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通讯》2021年第三期(vol71).pdf
NSL CAS 主编:刘鲁静 责任编辑:赵亚娟 执行主编:任娇菡 副主编:严格 美编:贾毓洁,梁静,黄珂敏 |01|Page 目 录 CONTENTS 卷首 语 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李猛力致毕业生的话…………………………………1 学术栏目 功利主义视角下的口述史纪录片伦理问题——以纪录片《二十二》为例/邱婧熠…6 民族节日领域的本体构建/李楠楠………………………………………………………8 社交网络和 Facebook/刘盼盼…………………………………………………………12 面向数据密集型科学的信息资源建设/邢思思……………………………………14 简讯栏目 文献情报中心召开 2021 年研究生毕业典礼………………………19 文献情报中心荣获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22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优秀发言 刘敬仪 刘婷 廖宇 齐铮 刘鲁静……………………………………23 生活栏目 中国电竞:20 年的出圈之路/刘鲁静………………………………33 《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读书感悟/武楷彪………………………37 雁栖生活小记/杨恒……………………………………………………42 年轻/杨志栋……………………………………………………………45 《豫湘桂会战》读后随笔/张春花……………………………………46 学子风采 师兄师姐去哪了第一弹:求职篇…49 师兄师姐去哪了第二弹:升学篇…51 |02|Page 卷/首/语 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李猛力 致毕业生的话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暨中 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2021届研 究生毕业典礼。 首先,我谨代表文献情报中心,向圆满完成学业的30名硕 士生、19名博士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向毕业生的导师们表示衷 心的感谢!向毕业生的家长们、家属们致崇高的敬意!向今天 出席毕业典礼的各位老师同学、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中心党委非常重视研究生工作。作为一位家长,我深刻认 识到毕业典礼是一个年轻人走向社会和人生阶段的最重要典礼 之一。我们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典礼或者仪式,这些串起来我 们的人生。策划好、组织好今年的毕业典礼,能够让我们的 2021届毕业生在离开文献情报中心之际,留下值得回味的经典 时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在建党100周年前夕,在 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正常生活秩序稳步恢复的形势下,中 心202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的举行,将具有更加特别的意义。因 此,我找相关领导商议,并经文献情报中心党委集体研究,决 定召开本次毕业典礼。 同学们,今天对于你们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今天起,你 们将走出文献情报中心,走出中国科学院大学,迈向广阔的社 会。此刻的你们,必定百感交集,有通过答辩的如释重负,有 顺利毕业的喜悦欢乐,有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也有会面对未 来的忐忑不安。 今天,你们犹如“之子于归”的新娘,而我们犹如“远 送于野”的娘家人。在你们即将启程之际,少不了的是对你们 的千叮万嘱。千言万语综合起来,我主要想说以下四点。 |01|Page 第一、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你们是中国 人、中国科学院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 报中心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 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 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 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 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我 希望你们秉持家国情怀,“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 所系、情之所归”,永远记住“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 之基”。 你们是中国科学院人,我希望你们以“创新科技、服务 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你们 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我希望你们坚守“博学笃志,格物明 德”的校训。你们更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人,我希望 你们牢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传承“甘当 人梯,敢为人先”的服务精神。 我希望这些箴言成为你们人生道路上的标杆,佩带在身 上的勋章,成为你们开启人生下一段征程,踌躇满志实现人 生理想的内在精神动力。 第二、希望你们无论身在何处,都用心去感悟“实实在 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哲理 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各奔东西,各寻伟大前程。有的会 去机关,有的会到基层,有的会继续深造,有的会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有的将闯荡商界……你们将很快认识到社会的复 杂和艰辛,作为一个工作流30年的人,我体会人生十之七八 是不得意,希望大家坦然而乐观地去面对,这也才方显成功 喜悦的珍贵和值得追求。 |02|Page 我希望你们无论将身在何处,无论你们将从事何种职 业,我都希望你们用“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态 度去应对一切困难。以修炼之心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之 人,始终将做人摆在自我修行的第一位,人可以平凡,但 不可以猥琐卑贱;人可以有知识上的欠缺,但不能有知识 无文化。我要努力以求实之心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之 事,在追逐事业梦想的道路上求真务实、努力拼搏。要努 力以创新之心做博大精深、严谨卓越之学问,永远保持学 习和研究的热情,在研究中创新创造、追求卓越。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 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希望你们能够要把艰苦环境作 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迈稳步子、夯实 根基、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 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着你们。 第三、希望你们面对这一美好的时代,尽情绽放青春, 勇立时代潮头 你们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共同享有人生 出彩机会的时代,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共同享有梦想成真机 会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任何人都共同享有与同祖国一起成 长进步机会的时代。在“以梦为马、逐梦前行”的征程 上,每个人都是主角,都能为梦想写下现实的注脚。 当你们走向社会,你们注定将成为社会上最活跃、最富 有创造力的群体。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 新”。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在不 断试错中勇敢往前走……这才是青春最美好的样子。 我希望你们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争做勇立时代 潮头的“弄潮儿”,“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 尺”,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以创新 的精神和担当的勇气点亮人生。 |03|Page 第四、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一颗善良之心,做一个言行合 乎伦理道德,具有独立人格、敬畏博爱的人 什么是善,(人人)向上提升为善;什么是良,先天具 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为良。善良二字合起来的意思 是,人人具备的、可以不断向上提升的本质本性。因此《大 学》有云“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各位同学,在我们今后 的人生中,对善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提出要致良知,就是说我们要通过 实践的修行和时间的砥砺,不断把自己修养成一个心地善 良,言行合乎伦理道德,具有敬畏怜悯和博爱之心的人。 今天你们要走向社会,要开始对人生的善和良进行真正 的修炼。我们愿你们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用一种善良的 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一种和善的态度地对待社会,用一种 仁慈品德去对待身边的人,用一种宽容的心理来追求所谓付 出的回报。孟子有言“仁者无敌”。我还要强调,善良的人 从来都不是弱者,而是真正的强者。愿你们永远追求善,永 远保持善良。 |04|Page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作为知识分子,我特别希望你们能 够保留独立的人格、自由的心,或者叫做“贵族精神”。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的说法有“独立心而勇敢者 曰贵族道德”。显然,所谓“贵族精神”,指的是一种高 尚的人格理想、高贵的精神气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里 人格又最为重要。所以,贵族精神其实无关乎门第和血 统,也无关乎身份和地位。 亲爱的同学们,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离别之时, 总让人百感交集。但世界很大,路还很长。“天高任鸟 飞,海阔凭鱼跃”。广阔的人生画卷正在你们面前展开, 无限光明的未来正在呼唤你们勇敢前行。愿你们在以后的 岁月里“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我相信你 们一定能够融入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国科大的学子,作 为文献情报中心培养的优秀人才,我坚信你们将能引领这 个时代,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一个玫瑰色的人生!希望你们 记住这里的学习生活,记住你们的导师,记住你们的同 学,记住今天这个典礼带给你们的感动。欢迎你们常回来 看看。谢谢大家! 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 2021年6月17日 |05|Page 功利主义视角下的口述史纪录片伦理问题 ——以纪录片《二十二》为例 邱婧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口述史纪录片作为纪录片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占据着纪录片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其往往通过详尽的资料和逻辑组织,尽可能为观众呈现真实的历史。然而,由于口述史需要了 解历史之人再次回忆其亲身经历,对于当事人而言很容易形成“二次伤疤”,也引起了不少争 议。本文就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以纪录电影《二十二》为例,简单探讨口述史纪录片中存 在的伦理问题,并期望给出一定的答案与结论。 【关键词】 功利主义,口述史纪录片,纪录片伦理 一、口述史纪录片: 未曾中断过的争议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二十二》这部影片对于中国口述史 纪录片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不仅是展示了一群以往不 曾出现在主流历史中的人物,同时也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影 片。从两种层面上而言,这个影片所反映的伦理争议还是具有 很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本文研究的问题也有一定价值。 2017年8月,纪录片导演郭柯的作品《二十二》登上了大 银幕,这是他继《三十二》之后,又一部通过访谈当年日本 侵华战争中的 “慰安妇”受害者,向社会大众展现当年被毫 无人性对待着的“慰安妇“历史的影片。而影片的名字之所 以从《三十二》改为了《二十二》,是因为在这两部纪录电 影制作过程当中,中国目前还在世着的慰安妇的数量,从三 十二下降到了二十二。 二、 文献梳理 (一) 关于功利主义的文献梳理 功利主义道德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哲学家杰里 米·边沁和约 翰·斯图尔特·密尔创立的。边沁1789年出版《道德与立法原 则导言》,系统地阐述了功利主义原则。他提出了最大多数人 的最大幸 福作为判断道德是非的标准。他认为,“善”就是 最大地增加了幸福的总量,并且引起了最少的痛楚,“恶”则 反之。在边沁看来,快乐就是好的,痛苦就是坏的,因为人的 行为总是趋利避害。任何正确的行动和政治方针都必须做到产 生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并且将痛苦缩减到最少,甚至在必要 情况下可以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这就是著名的 “最大幸福 原则”[1](展江&彭桂冰,2014)。 鉴于功利主义此特点,即追求多数人的利益的原则,功利 主义的概念常被应用到对于各种问题的探讨当中。通过对文献 的梳理,可以看到有如下研究。 有学者将功利主义理论应用到目前炙手可热的无人驾驶汽 车技术当中,鉴于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他认 为在设计当中应该坚持行动功利主义,不仅要考虑到眼前的利 益最大化,更要将未来的结果纳入规划,否则努力就是徒劳 [2](李飞,2019)。也有学者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 问题,李婧[3](2014)认为目前的功利主义思想对于大学生的 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也有突出的负 面效应,对于学生群体应该提供一定的引导,使其建立正确的 价值道德取向。使用功利主义理论对于消费行为进行探讨也是 该观念应用的一大类别,偏向于功利主义倾向消费观的买家会 更加偏向于物体实用性,线上购物的意愿也更大,商家可以据 此来安排自己的营销策略[4](邓广宽,2014)。此外,也有学 者采用功利主义的视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疗救助方案 进行探讨,分析后认为应该结合尊严主义、平等主义和功利主 义等伦理视角,在医疗紧缺的情况下,制定出最合适的医疗分 配方案[5](彭錞,2021)。环境问题也是功利主义理论运用的 另一个领域,学者杨珺[6](2021)对功利主义治理环境提出了 质疑和批评,认为从现象学的角度而言,我们对于太原西山生 态的修复将会是一个全新的认识。 慰安妇这个话题,本来就因为其牵涉到较多的私密性和 个人性,所以在对历史的回顾当中,往往不会将其详细展开 ,所有的受害和伤痛仿佛都被封存在陈旧的箱子当中。而随 着前些年,日本政府对于其慰安妇罪行堂而皇之的进行粉饰 ,已经到了毫无羞耻心的地步,同时中国的慰安妇数量又在 急剧减少,将这些真实的历史留存下来,让社会大众看到, 让世界人民看到,已经是一件必要提上日程的事件。 于是,《三十二》这部电影登上了大银幕,随后又有了 《二十二》。电影的上映克服了千难万险:拍摄对象的不理 解,资金不足,甚至是靠演员张歆艺的资助才得以登上大银 幕。纪录片播出后,在业界广受好评,也引起了不少的社会 效应,更多的人因此认识重新认识了历史,并铭记了这段屈 辱。 然而,屈辱不仅仅是历史的,也是每个慰安妇个体的。 片子的大规模放映,揭开了这些曾遭受过精神和肉体极大伤 害的慰安妇们的又一道伤疤。在接受影片采访之前,几乎大 部分的慰安妇都已经隐姓埋名,封存了自己的苦痛的过去, 结婚、生子,生活安稳。但为了让社会大众了解铭记这段历 史,她们中间有人承受了自己的生活被再次打破的风险,时 隔多年将自己最不想为人知的秘密,重新公之于众,任人品 谈。《二十二》引发的争议或就在于此。而更令人难过的是 ,由于牵扯到了经济利益,即对于采访的慰安妇家庭给予一 定的资金补偿,也导致慰安妇老人的后代们因为没有获得足 够的经济补偿,便联名上书,将导演郭柯推上争议的顶峰, 也对这些本就被揭开二次伤疤的老人造成了再一次的伤害。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纪录片因为其纪实性,本 就容易牵涉到一定的伦理问题。而口述史这种纪录片类型因 需要被访者更多的主动参与,主动构建,主动披露自己,也 就更容易在社会道德需要和个人情感伤害中失去那个“度” 的边界,从而引发一定的伦理问题。不仅是《二十二》,诸 如与抗战相关的记录片,与相关案件相关的纪录片,都很容 易引起相关的争议和讨论。本文拟从此角度出发,在功利主 义的视域下,以纪录电影《二十二》为例,探索口述史纪录 片存在的伦理问题。 6 三、 研究设计 对于功利主义使用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基本概览后可以发 探索讨论才能够出真知,仅有一家之言绝非可以了解事 现,功利主义理论可以应用的场景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 件全貌,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想要通过对 间的,但整体来讲,这些研究还是更加偏向于功利主义的应 不同身份视角的人的访问探讨,来对《二十二》这部影片所 用阶段,即如何应用功利主义方法来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 引起的一系列争议进行一个分析,并期望能够对今后的口述 而对于利用功利主义的视角来分析伦理争议问题并没有太多 历史纪录片拍摄当中应该去遵守的一些原则给出建议。 的研究,因此,本文想从功利主义的视域出发,去探讨口述 (一) 方法简介 史纪录片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对争议 (1)访谈准备 问题探讨的深度,具有一定的拔高意义。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 (二) 关于口述史纪录片的相关研究梳理 性,了解被访者对于《二十二》影片争议的最真实的感受, 我国的口述历史纪录片大约是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逐 事先为被访者准备影片,确认被访者已经完整观看过影片, 步进入大众视野的,起初是涌现了一批像《1966,我的红卫 并且给被访者观看《二十二》影片所引发争议的完整新闻, 兵年代》《毛泽东》《邓小平》等优秀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作 确保其完整了解事件;同时与被访者建立感情与信任,以求 品,随着电视的出现和普及,口述史类栏目《大家》《口述 访谈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历史》等节目也开始在电视上热播[7](王真,2019)。口述 (2)访谈对象 史纪录片有助于重现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现场,同时也因为 本次访谈对象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进行纪录片 拍摄工作的导演,一类是纯粹的观众,即看过《二十二》影 片并了解其争议事件的观众。导演访谈对象的选取尽可能以 接近性为原则,我们找到了一位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学生 导演,其不仅对《二十二》这部影片比较熟悉,同时自身也 具备一定的拍摄经验,对纪录片领域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发 言权。 口述视角的民间性,可以极大推动历史影响与观看者的相互 认知和理解[8](肖平,2005)。本文对目前国内口述史纪录 片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发现现阶段对于口述史纪录片的文献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别。 一是停留在艺术层面,对于口述史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技 术进行一定的分析。例如金祯耀和张淑玲[9](2021)认为视 而观众访谈对象的选取主要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式,首 先是在朋友圈中发布消息,寻找看过此部影片并了解整个事 件的合适被访对象。确定后请求合适的访谈对象再为我们推 荐他朋友圈中相近的被访者,由此滚雪球的方法,我们获得 了10位被访观众。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如图1所示。 听语言是记录片的关键元素,能够将字面上的概念具象化呈 现,他们认为虽然口述史这种纪录片手法并没有华丽的音乐 和解说,但是给叙述历史增添了生命的温度,收到了积极地 传播效果。叙事特征也是包含在视听语言技术中重要的一部 分,张淑君[10](2020)认为口述历史纪录片叙事语言的特点 有二:一是口述内容日常化、口语化;二是采访画面、历史 资料和艺术画面相结合,叙事结构多采用线性、悬念式和多 线并行的结构,并将内视角和外视角相结合,这也是口述历 史记录片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此外,对于口述电视栏目的 研究也是一个方面,李进[11](2007)以当时的央视栏目《讲 述》为例,以此节目前后改版为对比,对口述记录片的叙事 形态分析进行了探讨。 - 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口述史纪录片所表达的价值和 图1 被访者基本信息 意义所在。一方面,最基本的还是口述纪录片对于历史的全 方言的意义,她认为口述史纪录片当中包含了大量的方言说 由此可以看出,滚雪球抽样所得的样本一方面男女比例 还算较为均衡,符合现实中的情况,另外我们的受访者年龄 段涵盖范围也比较广,从青年到老年都有,这样给我们的访 谈结论也增加了可靠度和可信度。同时,我们采访到的纪录 片导演经验丰富,在拍摄过程中也遇到过如何处理与拍摄对 象的关系问题,因此对于我们想要讨论的争议问题也比较有 发言权。总体而言,我们的的访谈对象是比较完备的,有理 由相信可以得出比较好的访谈结果。 法,从文献表征上看,口述史纪录片正在抢救逝去的声音, (3)访谈提纲 面呈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廖丽美[12](2020)便以口述历 史纪录片《上海的女儿》为例,认为口述历史为庞大的历史 躯干填补枝叶,给模糊不清的历史轮廓精细描画,为高处不胜寒 的历史增添个人的生命体温,给时空深处的历史缩短距离感。 另一方面,口述历史纪录片还可以为我们带来除历史之外的 更多的意义。张盼盼[13](2020)关注了口述史纪录片当中对 从美学价值上来看,这些方言在纪录片中的出现可以呈现视 深度访谈主要从3个维度出发,分别是观看完整部影片的 听美感,因为方言往往具有独特的音律和声调。此外,口述 感受、认为这部影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其所引起的争 史纪录片不仅对集体记忆起到了凝聚作用[14](张云航,2020 议的看法。同时为了更深一步的探讨,我们为每位被访者预 ),也对个人的独特体验进行呈现[15](罗丽娅,2020)。 留了足够的讨论空间——“这种为了社会的大多数利益就可 综合来看,目前关于口述史纪录片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 以对受害者进行揭露么?”“这种披露的界限在哪里?应该 在作品本身,叙事层面和视听语言都是比较好的切入口,同 把握到一个什么样的度呢?”在每个访谈的结尾我们都进行 时对于口述史纪录片的价值也有不少的分析与探讨。但是我 了如下的提问,并和被访者进行了充分的探讨,期望对这个 们也可看到,还是有较少的文献关注到口述史纪录片所引发 问题能得出一定的答案。 的争议伦理问题,因此本文研究的选题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次访谈通过微信线上访谈、线下面对面访谈的方式, 每位被访者的访问时间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 7 四、 研究结论 就在于话题的特殊性和隐私性。做过“慰安妇”这件事情而言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屈辱痛苦的回忆。影片当中一位老婆婆 在接受访谈时,就曾经多次落泪哽咽:“我不想说了”,“我 记不清楚了”,“真的不想再回忆了”。诚然,这些片段对于 一个影片来讲是情感饱和的,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的,但这无疑 给当事人带来了比较大的痛苦。在我们对于观众的访谈中,不 同年龄段的人对于有不同的反应:年轻人普遍觉得如果当拍摄 对象自身感到不适时,他们应该有权力可以及时叫停,但年龄 稍长的人认为虽然这些痛苦可以理解,但他们不觉得呈现出来 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样反而让更多人理解了他们的痛苦。 但是大家都普遍表示:“拍摄对象应该有其保持隐私的权 力,如果认为不想披露自己的隐私,即使这样披露出来可能会 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个人意愿也应该是被充分尊重的。” 通过对我们的访谈整理,我们对《二十二》这部影片引起 的争论有了初步的讨论结果,同时,对于纪录片从业者而言, 在今后的拍摄过程中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也有了初步的答 案。在这里,我们简单地对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从记录 者、拍摄对象和观众三各层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记录者:是参与者,是温暖者,而不是 博眼球者 在我们对导演的访谈当中,也对导演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作为一个介入别人生活的人,应该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定位上 ?这位记录者思考过后给出我们答案:是温暖者而不是博眼球 者。纪录片和剧情片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并不是故事的编造 者,而是故事的记录者——发生了什么,我们就应该去记录什 么。我们的出发点是我们如何和拍摄对象相处,如何和一个人 从陌生到熟悉并成为他亲密的伙伴。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需 要考虑的是如何真实的记录,而不是片子呈现出来如何去吸引 别人的眼球。 “就像《好死不如赖活着》引起的争议一般,片中大量的 赤裸裸地面对死亡的镜头,其实会让观众产生奇怪的感觉。我 想导演本意也不是想博取眼球,而是觉得这种就是拍摄对象当 时面临的状态。但是我们在拍摄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 为了什么而来。” (三)观众:我们有尊重他人的义务 此外,在《二十二》这部影片中,其实最大的争议压力, 来自于观众,来自于拍摄对象身边知道此事的人。影片中出镜 的婆婆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虽然鼓起勇气说了出来,但 身边人对自己的眼神都已经改变了,原本维持了几十年的平静 生活就好像突然又跌入黑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观众的素质 也应该进行提升。访谈当中,大家纷纷表示,自己作为观众, 其实也有一定的猎奇心理。但是,“希望我们观众并不只是将 这些看作是别人的故事而已,而是能够真正地去共情,去尊重 这些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而自我牺牲的人。” (二)拍摄对象:我们有保持自己隐私的权力 在《二十二》这部影片当中,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争议, 参考文献: [1]展江,彭桂兵.从中庸之道到“无知之幕”:四种媒体伦理理论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4(12):106-114. [2]李飞.无人驾驶碰撞算法的伦理立场与法律治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25(05):167-187. [3]李婧. 功利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邓广宽. 消费者购物导向对其线上、线下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彭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紧缺公共医疗资源分配的伦理方案与法律规则[J].环球法律评论,2021,43(03):39-51. [6]杨珺.伦理学价值与现象学存在——以太原西山生态修复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1(02):39-50. [7]王真. 我国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创作瓶颈[D].华中师范大学,2019. [8]肖平.“过去的声音”:一个说者的视角、视点及其影像写作[J].现代传播,2005(06):81-84. [9]金祯耀,张淑玲.口述历史纪录片视听语言探析——以《二十二》为例[J].影视制作,2021,27(04):84-87. [10]张淑君.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特征分析——以《我的抗战》为例[J].视听,2020(04):58-59. [11]李进.口述纪录片形态分析——以央视《讲述》栏目为例[J].现代视听,2007(04):68-69. [12]廖丽美.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记忆呈现——以《上海的女儿》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03):82-83+96. [13]张盼盼.口述纪录片对方言的传播创新和价值回响[J].青年记者,2020(05):52-53. [14]罗丽娅.口述历史纪录片中个体记忆的独特价值——以纪录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0(09):118-119. [15]张云航. 口述历史纪录片对集体记忆的影像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20. 民族节日领域的本体构建 李楠楠/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民情风俗的差异,各民族都形成 了富有特色、异彩纷呈的节日[1]。民族节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或者适应生产的需要逐渐发展而来 ,在历史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直到现在民族节日仍与时代精神、贸易活动、旅游经济等保持密切的联系。民族节日展示着民族习 俗风尚,传承着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是各民族多样性文化得以集中表现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弘扬和传承民族节日 对国家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2]。 民族节日承载了各民族的文化,通过研究一个民族的节日,可以快速加深对此民族的风俗、饮食、建筑、服饰等其他多方面的认知 。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现代化,民族节日在交通便利、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被冲击、渗透、同化的危机, 越来越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民族节日作用逐渐被其他新鲜事物代替,许多优秀的民族节日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濒临消失,这对于中 华传统文化而言是重大损失。因此,探索保存和传播优秀民族节日文化的有效方式至关重要。 8 3.2本体构建方法与原则 有关民族节日的知识是以事件为中心长期积累下来的,而不 是以物质实体为载体的,因此单纯地采用文字、图形、图像、 视频等多媒体表达形式难以完整地反映知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 系。本体通过对知识之间的概念、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规范 化的描述,能够勾画出某一领域知识的基本体系,采用本体可 以使领域知识结构清晰化,宜于知识之间的共享和重用。知识 本体能对民族节日领域知识的共享概念模型进行明确的形式化 规范说明,能准确并完整地描述民族节日领域中基本术语和关 系,并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知识的外延规则和复杂定义。 参考相关研究可知,民族节日领域知识本体构建需要以事件为 中心,考虑与地域、社会、历史等背景相关的物质载体,与艺 术、历史人物等相关的文化风格[3],又因为其特殊性质,构建 时要更加注重文化和艺术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方面的表达[4]。构 建民族节日领域本体,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知识获取过程变得更 加快捷和准确,同时能有效地激发用户对民族节日文化的兴趣 ,有利于民族节日知识在大众的快速传播。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对民族节日知识体系进行分类研究的 基础上,基于protégé构建民族节日领域知识本体,将无直接 关系或只涉及一个事件的各种知识点间建立彼此联系,实现民 族节日知识本体的构建及表示,从而推动民族节日文化的数字 化保护,为传播民族节日文化探索新的途径。 业界比较成熟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有七步法[5]、SENSUS 方法等。 七步法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提出,构建过程分为以下七个 步骤:(1)确定本体专业领域和范围。(2)查找是否有已经构建 好的本体可以利用。(3)列举领域本体的重要术语。(4)制定 类和层次。(5)制定类的属性。(6)制定属性约束。(7)创建 实例。 SENSUS方法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提出,构建过程主要分 为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本体应用的目的和范围:根据不同的 领域特性和规模,确定本体目的和范围。(2)本体分析:确定 本体中所有概念和概念的属性或关系。(3)本体表示:使用本 体语言建模表示本体。(4)本体评价:使用完整性、一致性、 清晰性、可扩展性等指标对构建的本体评估。完整性,指本体 中的概念及关系应尽量完整,尽量满足完整描述领域的要求, 但很难一步完成,需不断修改完善;一致性指的是术语在逻辑 上应保持一致;清晰性就是本体中的所有术语清晰明确;可扩 无歧义展性,指本体应该支持扩展,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 添加新概念。(5)本体创建:使用合适的本体语言完成本体构 建,并验证本体是否遵守标准,否则转步骤(2)重新制定。 Gruber 在1995年提出五条构建知识本体的原则[6]:明确性 和客观性、完整性、一致性、最大单向可扩展性、最少约束。 2.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分析民族节日知识范围和特征的基础上,对民族节 日的知识分类、知识本体的构建、表示与存储进行分析与研究 。通过领域细分从多角度、不同层次上揭示民族节日知识的内 在联系,建立知识体系,然后基于protégé定义实体和属性以 构建民族节日的知识本体。 本文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对基础理论进行了介绍,主 要有本体的定义、基本元素、功能与应用、本体构建方法与原 则、构建工具等。紧接着,采用七步法对民族节日领域本体进 行建模,主要包括确定民族节日领域概念和术语、定义类和类 之间的层次结构、定义类的属性、定义属性的分面、定义类的 关系等。其次,在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本体构建工具 protégé,详细展示了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的构建过程,完成民 族节日领域本体构建。最后,以泼水节为例验证民族节日知识 分类体系、本体构建和知识表示的构建成果。 图1 本体的建立过程 3.3本体构建工具 protégé基于Java语言开发,具备本体编辑与知识库编辑等 功能,是语义网中本体核心的重要开发工具,主要被应用于本 体建模。protégé提供了基本的本体建模功能,如本体概念类 、关系、属性等术语的编辑和实例的创建,软件使用简单,用 户只需在概念层次上对领域本体模型进行编辑,无需关心底层 具体实现的本体语言。 protégé开源免费并提供详细的文档,提供友好的界面并 支持使用插件扩展,支持多种本体语言,例如XML、RDF(S) 、OWL等,支持以上格式本体文档的导出与转换,支持丰富 规则的定义,如默认值、取值范围等。 3.相关理论 4.民族节日领域本体构建 3.1本体 4.1确定本体的领域和范围 本体(Ontology)概念起源于哲学领域,用以描述客观世界存 在的万物,后来被引用于计算机领域,在信息管理、知识建模 、语义检索等方向发挥了作用。本体的目的为总结归纳某一领 域的特性,通过归纳领域内术语、对领域内的概念和概念之间 的关系进行定义等操作对此领域进行上层描述和表示。 本体可以由以下五类基本元素构成: (1)类:类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共同特征的个体的集合,代 表了某一领域内的一组或一类实体或事物。 (2)关系:用于描述类之间的关系。 (3)属性:是类的内涵,用来描述类的实例,包括数据属 性(描述本体中对象自身的属性)和对象属性(描述本体中对象 类之间的关系)。 (4)公理:用于表示公认正确的事实和关系。 (5)实例:具体某个类的一个实际存在。 经过Gruber (1993)和Guarino ( 1998)等人的研究,本体论 被从概念化的角度引入到知识工程中,此后本体论又在领域建 模、数据库模式设计、语义描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通过对客观世界中的事物进行概念及其关系的抽象与建模,就 可以形成某个事物的共享、明确和形式化的概念模型,即形成 本体,本体的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 知识本体是对民族节日领域知识的共享概念模型进行明确 的形式化规范说明,它提供了领域中基本术语与关系,并利用 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知识的外延规则和复杂定义。 在获取知识本体的概念及其关系之前需要详细分析专业领域的 知识,即要在原始研究对象的领域和范围内对知识的特征进行 综合分析。获取专业领域知识时,首先需要确定其原始研究对 象的领域和范围,明确构建的知识本体将应用的专业领域[7] 。本研究中领域为民族节日领域,目的是使民族节日知识结构 化、系统化,揭示知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节日、民族 、习俗活动、地区、物品等五方面,以促进民族节日知识的共 享和重用。 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民族节日的知识本体构建及表示 ,所以主要参考三方面的数据源: 一是民族节日领域专业书籍。民族节日领域专业书籍由民 族学专家编撰,权威性高、理论性强、结构严谨、知识覆盖面 广,对民族节日的描述详细而准确,因此本研究参考使用了《 中国的少数民族节日》[8]、《中国少数民族节日》[9]、《中 国少数民族的节日风情》[10]等书籍。 二是民族节日相关网络资源。互联网中的信息更新快,资 9 体赋值,将个体和文字联系起来,准确描述民族节日领域的个体。如 对类“节日”设置数据属性“别称”、“节日意义”、“节日起源” 等,用不同性质的数据描述个体的特性;设置对象属性“节日所属民 族”、“节日举行地区”等,将节日个体与民族和地区等个体联系起 来。 属性的定义、确定是本体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从事物内部要 素着手,说明了概念和类的意义及内外在关系。本研究根据对民族节 日领域概念词和类的考察、研究确定了民族节日领域类的属性,主要 如下: 数据属性:节日别称、持续时间、节日时间、节日起源、节日意 义、民族历史名称、习俗活动详细描述、地区人口数等。 对象属性: 节日所属民族、节日举行地区、节日习俗活动、过节吃 的食物、节日使用节庆特色用品、节庆特色用品被节日使用、民族创 造节日、节日被民族创造、民族主要分布地区、民族拥有节日、地区 拥有节日、地区拥有民族等。 源丰富,本研究将所需的网络资源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民族领域 门户网站,如民族网[11]、云南民族网[12]等。这类网站的特点是 民族领域专业性强,民族类资源集中而且质量比较高。另一类是 百科网站。如互动百科[13]、百度百科[14]等。百科类网站特点是 民族节日资源丰富、更新快、知识可靠性较高。 三是民族节日领域相关学者在研究中构建的民族节日本体概 念体系,保证数据来源可靠且具有标准性。 4.2列出本体中的重要术语 民族节日领域的重要术语能够清晰地展现民族节日领域的抽 象信息,有很多术语是直接对民族节日领域信息的概念化抽象总 结,反映了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类目关系。民族节日领域重要术语 的总结是构建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的重要基础工作。 本研究根据《中国的少数民族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风情》等民族节日领域专业书籍以及 相关网络资源、学者研究内容,通过分析民族节日的特征,结合 领域细分与知识层次结构的需求,总结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相关重 要概念词与术语主要有节日、民族、习俗活动、地区、物品、饮 食用品、节庆特色用品、节日时间、节日意义、节日起源、持续 时间、民族历史名称等。 4.5定义属性的分面 在对类的属性进行定义之后,应该根据类目的层次关系和属性的 特征对属性所包含的不同分面分别进行定义,进一步保证属性的完整 性,如属性的类型、容许的取值、取值个数等分面。 (1)赋值类型:某一属性的确定值,如整数型(int)、字符串 (string)、浮点数(float)等。 (2)允许的赋值:对属性的赋值特征作进一步的限制,如通过数 量、空值等定义属性特征。 (3)属性值的领域和范围:规定属性属于哪个类。域是对概念的 限制,用一种特定的属性对某一概念进行限制,使其成为某一特定类 的成员;范围是指对属性值的限制,以确保概念成为某一特定类的成 员[15]。 本研究中,例如:属性“详细描述”的定义域是习俗活动,值域是 字符串数据等。 4.3定义类和类的层级关系 民族节日领域的类是用来描述民族节日的抽象化概念术语, 是对众多民族节日个体共性的概念化描述。根据类所描述对象范 围的不同和其上下位概念的不同,类的结构呈层次性体系结构。 人们依据类的不同层次,将类分为父类、子类。子类继承其父类 或上位类的性质,父类在概念的描述范围上要比其下位类大。术 语是划分类的基础,根据构建领域本体的目标和具体需要,可以确 定哪些术语能作为领域本体的类[15]。 类是对民族领域相关知识的抽象化表达,依据知识结构确定 了民族节日领域的5个核心概念,即: 节日、民族、习俗活动、地 区、物品,并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确立本研究中民族节日领域本 体类目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4.6定义类的关系 图2 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类目层级结构 4.4定义类的属性 属性用于界定两个实体之间的特定关系,属性是与文法中的 动词相类似的角色,因为它的定义必须提到其定义域(Domain) 和值域(Range),而这两者类似文法中的主语和动词(这与能够独 立被定义的实体不同)。