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调研.pdf

你还会回来吗╮3 页 2.156 MB下载文档
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调研.pdf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调研.pdf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调研.pdf
当前文档共3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调研.pdf

科技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调研 北京师范大学 杨国英 于枫垚 黄雅丹 [摘 要]传统书法文化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受到一定冲击,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对硬笔书法教育缺 乏重视,以致其硬笔书写能力普遍有所下降。本调研旨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在校师范生自身接受硬笔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对大学期 间接受硬笔书法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现实需求情况,致力于将调研结果运用于实践当中,引起校方高度重视,并为其开设硬笔书 法教育课程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师范生 硬笔书法教育 需求 1、引言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下,电脑、手机得到广泛地普及 和应用,人们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大部分 人群(包括中小学生到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为 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教育部在 2011 年 8 月 26 日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意见》要求加 强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 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 “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 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为了落实书法教育, 《意见》还指出: “地方各级教 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逐步提高 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全体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 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水平”。这对每一位从业教师的书法素养、板书能 力都提出新的要求。而立足于北京师范大学从 2007 年起至今一直承 担为国家培养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工作这一现实, 《意见》也引发了我们 对如何在师范大学培养具有良好硬笔书写技能的师范生这一问题进行 思考。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全国师范院校的领头羊,目前并没有针对师 范生开设专门的书法教育课程。这些现象凸显出我校在对师范生培养 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现就“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 需求情况”展开调研,以清晰地了解我校师范生对硬笔书法教育的实际 需求,并致力于将调查结果应用于实践,引起校方对师范生开展硬笔书 法教育的重视,并对硬笔书法教学课程的设置提供可行性建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全体在校师范生(即面向全 校 14 个不同专业的师范生),通过按各专业的人数比例分层抽样的调 查方法从师范生中抽取样本, 有针对性地发放问卷并即刻回收。 2.2 研究方法 研究共分以下几部分,并按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原则展开。首先, 了解我校师范生的总人数,并按照相应的比例在各个院系分层抽取样 本。其次,对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研:先了解师 范生接受硬笔书法教育的现状,然后调查他们对硬笔书法教育在教学 内容与形式、课程设置以及师资上的具体需求。最后,通过 SPSS 软件 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果,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结果与分析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将调查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了解在校 师范生接受硬笔书法教育,掌握硬笔书法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是了解 在校师范生对硬笔书法教育的具体需求情况。下面从这两个角度对调 查结果进行分析: 3.1 师范生接受硬笔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在这一部分调查内容中,具体调查了在校师范生对书法理论文化 知识的了解情况、钢笔字书写情况、粉笔字书写情况以及对目前师范生 硬笔书法技能掌握现状的看法。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数据,不妨对数据作出以下界定。在调查问卷 中,每一道题的选项都由 5 种表示不同情感倾向的陈述组成,如“非常 了解”、 “比较了解”、 “了解一些”、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若被调 查者选择第一种或第二种陈述,界定他对某个问题“态度积极”;若被调 查者选择第三种陈述,界定他为“态度中立”;若被调查者选择第四种或 第五种陈述,则界定为“态度消极”。通过观察以上四个表格,可以发 现:在对书法理论文化知识的了解情况上,持积极态度的师范生仅占 3.5%,而持消极态度的师范生所占比例高达 62.6%,剩下的 33.9%持中 立态度;在对自身钢笔字书写的美观程度上,21.4%的师范生持积极态 度,而有 56.3%的师范生持消极态度;在对自身粉笔字书写的美观程度 上,持积极态度的师范生占 11.1%,而持消极态度的师范生人数占了 55.6%;在对师范生硬笔书法技能掌握现状的看法上,持积极态度的师 范生只占 7.5%,而高达 57.1%的师范生持“态度消极”。