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首都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爱不会停留。56 页 5.244 MB下载文档
首都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首都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首都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首都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首都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首都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当前文档共56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首都师范大学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8-2019 学年) 首都师范大学 教务处 2019 年 12 月 学校概况 SCHOOL PROFILE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 1954 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 1905 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 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 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7 个,博士点 100 个,博士后流动站 16 个,硕士学位 授权一级学科 26 个,硕士点 142 个,专业学位类别 16 个。国家重点学科 4 个,国家重点培 育学科 1 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 8 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 12 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 科 2 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 13 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 4 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 点学科 2 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 5 个学科进入 A 类,位居全国地方大学前列。 学校共有专业 58 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 7 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 10 个,师范专业 18 个。 目前我校有 10 个专业被北京市教委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北京市一流专业 5 个,北京市 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3 个。 学校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3 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1 个;1 个国 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 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 12 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29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 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20 部、国家级精品教材 5 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 1 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57 部,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16 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1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6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 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8 门。学校现有国家级教 学名师 2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 24 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4 名,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 师 7 名。2008 年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 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3 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 117 项。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 获得了多项奖励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学校设立“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项目、“优 秀本科生校外访学”项目、燕都学院学生赴境外学习等项目并逐步扩大规模,积极参加“‘一 带一路’青年学习及交流计划”项目,不断拓展各类与境外高校合作培养项目。学校通过不断 开拓各类“走出去,引进来”项目,加强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积极拓展课程教学、科学研 究中的国际化因素,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加强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交流,开 展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历来重视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成立燕都学院,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推进小班授 课制度,建立学术导师制度,重视国际化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积极 引进海外优秀教师参与本科教学工作,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深化分层分类培养,新设立 6 个大 学英语高水平实验班,开设“外教工作坊”,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历史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文学院、信工学院、心理学院等院系建立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目 录 CONTENTS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一)人才培养目标.......................................................................................................... 1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1 (三)在校生规模.............................................................................................................. 2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4 (一)师资队伍................................................................................................................. 4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6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7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8 (一)教学建设................................................................................................................. 8 (二)教学改革............................................................................................................... 12 四、专业培养能力....................................................................................15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5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6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19 (四)学风管理............................................................................................................... 19 五、质量保障体系....................................................................................20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落实...................................................................................... 20 (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 20 (三)专业认证............................................................................................................... 22 六、学生学习效果....................................................................................23 (一)学生满意度............................................................................................................ 23 (二)毕业情况............................................................................................................... 23 (三)就业情况............................................................................................................... 24 (四)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24 (五)用人单位评价........................................................................................................ 25 七、特色发展...........................................................................................26 (一)加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强化教师教育特色......................................................... 26 (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6 (三)加强与境外高校合作办学,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27 (四)大力推动本科教学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28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29 (一)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需要进一步夯实............................................................. 29 (二)学科建设支持本科人才培养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29 (三)教师教育特色需要进一步突出............................................................................... 30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0 附录: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28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一章 CHAPTER 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秉承“厚植基础,激发潜能,完善人格,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遵循我校高水平 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的办学思路,结合“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综 合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优良、具有 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58 个,其中工学专业 7 个占 12.07%、理学专业 11 个占 18.97%、文 学专业 10 个占 17.24%、法学专业 4 个占 6.9%、经济学专业 1 个占 1.72%、管理学专业 6 个占 10.34%、哲学专业 1 个占 1.72%、教育学专业 4 个占 6.9%、历史学专业 4 个占 6.9%、 艺术学专业 10 个占 17.24%。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0% 17.2% 17.2% 12.1% 10.3% 1.7% 1.7% 哲学 经济学 6.9% 6.9% 法学 教育学 6.9%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管理学 艺术学 图 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7 个,博士点 100 个,博士后流动站 16 个,硕士学位 授权一级学科 26 个,硕士点 142 个,专业学位类别 16 个。国家重点学科 4 个,国家重点培 育学科 1 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 8 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 12 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 科 2 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 13 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 4 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 点学科 2 个。 1 首都师范大学 (三)在校生规模 2018-2019 学年本科在校生 11,223 人(含一年级 2,963 人,二年级 2,753 人,三年级 2,783 人,四年级 2,718 人,其他 6 人)。 2018-2019 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19,710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 比例为 56.94%,共有师范生 5,592 名(2015 级 1,277 名,2016 级 1,364 名,2017 级 1,336 名, 2018 级 1,615 名),占本科生数 49.8%。 2019 年,我校共录取本科师范类学生 1,618 名,占总录取本科生人数的 55.1%。 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 1 所示(按时点统计)。 表 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其中: 普通 与国 高职 普通 (境) (含 本科 外大学 专 生数 联合培 科) 养的学 生数 生数 11223 115 硕士 研究生数 博士 研究生数 留学生数 博士 其中: 硕士 研究 本科 研究 生人 生数 生数 数 全 日 制 非 全 日 制 总 数 222 6,101 822 919 6 2001 820 全 日 制 非 全 日 制 174 29 普 通 预 科 生 数 进 修 978 成 函 人 进 脱 夜大 授 修 产 (业余) 学 生 学 学生数 生 数 数 生 数 60 0 0 6,760 0 网 络 学 生 数 自 中职 考 在校 学 生数 生 (人) 数 0 0 95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019 年,学校计划招生 2,905 人,实际录取考生 2,936 人,实际报到 2,936 人。实际报 到率为 100%。自主招生 0 人,招收特长生 12 人,招收本省学生 2,085 人。 学校面向全国 24 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 23 个,文科招生省份 23 个。 表 2 生源情况 录取数 省份 2 批次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 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北京市 本科批招生 404 761 0 480 423 0 116 165 -- 北京市 提前批招生 222 297 0 480 423 0 83 128 -- 天津市 本科批招生 13 23 0 428 400 0 153 210 -- 河北省 第一批次招生 14 25 0 549 502 0 73 112 -- 山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4 7 0 542 507 0 35 54 -- 内蒙古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5 9 0 522 477 0 68 87 -- 辽宁省 本科批招生 6 11 0 482 369 0 133 239 -- 吉林省 第一批次招生 4 10 0 544 530 0 36 35 -- 黑龙江省 第一批次招生 6 10 0 500 477 0 81 111 --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 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 文理 江苏省 第一批次招生 8 10 0 267 297 0 100 76 -- 浙江省 本科批招生 0 0 24 0 0 595 -- -- 49 安徽省 第一批次招生 6 10 0 550 496 0 53 86 -- 福建省 第一批次招生 8 12 0 550 493 0 40 59 -- 江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4 8 0 558 522 0 41 59 -- 山东省 本科批招生 11 19 0 503 443 0 97 160 -- 河南省 第一批次招生 6 10 0 536 502 0 54 93 -- 湖北省 第一批次招生 2 4 0 542 505 0 47 79 -- 湖南省 第一批次招生 5 11 0 553 500 0 52 83 --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9 23 0 521 509 0 56 79 -- 重庆市 第一批次招生 4 7 0 545 525 0 49 81 -- 四川省 第一批次招生 2 4 0 540 547 0 56 89 -- 贵州省 第一批次招生 14 28 0 542 470 0 59 93 -- 云南省 第一批次招生 4 7 0 560 535 0 52 78 -- 西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1 1 0 350 325 0 48 33 -- 西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1 1 0 420 425 0 176 117 -- 青海省 第一批次招生 4 6 0 488 407 0 49 94 -- 3 首都师范大学 第二章 CHAPTER 2 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419 人、外聘教师 366 人,折合教师总数为 1,602 人,外聘教师与专 任教师人数之比为 0.26:1。 