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 专业代码: 480404 专业主任:付式鹏 制订成员:纺织专业教学团队 二〇二一年六月制 1 目录 一、入学要求与修业年限 ................................................................................ 4 ㈠入学要求:.............................................................................................. 4 ㈡修业年限:.............................................................................................. 4 二、职业面向 ................................................................................................... 4 ㈠职业岗位 ................................................................................................. 4 1.职业岗位群.............................................................................................. 4 2.职业岗位进阶 .......................................................................................... 4 ㈡就业面向 ................................................................................................. 4 1.初始岗位(毕业后 1 至 2 年的主要岗位) ........................................... 4 2.发展岗位(毕业后 3 至 5 年的主要岗位) ........................................... 4 ㈢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 .......................................................... 5 三、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 6 ㈠培养目标 ................................................................................................. 6 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 7 1.素质要求 ................................................................................................. 7 2.知识要求 ................................................................................................. 7 3.能力要求 ................................................................................................. 7 4.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证书 ...................................................................... 8 四、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 9 ㈠专业课程 ................................................................................................. 9 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说明 .................................................................... 14 1.独立设置专周实习实训教学环节 ........................................................ 14 五、教学进程安排与说明 .............................................................................. 16 ㈠课程学时结构 ........................................................................................ 16 ㈡周教学时间分配表 ................................................................................ 16 ㈢教学进程表............................................................................................ 17 六、教学环境和设施要求 .............................................................................. 21 (一)教学设施 ........................................................................................ 21 (二)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 21 七、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与教学团队要求 ...................................................... 21 2 八、实施建议 ................................................................................................. 22 (一)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 22 (二)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 22 (三)教学管理 ........................................................................................ 23 九、质量管理 ................................................................................................. 