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pdf

CALL ME BABY-叫我宝贝7 页 1.389 MB下载文档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pdf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pdf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pdf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pdf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pdf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pdf
当前文档共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pdf

第 32 卷第 11 期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Vol. 32, No. 11 2011 年 11 月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 T. Nov. 2011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严效民, 胡汉辉 (东南大学 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 南京 210096) 摘要: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区域产业发展平台是一项重要工具。借鉴平台理论的思想, 分析政府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具体模式,认为政府建立的各种产业园区是一个平台主体,提供通用服务吸引各类经济 主体入驻,促使它们之间外部性的实现,并对外部性进行内部化;将政府由一个制定政策的外生变量,转变为需要专注 核心能力培育和知识创新的内生变量,以实现政府与产业的共同发展;最后通过苏州工业园区进行案例说明。 关键词: 平台理论;区域产业发展平台;政府能力与知识;苏州工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 F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0241(2011)11-0118-07 区域经济发展在我国地方政府的激励函数中占据 [1] 重要位置 。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和 1 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的平台特征 区域产业发展平台作为一类特殊的平台,既具 产业集群是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有平台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征。平台是一 本文将产业园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 科技园区和产业集 种现实或虚拟的场所,通过引导双方或者多方主体 群统称为区域产业发展平台。政府设立区域产业发展 进行交易,并从中收取适当的费用实现收益最大 平台, 组建专门管理机构提供服务, 制定和实施各种产 化。现实中的平台实际上不再是由上游供应商和下 业发展政策吸引企业入驻, 从而实现政府效用函数中 游需求者之间的交易关系所构成的单边市场,而是 的经济发展目标。关于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的文献, 主 由平台提供交易场所,两类或者多类用户通过平台 要分析政府产业政策体系、平台内不同类型经济主体 实现供需相互协调而构成的双边或者多边市场。平 的协同机制或者园区管理的不同模式, 且大都将政府 台的本质是提供一定功能的开放公用系统,向接入 视为一个外生变量进行处理。而现实中政府在支持区 平台的双边或者多边提供通用的服务。理论上,平 域产业发展上具有显著的投入和产出回报特点, 政府 台研究与非对称定价、网络外部性和平台间竞争密 的产业管理能力、 模式和结果各不相同, 政府管理能力 切相关[2]。 和区域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而目前已有文献 尚未对这一特征进行理论分析。 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的基本特征是为入驻的经济 主体提供统一和共用的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基础设 本文借鉴平台理论,将政府视为一个内生变量, 施服务,平台内经济主体通过相互协同和交易实现 通过分析平台建设—企业入驻—集聚外部性实现— 共同发展。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在吸引企业入驻、促 平台外部性内部化这一收益机制,阐述区域发展平 进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平台特征,下面 台运行的规律。 分别从非对称定价和平台接入、网络外部性、平台竞 收稿日期:2011-05-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政府部门的结构与运作研究” (70833002) 第一作者简介:严效民(1981-), 男, 山东临沂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产业金融。 第 11 期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119· 争等方面阐述产业园区的平台特征,并给出园区所 由于用户数量增加而产生的规模经济。平台外部性 具有的空间集聚性、复杂性和平台嵌套性等特殊性 可分为同边外部性和异边外部性。从竞争的角度而 质。 言,同一边的平台用户,尤其是买方用户互为竞争 1.1 非对称定价和平台接入 者,新卖方用户的加入给早先加入的卖方带来了威 平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如果一方对平台没有需 胁,具有负外部性;但是从平台成本分担的角度,新 求,则另一方的需求也会消失,平台必须解决双边接 加入用户也有益于先加入用户。异边用户外部性是 入的问题。平台为召集双边接入,首先通过向一方 买(卖)方用户接入给卖(买)方用户带来的价值增 群体提供低价接入,甚至通过负定价形成一方的规 加。平台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具有锁定效应,提高了 模,这样就鼓励了另外一方参与平台的积极性[3]。通 已接入用户的退出成本;这种外部性还会形成吸引 过这种逐个击破的策略,平台能够培养双边客户接 中心,吸引规模较小平台用户进行平台转移,具有自 入的兴趣,推动平台成功运行。由于平台接入各边 然垄断和先入优势的特征,新进入者很难与在位者 对平台的需求弹性不同,或者各边接入平台带来的 进行竞争。 外部性不同,平台通过对需求弹性较大或外部性较 产业园区作为一个平台,其外部性体现在区域 强的一边制定较低的价格,有助于平台整体利润的 品牌和空间集聚效应两个方面。产业园区通过吸引 最大化[4]。这种不对称的定价策略,会影响接入各边 相互协同的企业进入后,生产成本下降,质量提高和 的决策及平台竞争力。 