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上饶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9~2020 学年) 2020 年 12 月 说 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教督办[2018]83 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 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 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 与平台中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补充并完善本校本科教 学质量报告。 目 录 学校概况...............................................................................................................................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人才培养目标.................................................................................................... 2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2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 7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10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2 1.教学用房............................................................................................................ 12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3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3 4.信息资源............................................................................................................ 1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5 (一)专业建设.......................................................................................................... 15 (二)课程建设.......................................................................................................... 16 (三)教材建设.......................................................................................................... 16 (四)实践教学.......................................................................................................... 16 1.实验教学............................................................................................................ 16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7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7 (五)创新创业教育.................................................................................................. 17 (六)教学改革.......................................................................................................... 18 四、专业培养能力............................................................................................................. 19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9 1. 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19 2. 培养目标.......................................................................................................... 19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 1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23 1. 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本科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程...................................... 23 2. 以制度建设为要旨,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23 3. 构建基础—专业—综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4 4. 健全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 24 (四)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 25 (五)实践教学.......................................................................................................... 29 五、质量保障体系............................................................................................................. 32 (一)校领导情况...................................................................................................... 32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32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32 (四)质量监控.......................................................................................................... 32 六、学生学习效果............................................................................................................. 34 (一)毕业情况.......................................................................................................... 34 (二)就业情况.......................................................................................................... 34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34 七、特色发展..................................................................................................................... 34 (一)学校统筹开展的集中定点教育实习.............................................................. 35 (二)组织的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 36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37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37 (二)教学信息化建设与改革问题.......................................................................... 37 (三)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加快改进问题...................... 38 (四)教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38 2 学校概况 上饶师范学院地处江西上饶市,是师范院校,举办者为省级教育部门,上饶师 范学院的前身是 1958 年创立的上饶师专,1959 年更名为赣东北大学,“文革”期间停 办,1977 年复校,2000 年 3 月经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上饶师范学院, 2005 年 11 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 年 11 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 工作审核性评估。 目前,校园占地面积 1116 亩,规划面积 15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43.51 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 15 个二级学院(含继续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教育技术与实验中 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教学教辅机构,拥有数字化校园网络、 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体育馆、标准塑胶田径场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 施。 上饶师范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 14482 人, 折合在校生 15240.2 人。全校教职工 1221 人,其中专任教师 838 人。学校共有 1 个校区 ,其中 1 个为本地校区。 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 个,杰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17 人,省部级高层次 人才 37 人。 学校有党政单位 28 个,教学科研单位 17 个。 ※以上数据来源:1-1 学校概况,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 息,表 1-7-2 科研基地,表 3-3-1 高层次人才,表 4-1-1 学科建设,表 6-1 学生数量 基本情况,6-3-2 近一级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数 【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科生数+普通专科生数+硕士研究生数*1.5+博士研究生 数*2+本科留学生数+硕士留学生数*1.5+博士留学生数*2+函授学生数*0.1+夜大(业 余)学生数*0.3+成人脱产学生数+中职在校生数+网络学生数*0.1+普通预科生数+进 修生数。