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简讯 第七期(2018年下).pdf
图 书 馆 简 讯 半年刊 Semi-yearly Publication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r y N e w s l e t t e r 同济大学图书馆主办 http://www.lib.tongji.edu.cn 2018 年 12 月 第二期 编者按: 2018 年,图书馆砥砺奋进,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不断强化办馆理念,深化机构改革,加强资源建设,提升 馆藏质量,促进新理念、新技术与图书馆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资源、技术、信息在行业内外的共享共知,不断提升服务效 能,更好满足新时代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彰显图书馆作为社会发展引擎与助推器的价值所在。 热烈祝贺图书馆荣获第五届“同济大学卓越女性文化传承创新奖”(集体) 12 月 27 日,第五届同济大学女教师论坛暨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卓越女性颁奖典礼在四平路校区中法中心 C201 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及推广活动获奖情况: “同济大学卓越女性奖”旨在宣传、表彰同 报告厅举行。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王剑璋、 济大学办学过程中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 (1)“立体阅读”获 2013 年“全国高校校园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大章、校妇委主任 务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同 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马锦明、“同济大学卓越女性奖”六位获奖者出 济大学女教师、女校友中的杰出代表,以凝聚巾 席本次大会。 帼力量、发挥巾帼作用,为在校女教职工和女大 学生树立榜样;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培养卓越 人才。 (2)特藏部获 2014—2015 年上海市图书馆学 会阅读推广先进集体; (3)德文图书馆文化活动项目荣获同济大学 供稿 : 陈飒飒 2015-2016 年度文明单位创建优秀项目; (4)德文图书馆获“首届全国高校阅读推广创 新案例大赛”二、三等奖; (5)德文图书馆获“2018 中国高校图书馆发 展论坛”应用案例二等奖; (6)德文图书馆获上海图书馆学会“2018 阅 图书馆荣获第五届“同济大学卓越女性文化 读推广案例分享交流会”优秀案例二等奖。 传承创新奖”(集体),这是本届获奖者中唯一 的集体奖。图书馆党委书记慎金花作为代表上台 领奖并发表感言。她感谢学校赋予图书馆的至高 荣誉,表示图书馆人将继续努力为文化传承创新 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同济大学图书馆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 为发展愿景,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立德树人文化环境,依托 “闻学堂”、博物馆、德文图书馆及“文化嘉定” 等文化平台,拓展“立体阅读”文化品牌,繁荣 大学文化内涵,将图书馆着力打造成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优秀学科文化传 播的校园文化中心。 2018 年,为进一步拓展文化传承创新工作 的深度和广度,图书馆设立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 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强化文化 品牌建设,培养文化推广服务馆员,目前专业从 事文化推广服务的馆员共 24 人,其中女性职工 21 人,占 87.5%。她们在平凡岗位上充分发挥自 己的聪明才智,以增长学生见识、打造校园文化 第二课堂为己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主编: 慎金花 陈欣 危红 责编: 曾小娟 美编:郭可静 执编:郭可静 文字校对:陈飒飒 同 济 大 学 图 书 馆 关 注 公 众 号 A D D W E C H A T t o n g j i l i b e 同 图 聚 焦 第二版 学科服务 & 情报研究 编者按: 同济大学图书馆围绕学科服务与学科情报理论、方法和服务模式开展研究和探索,在同济大学知识产权生态圈建设、ESI 学科分析、科研绩效数据分析、专利数据挖掘、数据库推广与资源试用等 方面开展一系列基础性和前沿性的工作,并结合学校、各学院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开展学科咨询与学科情报服务实践。 同济大学各单位 SCIE/SSCI/A&HCI 论文统计及对 ESI 学科贡献情况分析报告(2018 年版)发布 本报告基于 Web of Science 平台中的 SCIE/ 球前 1%,分别是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 / 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 SSCI/A&HCI 三大引文数据库以及 ESI 数据库, 生物化学、地球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和社会科学总论。