产品创新在需求者一方形成共同信誉,吸引更多的 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同平台吸引各边接入的 买方前来购买,这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的发展。 逻辑完全一致。产业园区建设初期,为提高园区的 产业园区区域品牌的体现之一是专业市场的建立, 吸引力,园区经营方通过土地政策、税收减免、人才 体现了园区平台整体的外部性特征。区域品牌形成 政策等优惠措施为入驻企业制定低价策略。有三类 的基础是产业园区空间集聚效应的实现,这是园区 企业对产业园区的规模形成和网络效应的发挥具有 平台所特有的性质。入驻同一产业园区的企业,在 重要作用,是非对称定价的主要对象。一是园区建 地理上邻近,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 设早期入驻的企业,有助于推动园区尽快形成规模; 本;同类企业之间通过知识溢出和创新竞争,提高了 二是主导企业或者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和 所有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企业、研究机构和服务企 空间溢出效应;三是能够弥补园区产业链缺失环节 业之间通过价值网络的协同作用,推动整体效率提 的企业,促进园区产业关联效应的形成和放大。园 高。产业园区网络外部性和集聚效应的提高,同样 区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非对称定价策略,有助于园区 会形成吸引中心,集聚周围的生产要素加速向高效 尽快成形和快速发展,实现政府经济发展和税收增 率的园区平台集聚。所以地方政府总是期望通过非 加的最大化。 对称定价和先入策略建立起平台的规模优势和集聚 1.2 网络外部性与空间集聚效应 优势,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接入平台的各边用户的交易行为存在相互影 响,一边用户是否接入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另 1.3 园区平台复杂性和平台嵌套性 相对于市场中的商务型平台,政府搭建的产业 外一边是否也接入该平台,新接入用户更愿意选择 发展平台的复杂性要高。首先是主体的异质性,包 原来用户数量较多的平台。因为接入的用户越多, 括政府、政府设立的平台管理组织、企业、研究机构、 潜在的交易对象就越多,该平台对新接入用户的效 金融机构和其他服务机构等。其次是结构的层次 用就越大。这种效应之所以称其为网络外部性,是 性,政府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包含区域宏观经济发展 ·120· 第 11 期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环境,中观的产业发展特点,微观的各类经济主体。 再次是关系的非线性,园区平台所在区域、产业、企 生产企业 业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平台各边管产学研之间的 金融机构 科研机构 关系,具有因果循环关系和协同演化关系。最后是 服务企业 发展的动态性,产业平台的形态、功能以及企业之间 的关系都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演变,具有动态复 金融平台 杂性。平台的嵌套性就是复杂性的一个表现。对于 人才平台 科研平台 其他平台 区域产业发展基础性平台 图1 区域整体而言,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 区域产业发展平台总体框架 产品,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是基础 域产业发展平台服务对象包括企业、研究机构和服 性平台;政府为促进产业发展,设立产业园区平台; 务机构,需要资金、技术、知识和人才等多种资源,平 产业园区平台向企业提供服务,建立金融平台以便 台需要协调市场内部关系和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完 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交易,建立创新平台促进机构 善的设施和服务体系对提高平台效率至关重要。政 和企业进行研发,建立人才平台为人才供需提供服 府通常建立专门的区域产业平台管理机构对平台进 务,建立专业市场协调产品供需。这种在基础性平 行运营管理,如园区管委会。由于涉及对象的复杂 台上设立数个服务型平台的平台嵌套体系,为产业 性,平台成立公益性或商业性运营的特殊目的性质 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服务支持,也给政府带来了经济 公司,分别管理平台服务的重要领域业务,如主管土 增长和税收利益。 地开发公司、主管技术创新的公司及主管投融资管 图 1 展示了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的总体框架结 理的公司;每个公司在性质上是一个子平台,为总平 构。首先政府对区域产业发展平台进行规划,制定 台上各方提供专业服务。政府、平台管理体系和接 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成立专门组织进行平台硬 入平台的各类企业共同构成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系 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区域产业发展基础性 统。 平台。区域产业发展的复杂性要求平台在资金、人 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 才、技术创新和其他服务方面具有完备性,因此在基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各阶段关 础性平台上嵌套了各种服务性平台,即金融平台、人 键任务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吕政和张克俊(2006) 才平台、科研平台和其他平台。基础性平台和专业 认为,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经历了要素集聚、产业主 服务性平台通过服务质量吸引生产企业、金融机构、 导、创新突破、财富凝聚四个阶段 [5]。本文从平台理 科研机构和服务企业接入,促进接入的各类主体发 论出发,将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的阶段划分为平台规 挥网络外部性和集聚外部性,并将这种外部性进行 划建设阶段、各边接入阶段、协同发展阶段和转型升 内部化, 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平台建设的目标。 级阶段(见图 2)。 2 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的构建与发展阶段 平台规划建设阶段。由于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具 从静态角度而言,产业发展平台需要建立完善 有网络外部性和企业间规模效应,企业等经济主体 的通用服务体系。从上文分析看出,市场交易平台 必须预测哪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平台会得到广泛接 主要通过促进沟通和交易实现收益,政府产业发展 入。