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pdf

别荡失太早 v2lst◢15 页 335.05 KB下载文档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pdf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pdf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pdf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pdf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pdf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pdf
当前文档共1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pdf

全球研究 2014.2.14 第 24 期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 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 要 点 z 继 2013 年夏天美联储释放“退出”信号引发 新兴市场金融动荡之后,2014 年初,在新兴 经济体自身经济脆弱性、国内政治动荡及对美 联储量宽政策“缩减恐慌”的叠加影响下,新 兴市场金融动荡再度卷土重来。 就相同点而言,引发两轮新兴市场金融动荡的 外因均为美联储退出量宽政策,而根本性的内 因则是新兴经济体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但近一 轮新兴市场动荡中,亚洲新兴经济体只受到轻 微影响,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巴西等亚洲 以外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市场动荡冲击的主要 目标。新兴市场未来将延续内部分化趋势,外 部融资依赖度较强、经常账户逆差较高、外汇 储备规模不足的国家,经济滞胀问题突出、财 政赤字大的国家,大宗商品出口国以及国内政 权不稳的新兴市场将面临着更大压力。 综合来看,除了巴西、南非、印度、印度尼西 亚及土耳其等“脆弱五国”(Fragile Five) 风险较大外,乌克兰、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 也十分脆弱。而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自身 状况相对较好的国家表现会更为稳定。新兴经 济体增长放缓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的影响总 体可控,但新兴市场金融震荡引起的传染效应 值得高度警惕。 金融研究总监:詹向阳 国际宏观经济研究团队: 樊志刚 马素红 程实 宋玮 王婕 罗宁 郭可为 吕振艳 执笔:马素红 suhong.ma@icbc.com.cn z 相关研究: 2014/1/24《2014年新兴市场政治动 荡或将加剧——2014年1月全球区 域风险月报》 2014/1/22《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格 局转变 美国量宽退出下金融资产 重估——2013年国际经济金融走势 分析及2014年展望》 z 重要声明:本报告中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官 方统计机构和市场研究机构已公开的资 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报告(含标识和宣传语)的版权为中国 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有,仅供我行 内部参阅,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 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上 网、引用或向其他人分发。 I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 目 录 一、新兴市场继 2013 年夏天后经历新一轮金融震荡 ...................... 1 二、近一轮新兴市场金融动荡与 2013 年中期有何异同 .................... 3 三、新兴市场仍面临严峻挑战,局部风险点的间歇性爆发或不可避免 ....... 5 四、中国受到的贸易传导影响可控,但应警惕市场传染效应 .............. 