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pdf

Brangdy5 页 423.02 KB下载文档
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pdf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pdf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pdf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pdf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pdf
当前文档共5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pdf

·76· 生垦生塑匡笙盒垒塾苤查!!!!堡!旦整!!查箜!塑堡!堕!!曼M里丛曼!堡曼!望!丛!!尘!!!!!塑!:!!!堕!:! ·论著· 400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 焱h2,王学美1 刘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室,北京100034;2.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北京100854)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量、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证型间病程、体质指数(BMI)、血脂水平、生存质量和胰 岛素用量,并对糖尿病中医证型与慢性并发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00例糖尿病患者以阴阳两虚证(96例)及 气阴两虚证(84例)多见;并发症以糖尿病肾病(150例)居首位,其次是糖尿病眼底病变(68例)。中医证型与糖 尿病并发症有相关关系。阴阳两虚证、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湿痰夹热证患者病程较长C(8.53士6.14)、(6.19士 6.54)、(6.16士6.29)、(6.15士6.22)年],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证、湿痰夹热证、阴虚证患者的生存质 量较差[(28.37士6.24)、(28.36士7.37)、(26.82土7.65)、(25.65士8.28)、(25.93±8.53)分],湿痰夹热证、阴 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升高[(38.60士12.38)、(37.70士10.28)、(35.20士 11.54)、(32.30士12.63)、(30.10士10.57)U],上述各指标与气虚证患者[病程(5.15士5.47)年,生存质量 (22.67士8.46)分,胰岛素用量(22.80士10.22)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湿痰夹热证BMI最 高,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阳两虚、气阴两虚证患者胆固醇较阳虚证患者增高(均P<0.05)。结论 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进展、转归关系密切;与病程、BMI、血脂、生存质量、胰岛素抵抗等存在 相关关系。 【关键词】糖尿病,2型;中医证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41.3;R259 A study on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9691.2010.02.004 relationship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patterns with diabetic chronic complica- tions,quality of life and laboratory indicators in 400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LIU Yan。, I似ⅣG Xue-mei.’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 tal,Beijing 10003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Abstract】 Objective Xue—mei,Email:wangxuemeibjmu@】63.com. To analyz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 pattern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TCM patterns with the quality of life, laboratory indicators and incidences of diabetic chronic complications.Methods The TCM syndromes in 400 T2DM patients were analyzed,and the body mass index(BMI),blood lipids,quality of life scale,insulin dosage,duration of disease and diabetic chronic complications in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yndrome patterns were compared.The relationships of TCM syndromes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TCM syndrome pattern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the 400 T2DM patients were deficiency both yin and yang (阴阳两虚证,96 cases)and deficiency both qi and yin(气阴两虚证,84 cases).In terms of complications, diabetic nephropathy was on the top of the list(150 cases),followed by diabetic retinopathy(68 cases).The TCM syndrome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diabetic complications,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different,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both yin and yang had the longest duration of disease[(8.53士6.14)years3,followed by blood stasis(血瘀证),deficiency both qi and yin and stagnation of phlegm caused by damp—heat(湿痰夹 热证)in sequence[(6.19士6.54),(6.16士6.29),(6.15士6.22)years3.Deficiency both yin and yang, deficiency both qi and yin,yang deficiency(阳虚证),yin deficiency(阴虚证)and stagnation of phlegm caused by damp-heat were a11 with poor quality of life(28.37士6.24,28.36士7.37,26.82士7.65,25.93土8.53, 25.65士8.28).Stagnation of phlegm caused by damp—heat,deficiency both yin and yang,deficiency both qi and yin,yin deficiency and yang deficiency patients needed a significant higher dosage of insulin[(38.60士 12.38),(37.70±10.28),(35.20士11.54),(32.30士12.63),(30.10士10.57)U].The above indicators wa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atients with qi deficiency(course of disease:(5.15士5.47)years,quality of life: 22.67士8.46,insulin dosage:(22.80士10.22)U,all P<0.053.BMI in patients with stagnation of phlegm caused by damp—heat was the highest,but in comparisons,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different TCM patterns.The levels of cholesterol in patients of deficiency both qi and yin and deficiency both yin and yan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yndrome patterns are yang deficiency patients(both P<0.05).Conclusion The TCM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progre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diabetic chronic complications;there a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CM syndrome patterns and duration of disease。