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改革开放的四十年.pdf
我走过改革开放的四十年 复旦生命科学学院 陈永青 我今年 79 岁,从 1978 年到 2018 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年”,39 岁走到了 79 岁。这四十年我没离开过复旦,地地道道的老复旦人。 一、 欢欣鼓舞迎来科学的春天 1963 年,我从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毕业留校。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是党和国家逐步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开辟了社会主 义新时期的重要阶段。 1978 年,我 39 岁。那年的 3 月 18 日至 31 日,全国科学大会在 北京隆重举行。科学的春天到来了!高校与科学院的广大师生和科技 工作者,兴奋无比,欢呼雀跃,我们的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正 如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发言中所说:“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一 条千真万确的真理,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他 这番话,真切地抒发我的心声! 乘着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后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时任复旦大 学副校长,享誉国际声誉的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在复旦举办国内第 一个高规格的“全国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讲习班”,他担任主任。邀 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邦纳教授一行来复旦讲学,来自全国著名的生物 学、遗传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学员超过 250 人参加。这是改革开 放后开启的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新航程。我荣幸地在这个讲学班中 担任助教,为创建分子生物学的先进实验室贡献微薄之力。 在改革开放的头几年,小平同志大胆提出要把留学生尽快地派出 去,努力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学到手,进一步加快建设的步伐。 二、 满怀豪情,我踏上公派留学的大道 1980 年,为加速推进我国的教育、科技事业。国家通过考试选 拔,派遣一大批优秀的学子到美国和欧洲留学。我被选送去法国第七 大学莫诺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进修,那时我 42 岁。人已到中年,可激 情满满,这是我把自身的价值在与党和国家事业融合中发挥最大化的 难得机会。当时,教育部在全国著名高校中公派 26 人(复旦一名是 我)踏上赴欧洲留学。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立誓要学成回国,报效 祖国。我在法国两年中,我校苏步青、谢希德两任校长分别于 1982 年和 1983 年来到巴黎。我有幸参加使馆教学处的接待工作,与老校 长合影,聆听他们对留学生的教诲,这些美好的记忆都存在我的相册 中。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最高兴的莫过于自己的校长近距离对自己的 谆谆教导和关照,在这两年中我夜以继日地学习和完成研究工作,为 母校争了光。 三、 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见证着一流大学的建设 2014 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对师生讲话中 说:“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 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他 说:“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 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 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 国大地办大学。” 习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说: “教育强则国家 强” ,在 2017 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 的基础工程。”并号召我们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身在高校,虽已退休多 年,但仍十分关切复旦大学创“双一流”,加速推进一流大学的前进 步伐。 我坚信在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思想中,扎根中国大地,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立身于立德树人之 本,培养一流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壮大科技新人才摇篮;培植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培养造就一流教师队伍,坚 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等诸方面会作出重大成绩, 一定不会辜负习总书记的期望,复旦大有希望,也是老复旦人的殷切 期望。 我走过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真的感受到了“改革在身边,开放在 眼前。” 2018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