按折合学生数 26,651 计算,生师比为 16.64。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94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6.62%;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 教师 886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62.44%;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 1,351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95.21%。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 3。 表 3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 项目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1,419 / 366 / 正高级 310 21.85 174 47.54 其中教授 272 19.17 70 19.13 副高级 576 40.59 85 23.22 其中副教授 508 35.8 33 9.02 中级 471 33.19 85 23.22 其中讲师 449 31.64 27 7.38 初级 18 1.27 3 0.82 其中助教 14 0.99 0 0 未评级 44 3.1 19 5.19 总计 职称 4 外聘教师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任教师 项目 最高学位 年龄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博士 1,002 70.61 105 28.69 硕士 349 24.59 76 20.77 学士 65 4.58 162 44.26 无学位 3 0.21 23 6.28 35 岁及以下 205 14.45 36 9.84 36-45 岁 556 39.18 110 30.05 46-55 岁 487 34.32 124 33.88 56 岁及以上 171 12.05 96 26.23 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 2、图 3、图 4。 90 80 70 18-19 学年 70.60 69.5 17-18 学年 60 50 40 25.4 24.6 30 20 10 4.6 0 博士 硕士 4.9 0.2 0.2 学士 无学位 图 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45 41.3 40.6 40 18-19 学年 17-18 学年 33.2 33.0 35 30 25 20 22.8 21.8 15 10 5 3.4 0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1.9 初级及以下 图 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5 首都师范大学 45 40.6 39.2 40 35 18-19 学年 35.1 34.3 17-18 学年 30 25 20 15 15.5 14.4 12.1 10 8.9 5 0 <=35 36-45 46-55 56<= 图 4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 院士 7 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1 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1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 组成员 4 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3 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9 人,“万 人计划”青年拔尖 2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 12 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 人才 5 人,入选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12 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 12 人,入选“北 京学者计划”6 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2 人,入选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计划 30 人, 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 16 人,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20 人,北京市科技新星 39 人,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109 人,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 15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 3 个, 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北京市教学名师 26 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4 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 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7 人。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完整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983,课程门次数为 3,245,正高级职称教 师完整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686;课程门次数为 864。副高级职称教师完整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579,课程门次数为 2,590。 参与讲授本科生课程的教授占全部教授比例为 89%。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8 年我校直接用于教学经费的支出为 13802.52 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8,735.1 万元,教学改革项目支出为 1205.78 万元,专业建设支出为 1140.80 万元,实践教学支出为 2287.07 万元,实验经费支出为 2,008.74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7487.01 元,生均 本科实验经费为 1755.12 元。学校继续扎实推进专业实习、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师范生 教育实习经费按生均 3000 元标准下拨。 除此之外学校还投入“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定额”经费 16980 万元;财政专项经费 36533.71 万元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本科教学的发展。 6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 教学用房 根据 2019 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 89.86 万 m2,产权占地面积为 88.18 万 m2,绿化用 地面积为 26.727 万 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 85.429 万 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 行政办公用房) 共 403,703.33m2, 其 中 教 室 面 积 121,500.02m2( 含 智 慧 教 室 面 积 273.62m2), 实 验 室 及 实 习 场 所 面 积 160,520.03m2。拥有体育馆面积 11,986.42m2。拥有运动场面积 74,025.94m2。详见表 4。 表 4 占地与建筑面积及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898,600 建筑面积 854,290 绿化面积 267,267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403,703.33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160,520.03 体育馆面积 11,986.42 运动场面积 74,025.94 2.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15.335 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5.75 万 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8,675.03 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 13.87%。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18,861 台(套),合计总值 2.617 亿元,其中单价 10 万元以上的 实验仪器设备 412 台(套),总值 10911.91 万元,按本科在校生 11,445 人计算,本科生均 实验仪器设备值 22865.88 元。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1 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 7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 心 1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 个。 3. 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截至 2018 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 22 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 26,871.99m2,阅览室座位 数 2,998 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287.779 万册,当年新增 53,307 册,生均纸质图书 107.98 册; 拥有电子期刊 8.179 万册,学位论文 872.506 万册,音视频 199,755 小时。2018 年图书流通 量达到 14.195 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 5569.226 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 498.747 万篇次。 4. 信息资源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 10,9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 9,00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 量 42,990 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 51,101 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 424GB。信息化工作 人员 20 人。 7 首都师范大学 第三章 CHAPTER 3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建设 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根据《首都师范大 学 2018-2020 年本科专业建设规划》的要求,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实现全程育人、全 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目的,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以适应国家、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为定位,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学科专业建设 一体化为指导,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和内涵建设。 (1)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扩大师范教育规模 为优化师范专业、非师范专业结构,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根据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及 校情,我校近年来新增若干师范专业和师范非师范兼招专业,以大类招生合并一部分非师范专 业,逐步精简非师范专业。学校舞蹈学转办师范专业,新增教育技术、心理学 2 个师范专业, 新增德语师范及小学教育(德育)两个师范专业方向,全校师范类专业数量达到了 18 个,同 时新开设了 STEAM 教师教育辅修专业,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结构得到优化。师范生总人 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 50% 以上;全校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与学科协调发展。 (2)实施重点专业培育,加强一流专业建设 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以建设一流专业为引领,点面结合,分层推进 全校专业建设。在实施国家、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计划的基础上,发挥已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的 优势,积极开展学校一流专业建设。 截止目前,学校成功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7 个、北京市特色专业 10 个、北京市重 点建设一流专业 3 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9 个,校级一流专业 15 个。专业特色化建设工作有 效推进,专业发展的优势能力明显强化,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以高水平科研人才为基础,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 学校积极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各院系积极组织教授上本科生课程,教授授课比例不 断提高,目前全校有 13 个院系(历史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物理系、化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地信国际学院、心理学院、 8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音乐学院、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上课率超过 90%。 部分院系积极探索以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他们 基于团队科研成果开展本科生研讨性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材编写、科研指导、学术交流、学 科竞赛、毕业论文、本硕培养等一条龙式的培养工作。各院系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本科生 研究生互动培养,向本科生共开放了 198 门研究生课程。 2、课程建设 学校遵循高水平学科群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的办学思路,结合“双一流”建设, 从通识课程、课程内涵以及课程思政等方面,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2018 及 2019 年,在对原有通识选修课程进行进一步梳理、调整、完善课程系列归属梳理 的基础上,学校通过新建一批通识课程(20 门),进一步开放本科专业课程(424 门),扩大 引进校外网络课程(90 门)等积极措施,建设起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目前学校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核心和拓展两个类别、六个系列,共计约 392 门课程(不含专业开放课程)。 在线课程方面,学校立项建设校内在线课程(SPOC)128 门。已建设有 1 门国家级精品视频 公开课,14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MOOC 课程达到 53 门(中 国大学 MOOC43 门, 北京优质高效课程平台 16 门 ,6 门重合),引入 MOOC 课程 84 门。 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 3,026 门(6,305 门次)。具 体课堂教学规模见表 5: 表 5 2018-2019 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班额 学年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30 人及以下 本学年 20.51 29.79 65.14 31-60 人 本学年 44.85 38.64 24.24 61-90 人 本学年 14.33 15.93 6.26 90 人以上 本学年 20.32 15.63 4.37 2019 年,学校面向所有课程开展教学大纲修订工作。通过进一步完善对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具体包括: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要 从课程及其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进行阐述,要求分解、细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解释清 楚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 的支撑关系;要求细化并加强对课程考核的具体要求。 3、教材建设 2019 我校教材建设工作以项目为抓手完成了 2017 年教材建设和教材出版资助项目的结题 工作,其中教材建设项目结题 17 项,教材资助出版项目结题 8 项,共计 25 项;完成了 2020 年教材建设和教材出版资助项目的立项工作,共立项 20 个,其中教材建设项目 15 项,教材出 版资助项目 5 项。 9 首都师范大学 4、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 (1)实践教学 我校的实践教学遵循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的办学思路,结合“双一流” 建设,进一步探索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生中心、产 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 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本科生实践教学内容和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总数已达 47 项,参 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创、实培等项目的学生人数稳步增长。 其中,入选“实培计划”毕业设计项目 90 项、科研训练深化项目 15 项,有 148 名学生参与, 获批资助额度 689 万元;大创项目立项总数超过 500 项,包括国家级项目 200 项,北京市级 项目 240 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591 项。 学校以实践课程、实践基地、实践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完善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为促 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结合,我校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规范了各类实践教学课程和环 节的设置、学时学分标准,完善了“3+3+3”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由 6 周增加到至少 8 周。