23 十、毕业要求 ................................................................................................. 23 3 一、入学要求与修业年限 ㈠入学要求: 高中毕业生 ㈡修业年限: 三年制 二、职业面向 ㈠职业岗位 1.职业岗位群 所属专 业大类 (代 码) 所属专 业类 (代 码) 对应 行业 (代 码) 主要职业类 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 等级证书举例 轻工纺 纺 织 服 纺织业 织大类 装 类 (18) (48) (4804) 纺织工程技 术人员 (2-02-27) 国际商务人 员 (2-06-05) 针 织 人 员 (6-10-04) 检 验 人 员 (6-26-01) 针织工艺人员 纬编工 经编工 针纺织品检验工 纺织品跟单员 纺织品外贸员 纺织纤维检验工 纺织面料成分检测 大圆机挡车 针织大圆机调试 2.职业岗位进阶 职业进阶 岗位类别名称 1 岗位类别名称 2 岗位类别名称 3 高级岗位 生产技术主管 工艺设计主管 内外贸业务总监 中级岗位 生产班组长 工艺设计师 贸易经理 初级岗位 生产技术工 助理设计师 业务跟单 ㈡就业面向 1.初始岗位(毕业后 1 至 2 年的主要岗位) (1)主要面向各类经编产品的生产型企业,一般在生产第一线保证经编设备的正 常运行、经编机原料的供给、维护和管理工作。 (2)布面分析,在线监测及问题的排除。 (3)针织物的工艺分析,能够从事针织物的来样点针与修改。 (4)企业生产订单的排单及跟单理单,销售员,采购员。 2.发展岗位(毕业后 3 至 5 年的主要岗位) (1)企业一线生产与技术管理岗位。 - 4 - (2)高级工艺师、企业工程师。 (3)纺织企业内外贸销售经理,企业买手。 ㈢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 职业岗位 工作任务 经编原料的区分 整经机的操作 1、针织生产 技术岗位 经编机的操作 检测仪器使用 布面疵点分析 工作过程描述 主要核心能力 能够凭自己判断区分原 料 1、经编常用原料的种类及性能 2、原料的各类参数 3、原料的质量辨别 4、不同原料区别放置 运用整经机制作一定规 格的盘头 1、了解整经机的结构 2、熟悉整经机的工作原理 3、熟悉整经盘头规格参数 4、能熟练安全的操作整经机 5、能对整经纱路进行维护 6、能快速找到断纱对应来源 7、能对整经张力进行调节 8、能通过母盘头制作合格的子盘头 经编机生产的正常运行 1、掌握经编机的结构 2、掌握经编机的工作原理 3、经编机的安全事项 4、掌握穿纱、钩纱、接线操作 5、掌握快速打结的方式 5、掌握经编机的工作模式 6、熟悉经编机的工作参数 7、能对经编机的参数进行更改设定 按照检测标准对试样进 行检测 1、熟悉经编织物各类检测标准 2、掌握检测标准中的各类参数 3、掌握各参数对应等级的范围 4、掌握检测仪器的使用步骤 5、掌握经编原料的种类与性能 6、掌握检测仪器的维护 7、能正确出具试验报告 对经编织物进行在线监 测并排除疵点 1、识别坯布在织造过程中的各类疵 点问题 2、掌握各类疵点对应的原因 3、对疵点进行标记 4、记录并统计机台常发性疵点 5、能正确出具机台状态报告 - 5 - 来样点针 工艺调整 将客户送来布样进行点 针 1、能熟练使用点针工具 2、掌握工艺分析步骤 3、掌握原料的比对 4、掌握经编机的集聚关系 5、能根据工艺分析合理分配机台 6、掌握用针织 CAD 软件中的线描绘 来样织物中纱线的规律 7、掌握用针织 CAD 软件中的色块描 绘来样织物贾卡纱的规律 将新的花型工艺套入其 他工艺的机台中 1、熟练掌握导出原有工艺的零位 2、掌握机台参数并以此新建工艺文 件 3、能将新花型工艺中梳栉信息对应 导入新建工艺文件中 4、掌握对新工艺中梳栉安全隔针距 离的检查 5、对没有达到安全隔针的梳栉走纱 进行调整 6、正确编写生产机台的工艺流程单 在原有花型上进行局部 修改 1、掌握不同机台安全隔针距离数 2、掌握用针织 CAD 软件局部花型的 描绘 3、对新花型整体进行织造效果仿真 4、根据仿真效果不断修改 5、对修改的区域进行隔针数检查 6、出具修改后花型的上机工艺单 根据花型设计出的图案 进行整体工艺描绘 1、对花型连续性与过纱及底网进行 确认 2、能根据底图进行初分梳 3、能对分梳后的底图进行仔细描绘 4、能检查花型的整体效果及安全隔 针距离 5、能根据底图对花型底网进行铺填 6、撰写原料备货单及上机工艺单 7、能对工艺上机进行跟踪并实时更 改 面料或机台的内销与外 销 1、掌握面料及机台的性能和参数 2、掌握生产成本的计算 3、掌握针织英语 4、掌握跟单理单流程 5、掌握谈判的技巧 2、针织服装 岗位 工艺修改 工艺研发 内外贸易 三、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㈠培养目标 - 6 -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针织 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纺织生产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兼具专业素质与踏实勤奋 的励园文化素质与一体,主要面向针织行业及其相关产业,能胜任针织面料的生产与 开发、工艺设计与上机、针纺织品检验、基础生产管理、内外贸易等高素质的技术技 能型人才。 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 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 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 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 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 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 识。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 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 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 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2)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 (4)掌握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的基础知识; (5)掌握纺织材料性能、使用和检验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针织品的使用和服用 性能及检验的基础知识; (6)了解针织及针织成衣的设计与工艺,针织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的基础理论知识 和实践知识; (7)掌握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的生产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的基础知 识; (8)了解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3.