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生数+本 科留学生数+硕士留学生数+博士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中职在校生数。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是:以教师教育为基础,巩固发展师范特色;围绕地方 经济社会需要,促进文、理、经、管、工、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 体,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上饶、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 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师资及社会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 成为本区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术文化中心,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 影响的地方性、多学科、应用型大学。 ※数据来源表 1-1 学校概况。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52 个, 其中工学专业 6 个占 11.54%、理学专业 10 个占 19.23%、 文学专业 5 个占 9.62%、经济学专业 2 个占 3.85%、管理学专业 8 个占 15.38%、艺 术学专业 11 个占 21.15%、农学专业 2 个占 3.85%、历史学专业 1 个占 1.92%、教育 学专业 5 个占 9.62%、法学专业 2 个占 3.85%。 ※数据来源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 2 图 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三)在校生规模 2019-2020 学年本科在校生 14376 人(含一年级 3587 人,二年级 3550 人,三年 级 3644 人,四年级 3543 人,其他 52 人) 。 【注】此处数据统计不含新生。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14482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为 99.56%。 ※数据来源表 1-6 本科生基本情况,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 1 所示(按时点统计)。 3 表 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14418 其中: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数 0 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 64 全日制 0 非全日制 0 全日制 0 非全日制 0 总数 0 其中:本科生数 0 硕士研究生数 0 博士研究生人数 0 授予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数(人) 0 普通预科生数 0 进修生数 0 成人脱产学生数 0 夜大(业余)学生数 120 函授学生数 7222 网络学生数 0 自考学生数 0 中职在校生数(人) 0 硕士研究生数 博士研究生数 留学生数 ※数据来源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020 年,学校计划招生 3714 人,实际录取考生 3714 人,实际报到 3631 人。实 际录取率为 100.00%,实际报到率为 97.77%。招收本省学生 2496 人。 学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 25 个,文科招生省份 25 个。 生源情况详见下表 2。 4 表 2 生源情况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0.0 0.0 415.0 449.0 不分 文理 436.0 476.0 0.0 0.0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最 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不分文 文科 理科 理 0.00 0.00 34.75 0.00 0.00 84.69 62.06 84.96 0.00 38.63 31.84 0.00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福建省 本科批招生 本科批招生 本科批招生 第二批次招生 A 文 科 0 0 18 21 理 科 0 0 21 23 不分 文理 4 7 0 0 文科 理科 0.0 0.0 465.0 469.0 第二批次招生 A 10 12 0 437.0 333.0 0.0 55.60 73.33 0.00 本科批招生 第二批次招生 A 11 6 9 14 0 0 472.0 371.0 359.0 336.0 0.0 0.0 61.57 127.28 139.54 137.10 0.00 0.00 第二批次招生 A 20 11 0 356.0 301.0 0.0 93.60 151.63 0.00 本科批招生 第二批次招生 A 本科批招生 第二批次招生 A 提前批招生 本科批招生 0 28 0 12 8 13 4 0 62 0 0 0 0.0 0.0 0.0 499.0 465.0 465.0 0.0 0.0 0.0 435.0 402.0 402.0 400.0 0.0 495.0 0.0 0.0 0.0 0.00 331.10 0.00 33.66 52.38 53.15 0.00 338.85 0.00 65.44 90.33 79.48 45.75 0.00 79.98 0.00 0.00 0.00 江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 A 756 0 488.0 463.0 0.0 38.77 38.42 0.00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 族自治 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 族自治 区 本科批招生 第二批次招生 A 第二批次招生 A 第二批次招生 A 本科批招生 0 21 19 23 57 0 27 0 16 12 21 110 5 0 7 27 38 23 20 0 0 0 0 0.0 465.0 426.0 526.0 430.0 0.0 418.0 395.0 464.0 410.0 449.0 0.0 0.0 0.0 0.0 0.00 74.35 71.42 18.88 71.06 0.00 96.54 77.29 24.14 63.21 51.45 0.00 0.00 0.00 0.00 第二批次招生 A 10 12 0 381.0 353.0 0.0 66.40 91.17 0.00 本科批招生 第二批次招生 A 第二批次招生 A 第二批次招生 A 第二批次招生 A 第二批次招生 A 第二批次招生 A 第一批次招生 0 13 13 8 10 11 15 8 0 14 18 17 17 14 21 7 31 0 0 0 0 0 0 0 0.0 443.0 459.0 463.0 480.0 405.0 439.0 439.0 0.0 411.0 443.0 384.0 440.0 350.0 372.0 352.0 46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 80.35 44.80 56.85 59.34 90.20 63.38 21.44 0.00 70.84 49.88 67.27 61.67 80.31 54.94 31.47 103.3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批次招生 A 12 8 0 451.0 368.0 0.0 62.64 63.16 0.00 5 文 科 理 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最 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不分文 文科 理科 理 第二批次招生 A 4 6 0 370.0 317.0 0.0 71.85 72.07 0.00 第二批次招生 A 5 17 0 343.0 294.0 0.0 75.89 82.37 0.00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新疆维 吾尔自 治区 不分省 份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学校按照 45 个专业进行招生。 ※数据来源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表 1-4-2 专业大类情况表,表 6-3-1 近一届本 科生招生类别情况,表 1-6 本科生基本情况表,表 6-3-2 近一届本科生录取标准及人 数,表 6-3-3 近一届各专业(大类)招生报到情况。 6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838 人、外聘教师 166 人,折合教师总数为 921.0 人,外聘教 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 0.20 : 1。 按折合学生数 15240.2 计算,生师比为 16.55。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104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12.41%;具有高级职 称的专任教师 289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34.49%;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 的专任教师 683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81.50%。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详见表 3。 表 3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折合教师总数 生师比 本学年 838 166 921.0 16.55 上学年 860 172 946.0 15.54 注: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折合教师总数(折合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 ×0.5+直属医院具有医师职称的医生人数×0.15+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师数*0.075)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 4。 表 4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项目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838 / 166 / 正高级 68 8.11 30 18.07 其中教授 65 7.76 23 13.86 副高级 221 26.37 84 50.60 其中副教授 209 24.94 5 3.01 总计 职称 7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项目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中级 348 41.53 26 15.66 其中讲师 337 40.21 6 3.61 初级 150 17.90 9 5.42 其中助教 147 17.54 2 1.20 未评级 51 6.09 17 10.24 博士 216 25.78 21 12.65 最高 硕士 467 55.73 37 22.29 学位 学士 115 13.72 62 37.35 无学位 40 4.77 46 27.71 35 岁及以下 332 39.62 23 13.86 36-45 岁 253 30.19 59 35.54 46-55 岁 190 22.67 58 34.94 56 岁及以上 63 7.52 26 15.66 年龄 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 2、图 3、图 4。 