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pdf

G. dragon°7 页 679.849 KB下载文档
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pdf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pdf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pdf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pdf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pdf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pdf
当前文档共7页 2.88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pdf

世界百年变局背景下 来华留学教育“润心育人”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成果总结 一、成果要解决的问题.............................................................................................................1 1.来华留学教育的育人对象.............................................................................................1 2.来华留学教育的育人主体.............................................................................................1 3.来华留学教育的资源配置.............................................................................................1 4.来华留学教育的育人内容.............................................................................................1 5.来华留学教育的育人手段.............................................................................................1 6.中华文化传播与实践平台.............................................................................................1 二、国家的需要: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的使命.................................................................... 1 1.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需要.................................................................................2 2.国际中文人才培养的新需求.........................................................................................2 3.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2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首都师范大学的做法............................................................ 2 1.应对育人对象方面的新变化,深耕重点人群,服务大国外交................................ 2 2.面对育人主体本土化的趋势,牢记首师姓“师”,服务本土师资........................ 3 3.为不断提升育人资源的品质,依托重大成果,孳养一流资源................................ 3 4.为将中国方案融入育人内容,依托重大基地,产出特色成果................................ 3 5.为提升在线教学的育人质量,用好智慧平台,研发在线标准................................ 3 6.面对孔院育人平台传播困境,推动智慧转型,实现特色发展................................ 3 四、成果取得的原因:首都师范大学的经验........................................................................ 4 1.紧抓主要矛盾,深耕重点人群.....................................................................................4 2.依托一流学科,依靠重大成果.....................................................................................4 3.融入新文科理念,关注智慧育人.................................................................................4 4.方式润物无声,过程三全育人.....................................................................................5 五、成果的推广效果: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成效........................................................ 5 1.服务大国外交成效显著................................................................................................. 5 2.培养本土教师质量突出................................................................................................. 5 3.重大成果支撑资源丰富................................................................................................. 5 4.当代中国文明巧妙融入................................................................................................. 5 5.在线教学智慧育人互补................................................................................................. 6 6.孔院发展转型创新思路................................................................................................. 6 六、首都师范大学经验的可推广性........................................................................................ 6 一、成果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于来华留学教育和以此为基础的中华文化的国际 传播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这表现在: 1.来华留学教育的育人对象 “一带一路”国家汉语热方兴未艾但欧美国家变数骤增, 如何抓住主要矛盾,提升育人质量值得思考。 2.来华留学教育的育人主体 汉语已经纳入 70 余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但本土汉语师 资规模亟需扩大,综合素养亟待提升。 3.来华留学教育的资源配置 国内的来华留学教育不缺教学经验和素养,但教研结合能 力不足,教学资源重复叠置、缺少精品。 4.来华留学教育的育人内容 当代中国治理方案和治理成效魅力日显,但教学中过于关 注语言技能教学和传统文化,而未能有效融入当代中国文明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5.来华留学教育的育人手段 线上教学全面实施但是效果如何保障,如何将智慧化研究 成果融入来华留学教育,在线教学作为技能是否也需要有统一的标准都值得思考。 6.中华文化传播与实践平台 孔子学院虽然已经完成转隶,但是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 局持续动态调整的情况下,在海外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阻碍,文化传播困难重重。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更影响到了以此为基础的中 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本成果着力系统性解决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 1 二、国家的需要: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的使命 1.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需要 2021 年 5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三次 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 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 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结合习 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给留学生的多封回信,我们认为,来华留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亟需在 文化传播方面加强顶层设计。 2.国际中文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在来华留学教育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国家对于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 新的要求和思路,这突出体现在 2019 年孙春兰副总理在来华留学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 下简称“《讲话》”)以及《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中。《讲话》和《意见》对于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进 行了宏观擘画,提出了新的方向和重要指导。 3.