从 2017 年 5 月至今 统计了 2008—2018 年度同济大学各单位在三大 的数据可以看出,各学科全球排名百分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工程学进入全球前 1‰(在全球前 1% 引文数据库中的收录和被引情况,并根据 ESI 的 的机构中排名进入前 10%),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环境科学 / 生态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全球 学科分类,对我校已进入全球前 1% 的 11 个学科、 前 3‰(在全球前 1% 的机构中排名进入前 30%),其他学科的进步也较显著。 超过 50% 阈值的 4 个学科以及多学科按单位进行 来源数据库: 了分析。报告揭示了各单位在 SCIE/SSCI/A&H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学引文索引,简称 SCIE):涵盖 176 个学科的 8,600 多种 上的学术产出、学术影响力和发展趋势,以及对 ESI 学科贡献情况,供学校相关部门参考。 高质量学术期刊,数据最早可回溯至 1900 年。 图:2017 年 5 月 -2018 年 9 月我校 11 个 ESI 学科全球排名百分位变化 本报告对检索到的数据使用科睿唯安的 Derwent Data Analyzer 分析软件进行二级单位识别,并 对书写不够规范的作者地址逐条进行了人工识别。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 SSCI):涵盖 56 个社会科学学科的 3,100 多种权威学术期刊,数据最早可回溯至 1900 年。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简称 A&HCI):收录人文艺术领域 1,700 我校 2008—2018 年 SCIE/SSCI/A&HCI 论文发表、被引总体情况; 多种国际性、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的数据内容,数据最早可回溯至 1975 年。 我校 2018 年 7 月进入 ESI 数据库全球前 1% 的学科及未进入学科的接近程度;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 ESI):基于 Web of Science(SCIE 和 SSCI)最近 10 多 我校各单位 2008—2018 年论文对 15 个 ESI 学科及多学科贡献情况; 年的滚动数据,按照 22 个学科给出全球学术成果定量评价基准,内容包括总被引频次进入全球前 1% 我校各单位 2017—2018 年论文对 15 个 ESI 学科贡献情况。 的科学家、研究机构(含大学);进入全球前 50% 的国家和地区及学术期刊排名;高被引论文、热 根据 ESI 数据库 2018 年 9 月的数据,在 ESI 的 22 个学科分类中,我校目前有 11 个学科进入全 点论文和研究前沿分析。 供稿:梁丹 枫林 / 嘉园讲坛之“学位论文开题与科技文献利用”专题讲座 大连理工大学王贤文教授来馆交流 2018 年 11 月 2 日下午,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 由图书馆与研究生会合作的“学位论文开题与 所王贤文教授应邀来我馆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了题为“科学计 科技文献检索利用”的讲座于 10 月 16 日在四平路 量学的新进展”的学术讲座,来自我校及上海其他高校的师生参加 校区和嘉定校区同时举行,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反 了此次报告会。 响热烈。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近年来科学计量学在新的数据类型、新指标 本次枫林讲坛邀请到我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何 和新方法等方面的进展,同时分享了将科学计量学应用于研究热点 青芳老师和副研究馆员袁希蓓老师分别作了内容详实 探测、研究前沿识别的思路,以及科学计量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的主题报告,论坛同时还邀请到了第十一届同济大学 在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王教授与校内外师生就科学计量学在 学术先锋焦娜博士分享了她宝贵的论文写作经验。 前沿识别、科研绩效分析与决策支持中的应用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同一时间,刘玉红与张凌先两位老师于嘉园讲坛 并结合具体问题给予了指导建议,与会人员表示受益匪浅。情报分 开讲,先后带来“基于学位论文开题和科研项目申请 析与研究部主任姚俊兰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的文献检索与利用”和“如何有效利用英文二次文献 在王贤文教授来访期间,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欣与王教授就 数据库——把握选题的国际价值及发展趋势”两场精 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课题“人工智能与规划国际研 彩的讲座。 究态势分析”的研究方法及结论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来自各学院的 讲座现场的过道和讲台前面的空地上都坐满了对 研究学者也就科学计量学在前沿探测及学科交叉研究中的应用与王 教授进行了交流。 供稿:梁丹 DDA/WoS/InCites/ESI 在绩效分析及情报探索方面的实践应用 应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邀请,情报分析与研究 部 梁 丹 博 士 将 于 12 月 6 日( 周 四)15:00—16:00 在 线 分 享 DDA/ WoS/InCites/ESI 在绩效分析及情报探索方面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 DDA 软件在 ESI 学科贡献度分析中的应用和我校图书馆近年来绩效 分析与情报探究的实践经验。 供稿:刘红煦 文献检索与利用充满兴趣的同学们,主讲老师笑称: 这次真的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了。 