图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8 图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图4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学校目前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15 人,其中 2019 年当选 1 人;省级高层次人 才 37 人,省级教学名师 3 人。 省部级教学团队 5 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 2 个。 ※数据来源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3-3-1 高层次人才,表 3-3-2 高层次人才 教学、研究团队。 9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629,占总课程门数的 40.76%;课程门次 数为 1732,占开课总门次的 32.80%。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68,占总课程门数的 10.89%;课程门次数为 331,占开课总门次的 6.27%。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58,占总课程 门数的 10.24%;课程门次数为 320,占开课总门次的 6.06%。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527,占总课程门数的 34.15%;课程门次数为 1413,占开课总门次的 26.76%。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472,占总 课程门数的 30.59%;课程门次数为 1249,占开课总门次的 23.65%。 注:以上统计包含外聘人员与离职人员。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 73 人, 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 82 人计,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 89.02%。 注:以上统计包含离职人员,只统计本校人员。 ※数据来源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表 1-5-3 外聘和兼职教师基本信息, 表 1-5-4 附属医院师资情况,表 5-1-1 开课情况。 图 5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10 图6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我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 3 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 师 2 人,占比为 66.67%。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 46 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 100.00%。 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216 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 为 39.34%。 ※数据来源表 3-3-1 高层次人才,表 5-1-1 开课情况。 【注】此表不统计网络授课。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9 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4778.39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 226.36 万元, 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 361.54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3299.54 元,生均本科 实验经费为 157.00 元,生均实习经费为 250.76 元。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 7。 ※数据来源表 2-9-2 教育经费收支情况,表 6-1 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11 图7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根据 2020 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 106.25 万 m2,产权占地面积为 106.25 万 m2, 学校总建筑面积为 47.89 万 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 251717.0m2, 其中教室面积 47842.0m2(含智慧教室面积 110.0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 69828.0m2。拥有体育馆面积 26873.0m2。拥有运动场面积 62722.0m2。 按全日制在校生 14482 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 73.37(m2/生) ,生均建筑面 积为 33.07(m2/生)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 17.38(m2/生) ,生均实验、实 习场所面积 4.82(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 1.86(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 4.33(m2/ 生) 。详见表 5。 12 表 5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1062482.00 73.37 建筑面积 478877.00 33.07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51717.0 17.38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69828.0 4.82 体育馆面积 26873.0 1.86 运动场面积 62722.0 4.33 ※数据来源表 2-1 占地与建筑面积,表 2-2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1.519 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00 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454.5 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 值的 10.59%。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5803 台(套),合计总值 0.739 亿元,其中单价 10 万元 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 96 台(套),总值 3784.03 万元,按本科在校生 14418 人计算, 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 5125.54 元。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0 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 3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中心 0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0 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0 个。 ※数据来源表 2-6 固定资产,表 2-7 本科实验设备情况,表 2-8-1 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表 2-8-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截至 2020 年 9 月,学校拥有图书馆 2 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 24010.0m2,阅览室 座位数 2368 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160.44 万册,当年新增 28000 册,生均纸质图 13 书 105.27 册;拥有电子期刊 94.87 万册,学位论文 881.67 万册,音视频 256196.16 小时。2019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 13.77 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 12190.06 万次,当年 电子资源下载量 203.34 万篇次。 ※数据来源表 2-2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表 2-3-1 图书馆,表 2-3-2 图书当年新增 情况。 4.信息资源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 10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 2010.0Mbps。网络接入 信息点数量 12250 个。 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 1358 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 850.0GB。 信息化工作人员 16 人。 ※数据来源表 2-5 校园网。 1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我校以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省级专 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省级卓越 新闻人才项目专业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为引领,推进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 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 一定成效。2019—2020 学年, 物理学、化学专业专业入选省特色专业,我校专业现 有 3 个入选省级一流专业。2 个入选“卓越工程人才”计划 2.0 专业,1 个入选“卓越新 闻传播人才”计划 2.0 专业。当年学校招生的本科专业 45 个。 ※以上数据来源: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表 4-3 优势(一流)专业情况。 我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 53 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43 人,所占比例为 81.13%, 获得博士学位的 14 人,所占比例为 26.42%。 ※以上数据来源: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2020 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培养方案学分统计如下表 6 所示。 