由此,可以得出 结论:在书法教育和汉字书写受到普遍冲击的大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 的大部分师范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书法知识和汉字书写技能,他们对 传统书法文化了解不多,钢笔字或粉笔字的书写情况也不容乐观。尤 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师范生对自身硬笔书法技能掌握情况表示不满 意。这说明我校师范生开始意识到硬笔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也反映出 师范生对接受硬笔书法教育的需求以及学校开设硬笔书法教育课程的 必要性。 3.2 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情况分析 — 170 — “师范生对硬笔书法教育的具体需求情况”是本次调查的中心部 分。我们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师范生对在大学期间接 受硬笔书法教育的需求程度、对硬笔书法教育内容和受教育形式的需 求、对学校硬笔书法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以及对学校硬笔书法教育师 资的需求。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逐一进行分析。 3.2.1 师范生对在大学期间接受硬笔书法教育的需求程度 为了分析数据的方便,同样按以上提到的方法将以上数据所表现 出来的情感倾向分成三类,即“态度积极”、 “态度中立”和“态度消极”。 通过观察数据可知,在本次调查的 254 名师范生中,对在大学期间接受 硬笔书法教育这一问题持消极态度的师范生仅 23 人,只占总数的 9.1%,而积极支持在大学期间接受硬笔书法教育的师范生人数高达 163 人,占总数的 65.2%,剩下 26.4%的师范生持中立态度。由此可知, 北京师范大学在校师范生对硬笔书法教育的需求程度较高。 3.2.2 师范生对硬笔书法教育内容和受教育形式的需求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调查了师范生对硬笔书法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 形式的需求程度。具体的硬笔书法教育内容包括传统书法理论知识、 钢笔字书写技巧和粉笔板书书写技巧三方面;受教育的具体形式有“学 校设置专业课程进行讲授”、 “自主参加校外专门书法培训机构”、 “自主 观看教学视频及听讲座”和“参与书法社团”。在调查问卷中,每道题的 选项都由“非常期待”、 “比较期待”、 “有点期待”、 “不太期待”和“完全不 期待”五种陈述组成。若被调查者选择前面三者之一则被界定为“有需 求” ;若选择后面二者之一则被界定为“无需求” 。 通过观察两组不同数据, 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在对教育内容的需求上,对接受传统书法理论知识教育有需求 的师范生占总人数的 75.1%;对接受钢笔字书写技能教育有需求的师 范生占总人数的 85.4%;对接受粉笔板书书写技能教育有需求的师范 生占总人数的 89%。由此可知,更多师范生希望接受书法书写技能方 面的教育。尤其重视粉笔板书技能的培训。 2)在对受教育形式的需求上,选择“学校设置专业课程进行讲授” 的师范生占总人数的 78.3%;选择“自主参加校外专门书法培训机构” 的师范生占总人数的 45.3%;选择“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及听讲座”的师 范生占总人数的 63.8%;而选择“参与书法社团”的师范生占总人数的 70.5%。由此可知,师范生在对硬笔书法教育形式的选择上,需求度最 高的是“学校设置专业课程”,达到了 78%;并且大家普遍不太愿意通过 参加校外专门的培训机构来接受教育,选择人数不过半数,为 45.3%。 3.2.3 师范生对学校硬笔书法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 这一部分的调查中,我们主要了解了师范生对硬笔书法教育课程 设置的一些需求,内容包括在对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形式、课程考核 方式以及课程的学时数这些问题上的需求。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关于课程的开设时间,选择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开设硬笔书 法教育课程的师范生所占比例分别为 44.1%、25.2%、19.7%、6.7%,希望 在大一开设课程的师范生人数明显偏多。 2)关于具体课程形式的问题,21.3%的师范生选择的课程形式为 “专业必修”、20.9%选择“专业选修”、28.7%选择“公共必修”、28.3%选 择“公共任选”,这四者的差别不算特别明显,但可以看出多数师范生还 是希望硬笔书法教育课程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其中选择“公共必修” 的人数略多于选择“公共任选”的人数,但差别依旧不大。 3)关于考核方式的问题,57.9%的师范生选择以“书写技法考核”为 主,相对“理论知识考核” (6.7%)、 “理论与技法相结合考核” (32.7%)而 言, 明显比重偏高。 4)关于课程学时数的设置,61.8%的师范生都认为 16 学时(即学分 数为 1 学分)比较合适, 比重明显高于选择 32 学时的 37.4%。 3.2.4 师范生对学校硬笔书法教育师资的需求 这一部分的调查着重了解师范生对学校开设硬笔书法教育课程时 师资情况的需求, 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 5 个方面。 结果显示:92.1%的师范生对“请本校书法专业的教师授课”有需 求;对“请本校书法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指导”、 “请书法界专业名士 来校进行讲座指导”、 “请校外一线书法培训教师来校授课”以及“请有 实际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来校授课”有需求的师范生人数分别占总 人数的 78%、83.1%、85%、80.7%。由此可知,在师资力量方面,大家希 望通过多种途径更全面地接受硬笔书法教育。