经与研究生会学术部商议,该项专题讲座可作为 常态化工作,定期推出“研究生开题”系列讲座,图 书馆主讲老师们也将更加精益求精,共同探讨如何更 好地提高讲座内容质量。 供稿:刘玉红 文化传承 & 展讯集锦 第三版 编者按: “风雅大唐盛世开,霓裳羽衣曲中来,唐诗三百好作伴,飞花令里忆阑珊”——同济大学图书馆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针对不同类型读者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推广活动,为广大师生欣赏、 领略优秀文化内涵搭建平台。这一路的求索与审度,既是在寻访、传承文化精髓,更是在无声中倾听与交流,感受历史回旋的句读与感叹。 2018 年同济大学图书馆“风雅大唐”立体阅读系列活动顺利举办 10 月 18 日,图书馆“风雅大唐”立体阅读系列 12 月 13 日晚,“风雅大唐”立体阅读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唐 活动正式启动,为期两个多月的活动包含唐诗鉴赏 诗大会”在德文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同济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 与诗词创作系列讲座、“盛世霓裳”唐朝服饰文化 危红、图书馆副馆长何青芳、图书馆特藏部主任曹洁冰、同济大学广 主题展、“风雅大唐”原创文字作品征集活动、“唐 播台指导老师宋宇星出席本次活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 诗大会”等主题活动,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了唐朝人 生导师,兼任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古代文学学会理事崔铭、 健康向上、热情奔放、大胆新潮的精神风貌。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周茜担任活动评委。 作为“风雅大唐”立体阅读系列活动的开幕序曲, 危红在致辞中提到“图书馆闻学堂是同济校园里传承中华优秀传 “盛世霓裳”唐朝服饰文化展选用了大量唐朝壁画、 统文化响当当的品牌”,并总结了 2018 年同济大学图书馆“风雅大唐” 绘画的图片和墓葬出土资料,展现了丰富翔实的大唐 立体阅读系列活动的成果。 生活。尤其是大唐女性的服饰,既彰显了唐朝女性不同的身份与悬殊的社会地位,又透露出服饰背后深厚的文化 第一轮百舸争流中的第一环节“先发制人”:10 道基础问答题,4 组同学都回答得十分流畅,从容自信的微笑 内涵。通过展览,我们走近唐朝人的生活,细细地观赏她们的服饰与装扮;通过展览,我们走进大唐,一睹盛世 浮现在每个选手的脸庞。崔铭老师对选手的精彩表现给予肯定,并对其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道题为大 霓裳的风采。 家进行讲解。第二环节“风险抢答”,同学们比拼的不光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反应速度的较量。“其实每一组都能 18 日当晚,由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举办的“盛 回答出来”,周茜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接下来周老师还讲解了李益和 世诗歌”系列讲座在众多诗词爱好者的期待下如约 《霍小玉传》的相关知识,令选手和在场观众受益匪浅。 而至,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周茜做客闻学堂,以《万 第二轮险中求胜中,由于有时间限制,大家答题速度都十分地快, 国衣冠拜冕旒》为题,拉开这一文化盛会的序幕。 观众和老师也十分惊讶,但由于速度过快,难免就会有一些失误。 10 月 25 日,周茜老师再次与读者相聚闻学堂, 一起探秘李商隐争论千古的无题诗,讲述了中国古 典诗歌中男女情爱的特殊表达。 终极对决之前,特别安排了现场观众互动的环节,调节了一下紧张 图 1: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周茜 图 2:知名服饰研究学者陈诗宇 氛围。有五位现场观众上台进行飞花令的对决,题目为“春”。观众的 水准很高,几轮过后才决出胜负,对此两位评委老师也是十分惊叹。 10 月 30 日,知名服饰研究学者陈诗宇来到同济 第三轮,巅峰对决。同样是飞花令,所有选手同时上场,直到只剩 大学逸夫楼二楼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武 最后一个同学为止。比赛过程中比较戏剧性的是最先淘汰的三个同学都 则天 • 杨贵妃 • 聂隐娘:唐朝三百年服装流行史》的 是第三组的,最后竟成了第四组组内的最终角逐,可见第四组同学还是 讲座。 技高一筹。飞花令主题分别为“秋”、“闻”、“花”、“学”、“月”。 11 月 15 日,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国务院特殊津 最后获胜的是白玉琦同学,成为本场最佳表现选手。崔铭老师强调,我 贴专家喻大翔莅临闻学堂,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们学诗不能只有背诵诗句,还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典故,甚至要培养出 龙标遥有此寄》、杜甫《登高》等名诗为例,现场 图 3: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喻大翔 图 4:知名服饰史论研究学者李芽 解析格律诗写作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及律诗与新诗创作的相同与不同点。 11 月 20 日,知名服饰史论研究学者李芽做客同济大学图书馆,用丰富的图文资料,以《云鬓金步摇——唐 一定的语感。 活动现场不仅进行诗词的比拼,还进行了“风雅大唐”文字征集活 动的颁奖仪式,在场的师生们一起收获关于“大唐风雅”最美好的记忆。 “唐诗大会”由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同济大学图书馆主办,闻学 代女性妆容》为题,对唐代女性妆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除以上讲座之外,还有著名文史学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 堂承办,活动还得到了新东方在线和同济大学广播台“闻古留心”栏目 词大会》第一、二、三季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带来的《青春作伴好读诗》;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 的大力支持。在建唐 1400 年后的今天,唐朝记忆即使风尘仆仆而来, 师崔铭主讲的《〈春江花月夜〉——民乐经典内涵的演变与文学意境的渗透》,以及《〈霓裳羽衣曲〉——盛世 却从未因时间流逝而消散殆尽,反而越加清晰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唐诗大会的结束不会终止我们对唐诗探索的脚步, 仙乐及其文学传播》等一系列传承唐代经典文化的讲座在同济校园开讲。 让我们一同相约下一场文化的盛典! 供稿:龚尚欢 毛浩洋 刘畅然 王美绘 图片:秦玮 朱颖涵 金唱 薛泽鑫 “听见你的声音”上海市高校德语朗读大赛圆满落幕 11 月 16 日晚 18:00,由中德校园、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同济大学德语 决赛在两位主持人风趣幽 系共同举办的“听见你的声音”上海市高校德语朗读大赛决赛在德文图书馆二 默的开场介绍中拉开序幕。中 楼报告厅如期举办。本次大赛旨在激发德语学习者的兴趣,促进学习效果,并 德 校 园 主 任 Andrea Schwedler 为所有热爱德语学习与交流的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大赛得到了同济大学、 女士为比赛致辞。比赛共分为 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 两轮进行。通过赛前的多日准 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沪上 8 所高校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 备,参与决赛的 20 名选手对诗 比赛邀请到同济大学德语系系主任赵劲教授、上海锦创歌德德语培训中心 歌散文选段进行了仔细揣摩研 教学主管 Arnika Heise、奥地利驻上海领事馆文化官 Eva Böhmer、上海理工大 究,用自己独到的演绎诠释,赢得了场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学德语系系主任陈琦以及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者 Dr. Dagmar Lorenz 担任评 经过激烈的角逐,综合评委打分以及大众评审投票后,最后由丁舒娴、丁卓、陆书君、涂雨菲、邱添、高鸣远 委,并邀请到上海理工大学黄丽莎老师、华东政法大学高星璐老师和上海应用 六名同学获得优胜奖,张筠诺、万文俏、叶知秋同学获得三等奖,陈玉颖、程珂青同学获得二等奖,而最大的奖项 技术大学梁黎颖老师担任嘉宾。 由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华静同学摘得。 供稿:陈蕾 图片: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 文化传承 & 展讯集锦 第三版 《“时代基石 国之重器”材料文化》系列活动在同济大学图书馆开幕 “遇见非洲——2018 坦桑尼亚乌木雕刻艺术展”在博物馆开展 世界说,材料创造了世界,材料改变了世界。 12 月 10 日上午,同济大学博物馆和上海华侨事业发展基 人类说,材料创造了文明,材料传承了文化。 金会主办的“遇见非洲——2018 年坦桑尼亚乌木雕刻艺术展 社会说,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材料是社会 同济大学特展”开幕式在同济大学博物馆举行。 进步的里程碑。 乌木雕是东非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又以坦桑尼亚的 料要成才,材要成器。 乌木雕最为著名。在古老的非洲文化中,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 数千年来,中国人把“成器”升华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性,树木当然也具有灵性,所以人们奉树木为神灵,非洲大草 如“玉不琢不成器”、" 大器晚成 "、" 积厚成器 " 等等。从石 原上的乌木,就是人们崇拜的神灵之一。乌木雕刻艺术的起源 器时代、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材料的演变史就是人类 和发展与非洲的古老部族马孔德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孔德人 文明的进化史,材料无疑成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通过木雕艺术传承部落文明,不断地对后代进行传统教育,在 为普及专业知识,传承学科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悠久的历史文明中,他们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乌木雕刻风格。这 同济大学图书馆在成功举办《同筑桥梁,济梦中华—— 种风格既显示着马孔德人丰富多姿的内心世界,又体现出他们 桥梁工程与科技特展》后,继续深耕“寓教于展”工作。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对世间万物的认识。 9 月 28 日,校图书馆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宣传部的 指导下,携手共同举办《“时代基石 国之重器”材料文化》 这些民间艺术家们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概括而简约的造 系列主题活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委员会主任黄 型,来表现原始的唯美和宁静,诠释他们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和 云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凌凌,材料科 对生命的关注。