学校的创新创业管理、STEAM 教师教育、生物能源与环境工程 3 个辅修 专业都是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专业。 学校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统筹优质资源,多部门协同推进师范生实习实践 工作。为促进专业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结合,学校教务处、各教学单位与学工、招生就业部门紧 密协作,在联合开展团学组织建设和班团一体化建设、“新生引航工程”、思政课程实践体系 建设、实习实训和创业教育项目开发、“挑战杯”科技大赛、“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师 范生风采大赛、首届书法大会和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形成了 专业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交叉融合、互相促进的可喜局面。 学校不断完善与政府、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机制。2019 年,学校专门成立对外合作办公室, 加强了与区县政府和北京地区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目前已与海淀区、丰台区教委初步达成协 议,在两个区建立 150 所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学校与政府、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 10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为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我校建立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毕业论 文全程质量管理,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教学督导参与毕业论文管理过程。学校负责宏观指导、 检查、总结工作以及组织实施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工作。院系负责制定本单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 计)工作实施细则》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审定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 选题;成立答辩资格审查小组、答辩组;检查本单位毕业论文进度和质量,开题、答辩;总结 工作。同时,学校建立毕业论文激励机制,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对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进行奖励。本学年,我校共开设了 2653 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 1136 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 约占 68.82%,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 2.34 人。 2018-2019 学年,我校有 58 名学生获得过优秀论文表彰,51 人次教师获得优秀毕业论 文指导教师奖励。有 53 篇论文入选 2018 届《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编》。我 校有 23 篇毕业论文(设计)获得 2019 年北京市市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奖。 (3)实践基地建设 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推进。目前与学校签有实习协议且运行稳定的校外实习单位 已经达到 406 个;学校还建有理科、工科、管理类、艺术类 4 个校级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 教师教育类、语言类 2 个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教师教育、幼儿教师教育、化学与应 用化学、计算机类 4 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此外,早在 2011 年初,学校以“共享资源、 合作共建”为原则,启动“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建设工作,目前,我校建有理科、工科、 管理类、艺术类 4 个校级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教师教育类、语言类 2 个市级示范性校内创 新实践基地;教师教育、幼儿教师教育、化学与应用化学、计算机类 4 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 地;教育学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 1 个。 2019 年 6 月,我校与北京市西城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共同举行了“综合实践教学研 究中心”签约和揭牌仪式,共建“综合实践教学研究中心”。此次双方共建综合实践教学研究 中心对首都基础教育、学生发展和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5、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突出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加强对本科生实习实训、科研训练、毕业论文、学科竞赛等 重要环节的指导和管理,推动学生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成果。深入开展与政府、企事业单位 合作,不断开拓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为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提供保障。不断促进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多部门联合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9 年,为进一步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36 号),首都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紧紧围绕着双创平台建设,形成了三位 一体(学校、专职教师、创业者)、四部门协同(教务处、招就处、团委、研究生院)的创新 创业教育体系,完善了创新创业服务细节,提升了改革工作的实效性。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 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完善制度保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相融合。我校修订本科生人 才培养方案的管理文件,明确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活动经审核可以折算通识拓展课程学分、计 11 首都师范大学 入学业成绩,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先后在奖励上予以倾斜,设立 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创业团队资助金等,以激励创新创业团队。2019 年我校累计为 14 支团队提供 20 余万元的资助。 (2)构建课程和教材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育人相融合。以创业活动不同阶段、 不同业态的知识技能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全面升级 KAB 创业基础选修课程,并在今年完成了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创业类慕课 建设课题——“创业型企业的股权结构与股权应用驱动”课程的录制工作,于近期向全网开放。 改版升级辅导教材《你的第一本创业书》,第二版将于 2020 年初正式出版。 (3)以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为中心目标,以赛代练,力促项目孵化。2019 年我校参 加“挑战杯”学术科技大赛,70 余个校内项目参赛,获得“创青春”国赛铜奖一项,市赛金 奖一项、铜奖三项。54 支创业团队先参加我校“精创杯”经选拔后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 创新创业大赛,1 支团队荣获市级二等奖,8 团队荣获市级三等奖。全年累计成功注册 2 支学 生创业团队,2 支团队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称号。 (4)厚植基础提升基数,营造校园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打通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 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实训项目、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多渠道培育创新优质项目,并开展创业宣 传周、创业嘉年华、校内实践基地书屋招标等活动,加强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着重培养和提 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 (5)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抓手,加强师资建设和学生培训力度。组织我校创业骨干教 师进行集中培训,累计 75 人次。组织学生社团如 KAB 社团、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俱乐部, 赴双创培育基地、创业大赛现场观摩学习,同时对院系开设了 10 余场不同主题的学生创业训 练营。特别是招就处辅导的学生代表队在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得全 国三等奖。 (6)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协同育人相融合。我校先后与企事业单位、地 方政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382 个,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组建校外创业导师队伍,聘请校友、 专家、企业家等开展集中辅导、“一对一”项目跟踪,支持学生实体创业。 (二)教学改革 1、开展大类培养模式探索 2018-2019 学年,学校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大类培养模式。大类培养 有利于拓宽专业口径,助力专业优化,逐步减少和破除专业之间、学科之间、院(系)之间的 各种“壁垒”,促进人才交叉培养与资源共享。大类教育课程按照“基础性、公共性、学术性” 原则设置,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合理建构和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长远、 自主、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8 年学校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有文学院、管理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美术学院等 5 个院系,其他实施大类培养的院系有 6 个。 2、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学校对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相关标准,深化教师教育改革。2018 年我校制定《首都师 范大学加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管理办法》。根据文件精神,我校正式本科师范生培养领导小组 12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及工作小组,学校校领导任组长,同时成立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 《办法》明确了我校各师范专业所在院系和教师教育学院是本科师范专业建设、师范生培 养的主体,双方分工协作。同时学校要大力加强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育人, 实行我校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 同时,学校还提出了师范生扩招、学术型研究生教师教育能力培养、教师教育质量提升、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基础教育人才支持、基础教育学校提升、“大数据 + 智慧校园”建 设 7 项计划任务。 3、持续开展通识教育改革 通识教育方面,学校把脉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持续进行通识教育改革。学校经过三轮通识 教育改革,形成了以文、理、艺、教四大优势学科群为依托,以“人文精神与社会认知”、“科 学精神与自然关怀”、“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语言艺术与文化交流”、“身心健康与职 业发展”、“教育理解与教师素养”六大模块课程为主体,以美育实践为补充的文理交叉、注 重美育熏陶的通识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养成人文科学素养 发挥了巨大作用。2019 年学校进一步完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通过新建一批通识课程(20 门), 进一步开放本科专业课程(424 门),扩大引进校外网络课程(90 门)等积极措施,逐步建设 起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目前学校通识选修课程包括核心和拓展两个类别、六个系 列,共计约 816 门课程。 4、全面、深入推进夏季小学期 2018-2019 学年,学校首次全面、深入推进夏小学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国际化 教学和国际交流、校内外名师教学、卓越教师培养、师范生基本功提升、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 教育、集中式课程教学、暑期夏令营及其他特色专题活动。同时,在小学期里设立“人才培养 研究周” 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研究,设立“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周” 以促进新生的学术 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本次夏季小学期,各院系提前规划、积极组织,有序推进,开展了包括 课程、活动、讲座、夏令营等在内的 333 项教学活动,全校学生参与人数达到 15000 余人次, 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人才培养研究周”教师们围绕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国际化办学、强化实 践教育、专业质量标准等展开学习研讨活动,部分院系的党政领导班子一起参加学习研讨,形 成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良好氛围。 5、推动公共课程高水平实验班改革 学校坚持“为学为师,求实求新”校训,秉承“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 办学理念和“厚植基础,激发潜能,完善人格,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培 养的质量。长期以来,学校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有了深厚积累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学校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推动公共课程高水平实验班改革。2018 年创办“拔尖人才高 水平英语实验班”,旨在培养一批具备优质语言能力、良好国际视野、丰富跨文化知识的国际 化人才,每年 6 个班,约 300 人左右。面向新生开设“高等数学实验班”,以“自愿申请,公 开选拔”的原则,遴选优秀新生进入。立足“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开设“公共计算 机课程实验班”。入学后,学校组织计算机综合能力测试,开展实验班选拔工作。学校将制定 “计算机 + 专业”的特色教学方案,选派优秀主讲教师开展教学,配备优质教学资源,采用线 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既懂专业、 13 首都师范大学 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6、持续开展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立项工作 2018-2019 学年学校围绕“高水平的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优质课程、优秀教材”等教 学成果的培育,开展了“首都师范大学 2019 年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立项工作,具体项 目类别详见表 6。 表 6:2019 年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立项项目类别 项目类别 拟立项数 经费 评审主体 备注 一流专业建设 5 20 万 学校评审 2018 年立项项目延续投入 教学成果奖培育 10 10 万 学校评审 连续 3 年投入 MOOC 课程建设 10 5万 学校评审 教材出版资助 15 5万 学校评审 校级教材建设委员会评审 课程建设 院系评审 优质专业课程、精品通识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一般在 线课程 教学改革研究 院系评审 每个院系立项数不超过 2 个项目,教改项目应为在线课程 建设以外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教材建设 院系评审 本科生国际化交流项目 院系评审 个性化建设 院系评审 14 依据充分,支持标志性成果培育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四章 CHAPTER 4 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 学任务、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体现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我校 2018 版人才培养方 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秉承“厚植基础,激发潜能,完善人格,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遵循我校高水平学 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的办学思路,结合“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综合 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国 际视野、适应首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我校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教师教育引领,追求卓越师范特色 以培养“四有好老师”和“未来人民教育家”为目标,依据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完善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师范生的学科素养、艺术素养、专业技能以及自我发展能力。 在通识教育环节,非艺术类师范生除须完成 2 学分的艺术实践外,还须选修 2 学分的“艺术修 养与审美体验”课程。在教师教育环节,学校加强选修课程建设,由教师教育学院和教育学院 联合为全校师范生专门开设相关课程。 2、注重个性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积极推动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 推动教学形式改革,鼓励实行互动式教学、小班教学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 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修通识课程;学校提倡专业类课程开放,供学生作为通 识拓展课程修读;学生所获辅修课程学分和参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认定的创新学分可与通 识拓展课程成学分相抵等。 