BMI,blood lipids,quality of life,insulin resistance and so on.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Diabetes chronic complications 万方数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年3月第17卷第2期Chin J TCM wM Crit Care,March 2010,V01.17,No.2 ·77·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 紫、或舌紫暗,脉涩、或细沉涩、或弦涩、或细涩、或细 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 弦涩、或细数涩;具备1项即可诊断。如兼具任意两 的并发症涉及多器官组织,起病隐匿,呈渐进性发 证型诊断条件,则为兼证,例如气阴两虚证、阴阳两 展,致残、致死的危险性大,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 虚证等。 医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 1.4临床症状记分:采用分级记分法,根据不同证 的经验,探寻其中医证型与糖尿病并发症、实验室指 型,主、次症分4级(无、轻、中、重)记分,主症记0、 标等相关规律,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 2、4、6分,次症记0、1、2、3分;同时依据糖尿病并发 的意义。本研究中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 症诊断标准的主、次症分级记分,统计计算上述积 与慢性并发症、血脂、生存质量、胰岛素用量进行相 分,并进行相关分析。生存质量[53记分法:依据患者 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答案序号选择,1为根本没有,2为有一点,3为有 1资料与方法 (一半时间),4为很有,5为极有,分别记0、2、4、6、 1.1研究对象: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航天 8分,积分越高则提示生存质量越差。 中心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住院的400例 1.5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采用回顾性住院病历资 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63例,女237例,年龄 料调查统计方法,收集各病例入院时西医诊断、中医 25-~88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2型糖尿病诊 辨证、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胆固醇(TC)、三 断标准口3确诊为糖尿病,参照文献[2q1标准诊断糖尿 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胰岛素用量 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 等数据。采用酶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 病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TG及LDL,均选用德国罗氏试剂。将患者的临床症 1.2排除标准:糖耐量异常(IGT)或空腹血糖异常 状(包括多尿、夜尿、多饮、多食易饥、疲倦乏力、腰膝 (IFG)者;1型糖尿病患者;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妊娠 酸软、自汗、盗汗、手足麻痹及舌脉等)积分汇总或逐 糖尿病患者;有精神病史不能合作者。 项记录。患者填写生存质量量表,将积分汇总。若同 1.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文献[2。4],用计算机进行中 一患者具有多个慢性并发症或证型为复合型,则按 医证型判断。①气虚证:乏力、多汗、气短、神疲,舌 其病种、证型分别列入相关组别。 淡、或舌体胖大、或舌边有齿痕,脉虚、或细、或弱;具 1.6统计学处理: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 备2项即可诊断。②阴虚证:口干或咽千、视物模糊、 料以均数土标准差。土s)表示,用方差分析;计数资 头晕、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耳鸣或耳聋、大便干、饥 料用X2检验;证候与糖尿病并发症采用Pearson直 不欲食、五心烦热、盗汗、目涩,舌红少苔、或花剥苔、 线相关分析,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或无苔,脉细数或细弦;具备3项即可诊断。⑧阳虚 2结果 证:畏寒肢凉、夜尿频、胸闷、面肢水肿、神疲、大便 2.1 稀、口淡、尿失禁、阳痿,舌淡暗、或舌淡、或苔色白、 中气虚证35例,阴虚证47例,气阴两虚证84例,阳 或舌体胖大,脉沉、或迟、或沉细;具备2项即可诊 虚证45例,阴阳两虚证96例,湿痰夹热证34例,血 断。④热盛证:多食易饥、口渴喜饮、失眠、大便干、头 瘀证59例。慢性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36例,糖尿 晕目眩,舌红苔黄,脉数、或数弦、或数滑弦;具备 病肾病150例,眼底病变68例,糖尿病足43例,冠 2项即可诊断。⑤湿痰证:脘腹胀、食欲不振、恶心或 心病45例,脑梗死58例。 呕吐、头重或肢体困重、大便稀,舌苔质腻或厚,脉 2.2中医证候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关系(表1); 缓、或滑、或沉迟;具备2项即可诊断。⑥湿热证:食 血瘀证与糖尿病并发症种类、冠心病、脑梗死、糖 欲不振、肢体困重、口黏腻、口渴不欲多饮、大便干稀 尿病肾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均呈正相关关系 不调、脘腹胀,舌红苔黄、苔质腻,脉滑数或数滑弦; (均P<O.05)。阳虚证与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 具备2项即可诊断。⑦血瘀证:肢体麻木、腰背痛、肢 肾病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O.05)。气阴两虚证与 体疼痛、健忘、胸痛、胸闷、肢体活动不灵、肌肤甲错, 并发症种类、冠心病、高脂血症、眼底病变、周围神经 舌边瘀点、或舌下紫黑、或舌暗红、或舌瘀斑、或舌淡 病变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阴阳两虚证与 中医证型与糖尿病合并症:400例糖尿病患者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课题(H020920010330) 并发症种类、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周围神 通信作者;王学美,Email:wangxuemeibjmu@163.tom 经病变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O.05)。阴虚证与并 作者简介:刘焱(1972一),女(汉族),辽宁省人,副主任医师. 发症种类、脑梗死、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均呈 万方数据 ·78·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年3月第17卷第2期Chin JTCMwMCritCare,March 2010,V01.17,No.2 正相关关系(均P<O.05)。气虚证、湿痰夹热证与糖 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增高(均P<0.05)。 