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pdf

定格我的天空58 页 623.283 KB下载文档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pdf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pdf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pdf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pdf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pdf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pdf
当前文档共58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pdf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2017 学年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我校较早设立的教学机构之一,其前身可 以追溯到 1953 年 9 月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期间随着教学任务 与学科建设的不断变化与拓展,2000 年 10 月西北师范大学在原 政法系和马列教学部的基础上,合并组建政法学院。2012 年 5 月, 学校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单独设 置。学院以明道信道、守正创新为院训,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为办院理念,高举马克思主 义伟大旗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 理论教育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教育、科研与宣传普及,努力 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西部一流、甘肃领先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与宣传普及基 地的学院定位与目标,砥砺前行,不断奋进。2016-2017 年度,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院教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学 院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部署和要求,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建设为契机,狠抓教 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进学院本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在规范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 设、优化机制运行体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有效促进了本科 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专业教育 1.人才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 养原则,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水平和哲学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业务 能力,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 能够在学校、党政机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 理论教学、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硕士研究 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政治学与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 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人文情怀、国 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使本专 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道德高 尚、平和乐观,具备独立应对社会挑战和考验的能力。 2.本科专业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和哲学系 2 个系, 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本科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本 科专业分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哲学学科,毕业生分别授予 法学学士学位和哲学学士学位。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为师范类专业, 1959 年设置,现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哲学为非师范专业, 2004 年设置,2009 年开始招生。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 牢固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围绕“四 2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有”好老师的标准不断深化先学、先知、先行的长效机制,已逐 步形成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四位一体的人 才培养格局。目前我院本科专业已经按照“学校—学院—专业” 三个课程平台,实施“平台模块”与“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具 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本科培养方案。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 养,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基 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政策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大 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熟悉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身心健 康,具备较强的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在中学以及中等 以上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的能力。 学分要求。学生至少应修满 155.5 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 修 112 学分,选修 43.5 学分;课堂教学 124.5 学分,实践教学 31 学分。 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主要分为通识 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通识类课程包括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中 国近代史、政治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法 学概论、社会学原理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专业类课程包括思想 政治教育专业导引、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经济学 说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 3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外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经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马克思主 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2)哲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健全人格 和批判性创新思维,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西 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等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熟悉中、西哲学流派及其发展线索,了解国内外哲学 界理论前沿问题和社会实践发展动态,身心健康,具备在党政机 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学分要求。学生至少应修满 149.5 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 修 111 学分,选修 38.5 学分;课堂教学 119.5 学分,实践教学 30 学分。 主要课程。哲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主要分为通识类课程和 专业类课程。通识类课程包括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近代史、 政治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法学概论、社 会学原理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专业类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史、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近现代哲学、美学 原理、宗教学概论、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伦理 学原著选读、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西方早期现代哲学、德 国近现代哲学、当代英美哲学、当代欧陆哲学、先秦哲学、汉唐 哲学、宋明理学、哲学专业英语。 3.在校学生情况 4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截止 2017 年 9 月 30 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各类全日制在读 学生 721 人,其中本科生 457 人、研究生 264 人(其中博士生 49 人),本科生所占比例为 63%。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人数为 457 人,其中思 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人数为 360 人,哲学专业(非师范类) 为 97 人,师范类占本科人数的 79%。具体情况如下: 表 1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专业人数统计 班级 思政 1 班 思政 2 班 哲学班 小计 2017 级 48 38 29 115 2016 级 55 36 24 115 2015 级 46 44 26 116 2014 级 47 46 18 111 合计 196 164 97 457 年级 4.本科生源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 级普通本科新生总数为 115 人,其中男 生 26 人,女生 89 人,男女生人数比例接近 1:3.4。从农村户口 与城镇户口构成来看,农村学生人数为 85 人,城镇学生人数为 30 人,农村城镇占比为 2.8:1,农村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74%, 城镇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26% 。从省内外生源构成来看,绝大部 分本科新生来自省内,省内人数 71 人,外省人数 44 人,省内与 外省之比为 1.6:1,省内学生占总人数的 62%,外省学生占总人 数的 38%。从民族构成来看,2017 级普通本科新生中,汉族学生 为 85 人,少数民族学生 30 人,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比为 2.8:1,汉族学生占总人数的 74%,少数民族学生占总人数的 26%。 表 2 为 2017 级本科生源情况数据统计。 5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 2 2017 级本科生源情况数据统计表 指标 分类 人数 比例 男生 26 23% 女生 89 77% 农村生源 85 74% 城镇生源 30 26% 汉族 85 74% 少数民族学生 30 26% 甘肃省生源 71 62% 外省生源 44 38% 性别 家庭来源 民族构成 生源情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1.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 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 面,学院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的要 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 基础为办院理念,进一步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 学科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生思政课的“05 方案”落实 课程和学分以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这既强化了课堂教学育人 的主渠道作用,使学院的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 行,形成协同效应,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 力和围绕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实际 问题教学的针对性。 6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 照学生、服务学生,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引领 和指导学生实现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觉建构。学院通 过面向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 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为学生 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体体现在: 一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 现象,辨别各种社会思潮,抵制错误思想,从而保证大学生的身 心健康成长。 二是培养学生具备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的能力,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三是培养学生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 能力,正确理解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自觉把个人的理想 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的守 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2.课程设置情况 学院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和西北边疆 政治与治理研究中心,负责承担全校本科生 4 门思想理论政治必 修课,严格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政课最新版本 统编教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4 学时)、《毛 7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8 学时)、《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 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 学时)和 1 门学校军事训练课程《军事理论》(36 学时)。另外, 《形势与政策》课主要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时事报 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 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按照 本科四学年,通过专题辅导、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或纪录片的方 式有序进行。表 3-4 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与军事训练 课程设置情况汇总。 