学 作学习、交流、分 习、交流、分享不够 力。 交流、分享。 习、研究、交流、 享。 积极。 分享。 目标 4:促进学生艺 术素养、人文素养、 专业能力的全面发 展与提升。 艺术表现力、专业 艺术表现力、专 能力有大幅度提 业能力有一定程 升。 度提升。 艺术表现力、专业 艺术表现力、专业能 能力略有提升。 力有待提升。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赵红、冯桃.幼儿园音乐剧主题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年 1 月第 1 版。 张利、纪艳红.幼儿音乐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年 1 月第 1 版。 - 35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钢琴重奏艺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27 学时:32 学分:2 钢琴重奏艺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美育课程之一。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以“美育”为核心的艺术培养 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领作用。钢琴重奏艺术是一门集艺术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 性、团队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钢琴基础课之上具备多样性、全面性的美育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 类是双钢琴,即两位演奏者各弹奏一架钢琴。另一类是四手联弹,即两位演奏者同在一架钢琴上进行弹奏。 他们不但需要运用大脑的协调能力来控制自己的左右手,还要与合作者保持充分的默契。钢琴重奏艺术的 核心价值体现在既丰富了钢琴的演奏形式,又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且提高学生的合作演奏、音乐感 受、音乐表现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素养。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审美素养,为未来对幼儿的音乐启蒙工 作奠定一定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人格魅力和综合音乐素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 对作品中音乐要素(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等)、弹奏方法(放松、支撑力等)、音乐表现力、想象力、 合作等方面的理解与实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欣赏力及表现力。赋予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 美、创造美的全方位的能力素养。 目标 1:通过欣赏、研究音乐史上不同风格的钢琴重奏作品,分析音乐的美,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目标 2:通过钢琴重奏艺术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节奏控制能力。 目标 3:通过钢琴重奏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心理素质。 目标 4:通过钢琴重奏艺术的学习与实践,从美育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 美、创造美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3.保教知识 指标点 9.具备艺术素养,掌握较丰富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18.能基于对幼儿游戏行为、特点的观察,支持与引导幼儿的 游戏活动。 4.保教能力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设计、实施与评价教 课程目标 2、3 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创新保教, 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以及生成各种活 动,能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保教活动开展。 3.合作交流 36.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合作研究,乐于分享交流合作经验。 - 354 -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钢琴重奏作品的分析与研究 4 学时 一.巴洛克时期钢琴重奏作品的分析与研究 二.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重奏作品的分析与研究 三.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重奏作品的分析与研究 四.20 世纪钢琴重奏作品的分析与研究 五.中国重奏作品的分析与研究 本章思考练习题 重奏作品分析:巴赫《BWV1065》 米约《胆小鬼》 第二章 钢琴重奏作品实践一“基本功篇” 4 学时 一.钢琴重奏合作中的相互倾听 二.钢琴重奏合作中准确的节奏感 三.钢琴重奏合作中旋律的流畅性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相应程度的作品。要求合作时节奏准确、旋律流畅。 第三章 钢琴重奏作品实践二“表现力篇” 4 学时 一.钢琴重奏合作中的音乐力度 二.钢琴重奏合作中的音乐速度 三.钢琴重奏合作中的音色处理 四.钢琴重奏合作中的乐句感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相应程度的作品。要求合作时力度适中、速度稳定、音色优美、乐句分明。 第四章 钢琴重奏作品实践三“音乐风格篇” 4 学时 一.钢琴重奏合作中的音乐情绪处理 二.钢琴重奏合作中对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 三.钢琴重奏合作中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相应程度的作品。要求演奏双方对作品背景有所了解,合作中音乐情绪表达准确、 作品风格准确。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钢琴 1。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 观察、以及音乐会汇报展示等。 - 35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钢琴重奏作品的分析与研究 平时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 第二章 钢琴重奏作品实践一“基本功篇” 平时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3 第三章 钢琴重奏作品实践二“表现力篇” 平时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4 第四章 钢琴重奏作品实践三“音乐风格篇” 平时作业、期末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作品分析作业 1 次,作品演奏作业 1 次,占 40%,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1.符合作业要求,按 照规定的主题完成相 等级 应内容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 优(85-90) 按照规定的主题完成 相应内容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 良(80-85) 按照规定的主题完成 相应内容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 中(75-80) 按照规定的主题完成 相应内容 2.围绕音乐要素(旋律、节奏、调 式、和声等)、弹奏方法(放松、 支撑力等)、音乐表现力、想象力 等)进行学习与演奏 能够围绕音乐要素(旋律、节奏、 调式、和声等)、弹奏方法(放松、 支撑力等)、音乐表现力、想象力 等)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与演奏 基本能围绕音乐要素(旋律、节奏、 调式、和声等)、弹奏方法(放松、 支撑力等)、音乐表现力、想象力 等)进行全面学习与演奏 不太能围绕音乐要素(旋律、节奏、 调式、和声等)、弹奏方法(放松、 支撑力等)、音乐表现力、想象力 等)进行学习与与演奏 3. 能根据美育的要求结合 实际作品认识美、鉴赏美、 表现美、创造美 能根据美育的要求结合实 际作品认识美、鉴赏美、表 现美、创造美 基本能根据美育的要求结 合实际作品认识美、鉴赏 美、表现美、创造美 不太能根据美育的要求结 合实际作品认识美、鉴赏 美、表现美、创造美 2.期末成绩 期末考试形式为音乐会汇报,占 60%,评分标准如下: 考核评分主要依据四个方面----准确度、流畅度、完整性、生动性。 优(85-90) 能很好的掌握钢琴重奏中的力度与速度、声部平衡、乐句与音色等,能准确地诠释作品的风格,具备 很好的音乐表现力。 良(80-85) 能较好的掌握钢琴重奏中的力度与速度、声部平衡、乐句与音色等,能较准确地诠释作品的风格,具 备较好的音乐表现力。 中(75-80) - 35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能基本掌握钢琴重奏中的力度与速度、声部平衡、乐句与音色等,基本诠释出作品的风格,具备一定 的音乐表现力。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张凯 主编.中国当代钢琴二重奏作品选.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美]沃尔特·艾卡德 主编.钢琴四手联弹 44 首---从海顿到斯特拉文斯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美]莫妮卡、特维赛克 主编.钢琴世界经典名曲四手联弹.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美]梅洛迪·伯贝尔 主编.梅洛迪钢琴四手联弹曲集 1-6 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美]盖利·科沃奇克 主编.钢琴四手联弹经典必弹(初级、中级、高级).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8。 晋磊、陈学元 主便.科勒--钢琴四手联弹曲集.宁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2.参考资料: [美]查尔斯·罗森 主编.音乐与情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姚艺君等 主编.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 35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0-3 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02 学时:32 学分:2 0-3 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三大部分(婴儿身心特点、保 育、教育)共八章介绍 0-3 岁婴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日常生活起居的养育策略、防病、安全及教育活动设 计等内容。以“实践”为导向,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与视频分析、亲子活动技能操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 学生巩固正确的保教观念,掌握促进 0-3 岁婴儿的身心健康的策略,熟练掌握 0-3 岁婴儿保育与教育的基 本技能,为未来从事婴儿教育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健康保育观、0-3 岁婴儿生理特点、日常保育措施及防病 急救知识,其目的是树立婴儿身体健康的科学理念,掌握促进婴儿身体健康的策略;第二部分内容是 0-3 岁婴儿动作及心理发展特点,其目的是掌握促进婴儿心理健康的知识;第三部分是 0-3 岁婴儿的教育策略, 其目的是根据婴儿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开展恰当的教育游戏。 目标 1:掌握婴儿健康和保育的基本理念; 目标 2:掌握 0-1 月、2 月-36 月婴儿的生理特点; 目标 3:掌握 0-3 岁婴儿日常起居(营养、睡眠、盥洗、排泄等)的保健措施; 目标 4:掌握防病、急救的措施; 目标 5:了解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心理的发展特点及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 目标 6:能够根据婴儿身心特点设计、开展教育游戏。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观、 2.教育情怀 儿童观和教育观 3.保教知识 11.掌握与理解教育学与学前保教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4.保教能力 13.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施与评价幼儿一日生活活动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3、4、5 课程目标 4、6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目标 5 目标 6 H H M M H 婴儿的营养 M H 婴儿日常起居与活动的保育 M H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科学的健康观与保育观 H 第二章 0-3 岁婴儿的生理特点及保育 第三章 第四章 - 358 - M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婴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 第六章 0-3 岁婴儿动作的发展 第七章 第八章 M M H M H H 婴儿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H H 婴儿游戏活动方案的设计 M H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内容 6 内容 7 内容 8 毕业要求 2: H L L L L L L L 毕业要求 3: M H H H H H H H 毕业要求 4: L M M M H M M H 毕业要求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一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科学的健康观与保育观 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0-3 岁婴儿的健康 (一)健康 (二)0-3 岁婴儿的健康标准 二.0-3 岁婴儿的保育 (一)保育 (二)0-3 岁婴儿保育的内容 本章思考练习题 婴儿健康与保育的关系 第二章 0-3 岁婴儿的生理特点及保育 10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4) 一.新生儿生活的巨变 二.婴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循环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排泄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七)神经系统 (八)感官 (九)免疫系统 三.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四.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 - 35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脐炎 (二)鹅口疮 (三)新生儿硬肿症 (四)新生儿脱水热 (五)新生儿肺炎 (六)新生儿破伤风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新生儿生长发育特点。 2.新生儿常见症状的原因及预防。 第三章 婴儿的营养 第一节 母乳喂养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一.母乳喂养的好处 二.母乳喂养 (一)母乳产生 (二)母乳喂养的原则 (三)母乳喂养的方法 三.其他喂养 第二节 辅食添加 一.辅食添加的意义 二.辅食添加的原则和方法 三.辅食添加的顺序 第三节 婴儿进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 一.婴儿进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婴儿常见进食问题----挑食 本章思考练习题 尝试制定婴儿辅食添加的食谱 第四章 婴儿日常起居与活动的保育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第一节 0-3 岁婴儿的生活作息 一.0-3 岁婴儿的生活作息依据 二.0-3 岁婴儿的生活作息安排 第二节 0-3 岁婴儿的日常起居与活动的保育 一.进食 二.睡眠 三.如厕 四.个人清洁护理 (一)五官的护理 (二)脐部的护理 (三)身体的清洁护理 五.服装卫生 本章思考练习题 婴儿各生活环节的保育 - 36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婴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4) 第一节 0-3 岁婴儿意外事故的原因 一.儿童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托幼机构因素 四.社会因素 第二节 0-3 岁婴儿意外伤害的预防 一.婴儿窒息的预防 二.中毒的预防 三.跌落的预防 四.交通事故的预防 五.触电和溺水的预防 六.烧烫伤的预防 本章思考练习题 婴儿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 第六章 第一节 0-3 岁婴儿动作的发展 4 学时(支撑目标 5)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动作发展的意义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的顺序 第二节 婴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 一.抬头、翻身发展的指导 二.坐动作发展的指导 三.爬动作发展的指导 四.站立和行走动作的指导 第三节 婴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指导 一.抓握动作的指导 二.操作动作的指导 第四节 抚触 一.抚触的介绍 二.抚触的作用 三.抚触的操作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动作发展对婴儿身心发育的意义。 2.婴儿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的练习指导。 第七章 婴儿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6 学时(支撑目标 5) 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二.婴儿注意、记忆学习的特点; 三.婴儿智力的发生; 四.婴儿情绪的发生与发展特点; 五.婴儿社会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特点。 - 36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思考练习题 0-3 岁婴儿认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第八章 婴儿游戏活动方案的设计 2 学时(支撑目标 6) 一.运用游戏对婴儿进行感知觉的训练 二.运用游戏对婴儿进行动作训练 三.运用游戏促进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本章思考练习题 根据婴儿的特点,进行婴儿玩具和游戏的设计。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1.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 2.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 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 析、观察、调查以及见习等。 3.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婴儿保育教育的基本理念。(对 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训室实操等方式,加深学生对 0-3 岁婴儿身心特 点级保育的理解(对应课程目标 2、3、4、5) (3)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视频案例分析、动手操作等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创编亲子游戏及进行亲子 活动的设计。(对应课程目标 6)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绪论 健康、婴儿保育的理念 第二章 0-3 岁婴儿生理特点和健康保育 第三章 第四章 0-3 岁婴儿日常起居的保健措施 第一章 第五章 课程目标 5 课程目标 6 婴儿营养 0-3 岁婴儿疾病的预防 0-3 岁婴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 第六章 0-3 岁婴儿动作的指导 第七章 婴儿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第八章 婴儿游戏活动方案的设计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40% - 362 - 课堂发言、案例分析、作业 课堂发言、作业 课堂发言、案例分析、操作练习 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分析、作业、课堂发言 小组讨论、课堂发言、作业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作业 1:用简单的材料设计婴儿游戏(至少 3 个),并对各游戏的规则及作用进行分析。 等级 分 评价指标 具体要求 得分 值 A B C D 1 .玩具的 设计 2 .游戏的 设计 3.写作 4. 专业 知识 5. 专业 能力 材料的简单易得; 结构性低 游戏玩法明确; 有创造性、趣味性 符合婴儿年龄特点; 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文字流畅、有独 到见解 婴儿生理、心理、动作等的年龄特点的 把握 应用婴儿生理、心理特点对婴儿、材料、 游戏规则进行分析 总成绩 20 18-20 15-17 12-14 0-11 20 18-20 15-17 12-14 0-11 20 18-20 15-17 12-14 0-11 20 18-20 15-17 12-14 0-11 20 18-20 15-17 12-14 0-11 作业 2:小论文:四选一 评价指标 1 .健康和 保育理念 2 .文献 3.写作 4. 专业 知识 5. 专业 能力 等级 具体要求 分 值 A B C D 科学的健康与保育观 20 18-20 15-17 12-14 0-11 把握恰当、丰富、清晰 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文字流畅、有独 到见解 20 18-20 15-17 12-14 0-11 20 18-20 15-17 12-14 0-11 婴儿发展的知识扎实 20 18-20 15-17 12-14 0-11 分析问题能力 有独到见解 20 18-20 15-17 12-14 0-11 总成绩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张燕主编.《婴幼儿发展与活动计划》,北师大出版社。 万钫. 《学前卫生学》,北师大出版社。 《0-3 岁儿童早期教养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孟昭兰. 《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庞丽娟. 《婴儿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 唐敏、李国祥.《0-3 岁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郑玉巧 《郑玉巧育儿百科》化工出版社。 - 363 - 得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12 学时:32 学分:2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家庭教育中心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关的经典理论; 目标 2: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分析和解释家庭教育的实践问题; 目标 3:学会综合分析幼儿成长环境,形成家园共育工作的沟通合作能力。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概述 4 学时 主要内容: 1.家庭教育的特征及重要性 2.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主要理论概况,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所涵盖的范围,灵活掌握概念; 2.理解家庭教育、家庭养育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明确本课的范围和任务。 本章思考题: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第二章 心理学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理论 4 学时 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理论视角 2.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a.微观系统 b.中间系统 c.外层系统 d.宏观系统 3.发展的小生态理论 4.家庭养育的决定因素理论 教学要求: 1.理解生态环境理论视角; 2.掌握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发展的小生态理论和家庭养育的决定因素理论。 - 36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思考题: 1. 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中,如何理解家庭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2. 如何比较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和发展的小生态理论的异同? 第三章 生态系统中的微观系统——家庭 6 学时 主要内容: 1.家庭微观系统中的双向交互作用:家长的社会认知以及人格特质,以及儿童的特点 2.家庭微观系统中,家长教养方式理论以及教养行为 3.家庭微观系统中,父亲角色和祖辈角色 4.家庭微观系统中,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养育的影响 教学要求: 1.理解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微观系统; 2.通过实际的研究案例,理解微观系统中,各种影响亲子互动的因素和不同家长角色。 本章思考题: 1. 选取近期新闻中的一个案例,运用生态系统中的微系统知识来进行分析。 2. 如何看待微观系统中家长和儿童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 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系统 4 学时 主要内容: 1.中间系统中,家园共育,家长与同伴的交流 2.外层系统中,夫妻关系、家长的社交范围对养育的影响 3.宏系统中,文化、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政策对养育的影响 教学要求: 1.理解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其他系统:中间系统、外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2.通过实际的研究案例,理解其它系统中,各种影响家庭养育的因素。 本章思考题: 1. 选取近期新闻中的一个案例,运用生态系统中的微系统知识来进行分析。 2.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如何理解家园共育这项幼儿教师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 家庭养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学时 主要内容:家庭教育和父母养育对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影响: 1.认知发展; 2.社会情绪能力发展; 3.体质发展。 教学要求:理解家庭教育和父母养育对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影响 本章思考题:请通过个人成长的实例,来分析家庭养育对儿童发展各方面的影响。 第六章 不同类型家庭的养育 2 学时 主要内容: 1.流动家庭; 2.离异家庭; 3.遭遇家庭变故的家庭; 4.子女数目不同的家庭。 教学要求:了解家庭养育的多样性。 本章思考题:选取近期新闻中的一个案例,通过不同类型家庭的知识来进行分析。 - 36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七章 不同抚养者的教养 2 学时 主要内容: 1.父母教养; 2.祖辈的隔代教养; 3.保姆的教养; 教学要求:了解不同抚养者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本章思考题:如何看待《虎妈猫爸》中父母和祖辈家长养育间的冲突? 第八章 二孩家庭的适应 2 学时 主要内容: 1.头胎儿童的心理变化和应对; 2.父母的心理变化和应对; 3.祖辈的心理变化和应对。 教学要求:二孩来了家庭成员的心理变化和应对 本章思考题:在全面迎接二孩的时代,如何看待家庭系统中各位人员的适应?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 第九章 如何养育男孩和女孩 2 学时 主要内容: 1.养育男孩的心理知识; 2.养育女孩的心理知识。 教学要求:养育男孩和女孩需要应用不同的心理学知识 本章思考题:通过在幼儿园见习的观察,你认为男孩和女孩在幼儿园行为表现有何异同?如何联系到 家庭中对待他们的异同? 第十章 家庭养育的干预和教育 2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当今流行的家庭养育的干预和教育项目: 1.积极养育项目(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 2.护士家访项目(Nursing Program) 3.了不起的开始(The Incredible Years) 4.巩固家庭项目(Strengthening Families Program) 教学要求:了解家庭养育的干预和教育的途径。 本章思考题:挑选一个家庭养育干预项目,探讨对其进行中国本土化应用的优劣势,以及如何进行本 土化?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儿童发展。 教学方法建议: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家庭 教育中心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促进学生具备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相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 1.考核目标 目标 1:掌握家庭教育中心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关的经典理论; 目标 2: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分析和解释家庭教育的实践问题; - 36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目标 3:学会综合分析幼儿成长环境,形成家园共育工作的沟通合作能力。 2.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课堂讨论和发言,占总成绩 10% (2)平时作业 1-家庭教育主题报告,占总成绩 20% (3)平时作业 2-家园沟通海报,占总成绩 20% (4)期末报告: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 50% 3.考核内容 表 1.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教育中心理学相关的 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的概述、重要理 课堂讨论、小组家庭教育主 基本概念,理解相关 论以及家庭的多样性和多因素,对应第一至九章。 题报告、案例分析作业。 课程目标 1:掌握家庭 的经典理论 课程目标 2:运用心理 学的理论和观点分析 和解释家庭教育的实 践问题 课程目标 3:学会综合 分析幼儿成长环境, 形成家园共育工作的 沟通合作能力 能运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理论、家庭的多样性 和多因素,以及干预项目应用于家庭教育案例的 分析中,对应第一至十章。 通过所学到的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理论、规律和 概念,对幼儿成长环境和家园共育工作进行分析, 对应第二至十章。 课堂讨论、小组家庭教育主 题报告、案例分析作业。 课堂讨论、小组家庭教育主 题报告、案例分析作业。 4.评价标准 表 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掌握家 庭教育中心理学相关 的基本概念,理解相 关的经典理论 课程目标 2: 运用心 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分 析和解释家庭教育的 实践问题 课程目标 3: 学会综 合分析幼儿成长环 境,形成家园共育工 作的沟通合作能力 90-100 优 清晰明确地掌握 家庭教育中心理 学相关的基本概 念,很好地理解 相关的经典理论 熟练地运用心理 学的理论和观点 分析和解释家庭 教育的实践问题 充分地综合分析 幼儿成长环境, 形成家园共育工 作的沟通合作能 力 75-89 良 较好地掌握家庭 教育中心理学相 关的基本概念, 较好地理解相关 的经典理论 较好地运用心理 学的理论和观点 分析和解释家庭 教育的实践问题 较好地综合分析 幼儿成长环境, 形成家园共育工 作的沟通合作能 力 - 367 - 60-74 中/及格 基本掌握家庭教 育中心理学相关 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解相关的经 典理论 基本能运用心理 学的理论和观点 分析和解释家庭 教育的实践问题 基本能综合分析 幼儿成长环境, 形成家园共育工 作的沟通合作能 力 0-59 不及格 对家庭教育中心理学 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 不透彻,对经典理论 的认识不足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 观点分析和解释家庭 教育的实践问题时存 在偏僻 分析幼儿成长环境不 充分,形成家园共育 工作的沟通合作能力 的能力不足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庞海波著,《家庭教育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参考资料: 缪建东著,《家庭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陈璟著,《当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第二版),2018 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沟通研究中心著,《家庭教育手册(第二版)——动力沟通之家庭教育篇》, 科学出版社,2017 年。 (美)戈登著,琼林译,《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年。 - 36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13 学时:32 学分:2 “儿童心理学经典实验”是“心理学概论”、“儿童发展概论”等理论教学的深化与补充,具有较强 的实践性,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拟介绍儿童研究领域的 一系列经典实验,以实践环节为主。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深入、系统地认识各种心理现象,掌握个体 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儿童发展研究的特殊性,掌握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原则、重要方法与 技术手段,同时培养学生从事儿童发展研究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 1.目标 1:掌握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类型和研究方法; 2.目标 2:通过课堂中英文讲授与实验操作,熟悉各项经典实验的基本流程; 3.目标 3:能够根据研究兴趣选择研究问题,独立开展研究设计与研究实施。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0.掌握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幼儿身心发 3.保教知识 展规律、学习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有特殊需求幼儿的身心发展 课程目标 1、2、3 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8.国际视野 29.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课程目标 2 30.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儿童发展实验的基本问题 8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儿童发展研究与实验设计 第二节 儿童发展实验中的伦理与道德 第三节 实验报告撰写方法与样例 教学要求:掌握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概念,了解儿童发展的实验设计类型与方法。 重点、难点:儿童发展实验设计。 本章思考练习题 - 36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解读一篇实验类报告 第二章 儿童身体与动作发展 (学时 6)(支撑课程目标 2、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婴儿期的成长与动作发展 第二节 婴幼儿及儿童期的精细动作发展 第三节 儿童大肌肉群的动作发展 第四节 儿童身体与动作测量与评估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实验流程,了解实验设计类型和原理。 重点、难点:在掌握基本实验流程的基础上,做到融会贯通。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做实验 第三章 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 (学时 6)(支撑课程目标 2、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感知觉与注意发展实验 第二节 儿童记忆发展实验 第三节 儿童思维与语言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实验流程,了解实验设计类型和原理。 重点、难点:在掌握基本实验流程的基础上,做到融会贯通。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做实验 第四章 动机与行为调控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儿童动机与兴趣实验 第二节 儿童情绪和情感实验 第三节 儿童行为调节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儿童动机与兴趣实验、情绪表达与理解实验、行为调节和抑制测量实验。 重点、难点:在掌握基本实验流程的基础上,做到融会贯通。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做实验 第五章 社会认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6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2、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认知发展实验 第二节 个性发展实验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点红实验、心理理论实验、延迟满足实验、陌生情境实验,了解实验设计类型和原理。 重点、难点:在掌握基本实验流程的基础上,理解其背后的实验设计原理。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做实验 - 37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儿童发展实验的基本问题 H M M 第二章 儿童身体与动作发展 M H M 第三章 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实验 M H M 第四章 动机与行为调控实验 M H M 第五章 社会认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实验 M H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类型和 研究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1) 2.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见习观察、实验理解各项实验的流程及如何做实验。(对应课程目标 2、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心理学概论、儿童发展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掌握儿童心理学研究中 的实验设计类型和研究方法。 课程目标 2:通过中英文课堂讲授与 实验操作,熟悉各项实验的基本流 程。 课程目标 3:能够根据研究兴趣选择 研究问题,独立开展研究设计与研究 实施。 考核内容 第一章 儿童发展实验的基本问题 评价依据 课堂讨论 第二章 儿童身体与动作发展 第三章 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实验 课堂发言、实验动 第四章 动机与行为调控实验 手操作、实验报告 第五章 社会认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实验 第二章 儿童身体与动作发展 第三章 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实验 课堂发言、实验动 第四章 动机与行为调控实验 手操作、实验报告 第五章 社会认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实验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实验课动手操作占 40% 3.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 37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实验报告占总 实验课动手 成绩的 50% 操作占 40% 40 10 课程目标 1 平时出勤及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堂发言占 分比例 10% 分目标达成度={0.5×(实验报告成 34 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4×(实 课程目标 2 20 70 33 课程目标 3 30 20 33 验动手操作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 +0.1×(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 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掌握 清晰明确地掌握儿 较好地掌握儿童 能基本掌握儿童 儿童心理学研究中 童心理学研究中的 心理学研究中的 心理学研究中的 的实验设计类型和 实验设计类型和研 实验设计类型和 实验设计类型和 研究方法。 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较好地掌握各项 基本掌握各项实 实验的基本流 验的基本流程, 程,并较为熟练 并基本能操作各 操作各实验。 实验。 较好地根据研究 基本能根据研究 兴趣选择研究问 兴趣选择研究问 题,较好独立地 题,基本能独立 开展研究设计与 地开展研究设计 研究实施。 与研究实施。 课程目标 2: 通过 中英文课堂讲授与 实验操作,熟悉各项 实验的基本流程。 课程目标 3: 能够 根据研究兴趣选择 研究问题,独立开展 研究设计与研究实 施。 充分掌握各项实验 的基本流程,并熟练 操作各实验。 很好的根据研究兴 趣选择研究问题,并 独立开展研究设计 与研究实施。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儿童发展实验指导[M]. 秦金亮,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 372 - 对儿童心理学研究中 的实验设计类型和研 究方法的掌握不透充 分,理解存在偏颇或 认识不足。 没有掌握各项实验的 基本流程,并不会操 作各实验。 根据研究兴趣选择研 究问题存在困难,不 能独立地开展研究设 计与研究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03 学时:32 学分:2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隶属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幼儿教师培养的知识模块,是学前教育 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儿童间的个体发展差异和特殊教育需要、学前特殊 教育的政策和体系、特殊儿童教育评估与单一被试设计研究、各类特殊儿童的发展特征与学习策略,以及 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理论与策略等。 二、课程目标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最新理论和循证实践,为学生从事与特殊儿童 相关的教育和干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1:认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了解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特殊儿童观、特殊儿 童发展观和特殊儿童教育观。 ●目标 2:掌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应对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不同需求。 ●目标 3:进一步加深对学前特殊教育的认识,培养并提高学生从事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毕业要求二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 【教育情怀】 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毕业要求二 6. 尊重幼儿人格,尊重个体差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 【教育情怀】 心、细心,乐观向上,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毕业要求三 【保教知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1 10.掌握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幼儿身心 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有特殊需求幼儿的身心 课程目标 2 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毕业要求四 16.能鉴别幼儿个体差异及特殊需求,并给予恰当的支持与 【保教能力】 指导,实施融合教育。 课程目标 2、3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 毕业要求四 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 【保教能力】 能力,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生成 各种活动,创新保教。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 373 -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下图列出了本课程的内容结构。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1)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概述,(2)各类特 殊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和(3)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与研究。 第一章 特殊需要儿童及其教育概述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儿童的个体差异 二.特殊儿童 1.特殊儿童的定义 2.特殊儿童的类型 三.认识特殊儿童 1.拉马克的进化论 2.孟德尔的遗传学 3.高尔顿的优生学 4.马克思的辩证法 四.特殊教育 1.特殊教育的内涵分析 2.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 3.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 4.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 - 37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思考练习题: 如何理解儿童的“特殊需要”以及“特殊教育需要”? 导致各国特殊儿童出现率(prevalence)差异大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第二章 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和体系 2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 一.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 1.国外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 2.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 二.学前特殊教育的体制与模式 1.学前特殊教育的体制 2.学前特殊教育的模式 本章思考练习题: 比较各国学前特殊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我国学前特殊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评估和教育方案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特殊需要儿童的评估 1.评估的概念 2.评估的过程 3.评估的层次 二.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方案 1.