表6 全校各学科 2020 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必修课学 选修课学 实践教学 必修课学 选修课学 实践教学 分比例 分比例 学分比例 分比例 分比例 学分比例 (%) (%) (%) (%) (%) (%) 哲学 - - - 理学 81.18 18.82 23.20 经济学 79.76 20.24 23.81 工学 84.00 16.00 27.71 法学 78.35 21.65 16.84 农学 78.77 21.23 24.92 教育学 71.32 24.97 36.49 医学 - - - 文学 79.13 20.87 17.74 管理学 76.59 23.41 19.89 历史学 76.79 23.21 31.55 艺术学 78.91 21.09 45.35 学科 学科 ※以上数据来源:表 1-4-1 专业基本情况,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15 (二)课程建设 我校已建设有 11 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 课程 270 门,SPOC 课程 435 门。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 1543 门、 5281 门次。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详见表 7。 表7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班额 学年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30 人及以 本学年 0.69 21.18 31.85 下 上学年 1.72 34.12 28.19 本学年 52.23 70.59 60.12 上学年 43.99 84.71 58.95 本学年 37.41 8.24 7.27 上学年 35.28 31.76 8.37 本学年 9.68 0.00 0.75 上学年 5.63 0.00 0.21 31-60 人 61-90 人 90 人以上 ※以上数据来源:表 5-3 本科教学信息化,表 5-1-1 开课情况,表 5-1-2 专业课 教学实施情况,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注】此表不统计网络授课。 (三)教材建设 2019 年,共出版教材 15 种(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 ※以上数据来源:表 3-5-1 教师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情况。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 274 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 24 门。 16 学校有实验技术人员 39 人,具有高级职称 10 人,所占比例为 25.64%,具有硕 士及以上学位 16 人,所占比例为 41.03%。 ※以上数据来源:表 5-1-1 开课情况,表 5-1-3 分专业(大类)专业实验课情况。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本学年共提供了 3676 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 571 名教师 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 比例约占 39.93%,学校还聘请了 1 位外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 生人数为 7.10 人。 ※以上数据来源:表 5-2-1 分专业毕业综合训练情况,5-2-2 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 毕业综合训练情况,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40 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 3285 人次。 ※以上数据来源:表 2-4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有开设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牵头单位为: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业 培训项目 60 项,开展创新创业讲座 15 次。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 6 人,就业 指导专职教师 43 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 37 人,组织教师创新创业专项培训 4 场次,至今有 10 人次参加了创新创业专项培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 2 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1 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 2 门。 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4 个(其中创新 13 个, 创业 11 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40 个(其中创新 20 个,创业 20 个) 。 ※以上数据来源:表 3-6 创新创业教师情况,表 5-1-4 相关课程情况表,表 5-4-1 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表 5-4-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表 6-6-1 学生参加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情况。 17 (六)教学改革 我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7 项。(最近一届) 本学年我校教师主持建设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18 项,建设经费达 7.92 万 元,省部级 7.92 万元。 表 8 2019 年我校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项目情况 项目类型 国家级(教育部)项目数 省部级项目数 总数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线上一流课程) 0 2 2 线下一流课程 0 2 2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0 3 3 ※以上数据来源:表 7-2-1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表 7-2-2 教学成果奖(近 一届),表 7-2-3 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情况。 18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 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 宗旨,坚持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定位: 类型定位:应用型。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上饶、服务江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基础学科为支撑,注重师范优势及其特色学科,发展适 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学科,形成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 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办学理念: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特色办学为重点,以开门办学为抓手,以立 德树人为根本,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地方服务的工作理 念;始终不渝地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 育人、组织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始终不渝地坚持强化师范专业 教育、拓展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非师范专业教育的发展理念。 发展目标: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能力,以申办硕士授权单位和创建全省一流师范教育为驱动,通过转型发展,突出“三 性”(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三型”(教学型、技能型、综合型)、“三贴近”(贴 近校情、贴近行业、贴近社会)的办学特点,到 2020 年,致力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 一定影响的地方性、多学科、应用型大学,为创建上饶师范大学奠定扎实基础。 2. 培养目标 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 式,分类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突出特色发展、与学校办学 定位和办学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 才。 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优良教师职业品格、过 19 硬教师职业能力、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教育师 资;培养具有理论学习能力、实践创新精神,初步掌握教学研究基本技能与方法的 基础教育师资。 非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道德品质高尚、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 设、社会改革发展、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创业意识、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特色较鲜明、个性较突出、适应能力较强和可持 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各专业平均开设课程 31.05 门,其中公共课 4.75 门,专业课 26.43 门;各专 业平均总学时 2660.50,其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别为 2033.95、617.32。各专 业学时、学分具体情况参见表 9。 