表 3 2013 年人才培养方案思想政治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名称 总学时 课程 周 开课 学 考核 类型 合计 讲授 实践 学时 学期 分 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54 36 18 2+1 文1理2 3 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54 36 18 2+1 文2理1 3 考试 必修 108 90 18 5+1 文3理4 6 考试 2 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备注 形势与政策 必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36 18 18 1+1 文1理2 2 考试 前半学期 军事理论 必修 36 18 18 1+1 文1理2 2 考试 后半学期 军事训练 必修 专题辅导、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等四学年均开 2 周(根据学校实际安排进行) 不计学分 表 4 2017 年人才培养方案思想政治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设置情况 总学时 课程名称 课程 周 专题 社会 类型 合计 学时 (网络课程) 讲座 实践 课堂讲授 开课 学 考核 学期 分 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54 36 14 4 3 文1理2 3 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54 36 14 4 3 文2理1 3 考试 必修 108 54 36 18 6 文3理4 6 考试 2 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备注 形势与政策 必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36 18 14 4 2 文1理2 2 考试 前半学期 军事理论 必修 36 30 4 2 2 文1理2 2 考试 后半学期 专题辅导、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等四学年均开 8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军事训练 必修 2 周(根据学校实际安排进行) 不计学分 学院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目前 仍然处于思政课 13 方案和 17 方案循序渐进的过渡期和置换期, 通过部分课程专题教学与尔雅网络课程平台使用的先行试点,逐 + 渐形成了以“互联网 ”为背景的“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实践教学”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预计在 2018 年春季学期全面推行思想政治 理论课 2017 年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已经采取了“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实践 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2017 年秋季《毛中特》专题讲座安 排情况可见表 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坚持课堂讲授 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每一门课程选出相关老师结合尔雅 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专题教学试点。这些探索极大地提升了思政课 教学的问题导向意识和课堂主渠道作用。 2017 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年,学院以此为契机,积极 召开思政课教学工作会议,制定思政课质量年工作方案,启动教 学工作委员会随堂听课制度,举行思政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推 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优秀教学案例,配合教育部专 家进行飞行听课指导,在推进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提升思 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2017 年 5 月 24 日,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刘贵芹到西北师大专题调研大学生思政课教学 情况,随机听取了我院青年教师史小宁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课》,课后评价课堂讲授概念准确,逻辑清晰,功底扎 实,体现了“问题导向、学生参与、联系实际、讲解透彻”四个 特点,认为这是一堂高质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 9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近几年来,学院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 伍建设上坚持“自己培养”与“外面引进”相结合,在教师职业 发展上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支业 务精湛、较能满足教学科研任务的师资队伍。截止目前,学院现 有专任教师 48 人,其中有教授 11 人,博导 4 人;副教授 25 人, 硕导 25 人(不包括外聘博导和硕导);讲师 12 人。65%的专任教 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表 5 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基 本情况统计。 表 5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基本情况统计 专业技术 职务 人数 合计 35 岁 36 至 46 至 56 至 61 岁 博士学位或 海外经 及以下 45 岁 55 岁 60 岁 及以上 博士在读教师 历教师 正高级 11 副高级 25 3 11 11 16 中 级 12 5 4 3 10 总 计 48 8 15 24 10 1 1 5 31 硕士生导师人数(比例) 25 人(52%) 博士生导师人数(比例) 4 人(8%) 3 3 2.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举措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注重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政治素 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1)坚持引进与培训相结合,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综合 素质。在人才引进方面,近5年来引进副教授1名,引进具有博士 10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位的教师15人。在队伍培养方面,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 教师攻读学位,目前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占 到教师总数的65%;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类教师培训或出国进修、 考察,其中:出国访学、进修3人;国内访学2人;国内做博士后1 人;攻读博士学位4人。 (2)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升教学能力。学 院坚持贯彻落实“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个根 本,突出教学重心”的办院思路,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 能力训练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学比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 引领示范作用。学院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积极组织和鼓励青年教师 参加各类教学竞赛,通过选手教学展示和集中评议研讨,先后选 派教师代表参加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加甘肃 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大赛、参加甘肃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 评选活动,等等。 (3)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 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 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 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 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而实现这一目 标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信念坚定、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和素质精良 的思政课教学队伍。因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自己首 先要受教育,要有针对性地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调整和约束 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样思政 11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课教师才能更好地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 持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以此 作为指引,学院认真落实《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严格按 照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思政课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 教师开展教学观摩、学术交流和社会考察,有效地提高了思政课 教学的实效性。 3.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 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1 人,全国优秀教师、全 国优秀思政课教师 1 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 专家 2 人,国家社科规划办通讯评审专家 2 人,甘肃省领军人才 2 人,省级教学名师 2 人,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 3 人,甘肃省高 校思政课教学能手 8 人,等等。具体情况如下: 表6 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三年获得的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情况 序号 获奖类别 获奖等级 获奖成果名称 姓名 获奖年度 1 国家级教学奖 国家级 全国优秀教师 何继龄 2014 2 国家级教学奖 国家级 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 何继龄 2014 3 甘肃省高校 思政课教学奖 省 级 甘肃省高校思政理论课 “教学能手”(《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 侯选明 2014 4 甘肃省 高等学校教学奖 省 级 第十届甘肃省高等学校教 学名师奖 王宗礼 2015 5 甘肃省高校 思政课教学奖 一等奖 甘肃省高校思政理论课 “教学能手”(《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 史小宁 2015 6 甘肃省高校 思政课教学奖 一等奖 甘肃省高校思政课教师 “如何上好思政课‘N+1’ 优秀教师”一等奖 侯选明 2016 12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等奖 甘肃省高校思政课教师 “如何上好思政课‘N+1’ 优秀教师”一等奖 袁维杰 2016 马俊峰 2016 7 甘肃省高校 思政课教学奖 8 甘肃省高校 思政课教学奖 二等奖 甘肃省高校思政课教师 “如何上好思政课‘N+1’ 优秀教师”二等奖 9 甘肃省高校 思政课教学奖 省 级 2015 年度甘肃省高校形势 与政策“精彩一课” 王树亮 2016 10 甘肃省高校 思政课教学奖 一等奖 甘肃省高校思政理论课 “教学能手”(《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胡好 2017 三等奖 甘肃省高校思政理论课 “教学能手”(《毛泽东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曹亚斌 2017 三等奖 甘肃省高校思政理论课 “教学能手”(《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朱海斌 2017 11 甘肃省高校 思政课教学奖 12 甘肃省高校 思政课教学奖 表 7 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三年获得的省级代表性科研奖励情况 序号 获奖类别 获奖等级 获奖项目名称 姓名 获奖年度 1 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 成果奖 一等 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发展研究 周红 2014 2 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 成果奖 一等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 致性研究 金建萍 2014 3 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 成果奖 一等 地名与本土文化研究 翟存明 2014 4 甘肃省第十四次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 致性研究 金建萍 2015 5 甘肃省第十四次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 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发展研究 周红 2015 6 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 成果奖 一等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立法保 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李刈 2016 7 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 成果奖 三等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相关问 题研究 史小宁 2016 8 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 成果奖 二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热 点问题研究 马俊峰 2017 13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8 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三年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及专著情况 序号 名称 作者 发表刊物/出版社 时间 1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与法治化 王宗礼 2 推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王宗礼 《人民日报》(理论版) 2015-10 3 启蒙思想的历史与当代际遇 王宗礼 甘肃社会科学 2017-2 4 实践自由与马克思法哲学的当代思维 李朝东 甘肃社会科学 2015-2 5 想象的现象学分析 李朝东 山西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4 6 意识及其意向体验的现象学澄清 李朝东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1 7 思想史视域中的话语表达与写作技艺 马俊峰 云南社会科学 2014-6 8 公民身份在历史嬗变中的认同问题探究 马俊峰 甘肃理论学刊,《中国社会科 学文摘》转载 2014-03 9 文化公民身份认同机制研究 马俊峰 中南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 学文摘》转载 2015-02 10 比较视阈下诚信价值观的现代意蕴 金建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08 11 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人的自 由发展的理论逻辑 金建萍 人文杂志 2015-12 12 世界历史与国际视阈:马克思的“中国问 题”理论 金建萍 科学社会主义 2016-06 13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 究:一项研究框架 曹亚斌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人大复 印资料《中国政治》全文转载 2015-05 14 21 世纪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分析 曹亚斌 国际关系研究 2015-06 15 全球化时代边疆政治思维困境及应对之道 曹亚斌 教学与研究 2017-02 16 从社会历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式向度 侯选明 甘肃社会科学,人大复印资料 《马列主义研究》全文转载 2014-09 17 从国家认同看我国政治体系中的 “经济主义” 侯选明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7 18 “意识形态批判论”的逻辑与实质 史小宁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2 19 笛卡尔论分析方法与“我思故我在 贾克防 世界哲学 2014-03 20 重新思考笛卡尔循环 贾克防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02 21 洛克论同一性 贾克防 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02 22 重看康德定言命令式何以可能——以自 由和道德法则的循环为视角 胡好 世界哲学 2016-03 23 自杀可以被允许吗 胡好 道德与文明 2017-02 14 《新华文摘》 (依法治国专刊) 2014-12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4 死亡与生命意义——《论语》中的死亡认 知问题 张美宏 哲学动态 2017-03 25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新疆民族关系 调适研究 周红 兰州大学(社科版) 2016-05 26 政治文化内质演变与功能循环的政治体 系分析 王树亮 江汉论坛 2017-02 27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功 能研究 史小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06 2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 马俊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09 29 西方马克思主义热点问题研究 马俊峰 董伟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12 30 科学社会主义热点问题研究 金建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12 31 中国政治的现代性成长问题研究 刘瑞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12 32 实践活动生态化问题研究 谢平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12 (二)主讲教师团队 2016-2017 学年度,学院继续严格执行学校主讲教师资格准 入制度和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等规定,加强教师管理,严把教 师教学关。