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21版-班级管理学大纲.pdf
班级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Class Management 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1020103C 先修课程 动物学、植物学、无机及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心 理学等课程。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总 学 时 16 学 分 1 讲 16 实 践 0 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班级管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是形成教师职业技能的一门重要 课程之一。课程教学任务是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 和方法技能,掌握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教育活动的工作规律和方法原则,培养学生热爱班主任 工作的优秀品质和具有中学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生 进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技能。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班级管理观念,熟悉了解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掌握班级管 理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班级管理实践技巧。 2.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掌握中学生生理、心 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以及引领学生成长发展 的能力。 3.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与日常工作管理的策略与技能,了解不同类别学生及群体的教 育方法与策略,掌握班级活动的组织方式与方法,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心理辅导 技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课程目标 1:理解并掌握科学班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以及班 主任工作意义的认识,形成正确、积极的教育观、学生观,提升学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培 育热忠教育事业、热心班级管理工作、热爱班级学生职业自豪感。 课程目标 2:形成优秀班主任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科 学管理能力等,了解并掌握中小学生班级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依据教育 目标、班级实际、学生特点,开展班级日常事务及优秀班集体建设创建活动等。 课程目标 3:掌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书育人规律,根据学 生发展需要开展个性化教育辅导、校园及班级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班级管理活动,家 校共育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师德规范 (M)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教育情怀 (M) 班级指导 (H) 毕业要求指标点 1.2 [师德准则]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理 解和准确把握相关教育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 将教育方针政策融入教学中。 1.3 [职业理想] 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 操,秉承“明德”校训,努力提升自身师德修养,立志成为“四 有”好老师。 2.2 [职业情感] 熟悉所学人文思想中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训练,使之具备应有的科学精神;在教师 教育课程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感受生物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用心从教,重视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爱学生全面发展,立志 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5.1 [育德意识] 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引导 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发展;与学生建立良好师 生关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5.2 [管理实践]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与日常工作管理的策略 与技能,掌握班级活动的组织方式与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担 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能针对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 用心理辅导技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 积极有效的体验。 课程目标 3 综合育人 (H) 沟通合作 (M) 6.1 [育人规律]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 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树 立育人为本的理念。 6.3 [育人实践] 了解中学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 方法,能够有效组织开展融入生命科学和新时代思政内容的主 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具有整合生物学科教育、文化建设、 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进行综合育人的初步体验。 8.2 [交流沟通] 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 作的方式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中学生、家长、同事等进 行有效倾听、有效表达,具有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和 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学时分配 模块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二章 教学方法 讲 授 支撑 课程目标 课堂讨论 与延伸等 小 计 讲授法、案例法、 1.5 自主学习法 0.5 2 班主任和学生 讲授法、案例法、 1.5 自主学习法 0.5 第三章 班集体建设 讲授法、案例法、 1.5 自主学习法 0.5 第四章 班级日常工作管理 讲授法、案例法、 1.5 自主学习法 0.5 第五章 个别教育 讲授法、案例法、 1.5 自主学习法 0.5 第六章 非正式群体教育、 偶发事件的处理 讲授法、案例法、 1.5 自主学习法 0.5 2 课程目标 1-3 第七章 班级活动 讲授法、案例法、 1.5 自主学习法 0.5 2 课程目标 1-3 第八章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讲授法、案例法、 1.5 自主学习法 0.5 2 2 2 2 2 课程目标 1-3 课程目标 1-3 课程目标 1-3 课程目标 1-3 课程目标 1-3 课程目标 1-3 学习内容: 第一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级的内涵、班级的基本特征、班级制度的历史沿革;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的产 生与发展、班级管理的任务、班级管理的内容。 重点:班级管理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难点: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章 班主任和学生 班主任的职业角色和作用。