这种预测首先体现在对平台规划的要求上。规 平台通过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收益。产业发展平台通 划主体单位的级别越高,平台的级别越高,意味着政 过提供通用的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并从中获取税收 府投入到平台的资源越多,就越能吸引企业接入。 收入,需要努力吸引各类经济主体使用该平台。区 规划是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定位和筹划阶段,产业平 第 11 期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升级成功 ·121· 效应。部分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存在的问题是“集而 不群”, 未能实现平台的正网络外部性[6]。 协同 成功 产 业 发 展 平 台 规 模 平台转型升级阶段。区域产业发展平台进行转 升级失败 型升级受两个因素的驱动。首先是区域间产业发展 平台的竞争,提高本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其次是企 协同 失败 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激励。平台为保持竞争优 时间 规划期 接入期 图2 协同期 升级期 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生命周期 势,实现更高层次的外部性:一方面需要创新平台发 展模式,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推动企 业的升级与创新,提高在整个价值链分工中的地 台发展的路径依赖性决定了规划作为初始条件,具 位。部分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由于路径依赖,处于价 有重要影响作用。规划通过分析外部发展环境和竞 值链低端的锁定状态。 争环境的特征与趋势,结合区域内部资源条件,决定 平台类型和产业类型,并对平台服务体系和发展次 3 序进行可行性设计。规划的制定和公布还能起到向 生变量,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产业运行体系的 各边传递信号的作用,引导各方对平台发展形成较 能力和知识都是假定不变的。区域产业平台发展将 高的预期和接入激励。 政府视为内生变量,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与知 政府管理平台的能力培育与知识创新 以往关于政府产业政策的分析都将政府视为外 平台各边接入阶段。平台初步发展阶段的主要 识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学习和积累,具有动态性。区 任务是吸引尽量多的经济主体,形成规模成为首要 域产业发展平台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像企业一样 的任务。平台既需要企业接入,也需要大学、研究机 进行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区域间平台竞争的 构和服务性企业接入。为了在初期吸引各边接入, 优势。我国产业园区和高新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平台实行非对称定价,能否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取决 路径依赖、体制惯性、低端锁定、同质竞争等现象比 于接入方所带来的外部性大小。早期进入的企业, 较普遍[7];外部竞争环境变化和产业发展升级需要区 示范效应和外部效应明显的大型企业,能够补齐产 域产业发展平台的成长,这对政府和平台的能力提 业链环节的企业,是非对称定价的主要对象。平台 出了要求,具体包含推进知识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 通过税收、土地、租金等非对称定价,实现产业发展 进行管理创新。 要素类型的初步集聚。许多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在该 推进知识管理。政府扶持具体产业的发展,需 阶段未能完成各类要素的集聚,不能为进一步发展 要具有的相关知识包括具体产业环境知识、产业知 提供基础状态。 识、政府产业政策知识;除通用性知识外,政府还会 各边协同发展阶段。实现平台接入各方相互作 通过实践和积累形成本区域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独 用而产生的正外部性,是区域产业平台建设的重要 特知识与能力;政府还需要从外部学习和借鉴最佳 目标。政府认识到产业发展中存在外部性,采取措 产业实践知识和专家知识;通过对政府组织中显性 施推动这种外部性的实现,并将这种外部性进行内 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界定与应用,改善政府的服务流 部化。政府采取的行动包括:协助构建完整的产业 程 [8]。在平台发展的规划设计阶段、各边接入阶段、 链;搭建公共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和知识共享;推动 各边协同发展阶段和转型升级阶段,不同阶段对政 企业间建立价值网络和创新网络。该阶段的主要任 府知识的要求存在差异,平台管理者需要总结内部 务是实现管产学研等主体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和集聚 知识,并同平台外部组织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进行 ·122·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平台管理知识创新。 第 11 期 引企业和机构入驻的优惠政策体系,先后引入了三 提高服务质量。具体产业中企业的入驻和产业规 星、日立、富士通等工业企业,大中型银行机构和东 模的壮大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服务, 在面临其他区域 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形成了齐全的生产 竞争约束下,政府需要提供差异性的、具有优势的服 要素集聚。 务, 这要求对服务质量进行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是 各边协同阶段。园区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企业、 指政府产业政策满足产业发展的程度, 包括建立产业 研究机构、金融服务和创新研发等领域的集群发展, 阶段目标实现的保障体系、 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 并对 培育了液晶面板、集成电路、机械制造、软件及服务 这些结构进行操作使期望目标得以实现。 外包 4 个大型产业集群,构建了独墅湖科教区、国际 进行管理创新。平台提供的服务是所有企业生 科技园区、沙湖创投园区、金鸡湖金融商务区等发展 产的通用性投入,先进的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技 载体,形成了特色集群。