属性间关系(如父子关系)、限制条件(如 值域、定义域等)、特性(如对称、传递等)等也要在定义属性时 同时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属性的定义是独立于实体或类的,与传统的 面向对象中类与属性的概念不同的是,一般先定义一个属性,然 后类引用它来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如果说类属性反映的是类所 具有的静态语义特征,那么类间关系反映的是动态语义特征[7]。 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类的属性是对类目及个体等要素明确说明 的定义,使对民族节日相关知识的描述更加准确。民族节日领域 本体的属性主要有两种:对象属性和数据属性。对象属性用于将 相关的民族节日类的不同个体联系起来;数据属性的功能是对个 10 本体中的关系多种多样,通常来说主要有四种,分别是:part-of、 kind-of、instance-of和 attribute-of。part-of表达概念之间部分与整体的关 系; kind-of 表达概念之间的继承关系,要求其层次结构中的概念关系 必须是同质的、直接父子概念之间具有相同的泛化程度,比如:“物品 ”与“饮食用品”、“节庆特色用品”; instance-of 描述的是本体中的 实例与类的关系,比如:“泼水节”是类目“节日”的一个具体实例; attribute-of描述的是某个概念或类是另外一个概念或类的一个属性,比 如:“节日意义”这一术语就是“节日”类目的属性之一。 在以上四种基本关系的基础上,本研究依据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类 目的设置和具体特点,还定义了其他一些语义关系类型。具体情况如 下: (1)使用和被使用关系,它们是一对互逆关系。表示两个概念或 事物之间存在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例如:“饮食用品”作为一种物品 ,只能被“节日”所使用。 (2)拥有与被拥有关系,它们也是一对互逆关系。表示两个概念 或事物之间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如“地区”拥有“民族”、“民族 ”被“地区”拥有。 (3)位置关系,表示两个概念或事物之间“位于”的关系,如: 类目“民族”、“节日”与“地区”之间的关系。 (4)Has关系,表示概念之间存在拥有、提供的关系,如:类目“ 节日”has“习俗活动”。 (5)创造与被创造关系,表示民族与节日、习俗活动之间创造与 被创造的关系。它们是一对互逆关系,如:“习俗活动”由“民族”创 造,“民族”创造“节日”等。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民族节日领域的相关概念,确定了民族 节日领域类以及类的层次结构,定义了类的属性还有属性的取值和限 制,这些都为后文利用protégé构建民族节日领域本体做好了准备。 5.利用protégé构建民族节日领域本体 型的搜索引擎相较于传统搜索引擎的优势,即前者能检索出与主 题词相关概念的资源,可以揭示出概念之间的内外在联系,将与 检索主题词相关的内容显示出来,为用户提供方便。 根据上述提到的七步法,设计好民族节日领域本体后,选择 protégé进行编码开发。 5.1建立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类 新建项目,并根据前文确立的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类和类的等级结 构,建立民族节日领域基本框架。设置类:选择Classes,创建顶层类及 其子类,命名各级类及其子类,具体如图3所示。 图6-1 民族节日本体实例 图3 民族节日本体类目 5.2建立民族节日领域本体类属性 设置属性:在Entity中选择Data properties,创建类的数据属性;在 Entity中选择Object properties,创建类的对象属性,如图4、图5所示。 图6-2 民族节日本体实例 图4 民族节日本体类目数据属性 5.5本体关系图显示 本体构建完成后可以通过关系图的形式展示所建本体,本体框 架可以一目了然、很美观地体现出来。protégé中点击菜单栏 “OntoGraf”,共有7种本体结构表现形式,如Tree-Vertical、Radial、 Vertical-Directed 等,本研究选用Radial结构来表现此本体框架。图 8 从“Radial”角度生成民族节日本体树状关系图。 图5 民族节日本体类目对象属性 5.3建立民族节日领域本体实例 图7 “傣族”查询结果图 设置实例:选择Individuals添加实例。 5.6本体测试 5.4查询功能试验 在民族节日领域本体模型的检索窗口内以“傣族”为入口词,检 索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可知,当检索“傣族”时本体模型会显示与“傣族”相关的 12 概念或类,并且还有“傣族”与其他类的关系,这就显示了利用本体模 11 (1)利用推理机进行测试 本研究使用protégé自带的推理机Hermit 1.4.3.456来检测本体是 否满足一致性,以及类之间的包含关系等。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在 当前本体中已打开了推理机Hermit 1.4.3.456,且已将类层次结构由 Asserted模式切换为了Inferred模式,此时推理机没有任何错误提示,表示 测试通过。 (2)通过回答“能力问题”进行测试 参考文献: [1]迟燕琼.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J].民族艺术研 究,2008(03):52-56. [2]李松,王建民,张跃,朱凌飞,马居里,许雪莲.中国少数民族节 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J].艺术百家 ,2012,28(05):27-38+62. [3]Elena Garcia Barriocanal, Miguel Angel Sicilia. On linking cultural spaces and e-tourism: an ontology-based approach [C]// Proceedings of First World Summit on the Knowledge Society (WSKS 2008). Berlin: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8: 237- 240. [4]Guoxin Tan,Tinglei Hao, Zheng Zhong. A Knowledge Modeling Framework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ased on Ontology [C] // Proceedings of the 2nd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KAM 2009).2009,1(11):304-307. [5]李勇,张志刚.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8,05:129-131. [6]T. R. Gruber. Towards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Ontologies Used for Knowledge Sharing International[J].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1995,43(5-6);907-928. [7]郝挺雷. 传统节日知识本体的构建及表示方法研究[D].华 中师范大学,2011. [8]范玉梅.中国的少数民族节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9]胡起望,项美珍.中国少数民族节日[M].商务印书馆,1996. [10]胡起望.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风情[M].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1991. [11]民族网,http://www.minzu56.net/. [12]云南民族网,http://www.ynmzsb.cn/. [13]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 [14]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15]李庆赛. 旅游领域本体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5. 第一步测试通过仅能说明该本体的一致性、类之间的包 含关系等没有问题,但本体作为一种知识库资源,是需要能 够根据用户的查询条件最终给出准确的查询结果,换句话说就 是本体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能够产生新的知识。图10所示的测 试结果和预期结果一致。 图9 Hermit 1.4.3.456对本体进行测试 图10 测试结果 社交网络和Facebook 刘盼盼/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交网络的产生背景,以及Facebook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 了Facebook的成功原因和教训,由此衍射出硅谷长久不衰的原因,并从中揭示了对个人、公司 和国家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Facebook ;社交网络 ;硅谷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布《95后手机使用心理与行为白皮书》,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95 后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达8.33小时,而95前日均使用手机6.77小时,95后比95前长23%。其中社交用时最长,接近2小时。95后更青睐网 络社交圈,其好友数是通讯录人数的1.63倍,人均约240,且用表情包交流更受青睐[ ]。这些统计数据说明,人天生是通信的动物,具有 社交属性,而社交网络是当今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通信手段。 因此,本文选取社交网络的代名词Facebook,来探究社交网络产生的背景,简要阐述Facebook的发展历程。在了解Facebook和社交网 络的基础上,分析了Facebook的成功的主要原因和发展路上的经验教训,以及Facebook所在环境--硅谷能保持长久不衰的原因,对个人、 公司和国家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12 1 社交网络的产生背景 3 Facebook的成功原因和教训 一直以来,人类都表现出对通信的依赖。相比其他生物, 我们的祖先可能不具备最高的智力,但他们具有很强的语言 能力,能够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能够使用符号进行交流 ,因此在生存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也随之出 现。分工,意味着人们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领导同事进行 交流,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兴 起,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通信效率大大提升,也逐渐成为科 技产业的发展动力。 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等人发明了电报,大大缩短了人与 人之间的距离;19世纪80年代,贝尔等人发明了电话,使得人 们可以即时传递信息;20世纪末,互联网用户开始使用邮件进 行通信,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即时通信,因为人们并不会实 时查看和回复邮件;上世纪末,Mirabilis、腾讯分别推出ICQ 、QQ即时通信软件,雅虎、微软也推出即时通信服务,但它 们还都不能被称为社交网络;2002年,社交网络公司Friendster 诞生,确立了社交网络的基本原则,之后很快出现了功能更 强大的MySpace和Orkut等社交网络;从2004年起,社交网络成 为使用互联网的一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Facebook应运而 生。 Facebook无疑是社交网络的一大成功,但它成功的同时, 也带给我们一些经验教训,对其他公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Facebook的发展历程 4.善于听从意见。扎克伯格能够听从帕克的建议,作为硅 谷的老兵和创业者,帕克的能力和见识都是卓越的。在帕克 的帮助下,公司的规模和视野都变得更加宽广,去掉了公司 名字中的The,开发了Facebook图片共享功能和干净的界面, 也奠定了Facebook在社交网络中的地位。 2004年初,哈佛大学计算机天才扎克伯格独自上线了一个 名为The Facebook的社交网站。这个网站与之前所有社交网络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解决了用户信息不真 实的问题。The Facebook规定,必须拥有哈佛本科的邮箱才能 注册此社交网站,由于学生们邮箱的域名恰巧表明了他们的 学生身份、院系信息,并且电子邮箱的地址是唯一的、不重 复的,对应的姓名等信息也是真实的,所以互联网和现实生 活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起到过滤用户的作用,使得大学生 们感到安全,愿意通过The Facebook进行交往。因此受到哈佛 大学生的信任,一个月就有一半的哈佛本科学生注册了The Facebook。在哈佛大学获得用户后,The Facebook开始考虑向 美国东北部大学和斯坦福等少数西部大学扩展。 硅谷老兵、Napster的创始人肖恩·帕克对Facebook起到了 关键性作用。帕克把Facebook和扎克伯格本人带到了一个全新 的高度,帮助Facebook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帕克纠正了扎克 伯格逐个大学进行拓展,同时通过广告获得收入的想法。帕 克建议必须马上占领美国和欧洲所有的大学,关于资金问题 ,他认为应该去硅谷,从风险投资人哪里获得资金,把精力 放在业务发展而不是广告收入的小钱上。除了把公司搬到硅 谷,帕克给扎克伯格的另一个重要的建议是把公司的名称从 The Facebook改为Facebook。“The”这个定冠词的删去,让 Facebook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特指Facebook这家公司,也即 大学生们专属的社交网络。 在帕克的帮助和硅谷的环境下,Facebook快速发展。来到 硅谷的一个月后,PayPal的创始人彼得·蒂尔成为这家小公司 的第一个投资人。公司团队也逐渐壮大,加入了更多年轻人 。但共同创始人沙弗利的投放广告行为引起了扎克伯格和帕 克的不满,通过改变公司注册地、股权变更、稀释股权等手 段解除沙弗利对公司的管理权。事实证明,开除沙弗利对 Facebook公司的发展有利。当Facebook的第一批用户从大学毕 业后,Facebook便逐渐从一个校园项目转型为一家真正面向全 社会的互联网公司。帕克作为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管理日常事 务,还负责开发了Facebook的图片共享功能,确定了Facebook 干净的用户界面,这在当时成为Facebook的一大亮点,受到用 户的喜爱。 2006年,Facebook开放了对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注册,这一 规定的改变让Facebook的用户数量突破了千万。2007年,微软 公司为了在互联网上对抗Google,给Facebook投资2.4亿美元, 这不仅标志着这家当时员工只有一百人,用户数量只有4000万 的网站,估值已高达150亿美元,也意味着有了微软等公司的 巨额投资后,Facebook完成了从一家单纯的社交媒体网站到互 联网2.0平台的华丽转身。在互联网2.0时代,Facebook超越了 社交本身,成为大众依赖的平台,占领了庞大的用户量。 1.拥有EDU邮箱才能注册。The Facebook早期的成功,主 要在于扎克伯格找到了一种巧妙地遴选优质用户的方法,并 且为他们提供了最需要的服务—寻找异性,从而避免了第一 代社交网络虚假信息多、用户层次较低的问题,又把握住年 轻人对异性渴望的特点,希望找到可靠的异性伙伴的刚需。 2.从波士顿地区搬到硅谷。Facebook获得了硅谷天使投资 人和风险投资基金巨大的投资,同时也从Google等公司挖到大 量人才,使得公司更上一层楼。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 会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和资源,类似的国内较大规模的互联网 公司也大多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这也为国内公司的选址 提供借鉴之处。 3.超越社交网络。与以往的社交网络不同,Facebook超越 了社交本身,为大众提供一个IT平台。Facebook并没有像其他 公司一样挖空心思研究用户需求,只是专注于把这个 平台做 到极致。后来的短时间内,各种软件技术人员为Facebook提供 了上万种服务,使得Facebook成为进入各种登录网站的入口, 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成长最快的虚拟世界。 5.并购与自身匹配的公司,而非盲目扩大。Facebook并购 Instagram,是因为Instagram和Facebook同样具有通信基因。相 比Picassa,Instagram重在分享,吸引用户一起参与提供编辑修 改图片的工具。Facebook通过收购强化了自己的竞争优势,扩 大了市场,完成了公司的转型。 6.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早期的Facebook根据邮箱地址提供 的大学和科系把用户分成组,一个可以获得同一个学校同学 的年龄、性别、地址、电话等敏感信息。为了共享信息,允 许朋友间分享账号和密码,这引发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2018年,Facebook被举报出售大量用户数据给数据分析公司剑 桥分析,这场危机不仅让Facebook的口碑受到影响,同时让很 多人对社交网络的隐私问题产生强烈的质疑。 4 硅谷长盛不衰的原因 Facebook的成功和硅谷是分不开的,通过Facebook,也映 射出硅谷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人才的重视和激励。大学里的学生,利用自己的发明 创造,直接改变了世界,最终也让自己获得了财务自由。扎 克伯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社交网站Facebook(脸书)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被人们冠以“第二盖茨”的美誉 。2020年3月9日,扎克伯格以590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 胡润全球少壮派白手起家富豪榜》第1位。 2.适度的竞争淘汰机制。由于信息产业发展极为迅速,无 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无法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享受成果, 必须不断地努力创新。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不断优化Facebook ,这才使得Facebook在面对Google、亚马逊等竞争对手时,能 在自己的领域里站稳。 3.世界的情怀。硅谷稍具规模的企业,国际化程度都很高 ,它们所做的创新大都是技术驱动的,而那些企业家的目标 则是力争将产品卖到全世界。Facebook从哈佛大学,到推广到 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现已成为社交网络的代名词。 上述这些经验,对我国正在倡导的双创和一带一路,都有很 好的借鉴意义。 5 对个人的启发 Facebook的成长历程和硅谷的长久不衰,对于处在信息革 命时代的我们,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13 1.抓住机会。谷歌AlphaGo在3:0完胜李世石后,又在AlphaGo 战胜柯洁几个月后,就被全新的人工智能AlphaGo Zero击败。比 分不是3:0,也不是4:0,而是惨不忍睹的100:0。AlphaGo Zero采用 新的强化学习算法,抛弃人类经验,进行自我训练,棋力飞涨。 如今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如火如荼,互联网科技产业的浪潮带给我 们很多机遇,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争取去做时代的弄潮儿。 2.创新精神。在信息时代,工业界以摩尔定律指定的速度快 速发展。在研究领域也是如此,一项技术很快就会过时,新的技 术会迅速涌现,科学技术是最革命、发展最快的生产力。人类的 文明和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我们进步的天花 板,才能为人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这也正符合我国新时代背景 下,学校和国家对创新科技人才的要求。 3.合作和沟通交流。在信息产业中,从芯片设计、系统制造 、软件开发到IT服务,各个环节之间都是通过固有的产业规律 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促使整个计算机和通信产业不断进步。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注重合作和沟通交流。合作,不仅可 以多线程的进行科研任务,提高效率,作品质量也有可能更高 ,同时也是降低自身科研风险的一种方式(这里的科研风险, 用论文举例来说是指,高质量论文被拒稿的可能性相对降低, 也即降低了科研风险)。有时朋友的一句话或身边的一件事, 便能触发创新的灵感。与人多进行有效有益的沟通交流,善于 捕捉这些瞬间,并善于思考,能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作品可能会更加闪闪发光。 4.情怀。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着从过去那种科技含量较低的 发展模式向着以科技为生产力的高级发展模式的转变。处在这 样的转型时期,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要拘泥于目前的 利益和现状,学习是长远的事情,永远都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95后”手机使用心理与行为白皮书[R].2019. [2] 刘云山会见脸谱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新华网.2016-03-19. [3] 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全球少壮派白手起家富豪榜》. 胡润. 2020-03-09. [4] 吴军. 浪潮之巅[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面向数据密集型科学的信息资源建设 ——以美日为分析对象 邢思思/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摘要】本文围绕面向科技文献内容的知识实体识别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方法,以Web of Science、CNKI、谷歌学术为平台,检索得到科技文献知识实体识别相关文献,共筛选出62篇 代表性文献进行述评。