12 图目录 图 1 2014 年初以来新兴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动情况..........................................................2 图 2 新兴经济体 2013-2014 年实际 GDP 增长率...............................................................7 图 3 “脆弱五国”2012-2013 年经常账户赤字占 GDP 比重..............................................9 图 4 新兴经济体 2014 年 1 月通胀水平比较...................................................................10 图 5 2013 年 G3 在中国出口份额中的占比.....................................................................12 II 全球研究 2014.2.14 第 24 期 自今年 1 月中旬以来,一波肇始于阿根廷和土耳其的新兴资产抛 售潮迅速蔓延,并波及到多个新兴市场国家。这是继去年夏天美联储 释放“退出”信号引起“双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危机之后,新 兴市场金融动荡再度卷土重来。新兴经济体自身经济脆弱性、国内政 治不稳定与对美联储量宽政策“缩减恐慌”叠加所引起的这轮金融震 荡,使得投资者在去年底对 2014 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和强大 共识开始转变为不断加重的忧虑情绪。尽管新兴市场当局纷纷采取加 息及其他干预措施来“维稳”,但目前为止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仍没 有出现明显的缓解迹象。在美联储退出 QE 步伐明确的背景下,这一 轮大规模资金外流无疑会挤破一些中小型新兴经济体的泡沫,其未来 是否会引发新兴市场进一步金融动荡甚至演变成系统性危机,值得我 们高度关注。 一、新兴市场继 2013 年夏天后经历新一轮金融震荡 在美联储继续缩减 QE 的大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央行政策调整、 中美两大经济体经济数据不佳成为本轮新兴市场震荡的直接诱因。1 月 22 日,阿根廷央行为了保住持续减少的外汇储备宣布放弃干预汇 率,导致阿根廷比索出现大跌。而此后发布的 1 月份中国汇丰 PMI 数 据不及预期,美国 1 月 ISM 制造业指数也创下 2008 年以来最大跌幅, 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减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忧虑。阿根廷 比索暴跌的导火索,在中美两大经济体数据不佳的催化作用下,使得 1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 市场恐慌迅速蔓延并引发一轮剧烈的新兴市场金融震荡。 新兴市场货币抛售潮蔓延,东欧国家货币走软。阿根廷比索、土 耳其里拉、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等在短时间内大幅贬值,并纷纷创 下近年来的新低。 其中阿根廷比索自年初以来至今贬值幅度接近 20%, 土耳其里拉继 2013 年下跌 17%之后,在 2014 年 1 月仍然屡创新低。 这一轮新兴货币抛售潮不仅蔓延到南非、俄罗斯、墨西哥、巴西等经 济体,东欧诸多新兴经济体也受到殃及。乌克兰货币格里夫尼亚兑美 元自 2009 年 2 月以来首次跌至 9:1 的水平,匈牙利、波兰和捷克等 货币汇率也出现大跌。 图 1 2014 年初以来新兴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彭博,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除特别注明外,下同。上图数据 截至 2014 年 2 月 11 日 新兴市场股市下跌带动全球股市走软。自 1 月 13 日以来的近四 周时间内,新兴市场 MSCI 指数最大累计跌幅逾 6%,一度创下 6 个月 2 全球研究 2014.2.14 第 24 期 来的新低。新兴市场股市的下跌也波及到了发达市场,美国三大股指、 日经 225 指数在 2 月初纷纷大跌。尽管在大跌后有所反弹,但日经 225 指数自年初以来的累计跌幅仍接近 10%。根据彭博数据,由于新 兴市场的动荡行情,自年初以来至 2 月 5 日,全球股市市值蒸发了逾 3 万亿美元。 新兴市场资金外流趋势未改。根据国际资金流向监测机构 EPFR (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进入 2014 年后,投资者从新兴 市场股票和债券基金中撤资的趋势愈演愈烈。自年初至 2 月 5 日,新 兴市场股票基金流出资金达 186 亿美元, 已经超过了 2013 年全年 152 亿美元的流出规模。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已经连续 15 周资金净流出, 打破了 2002 年创下的连续 14 周净流出的纪录。据摩根史丹利称,这 15 周内,资金流出总额高达 333 亿美元,是自 2011 年 8 月以来规模 最大的资金大迁徙,也是史上第五次资金大规模外流。 二、近一轮新兴市场金融动荡与 2013 年中期有何异同 就相同点而言,引发两轮新兴市场金融动荡的外因均为美联储退 出量宽政策,而根本性的内因则是新兴经济体自身存在的脆弱性。 首先,美联储退出 QE 引发全球资本流向再平衡是导致两轮新兴 市场动荡的重要外因。