园区管委会还建立了信息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平台管理创新可以建立新 共享平台,实现各类集群之间信息、知识和资金的互 的优势,为平台各主体发展提供动力。管理创新一 动。 方面要降低平台接入各边的交易成本,构建精简、高 二次创业阶段。2009 年正值园区成立 15 周年之 效和全面的服务体系,激发企业和科技人员入驻与 际,园区提出如下发展目标:进行二次创业和追赶世 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平台要同政府部门、科研机 界一流经济区,培育国际一流企业,集聚国际一流人 构、外部平台建立价值网络,并推动平台内部各类主 才;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跻 体之间价值网络的形成。 身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塑造国际一流开发区 4 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区 品牌;推动园区与产业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是地方政府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 4.2 平台体系 成功案例,连续多年在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园区基础性平台。在组织结构上,为了推进苏 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二名。苏州工业园区是中 州工业园区的顺利发展,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 国、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连续多年实现经济 事会,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和负责日常联络工作的 高速增长,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为 1 330 亿元。苏州 联络机构;在目标规划、管理授权、政策扶持等重大 工业园区具有鲜明的平台特征,对其进行分析有助 问题上给予直接指导和具体帮助,并明确“凡是符合 于加深对区域产业发展平台运行机制的理解。 改革方向的可在园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园 4.1 发展阶段 区试行”,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发 方互派专家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 改善政府服务流程,推行亲商文化。 规划建设阶段。1995 年园区开发之初,中、新双 展环境;在公共服务上,按照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验,共同制定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园区发展总 服务性平台体系。为发挥专业分工与协同效 体规划,编制实施了 300 多项专业规划,协调布局了 应,园区在重要领域成立专门企业进行开发和管 工业、交通、商贸、居住、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确立 理。企业按照平台运行特点,提供通用服务吸引企 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 业和机构接入,并推动各类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产业 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保障园区发展的高 集群。如教育发展投资公司管理的独墅湖科教区, 起点。 中新创投公司管理的沙湖创投产业园,园区科技发 平台接入阶段。自园区成立后,根据“不特有 展公司管理的国际科技园区,园区物流中心管理的 特,比特更特”的政策导向,苏州工业园区制定了吸 第三方物流中心,都已经形成了知识创新集群、创投 第 11 期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产业集群、创意产业集群和物流产业集群。 ·123· 要素,尤其是金融、知识和体制等高级管理要素,实 平台协同体制。在基础平台与服务平台之间, 行“亲商”服务文化。在体制创新方面,园区实行与 园区管理机构制定了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 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的“园区+主银行”模式,提高了资 策,以股权关系和行政管理机制,统一协调各服务平 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效率;建立园区控股 台之间的关系。在服务平台上,平台管理者通过建 的企业体系,分别在基建、金融、教育、科技、物流等 立协会和创造共同交流空间,促进接入各边形成交 关键领域成立平台型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撑;园 流信息和知识的社会网络;如独墅湖高教区的十多 区还同南通和宿迁成立了苏通产业园区和苏宿工业 家高校研究院,都是开放式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利用 园区,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为园 知识资源。各服务平台所支持的产业集群之间存在 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互补关系,如创意产业集群需要创投产业集群的资 5 金支持,在各个服务平台之间除存在直接关联外,园 结 语 地方政府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在于获取收益,收 区管理部门还成立专门的信息服务部门,在各产业 益并非直接来自政府向企业销售服务,而是通过服 集群之间建立联系,推动园区成为集群的集群,具体 务供给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然后从中通过税收这 见图 3。 种间接的方式加以实现。区域产业发展平台有多个 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各类经济主体能够通过相互 园区产业发展 基础性平台 协调而产生正外部性,平台的存在能更有效地推动 创投 产业集群 物流 产业集群 创投产业平台 物流产业平台 这种外部性的实现并加以内部化。这种方式极具典 型的平台理论性质,因此可以将政府的产业政策和 产业园区等视为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区域产业发展 生产性 产业集群 平台既具有非对称定价、多边接入、网络外部性,也 创意 产业集群 知识 创新集群 创意产业平台 教育产业平台 具有自身特殊性,如因空间特征而产生的产业集聚 特征、因参与主体数量和结构层次众多而产生的复 杂性,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可以借鉴平台经营的方式 图3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平台结构 4.3 园区的知识学习与创新 进行管理。