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历学位生.pdf
2023 级 政治学(030200) 学历学位生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简介 同济大学政治学学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之中茁壮成长。 1986 年,同济大学成立社会科学系,积极探索政治学学科发展,同 步开展国际问题研究。2003 年获准设立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 权点,现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外交学、区 域国别学五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8 年 1 月获得政治学一级学 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国际 战略、区域国别研究五个研究方向。2018 年 7 月获批中央网信办-教 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成为同济大学文科第一个国家级 研究基地;2019 年 9 月,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政治学学科以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战 略思维,通晓国家治理和国际事务的精英人才,拥有一支由 16 名教 授、17 名副教授、12 名助理教授和讲师共 45 名专职教师组成的教 学科研队伍。学院聘请 20 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聘请多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组建聚焦战略-治理-思想 史-方法论的核心教学科研团队,形成由 19 名博士生导师、40 名硕 士生导师构成的优质研究生导师队伍。 政治学博士点依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战略研究院,创 办中国战略论坛、中国青年战略论坛、全球青年学者峰会、上海-釜 山合作论坛、中日战略经济对话等制度化学术交流平台。常年开设 “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前沿讲座”“同济大学中国与世界名家讲座” “同济大学治理与战略青年工作坊”“对话主编·论文写作系列讲 座”“对话大师:写作与人生专题讲座”等高端学术交流渠道,融 汇中外名家的智慧,呈现课堂之外的学术盛宴。 政治学博士点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都灵大学、佛罗伦萨大 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等建立双学位项目,与美国、英国、法国、 德国、日本、意大利、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的高校密切合 作,派出或接收校际交换交流学生。常年邀请来自北美、欧洲和亚 洲的知名学者开展课题合作、学术讲座和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科点 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国际化支撑。 本学科授予法学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引领未 来的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决拥护党 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遵纪守 法,品德高尚。 2. 掌握政治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 识;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能独立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国际视野, 能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合作、组织与领导能力。 3. 根据同济大学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 的目标定位,以及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制度立院、学术兴院、学 科强院、学生为本”的工作宗旨,政治学学科秉持“统筹两个大 局”的发展思路,强调以教书育人为核心,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重 大战略需求、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具备进行多学科交叉和跨 学科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学术创新能力、通晓国家治理和国际事务 的精英人才。 4. 在人才培养标准方面,注重“知识”、“能力”和“人格养 成”三个方面内容。在知识方面,主要包括深厚的政治学理论、国 际关系和国际战略前沿理论;通晓国情、党情和世情知识;政治学 专业所涉重要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等。在能力方面,主要包括 独立思考的能力、逻辑思辨的能力,独立从事政治学相关领域的分 析和研究能力,用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所涉国计民生重大 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外语的应用 能力,体现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并能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在 人格方面,主要包括身心健康、爱国精神、志存高远、刻苦务实、 精勤进取、团队合作等。 三、研究方向 01 政治学理论 本学科方向以政治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国家治 理和政治思想史为特色,以政治哲学、中外政治思想、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为主要研究领域,培养具有厚重的历史纵深、宽广的国际 视野、扎实的政治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本学科方向基础 理论较为深厚、队伍国际化色彩明显,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 题,科研成果较为丰富。 02 比较政治 本学科方向以比较政治研究为基础,以比较政治、 比较政治制度史、比较法律制度、国家治理比较、地区治理比较为 主要研究领域,着力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通晓比较政治理论 与实践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本学科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 较研究特色鲜明,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科研成果较为丰 富。 03 国际关系 本学科方向以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基础,以 大国关系、全球治理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为特色,主要研究领域 包括: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与实践、国家安全、亚 太研究、欧洲研究、全球治理、地区治理、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等, 着力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 高级人才。本学科方向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国际化特色鲜明,承担 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和部委委托课题,科研成果丰富, 多次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04 国际战略 本学科方向以政治学理论和大战略理论为基础,以 中国战略研究和大国战略比较为特色,以世界主要大国战略比较、 中国和平发展所涉及的国内外重大战略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统筹 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开展多学科、跨学科创新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 括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国战略理论体系、中国战略传统、大国战略 比较、外交理论与实践等。