但相比之下,九成以上 的师范生都希望接受书法专业教师的专门教授; (下转第 171 页) 科技信息 The Pictorial Power of Language in E.E.Cumming's Poetry 河北联合大学 王英莉 Whimsical and experimental, E.E. Cummings was a popular American poet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ummings' first published work was his 1922 novel The Enormous Room, based on his time in a French prison camp during World War I. He became more widely known as an avant garde poet, thanks to his unconventional use of typography, syntax and sometimes scandalous (at the time) choices of words and topics. He had a fondness for scattering words unevenly across a page, and liked to spell his own name as e.e. cummings, leading gener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remember him as the guy who didn't capitalize his own name. He is often mentioned in the same breath with Ernest Hemingway, T.S. Eliot and other groundbreaking literary figures of the era between the world wars. Being influenced by notable modernists including Gertrude Stein and Ezra Pound, Cummings' early work drew upon the imagist experiments. A number of his poems feature a typographically exuberant style, with words, parts of words, or punctuation symbols scattered across the page, often making little sense until read aloud, at which point the meaning and emotion become clear. Readers sometimes experience a jarring, incomprehensible effect with his work, as the poems do not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mbinatorial rules that generate typical English sentences. Cummings, who was also a painter, understood the importance of presentation, and used typography to "paint a picture" with some of his poems (Landles, 2001). I will illustrate his artistic creativity and the pictorial power of his language by anlysing one of his works: l(a By e. e. Cummings l(a le af fa ll s) one l iness After rearranging the seemingly unconnected jumbled letters or words to present them side by side in a linear syntactic order, we suddenly can read this poem as: l (a leaf falls) oneliness. Without the parentheses it simply says "Loneliness" and within the parentheses it says "a leaf falls". To put it all together, we will find that the parenthetical "(a leaf falls)" is embedded IN the word "lonelines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oem looks like an imitation of the real image of a falling leaf. In details, "la" and "le", the French words, mean single, like English word "a". "af" and "fa" presents readers the picture that a leaf is swept up, tossed about and flittering in the wind. "ll" represents the process of a leaf's falling down. Then with a little sound "s", the leaf dropped softly onto the ground. "iness", the longest word in the poem, shows the picture that the leaf is lying on the ground. "one" and "l" indicate the theme of the poem —— solitude and loneliness. Through the whole poem, the concept of "one" has been repeated several times. The French words "la" and "le" mean single. The word "one" is directly shown over the letter "l" which looks like a numeric one. The word "iness", which can be seen as adding a suffix "-ness" to "i", makes readers relate to the single person "I" . The theme of the poem, therefore, is enhanced several times. By describing a leaf falling down in loneliness, the poet reveal a heavy theme——death. We came to the world alone and after experiencing the bitter and sweat of life, and fulfilling our responsibility, we are supposed to die alone. Like a leaf, during its life, it has gone through the winte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has learn to smile in sunshine, to sing in rain, to dance in wind, and also has known how to give shade to people, how to provide fertilizer to the next-year-newborn leaves. When we release our hold on the tree of life, we start to take a new journey from one state of being to the next. As the former journey we took, this new journey is also on our own——we die alone. This little poem contains scenery and emotion, and describes the moving process and motionless status, and even indicates the sound of the motion. What's more, the little poem carries a heavy theme——death. So it is no wonder that readers cannot help but sing loud praises of e.e. cummings’ powerful pictorial intelligence in language. (上接第 170 页) 这个需求度是同比最高的,而他们对“请书法专业 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指导”的需求度相对偏低。