在本科教学层面,学院目前主要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 法律基础》、《军事理论》5 门公共课程,面向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两个本科专业开设 67 门专业课程(2016 年秋季为 35 门,2017 年春季为 32 门),教学总课时分别为 11340 课时(公共课程)和 4232 课时(专业课程)。 2016-2017 学年主讲本科专业课程的教授为 9 人,学院共有教 授 11 人,占学院教授总数的 82%;主讲本科专业课程的副教授为 21 人,学院共有副教授 25 人,占学院副教授总数的 84%。表 9-10 为学院 2016-2017 学年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专业课程情况统计。 15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 9 2016-2017 学年教授主讲本科专业课程情况统计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姓名 职称 1 国际政治学概论、美国政治与外交研究 专业课 牛正兰 教授 2 伦理学 专业课 周红 教授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哲学概论 专业课 马俊峰 教授 教授 4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引 专业课 王宗礼 王韵秋 何继龄 5 政治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原著选读 专业课 王韵秋 教授 6 政治学原理 专业课 孙继虎 教授 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 专业课 何继龄 教授 8 逻辑学 专业课 王金元 教授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专业课 谢俊春 教授 专业课 孙继虎 牛正兰 谢俊春 教授 10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表 10 2016-2017 学年副教授主讲本科专业课程情况统计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姓名 职称 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业课 温应洲 副教授 2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专业课 赵惠强 副教授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督教文化、宗教学导论 专业课 姜宗强 副教授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专业课 吴琼 副教授 5 儒家哲学、中国哲学史 专业课 贺更粹 副教授 6 外国政治制度 专业课 谈振好 副教授 7 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潮评介 专业课 李全宏 副教授 8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西方政治思想史 专业课 金建萍 副教授 9 哲学学科前沿课 专业课 张美宏 副教授 10 哲学概论 专业课 师庭雄 副教授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专业课 山郁林 副教授 12 伦理学原著选读、中国伦理思想史 专业课 任万明 副教授 13 中国近代史、当代中国民族理论解读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专业课 闪兰靖 副教授 14 哲学外文经典原著选读 专业课 贾克防 副教授 16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5 西方哲学史、西方伦理思想史 形而上学专题研究 专业课 胡好 副教授 16 青年学 专业课 侯选明 副教授 17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经济学说史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简史 专业课 赵秋静 副教授 18 当代中国人大制度研究、法学概论 专业课 曹亚斌 副教授 19 当代中国政协制度研究、社会学原理 专业课 王树亮 副教授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人物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业课 刘瑞兰 副教授 21 《资本论》选读 专业课 史小宁 副教授 2016-2017 学年主讲大学生思政课的教授为 8 人,学院共有教 授 11 人,占学院教授总数的 73%;主讲大学生思政课的的副教授 为 23 人,学院共有副教授 25 人,占学院副教授总数的 92%。表 11-12 为学院 2016-2017 学年教授、副教授主讲大学生思政课情 况统计。 表 11 2016-2017 学年教授主讲大学生思政课情况统计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姓名 职称 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王宗礼 教授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孙继虎 教授 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何继龄 教授 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王韵秋 教授 5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谢俊春 教授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周红 教授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马俊峰 教授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王金元 教授 表 12 2016-2017 学年副教授主讲大学生思政课情况统计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姓名 职称 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赵惠强 副教授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李玉宏 副教授 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李全宏 副教授 17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金建萍 副教授 5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赵秋静 副教授 6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彭伟 副教授 7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曹亚斌 副教授 8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王树亮 副教授 9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刘瑞兰 副教授 10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政课 李刚 副教授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吴琼 副教授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贺更粹 副教授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张美宏 副教授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师庭雄 副教授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山郁林 副教授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任万明 副教授 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史小宁 副教授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政课 谈振好 副教授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政课 李刈 副教授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政课 闪兰靖 副教授 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政课 侯选明 副教授 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政课 贾克防 副教授 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政课 胡好 副教授 (三)教学经费投入 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的各项规章制 度,认真安排本科教学中的教学改革、教学检查与评估、毕业论 文(设计)、教学成果奖励、实习实践等各项业务费用,科学、 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经费的有效作用,保障本科教学顺利 开展。2016-2017 学年,学院专项教学经费为 15 万元,实验费为 3.7 万元,实习费为 0.8 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为 427 元;并且严格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 20 元的标准进行思政课建设, 专项经费为 49.8 万元。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四)教学设施条件 2012 年学院单独设置,教学资源在原来政法学院的基础上进 行了分割,与此相应,所有的教学设施也发生了变化。截止 2017 年 9 月,我院的教学行政办公用房集中在 10 号教学楼 D 区 3-4 层,共 8 间,其中包括团学辅导员办公室、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研 修基地办公室、科研教学办公室、小型会议室等。教辅用房主要 包括 4 间博导办公室(博士研究生教学及指导工作的开展)、2 间系部办公室(硕士研究生教学及指导工作的开展)、1 间中外 文资料室、1 间计算机机房和 1 间学术报告厅等。其中 4 层的学 术报告厅与法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使用,主要承 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培训、学院学术报告、全院教工及 学生大会等任务,使用率非常高,根本无法满足学院发展的相关 需要。表 13 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办公及教学管理辅助用房面积 情况统计。 表 13 学院现有办公及教学管理辅助用房面积情况统计 2 序号 房间名称及功能 房号 面积(m ) 备 注 1 研究生教室 D301 51 行政办公用房 2 研究生工作室 D302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3 图书资料库房 D303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4 学生“三指导”工作室 D304 26 教学及辅助用房 5 行政办公室 D305 26 教学及辅助用房 6 党委办公室 D306 26 行政办公用房 7 会议室 D307、309 78 行政办公用房 8 行政办公室 D308 26 行政办公用房 9 教务办公室 D310 26 行政办公用房 10 团学资料室 D311 26 教学及辅助用房 11 党委办公室 D312 26 行政办公用房 12 科研研究生办公室 D314 26 行政办公用房 19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3 博导工作室 D316 40 教学及辅助用房 14 学术报告厅 D402 234 教学及辅助用房 15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训中心 D403 、405 105 教学及辅助用房 16 团学办公室 D404 51 行政办公用房 17 博导工作室 D406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18 研究生教室 D407 、409 78 教学及辅助用房 19 博导工作室 D408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20 博导工作室 D410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21 研究生教室 D412 40 教学及辅助用房 合计 1140 (五)图书资料及应用情况 学院图书资料室现有中外文图书 2.8 万余册,国内外专业期 刊 120 种,中外文献数据库 15 个,中外文电子图书 1.33 万册, 中外文电子期刊 90 种,可以为本科生培养的教学和科研提供相应 的支撑。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2016-2017 学年度,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教育部 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建设和《西北师范大学重点支持马克思主 义学院建设方案》实施为依托,继续探索大学生思政课程、省级 精品资源共享课、参与式研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构建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专业及课程建设 1.专业建设 学院始终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不断凝炼学科方向、优化专业 布局、汇聚人才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2 个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2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 20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中西人文经典诠释 3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 个。目前,学院正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 设工作,力争早日获得批准设立,形成门类齐全、层次完整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为学院的专业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 学院以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哲学理论素养的专 门人才为目标,结合实施学校第六期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积极修 订完成 2017 版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紧 专业建设。尤其是甘肃省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2011 年 9 月获批),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为一支教学水平高、 科研能力强、年龄梯队合理、学历结构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拥 有博士学位者达到 59%以上。哲学本科专业正在努力积极申报省 级特色专业。 2. 课程建设 学院围绕所承担的本科教学任务,以大学生思政课课程建设 为核心,积极优化学院内部教学机构设置,组建核心课程、精品 课程教学团队,不断加强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学院现有省级 精品课程 5 门(《政治经济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西方哲学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校级精品课程 5 门(《逻辑学》、《伦 理学》、《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校级参与式研讨课教学改革项目 5 项(《西方哲学 21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原著选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西方伦理学思想史》、 《国际政治学概论》、《西方伦理学思想通论》)。此外,学院 还积极结合尔雅网络平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材研究,编写出版高水平高质量教材。在马 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方面,严格执行科学的教材选用制度,较好地 覆盖了本科专业的相关课程。具体情况参见表 14-16。 