观赏坦桑尼亚马孔德人乌木雕,我们会惊叹于 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邱军、翟继卫,土木工程材料系系 他们精湛的雕刻技法。马孔德人通过乌木做雕刻,使他们的木 主任孙振平,高分子材料系副主任袁伟忠,图书馆党委 雕作品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流派,乌木也与他们的艺术一起名 副书记危红以及各学院的师生等出席了开幕式。 扬四海。 朱大章部长在致辞中强调,校园是文化传承创新引领之所,是培养教育祖国栋梁之地。材料文化不仅体现了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更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鼓励师生,应积极参与展览和实践活动,感受文化气息、感悟科学进步。 陈欣馆长指出,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图书馆积极深入院系,将传播优秀学科文化作为文化服务工作的 重要抓手。希望此次活动能让师生了解材料学科的发展历史,领会材料文化的多元内涵,开拓材料研究的创新思维。 程宏主任表示,展览从历史发展、进程和展望三个层面对材料文化深度剖析,具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是 校园文化的精彩展现。工程实践中心作为工程教育的实习基地,希望有更多机会与院系师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王中平书记指出,材料是一门开拓交叉、汇聚共赢的专业学科,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时代基石,更是划时代 本次展览的展品都是由南非著名侨领赵宝培先生提供的, 他常年侨居非洲,对当地艺术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一 直希望能让中国的艺术同行了解相对陌生的坦桑尼亚艺术家乌 木雕刻作品。我们也希望通过此展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人走进“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坦桑尼亚,熟悉他们的乌木雕刻艺术和 非洲人民的生活及梦想。 工业革命的缩影。希望此次系列活动,能够让同学们了解材料、关心材料、喜欢材料,为材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李晓旭 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展览开幕式在博物馆举行 随后,来自土木工程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方向的专家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材料 应用的专题讲座。 现场展览共分为“传承材料之魂”、“开拓材料之路”、“展望材料之景”三个部分,主要展示了不同时期材料的 2018 年是中国园林一代宗师,著 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新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前沿应用,以及我校师生的一些创意作品。同时,介绍石墨烯、 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诞辰一百周 防水材料等学科前沿的视频展,也激发了广大师生寻找未来材料的无限可能。 年。 此次图片展是材料文化系列活动之一,展览期间还将举办材料科普读物 为纪念陈从周先生的人生与学术, 的阅读分享活动以及工程实践中心的参观体验活动。参与者可从这些形式多 为弘扬陈从周先生的情怀、精神与思 样的活动中,品读材料知识的书香雅韵,感受材料文化的薪火相传,引发对 想, 同 济 大 学 已 于 2018 年 11 月 25 材料学科的全新认识及思考。 日隆重举行纪念活动。 供稿:李晓旭 供稿:郭可静 “中国红·昌化鸡血石特展”于闻学堂开幕 10 月 10 日,由同济大学宝石及工艺材料实验室、浙江每 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同济大学党委 宣传部共同举办的“中国红 • 昌化鸡血石特展”于图书馆十楼 闻学堂开幕。 同济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廖宗廷、校党委常委 “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在同济大学图书馆开展 宣传部部长朱大章、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耿建华、图 书馆党委副书记危红、图书馆副馆长徐忠明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9 月 26 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 首先,由廖宗廷为本次展览开幕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办,同济大学图书馆协办的“科 鸡血石曾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予外宾。紧接着,展览 学人生 • 百年——院士风采展” 在同济大学图书馆嘉定校区 主办人浙江每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姜四海先生介绍鸡血石温润 一楼大厅正式开展。 细腻、色彩艳丽,拥有天生丽质、雍容华贵的风姿。鸡血石历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 史悠久,最早为达官贵族才能拥有的宝石,象征着富贵与高雅, 号。