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此次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 中,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师范生接受硬笔书法教育的现状以及他们 对硬笔书法教育在教学内容与形式、课程设置以及师资上的具体需 求。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与讨论,我们得出结论:目前北师大在校师 范生自身硬笔书法理论文化知识与书写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但 是他们对接受硬笔书法教育的需求度普遍较高。 4.2 建议 北师大在艺术与传媒学院设有书法专业,集聚了许多优秀的专业 教师。我们建议学校满足师范生的现实需求,利用我校书法专业的优 势资源,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关于师范生接受硬笔书法教育的课程。根 据师范生在调查中所表现的具体需求以及调研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我 们对学校开设硬笔书法教育课程给出如下建议: 4.2.1 关于教学内容 为适应师范生的需求,硬笔书法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以硬笔书写 技能为主,也需要适当补充书法文化理论知识,而书写技能教育应该以 粉笔板书书写技能为主,兼顾钢笔字书写技能,二者共进步、同发展。 总之,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师范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 4.2.2 关于课程设置 首先,在课程设置的时间上,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尽量把课程安排在 师范生入校的第一个学年进行,这一方面符合大多数师范生的需求,另 一方面,大学教育初期阶段就对师范生进行硬笔书法教育能够引起他 们对此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不断努力提高自 己的硬笔书写能力。其次,在课程形式上,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公共必修 课的形式,这既是大多数师范生的选择,也便于通过相对硬性的教育来 培养师范生的硬笔书写能力。课程设置上应以书法技能考核为主,但 也需适当考核学生对书法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时的设置则以 16 个 学时比较适宜。 4.2.3 关于师资分配 学校应该配置本校书法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同时在教学的过程 中也可以适时请一些书法界的专业名士或者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中小学 教师进行讲座指导、交流学习等。 总之,在此次“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的调研中, 我们所得到的一手调研资料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我校师范生对硬笔书法 教育的实际需求,其有利于将调研结果应用于实践,从而引起校方对师 范生开展硬笔书法教育的重视,并对硬笔书法教学课程的设置提供现 实依据及可行性建议,这对践行我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也必 定是有益的举措。同时,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师范院校的领头羊,应该将 此举措扩展到全国诸多师范院校中,为我国未来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 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Reference [1]Landles, Iain (2001). "An Analysis of Two Poems by E. E. Cummings". SPRING, the Journal of the E. E. Cummings Society 10: 31–43. 参考文献 [1]谢安宁.关于高校书法的若干思考[J].书画世界,2011,(04). [2]曾玉林.建设文化强省背景下对高校书法教育的思考[J].惠州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李三强.论书法教育与艺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D].云 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 年,(06). [4]刘凤山.关于高等院校现代书法教育的新探讨[J].教学研究, 2001,(03). — 171 — 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硬笔书法教育需求调研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杨国英, 于枫垚, 黄雅丹 北京师范大学 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22) 参考文献(4条) 1.刘凤山 关于高等院校现代书法教育的新探讨[期刊论文]-教学研究 2001(03) 2.李三强 论书法教育与艺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期刊论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06) 3.曾玉林 建设文化强省背景下对高校书法教育的思考[期刊论文]-惠州学院学报 2011(02) 4.谢安宁 关于高校书法的若干思考 2011(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201222150.asp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