表 14 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级别 立项时间 1 政治经济学 许信胜 省级 2004 2 西方哲学 李朝东 省级 2004 3 逻辑学 王金元 校级 2006 4 伦理学 李育红 校级 2006 5 哲学原理 马俊峰 校级 2006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李朝东 省级 2008 7 中国哲学史 任万明 校级 2011 8 西方哲学史 胡好 省级 2017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金建萍 省级 2017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侯选明 校级 2017 表 15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类型 课程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1 参与式研讨课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贾克防副教授 2015 2 参与式研讨课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闪兰靖副教授 2015 3 校级重点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 赵秋静副教授 2015 4 参与式研讨课 西方伦理学思想史 胡好副教授 2016 5 参与式研讨课 国际政治学概论 袁维杰副教授 2016 6 精品资源共享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金建萍副教授 2017 7 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俊峰教授 2017 8 精品资源共享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侯选明副教授 2017 22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9 精品资源共享课 西方哲学史 胡好副教授 2017 10 双语教学示范课 哲学专业英语 贾克防副教授 2017 11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刘瑞兰副教授 2017 12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形而上学专题研究 胡好副教授 2017 13 参与式研讨课 西方伦理学思想通论 赵芙苏讲师 2017 表 16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分工一览表 序号 课程建设团队 负责人 1 思想政治教育系 史小宁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10 万元 2 哲学系 贾克防 哲学专业课程建设 10 万元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究所 马俊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建设 10 万元 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侯选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建设 10 万元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所 金建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 10 万元 6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 闪兰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建设 10 万元 7 西北边疆政治与治理 研究中心 曹亚斌 《军事理论》课程建设 10 万元 建设任务 经费投入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 地,它承担的特殊任务和使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遵循 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做好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工作。近几年来,学院积极推 动实施互联网+思政课创新计划,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 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队伍建设,进行问题导引式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既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 和学生成长规律,又强化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具体 而言,体现在: 23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强化课堂主渠道,加强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引领。加强 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引领,就是要借助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通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精神以 及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来凝聚人心、增进 共识,把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领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体意识与国家意识、 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战略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这是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 的根本问题。 (2)强化课堂主渠道,树立思政课教学的问题意识。“问 题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问题的敏锐感知和能动反应。在思 政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遮蔽问题、漠视问题、回避问题,而 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专题讲授和现实回应,旗帜鲜明地对“马 克思主义过时了吗?我们是否需要坚定的‘精神之钙’?新时期 凸显意识形态问题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为什么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等一系列问题做出科学的 解答。 (3)强化课堂主渠道,坚持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分层。思政 课教学内容的分层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 学生成长规律,又要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政治理论的完整性 和意识形态的教育性。具体来说,一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既要凸 显其教育性内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侧重于学生 个体思想品德的培育,又要凸显其政治性内涵,侧重于学生个体 24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政治素质的提升,进而实现由“道德人”向“政治人”的转变。 二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既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 场,又要有充足的理论自信,以辩证分析的学术态度“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同时还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 和体验式教学,使课堂教学自然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潜 移默化,润物无声。 2.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 结构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主动适应国家特别是甘肃乃 至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注重学生知识、 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和课 堂教学质量提升为重点,不断完善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017 年学院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再次修订,此次教学 计划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专业方向等方面有了更细致、更具 针对性、更全面的调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的细化,有效 地实现了教学与科研、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本科教学与研究生 培养、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统一。 3.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加强师德 师风建设 学院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和各项改革创新工作中,始终坚持 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的管理理 念,积极引导学院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认真组 + 织开展“主题党日 ”活动,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及 时掌握关注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情况,把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 25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 者。此外,学院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明确教师责任和促进教学管 理,还强化了规章制度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对课堂 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研究、教学事故处理以及奖励机制等方面 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4、启动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铸魂工程”,不断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学院除了专门从事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具有共 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外,同时肩负着对全校本科生运用已有 研究成果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 务。为了实现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学生成 长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突出思政课教学的重心地位,将 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创新与发展服务相 结合,学院决定启动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铸魂工程”。 内容包括互联网+思政课创新计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支撑计 划、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面育人计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千万 践履计划和铸根塑魂党建引领计划,这些既助推了思政课教学方 式方法的改革,又引导学生形成了战略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2017 年,学院继“爱智”哲学经典读书会和“丝路观察”政治学 经典读书会之后,积极组织协调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部经典图书为 主要研读书目,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每周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旨 26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在原汁原味地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引领学生学习和传承马克思 主义理论。 (三)实习实践教学 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多样化的能力发展需求,学院围绕思 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专业以及大学生思政课搭建了多元、立体 分层的实践教学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习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和相关的实践环节课程全部 由学校教务处和教育学院安排,在参加学校师范生联合编队教育 实习之前,学院都会按照学校总体部署启动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 训练项目,通过采取本科生导师负责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 “从师从业”技能大赛,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自 2012 年学院成立以来,我院共有 546 名思政专业的本科生通过参 加“多科混合编队实习”、“国培计划顶岗置换”以及“新疆阿 克苏地区支教”三种方式完成了教育实习。学院先后选派袁维杰、 王树亮、曹亚斌、张雪雁、谢平振等教师,担任混合编队实习指 导老师,并认真负责地完成了指导任务。学院连续四年举办“思 政专业教育实习汇报观摩教学暨本科生教学大赛”,以比赛的形 式,总结了实习的经验,巩固了实习的成果,激发了本科生提高 教学技能水平的积极性。表 17 为 2012 年至 2017 年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实习统计情况。 表 17 2012 年至 2017 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习统计表 实习班级 实习方式 参加人数 2009 级思政专业 (47 人) 新疆支教 11 人 混合编队 36 人 27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新疆支教 32 人 顶岗置换 36 人 混合编队 55 人 2011 级思政专业 (73 人) 新疆支教 25 人 混合编队 48 人 2012 级思政专业 (116 人) 新疆支教 34 人 混合编队 82 人 2013 级思政专业 (104 人) 新疆支教 31 人 混合编队 73 人 2014 级思政专业 (93 人) 新疆支教 23 人 混合编队 70 人 2010 级思政专业 (123 人) 合计:546 人 新疆支教:156 人 顶岗置换:36 人 混合编队:354 人 2.哲学专业实习情况 学院哲学专业自 2009 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五届本科毕业 生,顺利完成了专业实习工作。学院充分利用学院教师和学生的 知识资源,积极搭建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训基地,帮助学生进社区、 下基层,进行社区服务活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与兰州 市安宁区培黎街道、十里店街道合作建立了本科生实训基地、刘 家堡街道以及甘肃省委党校签订实习协议。通过去街道和党校的 实习,哲学专业的本科生熟悉了党和国家有关政治、经济工作的 各项方针、政策;初步掌握了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基础工作的办 事程序;引发了他们对社会基本情况、存在的社会问题的认识和 思考,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 18 为 2012 至 2017 年哲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分布情况统计。 表 18 2012 至 2017 年哲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分布情况 实习点 人数 实习点 人数 安宁区培黎街道 5 安宁区十里店街道 7 安宁区甘铝社区 5 安宁区保安堡社区 6 28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安宁区银滩路社区 5 安宁区桥头社区 9 安宁区向阳社区 5 安宁区园艺社区 8 安宁区建宁社区 安宁区培黎社区 安宁区南街社区 5 4 8 安宁区和平社区 安宁区黄河家园社区 刘家堡邹家庄社区 8 5 1 刘家堡街道办事处 6 刘家堡涉农社区 1 刘家堡马家庄社区 1 刘家堡吴家庄社区 1 刘家堡城市社区 1 刘家堡赵家庄社区 1 刘家堡福新路社区 1 安宁区档案局 9 刘家堡崔家庄社区 1 甘肃省委党校 18 合计 121 人 在兰州市安宁区培黎街道和十里店街道实习期间,我院学生 积极参与了社区办公室文秘工作、进村入户调研、公民道德宣讲、 网络平台建设等工作。社区领导及工作人员对我院哲学专业学生 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给予了肯定,并为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 生发放了奖学金。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阵地之一。近几年来,学院通过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建章立制 和师资培训,已经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思政课中将实践教学纳入 教学计划,统筹思政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学分落实、教学内容、 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更好地增强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 性,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趋向于制度化、规范化、多样化。如, 在社会调查报告撰写方面,通过班级分组、教师指导,从社会调 查报告题目选择、问卷设计、内容指导、评阅批改等环节着手, 有效地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政课的有机结合。