自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格林斯 潘领导下的美联储自 2001 年开始大幅削减利率,低成本的融资在使 美国经济低迷状态有所好转的同时,也造成了美元的“套利交易”, 3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 即投资者借入廉价的美元,并把资金投入回报较高的新兴市场。国际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为渡过危机实施量化宽松,美元 廉价融资大举涌现,使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繁荣又延长了五年时间。 IMF 研究表明,自 2009 年美联储 QE 推出以来,新兴市场的累计资本 流入接近 4 万亿美元。自 2013 年下半年以来,美联储缩减 QE 规模的 预期,导致美债收益率大幅走高,美元的实际利率上升也自然而然地 降低了新兴市场“套利交易”的吸引力。随着美联储去年 12 月宣布 逐渐减少资产购买规模的决定,美元流动性收紧及利率上升的前景更 加明确,廉价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过程发生根本性逆转。去年夏天 以及今年初部分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和股票遭到抛售,从实质上看是对 全球流动性过剩及新兴经济体资本长期净流入的修正和纠偏,是全球 货币和资本的再平衡。在这一点上,导致两轮新兴市场震荡的外因是 相同的。 其次,新兴经济体自身的脆弱性是主要内因,也是根本原因。2013 年中期在新兴市场金融动荡中首当其冲的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主要 是由于这两国的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问题突出。而位于新一轮 风暴中心的阿根廷和土耳其,其既有经济基本面的问题,又有内部特 殊性,特别是一些政治原因使得危机化解更加复杂。从经济基本面来 看,恶性通胀是阿根廷经济痼疾,其真实通胀率高达 30-40%;土耳 其通胀、经常项目逆差情况亦令人堪忧,2013 年土耳其经常项目逆 4 全球研究 2014.2.14 第 24 期 差占 GDP 的比重高达 7.3%。除了经济基本面不佳以外,土耳其近期 国内反腐风暴引发政治动荡,致使投资者担心政治冲突将对土耳其未 来的商业前景、投资环境、经济增长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而引 发资金集体外逃。 两轮新兴市场金融动荡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受到冲击的经济体有 所不同。在 2013 年夏天的新兴市场动荡中受到巨大冲击的印度和印 尼,为抵御资本外流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依然上调了利率,并开始进 行拖延已久的结构性改革。目前印度经常账户赤字有所收窄,财政改 革也有所推进。马来西亚等其他遭到投资者攻击的国家则大幅削减了 补贴,并通过对进口时间的调整改善了贸易状况。在最近一轮新兴市 场动荡中亚洲新兴经济体只受到轻微影响,阿根廷、土耳其、南非、 巴西等亚洲以外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市场动荡冲击的主要目标。近一轮 新兴市场动荡中受冲击最严重的国家有几个关键特征,一是外汇储备 不足且经济基本面恶化,如阿根廷;二是对外贸易严重失衡,如土耳 其和南非;三是大宗商品出口国,如巴西和俄罗斯;四是国内政权不 稳定引发政治动荡,如土耳其和乌克兰。 三、新兴市场仍面临严峻挑战,局部风险点的间歇性爆发或不可 避免 美联储今年逐步退出量宽政策无疑将使新兴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但新兴市场内部分化较为明显,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大型新兴经济体 5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 虽然经济放缓但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一些中小型经济体因自身 脆弱性而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我们认为,随着新兴市场国家采取系列 应急措施稳定市场并辅以推进结构性改革,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演变 成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风险点的间歇性爆发将不可避 免,一些中小型经济体的资产泡沫可能被挤破,需要重点警惕。 (一)2014 年新兴市场面临不利挑战,但整体增长仍将略有改 善 IMF 副总裁朱民近期列出了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四大不利变化:全 球金融环境收紧;中国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贸易疲软。