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举行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pdf
成生快讯 2009 年第 3 期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9 年 3 月 9 日 成都生物所举行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 2009 年 3 月 6 日,“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 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以下统称“重点实验室”)在成都生物所正 式揭牌,标志着这 两个重点实验室的 启动实施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 启动仪式由成都生物所副所长张国林主持。中国科学院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副局长苏荣辉、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 罗治平共同为重点实验室揭牌。罗治平副厅长和苏荣辉副局 长分别代表四川省科技厅和中科院生物局致辞,对重点实验 室的正式挂牌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重点实验室在依托单位 -1- 成都生物所的大力支持下, 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 设,树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作出更大贡献。 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生物所所长吴宁研究员代表研究 所和重点实验室感谢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科技厅长期以来 的大力支持,对各位嘉宾和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们远道而 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成都生物所将以重点实验室的挂 牌为契机,树立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开拓进取,为国家的 西部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山地 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 用重点实验室”和“生 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 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是分别经中国科学院和 四川科技厅批准建立的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 省重点实验室”于 2008 年 1 月正式批准成立,运行一年多 来,在成果产出、项目争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国际合 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 -2- 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于 2008 年 12 月正式批准成 立。这两个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重点瞄准横断山区和 长江上游山地生态退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退化生态系 统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与机理研究;以西南山区丰富的生物资 源为基础,在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的同时,开展特 色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为我国山区生态建设与 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重点实验室现拥有 10 个研究团 组,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科技队伍,长期奋斗在我国 西部山区,致力于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与恢复控制技 术,以及西部山区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在恢复生态学、 山地生态系统格局和动态对人为干扰响应以及全球变化生 态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成都生物所党委书记汪光泽、副所长叶彦,来自所内外 的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成都生物所职能部门和科研 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参加了启动仪式。 (综合办公室) -3- 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首次学术委员会 在成都生物所召开 2009 年 3 月 6 日,“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 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以下统称“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首次学 术委员会在成都生物所召开。 成都生物所所长吴宁研究员宣布了生态恢复重点实验 室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并对与会的各位委员表示感谢, 希望各位委 员多为实验 室的发展献 计献策。本 届学术委员 会由来自国 内的 10 多位知名专家组成,主任由昆明动物所张亚平院士 担任,副主任由成都生物所吴宁研究员和刘庆研究员担任。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庆研究员向与 会专家介绍了实验室的学科方向、人才队伍建设等基本情况 及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中科院生物局苏荣辉副局长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重要 讲话。他表示,成都生物所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院重点实验 -4- 室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现了良 好的发展势头。希望重点实验室以 此为契机,确立更长远的发展目 标,突出实验室的自身特色,为早 日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努力。 他指出,决定实验室发展速度和水 平高低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重点实验室必须不断加强团 队群的建设,同时争取更大的科研产出。他强调,要加强生 物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 育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利用地震后形成的 天然实验地做好灾后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和机理等方面的研 究工作。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任海研究员、版纳植物园曹敏研究 员、植物所董鸣研究员,西南大学曾波教授、四川省林科院 王金锡研究员、绵阳师范学院苏智先教授等学术委员会成员 就实验室的发展方向、研究内容和目标、管理体制、评价体 系、国内外合作等进行了踊跃发言,为实验室的发展献计献 策,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综合办公室)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电话:028-85223836, 85220920 E-mail:liugj@cib.ac.cn, hejing@cib.ac.cn -5- 邮编:610041 传真:028-85222753 http://www.ci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