如,我 院胡好副教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道德小品 展演以及菜单式、模块化专题互动的实践教学,既克服了以往理 29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论教学方式的枯燥性,增加了思政课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克服了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 模式探索过程中的平台和途径单一性的缺点,丰富了实践教学的 内容体系和组织体系,能够使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 相得益彰,互相支撑,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四)学生管理服务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载体 新媒体的发展,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多种渠道,也为大学 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 大力发展学院新媒体的建设工作,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2014 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公众号建立,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团 委微信公众号已经比较成熟,做到了每日有更新,为学生提供了 有关学业、生活、就业、休闲等项目的内容,极大的丰富了学生 的课余生活。目前,学院公众号关注人数已经近千人,成为了学 生各类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同时,学院还加强了网络宣传员的 培训力度,不仅很好的配合学校团委完成相关培训工作,更是结 合学院学生的实际,将网络宣传带到学院“梦想课堂”的培训中, 发动广大学生的集体力量,共同构建学院微信、微博、网站的三 位一体宣传机制。同时,学院团委还积极号召各班学生成立本班 微信群、QQ 群、班级微博,通过新媒体的运用,让老师及时掌握 学生的思想动态,畅通师生沟通的新渠道。 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组建了“守望红旗乡·践行中国梦” 社会实践小分队,将学术研究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 30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了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增长才干的目的。在学院公益实践项 目的设计中,我们依托青年志愿者培训大会,结合学院专业特色 以及学校要求,积极打造公益实践项目,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到公益实践项目中,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2017 年 8 月 11 日至 8 月 16 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马科中和团委 书记李靖两位老师带队,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 25 人一同赴甘肃省 定西市临洮县红旗乡红旗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周 的时间,实践队员们积极投身社会,细心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8 位研究生完成了 8 篇论文,字数总计 7 万字左右。本科生 也完成了相应的暑期实践学习心得,在此期间,本科生负责教学, 研究生负责调研,共同完成我校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在公益志 愿服务活动方面,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学院会定期邀请甘肃省 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专家来为我院学生举办禁毒知识讲座,帮 助学生们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举行旨在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 呼吁大家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对艾滋病歧视的世界艾滋病日主 题活动,解答学生与艾滋病有关的疑惑;定期进行雷锋精神宣传, 举办雷锋精神主题日活动,号召同学们向雷锋学习,学习雷锋身 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此外,为了贯彻学校“四自”工作方针, 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还安排各班同学在规定区域内展开校 园文明引导活动。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近年来,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安 排。每年四月底都会在学校音乐厅举办五四青年晚会,节目丰富 多样,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每年十月份都会结合学院民族班 31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的实际,举办少数民族普通话演讲比赛;每年新生开学季都会举 行新生才艺大赛,为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提供多彩的学院文化 体验和展示自我的学院舞台;还会与兄弟学院加强校园文化交流, 与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共同举办“棠棣杯”书画摄影展,极大 地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特别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生会 生活部策划主办的宿舍文化节,通过宿舍风采展示、宿舍文艺展 示和问题大考验等环节,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自我监督的能力显著增强。 除此之外,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学生特长,近年来还打造了 “情韵哲思”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将专业特色和学生兴趣紧密结 合,活动主要包括:哲思读书会、《思路异言》杂志、哲思论坛 之——政史时评系列讲座、筑梦青年宣讲团、“思韵华年”主题 晚会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品牌活动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 生校园生活,更是从学生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全面提升学生的 综合素质。目前,哲思读书会已经举办 100 余期,参与学生 3000 余人次;《思路铎声》杂志已经举办两期,参与学生 30 余人;哲 思论坛举办各类讲座、辩论赛 10 余次,参与学生近 200 余人。学 院品牌活动的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通过学生一届届的传播,已经 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品牌活动的打造,将学生从单纯的校 园文化活动中过渡到了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促进了学生专 业素养的提高。 4.加大学生奖助学金引导 2016-2017 学年度,学院根据学校《西北师范大学普通本科 学生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做好 2016 年应善良助学 32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金等 9 项社会助学金评选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秉承公平、 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个人申请、班级推荐、学院学生“三 开”平台评定的评定程序进行评定,切实加强奖助学金对学生成 长成才的激励作用。 学院学生资助金获得情况:学院资助金参评学生人数为 468 人,国家助学金一等受资助 16 人,国家助学金二等受资助 100 人,国家助学金三等受资助 16 人,何享健奖学金 4 人,陈登奖助 学金 2 人,好娃娃助学 1 人,胡氏教育奖助学金 2 人,华霖世纪 奖助学金 3 人,叶圣陶奖学金 1 人,西北之光奖助学金 2 人,应 善良助学金 1 人,黄仲贤助学金 1 人,苏纪英助学金 2 人,受资 助学生有 148 人,占参评学生总人数 32.26%。 学院学生奖学金获奖情况: 学院共有 354 人参与奖学金评定, 校级奖学金获奖人数为 79 人,获奖人次为 115 人,获奖人数占参 评学生人数的 22.3%,比去年提升 4.3 个百分点;院级奖学金获 奖人数为 102 人,获奖人次为 138 人,获奖人数占参评学生人数 的 28.8%;国家奖学金 1 人,国家励志奖学金 21 人,校级三好学 生 1 人,校级、院级奖学金获奖总人数为 140 人,占参评学生人 数的 39.5% 5.提升学生科研水平 在科研水平提升方面,学院按照《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术 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办法》,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度,面向学院全体 在校本科生开展宣传动员,进行项目立项和学生选拔,积极组织 项目的选题答辩、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并对项目执行过程和经 费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2016-2017 学年度先后有 8 名同学获 33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得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项目资助。表 19 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大 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项目资助情况。 表 19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项目资助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指导教师 资助金额 1 甘肃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俞桃源 王树亮 700 元 2 普通高校民族班培养模式的利弊研究 高宏基 王树亮 1100 元 3 政府网站使用者信用者意图研究 席婷婷 刘 姌 700 元 4 公民政治素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李敏 袁维杰 700 元 5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西北边疆安全战略选择 王地 闪兰靖 700 元 6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甘肃省对外交往行为研究 冯莹娟 曹亚斌 1100 元 7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西北师范大学餐厅订单及 配送服务 张家冀 刘姌 5000 元 8 中产阶级与西方民族国家的建构 赵双龙 刘姌 3000 元 四、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本科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基 础和生命。学院在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经过多年的探索 和实践,已经形成完善的院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016-2017 学 年度,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学院质 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严格教学质量标准 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制定 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涵盖了日常教学管理、考试管理、教 材管理、学籍成绩管理等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方面,对主讲教师职责、教学大纲编写、教材选用、课堂讲授以 及作业布置批改、课外辅导答疑、考核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作出了 明文规定。在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方面,明确了实验教学、实 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的质 34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量标准。 (二)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学院在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教学管理 规章制度,如教学工作计划通报制度、教学例会制度、调(停) 课和教学计划变更审批等。对违反规定的教师依据有关制度给予 停课、警告、记过处理,确保正常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对于违反 教学纪律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并通报全校,对于教学效果较差的 教师给予停课和告诫,进行业务培训。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本 科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评卷细 则》、《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考试管理的规定》以及《马克思主 义学院关于考场纪律及考试违纪处分的规定》,加强考务管理规 范,全面梳理各项考试的管理工作标准和程序。 (三)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学院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工作,充分发挥学生、 教师、督导专家、管理职能部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学生评 教、同行评教及专家评教的三级教学质量评估,不断健全教学质 量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学院制订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 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院级督导组成 导师团队,对青年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评价诊断和意见反馈。学 院课程覆盖了全校公共课程和学院专业课程,庞大的学生群体主 要参与网上评教,涉及到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在教学诊断评价过 程中如发现未达标教师,系所中心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如果仍达 不到要求的则暂停授课或另行安排岗位。通过三级教学评教,有 利于掌握全院教师的教学能力、讲课质量、学生学习态度、课堂 35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秩序以及教学管理情况,对于提高师德师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 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 年本科生评教结果统计表 学期 参评教师数 评教学生数 平均评分 平均满意度 2016 春季 42 人 13188 人 94.5 分 99.1% 2016 秋季 40 人 13614 人 96.8 分 99.6% (四)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机制 学院按照《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西 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在学校督导抽 查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学院督导自查,这既保障了学院自查和学 校抽查双重质量监督机制的运行,又充分发挥了学院督导在课程 评估、教材评估、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教研活动 评估等专项评估中的导向作用。比如,开学前,组织进行教学条 件准备、教学安排与落实情况的检查;开学第一周组织全院教学 秩序检查;第二周组织试卷复查;期中进行教学检查;期末进行 考试巡考;毕业论文实行前、中、后期检查;对课堂教学和实践 教学的不定期听课与抽查等,这样就实现了学院质量监控的常态 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五)细化毕业论文管理 学院严格执行《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 作规定》,对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论文管理和指导。首先, 由学院教师和学生沟通协商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必须具有重要的 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能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达到综合训练 的目的。拿到选题后,联系指导教师,开始资料的查阅和开题报 告的撰写工作。随后,学院专门组织公开的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和 36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毕业答辩,最后根据论文写作情况打分并评选优秀毕业论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管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学院采 取了以下措施: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表,明确选题、开题、答 辩时间,保证了整个毕业论文撰写工作能按时有序地进行;制定 工作规程,加强对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监控。