表 9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130503 环境设计 2700.00 67.78 32.22 50.00 50.00 160.00 75.00 25.00 130502 视觉传达 设计 2700.00 68.15 31.85 49.26 50.74 160.00 75.00 25.00 130405 T 书法学 2616.00 77.33 22.67 55.85 44.15 161.00 80.12 19.88 130401 美术学 2732.00 71.12 28.88 60.51 39.49 161.00 77.64 22.36 130310 动画 2583.00 84.90 15.10 44.91 55.09 160.00 80.63 19.38 130309 播音与主 持艺术 2707.00 75.38 24.62 69.71 30.29 165.00 76.67 23.33 130305 广播电视 编导 2669.00 77.41 22.59 76.73 23.27 157.00 77.39 22.61 130301 表演 2500.00 75.76 24.24 61.12 38.88 163.00 81.60 18.40 130205 舞蹈学 2694.33 80.74 19.26 63.32 36.68 161.00 83.64 16.36 130204 舞蹈表演 2516.00 72.02 27.98 78.97 21.03 160.00 75.00 25.00 130202 音乐学 2852.00 77.49 22.51 53.65 46.35 164.00 78.05 21.95 120901 K 旅游管理 2551.00 69.27 30.73 85.06 14.94 162.00 70.99 29.01 总数 必修 选修 理论 实验教 课占 课占 教学 学占比 比 比 占比 (%) (%) (%) (%) 20 总数 必修 选修 课占 课占 比 比 (%) (%)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120801 电子商务 2548.00 80.97 19.03 75.39 24.61 166.00 83.13 16.87 120402 行政管理 2659.00 72.88 27.12 95.07 4.93 165.00 78.79 21.21 120401 公共事业 管理 2686.00 76.47 23.53 85.59 14.41 166.00 78.31 21.69 120204 财务管理 2678.00 77.74 22.26 77.63 22.37 166.00 79.52 20.48 120203 K 会计学 2636.00 76.59 23.41 83.54 16.46 165.00 78.18 21.82 120202 市场营销 2585.00 79.42 20.58 89.79 10.21 166.00 74.10 25.90 120201 K 工商管理 2620.00 80.34 19.66 84.31 15.69 164.00 75.00 25.00 120102 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 统 2674.00 76.66 23.34 82.24 17.76 166.00 77.71 22.29 090502 园林 2750.00 77.24 22.76 75.71 24.29 164.00 78.66 21.34 090102 园艺 2660.00 76.50 23.50 77.59 22.41 161.00 78.88 21.12 082503 环境科学 2728.00 83.58 16.42 78.01 21.99 165.00 83.03 16.97 080910 T 数据科学 与大数据 技术 2586.00 82.56 17.44 80.90 19.10 168.00 83.33 16.67 080901 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 2618.50 82.55 17.45 82.70 17.30 172.00 84.30 15.70 080714 T 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 术 2500.00 85.36 14.64 76.96 23.04 160.00 86.25 13.75 080705 光电信息 科学与工 程 2501.00 85.29 14.71 82.57 17.43 160.00 85.63 14.38 080403 材料化学 2788.00 89.67 10.33 78.87 21.13 167.50 81.19 18.81 071101 心理学 2549.00 81.13 18.87 85.60 14.40 162.00 82.10 17.90 071002 生物技术 2882.00 76.23 23.77 78.83 21.17 170.50 76.54 23.46 071001 生物科学 2771.00 79.86 20.14 74.81 25.19 168.50 81.01 18.99 070501 地理科学 2550.00 79.02 20.98 89.96 10.04 174.00 78.16 21.84 070302 应用化学 2714.00 75.64 24.36 74.76 25.24 161.00 82.61 17.39 070301 化学 2754.00 76.65 23.35 73.97 26.03 163.50 82.87 17.13 070201 物理学 2735.00 82.45 17.55 75.94 24.06 162.00 85.19 14.81 070102 信息与计 2631.00 81.57 18.43 83.50 16.50 162.00 82.10 17.90 总数 必修 选修 理论 实验教 课占 课占 教学 学占比 比 比 占比 (%) (%) (%) (%) 21 总数 必修 选修 课占 课占 比 比 (%) (%)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总数 其中 必修 选修 理论 实验教 课占 课占 教学 学占比 比 比 占比 (%) (%) (%) (%) 其中 总数 必修 选修 课占 课占 比 比 (%) (%) 算科学 070101 数学与应 用数学 2632.00 87.01 12.99 93.77 6.23 169.00 78.70 21.30 060101 历史学 2954.00 84.06 15.94 81.35 6.57 168.00 76.79 23.21 050301 新闻学 2788.00 78.66 21.34 81.99 18.01 164.00 78.66 21.34 050262 商务英语 2711.00 79.12 20.88 85.87 14.13 161.50 78.33 21.67 050261 翻译 2588.00 75.43 24.57 92.23 7.77 162.00 75.93 24.07 050201 英语 2749.00 82.54 17.46 95.82 4.18 164.00 82.93 17.07 050101 汉语言文 学 2771.00 79.75 20.25 81.88 18.12 163.00 79.75 20.25 040203 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 理 2772.00 64.65 35.35 62.12 37.88 167.00 58.68 41.32 040201 体育教育 2697.00 74.75 25.25 44.35 55.65 162.00 78.40 21.60 040107 小学教育 2405.00 70.98 29.02 82.25 17.75 160.00 58.75 22.50 040106 学前教育 2733.00 74.86 25.14 70.29 23.86 160.00 81.25 18.75 040104 教育技术 学 2452.00 79.98 20.02 78.87 21.13 160.00 80.00 20.00 030503 思想政治 教育 2509.00 70.67 29.33 94.38 5.62 165.50 77.04 22.96 030101 K 法学 2646.00 74.04 25.96 95.16 4.84 167.00 79.64 20.36 020401 国际经济 与贸易 2668.00 78.79 21.21 88.19 11.81 171.00 78.95 21.05 020102 经济统计 学 2575.00 91.15 8.85 86.33 13.67 165.00 80.61 19.39 全校校 均 / 2660.50 78.20 21.80 76.45 23.20 164.05 78.95 20.72 ※以上数据源自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表 5-1-1 开课情况。 22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1. 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本科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程 学校坚持把坚持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学校党委 会和校长办公会经常就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如 何做好师范专业教学,如何加强教学成果培育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学 校建立了校领导挂钩联系二级学院的工作制度、深入课堂听课制度、深入教学实习 点调研和看望专业实习师生制度,以及分别联系 1 个班级、联系 2 名教师、联系 3 名学生的“三联系”制度。学校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例会,及时研究部署 阶段性教学工作,学校分管教学领导、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务处 管理干部为基本会议组成人员。遇有涉及重要教学事项的例会,学校党委书记和校 长、二级学院院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并参会。同时,学校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 师为主体的思想,始终坚持机关后勤服务本科教学流程,教师配备保障教学,后勤 管理服务教学,基础设施满足教学。如教务部门恪守“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 服务理念,全面履行教学管理各项职责,切实发挥在教学工作中的统筹、规划、调 度、指挥作用;人事部门认真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办公室牵头制定《关于扩大 二级学院若干管理权限的通知》《二级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激发二级 学院和职能部门以教学为中心的积极性。凡此种种,都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推动了教风学风建设,确保了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和教学质量 稳步提高。 2. 以制度建设为要旨,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出台《上饶师范学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上饶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工 作规范》《上饶师范学院关于教师批改作业的要求》《上饶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主要目 标和工作任务,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清晰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主要 内容和措施,为我校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通过教务网及时发 布和宣传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定期编印《教务指南》《教学工作通报》《教务处 年度工作文件汇编》 《毕业学位学籍相关事项告知》等,及时发布教学管理制度的执 23 行要求和执行结果,促进了课堂教学秩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再者,学校还通过建 立和完善教师岗位聘任教学类条件、专业技术职务教学工作标准、绩效工资分配方 案,发挥人事管理制度在确保课堂教学中心地位中的引导作用。此外,通过制定并 实施《上饶师范学院“教学十佳”评选暂行办法》 《上饶师范学院课堂优秀教师评选办 法》 《上饶师范学院关于优化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教学类指标的若干激励措施》等系列 奖励制度,嘉奖长期工作在本科教学一线、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教师,充分发 挥他们的模范作用。 3. 