3、突出通识灵魂,完善通识课程体系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精神,着重体现“博雅”、 “全人”理念,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 使学生了解社会、自然、人文、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相关的基本技能;形成文明意识、 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目前通识课程体系包括核心和拓展两个类别, “人 15 首都师范大学 文精神和社会认知”、“科学精神和自然关怀”、“艺术修养和审美体验”、“语言艺术与文 化交流”、“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教育理解与教师素养”等六个系列的 426 门课程。 4、实施大类培养,拓宽专业培养口径 大类培养有利于拓宽专业口径,助力专业优化,逐步减少和破除专业之间、学科之间、院 (系)之间的各种“壁垒”,促进人才交叉培养与资源共享。大类教育课程按照“基础性、公 共性、学术性”原则设置,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合理建构和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长远、自主、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实践教育环节包括专业实践课程、通识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三部分。其中专业实践课 程由院(系)自行设计,通识实践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社会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学校和院(系) 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另外,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增强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学 生所获创新学分可冲抵部分通识拓展课程学分。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各专业平均开设课程 39.937 门,其中公共课 4.114 门,专业课 36.114 门;各专业平 均总学时 3,065.759。 我校各专业课程体系情况见表 7: 表 7:分专业课程体系情况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课占 选修课占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比(%) 比(%) 占比(%) 占比(%) 总数 必修课 选修课 占比 占比 (%) (%)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2,980 83.89 16.11 57.65 0 151 80.13 19.87 130503 环境设计 2,884 83.36 16.64 63.25 0 151 80.13 19.87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836 83.64 16.36 65.44 0 151 80.79 19.21 130402 绘画 2,772 82.4 17.6 68.69 0 152 79.93 20.07 130401 美术学 2,972 82.23 17.77 68.1 0 160.5 78.82 21.18 130308 录音艺术 2,900 55.72 44.28 73.93 0 144 61.11 22.22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2,548 78.02 21.98 72.84 27.16 140 75 25 130205 舞蹈学 2,856 48.46 51.54 73.95 0 150 60 20 130202 音乐学 3,183 57.05 42.95 72.1 0 154 61.69 22.08 130201 音乐表演 2,798 81.7 18.3 77.77 0 134 58.21 23.88 120901K 旅游管理 2,660 81.95 18.05 68.57 16.84 140 78.57 21.43 120801 电子商务 2,996 83.98 16.02 64.62 35.38 148 79.73 20.27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2,660 81.95 18.05 71.58 28.42 143 79.02 20.98 16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课占 选修课占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比(%) 比(%) 占比(%) 占比(%) 总数 必修课 选修课 占比 占比 (%) (%)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644 81.85 18.15 72.01 27.99 142 78.87 21.13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2,548 84.93 15.07 74.57 25.43 145 83.45 16.55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 3,020 81.99 18.01 65.7 34.3 158 79.43 20.57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2,836 80.82 19.18 74.05 25.95 157 78.34 21.66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2,988 85.54 14.46 77.71 12.05 165 85.45 14.55 080902 软件工程 2,988 85.54 14.46 77.71 15.66 165 85.45 14.5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219 84.59 15.41 69.34 30.66 162.5 80.92 19.08 080706 信息工程 2,988 84.34 15.66 78.31 13.25 165 84.24 15.76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400 92 8 72 17.33 153 66.67 33.33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009 84.85 15.15 69.92 30.08 152 81.25 18.75 071201 统计学 2,852 82.05 17.95 72.37 0 155 79.35 20.65 071101 心理学 3,258 84.28 15.72 58.93 14.98 153 79.08 20.92 071002 生物技术 2,876 83.31 16.69 67.59 32.41 154 80.52 19.48 071001 生物科学 3,394 85.15 14.85 59.87 40.13 163.5 80.73 19.27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2,836 80.82 19.18 74.05 25.95 157 78.34 21.66 070501 地理科学 4,064 86.61 13.39 54.33 20.87 172 80.23 19.77 070302 应用化学 2,980 83.89 16.11 63.79 36.11 157 80.89 19.11 070301 化学 3,744 85.47 14.53 57.26 15.81 171 80.12 19.88 070201 物理学 3,396 68.9 31.1 64.55 19.79 169 68.05 13.02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820 82.98 17.02 72.06 0 153 80.39 19.61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380 82.49 17.51 69.11 0 168.5 78.04 21.96 060107T 文化遗产 2,580 81.4 18.6 71.94 0 143 79.02 20.98 060103 考古学 2,618 81.05 18.95 72.35 0 146 78.77 21.23 060102 世界史 2,580 72.71 27.29 69.46 0 138 68.12 31.88 060101 历史学 2,925.333 77.94 22.06 65.09 0 147.333 72.62 27.38 050207 日语 3,252 80.32 19.68 95.57 0 178 80.9 19.1 050205 西班牙语 3,444 83.28 16.72 68.76 0 184 56.52 13.04 050204 法语 3,268 85.31 14.69 59.24 0 171 82.46 17.54 050203 德语 3,604 84.68 15.32 63.1 20.64 174.5 83.95 16.05 17 首都师范大学 学时数 学分数 其中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总数 其中 其中 必修课占 选修课占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比(%) 比(%) 占比(%) 占比(%) 总数 必修课 选修课 占比 占比 (%) (%) 050202 俄语 3,396 78.33 21.67 100 0 176 76.14 23.86 050201 英语 3,754 81.67 18.33 92.81 0 161.5 74.61 16.1 050107T 秘书学 3,040 84.74 15.26 61.58 38.42 142 79.58 20.42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532 78.52 21.48 75.83 24.17 143 76.22 23.78 050102 汉语言 3,150 77.14 22.86 0 0 0 0 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114 82.79 17.21 70.13 29.87 160 79.06 20.94 040107 小学教育 3,408 79.34 20.66 56.16 18.91 170 74.12 25.88 040106 学前教育 3,424 85.05 14.95 63.55 0 154 79.22 20.78 040104 教育技术学 3,240 80.74 19.26 59.51 40.49 152 80.76 19.24 040101 教育学 2,724 77.68 22.32 69.31 30.69 145 73.79 26.21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3,392 83.02 16.98 61.32 24.17 153 76.47 23.53 030302 社会工作 2,564 81.28 18.72 68.64 31.36 136 77.94 22.06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2,388 86.6 13.4 72.86 27.14 135 77.78 22.22 030101K 法学 2,692 78.6 21.4 73.7 26.3 151 76.16 23.84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724 82.38 17.62 70.48 29.52 145 79.31 20.69 010101 哲学 2,644 77 23 71.41 28.59 142 73.24 26.76 3,065.759 80.15 19.85 67.13 15.47 154.43 76.49 21.25 全校校均 18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每两年一次师德先进评选表彰,注重用身边人教育感染 身边人,建立起制度、评选、表彰、实践为一体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形成了着力深化理论 武装、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抓好典型选树、着力开展社会实践、着力提升文化涵养、着力 促进教师发展“六个着力”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引导广大教师不断筑牢敬业立学、崇德尚美的 思想根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出台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师德规范》、《“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细则(试 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等文件,指导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学校坚持把加强师德建设与促进教师发展一体推进,紧跟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秉承信息 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着重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 促改,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校长邀你面对面、教师交流坊活动、开展 硕士生导师培训、教师心理咨询等,加强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教师交流,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水平,更好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本科教学方面,2018-2019 学年,学校不断完善思政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学校以“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为指引,强调课程教学目标要体 现育人目标,要求教师要将专业知识传授和课程价值育人相结合,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 式努力实现课程思政。 学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公共政治理论课建设协调统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育人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在新生中设立了“新生引航工程”、 “领航班主任”,“名师导学”等项目和课程,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 学校于本学年修订了《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与实施办法》文件,将“立 德树人”理念融合到考核指标中,加大了相关分值的统计权重,引导教师将“立德树人”理念 贯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 (四)学风管理 2018-2019 学年,我校在学风管理中主要有以下三点做法: 1、重视入学教育,为新生学习和发展引航。一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激发主动适应大学 生活的潜能。二是开展新生精神教育,让新生在自我弘扬新生精神的过程中成长。 2、树立青春榜样,营造浓郁学习风气。进行青春榜样优秀大学生评选,开展榜样事迹宣讲会, 发挥优秀学生的引导、激励、示范作用。 3、加强巡视督查,培育优良学风。一是建立校、院两级巡视督查机制,辅导员、班主任 开展学风督查。二是针对学生个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优良学风。三是坚持将考风考纪 教育贯穿学风建设全过程,开展“诚信考试”教育。 19 首都师范大学 第五章 CHAPTER 5 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落实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本科人 才培养质量。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召开全校性本科教学 工作大会,加强人才培养制度保障和建设,保证教学经费投入,严格落实校领导和处级干部听 课制度,确保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能够经常性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学情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 提高,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2018-2019 学年,为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落实,学校同时修订了相关配套文件。人 事制度上的教师职评、聘任、考核等文件,规定了教师本科教学工作标准。教学管理上的课程 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督导、教师教学、教授和副教授承担本科教学、教学评奖等文件,支持本 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的落实。 2018-2019 学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听课共计 110 余课时;定期深入院系调研 本科培养工作,听取院系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师范专业认证、2020 年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修订、教学改革等工作;校长办公会讨论研究并通过共计 25 项本科教学相关重大议题。 (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 学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 全面发展为核心,强化教师的教学规范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完善质 量监控机制,建立质量保障闭环系统,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按照教育教 学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的要求,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完善教学质 量保障机制,建立了由目标决策、教学运行、评价监控、反馈改进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闭环教 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8-2019 学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意见》。根据《意 见》的精神,学校将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关于加快 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及各类评估认证相关标准,加强我校本科 教学质量相关标准,建立完备的校院两级质量保障组织。同时《意见》要求学校及院系应通过 各类质量监控手段定期收集本科教学质量信息,依托定期与随机性的评估与评价对各教学环节 20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开展过程性评价,同时准确、全面、快速地将质量信息及评价结果反馈到各级质量保障组织及 相关教师,并开展相应的整改及改进工作,形成一个标准先行、组织保障有力、监控与评价有效、 信息反馈及时、整改落实到位的闭环的本科教学持续改进机制,最终促进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不 断提升。学校各院系根据《意见》形成了各自院系的《加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改 进工作细则》,并建立了院级本科教学督导队伍,在院系内部形成决策 - 运行 - 监控 - 反馈 的内部闭环体系。 2018-2019 学年,我校定期组织全校范围内的两次集中教学检查,包括开学第一周教学 检查和期中教学检查,重在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课堂考勤制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开学第一 周教学检查采取巡视形式,重点检查各教学单位师生的教师授课情况、出勤情况、课程变动情 况及教学日历大纲上网情况等。期中教学检查采取“各单位自查为主,学校抽查为辅”的方式, 以课堂教学检查为主,听课重点为青年教师、“优秀主讲教师候选人”所授课程,重点检查课 堂教学方法与效果。