个别化教育计划 2.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3.个别化衔接服务计划 本章思考练习题: 幼儿园教师应该怎样对待班级里的特殊儿童,如何为其提供服务? 第四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 1.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成因 2.情绪与行为障碍的表现 3.情绪与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发展 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2.几种典型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2.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策略和教育原则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为了满足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应当对教育环境、教育策略等做出哪些调整? 第五章 多动症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多动症 1.多动症的成因 2.多动症的表现 3.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 - 37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多动症的发展历程 1.婴幼儿期的多动症 2.儿童期的的多动症 3.青少年期的的多动症 4.成年期的多动症 三.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干预 1.多动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2.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策略和教育原则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为了满足多动症儿童的特殊需要,应当对教育环境、教育策略等做出哪些调整? 第六章 孤独症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孤独症 1.孤独症的成因 2.孤独症的表现 3.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 二.孤独症的治疗 1.医学治疗方法 2.其他治疗手段 三.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干预 1.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2.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和教育干预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为了满足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要,应当对教育环境、教育策略等做出哪些调整? 第七章 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语言发展障碍 1.语言发展障碍的成因 2.语言发展障碍的表现 3.语言发展障碍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 二.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发展 1.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特征 2.儿童语言发展障碍的类型 三.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1.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2.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策略和教育原则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为了满足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应当对教育环境、教育策略等作出哪些调整? 第八章 特殊需要儿童的幼儿园融合教育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一.融合教育概述 1.融合教育的概念 2.幼儿园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二.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37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幼儿园融合教育的主要理念和原则 2.幼儿园融合教育的方法 三.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分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为什么要在普通幼儿园中教育特殊需要幼儿? 幼儿园融合教育要遵循哪些原则?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第九章 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单一被试设计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一.单一被试设计的概述 1.单一被试设计的定义和特征 2.单一被试设计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的意义 二.单一被试设计的类型 1.撤销设计 2.多重基线设计 3.交替处理设计 4.变更标准设计 三.单一被试设计的数据分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找一篇单一被试设计在特殊教育中运用的文章,分析单一被试设计是如何回答该研究的研究问题以及 如何测量和呈现研究数据?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概述 H M M 课程模块 2 各类特殊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M H M 课程模块 3 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与研究 M M H 课程模块 1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见习观察,使学生认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了解儿 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特殊儿童观、特殊儿童发展观和特殊儿童教育观。(对应课程目标 1) 2.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录像与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学前特殊 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灵活应对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不同需求。(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活动录像与案例分析、见习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特殊教育 的认识,培养并提高学生从事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录像、案例分析、 观察以及见习等。 - 37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目标 ●目标 1:认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了解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特殊儿童观、特殊儿 童发展观和特殊儿童教育观。 ●目标 2:掌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应对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不同需求。 ●目标 3:进一步加深对学前特殊教育的认识,培养并提高学生从事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发言和讨论、小组合作与汇报,占总成绩的 50% 2.期末考查:论文,占总成绩的 50% (三)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 认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了解 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特殊 课程模块 1 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概述 课程模块 2 各类特殊儿童的发展与 儿童观、特殊儿童发展观和特殊儿童教育观 课程目标 2: 掌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应对特殊儿童发展与 学习的不同需求 课程目标 3: 进一步加深对学前特殊教育的 认识,培养并提高学生从事学前特殊教育工 作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 课程模块 3 评价依据 课堂讨论、期末考 核 课堂发言、期末考 核 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与 研究 课堂发言、期末考 核 (四)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认识儿 童间的个体差异,了 解儿童的特殊教育需 要,树立科学合理的 特殊儿童观、特殊儿 童发展观和特殊儿童 教育观 课程目标 2: 掌握学 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应对特殊儿童发 展与学习的不同需求 90-100 优 通过课程学习,树 立正确的特殊儿童 观、特殊儿童发展 观和特殊儿童教育 观 充分掌握学前特殊 儿童教育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能 够灵活有效地应对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 习地不同需求 表 4.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75-89 60-74 良 中/及格 通过课程学习, 树立较为正确的 特殊儿童观、特 殊儿童发展观和 特殊儿童教育观 较好地掌握学前 特殊儿童教育的 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能够较好 的应对特殊儿童 发展与学习的不 同需求 - 378 - 0-59 不及格 通过课程学习, 树立基本正确的 特殊儿童观、特 殊儿童发展观和 特殊儿童教育观 对特殊儿童观、特殊 儿童发展观和特殊儿 童教育观的部分观点 存在偏颇或认识不足 基本了解学前特 殊儿童教育的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基本能够应 对特殊儿童发展 与学习的不同需 求 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了解得不够充分或 存在认识不足,不能 应对特殊儿童发展与 学习的不同需求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3:进一步 加深对学前特殊教育 的认识,培养并提高 学生从事学前特殊教 育工作的素质和能 力。 清晰明确地认识学 前特殊教育,具备 了从事学前特殊教 育工作的素质和能 力 对学前特殊教育 有较好的认识, 较好地具备了从 事学前特殊教育 工作的素质和能 力 对学前特殊教育 有基本的了解, 基本具备了从事 学前特殊教育工 作的素质和能力 对学前特殊教育的认 识不够充分,完全不 具备从事学前特殊教 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雷江华.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雷江华,方俊明.特殊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雷江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李闻戈.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陈彩琦.多动症的心理研究与矫治[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王梅等.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刘昊.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教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邓猛.融合教育实践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胡佩诚.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胡佩诚、伍新春.行为矫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江琴娣.特殊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张微.学习障碍的评估与矫正[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昝飞.行为矫正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克雷格.肯尼迪.教育研究中的单一被试设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 37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与教育测量》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14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发展出发,介绍基本理论、测量误差的来源以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各种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信度和效度时应注意的问题;项目分析理论,项目难度和 区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问卷的编制过程和施测;测验分数的解释等。同时,本课程通过智力、人格等 经典的幼儿量表的操作,让学生做中学,学会科学地选择测评工具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估,并能够标准化实 施测验并解释分数的意义,从而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国内外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学会选择和 科学地使用量表对婴幼儿进行心理与教育研究,并能编制简单的问卷,学会数据收集和分析,并对结果进 行客观推导,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目标 1:理解并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目标 2: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形成过程,并能编制简单的问卷。 目标 3:熟悉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各种类别以及它们的适当使用。 目标 4:运用基本的方法学与统计工具评价心理与教育测验使用的适当性。 目标 5:能够正确选择和科学如何使用婴幼儿心理与教育测验,并能标准化施测和解释测验结果。 表 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3.保教知识 7.学会反思 指标点 10.掌握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幼儿身心发 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25.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反思意识和教科研能力,能用所学 知识创造性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3、5 课程目标 2、4 三、授课对象 第四学期,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 心理与测量学概述 4 学时 一.测量界定 二.测量的要素 三.测量的四种水平: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比率量表(ratio scale) - 38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心理与教育测量 五.心理与教育测验 六.心理与教育测验和调查 七.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 八.心理与教育测量和测验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信度 2 学时 一.测量误差 二.经典真分数模型 三.信度的定义 四.信度系数 五.信度的估计方法 六.使用信度系数 七.影响测验信度系数的因素 八.提高信度的方法 第三章 效度 2 学时 一.效度界定 二.效度的理论 三.效度和信度的关系 四.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五.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 六.效度证据的不同来源 七.内容效度 八.构想效度 九.效标关联效度:实证效度 十.解释和使用效度系数 十一.影响测验效度的因素 十二.提高测验效度的方法 第四章 项目分析 4 学时 一.难度计算 二.测验难度水平的确定 三.项目难度的转换 四.项目区分度的意义。 五.项目区分度的估计方法 六.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七.区分度的相对性 八.具体步骤 九.选答异常 十.实例 第五章 测验分数转化与常模 4 学时 一.转化的特征 二.转化的目的 - 38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转化的方法 四.标准化样组:常模团体 五.制定常模的过程 六.常模的相对性 课堂练习:埃森克人格测验的测试和分数转换 1 学时 七.智龄 八.年级当量与顺序量表 九.对发展量表的评价 十.智商 第六章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6 学时 一.问卷与量表区别 二.问卷的编制方法 三.测验的编制过程 四.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正确看法 五.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管理和选择 六.测验的实施 七.测验的计分 八.对心理与教育测验分数的恰当解释 第七章 智力测验 6 学时 一.智力概念及其理论 二.传统智力测验的发展 三.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四.瑞文推理智力测验 五.韦氏智力测验 施测体验:韦氏学龄前智力量表 六.儿童智能 50 项测验 第八章 人格测验 4 学时 一.人格及其特性 二.典型的人格理论 三.人格测量的发展 四.人格测量的困难 五.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 六.人格测验的类型 七.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 八.艾森克人格量表 九.几种幼儿人格测验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教育统计与 spss 软件应用。 教学方法建议: 1.通过讲授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国内外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从理论上通 晓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施心理与教育测验、 SPSS 数据处理的应用,初步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的使用和解释技能。 - 38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通过课外阅读国内学术论文阅读,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发展的最新动态,让学生能够所学测量理论 和原理应用于实践。 4.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大胆清楚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善于吸取别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明辨 是非,提高对客观现象的洞察力。 六、课程考核 1.考核目标:检测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念;是否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及技能; 并结合我国中国国情及幼儿发展特点,初步学会修订问卷。 2.考核方式:考查。由 3 个方面组成。课堂活动参与、出勤,占总成绩的 10%;平时作业 2 个,每个 占总成绩的 15%,共 30%;期末考核以论文报告形式完成,占总成绩的 60%。 3.考核内容: (1)心理测量基本概念和原理,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概念和意义。 (2)心理与教育测验和问卷的编制过程。 (3)选择问卷。 (4)问卷的质量,计算各类指标。 (5)标准化施测和解释结果。 4.评分标准: 表 2.评分标准 指标 课堂活动参与、出勤 平时作业 期末论文报告 等级 态度认真很。逻辑很清晰,语 优(90 分 积极参与课堂,表现优秀, 言表达优秀。数据分析准确到 以上) 全勤 位,很好地掌握了心理与教育 测量的知识和应用。 态度比较认真。逻辑比较清晰, 良 积极参与课堂,表现良好 (80-89) 秀,全勤 语言表达比较流畅。数据分析 准确,比较好地掌握了心理与 教育测量的知识和应用。 中 外文献,选题理论价值高,实 用性强。书写规范,很好地掌 握了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知识 和应用。 态度端正。能够较认真阅读国 内外文献,选题有较高的理论 和实用价值。书写规范,较好 地掌握了心理与教育测量的 知识和应用。 态度端正。逻辑基本清晰,语 态度端正。能够认真阅读国内 言表达准确。数据分析正确, 外文献,选题有一定的意义。 基本掌握了心理与教育测量的 书写规范,基本掌握了心理与 知识和应用。 教育测量的知识和应用。 态度端正。逻辑性和语言表达 态度端正。能够结合所阅读的 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尚可, 尚可。数据分析需要进一步挖 国内外文献,选题有一定的意 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基本可 (70-79) 以,全勤 及格 态度端正。能够认真阅读国内 (60-69) 全勤 掘,基本掌握了心理与教育测 义。书写规范,心理与教育测 量的知识和应用。 量的知识和应用情况尚可。 - 38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态度不端正。文不对题,或数 态度不端正。阅读文献量少, 不及格 不参与课堂,缺勤。缺勤三 据分析不正确,且有缺失。没 选题没有什么价值。格式混 (0-59) 次以上,课程考核不及格。 有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知识 乱,没有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 和应用。 的理论和应用。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郑日昌等.心理测量与测量(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7。 2.参考资料: 张厚粲等.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 4 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 L.克罗克、J.阿尔吉纳.经典和现代测验理论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戴海崎等.心理和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7。 金瑜.心理测量(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1。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 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 操作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 的操作与应用(第 2 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11。 - 38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11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 本课程围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由实践到理论逐步展开。在实践部分涉及幼儿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 康、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幼儿教师的情绪调节、幼儿教师的压力管理、幼儿教师时间管理、幼儿教师的人 际交往、幼儿教师的家庭关系处理等;在理论部分,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运用的基础上,拓宽视野,从哲 学层面思考人的本质、生命与发展、健康与生活、心理健康、未来与建构等。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从 微观和宏观角度建构心理健康理论;学会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应对方式及技巧;帮助幼儿教师提 升职业幸福感,助力专业发展。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宏观和微观理论,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 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学会积极应对,并保持良好的状态。 目标 1:掌握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宏观和微观理论。 目标 2:理解并辨析幼儿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目标 3:掌握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应对方式。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指标点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观、 儿童观和教育观 三、授课对象 第二学期,本科一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部分:实践 第一章 幼儿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 4 学时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的阶段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五.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六.幼儿教师职业发展各阶段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章 何为幸福 2 学时 - 385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什么是幸福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影响幼儿教师幸福感的因素 四.如何提升幸福 第三章 幼儿教师的压力与调适 4 学时 一.幼儿教师的工作负荷 二.影响幼儿教师压力的因素 三.应对压力的放松技巧 第四章 时间管理 2 学时 一.时间管理的必要性 二.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第五章 情绪管理 2 学时 一.情绪及相关理论 二.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三.何进行情绪调适 第六章 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4 学时 一.人际交往及理论 二.同事关系 三.如何进行同事关系处理 四.亲师关系 五.家园互动中如何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六.师幼关系 七.如何建立师幼关系 第七章 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后花园” 2 学时 一.感情问题 二.如何处理家庭关系 三.朋友圈的故事,如何与朋友们相处 第八章 幼儿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 2 学时 一.适应不良 二.角色冲突 三.心身疾病 四.职业倦怠 五.神经症 第二部分:理论 第九章 人的本质问题 2 学时 一.生与死的本质问题 二.人的认识与哲学思考 三.人的认识与工业革命 四.马克思的人的本质命题 第十章 生命与发展问题 2 学时 一.生命与文化 - 38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西方的生命文化 三.中国的生命文化 四.健康要义 第十一章 健康与生活问题 2 学时 一.文化与生活方式 二.个人与健康 三.健康的公共性与制度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问题 2 学时 一.心理健康的界定与变化 二.心理健康的学科理解 三.理论与实践模型 第十三章 未来与建构 2 学时 一.全球化 二.关系 三.发展 四.平衡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 教学方法建议: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或活动的方式,结合课堂提 问、课堂答疑、课堂讨论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基础及应对方式、技巧。 2.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讨论问题,增强学生感性经验,提高学生心理资本,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外建立多种信息联系方式(如微信群、公邮、手机等)进行课外答疑。 4.运用多媒体、网络在线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与 质量。 六、课程考核 1.考核目标:检测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和端正的态度,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领域运用知 识和能力,是否能成为有开阔视野及心理能量的幼儿教师。 2.考核方式:考查。由 3 个方面组成。课堂活动参与、出勤,占总成绩的 20%;平时作业 2 个,占总 成绩的 30%;期末考核以论文报告形式完成,占总成绩的 50%。 3.考核内容:幼儿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表现及应对策略。 4.评分标准: - 38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2.评分标准 指标 课堂活动参与、出勤 平时作业 期末论文报告 等级 态度端正。能够认真阅读国内 外文献,选题理论价值高,实 优(90 分 用性强。书写规范,很好地掌 以上) 握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知 识理论和应用。 态度端正。能够较认真阅读国 态度比较认真。逻辑比较清晰, 内外文献,选题有较高的理论 积极参与课堂,表现良好 语言表达比较流畅。比较好地 良(80-89) 和实用价值。书写规范,比较 秀,全勤 掌握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知 好地掌握了幼儿教师心理健 识理论和应用。 康的知识理论和应用。 态度端正。能够认真阅读国内 态度端正。逻辑基本清晰,语 外文献,选题有一定的意义。 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基本 言表达准确。基本掌握了幼儿 中(70-79) 书写规范,基本掌握了幼儿教 可以,全勤 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理论和应 师心理健康的知识理论和应 用。 用。 态度端正。能够结合所阅读的 态度端正。逻辑性和语言表达 国内外文献,选题有一定的意 及格 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尚可, 尚可。基本掌握了幼儿教师心 义。书写规范,基本掌握了幼 (60-69) 全勤 理健康的知识理论和应用。 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理论 和应用。 态度不端正。阅读文献量少, 不参与课堂,缺勤。缺勤 态度不端正。文不对题,基本 不及格 选题没有什么价值。格式混 三次以上,课程考核不及 掌握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知 (0-59) 乱,基本掌握了幼儿教师心理 格。 识理论和应用。 健康的知识理论和应用。 态度认真很。逻辑很清晰,语 积极参与课堂,表现优秀, 言表达优秀。很好地掌握了幼 全勤 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理论和 应用。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师德修养与教师心理健康/杨春茂主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 2.参考资料: 幼儿教师心理调适/蒋慧, 吴舒莹, 马晓梦编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10。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王永.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王瑜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学校健康教育概论/王建平.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 西方健康教育思想史/王建平.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 38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预防及干预》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10 学时:32 学分:2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预防及干预”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的有关内容为基础,结合幼儿园的课程和实践的情况,旨在使学生掌握、识别、理解这些问题和教育干预 的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含义、性质与特点、预防及干预措施,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幼 儿心理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重点引导学生将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有关知识 和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进行结合,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做好职前知识储备。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包括 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录像分析、观察与调查、见习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问题的基本概念、性质与特点等基本问题,理解幼儿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的价 值与意义。 目标 2:了解幼儿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其干预方法,能对幼儿园实习、实践中的常见心理问题进 行分析 目标 3: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形成较强的专业认同感,并能用所学 理论及观点分析解释实践问题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2.教育情怀 3.保教知识 3.保教知识 6.综合育人 5.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观、 儿童观和教育观 10.掌握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幼儿身心发 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11.掌握与理解教育学与学前保教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20.理解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培育幼儿良 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能力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 389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1、2 课程目标 1、2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学科的学科属性和定位 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生理-认知-行为的理解方式 三.怎样看待遇到问题的儿童 四.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二)怎样看待遇到问题的儿童? (三)如何理解学前教育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四)学前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 第二章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和常见原因分析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和典型的案例 (一)常见的认知问题 (二)常见的行为问题 (三)常见的情绪问题 二.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原则、理念和流派 (一)行为主义流派 (二)认知主义流派 (三)人本主义流派 (四)其他理论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二)?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 (三)行为主义流派的主要干预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如何善用强化和惩罚矫正和塑造行为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总览幼儿园以及幼儿家庭中奖励和惩罚的多种形式 二.奖励和惩罚的心理学原理 三.奖励和惩罚的具体实施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实施奖励? (二)如何实施惩罚? (三)如何使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建立幼儿的行为习惯? 第四章 儿童说谎问题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理解儿童谎言 (一)谎言在人类物种演化中的意义; (二)谎言在个体发展中的含义 (三)不同类型的谎言 二.谎言的机制 (一)谎言的发展机制 (二)谎言的环境机制 三.怎样对待儿童谎言 本章思考练习题 - 39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幼儿说谎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分类有哪些? (二)如何应对幼儿说谎? (三)见习观察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应对措施。结合现实分析思考,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 者,应如何看待幼儿说谎? 第五章 违拗对抗(ODD)行为和课堂捣乱行为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识别和分析违拗对抗(ODD)行为 二.掌握违拗对抗行为 (一)教育者的自我反思和环境塑造 (二)行为塑造 三.课堂捣乱行为的原因 四.课堂捣乱行为的矫治策略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违拗对抗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应对幼儿课堂捣乱行为? 第六章 胆小鬼——儿童恐怖症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理解恐怖情绪 二.恐怖症的表现及不同类型 (一)对身体、动物、自然现象等的恐怖 (二)学校恐怖症 三.恐怖症的教育策略 (一)调节情绪和信念基线 (二)系统脱敏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恐怖症和恐怖情绪有哪些区别? (二)如何应对幼儿的恐惧情绪? (三)如何应对幼儿的恐怖症? 第七章 儿童焦虑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儿童焦虑的表现 二.儿童焦虑的成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三.儿童焦虑的教育对策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 (二)系统脱敏治疗 (三)行为治疗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焦虑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二)如何应对幼儿焦虑? 第八章 儿童抑郁症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儿童抑郁症的表现和类型 (一)急性抑郁 - 39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慢性抑郁 (三)隐匿性抑郁 二.儿童抑郁症的成因 (一)压力性事件 (二)环境因素 三.儿童抑郁症的矫治策略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二)如何区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 第九章 儿童攻击行为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了解不同类型的儿童攻击行为和欺负行为 (一)攻击行为和欺负行为 (二)攻击行为中的不同角色 (三)攻击行为的危害 二.攻击行为的物种起源和个体发展情况 (一)攻击行为的物种起源 (二)攻击行为的个体发展起源 三.攻击行为的矫治策略 (一)认知的方法 (二)行为的方法 (三)世界范围内知名的攻击干预项目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攻击行为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二)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攻击行为? (三)见习观察幼儿发生的攻击行为并记录。 第十章 儿童的退缩行为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儿童退缩行为的表现 二.儿童退缩行为的原因 (一)遗传的原因 (二)后天环境的成因 三.掌握儿童退缩行为的矫治对策 (一)认知矫治方法 (二)行为矫治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幼儿退缩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二)如何矫治不同类型的攻击行为?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第二章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和常见 课程目标 1 H H - 392 - 课程目标 2 M H 课程目标 3 M M 课程目标 4 M M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原因分析 第三章 如何善用强化和惩罚矫正和塑造 行为 第四章 儿童说谎问题 第五章 违拗对抗(ODD)行为和课堂捣乱 行为 第六章 胆小鬼——儿童恐怖症 第七章 儿童焦虑 第八章 儿童抑郁症 第九章 儿童攻击行为 第十章 儿童的退缩行为 H H M M H M H M H M H M H H H H H M M M M M M M M M M H M M M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文献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理解对其进行预防与干预的价值与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课堂学习、课堂讨论、实习观察等方式,促进学生了解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达特点和预 防与干预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见习观察、网络在线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 师观,并能用所学理论及观点分析实践案例。(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学前卫生学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问题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至第十章中幼儿常见心理问 课堂活动与讨论、 性质与特点等基本问题,理解幼儿心理问题 题的基本概念、成因、分类、特点等 平时作业、观察报 预防与干预的价值与意义。 基本问题 告 课程目标 2:了解幼儿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 题及其干预方法,能对幼儿园实习、实践中 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章至第十章中幼儿常见心理问 题的常见表现、主要干预方法 课堂活动与讨论、 平时作业、观察报 告 课程目标 3: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儿 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形成较强的专业认 第一章至第十章中幼儿常见心理问 课堂活动与讨论、 同感,并能用所学理论及观点分析解释实践 题的产生原因、感想、应对方法等 平时作业 问题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25%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25% - 39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观察报告:占总成绩的 4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5.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观察报告占 分比例 40% 课程目标 1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占分比例 2 占分比 25% 例 25% 40 40 40 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言占分比 例 10% 50 分目标达成度={0.4×(观察报 告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分)+0.25×(平时作业 1 成绩 课程目标 2 30 30 30 25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25×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3 30 30 30 25 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掌握幼儿 能基本掌握幼儿 常见心理问题的 常见心理问题的 含义、性质与特 含义、性质与特 点等基本问题, 点等基本问题, 较好地理解进行 初步理解进行早 早期预防与干预 期预防与干预的 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与意义。 课程目标 1:掌握幼 清晰明确地掌握幼 儿心理问题的基本 儿常见心理问题的 概念、性质与特点等 含义、性质与特点等 基本问题,理解幼儿 基本问题,深刻理解 心理问题预防与干 进行早期预防与干 预的价值与意义。 预的价值与意义。 较好地了解幼儿 课程目标 2:了解幼 儿常见的心理和行 为问题及其干预方 法,能对幼儿园实 习、实践中的常见心 理问题进行分析 充分了解幼儿常见 常见心理问题的 心理问题的产生原 产生原因、常用 因、常用的预防和干 的预防和干预方 预方法,对实习、实 法,对实习、实 践中遇到的幼儿心 践中遇到的幼儿 理问题能进行熟练 心理问题能进行 地分析和干预 较好地分析和干 预 - 394 - 基本了解幼儿常 见心理问题的产 生原因、常用的 预防和干预方 法,对实习、实 践中遇到的幼儿 心理问题能进行 基本分析和干预 对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的含义、性质与特点 等基本问题掌握不充 分,不能理解进行早 期预防与干预的价值 与意义。 不能较好了解幼儿常 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 因、常用的预防和干 预方法,对实习、实 践中遇到的幼儿心理 问题难以进行有效分 析和干预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课程学习, 课程目标 3:通过课 通过课程学习,树立 树立较为正确的 程学习,树立正确的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 儿童观、教育观、 儿童观、教育观、教 观、教师观,形成较 教师观,形成较 师观,形成较强的专 强的专业认同感,能 强的专业认同 业认同感,并能用所 用所学理论及观点 感,能用所学理 学理论及观点分析 深刻地分析解释实 论及观点较为深 解释实践问题 践问题 刻地分析解释实 践问题 通过课程学习, 树立较为正确的 儿童观、教育观、 教师观,初步形 成专业认同感, 能用所学理论及 观点分析解释实 践问题 对儿童观、教育观、 教师观的部分观点存 在偏颇或认识不足, 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尚 不明确,不能用所学 理论及观点分析解释 实践问题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王萍 主编.