构建基础—专业—综合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维度,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实 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大类 10 多个环节,着力培养 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出台《上饶师范学院实验教学工作规范》 ,对实验课程设置、 实施、评价和保障提出了具体规定,如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要求精选基础性实验, 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印发《上饶师范学院师范专 业教育实习管理办法》《上饶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师范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决定》《上饶 师范学院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管理办法》,对实习点遴选、实习组织、实习时间与形 式、指导教师的选派和职责、实习生守则、实习成绩评定、实习工作总结等方面提 出明确要求。实习期间,学校组织有关领导深入实习点看望实习师生、走访实习单 位领导和指导教师、观摩实习生公开教学课(或实习活动) ,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发 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实习工作结束后,进行校级“优秀实习生”评选表彰, 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实习交流和总结,邀请实习单位领导和骨干来校座谈开讲座, 召开全校实习带队教师座谈会。此外,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开展“实践教学 年”专项活动,探索和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4. 健全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是办学生命线”的理念,在不断加强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的同 时,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健全各个 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学运行,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教 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按照“决策-运行-监控-反馈-改进”的流程,对教学过 24 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要素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教学工作推进有序、运行规范、监 控到位、反馈及时、改进有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既定目标,使运行过程和监督过程 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基本构建了包括由教学决策系统、条件 保障系统、过程管理系统、监督检查系统、信息收集反馈系统、教学评估系统、质 量改进系统七个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具体教学运行过程中,通过常规 听课评课、教学综合评价评优、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沟通等方式,学校的教学质 量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初步形成,教风也日渐醇厚,同时 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管理和改革,提高了全员的规范意识和质 量意识。 (四)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 学校分专业专任教师情况参见表 10、表 11。 表 10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 数量 生师 比 近五年新进 教师 双师型 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背 景教师 020102 经济统计学 6 31.67 4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5 20.20 7 0 2 030101K 法学 16 32.00 6 0 8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23 17.43 7 3 5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3 14.23 3 2 1 040106 学前教育 23 12.39 10 3 3 040107 小学教育 21 18.14 13 4 7 040201 体育教育 55 14.56 23 25 5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 管理 5 21.60 2 1 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1 16.07 14 4 2 050201 英语 47 18.11 8 2 3 050261 翻译 6 27.67 4 0 0 050262 商务英语 5 33.40 3 1 2 050301 新闻学 13 15.46 7 1 0 060101 历史学 15 23.00 8 1 2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1 18.26 10 1 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0 -- 0 0 0 070201 物理学 27 16.30 17 0 2 070301 化学 34 14.44 14 2 2 25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 数量 生师 比 近五年新进 教师 双师型 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背 景教师 070302 应用化学 8 26.63 3 1 1 070501 地理科学 14 20.93 4 1 3 071001 生物科学 29 15.10 20 9 4 071002 生物技术 11 16.27 5 2 2 071101 心理学 12 12.67 5 4 3 080403 材料化学 5 26.60 3 0 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 工程 8 30.00 6 0 1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 13 21.15 9 3 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19 10.89 3 0 0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12 24.17 9 0 2 082503 环境科学 7 30.71 3 1 0 090102 园艺 9 14.67 7 3 1 090502 园林 17 21.71 9 3 6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 0 -- 0 0 0 120201K 工商管理 13 13.92 7 2 3 120202 市场营销 10 15.00 4 2 2 120203K 会计学 19 27.47 11 8 8 120204 财务管理 0 -- 0 0 0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0 -- 0 0 0 120402 行政管理 5 34.80 2 1 0 120801 电子商务 0 -- 0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17 20.47 6 9 8 130202 音乐学 40 14.05 14 0 0 130204 舞蹈表演 0 -- 0 0 0 130205 舞蹈学 17 27.35 7 1 0 130301 表演 2 22.50 1 0 0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6 32.67 2 0 0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4 45.00 1 0 0 130310 动画 4 17.50 0 1 0 130401 美术学 33 16.39 13 2 4 130405T 书法学 12 20.67 9 1 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8 22.50 4 0 0 130503 环境设计 12 23.08 5 0 1 26 表 11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总数 教授 学历结构 数量 授课教授 比例(%) 副 教 授 中级及 以下 博 士 硕 士 学士 及以 下 020102 经济统计学 6 0 -- 1 5 1 5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 贸易 15 0 -- 3 12 3 11 1 030101K 法学 16 0 -- 5 11 1 10 5 030503 思想政治教 育 23 3 100.00 5 14 10 9 4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3 0 -- 5 8 2 8 3 040106 学前教育 23 0 -- 5 18 2 16 5 040107 小学教育 21 2 100.00 3 16 5 14 2 040201 体育教育 55 6 100.00 16 32 12 28 15 040203 社会体育指 导与管理 5 0 -- 0 5 1 0 4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1 5 100.00 18 18 17 16 8 050201 英语 47 1 100.00 19 27 3 33 11 050261 翻译 6 1 0.00 0 5 0 6 0 050262 商务英语 5 0 -- 1 4 0 5 0 050301 新闻学 13 2 100.00 0 9 0 9 4 060101 历史学 15 3 100.00 2 10 8 3 4 070101 数学与应用 数学 31 4 100.00 13 14 11 14 6 070102 信息与计算 科学 0 0 -- 0 0 0 0 0 070201 物理学 27 3 100.00 6 18 19 5 3 070301 化学 34 9 100.00 8 16 21 11 2 070302 应用化学 8 1 100.00 3 3 5 3 0 070501 地理科学 14 2 100.00 6 6 5 5 4 071001 生物科学 29 3 67.00 7 18 19 8 2 071002 生物技术 11 1 100.00 4 5 6 4 1 071101 心理学 12 1 100.00 4 7 1 11 0 080403 材料化学 5 0 -- 2 3 4 1 0 080705 光电信息科 学与工程 8 0 -- 1 7 5 3 0 080714T 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 13 0 -- 1 10 6 6 1 080901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19 4 100.00 7 8 1 14 4 080910T 数据科学与 12 0 -- 3 9 2 10 0 27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 师总数 职称结构 教授 大数据技术 学历结构 副 教 中级及 以下 博 士 硕 士 学士 及以 082503 环境科学 7 0 -- 2 5 3 4 0 090102 园艺 9 1 100.00 2 4 4 2 3 090502 园林 17 4 75.00 2 11 12 5 0 120102 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 0 0 -- 0 0 0 0 0 120201K 工商管理 13 2 100.00 2 9 5 6 2 120202 市场营销 10 0 -- 3 7 1 9 0 120203K 会计学 19 0 -- 5 14 3 14 2 120204 财务管理 0 0 -- 0 0 0 0 0 120401 公共事业管 理 0 0 -- 0 0 0 0 0 120402 行政管理 5 0 -- 1 3 2 3 0 120801 电子商务 0 0 -- 0 0 0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17 0 -- 2 15 2 13 2 130202 音乐学 40 3 100.00 7 30 1 23 16 130204 舞蹈表演 0 0 -- 0 0 0 0 0 130205 舞蹈学 17 0 -- 0 17 1 9 7 130301 表演 2 0 -- 0 2 0 1 1 130305 广播电视编 导 6 0 -- 0 6 0 6 0 130309 播音与主持 艺术 4 0 -- 0 4 0 3 1 130310 动画 4 0 -- 2 2 0 4 0 130401 美术学 33 2 100.00 12 19 2 24 7 130405T 书法学 12 0 -- 1 11 0 10 2 130502 视觉传达设 计 8 0 -- 1 7 0 7 1 130503 环境设计 12 0 -- 2 9 0 11 1 28 (五)实践教学 学校专业平均总学分 164.05,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 48.29,占比 29.43%,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最高的是表演专业 104.0,最低的是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0.0。