自 1955 年院士制度建立以来,共有 1308 位科学家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不仅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是科学精神和道德的典范。 100 年前,19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诞生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成长在积贫积弱、列强横行的旧中国,经历过痛 彻心扉的山河破碎,体会过内忧外患的痛苦无奈,但他们怀着“科学救国”的崇高理想,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为新中国科技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百年 的苦难辉煌,院士们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仍然长久地激励着我们。 《科学人生 • 百年》展览通过院士语录、成就概览和个人照片向公众扼要展示了 19 位院士的精彩人生,希望 您能够由此走近院士,熟悉和了解院士,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获得智慧和启迪。 供稿:郑舒匀 随后被更多的文人墨客所青睐,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 上等鸡血石用来制作印章,是生命之石,可于方寸之间释放无 限能量。最后,由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大章宣布 活动开幕。 开幕式后,姜四海先生引领到场嘉宾们鉴赏各展品,详细 讲解了鸡血石的形成过程及收藏等方面的知识,并为嘉宾们现 场示范了印章打磨。 供稿:王士涛 读者之桥 第四版 编者按: 同济大学图书馆从读者需求出发,以读者为本,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通过阅读马拉松、经典共读和跨文化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增加图书馆和 读者之间的互动频率并进行深度交流,增进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在研究和了解读者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 “与经典同行”2018 上海大学生阅读马拉松秋季赛活动纪实 10 月 20 日,“与经典同行”2018 上海大学生阅读马拉松秋季赛正式开启。 比赛开始后,选手们轻轻翻开书页,开始了一场专注于毅力的终极挑战, 来自上海十余所高校的参赛者们需要通过阅读比赛用书,完成定向阅读赛和 文字的魅力让每一位读者沉浸其中,不少读者在仔细阅读的同时,也在纸 阅马挑战赛两项任务,并根据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测试的得分来进行排名。 张上认真的记录着笔记,偌大的图书馆,书页翻动的声音,笔尖在纸面摩 本次赛事为期两天,首次增加了定向赛,为“阅马”增添了别样的活力。 擦的声音,构成了一种静谧而平和的氛围。阅读,是与作者进行的一场穿 20 日上午,来自同济大学的二十支小分队在签到完毕后陆续出发了。 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阅读马拉松的目的,不在于比赛,而是在于提供给 在此次定向阅读赛部分,围绕红色主题,让参赛选手走进上海红色地标, 大家一个摒弃外界干扰,全心全意阅读的机会,享受阅读的乐趣。 了解上海的红色基因,感受改革开放 40 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三个打卡点分 中午一点半,答题区正式开放,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已经结束了阅读 别是龙华烈士陵园、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和国歌纪念广场。 前往答题区交书答题了。答题是选手们对自己阅读质量的一次检验,扫码 答题,结束后选手们可以在手机上查询自己的分数和排名。达到一定分数 的同学可以领取本次活动的奖牌。答题结束,选手们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 下了自己的所得所感。 比赛正式结束时,所有的选手完成了自己的阅读任务,顺利完成比赛 的选手们纷纷来到合影板前,展示自己的奖牌,进行合影留念。 打卡完毕的队伍在红色地标前合影留念 第一支完成定向阅读赛的队伍胜利归来 21 日上午,来自同济大学的 20 支小分队回到同济大学图书馆九楼阅览室 参加阅马挑战赛。比赛开始前,小分队们写下了自己的团队名称和阅读宣言。 本次比赛用书是爱因斯旦所著的《我的世界观》。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 物理学家之一,他不光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人性的光芒也足 至此,“与经典同行”2018 上海大学生“阅读马拉松”秋季赛圆满结束,阅读马拉松,让更多人爱上阅读! 以震铄古今。《我的世界观》一书阐释了他的人生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 供稿:郑宁、梅好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相信选手们一定能从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打卡共享 经典共读 —— get 阅读新姿势! 11 月 9 日晚,由同济大学图书馆和同济大学研究生会共同举办的“同心 做客中国,爱在我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之绘制灯笼活动成功举办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相伴 经典共读”活动,在德文图书馆报告厅圆满落幕。