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参考资料: 莫源秋.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诊断与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 39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比较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06 学时:32 学分:2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本科生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对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问题,如学前比较教育的界定与 价值、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等,以及世界主要区域和国家的学前教育历史、现状与现存问题等进行系统介 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性比较分析和介绍。以此客观反映当今世界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 势,并思考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包括 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录像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学前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研究方法等。 目标 2:了解各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的学前教育发展动态。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7.学会反思 24.能够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课程目标 1、2 三、授课对象 第六学期,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 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理论 6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 一.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一)比较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二)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三)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什么是比较教育学? 2.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代表人物和思想有哪些? 3.什么是学前比较教育? 4.学前比较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 39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 国别学前教育发展 2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第一节 亚洲学前教育 一.中国学前教育 (一)中国教育概况 (二)中国学前教育沿革 (三)中国学前教育现状 (四)中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二.日本学前教育 (一)日本教育概况 (二)日本学前教育沿革 (三)日本学前教育现状 (四)日本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三.印度学前教育 (一)印度教育概况 (二)印度学前教育沿革 (三)印度学前教育现状 (四)印度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第二节 北美学前教育 一.美国学前教育的背景与发展 二.美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一)美国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价值 (二)美国学前教育的办学体制与机构状况 (三)美国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责和管理体制 (四)美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五)美国学前教育的师资状况 三.美国学前教育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第三节 欧洲学前教育 一.英国学前教育 (一)英国教育概况 (二)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三)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四)英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二.法国学前教育 (一)法国教育概况 (二)法国学前教育沿革 (三)法国学前教育现状 (四)法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三.德国学前教育 (一)德国教育概况 (二)德国学前教育沿革 (三)德国学前教育现状 - 39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德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四.北欧学前教育 (一)北欧教育概况 (二)挪威学前教育现状与主要特点 (三)芬兰学前教育现状与主要特点 (四)瑞典学前教育现状与主要特点 (五)冰岛学前教育现状与主要特点 第四节 大洋洲学前教育 一.澳大利亚学前教育 (一)澳大利亚教育概况 (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沿革 (三)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现状 (四)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二.新西兰学前教育 (一)新西兰教育概况 (二)新西兰学前教育沿革 (三)新西兰学前教育现状 (四)新西兰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中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日本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经验有哪些? 3.印度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经验及现存问题有哪些? 4.美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经验有哪些? 5.英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经验有哪些? 6.法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经验有哪些? 7.北欧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经验有哪些? 8.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与经验有哪些? 第三部分 国际学前教育发展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国际教育思潮 (一)终身教育 (二)全民教育 (三)全纳教育 二.国际组织 (一)OECD (二)UNESCO (三)UNICEF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不同国际组织对学前教育的关注点分别是什么? 2.试比较 OECD 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 3.OECD 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存在哪些共性问题? - 39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第一部分 学前比较教育概论 H 课程目标 2 第二部分 国别学前教育发展 H 第三部分 国际学前教育发展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文献阅读与分析、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学前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代 表人物、研究方法等。(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小组合作学习、录像分析、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学生了解各主要国家、 国际组织的学前教育发展动态。(对应课程目标 2)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学概论、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史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1:了解学前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研究方法等 评价依据 第一部分 学前比较教育概论 课程目标 2:了解各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的学 第二部分 国别学前教育发展第三部 前教育发展动态 分 国际学前教育发展 课堂讨论、 期末作业 课堂发言、小组报 告、期末作业 (二)考核方式 1.平时出勤及课堂发言:占总成绩的 10% 2.个人作业与小组报告:占总成绩的 30% 3.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 6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出勤及 平时作业占分 期末论文占 比例 30% 分比例 60% 课程目标 1 10 30 50 课程目标 2 90 70 50 课程目标 课堂发言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10% - 399 - 分目标达成度={0.3×(平时作业成 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6×(期 末论文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0 ×(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了解学前比较教 对学前比较教育 育的发展历程, 的发展历程和代 了解几个代表人 表人物有所了 物,理解学前比 解,基本理解学 较教育的研究方 前比较教育的研 法。 究方法。 较好地了解各主 基本了解各主要 对各主要国家、国际 要国家、国际组 国家、国际组织 组织的学前教育发展 织的学前教育发 的学前教育发展 动态了解得不够充分 展动态。 动态。 或存在认识不足 深入了解和梳理学 课程目标 1:了解学 前比较教育的发展 历程、代表人物、研 究方法等。 前比较教育的发展 历程,熟知一些代表 人物及其观点,理 解、掌握并熟练运用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 究方法。 课程目标 2:了解各 主要国家、国际组织 的学前教育发展动 态。 充分了解各主要国 家、国际组织的学前 教育发展动态。 不清楚学前比较教育 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 物,对学前比较教育 的研究方法的掌握不 足。 注:*平时作业、期末论文等成绩的评分标准见单独附件-成绩考核说明。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霍力岩等.学前比较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周采. 比较学前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曹能秀. 学前比较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杨汉清. 比较教育学[M](第三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曹能秀. 美英日三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周兢. 国际学前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约瑟夫•托宾等. 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蒙•科克伦. 儿童早期教育体系的政策研究[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霍力岩等. 美、英、日、印四国学前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美]乔治•S•莫里森著,祝莉丽,周佳,高波译. 学前教育:从蒙台梭利到瑞吉欧(第十一版)[M]. 北 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 40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04 学分:2 学时:32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本科生的选修课程。本课程重点从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我国学前教育机 构相关的政策法规、幼儿教师相关的政策法规、幼儿权利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近年我国重要学前教育政 策解读等方面展开。旨在使学生客观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及事业发展现状,认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政策法规需求,并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锻炼和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在解决幼儿 园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运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我国主要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的体系与规定的主要内容, 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我国当前有哪些主要的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及其对规范和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 展做出了哪些具体规定;第二部分是运用相关法规政策进行案例分析,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法 规与政策规定剖析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将法 规政策知识运用于实际案例分析的能力。 目标 1: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内涵、法规体系,熟悉几部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内容。 目标 2:明确幼儿园、幼儿、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熟悉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目标 3:能够运用相关 法规政策规定分析学前教育实际案例。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4)人文、科学、艺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6)保教知识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H H H H H H L L L M M M M M L L M - 40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L M L L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 M (10)综合育人 M L H M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M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L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M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L (14)交流合作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1 课程内容 2 课程内容 3 课程内容 4 课程内容 5 课程目标 1: H M M M H 课程目标 2: M H H H M 课程目标 3: L H H H L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2)教育情怀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H H H H H M M L M M M M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L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4)人文、科学、艺 M M M - 40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L M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M H H H M M H H H M L L L L M M M M M M M M M M L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 与育人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2)国际视野 L L L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4)交流合作 第一章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M M M L L L 3 学时 一.基本概念辨析 (一)学前教育政策 (二)学前教育法规 二.我国学前教育法的渊源与体系 (一)我国学前教育法的渊源 (二)我国学前教育法的体系 三.学前教育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一)学前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二)学前教育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 四.我国主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览 (一)我国主要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概览 (二)我国重要学前教育政策概览 本章思考练习题: - 40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狭义的学前教育法律内涵指什么? 2.学前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什么? 3.学前教育法律责任有哪几种? 第二章 学前教育机构相关政策法规 12 学时 一.举办幼儿园的程序要件 (一)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相关法律法规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二)具体办园手续相关规定 1.公办园办园手续 2.民办园办园手续 3.案例分析 二.举办幼儿的实体要件 (一)组织机构与章程的相关规定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二)各类合格人员的相关规定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三)选址、场地与设备、设施等相关规定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四)办园经费相关规定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在我国,举办幼儿园的程序要件有哪些? 2.我国城市幼儿园的登记注册机关是哪里? 3.幼儿园的“小宪法”指的是什么? 4.依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2013 年),我国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标准班额分 别是多少? 5.举办幼儿园的实体要件包括哪四个方面 ? 6.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七条明确禁止的收费项目是哪两项? 7.我国幼儿园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三个渠道? 第三章 幼儿教师相关政策法规 10 学时 一.幼儿教师政策法规的基本问题 (一)幼儿教师职业定位与法律身份 (二)幼儿教师基本权利与义务 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标准相关规定 (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规定 1.相关规定解析 - 40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案例分析 (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相关规定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三.幼儿教师三大制度相关规定 (一)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相关规定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二)幼儿教师聘任制度相关规定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三)幼儿教师职称制度相关规定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四.幼儿教师权益保障相关规定 (一)教育教学权 (二)科学研究权 (三)指导评价权 (四)获取报酬待遇权 (五)民主管理权 (六)进修培训权 (七)案例分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我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法律身份是如何界定的? 2.依据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对于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教师,应予何种处罚? 3.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第四章 幼儿权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 6 学时 一.幼儿权利保护的政策法规依据 (一)主要法律 (二)主要法规 二.幼儿人格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 (一)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保护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二)隐私权、肖像权、著作权的保护 1.相关规定解析 2.案例分析 三.幼儿意外事故相关政策法规 (一)幼儿园幼儿伤害事故概述 (二)幼儿园幼儿伤害事故处理相关政策法规 - 40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案例分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2.关于幼儿生命权、身体权及健康权等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新增了哪一章? 3.我国 2012 年颁布的专门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校车管理的法规是哪部? 4.哪三方面的健康侵害均构成侵害公民的健康权 ? 第五章 我国重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2 学时 一.我国重要学前教育法规解读 (一)新《幼儿园工作规程》 (二)《幼儿园管理条例》 二.我国重要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三)《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 年-2013 年)》、《北京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 划(2015-2017 年)》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新《幼儿园工作规程》主要有哪些修订? 2.比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异同?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学概论、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视频分析、 观察、调查以及见习等。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作业、课堂发言 第二章 学前教育机构相关政策法规 课程目标 2 第三章 幼儿教师相关政策法规 作业、课堂发言 第四章 幼儿权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 课程目标 3 第五章 我国重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作业 2 次,占 60%,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 406 - 作业、课堂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1.作业的规范性 2.作业的质量水平 3. 作业的创新性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结构分明,表达准确,逻辑非 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他人未 完成 常清晰 提出的点子 比较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具有结构性,表达较为切合主 整体比较中规中矩,在某一点 完成 题,比较有逻辑 上有自己的想法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能看出结构,表达基本切中主 完成 题,逻辑性一般 等级 优(85-90) 良(80-85) 中(75-80) 重复已有的观点或设计 2.期末成绩 案例分析考查,占 40%,评分标准如下: 每个案例 20 分(其中法规依据 10 分,判断分析 10 分)。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杨莉君,李洋.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M]. 武汉: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林雪卿. 幼儿教育法规(修订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李红霞、朱萍、周玲玲《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魏真,华灵燕.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蔡迎旗.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李生兰. 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理解与运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李广海,马焕灵,陈亮.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 40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07 学分:2 学时:32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代管理学、教育管理 学以及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应用 性。一所高质量的托幼机构的教师必须受过良好的训练、并具有广博的知识。管理者也必须要有足够的能 力来面对机构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挑战。该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概述,介绍管理者的角 色与职责、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幼儿园管理实务,例如计划、筹办、筹集资金、组 织等;第三部分讨论如何维持托幼机构的保教质量及各部门管理的实务。 二、课程目标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代管理学、教育管理 学以及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应用 性。 该课程教学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幼儿园工作实务,讲授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 论、内容与操作,运用大量实用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 力,为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幼儿园管理的基本认识、操作能力与审思意识。 目标 1:了解现代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道我国目前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幼儿园管 理体制,形成对我国学前教育比较宏观的视野; 目标 2:理解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原则、内容、原则,熟悉幼儿园管理过程与目标管理,能够运用幼 儿园管理理论分析幼儿园实践案例。 目标 3:能够掌握与运用幼儿园的人员、财务、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幼儿园初步的管理实践 工作; 目标 4:能够对幼儿园管理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检查与总结的一系列工作,对幼儿园管理中 实例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观点等。 目标 5:明确幼儿园管理对园所发展、保教目标实现的意义,能够有组织与团队意识,能够在团队中 营造较好的氛围,认可组织文化。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M M M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1)师德规范 - 408 - 课程目标 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L H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L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4)人文、科学、 M M L M M H 艺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M H M M L H M L L H L H H L H H M H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L M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M L M L H H M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M H L M M H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4)交流合作 - 40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内容 1 内容 2 L M 课程目标 2: 内容 3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5: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L M 内容 8 内容 5 L M L M M 内容 7 内容 10 内容 11 M H M H L M M 内容 12 内容 13 L 内容 9 内容 6 M H 课程目标 4: 内容 4 课程目标 1: L 课程目标 2: L L L M 课程目标 3: H H M M H M 课程目标 4: L M L M M 课程目标 5: M M L L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毕业要求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内容 6 内容 7 H M L H H H H M M L L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L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4)人文、科学、 M H M M M L 艺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H M (5)信息素养 - 41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M H H M M H M H H M H L M M H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H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H L M H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M H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H L M M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H M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L L M M H M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L M (14)交流合作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内容 8 内容 9 内容 10 M M H M L 内容 11 内容 12 内容 13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M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M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H L (3)健康素养 - 411 - H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4)人文、科学、 M L M 艺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L M H H M L L M M H H L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M H M H H H L M L H H H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M M L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H L M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L H L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M L H H M H 第一章 幼儿园管理概述 2 课时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4)交流合作 一.管理概念与职能 1.组织与管理的概念 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3.管理的职能 二.管理的内容 - 41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人员管理 2.财和物的管理 3.时间和信息的管理 三.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幼儿至上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服务性原则 四.幼儿园计划管理 1.计划的制定 2.计划执行中的管理 3.计划的检查和总结 思考题及作业: 1.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幼儿园计划制定、实施和检查的基本要点? 第二章 幼儿园的筹建 2 课时 一.幼儿园的策划与申办 1.开办幼儿园的主体资格 2.幼儿园的基本类型以及等级划分 3.幼儿园的定位和运营情况预测 二.幼儿园开办的物质准备 1.幼儿园的选址和总平面图设计 2.幼儿园的建筑要求 3.幼儿园的设备要求 三.幼儿园开办的人员配备 四.其他准备 思考题及作业: 1.主体不具有开办幼儿园的资格? 2.幼儿园人员配备的原则。 阅读资料: 1.《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部令(2016) 第三章 幼儿园管理体制与组织文化建设 4 课时 一.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 1.幼儿园组织机构的特点 2.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3.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的模式 二.幼儿园管理制度 1.制定管理制度的作用 2.管理制度的类型 3.制定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 41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执行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三.幼儿园的领导体制 1.园长的任职条件和主要职责 2.园长的影响力 四.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 1.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 2.幼儿园组织文化的特征 3.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 4.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的方法 思考题及作业: 1.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阅读资料: 1.徐爱晖.《温州幼教模式见证社会力量办幼教历程》.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4 2.张燕,邢利娅.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路易斯·戈麦斯-梅西亚,戴维·鲍尔金,罗伯特·卡迪著. 管理学——人·绩效·变革(第三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第 5,6 章 第四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管理 6 课时 一.幼儿园环境概述 1.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2.幼儿园环境的构成 3.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管理的原则 二.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创设与管理 1.室内主题墙的创设与管理 2.区角活动的创设与管理 3.多功能室环境的创设与管理 三.幼儿园室外环境的创设与管理 1.集体游戏场地 2.游戏器材 3.户外绿地 4.玩沙区 5.玩水区 6.种植区 7.饲养区 四.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与管理 1.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关系 2.创设有利于同伴交往的环境 3.创设和谐的师师关系 思考题及作业: 1.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2.谈谈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精神环境 - 41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 4 课时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涵义、流程及原则 1.保教结合与班级管理 2.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原则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具体措施 1.入园环节 2.盥洗环节 3.餐点环节 4.午睡环节 5.集体活动 6.区域活动 7.户外活动 8.离园环节 思考题及作业: 1.幼儿园一日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简介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第六章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 2 课时 一.幼儿园保健工作的意义 1.工作人员与幼儿健康检查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3.开展体育锻炼 4.幼儿园卫生管理 5.幼儿园传染病管理 6.幼儿园意外伤害管理 二.幼儿园膳食营养管理 1.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 2.严格执行操作制度 思考题及作业: 1.结合实例谈谈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 2.简述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幼儿园财务与档案管理 2 课时 一.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概述 2.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幼儿园档案管理 1.幼儿园档案的概念和涵义 2.幼儿园档案管理的价值 3.幼儿园档案的分类 4.幼儿园档案管理的流程和要求 思考题及作业: 1.幼儿园财务预算有哪些基本原则 - 41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园档案如何分类 第八章 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2 课时 一.幼儿教师的招聘 1.招聘途径 2.资格审查与考核 3.教职工试用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1.基本理念 2.基本内容 3.实施建议 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专业发展的内涵 2.专业发展的途径 四.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职业道德的内涵及作用 2.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思考题及作业: 1.教师队伍的构建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九章 幼儿园危机管理 2 课时 一.幼儿园危机的类型及特点 1.类型 2.特点 二.幼儿园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预防性原则 2.制度性原则 3.组织性原则 4.及时处理原则 5.日常演练原则 6.以人为本原则 7.教育性原则 三.幼儿园常见危机管理策略 思考题及作业: 1.幼儿园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2.常见的幼儿园危机及其管理 第十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 2 课时 一.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1.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 2.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内容 3.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原则 4.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途径 二.幼儿园与社区 - 41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利用社区资源的意义 2.社区教育资源的内容 思考题及作业: 1.谈谈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 2.幼儿园家长工作有哪些基本途径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案例、视频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 讲授、课堂研讨、小组合作学习、见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熟悉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六、课程考核 1.平时考核方式 (1)平时作业:40%(平时作业 5 次) (2)出 勤:10% 表 5.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指标 1.作业的规范性 2.作业的质量水平 3. 作业的创新性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结构分明,表达准确,逻辑非 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他人未 常清晰 提出的点子 比较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具有结构性,表达较为切合主 整体比较中规中矩,在某一点 完成 题,比较有逻辑 上有自己的想法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能看出结构,表达基本切中主 完成 题,逻辑性一般 等级 优 (90-100) 完成 良(89-80) 中(79-70) 合格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未按 (69-60) 重复已有的观点或设计 结构不清楚,表达、缺乏逻辑 时完成 存在抄袭现象 2.期末成绩 期末展示,占 50%,评分标准如下。 指标 等级 1.准备的充足性 2.团队合作 3.准确性 4.创新性 完全符合该类活动 优(90-100) 准备非常充分 分工明确,合作完成 组织要点或主题的 点子新,视觉效果强 理论思想 良(89-80) 中(79-70) 准备较为充分 在某些环节不充分 有分工,合作程度一 般 有分工,部分成员参 与 - 417 - 比较符合该类活动 某一个点上有想法, 组织要点或主题的 整体比较中规中矩, 理论思想 比较有设计美感 基本符合该类活动 组织要点或主题的 理论思想 主题大众化,设计感 较弱,表演平淡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合格(69-60) 准备不充分 分工不明确,主要个 人学生完成 不太符合该类活动 组织要点或主题的 设计与表演完成,无 理论思想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幼儿园管理指南》(套装共三册),朱家雄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 《幼儿园管理》,张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 《幼儿园管理的 50 个典型案例》,程凤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幼儿园管理》,高庆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 - 418 - 吸引性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阅读与综述撰写》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15 学分:2 学时:32 课程简介: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展开深入的学习,文献阅读与综述撰写是必备的研究基础与科研技巧。 《文献阅读与综述撰写》作为学前教育本科阶段的专业选修课,旨在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科研方法与 技巧。本课程围绕文献的搜集、选择、阅读与综述撰写(即“搜”、“选”、“读”、“写”)四个方面 设计具体课程内容。 首先,从文献的作用、类型、搜集渠道与技巧切入,奠定课程后续内容所需的必要基础。然后,围绕 不同类型的文献及其质量评判标准,阐述文献选择的参考要件。接下来,在选定的文献中,以文献相关性 与重要性为依据,介绍不同文献的阅读方法与批判性分析技巧。最后,在前述基础上,重点讨论如何将相 关文献的阅读记录与批判分析进行归类、整理与综合,并采用合适的写作方式与论述逻辑将文献综述以论 文成稿的形式表达。总之,本课程期望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学人提供一份充分说明文献阅读与综述 撰写技巧且较易习得与操作的指导手册,助力于其后继的科研阅读与写作探索。 二、课程目标 文献作为学术研究的入门基础,需要全面且有效的掌握,才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顺利展开。《文献阅 读与综述撰写》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献及其文献综述等方面的“搜”、“选”、“读”、“写”技能 技巧,了解文献、文献检索、文献分析、文献综述撰写等相关方面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文献 质量评估与筛选标准,提升文献阅读的水平与综述撰写的质量。 