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青海省藏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pdf
2020-J-59 青海省藏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 国家测绘基准体系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 重要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测绘基准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60 多年间,也经历了一序列逐步演变和进化 过程。这些测绘基准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方面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传统的基于经典测量技术的测绘基准体 系精度相对较低、更新周期长、服务功能单一,不具备三维以及 动态的特性,目前已经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新需 求。我省藏区测绘基准的总量本来就小,加之测绘基础设施已遭 受到了严重损毁,造成目前测绘基准体系服务能力不断下降,无 法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对测绘基准的需求。因此, 需要尽快构建高精度、三维、地心、动态、满足信息化社会需求 的现代测绘基准框架体系来解决目前日益明显的矛盾。现代测绘 基准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国土资源勘探开发和重大工程建设、国防 建设、地球科学研究、基础测绘生产、地理信息服务、天气预报 以及防灾减灾等对测绘的需求,而且也能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 息化提供服务。 本项目属于“青海省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重大专项工程之 一,旨在通过全面的测绘基准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藏区城镇化建设、 经济建设和藏区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和数 字青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进测绘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测绘 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项目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标准化的流程 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总投资 3250 万元,由国家卫星定位 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姜卫平教授担任技术顾问, 历时 3 年建设完成。主要建设内容:(一)建成了青海省北斗地 基增强系统:升级了 41 座、改造了 9 座、新建了 14 座基准站, 使其具备 GPS、GLONASS 和 BDS 三星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信号 接收能力;(二)完善了青海省二等水准网:联测了 10 座新建 站,布测了 370 公里二等水准路线;(三)依托航空重力数据, 建设了覆盖格尔木市一万平方千米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似大地 水准面模型,为无人区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四) 自主研发了青海省北斗高精度基准服务平台,大幅提高了现代测 绘基准体系的服务效率;(五)试点开展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 位基准站网的格尔木市地表形变的 InSAR 监测、哈拉湖北部冰川 时空运动的 SAR 监测以及湟水河流域地下水储量变化的卫星重 力监测项目。探索基于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与大地测量新技术在青 藏高原地表形变监测、冰川运动监测、地下水储量变化监测领域 的重要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对青海省北斗高精度基准服务平台以 及基于基准站网开展的大地测量新技术两个子项目的成果予以 了充分肯定(附件)。此外,项目通过了青海省测绘质量监督检 验中心的第三方质量检查以及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的专家验 收工作。累计取得实用新型专利 1 项(见附件),软件著作权 3 项(附件),发表论文 9 篇(附件),其中核心期刊 8 篇。有效 促进了高原地区的现代测绘基准建设技术的发展。 2020 年 1 月, 青海省科技厅为本项目颁发了《科技成果登记证书》,认为:项 目创新了高原生态脆弱区的参考站建设方法;系统性地评估了通 信基站信号对 GNSS 信号的干扰,为依托通信铁塔建设基准站提 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模式;基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质环境特性,解 决了永冻土、盐碱环境下的基准站建设问题;依托航空重力测量 技术,突破了青藏高原地区高海拔、大范围、复杂地形精密似大 地水准面确定关键技术,建立了精度优于 2.4 厘米的高精度数字 高程基准模型;自主研发青海省北斗高精度基准实时服务平台; 全面验证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与 INSAR、SAR、卫星重 力技术相结合在地表沉陷、冰川监测、地下水监测领域应用的可 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