此外,各教学单位积极开展教师相互听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并组织 本单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学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以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和“北 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开展公开课、观摩课教学。同时,我校修订了《首都师范大学 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与实施办法》,此次,修订加强了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评估标 准,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确立了新的标准。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得分低 于 80 分的教师,学校教务处与教师所在院系密切联系,切实了解相关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同 时要求校级本科教学督导定期进入对相关教师课堂听课,并反馈督导听课意见至院系,帮助教 师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条例》( 校发 [2007] 第 26 号 ) 的要求,我校组织 本科教学督导开展相关工作。组织督导召开每月例会,及时发现并向相关部门反馈本科教学过 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2018-2019 学年,学校建立了督导反馈信息闭环管理机制,通过设立 督导反馈意见处理单,将督导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填写处理结果后返回 至校级本科教学督导,切实形成闭环机制。据统计,本学年本科教学文、理科督导共计听课 5080 课时,完成并处理反馈《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反馈意见处理单》102 份。 2019 年,我校开展了本科教学督导换届工作。新一届校级本科教学督导组中,每个教学 单位保证至少有一名督导成员,督导组人数从 23 人增加至 32 人。在职督导的比例由原来的 17% 提高至 41%,新督导成员的平均年龄更加年轻化。 2019 年,我校大力推进人事考核及聘任制度改革,在职称评审和考核聘任等方面突出了 本科教学指标的权重。 21 首都师范大学 (三)专业认证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学校 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首都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认证标准为依据,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 自我改进、自我建设,充分体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宗旨,不断推动我校师 范类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师范类专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和首都基础教育。 学校参加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即第二级认证)对象为:汉语言文学、学前 教育、小学教育、历史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音乐学、英语、地理科学、化 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14 个师范专业。学校预计于 2020 年底前, 分步推进完成学校各师范类专业的第二级认证工作。学校根据各专业二级认证整改情况适时开 展师范类专业的第三级认证工作。 学校成立了师范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校领导任组长,从认证准备、认证申 请、学院自评、学校预评、自评报告修改、教育部专家进校考查以及专业整改提高等七个方面, 对我校预计参加认证的 14 个师范专业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安排,我校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 3 个专业确定为 第一批师范专业认证试点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全国 3 个打样专业之一在 2018 年 11 月完成了二级认证,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专业在 2019 年 6 月完成了二级认证。 师范专业认证在国家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旨在落实党 中央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构建中国特色、世界 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认证专家从培养目标、 评价机制、质量保障机制、课程设置与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 逐一为我校认证专业进行把脉、会诊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也为认证专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校将认真总结并消化吸收专家指导意见,相关已认证专业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进一步明晰专 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 学校高质量发展。 22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六章 CHAPTER 6 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满意度 2018-2019 学年,我校大一至大四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 97%、96%、96%、96%, 均高于或基本持平于本校 2017-2018 学年同年级(分别为 97%、95%、92%、94%),且 与同类院校同年级(分别为 92%、88%、86%、89%)相比具有优势。此外,本校师范类、 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 97%、95%,均处于较高水平。综上,本校学生的教 学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认可程度较好。 本校 2017-2018 学年 100% 97 97 92 95 96 88 大一 大二 本校 2018-2019 学年 92 96 86 同类院校 94 96 89 80% 60% 40% 20% 0% 大三 大四 图 5 本校大一至大四学生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 (二)毕业情况 2019 年共有本科毕业生 2,758 人,实际毕业人数 2,671 人,毕业率为 96.85%,学位授予 率为 92.55%。 23 首都师范大学 (三)就业情况 2019 年,首都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维护”。认真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决策部署,坚持师范特色和服务首都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环节,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促进 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学生实行托底帮扶,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 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学校紧密结合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支持和引 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鼓励学生到基层去建功立业。学校整体就业率继续保持在 97% 以上。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稳步提升。 我校 2019 届毕业生共计 4760 名,其中本科毕业生 2670 名(师范类毕业生 1266 名,非 师范类毕业生 1404 名),毕业研究生 2090 名。本科毕业生北京生源比例为 68.28%,毕业研 究生北京生源比例为 16.79%。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9.59%,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 98.95%。 表 8:2019 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学历 人数 深造率(%) 签约率(%) 灵活就业率(%) 就业率(%) 本科 2670 30.3 67.90 31.76 99.59 研究生 2090 6.51 75.17 23.78 98.95 总计 4760 19.85 71.03 28.28 99.31 (四)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2018-2019 学年,我校在学生自愿申请基础上,经过转出院系和转入院系双方审核同意, 完成转专业学生 107 名,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 我校继续加大辅修招生宣传力度,鼓励各院系结合专业特色新增辅修专业。2018 春学期 辅修招生新增两个新专业:教育学院开设的 STEAM 教师教育辅修专业、学前教育学院开设的 儿童戏剧教育辅修专业。2019 春学期辅修招生新增一个新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生物能 源与环境工程辅修专业。同时,学校通过企业微信、短信平台等方式搭建多方位信息沟通平台, 确保各类辅修教学通知的及时传达。2018、2019 年辅修选课数达 2963 人次,成功选课记录 共计 8940 条。2018 年 5 月我校重新修订颁布了《首都师范大学辅修专业管理办法》。 24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五)用人单位评价 为切实掌握我校 2018 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充分了解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我校针对 2018 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回收毕业生有效问卷 4681 份,用人单 位问卷 137 份,涉及教育系统、企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性质单位。调查结果显示, 100.00% 的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很满意”或“满意”。 63.16% 36.84% 满意 很满意 图 6:用人单位评价情况 同时,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很满意”或“满意”的比例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 2016 届的 89.81% 上升到 2018 届的 100.00%。 89.81% 2016 届 100.00% 82.46% 2017 届 2018 届 图 6:用人单位评价情况 25 首都师范大学 第七章 CHAPTER 7 特色发展 (一)加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强化教师教育特色 2018 年及 2019 年,我校制定《服务首都基础教育行动计划》、《首都师范大学加强教师 教育人才培养管理办法》、《首都师范大学关于加强本科师范生书法教育工作的方案》等文件, 在成立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明确师范生培养主体为师范生所在院系及教师教育学院的 基础上,加强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育人,并提出了师范生扩招、学术型研 究生教师教育能力培养、教师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基础教育人才支持、 基础教育学校提升、“大数据 + 智慧校园”建设 7 项计划任务。 同时,我校在 2018 年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引领”的指导意见, 决定按照“以培养‘四有好老师’、‘未来人民教育家’为目标,依据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完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专业技能,重视艺术素质教育,加 强教育实习环节,开展国际化培养,全面提高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修 订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为学为师,求实求新”校训,秉承“高水平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 办学理念和“厚植基础,激发潜能,完善人格,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 质量,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成立燕都学院,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知识应用与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基 础学科学术后备力量。以学校优势学科为基础,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重 点实验室等,燕都学院选办了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世界史、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生物 科学 6 个专业。近五年,燕都学院的拔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 75% 的毕业生赴境内外名校 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包括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杜克大学、清华大学等);111 人次 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包括全国 GIS 开发大赛金奖,首都创青春大赛金奖等。学生获批近百 项国家、北京市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9 篇,连续获得北京市三好 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以燕都学院为基础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 革成果获得 2017 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6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拔尖人才培养,学校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推动公共课程高水平实验班改革。 学校创办“拔尖人才高水平英语实验班”、“高等数学实验班”、 “公共计算机课程实验班”。 旨在增强学生语言能力、良好国际视野、丰富跨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既懂专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019 年,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 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等 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发布 2019-2021 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通知》 要求,我校正式制订《首都师范大学“拔尖计划 2.0”总体工作方案》,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 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争在 3 年时间里,先从数学、历史 学 2 个学科求得突破,进而逐步建成 5 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培养一批具有成为 未来杰出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潜质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同时,以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引领, 带动全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与境外高校合作办学,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跨文化 交流与合作、能在国际组织任职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学校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本科教学国 际化。 学校对国际化办学进行了总体设计,制定《首都师范大学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大力引进境外高水平人才参与本科人才培养,共引进外籍教师 39 人,其中大学英语外教数达 到 8 人,实现了对本科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全覆盖。同时学校制定了《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 学管理规定》,大力实施公共英语课教学改革,推动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学实 行必修课 + 必选课教学模式,开设拔尖人才培养高水平英语实验班,扩大外籍教师教学规模, 认定部分公共英语教学之外的英语学习学分。 学校制定《教务处推进本科教学国际化的若干意见》,就优化和拓展教务处国际化项目、 完善各院系的本科教学国际化工作、加强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对本科教学国际化的支持 四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学校大力开展各类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 “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优秀 本科生校外访学”、燕都学院学生赴境外学习等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出境学习时长有所延长。 2019 年,上述项目派出出境学习的学生数共 248 人,加上延续到寒假出境学习的学生数约 21 人,出境学习的人数将达到 269 人,全校各类出境学习交流的学生总数接近 500 人,延长了“教 师教育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项目学生境外学习时长至 90 天,增加了修习课程和学分。 2019 年,接受“新航道”英语培训项目的 30 名外培学生中共有 29 名同学达到境外高校英语要求, 出境学习人数占接受培训总人数的 83%。 27 首都师范大学 (四)大力推动本科教学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根据《首都师范大学“十三五”期间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方案》,学校围绕教务管理系统 的开发与应用、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信息化系统规划与应用和教学信息工作规划与实施等 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融合。 近年来,我校在积极推动教学范式转型,推动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为学 习中心的教学 改革。发展在线教育是推动教学范式的重要内容。制度方面,教务 处先后出台了多个在线课 程相关文件,为在线教学的发展提供制度依据和保障。 教务处联合研究生院制定校级规定《首 都师范大学在线课程服务社会的规定》,推动优质在线课程共享,服务社会。通过梳理课程立项、 经费管理、建课培训、录制培训、项目验收等全业务流程,制作工作指南,指导教师建设在线 课程;通过组织在线课程建课培训、在线平台使用培训、在线课程应用研讨,提升教师在线课 程建设与应用水平。 