学 院制定了《毕业论文答辩制度》、《毕业生论文写作规范要求》 等文件,通过完善制度的办法,规范了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 执行和完善毕业论文抽查制度,学生答辩之前按 50%的比例抽检 查重,对查重率大于(含)50%的论文,必须重做,论文作者延期 毕业;对查重率大于(含)30%小于 50%的论文,必须修改,推迟 答辩;对查重率大于(含)15%小于 30%的论文,必须修改后参加 答辩;学院资料室向毕业生提供图书借阅、文献复印等科研服务。 这些都有效地保证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和质量。 五期教改期间,我院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以下成绩: 毕业论文的选题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更新,避免了学生重复选做; 通过加强对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监控,提高了指 导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了指导教师 的责任心;论文评语的写作更加规范,成绩评定更加合理;部分 学生优秀论文能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获奖情况 表 21 2016-2017 年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序号 姓名 班级 1 王晨 2015 级思政(1) 奖项名称 “职为你开”模拟招聘大赛 “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7 获奖实践 级别 2016,5 院级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 赵双龙 2014 级思政(2) 3 赵双龙 2014 级思政(2) 4 祁悦 2014 级思政(2) 5 祁悦 2014 级思政(2) 6 李聪 2014 级思政(2) 7 刘夏怡 2014 级思政(2) 8 刘夏怡 2014 级思政(2) 9 张家冀 2014 级思政(2) 10 刘涛 2015 级思政(1) 11 刘涛 2015 级思政(1) 12 刘鑫 2015 级思政(1) 13 刘鑫 2015 级思政(1) 14 团体 2014 级思政(2)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师从业技能大赛 钢笔字三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师从业技能大赛 优胜者奖 长征精神主题演讲朗诵比赛二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师从业技能大赛 说课比赛一等奖 西北师范大学从师从业技能大赛校 级三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师从业技能大赛 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师技能大赛说课 比赛三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师从业技能大赛 说课比赛二等奖 “职为你开”模拟招聘大赛 模拟求职比赛三等奖 西北师范大学从师从业技能大赛校 级一等奖 西北师范大学从师从业技能大赛校 级三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师从业技能大赛 院级三等奖 西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 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2016,4 院级 2016,4 院级 2016,10 院级 2016,11 院级 2016,11 校级 2016,12 院级 2016,12 校级 2016,12 院级 2017,4 院级 2017,4 校级 2017,4 校级 2017,4 院级 2017,4 校级 (二)毕业与就业 1.2016 届毕业生基本概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 届本科毕业生 136 人。其中,思想政治 教育专业人数为 116 人,已就业 95 人,未就业人数 21 人,就业 率达 82%;哲学专业人数 20 人,已就业 14 人,未就业 6 人,就 业率达 70%。2016 届初次就业率为 63%,年终就业率达到 80%。其 中男生 37 人,所占毕业生总数的 27%,女生 99 人,所占毕业生 总数的 73%。男生就业率达 78%,女生就业率达 81%。表 22 为 2016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情况。 38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表 22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5—2016 年本科生就业率统计表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未就业人数 就业率 思想政治教育(2015) 73 62 11 85% 思想政治教育(2016) 116 95 21 82% 哲学(2015) 13 9 4 69% 哲学(2016) 20 14 6 70% 其中按照生源地分布情况看,西部地区生源的比例占 74%, 西南、中部次之;按照毕业生性别比例情况看,男生人数明显低 于女生人数;按照升学的情况看,升学总体比例不高;按照专业 类别就业情况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率总体高于哲学专业的 就业率;按照就业单位性质的情况看,事业单位的就业占主要渠 道,政府机构单位、自由职业次之;按照就业地域情况看,西北 地区分布最多。 表 23 2016 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学历 毕业生人数 中部 东北 北部 东南 西南 西北 本科 136 18 2 2 6 8 100 2.2016 届本科生就业情况分析 (1)升学情况统计分析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 届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基本上都选择到 “985、211”高校继续深造,这是学校和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科基础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 届毕业生 136 人,继续升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 34 人,占毕业生总数 25%。 其中很多都是知名的高校,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 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共毕业 116 人,其中保研、考研共 24 人,考 研率为 21%,哲学专业共毕业 20 人,其中保研、考研共 10 人, 39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考研率为 50%。 表 24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5—2016 年本科生考研情况统计表 专业 年份 毕业人数 考研人数 考研率 思想政治教育 2015 73 22 30% 思想政治教育 2016 116 24 21% 哲学 2015 13 4 21% 哲学 2016 20 10 50% (2)专业类别就业统计分析 2016 届 136 名毕业生中,有 58 人选择到用人单位,占毕业 生总数的 43%。从表 22 中反映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 业比例高于哲学专业,这体现了注重实践环节、创新能力培养的 学科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从中也反映了高校应该把注重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高的位置。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落 实单位人数 56 人,总体就业率是 82%,哲学专业落实单位人数 2 人,总体就业率是 70%。 (3)按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分析 事业单位和企业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选择到事业 单位就业的占学生总数的 41%,选择到机关单位就业的占学生总 数的 16%,选择到企业就业的占学生总数的 4%。自由职业者占总 数的 15%,事业单位中中初级教育单位比例最高。这与国家近年 来大力引导鼓励师范毕业生到教育机构或者企业就业有着内在联 系,同时也受学院师范专业的影响,体现了学生师范专业知识和 基本技能扎实的特点。 (4)按就业地域统计分析 按就业地域统计,中西部地区仍然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 区域,就业毕业生中到西北地区工作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 47%, 40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其次是西南、东南地区,占总数的 6%,东北地区占总数 3%。可以 看出,由于受到学生生源特点的影响,我院毕业生西部生源多、 少数民族多、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毕业生跨地区、跨区域 就业意识不强,学生毕业更倾向于回生源地工作,就使得我院毕 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5)未就业毕业生情况统计 学院 2016 届毕业生人数为 136 人,未就业人数 27 人,所占 比例是 20%。学院通过多渠道、广范围调查,和本人电话联系或 借助于班级 QQ 群、微信群等网络方式,了解到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基本有以下几种原因:对现有的工作环境或薪资不满意,在家准 备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选择更好的职业;有些同学为了 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学术水平,继续在家准备考研;还有些同 学在家待业,等待时机创业。 3.学院促进就业创业措施与成效 (1)学院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学院高度重视促进本科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门成立由 院长负责的促进就业创业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以及 学院团委书记为主要成员,在促进本科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健全学院促进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学院把促进本科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建立健全促进本科毕 业生就业创业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了生涯咨询档案归纳制度、 “三 指导”工作室咨询报告总结制度、学生生涯咨询反馈制度、指导 案例记录制度、“三指导”工作室学生来访记录制度、生涯咨询 41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师 12 项能力要求自我评估制度以及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回访制 度等,为健全学院促进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其次,成立专门针对学生的“三指导”工作室。学院依托教 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成立专门针对学生学业、生活、 就业创业的 “三指导”工作室。围绕学生在学生学业、生活、就 业创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三指导”工作室为平台,开展“一 对一”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引导和就业问题指导。同时加强多种形 式的交流合作,邀请在学生工作领域具有突出工作经验的老师为 学生开展相关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生涯决策。目前,学院“三 指导”工作室已经拥有一支专业的学业、生活、就业创业指导师 资队伍,不仅可以为本学院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相关咨询,还可 以为学校其他学院和专业的同学提供就业方面的指导。 第三,加强学生从业从师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学生从业从师 就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 学校的新疆顶岗支教和综合编队教育实习,学院从学校教师技能 大赛、学生从师从业大赛以及中学中聘请相关人员,为学生进行 教案编写指导和讲课技能培训,提升了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 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学院团委也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 活动。比如,模拟求职大赛暨第四届从师从业技能大赛、简历设 计大赛、师范生技能培训等,这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应聘 能力和师范生讲课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四,通过主题宣讲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学院促进大学 生就业创业领导小组成员,定期为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宣讲、 42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招聘会情况宣讲、毕业生选调生政策宣讲以及行政事业单位 招考政策宣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职业发展观念,鼓励学生跨地区、跨行业就业,到基层单位、民 营企业就业,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自主创业,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 的就业形势。 (2)学院促进就业创业的成效 专业咨询之“专家面对面”。由我院专家学者和教务管理人 员组成的专家咨询队伍,在“三指导”工作室为同学提供学习咨 询服务,加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提升了专业 认同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生活辅导之“成长大家谈”。学院“三指导”工作室在固定 时间开放,组建高年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给低年级学生提供 相关信息,辅导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业,形成朋辈教育体系, 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生们共同健康成长。同时,学院安排青年教 师通过自己的成长经验分享,将自己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与青年 学子一同交流探讨。目前青年导师队伍安排工作已经完成,许多 学生已经与青年导师建立了联系。 就业指导之“师生总动员”。学院邀请专家、学者和校友, 就学科专业就业的方向、未来就业中应该采取的策略和方法进行 集中讲座培训,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进入社会的 相关指导,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受益面及积极影 响逐渐扩大。 (三)用人单位满意程度 43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了解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学生在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后,对 在学期间的教学运行管理、学生工作、就业工作等方面的反馈意 见,以及用人单位在选用我院毕业生后的反馈意见,以促进我院 教学育人工作,并及时发现我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为学 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具体参考意见。根据学校、学院毕业生 社会调查实施方案,学院已经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回访制度,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就业走访、上门调研等方式,征求各 企事业单位、校友、相关用人机构等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意见和 建议。 1.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1)毕业生初次上岗情况 初次上岗情况主要调查了毕业生上岗时间,所从事工作性质 和初次上岗信息获取的渠道。通过调查,85%的毕业生初次上岗时 间都在毕业年下半年时间段,这也是用人单位集中招聘的时间段; 82%的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的教育岗位,主要以中学为主,3%的毕 业生进入行政岗位,10%的毕业生通过学院推荐、个人申请去更好 的大学去进一步读研深造。截止该毕业年的年底,大部分学生都 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个别同学还在考虑进一步的发展方向问 题。 (2)毕业生现在工作情况 从现工作情况的调查来看,有 69%的毕业生对现在从事的工 作感到非常满意,25%的毕业生感到基本满意,6%的毕业生不满意; 60%的毕业生表示先考虑在与自己本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以后再 考虑转行,15%的毕业生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25% 44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总体来看,学生上岗的 岗位基本和自己的专业相对口。 (3)毕业生对于择业的有关看法 从反馈的信息来看,85%的毕业生认为毕业前 6 个月开始求职 是最适合的;信息严重不足,学生个人眼高手低的想法,专业不 对口或专业面太窄是择业过程中遇到的较突出的问题,还有个别 行业对大家的户籍、政治面貌有所限制;90%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 中最看重单位的发展前景和单位待遇,这直接和自己未来发展息 息相关;95%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开设一些与现实社会 岗位直接挂钩的专业,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方面的统一 教育,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和意见反馈 从反馈的信息来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良好, 优秀率为 60%,称职的为 34%,基本称职的为 6%。根据近两年已 经就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各个用人单位对我院的就业生 评价普遍较高,毕业生对自己所在的单位也比较满意,大致包括 四个方面:一是学生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较强,有较强的教育教 学能力。9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我院大学生评价最高的就是学生的 专业素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功底扎实,从事教学岗位的学生 在课堂中能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很好的相结合,融会贯 通。从事非教学岗位的学生也能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普遍较高,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有政治 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 其他工作中,都能将一份工作很出色的完成。三是环境适应能力 45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强,不管就业岗位条件艰苦与否,都能很快适应,以较强的敬业 精神,勤勤恳恳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四是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 协调能力,能够积极投入到就业单位各项文体、宣传等活动当中。 同时,各个用人单位也对我院学生培养提出了一点建议:现 在多数单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主能力 和互动能力。其中自主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 力、思考能力、敬业精神、意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互动能力包 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平衡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亲 和力和诚信力。所以希望学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多组织一些 团体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本科教学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 办院特色,这是学院推动创建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最重要的 “软实力”。目前,学院正以明道信道、守正创新为院训,以发 展教师、成就学生,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为办院 理念,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 为关键,做强基础理论学科,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坚持服务甘 肃及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 需求的能力,努力推进学院向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迈进。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本科思政课教学,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 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专门人才作为学院的根本使 + 命,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互联网 ”为背景的“课堂讲授 +专题讲座+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拓展了教学内容, 46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重要场所,是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院首先以《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 课堂讲授为基础,夯实学生知识储备体系,并采取随机听课、观 摩教学、学生评课等方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水平和质 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采取班级、分组团队协作的方式,围 绕大学生学业生活、思想状况、心理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 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设计。并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相关专家、 学者、教授以及党务工作者,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专题报告,并 通过相关网络平台(尔雅网络平台、班级 QQ 群、微信群、学院团 委网络公众平台等)及时反馈交流。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掌握我国政治发展状况 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生意识,增强理论与实践 结合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表 25 为 2017 年秋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专题讲座安排情况统计。 表 25 2017 年秋季《毛中特》专题讲座安排表 上课周次 讲座教师 时间 地点 第1周 谢俊春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2周 曹亚斌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3周 金建萍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4周 彭伟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5周 李玉宏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6周 李全宏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8周 张雪雁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9周 刘瑞兰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47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 10 周 王树亮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 11 周 何继龄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 12 周 赵秋静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 13 周 孙继虎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 14 周 陈克恭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 15 周 王宗礼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 16 周 符得团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 17 周 刘基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第 18 周 张生勇 周一至周四每晚 7:30-9:20 新校区毅然报告厅 (二)建立以多学科融合发展为基础的本科教学联动机制 学院积极利用现有专业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 三个学科的优势,不仅寻求各学科的特色发展道路,而且积极探 索学科融合促进、相得益彰的实现途径,为本科教学建立了长效 的学科联动机制。在学院本科专业教学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哲 学本科专业的专任教师队伍,不仅承担着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 而且还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2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政治学 1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 想政治教育、中西人文经典诠释 3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的教 学任务,相对完整的多学科体系既实现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 有机结合,又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思政课教学方面,推进学院现有学科的融合发展,系统地学习 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课堂教学向全体学生展现全面真实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崇高性为广大 青年学生所熟悉、所理解、所接受,更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担 当和鲜明特色。 (三)凸显以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人才 培养 48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院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紧扣民族性、区域性这一特色, 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铸魂工程为切入点,在课程建设 方面,围绕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民族地区高 校校园稳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 源与当代价值问题以及当代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等 进行专题设计,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 又带动了相关教学成果的不断涌现。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鲜 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一是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性、区 域性实际相结合,长期围绕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本土化资 源展开教学资源建设,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政治文明 进步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人才培养 相结合,依托学院建立的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甘 肃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和甘肃省高校辅 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等 5 个省部级平台,为甘肃省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提供平台支撑。三是注重对 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五个认同”教育,围绕承担的教育部全国 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项目“高校辅导员民族团结与维稳工作专题 培训班项目”以及学院 “西北边疆政治与治理研究中心”开设的 军事理论课程,积极开展服务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制度协调与共 享发展的人才培养项目。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西北师范大学第六期本科教学改 革工程的各项要求,立足实际,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大教 学改革与建设力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内涵建设、课程体系 49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建设以及教学制度的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 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整体数量不足且结构不够合理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48 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25 人,讲 师 12 人,6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历或博士在读,无法满足学院课 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与国家思政课配备师生比的要求还有 一定的差距。一是相对于学院承担的各级各类教学任务而言,现 有师资队伍数量明显不足,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对专业课建设和 教学活动造成了很大影响。尽管学院近几年引进了一些青年教师, 但总体数量仍显不足,教师的培养、提高因工作量增加也受到一 定的影响;二是年龄结构上不尽合理,中老年教师比例偏大,教 师队伍生机活力不足。在学院 48 名专任教师中,其中 45 岁以上 的 25 人,占全部专任教师的 52%;三是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正高 级职称教师比例偏小,尚未形成合理的教师职称梯队,缺乏在省 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权威型教学名师。 (二)课程资源尚不够丰富 学院现建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中国 近现代史研究所和西北边疆政治与治理研究中心,负责学院 2 个 本科专业、9 个硕士专业和 3 个博士专业的课程教学,除此之外, 还要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政课教学。 由于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多样、强度较大,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师 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的精力和热情,一味地满足于重复式的教学, 致使媒体素材、试题库、教学案例、软件建设、资源目录索引、 50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图书资料、问题解答以及网络课件等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已经不 能满足学院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不强,成果偏少 目前,学院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程 度的断裂,没有有效地衔接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 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教学研究意识薄弱,从 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参与率还比较低,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公 共课的教师,由于课时量比较大,加之学校津贴分配与一定的教 学时数密切相关,这致使学院许多教师一直忙于从事授课工作, 不愿意参与或较少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是因为校院两级 过度关注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而在教学研究项目方面,经费投 入相对较少,致使教师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研究能力不强, 教学研究成果数量不足、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团队合作 的、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围绕这些 问题,需要学校和学院层面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行 院内教学研究项目培育。 (四)教学改革成效不够显著 2016-2017 学年度,学院尽管以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年建设和《西北师范大学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实 施为依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理想信念 教育,但是教学改革的成效仍然不够显著,需要有待进一步凸显。 比如,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滞后,问题导向、参与式研 讨、案例教学等方法运用不够,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比如,学科 51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建设与教学改革协调不够。