班主任的职业素质。班主任了解班级和学生的方法。学生的 本质特点与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双重角色与对班级管理的适应。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 自理作用。 重点:班主任的职业素质、班主任了解班级和学生的方法。 难点:班主任了解班级和学生的方法、学生的本质特点与身心发展特点。 第三章 班集体建设 班集体的内涵、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班集体形成的标志。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 的建设策略。 重点: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内容、优化班集体建设的能力训练。 难点:优化班集体建设的能力训练。 第四章 班级日常工作管理 班主任日常工作管理的涵义、内容。班级日常工作管理中的评价工作。班主任工作计划 的制订与实施。班主任工作总结的内涵、意义、结构。 重点: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内容,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难点:班级日常工作管理中的评价工作。 第五章 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的概念、作用。优秀生的心理偏差与教育策略。中等生的特征表现、成因、教 育策略。后进生的成因、教育策略。 重点: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难点: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第六章 非正式群体教育、偶发事件处理 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特点、种类。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功能。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 略。 偶发事件的概念、特点、类型。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方法、注意事项。 重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难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策略、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 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内涵、意义。班级活动的类型。班级活动的实施途径。 重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难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第八章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主要内容。当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班级心理健 康教育的途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一般过程。班级 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重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的一般过程。 难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五、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 本课程始终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我 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为辅。鼓励学生通 过网络及图书资料检索,结合自身学业生涯中班主任管理的实践案例,进行体悟学习。 2. 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双方 良好互动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 3. 组织学生观摩、搜集优秀班主任管理案例,分析其中蕴含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内 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 4. 采用案例式教学,结合班级管理实际,进行班级管理经验与教训的分析,引导学生 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一)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班级的内涵、班级的基本特征、 课后作业 课程目标 1:理解并掌握科学班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增 班级制度的历史沿革;班级管理 强学生对教师职业以及班主任工作意义的认识,形成正确、积 的概念、班级管理的产生与发 课堂笔记 极的教育观、学生观,提升学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培育热忠 展、班级管理的任务、班级管理 教育事业、热心班级管理工作、热爱班级学生职业自豪感。 的内容;班主任的职业角色和作 期末成绩 用。 班主任的职业素质、班主任了解 课后作业 班级和学生的方法;班集体的内 课程目标 2:形成优秀班主任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 涵、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班集 课堂笔记 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科学管理能力等,了解并掌握中小学生 体形成的标志。班集体的教育功 班级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依据教育目标、 能。班集体的建设策略;班主任 班级实际、学生特点,开展班级日常事务及优秀班集体建设创 日常工作管理的涵义、内容、评 建活动等。 期末成绩 价工作、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 施、工作总结的内涵、意义、结 构。 学生的本质特点与身心发展特 出勤 点;个别教育的概念、作用。优 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成因及 课堂笔记 教育策略;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特点、种类、形成原因、功能及 课程目标 3:掌握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以 教育策略;偶发事件的概念、特 及教书育人规律,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开展个性化教育辅导、校 点、类型、处理原则、方法、注 园及班级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班级管理活动,家校共育 意事项;班级活动的内涵、意义、 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类型、实施途径;班级心理健康 期末成绩 教育的概念、主要内容、面临的 问题。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 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及实施的一般过程等。 (二)评定方法 1. 成绩评定 考查课程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 30%;其中包括考 勤(30%)、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40%),;“2”指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 50%、20%,其中论文成绩不低于 50 分,低于 50 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2. 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过程性考核 平时成绩 (满分100) (30%) 课程目标 2 出勤(10%) 课程目标 3 10 课堂笔记(45%)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 45 分 课后作业(45%)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 45 分 10 100 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 终结性考核 期末成绩 (满分100) (70%) 课程达成度 课程目标 1 闭卷考试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度以分目标最小值确定) (三)评分标准 1. 