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pdf
— 2 — 附件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 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初赛实施方案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 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质,开 拓国际视野,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 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类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 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 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 成新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质量观、质量文化观。 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 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 展,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大赛总体安排 — 3 — 第六届大赛将力争做到“五个更”。一是更国际。立足陕西, 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汇聚世界一流大学,打造同场竞技、相互 促进、人文交流的国际大平台。二是更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平台”,培养学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 能力;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三是更全 面。做强高教、国际、红旅、职教、萌芽各版块,探索形成各学段 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 盖。四是更创新。广泛开展大学生和中学生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 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五是更中国。以大赛为载体,推 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第六届大赛校赛将举办“1+1”系列活动。 第一个“1”指 1 项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详见附件 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详见附件 2)。在极级初赛基 础上,参加省级复赛。 第二个“1”指 1 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同期活动。“青年 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重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 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一 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 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 量。组织师生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幸福中 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形象中国小 — 4 — 分队”“政策宣讲小分队”或项目团队组团等形式,大力弘扬伟大 改革开放精神,鼓励青年“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走进革命老 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接受思想洗礼,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 兴和社区治理,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 章。 四、组织机构 省级复赛由省教育厅主办,由陕西科技大学承办,“青红色筑 梦之旅”活动由延安大学承办。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冠名支 持。 校级初赛由陕西中医药大学主办,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学生 处、研究生院、团委、科技处、人事处、计财处、信息化建设管理 处等部门共同承办。校级初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校赛组委 会),负责初赛的组织实施。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教务处创新创业教 育办公室,负责初赛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1.校赛组委会 主 任:刘 力 孙振霖 副主任:于远望(常务) 刘新平 唐志书 蒲济生 郑 刚 杨晓航 李 宇 成 员:杨景锋 张冬青 王 斌 孙 静 王 萍 李 隽 郭亦鹏 赵利琴 张 红 雷根平 张文岐 唐于平 — 5 — 权志博 史传道 欧阳静 刘 芳 乔海法 陈丹丹 杨 锋 杨 帆 2.组委会秘书处 秘 书 长:杨景锋 副秘书长:陈丹丹(常务) 成 员:冯 欢 刘 磊 赵文堂 于雪珂 3.初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校赛组委会邀请相关专家组成。负 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五、参赛项目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 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 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 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造业、农 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 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 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二)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 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 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 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 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 6 — (三)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 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 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 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 料。已获投资 1000 万元及以上或在 2019 年及之前任意一个年度 的收入达到 1000 万元及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参加省赛时提供相 应佐证材料。 (四)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 求的赛道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 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第六届大赛。 (五)各院系负责初审本院系参加校赛对象资格,推荐进省赛 对象资格由学校统一进行复审。 六、比赛赛制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赛采 用院系比赛、校级初赛两级赛制,院系比赛由各院系组织实施,校 级初赛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校级初赛结束后,校赛组委会统一遴 选优秀项目参加省级复赛。 七、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6-7 月) 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cy.ncss.cn)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 — 7 — 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 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 2020 年 6 月 11 日,截止时间为 2020 年 7 月 25 日。各院系按照高教主赛道要按照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 数(本科生、研究生)25‰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即每 1000 名学 生应至少有 25 个参赛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不 低于 5‰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即每 1000 名学生应至少有 5 个参 赛项目)。参赛名额要求见附件 3。 建议参赛团队注重层次交叠,即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组 队;团队注重学科交叉,鼓励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组队。 参赛团队在团队负责人所在院系报名,各院系汇总报名情况, 校赛秘书处组织各院系核对网报项目信息(时间另行通知)。 2.院系比赛(7 月 15-25 日) 各院系组织比赛,遴选推荐优秀项目参加校赛,校赛组委会根 据各院系网报情况确定入围校赛项目数,项目名单需另行报送(时 间另行通知)。 3.校级初赛(8 月 5 日前) 校赛组委会将视情采取网上初评、会评、线上路演等方式组织 校级初赛。并在初赛结束后,与校外专业大赛服务机构合作,对重 点培育项目进行集训、专项辅导,为参加省赛做准备。 4.省级复赛(9 月) — 8 — 校赛组委会根据省赛组委会分配的名额和校级初赛排名,择优 推荐项目参加省级复赛。对进入省赛路演环节的项目,进行重点培 训和强化辅导。 八、指导教师 参与校赛的团队,可选择或由所属院系指派 1 位校内指导教 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初赛项目不得超过 3 项。 参与省赛备赛的项目,由校赛组委会指定 1 名指导教师,与项 目初赛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团队参与省赛备赛集训。 参与国赛备赛的项目,由省赛组委会、校赛组委会共同推荐 1 名校外指导教师,与项目省赛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团队参与国赛备赛 集训。 九、评审规则 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 查看具体内容。 十、大赛奖励 (一)奖项设置 院系比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获奖项目占院系有效 网报项目数 5%、10%、20%和 30%。 校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获奖项目占校赛入围项目 数 10%、20%、30%和 40%。设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 名。 — 9 — 省级复赛和全国总决赛的奖项设置详见教育厅、教育部相关文 件规定。 (二)奖励标准 院系比赛获奖,只发证书,不发奖金。 校赛获奖参照《陕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 法》,区分学生团队和指导老师分别予以奖励,奖励标准不低于往 年标准,同时给予指导老师工作量认定。 同一项目(团体或个人)获得两个以上级别的奖项,按最高标 准奖励一次。 对于校赛组委会和省赛组委会外聘的校外指导教师,其工作量 计算参照《陕西中医药大学培训费管理办法(试行)》、《陕西中 医药大学会议费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规定标准执行。 十一、经费管理 大赛设专项经费,由教务处 2020 年创新创业教育日常经费预 算支出,用于备赛省赛、国赛项目的梯度资助、获奖团队的奖励和 指导教师奖励。 院系比赛和校赛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评审,院系比赛邀请专家 数不超过 5 名,校赛邀请专家数不超过 10 名,费用执行标准参照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教学类奖励费和劳务 费支付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标准执行。 十二、有关要求 — 10 — (一)各院系要周密安排部署,结合当前学生未返校的实际情 况,周密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参赛项目数量达到要求;各单位 于 6 月 25 日前自行组织一次线上动员会,面向参赛师生宣讲政 策、解读大赛,动员师生收看学校组织的大赛线上系列培训课内 容,切实提升参赛项目质量。对往届参赛获奖项目、有一定基础的 优质项目,院系要重点关注,重点打造,力争更好成绩。 (二)学校各科研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赛事,将学校下发的 《关于征集优质科研成果转化双创项目的通知》传达至全体教师人 员,积极动员有科研成果的老师参与征集,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和师 生共创等多种形式,合力打造优质双创项目参赛。 (三)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大赛的重要意义,把本次大赛作为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平台。组织 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比赛,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大赛指导,鼓励教师将 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四)各院系于 6 月 26 日前,将动员会召开情况和制定落实 参赛措施、《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 级初赛院系联系人信息表》(附件 4)盖章扫描版和电子版发送至 2341855@qq.com。 — 11 — (五)各院系指定分管领导及 1 名工作人员加入大赛工作 QQ 群(群号:547867875),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 (六)学校遴选优秀项目团队推荐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活动。 以上各附件不随文下发,请至 OA 系统或教务处网站下载。 十三、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冯欢 联系电话:029-38184259,15991283151 工作邮箱:23418155@qq.com 附件: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方案 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方案 3.陕西中医药大学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网报最低名额分配表 4.陕西中医药大学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院系联系人信息表 5.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陕西赛区省级复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