校内各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参见表 12。 表 12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实践学分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实践场地 实习实训基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教 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验 室数量 数量 当年接收学 生数 020102 经济统计 学 26.0 18.0 0.0 26.67 1 1 6 020401 国际经济 与贸易 21.0 15.0 0.0 21.05 2 17 25 030101K 法学 6.0 22.0 0.0 16.77 0 14 105 030503 思想政治 教育 6.0 22.0 0.0 16.92 0 10 21 040104 教育技术 学 20.0 34.0 1.0 33.75 1 4 13 040106 学前教育 20.0 32.0 0.0 32.5 0 12 143 040107 小学教育 25.0 25.0 0.0 31.25 0 7 147 040201 体育教育 20.0 53.2 0.0 45.19 5 35 732 040203 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 理 18.0 48.0 3.0 39.52 4 6 84 050101 汉语言文 学 20.0 9.5 0.0 18.1 0 35 54 050201 英语 20.0 7.0 0.0 16.46 0 10 40 050261 翻译 20.0 6.0 0.0 16.05 0 0 0 050262 商务英语 20.0 12.5 0.0 20.12 0 0 0 050301 新闻学 21.0 8.5 0.0 17.99 0 7 6 060101 历史学 21.0 32.0 0.0 31.55 0 9 17 070101 数学与应 用数学 20.0 4.5 0.0 14.5 1 16 173 070102 信息与计 算科学 21.0 18.0 2.0 24.07 1 1 8 070201 物理学 20.0 20.5 0.0 25.0 4 9 23 070301 化学 20.0 22.0 0.0 25.69 3 12 26 070302 应用化学 21.0 20.5 0.0 25.78 2 10 18 070501 地理科学 18.0 18.0 0.0 20.69 0 11 86 29 实践学分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实践场地 实习实训基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教 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验 室数量 数量 当年接收学 生数 071001 生物科学 22.0 21.5 0.0 25.82 6 17 97 071002 生物技术 19.0 18.5 2.0 21.99 5 4 151 071101 心理学 20.0 20.0 0.0 24.69 2 12 41 080403 材料化学 20.0 21.0 0.0 24.48 0 6 0 080705 光电信息 科学与工 程 21.0 18.0 1.0 24.38 5 2 26 080714T 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 术 22.0 31.0 1.0 33.12 6 3 75 080901 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 43.0 46.0 0.0 25.87 2 3 30 080910T 数据科学 与大数据 技术 21.0 26.0 0.0 27.98 0 0 0 082503 环境科学 20.0 20.0 0.0 24.24 4 5 30 090102 园艺 21.0 19.0 0.0 24.84 3 3 90 090502 园林 21.0 20.0 0.0 25.0 1 3 64 120102 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 统 21.0 28.0 1.0 29.52 1 0 0 120201K 工商管理 21.0 16.0 0.0 22.56 3 15 18 120202 市场营销 21.0 12.0 0.0 19.88 2 17 15 120203K 会计学 21.0 17.0 0.0 23.03 5 18 45 120204 财务管理 20.0 0.0 2.0 12.05 1 4 9 120401 公共事业 管理 20.0 0.0 2.0 12.05 0 7 11 120402 行政管理 6.0 19.0 0.0 15.15 0 0 0 120801 电子商务 21.0 33.0 2.0 32.53 1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17.0 23.5 0.0 25.0 0 5 80 130202 音乐学 20.0 59.0 2.0 48.17 1 10 137 130204 舞蹈表演 18.0 52.0 0.0 43.75 0 0 0 130205 舞蹈学 58.0 137.88 4.0 40.55 3 14 227 130301 表演 21.0 83.0 2.0 63.8 0 0 0 130305 广播电视 编导 21.0 15.5 0.0 23.25 0 6 7 130309 播音与主 持艺术 37.0 85.0 2.0 36.97 0 5 6 30 实践学分 专业代 码 专业名称 实践场地 实习实训基地 集中性 实践环 节 实验教 学 课外科 技活动 实践环 节占比 专业实验 室数量 数量 当年接收学 生数 130310 动画 19.0 72.0 0.0 56.88 2 0 0 130401 美术学 22.0 51.0 0.0 45.34 1 7 324 130405T 书法学 18.5 55.5 0.0 45.96 1 2 40 130502 视觉传达 设计 19.0 69.0 0.0 55.0 3 1 35 130503 环境设计 19.0 72.0 0.0 56.88 3 0 0 全校校 均 / 19.54 28.74 0.48 29.43 3.23 4 58 注:实践学分主要指集中性实践环节、实验教学的学分。 ※数据源自表 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31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校领导情况 我校现有校领导 14 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 9 名,所占比例为 64.29%,具有博 士学位 5 名,所占比例为 35.71%。 ※以上数据来源:表 3-1 校领导基本信息,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 12 人,其中高级职称 6 人,所占比例为 50.00%;硕士及以上 学位 8 人,所占比例为 66.67%。 院级教学管理人员 31 人,其中高级职称 23 人,所占比例为 74.19%;硕士及以 上学位 23 人,所占比例为 74.19%。 教学管理人员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15 项。 ※以上数据来源:表 3-2 相关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校有专职学生辅导员 65 人,其中本科生辅导员 65 人,按本科生数 14418 计算, 学生与本科生辅导员的比例为 222:1。 学生辅导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6 人,所占比例为 9.23%,具有中级职称的 22 人, 所占比例为 33.85%。 学生辅导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 36 人, 所占比例为 55.38%,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 27 人,所占比例为 41.54%。 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2 名,学生与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之比为 7241.00:1。 ※以上数据来源:表 3-2 相关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 (四)质量监控 学校有专职教学质量监控人员 2 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2 人,所占比例为 32 100.00%。 学校专兼职督导员 49 人。本学年内督导共听课 1176 学时,校领导听课 382 学时, 中层领导干部听课 1362 学时,本科生参与评教 101788 人次。 ※以上数据来源:表 3-2 相关管理人员基本信息,表 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 7-1 教学质量评估统计表。 33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情况 2020 年共有本科毕业生 3580 人,实际毕业人数 3569 人,毕业率为 99.69%, 学位授予率为 99.69%。 ※数据来源表 6-5-2 应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就业情况。 (二)就业情况 截至 2020 年 8 月 31 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 78.06%。毕业生最 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 36.50%。升学 594 人,占 16.64%,其中出国(境)留学 10 人,占 0.36%。 ※以上数据来源:表 6-5-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6-5-2 应届本科毕业生 分专业毕业就业情况。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 125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0.87%。辅修的学生 0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0.00%。获得双学位学生 32 名,占全日制在校 本科生数比例为 0.22%。 ※以上数据来源:表 6-2-1 本科生转专业情况,表 6-2-2 本科生辅修、双学位情 况。 七、特色发展 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每个师范专业学生都必须参 加教育实习。