目标 1:能够合理利用各类数据库进行有效的文献信息检索 目标 2:正确认识各类文献质量的评价标准,能够对文献资料进行相应的评估,并做出合理选择与整理 目标 3:能够对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系统性阅读与批判性分析 目标 4:掌握文献综述撰写的行文逻辑与表述形式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4)交流合作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H L M H H M L 课程目标 3 H L H L M - 419 - 课程目标 4 H L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文献搜集及其技术 文献选择及其标准 H M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文献阅读与评判性 分析 文献综述的呈现 H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H H M M H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简要说明,具体详见下表)。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文献搜集及其技 文献选择及其标 文献阅读与评判性分 文献综述的呈 术 准 析 现 H L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H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 (14)交流合作 H M H H H L M M 第一章 如何搜?文献搜集及其技术 8 学时 一.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导论 二.文献与文献综述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类型 三.文献搜集的常用技术 四.文献搜集的基础策略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文献有哪些类型? 2.文献搜集有哪些常用的数据库与技术? 3.文献搜集可以采用哪些基本的策略? 第二章 如何选?文献选择及其标准 8 学时 一.中文期刊文献的筛选 二.中文学位论文的厘选 三.中文学术著作的挑选 - 420 - L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外文期刊文献的拟选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不同类型文献(中文期刊文献、中文学位论文、中文学术著作、外文期刊文献)都有哪些选择的参 考标准? 2.如何评估所搜集到文献的质量? 第三章 如何读?文献阅读与评判性分析 8 学时 一.相关文献的速读 二.核心文献的精读 三.文献阅读的记录与整理 四.文献阅读中的批判性分析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如何速读一组与研究主题相关程度较低的文献? 2.重点文献该如何进行精细化阅读? 3.如何对阅读后的文献进行记录与整理? 4.如何系统性阅读与批判性分析相关文献? 第四章 如何写?文献综述的呈现 8 学时 一.按照研究主题呈现的综述 二.涉及研究方法的综述 三.关照研究结论的综述 四.文献综述呈现的形式与逻辑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如何选用适宜的文献综述呈现方式? 2.文献综述的撰写有哪些内在逻辑与表现形式?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等。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文献搜集及其技术 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与发言 课堂参与、小组汇报、第一次文献评阅 文献选择及其标准 作业 课堂参与、小组汇报、第二次文献评阅 文献阅读与评判性分析 作业 文献综述的呈现 课堂参与、小组汇报、期末论文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 42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由课堂参与、文献评阅以及小组汇报构成。具体包括考勤指标(10 分,占比 10%)、个人论 文作业 2 次(25 分,20%),小组汇报 1 次(25 分,20%)。 课堂参与 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程的汇报、分享与问题讨论(10 分,占比 10%)。 文献阅评 阅读两篇重点文献(一篇中文,一篇英文,皆为期刊文献),撰写并提交文献的阅读反思作业(25 分, 占比 20%)。作业提交时间要求分别为:第八周上课之前提交第一篇关键文献的阅评作业;第十二周上课 之前提交第二篇关键文献的阅评作业。阅评文献为参考文献中带**的两篇文章。 小组汇报 根据选课人数,将全班分为 11(暂定)个小组,每个小组需选定相关文献。这份文献阅读要求分组共 读,并以公开讲座的方式进行汇报分享(25 分,占比 20%)。从第五周开始至第十六周,每周选定一个小 组进行公开的文献分享汇报讲座,其他小组则需要进行点评。 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1.课堂出勤全勤 与积极参与 能够保证课堂全 优(85-90) 勤,且在课堂教学 2.符合作业要求,按 照规定的主题撰写 相应内容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 中积极参与互动 写相应内容 能够保证课堂全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 良(80-85) 勤,较为积极的参 与课堂讨论 3. 能有效进行小组 4.能与小组成员合作, 合作,并结合所选文 各自分工负责并完成 献进行有批判性的 公开文献阅读与分析 汇报与讨论 汇报 能根据文献分析的 相关理论,并结合实 际进行有批判性汇 报与讨论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 写相应内容 基本能根据文献分 析的相关理论,并结 合实际进行有批判 性汇报与讨论 可与小组成员通力合 作,分工明细且各自负 责,公开汇报效果明显 小组成员间的分工比 较明细且合作较好,公 开汇报效果比较好 不太能根据文献分 课堂出现缺勤,并 中(65-80) 在课堂参与积极 程度不高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 析的相关理论,基本 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 能结合实际进行有 太明晰,且合作一般, 写相应内容 批判性的汇报与讨 公开汇报效果一般 论 不能根据文献分析 差(0-60) 课堂缺勤次数超 完全不符合作业要 的相关理论,且不能 小组成员间分工混乱, 过 3 次,无课堂参 求,未能按照规定的 与实际相结合进行 且完全没有合作,公共 与 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批判性的汇报与讨 汇报效果差 论 2.期末成绩 本课程期采用课程程期末论文的方式来进行考核。 要求撰写一篇 3000-5000 字的文献综述(40 分,占比 50%)。从第十六周至截止日期之间,都可以提 - 42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交本课程的考查论文作业。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芬克, & 齐心. (2014). 如何做好文献综述.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马奇, 麦克沃伊, 陈静, & 肖思汉. (2011).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 上海: 上海教育出 版社。 2.参考资料: 于惠力. (2008). 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库珀, & 刘洋. (2010). 如何做综述性研究.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查普曼, & 桑凯丽. (2012).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指南.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参考期刊文献: **喻本伐,张汶军,郑刚.理想天穹下的那道彩虹——百年前儿童公育思潮的蔚然蒸腾[J].教育研 究,2019,40(07):51-62。 沈洪成.教育下乡:一个乡镇的教育治理实践[J].社会学研究,2014,29(02):90-115+243-244。 李召存.以儿童为本:走向“为了儿童”与“基于儿童”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5(07):9-13。 谢 爱 磊 , 洪 岩 璧 . 社 会 资 本 概 念 在 教 育 研 究 中 的 应 用 — — 综 述 与 评 论 [J]. 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2017,38(01):21-30。 王卫华.教育思辨研究与教育实证研究:从分野到共生[J].教育研究,2019,40(09):139-148。 褚宏启.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公平:研究问题域与政策工具箱[J].教育研究,2020,41(02):4-16。 杨卫安,岳丹丹.“十四五”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规划研究[J].教育研究,2020,41(05):74-85。 **Calarco, J. M. (2014). Coached for the Classroom: Parents'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Children's Reproduction of Educational Inequal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9(5), 1015-1037。 Gormley, W. T. (2011). From Science to Polic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cienc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333(6045), 978-981。 Su, Yufen, Lau, Carrie, & Rao, Nirmala. (2020). Early education policy in China: Reducing regional and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preschool attendance.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53, 11-22。 - 42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热点问题》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23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教育学热点问题是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立足于当前以及近期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 难点和重点问题,重点关注教育事业发展中、政策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理论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 等核心议题。该课程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观,坚持学科相互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观。努力联系 实际,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与国家政策导向 目标 2:理解各类问题与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成因 目标 3:初步尝试用所学理论业务知识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案 目标 4:形成关注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成因、提出对策的专业能力 三、授课对象 第六学期,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1章 我国近年教育政策 6 学时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 3.发展优质公平的基础教育 4.其他政策 第2章 国外主要教育政策 6 学时 1.北美洲的教育政策 2.欧洲的教育政策 3.大洋洲的教育政策 4.亚洲的教育政策 第3章 教师教育与职业发展研究 8 学时 1.教师职业 2.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的教育研究 第 4 章 课程理论研究 6 学时 1.课程与课程理论 2.课程组织 - 42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 5 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6 学时 1.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 2.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 3.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4.21 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五、选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选修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课程论、教育哲学. 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 学的方法,包括讲授、视频与案例分析、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六、课程考核 (注意:必修课中的考试课程只须说明“见考试大纲”。选修课因不要求编制考试大纲而须具体说明) 1.考核目标: 目标 1:了解掌握我国近年教育政策及国外主要教育政策 目标 2:掌握教师教育与职业发展研究 目标 3:通过课堂发言、案例分析,了解课程理论的相关研究 目标 4:通过课堂发言、案例分析及作业的方式了解教育改革与发展 2.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作业、期末论文考核 3.考核内容: 作业 1: 写一篇关于学前教育政策的文献综述 作业 2: 案例分析 期末论文考核: 4.评分标准: 作业:40% 课堂出勤与表现:10% 期末论文考核:50%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年第三版。 范国睿. 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刘复兴,石中英,蒋凯.国外教育政策研究基本文献讲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左敏,李敏.浅析教育学研究热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17-18+22。 王中晶,袁勤俭.我国教育学国际论文研究主题的热点、演化及其趋势分析(2007-2013)[J].现代情 报,2015,35(07):105-111。 - 42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何帅.试论我国高校学科结构的优化升级[J].民办教育研究 2010(3):56-58。 李泽或,赵凤娟.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轨迹及未来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0(3):33-36。 张应强.超越“学科论”和“研究领域论”之争——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方向[J]北京大学教 育评论,2011(4):49-61。 陈立新.学科结构研究的新视角——基于学术期刊论文引文的学科结构探索[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1(5):105-108。 - 42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01.02 学时:32 学分:2 中文简介: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一门重要 课程,本课程教学重点是学前教育学的基本英文词汇和英文文献的观点、写作规范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学前教育学的专业英文词汇、提高阅读和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英文文献、用英文表达专业思 想和见解的能力以及用英文撰写专业小论文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动态、 提升科研能力,提高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与汇报、文献翻译与小 论文写作,选读和选译的英文文献内容涉及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育政策,国外 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等。 英文介绍:This course is an optional course special for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which will focus on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papers or theses. The goal of the course is to explore the wide range of special English expressions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We will focus on selected papers generally relating to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western educational contexts. The course is organized around the research which was done in the fields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which offers a heuristic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rrative and scientific English. By the end of the course the student should: i) Have KNOWLEDGE of the general patterns of English papers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academic English vocabulary; ii) Be able to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English papers in the journals fluently; and iii) Gain new INFORMATION of latest studies 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the papers. All the texts are excerpts from original works or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llowing: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 Backgroun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 *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programmes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学前教育学常用的专业英文用语; 目标 2:提高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 3:了解国际学前教育研究最新成果,更新保教观念; 目标 4:提高用英文表达专业观点与撰写专业小论文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学会教学:保教观念 14.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游戏观与课程观。 课程目标 2、3 23.具有开放心态和国际化视野,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学会发展:国际视野 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积极参与 国际交流。 - 427 - 课程目标 1、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4.掌握研究幼儿以及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 学会发展:反思研究 与方法,能积极思考,善于反思,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课程目标 3、4 与解决问题。 三、授课对象 第五学期,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Part One Introduction 导论/2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 Course Aims Required Texts Course organization and requirements College English and Professional English Part Two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理论/12 课时(支撑课程目 标 1、2、3) *Unit One Text A: The developing child: the preschool years Critical thinking: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gnitiv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 years,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ers? What role do you think interaction and playing play in the child development? Text B: Father’s Role in Child-rearing Critical thinking: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roles of father and mother played in child rearing in your own words? ●Do you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 and your father? Describe what was impressing you when you were a little child. * Unit Two Text A: What Is Bravery Critical thinking: ●What if we ask children the same question (what is brave) in our kindergartens? Imagine the dialogues between you and the children. ●What do you think ar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being brave? Text B: What Is to Be Alive Critical thinking: ●What do her children think to be aliv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nd what about you? ●What did you do about a story when you read a story to the children in the kindergarten? 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rategies in the text? * Unit Three - 42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Text A: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Pre-Causality Critical thinking: ●Give some more examples for child’s explanations which are psychological, phenomenistic, finalistic, phenomenistic, participating, magical, moral, artificial, animistic and dynamic. Text B: Vygotsky, Piaget, and Bruner Critical thinking: ●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 introductions about the three persons? ●And 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the three persons’ theoretical ideas? * Unit Four Text A: The Quality of Child Care Critical thinking: ●What is known and unknow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Please give some examples to show how high-quality child care affects child development. Text B: Views on Children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Why or why not? What is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in your own opinion? ●Introduce your opinions on the generative and scheduled curriculum with examples of their use in early education contexts. * Unit Five Text A: The Project Approach Critical thinking: ●What a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systematic instruction and project work? ●How are the views of project approach used in Chinese pre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Text B: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ve Classroom Critical thinking: ●What shall we do in our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ideas of collaboration? ●Have you observed teachers sharing knowledge with children? Give us some examples. Part Three Backgroun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 国外学前教育的 背景/8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 Unit Six Text A: What Does DAP Research Tell Us Critical thinking: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DAP? ●Do you think the practice is developmental appropriate in most Chinese preschools? Text B: Translating Findings into Actions Critical thinking: ●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finding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ractice? ●Which finding impresses you most? And why? * Unit Seven Text A: From an American Teacher’s Diary - 42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Critical thinking: ●Try to interview one Chinese high school teacher and share us how he/she works in a week. ●What did you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in high schools of China and America? Text B: A letter from a Chinese Family in USA Critical thinking: ●What do Yi and Lei consider th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of Ela?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viewpoints 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nd the parents of preschoolers in China? * Unit Eight Text A: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ree Cultures Critical thinking: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 preschool teachers in China, Japan, or in USA according to the study?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a preschool teacher? Why? Text B: Top 10 Signs of a Good Kindergarten Classroom Critical thinking: ●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kindergarten classrooms, comparing with the good ones in this paper? ●What do you think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e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kindergarten one? Part Fou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programmes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国外早期教育实 践/8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2、3、4) * Unit Nine Text A: Principles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1 Critical thinking: ●How does NAEYC explain Principle IV? ●What do you think of Katz’s statement? Text B: Key Features in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Critical thinking: ●What core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does Reggio approach have that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other on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s? ●How is Reggio approach adopted in our own future practice in early education? Examples are needed. * Unit Ten Text A: Principles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2 Critical thinking: ●Try to find case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play on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 ●How do you think of Principle 11? Text B: Let’s Share Critical thinking: ●What is sharing in your perspective? Why do very young children not show sharing behavior? - 43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What else would you want to say to Jermaine and Susan’s mother if she had asked for help? Part Five Conclusion 小结/2 课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 Unit Eleven Strategies in Reading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Part One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理论 Part Two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H M H M H H M M M H H H H H Backgroun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 国外学前教育的背景 Part Thre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programmes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国外早期教育实践 Part Four Conclusions 小结 (三)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与问题解答、文献阅读、课堂汇报与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学常用的 专业英文用语,提高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1、2) 2.综合运用课堂汇报、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学前教育研究最新成果,更新保教观念。 (对应课程目标 3) 3.通过课堂讨论与汇报、文献翻译与小论文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英文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 力。(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公共英语,学前教育学原理,儿童发展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等) 课程目标 1: Part One Introduction 掌握学前教育学常用的专 Part Two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业英文用语 education 目标 2:提高英文专业文献 的阅读理解能力 Part Three Backgroun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 - 431 - 文献阅读汇报、课堂讨论、期 末考试 文献阅读汇报、课堂讨论、期 末考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Part Fou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programmes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Part Two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目标 3:了解国际学前教育 education 研究最新成果,更新保教 Part Four 观念 programmes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Part Five Conclusion 目标 4:提高用英文表达专 Part Fou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业观点与撰写专业小论文 programmes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的能力 Part Five 文献阅读汇报、课堂讨论 文献阅读汇报、课堂讨论、翻 Conclusions 译作业、期末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40%,包括课堂讨论和发言占 10%,小组汇报 1 次,占 20%,翻译,占 10%。 *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ng actively in class. (10% of grade) * Write a synthesis of every Text A in groups. (20% of grade) The synthesis process involves the following: 1) Each group prepares a 300-word synthesis based on one of the Text As. To write the synthesis, you should choose a topic you are interested in from the assigned readings and give your group’ s opinions, including a) showing the points the author mentioned, b) telling whether and why you agree or disagree, and c) substantiating claims that you make yourself by indicating what you base them on, e.g. personal experience / observation. 2) During class, all of your group members will usually be asked to make a presentation in the front and answer questions from your classmates then. The ideas and experiences thus shared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on the topic of the day. 3) You will also be asked to comment on other group’s syntheses. All syntheses will also be reviewed and graded by the instructor. Syntheses will be mark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cheme: - the synthesis does not meet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 the synthesis meets the requirement + the synthesis is exceptionally clear, focused, and persuasive. * Translate one part of every Text A individually. (10% of grade) You are required to translate the assigned part of Text A and share with other classmates. * Final-term examinations (60% of grade) 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4。 - 43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4.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指标 1.出勤与参与 等级 优(90-95) 全勤,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 发言 良(80-90) 出勤基本全勤,较积极参与 课堂讨论与发言 中(75-80) 平时有缺勤,能简单参与课 堂讨论 2. 小组汇报 3. 翻译 能根据阅读文献中的某个学 能在整体把握文献全文和专 前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相 业领域的特别表达的基础 应的文献搜集、分析与报告。 上,翻译准确、易于理解, 报告 ppt 制作清晰,报告逻 符合专业用语规范。 辑性强。 基本能根据阅读文献中的某 基本能整体把握文献全文和 个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进 专业领域的特别表达,关键 行相应的文献搜集、分析与 概念翻译准确,基本符合专 报告。报告 ppt 制作规范, 业规范。 报告较流畅。 不太能根据阅读文献中的某 不太能整体把握文献全文和 个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进 专业领域的特别表达,关键 行文献搜集、分析。不太能 概念翻译基本正确,翻译不 围绕主要观点进行报告。报 完全符合专业规范,文字表 告 ppt 制作实用,小组成员 达欠流畅。 配合默契。 2.期末成绩 期末考试:笔试、闭卷,占总成绩的 60%。考试题型包括“找出句子的主体结构”(20%)“阅读短文 单项选择”(20%)“短文翻译”(20%)“观点论证(写作)”(40%) 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见“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自编讲义。 2.参考资料: Bee, H. The Developing Child. Allyn and Bacon. 2000。 Mattews, G.B. Dialogues with Childre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Piaget, J.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Physical Causalit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30。 Vandell, D. 2004. Early Child Care: The Known and the Unknown.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50(3): 387-414。 Fisher, B. Joyful Learning. 1991。 Dunn, Loraine & Kontos, Susan.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What Does Research Tell Us? ERIC Digest. 1997.10。 Katz, L. G. April 1994. The Project Approach. ERIC Digest.( ED368509)。 Tobin, J.J, Wu, D.Y.H, Davison, D.H. 2008. Preschool in Three Cultur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1997:5-9. Promoting excellenc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43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热点问题》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05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学前教育热点问题是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立足于当前以及近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 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政府责任、政策制定、财政投入、教师队伍建设、 督导评价、办园体制等核心议题。该课程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观,坚持学科相互联系、理论联系实际 的教学观。努力联系实际,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与国家政策导向 目标 2:理解各类问题与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成因 目标 3:初步尝试用所学理论业务知识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案 目标 4:形成关注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成因、提出对策的专业能力 三、授课对象 第六学期,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1章 我国近年学前教育政策 6 学时 1.规划纲要与国十条 2.学前教育三期三年行动计划 3.深改意见 4.其他政策 第2章 国外主要学前教育政策 6 学时 1.北美洲的学前教育政策 2.欧洲的学前教育政策 3.大洋洲的学前教育政策 4.亚洲的学前教育政策 第3章 学前教育投入体制与办园体制 8 学时 1.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体制 2.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3.OECD 国家学前教育投入 4.我国办园体制改革 第4章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6 学时 1.幼儿园教师的规模与需求 - 43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分布与职称 3.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5章 幼儿园保教质量 6 学时 1.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 2.幼儿园安全问题 五、选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选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教育学。 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 学的方法,包括讲授、视频与案例分析、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六、课程考核 (注意:必修课中的考试课程只须说明“见考试大纲”。选修课因不要求编制考试大纲而须具体说明) 1.考核目标: 目标 1:了解掌握我国近年学前教育政策及国外主要学前教育政策 目标 2:掌握学前教育投入体制与办园体制 目标 3:通过课堂发言、案例分析,了解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 4:通过课堂发言、案例分析及作业的方式了解幼儿园保教质量 2.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作业、期末论文考核 3.考核内容: 作业 1: 写一篇关于学前教育政策的文献综述 作业 2: 案例分析 期末论文考核: 4.评分标准: 作业:40% 课堂出勤与表现:10% 期末论文考核:50%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许洁英.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 教育研究, 2005(8): 32-35。 王成刚. 幼儿园课程管理运作及其诉求[J].教育导刊,2009(3):26-28。 李敏谊,霍力岩. 国际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设的新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9(12):69-75。 OECD. Encouraging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R]. http://www.oecd.org/edu/school/startingstrongiiiaqualitytoolboxforececdesigningandimplement ingcurriculumandstandards.htm. 2014-7-8。 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Full - 435 - Day Kindergarten Program Guide[OL].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http://www.edu.gov.on.ca/kindergarten/. 2014-7-8。 Pramling, N. & Pramling, S. Educational Encounters: Nordic Studies in Early Childhood Didactics [M], Dordrecht: Springer, 2011。 刘昊, 冯晓霞. 经济危机中的美国早期学习标准化运动[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11): 7-13。 谢瑞霞.继续教育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模式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年第 2 期。 常青.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 年第 2 期。 刘艳艳.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D].河南大学,2003 年第 5 期。 周勇,郭新华.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 年第 10 期。 庞桂义.继续教育的质量与质量保证[J].继续教育,2008 年第 19 期。 王兴华,南纪稳.基于教学实践重构的教师职后教育质量观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6 年第 3 期。 许晓晖,庞丽娟.国外父母数学教育观念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 年第 1 期。 李季湄,肖像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一版。 - 43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07 学分:2 学时:32 课程内容概要: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将导向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从观念上引导 学生明确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伦理与道德准则、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树立专业观念,从实 践上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处理专业活动中的多角度关系,提升 专业水准,产生专业认同。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掌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与研究热点 目标 2:掌握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价值与主要内容 目标 3: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形成较强的专业认同感,并能用所学理论及观点分析解 释实践问题 目标 4:掌握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重要问题。 三、授课对象 第六学期,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第1章 教师专业素养 2 学时 1.教师专业素养结构 2.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4.“追求幸福”的职业观 5.现代教师的新角色 第2章 教师专业发展 2 学时 1.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第3章 教师职业道德理论 2 学时 1.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2.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时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第4章 教师职业行为 2 学时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 2.教师职业活动的基本关系及其行为规范(上) 3.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及其行为规范(下) - 43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5章 教育法律法规 2 学时 1.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2.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学生的权利及保护 第6章 教育研究方法 2 学时 1.教育研究的内涵、类型与意义 2.教育研究的主要过程 3.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7章 教师的教学语言 2 学时 1.教师语言的内涵与性质 2.教师的教学语言 3.教师的教育语言 4.教师的书面语言 第8章 教师的职业情感 4 学时 1.“仁爱之心”——教师职业的根本 第 9 章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16 学时 1.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概述 2.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 3.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4.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 5.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反思 6.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学前卫生学。 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 学的方法,包括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线上学习等。 六、课程考核 (注意:必修课中的考试课程只须说明“见考试大纲”。选修课因不要求编制考试大纲而须具体说明) 1.考核目标: 目标 1:了解掌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与研究热点 目标 2:掌握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价值与主要内容 目标 3: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形成较强的专业认同感,并能用所学理论及观点分析解 释实践问题 目标 4:掌握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重要问题。 2.考核方式: 作业、期末论文考核 3.考核内容: 作业 1:《教师职业道德故事收集》 - 43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 2:《我理解的教师职业情感》 期末论文考核:就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某一重要问题撰写文献综述 4.评分标准: 作业:30% 课堂出勤与表现:20% 期末论文考核:50% 5.填写《首都师范大学考试(考查)分析表》,与学生考试试卷或考查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读书报告等一并保存一年。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 30 年-学前教育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何桂香.成长在路上——幼儿园新教师必读.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9。 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 43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18 学分:2 学时:32 教育哲学是学前教育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在学生学习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学原理 等课程基础上,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的一种哲学反思、追问和建构。该课程立足人性本质、儿童精 神和价值判断等范畴,以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对儿童教育理念和实践展开批判性探 讨,揭示其合理性基础,剖析其局限性所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渐构建自己的教育哲学观,学会理性 地思考,自由地表达,推进教育和社会的变革。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初步形成对教育哲学的理论兴趣,能够从哲 学角度对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强化对教育生活意义的领悟;养成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能应用所学 哲学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锻炼和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 教育研究的学术敏锐性。具体分解来说如下: 目标 1: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形成对教育哲学的理论兴趣 目标 2:能够从哲学的教育对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批判 目标 3:养成问题意识,能应用所学哲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实践问题,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以培养师范生师德规范、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哲学思考能力、锻炼与提高学生教育研究 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达到毕业要求。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 课程 课程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1)师德规范 H H M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2)教育情怀 H H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3)健康素养 M M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4)人文、科学、艺术素养 H H H L L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6)保教知识 M M H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7)保教观念 H H M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8)保教能力 L L M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9)班级管理 L H H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10)综合育人 H H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11)自主学习 H H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12)国际视野 H H H - 44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13)反思研究 H H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14)交流合作 H H H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本课程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章教育哲学概述、第二章哲学问题与教育、第三章教育理论与 哲学、第四章儿童哲学。第一章属于统论部分,主要对应课程目标 1,第二、第三章属于教育哲学理论部 分,对应课程目标 1、2、3,第四章属于儿童学理论研究部分,故对应课程目标也是 1、2、3.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1 课程内容 2 课程内容 3 课程内容 4 课程目标 1: H M H M 课程目标 2: M M H M 课程目标 3: M H H H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紧密,具体详见下表: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 课程 课程 课程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内容 4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1)师德规范 L H H H 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2)教育情怀 L H H H M M M H H H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4)人文、科学、艺术素养 H 毕业要求 2:综合素养(5)信息素养 L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6)保教知识 M M M H H H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8)保教能力 L L L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9)班级管理 L L L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7)保教观念 H 毕业要求 3:学会教学与育人(10)综合育人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11)自主学习 H H H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12)国际视野 H H H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13)反思研究 H H H H 毕业要求 4:学会发展(14)交流合作 H H H H 第一章 教育哲学概述 4 学时 主要内容: 一.哲学的起源、意义与内涵 二.教育学的起源、意义与内涵 三.教育哲学的起源、意义与内涵 四.教育哲学的发展史 - 441 - H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学教育哲学的价值 请学生思考: 1.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关系? 2.教育哲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理解教育哲学的具体涵义。 2.了解哲学研究和哲学学习的性质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了解哲学和教育哲学与日常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章 哲学问题与教育 6 学时 主要内容: 1.形而上学与教育 2.认识论与教育 3.伦理学与教育 请学生思考: 1.世界历史发展与教育哲学理论的关系? 2.如何理解知识与教育的关系? 教学要求: 1.了解各哲学问题之于教育的理解,正确理解 20 世纪末哲学的转向,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反思性、 批判性和价值性等特点。 2.理解教育史上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释。 重点、难点:正确地理解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反思性、批判性和价值性等特点 第三章 教育理论与哲学 16 学时 主要内容: 1.存在主义的教育理论 2.进步主义的教育理论 3.永恒主义的教育理论 4.解释学的教育理论 5.结构主义的教育理论 6.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 7.后现代的教育理论 8.女性主义的教育理论 9.新自由主义的教育理论 请学生思考: 1.各哲学学派其教育理论的内容? 2.各教育理论给予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各哲学理论学派的教育理论,理解其理论基本观点。 2.正确理解各哲学理论之于教育实践的影响,并反思其理论之于我国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影响。 重点、难点:正确地理解各教育理论的观点,以及反思其理论的局限。 第四章 儿童哲学 4 学时 主要内容: - 44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儿童哲学概述 2.儿童观 3.儿童的精神成长 4.儿童的认识、道德、审美 5.儿童的精神成长 请学生思考: 1.不同历史时期哲学的发展与儿童观的发展? 2.如何认识“童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内涵 教学要求: 1.了解儿童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与方法。 2.理解儿童观东西方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3.理解儿童个体精神成长的特点,正确认识儿童的认识、道德与审美 重点、难点: 理解儿童哲学的重要性,以及儿童精神的成长内涵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哲学、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史。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调查等。 六、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章 教育哲学概论 课程目标 1 第二章 哲学问题与教育 课堂发言、小组讨论 第三章 教育理论与哲学 第二章 哲学问题与教育 课程目标 2 第三章 教育理论与哲学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论文 第四章 儿童哲学 第二章 哲学问题与教育 课程目标 3 第三章 教育理论与哲学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论文 第四章 儿童哲学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 50%,考勤、提问 10%、撰写小论文 20%,小组汇报 20%; 表 5.小组汇报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优(85-90) 1.符合小组汇报要求,按 2.汇报内容丰富,理论观点阐 3. 汇报形式多样,报告内容 照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 述清晰,并能够联系实际进行 呈现较规范,汇报人语言流畅 容,积极合作完成作业。 评价。 清晰,具说服力且言之有物。 完全符合小组汇报要求, 汇报内容内容丰富,理论观点 汇报形式多样,报告内容呈现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 阐述清晰,并能够联系实际进 较规范,汇报人语言流畅清 - 44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内容,积极合作完成作业。 行评价。 基本符合小组汇报要求, 汇报内容基本齐全,理论观点 良(80-85) 按照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 阐述清晰,能够联系实际进行 内容,合作完成作业。 不太符合符合小组汇报要 中(75-80) 求,按照规定的主题撰写 相应内容。 评价。 晰,具说服力且言之有物。 汇报略显单调,报告内容呈现 规范,汇报人语言流畅。 汇报内容不太齐全,理论观点 汇报较单调,报告内容呈现规 尚清晰,联系实际进行评价。 范,汇报人语言不够流畅。 2.期末成绩 期末撰写小论文一篇,至少 2000 字,占比 50%。 指标 等级 优(85-90) 良(80-85) 中(75-80) 1.符合论文要求,按照规 2.应用哲学理论对教育现象进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行反思批判 完全符合论文要求,按照 能够应用哲学理论对教育现象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基本符合论文要求,按照 基本能应用哲学理论进行稍全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面分析 不太符合论文要求,按照 不太能应用哲学理论进行稍全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面分析 3. 能根据哲学理论或方法, 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 探讨研究 能根据哲学理论或方法,结合 教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探讨 研究 基本能根据哲学理论或方法, 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 探讨研究 不太能根据哲学理论或方法, 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 探讨研究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石中英.教育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版。 2.参考资料: 奈尔·诺丁斯,《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版。 孙正聿,《哲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周浩波,《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英]怀特著,李永宏译《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年版。 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 张唤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年版。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桑新民, 陈建翔. 教育哲学对话,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 - 44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17 学时:32 学分:2 《学前教育名著选读》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选修课程。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性, 促使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学前教育经典著作的品读、鉴赏和评析,了解作者生平及名著产生的时代背景, 掌握名著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教育专业文献的阅读方法,养成钻研教育名 著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 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养。 课程内容主要以较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名著为主要授课内容,如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洛克《教育 漫话》、卢梭《爱弥儿》、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杜威的《经验与教育》、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研究》、仓桥物三《幼儿园真谛》、帕帕拉等《孩子的世界》、纳格尔 《生命之始》等,以及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佐藤学《学习的快乐》其 他相关著作。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调动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名家生平,培养教师情怀,掌握教育名著的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整理中 外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目标 2:学习阅读专业书籍,学会搜集专业文献,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和严谨治学态度,理 解专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目标 3:通过教育名著的阅读,有助形成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联系学前教育实践与现实,增强学生 专业认同,培养职业情感与职业信念。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3.保教知识 11. 掌握教育学及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相关法 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了解中国教育及学前教育基本概况。 三、授课对象 第 2 学期,本科一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学记》选读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 445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掌握《学记》的成书背景 2.熟悉《学记》的篇章结构 3.了解《学记》主要的教育思想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1)关于教育的作用 (2)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 (3)关于教学方法 (4)关于教师 4.评价 重点、难点:《学记》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 (1)《学记》所蕴含的主要的学习思想? (2)《学记》里对教师素养提出哪些要求? 第二章 颜之推《颜氏家训》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颜氏家训》的篇章结构。 2.熟悉《颜氏家训》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3.了解《颜氏家训》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1)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 (2)关于学习态度 (3)关于学习方法 4.评价 重点、难点:《颜氏家训》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如何理解颜之推所处的历史背景对其教育理念的影响? 第三章 夸美纽斯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母育学校》和《大教学论》的篇章结构。 2.熟悉《母育学校》和《大教学论》所蕴含的主要教育思想 3.了解《母育学校》和《大教学论》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1)关于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 44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 (3)关于学校的体系 (4)关于教科书 4.评价 重点、难点:《母育学校》和《大教学论》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如何理解《母育学校》中提出的自然主义思想? 第四章 洛克《教育漫话》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教育漫话》的篇章结构。 2.熟悉《教育漫话》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3.了解《教育漫话》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1)关于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 (2)关于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4.评价 重点、难点:《教育漫话》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绅士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第五章 卢梭《爱弥儿》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爱弥儿》的篇章结构。 2.熟悉《爱弥儿》所蕴含的主要教育思想 3.了解《爱弥儿》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1)把“儿童看做儿童” (2)自然教育理论 4.评价 重点、难点:《爱弥儿》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如何理解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自然”的含义? 第六章 裴斯泰洛齐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4.评价 教学要求: - 44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掌握《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篇章结构。 2.熟悉《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3.了解《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成书背景 重点、难点:《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第七章 福禄培尔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人的教育》的篇章结构。 2.熟悉《人的教育》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3.了解《人的教育》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1)人的教育的思想 (2)学前教育的思想 (3)初等教育的思想 4.评价 福禄培尔提出的“恩物”是什么?主要包含哪些恩物? 请学生提前阅读,小组分享。 重点、难点: 《人的教育》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如何理解福禄贝尔的游戏理论? 第八章 蒙台梭利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童年的秘密》的篇章结构。 2.熟悉《童年的秘密》主要的教育思想 3.了解《童年的秘密》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4.评价 重点、难点: 蒙台梭利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蒙台梭利教具主要有哪些? 关于教师作用的论述?今天我们在运用蒙台梭利的理论和 方法时应如何运用?要注意什么?学生提前阅读,小组分享。 第九章 陈鹤琴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的篇章结构。 2.熟悉《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3.了解《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 44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4.评价 重点、难点: 《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如何理解陈鹤琴的“习惯教育”? 第十章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思维和语言》的篇章结构。 2.熟悉《思维和语言》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3.了解《思维和语言》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4.评价 重点、难点: 《思维和语言》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历史文化学派其主要观念是什么? 第十一章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篇章结构。 2.熟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3.了解《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4.评价 重点、难点: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如何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爱?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分享讨论。 第十二章 加德纳《多元智能》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教学要求: 1.掌握《多元智能》的篇章结构。 2.熟悉《多元智能》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3.了解《多元智能》的成书背景 主要内容: 1.成书背景 2.篇章结构 3.主要思想 4.评价 重点、难点: 《多元智能》所蕴含的主要的教育思想 思考练习题: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影响? - 44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学记》选读 H M M 第二章 颜之推《颜氏家训》 H M M 第三章 夸美纽斯 H M M 第四章 洛克《教育漫话》 H M M 第五章 卢梭《爱弥儿》 H M M 第六章 裴斯泰洛齐 H M M 第七章 福禄培尔 M H M 第八章 蒙台梭利 M H M 第九章 陈鹤琴 M H M 第十章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 M H M 第十一章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M H M M H M 第十二章 加德纳《多元智能》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教育哲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形成对教 育哲学的理论兴趣。(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课堂讨论、主题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对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批判(对应 课程目标 2) 3.通过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方式,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并应用所学哲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实践 问题,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学概论、学前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了解中 外学前教育名家生 平,掌握教育名著的 时代背景及主要内 容,整理教育思想的 发展脉络 考核内容 第一章 《学记》选读 第二章 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三章 夸美纽斯 第四章 洛克《教育漫话》 第五章 卢梭《爱弥儿》 第六章 裴斯泰洛齐 第七章 福禄培尔 第八章 蒙台梭利 第九章 陈鹤琴 - 450 - 评价依据 课堂发言、期 末考核、平时 作业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十章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 第十一章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第十二章 加德纳《多元智能》 课程目标 2: 学习阅 读专业书籍,学会搜 集专业文献,培养良 好思维习惯和严谨 治学态度 第一章 《学记》选读 第二章 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三章 夸美纽斯 第四章 洛克《教育漫话》 第五章 卢梭《爱弥儿》 第六章 裴斯泰洛齐 第七章 福禄培尔 第八章 蒙台梭利 第九章 陈鹤琴 第十章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 第十一章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第十二章 加德纳《多元智能》 课堂发言、期 末考核、平时 作业 课程目标 3: 基于对 相关教育名著的理 解,联系我国学前教 育实践的现实,树立 科学的学前教育理 念 第一章 《学记》选读 第二章 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三章 夸美纽斯 第四章 洛克《教育漫话》 第五章 卢梭《爱弥儿》 第六章 裴斯泰洛齐 第七章 福禄培尔 第八章 蒙台梭利 第九章 陈鹤琴 第十章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 第十一章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第十二章 加德纳《多元智能》 课堂发言、期 末考核、平时 作业 (二)考核方式 1.课堂表现: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40% 3.期末考核:论文,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出勤及 期末考核占 平时作业占 分比例 50% 分比例 40% 课程目标 1 20 30 33 课程目标 2 40 30 33 课程目标 3 40 40 34 课程目标 课堂发言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10% - 451 -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考核平 均分/期末考核总分)+0.4×(平时 作业成绩平均分/作业总分) +0.10 ×(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清晰明确的了解 较好的了解了解 基本了解了解中 课程目标 1: 了解中外 中外学前教育名 中外学前教育名 外学前教育名家 学前教育名家生平,掌 家生平,掌握教育 家生平,掌握教育 生平,掌握教育名 握教育名著的时代背 名著的时代背景 名著的时代背景 著的时代背景及 景及主要内容,整理教 及主要内容,整理 及主要内容,整理 主要内容,整理教 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教育思想的发展 教育思想的发展 育思想的发展脉 脉络。 脉络。 络。 完全能够学习阅 较好地学习阅读 基本做到学习阅 很难做到学习阅 读专业书籍,学会 专业书籍,学会搜 读专业书籍,学会 读专业书籍,学会 搜集专业文献,培 集专业文献,培养 搜集专业文献,培 搜集专业文献,培 养良好思维习惯 良好思维习惯和 养良好思维习惯 养良好思维习惯 和严谨治学态度 严谨治学态度 和严谨治学态度 和严谨治学态度 基于对相关教育 基于对相关教育 基于对相关教育 基于对相关教育 名著的理解,很好 名著的理解,较好 名著的理解,基本 名著的理解,很难 地联系我国学前 地联系我国学前 能够联系我国学 联系我国学前教 课程目标 2: 学习阅读 专业书籍,学会搜集专 业文献,培养良好思维 习惯和严谨治学态度 课程目标 3: 基于对相 关教育名著的理解,联 系我国学前教育实践 的现实,树立科学的学 前教育理念 对中外学前教育 名家生平,掌握教 育名著的时代背 景及主要内容,整 理教育思想的发 展脉络的理解存 在偏颇或认识不 足。 教育实践的现实, 教育实践的现实, 前教育实践的现 育实践的现实,树 树立科学的学前 树立科学的学前 实,树立科学的学 立科学的学前教 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 前教育理念 育理念 注:*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标准见“期末考核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平时作业成绩的评分标准见单独附件-成绩考核说明。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姚伟.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导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2.参考资料: 余子侠,方玉芬.中国幼儿教育名著选读[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8。 杨汉麟.外国幼儿教育名著选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单中惠. 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卢梭. 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 2011。 玛利亚.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В.А.苏霍姆林斯基.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 45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叙事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24 学时:16 学分:1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本科生的选修课程。该课程介绍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在研究中的 具体运用。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 要开展真实的研究。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这一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初步获得 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研究态度。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关键概念和基本理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扩大研究视野,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论;第二部分是教育 叙事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具体方法,其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研究思维,增强学生独立设计与开展叙事研究的能力。 目标 1: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关键概念。理解教育叙事研究与日常教育实践的关系及这一方法的意义; 目标 2: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历史,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取向; 目标 3: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过程,掌握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具体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展相 关研究; 目标 4:树立教育叙事研究的意识,通过叙事研究理解教育生活方式,服务于教学科研,促进专业成长。 课程思政目标 目标 1:引导学生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目标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学前教育的现实问题、勇于 探索和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目标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前教育内容,继承与丰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目标 4: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增强学生的 职业责任感,激发学生建立教育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师德品 质,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 有”好老师。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7.自主学习 指标点 课程目标 4.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教育情怀深厚,从教意愿强烈,理解和 课程目标 1 认同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 27.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有继续升学深造学习、 辅修学习其他相关领域广博知识的意识与潜质。 - 453 - 课程思政目标 1、4 课程目标 2、4 课程思政目标 2、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2.理解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并能 9.反思研究 运用所学知识及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幼儿 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3.掌握研究幼儿行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教 9.反思研究 育教学研究能力。 课程目标 1、3 课程思政目标 2、3 课程目标 3、4 课程思政目标 2、3 三、授课对象 第六学期,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教育叙事研究导论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4;课程思政目标 2、4)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含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第二节 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研究的范式及转换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志趣及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内容: 1.明确该门课程对于学前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学前教育的现实问题,以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和思维探索和解决实践问题。 本章思考练习题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学习教育叙事研究对于学前教师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4;课程思政目标 1、3) 第一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渊源 (一)现象学 (二)解释学 (三)后现代主义 (四)结构主义与文学叙事 (五)人种志及扎根理论 第二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取向 (一)拉博夫与结构主义方法 (二)里斯曼的五阶段模型 (三)康纳利和克兰迪宁的三维叙事探究空间模式 第三节 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一)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推广 (二)对教育叙事研究的争辩 课程思政内容: 1.了解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研究及文化对世界学术史的贡献,树立文化自信; 2.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论及学术史,在理解学理层面和前人学术积累基础上进行创新,在 - 45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中国学术及文化中的宝贵经验。 本章思考练习题 如何从方法论角度理解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国呈现了怎样的发展脉络? 第三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设计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4;课程思政目标 2、4) 第一节 界定研究问题 (一)教育叙事研究适合的选题 (二)对研究问题进行界定和表述 第二节 选择研究对象 (一)教育叙事研究对象的特征 (二)选择研究对象的策略 第三节 选择研究方法 (一)进入现场的方式 (二)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三)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 (四)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课程思政内容: 1.引导学生关注学前教育的现实问题,以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和思维探索和解决实践问题;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应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本章思考练习题 如何设计一个教育叙事研究方案? 第四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收集 4 学时,其中讲授 2 学时,调研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4; 课程思政目标 2) 第一节 收集个人经历或历史素材 (一)探究个人经历故事:传记与口述史 (二)关注日记、日志和信件 第二节 深化现场文本 (一)开放式访谈 (二)现场笔记 第三节 收集背景资料 (一)年鉴和编年史 (二)官方文献 (三)纪念性物品 课程思政内容: 1.引导学生关注学前教育的现实问题,以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和思维探索和解决实践问题。 本章思考练习题 如何理解“叙事研究不仅仅是事件的实录,而体现为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为一种经 过选择、演绎、诠释的经验经历过程”? 请阐述现场文本对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 简述口述史的特征及运用策略。 第五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分析 4 学时,其中讲授 3 学时,编码操作 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 45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课程思政目标 2) 第一节 编码:原始故事及解构 (一)原始资料的文字化 (二)建立编码体系与叙事结构分析 (三)寻找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 (四)Nvivo 质性分析软件的应用 第二节 重构:组成新故事 (一)演绎的思路 (二)归纳的思路 (三)演绎与归纳结合的思路 课程思政内容: 1.引导学生关注学前教育的现实问题,以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和思维探索和解决实践问题;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应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本章思考练习题 如何对收集的研究素材进行提取和分析? 