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除以上挑战外 还有一点值得新兴市场关注,即欧元区的调整——经常账户大幅转向 盈余,以及随之而来的净资本流入,将使得新兴经济体难以承受资本 流入“急刹车”的后果。 为了应对这一轮来势汹汹的资本外流和金融动荡,多个新兴市场 当局出台系列措施阻止汇率暴跌(如阿根廷央行为提升外汇储备而对 商业银行外汇资本比例设限),南非、土耳其和印度还纷纷采取了紧 急加息措施,其中土耳其央行 1 月 28 日一次性加息 425 个基点,幅 度之大令市场吃惊。但在经济增速下滑、通胀高企、资本大量流出及 汇率贬值的多重挑战下,新兴经济体愈加面临政策上的两难困境。正 如著名经济学家、印度央行行长拉詹所言:要么让汇率下行并承受通 6 全球研究 2014.2.14 第 24 期 胀风险,要么提高利率来捍卫货币,并承受经济衰退的风险。就此来 看,新兴市场面临的政策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唯一可能的解 就是通过有效的结构性改革来推动经济增长,但这恐怕在短期内又难 以实现。 尽管面临内外多重不利挑战,但在发达经济体经济好转带动外需 回升、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温和等因素下,亚洲、撒哈拉以南等新兴市 场区域有望在 2014 年实现稳健增长,并带动新兴市场整体经济增长 的改善。根据 IMF2014 年 1 月发布的最新预测,预计 2014 年新兴及 发展中经济体 GDP 增长率为 5.1%,高于 2013 年 4.5%的增长率。 图 2 新兴经济体 2013-2014 年实际 GDP 增长率 单位:% 资料来源:IMF 预测值 (二)新兴市场将延续内部分化趋势,“脆弱五国”风险突出 7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 虽然新兴市场总体上面临着美联储缩减 QE 带来的巨大挑战,但 由于新兴经济体各自实力的强弱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同,因此其在 2014 年仍将延续内部分化趋势。外部融资依赖度较强、经常账户逆 差较高、外汇储备规模不足的国家,经济滞胀问题突出、财政赤字大 的国家,以及大宗商品出口国、国内政权不稳的国家将面临着更大的 压力。根据以上特征综合判断,除了巴西、南非、印度、印度尼西亚 及土耳其等“脆弱五国”(Fragile Five)风险较大外,乌克兰、阿 根廷、委内瑞拉等国也十分脆弱。而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自身状 况相对较好的国家表现会更为稳定。 我们可以根据新兴经济体在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来判断其在应对 资本外流、抵御金融风险方面的脆弱程度。 首先,外部融资依赖度。经常账户赤字的规模大小是判断一国对 外部资本依赖度的重要指标。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而言,经常账户 出现逆差,一般而言就必须从资本账户获得融资,也就是实现资本净 流入。通常证券组合资金流和国外直接投资(FDI)可以弥补经常账 户赤字带来的国际收支缺口。如果一国经常账户存在巨额逆差,再同 时面临资本外流的冲击,那就十分容易导致货币贬值、国家信用风险 陡增,从而引发债务危机甚至金融危机。印度、印尼、巴西、南非、 土耳其等“脆弱五国”均面临着大规模的经常账户赤字。土耳其、巴 西和印尼的经常账户赤字在 2013 年继续扩大,其中土耳其的经常帐 8 全球研究 2014.2.14 第 24 期 赤字占 GDP 比重高达 7.4%。南非的经常账户赤字占比也超过 6%。印 度尽管有意改善经常账户赤字占比,但 2013 年赤字占 GDP 比重仍处 于 4.4%的高位。 图 3 “脆弱五国”2012-2013 年经常账户赤字占 GDP 比重 其次,外储规模。相比 199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当前新兴 市场国家整体外汇储备状况更好。但仍有一些低储备国家,如土耳其、 乌克兰、阿根廷和南非等,由于外储规模有限,使其在抵御外部冲击 方面缓冲不足。截至 2 月 10 日,不包括商业银行存款,土耳其央行 只剩 340 亿美元外汇储备,仅够覆盖该国 0.29%的短期债务,成为高 盛追踪的 14 个新兴国家中外储最少的国家。另据 IMF 数据,截至 1 月 7 日,乌克兰、阿根廷和南非的外汇储备规模分别为 187.6 亿美元、 248 亿美元和 415 亿美元。阿根廷因外汇储备急速下降已经放弃干预 9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 汇率,乌克兰也被外界猜测于最近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南非的外汇 储备仅相当于其 GDP 规模的 12%,不足以覆盖贸易赤字和债务。 第三,经济基本面的健康程度,特别是通胀水平的高低。一些新 兴经济体同时面临着经济疲软和通胀高企的“滞胀”困境,如果处理 不好抑制通胀和刺激增长的关系,很可能导致投资者恐慌情绪进一步 加强,从而加剧资本外流风险。根据 Bloomberg 的数据,2014 年 1 月,印度、印尼的通胀水平均高于 8%,而巴西、土耳其、南非、俄 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也都在 5%以上。