重点述评了科技文献知识实体识别的技术方法体系和发展情况,按发 展历程将知识实体识别方法分为基于词典和规则的方法、基于语法关系的方法、基于统计机 器学习的方法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四类,并对关键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 总结面向科技文献的知识实体识别技术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要充分利用迁 移学习、远程监督等技术,强调模型与领域知识的结合以及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改进,以期为 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知识实体;知识抽取;科技文献;深度学习 1 引言 科技文献记载着科学真理验证过程、实验观测、研究结论等 科技情报线索,是科研工作者接触最为频繁的数据,包括论文、 专利、项目、报告等。当前,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主要通过科技文 献的形式进行发布,对科技文献知识实体的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广泛可得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 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困境。一方面,由于信息来源众多、知识负 载加重,科研工作者很容易陷入海量文献数据的泥潭中,例如如 何在解决科研问题时快速获取符合需求的知识,如何在科研选题 立项时快速定位前沿的研究方向,如何准确凝练重大的科学问题 等;另一方面,情报服务领域普遍面临着数据自发式、爆发式增 长和数据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些困境对科技情报大数据智能 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智能技术手段,从海量科技文献 中自动识别深层次语义知识实体,帮助科研人员快速、高效地获 取相关知识,实现从文献资源发现向知识发现的粒度转变,已成 为图情领域优化知识服务的痛点问题。本文重点总结面向科技文 献内容特征的知识实体识别的技术方法体系,以便为相关研究提 供借鉴。 14 2 研究设计 2.1面向科技文献的知识实体识别任务描述 (1)知识实体界定。知识由许多相互连接的知识单元组成, 这些知识单元被封装为学术文献中的知识实体[1]。不同应用场景 下,人们对知识实体的定义不同。本研究将知识实体界定为:知 识实体(Knowledge Entity)是某一特定学科或研究领域中相对独 立、完整的知识模块,一般以词语、概念、术语的形式表征。在 科技文献中,知识实体是指作者提及或引用的知识,如算法、模 型、理论、工具等,反映了作者在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各种知识 资源。科技论文中的知识实体具有权威性,其知识内容都是经过 领域专家评审确认的,具有较高可信度,是支撑科技创新可信赖 的知识对象[2]。 (2)知识实体类型。目前针对知识实体的抽取及评估研究已 扩展到领域知识实体层面。从研究的知识实体类型来说,用户往 往比较关注与特定领域的需求及研究特点密切相关的知识实体。 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为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需要了解针对特定 任务的评估基准,以进行方法的改进或创新,因此文献中涉 及的方法类实体是论文中的重要信息[3]。面向不同的研究 领域抽取的知识实体类型有所差异,例如生物医学领域的基 因、蛋白质、疾病、药物、身体部位、症状等生物医学实体 [4-6];化学领域的化合物和药物名称实体[7];地理学领域 的岩石和土壤成分实体[8];经济领域的规则回报、技术效 率实体[9];材料学领域的合成温度、时间、设备名称、制 备条件、目标材料实体[10];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任务、算法 、模型、数据集、评测指标实体[11],等等。 (3)知识实体识别。命名实体识别(Name Entity Recognition,NER)是信息提取的一个子任务,旨在将文本 中的命名实体定位并分类为预先定义的类别,如人员、组织 、位置、时间表达式、数量等。知识实体识别旨在根据领域 需求为非结构化文本添加多层次细粒度的语义标签,例如一 篇论文中的研究范畴、方法、数据、指标、指标值等[12]。 不同于文献元数据(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等), 通过对 科技文献中知识实体的识别和组织,可以从微观层面揭示科 研数据的内容特征和语义关系,实现细粒度知识的关联和建 模。准确、高效地提取科技文献中的知识实体已经成为情报 大数据智能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JNLPBA2004语料集上达到了53.68%的综合分类率。徐浩等 [14]面向学术论文全文本,基于词典、规则及人工标注的方式 抽取包含方法论知识的特征句及方法论实体,方法论特征句抽 取的准确率为76%,召回率大于42%。该方法虽然简单,但是 由于词典的容量有限,不能有效识别未登录词,总体识别的 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词典的规模和质量。 (2)基于规则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多采用领域专家手工构造的规则模板, 选用统计信息、标点符号、关键字、指示词、中心词、词性 、词形等特征,以模式匹配和字符串相匹配为主要手段识别 文本中的知识实体。KIELA和GUO等[15-16]利用话题在科技 论文中的属性规则实现研究方法的识别与抽取,属性包括位 置、时态、动词、语法等。Eckle‐Kohler等[17]使用基于指示 词的规则实现期刊文献摘要中研究方法的识别,指示词如 method、analysis、algorithm、approach、model等。Pan等[18] 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知识抽取算法,根据Package、Program 等6个正向触发词得到识别软件实体的1个高频规则,召回率 达到42%,F值达到58%。冷伏海等[19]利用语义特征规则挖掘 科技文献中提出的新的方法、概念、定义等重要信息,所采 用的特征包含词语分布、词性、词频等语义特征。 该方法简单、运行速度快,在特定语料上效果较好;但 规则编写依赖于专家知识,不同领域还需要不同的专家重新 编写规则,领域迁移性差。为了降低构建规则的成本,一些 研究者利用Bootstrapping技术自动挖掘规则[20-21]:先由领域 专家指定少量知识元实例作为种子,利用前后词语、词性、 句法解析树等特征,将种子句子抽象为模板,加入到规则库 ;再通过规则匹配从文本中挖掘新的知识元实例,加入到种 子库,不断迭代。王忠义等[22]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方法知 识元抽取方法,该方法分为方法知识元的初始描述规则半自 动化识别阶段和方法知识元及其描述规则的自动化抽取和更 新阶段,实验结果P、R、F值分别为0.71、0.80 和0.73。 2.2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Web of Science、CNKI、谷歌学术等中外文数 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知识实体(knowledge entity)、知识 抽取(knowledge extraction)、知识元抽取(knowledge element extraction)、实体识别(entity recognition)、知识 图谱构建(knowledge graph construction)、关系抽取( relationship extraction)作为关键词,分别与文献(literature )、论文(paper)、专利(patent)、科研数据(research data)、学术文本(academic text)组配进行主题、篇名、关 键词等检索,根据内容相关性筛选出62篇代表性文献进行述 评,从技术方法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科技文献知识实体识别 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分析。 3.2基于语法关系的方法 基于语法关系的方法利用句子的语法和句法特征定位和 标注知识实体。王洋洋[23]和Gupta等[24]提出使用句法依赖树 实现科技论文中的使用到的技术知识点的标注与抽取。Re 3 面向科技文献的知识实体 识别方法 Verb语义标注系统[25]引入了语法和词汇限制,主要体现在动 词表示的两元关系上,其效果比TextRunner和WOE等软件有 面向科技文献内容的知识实体识别技术方法调研是本文 的调研重点。本节基于文献调研结果,将知识实体识别方法 分为基于词典和规则的方法、基于语法关系的方法、基于统 计机器学习的方法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四类(图1)。 显著提高。赵丹宁等[26]以研究型科技文献摘要为对象,结合 内容分析、语义分析和语法分析构建研究型科技文献的实验 数据自动抽取模型。张帆等[27]采用语义角色标注以及依存句 法分析,并借助领域本体中属性类目下主题词,从依存树中 识别创新点句中的核心主题词以及属性实例,创新点句中核 心主题词识别的F值达到77.94%,属性实例识别的平均F值在 90%左右。赵华茗等[28]提出一种基于依存句法特征分析的科 研命名实体及关系抽取方法,首先对目标文本进行词性标注 ,基于标注结果,围绕核心谓词和SAO结构将目标文本分割 为结构规范的语义片段,通过依存句法分析找出与核心谓词 语义相关的主语和宾语,构成了(实体,关系,实体)三元 组。 图1 知识实体识别技术方法分类 3.3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方法 3.1基于词典和规则的方法 为了应对上述方法的诸多弊端,研究者们逐步引入基于 统计的机器学习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实体识别普遍采用序 列标注的思想,将实体分为多个类别,不同的词赋予不同的 标签,最终获得若干词构成的实体及其类别。它的关键在于 选择合适的模型与特征,以达到最佳效果。包含的模型主要 有隐马尔可夫模型(HMM)[29]、最大熵马尔可夫模型( MEMM)[30]、条件随机场(CRF)[31]与支持向量机(SVM 由于硬件、技术、环境等限制,早期的实体抽取大多采 用此类方法。 (1)基于词典的方法 基于词典的方法最早应用到实体识别任务中,是最简单 的一种方法。在识别过程中,使用完全匹配或者模糊匹配两 种词典匹配方式在所构建的词典中查找字符串。Yang等[13] 使用基于词典的方法,采用改进编辑距离来进行词典匹配, )[32]等。 15 GloVe)生成的词向量大多与上下文无关,难以表征字词的多 义性;模型训练需人工构建大规模的专业领域标注语料库,成 本高昂且不可移植。面对上述缺陷,研究者们提出基于预训练 语言模型、字典和其它特征改进深度学习方法的效率和效果。 (1)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改进 为了使词向量能包含更丰富的上下文语义信息和句法特征 ,缓解专业领域标注语料不足的问题,研究人员陆续提出使用 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方法获取词向量。2016年,Peters等[47]提出 了ELMo模型,采用双向LSTM进行拼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模型只能学习单向信息的问题。Radford等[48]提出OpenAI GPT模型,用Transformer编码代替LSTM来捕捉长距离信息, 但只能从左到右获取单向语义信息。2018年,Devlin等[49]提 出BERT模型,采用双向Transformer编码器和自注意力机制对 大规模公开语料预训练,得到表征能力更强的预训练字向量, 极大地提高了模型的性能,在多项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取得不 错的表现。 通过在大型未标记语料库上使用无监督的预训练语言模型 ,提出了许多知识实体识别相关工作。他们都采用两阶段方法 解决知识实体识别任务。首先是在大型语料库上训练语言模型 ,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得到上下文相关的词向量;然后将词向 量馈入诸如带有BiLSTM和CRF的模型,取得了优异的性能表 现。Xu等[50]应用BioBERT从2900万篇PubMed摘要中抽取生物 实体, 生物实体类别包括基因、蛋白质、疾病、药物、种类、 突变,根据评估BioBERT深度学习生物实体识别方法的性能明 显优于最新模型。顾亦然等[51]针对电机领域的实物、特性描 述、故障和技术实体,设计了基于BiLSTM-CRF的神经网络模 型,并加入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作为特征表示层,在一定程 度上弥补了小规模样本特征信息不足和潜在语义特征表示不充 分的问题。Zhang等[52]在中文临床语料库上对BERT进行了预 训练,并使用嵌入作为BiLSTM-CRF的输入特征解决乳腺癌命 名实体识别问题,效果优于其它算法模型。 (2)基于字典和其它特征的改进 除词向量外,其他一些特征也可用于改善知识实体识别任 务,例如字典特征。专业领域文本通常包含许多技术术语,因 此高质量的术语词典对于提取领域知识特征非常有用。Wang 等[53]基于字典创建n-gram特征,并将字典特征与词嵌入串联 起来作为BiLSTM的输入。Chen等[54]利用字典对句子进行分 段,并将分段嵌入和字符嵌入输入到BiLSTM-CRF模型中。此 外,基本特征、笔画特征、拼音特征等汉语特殊特征也有助于 改善汉语的实体识别任务。Li等[55]在未标记的中国临床记录 上预训练BERT模型,利用BERT-BiLSTM-CRF三层模型解决临 床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并利用词典和汉字基本特征改善模型性 能,该模型在CCKS-2018数据集上的严格F1值达到89.56%,在 CCKS-2017数据集上的F1值达到91.60%。张娜娜等[56]提出一 种BERT-BiLSTM-CRF模型与词典、规则相结合的识别方法, 旨在识别工艺操作声明文本中图纸编号、参考标准、零件和零 件号等11种实体,在测试语料上F1值达到94.03%,比基线提升 了4.14%。 国内外研究人员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方法在诸多领域开展 了广泛的研究工作。例如在生物领域,基于条件随机场和最大 熵模型从细菌种类的实验数据中抽取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医学 实体[33];在化学领域,基于条件随机场模型抽取学术论文摘 要中的化合物和药物的名称[7];在经济领域,基于决策树模 型分析孵化中心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并从中抽取规则回报、技 术效率等信息[9];在医学领域,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从电子 病历的医生诊断文本中识别疾病的信息[34];在地理学领域, 基于条件随机场模型从有关火星的文献中识别岩石和土壤的成 分[8];在材料学领域,采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 已发表的材料科学研究文献中自动获取合成温度、时间、设备 名称、制备条件、目标材料等材合成条件[10]。同以往的方法 相比,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方法在系统健壮性、迁移性、识别 效果等方面表现更好,并且对未知信息具有良好的发现能力。 但大部分利用统计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特征提取的任务都是劳动 密集型的,需要领域专家人工构建特征模板;模型训练依赖大 规模的标注语料,难以处理不常见的自然语言描述现象。 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多规则模式混合机器学习的方法, 即在机器学习的方法中引入规则或加入词典信息。Lin等[35]首 先基于最大熵模型实现实体抽取,而后利用规则纠正实体分界 错误,在GENIA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均超过70%。钱力等 [36]基于多规则模式混合机器学习的方法针对学术文本中的研 究方法、工具等“研究设计指纹信息”进行抽取算法设计,准 确率达70%以上。杨娅等[37]介绍了一个面向生物医学领域的 多实体识别系统MBNER,利用词典结合CRF的方法在生物医 学文本中同时识别基因(蛋白质)、药物、疾病实体。机器学 习与规则、词典相结合的方法比单独使用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及鲁棒性,但是该方法的算法复杂度较高,并且在面对大规模 多领域复杂的文本数据时,召回率不稳定,识别效果较差。 3.4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为了克服传统序列标注模型(指HMM、CRF等线性统计 模型)人工构建特征所需工作量大、专业知识要求高的局限, 随着词向量的出现,非线性的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 模型被广泛运用到知识实体识别任务中[38]。该方法利用神经 网络模型学习文本的特征信息,是一种不依赖人工特征的端到 端模型[39]。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BiLSTM)、卷积神经网络(CNN)、深度置信网络(DBN) 以及各种混合模型。其中,具有CRF层的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架 构(BiLSTM-CRF)因在许多数据集上实现最先进的性能而倍 受关注。 Hammerton等[40]首次把LSTM神经网络用于命名实体识 别任务中;Collobert 等[41]提出使用CNN-CRF 神经网络模型 结构;Lample等[42]使用字符级的单词表示,然后利用LSTM和 CRF提取实体;Zhang等[43]提出LatticeLSTM 模型,利用改进 的LSTM获取特征信息,在MSRA语料中取得了93.18%的F1值。 在中文方面,余丽等[44]基于已标注多类型知识元的语料库训 练LSTM-CRF模型,从ACL论文摘要抽取研究范畴、研究方法 、实验数据、评价指标及取值4类细粒度的知识实体,人工评 价平均正确率达91%。李建龙等[45]利用CNN对字向量进行处 理,利用融合自注意力机制的BiLSTM模型进行军事领域实体 识别,F1值达87.38%。冯建周等[46]针对缺少标注语料的实体 分类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细粒度实体分类方法, 构建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BiLSTM)和注意力机制训练实体 分类器以识别未知实体分类。 相比于统计机器学习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将研究者 们从特征工程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端到端的学习模式。但该方 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的词向量生成方法(如Word2vec 3.5面向科技文献的知识实体识别方法比较 16 目前,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改进的深度学习方法是知识实 体识别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在领域知识实体识别任务中取得了 优异的性能表现,但仍存在训练效率低或训练成本高的问题。 词典和规则、语法关系、统计机器学习等传统知识实体识别方 法技术依然得到一定的关注,往往与深度学习方法综合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知识 实体识别方法。下面对知识实体识别的关键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表1)。 知识服务平台[2]。该平台以研究主题为出发点,按知识类别分 类,对系统归纳该主题下科技文献内容中的蓝细菌形态描述、 生理参数、遗传背景、生物化学特性、代谢网络、代谢工程及 应用前景等, 帮助科研人员及时发现研究方向, 加速科研创新。 表1 面向科技文献的知识实体识别方法比较 方法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基于词典和规 简单有效、运行速度快, 词典和规则编写依赖于专 小规模数据集;信息 则的方法 在特定语料上效果较好 家知识,领域迁移性差, 更新不频繁的领域 5 小结 耗费人力;不能有效识别 未登录词 基于语法关系 有较丰富的语义表示能 由启发式规则或现有软件 中小规模数据集;知 的方法 力、结构简单、抽取技术 构建,需较多人工参与, 识实体 类型 较简单 成熟 包含很多噪声 的情况 基于统计机器 对设备要求不高,可解释 需要领域专家人工构建特 中小规模数据集;适 学习的方法 性好,识别效果较好 征模板;模型训练依赖于 用于大部分情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出版物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从 海量科技文献中快速筛选有用知识、准确识别知识实体已成为 图情领域优化知识服务的痛点问题。本文围绕面向科技文献内 容的知识实体识别研究,重点梳理了科技文献知识实体识别的 技术方法体系和发展情况。从综述中可以看出,科技文献知识 实体识别的自动化水平和准确率都取得了一定的提升,但仍存 在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1)科技文献语义内涵丰富、知识实体类别较多,传统 方法遇到瓶颈。传统神经网络模型,特别是BiLSTM-CRF模型 在通用实体识别任务中能取得很不错的效果,但在面向学科领 域专深知识实体抽取中,仍然存在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模型性能 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GPT、BERT这类超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对知识实体 识别任务带来了不小的性能提升,但该类模型普遍存在训练效 率低、资源消耗大、时间消耗大等问题,领域的准入门槛和研 究成本高,很难在实际项目中大规模应用。 (3)基于统计机器学习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对标注语 料库的依赖较大。目前,科学领域大规模标注语料缺乏,随着 知识实体类别的增多,标注语料的难度和成本呈指数级增长; 并且,由于不同学科领域抽取的目标知识实体不同,标注语料 的领域迁移性差,这些都制约了模型性能的提升。 