能力要求 (1)基本工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水平; (2)专业技能: 1)能完成经编生产中的整经、穿纱、钩纱、接线等挡车工基本操作。 - 7 - 2)会分析布面问题,能对经编织物进行在线监测,熟悉漏针、断纱、偏针等现象 出现的原因,掌握排除布面问题的基本方法。 3)熟悉纺织品性能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能完成对织物样品相关性能的测试,并 撰写测试报告单。 4)熟悉针织工艺的分析方法,能完成对针织物的来样点针、工艺的调整与修改, 绘制织物花型组织图、撰写产品工艺单。 5)掌握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能根据机型特点开发新的花型。 6)能完成对针织物的染色定型等后整理操作。 7)熟悉针织产品外贸跟单理单的流程,能承担相关的英语工作。 4.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证书 (1)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范围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发证机关 中高级纺织纤维检验工 纺织面料成分检测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针织生产技术岗位 针织技术与 针织服装 针织工艺设计岗位 针织服装贸易岗位 (2)课程证书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 B 级证书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一级 MS OFFICE 证书 - 8 - 四、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㈠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主要技能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 专业 应用 数学 针织 英语 机械 制图 与 CAD 本课程主要讲授线性代数、多元微积 分、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常 分、概论统计三部分的内容 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分学、级数、 矩阵及线性方程组、概率等基本知识 本课程主要讲授针织专业领域在贸易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纺织专业英语 和技术沟通方面所接触到的专业词汇 词汇,了解纤维、纱线、织物的结 及术语。 构、性能及其基本生产工艺。 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理 其有关规定、正投影作图基础、基本 论和作图方法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 体的投影、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 和装配图;能用公差与配合、零件表 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 面粗糙度及其注写方法对零件进行标 件、零件图与装配图、公差与配合及 注和识图;能够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 表面粗糙度 准及其有关规定。 - 9 - 课程思政、励园文 化融合点要求 培育学生的基本价 值准则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 培育大学生的理想 信念、价值选择能 力,是非辨别能 力,美丑鉴赏能力 培育学生的基本价 值准则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 培育大学生的理想 信念、价值选择能 力,是非辨别能 力,美丑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把握“工 匠精神”,融合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的“敬业”、 “诚信”、 “爱 国”、“敬业”等, 培育学生严谨和敢 于奉献工作态度 创新创业融合点要 求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发散思维、扩 散思维;收敛思 维、聚合思维;逆 向思维、 反向思 维;联想思维、想 象思维;超前思 维、前瞻思维 提升学生学习能 力、分析能力、综 合能力、想象能 力、批判能力、创 造能力、解决问题 的能力、实践能 力、组织协调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发散思维、扩 散思维;收敛思 维、聚合思维;逆 向思维、 反向思 维;联想思维、想 象思维;超前思 维、前瞻思维 考核 学期 学时 考试 1 60 考试 3 60 考试 1-2 120 课程 名称 现代 纺织 技术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学习纺织原料和纱线、织 物的性能及其质量评定,纺纱、机织 技术的基本原理,针织生产原理。 主要技能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纺织原料、纺织工艺原 理,纺纱、机织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 工艺与设备,针织生产的典型设备。 了解现代纺织技术的最新进展。 要本课程主要讲授平面构成与素描的 纺织 美术 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平面构成与素描的基 基本知识成的基本要素及构成的基本 本知识 形式。掌握几何形体素描打表及纺织 品速写表达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授纺织纤维,纱线和制 品的结构、性能及其品质评定的基本 纺织 材料 知识,熟悉常规试(化)验方法。要 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鉴别原料和合理地 使用原料的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纺织纤维、纱线、织物 的基本结构。掌握纺织纤维、纱线、 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各项指标的工 艺意义、测试方法以及测试仪器的原 理和使用。了解新型纤维与纱线 的 种类、特点与市场前景。 - 10 - 课程思政、励园文 化融合点要求 创新创业融合点要 求 考核 学期 学时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培育学生 坚定理想信念、厚 植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品德修养、增 长知识见识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发散思维、扩 散思维;收敛思 维、聚合思维;逆 向思维、 反向思 维;联想思维、想 象思维;超前思 维、前瞻思维 考试 3 64 提升学生学习能 力、分析能力、综 合能力、想象能 力、批判能力、创 造能力、解决问题 的能力、实践能 力、组织协调能力 考查 3 60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发散思维、扩 散思维;收敛思 维、聚合思维;逆 向思维、 反向思 维;联想思维、想 象思维;超前思 维、前瞻思维 考试 2 64 根植学科特色,引 导、鼓励教师打破 思政学科和专业学 科的界限,以培育 大学生的理想信 念、价值选择能 力,是非辨别能 力,美丑鉴赏能力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的“敬 业” 、 “诚信” 、 “公 正” 、 “法治” 、 “平 等”,培育学生严谨 的工作态度,引导 学生树立远大理 想,敢于担当的理 念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思政、励园文 化融合点要求 创新创业融合点要 求 考核 学期 学时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的“敬 业” 、 “诚信” 、 “公 正” 、 “法治” 、 “平 等”,培育学生严谨 的工作态度,引导 学生树立远大理 想,敢于担当的理 念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发散思维、扩 散思维;收敛思 维、聚合思维;逆 向思维、 反向思 维;联想思维、想 象思维;超前思 维、前瞻思维 考试 3 64 主要技能与要求 课程思政、励园文 化融合点要求 创新创业融合点要 求 考核 学期 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纺织纤维的结构与 性能,各种针织物染整加工的一般工 艺流程及每道工序的作用、原理和工 艺,了解纺织品化学深加工的发展趋 势、新工艺、新材料与新设备。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的“敬 业” 、 “诚信” 、 “公 正” 、 “法治” 、 “平 等”,培育学生严谨 的工作态度,引导 学生树立远大理 想,敢于担当的理 念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发散思维、扩 散思维;收敛思 维、聚合思维;逆 向思维、 反向思 维;联想思维、想 象思维;超前思 维、前瞻思维 考试 4 72 主要技能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针织物(含织袜)的结 纬编 技术 本课程主要学习针织纬编工艺与技术 基本知识。 构及形成原理和方法,主要纬编设备 的结构、性能、用途和工作原理,能 初步了解纬编产品的工艺设计和生 产。 2.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学习针织工业常用纤维的 针织 物染 整 结构和性能,针织产品的染整加工工 艺和常用设备,以及电脑测色、配 色、分色制版等电子计算机在针织染 整加工中的应用。 - 11 - 课程 名称 纺织 品外 贸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主要技能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学习国际业务流程、 要求学生掌握纺织材料的分析方法与 纺织服装外贸业务单证制作、审核、 步骤、进出口业务流程及其单证、出 交单仪付等相关基本知识、基本理 口运输单证、出口保险单证等制单排 论、基本方法与适用技巧。 单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经编织物的结构特性、 经编 技术 本课程主要学习针织经编工艺理论和 形成原理和方法,主要经编设备的结 基础知识。 构性能、用途和工作原理。能初步进 行经编工艺计算和生产。 横机 CAD 及制 版 本课程主要学习利用电脑横机编织针 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各类纬编针织物组 织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各类纬编针织 织的工艺制版,电脑横机结构及原 物、花色针织物组织、变化组织的编 理,横机操作方法,制版软件的使用 织工艺及制版。 及编译等。 - 12 - 课程思政、励园文 化融合点要求 创新创业融合点要 求 考核 学期 学时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的“敬 业” 、 “诚信” 、 “公 正” 、 “法治” 、 “平 等” ,培育并践行 “诚信经营” 、 “公 平交易” 、 “顾客至 上”等积极正确的 贸易价值观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的“敬 业” 、 “诚信” 、 “公 正” 、 “法治” 、 “平 等”,培育学生严谨 的工作态度,引导 学生树立远大理 想,敢于担当的理 念 根植学科特色,引 导、鼓励教师打破 思政学科和专业学 科的界限,以培育 大学生的理想信 念、价值选择能 力,是非辨别能 力,美丑鉴赏能力 教会学生识别创业 机会、教会学会如 何整合创业资源、 了解融资渠道、了 解企业组织形式、 了解企业创办流 程、学会企业经营 管理、掌握营销技 巧 考试 3 72 了解国家双创政 策、树立创新创业 意识、培养创新创 业兴趣、培养了创 新精神、培养创业 者素质、培育学生 创业品质、培育创 业项目 考试 4 72 提升学生学习能 力、分析能力、综 合能力、想象能 力、批判能力、创 造能力、解决问题 的能力、实践能 力、组织协调能力 考查 4 72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羊毛衫产品的组织结构 羊毛 衫设 计与 主要技能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学习针织成形产品羊 毛衫的工艺与生产。 生产 设计、款式设计、生产工艺的制订与 计算、羊毛衫编织原理与操作、羊毛 衫缝合与后整理,能完成羊毛衫的编 织与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蕾丝花边针织物的结构 针织 本课程主要学习蕾丝花边针织物 设计、层次设计、生产工艺的制订与 花边 的工艺设计,学习多梳栉花边机工艺 计算、多梳栉花边机的原理与操作及 CAD 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 工艺适配、花边针织物的后整理,能 够完成花边针织物的设计。 - 13 - 课程思政、励园文 化融合点要求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的“敬 业” 、 “诚信” 、 “公 正” 、 “法治” 、 “平 等”,培育学生严谨 的工作态度,引导 学生树立远大理 想,敢于担当的理 念 根植学科特色,引 导、鼓励教师打破 思政学科和专业学 科的界限,以培育 大学生的理想信 念、价值选择能 力,是非辨别能 力,美丑鉴赏能力 创新创业融合点要 求 考核 学期 学时 了解国家双创政 策、树立创新创业 意识、培养创新创 业兴趣、培养了创 新精神、培养创业 者素质、培育学生 创业品质、培育创 业项目 考试 4 72 提升学生学习能 力、分析能力、综 合能力、想象能 力、批判能力、创 造能力、解决问题 的能力、实践能 力、组织协调能力 考查 5 64 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说明 1.独立设置专周实习实训教学环节 序号 独立设置实践 教学环节名称 学 期 周 数 技能实训 主要内容 实训形 式 主要技能要求 (或标准) 观摩 培养学生对纺 织企业的认知 能够分析各类 纺织材料类别 1 专业认知实习 2 1 初步了解纺织企业生产流 程 2 纺织材料分析 综合实训 2 1 纺织材料分析 模拟实 操 3 纬编织物生产 实训 3 1 纬编织物大圆机生产 模拟实 操 4 羊毛衫上机实 训 4 1 羊毛衫衣片上机生产 模拟实 操 5 针织物染整实 训 4 1 针织物小样染整 模拟实 操 6 专业综合实践 5 4 中期跟岗实习 项目实 战 专业知识综合 应用 7 毕业实习 6 13 毕业实习 项目实 战 专业知识综合 应用 8 毕业论文(毕 业设计) 6 3 毕业论文设计 项目实 战 专业知识综合 应用 - 14 - 能够操作纬编 大圆机生产面 料 能够根据款式 要求设计生产 羊毛衫衣片 能够根据工艺 要求进行针织 物小样的上染 实践育人融合点 培育学生的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价值 准则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的“敬业”、 “诚信”、 “爱国” 、 “敬业” 培育学生的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价值 准则 培育学生的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价值 准则 培育学生的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价值 准则 培育学生的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价值 准则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的“敬业”、 “诚信”、 “爱国” 、 “敬业”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的“敬业”、 “诚信”、 “爱国” 、 “敬业” 实训 地点 考核 方式 条件要求及 保障 校外 考查 校企合作单 位 校内 考查 校内实训基 地 校内 考查 校内实训基 地 校内 考查 校内实训基 地 校内 考查 校内实训基 地 校外 考查 校内实训基 地 校外 考查 校内实训基 地 校外 考查 校内实训基 地 备 注 “实习实训形式”分为校内、校外;观摩、模拟实操、项目实战。 “实践育人融合点”主要描述该实训项目在实践教学中应重点突出的课程思政、励园文化元素,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具 体培养和塑造点,以及“励园文化”品牌“励志成才·匠心筑梦·爱心奉献”三大内涵主要对应点。 - 15 - 五、教学进程安排与说明 ㈠课程学时结构 单位:学时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理论 教学 课程类型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 教学 合计 占总学时比 例(%) 思想品德课程 156 0 18 0 174 6.69 专业基础课程 312 22 240 50 624 24 专业核心课程 独立设置实习 实训课程 通识与职业基 本素养课程 216 20 100 88 424 16.31 0 0 0 600 600 23.08 202 100 94 22 0 12 150 0 100 80 0 18 454 100 224 17.46 3.85 8.62 1080 76 608 836 2600 100 专业选修课程 合计 ㈡周教学时间分配表 (单位:周) 学 年 学 期 1 一 2 3 二 4 5 三 6 合计 入学教育 与军训 2 2 课程教学 15 16 17 16 14 0 78 独立设置专周 实训环节 0 2 1 2 4 13+3 25 - 16 - 毕业 教育 1 1 考试 1 1 1 1 1 1 6 节假日、运 动会及机动 1 1 1 1 1 6 小计 20 20 20 20 20 18 116 ㈢教学进程表 课程 分类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 程 属 性 必 修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 思想道德与法治(理论) 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 通识 教育 必 修 课程 总学 时 教学时数 理实 理论 一体 教学 教学 考核方式 实践 教学 考试 学期 60 4 3 考查 学期 1 三 四 五 六 16+2 17+1 16+2 14+4 16 √ √ √ √ 12 2 4 6 1 1 3 3 √ 8 *112 8 4 1-6 1和 4 1 1 2 1 4\5 72 54 48 48 4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 32 劳动教育(理论) 劳动教育(实践) 军事课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礼仪 职业外语 (可选英语、雅思、日 语) 0.5 0.5 4 1 2 148 24 32 36 16 3 30+36 66 3 3 48 24 24 1\2 人工智能导引 创新基础 1 1 32 24 12 16 20 8 1\2 2 创业基础 1 24 16 8 4 2 32 32 大学语文 15+2 二 4 1 4 一 2 形势与政策 信息技术基础 学期周学时数 16 2 8 28 1-2 √ 3 2 2 2 - 17 - 2 2 2 2 此处表述为: “课程教学周数”+“学期内专周实训(或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周数”+“后续假期实践周数” 。 此处*表示为:该学时为课外教学活动时间,计入学分,但不计为课内教学活动时间。 