如何理解教育叙事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中的“诠释”与“对熟知的答案或前见悬置”? 第六章 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撰写与评价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4;课程思政目标 2、4) 第一节 教育叙事研究文本撰写的原则 (一)“深描” (二)关注参与者和读者 (三)关注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学校和家庭叙事 第二节 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风格与撰写步骤 (一)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风格 (二)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撰写步骤 第三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质量评价 (一)从研究范式角度看叙事研究的质量评价 (二)不同范式间研究的对话 课程思政内容: 1.引导学生关注学前教育的现实问题,以教育叙事研究方式和思维探索和解决实践问题;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应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3.引导在教育研究中充分挖掘中国优秀的文化价值,继承与丰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本章思考练习题 什么是好的教育叙事研究? 撰写一个教育叙事研究文本。 B、课程目标、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教育叙事研究导论 H M M H M 第二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设计 H - 456 - 课程目标 3 H 课程目标 4 M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四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收集 H H M 第五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分析 H H M 第六章 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撰写与评价 H H H 表 3.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第一章 教育叙事研究导论 H 第二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M M H 第三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设计 H 第四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收集 H 第五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分析 H 第六章 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撰写与评价 H M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关键概念。理解教 育叙事研究与日常教育实践的关系及这一方法的意义,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历史,理解教育叙事研究 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取向,促进学生深入教育教学实践,关注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对应课程目标 1、 2,课程思政目标 1、2、3); 2.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调查实践、实践操作、专家讲座、小组汇报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 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过程,掌握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具体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展相关研究;树立教育 叙事研究的意识,通过叙事研究理解教育生活方式,服务于教学科研,促进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对应课 程目标 3、4,课程思政目标 2、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 教育叙事研究导论 第三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设计 课程目标 1 第四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收集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考试 第五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分析 第六章 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撰写与评价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教育叙事研究导论 第二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设计 第四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收集 - 457 -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考试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考试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分析 第六章 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撰写与评价 第一章 教育叙事研究导论 第二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设计 课程目标 4 第四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收集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考试 第五章 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分析 第六章 教育叙事研究文本的撰写与评价 注:课程思政目标的考核基于学生参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以及融入期末考试中。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20% 2.平时作业 1:研究设计,占总成绩的 20% 3.平时作业 2:研究报告,占总成绩的 30% 5.期末考试:笔试,开卷,占总成绩的 30% (三)成绩评定方法 1.平时作业 表 5.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指标 1.作业的规范性 2.作业的质量水平 3. 作业的创新性 等级 优(90-100) 良(89-80) 中(79-70) 合格(69-60)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完成 比较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完成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时 完成 结构分明,表达准确,逻辑非常 清晰,完全符合叙事研究特征和 风格 具有结构性,表达较为切合主 题,比较有逻辑,比较符合叙事 研究特征和风格 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他 人未提出的点子 整体比较中规中矩,在某 一点上有自己的想法 能看出结构,表达基本切中主 题,逻辑性一般,基本符合叙事 重复已有的观点或设计 研究特征和风格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未按 结构不清楚,表达、缺乏逻辑, 时完成 不太符合叙事研究特征和风格 存在抄袭现象 2.期末成绩 期末开卷考试,占 30%,评分标准如下(详见期末试卷)。 名词解释(每小题 10 分,4 题,共 40 分)、简答题(每小题 20 分,2 题,共 40 分)、论述题(每 小题 20 分,1 题,共 20 分)。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张素玲.文化、性别与教育:1900-1930 年代的中国女大学生[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 45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许美德. 思想肖像:中国知名教育家的故事[M].周勇.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孙崇文.学生生活图景:世俗内外的教育冲突[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王枬.教师印迹: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加)克兰迪宁,(加)康纳利.叙事探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M].张园.译.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8。 (加)克兰迪宁.进行叙事探究[M].徐泉,李易.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以)艾米娅·利布里奇,(以)里弗卡·图沃-玛沙奇,(以)塔玛·奇尔波.叙事研究:阅读、分 析和诠释[M].王红艳.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 45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研实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27 学时:32 学分:2 该课程是学前教育的选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幼儿园教研实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理 论与知识,运用研究方法发现保教中的问题,与教师团队共同研讨与分析,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课程内容 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教研的相关理论基础,如幼儿园教研的原则、程序、机制、评价等;第二部分是幼儿 园教研的实际操作部分,包括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同类型活动的教研操作;第三部分是幼儿 园教研成果的呈现方式。 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注重实践练习以及与幼儿园的合作,将 采用讲授、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教研观摩等方式。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提高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认同,增强教育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发现与创造性地解决保教中的问题; 目标 3:提高理论思考自觉性与实践的反思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4.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教育情怀深厚,从教意愿强烈,理解和 2.教育情怀 认同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 6.尊重幼儿人格,尊重个体差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 课程目标 1 细心,乐观向上,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15.掌握观察、谈话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能对幼儿进行观 察、记录、分析与评价。 18.能基于对幼儿游戏行为、特点的观察,19.能根据幼儿身心 4.保教能力 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设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 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创新保教,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以及生成各种活动,能合理有效运用信 息技术支持保教活动开展。支持与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32.理解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并能 9.反思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及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幼儿 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10.交流合作 36.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合作研究,乐于分享交流合作经验。 - 460 -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授课对象 第六学期,本科。 四、教学内容、学时 A、课程内容 第一章 幼儿园教研概述 4 学时 一.幼儿园教研的目的与特点 (一)教研与培训的区别 (二)幼儿园教研的目的、任务 (三)幼儿园教研的特点 (四)幼儿园教研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研的组织与管理 (一)幼儿园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二)幼儿园教研的组织架构 (三)幼儿园教研的运行机制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理解幼儿园教研的内涵? (二)你期待的参加园所教研是什么样的? 第二章 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原则与程序 4 学时 一.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的原则 二.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的程序与规范 第三章 幼儿园教研的操作 16 学时 一.教研类型与特点 二.教研实务 (一)看课、说课、评课教研 (二)集体备课式教研 (三)案例式教研 (四)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指导的教研 (五)户外活动教研 (六)日常生活活动与幼儿指导的教研 三.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策略 四.完善教研制度管理,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 五.园本教研案例介绍 案例一 让教师在自组织教研组中快乐成长 案例二 以主题式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你认为你们小组的教研活动是否符合教研程序?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二)你如何认识幼儿园教研的意义?你从教研中有哪些收获? 第四章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评价 4 学时 一.幼儿园教研活动评价的原则 - 46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幼儿园教研活动评价的主体 三.幼儿园教研活动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本章思考练习题 请根据教研活动评价标准对自己小组的进行评价。 第五章 幼儿园教研活动成果的表述 4 学时 一.幼儿园教研论文写作步骤与规范 二.教育案例的写作步骤与规范 三.幼儿园教育经验总结的写作步骤与规范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幼儿园教研概述 H 课程目标 2 第二章 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原则与程序 第三章 幼儿园教研的操作 M 第四章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评价 M 第五章 幼儿园教研活动成果的表述 课程目标 3 M M H H M M H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各个领域的教法课程。 教学方法建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放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教研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外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幼儿园教研观摩、教研模拟等 方式进行实操,提高学生组织教研活动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评价依据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 试卷等) 第一章 幼儿园教研概述 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认 第二章 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原则与 同,增强教育责任感与使命感。 程序 课程讲授、研讨、作业 第四章 课程目标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发现 与创造性地解决保教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 3:提高理论思考自觉性与实 践的反思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教研模 第三章 拟、作业 幼儿园教研观摩、教研模 第五章 拟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 次:占总成绩的 30% - 46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期末考查(教研报告):占总成绩的 60% 评分标准详见下表。 表 4.评分标准 评价标准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1.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教 1. 比较符合作业要 研报告有新意,提出有效 求,教研报告完成, 的办法. 教研结论能解决问 2.小组成员积极合作,设 题。 计符合幼儿园实践的教研 2.小组成员能够完成 主题,熟练地运用理论知 合作,能运用学习的 识分析,提出可操作、适 知识分析实践问题, 宜性强的解决问题的方 问题解决方法有一定 法。 的可操作性。 1.基本符合作业要 求,按照规定的完成 1.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教研 教研报告。 报告。 2.小组成员基本完成 2.小组成员不能合作,对实 合作,能运用学习的 践问题的分析停留在表面, 知识进行初步分析, 缺乏理论基础,问题解决办 问题解决办法基本可 法无效。 行。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5.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期末考查占 平时作业 1 占 分比例 60% 分比例 30% 30 30 平时出勤及 课堂发言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10% 45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查平 均分/分目标试题总分)+0.3×(平 课程目标 2 50 40 10 课程目标 3 20 30 45 时作业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0.10×(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 标总分)}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莫源秋,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朱清,幼儿园优质教研活动设计方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苏婧等,基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园本教研活动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 史爱芬,李立新主编,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年。 - 46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20 学时:32 学分:2 《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之一,旨在促进学生了解和 比较分析国内外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特色,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素养, 增强学生借鉴经典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理念和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以国内外经典的幼儿园社会性和情绪发展(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课程以及社 会学习(Social Studies)课程为主要内容,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了解不同 课程方案的产生背景、演变历史、理论基础、和课程要素等。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多样,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录像与案例分析、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学生个人发言和论文写作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国内外经典的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 目标 2:理解不同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价值取向及其实施路径; 目标 3:客观地评价不同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优点与局限; 目标 4:初步形成借鉴经典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意识和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四 【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六 【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八 【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八 【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八 【国际视野】 指标点 19. 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 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生成各种活动, 创新保教。 24.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规 律,具有培育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能力,使其获得 积极体验。 29. 在扎根本土的基础上,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 内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3 课程目标 1、2、3 课程目标 1、2 30.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 课程目标 1、2、3、4 31.能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展幼儿园教育教育。 课程目标 4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 46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概述 4 学时 1.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2.西方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3.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演变与发展 4.西方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演变与发展 第二章 张宗麟的幼儿园社会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张宗麟幼儿园社会课程的评价 第三章 “比比和朋友”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比比和朋友”课程的评价 第四章 Al’s Pals: Kids Making Healthy Choices 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 Al’s Pals: Kids Making Healthy Choices 课程的评价 第五章 Incredible Years: Dina Dinosaur Classroom Curriculum 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 Incredible Years: Dina Dinosaur Classroom Curriculum 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 Incredible Years: Dina Dinosaur Child Training Program 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 Incredible Years: Dina Dinosaur Child Training Program 课程的评价 第七章 Preschool PATHS 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 Preschool PATHS 课程的评价 第八章 Second Step 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 Second Step 课程的评价 第九章 Preschool I Can Problem Solve 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 Preschool I Can Problem Solve 课程的评价 第十章 Tools of the Mind 课程 2 学时 - 46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 Tools of the Mind 课程的评价 第十一章 First Step to Success 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 First Step to Success 课程的评价 第十二章 Emotions Course 课程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实施 3.对 Emotions Course 课程的评价 第十三章 幼儿园社会性和情绪教育的 Pyramid Model 框架 2 学时 1.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 2.三层级教育实践 3.Pyramid Model 的实施测量 4.对 Pyramid Model 框架的评价 第十四章 幼儿园社会学习课程 4 课时 1.社会学习的十大主题 2.社会学习的目标与学习期望 3.支持性教学策略 4.对幼儿园社会学习课程的评价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概述 第二章 张宗麟的幼儿园社会课程 第三章 “比比和朋友”课程 第四章 Al’s Pals: Kids Making Healthy Choices 课程 第五章 Incredible Years: Dina Dinosaur Classroom Curriculum 课程 第六章 Incredible Years: Dina Dinosaur Child Training Program 课程 第七章 Preschool PATHS 课程 第八章 Second Step 课程 第九章 Preschool I Can Problem Solve 课程 第十章 Tools of the Mind 课程 第十一章 First Step to Success 课程 第十二章 Emotions Course 课程 第十三章 幼儿园社会性和情绪教育的 课程目标 1 M H H 课程目标 2 L M M 课程目标 3 L M M 课程目标 4 H M M H M M M H M M M H M M M H H M M M M M M H M M M H H H H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 46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Pyramid Model 框架 第十四章 幼儿园社会学习课程 H L L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 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文献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国 内外经典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课程要素及其独特的模式架构,拓宽学生的国 际视野。(对应课程目标 1) 2. 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 理解不同课程方案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对应课程目标 2) 3. 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 客观地评价不同课程方案的优点与局限。(对应课程目标 3) 4. 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 初步形成借鉴经典课程方案的意识和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社 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录像、文献阅读、 观察以及见习等。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目标 目标 1:了解国内外经典的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 目标 2:理解不同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价值取向及其实施路径; 目标 3:客观地评价不同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优点与局限; 目标 4:初步形成借鉴经典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出勤、课堂讨论发言,小组汇报,占总成绩的 20%; 2.期中考核:作业,占总成绩的 30%; 3.期末考核:论文考察,占总成绩的 50%。 (三)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了解国内外 经典的幼儿园社会教育课 程方案 考核内容 张宗麟的幼儿园社会课程 “比比和朋友”课程 Al’s Pals: Kids Making Healthy Choices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课程 第五章 Incredible Years: Dina Dinosaur Classroom Curriculum 课程 - 467 - 评价依据 课堂讨论、期中作 业、期末考核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2: 理解不同幼 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的 价值取向及其实施路径 课程目标 3: 客观地评价 不同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 方案的优点与局限 课程目标 4:初步形成借鉴 经典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 方案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 Incredible Years: Dina Dinosaur Child Training Program 课程 第七章 Preschool PATHS 课程 第八章 Second Step 课程 第九章 Preschool I Can Problem Solve 课程 第十章 Tools of the Mind 课程 第十一章 First Step to Success 课程 第十二章 Emotions Course 课程 第十三章 幼儿园社会性和情绪教育的 Pyramid Model 框架 第一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案概述 第十四章 幼儿园社会学习课程 课堂讨论、期中作 业、期末考核 课堂讨论、期中作 业、期末考核 课堂讨论、期中作 业、期末考核 (四)评价标准 表 4.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地掌握国内 能基本掌握国内 对国内外经典的幼 外经典的幼儿园 外经典的幼儿园 儿园社会教育课程 社会教育课程方 社会教育课程方 方案的掌握不够充 案 案 分 课程目标 1:了解国 清晰明确地掌握国 内外经典的幼儿园 内外经典的幼儿园 社会教育课程方案 社会教育课程方案 课程目标 2:理解不 充分理解不同幼儿 同幼儿园社会教育 园社会教育课程方 课程方案的价值取 案的价值取向及其 向及其实施路径 实施路径 课程目标 3:客观地 能够客观地评价不 比较客观地评价 能基本评价不同 对不同幼儿园社会 评价不同幼儿园社 同幼儿园社会教育 不同幼儿园社会 幼儿园社会教育 教育课程方案的优 会教育课程方案的 课程方案的优点与 教育课程方案的 课程方案的优点 点与局限的评价不 优点与局限 局限 优点与局限 与局限 够客观或存在偏颇 课程目标 4:初步形 能够形成借鉴经典 较好地形成借鉴 能基本形成借鉴 基本不能形成借鉴 成借鉴经典幼儿园 幼儿园社会教育课 经典幼儿园社会 经典幼儿园社会 经典幼儿园社会教 社会教育课程方案 程方案的意识和能 教育课程方案的 教育课程方案的 育课程方案的意识 的意识和能力 力 意识和能力 意识和能力 和能力 较好地理解不同 幼儿园社会教育 课程方案的价值 取向及其实施路 径 基本理解不同幼 儿园社会教育课 程方案的价值取 向及其实施路径 对不同幼儿园社会 教育课程方案的价 值取向及其实施路 径的了解不够充分 或存在认识不足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自编讲义。 2.参考资料: Denham, S., & Burton, R. Social and emotional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graming for - 46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preschoolers [M].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 Plenum Publishers, 2003。 Brown, W. H., Odom, S. L., & McConnell, S. R. Social competence of young children: Risk, disability, & intervention [M]. Baltimore, Maryland: Paul H. Brookers Publishing Co., 2008。 Durlak, J. A., Domitrovich, C. E., Weissberg, R. P., & Gullotta, T. P. Handbook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M].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15。 Webster-Stratton, C. The Incredible Years Parent, Teachers, and Children’s Training Series: program content, methods, research and dissemination 1980-2011 [M]. Seattle, WA: Incredible Years Inc., 2011。 Shure, M. B. I Can Problem Solve: An 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solving program (Preschool). [M]. Champaign, IL: Research Press, 2001。 Seefeldt, C., Castle, S. D., & Falconer, R. D. Social studies for the preschool/primary child, 9th edition. [M]. New York: Pearson, 2013。 [美]安·S.爱泼斯坦著. 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M].霍力岩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 [美]安·S.爱泼斯坦著. 社会学习: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M].霍力岩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 2018。 - 46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22 学时:32 学分:2 《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 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的 原理和幼儿园教育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或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 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同时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素养:感觉(及情感体验)、表现、创编的能力, 并通过亲自参与的活动(说、唱、奏、动、听、游戏等),去探究、发现、表现和创造艺术。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目标 2: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教育途径和指导策略。 目标 3: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流程及组织实施、评价要点。 目标 4: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具体详见下表。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3.掌握幼儿园通过一日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以游戏为基本 3.保教知识 活动,各领域教育特点、设计与实施,以及领域渗透与知识整 课程目标 1、2、3、4 合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计、 4.保教能力 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 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概述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 第一节 奥尔夫的生平与音乐活动 (一)少儿时期接受的音乐艺术教育 (二)青年时期的音乐学院学习和京特学校创办 (三)壮年时期的重返音乐戏剧创作 (四)中老年时期的音乐教育发展与国际化 - 470 - 课程目标 1、2、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 奥尔夫音乐的思想理念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介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特点阐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述评 (四)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对比 第三节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的传播盛况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三)学习与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四)学习与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常用的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简要评述奥尔夫教育思想理念。 2.观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后,写出活动感想。 第二章 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关系 10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特点 (三)案例解析 第二节 音乐基本要素的构成 (一)节奏 (二)旋律 (三)和声 (四)调式 (五)结构 第三节 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二)音乐韵律感的培养 (三)音乐趣味的培养 本章思考练习题 1.思考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2.音乐作品中音乐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三章 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实践 —— 语言节奏教学 第一节 节奏的一般定义 (一)广义的节奏 (二)狭义的节奏 (三)节奏感 第二节 节奏教学的目的 (一)节奏教学对人格素质培养的价值 (二)节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节 节奏朗诵 (一)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471 - 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2、3、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内容与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以节奏教学方法为例,尝试设计一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第四章 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实践 —— 声势教学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4) 第一节 声势教学的目的 (一)身心平衡发展 (二)听力、注意力、反应能力的发展 (三)创造力的发展 第二节 声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一)声势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二)声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肢体动作的训练 (一)肢体与动作的认知 (二)空间运动 (三)即兴创作 (四)群体关系的训练 (五)曲式结构的训练 思考题及作业: 以声势教学方法为例,尝试设计一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第五章 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实践 —— 器乐教学 第一节 奥尔夫器乐教学的意义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4) (一)奥尔夫器乐教学产生 (二)奥尔夫器乐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 奥尔夫乐器分类及特点 (一)打击乐器的特点 (二)音条乐器的特点 第三节 演奏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木质类乐器 (二)金属类乐器 (三)散响类乐器 第四节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节奏训练 (二)音乐要素的训练 (三)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应用 (四)即兴创作 思考题及作业: 以器乐教学方法为例,尝试设计一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第六章 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实践 —— 综合教学 第一节 歌唱教学 (一)歌唱教学的定义 (二)歌唱教学的方法 - 472 - 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2、3、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歌唱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节 音乐戏剧教学 (一)音乐戏剧教学的定义 (二)音乐戏剧教学的方法 (三)音乐戏剧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节 音乐游戏教学 (一)音乐游戏教学的定义 (二)音乐游戏教学的方法 (三)音乐游戏教学案例分析 思考题及作业: 以歌唱、戏剧、游戏教学方法为例,尝试设计一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概述 第二单元 奥尔夫音乐教育而学前儿童音 乐教育的关系 第三单元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H M M H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实践—— 语言节奏教学 第四单元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实践—— 声势教学 第五单元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实践—— 器乐教学 第六单元 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实践—— 综合教学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H H M H H M H H M H H M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建议: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理解奥 尔夫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对应课程目标 1、2) 2.综合运用案例体验与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对 应课程目标 2、3、4) 3.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性教学原则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4)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钢琴 1、钢琴 2、钢琴 3、钢琴 4、乐理与视唱、中外音乐鉴赏。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注意:必修课中的考试课程只须说明“见考试大纲”。选修课因不要求编制考试大纲而须具体说明) - 47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评价依据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卷等) 第一章、第二章 课程目标 1 作业:1、简要评述奥尔夫教育思想理念。 2、音乐作品中音乐基本要素的分析。 小组汇报(体系核心、方法、原则、个人 作业:深度学习奥尔夫节奏、声势、器 评价) 乐、综合教育体系内容,进行小组汇报 经典案例展示(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延 及经典案例展示。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评价依据:(课堂发言、活动展示)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课程目标 2 作业评价依据:(课堂发言、作业) 展活动、活动反思)。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评价依据:(活动展示、纸质文档) 作业:录像观摩及分析;设计奥尔夫综 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延 合音乐教学活动。 展活动)、活动反思。 评价依据:(活动展示、纸质文档)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延 作业:设计奥尔夫综合音乐教学活动。 展活动、活动反思)。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15%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5% 4.