考虑到上述科技文献知识实体识别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关 键技术方法的调研,笔者认为知识实体识别未来研究的方向主 要有以下三个: (1)针对专业领域标注语料缺乏和领域迁移性差的难题 ,通过迁移学习、对抗学习、远程监督等方式降低知识实体识 别训练语料标注工作量。例如,文献[60]希望通过主动学习在 少量标注的情况下使命名实体识别达到较好的效果;文献[61] 通过AdaBoost算法实现迁移学习,同样希望降低人工标注的工 作量。这些方法在当前阶段的可行性仍不高, 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持续关注。 (2)加强算法模型与领域知识的结合。预训练语言模型 在知识实体识别任务中取得了较优异的性能表现,但仍有提升 空间。专业领域高频词、领域词典等有助于提升知识实体识别 模型性能[50,62],如何给预训练模型加入多模态的领域知识是 未来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3)针对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效率低、训练成本高的问 题,尝试通过预训练语言模型知识蒸馏进行改进,即将预训练 语言模型的知识迁移到相对小而简单的模型中,且使得精度的 损失在预期范围内。例如使用ALBERT、AdaBERT、TinyBERT 等轻量级BERT替代模型。 标注语料,领域迁移性差 基于深度学习 端到端的学习模式,不需 数据依赖性强,需要人工 大规模数据集;适用 的方法 要人工提取特征,识别性 构建大规模标注语料库; 于有大 量标 注语料 能优异 对设备要求高;模型的可 库的情况 解释性差 基于预训练语 进一步提升了识别性能, 训练效率低、训练成本高; 大规模数据集;适用 言模型深度学 缓解了专业领域标注语料 算法复杂性高 习的方法 不足的问题 于有大 量无 标注数 据和少 量标 注数据 的情况 4 科技文献内容的知识实体识 别典型应用 (1)领域知识图谱 随着“大智移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对能够 快速、准确从数量巨大且快速增长的科学文献中获取所需知识 和知识关联的需求持续增长[57],面向领域知识实体的知识图 谱构建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领域知识图谱面向 特定领域构建知识网络,能够为语义搜索、智能问答、搜索系 统、推理系统等提供支持。论文机器人PaperRobot[58]借助自 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指定领域的大量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深入的 理解,构建背景知识图谱,例如从生物医学领域的论文中提取 疾病、化学和基因3类知识实体;中科院自动化所基于脑组织 、脑认知功能、脑疾病三类知识实体及其关联关系构建脑科学 知识图谱(Linked Brain Data,LBD) ,支持脑科学知识检索 ,支持基于已发现知识的推理计算,从而为提出科学假设、发 现新知识提供支撑;Xu等[59]构建Pubmed知识图谱,在生物 实体(基因、疾病、药物、种类、突变)、作者、文章、隶属关 系和资金之间建立联系,可以快速跨领域定位合作者,促进知 识使用和知识转移。 (2)智能检索服务 科技文献中的知识实体反映了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使用 的各种资源,面向知识实体的智能检索可以为科研工作者,特 别是某个研究领域的初学者,提供细粒度的方法论参考。 BenchSci 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文献搜索初创公司,其 推出的人工智能平台,已经成为颠覆固有数据检索和分析模式 的先驱。通过浏览大量的科学文献,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分析了 超过400万种商业抗体。平台使用基于监督机器学习的智能计 算机程序对抗体的每个细节进行检索,其最新的测试结果显示 ,搜索相同的商用抗体,用 BenchSci 的搜索速度比传统的人工 筛选提高了24倍,挑选抗体的文献成本减少了75%,大幅提高 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3)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 围绕干细胞领域知识发现对科研信息化的需求,中国科学 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研发了 干细胞领域知识发现服务平台 。平台综合运用知识图谱技术 与文本挖掘方法,从科学仪器、实验动物、实验方案、实验试 剂、基因、疾病、细胞器官、方法技术等科研人员关心的视角 挖掘出2万多知识实体,多维度、细粒度地揭示领域知识内涵 ,促进知识发现,推进科研活动与信息化的融合。针对实际研 究需要,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发了蓝细菌 参考文献: [1] DING Y, MINSONG M, HAN J, et al. Entitymetrics: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Entities[J]. Plos One,2013, 8(8): e71416. [2] 徐红霞,李春旺.科技文献内容知识点抽取研究综述[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9,3(03):14-24. [3] 章成志,谢雨欣,宋云天.学术文本中细粒度知识实体的 关联分析[J/OL].图书馆论坛:1-11[2021-03-18].https://kns-cnki-net.webvpn.las.ac.cn/kcms/detail/44.1306.g2.20210122.1114.004.html. [4] Giorgi J M, Bader G D. Transfer learning for biomed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neural networks[J]. Bioinformatics, 2018, 34(23): 4087-4094. 17 [5] Habibi M, Weber L, Neves M, et al. Deep learning with word embeddings improves biomed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J]. Bioinformatics, 2017, 33(14): i37-i48. [6] Wang X, Zhang Y, Ren X, et al. Cross-type biomed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deep multi-task learning[J]. Bioinformatics, 2019, 35(10): 1745-1752. [7] Leaman R, Wei C H, Lu Z. tmChem: a high performance approach for chem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and normalization[J]. Journal of cheminformatics, 2015, 7(1): 1-10. [8] Francis R, Gowda T, et al. Mars Target Encyclopedia: Rock and Soil Composition Extracted from the Literature[C]//Proceedings of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8, 32(1). [9] Tseng H Y, Liao S G, Lu C C, et al. Measuring Efficiencies of Incubation Centers in Taiwan: An Application of Text Mining an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Transylvanian Review, 2017, 1(2). [10] Kim E, Huang K, Saunders A, et al. Materials synthesis insights from scientific literature via text extrac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J].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7, 29(21): 9436-9444. [11] Hou Y, Jochim C, Gleize 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asks, datasets, evaluation metrics, and numeric scores for scientific leaderboards construction[J]. arXiv preprint arXiv:1906.09317, 2019. [12] 钱力,张晓林,王茜.基于科技文献的研究设计指纹描述框架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1):14-20. [13] Yang Z,Lin H,Li Y.Exploiting the performance of dictionary-based bio-entity name recognition in biomedical literature[J].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Chemistry,2008,32(4):287-291. [14] 徐浩,朱学芳,章成志,江川.面向学术文献全文本的方法论知识抽取系统分析与设计[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9,3(10):29-36. [15] KIELA D,GUO Y,STENIUS U,et al.Unsupervised discovery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biomedical documents[J].Bioinformatics,2015,31(7):1084-1092. [16] GUO Y F,SILINS I,STENIUS U,et al.Active learning-based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of full scientific articles and two applications for biomedical literature review[J].Bioinformatics,2013,29(11):1440-1447. [17] Eckle‐Kohler, Judith, Tri‐Duc Nghiem, and Iryna Gurevych. "Automatically assigning research methods to journal articles in the domain of social sci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0.1 (2013): 1-8. [18] Pan X,Yan E, Wang Q, et a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Software on Science: A Bootstrapped Learning of Software Entities in Full-Text Papers[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15,9(4):860-871. [19] 冷伏海, 白如江, 祝清松. 面向科技文献的混合语义信息抽取方法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11): 112-119. [20] 郭少卿, 乐小虬. 科技论文中数值指标实际取值识别[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18, 2(1): 21-28. [21] Singh M, Dan S, Agarwal S,et al. App TechMiner: Minging Applications and Techniques from Scientific Articles[C]//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ining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2017: 1-8. [22] 王忠义,沈雪莹,黄京.科技文献资源中方法知识元的抽取研究[J].情报科学,2021,39(01):13-20. [23] 王洋洋. 基于海量学术资源的知识元抽取研究[D].宁波大学,2014. [24] Gupta S, Manning C D. Identifying focus, techniques and domain of scientific papers[C]//Proceedings of the Nips-10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and the Wisdom of Crowds. Whistler, Canada: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NIPS) Foundation. 2010. [25] Fader, Anthony, Stephen Soderland, and Oren Etzioni. Identifying relations for open information extra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2011. [26] 赵丹宁,牟冬梅,斯琴.研究型科技文献的实验数据自动抽取研究——以药物代谢动力学文献为例[J].图书馆建设 ,2017(12):33-38. [27] 张帆,乐小虬.领域科技文献创新点句中主题属性实例识别方法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05):15-23. [28] 赵华茗,钱力,余丽.依存句法特征的科研命名实体识别算法[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1):108-115. [29] Hiemstra D.Nymble: a high performance learning name-finder[C]// Conference on Applie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1997. [30] Borthwick A E. A maximum entropy approach to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D].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1999. [31] McCallum, Andrew, and Wei Li. Early results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feature induction and web-enhanced lexicons. 2003. [32] Isozaki, Hideki, and Hideto Kazawa.Efficient 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s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C]//COLING 2002: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02. [33] Grouin C. Biomedical entity extraction using machine-learning based approaches.[C]//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LREC’14).2014,2518–2523. [34] Lin W, Ji D, Lu Y. Disorder recognition in clinical texts using multi-label structured SVM[J]. BMC bioinformatics, 2017, 18(1): 75. [35] Lin Y F, Tsai T, Chou W C, et al. A Maximum Entropy Approach to Biomed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C]//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n Bioinformatics. USA: ACM, 2008: 56-61. [36] 钱力, 张晓林, 王茜. 科技论文的研究设计指纹自动识别方法构建与实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2): 135-143. [37] 杨娅, 杨志豪, 林鸿飞, 等. MBNER: 面向生物医学领域的多种实体识别系统[J]. 中文信息学报, 2016, 30(1):170-182. [38] Wagstaff K, Francis R, Gowda T, et al. Mars Target Encyclopedia: Rock and Soil Composition Extracted from the Literature[C]//Proceedings of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8, 32(1). [39] 王蕾,谢云,周俊生,顾彦慧,曲维光.基于神经网络的片段级中文命名实体识别[J]. 中文信息学报,2018,32(3):84-90+100. [40] Hammerton J.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Long ShortTerm Memory[C]// Seventh Conference on Natural Language Learning at Hlt-naacl.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03. [41] Collobert R, Weston J, Bottou, Léon, et al.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lmost) from Scratch[J].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2011, 12(1):2493-2537. 18 2021年6月17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暨中国科学院大 文献情报中心召开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召开了2021年研究生 毕业典礼。本次毕业典礼是经文献情报中心党委研究之后组织的 一个重要典礼,目的在于让2021年毕业生能够在离开文献情报 中心之际,留下一个值得回味一生的经典时刻。 本次毕业典礼由北京主会场和成都、武汉两个分会场组成, 三个会场以视频会议系统方式连接。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李猛 力、主任刘细文,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玲 玲,以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研究生导 师、毕业生及其家属代表、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典礼。典礼由 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主持。 毕业典礼主要环节 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 李猛力致辞 中国科学院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玲玲致辞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刘细文 宣读拟授予学位名单 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 张智雄主持毕业典礼 毕业生代表 博士研究生任晓亚发言 19 毕业典礼主要环节 导师代表钟永恒发言 导师代表谭宗颖发言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刘细文 为拟授学位的毕业生扶正流苏 毕业生家属代表李忞子发言 中心领导、导师 与毕业生合影 毕业生代表向中心 赠送毕业留念册 典礼上,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李猛力发表了包含深情和人生感悟的毕业典礼讲 话。他首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30名硕士生、19名博士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向毕业生的 导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毕业生的家长们、家属们致崇高的敬意。李书记表示中心 党委非常重视研究生工作。作为一位家长,他深刻认识到毕业典礼是一个年轻人走向 社会和人生阶段的最重要典礼之一。讲话中,李书记向毕业生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 毕业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中国科学院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 更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人;希望毕业生无论身在何处,都用心去感悟“实实在 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哲理;希望毕业生面对这一美好的时代,尽情绽放青 春,勇立时代潮头;希望毕业永远保持一颗善良之心,做一个言行合乎伦理道德,具 有独立人格、有敬畏心和善良博爱的人。他最后说,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够记住这里 的学习生活,记住培养自己的导师,记住自己的同学,记住今天这个典礼带给大家的 感动,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一个玫瑰色的人生,欢迎同学们常回来看看。 20 典礼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玲玲向顺利毕业的各位同学 表示了由衷的祝贺。张书记语重心长的祝福毕业生们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 金;希望同学们保持内心的纯真,保持独立人思考,勇敢担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 任,勇敢自信超越自我;希望全体毕业生能够做到博学而慎思、笃行且坚定、超越及 创新。 