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院发教[2020]81号(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pdf
教 育 类 20 项 , 基 础 教 育 类 项 目 20 项 , 课 程 思 政 类 项 目 20 项。项目类别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三、申报对象 全校在册在职教职工。已承担校级教研项目且没有结项的 教师不得参加本次申报。 四、申报程序 1.申请人须认真填写《南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 请书》和《活页》(《活页》中不得出现申请人个人信息)。 2.各教学单位要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签 署评审意见并排出推荐先后顺序。 3.各教学单位集体组织申报,教务处不接受个人申报材 料,在申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各申请人应根据立项范围选好课题,选题要新颖, 研究要紧扣我校发展要求,特别要注意考虑学校的办学目标、 定位与特色。 (2)项目组成员原则上应控制在 5-7 人(含项目负责人 在内),基础教育横向联合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中基础一线教 师占 40%,需要联合单位签字、盖章。 (3)重点项目要注意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 前期成果等,要凝练方向、加强团队合作,鼓励跨学科、多个 单位联合申报,申请书和论证活页内容将查重。 五、具体要求 1.各教学单位务于 2021 年 3 月 5 日下午 17 点前将本单 —2— 附件 1 南阳师范学院 2020 年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为加强对教学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提高学校教学研究项 目立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培育各级优秀教学成果,特 制定“南阳师范学院 2020 年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简称 “指南”。 本“指南”是基于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与任务,以及 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提出的,其中仅有少数题目适合直 接用作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大部分题目需要细化、分解处 理。各教学研究项目申请人,应根据学校、所属教学单位及个人 的实际出发,选定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强的,且 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适性、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综合研究 1.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关键问题研究 2.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4.地方高校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5.志愿服务校外实践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和能力的研 究与探索 6.校地融合培养基础教育卓越师资的实践与研究 —4— 7.教育关怀伦理视野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二、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研究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国内外同类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3.政府、企事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模式研究 三、专业改革和专业建设研究 1.区域经济发展与我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改革的研究 2.新常态下传统专业的调整优化研究 3.特色专业培育、建设和发展研究 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 1.各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 2.公共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公共体育等)教学 改革研究 3.新形势下师范教育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研究 4.“校企双主体”企业培养阶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 五、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下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3.产教融合体系研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七、教学质量评价 —5— 1.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课程思政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与实践 八、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应用型专业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九、新工科建设专题 (一)新理念研究 1.新经济对工科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 2.国际工程教育的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分析 3.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经验分析 (二)新结构研究 4.面向新经济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 5.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6.理科衍生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7.工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与实践 (三)新模式研究 8.新工科多方协调与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9.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0.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11.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2.新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四)新质量研究 13.新兴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 14.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6— 15.面向心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 16.新型工程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17.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研究和探索 (五)新体系研究 18.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19.综合性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20.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进展和效果研究 21.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 十、基础教育研究专题 1.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制度、规则研究 2.“十三·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 3.构建教育机会、资源配置、质量水平、管理模式一体 化研究 4.乡村义务教育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研究 5.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视野下的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6.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 7.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衔接 问题研究 8.义务教育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研究 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研究 10.课程改革成效应用推广机制研究 11.核心素养背景下各学科教材教法创新研究 12.中小学学科教学新趋势、新动态研究 —7— 13.中小学学科教学特色模式研究 14.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5.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互联网+中小学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 17.“智慧校园”建设和实践研究 18.县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与管理研究 19.数字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研究 20.大数据时代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十一、课程思政专项 1.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区别联系 3.课程思政团队建设考核指标研究 4.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5.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建设关系 6.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关系研究 7.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8.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设计 9.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质量 10.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体系 11.课程思政特色专业建设 12.课程思政示范校建设 13.课程思政监督检查机制建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