1 √ 2 √ 2 1\2 √ 2 2 课程 分类 课 程 属 性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 总学 时 教学时数 理实 理论 一体 教学 教学 考核方式 实践 教学 考试 学期 考查 学期 学期周学时数 一 15+2 1 二 三 四 五 六 16+2 17+1 16+2 14+4 16 (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安全教育 体育 2 3 60 108 社会公益素养培育 2 40 36 628 358 100 每门课程计为 1 学分,同时要求选修课程总学时不少于 100 学时,其中至少从“党 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选修 1 门选择性必修课程 1 4 40 4 100 728 60 100 458 60 针织英语 机械制图与 CAD 纺织材料(创新创业课 程) 4 7.5 60 120 40 70 20 4 64 32 32 纺织美术基础 现代纺织技术 纬编技术 photoshop 图像处理 4 4 4 4 64 64 64 64 30 40 64 34 24 64 4 39 4.5 64 624 72 24 312 36 小计 12 *48 108 1-5 1-3 *40 172 98 √ √ √ √ √ 2 2 2 参照团委志愿者相关规定执行(成绩计 入第 5 学期) —— —— —— —— —— √ —— 人文素养培育类 自然科学与科学精神培育类 选 修 体育竞技与安全健康教育类 福建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类 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培育类 四史教育 小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程合计 高等数学 A 专业 基础 专业 必 修 必 3 织造技术 小计(<700 学时) 纺织品外贸 1-5 172 98 —— 14 1 50 40 262 - 18 - 3 1 —— 13 4 —— 3 2 4 —— 4 4 2 4 3 3 4 4 3 4 4 4 3 —— 3 4 2 50 36 —— 3 16 4 16 4 4 —— 课程 分类 核心 专业 拓展 独立 设置 实习 实训 环节 课 程 属 性 修 专 业 选 修 必 修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经编技术 针织物染整(创新创业 课程) 羊毛衫设计与生产(创 新创业课程) *横机 CAD 及制版 针织花边 CAD 小计(500 学时) 纺织导论 时装画 色彩管理与应用 纺织服装外贸单证 织物结构与设计 针织服装产品营销 纺织品测试技术及仪器 现代纺织机械 工业机器人基础 产业用纺织品 智能制造基础 小计(设置课程的合计>450 学 时) 专业课程合计 专业认识实习 纺织材料分析综合实训 纬编织物生产实训 羊毛衫上机实训 针织物染整实训 4.5 课程 总学 时 72 教学时数 理实 理论 一体 教学 教学 40 24 4.5 72 40 4.5 72 36 4.5 4 26.5 3 3 3 3 3 3 3 3 3 3 2 72 64 424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32 32 32 216 24 30 30 30 24 24 24 24 24 16 24 24 24 16 14 224 94 112 18 3 —— 3 6 4 79.5 1 1 1 1 1 1272 24 24 24 24 24 622 494 156 24 24 24 24 24 7 16 1周 1周 23 18 16 学分 32 32 32 120 24 48 考核方式 二 三 四 五 六 16+2 17+1 16+2 14+4 16 4 4 8 —— 考试 学期 8 4 4 0 4 4 36 4 4 15+2 1 5 5 88 18 18 18 24 24 - 19 - 一 实践 教学 8 考查 学期 学期周学时数 2 4 4 —— 3 —— 4 12 3 3 5 5 3 3 3 5 4 5 4 5 2 2 3 3 3 3 3 3 4 1周 1周 1周 —— 课程 分类 课 程 属 性 课程 编码 教学时数 理实 理论 一体 教学 教学 考核方式 学期周学时数 专业综合实践 4 课程 总学 时 96 毕业顶岗实习 13 312 312 13 周 3 72 72 3周 25 144. 5 600 600 课程名称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报 告(或毕业论文) 独立设置实习实训环节合计(>600 学时) 课内教学总学时 学分 2600 实践 教学 考试 学期 考查 学期 一 15+2 1 二 三 四 五 六 16+2 17+1 16+2 14+4 16 96 1080 666 - 20 - 854 4周 21 2 1 2 4 16 周 29 26 21 19 24 六、教学环境和设施要求 (一)教学设施 实践教学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硬 件平台上,专业应该按照技能性、功能性和开放性原则构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 基地。 1.校内实训要求 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满足实践教学计划基本要求,支撑实践教学计划所必需的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要求包括“基础实训室”和“专业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室的基本 配置如下: (1)基础实验室:主要包括:纺织物理实验室、测试分析实验室、纺织化学实验 室、纺织材料实验室、针织工艺实验室、针织 CAD 机房、染整工艺实验室等。 (2)专业生产性实训:由于纺织专业实训条件有限,该专业的实训将主要安排在 校外的企业中进行。 2.校外实训要求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 的需要,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半年以上的实训基地。 (二)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 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积极利用课程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专业网站等网络 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 依据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材。 七、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与教学团队要求 1.现有条件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5 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 2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 人员结构和素质尚待提高。 2.师资建设 (1)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制定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提升现有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 科技研发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骨干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校内 外、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的培训、研讨和学术交流,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到企业挂 职锻炼和技术交流,使他们成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骨干。