2018 及 2019 年,学校组织 110 项在线课程项目立项;开展在线平台、在线课程建设、 在线课程应用等各项培训、研讨达到 12 次;提出“师星学堂”赋能管理者的发展理念,制定《首 都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发展报告》模板;制作在线课程建设、应用、排课指南,为 2016-2019 年在线课程项目负责人提供指导和服务。学校持续优化中国大学 MOOC 平台、北京高校优质 课程研究会平台和超星平台组成的在线平台体系。中国大学 MOOC 平台开设 MOOC 达到 43 门, 新增 15 门;北京高校优质课程研究会平台开设 MOOC 达到 16 门,新增 9 门。 同时,学校以服务师生为本 持续推动教务系统升级。针对复杂业务,开展横向调研,实 现了包括学分认定、大创竞赛、毕业审核、小学期、推免、转专业等多项业务流程化办公;以 重要统计工作为契机,升级教务系统数据统计功能,实现一键统计;打通信息渠道,完成教务 系统与 8 个校级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完善自助服务体系,开发成绩单自助打印系统及人脸识别 登录系统;引入人工智能提升服务能力,利用企业微信面向学生开通“本科教学”专栏,开通 机器人问答平台、投票调查问卷互动平台、移动教务平台(其中移动教务平台上线不到一年访 问量已超过 90 万人次);开发教务系统移动端,支持评教成绩查询、学习进度查询等。 28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八章 CHAPTER 8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学生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型尚未在全校范围树立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两年来,学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人才培养 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以学生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型尚未在全校范围树立。部分院系所开课程中, 小班教学的比例仍有待提高;在线课程的利用仍需规范与加强;互动式等教学手段有待充分挖 掘与使用。未来工作中:1、坚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目的与教学 过程上,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核心,实现由注重“教”向注重“学”的转变。在教学方 法与教学内容上,实现由注重“传授”向注重“引导”的转变,注重对知识发现的启发、理解 与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2、持续开展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动小班化教学,不断推动 小班化教学在总学时数中的比例。3、在不断加大在线课程建设力度的基础上,规范在线课程 运行管理,加强在线课程的质量监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4、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 学中的作用,注重开发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新形态,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回归教学 活动的本质。 29 首都师范大学 (二)部分课程对标国家一流标准上有一定差距 对照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标准,当前我校部分课程的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课程建设 理念不够新、部分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探究式、互动式授课方式采用不足,教授上课率不高等。 今后学校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加强课程建设:1、坚持对课程进行分类建设。根据不同培养 环节的需求,整合教务处、教学单位、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以及公共课程开课单位,对课 程进行分类建设,包括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等。2、完 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建设。教务处对通识选修课程进行进一步梳理、调整、完善,再此基础上, 通过新建一批通识课程,进一步开放本科专业课程,扩大引进校外网络课程等积极措施,建设 起具有学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3、加强各类课程内涵建设。每年面向所有课程开展教学大 纲修订工作,通过进一步完善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 面的要求,不断加强课程内涵建设。4、加强课程思政要求及国际视野培养要求。以“各门课 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为指引,强调课程教学目标要体现育人目标,要 求教师要将专业知识传授和课程价值育人相结合,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努力实现课程 思政。同时,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对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要求。5、构建课程持 续改进机制。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闭环运行,跟踪课程持续改进,并形成稳定的持续改进机制、 措施。 (三)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的程度需进一步加强 引进第三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教育发展新时代推进综合改革、落 实“管办评”分离的具体要求,是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教育 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科专业认证等重要指标内容。目前,我校已经引入了第三方机构对我 校全体本科在校生开展每学年一次的调查工作,并形成年度调查报告,但学校运用外部教学质 量评价信息仍显不足,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的程度有待加强。未来,我校继续开展对引入第三 方评价机制的调研,在教学评价工作中加强三方参与的程度。1、构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用 人单位、部分专家学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培养目标制定、评价、改进的数据采集与分 析的系统化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多元评价、良好互动的常态机制和人才培养的开放系统。2、 围绕入学教育,适应性问题,专业认知与职业成熟度,德育、能力与职业素养,学习行为与教 学培养,改进反馈等方面对全体在校生开展第三方评价与满意度调查。 30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附 录 ANNEX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56.94%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1)全校整体情况 附表 1 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专任教师 项目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1,419 / 366 / 正高级 310 21.85 174 47.54 其中教授 272 19.17 70 19.13 副高级 576 40.59 85 23.22 其中副教授 508 35.8 33 9.02 中级 471 33.19 85 23.22 其中讲师 449 31.64 27 7.38 初级 18 1.27 3 0.82 其中助教 14 0.99 0 0 未评级 44 3.1 19 5.19 博士 1,002 70.61 105 28.69 硕士 349 24.59 76 20.77 学士 65 4.58 162 44.26 无学位 3 0.21 23 6.28 总计 职称结构 最高学位结构 外聘教师 31 首都师范大学 专任教师 项目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35 岁及以下 205 14.45 36 9.84 36-45 岁 556 39.18 110 30.05 46-55 岁 487 34.32 124 33.88 171 12.05 96 26.23 年龄结构 (2)分专业情况 附表 2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32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 教师 总数 010101 哲学 25 7 4 11 23 1 1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 1 6 3 9 1 0 030101K 法学 19 3 5 11 14 4 1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13 2 4 7 11 2 0 030302 社会工作 13 1 8 4 11 2 0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18 5 7 5 14 4 0 040101 教育学 42 12 23 6 36 5 1 040104 教育技术学 20 5 12 3 16 4 0 040106 学前教育 56 5 21 30 26 26 4 040107 小学教育 101 8 47 43 43 46 12 050101 汉语言文学 77 29 20 20 73 3 1 050107T 秘书学 10 1 5 4 10 0 0 050201 英语 62 9 19 32 35 27 0 050202 俄语 16 3 8 4 14 2 0 050203 德语 11 0 2 9 6 5 0 050204 法语 9 0 2 7 4 5 0 050205 西班牙语 11 0 2 9 5 6 0 050207 日语 16 1 5 10 11 5 0 060101 历史学 33 15 9 6 30 3 0 060102 世界史 20 8 4 7 19 1 0 060103 考古学 10 2 2 5 10 0 0 教授 副教授 中级 及以下 博士 硕士 学士 及以下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 教师 总数 060107T 文化遗产 9 2 5 1 9 0 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63 32 20 11 63 0 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5 3 12 0 15 0 0 070201 物理学 35 7 16 5 33 2 0 070301 化学 35 14 10 4 34 1 0 070302 应用化学 11 3 5 2 11 0 0 070501 地理科学 27 4 12 7 22 5 0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30 9 10 7 30 0 0 071001 生物科学 63 15 19 10 59 4 0 071101 心理学 37 8 14 13 36 1 0 071201 统计学 13 5 6 2 13 0 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2 6 6 7 21 1 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2 1 5 3 12 0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3 5 13 9 25 7 1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 1 3 5 6 3 1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7 3 2 2 6 0 1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11 1 7 2 10 1 0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9 0 7 2 7 1 1 120801 电子商务 8 1 3 3 7 1 0 120901K 旅游管理 14 4 3 5 13 0 1 130202 音乐学 79 14 25 36 19 49 11 130205 舞蹈学 9 1 3 5 2 5 2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13 4 4 4 11 2 0 130401 美术学 22 5 10 7 14 8 0 130402 绘画 23 9 8 6 4 12 7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5 2 2 1 5 0 0 130503 环境设计 7 1 3 3 3 3 1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5 0 3 2 3 2 0 教授 副教授 中级 及以下 博士 硕士 学士 及以下 33 首都师范大学 3.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附表 3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本科专业 总数 当年本科招生 专业总数 新专业名单 当年停招专业名单 58 55 秘书学 , 文化遗产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数 字媒体艺术 , 汉语言 , 音乐表演 信息工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软件 工程 4. 全校整体生师比 16.64:1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57539.93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18675.03 7. 生均图书(册)107.98 8. 电子期刊(种类)81789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20.91,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2.01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7487.01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 (万 元)5067.42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元) 1755.12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 (元) 243.19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3,155 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 1 门 34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附表 4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 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 活动 实践环节 占比 专业实验 室数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010101 哲学 24 0 0 16.9 0 0 2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5 0 0 17.24 1 1 7 030101K 法学 6 25 1 20.53 1 9 39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25 0 0 18.52 0 0 2 030302 社会工作 26 0 0 19.12 0 6 137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0 27 0 17.65 0 15 86 040101 教育学 1 26 0 18.62 0 7 4 040104 教育技术学 6 24 1.5 19.74 3 1 2 040106 学前教育 22 0 0 14.29 8 34 1,110 040107 小学教育 7 40.375 2 27.87 0 149 827 050101 汉语言文学 22 0 0 13.75 0 10 78 050102 汉语言 0 0 0 0 0 0 2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3 0 0 16.08 0 3 2 050107T 秘书学 25 0 0 17.61 1 2 2 050201 英语 15 0 0 9.29 0 15 67 050202 俄语 37 0 0 21.02 0 0 2 050203 德语 6.5 21.5 0 16.05 0 0 2 050204 法语 0 0 0 0 0 0 2 050205 西班牙语 6 0 0 3.26 0 1 4 050207 日语 0 0 0 0 0 0 2 060101 历史学 26.67 0 1 18.1 0 11 12 060102 世界史 25 0 1 18.12 0 0 2 060103 考古学 26 0 1 17.81 0 8 16 060107T 文化遗产 26 0 1 18.18 0 3 2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7.5 0 0 16.32 0 8 79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31 0 0 20.26 0 0 2 070201 物理学 2 29 1 18.34 2 16 68 070301 化学 15 21 1 21.05 4 11 71 070302 应用化学 6 32 0 24.2 0 2 34 35 首都师范大学 实践学分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实践场地 集中性 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 活动 实践环节 占比 专业实验 室数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070501 地理科学 14 18 2 18.6 0 8 287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9 44 2 33.76 0 0 2 071001 生物科学 0 34 2 20.8 0 26 93 071002 生物技术 0 31.5 1 20.45 0 17 50 071101 心理学 22 8 1 19.61 2 5 21 071201 统计学 31 0 0 20 0 0 2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5 21.5 4.5 15.79 7 0 2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 工程 2 31 1 21.57 8 6 28 080706 信息工程 13 21 1 20.61 0 0 2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5 22 4.5 16.31 8 17 64 080902 软件工程 10 25 1 21.21 0 0 2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16 19 1 21.21 0 0 2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9 44 2 33.76 0 0 2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 14 18 0 20.25 3 0 2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25 0 0 17.24 1 2 5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3 0 0 16.2 0 0 2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9 15 0 16.78 1 0 2 120801 电子商务 9 18 0 18.24 2 2 8 120901K 旅游管理 12 12 2 17.14 0 0 2 130201 音乐表演 24 0 0 17.91 0 0 2 130202 音乐学 25 0 0 16.23 0 4 43 130205 舞蹈学 30 0 0 20 0 0 2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24 0 0 17.14 1 2 2 130308 录音艺术 24 0 0 16.67 0 0 2 130401 美术学 32.5 0 0 20.25 0 0 2 130402 绘画 33 0 0 21.71 0 0 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5 0 0 23.18 0 0 2 130503 环境设计 37 0 0 24.5 0 5 31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38 0 0 25.17 0 0 2 16.65 12.91 0.77 19.14 2.13 4.72 40.97 全校校均 36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6.