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能深刻理解并 准确掌握科学 班级管理的理 论和实践意 义,对教师职 业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的认 识深刻富有见 地。 能比较深刻理 解并掌握科学 班级管理的理 论和实践意 义,对教师职 业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的认 识比较深刻且 有见地。 能理解并掌握 科学班级管理 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对教师职 业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的认 识有一定的见 地。 课程目标 2 能准确掌握班 主任的素质、 班集体建设策 略及班级日常 管理工作的内 容及重点,能 密切联系实 能比 较准 确掌 握班 主任 的素 质、 班集 体建 设策 略及 班级 日常 管理 工作 的内容及重 点, 能联 系实 能掌握班主任 的素质、班集体 建设策略及班 级日常管理工 作的内容及重 点,能联系一定 的实际论证班 对科学班级 管理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有一定的认 识与理解, 对教师职业 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有 一定的认 识。 掌握班主任 的素质、班 集体建设策 略及班级日 常管理工作 的内容及重 点,不能联 不能理解并掌 握科学班级管 理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对教师 职业以及班主 任工作意义的 认识不足。 不能掌握班主 任的素质、班集 体建设策略及 班级日常管理 工作的内容及 重点,不能联系 实际论证班级 际,科学客观 论证班级管理 相关问题。 课程目标 3 准确掌握学生 的发展特点及 规律,熟悉掌 握个别教育、 非正式群体教 育、班级活动 及心理健康教 育的策略及原 则。 际, 比较 科学 客观 论证 班级 管理相关问 题。 比较 准确 掌握 学生 的发 展特 点及 规律 ,比 较熟 悉掌 握个 别教 育、 非正 式群 体教 育、 班级 活动 及心 理健 康教 育的 策略及原则。 级管理相关问 题。 比较准确掌握 一定的学生的 发展特点及规 律,比较熟悉掌 握一定的个别 教育、非正式群 体教育、班级活 动及心理健康 教育的策略及 原则。 系实际论证 班级管理相 关问题。 管理相关问题。 掌握一定的 学生发展特 点及规律, 掌握一定的 个别教育、 非正式群体 教育、班级 活动及心理 健康教育的 策 略 及 原 则。 不能掌握学生 的发展特点及 规律,不能掌握 个别教育、非正 式群体教育、班 级活动及心理 健康教育的策 略及原则。 2.出勤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3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学习态度较端 正,有迟到早 退现象,遇事 请假次数不超 过 10 次,无故 不到现象超过 3 次但不超过 5 次。 学习态度不端 正,不能按时 上课,经常迟 到早退,遇事 请假次数超过 10 次,无故不 到次数较多。 学 习 态 度 端 学 习 态 度 端 学习态度较端 正,按时上课, 正,按时上课, 正,有迟到现 不 迟 到 不 早 不 迟 到 不 早 象,遇事请假 退,遇事请假 退,遇事请假 次 数 达 到 6 次 数 不 超 过 3 次数不超过 3 次,无故不到 次。 次。 现象有 3 次。 3. 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好,书 写工整,准确 率 达 到 90% 以 上。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较好, 书写较工整, 准确率达到 80%以上。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较差, 书写不工整, 准确率较低。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差,书 写凌乱,准确 率低。 课程目标 2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完整, 结果正确率高 达 90%以上;逻 辑思维题思路 清晰,答案准 确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完整性 较差,结果正 确率不高;逻 辑思维题思路 不太清晰,答 案准确率低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不完 整,结果正确 率太低;逻辑 思维题思路不 清晰,答案错 误率高 课后作业习题 基本完整,书 写基本工整, 准确率达到 70%以上。 课后作业计算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基本完 题步骤较完 整,结果正确 整,结果正确 率 达 到 70%以 率达 80%以上; 上;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题思 题思路基本清 路较清晰,答 晰,答案不全 案较准确 面 课程目标 3 能积极思考与 反思课后习题 解答途径,并 能积极与同学 商讨,给同学 解答 能较积极思考 与反思课后习 题解答途径, 也能较积极与 同学商讨,给 同学解答 能思考课后习 题解答途径, 但不能很好反 思,与同学商 讨,给同学解 答积极性不高 课后习题解答 途径反思能力 较差,不太愿 意与同学商 讨,给同学解 答 课后习题解答 途径反思能力 差,不愿意与 同学商讨,给 同学解答 4. 课堂笔记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能结合课程讲 授,认真完成 课堂重点的标 记及课堂知识 的拓展。通过 学习对科学班 级管理及教师 职业、班主任 工作意义的认 识深刻富有见 地。 能结合课程 讲授,完成课 堂重点的标 记及课堂知 识的拓展。通 过学习对科 学班级管理 及教师职业 以及班主任 工作意义有 一定认识。 能结合课程讲 授,完成课堂 重点的标记通 过学习对科学 班级管理及教 师职业以及班 主任工作意义 有一定认识。 不能完成课堂 重点的标记。 对科学班级管 理及教师职 业、班主任工 作意义缺乏认 识。 课程目标 2 能准确掌握班 主任的素质、 班集体建设策 略及班级日常 管理工作的内 容及重点,能 密切联系实 际,科学客观 论证班级管理 相关问题。 能结 合课 程讲 授, 比较 认真 完成 课堂 重点 的标 记及 课堂 知识 的拓 展。 通过 学习 对科 学班 级管 理及 教师 职业 、班 主任 工作 意义 有比 较深 刻的 认识。 能比 较准 确掌 握班 主任 的素 质、 班集 体建 设策 略及 班级 日常 管理 工作 的内容及重 点, 能联 系实 际, 比较 科学 客观 论证 班级 管理相关问 题。 能掌握班主 任的素质、班 集体建设策 略及班级日 常管理工作 的内容及重 点,能联系一 定的实际论 证班级管理 相关问题。 掌握班主任的 素质、班集体 建设策略及班 级日常管理工 作的内容及重 点,不能联系 实际论证班级 管理相关问 题。 不能掌握班主 任的素质、班 集体建设策略 及班级日常管 理工作的内容 及重点,不能 联系实际论证 班级管理相关 问题。 比较准确掌 握一定的学 生的发展特 点及规律,比 较熟悉掌握 一定的个别 教育、非正式 群体教育、班 级活动及心 理健康教育 的策略及原 则。能开展讨 论与互动。 掌握一定的学 生发展特点及 规律,掌握一 定的个别教 育、非正式群 体教育、班级 活动及心理健 康教育的策略 及原则。能开 展讨论与互 动。 不能掌握学生 的发展特点及 规律,不能掌 握个别教育、 非正式群体教 育、班级活动 及心理健康教 育的策略及原 则。不能开展 讨论与互动。 课程目标 3 准确掌握学生 的发展特点及 规律,熟悉掌 握个别教育、 非正式群体教 育、班级活动 及心理健康教 育的策略及原 则。能开展积 极的讨论与互 动。 比较 准确 掌握 学生 的发 展特 点及 规律 ,比 较熟 悉掌 握个 别教 育、 非正 式群 体教 育、 班级 活动 及心 理健 康教 育的 策略 及原 则。 能开 展一 定的 讨论与互动。 七、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 刘岩, 王萍.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7 (二)主要参考书 [1] 齐学红. 新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2] 齐学红. 班级管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2019 [3] 张作岭, 宋立华. 班级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 李学农. 班级管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 郭毅. 班级管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6] 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淡. 桂林: 漓江出版社, 2008 执笔教师:李亚莉 审 核 人:赵红梅 2022 年 11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