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系统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 筑育人新格局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在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来华留学教育和核心任 务也是育人,所育之人是通过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积极传播中国的语言、文化等方式,为中 国的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舆论氛围,与中国一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 量。 与面向中国学生的课程思政建设不同的是,面向留学生,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治理方案、治理成效;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式应 该坚持润物无声,润心育人。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首都师范大学的做法 坚持问题意识,坚持“润心育人”(“润心启智”“以文育人”)理念,发挥综合学科 优势,构建两个“服务”、两个“重大”、两种“智慧”的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格局。 1.应对育人对象方面的新变化,深耕重点人群,服务大国外交 以润物无声、文化浸润的方式,通过联合培养、共建实践基地等形式,培养俄、美、英、 2 德、意等西方国家,日、韩等亚太邻国,东南亚、中亚、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非洲国 家,新建交/复交国家外交官、武官、高层文化交流官员以及其他各类中文人才。 2.面对育人主体本土化的趋势,牢记首师姓“师”,服务本土师资 习近平总书记说“首师大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北京市委蔡奇书记指示“首师大姓‘师’ ”。 依托教育学科优势,中国语言文学等五个 A 类学科,充分发挥来华留学教育教学和实践优势, 针对海外学习者低龄化特点,培养本土汉语骨干教师,长期开展国别化的线上线下本土汉语 师资培训,关注培训中的文化融入,让更具文化传播力的本土教师讲好中国故事。 3.为不断提升育人资源的品质,依托重大成果,孳养一流资源 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 项)、国家语委重大项目(2 项)以及国家社科和北京社科重 点项目为支撑,基本都直接关乎中华文化传播,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反哺教学,培育国家 “十三五”规划教材 1 部、国家级精品教学资源 1 套,23 部教材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 4.为将中国方案融入育人内容,依托重大基地,产出特色成果 用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中文等 3 个)、全国语言文字广基地、教育部来 华留学示范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华文教育基地以及与宋庆龄基金 会、越南、印尼教育机构共建海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开设百名大使谈外交课程,挖掘首都文 化资源,引导学生感知当代中国文明,产出系列“润心育人”成果,学生屡获省部级大奖, 出版多部知华友华文集等。 5.为提升在线教学的育人质量,用好智慧平台,研发在线标准 着力推进人工智能等当代中国科技成果与育人的结合。语言智能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如中 文作文智慧批改系统、HSK 智能分级研究成果运用到来华留学教育实践;承担汉考国际重大 课题,研发中文在线教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6.面对孔院育人平台传播困境,推动智慧转型,实现特色发展 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在共建孔院因政治因素被关闭的情况下,发挥国际交流经验和智慧, 筹建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保留文化传播阵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一院一品一特色”, 孔院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3 四、成果取得的原因:首都师范大学的经验 1.紧抓主要矛盾,深耕重点人群 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系统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坚持深耕重点人 群。在解决因教学对象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时,牢牢抓住国家战略急需这一主旨;在解决教 学主体变化问题时,坚持“首师大姓‘师’”不动摇;为培育优质教学资源,紧紧抓住“重 大”支撑不放手;在应对教学手段革新挑战时,既重视智慧育人又高度关注制定标准;在解 决孔院发展遇阻的问题上,密切围绕“转”字做文章。 2.依托一流学科,依靠重大成果 紧紧依靠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优势,以“双一流”数学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 学、马克思主义等 5 个 A 类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等 23 个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以及 一批国家级语言文化传承、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 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为支撑,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教研融合发展”的 办学思路,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育人质量。 3.融入新文科理念,关注智慧育人 积极将人工智能、5G 等科学技术前沿成果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增进留学生对于当代 中国文明成果的了解和认知,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办学水平。在大 范围推进在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强化在线教学质量监督,引入智慧教学系统和国际中文教 育云平台,推动在线教学课程制作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教师在线教 4 学需求和现状,研发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技能职业标准,助力教师在线教学提质增效。 4.方式润物无声,过程三全育人 清晰把握来华留学教育的特点,通过系统性的“润心”实践,实现让留学生“心润”的 结果和“育人”的目的。紧紧抓住教师“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文化 实践、平台传播“多渠道”,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润心育人”的格局,育人中努力 做到:坚持从点滴做起,不大水漫灌;坚持直达心灵,不隔靴搔痒;坚持久久为功,不急功 近利;坚持全程育人,不星星点点。 五、成果的推广效果: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成效 首都师范大学系统推进两个“服务”、两个“重大”、两种“智慧”的教学改革创新 实践,“润心育人”成效显著。 1.服务大国外交成效显著 重点关注美、俄、英、德、意等西方国家,日、韩等重要邻国,“一带一路”国家,非 洲国家,与中国新建交或复交国家。通过联合培养、建设实践基地、开发国别化培养项目等 方式,培养本科生 2000 余人,培训 6000 余人次;培训美国驻亚太地区武官近 60 名;日本 首相岸田文雄到校访问并高度评价留学生培养质量;培养多米尼克、南非等国政要子女多人; 毕业生 1 人担任英国文化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对外友好城市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培训高级 官员和专家学者 350 多人;为萨尔瓦多、所罗门群岛等新近建交、复交国家培养近 20 名留 学生,受到学生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高度认可。 2.培养本土教师质量突出 培养本土汉语教师 300 余人;1 人荣获全国汉语教学大赛一等奖第 1 名,4 人晋级 8 强; 1 人作文入选新华社《“一带一路”100 个全球故事》;培训本土教师 2000 余人,25000 余 人次,举办 53 场公益培训讲座,《人民日报》(海外版)、印尼《国际日报》等进行了详 细报道。 3.重大成果支撑资源丰富 近五年获国家级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3 项、国家级重点项目 1 项,省部级重大项目 2 项, 省部级重点 4 项。15 项成果被司局级以上部门采纳;1 项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成 果要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 29 项,教学获奖 26 人次;1 门课程入选“十三五”国家 级教材、1 门列入国家级精品教学资源;23 门教材获评国家级教材建设奖。 4.当代中国文明巧妙融入 形成“润心育人”案例集 1 部,学生获省部级奖励 70 余项,4 人获评“十大汉语之星”, 5 4 人获北京市征文比赛一等奖。出版留学生文集 2 部;俄罗斯、法国、伊朗等留学生利用自 媒体传播中国文化;央视新闻报道日本留学生抗疫事迹。 5.在线教学智慧育人互补 在线教学评估优秀率连续四个学期超 85%,满分率超 40%;中文作文智能批改系统和 HSK 智能分级研究成果惠及 500 余名本科生;获批“国际中文教育在线教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 证书研究”委托课题。 6.孔院发展转型创新思路 5 所孔院、2 所独立孔子课堂、1 个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累计服务 80 万人次,9 次荣获 全国先进称号,学生获奖近 20 人次;孔院发展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汪洋为孔子课堂 揭牌,王岐山出席孔子课堂签约仪式;成立孔子课堂联调办公室代替被关孔院;转变孔院发 展模式,融入社区,融入校园,坚持“一院一品一特色”。 六、首都师范大学经验的可推广性 本成果曾以“润心育人”为主题提交相关主管部门,得到高度认可并建议进行经验推广。 成果的推广性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面向师范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 和培训工作。本土汉语教师在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面向北京高校,可以充分挖掘北京作为“四个中心”的丰富资源,系统推动第二课堂建 设,让学生更加了解当代中国文明和中国社会。 面向来华留学,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坚持“润心育人”。理念,针 对性地解决来华留学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