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附表 6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实习实训基地 必修课占 选修课占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比(%) 比(%) 占比(%) 占比(%) 总数 必修课 选修课 占比(%)占比(%)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2,980 83.89 16.11 57.65 0 151 80.13 19.87 130503 环境设计 2,884 83.36 16.64 63.25 0 151 80.13 19.87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836 83.64 16.36 65.44 0 151 80.79 19.21 130402 绘画 2,772 82.4 17.6 68.69 0 152 79.93 20.07 130401 美术学 2,972 82.23 17.77 68.1 0 160.5 78.82 21.18 130308 录音艺术 2,900 55.72 44.28 73.93 0 144 61.11 22.22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2,548 78.02 21.98 72.84 27.16 140 75 25 130205 舞蹈学 2,856 48.46 51.54 73.95 0 150 60 20 130202 音乐学 3,183 57.05 42.95 72.1 0 154 61.69 22.08 130201 音乐表演 2,798 81.7 18.3 77.77 0 134 58.21 23.88 120901K 旅游管理 2,660 81.95 18.05 68.57 16.84 140 78.57 21.43 120801 电子商务 2,996 83.98 16.02 64.62 35.38 148 79.73 20.27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2,660 81.95 18.05 71.58 28.42 143 79.02 20.98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644 81.85 18.15 72.01 27.99 142 78.87 21.13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2,548 84.93 15.07 74.57 25.43 145 83.45 16.55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020 81.99 18.01 65.7 34.3 158 79.43 20.57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2,836 80.82 19.18 74.05 25.95 157 78.34 21.66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2,988 85.54 14.46 77.71 12.05 165 85.45 14.55 080902 软件工程 2,988 85.54 14.46 77.71 15.66 165 85.45 14.5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219 84.59 15.41 69.34 30.66 162.5 80.92 19.08 080706 信息工程 2,988 84.34 15.66 78.31 13.25 165 84.24 15.76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400 92 8 72 17.33 153 66.67 33.33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009 84.85 15.15 69.92 30.08 152 81.25 18.75 071201 统计学 2,852 82.05 17.95 72.37 0 155 79.35 20.65 071101 心理学 3,258 84.28 15.72 58.93 14.98 153 79.08 20.92 071002 生物技术 2,876 83.31 16.69 67.59 32.41 154 80.52 19.48 071001 生物科学 3,394 85.15 14.85 59.87 40.13 163.5 80.73 19.27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2,836 80.82 19.18 74.05 25.95 157 78.34 21.66 37 首都师范大学 学时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分数 其中 总数 其中 实习实训基地 必修课占 选修课占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比(%) 比(%) 占比(%) 占比(%) 总数 必修课 选修课 占比(%)占比(%) 070501 地理科学 4,064 86.61 13.39 54.33 20.87 172 80.23 19.77 070302 应用化学 2,980 83.89 16.11 63.79 36.11 157 80.89 19.11 070301 化学 3,744 85.47 14.53 57.26 15.81 171 80.12 19.88 070201 物理学 3,396 68.9 31.1 64.55 19.79 169 68.05 13.02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820 82.98 17.02 72.06 0 153 80.39 19.61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380 82.49 17.51 69.11 0 168.5 78.04 21.96 060107T 文化遗产 2,580 81.4 18.6 71.94 0 143 79.02 20.98 060103 考古学 2,618 81.05 18.95 72.35 0 146 78.77 21.23 060102 世界史 2,580 72.71 27.29 69.46 0 138 68.12 31.88 060101 历史学 2,925.333 77.94 22.06 65.09 0 147.333 72.62 27.38 050207 日语 3,252 80.32 19.68 95.57 0 178 80.9 19.1 050205 西班牙语 3,444 83.28 16.72 68.76 0 184 56.52 13.04 050204 法语 3,268 85.31 14.69 59.24 0 171 82.46 17.54 050203 德语 3,604 84.68 15.32 63.1 20.64 174.5 83.95 16.05 050202 俄语 3,396 78.33 21.67 100 0 176 76.14 23.86 050201 英语 3,754 81.67 18.33 92.81 0 161.5 74.61 16.1 050107T 秘书学 3,040 84.74 15.26 61.58 38.42 142 79.58 20.42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532 78.52 21.48 75.83 24.17 143 76.22 23.78 050102 汉语言 3,150 77.14 22.86 0 0 0 0 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114 82.79 17.21 70.13 29.87 160 79.06 20.94 040107 小学教育 3,408 79.34 20.66 56.16 18.91 170 74.12 25.88 040106 学前教育 3,424 85.05 14.95 63.55 0 154 79.22 20.78 040104 教育技术学 3,240 80.74 19.26 59.51 40.49 152 80.76 19.24 040101 教育学 2,724 77.68 22.32 69.31 30.69 145 73.79 26.21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3,392 83.02 16.98 61.32 24.17 153 76.47 23.53 030302 社会工作 2,564 81.28 18.72 68.64 31.36 136 77.94 22.06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2,388 86.6 13.4 72.86 27.14 135 77.78 22.22 030101K 法学 2,692 78.6 21.4 73.7 26.3 151 76.16 23.84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724 82.38 17.62 70.48 29.52 145 79.31 20.69 010101 哲学 2,644 77 23 71.41 28.59 142 73.24 26.76 3,065.759 80.15 19.85 67.13 15.47 154.43 76.49 21.25 全校校均 38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89%。 院(系) 文学院 历史学院 政法学院 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心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 承担本科 承担本科生 承担本科生 承担本科生 教授 副教授 生课程的 课程的教授 课程的副教 课程的副教 总人数 总人数 教授人数 比例(%) 授人数 授比例(%) 汉语言文学 32 21 66% 28 26 93% 秘书学 0 0 0% 2 2 100% 戏剧影视文学 0 0 0% 4 4 100% 汉语国际教育 2 2 100% 0 0 0% 文化产业管理 3 3 100% 4 4 100% 历史学 19 17 89% 9 8 89% 世界史 14 13 93% 5 5 100% 考古学 6 6 100% 3 3 100% 文化遗产 3 3 100% 5 5 100% 哲学 9 3 33% 7 7 100% 法学 4 3 75% 5 5 100% 社会工作 1 1 100% 9 8 89% 政治学与行政学 2 2 100% 7 7 100% 教育学 18 17 94% 25 24 96% 教育技术学 6 6 100% 12 11 92% 教师教育公共课 10 8 80% 19 13 68% 心理学 11 11 100% 15 15 100% 外国语学院 10 8 80% 43 43 100% 俄语 4 2 50% 9 9 100% 德语 1 0 0% 2 2 100% 法语 1 0 0% 2 2 100% 西班牙语 0 0 0% 2 1 50% 日语 2 1 50% 7 7 100% 思想政治教育 6 6 100% 6 6 100% 公共事业管理 1 1 100% 7 6 86% 劳动与社会保障 0 0 0% 7 7 1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1 1 100% 8 8 1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1 100% 5 5 100% 电子商务 2 2 100% 3 3 100% 39 首都师范大学 院(系) 专业 承担本科 承担本科生 承担本科生 承担本科生 教授 副教授 生课程的 课程的教授 课程的副教 课程的副教 总人数 总人数 教授人数 比例(%) 授人数 授比例(%) 音乐学 15 15 100% 26 24 92% 舞蹈学 2 2 100% 5 4 80% 录音艺术 1 1 100% 4 4 100% 美术学 5 5 100% 9 9 100% 绘画 10 10 100% 9 9 100% 视觉传达设计 2 2 100% 2 2 100% 环境设计 0 0 0% 3 3 100% 数字媒体 0 0 0% 3 3 100% 数学与应用数学 32 26 81% 20 19 95% 统计学 5 4 80% 6 6 100% 信息与计算科学 3 1 33% 13 12 92% 物理学 7 7 100% 16 15 9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7 7 100% 7 7 100% 化学 17 16 94% 17 17 100% 应用化学 17 16 94% 17 17 100% 生物科学 26 26 100% 28 28 100% 生物技术 26 26 100% 28 28 100% 地理科学 8 8 100% 19 19 100% 旅游管理 3 3 100% 6 6 1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 8 100% 19 19 100% 电子信息工程 6 6 100% 11 11 100% 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 13 11 85% 56 56 100% 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4 3 75% 27 24 89% 地理信息科学 17 17 100% 17 17 100% 遥感原理与方法 17 17 100% 17 17 100% 国际文化学院 汉语言 4 4 100% 25 25 100% 大学英语教研部 大英部公共课 0 0 0% 17 17 100% 体育教学研究部 体研部公共课 0 0 0% 10 10 100%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系 化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地信国际学院 40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58%。 院(系) 文学院 历史学院 政法学院 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心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 副教授承担 教授承担 教授承担本 副教授承担 本科生 本科生课程 的本科生 科生课程门 副教授 的本科生课 课程总 门次数的比 课程门次 次数的比例 总人数 程门次数 门次数 例(%) (%) 数 汉语言文学 85 45 53% 28 61 72% 秘书学 39 0 0% 2 11 28% 戏剧影视文学 42 0 0% 4 17 40% 汉语国际教育 46 4 9% 0 0 0% 文化产业管理 40 8 20% 4 15 38% 历史学 58 32.6875 56% 9 15.75 29% 世界史 54 28.205 52% 5 14.125 74% 考古学 22 9.83 45% 3 7.5 34% 文化遗产 19 5 26% 5 14.625 77% 哲学 16 5 31% 7 8 50% 法学 33 4 12% 5 8 24% 社会工作 42 4 10% 9 31 74% 政治学与行政学 30 2.5 8% 7 17 57% 教育学 52 23 44% 25 22 42% 教育技术学 59 15 25% 12 31 53% 教师教育公共课 20 9 45% 19 13 65% 心理学 88 18 20% 15 47 53% 英语 179 30 17% 43 88 49% 俄语 60 3 5% 9 34 57% 德语 67 0 0% 2 7 10% 法语 53 0 0% 2 6 11% 西班牙语 74 0 0% 2 9 12% 日语 71 1 1% 7 22 31% 思想政治教育 44 16 36% 6 22 50% 公共事业管理 26 3 12% 7 18 69% 劳动与社会保障 36 0 0% 7 26 72% 国际经济与贸易 38 3 8% 8 34 89%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4 2 4% 5 28 52% 电子商务 39 6 15% 3 18 46% 41 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 副教授承担 教授承担 教授承担本 副教授承担 本科生 本科生课程 的本科生 科生课程门 副教授 的本科生课 课程总 门次数的比 课程门次 次数的比例 总人数 程门次数 门次数 例(%) (%) 数 音乐学 641 83 13% 26 245 38% 舞蹈学 67 10 15% 5 33 49% 录音艺术 49 4 8% 4 33 67% 美术学 83 14 17% 9 39 47% 绘画 81 16 20% 9 30 37% 视觉传达设计 22 7 32% 2 11 50% 环境设计 25 0 0% 3 17 68% 数字媒体 26 0 0% 3 16 62% 数学与应用数学 99 51 52% 20 84 85% 统计学 59 4 7% 6 6 10% 信息与计算科学 65 1 2% 13 11 17% 物理学 34 10.4 31% 16 19.4 57%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41 5.8 14% 7 20.3 50% 化学 53 16 30% 17 30 57% 应用化学 53 16 30% 17 31 58% 生物科学 129 52 40% 28 74 57% 生物技术 129 52 40% 28 74 57% 地理科学 65 15 23% 19 46 71% 旅游管理 37 9 24% 6 26 7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5 14 12% 19 57 50% 电子信息工程 59 11 19% 11 23 39% 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 727 50 7% 56 319 44% 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246 8 3% 27 78.48 32% 地理信息科学 43 14.75 34% 17 16 37% 遥感原理与方法 43 14.75 34% 17 16 37% 国际文化学院 汉语言 214 10 5% 25 52 24% 大学英语教研部 大英部公共课 14 0 0% 17 11 79% 体育教学研究部 体研部公共课 359 0 0% 10 110 31% 院(系)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系 化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地信国际学院 19. 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使用情况参见附表 5。 42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96.85%,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见附表 6。 附表 6 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10101 哲学 15 15 10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45 42 93.33 030101K 法学 34 34 100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30 29 96.67 030302 社会工作 15 15 100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51 50 98.04 040101 教育学 22 22 100 040104 教育技术学 39 39 100 040106 学前教育 138 135 97.83 040107 小学教育 408 407 99.75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51 148 98.01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9 29 100 050107T 秘书学 41 41 100 050201 英语 165 162 98.18 050202 俄语 16 16 100 050203 德语 29 29 100 050204 法语 18 18 100 050205 西班牙语 21 21 100 050207 日语 45 44 97.78 060101 历史学 43 40 93.02 060102 世界史 29 29 100 060103 考古学 15 15 100 060107T 文化遗产 17 17 10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56 142 91.03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0 8 80 070201 物理学 91 86 94.51 070301 化学 79 78 98.73 070302 应用化学 35 33 94.29 070501 地理科学 40 40 100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32 32 100 071001 生物科学 72 72 100 43 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71002 生物技术 39 35 89.74 071101 心理学 31 28 90.32 071201 统计学 25 24 9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72 68 94.44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8 25 89.29 080706 信息工程 2 1 5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44 131 90.97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29 29 10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5 25 100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30 30 100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9 28 96.55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29 28 96.55 120801 电子商务 29 28 96.55 120901K 旅游管理 26 26 100 130202 音乐学 84 80 95.24 130205 舞蹈学 29 27 93.1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22 21 95.45 130308 录音艺术 15 14 93.33 130401 美术学 55 55 100 130402 绘画 35 33 94.29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5 15 100 130503 环境设计 17 15 88.24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17 17 100 2,758 2671 96.85 全校整体 21. 