典礼上,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刘细文主任宣读了2021年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 决议与拟授予学位名单,并为在北京主会场的毕业生扶正流苏。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曲建升书记和刘清书记分别为成都分会场和武汉分会场的毕业生扶正流苏。 典礼上,任晓亚、刘金亚同学分别代表了博士、硕士毕业生进行了发言。谭宗 颖、钟永恒老师分别代表了院中心和地区中心导师发言。李忞子女士代表毕业生家属 进行了发言。典礼上,毕业生代表陈莉玥、齐铮向中心赠送了毕业留念册。 典礼上,毕业生、在读同学和老师们还表演了精心准备的小节目,在为毕业生壮 行的同时,也抒发了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典礼结束后,中心领导、导师和毕业生在 中心西门集体合影留念。 毕业典礼与会领导与毕业生合影 本次毕业典礼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毕业生举办的首次毕业典礼。参 加者充分感受到了典礼庄重、感人氛围。典礼得到了导师、毕业生及其家属代 表、在读研究生的高度肯定。 21 文献情报中心荣获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 中科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歌咏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特别创作、 演唱歌曲《新时代的祝福》。热情讴 歌百年来党的伟大历程,生动展现科 学故事、科学家精神,深情歌颂党领 导下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送上对党 的衷心祝福! 在全院“科学人永远跟党走”主 题歌咏大赛中,这一作品脱颖而出, 同时获得了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全 部获奖名单已在“科苑群团”公布, 详见下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 程,展现科学人百年奋斗足 迹,讴歌中国共产党,弘扬科 学家精神,抒发爱党爱国爱院 情怀,根据直属机关党委统一 部署,中国科学院工会在全院范围开展了“科学人永远跟党走”主题歌咏大赛。 自活动启动以来,院属各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歌抒怀、以咏言志,共提 交125件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0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20个, 优秀奖30个。所有参赛作品进行了在线展播和投票,根据网络投票结果并结合专家 意见,评选出最佳人气奖5个,最佳创意奖5个。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22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23 2019级博士 刘敬仪 在读过《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 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 等以后,辅之观看了《觉醒年代》《大决战》《跨过鸭绿 江》等优秀电视剧,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 史时期的光辉历程、理论成果、宝贵经验和伟大精神,先 辈们为了党和国家的发展、为了我们今日能够过上幸福、 安定的生活无私奉献,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这其中有 很多精神值得我们歌颂与学习—— “军民团结、艰苦奋 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 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 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 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正是这些红色精神,使得中国共产党 能够克服艰难波折奋斗不息!而作为科院学子,作为学生 党员,我们更应该弘扬这些精神,在面对“国有疑难敢问 谁”这个问题时,用实际行动回答“强国一代有我在”! 针对自身现存问题主要有三点,同时此三点也是对自己 开展的自我批评:一是在一些时候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对 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由此导致自己不能专心坐在工位前 开展学习等工作;二是对文献的阅读较欠缺,没有达到自 己的既定要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挖掘有待提升,三是 未能形成规律作息,很多时候也会因刷微博等使自己不断 推后入睡时间,此外,也没有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2019级博士 刘敬仪 魄。针对以上三点问题,自己将继续制定适合自己的解决 方案并敦促自己执行,如使得自己更加把握住既有时间, 沉静下来,踏实涉入专业知识。 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作为学生,努力完成老 师们部署的项目任务等,不拖拉、不懈怠;作为班级班 长,尽职尽责,“哪里需要哪里搬”,积极将同学们真实 需求反馈至相关部门,做好沟通桥梁;作为会议会务、杂 志社编辑,尽力完成好老师们交代的任务,本着认真负责 的态度,为众多与会者、作者等提供精准服务。希望自己 可以脚踏实地,在磨砺中成长,做奔涌的浪花。 对研究生党支部主要有两点意见:一是建议研究生党支 部可以将党史有关书籍在研究生党员中进行传阅;二是建 议研究生党支部可以组织研究生党员至电影院观看热映的 爱国题材电影。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4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刘婷 25 2020级博士 大家下午好,我是2020级博士研究生刘婷,我目前通过 学习强国APP简要阅读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 共产党简史》,上面分别有朗读版跟电子版的资源,视听 效果极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阅读,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 历史,感受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让我更加了解了党的历 史,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 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我也 被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深深打 动,由衷敬佩。 今年是建党百年,我们中心也举办了多场党史学习教育 活动,我本人也参与了中心庆祝建党百年歌曲《新时代的 祝福》的合唱,加上7月1号看了庆祝建党百年的直播,听 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心中是感慨万千,何其有幸,生 于华夏,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 有辜负人民,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百年,我们还要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上,作为一名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应当肩负起使命,不忘初心,砥砺 前行。 对照自身,作为一名党员,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不够,理论联系实际有待加强, 虽然平时会用学习强国、网络等途径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 识,但是未形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导致自己理论水平不够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2020级博士 刘婷 高。第二,在平时学习工作中存在拖延现象,有些畏难 情绪。最近也在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中国共产党在中 国一穷二白之时,不放弃,不抛弃,带领着中华民族和 中国人民跨过一个个困难和险阻,实现了百年目标,实 现了全面小康。我想我也应该学习这种不畏困难,拼搏 向前的精神。 第三,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我 虽然做到了积极参加各项党支部活动,从未缺席党支部 重要会议等基本要求。但个人的自觉性还不够,在工作 中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没有进行认真系统的思考,效 果不明显。这些是我存在的不足,以后会加以改正。 最后是对党支部的建议,我希望党支部以后多开展一 些有意义的活动,多组织一些像上次去力学所的外出学 习和参观活动,学习别人的经验,从而提高党员的认 识。同时加强新老党员的交流,提高党员的凝聚力。 26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27 2017级博士 廖宇 同志们! 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国门,我国被迫进入近 代。无数的仁人志士看到了清政府的无能、卑鄙和压迫, 开始了反封建斗争。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 (南京)陷落,历时13年的农民抗争失败,也标志着农民 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失败。随后我们又经历了惨绝人寰的甲 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彼时的中国就像一头熟 睡的雄狮,正在被列强瓜分殆尽。列强的入侵也为中国的 爱国人士带来了新的方向,我们又历经了18年的时间探索 了资产阶级救国的道路,但是很快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 的胜利果实,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这也说明在帝国主 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 案是行不通的。随后,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先 辈们经过近10年的探索,在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了民主和科 学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浩浩荡荡,中国进入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从 此引领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经历了3年的国民 革命、10年的土地革命、8年的抗日战争、3年的解放战 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我们的今天,是革命前辈们用10年、20年、30年甚至一 生的时间在探索的救国救民的道路。我从历史的缝隙中读 出了他们身上那种慢下来的精神,彼时的中国千疮百孔, 比任何时候都亟需一副良药,他们没有急于求成、没有病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2017级博士 廖宇 急乱投医,而是不断研究、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道路。反观当下,我们都想快起来,我们的 父母从小就希望我们赢在起跑线上,我们的学校为我们 建立了“实验班”、“红字班”、“先导班”,我们的 科研成了码字的游戏,我们的人生成了上好发条的机 器。我们是快了起来,很快就进入社会,甚至有的人很 快就评上了副教授、教授。但是,好像我们都成了流水 线上的产品,失去了作为人的最重要的思考的能力。我 们没有人去想过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在想的是我需要什 么;我们没有去问过我能发挥什么价值,我们问的是我 能拿到多少马利。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是一个人 人上好发条的时代。我在常常反思,我好像也成了时代 安排好的其中的一个机器,常常忘记了最初的理想。 “快起来”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驱动力,也成了抹杀 自由思考最强的屠龙刀。我们都需要时间去思考、去沉 淀、去深耕,很多时候快起来无异于停滞不前,慢下来 反而却成了“快速通道”。你可能赢在了起跑线上,却 输在了终点线。 同志们,我们在快马加鞭的人生中,也要记得常常慢 下来看看天空,世界还是本来的样子 谢谢大家! 28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29 2018级硕士 齐铮 经历一段时光的学习,本人研读了《论中国共产党历 史》,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回望过去的老 一辈的奋斗之路,读完之后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作为一名光 荣的共产党员,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运用 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与发扬光大。更为重要的是,学 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对于党员全面细致与重点把握党 的历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 弱到强的过程,与此同时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冲破 黑暗、迎来曙光、走向光明的奇迹与智慧。从党史学习中 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优秀的共产党员队伍是党完成各项使 命的重要保证,党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和改善自身建 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高领导水平的历史; 二与时俱进的精神伴随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 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 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 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 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2018级硕士 齐铮 从小的党史教育耳濡目染“五星红旗是用鲜血染成 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对这句话的理解 愈发深刻。身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们有幸在革命 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下,通过奋斗绘制出属于自 我的美好画卷,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当更加 懂得珍惜。然而,通过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和党组织教 育,我自身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改正。首先是做 事情缺乏恒心,自驱力不是很强。对待具体的任务、他 人交代的任务做起来比较积极主动,但是对于自我学习 的事情,则缺乏量化与阶段化的能力和主动性,总是赶 在deadline之前完成。其次是对待困难的工作多少有些 本能的畏难情绪,存在逃避心理。最后是缺乏复杂事情 简单化,抓住重点的能力,总是要走一些弯路才能明白 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通过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 我对以上问题也有一些改正,比如通过一些智能软件, 来帮助自身量化学习与工作任务,同时加强交流,多吸 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此外要敢于尝试,敢于试错,在实 践中体会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在实战中总结经验,并以 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有错误及时改正,有困难及时发 现,有问题懂得求助。正因有这样的改观,我顺利完成 了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毕业论文也获得了答辩专家的认 可,同时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我深切体会到善于剖 析自身问题、反省和改正问题带来的好处,在未来的工 作中也会继续践行。 30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31 齐铮 22 2018级硕士 身为一名党员,我在很多事情上敢为人先,富有责任 感,不怕吃苦,肯钻研,踏实肯干,做事认真,但还存在 理想效果与实际效果存在出入的差距。这有可能是客观的 现实问题,但也可能是自身不足反映的能力问题。 我对所在党支部的各项学习活动都非常满意,也确实受 益良多。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参加力学所,学习郭永怀等先 进事迹的经历。望党支部以后组织更多的党员教育活动, 在生动感人的事迹中感知榜样的力量,激励到更多的党员 同志,壮大我们党员组织的精神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发言稿 2020级博士 刘鲁静 大家好,我是20级博士刘鲁静,在党史学习方面,《中 国共产党简史》该书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 各族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 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让我 对中国共产党以及新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 确了自己应当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而作为一名党 员,更应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作用,更好的履行自 己应有的责任。习总书记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 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 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 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 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 来。”最近看了up主制作的长征及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重要 战役的沙盘推演,看完之后更直观的感受到了共产党一路 走来的不易,体会到了毛主席《七律·长征》、《人民解 放军占领南京》等作品的大气磅礴。我认为自身存在的问 题包括:在工作的统筹协调方面有待加强(需要加强团队 组织和协调方面的能力),在创新求实上思路还不宽,学 习工作中有些拖延,在学习工作的细节上把握不严,在专 业知识学习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方面,我自认为还是做得不错的,今后将继续保持。 最后我认为党支部为党员做得工作已经很多了,感谢党支 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和辛勤付出,恳请各位同志批评 指正。 32 中国电竞:20年的出圈之路 刘鲁静 1998年,韩国电视制作人在经济 危机的压力下,试水制作《星际争霸 》节目,没想到这档节目开启了韩国 电竞的发展。经过6年的发展,韩国电 竞的年产值约为40亿美元,超过了当 时韩国传统经济支柱的汽车行业。而 国内电竞电视节目在2002年才开始冒 头,当时受欢迎的有东方卫视的《游 点疯狂》和旅游卫视的《游戏东西》 。其中,《游戏东西》常年占据“旅 游卫视”收视率榜首,每天固定观众 高达400万左右,主要覆盖15岁—35岁 的人群。 在当时,国际赛事便通过这些电 视节目进入到公众视野,建立并扩大 自己的影响力。2003年11月18日,国 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 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就在行业 内的从业者认为可以在“官方认可” 的加持下顺风顺水发展的电子竞技产 业时,在2004年遭受禁播游戏节目的 政策狙击。这不得不从“网吧”说起 。 1995年,中国第一家网吧3C+T在 上海开业。此后三年,是国内网吧第 一个飞速发展的高峰期,而《星际争 霸》正好在1998年发行。在那个网吧 与游戏协同发展的年代,这款游戏就 这样走进人们的视野,此外,还有《 CS》、《红警》等。 2000年光明日报的一则题为《电 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 》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 这篇报道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 ”推到舆论风口。最致命的是2002年 北京“蓝极光”纵火案,导致25人死 亡,多人受伤。同年11月,《互联网 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开始实 施,其中把未成年人禁入网吧作为工 作重点。 之后,2004年4月中旬,各地电台 、电视台就开始收到了来自广电总局 《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 》的通知。