本文还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平台的要求 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另一个重点是将政府从一个外 在政府知识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建立的目的之 生变量转换为内生变量,认为政府的能力和知识具 一在于学习新加坡经济管理的经验,知识交流和创 有重要作用,随着平台和产业的发展共同演化,因此 新在园区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园区每年都派 需要政府和平台管理者在知识创新、体制创新和流 管理层到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进行交流,学习管理 程再造方面进行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这将为政府 模式和经验;园区建立国内外专家人才库,利用外部 进行城市经营与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可 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智力资源为园区管理提供知识支 以更加科学和高效地实现区域产业发展。 持;园区在管理模式和知识能力方面的创新通过接 本文从政府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而提供经济性 待考察和交流的方式进行转移,为其他区域的产业 公共产品出发,提取服务提供与收益回报这一经济 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服务创新方面,园区对政府服 角度,发现区域产业发展平台的理论意义,并不否认 务流程进行改进,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高社会福利的基本职能。进一 服务体系方面,建立和引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 步研究需要将重心从平台发展转移到平台经营者上 ·124· 第 11 期 基于平台理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分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面,分析其平台产业管理能力的培养,相关知识的管 理和创新。平台提供服务的差异化,区域间平台竞 争及企业根据产业链环节技术特征的不同,在不同 类型的区域发展平台上进行多属性接入,也是需要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markets[J]. 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3,1:990-1029 [5] 吕政, 张克俊.国家高新区阶段转换的界面障碍及破解思路 [J].中国工业经济, 2006(2):5-12 [6] 赵延东, 张文霞.集群还是堆积: 对地方工业园区建设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徐风华,王俊杰. “十一五” 规划指标体系更新与地方政府绩效 考核改进[J].中国工业经济,2006(7): 5-12 [2] 徐晋.平台经济学:平台竞争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 Rochet J C, Tirole J. Platfor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3] Gawer A, Cusumano M A. Platform leadership[M]. Boston: [J].中国工业经济, 2008(1):131-138 [7] 江飞涛,李晓萍.直接干预市场与限制竞争:中国产业政策 的取向与根本缺陷[J].中国工业经济, 2010(9):26-36 [8] 杨煜, 胡汉辉, 费钟琳.知识视角的政府流程再造实践研究[J]. 情报杂志,2011(4):89-94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2 (责任编辑 徐 惠) Analysis on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tform Based on Platform Theories: With Suzhou Industrial Park as an Example YAN Xiaomin, HU Hanhui (Group Economics an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Research Center,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 Abstract: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tfo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 just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transforming. This article, based on platform theory, analyzes a specific pattern of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holds that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parks are a platform to attract economic agents to investment and internalize their externalities through supplying ser⁃ vices. Instead of viewing government as an exogenous variable, this article handles government as an endogenous variable which should focus on core capacities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to realize mutual growth of industries and governmen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s analyzed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se arguments. This article is supposed to be helpful in making of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Key words: platform theories;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tform; government capacity and knowledg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