尽管学院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推进教学活动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目标,但如何处理好学科 建设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仍然是需要 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还比如,专业建设和改造的力度不够, 专业特色显示度不足。2011 年 9 月,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 为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外高校同类学院、同类专业竞争日趋激 烈的形势下,如何加快学科专业建设和改造的步伐,突出我院专 业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彰显专业优势,是事关学院长远发展所 面临的重大问题。 (五)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迅速而深刻地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类社会全面、深刻的变革,人们由 此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 的个性化特质更加明显,既迎合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增强了网 络空间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又使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信息源不 断增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特别是思政课。 目前,学院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尽管进行了一些参与式研讨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课堂教学绝 大多数教师基本上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体教育教学 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程 度和驾驭能力还不足,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还 不够,融合网络教学资源、专题研讨与实践互动教学为一体的网 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些都是学院需要进 一步努力的方向。 52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六)教学与办公空间严重不足 学院现有职工 57 人,其中专职教师 48 人。2012 年 5 月,马 克思主义学院与法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分设为 3 个学院后, 均集中在教学 10 号楼 D 区办学,办学空间十分狭小。目前,学院 除行政办公、个别博士生导师工作室外,系、所中心、研修基地、 实训中心和教师(教授)等均无专门工作场所,严重影响了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开展。经过测算,学院需要增加办公及 教学管理辅助用房面积至少在 821 平方米左右。表 26 为学院需要 增加办公及教学管理辅助用房面积统计情况。 表 26 学院需要增加办公及教学管理辅助用房面积情况统计 序号 名称及功能 所需面积(m ) 备注 2 1 思想政治教育系 51 行政办公用房 2 哲学系 51 行政办公用房 3 政治学研究所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4 哲学研究所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7 西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8 中国西北边疆政治与治理研究中心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9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 才培训中心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中西人文经典诠释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 11 名教授,25 名副教授, 需要工作室 15 间 51 教学及辅助用房 260 教学及辅助用房 10 11 12 合计 821 八、今后的工作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学院今后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应 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3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发展教师,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 1.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根据学院发展的 目标定位,结合专业、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成就现有 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双聘高端人才”的原则,科学制定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学院高层次人才建设瓶 颈,提高学院人才聚集效应,为学院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统筹推动师资队伍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针对师资队伍 整体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学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缓解学 院教学任务繁重与在编教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的矛盾,使教师 队伍的数量能够达到并稳定保持在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之内, 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进一步调整优化师资队 伍,改善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 构,有效提升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 3.立足长远发展,着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供有效政策 激励和推动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外出进修访学、参加 各类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等途径,不断增长学识,充实提 高,为学院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高青年教师的教 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按年度持续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激励青年教师把 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 能;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推进青年教师科研 能力的提升;借助国家、省、校各级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境外进修、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各 种学术交流活动,拓展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 54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成就学生,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 对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要求,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 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为目标, 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思想, 在学院原有“1.5 + 2.5”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改革学院人 才培养模式,探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及其 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结构相契合的方式和途 径,全面提高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围绕学生“五个能力”的培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 握时代发展脉博,动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本科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动态调整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基本定位、 发展目标及培养思路,把握新常态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 加大课程改造和建设力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加 强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拓展专业方向,强化实践教学,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构建新常态下“五个能力”培养的新 的课程体系。 3.深化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一是引导、鼓励 和支持学院教师采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学校教学 信息化平台提供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和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积 极推动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创新;二是大力提倡教师突出问题导 向意识,开展参与式研讨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组 织学生课堂演讲、课堂辩论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 新思维能力;三是倡导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对学 55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提 倡以口试、开卷笔试、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等方式进行课程考 核,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四是进一步推进“本科生学术 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引导,在基础活动、课题 研究、学科竞赛三个层面展开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意 识、科研能力、学术规范和科学精神。 4.统筹学科建设和教学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 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术研究,提升 专业课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倡导和推动科研成果在课程体系 及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和运用,为教学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有 力的学科支撑。 (三)面向未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加快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模式深刻变革的重要选择。面 对学院教学模式单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程度不高、教 师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低下的的现状,在学校信息化发展总体 思路和规划指导下,学院明确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的重要性。一要多渠道、多层次从应用能力、信息化素养、网 络道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运用优质网络课程资 源和各种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技能,导向鲜明地推动教师对教 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认同,自觉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融入信息 化改革浪潮;二要结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哲学专业的特 点,突出重点,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发和建设面向全校各专业学 生的特色鲜明、学生受益面广的网络课程;三要采取有效的激 56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励政策,不断增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度,推进优质数 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自身专业定位 及所授课程的特点,以团队形式有计划地开发网络精品课程资 源,并积极参与学校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四要对现有优质课 程资源进行改造和建设,力争把学院现有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成网络精品课程资源。 (四)培育项目,制度化推进教学科研成果产出 针对学院教学研究成果数量不足、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团队合作的、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成果更是少 之又少等实际情况,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 研究项目培育,灵活运用制度为教学科研成果产出提供保证。 1.健全完善教师学习制度。针对教师中存在的学习意识淡 漠、学术氛围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和教学理论贮备不够的现状, 系所中心应该通过相关制度设计,以教研活动以及常态化“爱 智”哲学经典读书会、“丝路观察”政治学经典读书会和马克 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的开展为载体,不断强化教师学习意识。 2.强化教师课题项目意识。学院采取院内资助和奖励的方 式进行项目前期成果培育,积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高水平 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 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 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 3.促进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学院将在可支配经费的权能范 围内,以较大的分配力度,在现有科研团队基本组织构架基础 上,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主体责任人)—团队构建(按研究 57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方向在系所范围内整合人员组建团队)—目标项目(国家级、 省部级、校级项目等)—项目申请—获批后项目实施—督查反 馈”为架构的标准化教学研究团队,在保障教学研究质量的前 提下,提高研究成果产出效率,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 (五)彰显特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专业建设 1.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根本,结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实状况,突出 专业技能训练,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 模式,引领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2.注重抓好本专业师资结构的优化工作,不断提升师资质 量与水平,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合作培养、引进高级人才、高 访、研修、双语培训与进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优化本专业师 资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 3.完善现有的社会服务平台,立足于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 训基地、甘肃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创新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工作,拓展 新的社会服务领域。 5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