刚刚开始发展的电子竞技 节目也由此从传统电视节目中移除。 当时,寇晓伟任新闻出版署,音 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他 个人非常爱惜电子竞技产业,对于文 化部针对进口网络游戏成立委员会进 行网络游戏审查工作一事持反对态度 。而文化部在保护未成年人问题上承 受压力太大,不得不亲自操刀网游审 查工作。最终,赛事的电视直播渠道 被关闭,但游戏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 未被叫停。 直到2005年,ID为“SKY”的李 晓峰登顶WCG新加坡世界总决赛的冠 军,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全球电子 竞技的最高峰,中国的电子竞技才又 复苏。 转折 在传统电视媒体禁播电子竞技赛 事的背景下,国内的游戏资讯和视频 网站发展迅速。截止2004年,国内有 刊号的游戏平媒超过 140 种,而大大 小小的游戏网站、综合网站游戏频道 则至少上千家。 IGE中国总经理许云波也在此期 间组建了专业的电子竞技网站 Replays.net,打造了以游戏视频为主的 综合数字新媒体平台GamesTV网站, 并成立了世界顶级战队WE.IGE战队, 也就是2004年李晓峰从Hunter俱乐部 离开后加入的职业战队。由于中国游 戏视讯网(GamesTV)与Replays.net携 手进行全程视频播报2005年的WCG赛 33 事,即使在传统电视媒体禁播赛事的 情况下,国内观众仍然可以通过互联 网观看此次比赛。此次网络直播似乎 预示着2005年的与众不同。 不仅仅是徐云波,他以自己的“ 商业头脑”,布局了电竞产业的赛事 、战队和视频版图,并拿下此次赛事 的直播权。李晓峰以自己独创的“sky 流”最终以2:0战胜美国暗夜大师ShortRound赢得2005年WCG全球总决赛的 冠军!拒不完全统计,当时GamesTV 的视频直播同时在线人数一度达到了 16万。2005年的WCG,最终成为了中 国的“主场”。 时隔一年的2006WCG决赛,李晓 峰再次以独创的技术流夺得了WCG的 冠军,史无前例的WCG二连冠让Sky 成为了中国新一代的电竞偶像,国内 媒体争相报道。无独有偶, wNv gaming在2005年WEG第三赛季中一举 击败多支世界顶尖强队,问鼎冠军。 次年他们再次夺得WEG Master大师杯 的冠军,战队排名迅速蹿升至世界第 一。 2006年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 邀请了李晓峰和wNv gaming参与录制 ,此外还有曾获得长城百万挑战赛冠 军的RocketBoy孟阳。这期访谈将电竞 冠军选手聚集到一起,第一次通过电 视屏幕,向观众讲述电子竞技冠军和 他们职业生涯的故事。 然而,蝉联两次冠军宝座的李晓 峰,在2007年的WCG上铩羽而归,这 大概是李晓峰难以忘却的事情。即使 在2018年BB姬对李晓峰专访中,李晓 峰仍然表示2007年WCG的失败是他从 业这么多年最难忘的经历。 尽管如此,他仍然靠自己的经历 ,将电子竞技再次推向舆论中心,为 曾经围绕“网吧和游戏”的负面舆论 提供解决的突破口。中华全国体育总 网游跟电子竞技的区别,青少年容易 沉溺于网络游戏,对成长造成负面影 响,为家长、老师深恶痛绝。“电子 竞技倡导的理念是阳光游戏,完全是 真人对抗,比赛时间很短,跟网游有 本质的区别。” 风口 如果说李晓峰用自己的专业正在 帮助电竞行业在国内破圈,那么王思 聪则是用资本在前期帮助电竞行业出 圈。 2009年,王思聪回国,其父亲王 健林作为万达集团董事长表示会给王 思聪两次的创业机会,如果两次创业 都失败了的话,那就老老实实的回万 达上班。2011年,王思聪在微博上写 道:“强势进入,整合电竞。”他拿 着王健林给的5亿元零花钱,成立了普 思资本,在电竞、游戏和娱乐等领域 投下重金,进军电竞领域。2011年8月 ,他着手收购濒临解散的国内一线俱 乐部CCM战队,并挖角LGD战队四位 成员组建成IG俱乐部。2012年,整合 后的IG就夺得当年dota2第二届TI冠军 ,奖金100万美元。并联合国内其他俱 乐部成立了ACE联盟,规范了电竞行 业的赛事体系。经过5年的发展,《体 坛周报》在2017年推出的中国电竞俱 乐部品牌价值榜中,IG俱乐部已经以 1397万元的成绩赶超RNG、WE、LGD 等俱乐部跃居第一。 除了俱乐部,王思聪的普思资本 通过投资游戏公司,电竞赛事公司, 游戏视频分发平台,电竞服务平台, 甚至网吧连锁企业来打通电竞产业链 ,这其中还包括李晓峰退役后创办的 钛度科技。2015年,王思聪先后又创 立的熊猫互娱和香蕉游戏传媒,进一 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然而,腾讯2017年召开《英雄联 盟》电竞战略发布会,宣布成立“LPL 34 讯投资的虎牙和斗鱼的双面夹击下被 压垮。伴随着直播平台的发展,电竞 产业也迎来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市 场,电竞赛事的下游产业链得到了进 一步完善。 圈。除上海之外,还有RNG、JDG两 支国内顶级电竞俱乐部落户的北京, LPL的OMG战队落户的成都,KPL更 是直接将6支战队搬到成都,这三座城 市纷纷拥抱电竞,发展在线新经济。 (图源艾瑞咨询报告) 而对于王思聪进军电竞圈,一部 分人认为,是王思聪的资本在初期扶 持了电竞行业的发展,并为建立行业 标准和规则做贡献;一部分人认为, 王思聪根本就没有做出任何贡献,资 本的入侵仅仅是一场狂欢,资本下是 一片狼藉。 不可否认的是,DOTA2和LOL的 第一个世界冠军都是王思聪的IG拿下 的。尤其201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 简称S8),中国战队iG击败欧洲战队 FNC获得冠军,“IG牛逼”登顶热搜 ,全国高校沸腾。 绿灯 也正是在资本的助推下,围绕赛 事的上中下产业链在国内日趋完善。 电子竞技再次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关注 ,各地区不断推出相关引导政策,刺 激当地电竞产业的发展,一场围绕 “ 电竞之都”的建设在各地纷纷开始。 尤其是上海,在静安区有一个叫 灵石路的地方,那里被称作“宇宙电 竞中心”,公司类型覆盖电竞行业全 线产业链,宛如一个小型的电竞生态 35 在虎牙直播与体坛电竞联合发布 的《2019中国电竞城市发展指数》中 ,上海以99.21逼近满分的指数,被定 义为全国唯一的“超一线电竞城市” 。这与上海的政策扶持是密不可分的 。 2017年,上海发布“文创50条” ,首次提出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 电竞之都”, 到2019年,全国八成以 上的电竞企业、俱乐部、战队和直播 平台都扎根与上海,全国每年500多项 大型电竞赛事中,有一半在上海举办 。为了进一步完善上海电竞场馆的布 局和建设,上海先后发布《电竞场馆 建设规范》《电竞场馆运营服务规范 》,对电竞场馆的选址、设置、设施 布局等做出具体规定。 今年7月24日,浦东举办“打造上 海电竞之都核心功能区——浦东重点 电竞游戏项目集中签约活动”,30个 重点项目签约落地,预计到明年新增 税收过10亿元,将带动全区电竞游戏 产业新增百亿元营收。 然而,若是想满足发展如此迅速 的电竞产业,就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 性人才。于是,上海高校开始启动校 企合作,政府开设培训技能班,共建 人才培养基地。截止2019年底,我国 电竞行业从业者整体劳动力需求规模 达33.15万人,而电子竞技生态从业者 数量还不足10万人,缺口仍然很大。 电竞行业的规范化,政策扶持利 好,为电竞业的发展一路开启绿灯。 但行业内普遍认为电竞选手的黄金年 龄是16-24岁,对于青少年来说,仍然 面临则学业与职业之之间的抉择,在 抉择之下依然存在父母的不理解,和 社会的负面舆论。 尤其是电竞行业的职业者,每日 高强度的训练对于身体的上海也在无 形之中进行。知名英雄联盟电竞选手 Uzi(简自豪)在2020年6月发布了一条 微博,在微博中,他透露道:因常年 压力大、肥胖、饮食不规律、熬夜等 原因,去年体检的时候查出二型糖尿 病,如果继续加重下去,将会出现并 发症,身体条件已无法允许他继续战 斗。也正因为如此,他宣布退役。而 1997年出生的他,年仅23岁,令人唏 嘘。 也许,在电竞行业经历了冒头、 打压、转折、风口和发展后,大众对 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的区别有了一定 的认识,但飞速发展之下,似乎仍然 回到了最原本的“青少年保护”的问 题。如何“绿色”发展,或许是整个 电竞行业需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36 《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读书报告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武楷彪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仅有2本《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本文 作者于雁栖湖求学期间在成思危阅览室阅读本书并写下此读书报告。布 什的这份报告《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被认为是科学政策历史上影 响至深的事件,它也被认为是西方科技政策的奠基之作,报告最重要的 一个观点是建立一个国家研究基金会,之后在这份报告的影响下,诞生 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即NSF),并影响 了其他的国家。 本文的行文安排如下:报告出版前的历史背景描述;报告主要内容 介绍及个人体会;报告诞生后的影响及世界主要国家科技政策发展状况 ;报告内容在新时期下的批判及辩证思考。 借助 ORSD 的声望前往拜访罗斯福总 统,并提罗斯福总统起草了一封信, 以罗斯福总统的名义,请 OSRD 主任 Bush 就战后美国政府与科学界的关系 提出建议[2],包含下面五个问题: 第一:战时的科研成果如何在不 妨碍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共享? 第二:如何制定一个方案确保战 时的医学工作和相关的科学工作继续 下去? 第三:政府如何分别支持公立组 织和私立组织的研究活动? 第四:如何发现和培养美国青年 的科学才能以保证美国科技事业后继 有人? 同时要求 V·布什进一步总结: 进入和平时期以后,美国的科学研究 如何继承战时经验从而得到继承和发 展? 这便是报告产生的背景,不过报 告是将其描述成罗斯福直接写信咨询 的Bush,而省略了真实的历史经历。 其具体的问题总结成一句话便是如何 能把战时的经验中已取得的教训运用 于即将到来的和平时期。面对总统提 出的四个问题,V·布什组建了四个委 1报告前期历史背景描述 在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经历了两 场社会巨大的动荡,一是 30 年代的大 萧条,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次 事件极大的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家和科 学家。建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已经 明确认定为政策议程,当时需要讨论 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即将到来的和 平时期,政府应当如何最有效的支持 科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有两派 主要观点,一派以 Vannevar Bush 为代 表,其观点是基金会必须由科学家自 己管理,以发展科学为最终目的[1]; 另一派以 Kilgore 为代表,要求基金会 必须在政府控制之下,其目的是提高 整个国家的福祉[2]。在,1944 年, Kilgore 起草了一份草案,第一次提出 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 为回应 Kilgore,Bush 也开始提出了另 一套方案。简单介绍一下 Bush 所处机 构的背景,在 1940 年,美国政府在 Bush 的游说下成立了国家国防研究委 员会,一年后改名为科学研究与开发 办公室(th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 OSRD,Bush 37 的知识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医学机构 的扩充也必然伴随着扩充的医学训练 计划和医学研究计划。 关于如何解扩充医学机构的知识 ,报告也指出,有关医药发展研究所 需要的基本知识往往是来自于其他的 学科领域,因此,对于特殊疾病的安 排,因采取协同攻关的方式:教学医 院应发挥临床研究的优势,而政府可 以逐步补充到基础医学研究的经费来 源之中。 2.3 科学与公共福利 鉴于当时的背景,报告指出科学 研究对与保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在 这一科学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各军 种的军官和文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 系,即需要有一个直接来自于国会资 金和开创军事研究权限的组织。 而关于公共福利,报告指出,只 有充分发挥美国人民的创造能力和生 产能力才能达到提高美国人民生活水 准的目标。而新产品的诞生必将来自 于新知识。 报告指出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里面对基础研究的判断至今读来仍然 是非常有道理: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 的先行官。一个在新基础科学知识上 依赖于其他国家的国家,它的工业进 步将是缓慢的,它在世界贸易中的竞 争地位将是虚弱的,不管它的机械技 艺是多么高明。 那么如何发展基础研究呢?需要 设立一个让科学家可以在相对摆脱了 世俗偏见和商业需求的有害环境下工 作,这样机构不能是工业,而大学、 学院则非常适合。因此,应该通过使 用政府的资金来加强学院、大学和研 究所的基础研究。为方便政府进行决 策和预算,报告认为需要建立一个常 设的委员会,以便政府可以与这些科 员会:科学情报出版委员会、医学顾 问委员会、科学与公共福利委员会以 及发现和培养科学人才委员会分别讨 论和解答上述四个问题。 2报告主要内容介绍及个人体会 本文按照书中章节的顺序来撰写 读书后的报告笔记: 2.1 序言部分 该报告,首先,阐明了新药物的 产生、雷达的发现、居民的工作、农 业的进步、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是 离不开科学的贡献的。其次,指出政 府应该关注科学发展,因为科学的进 步与政府的繁荣密不可分。紧接着, 报告回顾了政府与科学在过去和未来 的关系,报告指出自 1900 年以来,联 邦政府支持州立学术机构已经快 80 多 年了,而自从 1939 年以来,大批科学 机构在联邦政府内部被建立起来。而 由于在那时,政府仅仅是在国家的福 利事业中利用科学,而政府内部也没 有负责系统地提出或执行国家科学政 策的实体,因此,在未来,政府对科 学探索的资金支持理应与日俱增。最 后,报告指出科学在广阔前沿的进不 来源于学者不受约束的活动,在政府 对科学资助计划中,科学探索的自由 必须受到保护,同时建议成立一个单 一的机构审查科学探索。 2.2 向疾病作斗争 该部分中,报告首先表明,在战 争时期,美国之所以可以在医学方面 取得大量引人瞩目的成就,主要原因 便是之前的基础研究储备了大量的科 学资料。而在和平时期,通过列举人 均寿命、糖尿病、恶性贫血、癌症等 疾病案例指出,上述成果是由医药团 体(负责大量医学和基础医学科学的 基础研究)和公共卫生团体(公共卫 生机构负责宣传新知识、制药工业) 38 构应该承担上述所有的新职责,最终 推动整个科学知识的发展。 而最终这一方式便是设立国家研 究基金会,国家研究基金会的治理单 位应该是委员会,下设主任、行政办 公室、总顾问、财政主管管和行政计 划人员,设立五个学部:医学研究部 、自然科学部、国防科学部、科学人 力和教育部、出版和科学协作部。报 告除了对每一个学部给出了其职责说 明,还特别强调了国家研究基金会因 为其特殊性,应当有特殊的权威,例 如修改其法律权利、会计计算准则等 。最后,报告号召国会行动起来,进 行相关立法草案的撰写。 3报告诞生后的影响及世界主要国家科 技政策发展状况 美国作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建 立起来的国家,自立国之初就在极力 摆脱“中央集权”,且美国政府也没 有授予政府管理科学的权利[3]。而在 基础科学领域(之前也经常被称之为 “纯科学”),政府采取的也是放任 自由的态度[4]。总得来说,在二战以 前,政府与科学界互相梳理,而且双 方乐于保持这种关系[5]。随着二战中 曼哈顿计划的实施,政府开始思考科 学与政府的关系,尽管当时人们模糊 的认为政府与科学理所当然的是“领 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然而 Bush 却指出政府只有支持科学的责任,却 没有控制科学的权利。Bush 的报告主 要讨论了两个问题:政府支持科学的 必要性与政府支持科学的方法与途径 。 其报告对后来政府制定科技政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1) 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行官;(2) 政府应该投资基础研究;(3)线性创 新模型等。 在会计准则中的写法,而专利法的一 些弊端,例如对“小企业”不利以及 信誉滥用问题等,报告建议应当采取 适当的行动。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有关国际之 间科学情报的交流,以及维持私人资 助的重要性。 2.4 更新我们的科学人才 由创造新学科知识的任务落在一 小部分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且擅长 科学研究技能的人身上,而这一部分 的人大部分必然接受过教育,因此, 报告认为从事基础研究的政策将决定 整个国家的未来。 在更新科学人才方面,报告也警 醒的提出,不能将过大数量的人才吸 引到科学技术之中,因为浙江损耗国 家,这是由于年轻人的高级才能往往 受社会的压力和报酬所决定,借助份 额过大的奖学金和补助金来吸引人才 对国家而言是不利的。 当然,受当时环境限制,一部分 本应该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不得不穿 上了军装,这会带来战后严重的科学 人员空缺问题。有关如何选拔科学领 军人才以及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报 告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2.5 科学复苏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与战争后公开战争 时期的军事资料有关,报告认为可以 专门设立一个委员会用以负责军事保 密资料的公开,同时要鼓励出版。 2.6 达到目的的方式 报告指出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发 现,联邦政府应该接受新的职责:鼓 励新科学的创造和青年科学人才的培 养。 而目前,现有的联邦机构,例如 农业部、商务部、内联部和联邦安全 局等,他们的贡献在于将基础知识应 39 评议的方式来判别科学内部的问题。 同时,关于政府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之后也发展了“科学的社会契约”理 论、“科学研究的制度化激励与监管 ”理论等。 而有关技术创新的过程,目前较 为普遍的研究思路按照国家创新体系 这一框架对其进行研究。同时,按照 创新与国家体系这两个路径,国家创 新体系也延伸出了不同的研究内涵。 与 Bush 那时的线性创新模型不同,国 家创新体系这一研究框架更加注意从 系统的角度进行研究,例如David C.Mowery 给出了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 结构的趋势,并对该趋势进行研究, 最终得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问题在 于将过多的精力花在技术转发方面而 不是研发技术方面[8]。Y Sun 与 F Liu 利用区域经济指标对中国国家创新体 系的转型进行研究,得出中国国家创 新体系研究的转换过程[9]。A Goto 研 究了 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底左右的快速 发展规律以及在 20 世纪 90 年底左右的 衰落原因,其研究角度便是从国家创 新体系解读日本应该如何通过技术提 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0]。对一个小型 开放的经济体(挪威)中的技术和创 新政策以及产业结 构的共同演变趋势 进行研究,增进了对制度和政策在国 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11]。 除此之外,人们对政府与科学的 关系也产生了不同的意见:Ergas 与 Chiang 以“使命型”和“扩散型”为 框架探讨了美国的科技政策,前者论 证了从战后到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 国科技政策以使命型为主导[12]。后者 论证了,美国产业政策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发生了从使命型到扩散型的范式 转换[13]。 5总结 其政策很难与产业政策相衔接,也跟 难以支撑商务贸易等领域的发展。以 英国为例,由于其新技术的扩散速度 缓慢,且面向产业需求的教育培训较 少,同时对国防科技重视程度大于民 用科技,种种因素都导致在研发领域 擅长突破创新的英国在科技领域落后 于日本[6]。同样的,在 20 世纪 80 年代 中后期,全球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 法国的“电话信息终端 MINITEL”( 法国互联网先驱研究)项目夭折,而 夭折的一大原因是法国缺乏目标导向 性的“自由探索”型的科研项目指导 思想,最终导致多数科研项目与市场 脱节,进而法国科技研究与开发产出 的效益持续低迷。 相反,日本虽然科学能力不及欧 美国家,但其技术政策和产业策略最 终产生了“东亚经济奇迹”。国家政 府对待科学的态度并不是放任不管, 而是努力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例如通用技术)来弥补市场作用的缺 陷[6]。上述种种现状都让科技政策学 者对创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 ,从而延伸了新的科技政策模型和研 究框架。 4报告内容在新时期下的批判及辩证思 考 Bush 报告中的一些观点虽然符合 当时人们的直觉,但报告却并没有从 严格给出其证明,例如 Bush 的线性创 新模型虽然给出了基础研究到商业化 的一般路径,但直到后来依靠经济学 家从学理上进行的证明,才将科技进 步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了。还有其最 核心的观点:政府应该对基础研究进 行投资,这一论点也是后来被 Ben R.Martin 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了理论 证明[7]。 从 Bush 的报告撰写以来,人们越 40 界主要国家科技政策发展状况、报告 内容在新时期下的批判及辩证思考进 行对书籍内容进行阐述,文章指出 Bush 的报告产生具有时代背景,需要 从美国二战后的政治格局进行讨论, 这份报告诞生后,对欧洲其他国家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然后随着时间的推 移,人们也开始对 Bush 报告中的观点 进行了辩证的思考,有些学者对其进 行了补充,有些学者对其进行了评判 ,无论如何,Bush 的报告在科技政策 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可辩驳的,本文还 对报告在新时代下的发展进行了介绍 ,用以为后来的科技政策研究提供思 路。 