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此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10 月 23 日—11 月 5 日为线上打卡共读环节, ——唐寅《元宵》 读者根据兴趣从三本候选书目中选择一本阅读,每天上传读后感完成打卡任 10 月 25 日晚 19 点,留学生们相聚在嘉定校区图书馆 务。11 月 9 日为线下阅读竞赛环节,完成打卡任务的小伙伴按书目分组 PK。 14 楼 1421 阅览室,共同绘制了灯笼,寄托美好的愿景。 许多同学表示,这是第一次参加打卡形式的阅读活动,没想到如此紧张、 此次“做客中国,爱在我嘉”活动开始之初,图书馆 刺激。因为他们要在两周的活动时间内,每天抓紧碎片化时间完成 8800 字的 的志愿者为留学生们细心介绍了灯笼在中国古代的背景 阅读任务——这相当于每天一部短篇小说的阅读量!这不仅是对参与者耐力 文化,包括起源、演变以及灯笼在民间风俗中的具体体现。 和意志力的考验,更是对阅读自觉性的挑战! 紧张之余,用心记录阅读感受是每位参与者难得放松的一刻。一位同学 在阅读《大数据时代》时提到了自己的经历“之前做过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 的相关调查,用的方法很传统,(读过此书后)没想到还可以利用手机和电力公司的数据来分析,果然数据再利 用的价值是巨大的”。打卡日记中,像这样学以致用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正是阅读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还有一位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在共读《从一到无穷大》时表示“打卡共读活动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还 get 了 一位书友,通过与散木同学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他非凡的物理造诣,受益匪浅啊!”这位同学的感慨也正是共读 活动的精髓所在——共读模式打破了个体间的壁垒,让飞扬的思绪碰撞,从而得到更透彻的理解和更高效的提升。 在实践环节,图书馆发给每个参与者一个空白的灯笼, 经过 14 天不间断打卡阅读,三个读书小分队终于在线下集结。阅读竞赛活动共设必答题、抢答题和现场记忆 由大家自由发挥想象力,一笔一画精心绘制出竹林、梅花、 题三个环节。考验读者的阅读吸收能力、阅读认知能力和阅读记忆能力。其中,苏聪同学在抢答环节的自信表现, 中国龙图腾等带着浓浓的中国元素的图案。留学生们展示 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本内容的熟稔程度,更展露出同济学子从容不迫的学者之风,令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着自己亲手绘制的灯笼,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最终,来自数学与科学学院的桂煜州同学获得了线上打卡共读一等奖,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苏聪同学和化学 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鲲鹏同学获得了线下阅读竞赛一等奖;方奇海、夏萱、纪宇等同学分获二、三等奖。 希望此次全校范围的共读活动,能够为新时代的同济学子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创新的学习思路,感受 在知识的海洋里同舟共济的乐趣。 供稿:郭可静 图片:同济大学研究生会 图片:汪章辉、郑宁 最后,外籍留学生们提着自己绘制好的灯笼合影留念, 相信在这个美好的夜晚,让他们感受到了别样的中国文化 以及浓厚的中华韵味。 供稿:卢玥 图片:卜丹亚 党建园地 & 群团活动 第五版 编者按: 同济大学图书馆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通过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图书馆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有效地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深植入每一位党员的心中,切实提 高图书馆人的政治素养和工作本领,为扎实推进图书馆四个中心建设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及政治保证。图书馆工会在图书馆党委指导下,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帮扶 困难教职工,在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享歌舞盛宴,沐文艺风情 ——图书馆工会成功举办 2018 年教职工文艺汇演 12 月 12 日下午,图书馆工会 2018 年教职工文艺汇 图书馆》也投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以《哈利波特》的场景演绎图书馆的日常点滴,让大家感同身受。小品《扶不扶》 演在德文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行。图书馆党政领导、图书 则生动再现春晚场景,最后巧妙地以一首《爱的奉献》将节目完美升华。 馆工会委员及小组长、各部门教职工近 100 人来到现场参 任何的文艺汇演都离不开歌声的陪伴。一首《社会主义好》唱响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颂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加活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安娜、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 浑厚的男声小合唱唱出祖国大地的辽阔风光,《最美的期待》、手语歌曲《手牵手》等唱出了携手并进、共迎美 书记张艳丽、校工会副主席赵晓燕受邀担任本次活动评委。 好未来的企盼。