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 92.55%,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见附表 7。 附表 7 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4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10101 哲学 15 15 10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45 39 92.86 030101K 法学 34 34 100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30 28 96.55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30302 社会工作 15 15 100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51 48 96 040101 教育学 22 20 90.91 040104 教育技术学 39 39 100 040106 学前教育 138 117 86.67 040107 小学教育 408 371 91.15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51 140 94.59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9 29 100 050107T 秘书学 41 39 95.12 050201 英语 165 159 98.15 050202 俄语 16 15 93.75 050203 德语 29 29 100 050204 法语 18 18 100 050205 西班牙语 21 21 100 050207 日语 45 43 97.73 060101 历史学 43 37 92.5 060102 世界史 29 29 100 060103 考古学 15 14 93.33 060107T 文化遗产 17 16 94.12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56 126 88.73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0 5 62.5 070201 物理学 91 76 88.37 070301 化学 79 75 96.15 070302 应用化学 35 27 81.82 070501 地理科学 40 39 97.5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32 32 100 071001 生物科学 72 71 98.61 071002 生物技术 39 27 77.14 071101 心理学 31 25 89.29 071201 统计学 25 22 91.67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72 62 91.18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8 22 88 080706 信息工程 2 0 0 45 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44 110 83.97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29 26 89.66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5 25 100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30 29 96.67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9 26 92.86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29 27 96.43 120801 电子商务 29 26 92.86 120901K 旅游管理 26 25 96.15 130202 音乐学 84 75 93.75 130205 舞蹈学 29 19 70.37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22 20 95.24 130308 录音艺术 15 13 92.86 130401 美术学 55 54 98.18 130402 绘画 35 30 90.91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5 14 93.33 130503 环境设计 17 12 80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17 17 100 2,758 2472 92.55 全校整体 22. 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98.24%。 专业 总计 国内深造 出国(境) 率(%) 深造率(%) 签约率 (%) 灵活就业率 (%) 就业率 (%) 数学与应用数学 53 24.53% 20.75% 60.38% 39.62% 100.00%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86 25.58% 1.16% 88.37% 11.63% 100.00% 统计学 21 23.81% 14.29% 42.86% 57.14% 100.00% 信息与计算科学 8 12.50% 0.00% 37.50% 50.00% 87.50% 168 24.40% 8.93% 71.43% 27.98% 99.4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5 20.00% 12.00% 48.00% 52.00% 100.00% 物理学(师范) 86 43.02% 0.00% 69.77% 30.23% 100.00% 111 37.84% 2.70% 64.86% 35.14% 100.00% 化学(师范) 78 34.62% 3.85% 82.05% 19.23% 100.00% 应用化学 33 21.21% 3.03% 78.79% 21.21% 100.00% 111 30.63% 3.60% 81.08% 19.82% 100.00% 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汇总 物理系 物理系 汇总 化学系 化学系 汇总 46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 总计 国内深造 出国(境) 率(%) 深造率(%) 签约率 (%) 灵活就业率 (%) 就业率 (%) 生物技术 35 25.71% 11.43% 60.00% 40.00% 100.00% 生物科学 25 44.00% 0.00% 68.00% 32.00% 100.00% 生物科学(师范) 44 50.00% 6.82% 84.09% 15.91% 100.00% 104 40.38% 6.73% 72.12% 27.88% 100.00% 地理科学(师范) 40 25.00% 0.00% 70.00% 30.00% 100.00% 地理信息科学 28 35.71% 14.29% 71.43% 28.57% 100.00% 旅游管理 25 24.00% 8.00% 60.00% 40.00% 100.00% 遥感科学与技术 29 24.14% 6.90% 58.62% 41.38% 100.00% 122 27.05% 6.56% 65.57% 34.43% 100.00% 电子信息工程 68 20.59% 10.29% 61.76% 36.76% 98.5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1 24.69% 4.94% 50.62% 46.91% 97.5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51 13.73% 3.92% 66.67% 33.33% 100.00% 信息工程 1 0.00% 0.00% 0.00% 100.00% 100.00% 201 20.40% 6.47% 57.71% 40.80% 98.51% 汉语国际教育 29 31.03% 20.69% 62.07% 37.93% 100.00% 汉语言文学 42 26.19% 7.14% 42.86% 52.38% 95.24% 汉语言文学(师范) 95 17.89% 0.00% 67.37% 32.63% 100.00% 秘书学 41 17.07% 17.07% 53.66% 41.46% 95.12% 文化产业管理 30 13.33% 16.67% 43.33% 53.33% 96.67% 戏剧影视文学 21 9.52% 33.33% 71.43% 28.57% 100.00% 258 19.38% 10.85% 58.14% 39.92% 98.06% 考古学 15 33.33% 6.67% 53.33% 46.67% 100.00% 历史学(基地班) 13 53.85% 7.69% 61.54% 30.77% 92.31% 历史学(师范) 23 30.43% 4.35% 78.26% 21.74% 100.00% 历史学(文化遗产) 17 41.18% 5.88% 58.82% 41.18% 100.00% 世界史 27 37.04% 33.33% 77.78% 22.22% 100.00% 95 37.89% 13.68% 68.42% 30.53% 98.95% 法学 34 32.35% 8.82% 47.06% 52.94% 100.00% 社会工作 15 33.33% 6.67% 46.67% 53.33% 100.00% 哲学 15 53.33% 20.00% 80.00% 20.00% 100.00% 政治学与行政学 29 17.24% 6.90% 68.97% 31.03% 100.00% 93 31.18% 9.68% 59.14% 40.86% 100.00%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汇总 资源环境与 旅游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汇总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汇总 文学院 文学院 汇总 历史学院 历史学院 汇总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 汇总 47 首都师范大学 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专业 总计 国内深造 出国(境) 率(%) 深造率(%) 签约率 (%) 灵活就业率 (%) 就业率 (%) 德语 29 0.00% 31.03% 44.83% 55.17% 100.00% 俄语 16 37.50% 18.75% 56.25% 43.75% 100.00% 法语 18 11.11% 27.78% 44.44% 55.56% 100.00% 日语 44 11.36% 22.73% 43.18% 56.82% 100.00% 西班牙语 21 9.52% 42.86% 71.43% 28.57% 100.00% 英语 80 28.75% 26.25% 66.25% 33.75% 100.00% 英语(师范) 82 12.20% 17.07% 81.71% 18.29% 100.00% 290 16.55% 24.48% 63.45% 36.55% 100.00% 教育技术学 38 34.21% 10.53% 60.53% 39.47% 100.00% 教育学 22 31.82% 9.09% 72.73% 27.27% 100.00% 60 33.33% 10.00% 65.00% 35.00% 100.00% 28 17.86% 14.29% 60.71% 39.29% 100.00% 28 17.86% 14.29% 60.71% 39.29% 100.00% 电子商务 28 10.71% 17.86% 57.14% 42.86% 100.00% 公共事业管理 28 35.71% 17.86% 67.86% 32.14% 100.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42 11.90% 19.05% 47.62% 52.38% 100.00% 劳动与社会保障 28 10.71% 14.29% 60.71% 39.29% 100.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5 16.00% 0.00% 32.00% 68.00% 100.00% 151 16.56% 14.57% 52.98% 47.02% 100.00% 美术学(小学教育)(师范) 24 12.50% 0.00% 79.17% 20.83% 100.00% 外国语学院 汇总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汇总 心理学院 心理学 心理学院 汇总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汇总 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科学教育) (师范) 31 12.90% 0.00% 74.19% 25.81% 100.00% 小学教育(数学)(师范) 88 9.09% 2.27% 88.64% 11.36% 100.00%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 (师范) 29 6.90% 3.45% 75.86% 24.14% 100.00% 小学教育(英语)(师范) 40 5.00% 0.00% 85.00% 15.00% 100.00% 小学教育(中文)(师范) 172 7.56% 1.74% 86.05% 13.95% 100.00% 音乐学(小学教育)(师范) 23 4.35% 0.00% 73.91% 26.09% 100.00% 407 8.11% 1.47% 84.03% 15.97% 100.00% 135 7.41% 2.22% 83.70% 16.30% 100.00% 135 7.41% 2.22% 83.70% 16.30% 100.00% 初等教育学院 汇总 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 ( 师范 ) 学前教育学院 汇总 48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 总计 国内深造 出国(境) 率(%) 深造率(%) 签约率 (%) 灵活就业率 (%) 就业率 (%) 环境设计 15 33.33% 0.00% 60.00% 40.00% 100.00% 绘画(国画) 14 35.71% 0.00% 35.71% 64.29% 100.00% 绘画(油画) 19 15.79% 0.00% 26.32% 73.68% 100.00% 美术学(师范) 44 29.55% 0.00% 88.64% 11.36% 100.00% 美术学(艺术市场) 11 27.27% 9.09% 63.64% 36.36% 100.00% 视觉传达设计 15 33.33% 13.33% 60.00% 40.00% 100.00% 数字媒体艺术 17 17.65% 5.88% 58.82% 41.18% 100.00% 135 27.41% 2.96% 62.22% 37.78% 100.00% 录音艺术 14 14.29% 21.43% 42.86% 57.14% 100.00% 舞蹈学 27 7.41% 0.00% 22.22% 77.78% 100.00% 音乐学 35 28.57% 5.71% 48.57% 51.43% 100.00% 音乐学(师范) 45 26.67% 0.00% 84.44% 15.56% 100.00% 121 21.49% 4.13% 55.37% 44.63% 100.00% 50 34.00% 0.00% 76.00% 24.00% 100.00% 50 34.00% 0.00% 76.00% 24.00% 100.00% 地理信息科学 5 60.00% 20.00% 100.00% 0.00% 100.00% 汉语言文学 11 18.18% 27.27% 81.82% 18.18% 100.00% 历史学 3 66.67% 33.33% 100.00% 0.00% 100.00% 生物科学 3 0.00% 33.33% 33.33% 66.67% 100.00% 世界史 2 50.00% 0.00% 100.00% 0.00% 100.00%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33.33% 33.33% 66.67% 0.00% 66.67% 统计学 3 66.67% 33.33% 100.00% 0.00% 100.00% 燕都学院 汇总 30 36.67% 26.67% 83.33% 13.33% 96.67% 总计 2670 21.72% 8.58% 67.90% 31.69% 99.59% 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汇总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 汇总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 师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汇总 燕都学院 23. 体质测试达标率 86.4%,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见附表 8。 附表 8 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10101 哲学 38 31 81.58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46 111 76.03 030101K 法学 138 125 90.58 49 首都师范大学 50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135 96 71.11 030302 社会工作 111 72 64.86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186 147 79.03 040101 教育学 104 99 95.19 040104 教育技术学 203 192 94.58 040106 学前教育 960 671 69.9 050101 汉语言文学 562 519 92.35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89 81 91.01 050107T 秘书学 125 115 92 050201 英语 690 641 92.9 050202 俄语 75 60 80 050203 德语 109 106 97.25 050204 法语 79 73 92.41 050205 西班牙语 81 72 88.89 050207 日语 163 143 87.73 060101 历史学 222 199 89.64 060102 世界史 82 75 91.46 060103 考古学 67 57 85.07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413 392 94.92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69 146 86.39 070201 物理学 380 355 93.42 070301 化学 304 292 96.05 070302 应用化学 137 81 59.12 070501 地理科学 228 215 94.3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85 77 90.59 071001 生物科学 318 298 93.71 071002 生物技术 151 88 58.28 071101 心理学 112 97 86.61 071201 统计学 87 76 87.3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18 289 90.88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29 104 80.62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48 422 77.01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96 75 78.13 2018-2019 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1 104 93.69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126 117 92.86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84 76 90.48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00 92 92 120801 电子商务 113 103 91.15 120901K 旅游管理 103 89 86.41 130202 音乐学 315 286 90.79 130205 舞蹈学 115 109 94.78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91 81 89.01 130308 录音艺术 58 48 82.76 130401 美术学 348 320 91.95 130402 绘画 158 141 89.24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85 76 89.41 130503 环境设计 83 75 90.36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62 51 82.26 9,792 8,460 86.4 全校整体 5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