参考文献: [1]Bush V. The endless frontier,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a program for postwar scientific research[R].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1945. [2]Greenberg D S. The politics of pure science[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9. [3]Smith B L R. American Science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0[J]. Capitalism and Society, 2008, 3(2). [4]Kleinman D L. Politics on the endless frontier: Postwar research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5. [5]Greenberg D S. The Politics of Pure Science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1967[J]. Greenberg The Politics of Pure Science1967, 1976. [6]克里斯托夫·弗里曼.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日本的经验.张宇轩译.南京:东南 大学出版社,2008. [7]Martin B R. The evolution of science policy and innovation studies[J]. Research Policy, 2012, 41(7): 1219-1239. [8]Mowery, D.C.J.R.P.,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U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in R&D policy. 1998. 27(6): p. 639-654. 9. [9]Sun, Y., F.J.T.F. Liu, and S. Change, A reg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since 1999. 2010. 77(8): p. 1311-1321. 10. [10]Goto, A.J.O.R.o.E.P., Japan'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2000. 16(2): p. 103-113. 11. [11]Fagerberg, J., et al., The evolution of Norway'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2009. 36(6): p. 431444 [12]Ergas H. Does technology policy matter[J]. Technology and global industry: Compa41 雁栖生活小记 20级硕士 杨恒 (一)天选之子 猝不及防新的生活就这样开始 (二)淡水鱼游海底 虽然坐在课堂 前途命运理想和爱情全是未知 可我的灵魂并不在场 有人欢喜有人悲伤世界原本如此 不要憧憬幻想如果能够再来一次 相比于周围同学的求知目光 我像条淡水鱼掉进了知识的海洋 所谓真理只不过是暗室里的装饰 只有当眼前亮起来了以后 才有机会彰显它的价值 也曾误会自己是个天选之子 这里的一切都对我保持神秘 这里的压强压得我喘不过气 我也想和你们一起遨游嬉戏 可老师的几声咳嗽 所以容忍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偶尔有些放肆 可是环顾四周有谁甘愿承认自己不过如此 在努力和希望过后惊喜她却总是姗姗来迟 就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 虽然离得八丈远可我反复考虑 是不是应该戴上口罩小心呼吸 从别人脸上可以看到自己却看不清明天的样子 天亮之后也许真的很美 一切恶魔都能化作乌云消失 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什么样的日子都很合适 别想太多别做太少否则烦心事会永无休止 要向前看少回头看我们都是沙漏里的沙子 是升也是落只要你换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 举头望望明月许多人和事在天涯也在咫尺 夜空中最冷的星指引我新生活就这样开始 不再犹豫也不再彷徨我信奉既来之则安之 看到明天也看到希望我相信我是天选之子 你呢? 别人做着笔记我却捧起手机 突然一阵安静老师让做习题 低头握笔同时偷偷抬起眼皮 心里默念可别喊我回答问题 心情有点慌张心里十分捉鸡 我只知道这门课叫Data Mining 来到这里文科生多少也得学一点儿理 没成想淡水鱼跌进海底直接变成咸鱼 这可不行得坚持下去不抛弃也不放弃 每晚入睡之前照例问问自己 今天我又博学了吗? 没有,但是没有关系 42 我还坐在课堂 (四)异地恋指南 灵魂仍在四处游荡 看得见黑板却看不见远方 你来一趟人间 深深海底里的淡水鱼有一丝慌张 要谈一场异地恋 不学蜂蝶留恋花间 不像麻花拧做一团 我们的征途是高山大川 我们的情书写在每一张快递单 小小的包裹承载着大大的思念 (三)牢骚、唠叨与醪糟 睡眼惺忪的清晨 对面楼层早已亮起几盏明灯 细数、叹气、翻身 没有华丽的包装 却惊艳了生活的每一瞬间 春梦乍醒先让我追回甜美梦境 你谈一场异地恋 深夜躲进被窝 要时刻关注朋友圈 她晒生活要及时点赞 她发自拍要夸她好看 默默承受来自手机的辐射 手机里的美国大选水深火热 突然觉得美国人民需要我 这一切都要做的非常自然 否则后果你自己承担 置身于一场盛大的自恋 你有没有发现 每逢一周周末 在朋友圈点赞别人的生活 用别人的热闹欢乐 祭奠自己的落落寡合 每天都有解不出的脑筋急转弯 你发一条朋友圈 希望她第一个来点赞 她要评论你英雄气概 行路至此 辛酸繁多 悲从中来 哪堪撩拨 借一盏青灯皈依我佛 佛说 JUST DO IT! 她要夸赞你文采斐然 她不知道你每天夸她三千遍 无论相见不相见 置身于这场盛大的自恋 会常想起罗密欧的高喊 “这不是惩罚,这是恩典!” 43 (五)春游记 (六)跑步 我们从五湖四海赶到雁栖 走过这个四季马上就要分离 我喜欢夕阳下在操场跑步 每次超越身旁散步的女孩总觉得自己 劳燕分飞明年仍在这里相聚 我们却再没有机会一起游戏 想到这里怎能不加倍珍惜 快快牵起小手我们一起春游嬉戏! 很酷 目标前方一米处 一步又一步 看看胸前汗水洒了一路 T恤下的肌肉肌肤我心中有数 摸起来跟彭于晏应该不会有太大出入 你说这两天有课真的不能去 她说导师留了任务真的很急 向往着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 张开双臂拥抱清风真叫个无拘无束 身体的律动反映出耳机里音乐的强度 沉沦在无边无际的科研苦役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尽如人意 劳逸结合真是一个重大课题 突然身旁掠过一人真是可恶 超过了我不说 都是男生还差点产生身体接触 好!蹬腿加速今天要跟你一决胜负 不然你可能不知道什么叫人形超音速 我们也许没有机会再来这里 前路漫漫要不回头地走下去 走呀走呀走到世界各地 惊鸿一瞥有情侣在手牵手散步 把回忆烙成大饼 戴在脖子上果腹充饥 饿了就咬上一口心中无比甜蜜 到时候我有你冇可别怪我没告诉你 他们嬉戏打闹不禁让人心生羡慕 跑得再快能怎样呢也跑不出孤独 天上有遥控飞机玩航模的在不远处 真不愧是果壳人玩具也是如此炫酷 未来的科学家啊我很想为你祝福 可对不起了谁叫我是超音速 抬脚就是一圈做不到随意驻足 操场都有两个大弯人生怎会是坦途 身上有汗前面有人或许这就叫幸福 腿长走得更远腿短你就多跑几步 别跟人较劲和自己赛跑哪有胜负 倘若有人搞恶作剧踹你屁股 头也不回说声谢谢你帮我加速 wu~ 仿佛听见有女孩说我so cool! 44 年 轻 杨志栋 在还年轻的时候 最绵长的词句 也可以用 最缓慢的语调 缓缓的道来 向你说出 山川悠悠 月光深情温柔 45 《豫湘桂会战》读后随笔 张春花 穿过历史的云烟,留给我们印象 的仿佛都是“正义不死不灭”,“家 国安宁的时代将会永恒”这样的错误 与迷惑。但是实际上,历史的滚滚潮 流中,任何的人物都是“来如风雨, 去若微尘”。可是读到沈岚编著的《 豫湘桂会战》中的某些字句,却让我 有一种置身战场的真实感,让我感受 到了炮火下的血肉横飞、辛酸苦楚和 生离死别。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一 个生动的战士,讲述着那个风悲云壮 的年代。 此书略讲在1944年4月17日至12 月10日期间的中国战场上,日本发动 一号作战,在豫中、湖南和广西进行 战略进攻,以3万人死亡的代价击溃 国军60万大军,占领我国20多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包括4个省会和146座大 小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0余个机场 ,一举贯通了四省全境。日本发动会 战的目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而国民 党的目的与之相反,以保全领土为责 ,全力进行战略防御。战争以日本停 止进攻在绥渌集合,而国民政府主导 的军队全线溃退而结束。此次会战也 是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指挥领导的中 国军队的第二次大溃退,日军基本没 有打几场硬仗就攻占了100多座城市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盟军节节胜利 的战略关口,国民政府却损兵折将, 丢城失地,将数年来国军抗战的功绩 化为乌有,颇有功亏一溃之痛,不仅 在国际上失了面子,丢了土地,还让 更多的老百姓遭受日军的蹂躏,当然 这也间接影响了美国对国民政府的观 感,美军中的一些人对国民政府的抗 战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进而也影 响了对战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政策。 而日军虽然打通交通线,完成了自己 的作战意图,但是其补给问题仍然不 能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分散了兵力, 实为鸡肋。 1. 国军战役失利原因 尽管国军已经派出精锐部队参加 远征军序列,但不可否认,留在豫湘 桂的国军仍然拥有不弱的战斗力,美 国航空队甚至获得了南方战场的制空 权。反观日军的兵力状态,其实已经 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太平洋战场上 节节败退,气势已经大不如前,甚至 很多士兵都是新兵蛋子。可以这么说 ,这场战役在一开始所有的条件都有 利于国军,但是最后的结果,却非常 令人心痛。至于失败,原因纷多。探 究其失败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1)豫中会战的失败,在于日 军在河南战场首次投入机械化兵团, 国军始料未及,37天失去38城,成为 抗日战场上的奇耻大辱。 (2)战机的损失。汤恩伯在战 役期间已经觉察到日军的动作,打算 先行出击,但是被重庆方面否定,失 去了重要战机。 (3)人心尽矢。河南百姓有“ 水旱蝗汤”的谣语,国民党部队在豫 期间横征暴敛,老百姓早就对其失去 信心。 (4)国军内部的勾心斗角。这 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国民党一直到 退出大陆,都没有实现实际意义的统 46 辱,可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其选 择也不能说是背弃民族大义的小人之 举。后来方先觉回到重庆之后,在重 庆大受欢迎,被誉为‘中国军人之模 范’,蒋介石对他们‘慰勉有嘉’” 。 但是不难看出,方先觉将军的确 不是怕死之人,因为懦夫不会带出钢 铁一般的军队。现在我们将视线放到 衡阳战场,面对满目疮痍的衡阳城, 6000多的伤病弟兄,伤口化脓,蛆虫 满地,此时的方将军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保全自己声誉,一死留名,但弟 兄要被屠戮;二是投降日军,保全弟 兄生命,但是自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 境地。方先觉将军选择了第二个。当 时情景,死比生易。一死确能成起名 ,但是谁会顾及6000名将士的性命。 窃以为衡阳保卫战以人性的光辉而收 场。 3. 历史影响 事实上,豫湘桂会战对于国民党 政府是重大失败,但是对于日军来讲 ,同样也是惨痛的失败。 首先,豫中会战、长衡会战和桂 柳会战日军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据 史料记载,日本方面至少2.4万日军死 战死,加上伤病共十万左右。在抗日 战争后期,尤其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 和东南亚战场节节败退的节骨眼上, 这样的伤亡也不容小觑,给日军造成 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以与第九战 区对阵的日军第11集团军为例,在战 役前的常德会战中,已经造成了巨大 的人员和物资损失尚未弥补(国军也 未能整补),经过常德会战后各师团 的战斗力均仅仅与一个联队相当。 其二,日军占领豫湘桂各省后, 也无力有效占领并维持占领后的新的 区域,以至于在后期日军也不得不主 动撤出一些占领区域。这条付出巨大 伤亡换来的“大陆交通线”没有经过 多长时间,又慢慢被敌后游击队蚕食 。而原来的日占区与以前相比也更加 一。桂柳会战,蒋介石借日军之手消 灭桂系势力,桂系临时抽调两个师撤 离桂林以图扩充。国家利益面前,假 借民族大义消除异己,最后只能分离 崩析。可见,任何不团结的团队,在 利益冲突面前,必会遭受失败的打击 。 (5)执行力不够,领导混乱。 桂柳会战,张发奎任第四战区军事长 官,然陈牧农只听蒋介石命令,白崇 禧也过问军政要事,导致张向华首鼠 两端,领导指挥体系混乱。 (6)固守成规。薛岳仍然采用 前三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抗击日军,导 致长衡会战失利。所谓兵无常势,水 无常形,因势利导,才是胜利之根本 。 实际上,美国一参战,国民党内 部的所有成员几乎都认为日本必败。 因此国民党内部放松了对日军的防御 ,转而进行乐此不疲的勾心斗角。薛 岳本人也大肆收刮,未脱俗套。然而 面对日军的殊死搏击,国军却慌乱了 手脚。反观敌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则趁此机会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失地, 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豫湘桂会战也为 国共内战成败上演了开头大戏,预示 了两年之后的国共内战的结果。 2. 大义留给国家,生命留给伤兵,骂 名留给自己 方先觉将军为李玉堂的部下,李 玉堂的军队因死守长沙而有“泰山军 ”的美称。方先觉将军面对数倍于我 的日军,困守衡阳47天,弹尽粮绝, 为保全伤员和俘虏的性命,投降日军 。介于此,人们对其评价不一,有称 叛国逆贼,但蒋介石确力保方先觉, 态度不一着实令人琢磨,涉及政治上 的事情我们就不必多说。 《战长沙》里的一句话,如果每 个军人都尽到军人的职责,如果每座 城都坚守四十七天,那么对鬼子来说 ,又有多少个四十七天呢?在中国传 统文化意义上,军人投降乃军人之耻 47 不稳定。尤其在日军主力集中于南方 后,在此前因日军扫荡暂时蛰伏的共 产党游击队再度活跃,已经掀起了对 华北日伪军的反攻。譬如晋冀鲁豫根 据地在这一时期收复了十一座县城, 已然连成一片。更为极端的例子是豫 中会战中,日军前脚把国军赶出了河 南,后脚日占区便出现了大量八路军 ,日军的一切“胜利”都显得如此无 力。 其三,此役的成功因其他失败失 去意义。日军在此役中拔除了威胁日 军后方的国军空军基地,然而塞班岛 失陷使得日本本土未能解除盟军大规 模空袭的威胁。此外,正面国军尽管 在此役遭到大幅削弱,但滇西反攻的 胜利意味着盟国援助可以大量输入, 国军实力的恢复能力将显著强于同样 蒙受伤亡的日军。此前用于滇西的大 批精锐国军也可调回东线战场,大大 充实了国军的实力。 48 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前夕一次回光返照式的垂死挣 扎。在这次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中,日军在付出了沉重的伤亡之后,也 让腐败、腐朽的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同时也捣毁了数十个国民党部队的军用 机场,占领了中原大地上百个大中城市 同时西南三省占后方工业1/3的工厂也尽 入日寇手中。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 党统治的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强烈 不满。 但是,这场战役看上去日军达成全 部的作战目标,但事实上,日军兵力比 战役之前更加分散,为敌后活动创造了 更大空间;美军此时占领了马里亚纳群 岛,美国陆军航空兵拥有了更好的轰炸 日本本土的基地,使得占领中国机场的 行动完全失去了意义。这次战役虽然以 日军取胜而告终,但大陆交通线作战在 战略上其实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加 速了日本的战败。 师兄师姐去哪了第一弹:求职篇 ——陈新兰师姐就业经验分享会 2019级硕士研究生 刘惠 撰 2021年6月22日,文献情报中心研究生会学术部邀请了顾立平老师2018 级硕士生陈新兰来为同学们分享求职就业的相关经验。本次分享会以线上+ 线下的方式进行,既方便了许多不在中心的同学参与,也提供了与师姐面 对面交流的机会。活动进行了1小时左右,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李子星同学 作为会议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受邀嘉宾的情况,并主持会议开幕。 个人简介: 陈新兰 毕业去向: 兰州大学图书馆 陈新兰同学根 据自己的经历介 绍了求职应聘的 过程和注意事 项,包括确定求 职目标、搜集招 聘信息、应聘前 的准备和应聘注 意事项四部分内 容。 49 2018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 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2021年 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 报中心图书馆学专业,研究方 向为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导 师为顾立平研究员。发表学术 论文8篇,主要参与科研项目7 项,连续三年获中国科学院大 学“三好学生”,获文献情报 中心“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2020年11月,以综合成绩第1名 被兰州大学图书馆录用。 在搜集招聘信息时,应重点关注学校、老师推荐的就业信息,其次是关 注各省市的人社网站,各种微信公众号(专业招聘公众号、地方人社官方公 众号),以及意向单位的人力资源/招聘网站。在做应聘前的准备时,应详 细了解求职单位和相关岗位,仔细阅读意向岗位的招聘要求(时间、地点、 所需材料)、并提交报名信息。 而在进入到应聘单位的笔试和 在正式进行应聘面试时,仍然有 面试环节后,准备笔试的时候,应 许多注意事项,为了给面试老师留 该认真看参考书籍、阅读最新文献 下一个好印象,应着正装,干净整 (岗位相关/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 洁,女生可以画一个淡妆。回答问 领域)。准备面试的时候,根据应 题时应沉着冷静,吐字清晰、声音 聘单位的具体要求制作PPT(如: 明亮、坐姿端正,回答问题时要凸 个人介绍+岗位认识)。师姐针对 显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会的不懂得 面试准备给出了几个温馨小贴士: 要谦虚。有礼貌、有自信、有礼仪 可以撰写讲稿并背诵,要提前多试 非常重要。此外,陈新兰师姐也展 讲几遍,报告时要脱稿,要对自己 示、介绍了一下面试汇报的PPT, 的每一页PTT都熟悉,面试前清淡 PPT结构包括个人简介、科研项目与 饮食、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然后元 科研成果、社会实践和对图书馆工 气满满地上场! 作的认识。 最后同学们针对陈新兰同学的经验分享提出自己面临的问题 和困惑,师姐给予了耐心解答。此次就业经验分享会给大家带 了翔实的内容,同学们受益匪浅。 50 师兄师姐去哪了第二弹:升学篇 ——刘金亚师姐升学经验分享会 2019级硕士研究生 刘惠 撰 2021年6月22日,文献情报中心研究生会学术部邀请了顾立平老师2018 级硕士生刘金亚来为同学们分享升学以及科研工作的相关经验。本次分享 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既方便了许多不在中心的同学参与,也提供了 与师姐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活动进行了1小时左右,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李 子星同学作为会议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受邀嘉宾的情况,并主持会议开幕。 个人简介: 刘金亚 毕业去向: 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经验分享会上,刘金亚师姐首先介绍了博 士申请的关键时间节点,比如应在9月份之前 联系导师,在联系导师时,应了解感兴趣导 师的基本研究方向和近五年的研究内容。然 后根据自己的报名经历,重点介绍了北京大 学、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校的情 况。刘金亚师姐还详细介绍了给导师发邮件 时的格式、内容等,干货十足;以及导师面 试时会询问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并用自身的 实际经历来举例说明,生动形象。 51 2018级硕士研究 生 , 导 师 顾 立 平 老 师。曾获得过国家奖 学金、三好学生、优 秀 毕 业 生 等 多 项 荣 誉。在读期间发表论 文7篇,主要参与项 目5项,并在重要的 会议发表演讲2场。 9月份-12月份是 集中准备材料并报名 的时间。在报名阶段 需要准备四类材料: (1)英语,要求是 雅思或者英语六级。 (2)著作代表、本 科及硕士成绩单,其 中发表的论文越多越 好,质量越高越好, 本科及硕士的成绩越早准备越好。(3)专家推荐信,导师一封、系主任一 封,刘金亚师姐详细介绍了专家推荐信中英文的格式。(4)博士期间的研 究计划,这对考博面试非常重要。 最后,刘金亚师姐谈论了自己 是如何进行学习科研和论文写作 的,并给师弟师妹们提出了诸多建 升学 篇 SHENGXUE PIAN 议。主要有四点经验和建议: (1)多读经典文献。(2)掌握一 些研究方法。(3)多关注实习机 会。(4)多参加学术会议。在阅 读文献时,应先清楚大概结构,边 读边思考,总结关键方法,并做好 阅读笔记和文章索引。 最后同学们针对刘金亚师姐的经验分享提出自己面临的问题和 困惑,师姐给予了耐心解答。此次经验分享会大家收获满满,十 分感谢师姐的倾囊相授。 52

《研究生通讯》2021年第三期(vol71).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