本学科方向致力于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 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深厚战略理论基础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师 资力量较为雄厚,科研成果较为丰硕,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05 区域国别研究 本学科方向以政治哲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为基础, 以战略研究为主题,以德国为重心的欧洲研究和东亚为重心的亚太 研究为两翼,以多学科交融、跨学科创新研究为特色,相关研究涵 盖欧洲、亚太地区、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极地、海 洋等宽领域,聚焦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 新加坡等重点支点国家,本学科方向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博士生导 师来自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国际 文化交流学院等,亦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兼职博士生导师,研 究议题开阔,科研成果丰硕,发展前景广阔。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 4 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 7 年。 五、学分要求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 25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 4 学 分,专业学位课 10 学分,非学位课 2 学分(含基于研究方向的跨学 院或跨学科课程至少 1 门,2 学分),必修环节 9 学分(论文选题 1 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学分、同济高等讲堂 2 学分、中期综 合考核 3 学分、论文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 1 学分)。 课程类别 学分 百分比 公共学位课 4 16.67% 专业学位课 10 41.67% 非学位课 2 8.33% 必修环节 9 33.33% 总 25 100.00% 学位课 计 课程类别 公共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学位课 非学位课 必修环节 补修课 总计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分 4 10 2 9 0 25 百分比 16.0% 40.0% 8.0% 36.0% 0.0% 100%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政治学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由政治学学科委员会根 据学校要求的时间集中组织。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若论文课 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召开选题报告会。论文选题第一次不通 过者,需在 6 个月后申请重新进行选题报告会。 2. 中期综合考核:博士研究生的中期综合考核由政治学学科委员会 集中组织。考试成绩按学院分等级录入管理信息系统,成绩为 优的比例≤40%,成绩为良的比例≤40%,成绩为合格或不通过 的比例不低于 20%。中期综合考核第一次不通过者,可在 6 个 月后申请再次考核。 3. 预答辩:预答辩组织和程序按照《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 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细则》执行,预答辩通过后 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盲审。 4. 盲审: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5. 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撰写格式、评阅程序、答 辩组织和答辩程序按照《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同济 大学学位论文选题评阅答辩工作规范》执行。 6. 涉密论文: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同 济大学涉密研究生与涉密学位论文管理规定》(同济研【2018】 65 号)执行。 七、学术成果 符合学校《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 定》、法政分委员会《博士学位申请者和发表论文要求及期刊会议 目录》的要求。具体要求: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申 请者可为第二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 论文 3 篇及以上,且申请人第一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其中至少 2 篇发表于 CSSCI 期刊上(不包括 CSSCI 扩展版期刊)。 八、分流与退出机制 1. 在学期间累计多于 2 门(含 2 门)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予以退学 处理。 2. 论文选题或中期综合考核两次不通过者,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 以退学处理。如为硕博连读(博士阶段)研究生,若所在学科 专业委员会认为符合硕士研究生培养条件的,可以提出转为硕 士研究生培养的建议,经研究生院同意后可以分流进入硕士阶 段培养。 3. 学制内未通过中期综合考核的博士生,予以退学处理。 九、备注 1. 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入学后前 2 个学期,必修环节中论文写作与 学术规范、论文选题、同济高等讲堂必须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完 成。 2. 学位论文选题和中期综合考核相距时间不少于 6 个月,中期综合 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相距时间不少于 12 个月。 3. 同济高等讲堂是指由研究生院、各学院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 博士生应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听取不少于 16 次的纳入同济高等讲 堂管理的学术讲座,并将心得体会录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 十、课程设置 学 学 开课 是否 分组 备注 分 时 学期 必修 春秋 第一外国语(英 学术英语写 1090122 2.0 36 否 作 III 季 语)2 选 1 国际交流英 春秋 第一外国语(英 1090123 语视听说 2.0 36 否 季 语)2 选 1 III 第一外国语 春秋 1090124 2.0 36 否 (德语) 季 第一 第一外国语 春秋 外国 1090126 2.0 36 否 (日语) 季 语 公共 第一外国语 春秋 学位 1090128 2.0 36 否 (俄语) 季 学 课 第一外国语 春秋 位 1090129 2.0 36 否 (法语) 季 课 第一外国语 1300001 2.0 36 秋季 否 (汉语) 中国马克思 春秋 1260002 2.0 36 否 季 主义与当代 政治 仅限国际学生 春秋 1900006 中国概况 3.0 54 否 (不含港澳台) 季 修读 多层治理研 春秋 2.0 36 否 专业 10003250005 究专题 季 学位 政治学研究 春秋 课 10003250006 2.0 36 否 方法 季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国际关系研 春秋 2.0 36 究专题 季 比较政治研 春秋 10003250010 2.0 36 究专题 季 春秋 中国政治研 1250019 2.0 36 究专题 季 政治学理论 春秋 1250024 2.0 36 前沿 季 战略专题研 春秋 1250027 2.0 36 究 季 西方政治思 10003250004 2.0 36 春季 想专题 中国政治思 春秋 10003250007 2.0 36 想专题 季 国际政治经 10003250011 2.0 36 秋季 济学专题 联盟研究专 春秋 10003250012 2.0 36 题 季 政治制度研 春秋 10003250013 2.0 36 究专题 季 政治文化研 春秋 非学位课 10003250014 2.0 36 究专题 季 环境政治研 春秋 10003250016 2.0 36 究专题 季 美国政治与 10003250017 2.0 36 春季 外交专题 国际组织与 1250021 2.0 36 春季 国际合作 西方外交思 春秋 2250081 2.0 36 想史专题 季 量化研究方 春秋 2250115 2.0 36 法 季 春秋 1900001 论文选题 1.0 18 季 中期综合考 春秋 1900008 3.0 54 季 核 必修环节 论文阶段成 春秋 1900010 果学术报告 1.0 18 季 会 论文写作与 春秋 20002020001 2.0 36 学术规范 季 10003250008 否 否 否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2900012 补修课 负责人:门洪华 录入人:马慧 同济高等讲 春秋 2.0 36 是 堂 季