阿根廷的官方通 胀水平在 10%,但实际的通胀水平可能在 30-40%,另一拉美国家委内 瑞拉 2013 年的通胀率更是飙升至 50%,完全陷入恶性通胀境地。这 将使得相关经济体在外部环境变化下更加不堪一击。 图 4 新兴经济体 2014 年 1 月通胀水平比较 单位:% 10 全球研究 2014.2.14 第 24 期 第四,财政赤字状况。一国财政收支状况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其 在抵御资金外流和经济下滑方面有多大的政策空间。为避免因国际收 支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新兴经济体往往不得不选择提升利率水平以 抑制资本流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其结果必然是经济在货币紧缩的 负面影响下进一步减速。对于财政赤字高企的国家而言,其以财政手 段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有限,从而使经济下滑缺少必要的政策缓 冲,导致经济衰退风险更大。若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叠加,形成 突出的“双赤字”问题,则引发金融动荡的可能性更大。新兴市场经 济体中,“双赤字”比较严重的有印度、越南、巴西、波兰、罗马尼 亚、乌克兰、立陶宛、土耳其等,其中亚洲尤以印度为最。 第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依赖度。新兴市场国家从经济结构来看 主要分为两类:制造业出口导向型国家,如中国、东盟等,以及资源 出口导向型国家,如南非、俄罗斯、巴西等。总的来看,2014 年欧 美经济回升,有利于制造型国家,而美元走强、能源革命、新兴经济 体增长中枢下移使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不利于资源型国家。 第六,政治稳定性。2014 年,共有多达 12 个新兴市场国家将迎 来选举,特别是南非、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等等海外融资需求 最高的“脆弱五国”也面临大选,在外部环境变化较大且自身经济动 能迅速降温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在选举年面临的政治风险更加升高, 11 新兴市场动荡魅影重现,谁是下一个金融风暴眼? 同时也给其经济金融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变数。 四、中国受到的贸易传导影响可控,但应警惕市场传染效应 在美联储退出 QE 引发新兴市场金融动荡的过程中,作为新兴市 场重要成员的中国客观上难以独善其身。新兴市场经济放缓及市场动 荡将主要从贸易和信心两方面影响中国。 首先,中国受到的来自贸易渠道的影响总体可控。从中国 2013 年出口情况来看,G3(美日欧)经济体占我国全年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到 39%。2014 年 G3 经济体有望实现危机以来的首次同步回升,其对 我国出口的拉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兴经济体增长疲软对我国出 口的不利影响。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渐由出口主导转向内 需为主和外需共同拉动,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较前期减 弱,甚至在 2013 年呈现出负向拉动效应。因此,新兴经济体通过贸 易渠道对中国经济形成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是有限的、可控的。 图 5 2013 年 G3 在中国出口份额中的占比 数据来源:Wind 12 全球研究 2014.2.14 第 24 期 其次,新兴经济体市场波动引起的传染效应值得高度警惕。新兴 经济体由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同质性,其基本面变动趋 势也通常一致,往往被国际投资者视为同一类目标市场。部分新兴经 济体的金融动荡,很可能导致投资者降低对新兴市场整体的风险偏 好,从而引发资金的大幅撤离。我国仍为经常账户顺差国,而且外汇 储备规模巨大、资本管制仍未完全放开,总体上有能力抵御资本外流 带来的风险。在新兴市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中国受到的冲 击不会太大。但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凸显、金融市场流动性趋紧的环 境下,外围新兴市场动荡对国内资本市场带来的悲观情绪传染、国际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受到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 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