期末考试:笔试,开卷,占总成绩的 6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考试试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2 平时出勤及 题占分比例 1 占分比 占分比例 课堂发言占 60% 例 15% 15% 分比例 10% 课程目标 1 20 40 10 25 课程目标 2 20 40 10 25 课程目标 3 50 10 40 25 课程目标 4 10 10 40 25 课程目标 - 474 -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试 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分)+0.15 ×(平时作业 1 成绩平均分/分目 标总分) +0.15×(平时作业 2 成 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0× (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较好符合作业要 基本符合作业要 不符合作业要 求,能够按照规定 求,可以按照规定 求,不能按照规 的主题撰写相应 的主题撰写相应内 定的主题撰写 内容 容 相应内容 课程目标 1: 掌握奥尔 完全符合作业要 夫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 求,按照规定的主 与要求。 题撰写相应内容 课程目标 2: 了解奥尔 夫音乐教育方法、教育途 径和指导策略。 课程目标 3: 掌握奥尔 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 乐教学活动的设计流程 及组织实施、评价要点。 能够围奥尔夫音 乐教学活动的基 本类型进行全面、 深入地分析。 活动设计构思合 理,能够体现正确 的教育观念,并采 用适宜的教育途 径和教育方法。 较好地引导幼儿 课程目标 4: 提高学生 主动学习,关注幼 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儿的表现,恰当地 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全 评价和灵活应对。 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 教师教态亲切、自 教学能力。 然;语言表达清 楚、流利、生动、 适合幼儿。 能够围奥尔夫音 乐教学活动的基 本类型进行较全 面、比较深入地分 析。 活动设计构思比 较合理,能够基本 体现正确的教育 观念,采用适宜的 教育途径和教育 方法。 能够围奥尔夫音乐 教学活动的基本类 型进行基本地分 析。 不能够围奥尔 夫音乐教学活 动的基本类型 进行全面、深入 地分析。 活动设计构思 活动设计构思基本 不够合理,不能 合理,体现正确的 体现正确的教 教育观念,教育途 育观念,教育途 径和教育方法基本 径和教育方法 不太适宜。 不太适宜。 能够引导幼儿主 不能够引导幼 动学习,关注幼儿 基本能够引导幼儿 儿主动学习,不 的表现,恰当地评 主动学习,恰当地 能恰当地评价 价。教师教态比较 评价。教师教态尚 和灵活应对。教 亲切、自然;语言 可;语言表达基本 师教态不够自 表达比较清楚、流 清楚,适合幼儿。 然;语言表达不 利、适合幼儿。 够清楚。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崔旭著、北京出版社、2015 年 5 月。 2.参考资料: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 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年 9 月第一版。 《外国儿童音乐教育》,尹爱青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年 9 月第一版。 《幼儿园音乐教育》,许卓娅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一版。 《奥尔夫儿童教学法初步》,辜妮特·凯特曼著,廖乃雄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 年第一版。 - 47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科学认知与学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21 学时:32 学分:2 幼儿科学认知与学习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学习科学与数 学知识的方式与特点,具体掌握幼儿所应学习的科学、数学相关经验的内涵与年龄发展特点,基于此为学 生后期学习幼儿科学、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奠定基础。授课方式包括教师讲授、小组讨论、专家讲座 与现场观察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掌握幼儿学习科学与数学知识的方式与特点。 目标 2:理解幼儿所应学习的相关科学、数学经验的内涵与年龄发展特点。 目标 3: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理论对幼儿科学、数学学习进行观察与评价。 表 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0.掌握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 3.保教知识 律、学习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有特殊需求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 教育策略与方法。 三、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认知与学习的特点及教育原则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幼儿认知学习的方式 二.幼儿认知学习的特性 三.基于幼儿认知和学习特点的教育原则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幼儿认知学习的方式。 (二)试述幼儿认知学习的特性。 (三)试述基于幼儿认知和学习特点的教育原则。 第二章 幼儿对生物领域的认知与学习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生物的身体特征 二.生物的基本需求 三.生物的简单行为 - 476 - 课程目标 1、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生物的生命周期 五.生物的变化性与多样性 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学习生物领域的核心经验。 (二)试述幼儿学习生物领域核心经验的年龄特点。 (三)对幼儿生物领域的认知与学习的观察案例分析。 第三章 幼儿对物质领域的认知与学习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物质与材料的特性 二.声光电磁 三.各种力与简单机械 四.简单化学现象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学习物质领域的核心经验。 (二)试述幼儿学习物质领域核心经验的年龄特点。 (三)对幼儿物质领域的认知与学习的观察案例分析。 第四章 幼儿对地球空间领域的认知与学习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地球物质的性质 二.天气与气候 三.太阳、月亮与地球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学习地球与空间领域的核心经验。 (二)试述幼儿学习地球与空间领域核心经验的年龄特点。 (三)对幼儿地球与空间领域的认知与学习的观察案例分析。 第五章 幼儿对数概念的认知与学习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集合的感知与学习 二.计数、数序与序数的认知与学习 三.数的组成和简单加减运算的认知与学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学习数概念的核心经验。 (二)试述幼儿学习数概念核心经验的年龄特点。 (三)对幼儿数概念的认知与学习的观察案例分析。 第六章 幼儿对量概念的认知与学习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量概念认知的基本特点 二.量的比较的认知与学习 三.量的排序的认知与学习 四.量守恒的认知与学习 五.测量的认知与学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学习量概念的核心经验。 (二)试述幼儿学习量概念核心经验的年龄特点。 - 47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对幼儿量概念的认知与学习的观察案例分析。 第七章 幼儿对空间的认知与学习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空间认知发展概述 二.空间的认知与学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一)试述学习空间概念的核心经验。 (二)试述幼儿学习空间概念核心经验的年龄特点。 (三)对幼儿空间概念的认知与学习的观察案例分析。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H M M 第二章 M H H 第三章 M H H 第四章 M H H 第五章 M H H 第六章 M H H 第七章 M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所学科学、数学经验的内涵与学习 方式、特点。(对应课程目标 1 和 2) 2.利用见习观察、学生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录像与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幼儿运用所学知识 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观察与评价。(对应课程目标 2 和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游戏与指导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考核内容 第一章 幼儿科学认知学习的方式、特点和教育原则 评价依据 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第二-七章 各个领域认知学习的方式和特点 第一-七章 幼儿各领域认知学习的核心经验与年龄特点 课堂发言,期末试卷 第一-七章 运用所学理论对幼儿科学认知学习进行观察与 课堂发言,观察案例分析报 评价 告,期末试卷 - 47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包括考勤与课堂表现成绩占 10%,课外作业 2 次(观察案例分析报告 2 次), 每次作业成绩各占 15%。 2.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60 %,形式为期末闭卷考试,评分标准如下。 选择题 20 分,名词解释 16-20 分,简答题 24-30 分,材料分析题 30 分。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表 4.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示例 期末考试试 课程目标 题占分比例 60%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2 占分比例 20% 占分比例 20% 课程分目标达成计算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6×(本目标题目 期末成绩均分/20)+0.2×(平时作 课程目标 1 20 20 20 业 1 对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20) +0.2×(平时作业 2 对应该目标成 绩平均分/20) 分目标达成度=0.6×(本目标题目 期末成绩均分/40)+0.2×(平时作 课程目标 2 40 30 30 业 1 对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30) +0.2×(平时作业 2 对应该目标成 绩平均分/30) 分目标达成度=0.6×(本目标题目 期末成绩均分/40)+0.2×(平时作 课程目标 3 40 50 50 业 1 对应该目标成绩平均分/50) +0.2×(平时作业 2 对应该目标成 绩平均分/50)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清晰明确地理解幼 较好地理解幼儿 课程目标 1:掌握 儿学习科学与数学 学习科学与数学 基本理解幼儿学习 不能理解幼儿学习 幼儿学习科学与 知识的方式与特 知识的方式与特 科学与数学知识的 科学与数学知识的 数学知识的方式 点,以及与此相适 点,以及与此相适 方式与特点,以及 方式与特点,以及 与特点。 应的教育策略与方 应的教育策略与 与此相适应的教育 与此相适应的教育 法。 方法。 策略与方法。 策略与方法。 - 47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2:理解 幼儿所应学习的 相关科学、数学经 验的内涵与年龄 发展特点。 充分理解、掌握了 较好地掌握了幼 基本掌握了幼儿所 不能掌握幼儿所应 幼儿所应学习的相 儿所应学习的相 应学习的相关科学 学习的相关科学与 关科学与数学经验 关科学与数学经 与数学经验的内 数学经验的内涵, 的内涵,以及幼儿 验的内涵,以及幼 涵,以及幼儿掌握 以及幼儿掌握上述 掌握上述经验的年 儿掌握上述经验 上述经验的年龄发 经验的年龄发展特 龄发展特点。 的年龄发展特点。 展特点。 课程目标 3:能够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 运用所学相关理 相关理论对幼儿科 论对幼儿科学、数 学与数学学习进行 学学习进行观察 观察与评价,并尝 与评价。 试提出教育建议。 能够运用所学相 关理论对幼儿科 学与数学学习进 行观察与评价,并 尝试提出教育建 议。 点。 基本能运用所学相 不能够运用所学相 关理论对幼儿科学 关理论对幼儿科学 与数学学习进行观 与数学学习进行观 察与评价,并尝试 察与评价,并尝试 提出教育建议。 提出教育建议。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刘昊, 张凤. 幼儿的认知与学习.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廖丽英,许晓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Charlesworth 等著,李雅静等译. 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第 4 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马丁著, 杨彩霞等译. 建构儿童的科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王小明, 庞维国. 儿童认知与学习.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48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体育游戏》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16 学时:32 学分:2 幼儿体育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专业选修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幼 儿体育游戏中不同班龄幼儿身心特点、开展游戏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策略,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不同班龄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形式、幼儿体育游戏改(创) 编等。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幼儿园游戏实践案例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 化的教与学的方法,包括讲授、研讨、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组织与评价等。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能树立正确的幼儿游戏观和掌握不同班龄幼儿体育游戏的年龄特点,能正确认识幼儿体育游 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目标 2:掌握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特点、组织形式等基本理论知识,能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式幼儿体 育游戏实践。 目标 3:掌握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改编、创编基本方法,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 和实施。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4.保教能力 指标点 18. 能基于对幼儿游戏行为、特点的观察,支持与引导幼儿的 游戏活动。 三、授课对象 第三学期,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体育游戏概述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幼儿体育游戏的意义、目标 (一)幼儿体育游戏的意义 (二)幼儿体育游戏的目标 二.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类型 (一)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 (二)幼儿体育游戏的类型 - 481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如何理解幼儿体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核心价值? 2.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幼儿球类体育游戏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幼儿篮球游戏 (一)小班篮球游戏 (二)中班篮球游戏 (三)大班篮球游戏 二.幼儿足球游戏 (一)小班足球游戏 (二)中班足球游戏 (三)大班足球游戏 三.幼儿排球游戏 (一)小班排球游戏 (二)中班排球游戏 (三)大班排球游戏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幼儿球类游戏的核心特点有哪些?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尝试改编不同球类的游戏。 第三章 幼儿基本动作类体育游戏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走、跑类游戏 (一)走类体育游戏 (二)跑类体育游戏 二.跳跃、投掷类游戏 (一)跳跃类体育游戏 (二)投掷类体育游戏 三.钻爬类、支撑类 (一)钻爬类体育游戏 (二)支撑类体育游戏 四.平衡类、综合类 (一)平衡类体育游戏 (二)综合类体育游戏(小、中、大) 本章思考练习题 幼儿基本动作类游戏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第四章 民族民间类体育游戏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器材类民族民间体育游戏 (一)陀螺游戏 (二)竹竿游戏 (三)铁环游戏 二.徒手类民族民间体育游戏 (一)追逐类:丢手绢、贴膏药等 - 48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躲闪类:老鹰抓小鸡、抓小鱼等 (三)力量类:推小车、摇旱船等 本章思考练习题 民族民间类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重要价值?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民族民间类体育游戏? 第五章 幼儿体育游戏的改创编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幼儿体育游戏改创编的基本理论 (一)体育游戏的改创编原则 (二)体育游戏改创编的方法步骤 (三)体育游戏的撰写 二.幼儿体育游戏改创编的实践 (一)体育游戏改编实践 (二)体育游戏创编实践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幼儿体育游戏改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六章 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一.幼儿体育游戏组织 (一)幼儿体育游戏组织的流程 (二)幼儿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 二.幼儿体育游戏组织要点 (一)幼儿体育游戏组织要点 (二)幼儿体育游戏组织注意事项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幼儿体育游戏概述 H M 第二章 幼儿球类体育游戏 H 第三章 幼儿基本动作类体育游戏 H 第四章 民族民间类体育游戏 M 第五章 幼儿体育游戏的改创编 H M 第六章 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课程目标 3 M H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班龄幼儿体育游戏的年龄特点, 理解幼儿体育的价值与意义,掌握幼儿体育游戏改创编的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1、3) 2.综合运用体验式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在幼儿体育游戏实践中掌握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 特点、组织及实施。(对应课程目标 2、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大学体育、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 教学方法建议:无 - 48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 1:能树立正确的幼儿游戏观和掌 握不同班龄幼儿体育游戏的年龄特点,能正 平时作业、 第一章 幼儿体育游戏概述 课程目标 2:掌握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特 第二章 幼儿球类体育游戏 点、组织形式等基本理论知识,能积极主动 第三章 幼儿基本动作类体育游戏 参与体验式幼儿体育游戏实践。 第四章 民族民间类体育游戏 第五章 幼儿体育游戏的改创编 平时作业、 第六章 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期末考试 确认识幼儿体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 3: 掌握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改 编、创编基本方法;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 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和实施。 期末考试 课堂提问、 平时作业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30% 3.期末考试:体育游戏设计,模拟考试,占总成绩的 6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改编体育游戏作业评定标准 课程目标 期末考查试 题占分比例 60% 平时作业占 分比例 30% 平时出勤及 课堂发言占 分比例 10% 课程目标 1 20 33.3 33.3 课程目标 2 30 33.3 33.3 课程目标 3 50 33.3 33.3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试平 均分/分目标试题总分)+0.3×(平 时作业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标 总分)} (四)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能树 立正确的幼儿游戏 观和掌握不同班龄 幼儿体育游戏的年 龄特点,能正确认 识幼儿体育游戏对 幼儿发展的影响。 90-100 优 75-89 良 60-74 中/及格 清晰明确地了解 幼儿体育对于幼 儿身心发展的价 值及影响,能掌握 不同班龄幼儿的 年龄特点。 较好地了解幼儿体 育对于幼儿身心发 展的价值及影响,较 好地掌握不同班龄 幼儿的年龄特点。 能基本了解幼儿体 育对于幼儿身心发 展的价值及影响,基 本掌握不同班龄幼 儿的年龄特点。。 - 484 - 0-59 不及格 对幼儿体育对其 身心发展的价值 及影响等基本问 题的掌握不透,不 能掌握不同班龄 幼儿体育游戏的 年龄特点。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2: 掌握 幼儿体育游戏的内 容、特点、组织形 式等基本理论知 识,能积极主动参 与体验式幼儿体育 游戏实践。 课程目标 3: 掌握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的改编、创编基本 方法;能够科学、 有效的进行幼儿体 育游戏的组织和实 施。 充分了解幼儿体 较好地了解幼儿体 育的内容、特点及 育的内容、特点及组 组织形式,能积极 织形式,较为主动的 主动的参与幼儿 参与幼儿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并与教 并能与教师进行互 师进行积极互动, 动,在体验中基本掌 在体验中掌握不 握不同类型幼儿体 同类型幼儿体育 育游戏的内容与玩 游戏的内容与玩 法。 法。 通过课堂讲授、互 通过课堂讲授、互动 动式学习,熟练掌 式学习,较好地掌握 握幼儿体育游戏 幼儿体育游戏改编 改编于创编的原 于创编的原则、方 则、方法,并按照 法,并按照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高质量 完成幼儿体育游戏 完成幼儿体育游 的改编与创编;较好 戏的改编与创编; 地掌握幼儿体育游 掌握幼儿体育游 戏组织与实施的要 戏组织与实施的 点,在模拟教学环 要点,在模拟教学 节,较为科学、有效 环节,科学、有效 的组织与开展改编 的组织与开展改 或创编的幼儿体育 编或创编的幼儿 游戏,方法较为得 体育游戏,方法得 当、内容较为适宜, 当、内容适宜,幼 幼儿体育游戏健身 儿体育游戏健身 健心效果较为显著。 健心效果显著。 基本了解幼儿体育 的内容、特点及组织 形式,能参与幼儿体 育游戏并与教师进 修互动,在体验中粗 线掌握不同类型幼 儿体育游戏的内容 与玩法。 不能掌握幼儿体 育游戏的内容、特 点及组织形式,体 验式学习中不能 与教师进行互动, 不能掌握不同类 型幼儿体育游戏 的内容与玩法 通过课堂讲授、互动 式学习,基本上掌握 了幼儿体育游戏改 编于创编的原则、方 法,并按照作业要求 基本上能完成幼儿 体育游戏的改编与 创编;基本掌握掌握 幼儿体育游戏组织 与实施的要点,在模 拟教学环节,基本能 组织与开展改编或 创编的幼儿体育游 戏,幼儿体育游戏具 有一定的健身健心 效果。 不能掌握幼儿体 育游戏改编与创 编的方法,不能按 时、按要求完成作 业;没有完全掌握 掌握幼儿体育游 戏组织与实施的 要点,在模拟教学 环节,组织不力, 内容不符合幼儿 的年龄特点,对于 幼幼儿的健身健 心不明显。 注:*期末考查成绩评分标准见“期末考查评分标准”。 *平时作业成绩的评分标准见单独附件-成绩考核说明。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依丹. 幼儿园体育游戏指导[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2。 2.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幼儿园体育游戏与体操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郑佳珍,朱炳昌.幼儿体育游戏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赵晓卫,李丽英,袁爱玲.著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全国幼儿教师培训用书[M]福建教育出版 社.2015。 郎明琪,陈培燕主编.幼儿园阳光体育创新游戏活动大班[M] .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沈灵君.幼儿趣味足球游戏 100 例[M].宁波出版社.2015。 - 48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05 学时:32 学分:2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 幼儿园环境的性质与功能,明确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要求与原则;理解和掌握幼儿园环境,包括户外环境、 户内环境、主题教育环境、公共环境等的创设要求和方法;认识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整体 规划思路和对策,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创设理念、构建相关专 业知识基础,掌握相关方法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的总体目标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环境的含义、范畴、性质、 功能和分类等环境创设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 作息制度和常规要求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其创设的途径和方法;从而逐渐增强对幼儿园环境的综合分析、 评价和改进的实践能力。 具体而言,分解的目标如下: 目标 1: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性质与功能,明确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要求与原则。 目标 2:理解和掌握幼儿园物质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主题教育环境等的创设要求与方法。 目标 3:理解和掌握通过科学规划作息制度、合理组织一日活动,以及建立适宜的常规要求,为幼儿 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制度环境的途径与方法。 目标 4:通过积极、敏感和支持性的师幼互动,从而为幼儿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心理环境的 途径和方法。 目标 5:综合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整体规划的思路和改进的策略。 表 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5.班级管理 5.班级管理 6.综合育人 指标点 18.能够进行班级物质环境创设,合理规划空间。 19.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幼 关系,注重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21.理解环境、园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能把握 多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授课对象 第四学期,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486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3、5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环境概述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一.环境和幼儿园教育环境 (一)环境和人类的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 (三)幼儿园教育环境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性质与功能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性质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功能 三.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要求与原则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幼儿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2.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分别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实际具体阐述。 3.选择一所幼儿园,运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该园的教育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和分析,提出适宜的教育建议,并说明什么样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才是好的教育环境。 第二章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 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的意义与场地类型 (一)户外活动环境创设的意义 (二)户外活动场地的类型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构成 (一)各种户外用地面积标准 (二)户外活动环境的构成 三.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规划与创设 (一)户外活动环境的规划 (二)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原则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目前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铺设材料情况如何?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2.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功能划分。 3.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户外活动空间。 4.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存在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 5.参观一所幼儿园,分析这所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环境创设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根据本章户外活动 环境的整体规划思路,设计一个你心目中理想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画出平面结构图。 第三章 幼儿园室内环境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活动室 (一)活动室空间的基本要素 (二)活动室的空间结构 (三)活动室的空间利用 (四)家具设备 二.活动区 (一)活动区的设置和空间规划 - 48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常见活动区的创设和利用 角色区、积木区、美工区、图书区、益智区、科学区、自然区、表演区、沙水区、独处空间 三.玩具和游戏材料 (一)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安全 (二)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种类 (三)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适宜性 (四)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存放 (五)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更新 四.墙面环境 (一)墙面环境的含义 (二)墙面环境的创设要求 (三)墙面环境的创设类型 (四)游戏区的墙面创设 (五)功能区的墙面创设 (六)常规性主题墙面创设 本章思考练习题 1.结合实际分析评价班级活动室的几种空间结构形式。 2.怎样对活动室的空间进行有效利用? 3.怎样理解活动区的创设要求? 4.怎样理解墙面环境的创设要求?结合实例,分析当前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合理建议。 5.请参观一个班级活动室,分析其在空间结构和利用方面存在哪些合理与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根据实际条件,结合空间规划方面的知识和活动区创设要求,为其设计一个相对理想的班级活动室环 境,并画出平面结构图。 第四章 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境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主题教育环境的相关概念和创设要求 (一)主题教育环境的相关概念 (二)主题教育环境的创设要求 二.主题教育环境创设常见问题和相关对策 (一)主题教育环境创设常见问题 (二)主题教育环境创设的思路和对策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境创设案例分析 (一)以“节日”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二)以“季节”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三)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环境创设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你认为在主题教育环境创设中,教师、幼儿及家长在其中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如何调动幼 儿与家长积极参与主题教育环境创设? 2.举例说明主题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3.请选择一个主题教育环境创设案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的改进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 一个能与主题相呼应的、更具操作性和拓展性的户内、户外主题教育环境。 - 48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4) 一.幼儿园创设心理环境的含义与意义 (一)幼儿园创设心理环境的含义 (二)幼儿园创设心理环境的意义 二.幼儿园创设心理环境的原则与方法 (一)幼儿园创设心理环境的原则 (二)幼儿园创设心理环境的方法 本章思考练习题 1.师幼关系对于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2.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创设相比具有哪些特点与价值? 3.结合见习观摩的幼儿园,谈谈幼儿园班级是如何心理环境创设的?存在哪些问题?可以如何改进?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5)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三.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评价要点与指标 (一)幼儿园室内活动区的评价要点与指标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评价要点与指标 四.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典型工具介绍 (一)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 ECERS (二)弗罗斯特户外游戏场地评价标准 (三)我国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 本章思考练习题 1.为什么要对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2.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 3.如何运用评价的结果改进和提升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 4.选取一所幼儿园,设定研究目的与计划,运用一定的观察量表或工具对其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环境概述 H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第二章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 H 第三章 幼儿园室内环境 H M L 第四章 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境 H M L 第五章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 L H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 L H - 48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概念辨析、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性质 与功能,明确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要求与原则(对应课程目标 1)。 2.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训室模拟实操和见习观摩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理 解和掌握幼儿园物质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主题教育环境等的创设要求与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2)。 3.通过课堂讲授、幼儿园观摩见习与反思,以及经典课程模式的案例分析,理解和掌握通过科学规划 作息制度、合理组织一日活动,以及建立适宜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制度环境的途径 与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3)。 4.通过见习观摩与见习研修作业,了解幼儿园通过积极、敏感和支持性的师幼互动,从而为幼儿的发 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心理环境的途径和方法(对应课程目标 4)。 5.通过综合设计与分析幼儿园教育环境,提升学生整体规划幼儿园环境的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5)。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 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环境概述 课堂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课程目标 1: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 的性质与功能,明确幼儿园教育环 境创设的要求与原则。 1.小组作业 1:幼儿园室内空间环 境模拟规划与设计 15% 第二章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 课程目标 2:理解和掌握幼儿园物 第三章 幼儿园室内环境 质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主 题教育环境等的创设要求与方法。 第四章 幼儿园主题教育环境 2.小组作业 2:幼儿园模拟区域环 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15% 3.小组作业 3:幼儿园游戏和环境 创设模拟实训室实操练习 15% (1)区域环境创设分析 5% (2)幼儿园玩教具研究 5% (3)幼儿园自制玩教具 5% 4.幼儿园户外环境规划 15% 5.见习作业(1)幼儿园班级墙饰(主 题墙和功能墙等)环境创设分析 10% - 49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3:理解和掌握通过科学 规划作息制度、合理组织一日活 幼儿园教育环境概述 动,以及建立适宜的常规要求,为 幼儿园环境的类型:幼儿园作 幼儿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制度 息制度与常规环境 见习作业(2)幼儿园作息制度和常 环境的途径与方法。 规要求,以及心理环境分析 10% 课程目标 4:通过积极、敏感和支 持性的师幼互动,从而为幼儿的发 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心理环 第五章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 境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目标 5:综合分析和评价幼儿 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掌 握整体规划的思路和改进的策略。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 6.期末作业《我心目中理想的幼儿 评价 园教育环境》20%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 80% (1)3 次随堂小组模拟操作练习(每次占总成绩的 15%,小计 45%) (2)1 次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和幼儿游戏模拟实训室练习(占总成绩的 15%) (3)1 次见习观摩和分析(占总成绩的 20%) 2.期末考查,一篇综合设计与分析的论文,占总成绩的 2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5.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版 课程 目标 3 课程 目标 4 课程 目标 5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 模拟)占 业)占比 方法 比 15% 20% 10 10 10 80 80 2 占比 3 占比 15% 15% 15% 20 10 10 20 80 80 占比 20% 目标 2 5(见习作 1 占比 目标 课程 4(实训室 平时作业 期末考查 目标 1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课程 课程 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期末考察平均分/ 分目标总分)+0.15× 20 40 20 40 20 10 10 10 - 491 - 10 分目标达成度={0.2 10 (平时作业 1-4 成绩平 均分+ /分目标总分) +0.2×(平时作业 5 成 绩平均分/分目标总 分)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评价标准 表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了解幼儿园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清晰明确地了解 较好地了解幼 能基本了解幼 对了解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环境 儿园教育环境 儿园教育环境 环境的性质与功能, 教育环境的性质与功能, 的性质与功能,明 的性质与功能, 的性质与功能, 明确幼儿园教育环 明确幼儿园教育环境创 确幼儿园教育环 明确幼儿园教 明确幼儿园教 境创设的要求与原 设的要求与原则。 境创设的要求与 育环境创设的 育环境创设的 则的理解存在偏颇 原则。 要求与原则。 要求与原则。 或认识不足。 较好地理解和 基本理解和掌 掌握幼儿园物 握幼儿园物质 质环境,包括室 环境,包括室内 课程目标 2:理解和掌握 幼儿园物质环境,包括室 内和室外环境、主题教育 环境等的创设要求与方 法。 充分理解和掌握 幼儿园物质环境, 包括室内和室外 环境、主题教育环 境等的创设要求 与方法。 充分理解和掌握 课程目标 3:理解和掌握 通过科学规划作 通过科学规划作息制度、 息制度、合理组织 合理组织一日活动,以及 一日活动,以及建 建立适宜的常规要求,为 立适宜的常规要 幼儿的发展营造良好的 求,为幼儿的发展 班级制度环境的途径与 营造良好的班级 方法。 制度环境的途径 与方法。 内和室外环境、 和室外环境、主 主题教育环境 题教育环境等 等的创设要求 的创设要求与 与方法。 方法。 较好地理解和 基本理解和掌 掌握通过科学 握通过科学规 规划作息制度、 划作息制度、合 合理组织一日 理组织一日活 活动,以及建立 动,以及建立适 适宜的常规要 宜的常规要求, 求,为幼儿的发 为幼儿的发展 展营造良好的 营造良好的班 班级制度环境 级制度环境的 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与方法。 能较好地掌握 能够掌握通过积 通过积极、敏感 课程目标 4:通过积极、 极、敏感和支持性 和支持性的师 敏感和支持性的师幼互 的师幼互动,从而 幼互动,从而为 动,从而为幼儿的发展营 为幼儿的发展营 幼儿的发展营 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心 造良好的班级氛 造良好的班级 理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围和心理环境的 氛围和心理环 途径和方法。 境的途径和方 法。 - 492 - 对幼儿园物质环境, 包括室内和室外环 境、主题教育环境等 的创设要求与方法 的理解和掌握存在 偏颇或认识不足。 对于通过科学规划 作息制度、合理组织 一日活动,以及建立 适宜的常规要求,为 幼儿的发展营造良 好的班级制度环境 的途径与方法的理 解和掌握存在偏颇 或认识不足。 基本能掌握通 对于通过积极、敏感 过积极、敏感和 和支持性的师幼互 支持性的师幼 动,从而为幼儿的发 互动,从而为幼 展营造良好的班级 儿的发展营造 氛围和心理环境的 良好的班级氛 途径和方法的理解 围和心理环境 存在偏颇或认识不 的途径和方法。 足。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刘焱,何梦燚编著.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参考资料: 教育部《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1992)。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试行)(2010)。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2006)。 (美 )朱莉 •布拉 德著 .0-8 岁儿 童学 习环 境创 设[M].陈妃 燕 ,彭楚 芸译 .南京 :南京 师范 大学 出版 社,2014。 戴文青.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汤志民.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与实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郭力平,谢萌.幼儿园玩教具:配备、设计制作与应用[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刘霞.小区域 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2016。 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 - 49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评价》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06 学分:2 学时:32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选修课程。课程依据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借鉴当今教 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强调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和评价的内涵、功能与类型,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和 标准,幼儿园教育评价方法中的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尤其是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主要的评价方法, 以及评价信息的收集和评价结果的处理和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同时,幼儿园教育评价课程包含了幼儿发展 评价、教师评价和幼儿园教育质量三个层面的教育评价的对象、内容和组织实施。