尿病并发症均无相关关系(均P>0.05)。 3讨论 2.3不同证型糖尿病患者病程、BMI、血脂、生存质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起病隐匿,致残、致死率高, 量及胰岛素用量的比较(表2):病程以气虚证最短, 目前防治的重要手段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靶器官损 阴阳两虚证最长;与气虚证患者相比,血瘀证、气阴 害评估并早期干预。但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单纯 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湿痰夹热证病程均明显延长 依赖化验或影像学等手段只能进行早期筛查,对于 (均P<o.05)。BMI以气虚证最低,湿痰夹热证最 超早期筛查是不够的;二是仅依赖西药进行早期干 高,但各证型患者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预,对于生活质量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疗效 P>O.05)。阳虚证患者TC、LDL最低,气虚证患者 欠佳。近年来临床进行的糖尿病三型辨证研究认为, TG最低,阴阳两虚证患者TC、TG、LDL最高,故与 糖尿病的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候之间呈现依次 阳虚证比较,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TC显著 渐变的演变规律,代表了病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 增高(均P<0.05);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 段[6]。故中医的辨证论治对于临床超早期风险评估、 证、湿痰夹热证患者TG、LDL较其他证型患者增 危险因素干预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生存质量以 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以糖尿病肾病 气虚证积分最低,阴阳两虚证积分最高,即气虚证患 (37.50%)居首位,其次依次为眼底病变(17.00%)、 者生存质量较佳;与气虚证患者相比,阳虚证、阴虚 脑梗死(14.50%)、冠心病(11.25%)、糖尿病足 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湿痰夹热证患者的生 (10.75%)和周围神经病变(9.oo%)。从证型分布 存质量较差(均P<o.05)。胰岛素用量以气虚证患 看,临床上阴阳两虚证及气阴两虚证多见。对中医证 者最小,湿痰夹热证最大;与气虚证患者相比,阳虚 型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发现,中 证、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湿痰夹热证患 医辨证分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存在相关关系,相 表1 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并发症的相关关系 注:并发症种类指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眼底病变、冠心病等1种以上并发症的情况 衰2 400例不同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BMI、血脂、生存质量、胰岛素用量的比较(i-t-s) 注:与气虚证比较,‘P<0.05,与阳虚证比较,。P<0.05 万方数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年3月第17卷第2期Chin J TCM WM Crit Care,March 2010,V01.17,No.2 ·79· 关程度由高到低排列:血瘀证依次为脑梗死、眼底病 气阴两虚、阴虚、阳虚证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升高, 变、糖尿病足、冠心病、并发症种类、糖尿病肾病;阳 故考虑这几类证型生存质量差,发生胰岛素抵抗的 虚证依次为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气阴两 概率较大。生活质量差、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 虚证依次为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种类、 者治疗往往存在难度且预后不佳,而中医药长于提 冠心病、高脂血症;阴阳两虚证依次为并发症种类、 升生活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8]。通过对糖尿病的中 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脑梗死、眼底病变;阴虚 医证型及其与病程、BMI、血脂、生存质量、胰岛素抵 证依次为并发症种类、脑梗死、周围神经病变、糖尿 抗等关系进行研究,对发挥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 病肾病。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与糖尿病 优势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慢性并发症关系密切。提示中医证型的变化与糖尿 中医理论中血瘀证多由阴虚发展而致。本研究 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进展、转归关系密切,依据中 中多项结果显示,血瘀证并不明显重于阴虚证,考虑 医辨证可以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进行超早期预测。 与临床普遍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有关。 临床上观察到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治疗胰 岛素抵抗等方面。从中医辨证分析糖尿病病程、 BMI、血脂、胰岛素用量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发现:阴阳两虚证、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湿痰夹热证 参考文献 [1]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Diabet Med,1998,15(7):539—553. [2]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 患者病程较长;湿痰夹热证患者BMI最高;阴阳两 候部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3-4. [3]南征,高彦彬,钱秋海.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北京:人民卫生 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TC较其他证型高。故考虑本 出版社,2002:563. [4]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 研究中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与糖尿病病程、血脂 技出版社,2002;233—237。 (尤其TC)等危险因素有一定关系,辨证可指导进 [5]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 社,2000:165—182. 行早期干预以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其中,中药 [6]郭仁真.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候的相关性.中华中医药学刊, 多靶点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有效预防或延 缓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7]。 本研究中阳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湿痰 夹热证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湿痰夹热、阴阳两虚、 2007,25(8):1592—1594. [73粱晓春.