同时选拔两名 30 岁以下 21 的优秀青年教师,在专业培训、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企业实践等方面重点进行培 养,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和技师的考评,使他们迅速成长为较高专业教学水平 和实践技能的专业骨干教师。 (2)提高教师的 “双师”素质 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按照每位教师的发展方 向,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 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担 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八、实施建议 (一)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不断改革、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教育贯穿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共同参与。以模具产品开 发、生产、维护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构建、创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 业课程体系,实现校企资源充分共享,增强辐射能力。 2.教学方法 (1)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 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 (2)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 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 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采用教学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 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 必修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 分为合格。合格必修课程按教学计划学分标准计入毕业 总学分。具体评分标准按照各课程的特点、性质而定。 选修课程的评价方法,建议在教学中按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评分,各学习情景 (或任务模块)评价标准参照各课程标准。各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按优、良、及 格、不及格四级制考评,并计入相应学分。 各门选修课程结束时,根据该课程各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累计所修总学分数, 评定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22 作为该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计入学籍档案,该课程各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累计 所修总学分数计入毕业总学分。在教学执行过程中,要求任选课不得少于 3 门。评价 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的考核,加强平时考核的力度,注重过程考虑。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加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结合真实产品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并 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相关的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教学管理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有着不同学习经历和成长环境,在学习思路、生活方式和心理 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管理上应该尽量根据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教育教学方 式,取长补短,并与辅导员共同努力,使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创新和实施本专业的“工学交替、无缝对接”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 校其间安排一段时间的企业生产实践,以课程化的方式在企业学习模具制造基础、装 配工艺、机械工业企业管理、产品技术文件、现场管理、班组长素质要求和品质管理 等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知识等全面教育,该生产 实践与学校的学习交替进行。 在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就业等方面,与企业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元化、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培养能够 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良好 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九、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 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等自主保 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 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十、毕业要求 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与学分,达 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23

2021级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