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法,包括 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录像分析、观察与调查等。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等一般素质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 的评价观,了解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掌握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与幼儿发展的知识与技能等。具体如下: 目标 1:正确认识评价、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教师职业道德; 目标 2: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多种模式,能够初步建构幼儿园教育评价方案; 目标 3:能够选择适宜的方法来收集和汇总评价信息,对评价信息做出客观、合理的解释,正确地使 用评价结果; 目标 4:能够掌握幼儿发展评价、学前教师评价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评价内容与标准、方法与工 具,以提升幼儿园质量; 目标 5: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案例,对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有明晰的认识,为成 为具有专业评价素养的幼儿教师做准备。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H M M M H M L L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M (3)健康素养 - 49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4)人文、科学、 M M H H H H H H M M M M M H M 艺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H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L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H H M M M H H H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H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M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L M H H H M H H M H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14)交流合作 三、授课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选修课本课程的学生。 - 49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内容、学时 表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内容 1 内容 2 H L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H 课程目标 3: M 内容 3 内容 4 内容 5 内容 6 M M L L H 课程目标 4: L L H H H H H H 内容 4 内容 5 内容 6 H M M M M L M 课程目标 5: 表 3.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 课程内容 毕业要求 内容 1 内容 2 内容 3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H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践行 师德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3)健康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4)人文、科学、 L L 艺术素养 毕业要求 2:综合 素养 H H M M M M H M M M M M M M M M M M H M M (5)信息素养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6)保教知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7)保教观念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8)保教能力 - 49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L L L H M H (9)班级管理 毕业要求 3:学会 教学与育人 (10)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M M (11)自主学习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H H H H H H H H (12)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M (13)反思研究 毕业要求 4:学会 发展 M H (14)交流合作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6 学时 第一讲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涵与结构 (1)评价的内涵 (2)评价的结构 第二讲 评价的功能与原则 (1)评价的功能 (2)评价的原则 第三讲 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1)评价内容 (2)评价标准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模式 第四讲 经典评价模式 2 学时 (1)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2)CIPP 评价模式 (3)其他评价模式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五讲 评价信息的收集与记录 8 学时 (1)评价信息的收集方法 (2)记录信息的程序 第六讲 评价信息的汇总 (1)成长档案袋 第七讲 评价信息的解读 - 49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2)理解评价信息的含义 第八讲 评价信息的应用 (1)计划过程中使用评价结果 (2)使用评价结果实现差异化教学 第四章 幼儿发展评价 第九讲 4 学时 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彩光谱 (1)多元智力理论介绍 (2)多彩光谱系统介绍 第十讲 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 (1)COR Advantage 使用指南介绍 (2)COR Advantage 评分指南介绍 第五章 幼儿园教师评价 第十一讲 4 学时 幼儿园教师评价 (1)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评价 (2)教师专业能力评价 第十二讲 CLASS 课堂评价评分系统 (1)CLASS 课堂评价评分系统概述 (2)CLASS 课堂评价评分系统概述使用指南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 第十三讲 8 学时 幼儿园质量评价概述 (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幼儿园质量评价的内涵 第十四讲 国内幼儿园质量评价案例讨论 (1)幼儿园质量评价政策 (2)幼儿园质量评价实践 第十五讲 国外幼儿园质量评价案例讨论 (1)美国学前教育机构认证标准 (2)国际儿童教育协会评价标准 第十六讲 不同国家幼儿园教育质量讨论与复习答疑 (1)日本 (2)芬兰 (3)以色列 (4)英国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学前教育原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强调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观察、调查等。 - 49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出勤、课堂发言、案例分析、作业、期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模式 末论文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出勤、课堂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期末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模式 论文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出勤、课堂发言、案例分析、读书笔记、 第四章 幼儿发展评价 期末论文 第四章 幼儿发展评价 课程目标 4 出勤、课堂发言、调查报告、小组合作 第五章 幼儿园教师评价 学习、作业、期末论文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 课程目标 5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出勤、课堂发言、作业、期末论文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讨论,占 20%;出勤情况,占 10%,共占 30%。 2.期末论文 期末论文占 70%。学生结合个人兴趣,针对一项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思考如何在活动中开展幼儿评价, 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论文,要求论文字数不少于 3000 字。 表 5.期末论文评分标准 指标 1.作业的规范性 2.作业的质量水平 3.作业的创新性 等级 优(90-100) 良(89-80) 中(79-70) 合格(69-60) 4.作业的准确性与 科学性 完全符合作业要 结构分明,表达准确, 求,按时完成 逻辑非常清晰 比较符合作业要 求,按时完成 基本符合作业要 求,按时完成 观点正确,能够结合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理论分析理性地实 践 具有结构性,表达较 整体比较中规中矩, 观点比较正确,能够 为切合主题,比较有 在某一点上有自己 结合理论较好地分 逻辑 的想法 析实践 能看出结构,表达基 本切中主题,逻辑性 重复已有的观点 一般 不太符合作业要 结构不清楚,表达、 求,未按时完成 缺乏逻辑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 499 - 存在抄袭现象 观点基本正确,基本 与理论相符合 个别内容上表述不 准确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教材:无。 2.参考资料: 李玉侠,杨香香,张焕荣 著,幼儿园教育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01。 胡惠闵、郭良菁编著 幼儿园教育评价(教 师教育精品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6-04-01。 潘月娟编,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01。 苏·C.沃瑟姆,贝琳达·J.哈丁 著,向海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译,学前教育评价(第 7 版)/学前教育经典译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01。 白爱宝著,幼儿发展评价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0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8). Early childhood assessment: Why, what, and how. Committee on Developmental Outcomes and assessments for Young Children. C.E. Snow & S.B. VanHemel (Eds.). Board on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Board on Testing and Assessment, Division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ISBN-13:978-0-309-12465-2 (Also available to download as *.pdf file through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McLean, M., Hemmeter, M.L., & Snyder, P. (2014). Essential elements for assessing infants and preschoolers with special needs. Boston: Pearson. ISBN 0-13-339988-5 (Loose-leaf version)。 - 500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模式概览》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08 学时:32 学分:2 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之一。本课程选择了近百年来国内外经典的幼儿园课程 模式作为学习内容,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国内外经典的幼儿园课程模式,了解不同课程模式的产生背景、演 变历史、理论基础、课程要素。领会不同课程模式在实践中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方法,尝试用“幼儿园教育 活动设计”中所学的内容去分析比较不同的课程模式,了解不同课程模式的特色,逐渐对不同课程模式形 成辩证客观的评价,提升学生的课程理论素养,形成完整、科学的幼儿园课程观和借鉴经典课程模式的理 念和实践的能力。 这门课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个人发言和论文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增强 课程理论素养,形成完整、科学的幼儿园课程观,提升学生借鉴经典课程模式的理念和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了解国内外经典幼儿园课程模式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课程要素及其独特的模式架构,以 及幼教家的贡献。拓展课程设计视野; 目标 2:理解不同课程模式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 目标 3:客观地评价不同课程模式的优点与局限; 目标 4:初步形成借鉴经典课程模式的意识和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3.保教知识 指标点 12.掌握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生活与环境进行教育、 注重领域渗透与整合等基本方法和策略 三、授课对象 第三学期,本科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模块一:绪论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模式绪论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课程与幼儿园课程 (一)课程 (二)幼儿园课程 二.课程要素与课程模式 (一)课程要素:1.教育目的;2.课程内容;3.教学方法;4.教育评价。 - 501 -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3,4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 课程模式的概念 1.模式的概念;2.课程模式的概念 三.幼儿园课程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一)西方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发展 (二)中国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发展 本章练习题: 1.哪些要素构成了课程模式? 2.幼儿园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哪些学科? 模块二 西方代表性课程模式 第二章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20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发展背景 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蒙氏的儿童观 (二)蒙氏的学习观、发展观 (三)蒙氏的“自由观” (四)蒙氏的“有准备的环境” 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内涵 (一)教育目标 (二)教育内容:1.教学内容;2.学习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三)教育方法:1.环境的规划;2.教具;3.教师的角色 (四)教学评价 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 本章练习题: 1.蒙台梭利是如何看待儿童的? 2.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第三章 发展-互动课程(Developmental-Intreaction Approach )又名河滨街课程 2 学时(支撑 课程目标 1、2、3、4) 一.发展-互动课程模式之发展背景 二.发展-互动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传统:1.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2.皮亚杰“相互作用论”;3.进步主义教育哲学 (二)儿童观 (三)学习与发展观 (四)课程观 三.发展课程模式的内涵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1.教学内容:社会学习、读写、数学、科学;2.学习内容的组织与呈现:主题网和 课程轮 (三)课程评价 四.发展-互动程模式的评价 本章练习题: - 502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心理学理论对发展-互动课程模式的影响体现在哪些地方? 2 发展-互动课程如何协调认知发展和社会性情绪发展? 第四章 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发展背景 (一)兴起的社会、政治背景 (二)演变历程:从贝瑞特-英格曼模式(BE 模式)到英格曼——贝克直接教学模式(ID 模式) 二.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二)社会学习理论;(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内涵 (一)BE 模式 1.目标;2.内容;3.教学方法:程序化的分步教学模式;4.评价:标准化成就测验 (二)DI 模式 1.目标;2.内容;3.教学方法;4.评价 四.对直接教学模式的评价 本章练习题: 1.直接教学课程模式的优点是什么? 第五章 华德福教育方案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华德福教育方案的形成原因与演变历程 二.华德福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 三.华德福教育方案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四.对华德福教育方案的评价及在中国的现状 本章练习题: 华德福教育方案对当代中国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第六章 高宽课程(High/Scope )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高宽课程模式的发展背景 二.高宽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二)“计划-工作——回顾”的理论基础 三.高宽课程模式的内涵 (一)课程目标: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1.幼儿主动学习的四个特征;2.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五要素。 (二)课程内容:五大领域的 58 条关键经验 1.学习方式领域;2.社会性和情感发展领域;3.身体发展、身心健康领域;4.语言、读写能力和交流 领域;5.艺术和科学领域 (三)课程实施:支持性学习环境与高宽三部曲 1.为主动学习提供支持性环境; 2.“计划——工作——回顾”三部曲 (四)课程评价 1.幼儿评价工具——儿童观察记录系统(Child Observation Record,COR) (1)COR 的评价内容;(2)COR 的评估实施; 2.对项目质量的评估——项目质量评估量表(Program Quality Assessment,PQA) (1)PQA 的评估内容;(2)PQA 的评估实施 - 503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四.对高宽课程模式的评价 本章练习题 1.高宽课程的“计划——工作——回顾”的活动组织程序对幼儿的价值? 第七章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Creative Curriculum)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创造性课程的发展背景 (一)兴起的社会背景 (二)演变历程:1.开始阶段:建立学习区;2.发展阶段:发展连续表;3.完善阶段:强调课程、教 师和幼儿的三者关系 二.创造性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需要层次理论;(二)人格发展理论;(三)发生认识论;(四)社会互动和学习理论;(五) 多元智能理论;(六)游戏理论;(七)脑科学的基础 三.创造性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目标:培养完整的人 (二)课程内容:六大领域的教学 1.读写;2.数学;3.科学;4.社会;5.艺术;(6)科技 (三)课程实施:1.学习区;2.一日流程的计划和安排 (四)课程评价:发展性评价:1.评价对象;2.评价内容——38 个评级项目;3.评价方法 四.对创造性课程模式的评价 本章练习题: 1.创造性课程模式有什么特点,能为我们提供哪些经验? 第八章 瑞吉欧教育体系(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瑞吉欧教育取向的发展背景 二.瑞吉欧教育取向的理论基础 (一)三个理论传统:1.进步主义教育;2.建构式心理学;3.左派改革政治; (二)瑞吉欧的儿童观 (三)瑞吉欧的学习观:协商式学习及三个要素:计划、记录、对谈 (四)瑞吉欧的教师观 1.教师的角色:伙伴、园丁和向导;2.驻校艺术教师;3.教学协同人员;4.师生 (五)瑞吉欧家长的角色 三.瑞吉欧课程模式的内涵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方案教学 (三)课程实施:1.企划;2.项目的阶段;3.项目的指导原则;4.空间设计 (四)课程评价:通过记录的形式展开评价 1.记录的内容;2.记录的形式;3.记录的价值 四.对瑞吉欧课程模式的评价 本章练习题: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该体系能风靡世界? 第九章 项目教学(Project approach)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项目教学的概念 二.项目教学的三个阶段 (一)计划和启动、(二)项目的展开、(三)总结和反思 - 504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项目教学的五个策略性特征 (一)讨论、(二)实地考察、(三)表述、(四)调查、(五)展示。 四.对项目教学的应用和评价 本章练习题: 1.如何将项目教学整合到现有的课程中? 模块三: 中国经典学前课程模式(学时 4)(支撑课程目标 1、2、3、4) 第十章 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五指活动课程的发展背景 二.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新的儿童观 (二)活教育的理论 1.活教育的目的;2.活教育的课程;3.活教育的方法;4.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三.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 (一)课程目标:1,做人;2.身体;3.智力;4 情绪 (二)课程内容:1.健康活动;2.社会活动;3.科学活动;4.艺术活动;5.语文活动 (三)课程组织:整个教学法 (四)五指课程的评价 四.对五指活动课程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本章练习题: 1. 活教育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 2.整个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三章 张雪门行为课程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兴起背景 二.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二)中国传统文化 三.行为课程模式的内涵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1.儿童自发诸般活动;2.儿童的自然环境;3.儿童的社会环境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设计教学法、单元教学 (四)行为课程的评价 四.行为课程模式的实例与分析 本章练习题: 1.时代背景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目标演变的影响? 模块四: 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模式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第十四章 分科课程及八十年代整体课程改革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分科教学课程的兴起的背景 二.分科教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儿童观 (二)教学观 三.分科教学课程模式的内涵 - 50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内容(二)实施(三)评价 四.对分科教学的评价 五.八十年代幼儿教育改革 (一)时代背景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1.整体观;2.主体观;3.个体观;4.发展观;5.活动观 (三)改革的内容与成果 六.国外课程模式的共同特征及对当代中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本章练习题: 1.分科课程的优点与局限是什么? 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主要课程模式概览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一.幼儿园综合主题教育课程 二.学科(领域)课程模式 (一)背景 (二)领域课程的特征 :前学科;与幼儿生活的联系;计划性 (三)领域课程的设计与评价 三.活动教育课程模式 本章练习题: 1.学科领域课程模式与分科教学的区别? 2.综合主题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M M M M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第一模块 绪论(第一章) 第二模块 西方代表性课程模式(第二至 十一章) 第三模块 中国经典学前课程模式(第十 二、十三章) 第四模块: 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模式 (第十四、十五章)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文献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国内 外经典幼儿园课程模式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课程要素及其独特的模式架构,以及幼教家的贡献,进而 帮助学生拓展课程设计视野。(对应课程目标 1) 2.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理 解不同课程模式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客 观地评价不同课程模式的优点与局限。(对应课程目标 3) 4.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初 步形成借鉴经典课程模式的意识和能力(对应课程目标 4) - 506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五大领域教法。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模块 绪论 课程目标 1: 了解国内外经典幼儿园课程模 第二模块 式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课程要素及其独 西方代表性课程模式 第三模块 中国经典学前课程模式 特的模式架构,以及幼教家的贡献,进而拓 第四模块: 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 展课程设计视野。 课堂发言、个人汇 报发言、作业 模式 第一模块 绪论 第二模块 课程目标 2: 理解不同课程模式的价值取向 西方代表性课程模式 第三模块 中国经典学前课程模式 及其实现路径。 第四模块: 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 课堂发言、个人汇 报发言、作业 模式 第一模块 绪论 第二模块 课程目标 3: 客观地评价不同课程模式的优 西方代表性课程模式 第三模块 中国经典学前课程模式 点与局限。 第四模块: 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 课堂发言、个人汇 报发言、作业 模式 第一模块 绪论 第二模块 课程目标 4:初步形成借鉴经典课程模式的 西方代表性课程模式 第三模块 中国经典学前课程模式 意识和能力。 第四模块: 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 课堂发言、个人汇 报发言、论文 模式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个人汇报,占总成绩的 40% 3.期末考查:论文,占总成绩的 50%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5.成绩评定方法 平时出勤及 期末论文占分 个人汇报占 比例 50% 分比例 40% 课程目标 1 25 25 25 分目标达成度={0.5×(期末论文平 课程目标 2 25 25 25 均分/分目标总分)+0.4×(个人汇 课程目标 课堂发言占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分比例 10% - 507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3 25 25 25 报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0 课程目标 4 25 25 25 ×(平时成绩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四)评价标准 1.个人汇报发言评价标准 表 5.评价标准 优(85-90) 1.发言的态度 2.发言的质量水平 发言积极、准备认真、大 发言观点明确、正确、思路逻 胆自信、分工合作好。 辑非常清晰、有理有据 发言比较积极、准备比较 良(80-85) 认真、较自信、分工合作 较好。 发言比较积极、准备较充 中(75-80) 分、不够自信,能分工合 作。 合格 (60-75) 在老师的提示下发言,完 成基本准备,发言有点紧 张,分工合作不足。 不合格 (60 以 未按要求提前准备发言。 下) 3. 发言的创新性 有自己对问题的独立及正确 见解,提出他人未提出的观点 及分析问题的视角。 发言内容比较充实,逻辑较清 发言整体比较中规中矩,在某 晰,观点明确正确。 一点上有自己的想法 发言内容比较充实,思路基本 发言能在一定的视角上创新, 清晰,观点比较明确。 但深入分析不足。 发言内容有待完善充实,逻辑 基本清晰,观点有待提炼。 发言无内容、无深度,没有体 现专业性。 发言重复他人的已有观点。 发言与主题的关联不强 2.期末考核方式:占总成绩的 50 %,包括:论文。 表 5.论文评分标准 指标 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观点 论文的分析 论文的规范性 论文的完整性 深度分析,观点 论文写作非常 论文结构完整, 和分析能一一 规范 层次分明 等级 对观点进行了 优(85-90) 选题新颖 观点明确、正确 对应 观点正确,但不 对观点的分析 论文写作比较 论文结构较完 够明确 较深入、正确 规范 整 观点不够清晰 对观点的分析 论文写作基本 论文结构基本 明确 不够深入 规范 完整 选题有一定的 观点有不当之 对观点的分析 论文写作不够 论文结构不太 局限 处 有一定的偏差 规范 完整 选题不适宜 观点不够明确, 抄袭 论文写作不符 论文结构不完 合规范 整 良(80-85) 选题较新颖 中(75-80) 选题中规中矩 及格 (60-75) 不合格 - 508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材料 1.教材: 霍力岩 孙蔷蔷等著《西方经典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及运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幼儿园课程》冯晓霞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 2 版)》,王春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唐淑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罗雅芬等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上,下)》吕素美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郝和平,周欣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霍力岩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www.Creative Curriculum.net。 《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第 3 版)霍力岩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第二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简楚瑛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509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体操创编与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241 学时:32 学分:2 幼儿体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学生了解幼儿体操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幼儿体操的 运动技能。并通过实践练习具备创编幼儿体操活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幼儿体操组织教学能力,为学生 今后从事幼儿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幼儿体操的价值和意义;幼儿体操的特点、类型;幼儿体操的创编方法;幼儿体操 的指导等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结合实践,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 学和探究教学,并结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幼儿体操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掌握不同年龄幼儿体操的年龄特点,能正确认识幼儿体操对幼儿发展 的价值和意义。 目标 2:掌握幼儿体操的内容、特点、类型等基本理论知识,能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式幼儿体操实践学 习,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目标 3:掌握幼儿体操创编基本方法,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儿体操的组织和实施。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3.保教知识 12.具备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2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设 4.保教能力 计、实施与评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 能力,能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三、授课对象 第一学期,本科一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幼儿体操基本理论知识概述 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幼儿体操基本概述 (一)幼儿体操的基本概念 (二)幼儿体操的价值 (三)幼儿体操的类型 (四)各类型幼儿体操的特点 - 510 - 课程目标 1、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五)幼儿体操的内容 二.幼儿体操欣赏 本章思考练习题 幼儿轻器械操的特点?分析一套幼儿轻器械操。 第二章 幼儿体操的实践 1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一.幼儿徒手操实践 (一)幼儿模仿操 (二)幼儿徒手操 二.幼儿轻器械操实践 (一)幼儿呼啦圈操 (二)幼儿球操 三.身体素质练习 (一)柔韧性练习 (二)力量练习 本章思考练习题 尝试小班幼儿模仿操的一节创编 第三章 幼儿体操创编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一.幼儿体操创编的基本方法 (一)幼儿体操的创编原则 (二)幼儿体操创编的方法与步骤 (三)幼儿体操的撰写 (四)幼儿体操的配图 二.幼儿创编实践 (一)幼儿徒手操创编实践 (二)幼儿轻器械操创编实践 本章思考练习题 幼儿体操创编的要点?尝试创编一套幼儿轻器械操。 第四章 幼儿体操的组织与实施 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一.幼儿体操的组织方法 (一)讲解法 (二)示范法 (三)游戏法 二.幼儿体操实施的注意要点 (一)年龄特征及差异 (二)幼儿体操的类型 本章思考练习题 讲解与示范法如何相互配合? B、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 511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矩阵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第一章 幼儿体操基本概述 H M 课程目标 3 第二章 幼儿体操实践 H M 第三章 幼儿体操创编 M H 第四章幼儿体操的组织与实施 M H C、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1.综合运用教师课堂教授、课堂讨论、视频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幼儿体操的价值与意义。(对应课程 目标 1) 2.通过课堂实际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多套不同类型的幼儿体操。(对应课程目标 2) 3.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视频分析,促进学生掌握幼儿体操的创编方法与组织。(对应课程 目标 3)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大学体育等。 教学方法建议:无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3.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第一章 幼儿体操基本概述 课堂讨论 幼儿体操基本概述 课堂发言 幼儿体操实践 平时作业 课程目标 1: 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掌握不同 年龄幼儿体操的年龄特点,能正确认识幼儿体 操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课程目标 2:掌握幼儿体操的内容、特点、类 型等基本理论知识,能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式幼 儿体操实践学习,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 课程目标 3: 掌握幼儿体操创编基本方法,能 第三章 幼儿体操实践 够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儿体操的组织和实施。 第四章 幼儿体操组织 (二)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发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15% 3.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5% 4.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 60% - 512 - 课堂发言 平时作业 期末考查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成绩评定方法 表 4.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期末考查占 分比例 60% 平时作业 1 平时作业 占分比例 2 占分比 15% 例 15% 30 10 平时出勤 及课堂发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言占分比 例 10% 分目标达成度={0.6×(期末考 课程目标 1 30 30 试平均分/分目标试题总 分)+0.15×(平时作业 1 成绩 课程目标 2 40 50 40 35 平均分/分目标总分) +0.15× (平时作业 2 成绩平均分/分目 课程目标 3 30 20 50 35 标总分) +0.10×(平时成绩平 均分/分目标总分)} 表 5.幼儿体操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90-100 75-89 60-74 0-59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1.动作协调有力、比较到 1.动作协调有力、到位; 动作连贯。 2.用力特点准确,节奏 明确,幅度较大,动作 与音乐节奏一致。 3.态度认真,表现力好。 位;动作比较连贯,存在 一到两处错误。 2.用力特点比较准确,节 奏比较明确,幅度较大, 动作与音乐节奏比较一 到位;动作基本能连贯, 存在三到四处错误。 2.用力特点基本准确, 节奏基本明确,动作与 音乐节奏基本一致。 致。 3.态度认真,表现力比较 好。 1.动作协调有力、基本 3.态度认真,表现力表 现不足。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黄长胜,《幼儿体操创编与指导》.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李方玉,《幼儿艺术体操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张淑芳等,《幼儿体操》,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8。 - 513 - 1.动作不连贯,动作错误 四处以上的错误。 2.动作缺乏力度、动作不 到位,动作与音乐不一 致。 3.态度不认真,几乎没有 表情。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3314026 学时:32 学分:2 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阶段,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次重要的转折时期。外在面向上,是作 息时间,硬件环境以及生活技能的转变;内在面向上,则是社会角色改变,人生基础的奠定等。 本课程将以幼儿园幼小衔接阶段综合活动的需求为目标,以绘本及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为材料,以教育 性戏剧为工具,介绍幼小衔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支持学生明确幼小衔接阶段的关键点,尝试设计综合 多领域要点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并尝试带领。 教学方法注重坚持理论结合实践,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 学和探究教学,激发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探究、深入的热情以及主观能动性。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幼小衔接阶段的特点以及幼儿发展需求; 目标 2:引导学生借助教育性戏剧的游戏和策略进行幼小衔接阶段活动设计; 目标 3:引导学生探索幼小衔接阶段活动实施的方法与技巧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3.保教知识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4.掌握 0-3 岁婴幼儿保教及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课程目标 1、2 19.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设计、实施与评价教 4.保教能力 育教学活动,具有领域渗透、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创新保教, 组织开展各种综合主题活动、探究实践活动以及生成各种活 课程目标 2、3 动,能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保教活动开展。 24.具有综合育人的基本素质,掌握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特 6.综合育人 点和规律,具有培育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能 力,能帮助幼儿获得积极体验。 三、授课对象 第五学期,本科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时 A、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特点与成长需求 一.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特点 二.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成长需求 第二部分 幼小衔接阶段活动体验 6 学时 - 514 - 4 学时 课程目标 1、2、3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活动案例 1 二.活动案例 2 第三部分 幼小衔接阶段活动设计与实施 22 学时 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心理学概论、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 教学方法建议:注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性原则,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包括教师讲授、课堂研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录像分析、 观察、调查以及见习等。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表 4.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矩阵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对应教学内容,按章节对应写) 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幼小衔接阶 第一部分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特点 段的特点以及幼儿发展需求; 与成长需求 评价依据 (作业、课堂发言、期末试 卷等) 课堂小组讨论与作业 目标 2:引导学生借助教育性戏剧 的游戏和策略进行幼小衔接阶段 第二部分 幼小衔接阶段活动体验 目标 3:引导学生探索幼小衔接阶 第三部分 幼小衔接阶段活动设计与 段活动实施的方法与技巧 实施 课堂发言 活动设计; 小组合作作业与展示 (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 出勤及课表现言等,占总成绩的 10% 平时作业 1,占总成绩的 15% 平时作业 2,占总成绩的 15% 表 5.评分标准 指标 等级 优(85-90) 良(80-85) 1.符合作业要求,按照规 2.能根据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 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完全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能根据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讨论 基本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3. 以教育性戏剧的游戏和方 法进行符合幼小衔接阶段需 求的活动设计 能以教育性戏剧的游戏和方 法进行符合幼小衔接阶段需 求的活动设计 能根据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 基本能以教育性戏剧的游戏 特点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讨 和方法进行符合幼小衔接阶 论 段需求的活动设计 - 515 -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75-80) 不太符合作业要求,按照 对于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特 规定的主题撰写相应内容 点把握不太准确 2.期末成绩 期末考查:活动设计方案以及实施展示,占总成绩的 6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即兴的智慧》.Patricia Ryan Madson.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 516 - 不太能以教育性戏剧的游戏 和方法进行符合幼小衔接阶 段需求的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