而《被风吹过的夏天》带来夏日微风的清凉舒爽,《雪绒花》带来冬日雪花的唯美浪漫,仿佛喻 本次图书馆职工文艺汇演节目形式多样,包括合唱、 示着将一同走过四季、岁岁年年。最后一首《朋友》的熟悉旋律,与上海 配音、小品、相声、舞蹈、走秀、诗朗诵等,从汉服的典 市委宣传部等主办的“青春放歌——上海大学生校园歌会”上同济学子的 雅,走向科技的酷炫,从日常的工作点滴,走向社会的关 《朋友》遥相呼应,歌唱友情,歌唱一路相伴。 注热点,每一首歌,每一支舞,每一句动情的诗……每一 最后,经评委打分,评出一等奖 2 个节目,二等奖 3 个节目,三等奖 个节目都倾注了大家的热情和心血,可谓视觉的盛宴,创 4 个节目,由观众另选出最受观众喜爱节目 1 个,这些节目将作为图书馆 意满满、表演精湛,极富观赏价值! 2019 年迎春联欢会上的正式表演节目。 看,那袅袅走来的女子,仿佛穿越千古,带你领略汉 本次文艺汇演,给平时在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馆员提供 服的风韵和优雅,品味传统服饰文化的经典。忽而时空变 了展示才艺的平台和机会。各部门积极响应,一改图书馆职工刻板、无趣 换,一曲动感的《海草舞》带你回到当下,感受无拘无束 的标签形象,凸显出图书馆职工凝心聚力、团结活泼的团队气质。穿插于 的欢快愉悦和纯真烂漫。随后,自带“电路”特效黑科技 汇演节目之间的抽奖环节,空前地激发了大家参与的热情,以及对未来工 舞蹈《卡路里》点燃全场,耳目一新的形式让大家为之震 会活动的期待。 撼,不由随之舞动。而最后压轴的舞蹈串烧也不负众望, 本次活动是近年来由图书馆工会主办的首个大型文艺活动,是图书馆 别出心裁,创意无限,引起全场的阵阵喝彩。 新一届工会组织、策划、完成的又一项大型群众团体类活动。在教育部“三 原创相声 《一个都不能少》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将图 全育人”的指导思想下,图书馆工会将再接再厉组织和开展更多的活动, 书馆的工作日常以文艺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体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激发教职工创作热情,开拓另一方天地和舞台, 会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配音节目《哈利波特之畅 图 1 上:《汉家衣裳》汉服表演秀;下:舞蹈《卡路里》 让其乐享其中,绽放光彩。 供稿:裴兰婷 图 5 小品《扶不扶》 游 图 2 舞蹈串烧 图 3 相声《一个都不能少》 图 4 歌曲《雪绒花》 创意无限展风采,志存高远铸师魂——图书馆工会开展争做“四有教师”职工技能大赛 图 6 图书馆教职工合影 同济大学图书馆拓展训练活动顺利举行 为更好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做“四有”好 10 月 31 日,同济大学图书馆工会组织各校区青年馆员于东方绿舟开 老师的号召,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职工队伍,图 展拓展训练活动,共有 27 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拓展训练以“团结协作、 书馆工会于 7 月 16 日下午在四平路校区图书馆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 同舟共济”为宗旨,分为:组队破冰、扁带游戏、同舟共济(划龙舟)、 职工技能大赛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职工约 50 多人,另有很多职工至现 景区定向挑战等环节。这些活动挑战与趣味并存,且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 场观战,为各参赛队加油、助威。 培养,为日后各校区各部门教职工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伊始,图书馆工会主席危红阐述了本次活动的主旨及意义,并预 活动伊始,首先进行的是“组队破冰”环节,所有人通过给定的提示 祝参赛队员取得佳绩。活动分为团队建设和正式比赛两个部分,团队建设 词,寻找相对应的伙伴。气氛热络之后,教练将所有馆员分为四个小分队, 重在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熟悉图书馆的业务和服务内容;正式比赛 采用两两 PK 的方式进行了一场考验体力与智力的“田间一条龙”比赛。 则包括图书排序、限时上架、知识问答等环节,重在加强职工知行结合, 践行“四有教师”标准,促进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开展。 接下来就是同济人真正同舟共济的时刻了!众人划桨开大船,龙舟争 渡涛拍岸。馆员们从刚登船时的惴惴不安到跟着号子从容划桨,深刻体会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每支队伍都积极发挥小组成员特长,集思广益, 让现场观摩人员感受到了无限创意。各小组队名和口号有的赋予其深刻的 文化内涵;有的贴近生活不乏创意;有的还为“四有”赋予了独特的理解 和内涵:“有心参赛,有备而来,有得而去,有获而归”。 到了全力拼搏、合作共赢的真谛。 午间休整完毕,馆员们又进行了景区定向挑战比赛,期间完成了跳跃 拍照、定点打卡、答题投壶以及七人三足等任务。 拓展训练结束后,所有馆员在东方绿舟瀑布墙前合影留念。此次活动 正式比赛中,队伍成员通力合作,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共同学习,提 不仅让各校区、各部门的同事充分了解了彼此,还让馆员们亲身体会到了“同 高技能。阅览室书架是图书资料的重要存放地,图书借阅是图书馆读者服 舟共济”中拼搏进取的竞争精神和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百舸争流,奋楫 务的重要内容。因此图书排序、限时上架等环节不仅考验职工的基础业务 者先!新时代的同济人,要发扬勇往直前、精诚合作的精神,为同济大学“双 能力,同时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裴兰婷 供稿:郭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