根据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我校统筹采取以不同专业混合编队为主,专 业编队实习为辅,严控自主实习人数的形式开展 2021 届师范专业 2336 名学生全员 集中定点教育实习, 其中 2050 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统筹开展的全员集中定点教育实习, 34 257 名学生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29 名学生 因心理或生理等特殊情况申请开展了自主教育实习。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校统筹开展的集中定点教育实习 根据学校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统一部署,2050 名(占本届 2336 名师范生实习生总 数的 87.76%)2021 届师范专业学生参加了学校统筹开展的全员集中定点教育实习, 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四个专业 368(体 院 167+教科 201)名学生(占本届 2050 名师范生实习生总数的 17.95%)开展专业 编队形式的教育实习,全校其余师范专业 1682 名学生(占本届 2050 名师范生实习 生总数的 82.05%)开展不同专业混合编队形式的教育实习,严控自主教育实习学生 29 名(占本届 2336 名师范生实习生总数的 1.24%)。 由于疫情影响,本项工作第六学期未能如期开展,顺延至第七学期开学初,教 务处协同各举办师范专业二级学院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情况下,联系落 实了“福建、鹰潭、浙江、上饶”四个不同地区 50 多个实习点来统筹集中安排 2050 名师范实习生。全体 2050 名师范实习生经过微格教学训练、教育实习辅导等为期两 周的培训,于 2020 年期间分 60 多个各专业混合编组的实习队在各位带队指导教师 的带领下分赴实习学校开展实习。 为做好此次全员集中定点教育实习工作,我校成立了校、院两级教育实习工作 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院两级具体工作任务,制定了详细的教育实习工作方案,召 开了多次校、院两级教育实习工作调度与协调会,遴选联系落实了 60 多个实习点学 校,落实了实习生分配工作,开展了校、院两级教育实习学生相关实习培训,确定 教育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并召开带队指导教师工作布置会、带队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 见面会,组织印制与发放了《上饶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实习生工作手册》及安全承诺 书,组织教育实习分实习点集体出发,由带队指导教师带领实习学生统一前往实习 点学校。在实习点学校,召开了实习队与实习点学校对接工作会,实习生与实习点 学校指导教师见面会,切实做到了教育实习“双导师制”。 为切实加强教育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与实习宣传工作,建立了全员集中定点教 育实习工作微信群,坚持实习点带队指导教师实习情况微信群“日报”制度,教务处 35 编制并发布教育实习工作简报,开展以“汇报材料查阅+实地走访检查”方式的教育实 习阶段性活动开展情况中期检查工作,开展各实习点教育实习总结材料汇编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实习调研工作,教育实习期间,校领导、教务处和二级学院 领导组队集体走访实习学校领导、教师和实习生,召开多种形式座谈会、听取实习 生公开教学课,回校后进行专题研究。坚持各实习点编撰并发布教育实习工作纪实 制度,坚持各实习点教育实习交流微信群发布日常指导活动制度,坚持优秀实习生 评选制度;坚持实习与研习相结合的工作总结交流制度,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实 习交流和总结,组织实习生进行研讨,邀请实习学校领导和骨干来校座谈交流,召 开全校实习带队教师座谈会,举办教育实习活动成果展。 2020 年深入探索以不同师范专业混合编队的形式组织开展全员集中定点教育实 习活动,顺利完成 2000 余名 2021 届师范专业毕业生集中定点教育实习,取得了丰 厚的实习成果,赢得了实习点的一致好评。 (二)组织的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 2020 年,我校共完成选派、岗前培训音体美专业师范生 257 名(占本届 2336 名 师范生实习生总数的 11%)分赴上饶市与抚州市合计 17 个县(市、区)85 所农村小 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支教活动。其中,向上饶市 11 个县(市、区)56 所学校共 派出音乐 56 生、美术 56 生、体育 58 生;向抚州市 6 个县(市、区)29 所学校共派 出音乐 28 生、美术 29 生、体育 29 生。为做好此次实习支教工作,我校成立了实习 支教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习支教方案,召开实习支教工作动员会,选派实习 支教学生,开展实习支教学生岗前培训,确定了实习支教指导教师,组织实习支教 学生签订《江西省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协议》四方协议及安全承诺书, 组织实习支教统一出征,由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将支教学生送至受援学校所在的县(市、 区)教育局,开展了上饶师范学院第三届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微视频大赛, 有序开展实习支教各项活动。 为切实加强实习支教工作的过程管理,在实习支教期间,校党委书记陈洪生、 校长詹世友亲自带队走访受援学校,探望实习支教学生,了解支教学生的日常教学 与生活情况,并对实习支教学生反馈的各项问题现场沟通解决。当地教育局和受援 36 学校领导对我校实习支教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给予了充分 肯定,普遍认为我校支教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态度认真负责、工作作风踏实肯 干。 通过选派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到农村小学实习支教,让大学生到农村历练成长, 既缓解了农村小学音体美专职教师紧缺状况,探索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新机制,让 农村孩子也同样享受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同时,通过教学相长,实习支教学生 逐渐成长成熟,有效锻炼提升了实习支教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近年来,我校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但还存在 以下问题: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较,师资队伍结构、水平和素养方面存 在不足: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偏低,少数专业教师仍然存在周课时 20 学时以上的现 象,“双师型”教师包括富有中学一线教学经验的师范专业课程教学论教师不足,在 省内外有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偏少,青年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仍待进一步提升,部 分教师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为此,学校拟继续加大急需人才、学术领 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急需人才, 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考核,进一步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和各类岗位、各类人 才工程的考核选拔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二)教学信息化建设与改革问题 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而课程教学则是人才培养的最核心 环节。传统的课程教学依然不可或缺,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技术 的展开、物联网技术的发达,高校信息化教学摆在了我们面前。虽然我校在不同程 度上加强了信息化教学与建设,但在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教学建设时,或 多或少存在着对经费投入不是很够,项目与平台无法立项等现实困境。同时,还不 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立项,轻建设;重建设,轻使用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 37 师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教学的能力素养不足。尽管国家制定了《国家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指南》 ,对这方面有些明确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指南并没有很好 地得到落实,如何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让更多的教师熟练的应用信息化技 术是今后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加快改进问题 虽然我校采用了最新出版的优秀教材,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教学内容依然还 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个别教师教学内容依然陈旧,没有能完全体现时代感。同时, 教学硬件比如多媒体教室等建设还相对滞后,智慧教室尚未建设成功,致使教学方 法与手段也无法与教学内容实现匹配。根据新高教 40 条,要加快建设多元协同、内 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平台,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 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 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未来几年,我校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四)教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奖方面,学校取得的标志性的成果仍然缺乏,表现在: 教师出版的高水平教材偏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精品课尚没有零的突破, 应用到教学一线并发挥积极效果的教学改革成果不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的 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高层次教学成果奖的选题凝练、集体攻关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有待进一步落实;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的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 出台了《上饶师范学院教学奖励办法》 ,对教改课题、教学研究、各类教学成果加大 了奖励力度,比如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励人民币 100 万元,力度之大绝无仅 有。希望通过制度化构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培育出更好的教学成果。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