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 结合急救杂志,2007,14(4):254—256. [8]王惠敏.I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失效的中西医结合治 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4):248. (收稿日期:2010.01—03) (本文编辑:李银平) ·读者·作者·编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对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 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例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 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l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 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 的干扰和影响。 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均数士标准差。士5)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一)]表达呈 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 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4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 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 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r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 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 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 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5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O.05(或P<O.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 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 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x2=4.68,F----6.7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 下,一般情况下选用P>O.05、P<O.05和P<0.01 3种表达方式,无须再细分为P<O.001或P<0.000 1。当涉及总体参数 (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应再给出95%可信区间。 万方数据 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生存质 量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研究 作者: 刘焱, 王学美, LIU Yan, WANG Xue-mei 作者单位: 刘焱,LIU Yan(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室,北京,100034;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北京 ,100854), 王学美,WANG Xue-mei(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室,北京,100034) 刊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INTENSIVE AND 年,卷(期): CRITICAL CARE 2010,17(2)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8条) 1.Alberti KG.Zimmet PZ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1998(7)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1997 3.南征.高彦彬.钱秋海 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 2002 4.郑莜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2002 5.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 2000 6.郭仁真 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候的相关性[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8) 7.梁晓春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7(4) 8.王惠敏 Ⅱ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失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0(4) 相似文献(1条) 1.学位论文 聂焱 2型糖尿病中医痰湿证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2006 背景: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现代认为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都是胰岛素抵抗在这些疾病变化过程 中起主要作用,是其共同的发病基础。在对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析发现:中医痰证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痰证与IR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并为中医药防治提供指导。 资料与方法: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糖尿病”湿热困脾证的证候,并结合糖尿病临床表现加以改良 制定而成的2型糖尿病中医痰湿证型诊断标准,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中医痰证组与非痰证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体重指数 26.13±4.28;年龄40-76岁,平均55.7500±8.7887岁;病程3个月-17年,平均8.74±6.93年;另设健康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56.1333±7.1184岁。 患者纳入本研究组后,先由患者自述临床症状,根据症状的严重度进行打分,再由临床医生进行症状询问,并依据询问的情况进行症状打分,同时 检测患者以下指标: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血脂测定采用酶法;体重指数(BMI)采用体重与身高的比值,胰岛素敏 感指数采用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即ISI=1/FPG×FINS。 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ISI降低(P<0.01),存在脂代谢紊乱[TG、TC均升高(P<0.01)、HDL-C下降(P<0.01),差异非常显著。2.2型 糖尿病痰证组较非痰证组ISI降低(P<0.01),TG升高(P<0.01),HDL-C下降(P<0.05),均有显著差异;3.中医痰证组的痰证积分与ISI、TG、TC呈正相 关(P<0.05,P<0.01),与HDL-C不相关(P>0.05)。 结论: 1.IR与2型糖尿病中医痰证的证型积分呈正相关,提示:胰岛素抵抗是痰证形成的主要病理因素,可将ISI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指标。 2.2型糖尿病中医痰证在IR、血脂方面的差异,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和实验室诊断参考依据,提示:TG、TC可作为中医痰证监测 的参考指标,今后的治疗可采用化痰利湿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zxyjhjjzz201002004.aspx 授权使用:广东药学院(gdyxyip),授权号:e826c1a7-2210-4131-8e28-9df100e5c158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4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